TW200916448A - Novel fungicides - Google Patents

Novel fungicid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6448A
TW200916448A TW097133874A TW97133874A TW200916448A TW 200916448 A TW200916448 A TW 200916448A TW 097133874 A TW097133874 A TW 097133874A TW 97133874 A TW97133874 A TW 97133874A TW 200916448 A TW200916448 A TW 2009164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group
alkyl
meth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3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ssabi Fiona Murphy
Hans-Georg Brunner
Renaud Beaudegnies
Laura Quaranta
Fredrik Cederbaum
Jayant Umarye
Original Assignee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iled Critical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Publication of TW200916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644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quinoline ring systems
    • C07D21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quinoline ring system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atoms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15/1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quinoline ring system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atoms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15/20Oxyge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aryloxy- or arylthio-aliphatic or cycloaliphat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 or, e.g. phenoxyethylamine, phenylthio-acetonitrile, phenoxyacetone
    • A01N39/02Aryloxy-carboxylic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A01N39/04Aryloxy-acetic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0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 A01N43/1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A01N43/1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xygen as the ring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0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 A01N43/1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A01N43/1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with sulfur as the ring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A01N43/4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41,3-Diazines; Hydrogenated 1,3-di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7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3
    • A01N43/781,3-Thiazoles; Hydrogenated 1,3-th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 C07D239/7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39/72Quinazolines; Hydrogenated quinazolines
    • C07D239/74Quinazolines; Hydrogenated quinazolin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of the hetero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7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 C07D277/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77/62Benzoth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7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 C07D277/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77/62Benzothiazoles
    • C07D277/64Benzothiazoles with only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7/7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07/78Benzo [b] furans; Hydrogenated benzo [b] furans
    • C07D307/79Benzo [b] furans; Hydrogenated benzo [b] furan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hetero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33/5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33/52Benzo[b]thiophenes; Hydrogenated benzo[b]thiophenes
    • C07D333/54Benzo[b]thiophenes; Hydrogenated benzo[b]thiophen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hetero 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Quinoline Compounds (AREA)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091644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用於製備彼等之方法,含 真菌、尤其植物真菌感染 本發明係關於新穎酸醯胺,用於 有彼等之組合物及使用彼等對抗真菌、 之方法。 【先前技術】 某些酸醯胺衍生物及其作為農業及園藝殺菌劑之用途 揭示於(例如)WO 04/047538 及 JP 20〇1 — 89453 令。、 【發明内容】 代之酸醯胺。 本發明係關於提供主要用作植物殺真菌劑之特定經取 因此,根據本發明提供通式(1)之化合物:
其中:
Ar為視需要經取代之8一至14員飽和或不飽和二—或 三環式環, L為Ο或S ; R1為c】-4院基、鹵Cl —4烷基或c3_4環烷基,或Ci_4 燒氧基、鹵(c! —ο烷氧基或(^-存環烷氧基,或Cl_4烷硫基, Cn烧基亞續醯基,Ci4烷基磺醯基,或鹵Ci4烷硫基, 函(C!— 4)烧基亞磺醯基或鹵(Ci —4)烷基磺醯基,或c34環烷 200916448 石度基’ C3_4環烷基亞磺醯基或c3_4環烷基磺醯基; R為氫、(^-8烷基、C3_4環烷基、C2 8烯基、氰基(Ci 4)烷基、C!— 4烷氧基(Cn)烷基、Ci 4烷氧基烷氧 基(Cl 4)k基或苄氧基(C!—4)烷基,其中苄基部分之苯環視 情況經C 1 - 4烷氧基取代;
\.. ^與Rb彼此獨立地為氩、Cl_4烷基、Ci 4 _烷基、q -4烷氧基(Cl_4)烷基,C3_5烯氧基(Ci 4)烷基,Gy炔氧基 (C卜4)烷基,Cl_4經烷基’氣基,C2—4炔基,C24烯基或(Ci Ί氧基^ ’甲醯基’ 3⑨氧基(Cl_3)烧基(Cl_3)快 基Cl、3烯氧基(C]-3)烷基((^-3)炔基,Cl_3炔氧基((:1 — 3) 烷基(C!-3)炔基或羥基(Ci_3)烷基(G y炔基, R與Rd彼此獨立地為氫、Ci_4烧基、鹵素,氰基,經 基,C!- 4烷氧基或(Cl_4)烷氧基羰基,或
Ra與妒或rc與Rd_起與其所連接的碳形成3至6員 碳環式或雜環式之環,其包含選自硫,氧,氮及nr。之雜 原子,其中R〇為氫或視需要經取代之C1 — 4烷基, =為氫或Ch院基、苯基1基,㈣基T基或 基甲基, R為氫,視需要經取代 — -坑I、視需要經取代之 =環烧基,其視需要包含選自氧、硫或氮之雜原子,視 取代之k縣,視需要經取代之C2—6炔基,Ci_4 基,^5烯基氧基(Ci_4)_,氧 /卜收基’視f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需要縣代之 200916448 m為1或2, n為〇,1或2,以及 式(1)化》合物之鹽及Ν—氧化物, 其限制條件為當Ar為喹啉—6〜基基團且Rl為^ 烷硫基,q-4烷基亞磺醯基或Ci_4烷基磺醯基,或鹵卜 1)烷硫基,鹵(Cl_4)烷基亞磺醯基或i(Ci 4)烷基磺醯基, 或C3 — 4環烷硫基,C3_4環烷基亞磺醯基或q —4環烷基磺醯 基,則喹啉一 6 —基之7位置未經取代。
f k. 本發明之化合物含有至少一個不對稱碳原子且可以對 映異構物形式(或以非對映異構物對形式)或以其混合物 形式存在。另外,當!^為Cl —*烷基亞磺醯基時,本發明之 化合物為亞硬’其可以兩種對映異構形式存在,且相鄰碳 亦可以兩種對映異構形式存在。 再者,本發明化合物的〇Ν雙鍵附近的異構化作用可 能存在,藉此導致通式⑴的化合物之立體化學異構形式。 如果為本發明化合物係以z異構物形式存在,本;明 包括個別異構物以及其混合物。 因此,通式(I)之化合物可以外消旋物、非對映異構 t或單一對映異構物形式存在,且本發明包括所有可能的 異構物或以各種比例之異構物混合物。預期對於任—认定 :合物,一種異構物可能比另一種殺真菌更有效。式(^化 合物之N-氧化物較佳地表示形成之氧化物,例如,當 Ar為喹啉基或喹唑啉基部分。 田 式 化合物可形成之鹽較佳地為 由該等化合物與酸相 200916448 互作用而形成之鹽。術語「酸」包含諸如氫鹵酸、硫酸、 填酸等之無機酸以及有機酸,較佳地通常使用之烷酸,例 如甲酸、乙酸及丙酸。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烷氧基、烷硫基等之烷基及烷基 部分適當地含有1至8個、通常丨至4個呈直鏈或支鏈形 式之碳原子。實例為甲基、乙基、正丙基及異丙基及正丁 基、第二丁基、異丁基及第三丁基。若烷基部分含有5或6 個碳原子,則實例為正戊基及正己基。烷基及烷基部分之 適當可選用取代基之實例包括鹵基、羥基、Ci 4烷氧基及 C i - 4烷氧基(C! - 4)烷氧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及視 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若可選取代基為画基,則齒烷基或 鹵烧基部分通常為單氣甲基、單氟甲基、單氟乙基,二氯 甲基’二氟甲基、三氣曱基或三氟甲基。較佳之取代基為 函素’經基’ Ci-4烷氧基和Cl- 4烷氧基(Cn)烷氧基和氰 基° 環烧基基團合適地包含3或6個碳原且為環丙基,環 丁基’壞戊基或環己基。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烯基及炔基部分亦適當地含有2 至6個、通常2至4個呈直鏈或支鏈形式之碳原子。實例 為烯丙基、乙炔基及炔丙基。 環烷基’烯基和炔基上可選用的取代基包括齒素,炫 氧基烧基,稀基烧基,炔基規基,_烧基,氰基燒基,經 基炫基’烷氧基,視需要經取代之芳基和視需要經取代之 雜芳基。 200916448 較佳之取代基為_基、 嬌甚rr 4况軋基(Ci-3)烷基,c, 基(C,-3)炫基,c2_4块基(Ci3)烧基 氛烧基,Cl-4經基烧基,Cl-4烧氧基,4坑基… 鹵基包括氟、氯、溴及碘。 芳基較佳為苯基,但亦包括_ 基、*基及菲其± “括一 %和二%式環,例如^ 心丞及菲基,較佳為萘基。 雜芳基通常為含有一或多個硫、氧、氮或败 為雜原子之5或6員芳香族環,其 °刀^ 芳香族環或雜u —或多個其伯 喃A、…苯環。其實例為嘍吩基叫 Μ基、❹基、以基、異料基、时基、嗟_^ 比。疋基、嘧啶基、吡嗪基、健: 苯并噻吩基、_贫丑土+ 本并呋喃基 笨其 '^基、二苯并噻吩基、苯并噻唑基 :开嚼°坐基、苯…基、《基、啥琳基、里嗤琳基、 ::唾琳基…淋基,以及(若適 芳基或雜芳基值之任一去乳化物及鹽。 并呋喃a 1 取代°較佳的環係為苯 开夫喃—基、本并嘆吩基、啥琳基、以及喹境。 8至14—貝環Ar $二環系統或三環系統,其可為飽 1:不飽和。#包括碳環以及雜環,芳基和雜芳基,其中 雜和雜芳基通常包括炉备 u匕括瓜氣,氮或NR0部分,其中R〇為氫, 此丞’其可經取代。 除非另有說明,否目丨 + 、可存在於二環式環和三環式環以 a :¾•基和雜芳基之取彳女i 取代基例如包括以下基團之一或多者: ※基、羥基、巯基、Cl'6烷基(尤其是曱基及乙基)、C2 200916448 -6烯基(尤其是乙烯基和稀丙基)、c2 — 6块基(尤其是乙 炔基,炔丙基)、三烷基矽烷基乙炔基(尤其是三曱基矽烷 基乙炔基)、3 —羥基一 3 — (Cn)烷基(c3-6)烷一 1 一炔—i —基(尤其是3 —羥基一3 —曱基一丁 — i_炔—1 —基)、Cl_ 6院氧基(尤其是甲氧基)、(:2—6烯氧基(尤其是烯丙氧基)、 C2-6块氧基(尤其是炔丙氧基)、鹵基(Ci_6)烷基(尤其是 二氟甲基)、鹵基(C〗 —6)烷氧基(尤其是三氟甲氧基)、_ S(〇)u(Ci—6)烧基(其中u為〇、丄或2,且烷基視情況經鹵 基取代)、羥基(Cn)烷基、Cl_4烷氧基(Ci_4)烷基、Ci —4 烷氧基(Ci-4)烷氧基、C3-6環烷基、c3-6環烷基(Chd烷 基 '其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尤其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 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尤其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嘴 啶基或噻吩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氧基(尤其是視情況 經取代之苯氧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氧基(尤其是視 情況經取代之吡啶氧基或嘧啶氧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一 s(〇)P芳基(其中mp為〇、1或2)(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 之苯硫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一 S(0)q雜芳基(其中q為〇、 1或2)(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硫基或嘧啶硫基)、 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Cl — 4)烷基(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苄 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乙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正丙基) (其中烧基部分視情況經經基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雜 ^•基(c, —4)烧基(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吼D定基一(匸丨_ 4)烧 基或嘧啶基一(C! — 4)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c2_4)烯 基(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乙烯基)、視情況經取代 11 200916448 之雜芳基(C2- ο烯基(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η比啶基乙烯基 或嘧啶基乙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c^4)烷氧基(尤 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节氧基及苯乙氧基)、視情況經取代 之雜芳基(C ! - 4)烧氧基(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β比咬基(C1 -4)烷氧基或嘧啶基(C1_4)烷氧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氧 基(C!-4)烷基(尤其是苯氧基甲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 氧基一(C!- 4)烷基(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氧基或嘧啶 氧基(Cn)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一 s(〇MCi 4)烷基芳基 (^、中r為〇、1或2 )(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苄硫基及 苯乙硫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一 s(〇)s(Ci_4)烷基雜芳基(其 中s0、1或2 )(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c丨_ 4)烷硫 基或嘧啶基(C! - 4)烷硫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一(c〗_ 4)烷基 S(〇)y芳基(其中y為❽叫或之)(尤其苯硫基甲基)、視 情況經取代之一(Ci-4)烷基S(0)x雜芳基(其中X為〇、i 或2 )(尤其是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硫基(Ci_ 4)烷基或嘧啶 … 硫基(Cl— 烧基)、醯氧基(包括Ci-4烷醯氧基(尤其是 k乙醯氧基)及苄醯氧基)、氰基、異氰基、硫氰基、異硫 氰基、硝基、NRgRh、— NHC〇Rg、一 NHC〇NRgRh、— CONRgRh > - C02R8 > - S02Ri ' - 0S02Ri ' - CORg ' -CRg=NRh 或一N=CRgRh ’ 其中 Ri 為 Cl_4 烷基、鹵基(Ci_4) 烷基、cv4烷氧基、鹵基(Cl_4)烷氧基、Ci_4烷硫基、c3_ 6環烧基、C:3—6環烷基(¢:,-4)烷基、苯基或苄基,笨基及苄 基視情況經鹵素、C!-4烷基或Ci-4烷氧基取代,且Rg及 Rh獨立地為氫、C^-4烷基、鹵基(Cl_4)烷基、Cl — 4烷氧基、 12 200916448 i基(Ci-4)烷氧基、(:卜4烷硫基、c3_6環烷基、c3_6環烧 基(C] — 4)烧基、苯基或苄基,苯基及苄基視情況經鹵素、Cl -4烧基或C 1 - 4烧氧基取代。 較佳之取代基為鹵素,Cl_6烷基,特別是甲基和乙基, C2-ό烯基,特別是乙烯基和烯丙基,Cl6炔基,特別是乙 炔基和炔丙基,三烷基矽烷基乙炔基,特別是三甲基矽烷 基乙炔基,3-羥基一 3—(Ci_4)烷基(C3 6)烷—卜炔—卜 基’特別是3—窥基一3一甲基—丁 —卜炔一 i—基,苯基, °比α定基,嘧啶基和嚷吩基。 可藉由Ra—起與Rb,或者RC一起與Rd—起與其所連 接的碳原子形成的環合適地為飽和或不飽和,3至6員碳環 式或雜環式環,其包含選自硫,氧,氮和NR。之雜原子, 其中R0為氫或視需要經取代之Ci 4烷基。 权佳者,在式⑴化合物中,Rb彼此獨立地為氯, =基,Cl_4齒烧基,Ci 4烧氧基(Ch)烧基 基烷基,氰某,r ^ 4 ^ / 2~4炔基,C2—4烯基或CV4烷氧基羰基。 特別重要者為該等式⑴化合物,其中Ar為下式基
為視需要經取代之苯基, A 2 w 1 其中 二為:需要經取代之6一員芳香族環,以及 員環,h部分飽和或不鮮、视需要經取代之5-或 其視需要包含選自硫,氧,氮和皿。之雜原子, 13 6 — 200916448 其中R0為氫或視需要經取 a , < L 1 - 4 烧基,子=化合物為該等其" 原子或ΝΗ基團。 包含1或2個氮 力 、…1欺佳化合物為該等其中Α] 或喧料基環;更佳者,An2—基 例-卜基;特別者,Ar為下式基土 為萘基,喹啉基 嗜琳一ό 一基或
-4烷基,C2 4烯基 —羥基一3 —曱基〜 R’為氫,齒素,q 烷基矽烷基乙炔基或3 基,以及 R和R” ’彼此獨立地為氫 素,或 C 2 - 4快基,三 丁〜1 —炔一1 一 C1_3烷基(特別是甲基)或鹵
Ar為下式基
其中 R’為氫,齒素,(V4烷基或C2 4炔基,以及 R”和R”,彼此獨立地為氣,甲基,6基或鹵素。 另—組式(1)較佳化合物為該等其中^為四啉基,四氫 喹啉基,二氫色烯,苯並噁thi〇ly丨,苯並噁二唑基,苯並 14 200916448 異σ惡峻基,叫丨b朵基,
其中 R’為氫,鹵素,C!-#烷基,C2-4烯基或C2— 4炔基,以 R”和R”’彼此獨立地為氫,甲基,乙基或鹵素,或 Ar為下式基
其中 C2-4烯基或C2-4炔基,以 R’為氫,鹵素,Ci-4烷基 及 R”和R’’’彼此獨立地為氫,曱基,乙基或鹵素,或 Ar為下式基
其中 R’為氫,鹵素,C^-4烷基,C2-4烯基或C2-4炔基,以 15 200916448 及 η為〇至6,以及 R#R彼此獨立地為氫,甲基,乙基或i素,或 Ar為下式基
其中 及 R’為氫,i素,Cl_4烷基,c2_4烯基或C2_4炔基, 以 矛R彼此獨立地為氫,甲基,乙基或鹵素。 較佳者,R,,R”和R,,,為氫。 鹵素 亦μ者m R”為氣和R”’為氫,甲基,乙基或 % 亦,佳者,R,為氫,R,,為氯或甲基和r,,,為甲基。 應留意的是’在以上所顯示的Ar式中,取代基尺,,R” 和R”’具有獨立賦予彼等之意義。 咕A另組較佳之式(1)化合物為該等其中Ar為二苯並呋 苯並硫笨基—3—基,芴—3 一基或卡 二,二苯並硫苯基1基或卡巴唑環;較佳者,^為 本並呋喃一3 —基, 巴唑—3 —基環。 另—組較佳之式⑴化合物為,其中紀經以下基圏取 烷A自素、氰/、硝基、疊氮基、C,_6烷基、齒基(C*i) ^、C3— 6環院基' C3_6環院基(Ci 4)燒基、〔Η烯基、 16 200916448 鹵基(Cl6)烯基、C2-6炔基、三烷基矽烷基乙炔基(特別是 三甲基矽烷基乙炔基),3 —羥基~3—C丨-4烷基一 C3-6炔一 1 一基(特別是3 —羥基一3 —曱基—丁 _ :[—炔基;),鹵基(c2 -6)炔基、6烷氧基、鹵基(Cl_6)烷氧基、C2 6烯氧基、 i基(C2-6)烯氧基、C2-6炔氧基、鹵基(C2_6)炔氧基、芳基、 芳氧基、芳基(Ci-6)烷基、芳基(ο:”。烷氧基、雜芳基、雜 芳氧基、雜芳基(Cn)烷基、雜芳基烷氧基、_§f5、 产.... 一 S(〇)u(Cl —4)烷基,其中u為0、1或2,且烷基視情況經 鹵基取代,—〇s〇2(Ci_4)烷基取代其中烷基視情況經鹵基 取代;—CONRT、- C〇Ru、— C〇2RU、— RU=NRV、_ nrUrV、 - NRuCORV、— NRUC〇2RV、— s〇2NRUrV 或 _ nrUs〇2rw 取 代,其中Rw*視情況經鹵素取代之Ci 6烷基且…和rv 彼此獨立地為氫或視情況經鹵素取代之hi烷基,或在— c〇mv或—s〇2Nm兄下’可連接以形成含有選自單 一氮原子,單一硫原子’飽和碳原子及視需要單一氧原子 的5或6員環; —其中任何上述烧基,環烧基,稀基,快基,芳基或雜 芳基或部分視需要經取代。 另—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v為視需要經 烷基或齒素取代者。 4 另一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A2為視需要經C 烧基(特別是甲基或乙基)或i素取代者。 另-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B為視需要經 烷基,C2—4烯基,C2_4炔基或齒素取代者。 17 200916448 較佳者,B被Cl4烷基,c2_4炔基或鹵素取代。 另一組較佳式(I)化合物為該等其中Ri為Cl-4烷基,鹵 (Cn)烷基,Ci-4烷氧基,鹵(Ci_4)烷氧基,(^^烷硫基或 鹵(C!—4)烷硫基;較佳者,R1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或 甲硫基。 另一組較佳式(I)化合物為該等其中R2為氫,Cl_ 8烷 基,c3-4環一烷基,c2_8烯基,氰基(Ci_4)烷基,4烷 氧基(Cn)烷基,Cl_4烷氧基(Ci 4)烷氧基Ci 4烷基;較佳 者’ R2為氫。 ,另一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R3為氫,視需要經 取代之C^4烷基,視需要經取代之C3 6環烷基(其視需要 包含氧原子)’視需要經取代之c2—4烯基,視需要經取代之 (C2-4)炔基或Cl_3烷氧基(Ci3)烷基羰基。 更佳者,R3為氫,Cl_4烷基,齒Ci_4烷基,氰基Ci_ 4烧基,节基,Ci_3烧氧基(CH)烧基艘基,C3_4環烧基, C3-4烯基或C3_4炔基。 特佳者,R3為氫,甲基,氰基甲基,氟甲基’乙基, 烯丙基,炔丙基或丁一2〜炔—4一基。 另一組較佳式(I)化合物為該等其中η為〇者。 另—組較佳式(I)化合物為該等其中Re為氫且11為〇者。 另組較佳式(1)化合物為該等其中者。 者另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Re為氫且爪為】 另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⑺為i’ng i且 18 200916448
Re及Rd為氫者。 m為
η為〇者。 m為1且 另一組較佳式(I)化合物為該等其中Re為氫 為1且Re及為氫者。 另一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且 另一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Re為氫, η為〇者。 b另-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Ra為氫或甲基,且 R為鼠’甲基’氣基,乙块基’甲氧基甲 或炔丙基氧基甲基。 丞〒基 中Ra為甲基且Rb為 烯丙基氧基甲基或炔 另一組較佳式(I)化合物為該等其 曱基,氰基,乙炔基,甲氧基曱基, 丙基氧基甲基。 較佳,P為曱基且Rb為甲基或氰基。 或者,Ra為甲基,Rb為曱基或乙炔基。 或者,ir為甲基,Rb為甲基或甲氧基曱基。 V' 或者,Ra為甲基,Rb為甲基或炔丙基氧基甲基。 或者,較佳者,Ra為甲基,…為甲基。 另一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Re為氫,…為览或 甲基且R 4氫,甲基’氰基,乙炔基’甲氧基甲基,烯丙 基氧基甲基或炔丙基氧基甲基。 另一組較佳式(I)化合物為該等其中^為甲基且η為〇 者。 另一組較佳式(I)化合物為該等其中尺❺為甲基且m為i 者0 19 200916448 另—組較佳式(i)化合物為 為1且…及…為氫者。 另—組較佳式⑴化合物為 為0且^及…為氫者。 該等其中Re為甲基,111為 該等其中!^為甲基,m為
1, 罕又佳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 或甲基且RbA^,甲其g U為甲基 馮虱曱基,氰基或乙炔基。 特佳之式⑴化合物為該等其中心為下式基
其中 '為溴快基十為氫十,,為氫或氣, b R為乙基,甲氧基或甲硫基,R2為氫,m為l,Ra和 R彼此獨立地為甲基’甲氧基甲基,快丙基氧基甲基乙 块基’甲酿基或氰基,4 〇,Re為氫且r3為氫或甲基。
V 更佳者,在此等化合物中,R,為溴,R”和R”,為氫,R1 為甲氧基或甲硫基’ Ra和Rb為甲基且R、甲基。 更佳者’在此等化合物中,R’為碘,R,,和R,,,為氫,Rl 為甲氧基或曱硫基,Ra和為曱基且厌3為甲基。 更佳者,在此等化合物中,R’為乙炔基,R”和R,,,為氫, R1為甲氧基或甲硫基,V和Rb為甲基且R3為甲基。 形成本發明一部分之化合物係例示於以下表i至329。 熔點(mp)及/或診斷分子離子(例如M+,[M+1] +值)及/或光譜 (1H NMR)數據係提供於實施例1,2,3和4,而生物活性 20 200916448 提供於實施例5。 式1 a化合物: Ο
[C(Ra)(Rb)Jm-[C(Rc)(Rd)]n-CRe=N-OR3 表A :定義為Arl至Ar83之式la之Ar R,
R" R, R” R”, Arl 氯 氫 氫 Ar2 氯 氟 氫 Ar3 氣 氯 氫 Ar4 氯 溴 氫 Ar5 氯 捵 氫 Ar6 氯 曱基 氳 Ar7 溴 氫 氳 Ar8 溴 氟 氫 Ar9 溴 氣 氫 ArlO 溴 溴 氫 Aril 溴 蛾 氫 Arl2 溴 曱基 氫 21 200916448
Arl3 硤 氫 氫 Arl4 碘 氟 氫 Arl5 碘 氣 氫 Arl6 碘 溴 氫 Arl7 碘 碘 氫 Arl8 蛾 甲基 氫 Arl9 乙 炔基 氫 氫 Ar20 乙 炔基 氟 氫 Ar21 乙 炔基 氣 氫 Ar22 乙 炔基 溴 氫 Ar23 乙 炔基 峨 氫 Ar24 乙 炔基 曱基 氫 Ar25 丙 炔 ―⑴基 氫 氫 Ar26 丙 炔 一⑴基 氟 氫 Ar27 丙 炔 一⑴基 氣 氫 Ar28 丙 炔 一⑴基 溴 氫 Ar29 丙 炔 一⑴基 埃 氫 Ar30 丙 炔 —⑴基 甲基 氫 Ar3 1 氯 氫 氟 Ar32 溴 氫 氟 Ar33 碘 氫 氟 Ar34 乙 炔基 氫 氟 Ar35 丙 炔 —⑴基 氫 氟 22 200916448
R” Ar36 氫 Ar37 甲基
Ar38 氫 Ar39 甲基
R'
R, R” X Ar40 氫 氫 氧 Ar41 氳 甲基 氧 Ar42 氫 溴 氧 Ar43 氫 氯 氧 Ar44 漠 氫 氧 23 200916448
Ar45 溴 曱基 氧 Ar46 溴 氯 氧 Ar47 溴 溴 氧 Ar48 碘 氳 氧 Ar49 碘 甲基 氧 Ar50 埃 氯 氧 Ar51 碘 溴 氧 Ar52 乙炔基 氫 氧 Ar53 乙快基 甲基 氧 Ar54 乙快基 氯 氧 Ar5 5 乙快基 漠 氧 Ar56 氫 氫 硫 Ar57 氫 曱基 硫 Ar58 氫 溴 硫 Ar59 氫 氣 硫 Ar60 溴 氫 硫 Ar6 1 溴 曱基 硫 Ar62 溴 氯 硫 Ar63 溴 溴 硫 Ar64 埃 氫 硫 Ar65 蛾 曱基 硫 Ar66 填 氯 硫 Ar67 埃 溴 硫 Ar68 乙快基 氫 硫 24 200916448
Ar69 乙快基 甲基 硫 Ar70 乙炔基 氣 硫 Ar71 乙快基 溴 硫
R, R” Ar72 氫 氫 Ar73 氫 甲基 Ar74 氫 氯 Ar75 氫 溴 Ar76 甲基 氫 Ar77 甲基 甲基 Ar78 甲基 氯 Ar79 甲基 溴 Ar80 乙炔基 氫 Ar81 乙炔基 曱基 Ar82 乙炔基 氯 Ar83 乙炔基 溴 表B : 定義為S1至S4之式la之R1 25 200916448 SI SCH3 S2 OCH3 S3 CH2CH3 S4 SCH2CH3 表c : 定義為 A1 至 A140 之式 lb 之一[C(Ra)(Rb)]m-[C(Rc)(Rd)]n- CRe=N- OR3
Ra Rb η Rc Rd Re R3 Arl 甲基 甲基 0 _ — 氫 甲基 Ar2 甲基 甲基 0 — — 氫 乙基 Ar3 甲基 甲基 0 — — 氫 烯丙基 Ar4 甲基 甲基 0 — — 氫 炔丙基 Ar5 曱基 曱基 0 — — 氫 氫 Ar6 甲基 甲基 1 氫 氫 氫 曱基 Ar7 甲基 曱基 1 氫 氫 氫 乙基 Ar8 甲基 曱基 1 氫 氫 氫 烯丙基 Ar9 曱基 曱基 1 氫 氫 氫 炔丙基 ArlO 甲基 甲基 1 氫 氫 氫 氫 Aril 甲基 甲基 0 — 一 曱基 曱基 Arl 2 甲基 甲基 0 — — 甲基 乙基 Arl 3 曱基 曱基 0 — — 甲基 烯丙基 Arl4 甲基 曱基 0 — — 甲基 快丙基 Arl 5 甲基 甲基 0 — — 甲基 氫 26 200916448
Arl6 甲基 甲基 1 氫 氫 甲基 甲基 Arl7 曱基 曱基 1 氫 氫 甲基 乙基 Arl8 甲基 甲基 1 氫 氫 曱基 烯丙基 Arl9 甲基 甲基 1 氫 氫 甲基 快丙基 Ar20 甲基 甲基 1 氫 氫 甲基 氫 Ar21 甲基 乙炔基 0 — — 氩 曱基 Ar22 甲基 乙炔基 0 — — 氫 乙基 Ar23 甲基 乙炔基 0 — — 氳 烯丙基 Ar24 曱基 乙炔基 0 _ — 氫 炔丙基 Ar25 甲基 乙炔基 0 — — 氫 氫 Ar26 甲基 乙炔基 1 氫 氫 氫 甲基 Ar27 甲基 乙炔基 1 氫 氫 氫 乙基 Ar28 甲基 乙炔基 1 氫 氫 氳 烯丙基 Ar29 甲基 乙快基 1 氫 氫 氫 炔丙基 Ar30 曱基 乙炔基 1 氫 氫 氫 氫 Ar31 曱基 乙炔基 0 — — 曱基 曱基 Ar32 甲基 乙炔基 0 _ — 甲基 乙基 Ar33 甲基 乙炔基 0 _ — 曱基 浠丙基 Ar34 曱基 乙炔基 0 _ — 甲基 炔丙基 Ar35 甲基 乙炔基 0 — — 甲基 氫 Ar36 甲基 乙炔基 1 氫 氫 甲基 甲基 Ar37 甲基 乙炔基 1 氫 氫 甲基 乙基 Ar38 曱基 乙炔基 1 氫 氫 曱基 烯丙基 Ar39 甲基 乙炔基 1 氫 氫 甲基 快丙基 Ar40 甲基 乙炔基 1 氫 氫 甲基 氫 27 200916448
Ar41 甲基 CN 0 — — 氫 甲基 Ar42 甲基 CN 0 — _ 氫 乙基 Ar43 甲基 CN 0 — _ 氫 烯丙基 Ar44 甲基 CN 0 一 _ 氫 炔丙基 Ar45 甲基 CN 0 — — 氫 氫 Ar46 甲基 CN 1 氫 氫 氫 曱基 Ar47 甲基 CN 1 氫 氫 氫 乙基 Ar48 甲基 CN 1 氫 氫 氫 烯丙基 Ar49 甲基 CN 1 氫 氫 氫 炔丙基 Ar50 甲基 CN 1 氫 氫 氫 氫 Ar51 甲基 CN 0 — — 甲基 甲基 Ar52 甲基 CN 0 — _ 甲基 乙基 Ar53 甲基 CN 0 — — 甲基 稀丙基 Ar54 甲基 CN 0 — — 甲基 炔丙基 Ar55 甲基 CN 0 — _ 甲基 氫 Ar56 甲基 CN 1 氫 氫 甲基 甲基 Ar57 甲基 CN 1 氫 氫 甲基 乙基 Ar58 甲基 CN 1 氫 氫 曱基 稀丙基 Ar59 甲基 CN 1 氫 氫 甲基 炔丙基 Ar60 甲基 CN 1 氫 氫 甲基 氫 Ar61 甲基 CH2F 0 — — 氫 曱基 Ar62 甲基 CH2F 0 — — 氫 乙基 Ar63 甲基 CH2F 0 一 — 氫 稀丙基 Ar64 甲基 CH2F 0 — _ 氫 炔丙基 Ar65 甲基 CH2F 0 — 氫 氫 28 200916448
Ar66 甲基 CH2F 1 氫 氫 氫 甲基 Ar67 曱基 CH2F 1 氫 氫 氫 乙基 Ar68 甲基 CH2F 1 氫 氫 氫 晞丙基 Ar69 甲基 CH2F 1 氫 氫 氫 炔丙基 Ar70 甲基 CH2F 1 氫 氫 氫 氫 Ar71 甲基 CH2F 0 — — 甲基 甲基 Ar72 甲基 CH2F 0 — — 甲基 乙基 Ar73 甲基 CH2F 0 — — 甲基 烯丙基 Ar74 曱基 CH2F 0 — — 甲基 炔丙基 Ar75 甲基 CH2F 0 — _ 甲基 氫 Ar76 甲基 CH2F 1 氫 氫 甲基 甲基 Aril 曱基 CH2F 1 氫 氫 甲基 乙基 Ar78 甲基 CH2F 1 氫 氫 甲基 烯丙基 Ar79 甲基 CH2F 1 氫 氫 甲基 炔丙基 Ar80 甲基 CH2F 1 氫 氫 甲基 氫 Ar81 曱基 CH20—曱基 0 _ — 氫 甲基 Ar82 曱基 CH20-曱基 0 _ _ 氫 乙基 Ar83 甲基 CH20-曱基 0 — _ 氫 烯丙基 Ar84 甲基 CH20-甲基 0 — _ 氫 炔丙基 Ar85 甲基 CH20—曱基 0 — — 氫 氫 Ar86 甲基 CH20-曱基 1 氫 氫 氫 曱基 Ar87 甲基 CH20-甲基 1 氫 氫 氫 乙基 Ar88 甲基 CH20—甲基 1 氫 氫 氫 烯丙基 Ar89 曱基 CH20—曱基 1 氫 氫 氫 炔丙基 Ar90 曱基 CH20-甲基 1 氫 氫 氫 氫 29 200916448
Ar91 曱基 CH20—曱基 0 — — 曱基 曱基 Ar92 曱基 CH20—甲基 0 — — 曱基 乙基 Ar93 甲基 CH20 -甲基 0 — 一 曱基 稀丙基 Ar94 曱基 CH20—曱基 0 — 一 甲基 炔丙基 Ar95 甲基 CH20—曱基 0 — — 甲基 氫 Ar96 曱基 CH20 -甲基 1 氫 氫 曱基 甲基 Ar97 甲基 CH20-甲基 1 氫 氫 甲基 乙基 Ar98 甲基 CH20—甲基 1 氫 氫 甲基 稀丙基 Ar99 甲基 CH20—甲基 1 氫 氫 甲基 炔丙基 ArlOO 甲基 CH20 -甲基 1 氫 氫 甲基 氫 ArlOl -CH2CH2CH2- 0 — — 氫 曱基 Arl02 -CH2CH2CH2- 0 — — 氫 乙基 Arl03 -CH2CH2CH2- 0 — — 氫 稀丙基 Arl04 -CH2CH2CH2- 0 — — 氫 炔丙基 Arl05 -CH2CH2CH2- 0 — — 氫 氫 Arl06 -CH2CH2CH2- 1 氫 氫 氫 甲基 Arl07 -CH2CH2CH2 — 1 氫 氫 氫 乙基 Arl08 -CH2CH2CH2- 1 氫 氫 氫 稀丙基 Arl09 -CH2CH2CH2- 1 氫 氫 氫 炔丙基 ArllO -CH2CH2CH2 — 1 氫 氫 氫 氫 Arlll 一 CH2CH2CH2- 0 — — 甲基 曱基 Arll2 -CH2CH2CH2- 0 — — 甲基 乙基 Arll3 -CH2CH2CH2- 0 —— — 曱基 稀丙基 Arll4 -CH2CH2CH2- 0 — — 曱基 炔丙基 Arll5 -CH2CH2CH2- 0 — — 曱基 氫 30 200916448
Arll6 -CH2CH2CH2- 1 氳 氫 甲基 甲基 Arll7 —CH2CH2CH2 — 1 氫 氫 甲基 乙基 Aril 8 —CH2CH2CH2- 1 氫 氫 甲基 烯丙基 Arll9 -CH2CH2CH2- 1 氫 氫 甲基 炔丙基 Arl20 一 CH2CH2CH2 — 1 氳 氫 甲基 氫 Arl21 -CH2CH2CH2CH2- 0 — — 氫 甲基 Arl22 -CH2CH2CH2CH2- 0 — — 氫 乙基 Arl23 -CH2CH2CH2CH2- 0 — — 氫 烯丙基 Arl24 -CH2CH2CH2CH2- 0 — — 氫 炔丙基 Arl25 -CH2CH2CH2CH2- 0 — — 氳 氫 Arl26 -CH2CH2CH2CH2- 1 氫 氳 氫 曱基 Arl27 -CH2CH2CH2CH2- 1 氫 氫 氳 乙基 Arl28 -CH2CH2CH2CH2- 1 氫 氳 氫 稀丙基 Ar129 -CH2CH2CH2CH2- 1 氫 氫 氫 快丙基 Arl30 -CH2CH2CH2CH2- 1 氫 氫 氫 氫 Arl31 -CH2CH2CH2CH2- 0 — — 甲基 甲基 Arl32 -CH2CH2CH2CH2- 0 — — 甲基 乙基 Arl33 -CH2CH2CH2CH2- 0 — — 甲基 烯丙基 Arl34 -CH2CH2CH2CH2- 0 —— — 曱基 炔丙基 Arl35 -CH2CH2CH2CH2- 0 — _ 甲基 氫 Arl36 -CH2CH2CH2CH2- 1 氫 氫 甲基 甲基 Arl37 -CH2CH2CH2CH2- 1 氫 氫 甲基 乙基 Arl38 -CH2CH2CH2CH2- 1 氫 氫 甲基 烯丙基 Arl39 -CH2CH2CH2CH2- 1 氫 氫 甲基 快丙基 Arl40 -CH2CH2CH2CH2- 1 氫 氫 甲基 氫 31 200916448 表1 表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R1為表 B 之 S1,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2 表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R1為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 3 表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R1為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4 表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R1為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5 表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R1為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6 表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R1為表 B 之 S2,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32 200916448 表7 表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R1為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8 表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R1為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9 表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R1為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10 表1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R1為表 B 之 S2,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11 表1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R1為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〇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12 表1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R1為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 為表C之A1至A140。 33 200916448 表13 表1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R1為表 B 之 S1,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14 表1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R1為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15 表1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R1為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16 表1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R1為表 B 之 S4,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17 表1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R1為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18 表1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Rl為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34 200916448 表 19 表1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R1為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20 表2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R1為表 B 之 S4,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x 表21 表2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R1為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22 表2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R1為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 ' 表23 表2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R1為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24 表2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R1為表 B 之 S4,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35 200916448 " 表25 表2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R1為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_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 2 6 表2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R1為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_OR3 為表C之A1至A140。 f 1 " 表27 表2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R1為表 B 之 S3,以及一 [C(Ra)(Rb)]m— [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28 表2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R1為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 29 表2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R1為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30 表3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Rl為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36 200916448 ' 表31 表3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R1為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〇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32 表3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R1為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 表33 表3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9,R1為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34 表3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9,R1為表 B 之 S2,以及一 [C(Ra)(Rb)]m—[C(Rc)(Rd)]n_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 表35 表3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9,R1為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 為表C之A1至A140。 表36 表3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9,R1為表 B 之 S4,以及—[C(Ra)(Rb)]m— [C(Rc)(Rd)]n-CRe=N-〇R3 為表C之A1至A140。 37 200916448 表37 表3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0,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8 表3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0,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9 表3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0,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40 表4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0,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4 1 表4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il,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42 表4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il,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38 200916448 表4g_ 表4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1,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i-ii 表4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 1 ’ 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為表C之A1至A140。 广% ' : 4__45 表4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2,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為表C之A1至A140。 表46 表4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2,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為表C之A1至A140。 表4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Α之Ar 12,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為表C之A1至A140。 表4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2 ’ 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39 200916448 表49 表4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3,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50 表5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3,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51 表5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3, 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52 表5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3,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53 表5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4, 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CRCKR^U—CRkN-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表54 表5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4,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40 200916448 表55 表5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4,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5 6 表5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4,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57 表5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5,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58 表5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5,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59 表5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5, 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 [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60 表6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Α之Ar 15,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41 200916448 表61 表6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6,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62 表6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6,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63 表6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6, 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64 表6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6,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6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7, 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66 表6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7,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42 200916448 • 表67 表6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7,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68 表6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7,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 表69 表6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8, 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70 表7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8,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ί ι 表71 表7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Α之Ar 18, 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72 表7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8, 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43 200916448 表73 表7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l9,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74 表7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9,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75 表7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9,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76 表7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19,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KROk—tC^RCKRMn-CRL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77 表7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0,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 — 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表78 表7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0,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44 200916448 表79 表7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0,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80 表8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0,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81 表8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1,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82 表8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1,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83 表8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1,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84 表8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1,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 [C(Re)(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45 200916448 表85 表8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2,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86 表8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2,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87 表8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2,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88 表8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2,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89 表8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3,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90 表9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3,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46 200916448 表91 表9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3,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92 表9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3,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 表93 表9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4,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94 表9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4,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1 表95 表9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4,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96 表9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4,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47 200916448 表97 表9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5 ’ R1為 表 B 之 si,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98 表9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5 ’ 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4_99 表9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5 ’ 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 00 表10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5,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01 表10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6,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為表C之A1至A140。 表102 表10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6,Rl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48 200916448 表103 表103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6,R1為 表 B 之 S3’ 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04 表10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6,R1為 表 B 之 S4’ 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f'. 1 -表 105 表10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7,R1為 表 B 之 si,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表 106 表10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7,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 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Kj A. 107 表10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7,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 [CCRaXROU-tC^RCKRdW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 08 表1 0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7,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49 200916448 ' 表 109 表10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8,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e)(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10 表11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8,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c)(Rd)]n_CRe=N_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11 表11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8,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_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12 表11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8,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i:: 產113 表11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9,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A 1 14 表11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9,Rl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R3為表C之A1至A140。 50 200916448 表115 表11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9,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16 表11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29,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 A 117 表11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0,Rl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18 表11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0,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產119 表11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0,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e)(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I 120 表12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0,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51 200916448 表120 表12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1 ’ 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23 表12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1,Rl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 表 124 表12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2,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25 表12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2,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if 主 表127 表12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3,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i 128 表12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3,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52 200916448 表131 表13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4,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_[C(Re)(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32 表13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4,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κ 表 135 表13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Α之Ar3 5,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36 表13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5,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U 主 表 13 8 表13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6,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A 139 表13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6,Rl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RaXRlU-tC^RKRd)]。一 CRe=N — 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53 200916448 表140 表14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6,R1為 表 B 之 S3’ 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41 表14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6,R1為 表 B 之 S4’ 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42 表14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7,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43 表14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7,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44 表14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7,Rl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45 表14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 7,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54 200916448 表146 表14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8,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47 表14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8,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s' 表148 表14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8,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_CRe=N_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49 表14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8,R1為 表 Β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ϋ 主 表150 表150包含式U化合物,其Ar為表Α之Ar39,Rl為 表 B 之 S1,以及-[CXRaMRbWm-tCHRKRdMn—CRk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51 表15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9,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e)(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55 200916448 表152 表152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9 ’ R1為 表 B 之 S3,以及-[〔(RaXRbMm—fCCRKRdWn-CRLN-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表153 表15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39,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 [C(Ra)(Rb)]m_[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54 表15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0,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0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5 5 表15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0,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 [C(Ra)(Rb)]m_[C(Rc)(Rd)]n—CRe=N — 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5 6 表15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0,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A 157 表15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0,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56 200916448 表158 表15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1,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59 表15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1,R1為 表 B 之 S2’ 以及—[C(Ra)(Rb)]m— [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60 表16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1,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CRaKROu—tCCRCKRdWn-CRLN-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表161 表16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1,R1為 表 Β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62 表16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2,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為表C之A1至A140。 A 163 表16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2,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KROU—tC^RKRdWn-CRSN-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57 200916448 表164 表164包含式1 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2 ’ 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65 表16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2,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_[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 表166 表16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3,R1為 表 B 之 S1’ 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67 表16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3,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C ./ 表168 表16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3,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 69 表16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3,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_CRe=N — 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58 200916448 表170 表17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4 ’ 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71 表17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4,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72 表17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4,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73 表17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4,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_[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74 表17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5,R1為 表 B 之 si,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A 175 表17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5,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59 200916448 表176 表17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5,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77 表17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5,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78 表17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6,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_[C(Re)(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79 表17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6,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_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 80 表18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6,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81 表18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6,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0R為表C之A1至A140。 60 200916448 表182 表18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7,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83 表18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7,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κ 表 184 表18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Α之Ar47,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8 5 表i8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7,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 — 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86 表18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8,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Μ 187 表18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Α之Ar48,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61 200916448 表188 表18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8,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89 表18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8,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e)(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90 表19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9,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91 表19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9,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92 表19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9,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93 表19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49,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62 200916448 表194 表19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0,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95 表19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0,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96 表19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0,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197 表19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0,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A 198 表19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1,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XRbk-tCXRCKR’U-CRL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1 99 表19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1,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63 200916448 表200 表20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1,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01 表20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1,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02 表20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2,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03 表2 0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2,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e)(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A 204 表20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2,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A 205 表20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2,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為表C之A1至A140。 64 200916448 表206 表20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3,R1為 表 B 之 S1’ 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07 表20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3,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08 表20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3,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R3為表C之A1至A140。 A 209 表20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3,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 1 0 表21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4 ’ 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為表C之A1至A140。 表21 1 表21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4,R1為 表 B 之 S2’ 以及-[C(Ra)(Rb)]m—[C^RCXRdA—CRLN- OR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65 200916448 表212 表21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4,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13 表21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4,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 ....... 1 表 214 表21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 5,Rl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215 表21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 5,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lR’L—CRkN-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f %,,:; ^ 表216 表21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5,Rl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A 217 表21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5’Rl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66 200916448 -表 218 表21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 6,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19 表21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 6,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20 表22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 6,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221 表22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6,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_[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22 表22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7,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A. 223 表22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7,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67 200916448 表224 表22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7,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25 表22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7,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26 表22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8,R1為 表 B 之 S1’ 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27 表22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8,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e)(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28 表22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8,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A 229 表22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8,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68 200916448 表230 表23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9,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_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31 表23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9,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1 Λ 23 2 表23 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Α之Ar59, 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33 表23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59,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 表 234 表23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0,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3 5 表23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0,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69 200916448 表236 表23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0,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3 7 表23 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0,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e)(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1 表 238 表23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1,R1為 表 B 之 si,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39 表23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1,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ra—[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C, / 表240 表24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1,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_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 4 1 表24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1,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70 200916448 表242 表24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2,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43 表24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2,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e)(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44 表24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2,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e)(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45 表24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2,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46 表24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3,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47 表24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3,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71 200916448 表248 表248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3,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49 表249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3,R1為 表 B 之 S4,以及—[(^(RaKRbWm-tC^cXRd^-CRk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50 表250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4,R1為 表 B 之 S1’ 以及-[c^RaKR^L-^CCRCKRd^—CRk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51 表25 1包含式u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4,R1為 表 B 之 S2’ 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52 表252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4,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產253 表25 3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4,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72 200916448 表254 表254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5,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55 表25 5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5 ’ R1為 表 B 之 S2’ 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 表 256 表25 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5,R1為 表 B 之 S3’ 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5 7 表257包含式U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5,R1為 表 B 之 S4’ 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t ' 表258 表25 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6,R1為 表 B 之 S1 ’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J: 259 表25 9包含式U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6,R1為 表 β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73 200916448 表260 表26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6,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61 表26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6,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62 表26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7,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 [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63 表26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7,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64 表26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7,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CRKRqh—CRLN-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表265 表26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7,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74 200916448 表266 表26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8,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67 表26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8,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68 表26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8,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69 表26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8,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70 表27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9,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71 表27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 69,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75 200916448 表272 表27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9,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A 273 表27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69,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1 -表 274 表27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0,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 [C^RKRb^-tCCRCKRdWn—CRS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75 表2 7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0,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 A 276 表27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0 ’ 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77 表27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0 ’ 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76 200916448 表278 表27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1,R1為 表 B 之 S1 ’ 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79 表279包含式U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1,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80 表280包含式u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1,Rl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81 表281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1,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U 士 產282 表282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2,R1為 表 B 之 si,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為表C之A1至A140。 A 283 表2 83包含式1 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2,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e)(Rd)]n-CRe=N — OR為表C之A1至A140。 77 200916448 表284 表28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2,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85 表28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2,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86 表28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3,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87 表28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3,R1為 表 B 之 S2’ 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88 表28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3,R1為 表 B 之 S3’ 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Μ. 289 表2 8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Α之Ar73,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 [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78 200916448 表290 表29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4,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91 表29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4,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92 表29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4,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93 表29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4,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9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5,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95 表29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5,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79 200916448 表296 表29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5,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97 表29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5,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98 表29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6,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299 表29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6,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e)(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00 表3 0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6,R1為 表 B 之 S3,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 01 表301包含式1 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6,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RaKROU-tC^RCKRdA-CRL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80 200916448 表302 表3 0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7 ’ 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為表C之Ai至A140。 表303 表30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7,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 表 304 表3 04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7,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為表C之A1至A140。 A 305 表3 05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7,R1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_[C(Rc)(Rd)]n—CRe=N_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06 表3 0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8,R1為 表 B 之 S1,以及一[C^RaXRbWm—tCHRCXRdWn—CRSN-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A. 307 表3 07包含式13化合物,其八1*為表八之八”8,11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81 200916448 表308 表3 08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8,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09 表3 0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8,R1為 表 B 之 S4’ 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10 表310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9,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 [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 11 表311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9,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e)(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12 表312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9 ’ 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or3為表C之A1至A140。 產3 1 3 表313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79,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CRaKRbWm—tCCRKRdMn—CRe-N-OR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82 200916448 表314 表31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0,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15 表31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0,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 [C(Rc)(Rd)]n-CRe=N-〇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 3 16 表31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0,R1為 表 B 之 S3,以及—[(^(RKRbUm-fCCRKRdA-CRLN-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表317 表31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0,R1為 表 B 之 S4,以及一[CKRaXRbWm-tC^RCXRdA-CRSN-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表318 表31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1,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 1 9 表31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 1,R1為 表 B 之 S2,以及一[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83 200916448 表320 表32〇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卜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21 表321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1’Rl為 表 B 之 S4,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A 3 22 表322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2,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23 表3 23包含式i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2,R1為 表 B 之 S2,以及-[c(Ra)(Rb)]m—[C(Re)(Rd)]n—CRe=N-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 24 表324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2,R1為 表 B 之 S3’ 以及-[C(Ra)(Rb)]m_[c(RC)(Rd)]n-CRe=N- OR3為表C之A1至A140。 ^32 5 表3 25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2,R1為 表 B 之 S4,以及-[(^RaxRiL-^c^KRd^n-CRSN-OR3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84 200916448 表326 表3 26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3,R1為 表 B 之 S1,以及-[C(Ra)(Rb)]m〜[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27 表3 27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3,R1為 表 B 之 S2’ 以及—[C(Ra)(Rb)]m— [c(Rc)(Rd)]n—CRe=N — O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28 表328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3,R1為 表 B 之 S3,以及-[C(Ra)(Rb)]m— [C(R)(Rd)]n—CRe=N_ ◦R3為表C之A1至A140。 表329 表3 29包含式la化合物,其Ar為表A之Ar83,R1為 表 B 之 S4,以及- 為表 C 之 A1 至 A140 。 可如下文流程1至17所概括製備通式(1)之化合物, 其中 Ar ’ R1 ’ R2 ’ Ra,Rb,RC,Rd,Re,r3,m 和 η 具有 上文所給含義’且L為O,除非本文另有指示。如流程i 所不,可藉由在鹼存在下在適當溶劑中使通式(2)之化合 物與通式(3 )之化合物反應製備通式(1 )之化合物。典 型’合劑包括从# —二甲基甲醯胺及N 一甲基吡咯啶一2 — 酉同。適當驗包括碳酸鉀、氫化鈉或二異丙基乙基胺。 某些中間物和起始材料為習知化合物且已商業販售, 85 200916448 或者可根據為此技藝人沾 每m , 士&知的程序加以製備。值得注意 母種轉化之箭頭之簡單敘述僅As ^ A pp - -W- + 义僅為例不目的,且應該不被 視為限疋其順序或每—個別步驟。
LG
R1
Λ R1 R -[C(Ra)(Rb)]nr[C(R,(Rd)】n.CRe=N_〇R3 二的 溶制 鲮 -[C(Ra)(Rb)]巾 _[c(Re)(Rd)】rCRe=N〇R3 (” 如机程2所不,可藉由在諸如碳酸斜或二異丙基乙基 胺之適當無機或有機驗存在下,在諸如二氣甲院、四氯咬 喃或N,N~二甲基甲醯胺之溶 谷劑中使通式(5)之胺與諸如 西文鹵化物之活化羧酸或通式r .. )之相應酸酐反應製備通式 (3 )之化合物。 2m^__2 (2) (3)
-χ + "N-tCC^KR'^-ICf^KR^l^CR^N-OR3 鹼 LG 、 r2 7容射‘ 丫、^-【C<Ra)<Rb)]„r[C(Rc)(Fid)l„-CRe=N-OR3 (4> L3=離去基 ⑸ R1 (3) 或者如流程3所示,可藉由使用諸如1-經基苯并三嗤 (HOBO 、(苯并三唑—卜基氧基)—參—(二甲基胺基卜 鱗一六氟碳酸鹽(B0P)、卜經基—7〜氮雜苯并三嗤 (HOATUN—(3—二甲基胺基—丙基)—N,—乙基—碳化 二亞胺鹽酸鹽(EDC )之適當活化劑使通式(7a )(其中 R6為氫)之化合物與通式(5)之胺縮合製備通式(1)之 化合物。 86 200916448 流程3 a,oh
(6a, Re= H) (6b· ^ =
反應式1 (2) 水解 CRe=N-OR3 活化射 Ar〇」|^ :2 (5) + _ ff " jT^-[c(Ra)(RV[c(RWj„ CRe=N_0f 反應式2 … ΌΗ (1) (7a) 可經由如流程3所示&為〇卜4烷基之通式(7b )之化 合物的中介環節製備通式(1)之化合物。可藉由在諸如碳 酸鉀或氫化鈉之適當鹼存在下,在諸如N,N—二甲基曱醯胺 之適當溶劑中使通式(2 )之化合物與通式(分別6a或6b ) 之Sb或酸反應製備R6為C, - 4烷基以及亦為通式(7a)之酸之 通式(7b )之酯。可購得或可藉由標準文獻方法自市售材 料製備幺別為通式(6a)及(6b)之醋或酸。 或者,如流程4所示,可在Mitsunobu條件下藉由使用 °者如一苯基膦之膦及諸如偶氮二甲酸二乙酯之偶氮酯,使 1_式(2)之化合物與&為匚14烧基之通式(6b)之化合 物反應製備通式(7b )之化合物。 流程4_
(2) (6b)
RebC^alkyJ MKsunobu 條件 (7b) 87 200916448 如流程5所示,在另一製備通式(1)之化合物之方法 中,可在Mitsunobu條件下使用諸如三苯基膦之膦及諸如偶 氮二甲酸二乙酯之偶氮酯使通式(6d )之化合物與通式(2 ) 之化合物反應。可使用諸如1—經基苯并三唾及门—-曱基胺基丙基)一Ν' —乙基一碳化二亞胺鹽酸鹽之適當活化 劑,由通式(6c)之化合物及通式(5)之胺製備通式(6d) 之化合物。 流程5
HO N^- [C(Ra)(Rb)]m.tC(Rcy(R n CRe=N-0R3 活化劑 r2 Miteunobu (1)反應式 1 (6d) 條件
(6C) [C(Ra)(Rb)I m .[C(R cxr d,】n CRe=N_〇R3 活化射 (5) ㈣反應式2 通式(6c )及(6c )之化合物為已知化合物或可由市售 及/或已知化合物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 另外,可如流程6所示製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ι項所 :義,R1之通式⑴之化合物。因此’可藉由在諸如四 氯化反之適田♦劑中在環境溫度與溶劑之回流溫度之間, 以諸如N—漠代丁二醯亞胺之適當函化劑處理, 之酯鹵化以提供i甬或广Q>上, j …h 画代醋。通式Ο)之画代醋 可在0 C和601之間,較佳在 叫其心為合適的納或卸)反應而製得通式(Μ的化^ 之例如醇Rl〇H Μ醇R二“度下,與在作為溶劑 心,一/:私,中的驗金屬化合物或 88 200916448 物。在水性醇Ri0H中’在環境溫度與回流溫度之間,使酯 (7b)、’、工鹼金屬氧氧化物例如氫氧化鈉處理而被水解成為通 式㈤之酸。可使用諸如卜㈣苯并三錢N—(3一二甲 基胺基丙基)_N,_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之適當活化試劑 使通式(7〇之叛酸與通式⑴之胺縮合以提供通式⑴ 之化合物’其中瓜為上文所定義。 流程6
反應式1 反應式2 錢式3 活化俐 Ar 0 Ar .0
(7a)
H、· R /iC(RaXRb;]m-iC(R>dJn CRe=fJ〇R3 (5) Λ! a)(Rb)】m.iC(R,(R<;】 (1) CRe=N-OR3 反應式4 或者,如流程7所示,通式(1)化合物可經由通式(7a) 之酸之中間法而製備,其係使其與通式(1〇)之化合物反應而 知到通式(11)之羥基醯胺。在合適氧化劑例如DessMartin 戴斯一馬丁高碘烷存在下,(11)的氧化,接著使所得到羰基 衍生物(12)與通式(13)之羥基胺或其鹽反應,將會得到通式 (1)之化合物。 89 200916448 流程7 Υ^ΟΗ+Η"^- [CCR^iR^J^iCiR ^CR 53 - CHRe〇K t 3丫N ·哪〜氣⑽拆" chr.〇h反應式1 R θ (11) <11) HzH-OH3 + (12) {13} 氧化劑
月弓之形式 ICO^J^KCp^R*!】,c(R*)=o 反應式2 (12) {CfflWan.-ICKRVR*1,],, C(R*)«N-OR» 反應式3 (1) 可如流程8所示,通式(5 )之胺化合物可製備於使通 式(1 〇)之羥基胺之胺官能基之保護而得到通式(14)之化合物 (其中P代表氮保護基例如三級一丁氧基羰基(Boc),乙醯基 (Ac),三氟乙醯基,苄基氧基羰基(Cbz)),接著使其與合適 的氧化劑例如三氧化硫吡啶錯合物在二甲基亞砜中反應, 而成氧化的通式(15)化合物。此通式(15)的羰基衍生物可與 通式(13)之羥基胺反應,而製得通式(16)之胺基一保護羥基 胺。通式(16)之胺基之去保護提供通式(5)之胺,其意謂亦包 括其鹽。 流程8 H^N -[C(Ra)(Rb)]m [C(R°XRd,]n CHReOH —3. P' CHRe0H反應式1 (10) 反應式2 氧化 p\ a h (14) -^ N-[C(R )(Rb)]m-[C(RcXRdJn C(Re)=〇 R2 (15) 肟之形成 (15) -- p
HjN-O阳 N - [C(Ra)(Rb)]m.[C(R〇y(R dJ n C(Re)=N-OR3 (13) r2 (16) 去保護 反應式3 (16) H、 反應式4 N -[C(R )(R )]m[C(RcXRd,]n CR=N-OR3 (5) 200916448 或者,如流程9所示,通式(5a)化合物(其代表通式(5) 化&物中R_為氫)可製備於使通式(i〇a)之羥基胺之胺基官 能基之保護作用而得到通式(14a)之化合物(其中p和P1獨 立地代表氮保護基例如三級—丁氧基羰基(B〇c),乙醯基 (Ac) ’三敦乙酿基,苄基氧基羰基(Cbz),烯丙基氧基羰基 (Aloe),貝他(三甲基矽烷基)—乙烷磺醯基(SES)或氫。或 者,其中P和P1不為氫者,其亦可一起形成環式保護基例 如酜醢亞胺(Pht)。(14a)與合適的氧化劑例如三氧化硫—吡 啶錯合物在二甲基亞砜反應,提供通式(l5a)之氧化化合 物。此通式(15a)之羰基衍生物可與通式(13)之羥基胺反應而 提供通式(16a)之胺基一保護肟。式(16)之胺基之去保護提供 通式(5a)之胺基一肟,其意謂亦包括其鹽。 流程9 ,-[C(R )(Rb)UC(Rc;(RdJn CHRe〇H 反應式 1 Pi (14a)
H^N - [C(Ra)(Rb)Jm-[C(R CXR dJ n CHRe〇H -呆 r P、 H (10a)
氧化 p (14a) -► - [C(Ra)(Rb)]m.[C(RcXR d,] n C(Re)=0P, (15a) _ 膀之形式p、 _ (15a) - [C(Ra)(Rb)]m.[C(R'(R dJ n C(Re)=N-0R3 反應式2
HjN-OR* ^ (13) 反應式3 (16a) 反應式4 (16a) 去保護 H „
-"N - [C(Ra)(Rb)]m-[C(RC;(R d,] n CR =N-0R3 H (5a) 91 200916448 ' 如流程1 0所例示者,通式(20)之烷氧基一,烯氧基一 和炔氧基一烷基胺,其中R6為4烷基,C3-5烯基,C3 -5炔基,可用於製備通式(1)之oximino,如流程11所示者, 可經由保護、烷基化和去保護順序而加以製備。 流程10
H、0H
反應式1 去保護俨及θ H Re R\/(C(FW»nX (17) R2 R7 R7 R7 R7 R\y~〇H H Re p, 〇p2 1 (18) R2、
〇K _ R7(2〇) 反應式3 其中R6獨立地為匚^烷基,C3-5烯基,C3-5炔基 R7獨立地為烷基 P1及P2為可被連接在一起的獨立保護基 如流程1 1所例示者,通式(1 a)之化合物可經由通式(7a) 之酸之反應,藉由使其通式(20)之化合物反應(流程11,反 應式1)而製得通式(21)的羥基醯胺。氧化反應(21)之後,接 著使羰基衍生物(22)與通式(13)化合物或其鹽類反應,然後 提供式(la)化合物,其係為通式(1)化合物其中L為氧且Rb 為羥基一(C^-4)烷基,C^-4烷氧基一(Cn)烷基,C3—5烯氧 基一(<^-4)烷基或C3—5炔氧基一(Ci-4)烷基之實例。 92 200916448 纽胺偶合 活化劑 流程11 Ar /0、
OH Re Ra. y(C(R=)(R«))n^ -0Re 〇 氧化 O Ra
R1 R2 R7 R7 (22) π Re (C(,\H反應式1
Re 卿卿4 反應式2 -〇R6 °
肟之形成 HjNORJ (») n 1 Rv<C(Re)(R^X Ar/〇Y^N^\-〇Re N(0R3) R1 R2 R7 R7 (1a) 反應式3 其中R5獨立地為烷基,C2-4烯基,C2-4炔基 R7獨立地為烷基 或者’如流程12,反應式5所例示者,通式(1 b)之化 合物(通式(1)化合物,其中L為氧且Rb為<^-4烷氧基一(C! -4)烷基,C3-5稀氧基一(Cn)烷基或C3-5炔氧基一(Cn) 烷基),可直接製備於以通式(26)之胺偶合通式(7a)之羧酸。 胺(26)(其係為通式(5),其中…為C!-4烷氧基一(C丨-4)烷 基’ C3-5細氧基一(Ci—4)炫基或C3-5快氧基—(Ci_4)烧基之 實例)可依流程1 2反應1至5所示者加以製備。 93 200916448 流裎12
f〇f、人(c<R p2 -0¾ 已、1人职FVK明>n—
ORe t]T、(C刑(R%-(26) _OH A H、 烷基化 pl、丨 選擇性去保護 〇p P. Re (22) Ra5^· OH k Re 反應式1 反應式2 氧化 -OR-
Re 反應式3 月弓之形成
HjM-OR3 <24) Pa C2«) 反應式4 去保後(Pi反P2) H R^?〇Re H ^ 反應式5 R1 (7a) A〆
R1 H Re ΛΛ>\〇 其中ρ1;ρ3為獨立保護基 Ρ2為R2或保護基
R6獨立地為Cm烷基,C2-4烯基,C2-4炔基 R7獨立地為Η,ί:^烷基 通式(lc)化合物(其係為通式(1)化合物中Rb為乙炔基 之實例)可以如流程13所例示之為此技藝人士所習知的六 道合成步驟而製備於通式(7a)之酸。 94 200916448 流程1 3 〆 + (if1 醮胺偶合 活化劑 AS R1 R2 OH 剛(R% ι;ρ, 反應式1 (7a)
R1 R2
H
Af ·〆〇 OH 綱㈣·一J:H OP, 氧化 反應式2
反應式5 a,〇yV^rw^p, R1 R2 Re
反應式6 或者,如流程14反應式7所例示者,通式(lc)化合物 可以通式(38)之胺直接偶合通式(7a)之羧酸而製備。胺 (3 8),其係為通式(5)胺(其中Rb為乙稀基)之實例,可以如 流程14反應式1至6所例示之為此技藝人士所習知的六道 合成步驟加以製備。 95 200916448 流程1 4
Rav y-OK ’、〒人(CiRW0)n— Ra Re 氧化 (21a) mm), (33) 反應式1
Ra. 、削 tR% (33) ps 形成三i
H (C(R«3(R<*))n— {34) ° 反應式2
H
Ra.
Pi- 、(C(R<W% P2 OP, 選擇性保護 (P3) pi^,
H (啊R% 反應式3 R;
}\ p,
vOH 氧化
Ra.
fV 肟之形成 $ 人(C(R侧 P2 Re (36)
HaN-OR3 R>
(36) H 乂 反應式4 /(0¾) k Re 反應式5
R
(37) 去保護及p H Ra、 、(C(R«KR<〇)n
Re 反應式6
Ar〆0 丫、OH + R1
Re R
,H _(R% 08) _f0^. Re sir
0j^/ AT" Y^N"^NC(R^)), R1 . H
Re 反應式7 其中PbP3為獨立保護基 P2為R2或保護基 如流程15所例示者,通式(Id)化合物(其係為通式(1) 化合物中Rb為氰基之實例),可以為此技藝人士所習知的四 道合成步驟加以製備。 96 200916448 流程 1 5 .OP,
Ra^CCiR^iR^)),,—1i Re 5Avcft«r (39) 其争或保護基
Ar,~ 丫 'OH R1 (7a) 9 Ra CN Ar"°Y^N^(C(R=)(Rd))n—(C°P, R1 R2 Re (41)
9 Ra CN
R\ CN
Hxfc|^C /〇P Y \(C(RW))n—fC 1 R2 Re (40) 反應式1
Ra pm 成胺保合 i? Ra CN VCN 0P 活化劑.0. X y np N^(C(Rc)(Rd))n—Ar J N \(C(Rc)(Rd))(i—^ i Re R1 R2 Re (41) R2 反應式2 (40) (當Pi為保護基) 去保護
Ar Ώ Ra.CN众 „-<QH反應式3 I R1 R2 "(〇(Rc)(Rd))n 氧化
(42) 9 Ra .CN
Ar〆 "N^^'(C(Rc)(Rd)) R1 R2 I-f^H Re R1 R2 、(C(Rc)(Rd))n 反應式4
Re (42) 之形成
Ra CN /0、
HiN-ORS
(43) Q Ra CN
Ar一丫丫'(C(Rc)(Rd))n R1 R2 (43)
Re
Ar〆 i R1 R2 N \(C(Re)(Rd))n- 々n(〇r3) 反應式5
Re (1d) 或者,如流程16反應式3所例示者,通式(Id)化合物 可以通式(46)之胺直接偶合通式(7a)之羧酸而製備。胺 (46),其係為通式(5)胺(其中Rb為氰基)之實例,可以如流 程1 6反應式1至2所例示之為此技藝人士所習知者加以製 備。 流程1 6 A 〇 Ra/U^(C(Rc)(Rd))tl—^ (44)
Re 選擇性月亏之形成 Η,Ν-OR» Λ (C(Rc)(Rd))n—^ N(〇R3)
Stmckar
Re (45) 1 n(0r3) Ra^'iCC^KR0)),,—\ Re (45) RayCN N(OR3) ?入^(C(Rc)(Rd))n-^ R2 (46) 反應式l
Re 反應式2
Ra、CN A,丫 〇H R1 、(C(Rc)(Rd))n 趄胺偶合 A(QR3)活化劑
11 RavCN R2
Re (7a) (46) NT 丫 \(C(Rc)(R( R1 R2 (1d) d))n—^ Ν(Ο^)
Re 反應式3 97 200916448 通式(le)化合物,其中以為Ci-3烧氧基一(Ci-3)烧基 (Ci— 3)炔基,(^—3烯基氧基(Ci-3)烷基(Cn)炔基,Ci-dA 基氧基(Ci-3)烷基(Cn)炔基者,可以如流程X,反應式1 至9所例示之為此技藝人士所習知者加以製備。
Ra VL〇hΡι、?人 Ρ2 (21a) p2 Re 氧化 V-o 三鍵之形成
p2 (33) M '(C(R«3(RU—^:°Ρ* Η⑽ ⑽ Re 反應式1 反應式2 P2 严 op、(啊(R%—|^P: 金属化
Pv
•Μ
M RV^ 〇p 、(|!人卿侧 P* (39)/ 人似RCKW%1__^ h ㈣Re 親電子取代 ,<C(WXR«)) (38),Ε 反應式3 r '綱师^ 選擇性去保護 p*⑽RV/p„ Re 1 m 反應式4 反應式5
E
Ra
(41) 6
〇 R ,0 P2 Re (42) /Ep /copy Pj Re (43) 氧化 厢之形成 HjfMW 去保護(朽及 «*
Ra £ W).—\ Re (42) 反應式8 /(0¾)、(聊職一^ Re 反應式7
.E 反應式8 〇 义 w RVf /(C Ar^ *γ^0Η + ^N^^CCCRejp%一\ R1 ή ^ (44) H 乂 ^ VN^(C(R*KR%—< H ^ (44) 醯胺偶合 _活化谢
/(0¾ 隱哪一反應式9 其中 【/a) 的 4) vqj PhPs為獨立保護基;A為R2或保護基;^為Q-4烷基,Ci-4烷氧基,(:〗-4羥基院基 98 200916448 本發明其他化合物可使用為此技藝人士習知程序藉由 將通式⑴化合物的取代基予以轉化而製備。因此,式⑴化 合物可根據習知官能基轉換藉由將某些式⑴化合物互相轉 換。例如,通式(1)化合物(其中R3為氫)可被烷基化成為通 式(1)的肟(其中R為Ci_3烷基),其係在合適溶劑例如乙 腈、在環境溫度和溶劑回流溫度之間、藉由以合適的烷基 化劑例如碘乙烷處理之下製備。再者,通式化合物(其中 芳基部分(Ar)被函素例如溴或碘取代)可在使用為此技藝人 士所習知的過渡金屬(例如鈀(〇))觸媒化乙烯基化和炔基化 反應(例如Heck, StiUe,Sonogashira)之下被轉換成為另外 的通式(1)化合物(其中芳基部分(Ar)之鹵素取代基被C2 4 浠基(例如乙烯基)或C2—4炔基(例如乙炔基,丙快—ι_基) 取代)。再者,此類通式(1)化合物(其中芳基部分(Ar)之鹵素 取代基被Cl4烯基(例如乙烯基)或C2_4炔基(例如乙炔基, 丙炔一1 —基)取代)可在使用上述過渡金屬一媒介烯基化或 快基化反應,接著使用為此技藝人士所習知的例行官能基 操作’間接自通式(7b反應式3)化合物製備。 通式(2)之羥基(雜)芳基Ar0H係為已商品化或者可藉 由為此技藝人士所習知的標準文獻(例如參見Ann· Chem.,
Justus Liebigs (1966),98— 106,其係用於合成用於製備部 分列於表25至28之化合物的3 —溴一6 —羥基喧琳;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1991),21(7),959- 64,其係用 於合成用於製備部分列於表218至221之化合物的苯並[b] 嗟 口为 5 —醇,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2006),36( 14) 99 200916448 1983 — 1990,其係用於合成用於製備列於表i54至i57之 化合物的苯並咬喃一 5 —醇,以及Eur〇pean Wnai 〇f Organic Chemistry (2000),(3)’ 491 — 497 ’其係用合成 7 — 溴一萘—2—醇,參見以下實施例12,13,i4,i5,i6,i7 和18用於製備額外的代表性羥基(雜)芳基(Ar〇H)。 通式(6)的酸醋已商品化或者可藉標準文獻方法自已商 品化材料加以製備。通式(13)之肟係為習知化合物或者已商 品化或者可根據為此技藝人士習知的方法加以製備。 式(I)化合物為活性殺真菌劑且可用以控制一或多種以 下病原體:稻穀及小麥上之稻梨孢(稻 瘟病菌(施f )及其他宿主上之其他梨胞黴 屬(PyHCU!aria spp·);小麥葉鏽菌(J>uccinia friticina) 或(Puccinia recondita)、+麥條鏽菌(〜心― 及小麥上之其他鏽菌’大麥柄鏽菌(户、小 麥條鏽菌及大麥上之其他鏽菌,及其他宿主(例如草皮、 裸麥、咖啡、梨、蘋果、花生、甜菜、蔬菜及觀賞植物) 上之鏽菌;大豆錢病(pac/^r/n.zz·);葫蘆科植 物(例如瓜類)上之二孢白粉菌(五); 大麥、小麥、裸麥及草皮上之小麥白粉病菌( 或gram/nb )(白粉病),及各種宿主上 之其他白粉病,諸如啤酒花上之草莓白粉病菌 (‘S>/7i^rc»f^eC£7 ),葫蘆科植物(例如黃瓜)上 t n L 包勒病議 Q Sphaerotheca fusca 1 {Sphaerotheca )’番茄、茄子及青椒上之辣椒白粉病菌(Leve⑴w/α 100 200916448 taurica ),蘋果上之白叉絲單囊殼菌( leucotricha )及葡萄樹上之葡萄鉤絲殼(t/wdnw/α «ecaior);禾縠(小麥、大麥、裸麥)、草皮及其他宿主 上之抱腔蛰屬 (Cochliobolus spp.)、長螺孢菌屬 (Heiminthosporium spp.)、德氏数亀慝{ Drechslera spp)、 核腔菌屬(Pyre⑽ip;?·)、”象抱餍(Rhynchosporium SPP-)、禾生球腔 _ ((小麥 殼針孢(SepiorM )及子囊真菌(P;me⑽户;^ aeria 心而r謂)(穎枯殼針孢(57叹〇«0lSpora⑽办rMW或心户化心 nodorum ))、小麥基腐病菌{ pseud〇cercosporetla herpotrichoides)反禾頂囊殼(Gaeumann〇myces graminis)., ί匕生上之ί匕生黑斑病菌(Cercovora )及落花 生短胖孢(Cere⑽/?〇η·山·)及例如甜菜、香蕉、 大豆及稻穀之其他宿主上之其他尾胞屬(Cerc〇W〇w ),番茄、草莓、蔬菜、葡萄樹及其他宿主上之灰黴病 菌沿dnwea)(灰黴病)及其他宿主上之其他灰黴 病菌(如/吓沿);蔬菜(例如胡蘿蔔)、油菜' 蘋果、 番蘇、馬鈴薯、禾毅(例如小麥)及其他宿主上之鍵格菌 spp.) ’·蘋果、梨、核果、木本堅果及其他宿 主上之黑星病菌(w ),(包括蘋果黑星菌 (RWmM (瘡痂病));包括禾穀(例如小 麥)及番祐之-系列宿主上的芽枝徽屬(謂 W·);.核果、木本堅果及其他宿主上之褐腐病菌(从細·^ ’)番加卩皮、小麥、葫蘆科植物及其他宿主上之疫 101 200916448 病菌(Didymella spp.):油菜、草皮、稻穀、馬鈴薯、小 麥及其他宿主上之莖點黴屬(尸);小麥、原木及 其他宿主上之麯黴屬(Aper客///w>s Μρ·)及短梗黴屬 (Aureobasidium spp.):婉豆、小麥、大麥及其他宿主上 之殼二孢(Acoc/zyia π;?·);蘋果、梨、洋蔥及其他宿主 上之匍枝黴(57請0少"謂)(格孢腔菌屬( W.));蘋果及梨上之夏季疾病(例如苦腐病(葡萄晚腐 病菌(Glomereila cingulata))、黑腐病(black r〇t)氡适 <·* (眼病彳π〇〇 (葡萄座腔菌屬 obtusa ))、票、點病 C Brooks fruit spot ) ( If 點病菌 iMycosphaerella P〇mi)) ' 燴膠鐫病 QCedar apple rust) (繪膠鐵菌(Gymnosporangium juniperi— virginianae))、 煤汙病(M〇〇^/〇ic/〇(仁果黏殼孢(G7〇edeiS尸⑽&仙))、 小斑(Jlyspeck ) Schizothyrium pomi 反白腐(white r〇t)(子 囊菌(…ί/οί/nWea ));葡萄樹上之葡萄霜黴 病(户/似㈣para W"co/a );向曰葵上的霜霉病菌(ρ/α⑽叩 haZstedii),其他霜徽病(d〇wny mudews ),諸如萵苣上之 萵苣盤梗黴(),大豆、煙草、洋策及其他 佰主上之霜黴菌(Ρ^0„0ι5/70λ·β spp ),啤酒花上之假霜黴 六謂Μ/ζ·),玉米、高粱和其他宿主上 之玉米霜黴病菌W£Z少山·^ , ρ philiPPinensis和锈病镦(p s〇rgh〇,反镇之南瓜散霜 数(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棉花、玉米、大豆、 甜菜、草皮及其他宿主上之腐黴菌(桫仏〜所)(包括 102 200916448 終極腐黴(户少仏〜所);馬鈴薯及番莊上之晚疫 病囷(z./i/eW⑽s )及蔬菜、草毒、經梨、胡椒、 觀賞植物、煙草、可可粉及其他宿主上之其他疫黴菌 (Phytophthora spp.);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甜菜、 稻縠及草皮及其他宿主上之水稻紋枯病菌(77;㈣如e/7/2〇rWiy acwmerb )及諸如小麥及大麥、花生、蔬菜、棉花及草皮 之各種布主上之其他絲核菌(及/n’zocioma ·?/?/?·);草皮、花 生、馬鈐薯、油菜及其他宿主上之核盤菌屬( SPP-) ’卓皮、化生、及其他宿主上之菌核菌(jSc/eroiiwAw SPP‘),稻敎 ±_ 之藤食赤数 Q Gibberella fujikuroi).,匕括 草皮、咖啡及蔬菜之一系列宿主上之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spp. ) •,萆皮上之紅绣、病菌(Laetisaria /wcz/ormu );香蕉、花生、柑桔、美洲山核桃、番木瓜及 其他伯主上之球腔菌(从5厂^·);拇棺、大豆、 瓜類、梨、羽扇豆及其他宿主上之豆莢雕腐病菌(Dz.叩〇以〜 W.),掛桔、葡萄樹、橄欖、美洲山核桃、玫瑰及其他宿 主上之痂囊腔菌屬();包括啤酒花、馬鈐薯 及番祐之一系列宿主上之輪枝孢菌(; 油菜及其他宿主上之黃斑病菌(p>;re„〇peziza );可可 粉上引起導管梢枯(vascular streak dieback )之可可瘤腫擔 子 il ( 請 Ae〇6r〇AMae );在小麥、大麥、稞麥、 燕麥、及玉蜀黍、棉花、大豆、甜菜和其他宿主之上的鐮 孢菌屬(其包括鐮刀菌根腐病菌 cW/則r謂)、禾穀鐮刀菌請)、梨抱鐮刀 103 200916448 儀{F· langsethiae~)、争珠鍊 /]議 QFusarium moniliforme')、炎 鐮孢黴CPMiflWwm oxysporum) ^鐮胞病菌(尸似arz.ww proliferatum)、膠抱鐮 7]菌(Fusarium subgiutinans)、腐良鐮 孢菌CPwariMm so/am·)和萎凋病菌(F. 0;c:^p0rwm)、雪腐病菌 〔Typhula spp.)、雪黴镰孢菌(Microdochium nivale)、 m 意屬{ Ustilago spp·、' 禀、檢病兔 Q jjrocystis spp.、、 醒·黑、瑰病菌(Tilletia spp.)反麥角菌(Ciaviceps purpurea) ·, 甜菜、大麥及其他宿主上之鏽腐柱隔孢(i?aww/ari.a ); 尤其果實之收穫後疾病(例如橙上之指狀筆黴(户⑽化出〜所 digitatum )、綠青黴(Penicillium ita丨icum )及綠表黴 (Trichoderma viride),香茱 _L 之良痕病镜 i(Colletotrichum mwsae)及(G7oeos/?ohwm mMsarwm))及葡萄上之灰葡萄 孢(ckerea );葡萄樹上之其他病原體,尤其葡萄 枝括病痛(五Μίγρβ /αία )、葡萄球座菌( 、葡萄擬莖點徽(/>/2e///ww>s ζ·以/arWiS)、葡萄蔓 割病(PAowops/s1 Wiico/a)、葡萄角斑葉焦病菌( tracheiphila)反勤革儀{ Stereum hirsutum~):樹(例如松 針葉病菌(Ζσ/7/zoi/erwz’wm ))或原木上之其他病 原體,尤其 Cep/m/owc^ /ragraws、長嗓殼菌(Ceraiocp沿 SPP,)、線嘴敦菌(Ophiostoma piceae)、責黴慝(PeniciUium 、擬康氏木徽(.TV/c/zoi/erwa/^ewiioAowMg/z·)、綠木 '微(Trichoderma viride)、f叛窗 Q Trichoderma harzianum)、 黑、麵/敎(Aspergillus niger)、Leptographium lindbergi 反电 牙短棱/飯Q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 ’,反病毒痕病之氧歲 104 200916448 載體2如禾穀上之禾榖多黏® ( P咖yxw心)作為 大麥黃花葉病毒屬(%//〇M;讲綱化☆⑽,ΒγΜν ) 載 甜菜上之甜菜多黏菌(Po/j;m少χα Z?ei<3e )作為叢根 病(r/n'2〇wa«z’fl)之載體)。 杈佳者,可以控制以下病原體:稻榖及小麥上之稻梨 Q y icularia oryzae) {檢痕病議 q Magnaporthe grisea) 及"他佰主上之其他梨胞黴屬(Spp.); 葫蘆科植物(例如瓜類)上之二孢白粉菌( ⑺;大麥、小麥、裸麥及草皮上之小麥白粉 病蛰 i mumeria graminis 氙 Erysiphe graminis)〔白綸病、, 及各種宿主上之其他白粉病,諸如啤酒花上之草莓白粉病 菌(补macM/arb),葫蘆科植物(例如黃瓜) J〇~ h 肊白檢病蛰 Q Sphaer〇theca yusca )〈Sphaer〇theca /«/…《ea ),番茄、茄子及青椒上之辣椒白粉病菌( taurica ),韻果上之白又絲單囊殼菌(户〇而 /ewcoirk/m )及葡萄樹上之葡萄鉤絲殼(❿cfnwk «ecWor);禾縠(小麥、大麥、裸麥)、草皮及其他宿主 上之長螺孢菌屬(//ϋ·价办osporz’ww jp/?·)、德氏黴菌屬 (Drechslera spp)、核腔菌屬(Pyrenophora spp.)、”象抱 屬(Rhynchosporium spp.)、禾生球腔菌(A(ycos;^aeM"a graminicota)(小麥敦新抱(Septoria tritici))反子囊真 U Phaeosphaeria nodorum)(穎枯殼針抱( nodorum A Septoria nodorum ))、小麥基腐病菌 (Pseudocercosporetla herpotrichoides )及禾頂囊殼 105 200916448 . { Gaeumannomyces graminis):花生上之花生黑斑病菌 (Cercospora arachidicola )及落花生·短胖孢 (perio«如)及例如甜菜、香蒸、大豆及 稻毅之其他佰主上之其他尾胞屬(πρ·);番祐、 草莓、蔬菜、葡萄樹及其他宿主上之灰黴病菌(£〇ir>;⑴ ckerea )(灰黴病)及其他宿主上之其他灰黴病菌(忍扣”心 ΜΡ·);蔬菜(例如胡蘿蔔)、油菜、蘋果、番茄、馬鈴薯、 /禾穀(例如小麥)及其他宿主上之鏈格菌(⑽spp.); ' 蘋果、梨、核果、木本堅果及其他宿主上之黑星病菌 (W·) ’(包括蘋果黑星菌(F如謂·α ka叫⑽/& ) (瘡恭病));包括禾榖(例如小麥)及番茄之一系列宿 主上的芽枝黴屬(’ww jpp ),·核果、木本堅果及 其他佰主上之褐腐病菌();番莊、草皮、 小麥、喊產科植物及其他宿主上之疫病菌(历·办㈣//β · )·’油菜、草皮、稻榖、馬鈐薯、小麥及其他宿主上之 莖點黴屬;小麥、原木及其他宿主上之麯黴 屬 i AsPergillus spp·)及短使数屬"㈣^ —讯 spp)., 豌旦、小麥、大麥及其他宿主上之殼二孢(3mm办Μ ί/?ρ ); 韻果木洋惠及其他估主上之葡枝徽() (格孢腔菌屬(P/ec?iyp〇M ΜΡ.));蘋果及梨上之夏季疾 病(例b苦腐病Q葡萄唤腐病蛰Q GlomereUa cingulata))、 黑職病('black rot)氙蛙呱病(fr〇geye !gafsp〇〇 (葡萄座 脸 m 壤(B〇tryosphaeria obtusa))、黑、點病、Brooks fruit sp〇tm 點病亀{Mycosphaerella pomi)、、瀹膝錄病〔Cedar 106 200916448 virginianae ) ) > ^ /T ( sooty blotch )( ?&( Gloeodes pomigena))、小斑 q fiyspeck) Schizothyrium pomi反白腐 (white rot) { + t 議{ Botryosphaeria dothidea)):葡 萄樹上之葡萄霜黴病(尸/asmopara Wiz’co/α );向曰蔡上的 霜霉病菌;其他霜黴病(而洲少 ) ’諸如萵苣上之萵苣盤梗黴(5remia /aciwcae ), 大豆、煙草、洋蔥及其他宿主上之霜黴菌(尸er⑽如 spp.),年酒化上之假霜徽(pseud〇peronoSp〇ra humun), 玉米、高粱和其他宿主上之玉米霜黴病菌 (Peronosclerospora maydis,P. philippinensis 和锈病蛰(P. ’及胡蘆上之南瓜假霜徽(PseMcioperowos/iora 則& );棉花、玉米、大豆、甜菜、草皮及其他宿主上 之腐徽菌i Pythium spp.)(包括終極腐黴(Pj^/請 ));馬鈴薯及番茄上之晚疫病菌(以 )及蔬菜、草莓、鱷梨、胡椒、觀賞植物、煙草、 "T"T叔及其他伯主上之其他疫徽菌(); 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甜菜、稻榖及草皮及其他宿主 上之水稻紋枯病囷(TTiawaiep/zorw·? cMCMwerb )及諸如小麥 及大麥、花生、蔬菜、棉花及草皮之各種宿主上之其他絲 核菌(i?;^〇ciom.a叹户.);草皮、花生、馬鈴薯、油菜及其 他伯主上之核盤菌屬(Sc/eroibk;草皮、花生、及 其他宿主上之菌核菌(Sc/eroibw jpp );稻縠上之藤倉赤 黴(Gz’66ere//a /__灸2^0〇 ;包括草皮、咖啡及蔬菜之一系 107 200916448 列伯主上之炭症病菌();草皮上之紅 給、病蛰(Laetisaria fuciformis);香蕉、花生、柑桔、美洲 山核桃、番木瓜及其他宿主上之球腔菌( );在小麥、大麥、稞麥、燕麥、及玉蜀黍、棉花、大 豆、甜菜和其他宿主之上的鐮孢菌屬(FwmWmw )(其 包括錄刀卤根腐病菌(_pMiSarfMWi cw/worww)、禾穀錄刀菌 (Fwar/wm gramkearwm)、梨抱鐮刀菌(F. /angsei/iz.ae)、串 珠鐮刀菌moniliforme) ' 尖鐮孢黴(Fwsariwm 《 似少·5/70^w)、錄胞病菌(FwsaWww /?ro/i/eraiM7w)、膠孢鐮刀 卤(Fwsariwm i·)、腐皮鐮孢菌^/奶/) 和萎祠病菌(尺ox;;i;?〇rwm)、雪黴鐮孢菌(Mz.cr〇6?oc/n.Mw nivale、、黑、紛嵐餍{ jjstilago spp.)、禀、粉病議{ Urocystis )、腫黑穩病產(Ζ7//βί/α spjp.)及麥角菌(C/flv/ce/?·? purpurea );甜菜、大麥及其他宿主上之鏽腐柱隔孢 ();尤其果實之收穫後疾病(例如橙上之 指狀筆黴(Ρμζ·(:///ζ·^ £^gz_iai謂)、綠責'黴(PeniciUium italicum)反綠表'数Q Trichoderma viride),香棄上之良痕 病風((Colletotrichum musae)反(Gloeosporium musarum)) 及葡萄上之灰葡萄孢(召0斤少沿cz’werea );葡萄樹上之其他 病原體’尤其葡萄枝枯病菌(五Wi又/β/β )、葡萄球座菌 (Guignardia bichveUii )、葡萄擬 1 點黴(Phe出nus /gw/arw )、葡萄蔓割病w7/co/a)、葡萄角斑葉 焦病 il ( Pseudopeziza tracheiphila )反細车議(Stereum /n'rsMiwm )’ 樹(例如松針葉病菌(μ山·ίζ_〇ί )) 108 200916448 或原木上之其他病原體尤其Cep/za/oajcws 、長〇彖 後菌(Ceratocystis spp.)、緣嘴般菌(〇phi〇stoma piceae)、 黃数餍(Penicillium spp.)、擬康氏木黴(7Wc;2〇£^r則 pseudokoningii )、綠木徽(Trichoderma viride)、木黴菌 (Trichoderma harzianum) ' {Aspergillus niger)、
Leptographium 办erg/及出芽短梗黴( pullulans ) 0 最佳者,可以控制以下病原體:稻穀及小麥上之稻梨 孢(Pyricw/arz’a or>;zae) i 稻瘟病镆(Magnaporthe grisea) 及其他宿主上之其他梨胞黴屬(spp.);葫蘆科 植物.(例如瓜類)上之一抱白粉菌( cichoracearum );大麥、小麥、裸麥及草皮上之小麥白粉 病儀(Biumeria graminis 氟 Erysiphe graminis)(白粉病), 及各種宿主上之其他白粉病’諸如啤酒花上之草莓白粉病 菌(Sphaerotheca macularis),镇蘆科植物(例如黃瓜) h d 奴台输病壤{ Sphaerotheca fusca) {Sphaerotheca ),番茄、茄子及青椒上之辣椒白粉病菌Ueve///w/a ),蘋果上之白叉絲單囊殼菌(㈤ )及葡萄樹上之葡萄鉤絲殼(⑺c^w/a waior);禾穀(小麥、大麥、裸麥)、草皮及其他宿主 上之)、禾生球腔菌(γ㈣wCC(ia )(小麥 殼針孢C心/^rk的.价〇 )及子囊真菌( nodorum)(镇祜致針抱(stagonospora nodorum 氟 Septoria nod〇rum ))、小麥基腐病菌(PSeud〇cercosporetla 109 200916448 herpotrichoides)反禾頂囊敫{Gaeumann〇myces graminis)., 1匕生上之化生黑斑病產(Cercc^pora •山·)及落花 生短胖孢(CercosporWz’wm pers〇«aiWW )及例如甜菜、香焦、 大豆及稻穀之其他宿主上之其他尾胞屬(Cerc〇5/?〇ra spp.);番祐、草莓、蔬菜、葡萄樹及其他宿主上之灰黴病 菌(5〇以少仏ckera)(灰黴病)及其他宿主上之其他灰黴 病菌(如卜少沿印;?.);蔬菜(例如胡蘿蔔)、油菜、蘋果、 番蘇、馬鈴薯、禾穀(例如小麥)及其他宿主上之鏈格菌 spp.);蘋果、梨、核果、木本堅果及其他宿 主上之黑星病菌(FewiwWa πρ.),(包括蘋果黑星菌 ()(瘡痂病));包括禾榖(例如小 麥)及番祐之一系列宿主上的芽枝黴屬(•謂 •y;^.);核果、木本堅果及其他宿主上之褐腐病菌(M〇⑴·/ζ>π_β WP_);番茄、草皮、小麥、葫蘆科植物及其他宿主上之疫 病窗(Didymella spp.);油菜、草皮、稻穀、馬鈐薯、小 麥及其他宿主上之莖點黴屬);葡萄樹上之葡 萄霜黴病(Piasmopara Wiicoh );向日葵上的霜霉病菌 (Ρ/α㈣σρπβ /m/价山;其他霜黴病(而而少如7心猶),諸 如萵苣上之萵苣盤梗黴(仏㈣以),大豆、煙草、 洋蔥及其他伯主上之霜黴菌(/>er〇W〇iyp〇r<2 πρ,),啤酒花 上之假霜黴(/^ww//),玉米、高粱和 其他宿主上之玉米霜徽病菌(iVrowoic/ero^ora ,/*. ρ/π/φ/?㈣wzi和锈病菌(/> ,及葫蘆上之南瓜假霜 Μ (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棉花、玉米、大豆、 110 200916448 甜菜、草皮及其他宿主上之腐黴菌(p少紿)(包括 終極腐黴(Pyi/n.wm M/iimMm));馬鈴薯及番茄上之晚疫 病菌(z•♦以)及蔬菜、草莓、鱷梨、胡椒、 觀賞植物、煙草、可可粉及其他宿主上之其他疫黴菌 (尸/^op/zi/zora spp·);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甜菜、 稻权及卓皮及其他伯主上之水稻紋枯病菌(”如在 ⑶)及諸如小麥及大麥、花生、蔬菜、棉花及草皮 之各種侣主上之其他絲核菌(及ί/7/7.);草皮、花 生、馬鈴薯、油菜及其他宿主上之核盤菌屬( πρ.);草皮、花生、及其他宿主上之菌核菌( WP·) ’稻毅上之藤倉赤磁((Ji66ere//a »ζ·Α:ΜΓ〇ί);包括 草皮、咖啡及蔬菜之一系列宿主上之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spp.):草皮上之紅絲病菌(厶此…以以 );香蕉、花生、柑桔、美洲山核桃、番木瓜及 其他宿主上之球腔菌(印尸);在小麥、大 麥、稞麥、燕麥、及玉蜀黍、棉花、大豆、甜菜和其他宿 主之上的鐮孢菌屬(jpp.)(其包括鐮刀菌根腐病 菌(Fusarium culmorum)、禾穀鐮刀菌(尸MiSi^.ww gramz·rww)、梨抱鐮刀菌(F. 、串珠鐮刀菌 (FMsariMm mom7(/brme)、尖鐮孢黴(irMsan.WWi 〇x>;spc)rww)、 鐮胞病菌(尸war/wrn pro///eraiww)、膠孢鐮刀菌 s'w厶g/wi/waw)、腐皮鐮孢菌(F7uar/ww ·?ο/α?7ζ·)和萎凋病菌(f 所)、雪黴鐮孢菌(Μ/croi/oc/^Mw mva/e)。 式(I )化合物可在植物組織中向頂、向基或局部移動 111 200916448 以具有抗一或多種真菌之活性。此外,式(j)化合物可具 足夠大的揮發性以在蒸氣相具有抗植物上之一或多種真菌 之活性。 因此本發明提供對抗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之方法, 其包含向植物、植物之種子、植物或種子所在地或土壤或 任何其他植物生長介質(例如營養液)施用殺真菌有效量 之式(I)化合物或含有式(〖)化合物之組合物。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植物」包括植物苗、有用植物之 農作物、灌木及樹木。此外,本發明之殺真菌方法包括保 護性、治療性、系統性、剷除性及抗孢子形成處理。 式α)化合物較佳以組合物形式用於農業、園藝及草 坪草目的。 為將式(I)化合物施用至植物、植物之種子、植物身 種子所在地或土壤或任何其他生長介質,通常將式(1)…
合物調配成除式(I)化合物外還包括適當惰性稀釋劑或韋 劑及視情況表面活性劑(SFA)之組合物。表面活性劑為秦 由降低界面張力且藉此引起其他特性(例如分散、乳化^ 濕潤)改變而能夠改變界面(例如液體/固體、液體/空氣邊 液體/液體界面)特性之化學物質。較佳所有組合物:固; 及液體調配物)皆包含0.0001至95重量。、更佳 重量% ’例如5至60重量%之式⑴化合物。該組1合^ 常用於控制真菌使得以每公頃〇1 &至1〇 kg、較佳地每/ 頃1 g至6kg、更佳每公頃i §至i kg之比率施广:
化合物。 k U 112 200916448 當用於拌種時,以每公斤種子〇 〇〇〇 i g至1 〇 g (例如 0.001 g 或 0.05 g)、較佳地 0 005 g 至 10 g、更佳 0 005 g 至4g之比率使用式(1)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含殺真菌有效量之式(1) 化合物及其適當載劑或稀釋劑的殺真菌組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在所在地對抗及控制真菌 之方法’其包含以殺真菌有效量之包含式(I)化合物的組 合物處理真菌或真菌所在地。可自許多調配物類型選擇組 合物’該專類型包括撒布型粉劑(dustable powder,DP )、 可溶性粉劑(soluble powder,SP )、水溶性粒劑(water soluble granule ’ SG)、水分散性粒劑(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 ’ WG )、可濕性粉劑(wettable powder,WP )、粒 劑(granUle,GR)(緩慢或快速釋放)、可溶性濃縮液(s〇luble concentrate ’ SL )、油混溶液劑(〇ii miscible liquid,OL )、 超低容量液劑(ultra low volume liquid,UL )、可乳化濃 縮液(emulsifiable concentrate,EC )、分散性濃縮液 (dispersible concentrate,DC)、乳劑(水包油型(oil in water ’ EW )與油包水型(water in oil,EO ))、微乳劑(micro —emulsion ’ ME )、懸浮濃縮液(suspension concentrate, SC )、氣溶膠、霧劑/煙霧調配物、膠囊懸浮液(capSUie suspension,CS )及種子處理調配物。在任一情況下所選擇 之調配物類型將依賴於所構想之特定目的及式(U化合物 之物理、化學及生物特性。 可藉由混合式(I )化合物與一或多種固體稀釋劑(例 113 200916448 如天然黏土、咼嶺土、葉蝶石(pyr〇phyinte )、膨潤土 乳化結、蒙脫石、石夕藻土( kieselguhr )、白| (diatomaceous earths)、磷酸鈣、碳酸鈣及碳酸鎮、硫 石灰、麵粉、滑石及其他有機及無機固體載劑)且以機械 方式將該混合物研磨成細粉末來製備撒布型粉劑(Dp )。 可藉由混合式(I )化合物與一或多種水溶性無機鹽(諸 如碳酸氫鈉、碳酸鈉或硫酸鎂)或一或多種水溶性有機固 體(諸如多醣)及視情況一或多種濕潤劑、一或多種分散 劑或該等試劑之混合物以提高水分散性/溶解性來製備可溶 性粉劑(SP )。接著將該混合物研磨成細粉末。亦可將相 似組合物粒化以形成水溶性粒劑(S g )。 可藉由混合式(I)化合物與一或多種固體稀釋劑或载 劑、一或多種濕潤劑及較佳地一或多種分散劑及視情況一 或多種懸浮劑以促進在液體中之分散來製備可濕性粉劑 (WP )。接著將該混合物研磨成細粉末。亦可將相似組合 物粒化以形成水分散性粒劑(WG )。 可藉由將式(I )化合物與一或多種粉狀固體稀釋劑或 載劑之混合物粒化形成㈣(GR),或藉由在多孔粒狀材 料γ諸如浮石、矽鎂土、黏土、漂白土、矽藻土( kieseiguhr)、 矽藻土( diatomaceous earths )或碎玉米穗軸)中吸收式(工) 化合物(或其在適當試劑中之溶液)自預先形成之空白顆 粒开> 成粒劑(GR ),或藉由將式⑴化合物(或其在適當 試劑中之溶液)吸附於硬核材料(諸如沙、料鹽、無機 碳酸鹽、硫酸鹽或磷酸鹽)上且必要時乾燥來形成粒劑 114 200916448
(GR )。通當用 I、/ n_L ,, „ 辅助吸收或吸附之試劑包括溶劑(諸如 月曰族及芳族石油溶劊、 ^ 劑醇、醚、酮及酯)及黏著劑(諸如 — " 歸酵'、糊精、糖及植物油)。亦可將 括他添加劑(例如乳化劑、濕潤劑或分散劑)包 一台° :由將式⑴化合物溶解於水中或諸如酮、醇或乙 之有機溶劑中製備分散性濃縮液(⑽。該等溶液 L曰有表m劑(例如以提高水稀釋或防止在喷霧罐中 、名口晶) 〇 3藉由在有機/合劑(視情況含有一或多種濕潤劑、一 多種乳化劑或該等試劑之混合物)中溶解式⑴化合物 製備可乳化漠縮液(Ec)或水包油乳劑(EW)。適用於 此之適當有機溶劑包括芳族烴(諸如絲苯或烧基蔡,藉 由 SOLVESSO 100、SOLVESSO 150 及 SOLVESSO 200 來例 不;SOLVESSQ為註冊商標)、酮類(諸如環己嗣或甲基 環己酮)、醇類(諸如切、糠醇或丁醇)、Ν—烧基〇比略 。定酮(諸如Ν-甲基料相或Ν—辛基^比㈣酮)、脂肪 酸之二甲基醯胺(諸如C8—Cl。脂肪酸二甲基酿胺)及氣化 烴類。添加至水後EC產物可自發地乳化以產生具有足夠穩 定性以便能經由適當設備喷霧施用之乳液。EW之製備包括 獲得以液體形式(若在環境溫度下不為液體,則其可在通 常低於70t之合理溫度下熔融)或在溶液中(藉由將其溶 解於適當溶劑中)之式(I)化合物,且隨後在高剪切下使 所得液體或溶液乳化於含有一或多種表面活性劑之水中以 115 200916448 產生乳劑。用於EW之適當溶劑包括植物油、氣化烴類(諸 如氯苯)H容劑(諸如烧基苯或院基萘)及其他在水 中具有低溶解度之適當有機溶劑。 可猎由混合水與一或多種溶劑與一或多種表面活性劑 杉&物以自發產生熱力學穩定的各向同性液體調配物來 製備微乳劑(ME)。最初式⑴化合物存在於水或溶劑/ 表面活性劑摻合物中。用於ME之適當溶劑包括彼等在上文 對於用於EC或EW所述者。ME可為水包油或油包水系統 (可藉由電導率量測確定該系統之存在)且可適於在同一 调配物中混合水溶性及油溶性殺蟲劑。ME適合於稀釋於水 中’保持微乳劑形式或形成習知水包油乳劑。 懸浮濃縮液(SC)可包含式(1)化合物之細粉狀不溶 性固體顆粒之水性或非水性懸浮液^可藉由在適當介質中 視情況與一或多種分散劑一起球磨或珠磨式(n之固體化 合物以產生化合物之細粒懸浮液來製備SC。可將一或多種 濕潤劑包括於組合物中且可包括懸浮劑以降低顆粒沈澱之 速率。或者,可將式(I)化合物乾式研磨且添加至含有上 文所述之試劑的水以產生所需終產物。 氣溶膠調配物包含式(D化合物及適當推進劑(例如 正丁烷)。亦可將式(I)化合物溶解或分散於適當介質(例 如水或水混溶液體,諸如正丙醇)中以提供用於非加壓、 手動喷霧果之組合物。 可以乾燥狀態混合式(I)化合物與煙火(pyr〇technic) 混合物以形成適於在封閉空間產生含有該化合物之煙霧的 116 200916448 組合物。 可以類似於製備EW調配物之方式但以使得獲得油液 滴之水性分散液的另_聚合階段製㈣囊懸浮液(⑻, 其中各油液滴由聚合物殼囊封且含有式⑴化合物及視情 況其載劑或稀釋劑。可藉由界面縮聚反應或藉由凝聚程序 產生聚合物殼。該等組合物可提供式⑴化合物之控釋且 其可用於種子處理。亦可將式⑴化合物調配於生物可降 解聚合物基質中以提供化合物之緩慢控釋。 組合物可包括一或多種添加劑以提高組合物之生物效 能(例如提高表面上m存留或分布;對所處理表面 上之雨水的抗性;或式⑴化合物之吸收或遷移力)。該 等添加劑包括表面活性劑、基於例如某些礦物油或天然植 物油(諸如大豆及菜籽油)…嗔霧添加劑,及該等物 質與其他生物強化佐劑(可輔助或改變式(1)化合物之作 用的成份)之摻合物。 式(I)化合物亦可經調配以用作種子處理,例如以粉 末組合物形式,包括用於乾種子處理之粉劑(Ds)、用於 漿液處理之水溶性粉劑(ss)或水分散性粉劑(ws),或 以液體組合物形式,包括可流動濃縮液(FS)、溶液
或膠囊懸浮液(CS )。DS、SS、ws、FS « T c Z 及LS組合物之製 備分別極類似於上文所述DP、SP、WP、n P sc及DC組合物 之製備。用於處理種子之組合物可包括用於輔助組合物與 種子之黏附的試劑(例如礦物油或成獏阻隔劑(二 forming barrier))。濕潤劑、分散劑及乳化劑可為陽離子 117 200916448 型、陰離子型、兩性或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陽離子型之適當表面活性劑包括四級銨化合物(例如 溴化十六烧基三甲銨)"米嗤琳及胺鹽1當陰離子型表 面活性劑包括脂肪酸鹼金屬鹽、硫酸之脂族單酯之鹽(你 如月桂基硫酸鈉)、磺化芳族化合物之鹽(例如十二烷= 苯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鈣、丁基萘磺酸鹽及二〜^土 基萘績酸鈉與三—異丙基萘錢狀混合物)1硫酸鹽丙 醇醚硫酸鹽(例如月桂基喊—3—硫酸鈉)、g^酸鹽(例 如月桂基趟―3—甲酸鈉)、鱗酸醋(―或多種脂肪醇與碟 酸(主要單酯)或五氧化二磷(主要雙酯)反應之產物, 例如月桂醇與四磷酸之間的反應;另外該等產物可經乙氧 基化)、%基琥珀醯胺酸鹽(sulph〇succinamate)、烷烴或 烯烴磺酸鹽、牛磺酸鹽及木質素磺酸鹽。兩性類型之適當 表面活性劑包括甜菜鹼、丙酸鹽及甘胺酸鹽。 非離子型適當表面活性劑包括諸如氧化乙烯、氧化丙 烯、氧化丁烯或其混合物之氧化烯與脂肪醇(諸如油醇或 十/、燒醇)或烧基紛(諸如辛基盼、壬基盼或辛基甲酴) 之縮合產物;衍生自長鏈脂肪酸或己糖醇酐之偏酯;該等 偏S曰與氧化乙烯之縮合產物;欲段聚合物(包含氧化乙烯 及氧化丙烯);烷醇醯胺;簡單酯類(例如脂肪酸聚乙二 醇s曰)’氧化胺(例如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及卵磷脂。 適當懸浮劑包括親水膠體(諸如多醣、聚乙烯n比咯啶 嗣或緩甲基纖維素鈉)及膨脹黏土(諸如膨潤土或矽鎂土)。 可藉由施用殺真菌性化合物之任一已知方式施用式(I) 118 200916448 化口物。例如,其可以調配形式或非調配形式直接施用至 植物之包括葉、莖、枝或根在内的任何部分;種植之前的 種子;或植物生長或待種植之其他介質(諸如根周圍之土 壞、j壤通常稻田水或溶液培養系統);或其可喷霧、撒 布、藉由浸潰施用、以乳膏或糊劑調配物形式施用、以蒸 氣形式施用或經由在土壤或水性環境中分配或引入組合物 (諸如顆粒狀組合物或包裹於水溶性袋中之組合物)施用。 亦可將式(I )之化合物注入植物或使用電動噴霧技術 或其他低容量方法喷霧於植被上,或藉由土地或空中灌溉 系統施用。 通常以含有高比例之活性成份之濃縮液形式提供用作 柃製州(水溶液或分散液)之組合物,在使用前將濃縮 液冰加至水。通常要求該等可包括DC、SC、EC、EW、ME、 SG SP、WP ' WG及CS之濃縮液能夠經受住長時間儲存, 且在該儲存後能夠添加至水以形成水性製劑,其在足夠長 的時間内保持均勻以使其能夠藉由習知喷霧設備施用。依 賴於預期使用目的,該等水性製劑可含有不同量之式(J) 化合物(例如0.0001至10重量% )。 式(I)之化合物可與肥料(例如含氮、鉀或磷之肥料) 此合使用。適當調配物類型包括肥料粒劑。該等混合物適 當地含有多至25重量%之式(1)化合物。 因此’本發明亦提供包含肥料及式(I )化合物之肥料 組合物。 本發明之組合物可含有其他具有生物活性之化合物, 119 200916448 例如微量營養素或具有相似或互補殺真菌活性或具有植物 生長調節、除草、殺昆蟲、殺線蟲或殺蟎活性之化合物。 藉由包括另一殺真菌劑,所得組合物可具有廣譜活性 或比單獨式(I)化合物更高程度之固有活性。另外,另一 机真菌劑可對式(I)化合物之殺真菌活性具有增效效應。 式(I )之化合物可為組合物之唯一活性成份或(若適 备)其可與一或多種諸如殺蟲劑、殺真菌劑、增效劑、除 草劑或植物生長調節劑之其他活性成份混合。另一活性成 伤可.提供具有廣譜活性或增加之所在地持久性的組合 物,使式(I )化合物之活性增效或補充活性(例如藉由增 加作用速度或克服抵抗性);或有助於克服或防止對個別 組伤之彳几性發展。特定另一活性成份將依賴於組合物之預 期效用。
可包括於本發明組合物之殺真菌化合物的實例為AC 3 82042 (N —(1—氰基—1,2—二曱基丙基)_2 — (2,4 —二氣 笨氧基)丙醯胺)、酸化苯并噻二唑—S—甲酯(acibenzolar 一 S — Methyl )、阿蘭克(alanycarb )、阿迪嗎琳(aldimorph )、 敵菌靈(anilazine )、阿紮康唑(azaconazole )、唑啶草酮 (azafenidin )、亞托敏(azoxystrobin )、本達樂(benalaxyl )、 本囷靈(benomyl)、苯嗟菌胺(benthiavalicarb )、雙苯三 口坐醇(biloxazol )、比多農(bitertanol )、滅疲素 S( blasticidin s )、波斯卡利(boscalid )(尼可必芬(nicobifen )之新名 稱)、溴克座(bromuconazole )、布瑞莫(bupirimate )、 四鼠丹(captafol)、蓋普丹(captan )、貝芬替(carbendazim )、 120 200916448 貝芬替鹽酸鹽、萎鑛靈(earboxin )、加普胺(carpropamid )、 參 香芹酮(carvone)、CGA 41396、CGA 41397、曱基克殺蜗 (chinomethionate)、氯苯并 〇塞酮(chlorbenzthiazone)、 四氣異苯腈(chlorothalonil)、克氯得(chlorozolinate)、 科羅拉康(clozylacon )、含銅化合物(諸如氯氧化銅、氧 基01:琳銅、硫酸銅、妥爾油酸銅(copper tallate )及波爾多 液(Bordeaux mixture))、氰0坐績菌胺(cyamidazosulfamid )、 賽座滅(cyazofamid ) ( IKF — 916 )、環氟菌胺 (cyflufenamid )、霜腺氰(cymoxanil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賽普洛(cyprodinil )、_ 菌威(debacarb )、 二一 2 —。比咬基二硫化物 1,1’ 一二氧化物、益發靈 (dichlofluanid )、二氣西莫(diclocymet )、噠菌清 (diclomezine )、氯硝胺(dicloran )、乙黴威 (diethofencarb )、地芬康 β坐(difenoconazole )、雙苯0坐 快(difenzoquat )、氟 D密菌胺(diflumetorim )、硫代鱗酸 〇,〇— 二一異丙基一S —节醋、二甲氟嗤(dimefluazole )、 ί 二甲康0坐(dimetconazole )、二曱哺盼(dimethirimol )、 二甲馬夫(dimethomorph )、地莫菌胺(dimoxystrobin )、 達克利(diniconazole )、敵蟎普(dinocap )、腈硫醌 (dithianon )、氣化十二烷基二甲基銨、嗎菌靈 (dodemorph)、多寧(dodine)、多果定(doguadine)、 護粒松(edifenphos)、環氧康 n坐(ep〇xic〇nazole)、乙嘆 博胺(ethaboxam )、乙菌啶(ethirimol ) 、(Z) -N-苄基 一 N([甲基(甲基一硫代亞乙基胺基氧基羰基)胺基]硫代)一 β 121 200916448 丙胺酸乙S日、依得利(etridiaz〇ie )、。惡《生菌酮 (famoxadone )、咪。坐菌 _ ( fenamid〇ne )、茶瑞莫 (fenarimol )、分布康 0坐(fenbuc〇naz〇ie )、甲 〇夫醯胺 (fenfuram )、%_ 酿菌胺(fenhexaInid )、禾草靈(fenoxanil ) (AC 382042 )、 (fenpropidin )、粉 拌種各(fenpiclonil )、芬普比定 鏽琳(fenpropimorph )、三苯醋錫(fentin acetate )、二本氧氧化錫(fentin hydroxide )、福美鐵 (ferbam )、嘴囷膘(ferimzone )、扶吉胺(fluazinam )、 s蔓汰寧(fludioxonil )、氟美醯胺(flumetover )、氟嗎琳 (flumorph )、氟醯亞胺(fluor〇imide )、氟氧菌胺 (fluoxastrobin )、貌奎康嗤(fluquinconazole )、護石夕得 (flusilazole )、氟硫滅(flusulfamide )、福多寧(flutolanil )、 護汰芬(flutriafol )、福爾培(f〇lpet)、乙膦鋁(fosetyl —aluminium )、麥穗靈(fuberidazole )、呋霜靈(furalaxyl )、 福拉比(furametpyr )、克熱淨(guazatine )、六康唾 (hexaconazole)、羥基異噁唑、惡黴靈(hymexazole)、
依滅列(imazalil )、易胺座(imibenconazole )、雙胍辛胺 (iminoctadine )、三乙酸雙胍辛胺、依普克嗤(ipconazole )、 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依普同(iprodione)、綠黴威 (iprovalicarb )、胺基甲酸異丙基丁酯、稻盘靈 (isoprothiolane )、春曰黴素(kasugamycin )、甲基克收 欣(kresoxim — methyl ) 、LY 186054、LY 211795、LY 248908、猛粉克(mancozeb )、锰乃浦(maneb )、甲霜靈 (mefenoxam )、0密菌胺(mepanipyrim )、滅普寧(mepronil )、 122 200916448 滅達樂(metalaxyl )、滅達樂μ ( metalaxyl Μ)、麥康唑 (metconazole)、免得爛(metiram)、免得爛鋅、苯氧菌 胺(metominostrobin)' 美曲芬諾(metrafenone)、MON65500 (N —烯丙基一 4,5—二甲基—2—三曱基矽烷基噻吩一 3_ 曱醯胺)、滅克落(mycfobutanil) 、NTN0301、新阿蘇仁 (neoasozin )、二甲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鎳、酞菌酯(nitrothale — isopropyl)、尼瑞莫(nuarimol)、呋醯胺(〇furace)、 有機汞化合物、奥瑞菌胺(orysastrobin )、殿殺斯 产..... \ ( oxadixyl)、環氧哺確隆(oxasuifuron)、奥索利酸(〇x〇iinie acid )、嗯 口米 0坐(oxpoconazole )、氧化萎鐘靈(oxycarboxin )、 稻瘟酯(pefurazoate)、潘康唑(penconaz〇ie)、賓克隆 (pencycuron)、奮乃靜氧化物(phenazin oxide)、磷酸、 苯醜、π定氧 胺(picoxystrobin )、多氧菌素 D( polyoxin D )、 代森聯(polyram )、噻菌靈(pr〇benazole )、撲克拉 (prochloraz )、撲滅寧(procymidone )、普拔克 (propamocarb )、普拔克鹽酸鹽 '普克利(propic〇nazole )、 (, 甲基辞乃浦(propineb )、丙酸、普奎那兹(proquinazid )、 普硫康嗤(prothioconazole )、百克敏(pyraclostrobin )、 白粉松(pyrazophos )、比芬諾(pyrifenox )、派美尼 (pyrimethanil )、百快隆(pyroquilon )、氯 π比根 D夫醚 (pyroxyfur )、吡咯尼群(pyrrolnitrin )、四級銨化合物、 滅蜗猛(quinomethionate )、快诺芬(quinoxyfen )、奎脫 辛(quintozene )、矽硫芬(silthiofam ) ( MON 65500 ) > S —依滅列(S — imazalil )、石夕氟唾(simeconazole )、西 123 200916448 普克嗤(sipconazole )、五氯苯盼鈉、螺惡胺(spiroxamine )、 鏈徽素(streptomycin )、硫、得克利(tebuconazole )、克 枯爛(tecloftalam)、四氯石肖基苯(tecnazene)、氟謎0坐 (tetraconazole )、°塞苯達唾(thiabendazole )、賽氟滅 (thifluzamide ) 、2 -(硫代氰基一甲硫基)苯并噻唑、甲基 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 )、福美雙(thiram )、汰敵 ψ ( tiadinil )、替米苯康 0坐(timibenconazole )、脫克松 (tolclofos—methyl)、曱基益發靈(t〇iyifiuanid) ' 三泰 芬(triadimefon )、三泰隆(triadimenol ) 、丁 三唑 (triazbutil )、唑菌嗪(triazoxide )、三赛唑(tricyclazole )、 三得芬(tridemorph)、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賽福座 (triflumizole )、賽福寧(trif0rine )、環菌唑(tritic〇naz〇le )、 維利黴素A ( validamycin A )、斯美地(vapam )、免克寧 (vinclozolin )、XRD - 563、鋅乃浦(zineb )、益穗(ziram )、 氯笨醯胺(zoxamide)及下式之化合物:
可將式(I )化合物與土壌、泥炭或其他生根介質混合 以保護植物抵紫種子攜帶、土壤攜帶或葉面真g疾病。某 些混合物可能包含多種活性成份,其具有顯著不同的物 理、化學或生物特性,使得其不易於適合於相同習知調配 物類型。在此等情況下’可製備其他調配物類型。例如, 124 200916448 右一種活性成份為非水溶性固體,而另一種為非水溶性液 體’則可此藉由以懸浮液形式分散固體活性成份(使用類 似於懸浮濃㈣(sc)之製備法的製備法),而以乳液形 式分散液體活性成份(使用類似於乳劑(EW)之製備法的 製備法)’將各活性成份分散於同一連續水相中。所得組 a物為懸浮乳劑(susp〇emulsi〇n,SE )調配物。 【實施方式】 藉由使用以下縮寫之以下實施例說明本發明: ml =毫升 DMF =二甲基甲醯胺 g = =公克 NMR =核磁共振 ppm =每百萬之份數 HPLC =高效液相層析 M+ =質量離子 s = :單嶂· q =四 重峰 d = -重 m =多 重峰 br S =寬單峰 ppm = :每百萬之份數 t =三重峰 實施例] 本實施例例示2—(3—溴一喹啉—6—基氧基)_N_(2 一丁氧基亞胺基一 1,1—二甲基一乙基)—2 一甲基硫基—乙 醯胺之製備。 蓋段:根據流程3反應式i製備(3 一溴—喹啉—6 —基氧基)一曱基硫基一乙酸 :製備(3—溴一喹啉一6—基氧基)—曱基硫基— 乙酸曱酯 125 200916448 將3-溴-啥琳—6—^( 17 47 g) (Uebigs八时以⑽ 1966, 98 -H)6中描述其製備)溶解於無水二甲基甲酿胺 (15〇ml)中。在室溫下將氯—甲基硫基一乙酸甲酯(18.07 g) 碳酸鉀U;M2 g)添加至混合物中。將所得懸浮 液授拌2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經乙酸乙醋稀釋,倒入 飽和碳酸氣納(200毫升)。分離此二相,以乙酸乙醋萃取水 層三次(3x200毫升)。混合的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和 蒸發。殘留物經管柱層析術(庚烷/乙酸乙酯為7:3)純化,製 得淺黃色固體之(3 —溴一喹啉一 6_基氧基)一甲基硫基— 乙酸甲酯(24克)。 ^NMR (CDC13) δ ppm: 8.81 (lH,d); 8.23 (lH,d); 8.02 (lH5d) ; 7.50(lH,dd) ; 7.14(IH.d) ; 5.72 (lH,s) ; 3.88 (3H,s); 2.24 (3H,s)。 錢--2 :製備(3 —溴一喹啉—6 —基氧基)一曱基硫基一 乙酸 在室溫下將2M氫氧化鈉溶液(35〇6毫升)加入來自以 上第一階段步驟1之(3—溴一喹啉—6 一基氧基)_甲基硫 基一乙酸甲酯(20克)在乙醇(150毫升)中之溶液。在室溫之 下授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冷水(2〇〇 亳升)中’以2M氫氯酸在水中之溶液(35 〇6毫升)。滤除沉 戰物’以水沖洗,得到淺黃色固體之(3 —溴—噎淋一 6_基 氣基)一甲基疏基一乙醆(18.79克)。 H NMR (CDCI3) δ ppm · 13.50 (lH,s br) ; 8 83 (1H d); 8.59 (lH,d) ’ 7.99 (lH,d),7·57 (lH,dd) ; 7.50 ; 6·09 126 200916448 (lH,s) ; 2_17 (3H,s)。 第2階段:製備流程7之2—(3—溴一喹啉一6—基氧 基)一N — (2 — 丁氧基亞胺基一ι,ι~二甲基乙基)—2~曱基 硫基一乙醯胺 免..興一L :製備2 —(3 —溴一喧淋—6 —基氧基)一N — (2 —羥基一 1,1 一二甲基乙基)一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上述實施例1第一階段的(3 —溴一啥琳一6 —基氧基) —甲基硫基一乙酸(23克),2 —胺基—2 —甲基一 1 —丙醇 (8.06毫升),1-羥基一7 —氮雜苯並三唑(H〇AT) ( η·44 克)、N—(3—二甲基胺基丙基)—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 鹽(EDC) (16.12克)及三乙胺(14 63毫升)在無水二 甲基甲醯胺中於室溫之下被16小時。反應混合物經乙酸乙 酉旨稀釋’經倒入2 0 0毫升飽和碳酸急知 叹暇虱鈉。分離此二相,以 乙酸乙酯萃取水層三次(3x200毫升、。、,日人丄 )’見合有機層,經硫酸 鎂乾燥’過濾和蒸發。殘留物經管杈恳 層析術(庚烧/乙酸乙醋 為7:13)純化,製得白色固體之2〜a U /臭〜喹啉—6 —基氧 基硫基一乙 基)一N-(2-羥基一 l,l —二曱基乙基2—曱 醯胺(16.94克)。 NMR (DMSO) δ ppm: 8.82 Π tr α\
WH,d); 8.57 (lH,d); 7.99 (lH,d); 7.58(lH,dd); 7.52(IH,s); 7 44 ,1TT -44 〇H,d); 5.94 (lH,s);
4.99 (lH,t) ; 3.48— 3.37(2H,m) ; 2 lw”T -15 (3H,S) ; 1.28(3H,s); 1.26 (3H,s)。 製備2—(3 —溴一喹啉〜6 6—基氧基)一N—(1,1 一二甲基一2—氧代—乙基)_2~甲其 τ丞硫基一乙醯胺 127 200916448 來自上述第2階段步驟1 广 /哪1之2〜(3〜溴一喹啉一 6_基 軋基)一 N—(2~羥基—_ 权μ 一甲基乙基)一 2 —甲基硫基一 乙鲶胺(0.2克)在二氣曱烷(1 毫升)中經Dess—Martin高碘 烧(0.42克)處理。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之下_拌丄小時。反 應混合物經餘和碳酸氫納和飽和硫代硫酸鈉驟冷。反應混 合物在室溫之下經激烈搜拌3〇分鐘,之後,分離此二相, 有機層㈣和碳酸氬㈣洗,分離有機相之後,以硫酸鎮
乾燥’過濾和蒸發。殘留物經管柱層析術(庚烷/乙酸乙醋為 1:1)純化,製得白色固體之2 一 (3—澳〜啥啉—6一基氧基) —N—(U—二甲基-2-氧代-乙基)-2-甲基硫基-乙 醯胺(o.m 克)。lH NMR (CDCl3) δ ppm : 9 41 (iH s); 8 83 (lH,d); 8.26 (lH,d); S.08(lH,d); 7.51(IH,dd); 7.22(lH,d); 5.69 (1H,S) ; 2.20 (3H,s) ; l.53(6H,s)。 3 ·製備2一(3—溴—喹啉~6—基氧基)一N—(2 —丁氧基亞胺基一 1,1_二甲基一乙基)—2—甲基硫基一乙 醯胺 來自上述第2階段步驟2之2 — (3—溴—啥淋_6 一基 氧基)一N —(1,1一二甲基—2 一氧代一乙基)一 2一甲基硫基 —乙酿胺(0.1克)’。比咬(0.022毫升)和〇 —正丁基_經基胺 鹽酸鹽(0.035克)在甲醇(5毫升)中,在室溫之下被攪拌3小 時。反應混合物經乙酸乙酯稀釋,經倒入3 〇毫升飽和碳酸 氫納。分離此二相,以乙酸乙g旨萃取水層三次(3x5〇毫升)。 混合有機層,經硫酸錢乾燥,過濾、和蒸發。殘留物經管柱 層析術(庚烧/乙酸乙酯為3 :1)純化,製得2 — (3 —漠一喧淋 200916448 —6 —基氧基)一 N— (2〜丁氧基亞胺基—M—二甲基—乙 基)一2 -甲基硫基~~乙醯胺(〇115克)。1H NMR (CDCl3) δ ppm : 8.81 (lH,d) ; 8.24 (lHjd) ; 8.04 (lH,d) ; 7.71(lH,s); 7.45(lH,dd) ; 7.39(1H,S) ; 7 17 (1H,d) ; 5.64 (lH,s); 4.08(2H,t) ; 2.19(3H,s) ; h68_ i.58(8H,m) ; 1.45- 1.36 (2H,m) ; 0_94 (3H,t) 〇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例示根據流程9製備2—胺基—2—曱基一丙 醛Ο—甲基一肟 步驟1 - 2 — (2 一經基·__ 一二酮之製備 1,1—二甲基— 乙基)異吲哚一1,3
177·7克的献酸奸和91.9克的2-胺基—2—曱基—丙 -⑴-醇被溶於750毫升二甲基甲醮胺中,之後,加入觸 媒數量之對-甲苯姐,在145t^拌此混合物3小時。然 後,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之下濃縮’殘留物經m水性鹽酸稀 釋’以乙酸乙酯萃取。有機相經1N氫氧化鈉沖洗,經水沖 洗二次。有機層經硫_乾燥,在減壓之下蒸發溶劑,得 到1⑷克的油’其供下_道步驟使用而不需要純化。 =R(CDCi3)Sppm:1.6(6H,s);3 52 (iH,t);393 (2H,d),7.2〇— 7.23(2H,m); 7 28— 7 83(2Hm)。 地2—(1,3 一二氧代—…二氣—異㈣―2 一 2—甲基丙醛之製備 在室 1 1 · 9克三氧化硫吼b定錯合物經溶於 溫之下於2〇分鐘加入5.48克來自 75毫升DMSO後, 步驟1之2 — (2 —經 129 200916448 基一 1,1—二甲基一乙基)異吲哚一1,3〜二酮和7 59克三乙 胺在780毫升之DMSO中。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之下經攪拌 30分鐘,被倒入冰/水中,經三級丁基曱醚萃取三次。有機 層經1N鹽酸沖洗,經水沖洗二次,經硫酸鎂乾燥,在減壓 之下蒸發溶劑’得到4,92克的結晶(熔點8〇至82t),其供 下一道步驟使用而不需要純化。 !H NMR (CDC13) δ ppm : 1.66 (6H,s) ; 7.72-7.88 (4H,m) ; 9.6 (lH,s)。 兔瘦_1:2—(1,3—二氧代—i,3_二氫—異吲哚一 2一基) —2—甲基丙醛〇一甲基—肟之製備 1.35克之N—甲基羥基胺鹽酸和133克的乙酸鈉被加 入3.53克來自步驟2之2—(1,3_二氧代—^—二氮—異 '2一基)—2一甲基丙搭在35毫升乙醇和10毫升氯仿 之冷液中,在至溫之下經攪拌12小時。以過濾移除鹽之後, 在減壓之下除去溶劑。以層析術㈣膠:庚燒/乙酸乙酯為4:ι) 純化粗製殘留物,製得1.73克固體產物2—(1,3_二氧代— 1’3-1二氫—異十朵_2—基)_2—甲基丙盤〇—甲基—將。 ,H NMR (CDCl3) δ pPm : 1-82(6H,s) ; 3.88 (3H,s) ; 7.65 —7_73 (5H,m)。 · 2胺基- 2-f基—丙經〇—甲基_肪之製備 —來自上述步驟…刀克之2_(1,3一二氧代—U 一 :風―異M_2 —基)_2—子基㈣〇—甲基一將和餅水 之混合物被回流2小時。反應混合物經過滤,以移除 酞㈣’所得液體經蒸發而製得24〇毫克油,其供下一道 130 200916448 步驟(實施例XX)使用而不需要純化。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例示根據流程3所顯示第二步驟製備2 ~~ (3 — 溴喧琳基一6 —氧基)一2 —甲基硫基一N — (2 —甲氧基亞胺 基一1,1_二曱基乙基)一 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328毫克2—(3 —漠’喧淋基一6—氧基)一2~~曱基硫乙 酸和354毫克三乙胺被溶於10毫升乙腈中,接著添加15〇 毫克HOBT和3 53毫克TBTU。反應混合物被搜拌5分鐘, ' 然後加入來自上述步驟4之209毫克的粗製2—曱基—丙搭 〇 —甲基一肟。在室溫之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5小時之後, 加入乙酸乙酯。加入水’以乙酸乙g旨萃取水相。混合的有 機萃取物被硫酸鎖乾燥,過滤和在減壓之下蒸發。經HPLC 層析術得到2 —(3 —溴喹琳基一6 ~氧基)一 2 —甲基硫基— N — (2 —曱氧基亞胺基—U1—二曱基乙基)—2 —曱基硫基 —乙酿胺。 ,. NMR (CDC13) δ ppm : 8.81 (lH,d) ; 8.25 (lH,d) ; 8.05 (lH,d) ; 7.59(1H,s br) ; 7.46(lH,dd) ; 7.40(lH,d) ; 7.18 (lH,d) ; 5_64 (1H,S) ; 3.88(3H,s) ; 2.20(3H,s) ; 1.60(3H,s); 1.60 (3H,s)。 實施例4 貫施例4提供部分列於以上所引述表的化合物的nmr 數據及/或熔點且已使用類似實施例1至3所述程序,除非 斗寸別特定。除非特別特定,所記載之1H NMR訊號為主要非 對映異構物之特徵。 131 200916448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於實施例1,第— 階段步驟1和步驟2之程序,以苯並噻唑—6 —醇(以如WO 2004108663 A1所述者製備)和氯一甲基硫基—乙酸甲酯為 起始物加以製備。 Ά 1 : 2 —(苯並噻唑一 6—基氧基)一N_(2 — 曱氧基一亞胺基一1,1_二甲基一乙基)—2 一甲基硫基一乙 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2 (lH,sm) ; 8.09 (lH,sm); 7-62 (lH,sm; 7.55(1H, s br) ; 7.39(lH,s) ; 7.13(lH,sm); 5.62 (lH,s) ; 3.39 (3H,s) ; 2.20(3H,s) ; 1.60(3H,s) ; 1.58(3H,s); 熔點為 1 5 8 — 16 Γ(:。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於實施例1,第一 階段步驟1和步驟2之程序,以3 —埃一啥琳一6 —醇(以如 WO 200605 8700 A1所述者製備)和2 —氯一丁酸甲酯為起始 物加以製備。 農_ 2號化合物:2 — (3 —碘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N_(2 —甲氧基一亞胺基_1,1—二甲基一乙基)一丁醯胺 lH NMR (CDC13) δ ppm: 8.91 (lH,d); 8.41 (lH,d); 8.00 (lH,d) ; 7.43(1H, dd) ; 7.30(lH,s) ; 7.17(lH,s br) ; 6.97 ; 4.58 (lH,t) ; 3.76(3H,s) ; 2.09 - 1.98(2H,m); 149(3H,s); 1.44(3H,s); 1.08(3H,t)。 _第3號化合物:N — (2 —乙氧基亞胺基一1,1 —二甲基一 乙基)一2 — (3—碘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 丁醯胺 !H NMR (CDCI3) δ ppm: 8.91 (lH,d); 8.40 (lH,d); 7.99 132 200916448 (lH,d), 7.42(1 H, d) ; 7.28(lH,s); 7.26(lH,s br); 6.97 (lH,d); 4.57 (lH,t) ; 4.05 - 3.93(2H,m) ; 2.10- 1.98(2H5m); 1.50(3H,s); 1.44(3H,s); 1.17(H,t” l_08(3H,t)。 .第4號彳b合物:N — (2—稀丙基氧基亞胺基—ij —二甲 基一乙基)一2 —(3—碘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丁醢胺 4 NMR (CDC13) δ ppm: 8.91 (lH,d); 8.41 (lH,d); 7.98 (lH,d) ; 7.42(1H, dd) ; 7.32(lH,s) ; 7.20(lH,s br) ; 6.97 (lH,d) ; 5.93 - 5.84(lH,m) ; 5.24(lH,dd) ; 5.17(lH,dd); 4.57(lH,t) ; 4.44 (2H,d) ; 2.10- 1.97(2H,m) ; 1.50(3H,s); 1.45(3H,s) ; l.〇7(3H,t)。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於實施例1,第一 階段步驟1和步驟2之程序,以3 —碘—8 —甲基喹啉一6 —醇(以如WO 2006058700 A1所述者製備)和2—氣一丁酸 曱酯為起始物加以製備。 _第5號化合物:2 — (3 —峨一8—甲基一喹啉一6—基氧 基)一N — (2—曱氧基一亞胺基——二曱基—乙基)一丁 I 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91 (lH,d); 8.36 (lH,d); 7.31 (lH,s); 7.29(1H, d) ; 7.15(lH,s br) ; 6.80(lH,d); 4.56 (lH,t); 3.77(3H,s) ; 2.74(3H,s) ; 2.08 - 1.96(2H,m) ; 1.49 (3H,s); 1.44(3H,s) ; l.〇7(3H,t)。 _弟β號化合物:Ν —(2 —乙氧基亞胺基一丨,丨一二甲基一 乙基)一2 — (3 —碘一8 —甲基〜喹啉_6一基氧基)一 丁醯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91 (lH,d) ; 8.3 6 (lH,s) ; 7.29 133 200916448 (lH,d) ; 7.29(1 H, s) ; 7.24(lH,s br) ; 6.80(lH,d) ; 4.55 (lH,t); 4.44 (2H,d) ; 2.74(3H,s) ; 2.09- 1.96(2H,m) ; 1.50(3H,s); 1.44 (3H,s) ; l_06(3H,t)。 .第號化合物:N— (2 —烯丙基氧基亞胺基—1}1—二甲 基一乙基)一2 — (3—碘一8 —甲基—喹啉一 6一基氧基)_ 丁 醯胺 NMR (CDC13) δ ppm: 8.91 (lH,d); 8.36 (lH,d); 7.35 (lH,s) ; 7_28(lH,d) ; 7.19(lH,s br) ; 6.80(lH,d) ; 5.94-5.84(lH,m) ; 5.24(lH,dd) ; 5.16(lH,dd) ; 4.55(lH,t) ; 4.44 (2H,d) ; 2.74(3H,s) ; 2.09 - 1.96(2H,m) ; 1.50(3H,s); 1.44(3H,s) ; 1.06(3H,t)。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於實施例i,第一 階段步驟1和步驟2之程序,以3 —溴一喹琳一6 —醇(以如
Liebigs Ann Chem·,1966, 98— 108 所述者製備)和氣一曱基 硫基一乙酸甲酯為起始物加以製備。 .第8號化合物:2 — (3 —溴一喹啉—6 —基氧基)一N- ί | f Ο,1 —二甲基一 2 —苯氧基亞胺基一乙基)—2 —曱基硫基一 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2 (lH,d); 8.20 (lH,d); 8.06 (lH,d) ; 7.84(lH,s) ; 7.58(lH,s br) ; 7.47(1 H,dd) ; 7.33-7.04 (6H,m) ; 5.68(lH,s) ; 2.21(3H,s) ; 1.69(6H,s)。 第9號化合物:2— Π—溴一喹啉一 6 —基氧基)_ N — [2 一(4 一氯一苄基氧基亞胺基)一 1,1 一二甲基一乙基]—2—甲 基硫基一乙酿胺 134 200916448 ]H NMR (CDCI3) δ ppm: 8.83 (lH,d); 8.24 (lH,d); 8.04 (lH,d) ; 7.52(lH,s br) ; 7.49(lH,s) ; 7.36- 7.26(6H,m) ; 7.15 (lH,d) ; 5.61(lH,s) ; 5.05(2H,s) ; 2.15(3H,s) ; 1.60(3H,s); 1.57(3H,s)。 第10號化合物:2—(3—溴一喹啉一6—基氧基)一N-[1,1_二曱基一2 —(2,4,5—三氣一节基氧基亞胺基)_乙基] —2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8.82 (lH,d); 8.24 (lH,d); 8.02 (lH,d) ; 7.59(lH,s) ; 7.49(2H,d) ; 7.43(lH,s br) ; 7.36 (lH,dd) ; 7.16(lH,d) ; 5.62(lH,s) ; 5.13(2H,s) ; 2.16(3H,s); 1.60(3H,s) ; 1.58(3H,s)。 第11號化合物:2— [2—[2—(3_溴一喹啉一6—基氧 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醯基胺基]—2 —甲基一亞丙一(E或 Z)—基胺基氧基J-2—曱基一丙酸乙酯 'H NMR (CDC13) δ ppm: 8.82 (lH,d); 8.28 (lH,d); 8.06 (lH,d) ; 7.70(lH,s br) ; 7.52(2H,dd) ; 7.45(lH,s) ; 7.22 (lH,d) ; 5.63(lH,s) ; 4.22 - 4.13(2H,m) ; 2.13(3H,s); 1.61(3H,s); 1.59(3H,s); 1.55(3H,s); 1.52(3H,s); 1.21(3H,t)。 第12號化合物:2—(3—溴一喧琳一6 —基氧基)一N — (2 一三級丁氧基亞胺基_ 1,1 —二甲基乙基)一2 —甲基硫基 一乙酸胺 *H NMR (CDCI3) δ ppm: 8.82 (lH,d); 8.24 (1H,d); 8.04 (lH,d) ; 7‘89(lH,s br) ; 7.44(lH,dd) ; 7.31(lH,s) ; 7.18 (lH,d) ; 5.65(lH,s) ; 2.19(3H,s) ; 1.61(3H,s) ; 1.53(3H,s); 135 200916448 1.30(9H,s)。 Ά_1 3號化合物:Ν — (2 —烯丙基氧基亞胺基—ι_,ι —二 曱基一乙基)一 2 — (3—溴一唾琳一6 —基氧基)一2_甲基硫 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2 (lH,d); 8.25 (lH,d); 8.04 (lH,d);7.64(lH,sbr);7.44(lH,d);7.18(lH,d);6.04-5.94(lH,m) ; 5.64(lH,s) ; 5.35 - 5.23(2H,m) ; 4.57(2H,m); 2.19(3H,s); 1.61(3H,s); 1.57(3H,s)。 第1 4號化合物:2—(3 —漠一喧琳一6 —基氧基)一 Ν — (2 — 丁氧基亞胺基一1,1-二曱基乙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 醯胺 'Η NMR (CDC13) δ ppm: 8.81 (lH,d); 8.24 (lH,d); 8.04 (lH,d) ; 7.71(lH,s br) ; 7.45(lH,dd) ; 7.39(lH,s) ; 7.17 (lH,d) ; 5.64(lH,s) ; 4.08(2H,t) ; 2.19(3H,s) ; 1.68 - 1.58(8H,m) ; 1.45- 1.36(2H,m) ; 0.94(3H,t)。 第1 5號化合物:2—(3—溴一喹啉一 6 —基氧基)一Ν — I \ (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_二甲基乙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 酿胺 NMR (CDC13) δ ppm: 8.81 (lH,d); 8.25 (lH,d); 8.05 (lH,d) ; 7.59(lH,s br) ; 7.46(lH,dd) ; 7.40(lH,d) ; 7.18 (lH,d) ; 5.64(lH,s) ; 3.88(3H,s) ; 2.20(3H,s) ; 1.60(3H,s); 1.60(3H,s)。 第1 6號化合物:2—(3—溴一唾淋一6 —基氧基)一 Ν — (2 —乙氧基亞胺基一 1,1—二甲基乙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 136 200916448 酸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2 (lH,d); 8.25 (lH,d); 8.05 (lH,d) ; 7.69(lH,s br) ; 7.45(lH,dd) ; 7.39(lH,s) ; 7.18 (lH,d) ; 5.65(lH,s) ; 4.10(2H,q) ; 2.2(3H,s) ; 1.61(3H,s); 1.58(3H,s) ; 1.28(3H,t)。 第1 7號化合物:2_(3 —溴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N — (1,1—二曱基_2—丙一 2 —炔基氧基亞胺基一乙基)一 2 —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 ^ NMR (CDCI3) δ ppm: 8.82 (lH,d); 8.25 (lH,d); 8.04 (lH,d) ; 7.59(lH,s br) ; 7.49(lH,s) ; 7.48(lH,dd) ; 7.20 (lH,d) ; 5.64(lH,s) ; 4.66(2H,s) ; 2.47(lH,t) ; 2.19(3H,s); 1.62(3H,s) ; l_60(3H,s)。 第1 8號化合物:2—(3 —溴一喹啉一 6 —基氧基)一N-(2 —異一丁氧基亞胺基一 1,1 一二甲基乙基)一2 —甲基硫基 一乙酿胺 lH NMR (CDCI3) δ ppm: 8.82 (lH,d); 8.25 (lH,d); 8.04 V (lH,d) ; 7.69(lH,s br) ; 7.45(lH,dd) ; 7.41(lH,s) ; 7.18 (lH,d) ; 5.64(lH,s) ; 3.83(2H,d) ; 2.19(3H,s) ; 2.05 -1.93(lH,m); 1.59(3H,s); 1.58(3H,s); 0.95(6H,dd)。 第1 9號化合物:2—(3—溴一喹啉一6—基氧基)一N — (2 —羥基亞胺基一 1,1 —二甲基乙基)一 2—甲基硫基一乙醯 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1 (lH,d); 8.25 (lH,d); 8.04 (lH,d) ; 7.92(lH,d) ; 7.55(lH,s br) ; 7.52(lH,s) ; 7.43 137 200916448 (lH,dd) ; 7.18(lH,d) ; 5.62(lH,s) ; 2.18(3H,s) ; 1.63(3H,s); 1.60(3H,s)。 以下通式(1)之將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於實施例1,第一 階段和第一階段之程序,以3 —溴一8 _甲基喹啉~ 6 —醇 (以如WO 2006058700 A1所述者製備)和氣一甲基硫基—乙 酸甲酯為起始物加以製備。 第2 0號化合物·2—(3—漠一8 —甲基一喧琳一 6 —基氧 基)一 Ν — [1,1—二曱基一2 — (2,3,5 —三氯一苄基氧基亞胺 基)一乙基]_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Η NMR (CDC13) δ ppm: 8.82 (lH,d); 8.20 (lH,d); 7.61 (lH,s) ; 7.48(2H,d) ; 7.38(lH,s) ; 7.27(lH,d) ; 6.99 (lH,d); 5.61(lH,s); 5.11 (2H,s); 2.76(3H,s); 2.1 6(3H,s); 1.60(3H,s); 1.58(3H,s)。 第21號化合物:2 — (3 —溴一8 —甲基一喹啉一ό —基氧 基)一 Ν— [2 — (4 —氣一苄基氧基亞胺基)一 1,1—二甲基一乙 基]一 2—曱基硫基一乙酿胺 'Η NMR (CDC13) δ ppm: 8.82 (lH,d); 8.20 (lH,d); 7.49 (lH,s) ; 7.46(lH,s br) ; 7.31 - 7.26(6H,m) ; 7.00(lH,d) ; 5.60 (lH,s) ; 5.04(2H,s) ; 2.77(3H,s) ; 2.16(3H,s) ; 1.59(3H,s); 1.57(3H,s)。 第22號化合物:2 —(3 —溴一8 —甲基一喹啉一6—基氧 基)一N—(2—三級一丁氧基亞胺基一丨,1一二甲基乙基)一2 一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2 (lH,d); 8.20 (lH,d); 7.93 138 200916448 (lH,s br); 7.33(lH,d); 7.33(lH,s); 7.00(lH,d); 5.64 (lH,s); 2.75(3H,s); 2.18(3H,s); 1.61(3H,s); 1.56(3H,s); 1.31(9H,s)° 第23號化合物:2—(3 —溴一8—曱基一喹啉一6 —基氧 基)一 N_(l,l —二曱基一 2 —苯氧基亞胺基一乙基)一2 —曱 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81 (lH,d) ; 8.17 (ΙΗ,ά) ; 7.84 (lH,s) ; 7.62(lH,s br) ; 7.34 - 7.30(3H,m) ; 7.17 - 7.01(4H,m) ; 5.66 (lH,s) ; 2.75(3H,s) ; 2.20(3H,s); f.... 1 l_69(6H,s)。 第24號化合物:2 —[2 — [2—(3 _溴一8 —甲基一喹啉 一 6 —基氧基)一2—曱基硫基一乙醢基胺基]—2_曱基一亞 丙一(E) —基胺基氧基]一 2 —曱基丙酸乙西旨 !H NMR (CDCI3) δ ppm : 8.81 (lH,d) ; 8.23 (lH,d) ; 7.74 (1H, s br); 7.41(lH,s); 7.40(lH,d); 7.01(lH,d); 5.63 (lH,s); 4.25 - 4.08(2H,m) ; 2.80(3H,s) ; 2.12(3H,s) ; 1.62(3H,s); 1.59(3H,s); 1.55(3H,s); 1.53(3H,s); 1.21(3H,t)。 I , 第25號化合物:2 — (3 —溴一8 —甲基一喹啉_6—基氧 基)一 N — (2 —異丁氧基亞胺基一1,1—二甲基一乙基)一2 — 曱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82 (lH,d) ; 8.21 (lH,d) ; 7.70 (1H, s br); 7.41(lH,s); 7.30(lH,d); 7.01(lH,d); 5.63 (lH,s); 8.83(2H,d); 2.74(3H,s); 2.17(3H,s); 2.05- 1.95(lH,m); 1.58 (3H,s) ; 1.57(3H,s) ; 0.94(6H,dd)。 第26號化合物:2 — (3 —溴一8 —曱基一喹啉一 6—基氧 139 200916448 基)一N—(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二甲基_乙基)—2 —甲 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2 (lH,d); 8.21 (lH,d); 7.58 (1H, s br); 7.41(lH,s); 7.02(lH,d); 5.63 (lH,s); 3.88(3H,s); 2.77(3H,s) ; 2.20(3H,s) ; 1.60(3H,s) ; 1.58 (3H,s)。 第2 7號化合物:2 — (3 —漠一8—甲基—喧淋—6—基氧 基)一 N — (2 —乙氧基亞胺基一 1,1 —二甲基一乙基2—甲 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81 (lH,d) ; 8.21 (lH,d) ; 7.67 (1H, s br); 7.40(lH,s); 7.31(lH,d); 7.01 (lH,d); 5.63(lH,s); 4.14(2H,q) ; 2.74(3H,s) ; 2.19(3H,s) ; 1.61(3H,s) ; 1.58 (3H,s) ; 1.26(3H,t)。 第28號·化合物:N — (2 —烯丙基氧基亞胺基一1,1 一二 曱基一乙基)一2—(3—溴一 8—甲基~啥琳—6 —基氧基)— 2 —曱基硫基一乙酿胺 NMR (CDC13) δ ppm : 8.82 (lH,d) ; 8.21 (lH,d) ; 7.63 (1H, s br) ; 7.45(lH,s) ; 7.31(lH,d) ; 7.01 (lH,d) ; 6.05-5.95(lH,m) ; 5.62(lH,s) ; 5.35 - 5.23(2H,m) ; 4.58 - 4.56(2H,m) ; 2.77(3H,s) ; 2.19(3H,s) ; 1.60(3H,s) ; 1.58 (3H,s) 〇 第29號化合物:2 — (3 —溴一8 —甲基一喹啉一ό —基氧 基)一Ν—(〗,1 —二甲基一2 —丙一 2—炔基氧基亞胺基—乙 基)一2—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Η NMR (CDC13) δ ppm: 8.82 (lH,d) ; 8.21 (lH,d); 7.58 140 200916448 (1H, s br); 7.50(lH,s); 7.36(lH,d); 7.02 (lH,d); 5.62(lH,s); 4.6 7(2H,s); 2.77(3H,s); 2.47(lH,t); 2.20(3H,s); 1.62 (3H,s); 1.60(3H,s)。 第3 0號化合物:2 — (3 —漠一 8—甲基一啥淋一6—基氧 基)一N — (2—丁氧基亞胺基一 1,1 —二曱基一乙基)一2 —甲 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1 (lH,d) ; 8.21 (lH,d) ; 7.69 (1H, s br); 7.39(lH,s); 7.31(lH,d); 7.01(lH,d); 5.63 (lH,s); 4.07(2H,t); 2.72(3H,s); 2.19(3H,s); 1.70- 1.55(8H,m); 1.45 (2H,m) ; 0.96(3H,t)。 第3 1號化合物:2 —(3—溴一 8 —曱基一喧琳一6—基氧 基)一N — (2 —羥基亞胺基一 1,1一二曱基一乙基)一2 —曱基 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1 (lH,d); 8.21 (lH,d); 7.65 (1H, s) ; 7.52(lH,s) ; 7.51(lH,s) ; 7.29(lH,d) ; 7.02 (lH,d); 5.62(1H,s); 2.75(3H,s); 2.18(3H5s); 1.62(3H,s); 1.60 (3H,s)° 第32號化合物:2 — (3 —溴一8 —甲基一喹啉一6 —基氧 基)一N — {2 — [(E)-曱氧基亞胺基]-1,1 一二甲基一丙基) 一 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81 (lH,d) ; 8.33 (1H, s br); 8.20 (lH,d) ; 7.33(lH,d) ; 7.01(lH,d) ; 5.62(lH,s) ; 3.92 (3H,s) ; 2_77(3H,s) ; 2.20(3H,s) ; 1.85(3H,s) ; 1.62 (3H,s)。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於實施例1,第一 階段步驟1和步驟2之程序,以3,8 —二溴一喹啉一6 —醇(以 141 200916448 如WO 200404753 8 A1所述者製備)和氣—曱基硫基乙酸曱 酯為起始物加以製備。 弟__3 3遗化合物—.2—(3,8 —二演一喹淋一 6—基氧基)一 N—(2 —乙氧基亞胺基—ij —二甲基—乙基2一曱基硫 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8.92 (lH,d); 8.28 (lH,d); 7.83 (lH,d); 7.68(lH,s br); 7.39(lH,s); 7.17(lH,d); 5.63 (lH,s); 4.15(2H,q);2.19(3H,s); 1.59(3H,s); 1.56 (3H,s); 1.30(3H,t)» ' 第34號化合物:2—(3,8—二溴一喹啉一 6 —基氧基)一 N — (2 —甲氧基亞胺基—ι,ι—二甲基—乙基)_2一甲基硫 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I3) δ ppm: 8.92 (lH,d); 8.28 (lH,d); 7.85 (lH,d); 7.59(lH,s br) ; 7.40(lH,s); 7.17(lH,d); 5.63 (lH,s); 3.90(3H,s); 2.20(3H,s); l_58(6H,s)。 以下通式(1)之肪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於實施例1,第一 階段步驟1和步驟2之程序,以3 —溴一8 —氣一喹啉一6 (' 、 一醇(以如WO 2004108663 A1所述者製備)和氣一甲基硫基 乙酸甲酯為起始物加以製備。 _第35號化合物:2 — (3 —溴一8 —氣一喹啉一 6 —基氧基) —N — (2 —曱氧基亞胺基—1,1一二甲基一乙基)_2—甲基 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8.92 (lH,d); 8.28 (lH,d); 8.63 (lH,d); 8.59(lH,s br) ; 7.40(lH,s); 7.13(lH,d); 5.63 (lH,s); 3.90(3H,s); 2.20(3H,s); 1.58(3H,s); 1.57(3H,s)。 142 200916448 第3 6號化合物:2 — (3—溴_8—氯一啥琳一6—基氧基) —N—(2 —乙氧基亞胺基一1,1 —二甲基一乙基)一 2 —甲基 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8.92 (lH,d); 8.27 (lH,d); 7.68 (lH,s br); 7.56(lH,d); 7.39(lH,s); 7.17(lH,d); 5.63 (lH,s); 4.17(2H,q); 2.20(3H,s); 1.61(3H,s); 1.58(3H,s); 1.30(3H,t)。 以下通式(1)之喹琳_6 —醇衍生之肟係製備於3 —溴— 喹啉一6 —醇、3 —碘一喹啉_ό 一醇或3—乙炔基喹啉一ό —醇和氣一曱基硫基一乙酸甲酯或直接製備自2 一(3 一溴 或碘一喹啉一 0 —基氧基)一Ν—(2—甲氧基亞胺基_1,1一 二甲基一乙基)一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如以下實施例5 所述: 實施例5 此實施例係例示自(3 —溴一喹啉一 6 —基氧基)—甲基 硫基一乙酸甲酯製備2—(3 —乙炔基一喹啉一 6 —基氧基 Ν — (2 —曱氧基亞胺基—u —二甲基一乙基)一2_曱基硫 基一乙醯胺 免翌一!:甲基硫基一(3—三曱基矽烷基乙炔基—喹啉一 6—基氧基)一乙酸甲酯 (3—溴一喹啉—6 —基氧基)一曱基硫基—乙酸甲酯(9.5 克)’雙(鈀(II)三苯基膦)二氣化物(877毫克),碘化銅(2〇〇 毫克)和一異丙基胺(1 7 · 5毫升)被溶於四氫吱喃(丨5 〇毫升), 並庆氮脫氧。於10分鐘滴加三甲基矽烷基乙炔(71毫升 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45。(:,在該溫度之下攪拌36小時。以 143 200916448 乙酸乙S旨稀釋反應混合物,以2x200毫升飽和氣化鈉水溶 液沖洗。以2x5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水層。所有有機相被 &併於硫酸鎂乾燥’過滤並蒸發。殘留物經管柱層析術(庚 烧/乙酸乙酯為4:1)純化’製得甲基硫基_ (3_三甲基矽烷 基乙快基一喹啉一 6 —基氧基)一乙酸甲酯之黃色油(7.6 克)。 *H NMR (CDC13) δ ppm: 8.81 (lH,d); 8.16 (lH,d); 8.03 (lH,d) ; 7.48(lH,dd) ; 7.17(lH,d) ; 5.73(lH,s) ; 3.88 (3H,s); 2.24(3H,s) ; 〇.29(9H,s)。 步驟2~ : (3 —乙炔基一喹啉一6—基氧基)一甲基硫基— 乙酸 對來自步驟1之曱基硫基—(3 一三甲基矽烷基乙炔基 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乙酸甲酯之黃色油(5克)於乙醇(5〇 耄升)中之;·谷液,加入氫氧化鈉在水(9.74毫升)中之2M溶 液。在室溫之下攪拌反應混合物丨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倒 入冰冷水(200亮升)中’以氫氯酸在水(9· 74毫升)中之2M 溶液予以酸化。過濾、沉澱物’以水沖洗,得到(3 _乙炔基_ 喹琳一 6_基氧基)_曱基硫基一乙酸之淺黃色固體(3.53 克)。 H NMR (DMSO) d ppm : 13.45 (lH,s) ; 8.73 (lH,d); 8.37(lH,d) ; 7.93(lH,d) ; 7.51(lH,d) ; 7.47(lH,d) ; 6.03 (lH,s) ; 4.45(lH,s) ; 2.11(3H,s)。 tMA:使用類似於所提供實施例3之程序,以來自實 施例2步驟4之2—曱基一丙經〇—甲基—聘使來自以上步 144 200916448 驟2之2—(3 _乙快基一喧琳一 6—基氧基)一N —(2 —甲氧 基亞胺基一1,1_二甲基乙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醢胺行醯 胺化 第38號化合物:2 — (3 —乙炔基一喹啉一 6 —基氧基) —N—(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 —二甲基一乙基)_2 —甲基 硫基一乙酿胺 JH NMR (CDC13) δ ppm: 8.86 (lH,d); 8.21 (lH,d); 8.06 (lH,d) ; 7.59(lH,s br) ; 7.47(lH,dd) ; 7.41(lH,s) ; 7.23 ' (lH,d) ; 5.65(lH,s) ; 3.88(3H,s) ; 3.29(lH,s) ; 2.20(3H,s); 1.60(3H,s) ; l_58(3H,s)。 或者,第38號化合物2_ (3 _乙炔基一喹啉一6—基氧 基)一'N — (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 —二甲基一乙基)一2 —甲 基硫基一乙醯胺可經由第3 7號化合物N —(2—甲氧基亞胺 基一丨,1 一二曱基一乙基)一2 —甲基硫基2 — (3—三曱基石夕 烷基乙炔基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乙醯胺NMR (CDC13) δ ppm : 8.82 (lH,d) ; 8.17 (lH,d) ; 8.04 (lH,d) ; 7.60(1H,s br) ; 7.45(lH,dd) ; 7.41(lH,s) ; 7.21 (lH,d) ; 5.64(lH,s); 3.88(3H,s); 2.20(3H,s); 1.60(3H,s); 1.58(3H,s); 0.30(9H,s) 之脫矽烷作用’經在甲醇中之碳酸鉀處理1小時而製備。 反應混合物經乙酸乙酯稀釋,以飽和水性碳酸氫鈉沖洗, 水層經乙酸乙醋萃取三次,合併有機層,於硫酸鈉乾燥, 過慮’在真空中蒸發,經管柱層析術純化,得到第3 g號化 合物。第37號化合物可直接製備於實施例3之2_ (3 —漠 喹啉基一 6 —氧基)一 2—曱基硫基一N -(2—甲氧基亞胺基 145 200916448 —1,1 —二甲基乙基)乙酿胺’如實施例5步驟1所述。 除此之外,第38號化合物(2—(3 一乙炔基—喹啉_6 —基氧基)一Ν —(2—甲氧基亞胺基一 ι,ι —二甲基—乙基) —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可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 1、第1階段和第2階段之程序,以3 一三甲基矽烷基乙炔 基一啥琳一6 —醇[C14H15NOSi,m/z 241](製備於如實施例 5、步驟1所述之3 —溴一喹啉一ό -醇和三甲基矽烷基乙炔) 和氯一甲基硫基一乙酸甲酯為起始物加以製備。
或者’第38號化合物(2 -(3 —乙炔基—喹啉一6—基氧 基)一 N—(2 —甲氧基亞胺基一ΐ,ι —二甲基一乙基)—2一甲 基硫基一乙醯胺)可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1、第1 1¾段之程序,以3 —乙炔基一喹啉—6 一醇[CiiH7N〇 , m/z 169](製備於如實施例5、步驟丨和步驟2所述之3 —溴—喹 琳6醇和二甲基石夕烧基乙炔)和氣一甲基硫基—乙酸甲 醋為起始物加以製備。 f施你丨6 實施例6提供部分列於以上所引述表的化合物的NMR 數據及/或熔點且已使用類似實施例丨至3所述程序,除非 特別特疋。除非特別特定,所記載之1H NMR訊號為主要非 對映異構物之特徵。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1、 第S和第二階段之程序,製備於3 —碘—8 _曱基一喹啉 6醇和氯一甲基硫基一乙酸曱酯。 : Ν — (3 — 丁氧基亞胺基一 ι,ι —二甲基 146 200916448 —丙基)一2_(3 —碘一8 —甲基—喹啉_6_基氧基2 —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95 (lH,s) ; 8.44 (lH,s) ; η 4〇 (lH,t,異構物 A” 7.32(1H,S) ; 6.98(1H,S) ; 6 75(m,s,異構 物 B)(-NH);6.72(lH,t,異構物 B);6.65(1H,S,異構物 A)( — NH),5.59(lH,s,異構物 A); 5.55(lH,s,異構物 B); 4.11(2H t 異構物 B) ; 4.02(2H,t,異構物 a) ; 2.83(2H,t,異構物 B); 2.78(3H,s) ’· 2.65(2H,d,異構物 a) ; 2.21(3H,s,異構物 B); 2.19(3H,s,異構物 A); 1.73 — 1.56(2H,m); 1.47(6H,s); i,5i 一 1.30(2H,m) ; 0.98 — 0.85(3H,m)。 差40號化合物:N — (3 —烯丙基氧基亞胺基—i,〗—二 曱基一丙基)一2—(3—碘一8—曱基—喹啉—6一基氧基)— 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4 NMR (CDC13) δ ppm : 8.94 (lH,s) ; 8.40 (lH,s) ; 7.42 (lH,t,異構物 A) ; 7.29(lH,s) ; 6.76(1 H,t,異構物 b); 6.72(lH,s,異構物 B)(—NH) ; 6.60(lH,s,異構物 A) ; 6.04 一 5.88(lH,m) ; 5.58(lH,s,異構物 a) ; 5.54(lH,s,異構物 B) ; 5.32 — 5.17(2H,m) ; 4.60(2H,sd,異構物 B) ; 4.50(2H,s, 異構物 A) ; 2.91 —2_78(2H,m) ; 2.76(3H,s) ; 2.67(2H,d,異 構物 A) ; 2.20(3H,s) ; 1.47(3H,s,異構物 b) ; 1.45(3H,s,異 構物A)。 第4 1號化合物:N—(3_經基亞胺基一 ι,ι 一二甲基— 丙基)一2_(3—碘一 8—甲基一喹琳一 基氧基)一 2_甲 基硫基一乙酿胺 147 200916448 *H NMR (CDC13) δ ppm : 8.99 (lH,s) ; 8.47 (lH,s) ; 7.45 (lH,t,異構物 A) ; 7.35(lH,s) ; 6.99(lH,s) ; 6.96(lH,s,異構 物 B)(-NH);6.84(lH,t’異構物 B);6.59(lH,s,異構物 a)(-NH);5.59(lH,s,異構物 A);5.57(lH,s,異構物 B);2.87(2H,t, 異構物 B); 2.80(3H,s); 2_70(2H,d,異構物 A); 2.20(3H,s); l_53(6H,s,異構物 A) ; 1.51(6H,s,異構物 B)。 复號化合物:N—(2—乙氧基亞胺基—二甲基 一乙基)一2 —(3 —碘一8~甲基一喹啉—6_基氧基)_2_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94 (lH,d); 8.42 (lH,d); 7.64 (lH,s br); 7.40(lH,s); 7.31(lH,d); 6.97(lH,d); 5.61(lH,s); 4.13(2H,q) ; 2.75(3H,s) ; 2.17(3H,s) ; 1.60(3H,s) ; 1.5 7(3H,s); 1.28(3H,t)。 差_..彳3號化合物:N—(3—三級一丁氧基亞胺基—ι,ι — 二甲基一丙基)一2 — (3 —磁一8 —甲基一喧琳—ό —基氧基) 一 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95 (lH,s) ; 8.41 (lH,s) ; 7.38 (lH,t,異構物 A) ; 7.30(lH,s) ; 6.97(lH,s) ; 6.70(lH,t,異構 物 B);6.59(1H,S)(—NH);5.57(lH,s,異構物 a);5.52(1H,s, 異構物 B) ; 2.88 - 2.79(2H,m,異構物 B) ; 2.77(3H,s) ; 2.70 一 2.59(2H,d,異構物 A); 2.21(3H,s,異構物 B); 2.17(3H,s, 異構物 A); 1.47(6H,s); 】.29(9H,s,異構物 b); 1.25(9H,s,異 構物A)。熔點為130- 131 °C。 蓋4 4號化合物:2 —(3—埃一8-'甲基~喧淋一 ό 一基氧 148 200916448 基)一N—(2 —甲氧基亞胺基~~1,1—二甲基—乙基)—2 —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lH NMR (CDCI3) δ ppm : 8.94 (lH,d) ; 8.42 (lH,d) ; 7.55 (lH,s br); 7.41(lH,s); 7.32(lH,d) ; 6.98(lH,d); 5.61(lH,s); 3.88(3H,s); 2.76(3H,s); 2.18(3H,s); 1.60(3H,s); 1.57(3H,s)° 第4 5號化合物:N — (2 —稀丙基氧基亞胺基—i,i 一二 甲基一丙基)一2 —(3 —硤一8 —甲基一啥琳一 6 —基氧基)一 2—曱基瑜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8.95 (lH,d); 8.42 (lH,d); 7.60 (lH,s br) ; 7.46(lH,s) ; 7.31(lH,d) ; 6.97(lH,d) ; 6.04-5.94(lH,m) ; 5.61(lH,s) ; 5.33(lH,dd) ; 5.23(lH,dd); 4.57(2H,d); 2.76(3H,s); 2.17(3H,s); 1.62(3H,s); 1.58(3H,s)°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1、 第一階和第二階段之程序,製備於3 —碘一喹啉_ 6 —醇和 氣一甲基硫基一乙酸甲酯。 第46號化合物:2-(3 —碘一喹啉一 6—基氧基)—N — (3 —甲氧基亞胺基一1,1 —二曱基一丙基)一 2_曱基硫基 一乙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95 (lH,s) ; 8.47 (lH,s) ; 8.02 (lH,d) ; 7.45(lH,dd) ; 7.37(lH,t,異構物 A); 7.15(lH,s),6.83(lH,s,異構物)(—NH) ; 6.74(lH,t,異構 物);6.60(lH,s,異構物 A)(—NH) ; 5.58(lH,s,異構物); 5.54(lH,s,異構物 B); 3.89(3H,s,異構物 B); 3.80(3H,s,異 構物);2.85 - 2.68(2H,m,異構物 b); 2.65(2H,d,異構物 149 200916448 A) ;2.20(3H,s,異構物);2.19(3H,s,異構物 A);1.43(6H,s)。 熔點為 1 1 7 — 1 1 8 °C。 差47號化金物:N—(3 —苄基氧基亞胺基—ι,ι —二甲 基一丙基)一2—(3—碘—8 一甲基一喹啉—6_基氧基)—2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96 (lH,s); 8.41 (lH,dd); 7.48 (lH,t,異構物 A);7.40- 7.26(6H,m);6.96(lH,dd);6.68(lH,t, 異構物 B),6.70(lH,s,異構物 B)(—NH) ; 6.60(1H,s,異構 物 A)(—NH); 5.57(ih,s,異構物 A); 5.52(1h,s,異構物 B) ;5.15(2H,s,異構物 B);5.08(2H,S,異構物 A);2 97〜 2.81(2H,m,異構物 B);2.75(3H,s);2 68(2Hd,異構物 A);2.19(3H,s);1.47(3H,s,異構物 B); 1.44(3H,s,異構物 A)。 _第4 8號;化合物:2—(3—峨一喧琳—6—基氧基)_n — (3甲氧基亞胺基—1 一曱基一丙基)一2~甲基硫基—乙醯 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95 (lH,s) ; 8.43 (lH,s) ; 7.40 (lH,t,異構物 B);7.31(1H,s);6.95(1Hs);6 75(iHt)( — NH) ;6_68(lH,t’ 異構物 A);5.66(1H,S,異構物 B);5 62(iH s, 3.76(3H,d,異構物 A);2.76(3H,s);25l — 2 34(2H,m); 2_18(3H,S,異構物 A);2.2.15(3H,S,異構物 B);丨川3h,s,異 構物 A) ; 1.26(3H,s,異構物 B)。 弟一49號化合物_ : 2_(3—碘一喹啉—6__基氧基)_N — {3— [(E&Z)—甲氧基亞胺基_u—二甲基—丙基)一2_甲 150 200916448 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I3) d ppm : 8.80 (lH,s) ; 8.24 (lH,s) ; 8.03 (1艮(1),7.77(11^,異構物8)(->^);7.48(出,(1句;7.35(11^, 異構物 B)(-NH); 7.18(lH,sd);5.58(lH,s,異構物 A); 5_49(lH,s,異構物 B) ; 3.87(3H,s,異構物 B) ; 3.82(3H,s,異 構物 A);2.52—2_42(2H,m);2.21(3H,s,異構物 B);2.18(3H,s, 異構物 A);1.94(3H,s,異構物 B); 1.88(3H,s,異構物 A); l_49(6H,s,異構物 B);l_47(6H,s,異構物 A)。 .弟50號化合物:2—(3_蛾一喧琳一6—基氧基)_N — (2 —甲氧基亞胺基一 1,1—二甲基—乙基)—2—曱基硫基— 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95 (lH,d); 8.47 (lH,d); 8.03 (lH,d); 7.59(lH,s br) ; 7.46(lH,dd); 7.40(lH,s); 7.15(lH,d); 5.64(lH,s); 3.8 8(3H,s); 2.20(3H,s); 1.60(3H,s); 1.5 8(3H,s)。 第51號化合物:N—(2 —乙氧基亞胺基一1,1_二甲基 —乙基)一2_(3 —球一喧琳一6 —基氧基)一2_甲基硫基一 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94 (lH,d); 8.46 (lH,d); 8.03 (lH,d); 7.66(lH,s br); 7.44(lH,dd); 7.39(lH,s); 7.14(lH,d); 5.63(lH,s) ; 4.12(2H,q) ; 2.19(3H,s) ; 1.61(3H,s); 1.58(3H,s);1.28(3H,t)。 第52號化合物:N—(2 —烯氧基亞胺基一1,1一二甲基 一乙基)一 2—(3 —峨一啥琳一6 —基氧基)一2 —曱基硫基一 乙驢胺 151 200916448 4 NMR (CDC13) δ ppm: 8.95 (lH,d); 8.47 (lH,d); 8.02 (lH,d) ; 7.61(lH,d) ; 7.45(lH,s) ; 7.45(lH,dd) ; 7.14(lH,d); 6.03 - 5.94(lH,m) ; 5.63(lH,s) ; 5.32(lH,dd) ; 5.24(lH,dd); 4.57(2H,d);2.19(3H,s); 1.61(3H,s);1.58(3H,s)。 實施例7 本實施例例示製備2 _ (3 —溴一喹啉一 6 —基氧基)一N —(1 一氰基一2 —甲氧基亞胺基一1-甲基一乙基)一 2 —甲 基硫基一乙醯胺(第53號化合物) 产冊 1 篇一階段:根據流程15所示第二步驟製備2 — (3 —溴一 喹啉一6—基氧基氰基一 2一羥基—丨—甲基—乙 基)一 2 —甲基硫基—乙醯胺 在室溫之下,將0.86毫升三乙胺,0.672克1 —羥基一7 一氮雜苯並三唑和〇·94ό克之N—(3—二曱基胺基丙基)一 Ν’ 一己基碳化二醯亞胺HC1加入1 ·35克(3 —溴—喹啉—6 基氧基)一甲基疏基一乙酸在11毫升無水四氫吱鳴中之 〆 懸浮液中。將溶於2毫升無水四氫呋喃中之0.494克2 —胺 V 装 、 土一 3 —羥基—2 _甲基丙腈滴加入此懸浮液中。反應混合 物在至溫之下攪拌1 6小時,然後被倒入乙酸乙酯和鹽水之 5物中。分離該二層,以乙酸乙醋萃取水層三次。合併 有機層,以鹽水沖洗一次,於硫酸鈉乾燥。在過濾之後, 在真空之下予以濃縮,分離1 886克呈暗橙色油之粗製混合 物。粗製混合物經快速層析術於矽膠上(己烷/乙酸乙酯)純 化而製侍Μ〇3克2—(3—溴一喹啉一ό—基氧基)一N~(l 氰基一2 —羥基一丨―甲基—乙基)_2_甲基硫基—乙醯 152 200916448 胺與來自均(homo)偶合方法之3 —(3 —演一喧琳一6 —基 2—曱基硫基一丙酸2 — [2 — (3 —溴一啥琳—6 —基氧基)—2 —曱基硫基一乙醯基胺基]—2 —氰基一2 —曱基乙酯之混合 物。此混合物被溶於19毫升四氫吱並於〇 經2毫升氫氧 化納溶液(1N)處理1小時。此粗製混合物經乙酸乙酯萃取 (pH= 1 1)三次。合併有機層’以鹽水沖洗一次,然後,於硫 酸鈉乾燥。在過濾之後,在減壓之下濃縮,殘留物經快速 層析術於矽膠上(己烷/乙酸乙酯)純化而製得〇·669克呈淺 ( 黃色不定型固體之2—(3—溴一喹啉一 6—基氧基)—Ν—(1 一氰基一2 —羥基一 1 一甲基一乙基)~2 —甲基硫基—乙醯 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2 (lH,m); 8.24 (lH,d); 8.03 (lH,dd),7.46(lH,dm)[{7.22(s br) ’ 7.17(s,br)},異構物 A 和 異構物 B] ; 7.22(lH,m);[{5.74(s),5.71(S)1H},異構物 A 和 異構物 B] ; 4.08- 3.82(2H,m) ; 3.40(lH,s,br) ; 2·21(3Η S); [{1.80(s),1.78(s,3H),異構物A和異構物B卜 l 第二階段:根棱流程15所示第四步驟製備2 — (3 —漠— 口奎琳一6—基氧基)—N—(1—氰基一1—甲基—氧代—乙 基)一2 —曱基硫基—乙醯胺 來自上述第一階段之2—(3 —漠一喧琳—6 —基氧夷)— N—(1—亂基一2 —經基一 1—甲基一乙基)—2 —甲基碎其一 乙醯胺(0.660克)在二氯曱烷(25毫升)中經Dess—Martin高 碘烧(0 8 19克)處理。此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之下經授掉2小 時30分鐘。此反應混合物經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和碎代破 153 200916448 酸納水溶液驟冷。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之下經激科授摔3 〇分 鐘。之後,分離二相。有機層經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沖洗。 分離有機相之後’於硫酸鈉乾燥,過濾和蒸發,製得〇·397 克2 — (3 —溴一喹啉一 6 —基氧基)一Ν—(1—氰基—j—甲基 —2—氧代一乙基)一2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粗製產物,其供 下一道步驟使用而不需要任何純化。 H NMR (CDC13) δ ppm[{9.51(s) ’ 9.49(s)lH},異構物 >r' A 和異構物 B] ; 8.87(lH,d) ; 8·28(1Η,d) ; 8.07(1h,d); 7.48(1H,dd) ; [{7.44(s br),7.39(s br)lH},異構物 A和異 構物 B] ; 7.21(1H,d) ; 5.81(1H,S) ; 2_21(3H,S) ; [{1‘89(s), 1.87(S) 3H),異構物A和異構物B]。 直三it段:根據流程15所示第五步驟製備2一(3 —溴— 喹啉一6—基氧基)一N—(1—氰基一 2_曱氧基亞胺基_ 曱基一乙基)一2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第53號化合物) 羥基 來自上述第二階段所得之2_(3一漠—喹啉一6—基氧 基)一 N—(1—氰基一1—甲基—2一氧代—乙基)—2—曱基 硫基一乙醯胺(0.430克),吡啶(〇178克)和〇一曱基— 胺鹽酸鹽(〇.185克)於無水甲醇(10毫升)於室溫之;經攪拌 1 6小時。反應混合物經乙酸乙醋稀釋,倒入飽和碳酸氣納 (50毫升)。分離此二相,以乙酸乙酯萃取水層三次。混人 的:機層經硫酸鎮乾燥’過渡和蒸發。殘留物經與甲二 同崧發,然後,經管柱層析術(庚烷/乙酸乙酯為〗:^至1 : 2)純化’製得〇·245克呈白色固體之2_(3—溴〜喹啉一6 基氧基)一N —(1 一氰基—2一甲氧基亞胺基一丨〜曱基— 154 200916448 乙基)一2—曱基硫基—乙醯胺(第53號化合物)(熔點為138 至 145〇C )。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7、 第一階段至第三階段之程序,自相對應之經取代之唾琳一 6 一基氧基)一甲基硫基一乙酸和2—胺基一3 —經基—2—甲 基丙腈製備。 5_4號化合物:2 — (3 —漠一8 —曱基—啥琳—6—基氧 基)一N—(1—氰基一 2 —甲氧基亞胺基—1—甲基一乙基)_ 2_甲基硫基一乙酿胺:熔點為156至159。匚。 化合農:N—U —氰基一 2—曱氧基亞胺基一1 —曱基一乙基)一2 —(3—碘一8 —甲基一喹啉—6_基氧基) —2—甲基硫基一乙酷胺:溶點為166至168°C。 盖~號化合物:N—0 —氰基一2 —甲氧基亞胺基一1 一曱基一乙基)_2—(3 —乙炔基一8 —甲基一噎琳—ό —基 氧基)一2 —甲基硫基—乙醢胺:熔點為i 72至1 74〇c。 化合物:N_(l—氰基一2_甲氧基亞胺基一1 v —甲基—乙基)一2 — (3—碘一喹啉—基氧基)_2_曱基 硫基一乙醯胺:熔點為59至64。(:。 北合物:N—(1—氰基一2—曱氧基亞胺基一1 一曱基一乙基)一2 —甲基硫基一2_ (3 —三甲基矽烷基乙炔 基一啥啉一 6 —基氧基)一乙醯胺:熔點為69至75。(:。 號化合物:N—(1—氰基一 2 —甲氧基亞胺基一1 一甲基—乙基)一2—(3 —乙炔基一喧琳—6 —基氧基)一2 —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熔點為58至65。(:。 155 200916448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7、 第一階段至第三階段之程序,自相對應之經取代之喹琳—6 _基氧基丁酸和2 —胺基一3 —經基一 2 —曱基丙腈製備。 篇60號彳h会物:2 — (3 —溴一喹琳一6 —基氧基)— (1—氰基一2 —甲氧基亞胺基一1—甲基—乙基)_ 丁醯胺: 炫點為152至155。(3。 蓋61號l化合物:N —(1—氰基一2—曱氧基亞胺基 —曱基一乙基)一2 — (3—乙炔基一喹啉一 ό—基氧基丁 ,丨... 1 : 醯胺1熔點為146至1481。 實施例8 本實施例例示根據流程1 〇和11製備2 —(3 —乙炔基〜 喧琳一 6 —基氧基)一 N — (2 —甲氧基亞胺基—1—甲基—i__ 丙一2 —炔氧基甲基—乙基)_2 —甲基硫基—乙醯胺(盖 號化合物) 第一階段:製備3 —甲基一 3—丙一2 —块基氧基甲基一1 —氧雜一4 —氮雜一螺[4,5]癸烧 [: 卜 虱化鈉(55%於油中之分散液)(0.636克)被分批於0。(:加 入(3 —甲基一 1—氧雜一 4 一氮雜一螺[4,5]癸一3 —基)~曱 醇(2_〇克)在無水四氳呋喃(30毫升)中之溶液。反應混合物 於室溫之下被攪拌50’。於0°C滴加炔丙基溴化物(0.972毫 升),所得混合物於室溫之下被攪拌2小時30分鐘。於〇°C 加入額外的氫化鈉(55%於油中之分散液)(〇.〇47克)和炔丙 基溴化物(0.081毫升),接著於40至45°C加熱反應混合物1 小時,使其達到反應完成。反應混合物經無水乙醇(4毫升) 156 200916448 處理,經二乙醚稀釋。所得不溶解的殘留物經過濾,濾液 於真空之下被濃縮,得到2.89克粗製殘留物,經管杈層析 術(庚烷/乙酸乙酯為1 : 1)純化,得到2 33克為橙色液體之 3 —甲基一 3—丙一2—炔基氧基甲基—氧雜_4〜氮雜 —螺[4,5]癸烷。 !H NMR (CDC13) δ ppm: 4.18 (2H,d) ; 3.82 (lH,d); 3.53 (lH,d) ; 3.43(lH,d) ; 3.38(lH,d) ; 2.42(lH,t) * 1.7 〜 1.2(10H,m) ; 1.25(lH,s)。 蓋二階段_:製備2 —胺基一2—甲基—3_丙—2_炔基氧 基一丙一1—醇鹽酸鹽 3 —甲基一 3 —丙一2 —炔基氧基甲基—丨―氧雜—4 — 氮雜一螺[4,5]癸烷(1.83克)於鹽酸之水溶液(6N)(2 873毫升) 中被回流1小時。反應混合物經冷卻至室溫,以水稀釋, 經乙醚萃取三次。分離二層,在減壓之下濃縮水層,另外 以甲苯進行共同蒸發’得到為灰白色固體之2 —胺基_ 2 — 甲基一3 —丙—2_炔基氧基一丙—i —醇鹽酸鹽(12〇5 克)’其供下一道步驟使用而不需要另外純化。 H NMR (DMSO) δ ppm : 8.02 (3H,s br) ; 5.47 (lH,s br) ’ 4.21(2H,s) ; 3.54- 3.49(5H,m) ; 1.15(3H,s)。 製備2 — (3—乙炔基一喹啉一 6 —基氧基)—n (2羥基一1—曱基一1 一丙一2—炔基氧基甲基一乙基) —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室溫之下’將1—羥基一 7 —氮雜苯苯三唑(0.717克), ° (1H —苯並三唑—1 —基)一ν,ν,ν’,ν,一脲鹽四氟硼 157 200916448 酉夂鹽(1.692克)和2 —胺基一2—曱基~3 —丙—2—快基氧武 —丙一1—醇鹽酸鹽(0.947克)加入三乙胺(214毫升)和(3〜 乙炔基一喹啉一6—基氧基)一甲基硫基—乙(12〇克)在43 毫升無水二曱基甲醯胺之溶液中。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之下 經攪拌1 6小時,然後被倒入乙酸乙酯和鹽水之混合物中。 分離此二相,以乙酸乙酯萃取水層三次。混合有機層,以 飽和碳酸氫鈉沖洗(IX),以水沖洗(1X)和鹽水沖洗(1Χ),然 後經硫酸鈉乾燥。在減壓之下過濾和濃縮,經分離而得到 2.01克呈暗橙色油之粗製混合物。粗製混合物經快速層析 術於矽膠上(庚烷/乙酸乙酯)進行純化,製得1·22克2—(3 一乙块基一喧琳一 6—基氧基)一 Ν—(2 —經基一 1~甲基—1 一丙一 2—炔基氧基甲基一乙基)一 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與 來自均偶合方法之(3 —乙炔基一喹啉—6 —基氧基)—甲基 硫基一乙酸2 — [2 —(3 —乙炔基一喧琳一 6 —基氧基)一2 — 曱基硫基一乙醯基胺基]一 2 —甲基—3 —丙一 2—炔基氧基 —丙酯之混合物。此殘留物經溶於2 4毫升四氫吱喃/水 (1/1) ?在室溫之下經42毫克LiOH單水合物處理1小時45 分鐘。此粗製混合物經乙酸乙酯萃取(pH=1丨)三次。合併有 機層’以水沖一次,鹽水沖洗一次,然後,於硫酸鈉乾燥。 在減壓之下過濾和濃縮之後,製得粗製的2 一(3 —乙炔基— 喹啉一 6 —基氧基)—N— (2 —羥基一i —甲基一 i—丙—2 — 炔基氧基甲基一乙基)—2 —甲基硫基—乙醯胺(0 944克)的 黃油,且供下一道步驟使用而不需要另外純化。 NMR (CDC13) δ ppm: 8.88 (lH,d); 8.22 (lH,d); 8.07 158 200916448 (lH,d),7.49(lH,dd) ; 7.39(1H,sbr) ; 7.22(1H,m) ; 5.68(1H, s) ; 4.22—4.16(2H,m) ; 3.90(1H,s br) ; 3.81~3.6〇(4h, m) ; 3.30(1H ’ s) ; 2.45(1H,dt) ; [{2.22(s),2.20(s)3H}, 異構物A和異構物B] ; [{1.4〇⑷,134⑷3H},異構物a 和異構物B]。 蓋階段:製備2 — (3 —乙炔基一喹琳一6 -基氧基)—n U —甲基一 2 —氧代一1—丙—2 —炔基氧基曱基—乙基) —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來自上述第三階段1之2—(3 —乙炔基一喹啉一 6_基 氧基)一N—(2 —羥基一1—甲基一丨一丙—2_炔基氧基甲基 —乙基)一2_甲基硫基一乙醯胺(1〇克)在二氣曱烧(4〇毫 升)中經Dess—Martin高碘烷(1.277克)處理。反應混合物在 室溫之下經攪拌2小時30分鐘,然後,反應混合物經飽和 水性碳酸氫鈉和飽和水性硫代硫酸鈉驟冷。反應混合物在 室溫之下經激烈攪拌30分鐘,之後,分離此二相,有機層 經飽和水性碳酸氫鈉沖洗,分離有機相之後,以硫酸鈉乾 燥,經過濾和蒸發,製得1.1 〇克粗製產物2 — (3 —乙炔基一 喹啉一6—基氧基)一 N—(1—甲基—2—氧代一 1—丙一2 — 炔基氧基甲基一乙基)一 2—甲基硫基一乙酿胺(伴隨著少量 雜質)。此粗製混合物供下一道步驟使用而不需要另外純 化。
NMR (CDC1?) δ ppm[{9.51(s),9.49(s)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8.86(lH,d) ; 8·22(1Η,d) ; 8·〇7(1Η,d); 7·53 — 7.50(1H,m) ; [{7.5 8(s br),7.48(s br)lH},異構物 A 159 200916448 和異構物 B] ; 7.26(lH,d) ; 5.72(lH,s) ; 4.16— 3.87(4H,m); 3·28(1Η,s) ; 2.48(1H,m) ; [{2.22(s),2.20(s) 3H),異構 物A和異構物b] ; i .52(3H,s)。 盏...基製備2 — (3—乙快基一噎琳一 6 —基氧基)—n —(2 —甲氧基亞胺基_ι 一曱基—1一丙—2 —炔氧基甲基— 乙基)一 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得自於上述第四階段所述之粗製2 ~ (3 —乙炔基一噎 啉一6 —基氧基N_(1_甲基_2_氧代—丙—2 —炔 基氧基甲基一乙基)—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0.995克),吡 啶(0.40毫升)和〇一甲基—羥基胺鹽酸鹽(〇 419克)於無水 曱醇(60毫升)中於室溫之下攪拌is小時。反應混合物經乙 酸乙醋稀釋,倒入飽和碳酸氫鈉(6〇毫升)。分離此二相, 以乙酸乙酯萃取水層三次。混合的有機層經硫酸鈉乾燥, 過濾和蒸發。殘留物經與甲苯共同蒸發,然後,經管柱層 析術(庚烷/乙酸乙酯為3 : 2至1 : 1)純化,製得0.81克呈 無色油之2—(3—乙炔基一喹啉一6一基氧基)—N—(2—甲 氧基亞胺基一 1—甲基一1 一丙—2 —炔氧基甲基—乙基)一 2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第 號化合物:!H NMR (CDC13) δ ppm 8.86(lH,d); 8.21(lH,d),8.05(lH,d) ; [{7.68(s br) ’ 7.59(s br)lH},異 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7.44 — 7.49(2H,m) ; 7·21(1Η,d); 5.6 5(1H,s) ; 4.12 — 4·19(2Η,m) : 3.73 — 4 〇(2H,m); [{3.90(s ),3.88(s),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3.29(lH,s); 2.43(1H,s) ’ 2.20(3H,s) ; [{1.55(s) ’ ! 53(s) 3H),異構物 a 160 200916448 和異構物B]。 以下通式⑴之肪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8、 第-階段至第三階段之程序,自(3U—甲基—啥琳—6 —基氧基)一甲基硫基一乙酸和2〜胺基一3一甲氧基—2 — 甲基一丙一1 一醇鹽酸鹽加以製備。 _第63號化合物:2 - (3 -溴〜 基)一N — (2 —甲氧基亞胺基—1 — 乙基)一甲基硫基乙醯胺。
8~甲基一喹啉一6~基氧 甲乳基甲基一1 一甲基__ H NMR (CDC13) δ ppm 8.82(lH,d) ; 8.21(lH,d); [{7_68(s br) ’ 7.58(s br)l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50(s),7.45(s)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33(lH,d); 7.03(1H,d) ; 5.66(1H,s) ; 3,90(3H,s) ; 3.60- 3.90(2H, m),[{3.3 8(s),3.3 6(s) ’ 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2.78(3H,s) ; 2.22(3H,s) ; [{l.59(s),i.58(s) 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B]。熔點為i 〇2至i 〇3。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7、 第三階段至第五階段之程序,自(3 一溴—喹啉—6 一基氧基) —曱基硫基一乙酸和2~胺基一3—甲氧基一 2 —甲基一丙 一 1 一醇鹽酸鹽加以製備。 差_1生號化合物:2—(3—溴一喹啉一6—基氧基)— (2—甲氧基一 1 一(甲氧基亞胺基曱基)_i—甲基一乙基)— 甲基硫基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74(lH,d) ; 8.17(lH,d); 7_98(lH,d) [{7.61(s br),7.52(s br)l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161 200916448 B] ; [{7.36(s),7.40(S)1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7.3 8(lH,m); 7.12(1H,s,br); 5.58(1H,s); [{3.81 (s),3.81 (s), 3H}’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3.50 — 3.81(2H,m) ; [{3.29(s), 3.2 7(s) 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2.13(3H,s); [{1.50(s), l_49(s) 3H),異構物A和異構物B]。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7、 第二階段至第五階段之程序,自(3 —乙块基一喧琳_6—基 氧基)_曱基硫基一乙酸和2 —胺基一 3 —甲氧基一2 —曱基 r, . 一丙一 1—醇鹽酸鹽加以製備。 第65號化合物:2 — (3 —乙炔基一喹啉—6 —基氧基) 一 N—(2 —曱乳基亞胺基一 1 一曱氧基甲基—1 一甲基—乙 基)一曱基硫基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6(lH,d) ; 8.22(lH,d); 8.06(lH,d) [{7_70(s br),7.61(s br)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7.45(s),7.49(s)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48(lH,m) ; 7.24(1H,s,br) ; 5.58(1H,s) ; 3. 90(s,3H); 1 3·59— 3.90(2H,m) ; [{3.3 8(s) ’ 3.3 5(s),3H},異構物 A 和 異構物 B] ; 3.31(IH,s) ; 2.22(3H,s) ; [{3.38(s),3.35(s) 3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3.3 1(1H,s) ; 2.22(3H,s); [{1.59(s),1.58(s) 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7、 第三階段至第五階段之程序,自(3 一乙炔基—喹啉—6 一基 氧基)一甲基硫基一乙酸和2 —胺基一 3~甲氧基—2—曱基 一丙一1—醇鹽酸鹽加以製備。 162 200916448 第6 6 5虎化合物.2 — (3 _乙快基一8 —甲基一喧琳一6 一基氧基)一N— (2 _甲氧基亞胺基一1—甲氧基甲基—i — 曱基一乙基)一曱基硫基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3(lH,d) ; 8.15(lH,d); [{7.68(s br),7.58(s br)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68(s ’ br),7.5 8(s,br)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46(s); 7.41(s)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7.31(1H,s, br) ; 7.04(1H,s,br) ; 5·64(1Η,s) ; 3.87(s,3H) ; 3-56 一 3_87(2H ’ m) ; [{3.35(s) ’ 3.32(s) ’ 3H} ’ 異構物 a 和異 構物 B]; 3·27(1Η’ s); 2.76(3H,s); 2.18(3H,s); [{1.56(s) 5 1.54(s) 3H),異構物A和異構物B]。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7、 第三階段至第五階段之程序,自(3 —碘一喹啉~ 6 —基氧基) —曱基硫基一乙酸和2 —胺基一3 —甲氧基一2—甲基一丙 —1 —醇鹽酸鹽加以製備。 第6 7號化合物:2_(3 —埃一噎琳一6 —基氧基)_n_ (2 —曱氧基一1一(曱氧基亞胺基一甲基)一 1—曱基—乙基) 一曱基硫基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8.92(lH,d) ; 8.44(lH,s); 8.01(lH,d) ; [{7_68(s br),7.59(s br)lH},異構物 a 和異構 物 B] ; [{7.46(s) ’ 7.41(s)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43(lH,m) ; 7.1 3(1 H,s,br) ; 5.64(lH,s) ; 3.87(s,3H)} ; 3 55 —3.87(2H,m) ·’ [{3.35(s) ; 3.32(s)3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2.18(s,3H) ; [{1.56(s),1.54(s),3H},異構物 A 和 163 200916448 異構物B ]。 以下通式(1)之肟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敘述於實施例7、 苐二階段至第五階段之程序’自2—(3 —破一喧淋一 6 —基 氧基)一丁酸和2 —胺基一 3 —甲氧基一2 —甲基一丙一1 — 醇鹽酸鹽加以製備。 弟6 8號化合物:2—(3 —峨一喧琳一6 —基氧基)一N — (2 —曱氧基亞胺基一1—甲氧基甲基一1—甲基—乙基)—丁 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8(lH,d) ; 8.38(lH,d); 7.95(lH,d); 7.22- 7.42(3H,m); 6.95(lH,s,br); 4.56(lH,s, br) ; [{3.76(d),3.74(d)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3.49 —3.67(2H,m) ; [{3.26(s),3.20(s)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1.98 — 2.07(2H,m) ; [{1.44(s) ; 1.42(s)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1_06(3H,t)。 實施例9 本實施例例示根據流程13(相當於以下第二至第七階 段之流程13步驟1至6)製備2—(3 —乙炔基一喹啉_ 6—基 氧基)一 N— (1 —(甲氧基亞胺基一甲基)一1—甲基—丙—2 —炔基)一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第69號化合物、 第一階.段:製備2 —胺基一3—(三級一丁基一二苯基__ 矽烷基氧基)一 2—曱基一丙一 1—醇 氫化鈉(5 5%於油中之分散液)(丨.1 4 1克)被分批於〇。〇加 入2 —胺基一 2—甲基一丙一1’ 3 —二酵(2.50克)在無水四 氫0夫β南(3 5毫升)中之溶液。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之下被授掉 164 200916448 55’。於0C滴加在無水四氫呋喃(i〇毫升)中之三級丁基二 苯基甲石夕烧基氣化物(6.54毫克),所得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之 下被攪拌17小時。反應混合物經水(18毫升)驟冷,然後, 以乙趟萃取三次。分離此二相,有機層經水沖洗,然後, 然後經硫酸鈉乾燥。在減壓之下過濾和濃縮,得到8.94克 粗製之2_胺基—3 一(三級—丁基一二苯基一矽烷基氧基) 一 2—甲基一丙一丨—醇(含少量雜質),其供下一道步驟使用 而不需要另外純化。 H NMR (CDC13) δ ppm : 7.68 - 7.62(4H,m) ; 7.47 - 7.3 7 (6H) ; 3_52 (2H,dd) ·,3.39(2H,dd) ; l.〇9(9H,s) ; 1.02(3H,s)。 i 一階段:製備N—[1 —(三級丁基—二苯基—矽烧基氧 基甲基)一 2—羥基—丨―甲基—乙基]—2一(3_乙炔基—喹 啉一 6 —基氧基)—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室溫之下,對(3 —乙炔基—喹啉_6—基氧基)一曱基硫 基一乙酸(1.525克)和三乙胺(2.72毫升)在無水乙腈(15亳升) 中的溶液,連續加入丨一羥基—7一氮雜苯苯三唑(〇 911克) 和Ο (1H笨並二唑—1 —基)—N,N,N,,N,—脲鹽四氟 硼酸鹽(2.15克)在無水乙腈(15毫升)中的溶液和粗製2一胺 基一 3—(三級一 丁基一二苯基一矽烷基氧基)一2一甲基_ 兩一 1一醇(2_30克)在無水乙腈(23毫升)中的溶液。反應混 合物在室溫之下經攪拌16小時,然後被倒入飽和碳酸氫 鈉、乙酸乙酯和鹽水之混合物中。分離此二相,以乙酸乙 酯萃取水層三次。混合有機層,以飽和碳酸氫鈉沖洗(IX), 以鹽水沖洗(IX),然後經硫酸鈉乾燥。之後,在減壓之下過 165 200916448 渡和濃縮,分離而得到4.69克呈暗橙色油之粗製混合物。 粗製混合物經快速層析術於矽膠上(庚烷/乙酸乙酯)進行純 化,製得2.07克N— [1 —(三級丁基一二苯基一矽烷基氧基 曱基)一 2—羥基一1—曱基—乙基]一 2_ (3_乙炔基—喹啉 _ό —基氧基)一 2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與來自均偶合方法之 (3—乙炔基一喹啉—6一基氧基)一曱基硫基一乙酸3一(三 級丁基一二苯基—矽烷基氧基2 — [2_(乙炔基_喹啉— 6—基氧基)一 2_甲基硫基一乙醢基胺基]—2_甲基—丙 酉旨。 將此殘留物經溶於40毫升四氫呋喃/水(1 /1 ),在室溫之 下經56毫克LiOH單水合物處理i小時2〇分鐘。此反應混 合物進一步在額外LiOH單水合物存在下被攪拌,直到完全 消耗掉均偶合產物為止。此粗製混合物經乙酸乙酯萃取 (pH= 1 1)三次。合併有機層,以水沖一次,鹽水沖洗一次, 然後’於硫酸鈉乾燥。在減壓之下過濾和濃縮之後,製得 粗製的呈黃色油之N—[l — (三級丁基—二苯基—矽烷基氧 基甲基)一2 —羥基一1—甲基—乙基]—2_(3_乙炔基一啥 咐· 6 —基氧基)一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1.94克),其供下 一道步驟使用而不需要另外純化。 !H NMR (CDC13) δ ppm 8.88(lH,d) ; 8.19 - 8.16(lH,m) ; 8.00(lH,t) ; 7.66 - 7.52(5H,m) ; 7.48 -
7.26(7H,m) : 7.21 — 7」8(1H,m) : [{5.69(s) ’ 5.66(s)lH},異 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4.32 — 4.11(lH,dm) ; 3.78 — 7.52(4H,m) ; 3.30(lH,s) ; [{2.21(s),2.19(s)3H},異構物 A 166 200916448 和異構物 B]; [{I49rs); 1 ^
Ui , ;L34(S)3H},異構物Α和異構物 B] ; [{l.ll(s);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成爾ν Li (二級丁基一二笨基一矽烷基氧 基甲基)一1—甲基一2~氧代—7其·| 0 ^ 备 乳乙基]—2—(3—乙炔基一喹 啉一 6—基氧基)—2 —甲基硫基—乙醯胺 來自上述第二階段之— ^三級丁基—二苯基一矽 烷基氧基甲基)一2—羥基一 1—甲基—乙基]—2—(3 _乙炔 基—喹啉—6—基氧基)—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1.90克)在 一氣甲烷(55毫升)中經Dess—Martin高碘烷(1615克)處 理。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之下經攪拌丨小時3 〇分鐘,然後, 反應此合物經飽和水性碳酸氫鈉和飽和水性硫代硫酸鈉驟 冷。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之下經激烈攪拌5 〇分鐘,之後,分 離此二相,有機層經飽和水性碳酸氫鈉沖洗三次,分離有 機相之後,以硫酸鈉乾燥,經過濾和蒸發,製得i 694克粗 製產物N— [1_(三級丁基一二苯基一矽烷基氧基甲基)—i —曱基一2 —氧代一乙基]一 2—(3 —乙炔基—喹啉一 6 —基 氧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醢胺(伴隨著少量雜質)。此粗製混 合物供下一道步驟使用而不需要另外純化。 NMR (CDC13) δ ppm[{9.51(s),9.49(s)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8.88(lH,d) ; 8·19(1Η,d) ; 8.02(1H,d); 7.66 — 7·54(5Η,m) ; 7.48 — 7.30(7H,m) ; 7.26— 7.21(1H, dd ; [{5.70(s),5.66(s)l 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4.01 —3.88(2H,m) ; 3.30(lH,s) ; [{2.22(s),2.20(s) 3H),異構 物A和異構物B] ; [{ 1.50(s) ’ 1 _48(s) 3H),異構物A和異 167 200916448 構物 B] ; [{1.02(s),0.99(s)9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製備N— [1 —(三級丁基〜二苯基—矽烷基氧 基曱基)一1一甲基一丙一2 —炔基](3 —乙炔基—喹琳 一 6 —基氣基)一 2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於室溫之下將二甲基一1 一重氮一2—氧代丙基膦酸酯 (0.86克)在無水甲醇(20毫升)之溶液加入粗製—(三 級丁基一一苯基一發燒基氧基甲基)一1 一甲基—2 —氧代一 乙基]一 2 — (3 —乙炔基一喹淋一6 —基氧基)—2 一曱基硫基 一乙醯胺在無水曱醇(40毫升)中之溶液中。反應媒介經冷 卻至〇C ’分批加入碳酸鉀(0.773克)並伴隨著無水甲醇(1〇 毫升)。反應混合物經回溫至室溫,另外攪拌16小時,然後 倒入乙酸乙酯和鹽水之混合物。分離此二相,水層經乙酸 乙酯萃取三次。合併有機層,以鹽水沖洗一次,然後經硫 酸納乾燥。在減壓之下經過濾和蒸發之後,分離為暗黑色 油之粗製混合物,此殘留物經管快速層析術於石夕膠上(庚烧 /乙酸乙酯)進行純化,製得! .523克呈黃色油之黃色油之N —[1 一(三級丁基一二苯基—矽烷基氧基甲基)一1_曱基— 丙—2一炔基]一 2 —(3 —乙炔基一喹啉一ό一基氧基)一 2 —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Η NMR (CDC13) δ ppm 8.88(lH,d) ; 8.19(lH,d); 8.01(lH,dd) ; 7.70 - 7.62(4H,m) ; 7.46 - 7.30(8H,m) ; 7.21 一 7.19(lH,m) ; [{5.69(s),5.66(s)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3.93 — 3.72(2H,dm) ; 3.3 0(1 H,s) ; 2.3 9(1 H,d) ; [{2.23(s), 2.21(s)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1.71(3H,d) ; [{1.10(s); 168 200916448 1.08(s)9H},異構物a和異構物B]。
差_五階段:製備2_(3_乙炔基_喹啉—6一基氧基)_N 一 [1—羥基甲基—1—曱基丙一 2 —炔基]—2 —甲基硫基一 乙醯胺 將四丁基銨氟化物(1M)於四氫吱喃中之溶液於〇。〇滴 加入N—[l —(三級丁基一二苯基一矽烷基氧基甲基)一】— 甲基丙一 2—快基]—2 —(3—乙炔基一啥琳—6—基氧基) 一 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149克)之溶液中。使反應混合物 經回溫至室溫,另外攪拌丨小時2〇分鐘,然後倒入乙酸乙 酯和鹽水之混合物。分離此二相,水層經乙酸乙酯萃取三 次。合併有機層,以鹽水沖洗一次,然後經硫酸鈉乾燥。 在減壓之下經過濾和蒸發之後,分離為2 47克呈黃油之粗 製混合物’此殘留物經管快速層析術於矽膠上(庚烷/乙酸乙 醋)進行純化’製得0.646克為白色固體之2 一(3一乙炔基一 喹啉一6 —基氧基)—n—[1—羥基甲基—丨―甲基丙—2_炔 基]一 2 —曱基硫基—乙醯胺(熔點為15〇至15〇c>c )。
第六階段:製備2 — (3 —乙炔基一喹啉一ό 一基氧基)一N —[1—甲醯基一 1 一曱基一丙_2 —炔基]一2_甲基硫基— 乙醯胺 2 — (3—乙炔基一喹啉—6_基氧基)_Ν_[1—羥基甲 基- 1一甲基丙一2—炔基]—2 —曱基硫基—乙醯胺(〇513 免)在二氣甲烷(25毫升)中經Dess — Mardn高碘烷(〇 737克) 處理。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之下經攪拌2小時,然後,反應 混合物經水性飽和碳酸氫鈉和飽和水性硫代硫酸鈉驟冷。 169 200916448 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之下經激烈攪拌40分鐘,之後,分離此 二相,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過濾和蒸發,製得〇 523克粗 製產物之2—(3—乙炔基一喹啉一 6—基氧基曱 醯基一 1_甲基一丙一 2~炔基]—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伴 •少里雜質)’其供下一道步驟使用而不需要另外純化。 !H NMR (CDC13) δ ppm 9.40(1H » s) ; 8.86(lH,d); 8.22(lH,d) ; 8.07(lH,d) ; 7.52 - 7.49(lH,m) ; [{7.49(s br), 7.44(s br)l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7 26(1H,m); [{5.74(s)’ 5.72(s)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3.29(ih,1s). 2.54( 1 H,s) ; [{2.23(s) ; 2.21 (s)3H},異構物八和異構物 B]; 1.79(3H,s)。 ’ 蓋製備2—(3—乙炔基—喹啉—6_ -U-(曱氧基亞胺基-甲基甲基-一 一曱基硫基一乙醯胺 得自於上述第六階段所述之粗製2 — (3 —乙炔其 啉—6—基氧基)一 Ν—Π —甲醯基—丨一甲基—丙〜2—炔基 2甲基硫基—乙醯胺(〇.125克),°比咬(〇.〇34毫升)和 一甲基一羥基胺鹽酸鹽(0·〇36克)於無水甲醇(6毫升)中2 至/里之下擾拌6小時。反應混合物經乙酸乙酯稀釋,倒; 飽和碳酸氫鈉。分離此二相,以乙酸乙酯萃取水層三次T =合的有機層經硫酸鈉乾燥,過濾和蒸發。殘留二° 苯/、同裔發,然後,經快速層析術(庚烧/乙酸乙酯為4 . 至1)純化,製得0.106克呈無色油之2_(3〜乙炔基〜3 土啉基氧基)一 N— (1 —(甲氧基亞胺基—甲基)〜 170 200916448 曱基一丙一 2—快基)一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第__ 69 號化合物)ln NMR (CDC13) δ ppm 8.84(lH,d); 8.22(lH,d) ; 8.06(lH,d) ; [{7.88(s br),7.80(s br)lH},異構 物 A 和異構物3];7.50(1艮3);7.45(11€1£1);7.21 —
7.24(lH,m); [{5.72(s)’ 5.70(s)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3.95(s) ; 3.92(s)3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3.29(lH,s); 2.54(lH,d) ; 2.21(3H,s) ; [{1.90(s) ; 1.87(s)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B]。 實施例10 實施例10提供部分列於以上所引述表的化合物的 NMR數據及/或熔點且已使用類似實施例1至9所述程序, 除非特別特定。除非特別特定,所記載之1H NMR訊號為主 要非對映異構物之特徵。 因此,以下通式(1)之喹啉一 6 —基氧基一甲氧基—乙酸 肪係使用類似於該等於實施例1及/或3所述關於相對應喹 琳—6 —基氧基一曱基硫基一乙酸衍生物之程序加以製備。 第7 0號化合物.2—(3 —漠一啥嚇· — 6 —基氧基)_2 — 曱氧基一 Ν — (2_曱氧基亞胺基一 l’l —二甲基—乙基)_乙 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8.80 (lH,d); 8.22 (lH,d); 8.02 (lH,d) ; 7.5 l(lH,dd) ; 7.48(lH,s br) ; 7.40( 1 H,s) ; 7.3 8(lH,d); 5-43(1H,s): 3.88(3H,S): 3.52(3H,s); l,57(3H,S);1.54(3H,s)。 弟71號化合物:2—(3_溪一8 —甲基一啥琳—6—基氧 基)一2—曱氧基一N—(2_甲氧基亞胺基一 1,1—二甲基— 171 200916448 乙基)一乙醯胺:熔點為130至132 °C。 隻—72號化合物.2 — (3 —礎一啥琳一6 —基氧基)一2 — 甲氧基一N —(2 —甲氧基亞胺基一 1,1一二曱基—乙基)—乙 醯胺:熔點為101至1〇3°C。 第7 3號化合物:2 — (3 ~碘一6 —甲基一喹啉一6 —基氧 基)一 2 —甲氧基一 N — (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一二曱基一 乙基)_乙醯胺:熔點為126至128°C。 __2_4说化合物· 2 —曱氧基_ N — (2 —甲氧基亞胺基一 1,1—二甲基一乙基)一2 — (3—三甲基矽烷乙炔基一喹啉 一 6 —基氧基)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1 (lH,d); 8.18 (lH,d); 8.03 (lH,d) ; 7·49— 7.51 (2H,m) ; 7.40(1 H,s) ; 7.38- 7.41(1 H,m); 5.43(lH,s); 3.88(3H,s); 3.52(3H,s); 1.52(3H,s); 1.42(3H,s); 0.30(9H,s)。 第75號化合物:2 —甲氧基一 N—(2 —甲氧基亞胺基一 1,1一二甲基一乙基)一2—(8 —甲基_3—三甲基石夕烧乙炔 基一啥琳一 6 —基氧基)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8.81 (lH,d); 8.12 (lH,d); 7.48 (lH,s br) ; 7.40(lH,s) ; 7.34 - 7.37( 1 H,m) ; 7.21(lH,d); 5.43(lH,s); 3.88(3H,s); 3.52(3H,s); 2.57(3H,s); 1.57(3H,s); 1.52(3H,s) ; 0.30(9H,s)。 第7 6就化合物:2—(3 —乙炔基一喧咐一6 —基氧基) 一 2—甲氧基一 N —(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二曱基一乙 基)一乙醯胺: 172 200916448 'H NMR (CDCI3) δ ppm : 8.82 (lH,d) ; 8.18 (lH,d) ; 8.03 (lH,d) ; 7.51 — 7.53(2H,m) ; 7.42(lH,s) ; 7.40(lH,s); 5.43(lH,s) ; 3.8 8(3H,s) ; 3.52(3H,s) ; 3.28( 1 H,s) ; 1.5 7(3H,s); 1.52(3H,s)。 篇77號化合物:2 — (3 —乙炔基一 8 —甲基一喹啉一 6 一基氧基)一2—甲氧基一N — (2 —甲氧基亞胺基—1,1—二 甲基一乙基)一乙醯胺:熔點為138至140°C。 實施例11 此實施例係例示製備2 — (3 —乙炔基一喹啉—6 —基氧 基)一 N—(l —(甲氧基亞胺基一曱基)一環丁基)一 2 一甲基 硫基一乙醯胺(第78號化合物): 屋一階段·__製備2 — (3 —乙块基一啥琳一 6 —基氧基)一 N—(1—羥基甲基一環丁基)_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在氮氣大氣及在室溫之下,對(3 —乙炔基一喹啉—6 — 基氣基)一甲基硫基一乙酸(1·1〇克)在CH3CN(40毫升)中之 溶液加入 Et3N(2.25 毫升),AHOBT(0.06 克),TBTU(1.50 克)和(1一胺基一環丁基甲醇(0.06克)。在相同溫度之下 授拌此混合物1小時,然後倒入飽和水性NH4C1,以乙酸乙 醋(2x20毫升)萃取。分離有機相,以飽和Na2S203和飽和水 性氯化鈉沖洗’然後於無水硫酸鈉乾燥,在真空之下過濾 及蒸發。經快速層析術(己烷/乙酸乙酯,2/1)純化而製得呈 黃色油之2—(3 —乙炔基一喹啉一 6_基氧基)一N〜〇 一羥 基甲基一環丁基)一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0.70克)。 !H NMR (CDCI3) δ ppm: 8.80 (lH,d); 8.15 (lH,d); 8.00 173 200916448 (lH,d) ; 7.41(lH5dd) ; 7.18(lH,d) ; 7.04(lH,s broad); 5.63(lH,s),3_83(2H,s) ; 3.28(lH,s) ; 2.27- 2.21(2H,m); 2.18(2H,m); 1.99— l.79(2H,m)。 第二階段.製備2—(3—乙炔基一喹琳—6 —基氧基)一 N—(l —甲醯基一環丁基2_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在氮氣大氣及在室溫之下,將2—(3 —乙炔基一喧琳一 6—基氧基)_N —(1 一羥基甲基_環丁基)_2_甲基硫基— 乙醯胺(3 10毫克)在二氣甲烷(3〇毫升)中的溶液加入固體 Dess — Martin高碘烷(480毫克)。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之下攪 拌1小時。反應混合物被倒入飽和水性碳酸氫鈉以及以二 氣甲烷萃取(2x15毫升)。分離有機相,以水性Na2S2〇3和飽 和水性氣化鈉沖洗,然後於無水硫酸鈉乾燥,在真空之下 過濾及蒸發。粗製化合物(25 〇毫克)為黃色油,其供下一道 步驟使用而不需要另外純化。 H NMR (CDC13) δ ppm : 9.69 (lH,s) ; 8.84 (lH,d) ; 8.20 (lH,d) , 8.05 (lH,d) ; 7.47(lH,dd) ; 7.42(lH,s broad); 7.26(1 H,d); 5.72(1 H,s); 3.29(lH,s); 2.73- 2.64(2H,m); 2.57 - 2.49(2H,m) ; 2.20(3H,s) ; 2.16- 1.97(2H,m)。 差·;階殺1 :_製備2 — (3~乙炔基一喹啉_6 —基氧基)一 N—(1—(甲氧基亞胺基—曱基)—環丁基)—2_甲基硫基一 乙酿胺 在室溫之下對2—(3—乙炔基一喹啉_6_基氧基)_N (1—甲醯基一環丁基)—2__甲基硫基—乙醯胺(125毫克) 在乙醇(10毫升)中之溶液加入乙酸鈉(5〇毫克)和〇_甲基 174 200916448 經基胺鹽酸鹽(44毫克)。於】小時内將混合物加熱至价。 在冷卻至室溫之後,將混合物倒人水中,卩乙酸乙醋萃取 (2x10毫升)。有機相經飽和氯化納水溶液沖洗,於無水硫 酸納乾燥’在真空之下過濾、和蒸發。經快速層析術(乙酸乙 酯/環己烷為1:1)純化,製得呈黃色油之2—(3—乙炔基—喹 琳一 6—基氧基)-N—(1 —(甲氧基亞胺基—甲基)_環丁基) —2 —甲基硫基—乙酿胺。 复上8羞化合物丄1 H NMR (CDCl3)6ppm:8.84(iH,d); 8.20 (lH,d); 8.05 (lH,d); 7.70(1H,s) ; 7.45(lH,dd) ; 7.34(lH,s broad) ; 7.22(lH,d),5.66(lH,s) ; 3.85(3H,s) ; 3.28(lH,s); 2-79-2.71(2H,m) ; 2.45 - 2.35(2H,m) ; 2.20(3H,s) ; 2.06-1.86(2H,m)。
以下通式(1)之N—(1—甲醯基一環丁基)~2—(3 —碘 啥琳一6 —基氧基)一2_甲基硫基一乙醯胺衍生之將係使 用類似於該等於實施例1 1、第三階段之程序,自相對應經 取代之喹啉基乙醯胺加以製備。 _第79號化合物:2 — (3 —碘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N — G —(甲氧基亞胺基一甲基)一環丁基)一 2 —甲氧基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8.92 (lH,d); 8.45 (lH,d); 8.00 (lH,d) ; 7.69(lH,s) ; 7.43(lH,dd) ; 7.35(lH,s broad); 7Λ^(ΙΗ,ά)] 5.65(lH,s); 3.84(3H,s); 2.78 - 2.70(2H,m) ; 2.44 〜2 = 35(2H,m);2,19(3H,s) ; 2.05 — 1.80(2H,m)。熔點為 140 至 149°C。 篇80號化合物:2 — (3 —乙炔基一喹啉一6—基氧基) 175 200916448 一 N—(1 —(甲氧基亞胺基一甲基)一環丁基)一2 —甲氧基乙 醯胺: *H NMR (CDCI3) δ ppm : 9.73(lH,s broad) ; 8.79 (lH,d) ; 8.17 (lH,d) ; 7.99 (lH,d) ; 7.80(lH,s) ; 7.53(lH,s broad) ; 7.33(lH,dd) ; 7.18(lH,d) ; 5.65(lH,s) ; 3.28(lH,s); 2.93 - 2.81(2H,m) ; 2.44 - 2.30(2H,m);2.1 5(3H,s) ; 2.10-1.8 3(2H,m)。熔點為 165 至 166°C。 實施例12 此實施例係例示製備2 —(4 一氯一苯並[b]噻吩一6 —基 氧基)一 N —(2—甲氧基亞胺基一 1,1—二甲基乙基)_2 一甲 基硫基_乙醯胺(第8 1號化合物): 一階段.· _製備4 一氯一苯並[b]嘆吩—6 —醇 支驟一^ ·二甲基一硫胺甲酸〇 — (3 —氯—5_甲氧基— 苯基)酯(10.4克,〇.〇42毫莫耳)被懸浮於氫氧化鉀(118克, 〇.21莫耳)(於80毫升Εί〇Η〇Μ3: 〗)_),反應混合物被加 熱至回流2小時。反應經冷卻,被濃縮至約5〇毫升,以乙 酸乙_稀釋’⑧合物被倒入冰冷鹽冑中。㈣分離有機層, 以水、鹽水沖洗,在真空中乾燥和濃縮,製得8克3 —氣一 5-曱氧基-苯硫醇,MSm/zl74(M+),供如步驟2使用。 在授拌之…—氯甲氧基_苯硫醇(8 克,〇·⑷莫耳)溶於乙氧化納於乙醇中之溶液(由2克納和 ⑽升無水乙醇加以製備)。然後,加入演乙酸二乙基乙縮 鉍(9克’ 0.045莫耳),此混合物經回流2小時。大 醇經移除,以水稀釋殘留物,以乙酸乙§旨萃取之。以水、 176 200916448 鹽水沖洗有機層,在真空下乾燥及濃縮,製得1 〇克之Ms m/z 290(M+) ’其如此供步驟3使用。 步驟3 :來自步驟5之1一氯一 3 — (2,2~二乙氧基一乙 基硫基)一5—甲氧基—苯(5克,0.017莫耳)於二氣曱烷(1〇〇 毫升)中之溶液,於氮氣及在室溫下被滴加入BF3.Et20(2.2 毫升,0.017莫耳)在無水二氣甲烷(2〇〇毫升)中之溶液。然 後’此反應在室溫之下被授拌2小時,以碳酸氫納水溶液 使其驟冷。分離有機層,以二氣曱烷萃取水層。經合併的 有機萃取物經水、鹽水沖洗,經乾燥及濃縮。殘留物經快 速層析術(矽膠:己烷)純化,製得4一氣—6一甲氧基苯並[b] 噻吩,MS m/z 198 (M+)。
免邏_1:來自步驟3之4一氯一6一甲氧基苯並[b]噻吩 (2.7克,0.013莫耳)之去保護係使用BE。予以進行。在― 78 C之下攪拌反應混合物!小時、然後在室溫之下隔夜之 後,將溶液冷卻至〇。(:,以添加水予以驟冷。分離二氯甲烷 層,於二氯甲烷中萃水層。經合併的萃取物經水、碳酸氫 鈉、鹽水沖洗,於無水硫酸鈉乾燥,且在真空中除去溶劑 之後,所得到的4一氣一苯並[b]噻吩一 6—醇產物經管柱純 化(矽膠’己烷:乙酸乙酯為i 〇 : J )。 'H NMR (CDCI3) δ ppm: 7.35(lH,dd); 7.26 (lH,d); 7.21 (lH,dd) ’ 6.70(lH,d) ; MS m/z 184 (M+)。 基氧基) 甲基硫 复^三階段:製傷2 一(4 —氣一笨並[b]噻吩一6〜 —N — (2—甲氧基亞胺基—la_二甲基乙基)一 基一乙醯胺 177 200916448 依類似於實細例1、第一階段(步驟1至2)和第二階段 (步驟1)之方式自4 —氣一苯並[b]噻吩—6一醇製備2_ (4_ 氣一苯並[b]噻吩一 6 —基氧基— (2一甲氧基亞胺基_ 1,1 —二曱基乙基)一2 —曱基硫基—乙醯胺,其中使用來自 實施例2步驟4之2—胺基—2 一甲基—丙醛〇_甲基一肟 取代實施例1第二階段步驟丨之2一胺基—2_甲基丙 醇。 差_81號化合物:2~ (4—氯一苯並[b]噻吩_ 6 —基氧基) —N— (2—甲氧基亞胺基—u—二甲基—乙基)一 2_曱基 硫基乙醯胺: ,HNMR(CDCl3)6^:7.54(lH,sbr);7.41(4H5sbr); 7-14 (lH,d); 5.52(lH,s); 3.88(3H,s) ; 2.18 (3h5s) ; 1-59 (3H,s) ; 1.57(3H,s);熔點 i2〇 至 122〇c。 實施例1 3 此實施例係例示製備N—(2—甲氧基亞胺基H 一二 甲基乙基)-3-(4-甲基—苯並[b]售吩—6—基卜2一甲基 硫基一丙醯胺(第82號化奋铷、: .:在惰性大氣之下,對 製備4—甲基—笨並[b]n塞吩—6—醇 ^ , ..... 溴一5 -曱氧基甲苯(7 ,〇·035莫耳)在無水四氫°夫°南(8G毫升)中的冷卻(-78。0 ^液滴加丁基贿液(在己院中之16m溶液A』毫升, 、“5莫耳),此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之下經攪拌η、時。然後 基H物(4·6毫升’ G.Q5料),使反應混合物 保持在至溫之下達2小時’在室溫之下攪拌隔夜。以氯化 178 200916448 銨使反應混合物驟冷,以二乙醚予以萃取。經合併的有機 萃取物經水和鹽水沖洗,並予以乾燥。在真空之下使溶劑 蒸發,得到6.5克產物,1—異丁基硫基—3—曱氧基一5 — 曱基一苯 MS m/z 168 (M+)。 :在氮氣之下及在l〇〇°C之下 步驟 3 —甲基一 5 —曱 氧基茴香硫醚(6·5克,〇.〇4莫耳)在Hmpa(i〇〇毫升)中之溶 液在授拌被加入小片鈉(2·29克,〇.〇9毫莫耳),此混合物進 一步在100°c被攪拌3小時。使廿苻處m — 彳史此反應團回至室溫,然後將 演乙經二乙基乙縮醛(7毫升,〇 〇 冥耳)加入此混合物,且 在室溫之下授拌隔夜。及廄、,日人此, 規干Ν仪 <應此合物經甲醇驟冷,被倒入冰 水中’於乙酸乙酯中萃取。绵人 ’、口併的有機萃取物經水、鹽 水沖洗,予以乾燥。在直空之·^ _ + 在異工之下蒸發溶劑,製得7克產物(m/z 270(M )),其如此供以下步驟3使用。 免驟3 :來自步驟2產物(3岁,0 Λ,垃 ^ Λ , (克〇.〇1莫耳)在二氣甲烷 (25笔升)中之溶液,在 p+ 〇 ^ /现及氮虱之下被滴加入 BF3_Et20(1.2笔升,0 〇1莫耳)在 扣 之&该/氣々 > …、水一乳甲烷(220毫升)中 之/合液在虱軋之下及在1〇〇°c r —甲基__5_甲蠆某。 然後,此反應在室溫之下經攪拌3 、 ^ # J: A 八秘 、時,以碳酸氫鈉水溶 液使其驟冷。刀離有機層,水 的有機萃取物經水、鹽水沖洗料取。經合併 ^ it ^ ^ m m . A乾燥和濃縮。殘留物經 厌逑層析術(矽膠:己烷)純化,製 苯並_吩’ 0.55克,MSm/zn二二甲氧基-4-甲基 ϋ! ·_來自步驟3之6 —甲盡装 吩物(0.550克,3毫簟耳μ 土 4~甲基苯並[b]噻 宅莫耳)和吡啶鹽酸 曰夂塑(5克,4〇毫莫耳) 179 200916448 在氮氣大氣之下及在20(rc之下被加熱達3小時。反應混合 物被冷部,然後予以冷卻,經水稀釋,在乙酸乙酯中進行 萃取。經合併的有機萃取物經2N鹽酸和鹽水沖洗,予以乾 炼。在真空之下蒸發溶劑,得到0.5克的4 一甲基一苯並[b] 噻吩_ 6 —醇,其供下一第二階段使用。 】H NMR (CDC13) δ ppm: 7.28(lH,dd); 7.24 (lH,d); 7.15 (lH,d) ’ 6.73(1H,s br) ; 2_56(3H,s) ; MS m/z 164(M+)。 第二it毯」__製備N—(2—曱氧基亞胺基—u—二曱基 乙基)一3 — (4 —甲基一苯並[b]噻吩—6 —基2一曱基硫基 一丙醯胺 依類似於實施例1、第一階段(步驟1至2)和第二階段 (步驟1)之方式自4一甲基一苯並[b]D塞吩—6 —醇製備N —(2 一甲氧基亞胺基一 1,1 —二甲基乙基)一 3_ (4 一甲基一苯並 [b]噻吩一6—基)一2 —曱基硫基—丙醯胺,其中使用來自實 施例2步驟4之2 —胺基一 2 —曱基一丙醛〇—甲基—肟取 代實施例1第二階段步驟1之2 —胺基一2 —曱基一1 —丙 醇。 第82號化合_物:N— (2—甲氧基亞胺基一1,1 一二甲基 —乙基)2—(4 —甲基一苯並[b]喧吩一 6 —基)一2—甲基硫基 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10(lH,s br) ; 7.61 (lH,d); 7.52(lH,s) ; 7.44(1H,d) ; 7.42(lH,d) ; 5.80(lH,s) ; 3.72 (3H,s) ; 2.54(3H,s) ; 2.12(3H,s) ; 1.41(3H,s) ; l_40(3H,s)。 實施例1 4 180 200916448 此實施例係例示製備2 —(7 —氯一笨並[b]噻吩—5 _基 氧基)一N_(2 —甲氧基亞胺基一丨“—二甲基乙基)_2一甲 基硫基一乙醯胺(_第83號化合物): 第一階擇:..製備7—氯一苯並[b]噻吩—5—醇: 免塵_J_ .對2,3—一氣一5—硝基苯甲醛(1〇克,〇 〇45 莫耳)和疏基乙酸甲醋(6.6毫升,〇.06莫耳)在二甲基曱醯胺 (200毫升)中之溶液加入在5〇毫升水中之氫氧化鉀(6克)。 在攪拌2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被倒入冰水中,混合物於 乙酸乙酯中經萃取。有機層經水沖洗,i予以乾燥。蒸發 溶劑後而得到粗製產物,其經己烷重覆沖洗而純化得到123 克之7—氣一 5—硝基—苯並[b]噻吩—2—羧酸曱酯。 步‘锣2 :對來自步驟2之酯(1〇·5克,〇.〇38莫耳)在曱 醇(30毫升)中之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26克於毫升 水中),反應混合物經回流4小時。移除大部分甲醇,混合 物經水(25毫升)稀釋,以醚沖洗。然後,水層經稀鹽酸酸 化,製得之固體經過濾且經冷水沖洗且乾燥,製得8·7克之 7 —氯一5 —硝基一苯並[b]噻吩—2一羧酸。 免:對來自步驟2之酸(12.9克,〇·05莫耳)在喹啉 (200毫升)中之懸浮液加入銅粉(5 2克,〇 〇8莫耳),此混合 物於200t被加熱2小時。反應混合物經冷卻且於醚中萃 取。含醚層經50%鹽酸、鹽水沖洗,且於硫酸鈉乾燥,經 濃縮而得到6.2克7 —氣~ 5 —硝基—笨並[b]噻吩,其供步 驟 4 使用,MS m/z 213 (M+)。 免遲^:步驟4中所得到的7—氯一 5~硝基—苯並[b] 181 200916448 塞力(4.4克,20亳莫耳)在5%乙酸(3 00毫升)和乙酸乙酯(300 笔升)中的溶液在回流之下被分批加入鐵粉(6克,1〇〇毫莫 耳)’此混合物經回流4小時。反應混合物經冷卻,經ceHte 過2,以乙酸乙酯予以沖洗。分離各層,水層於乙酸乙醋 中个取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被水沖洗,經乾燥及濃縮。 歹欠留物經管柱層析術(矽膠,己烷:乙酸乙酯為* : 1)純化 而製得2克之7一氯—苯並[b]噻吩_5 —基胺。MS m/z 183 (M+) 〇 π ' 兔7—氣一苯並[b]噻吩—5—基胺(2.3克,0.012 、耳)在稀石,IL酸(14笔升濃硫酸在4 〇 〇宅升水中)中之懸浮液 被加熱而得到澄清溶液,且其經冷卻至〇〇c。滴加NaN〇2(〇.9 克於5毫升水中’ 〇 〇13莫耳)之冰溶液,此混合物於相同溫 度之經攪拌1小時,然後於30分鐘回溫至i〇°c。然後以脲 使過量之腈驟冷。然後,將此反應混合物加至經稀釋且維 持在90°C之硫酸(8毫升濃硫酸於丨丨5毫升水中),此混合物 〆 進一步被回流1小時。反應混合物經熱過濾,濾液在室溫 1, '、 之下經檀拌隔夜。混合物經乙酸乙醋萃取,經合併的有機 萃取物經水、鹽水沖洗,經乾燥且濃縮。殘留物經管柱層 析術(矽膠’己烷:乙酸乙酯為9 : 1)純化而製得〇.4克之7 —氣一苯並[b]e塞吩一 5—醇。 !H NMR (CDC13) δ ppm : 7.49(lH,d) ; 7.23 (lH,d) ; 7.16 (lH,d) ; 6.97(lH,d) ; MS ml?. 184(M+) ° _第二階段:製備2 —(7 —氯一苯並[b]嗟吩—5 _基氧基) 一 N —(2—曱氧基亞胺基一 1,1 一二曱基乙基2 一甲基硫 182 200916448 « 基一乙醯胺 依類似於實施例1、第一階段(步驟1至2)和第二階段 (步驟1)之方式自7—氯一苯並[b]噻吩—5 一醇製備2—(7_ 氣一苯並[b]噻吩一 5 —基氧基)一 N~~ (2—甲氧基亞胺基一 1,1 — 一甲基乙基)2甲基硫基一乙酿胺,其中使用來自 實施例2步骤4之2 —胺基一 2—甲基—丙搭〇 一甲基—肟 取代實施例1第二階段步驟1之2 —胺基一 2 —甲基一1 —丙 醇。 1 -第83號;化合.物J 2 — (7-氣一苯並[b]噻吩—5_基氧基) —N — (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 —二甲基—乙基)—2—甲基 硫基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7.56(lH,s br) ; 7.54(lH,d); 7.41(lH,s) ; 7.33(lH,d) ; 7.32(lH,d) ; 7.14(lH,d) ; 5.54 UH,s) ; 3_87(3H,s) ; 2.18(3H,s) ; 1.59(3H,s) ; 1.57(3H,s)。 實施例1 5 ( 此實施例係例示製備N—(2—甲氧基亞胺基—1,1—二 曱基乙基)一2 —(7—曱基—苯並[b]噻吩—5 —基氧基2_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第84號化合物、: 差二1^^_1_製備7~曱基一笨並[b]噻吩一 5 —醇 童在惰性大氣之下,對2 —溴一 5 —曱氧基曱苯(8 克’ 0.04莫耳)在無水四氫呋喃(8〇毫升)中的冷卻(一 78。〇 溶液滴加丁基鋰溶液(在己烷中之1·6Μ溶液;36.8毫升, 0.058莫耳),此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之下經攪拌^小時。然後 滴加一曱基一硫化物(7 ·7毫升,〇 莫耳),使反應混合物 183 200916448 [ '皿之下彡2小時。以飽和氯化銨使反應混合物驟 以二乙ϋ予以萃取。經合併的有機萃取物經水和鹽水 冲洗並予以乾燥。在真空之下使溶劑蒸發,㈣㈠克產 甲基4甲氧基回香硫峻,其供步驟2使用,奶m/z 168 (M+)。 ”盘屋』:在氮氣之下及在1〇〇。〇之下,2—甲基一4一甲 氧基菌香硫醚(8.0克,0.04莫耳)在HMpA(i3〇毫升)中之溶 液在擾拌被加入小片納(2.9克,〇12毫莫耳),此混合物進 「步在刚。C被攪拌4小時。使此反應團回至室溫,然後將 溴乙醛二乙基乙縮醛(8毫升,〇 〇5莫耳)加入此混合物,且 在室溫之下攪拌2小時。反應混合物經甲醇驟冷,被倒入 冰水中,於鱗中萃取。經合併的有機萃取物經水、鹽水沖 洗,予以乾燥。在真空之下蒸發溶劑,製得8 5 t卜似 一二乙氧基一乙基硫基)—4 —曱氧基_2一甲基苯(…Z 270(M+)。 免驟3·.對聚磷酸(2〇毫升)在氯苯(50毫升)中之熱溶液 "(1 3〇 C )’於2小時期間滴加來自步驟2之i — (2,2 —二乙氧 基—乙基硫基)~4—甲氧基—2—甲基苯(6.8克,0.025莫耳) 在二氯甲烷(25毫升)中之溶液,在相同溫度之下攪拌2小 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攪拌12小時。然後冷卻混 合物,以水稀釋,分離各層。水層經乙酸乙酯萃取。經合 併的有機層經水沖洗,經乾燥和濃縮。粗製物質經層析術(矽 膠:己烷:乙酸乙酯4: 〇純化,製得2克7—甲基—5 — 甲氧基本並[b]嚷吩,MS m/z 178(M+)。 184 200916448 盘ϋ:對來自步驟3之7—曱基—5—甲氧基笨並[b] 噻吩(2克’ 1 1毫莫耳)於無水二氣曱烷(6〇毫升)中之溶液, 於一78°C及在20分鐘加入三溴化硼(ι·3毫升於毫升二氣 曱烷,13毫莫耳)。反應混合物在—78艽被攪拌1小時,然 後在室溫之下被授拌4小時。溶液被冷卻至〇。〔,小心添加 水予以驟冷。分離二氯曱烷層,水層於二氯曱燒中進行萃 取。經合併的举取物經水、碳酸氫鈉、鹽水沖洗,於無水 硫酸納乾燥,且濃縮。殘留物經管柱層析術(石夕膠:己院: 乙酸乙S旨4 : 1)純化,製得丨_4克產物,7—甲基_5_經基 苯並[b]噻吩,其供下一道步驟(第二階段)使用。 H NMR (CDC13) δ ppm: 7.42(lH,dd); 7.23 (lH,d); 7.1〇 〇H,d) ; 6.75(lH,d) ; 2.52(3H,s) ; MS m/z 164(M+)。 製備N—(2—甲氧基亞胺基—lsl—二甲基 乙基)2 ~ (7—曱基一苯並[b]噻吩—5 —基氧基)—2_甲基 硫基一乙醯胺 依類似於實施例丨、第一階段(步驟丨至2)和第二階段 (步驟丨)之方式自7—曱基一 5—羥基笨並[b]噻吩—6 —醇製 t N (2〜甲氧基亞胺基_丨“ _二甲基乙基)—2 一(7 —甲 基一本並[b]噻吩—5_基氧基)—2_甲基硫基一乙醯胺,其 中使用來自實施例2步驟4之2—胺基—2—甲基—丙醛〇 甲基聘取代實施例1第二階段步驟1之2 —胺基一 2〜 甲基~ 1〜丙醇。 物: N — (2 一甲氧基亞胺基一1,1一二曱基 乙基)2~~(7—曱基一苯並[b]噻吩一基氧基)一2—甲 185 200916448 基硫基丙醯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1〇(1H,s br) ; 7.61 (lH,d); 7.52(lH,s) ; 7.44(lH,d) ; 7_42(lH,d) ; 5.80(1H,s) ; 3.72 (3H,s),2.54(3H,s) ; 2.12(3H,s) ; 1.41(3H,s) ; 1.40(3H,s)。 實施例 16 此實施例係例示製備2 —(7 ~溴一 4 —基一萘一 2 —基 氧基)一N—(2 —曱氧基亞胺基—u —二曱基—乙基)一2_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第85號化合物、: 差-已自#又· -製備7 —溴一4 —甲基—萘—2—醇 免ϋ:對7 —甲氧基—5 —甲基—3,4—二氫一 2H—萘 —1—酮(8.3克,〇·04莫耳)在曱醇(2〇毫升)中的冷卻(_1〇 C )溶液滴加溴(2.3毫升,〇.〇4莫耳)在甲醇(1〇毫升)中之 溶液,此混合物經攪拌2小時’同時使溫度回升至室溫。 在真空之下除去甲醇,以乙酸乙酯稀釋混合物,以硫酸硫 酸鈉水溶液、鹽水沖洗,予以乾燥。使溶劑蒸發,得到j 〇 克灰白色固體之2~溴—7_曱氧基_5—甲基一 3,4—二氫 —2Η—萘一1 —酮’其供步驟2使用,ms m/z 271 (Μ+)。 ίϋ :對在步驟1中所得到的2 _溴一7 ~甲氧基一5 —甲基一3,4 一二氫—萘一 1_酮(1〇克,〇·〇4莫耳)在 曱醇(100毫升)中之冰冷溶液加入硼氫化鈉(2 〇克,〇.〇5毫 莫耳)’此混合物在室溫之下被攪拌2小時。使此反應混合 物冷卻’以丙_予以驟冷,且經濃縮。混合物經水稀釋, 於二乙喊中萃取。有機層經鹽水沖洗,予以乾燥,經濃縮 而製得8.0克2 —溴一7 _曱氧基_5一曱基—四氫 186 200916448 萘一 1—醇,其供步驟3使 步驟2 用 :對步驟3中所得到的萘—卜醇(8〇克, 莫耳)在甲苯(30毫升)中的溶液在回流之下被加入 P+TSA(400毫克),此混合物在回流下被授摔4小時。蒸發甲 苯,混合物經水稀釋,於二乙醚中萃取。有機層經碳酸氫 鈉、鹽水沖洗,經乾燥及蒸發。粗製物質經層析術(矽膠: 己烷.乙酸乙酯10 : 1)純化,製得8.〇克3 —溴一 6—甲氧 基一8—曱基一 ι,2 一二氫一萘,其供步驟4使用。 生ϋ:對來自步驟3之3—溴一6—甲氧基—8_甲基 一 1,2—二氫一萘(8克,〇·〇3莫耳)於14—二噁烷毫升) 中之溶液,加入DDQ(7.)9克,〇.〇3莫耳),混合物經回流2 小時。除去溶劑,粗製產物經層析術(矽膠··己烷:乙酸乙 酯20: 1)純化,製得3.7克6_溴—3—甲氧基一丄—甲基 一萘。 步驟5 :對來自步驟4之6—溴一 3~甲氧基—j—甲基 —萘(3.7克,0.015莫耳)於3 8%HBr—乙酸(20毫升)中之懸 浮液經回流1 6小時。然後,混合物於乙酸乙酯中萃取,萃 取物經10 /ό氫氧化納溶液驗化’分離各層。水層經稀鹽酸 化,以乙酸乙酯萃取之。有機層經鹽水沖洗,乾燥,經漢 細而製传1.9克7—漠一4—甲基一萘一2 —醇,其供下一道 步驟使用。 ]H NMR (CDC13) δ ppm · 7.8(lH,d) ; 7.75(lH,d); 7.41(lH,dd); 6.95(1H,s); 6.90(1H,s); 2.63(3H,s); MS m/z 238 (M + 2) 0 187 200916448 第二階毯」製備2一(7 一溴一4~~基—萘一 2—基氧基) —N—(2—甲氧基亞胺基一ij —二甲基一乙基)_2_甲基 硫基一乙酿胺 依類似於實施例1、第一階段(步驟1至2)和第二階段 (步驟1)之方式自7—溴一4—甲基—萘一 2—醇製備2—(7 一溴一4 —基一萘一2—基氡基)—N— (2 —甲氧基亞胺基_ 1,1—二曱基一乙基)一 2 —甲基硫基—乙醯胺,其中使用來 自實施例2步驟4之2—胺基一 2_甲基一丙醛〇_甲基— 1 躬'取代實施例1第二階段步驟1之2 —胺基一2 —甲基一1 —丙醇。 第8 j號化合物:2 — (7—溴一4 —基一萘—2 —基氧基) —N— (2-甲氧基亞胺基一 ΐ,ι 一二甲基一乙基)_2 一甲基 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 7.91(lH,s) ; 7.78(lH,d); 7.56(lH,s br) ’ 7.53(lH,d) ; 7.49(lH,d) ; 7.41(ih,s) ; 7.08 美 (lH,s) ; 7.06(lH,s) ; 5.62(lH,s) ; 3.87(3H,s) ; 2.65(lH,s); 2_18(3H,s) ; 1.59(3H,s) ; 1.56(3H,s);炼點為 104 至 1〇7。〇。 實施例17
此實施例係例示製備2 —(苯並噻唑一 5 ~~基氧基)_ N —(2—甲氧基亞胺基一1,1 一二甲基一乙基)〜2〜曱基硫基 一乙醯胺(第86 g虎化合物): 步—L .依類似於實施例1、第一階段(步驟1至2)和 弟·一階段(步驟1)之方式自苯並喔峻一 5 —醇製備 2 —(苯並 噻唑一 5—基氧基)一 N—(2—曱氧基亞胺基一—二曱基 200916448 —乙基)一 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其中使用來自實施例2 步驟4之2 —胺基一2 —甲基一丙搭〇—甲基一躬取代實施 例1第二階段步驟1之2 —胺基一2 —甲基一1—丙醇。 第8 6號化合物· 2—(7 —漠一4 —基一萘一2 —基氧基) —N—(2—曱氧基亞胺基一1,1一二曱基一乙基)—2—甲基 硫基一乙醯胺 NMR (CDC13) δ ppm : 9.02(lH,s) ; 7.89(lH,d); 7.77(lH,d) ; 7.62(lH,s) ; 7.42(lH,s) ; 7.20(lH,dd) ; 5.61 (lH,s); 3.87(3H,s); 2.18(3H,s); 1.60(3H,s); 1.58(3H’s)。 實施例18 此實施例係例示製備N—(2 —甲氧基亞胺基 曱基一乙基)一2 — (7 —曱基苯並噻唑—5 —基氧基)_2_气 基硫基一乙醯胺(第87號化合物、: 醇 1二階段:製備7 —甲基一苯並噻唑—5—叮 免驟1 :將胺基一 7—甲基苯並噻唑(6克,36毫 耳)溶於硫酸(38毫升濃硫酸在55〇毫升水中)中,藉加熱 浮液2小時,藉冰將所得溶液冷卻至〇。〇。然後加入亞硝 納(3.1克,45毫莫耳)在水(10毫升)中之溶液,此混合物 相同溫度之下授拌i小時,且於3〇分鐘回溫至的。然 以脲(1克)使過量之亞硝酸鹽驟冷。然後,將溶液快迷力: 回流稀硫酸(22毫升)(硫酸在33〇毫升水中 〇 1 . ^ 7乃外符續回 〜混合物經過渡,濾液經攪拌隔夜,於乙酸 取。經合併的有機萃取物經水、鹽水沖洗,經 9 空之下蒸發溶劑’製得…—經基甲基苯並二 189 200916448 其供下一道步驟使用。 】H NMR (CDC13) δ ppm : 9.0(ih,s) ; 7.47(lH,d); 6.88(lH,d) ; 2.54(3H,s) ; MS m/z 166 (M+l)。 蓋二階段:製備N—(2—曱氧基亞胺基一 ι,ι—二甲基 —乙基)一 2 — (7 —甲基苯並噻唑一5 —基氧基)一2 —甲基硫 基一乙醯胺 依類似於實施例1、第一階段(步驟1至2)和第二階段 *··, (步驟1)之方式自5 —羧基一7—甲基苯並嗟β坐製備N—(2 — 曱氧基亞胺基一 1,1 一二甲基一乙基)一2 — (7 —甲基苯並"塞 唾一5 —基氧基)一 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其中使用來自實 施例2步驟4之2—胺基一 2—曱基一丙齡〇—曱基—肟取 代實施例1第二階段步驟1之2 —胺基_ 2 —甲基一1 一丙 醇。 _第87號化合物:Ν—(2—曱氧基亞胺基一 1,1—二甲基 一乙基)一2 —(7—甲基苯並。塞唾一5 —基氧基)一2 —甲基硫 ,f . 基一乙酿胺 lH NMR (CDC13) δ ppm : 9.00(lH,s) ; 7.61(lH,d); 7.42(1 H,s); 7.01(lH,s); 5.59(1 H,s); 3.87(3H,s); 2.59 (3H,s); 2.18(3H,s) ; 1.60(3H,s) ; 1.58(3H,s);熔點為 148 至 150°C。 實施例19 此實施例係例示製備2 —(苯並噁唑一5 _基氧基)一 Ν 〜(2—甲氧基亞胺基一ι,ι —二甲基—乙基)_2 —甲基硫基 、乙醯胺(第88號化合物)·· 步驟_丄:依類似於實施例1、第一階段(步驟1至2)和 190 200916448 第二階段(步驟1)之方式自苯並噁唑—5 —醇製備2—(苯並 °惡°坐一 5一基氧基)一 N—(2 —甲氧基亞胺基—ι,ι —二甲基 一乙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其中使用來自實施例2 步驟4之2 —胺基—2—甲基一丙醛〇 一甲基—肟取代實施 例1第二階段步驟1之2 ~胺基一2 —甲基一1 —丙醇。 复北合物:ln NMR (CDC13) δ ppm : 8.10(lH,s); 7.59(lH,s br) ; 7_56(1H,s br) ; 7.53(lH,d) ; 7.44(lH,d); 7.42(lH,s) ; 7.11 (lH,dd) ; 5.52(3H,s) ; 3.87(3H,s); 2.17(lH,s) ; i.6〇(3H,s) ; 1.58(3H,s);溶點為 95 至 96°C。 實施例20 實施例20提供部分列於以上所引述表的化合物的 NMR數據及/或熔點且已使用類似實施例1至19所述程 序’除非特別特定。除非特別特定,所記載之iH NMR訊號 為主要非對映異構物之特徵。 差·化合物:N— (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_二曱基 —乙基)一2 — (4 —甲基苯並噻唑—6_基氧基)一2_曱基硫 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87(lH,s) ; 7.54(lH,s br); 7.41(lH,s) ; 7.38(lH,d) ; 7.〇3(lH,d) ; 5.54(lH,s) ; 3.86 (3H,s) , 2.75(3H,s) ; 2.17(3H,s) ; 1.58(3H,s) ; 1.56(3H,s) 〇 差_90號:化合2 — (3,8—二氣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 N— (2 —曱氧基亞胺基—^一二曱基一乙基)一 2 —曱基硫 基一乙醯胺.溶點為158至161 。 差一9.1號化>合與_: N— (2 —曱氧基亞胺基一1,1—二曱基 191 200916448 一乙基)一2—(8 —曱基一喹唑啉一ό —基氧基)_2 —甲基硫 基一乙醯胺:熔點為1 〇9至112。(:。 差~~9 2 5虎化合物:2—(3—蛾一喹淋一6 —基氧基)一N — (3 —甲氧基亞胺基一1,1 一二甲基一丙基)—2—曱基硫基— 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8(lH,d) ; 8.39(1H > d); 7.95(1H,d) ; 7·39(1Η,m) ; [{7.30(t),6.66⑴ 1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07(lH,d); [{6.77(s,br),6.54(s,br) 3H), 異構物A和異構物B] ; [{5.50(s),5.47(s)lH},異構物a 和異構物B] ; [{3_82(s),3.74(s)3H},異構物A和異構物 B] ; [{3.38 - 3.43(m) ’ 2.57(d,d)2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2.13(s),2.12(s)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1.38(6H,s)。溶點為 117 至 1 18°C。 差93號化合物:2—(3 —溴一啥琳一ό —基氧基)一n — (2 —曱乳基亞胺基一乙基)一 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lU NMR (CDCI3) δ ppm : 8.79(1H * d) > 8.15(1H > d); 8.06(lH,d) ; 7.43(1H,m) ; 7.38(1H,m) ; 7.18(1H,m); 7·09(1Η,m,br) ; 5.69(1H,d} ; 4.06(2H,m) ; 3.77(3h,s); 3.24(1H,s) ; 2.13(3H,d)。 直94號化合物:2 — (3 —溴一喹啉一6 —基氧基)_N 一 (2 —甲乳基亞胺基一 1—甲基一乙基)—2—甲基硫基—乙醯 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50(lH,d) ; 8.21(1H > d); 8.07(1H ’ d) ; [{7.50(m) ’ 7.46(m)l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192 200916448 B]; [{7.41(d),7_40(d)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 25〇H, s,br) ; [{5_76(s) ’ 5.74(s)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4.82(m)’ 4.75(m)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3 91⑷, 3.78(d)3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3.32(lH,s); 2·18(3Η, d),[{1.42(d),1.38(d)3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差__95_號化合物:2—(3 —乙炔基—喹琳—6 —基氧基) —N— (3 —甲氧基亞胺基一1,1—二甲基—丙基)一2 一甲基 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5(1H,d),8.21(1H,d); 8.07(lH,d) ’ 7.47(1H,m) ; 7.38(1H,m) ; 6·65(1Η,s,br); 5.61(1H ’ d} ; 3_81(3H,d) ; 3.31(lH,d) ; 2·66(2Η,dd); 2.20(3H,d) ; 1.46(6H,d) ° 第號化合_验_ ·· N—Π,1—二曱基一 3_(四氫—吡喃 —2 —基氧基亞胺基)一丙基]一 2 — (3—埃—8 —甲基一喧琳 —6 —基氧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95(lH,d) ; 8.44(1H * d); 7.52(1H,m) ; 7.33(1H,s ’ br) ; 6.99(1H,s,br) ; [{6.66(s, br) ’ 6_59(s ’ br)l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5.59(1H,s), 5.21(1H’ s’ br); 3.80 — 3.92(1H,m),3.50—3.65(lH,m), 2.77(3H,s);2.68 - 2.77(2H,m);2.20(3H,s);1.40- 1.8 6(6H ’ m) ·’ 1·40- 1·48(6Η ’ m)。熔點為 1〇5 至 1〇6°c。 第97號化合_物_ : N —(3 — 丁氧基亞胺基—1—甲基—丙 基)一 2—(3 —碘一 8 —曱基一喹啉—6 —基氧基)_2一曱基 硫基一乙酿胺: 193 200916448 JH NMR (CDC13) δ ppm : 8.96(lH,d) ; 8.43(1H » d); [{7.40(t),6.72(t)l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7·3 2(1Η,s, br) ; 6.98(1H,d) ; [{6.76(s,br),6.66(s,br)lH),異構物 A和異構物B] ; [{5_58(s),5.55(s)lH},異構物A和異構物 B] ; 4.10(t) ; 4_02⑴2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2.82(t), 2.65(d)2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2.77(3H,S) ; [{2.21(s), 2_19(s)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1.57 - 1.67(2H,m); 1.47(6H,s) ; 1.3 1 — 1 ·41(2Η,m)0.8 8 — 〇.95(3H,m)。 _第_98號化合物:N—(3 —苄基氧基亞胺基一卜1—二 曱基一丙基)一2 —(3—碘一8 —曱基一喹啉—6 —基氧基)— 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NMR (CDC13) δ ppm : 8.96(lH,d) ; 8.42(1H,d); [{7.48⑴’6_77⑴1H}’異構物A和異構物B];7.32 — 7·36(6Η,m) ; [{6.97(d),6.95(d)lH),異構物八和異構物 B] ; [{6.71(S’ br)’ 6.61(s’ br)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5.56(s) ; 5.53(s)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515(s), 、5.〇7(s)2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2 85 — 2 96(m), 2_70(d)2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2_76(3H,s) ; 2.19(3H, s) ’ [{1.48(s) ’ 1.45(s)6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第99_.號化.合物:N—(3—烯丙氧基亞胺基—^ i—二 曱基一丙基)一 2_(3_碘一8—甲基—喹啉一 6_基氧基)— 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95(lHjd) ; 8.42(1H > d); [{7.44⑴,6.73⑴ 1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 3i(ih, s); 194 200916448 6·98(1Η ’ d) ; [{6.78(s,br) ’ 6.62(s,br)l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5.89 — 6.04(lH,m) ; [{5.58(s),5.55(s)lH},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5.17— 5.3 2(2H,m) ; [{4.60(d); 4.52(d)2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2.80- 2.92(m), 2.68(d)2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2.76(3H,s), 2.2 0(s)3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 1.48(s),1.47(s)6H}, 異構物A和異構物B]。 1...100鱿化金:N —(3 —三級丁氧基亞胺基—1,1 — 二甲基一丙基)一2 —(3—碘一甲基一喹啉一6—基氧基) 一 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lH NMR (CDC13) δ ppm : 8.96(lH,d) ; 8.43(1H » d); [{7.38(t) ’ 6.71⑴ 1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7.32(1H,s, br); 6.98( 1H,s,br); 6.60(1H,s,br); [{5.58(s),5.54(s)lH),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2·8 1 — 2·85(m),2·64 — 2.66(m)2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2.77(3H,s); [{2.22(s); 2.19(s)3H} ’ 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 1.48(6H,s); [{1.30(s), 1 _27(s)9H},異構物A和異構物B]。熔點為i3〇至13丨。〇。 _第_.1〇1號化合物:N—(3 —羥基亞胺基—1,1 —二甲基 —丙基)一2 — (3 —碘_8_甲基一喹啉_ό—基氧基)一2 —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99(1H » s » br) ; 8.49(1H » s »
br); [{7_45(t)’ 6.85(t)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32(1H, s,br) ; 7.00(1H,s ’ br) ; [{6.97(s,br),6.59(s,br)lH), 異構物A和異構物B] ; [{5.59(s),5.5 8(s)lH},異構物A 195 200916448 和異構物B] ; [{2.86(t) ; 2.72(d)2H},異構物a和異構物 B] ; 2.79(3H,s); [{2_21(s),2.21⑷3H},異構物 a 和異構 物B] ; [{1.53⑷,M7⑷6H},異構物a和異構物b]。熔 點為68至69°C。 蓋號化合物:2_(3_碘一 8~甲基—喹啉—6 —基 氧基)一 N—(3 —甲氧基一甲氧基亞胺基—hi一二甲基一丙 基)一 2 —甲基硫基—乙醯胺: 1h NMR (CDC13) δ ppm : 8.97(1H,d) ; 8.45(1H,d); 7.51(1H, d)異構物 A; 6.83(1H,t)異構物 B] ; 7.34(1H,s, br)異構物 A ; 7.33(1H,s,br)異構物 B ; 6.99(m,d); 6_64(出’3’131:)異構物以6.59(1^,1)〇異構物八;5 59(111, s}異構物 A; 5·57(1Η,s}異構物 B; 5.13(2H,t)異構物 B . 5_03(2H,d)異構物 A ; 3.45(3H,s)異構物 B ; 3.4〇(3h, s)異構物 A ; 2_90 — 3.01(2H,m) ; 2.78(3H,s)異構物 B . 2.74(3H,s)異構物 A ; 2.22(3H,d) ; 1.49(6H,S}。 差_1 〇3號;化合物:2—(3 —換一8 —甲基—啥琳—6 氧基)一N—(3 —曱氧基一乙氧基亞胺基—iq — — ^ 一丫暴一丙 基)一2—曱基硫基一乙醯胺: 4 NMR (CDC13) δ ppm : 8.97(1H,d),8.45(1h , 7·74(1Η ’ t) ; 7.34(1H,d) ; 7_〇〇(lH,d) ; 6·53(1Η,s,br}’ 5.60(1H,s); 4.11(2H,s); 3.47(3H,s); 2.95(2H,t). ) *7。 ’ //8(3 jj, …2.21(3H,S): UOPH’ s);以了即,s)。炫點為 % 96°C。 至 星...104號化合物:2—(3 —溴一喹啉_6 —基氧武)n 196 200916448 一(3 —甲氧基一亞胺基一1,1一二甲基—丁基)_2—甲基硫 基一乙醯胺:
NMR (CDC13) δ ppm : 8.79(1H,d) ; 8.23(1H,d); 8·02(1Η,d); [{7.77(s,br),7.34(s,br)lH},異構物 a 和 異構物 B]; 7.48(1H,m); 7·18(1Η,d); [{5.57(s),5.48(s)lH), 異構物A和異構物B] ; [{3.85(s),3.81(s)3H},異構物A 和異構物 B] ; 2.42- 2.51(2H,m) ; [{2.19(s) ; 2.15(s)3H}, 異構物A和異構物B] ; [{1.92(s),1.87(s)3H},異構物A 和異構物B] ; [{1.49(s),1.47(s)6H},異構物A和異構物 B] 〇 差105號化合物:2—(3 —碘一8 —甲基一喹啉一6 —基 氧基)一 N—(3 —甲氧基一亞胺基一1 一甲基一丙基)—2 —甲 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92(1H » d) ; 8.41(1H ^ d); [{7_3 9(t),6.68(t)lH},異構物 A 和異構物 B]; 7.30(1H, m) ; 6.95(1H,m) ; 6.75(1H,m),5.62— 5·65(1Η,M) ; 4.27 — 4_34(lH,m);3_69-3.91(3H);2.74(3H,s);2.34-2·50(2Η,m) ; 2.14 — 2.17(3H,m) ; 1.19 — 1.31(3H,m)。熔 點為95至96°C。 第106號化合物:2—(8 —氯一3—碘一喹啉一6 —基氧 基)一 N — (2—甲氧基一亞胺基一1,1—二甲基—乙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NMR (CDC13) δ ppm : 9.03(1H > d) > 8.47(1H > d); 7·61(1Η,d) ; 7.55(1H,s,br) ; 7.38(1H,s) ; 7.08(1H,d); 197 200916448 5.61(1H,s); 3.87(3H,s); 2·16(3Η,s); ί.59(3Η,s); 1·56(3Η, s)。熔點為191至192°C。 第107號化合物:2 — (3_溴一8 -甲氧基一喹啉一 6 — 基氧基)一 N — (2—曱氧基一亞胺基一1,1—二曱基一乙基) —2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NMR (CDC13) δ ppm : 8.77(1H,d),8.18(1H,d); 7·52(1Η,s,br) ; 7.39(1H,s) ; 6.80(1H,d) ; 6·72(1Η,d); 5.62(1H,s); 4.06(3H,s); 3.85(3H,s); 2.20(3H,s); 1.5 8(3H, s) ; 1.56(3H,s)。 第108號化合物:2 — (3—溴一1—氧基一喹啉_6—基 氧基)一N —(2—甲氧基一亞胺基_1,1—二甲基一乙基)一2 一曱基硫基一乙酿胺: 4 NMR (CDC13) δ ppm : 8.61(1H,d),8·51(1Η,d); 7·80(1Η,s) ; 7·58(1Η,s,br) ; 7·42(1Η,m) ; 7.38(1H,s); 7.20(1H,d); 5_64(lH,s); 3.86(3H,s); 2.18(3H,s); 1.59(3H, s) ; 1.56(3H,s)。 第109號化合物:N—(2_苄基氧基亞胺基一1,1 —二 甲基一乙基)一2—(3 —漠·一喧嚇·一6 —基氧基)一2 —曱基硫 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2(1H > d) > 8.23(1H > d); 8.03(1H,d) ; 7.58(1H,s,br) ; 7.47(1H,s) ; 7.3 0- 7.36(6H, m) ; 7.15(1H,d) ; 5_62(lH,s) ; 5_10(2H,s) ; 2.15(3H,s); 1·61(3Η,s) ; 1·58(3Η,s)。 第11 0號化合物:N — (2 —苄基氧基亞胺基一1,1—二 198 200916448 曱基一乙基)一2—(3—溴一8 —甲基一喹琳一6 —基氧基)— 2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 lU NMR (CDC13) δ ppm : 8.82(1H > d) » 8.20(1H > d); 7.5 9(1H’ s,br) ; 7·48(1Η,s) ; 7.29 — 7.38(6H,m) ; 7.00(1H, d) ; 5.61(lH,s) ; 5.10(2H,s) ; 2.77(3H,s) ; 2.51(3H,s); 1.58(3H,s) ; 1.61(3H,s)。 第111號化合物:2 — (3 —溴一喹啉一6—基氧基)一N —{2 — [(E或Z) —甲氧基亞胺基一1,1一二曱基-丙基)一2 一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81(1H > d) > 8.36(1H » s br); 8_24(1H,d) ; 8.03(1 H,d) ; 7.45- 7·48(1Η,d,d) ; 7.1 7(1H, s) ; 5_63(lH,s) ; 3·92(3Η,s) ; 2.20(3H,s) ; 1·85(3Η,s); 1.63(3H,s) ; 1.58(3H,s)。 第1 12號化合物:2 — (3 —乙炔基一8 —曱基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N—(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 —二甲基一乙基) —2 —甲基硫基一乙醢胺: 4 NMR (CDC13) δ ppm : 8.86(1H,d),8.17(1H,d); 7.56(1H,s br) ; 7.41(1H,s) ; 7·33(1Η,dd) ; 7·05(1Η,d); 5.63(lH,s) ; 3.88(3H,s); 3·28(1Η,s) ; 2.78(3H,s) ; 2.20(3H, s) ; 1_60(3H,s) ; 1.57(3H,s)。 第113號化合物:N—(2—乙氧基亞胺基一1,1—二曱 基一乙基)一 2 — (3 —乙炔基一 8_甲基一喹啉一6 —基氧基) —2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86(1H > d) » 8.17(1H » d); 199 200916448 7.56(1H,s,br) ; 7·40(1Η,s) ; 7·32(1Η,dd) ; 7.05(1H, d) ; 5_63(lH,s) ; 4·10- 4.15(2H,q) ; 3.28(1H,s) ; 2.78(3H, s) ; 2.20(3H,s) ; 1·60(3Η,s) ; 1.57(3H,s) ; 1.28(3H,t)。 第1 14號化合物:N — (2 —烯丙基氧基亞胺基一1,1一 二甲基一乙基)_2—(3—乙炔基一 8_甲基一啥琳一6 —基 氧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6(1H > d) > 8.17(1H * d); 7_60(1H,s,br) ; 7_45(1H,s) ; 7.32(1H,dd) ; 7_05(1H, d) ; 5.94— 6.04(lH,m) ; 5.63(1H,s) ; 5.22- 5·35(2Η,m); 4.57(2H,d,d) ; 3.28(1H,s) ; 2.78(3H,s) ; 2·19(3Η,s); 1.61(3H,s) ; 1.58(3H,s)。 第115號化合物:2—(8 —氣一3_乙炔基一喹啉一6 — 基氧基)一 N — (2 —曱氧基亞胺基_ι,1—二曱基—乙基)_2 —曱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95(1H » d) » 8.22(1H * d); 7.64(1H,d) ; 7.57(1H,s br) ; 7.40(1H,s) ; 7.17(1H,d); 5.64(lH,s); 3.89(3H’ s); 3.34(1H’ s); 2.20(3H,s); 1.60(3H, s) ; 1_58(3H,s)。 _第116號化合物:2 — (8_氣一3 —乙炔基一喹啉一 6 — 基氧基)一N—(2 —乙氧基亞胺基_1,1 一二甲基一乙基)一 2 一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lU NMR (CDCI3) δ ppm : 8.95(1H > d) » 8.22(1H » d); 7.65(1H ’ s br) ; 7.63(1H,d) ; 7·39(1Η,s) ; 7.16(1H,d); 5.63(lH,s) ; 4.1 1 — 4.16(2H,q) ; 3.34(1H,s) ; 2.20(3H,s); 200 200916448 1.60(3H,s) ; 1·58(3Η,s) ; 1.29(3H,t)。 第1 1 7號化合物:N—(2—烯丙基氧基亞胺基一1,1 — 二甲基一乙基)一2— (8—氯一 3 —乙快基一唾琳一6 —基氧 基)一 2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Η NMR (CDC13) δ ppm : 8.95(1H > d) > 8.22(1H > d); 7.63(1H,d) ; 7.44(1H,s) ; 7.16(1H,d) ; 5.95 — 6.05(1H, m) ; 5.63(1H,s) ; 5.25 — 5.36(2H,m) ; 4.59(2H,d) ; 3.34(1H, s) ; 2.19(3H,s) ; 1.61(3H,s) ; 1.58(3H,s)。 第1 1 8號化合物:N —(2—乙氧基亞胺基一1 ’ 1 —二甲 基一乙基)一2 —(3—乙块基一 p奎琳一 6 —基氧基)_2_甲基 硫基一乙驢胺: lH NMR (CDC13) δ ppm : 8.85(1H > d) » 8.21(1H > d); 8.07(1H,d); 7.67(1H,s br); 7.44 - 7.47(1H,d,d); 7.40(1H, s) ; 7.22(1H,d) ; 5.65(1H,s) ; 4.13(2H,q) ; 3.29(1H,s); 2.20(3H,s) ; 1.61(3H,s) ; 1.58(3H,s) ; 1.28(3H,t)。 第1 1 9號化合物:N — (2—乙氧基亞胺基一 1,1 —二甲 基一乙基)一2—(3—乙快基一喧琳一 6—基氧基)一 2 —曱基 硫基一乙酿胺: NMR (CDC13) δ ppm : 8_85(1H,d),8.20(1H,s); 8.07(1Η,d); 7·67(1Η,s br); 7.44- 7.47(1Η,d,d); 7.40(1Η, s)異構物 A,6·70(1Η,s)異構物 B ; 7.22(1H,d) ; 5.65(1H, s) 異構物 A,5.61(1H,s)異構物 B ; 4.00 — 4.15(2H,m)異 構物 A 與 B ; 3·29(1Η,s) ; 2·20(3Η,s) ; 1.58 — 1.65(6H, t) 。 201 200916448 第丄20藏化合物:N—(2 —烯丙基氧基亞胺基—丨,i一 二甲基一乙基)一2_(3_乙炔基~~啥琳—6—基氧基)—2 — 曱基硫基一乙酿胺: 4 NMR (CDC13) δ ppm : 8.85(1H,d),8.21(1H,d); 8·07(1Η,d); 7.62(1H,s br); 7.44- 7.47(lH,d,d); 7.22〇H, d) ; 5.94— 6.03(1H,m) ; 5.64(1H,s) ; 5.22— 5.34(2H,m); 4.57(2H- d); 3.29(1H« s); 2.19(3H» s); 1.61(3H> s); 1.58(3H> s) ° M__1 2 1號化合物:2_(3 —溴一啥琳一 6—基氧基)—N —{2— [(E或Z)—甲氧基亞胺基一1,1 —二甲基—3 —苯基 一丙基)一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2(1H » d) » 8.24(2H > m); 8.07(1H,d) ; 7·44- 7·47(1Η,d,d) ; 7.24— 7.27(1H,m); 7.13 — 7.20(4H,m); 5.60(lH,s); 3.95(3H,s); 3.72 — 3.81(2H, m) ; 2.19(3H,s) ; 1·58(3Η,s) ; 1·55(3Η,s)。 第122號化合物:2 — (3—溴一喹啉一 6—基氧基N —{2—[(E或Z)—乙氧基亞胺基一1,1—二曱基一3 —苯基 —丙基)_2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NMR (CDC13) δ ppm : 8.82(1H,d),8.31(1H,s br); 8.24(1H,d); 8.06(1H,d); 7.43 — 7.46(1H,d,d); 7·26(1Η, m) ; 7.15 — 7.23(4H,m) ; 5.60(lH,s) ; 4.15 — 4.23(2H,m); 3,73 — 3,82(2H,m) : 2.19(3H,s) ; 1‘58(3H,s) ; l.56(3H, s) ; 1·28(3Η,t)。 第123號化合物:N— {2 -[(E或Z)—烯丙基氧基亞胺 202 200916448 基]—一 1,1 _二甲基一3 —苯基一丙基} — 2 — (3 —漠一喧 琳一6 —基氧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2(1H > d) > 8.23(1H > s br); 8_23(1H,d) ; 8·06(1Η,d) ; 7.43 - 7.46(1H,d,d) ; 7.15 -7_26(5H,m);5.93-6_03(lH,m);5.58(lH,s);5.18-5.28(2H,m) ; 4.64(2H,d) ; 3.75 — 3.84(2H,m) ; 2.19(3H, s) ; 1.59(3H,s) ; 1.56(3H,s)。 第124號化合物:2 — (3 —溴一喹啉一6 —基氧基)_N -{2 — [(E或Z)-曱氧基亞胺基一1,1-二曱基一3 -噻吩 一 3 —基丙基)一2_曱基硫基一乙醯胺: NMR (CDC13) δ ppm : 8.82(1H,d),8.23(1H,d); 8.20(1H,s br) ; 8_06(1H,d) ; 7.44- 7.47(1H,d,d) ; 7.16 —7.22(2H,m) ; 6.91 — 6.96(2H,m) ; 5_61(lH,s) ; 3.96(3H, s) ; 3·66— 3.74(2H,m) ; 2.19(3H,s) ; 1·60(3Η,s) ; 1.5 7(3H, s)。 第125號化合物:2—(3—溴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N —{2 — [(E或Z)—乙氧基亞胺基一 1,1-二甲基一3 -噻吩 _3_基丙基)_2—·甲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2(1H,d),8.27(1H,s br); 8.23(1H,d) ; 8.03 — 8.06(1H,d) ; 7.43 — 7.46(1H,d,d); 7.21(1H,m) ; 7.17(1H,d) ; 6.93 — 6.98(2H,m) ; 5.61(1H, s) ; 4.16 — 4.24(2H,m) : 3.66 — 3.7 5(2H,m) ; 2.19(3H,s); 1.60(3H,s) ; 1.57(3H,s) ; 1.32(3H,t)。 第126號化合物:N - {2—[(E或Z)—烯丙基氧基亞胺 203 200916448 基]—1,1—二甲基一3 — °塞吩一3—基一丙基}_2—(3 —漠 —喹啉一6 —基氧基)一2—曱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2(1H » d) > 8.23(1H > d); 8.18(1H,s br) ; 8.03 — 8.06(1H,d) ; 7_43 - 7.46(1H,d,d); 7.21(lH,m);7_17(lH,d);6.94-6_99(2H,m);5.95 — 6.04(1H,m) ; 5.59(1H,s) ; 5.20— 5.3 1(2H,m) ; 4.65(2H, d) ; 3.69 — 3_77(2H,m) ; 2·18(3Η,s) ; 1_60(3H,s) ; 1.5 8(3H, s)。 第127號化合物:2 — (3 —溴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N —{2 — [(E或Z)—甲氧基亞胺基一 1,1—二甲基一3 -吡啶 _ 2 —基丙基)一2 —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NMR (CDC13) δ ppm : 9.37(1H,s) ; 8.79(1H,d), 8·48(1Η,d) ; 8·20(1Η,d) ; 7.93(1H,d) ; 7.60— 7.64(1H, m) ; 7.22 — 7.3 0(2H,m) ; 7.13 - 7.22(2H,m) ; 5.59(lH,s); 3_68 - 3.83(5H,m) ; 2.25(3H,s) ; 1.70(3H,s) ; 1.64(3H, s)。 第128號化合物:2 — (3 —溴一喹啉一6—基氧基)一N —{2 — [(E或Z)—乙氧基亞胺基一1,1 一二甲基一3 —吡啶 —2 一基丙基)一2 —曱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13) δ ppm : 9.39(1H,s) ; 8_79(1H,d), 8.48(1H,d); 8.20(1H,d); 7·93(1Η,d); 7_59—7.63(1H, m) ; 7.23 - 7.3 0(2H - m) ; 7.13- 7.1 5(2H » m) ; 5,60(lH,s); 3.99 — 4.08(2H,q) ; 3_68 - 3.83(2H,m) ; 2.25(3H,s); 1.71(3H,s) ; 1.64(3H,s) ; 1.11(3H,t)。 204 200916448 第12 9號化合物:N — {2— [(E或Z)—稀丙基氧基亞胺 基]_1,1一二曱基一3—°比咬_2_基一丙基} — 2—(3 —演 —0查琳_6_基氧基)一2—甲基硫基一乙酿胺: NMR (CDC13) δ ppm : 9.40(1H - s) ; 8.79(1H > d) > 8.48(1 H,d) ; 8·20(1Η,d) ; 7.93(1 H,d) ; 7.59- 7.64(1H , m); 7.24- 7.29(2H,m); 7.13- 7.1 6(2H,m); 5.74- 5_84(1H, m) ; 5.59(lH,s) ; 5.05— 5.10(2H,m) ; 4.47(2H,d) ; 3.69 -3_85(2H,m) ; 2.25(3H,s) ; 1_71(3H,s) ; 1·64(3Η,s)。 第130號化合物:2 — (3 —溴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 N -{2 — [(E或Z)-曱氧基亞胺基一1,1—二甲基一2 -苯基 —乙基)一2 —曱基硫基一乙酿胺: *H NMR (CDCI3) δ ppm : 8.83(1H > d) ; 8.29(1H > s br) » 8·25(1Η,d) ; 8.05(1H,d) ; 7.40— 7.49(4H,m) ; 7.18(1H, d) ; 7.12- 7.15(2H,m) ; 5.66(lH,s) ; 3.85(3H,s) ; 2.21(3H, s) ; 1.65(3H,s) ; 1.62(3H,s); 第131號化合物:2_ (3 —乙炔基一喹啉一 6—基氧基) 一 N—(2—曱氧基亞胺基一1,1—二曱基一乙基)一 丁醯胺: NMR (CDC13) δ ppm : 8.82(1H,d),8.15(1H,d); 8.04(1H,d) ; 7.45(1H,dd) ; 7.30(1H,s) ; 7.20(1H,s br); 7·05(1Η,d); 4.59(lH,m); 3.76(3H,s); 3.28(1H,s); 2_06(2H, m) ; 1.49(3H,s) ; 1·44(3Η,s) ; l.〇8(3H,t)。 第132號化合物:2_(3 —乙炔基一8 —曱基一喹啉—6 —基氧基)一N—(2—甲氧基亞胺基一 1,1一二甲基一乙基) 一丁醯胺: 205 200916448 NMR (CDC13) δ ppm : 8·83(1Η,d),8.12(1H,d); 7.31(2H,m) ; 7.18(1H,s br) ; 6.88(1H,d) ; 4.58(lH,m); 3_77(3H’ s); 3·27(1Η,s); 2_77(3H,s); 2.02(2H,m); 1·49(3Η, s) ; 1.43(3H,s) ; 1.07(3H,t)。 第13 3號化合物:2—(3_演一 8—乙基一啥琳一6—基 氧基)一N — (2 —甲氧基亞胺基_1,1—二甲基一乙基)一2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_80(1H,d) ; 8.21(1H,d), 7.62(1H,s br) ; 7.41(1H,s) ; 7.32(1H,d) ; 7.0(1H,d); 5.63(lH,s); 3.88(3H,s); 3.24(2H,q); 2.20(3H,s); 1.61(3H, s) ; 1.58(3H,s) ; 1.37(3H,t)。 第1 3 4 虎化合物.2 — (3 一乙快基一7 —氣一啥琳一 6 — 基氧基)_N —(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_二曱基一乙基 丁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4(1H,d),8.15(1H,d); 7.77(1H,d) ; 7.37(1H,s br) ; 7.30(1H,s) ; 7.12(1H,d); 4.66(lH,t) ; 3.80,3_28(4H,m) ; 2.10(2H,m) ; 1.51(3H, s) ; 1 _46(3H,s) ; 1.09(3H,t)。 弟135说化合物*. N _ 2 —乙氧基亞胺基一1,1 —二甲 基—乙基)一 2 — (3—乙炔基一 8 —甲基一喧琳一 6—基氧基) 一丁醯胺: NMR (CDC13) δ ppm : 8.82(1H,d),8.11(1H,d); 7.27- 7.31(3H > m) ; 6.88(1H > d) ; 4.57(1H > m) ; 3.90- 4.05(2H ’ m) ; 3,27(1H,s) ; 2.76(3H,s) ; 1.97 — 2.1〇(2H, 206 200916448 m) ; 1.50(3H,s) ; 1.43(3H,s) ; 1·17(3Η,t) ; 1.08(3H,t)。 熔點為 105 — 107°C。 第1 3 6號化合物:2—(3 —乙快基一8 —曱基一喧琳一ό 一基氧基)一Ν_(2—異丁氧基亞胺基一1,ι_二甲基—乙基) 一丁醯胺: JH NMR (CDC13) δ ppm : 8.88(1H » d) > 8.19(1H » d); 7.21 — 7.33(3H,m) ; 6.91(1H,d) ; 4.57(1H,m) ; 3.66_ 3.74(2H,m) ; 3.30(lH,s) ; 2.81(3H,s) ; 1.97—2.10(2H, m); 1.81— 1.90(1H’ s); 1.50(3H,s); 1.44(3 H,s) ; 1.08(3 H, t) ; 0_85 — 0.87(6H,m)。 第1 3 7號化合物:N — (2 —三級丁氧基亞胺基—;[,工― 二曱基一乙基)一2 —(3 —乙炔基一8 —甲基—啥淋—6 —基 氧基)一丁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5(1H,d),8.15(1H,d); 7.52(1H’ s); 7.33(1H,d); 7.18(1H’ s); 6.88(1H,d); 4.57(1H, m)’ 3.28(1H’ s); 2·77(3Η’ s); 2.01 — 2.〇8(2H,m); 1.52(3H , s) ; 1.43(3H ’ s) ·’ 1·16(9Η ’ s) ; 1·〇8(3Η,t)。熔點為 130 一 132°C。 差138號化L舍物:N — (2 —烯丙基氧基亞胺基—1,1 — 二甲基一乙基)_2 — (3 —乙炔基一8 —甲基—喧琳_6—基 氧基)一 丁醯胺: NMR (CDC13) δ ppm : 8.88(]H,d),8.20(1H,d); 7.34(2H’ m),7.21(1H’ s)’ 6.90(1H,d); 5.84 — 5·93(1Η, m); 5·12 — 5.26(2H’ m); 4·57(1Η,m); 4·44(2Η,m); 3.00(1H, 207 200916448 s) ; 2.82(3H,s) ; 1.97 — 2.10(2H,m) ; 1.50(3H,s) ; 1.44(3H, s) ; 1.07(3H,t)。熔點為 81— 84°C。 第139號化合物:2 - (3 —乙炔基一8 -曱基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N—(2—經基亞胺基一1,1 —二甲基一乙基)一 丁醯胺: 'H NMR (DMSO- d6) δ ppm : 10.55(1H,s) ; 8.76(1H, d),8·34(1Η,d) ; 8.09(1H,s) ; 7.39(1H,s) ; 7.08(1H,d); 4.65(1 H,t); 4.50(1H,s); 2.66(3H,s); 1.87(2H,m); 1.37(3H, s) ; 1_36(3H,s) ; 0.97(3H,t)。熔點為 134 至 135°C。 第140號化合物:2 — (3—溴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N —(2 —氰曱氧基亞胺基一1,1一二甲基—乙基)一 2 -甲基硫 基一乙醯胺: NMR (CDC13) δ ppm : 8.81(1H) ; 8.25(1H,d), 8.05(1H,d) ; 7·64(1Η,s) ; 7·50(1Η,dd) ; 7.25(1H,s); 7.2 l(lH,d); 5.64(1H,s); 4.68(2H,s); 2.1 8(3H,s); 1.61 (3H, s) ; 1.60(3H,s)。 第141號化合物:2 — (3—溴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N 一(2 — 丁 一 2快基氧基亞胺基一 1’ 1 _二甲基一乙基)一2 _ 曱基硫基一乙醯胺: 4 NMR (CDC13) δ ppm : 8.74(1H,d) ; 8.20(1H,d), 7.98(1H,d) ; 7.62(1H,s br) ; 7.45(1H,dd) ; 7.39(1H,s); 7.13(lH,d); 5_57(1H’ s); 4.58(2H,q); 2·12(3Η,s); 1.79(3H, t) ; 1·55(3Η,s) ; 1.52(3H,s)。
第142號化合物:2 — (3 —溴一喹啉一 6 —基氧基)一N 208 200916448 一 [2 — (2—氟一乙氧基亞胺基)一1,1一二甲基一乙基]_2 一曱基硫基一乙酿胺: NMR (CDC13) δ ppm : 8.82(1H,d) ; 8.25(1H,d), 8.07(1 Η,d) ; 7.5 1 (1Η,s) ; 7.43 - 7·47(2Η,m) ; 7.18(1 Η, d) ; 5_64(1H,s) ; 4.70(1H,m) ; 4·58(1Η,m) ; 4·34(1Η, m) ; 4_28(1H,m) ; 2·19(3Η,s) ; 1·61(3Η,s) ; 1_59(3H, s)。 第143號化合物:2—(3—溴一喹啉一 6—基氧基)一N 一 [1,1—二甲基一2—(四氫一呋喃一2_基甲氧基亞胺基) 一乙基]—2—曱基硫基一乙酿胺: 4 NMR (CDC13) δ ppm : 8.81(1H,d) ; 8.26(1H,d), 8·07(1Η,d) ; 7.59(1H,s br) ; 7·45(2Η,m) ; 7.18(1H,d); 5_62(1H,s) ; 4_01 — 4.19(3H,m) ; 3.74 — 3·91(2Η,m); 2·17(3Η,s) ; 1.85 — 2.03(3H,m) ; 1·60— 1·67(1Η,m); 1·59(3Η,s) ; 1_56(3H,s)。 第144號化合物:2 — (3—溴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N 一(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二甲基一乙基)_ 丁醯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0(1H > d) ; 8.22(1H > d) > 8·06(1Η,d) ; 7.47(1H,dd) ; 7·32(1Η,s) ; 7.20(1H,s br); 7.03(1H,d) ; 4·60(1Η,m) ; 3.78(3H,s) ; 2.0—2.13(2H, m) ; 1.51(3H,s) ; 1.46(3H,s) ; 1·10(3Η,t)。熔點為 90 至 93°C。 第14 5號化合物:2—(3 —漠一8_曱基一啥嚇 — 6 —基 氧基)一N—(2 —曱氧基亞胺基一1,1_二甲基一乙基)一丁 209 200916448 醯胺: 4 NMR (CDC13) δ ppm : 8.81(1H,d) ; 8.18(1H,d), 7.33.(2H,s br) ; 7·18(1Η,s br) ; 6.87(1h,d) ; 4.59(1H, m) ; 3.79(3H,s) ; 2_78(3H,s) ; 1.99- 2.1 i(2H,m) ; l.51(3H, s); 1.46(3H,s); 1.09(3H,t)。溶點為 87 至 89°C。 第146號化合物:2 — (3 —漠一 8 —氯一啥琳—6 —基氧 基)一 N—(2—甲氧基亞胺基一 1,1—二曱基—乙基)—丁醯 胺: b NMR (CDC13) δ ppm : 8.92(1H,d) ; 8.24(1H,d), 7.64(1H,d) ; 7.30(1H,s) ; 7.21(1H,s br) ; 6.97(1H,d); 4_5 9(1H,m) ; 3.80(3H,s) ; 2.01 — 2.13(2H,m) ; 1.52(3H, s) ; 1·46(3Η,s) ; 1.10(3H,t)。熔點為 l〇4 至 110°C。 第14 7號化合物:2—(3 —乙快基一噎琳一6—基氧基) —N—(2—經基亞胺基一1,1 —二甲基一乙基)一丁醯胺: *H NMR (DMSO- d6) δ ppm : 10.56(1H » s) ; 8.75(1H » d),8.40(1H,d) ; 8·13(1Η,s) ; 7.95(1H,d) ; 7.50(1H, m) ; 7.40(1H,s) ; 7.26(1H,d) ; 4.70(1H,t) ; 4.52(lH,s); 1.86 — 1.94(2H,m) ; 1.3 7(6H,s) ; 0.99(3H,t)。熔點為 59 至 61〇C。 第148號化合物:N_(2 —乙氧基亞胺基一1,1一二甲 基一乙基)一 2—(3_乙炔基一喹啉一6—基氧基)一丁醯胺: 'H NMR (DMSO- d6) δ ppm : 8.75(1H > d) » 8.39(1H > d) ; 8.20(1H,s) ; 7.95(1H,d),7.49(1H,m) ; 7.46(1H,s); 7.25(1H,d); 4.68(1H,t); 4.52(1H,s); 3.90(2H,q); 1.90(2H’ 210 200916448 l.〇〇(3H,t)。熔點為 84 — m) ; 1_36(6H,s) ; 1·09(3Η,t); 8 5〇C ° 第.化合跑:N—(2—烯丙基氧基亞胺基—丨, 二甲基一乙基)一 2 — (3—乙炔基一喹啉—6 —基氧基)—丁 醯胺: 1h NMR (DMSO— d6) δ ppm : 8.75(1H,d),8.39(1H, d),8.22(1H ’ s),7.95(1H ’ d) ; 7.52(1H,s) ; 7.49(1H,m); 7.25(1H ’ d) ’ 5.82 - 5.92(1H,m) ; 5.ii — 5 23(2H,m); 4.68(1H,t); 4.52(1H,s); 4.40(2H,d); i.9〇(2H,m); 1.36(6H, s) ; 1.00(3H,t)。'熔點為 84 — 86°C。 差_15 0_號化合物:2—(3 —溴〜喹琳_6_基氧基)—N ~~(2 —羥基亞胺基_1’ 1 一二甲基〜乙基)_ 丁醯胺: NMR (DMSO- d6) δ ppm : l〇.55(m,s) ; 8·79(1Η, d) ; 8·58(1Η,d),8·12(1Η,s) ; 7·97(ιη,d) ; 7.50(1H, m) ; 7.40(1H,s) ; 7·24(1Η,d) ; 4.67(1H,t) ; 1.89(2H, m) ; 1.37(6H,s) ; 0.99(3H,t)。熔點為 156 至 157°C。 Μ_Lli_號化合物:2—(3 —溴〜喧琳—6 —基氧基)一N 〜[2—(2 —敦一乙氧基亞胺基一1,1一二甲基一乙基)一丁 醯胺: MP NMR (CDC13) 6 ppm : 8.81(1H > d) ; 8.22(1H » d),8.06(1H,d); 7.43 - 7.46(2H,m); 7.09(1H,s br); 7.02(1H, d); 4.52 — 4.65(2H,m) ; 4.44- 4.5 3(ih,m): 4‘1 1 — 4.27(2H, m); 2.01 — 2.12(2H,m); 1.52(3H,s); 1·1〇(3Η,t)。溶點 為 108 至 1 12°C。 211 200916448 第152號化合物:N— (2 —羥基亞胺基一1,1—二甲基 一乙基2—(3 —埃一喧琳一6 —基氧基)一 丁醯胺: lU NMR (DMSO- d6) δ ppm : 10.56(1H » s) ; 8.88(1 H * d) ; 8.70(1H,d),8.10(1H,s) ; 7.91(1H,d) ; 7.48(1H, m) ; 7·40(1Η,d) ; 7.20(1H,d) ; 4_66(1H,t) ; 1·89(2Η, m) ; 1.3 7(6H,s) ; 0·98(3Η,t)。熔點為 157 至 160°C。 第153號化合物:N — (2 —羥基亞胺基一1,1_二曱基 一乙基2—(3 —埃一喧淋一6 —基氧基)_2_曱基硫基一乙 醯胺: !H NMR (DMSO- d6) δ ppm: 10.65(1H> s) ; 8.92(1H » d) ; 8.76(1H,d),8.17(1H,s) ; 7.95(1H,m) ; 7.58(1H, m) ; 7.46(1H,d) ; 7_38(1H,s) ; 5.94(1H,s) ; 2.14(3H,s); 1.43(6H,s)。熔點為 194 至 196°C。 第154號化合物:2—(3 —溴一7 —氟一喹啉一6—基氧 基)一 N —(2 —甲氧基亞胺基一1,1—二甲基一乙基)一丁醯 胺: *H NMR (CDC13) δ ppm : 8.80(1H > d) ; 8.18(1H > d) > 7.74(1H,d) ; 7.36(1H,s br) ; 7·31(1Η,s) ; 7·08(1Η,d); 4.65(1H,t) ; 3.80(3H,s) ; 2.05 — 2.14(2H,m) ; 1.5 1(3H, s) ; 1.46(3H,s) ; 1.09(3H,t)。 第155號化合物:N — [2—(2 —氟一乙氧基亞胺基)一 1,1一二甲基一乙基]—2 — (3 —碘一喹啉一6 —基氧基)一丁 醯胺: NMR (CDC13) δ ppm : 8.95(1H,s) ; 8.51(1H,s), 212 200916448 8·10(1Η,d); 7·49(1Η,d); 7.42(1Η,《λ. 1 1 W s),7.08(1H,s); 7.01(iH, s) ; 4.45 — 4.67(3H,m广 4.15 — 4 2 •25(2H’ m); 2.0-2.12(2H, m) ; 1.51(3H > s) ; 1.48(3H > s) · , nn ),109(311,t)。熔點為 83 至 84 C。 ~ 實施例21 本實施例說以(I)化合物切真菌特性。 化合物以水性懸浮液經測試對抗_組吾人的標準筛選 植病系統。以1或2天預防性;^ 、
大預丨万性奴樂進行預防性試驗, 在以人王方式接種真菌抱子之前1至2天以該化合物處理 植物’然而對治療試驗而言,在投藥之前工或2天接種真 菌孢子。以投藥裝置進行5〇〇升/站、任 > 上t Ί 开/欢進行投與,提供對上葉 側及下葉側之覆蓋(轉盤’空氣支撐自2喷嘴喷灑)。” 視植病系統而定’在接種4至2()天之後,進行疾病控 制之單一評估。 化合物以水性懸浮液經測試對抗以下所例示之一組標 準篩選植病系統。 以投藥裝置進行500升/畝進行葉面投與,提供對上葉 側及下葉側之覆蓋(轉盤,空氣支撐自2喷嘴喷灑以i或 2天預防性投藥進行預防性試驗,亦即在以人工方式接種真 菌孢子之前1至2天以該化合物處理植物,然而對治療試 驗而言’在投藥之前丨或2天接種真菌孢子。視植病系統 而定,在接種4至20天之後,進行疾病控制之單一評估。 葉盤試驗 從生長在溫室令之植物切割下各種植物種類之葉盤(直 213 200916448 徑14毫米)。將切割下的葉盤置於在瓊脂上的多孔平板(24 孔形式)中。在切割之後,立即對葉盤噴灑試驗溶液。 待試驗的化合物被製備為DMSO溶液(最大為1〇毫克/ 毫升)。就在喷灑之前,以〇.025% Tween20將溶液稀釋至合 適的濃度。在乾燥之後,以合適的病原真菌之孢子懸浮液 對葉盤進行接種。 根據個別试驗系統在定義條件(溫度、相對濕度,光線 等)下進行接種之後的3至7天接種時間,評估試驗化合物 之活性作為殺真菌活性。 液體培養液試驗: 製備於真菌之新鮮液體培養液或冷凍儲存之菌絲碎片 或分生孢子懸浮液被直接混合入營養肉汁。試驗化合物之 DMSO溶液(最大為1〇毫克/毫升)經〇〇25% 稀釋 5〇倍,且1 〇微升之此種溶液被吸管吸至微量滴定板(96孔 形式)’然後含有真菌孢子/菌絲碎片之營養肉汁被加入而得 到待忒驗化合物的最終濃度。試驗平板在黑暗中之及 96 /。相對濕度下培育。經過2至6天之後以光度法測定真菌 生長的抑制以及計算殺真菌活性。 植物試驗: 番茄早疫病菌/番茄/預防(番茄上的番茄早疫病菌):4 週大的番茄植物cv. Roter Gn〇m在噴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 驗化合物處理。在投藥二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上喷灑 孢子懸浮液而對番茄植物進行接種。在22/1 8 °C和95°/。相對 濕度之溫室中進行4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 214 200916448 子面積百分比。 灰黴病菌/番茄/預防(番祐上的灰黴病菌):4週大的番 祐植物cv. Roter Gnom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 處理。在投藥二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上嘴麗抱子懸浮 液而對番茄植物進行接種《在20°C和95%相對濕度之溫室 中進行3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 比。 灰黴病菌/葡萄/預防(葡萄上的灰黴病菌):5週大的葡 萄幼苗cv. Gutedel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 理。在投藥二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上喷灑孢子懸浮液 而對葡萄植物進行接種。在20。(:和95%相對濕度之溫室中 進行3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小麥白粉菌/大麥/預防(大麥上的白粉黴菌):1週大的 大麥植物cv. Regina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 理。在投藥二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上搖晃經白粉黴菌 感染之植物對大麥植物進行接種。在20/1 8。(:(日/夜)和60% 相對濕度之溫室中進行6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 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小麥白粉菌/小麥/預防(小麥上的白粉黴菌):1週大的 小麥植物cv. Arina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 理。在投藥二天之後,藉由在接種室内在試驗植物上喷灑 衡菌孢子而對小麥植物進行接種。在20/18°C (日/夜)和60% 相對濕度之溫室中進行6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 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215 200916448 小麥白粉痛/小麥/治療(小炎ρ ^抽朴 厥(小麥上的白粉黴菌):在投藥2 天之前,1週大的小麥植物 徂物cv. Anna在接種室中藉由散佈 黴菌孢子於試驗植物上而進件垃 叩運仃接種。該經接種之植物在喷 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入机♦ Ιβ 1 化σ物處理。在20/18°C (日/夜)和 6 0 %相對濕度之溫室中進行6 τ返仃ό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 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炭疽病菌/胡瓜/預防(小麥上的白粉黴菌):丨週大的胡 瓜植物cv. Wis_sin在噴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 理。在投藥-天之後,#由在接種室内在試驗植物上喷麗 孢子懸浮液(1χ1〇5孢子/毫升)而對小麥植物進行接種。在墨 黑暗中、23 t和100%相對濕度中進行3〇小時培育期之後, 植物被保持於23。(: /2 i。(:(日/夜)和7〇%相對濕度之溫室中達 6天。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晚疫病菌/番茄/預防(番茄上的晚疫病菌):3週大的番 茄植物cv. Roter Gnom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 處理。在投藥二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上噴灑孢囊懸浮 液而對番茄植物進行接種。在丨8。〇和1 〇〇%相對濕度之溫室 中進行4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 比。 晚疫病菌/番茄/治療(番茄上的晚疫病菌):在投藥i天 之’ 3週大的番痴植物cv. Roter Gnom藉由喷麗抱囊辣浮 液於試驗植物上而進行接種。該經接種之植物在喷壤室中 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18<^和1〇〇%相對濕度之生 長室中進行4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 216 200916448 百分比。 晚疫病菌/讀茄/持久性(番茄上的晚疫病菌):3週大的 番茄植物cv. Roter Gnom在噴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 物處理。在投藥6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上噴灑孢囊懸 汗液而對番茄植物進行接種。在18。〇和1〇〇%相對濕度之溫 室中進行4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 分比。 晚疫病菌/馬鈴薯/預防性(馬鈴薯上的晚疫病菌):2週 大的馬鈴薯植物cv· Bintje在噴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 物處理在技藥2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上喷麗抱囊懸 洋液而對植物進行接種。在181和100%相對濕度之溫室中 進仃4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晚疫病菌/馬鈴薯/治療(馬鈴薯上的晚疫病菌):在投藥 1天之刖,2週大的番茄植物cv. Bintje藉由喷灑孢囊懸浮 液於試驗植物上而進行接種。該經接種之植物在喷灑室中 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丨8〇c和1 〇〇%相對濕度之生 長室中進行4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 百分比。 晚疫病菌/馬鈴薯/持久性(番茄上的晚疫病菌):2週大 的馬鈴薯植物cv_ Bintje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 處理。在投藥6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上喷灑孢囊懸浮 液而對番茄植物進行接種。在丨8 °c和1 〇〇%相對濕度之生長 室中進行4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 分比。 217 200916448 葡萄霜黴菌/葡萄/預防(葡萄露菌):5週大的葡萄幼苗 二.Gutedei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投 藥1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下葉侧嘴灑抱子懸浮液而對 葡萄植物進行接種。在22。〇和100%相對濕度之溫室中進行 6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葡萄霜黴菌/葡萄/治療(葡萄露菌):在投藥i天之前,5 週大的番茄植物cv. Gutedel藉由喷灑孢囊懸浮液於試驗植 物下葉側而進行接種。該經接種之植物在噴灑室中被經調 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22t和100%相對濕度之溫室中進 行6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葡萄遍徽囷/葡萄/持久性(葡萄露菌):5週大的葡萄植 物cv. Gutedel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 投藥6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上噴灑孢囊懸浮液而對葡 萄植物下葉側進行接種。在22UC和1 00%相對濕度之溫室中 進行6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白粉病菌/蘋果/預防(蘋果上的白粉病菌):5週大的頻 果幼苗cv. McIntosh在噴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 理。在投藥1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之上搖晃被蘋果白 粉病菌感染的植物而對蘋果植物進行接種。在22°C和60% 相對濕度及在1 4/1 0小時(光/暗)之光方案下進行7天培育期 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葉鏽菌/小麥/預防(小麥褐銹病菌):1週大的小麥植物 cv. Arina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投藥1 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之上喷灑孢子懸浮液(1X1 05夏孢 218 200916448 子/毫升)而對小麥植物進行接種。在20°C和95%相對濕度之 溫室中培育1天後,植物被置於20°C/181:(日/夜)及在60% 相對濕度之溫室中保持10天。接種11天之後,評估被疾 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葉鏽菌/小麥/治療(小麥褐銹病菌):在投藥2天之前,1 週大的小麥植物cv. Arina藉由在試驗植物之上喷灑孢子懸 吁液(1x105夏孢子/毫升)而對小麥植物進行接種。在2〇。〇 和95%相對濕度之溫室中培育1天以及在20。(:和60%相對 濕度之溫室培育1天後,該經接種之植物在噴灑室中被經 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22°C/18t:(日/夜)和60%相對濕 度之溫室中進行8天培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 面積百分比。 葉鏽菌/小麥/持久性(小麥褐銹病菌):1週大的小麥植 物CV. Arina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投 藥8天之後’藉由藉由在試驗植物之上噴灑孢子懸浮液 (1x105夏孢子/毫升)而對小麥植物進行接種。在2〇<t和%% 相對濕度1天培育期之後,植物於2〇。〇和6〇%相對濕度之 溫室中被保持10天。在接種11天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 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稻盘黴菌/稻米/預防(稻瘟病):3週大的稻米植物cv. Koshihikari在嘴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投 天之後藉由在试驗植物之上喷灑抱子懸浮液(1X1 〇 5 夏抱子/毫升)而對稻米植物進行接種。在2〇。〇和95%相對濕 度之溫室中培育6天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 219 200916448 比0 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s)(Cercospora arachidicola)/ ib生/預防:3週大的花生植物cv. Georgia在喷灌1室中被經 s周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投藥1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 物之下葉表面上噴灑孢子懸浮液(35〇〇〇〇孢子/毫升)而對植 物進行接種。在塑膠罩之下及23 °C和100%相對濕度之溫室 中培育4天後,植物被置於23°C/2(TC (日/夜)及70%相對濕 度之溫室中。在接種11至12天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 葉子面積百分比。 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s ) ( Cercospora arachidicola ) /花生/治療:3週大的花生植物cv. Georgia 藉由在試驗植物之下葉表面上喷灑孢子懸浮液(3 5〇〇〇〇孢 子/毫升)而對植物進行接種。在23。(:和100%相對濕度培育 1天後’被接種植物在喷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 理。在塑膠罩之下及23。(:及100%相對濕度中培育3天之 後,植物被置於23°C/20°C(日/夜)及70〇/〇相對濕度之溫室 中。在接種11至12天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 百分比。 大麥網斑病菌(Pyrenop/zora iera) (Helminthosporium teres)/大麥/預防(大麥網斑病):1週大的大麥植物cv. Regina 在噴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投藥2天之後, 藉由在试驗植物之上喷灑孢子懸浮液(2.6χ 1 〇4分生孢子/毫 升)而對大麥植物進行接種。在2 0 °C和9 5 %相對濕度下培育 4天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220 200916448 小麥殼針?包(細〇〜_c〇 /小麥/預防(小麥殼針葉 斑):2週大的大麥植物cv· Regina在噴灑室中被經調配的 試驗化合物處理。在投藥丨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之上 噴灑孢子懸浮液(106分生孢子/毫升)而對小麥植物進行接 種。在22口21°(:和95%相對濕度下培育丨天後,使植物於 22°C/21°C和70%相對濕度的溫室中保存。接種後16至18 天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葡萄白粉病菌/葡萄/預防(葡萄上的白粉病菌):5週大 的葡萄幼田cv. Gutedel在噴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 處理。在投藥1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之上搖晃被葡萄 白粉病菌感染的植物而對葡萄植物進行接種。在24/2;rc和 7 0 /〇相對濕度及在14 /1 〇小時(光/暗)之光方案下進行7天培 育期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黑星菌/蘋果/預防(蘋果上的黑星菌):3週大的蘋果幼 苗cv. McIntosh在噴灑室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在 投藥1天之後,藉由在試驗植物之上喷灑孢子懸浮液 (3.5x105分生孢子/毫升)而對蘋果植物進行接種。在2〇它和 95%相對濕度培育4天後,將植物置於6〇%相 對濕度之溫室中。接種i丨天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 面積百分比。 黑星菌/韻果/治療(蘋果上的黑星菌):在投藥2天之 如,3週大的蘋果苗幼cV. McIntosh藉由在試驗植物之噴灑 孢子懸浮液(3.5x105分生孢子/毫升)而對植物進行接種。在 20°C和95。/。相對濕度之下接種2天後,被接種植物在喷灑室 221 200916448 中被經調配的試驗化合物處理。蘋果植物被置於2(Γ(:/19ι 及60°/。相對濕度之溫室中。在接種η天之後,評估被疾病 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師選方法土壤濕透(Soil Drench)應用 布氏白粉菌(Blumeria(Erysiphe)graminis)/小麥/土壤濕 透(小麥上白粉黴菌(powdery mildew)): 包含1週大的小麥植物cv. Arina的每一盆(土壤體積: 40毫升)被倒入4毫升化合溶液。投藥4天之後,藉由在接 種至中將徽讀抱子散佈於試驗植物上而對小麥植物進行接 種。在20°C/18°C (日/夜)和60%相對濕度的溫室中培育6天 之後’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晚疫病菌(/番茄/ 土壌濕透(番 茄上晚疫病菌): 每一盆裝有3週大的番茄植物cv. Roter Gnom (土壌體 積.40毫升)被倒入4毫升化合物溶液。投藥4天之後,藉 由在接種室中將孢子懸浮液散佈於試驗植物上而對植物進 行接種。在1 8 C和100%相對濕度的溫室中培育4天之後, 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晚Ά病镆iPhytophthora infestans)丨馬龄毐丨幺壤语道 (馬鈴薯上晚疫病菌): 每一盆裝有2週大的馬鈐薯植物ev_ Bintje (土壤體 積:40毫升)被倒入4毫升化合溶液。投藥4天之後,藉由 將孢子懸沣液噴灑於試驗植物上而對植物進行接種。在 听和⑽%相對濕度的溫室中培育4天之後,評估被疾病 222 200916448 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霜黴病菌(Wi/co/α ) /馬鈴薯/ 土壌濕透(葡 萄霜黴病): 每一盆裝有5週大的葡萄植物cv. Gute del (土壤體積: 40毫升)被倒入4毫升化合溶液。投藥3天之後,藉由將抱 子懸浮液散喷灑於試驗植物上而對葡萄植物進行接種。在 22°C和1 00%相對濕度的溫室中培育6天之後,評估被疾病 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l· 麥葉鏽蛰(Puccinia recondita f.sp_ tritici) /+麥 / 土 壤濕透(小麥褐銹病): 母一盆裝有1週大的小麥植物cv. Arina (土壤體積:40 毫升)被倒入4毫升化合物溶液。投藥3天之後,藉由將孢 子懸浮液(1X1 05夏孢子/毫升)噴灑於試驗植物上而對小麥 植物進行接種。在20°C和95%相對濕度的溫室中培育i天 之後,植物被置於20°C/18t(日/夜)及60%相對濕度之溫室 中,在接種11天之後s平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稻熱病囷(Magnaporthe grisea) (Pyricularia oryzae)/稻 米/土壞濕透(稻米稻瘟病): 母盆裝有3週大的稻米植物cv. Koshihikari (土壤體 積.4 0毫升)被倒入4毫升化合物溶液。投藥4天之後,藉 由將孢子懸浮液(1x105孢子/毫升)噴灑於試驗植物上而對 稻米植物進行接種。在251:和95%相對濕度培育6天之後, 評估被疾病覆蓋的葉子面積百分比。 終極腐黴(PM/η·㈣) /棉花/ (棉苗猝倒病 223 200916448 (Damping-off 〇n cotton):定義數量的終極腐黴菌絲與 先前經消毒土壤混合。在投與經調配之種子處理於棉花種 子(cv· Sure Grow 747)之後,種子被種入被感染土壤内達2 公分深。此試驗物於18。(:培育直到種苗確實出苗為止。從 此時開始將試驗物保持於22°C和14小時光照期間。藉由評 估出苗和枯萎和死亡的植物數目加以評鑑。以下化合物對 棉花種苗上的終極腐黴提供至少15%控制:15、38、5〇、 59 、 61 、 76 、 131 ° 霜霉病菌(Ρ/α謂oparot /m/We山7)/向曰葵(向曰葵霜霉 病):在投與經調配之種子處理之後,向日葵種子被種入被 感染土壤内達1·5公分深。此試驗物被保持於22C>c和14小 時光照期間。經過2天後,以吸取器將霜霉病菌的孢子懸 子液(lxl 〇5游動孢子)加入接近萌動種子的土壤表面。Η天 之後,該試驗物在高濕度之下培育’2天之後評估被感染植 物的數目。 在葉盤檢定中以下面所述方法測試該等化合物。將測 試化,物溶解於D刪巾且在水巾稀釋為2⑽啊測試終 極腐黴(户灿_ 時,將其溶解於dms〇中且在 水中稀釋為20 ppm。 小麥白粉菌(㈣恤,咖.5/部的价〇 (小麥白 粉病):將小麥葉片段置於24孔平板中之填脂上且噴灑測 之溶液。使其在12與24小時之間完全乾燥後, 對L接種真菌之孢子懸浮液。適當培育後,接種後4天 孑估化合物之活性作為預防性殺真菌活性。 224 200916448 】夕葉鐵產(PwcczWd? /-eco«山7<2/··ί_ρ.(小麥褐 鎮病):將小麥葉片段置於24孔平板中之瓊脂上且喷灑測 5式化合物之溶液。使其在12與24小時之間完全乾燥後, 對葉盤接種真菌之孢子懸浮液。適當培育後,接種後9天 评估化合物之活性作為預防性殺真菌活性。 賴括殼針孢()(小麥穎枯病):將 小麥葉片段置於24孔平板中之瓊脂上且喷灑測試化合物之 令液。使其在12與24小時之間完全乾燥後,對葉盤接種 真菌之抱子懸浮液。適當培育後,接種後4天評估化合物 之活性作為預防性殺真菌活性。 大麥網斑病菌(户少⑽以)(大麥網斑病): 將大麥葉片段置於24孔平板中之瓊脂上且喷灑測試化合物 之/谷液使其在12與24小時之間完全乾燥後,對葉盤接 種真菌之孢子懸浮液。適當培育後,接種後4天評估化合 物之活性作為預防性殺真菌活性。 稻梨孢(oryzae )(稻瘟病):將水稻葉片 段置於24孔平板中之瓊脂上且喷灑測試化合物之溶液。使 其在12與24小時之間完全乾燥後,對葉盤接種真菌之孢 子懸浮液。適當培育後,接種後4天評估化合物之活性作 為預防性殺真菌活性。 灰黴病菌(5〇以少出c/werea )(灰黴病):將豆葉盤置 於24孔平板中之瓊脂上且喷灑測試化合物之溶液。使其在 12與24小時之間完全乾燥後,對葉盤接種真菌之孢子懸浮 液。適當培育後,接種後4天評估化合物之活性作為預防 225 200916448 性殺真菌活性。 晚疫病菌(以卿ω卿咖)(馬鈴薯或番蘇晚 =病)葉盤置於24孔平板中之水相上且喷灑測 \物之/合液。使其在12與24小時之間完全乾燥後, ,葉盤接種真®之孢子㈣液。適#培育後,接種後4天 评估化合物之活性作為預防性殺真菌活性。 …霜黴病菌(PWWi/c〇/a)(葡萄霜徽病):將 匍萄葉盤置於24孔平板中之瓊脂上且喷灑測試化合物之溶 :使其在12與24小時之間完全乾燥後,對葉盤接種真 菌之孢子料液。適當培育後,接㈣7天評估化合物^ '舌性作為預防性殺真菌活性。 小麥殼針孢(&卿Wa W价〇 (葉皰(丨eaf bi〇tch )):
將’木低溫儲存之真菌之分生孢子直接混合入營養肉湯(pDB 馬鈐薯右旋糖肉湯)中。將測試化合物之(DMS〇 )溶液置 於微量滴定平板(96孔格式)後,添加含有真菌孢子之營 養肉湯。在24它下培育測試平板且在72小時後光度測定對 生長之抑制。 Η色錄刀卤(cw/worww )(根腐病):將深 低溫儲存之真菌之分生孢子直接混合入營養肉湯(PDB馬 势著右旋糖肉湯)中。將測試化合物之(DMSO )溶液置於 微量滴定平板(96孔格式)後,添加含有真菌孢子之營養 肉崎。在24°C下培育測試平板且在48小時後光度測定對生 長之抑制。 、冬备賤叛{ Phythium ultimum )(摔倒病(Damping 226 200916448 〇ff)):將由新鮮液體培養物製備之真菌菌絲體片段混合 入馬鈴薯右旋糖肉湯中。以水將測試化合物之二曱基亞砜 溶液稀釋至20 ppm,接著置於96孔微量滴^平板中,且添 加含有真菌孢子之營養肉湯。在。 '' 在24C下培育測試平板且在 48小時後光度測定對生長之抑制。 以下化合物(前面為化合 D物之編唬,接著括號中為表 、扁就)在200 ppm將以下真詰九 '固感乐控制至少6〇% :
葡萄霜黴病 17、18、19、23 41 ' 42 ' 44 > 45 56、57、58、59 71 、 72 、 73 、 74 84、89、90、91 108 > 109 ' 111 119 > 120 > 121 135 、 138 、 139 147 、 148 、 151 化合物1、2、3、4、 28、29、31、32、33 46、47、49、50、5 1 61 、 62 、 63 、 64 、 65 75、76、77、78、79 36 52 66 80 13 37 53 68 81 14 38 54 69 82 15 40 55 70 83 92、93、94、95、96、%、99、101、1〇6 16、 45、 62 > 78 > 109 112 ' 113 ' 114' 115 122 、 125 、 126 、 127 140 、 141 、 142 、 ι43 152 、 153 、 154 、 155 晚疫病菌’化合物1、2、3、4、5 17、19、23、26、27、29、31、32 46、 49、 52、 53、 54、 55、 56、 57 63 、 64 、 65 、 66 、 68 、 69 、 70 、 72 79、80、89、91、92、93、94、95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20 、 130 、 131 、 132 、 134 、 138 、 139 1 16 ' 117' 118 i3〇 、 131 、 134 144 、 145 、 146 8 、 13 、 14 、 15 37 、 38 、 41 、 42 58、59、60、61 74 、 75 、 76 、 77 1〇1、 104 、 108 U7、118、119 140 、 141 、 142 227 200916448 143 、144 ' 145 、146、 147 、 148、 150 151 、152、 153 ' 154 ' 155 ; 小麥白 粉菌 ,化合物1 2、3、 4、 5 、7、 13、 15 '16' 17、 19、23 '26 、29、 31、 32 '36 、37 、 38 > 41、 44 、45、 46、 49、51 、53 、54、 55 ' 56 '57 '58 59 > 61、 62 、63、 64 ' 65、66 '68 '69' 70 > 71 '72 、73 、 74、 75、 76 、77、 79、 80、85 、89 、90、 92、 93 1 ' 94 、95 、 101 、102、 103、 104 、105、 108 '114' 115 117、 118 119 、120、 130 ' 131 、132、 134 、135、 137 > 138、 139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 146' 147 Λ 148、 149 Λ 151 、152、 153、 154 ' 155 ; 灰黴病 菌, 化合物 1 ' 13 '33 、39 40 ' 55 ' 56 、58、 59、 60、61 、62 、64、 65、 66 、68 、69 、 71、 72 > 73 、74、 75、 76 ' 81 、83 、84、 85、 87 、89 、90 91、 95、 96 、97、 99 、 106 、 108 、 121 、 122 、 123 、 129 、 145 、 149 ; 稻梨孢,化合物 2、15、16、27、31、45、116、117、 118> 119' 120 ; 小麥葉鏽菌,化合物5、32、55、56、57、59、61、62、 64 、 65 、 66 、 69 、 72 、 73 、 76 、 77 、 78 、 79 、 80 、 93 、 94 ' 95、111、117、118、119、120、134、135、138、139、141、 142 、 144 、 146 、 147 、 148 、 149 、 155 ; 穎枯殼針孢,化合物2、5、17、23、26、29、34、38、 42 、 45 、 46 、 48 、 55 、 56 、 57 、 58 、 59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8 、 69 、 72 、 73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93 、 228 200916448 94 > 95、 103 、 111 ' 112' 1 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丨、 124、 130、 131 、 132、 134、 135 ' 138 ' 139、 145 、146 Λ 147、 148、 154 、 155 ; 小麥 殼 針孢, 化合物: 1 ' 2、3 、4、 5、7 、8、9 、12、 13 ' 15 ' 17 、18、 19、 22 ' 24 、25 、26、 27 ' 28、30 '33 34、 35 ' 36 、37、 38 ' 39、 40 、41 、43、 44 ' 45、46 '47 48、 49 > 50 ' 51 ' 53 ' 54、 56 ' 57 ' 58 ' 59、 60、61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72、 73、 74 ' 76 '77 78 ' 79 ' 80 、81、 82 ' 83 ' 84 '85 、89、 90 ' 92 ' 93 '94 95、 96、 97 > 98, .99、 100 > 101、 102 ' 103 、105、 106、 108 、109 、 110、 111 >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 124、 125、 126 、 127、 128、 129 、130、 131 '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 147、 148、 149 ' 151 ' 152、 153 、154 155 ; 黃色 鐮 刀菌, 化合物2 ' 23 ' 26 ' 29, • 31 ' 32 ' 48 、52 53 ' 54、 55 、57、 59 ' 61、 64 、65 、66、 69 > 71 ' 72 '73 Ί6、 ΊΊ、 78 、79、 80、 93、 94 、95 、105 、111 、112、 113 114 、115 > 134、 139、 141 > 142、 144、 146 、147、 148 ' 149 、153 、 155 ; 來自以上實施例之以下化合物在20 ppm將以下真菌感 染控制至少60% :終極腐黴,1、4、8、12、13、14、15、 16、 17、 19、 23、 29、 31、 32、 35、 41、 44、 51、 52、 53、 54 ' 55 、 56 、 57 、 58 、 60 、 61 、 62 、 64 、 65 、 66 、 69 、 70 、 229 200916448 72 ' 73、74 、76、 77 ' 78 ' 79 丨' 80 、82、 87 ' 88 > 90 、91 92、 94、95 、96、 101 、102、 105、 108、 111 '112' 113、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7 ' 128 、130、 131 ' 132 、134、 135 ' 138 ' 139、 140、 141、 142 > 143、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 【圖式簡單說明】 (無)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V 230

Claims (1)

  1. 200916448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通式(1)之化合物, L 〇上 ^ -[C(Ra)(Rt>)Jm-[C(Rc)(Rd)]n-CRe.SN-〇R3 〇2 R1 R (1) 其中: Ar為視需要經取代之8—至14員飽和或不飽和二—戍 三環式環, L為Ο或S ; R為Ci-4烧基、鹵Ci-4烧基或C3-4環烧基,或Cn 烧氧基、鹵((:卜4)烷氧基或C3_4環烷氧基,或C1_4烷硫基, C,-4烷基亞磺醯基或Cl_4烷基磺醯基,或齒Ci4烷硫基, 鹵(Ci - 4)烷基亞磺醯基或鹵(Ci — 4)烷基磺醯基,或c”4環烷 硫基,C” 4環烷基亞磺醯基或(^—{環烷基磺醯基; R為風Ci-8烧基、C3-4^烧基、C2-8稀基、氰基 -4)烷基、C丨-4烷氧基(Cl_4)烷基、Ci_4烷氧基(c丨_4)烷氧 基(c^-4)烷基或苄氧基(Ci — 4)烷基,其中苄基部分之苯環視 情況經-4烷氧基取代; Ra與Rb彼此獨立地為氫、C丨一4烷基、Ci 4齒烷基、Ci -4烷氧基(C,^)烷基,C3_5烯氧基(Ci— 4)烷基,c3_5炔氧基 (Ck 4)烧基,Cl_4羥烷基,氰基,C24炔基,c24烯基,⑹ 1)烧氧基m基’甲絲,Cl_3燒氧基(Ci”)烧基U快 土 Cl 3稀氧基(Cl_3)烧基(C卜3)块基,Cl—3快氧基(c】_3) 231 200916448 烷基(C,— 3)炔基或羥基(Ci 3)烷基(Ci— 3)炔基, R與R彼此獨立地為氳、Ci4烷基、鹵素,氰基,羥 基,C!-4烷氧基或(Ci 4)烷氧基羰基,或 R與Rb或Re與Rd 一起與其所連接的碳形成3至6員 碳環式或雜環式之環,其包含選自硫,氧,氮及NR〇之雜 原子,其中R0為氫或視需要經取代之c ^ *烷基, R為氫或Cl-4烷基、苯基,苄基,噻吩基甲基比啶 基甲基, R為氫,視需要經取代之Ci_6烷基、視需要經取代之 J 6環烷基’其視需要包含選自氧、硫或氮之雜原子,視 而要、'取代之C2~4烯基,視需要經取代之C2-6炔基,c,_4 烷虱基⑴卜4)烷基,C3—5烯基氧基(Ci_4)烷基,q — 5炔基氣 基(Cl-4)烷基,視需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需要經取代之雜 基, β ΠΙ為1或2, 11為〇,1或2 ’以及 式(1)化合物之鹽及Ν—氧化物, 八限制條件為當Ar為喹啉—6—基基團且尺〗為 ι基Cl~4烷基亞磺醯基或Ci-4烷基磺醯基,或鹵(C卜 ^燒硫基j _(Cl —4)燒基亞㈣基或烧基橫醯基, :3 4衣烷硫基’C3-4環烷基亞磺醯基或C3_4環烷基磺醯 基,則喹啉—6 一基之7位置未經取代。 A 2_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Ar為下式 232 200916448
    其中 A1為視需要經取代之苯基, A2為視需要經取代之6 —員芳香族環,以及 B為飽和、部分飽和或不飽和、視需要經取代之5_或
    6員%,其視需要包含選自硫,氧或NR0之雜原子,其中 R0為氫或視需要經取代之Cl_4烷基。 3·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化合物,其中厂為視需 要經C!-4烧基或_素取代。 4·根據巾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化合物,其中A2為視需 要經Ci-4烧基或_素取代。 5·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化合物,其中b為視需要 經G — 4烷基、I—4烯基、C2 4炔基或_素取代。 6·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W為Cl-4 烷基、鹵(Cn)烷基、Ci—4 _4烷硫基或_ (Cn)烷硫基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烧氧基、鹵(Cn)烷氧基、c 〇 1項之化合物,其中R2為氫, I 8 ’元基C3-4環烧基’ C2 8烯基,氰基(Cl— 4)烧基,Ci -4烧氧基(Cl-4)燒基,Ci_4燒氧基(Ci 4)燒氧基烧基 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為氫, ==取代之Cl —4烷基,視需要經取代之Ch環烷基(其 …匕含氧原子)’視需要經取代之C2-4烯基,視需要經 233 200916448 •取代之(c2-4)块基或Ci3烧氧基u烧基数基。 9·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Re為氫,111 為l’n為iiRC&Rd為氫。 1〇·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化合物,其中4 i多 η為0。 U.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Re為氫, m為1且η為〇。 I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Ra為氬或 曱基且R為氫,曱基,氰基,乙快基,甲氧基甲基,姊 丙基曱基或炔丙基氧基甲基。 1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Re為氮, R為氫或甲基且R為氫,曱基,氰基,乙炔基,曱氣恭肀 基,烯丙基氧基甲基或炔丙基氧基曱基。 14.一種製備如先前所述式(1)之化合物之方法。 15·—種殺真菌組成物,其包含殺真菌有效量之根據申 "月專利範圍第1項之式(丨)化合物,及其適合的載體或豨釋 劑’以及視需要的進一步殺真菌化合物。 16.—種對抗或控制植物病原體真菌之方法,其包含以 殺真菌有效量之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式〇)化合物或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組成物施予植物、植物種子、 植物或種子所在地或土壤或任何其它植物生長介質。 十一、圈式: (無) 234
TW097133874A 2007-09-05 2008-09-04 Novel fungicides TW20091644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0717256.2A GB0717256D0 (en) 2007-09-05 2007-09-05 Novel fungicid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6448A true TW200916448A (en) 2009-04-16

Family

ID=38640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3874A TW200916448A (en) 2007-09-05 2008-09-04 Novel fungicides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Link
US (1) US8507509B2 (zh)
EP (1) EP2185518B1 (zh)
JP (1) JP2010538027A (zh)
KR (1) KR20100067661A (zh)
CN (1) CN101827817B (zh)
AR (1) AR068367A1 (zh)
AT (1) ATE544752T1 (zh)
AU (1) AU2008295057A1 (zh)
BR (1) BRPI0816450A2 (zh)
CA (1) CA2696320A1 (zh)
CL (1) CL2008002629A1 (zh)
CO (1) CO6260009A2 (zh)
ES (1) ES2380877T3 (zh)
GB (1) GB0717256D0 (zh)
GT (1) GT200800175A (zh)
MX (1) MX2010002245A (zh)
RU (1) RU2010112941A (zh)
SV (1) SV2010003501A (zh)
TW (1) TW200916448A (zh)
WO (1) WO200903046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00407D0 (en) * 2008-01-10 2008-02-2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es
EP2343280A1 (en) 2009-12-10 2011-07-13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cide quinoline derivatives
US20130065922A1 (en) * 2010-05-21 2013-03-14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Llc Novel amides as fungicides
EP2397467A1 (en) * 2010-06-10 2011-12-21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Quinoline derivatives as fungicides
US20140045890A1 (en) 2011-03-31 2014-02-13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Novel compounds
WO2013156324A1 (en) 2012-04-16 2013-10-24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Use of compounds for the control of cereal diseases
WO2014044642A1 (en) 2012-09-20 2014-03-27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N-cyclopropylmethyl-2-(quinolin-6-yloxy)-acetamid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fungicides
WO2014060177A1 (en) 2012-10-16 2014-04-24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AU2013342502A1 (en) * 2012-11-09 2015-05-28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promoting plant growth
BR112018074943B1 (pt) 2016-06-03 2022-07-2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Compostos derivados de oxadiazol microbiocidas, composição agroquímica, método para controlar ou prevenir a infestação de plantas úteis por microrganismos fitopatogênicos e uso dos referidos compostos
WO2022128746A1 (en) 2020-12-14 2022-06-23 Elanco Tiergesundheit Ag Quinoline derivatives as endoparasitici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2366B1 (de) * 1990-12-21 1997-03-26 Hoechst Schering AgrEvo GmbH Neue 5-Chlorchinolin-8-oxyalkancarbonsäurederivat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Antidots von Herbiziden
EP0940392A4 (en) 1996-10-31 2002-08-14 Kumiai Chemical Industry Co PYRIMIDINYLALIC ACID AMID DERIVATIVES AND FUNGICIDES FOR USE IN AGRICULTURE AND GARDENING
JP2001089453A (ja) * 1999-09-21 2001-04-03 Kumiai Chem Ind Co Ltd ヘテロアリールオキシ(チオ)アルカン酸アミド誘導体及び農園芸用殺菌剤
GB0227555D0 (en) * 2002-11-26 2002-12-31 Syngenta Ltd Fungicides
GB0312863D0 (en) 2003-06-04 2003-07-09 Syngenta Ltd Fungicides
GB0426373D0 (en) * 2004-12-01 2005-01-05 Syngenta Ltd Fungicides
JP2007161701A (ja) 2005-11-15 2007-06-28 Hokko Chem Ind Co Ltd アリールオキシ‐n‐(オキシイミノアルキル)アルカン酸アミド誘導体および用途
GB0617574D0 (en) * 2006-09-06 2006-10-1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L2008002629A1 (es) 2009-01-02
EP2185518A2 (en) 2010-05-19
GT200800175A (es) 2011-09-27
US20100298356A1 (en) 2010-11-25
AU2008295057A1 (en) 2009-03-12
ES2380877T3 (es) 2012-05-21
RU2010112941A (ru) 2011-10-10
CA2696320A1 (en) 2009-03-12
KR20100067661A (ko) 2010-06-21
BRPI0816450A2 (pt) 2015-03-03
GB0717256D0 (en) 2007-10-17
JP2010538027A (ja) 2010-12-09
WO2009030467A8 (en) 2010-04-15
MX2010002245A (es) 2010-03-17
CO6260009A2 (es) 2011-03-22
SV2010003501A (es) 2011-07-28
WO2009030467A2 (en) 2009-03-12
WO2009030467A3 (en) 2009-05-28
AR068367A1 (es) 2009-11-11
CN101827817A (zh) 2010-09-08
US8507509B2 (en) 2013-08-13
CN101827817B (zh) 2013-05-08
EP2185518B1 (en) 2012-02-08
ATE544752T1 (de) 201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16448A (en) Novel fungicides
TWI713704B (zh) 殺微生物的喹啉(硫代)羧醯胺衍生物
TWI326584B (en) Fungicides
KR20180035888A (ko) 살미생물 헤테로바이사이클릭 유도체
CN110446698A (zh) 杀微生物的喹啉(硫代)甲酰胺衍生物
JP2008521851A (ja) 殺真菌剤としてのアセトアミド化合物
JP2011509271A (ja) 殺真菌剤
JP2010520908A (ja) 殺真菌剤としてのキノリン誘導体
JP2010538029A (ja) 新規殺菌剤
KR20100057834A (ko) 살진균 2-알킬티오-2-퀴놀리닐옥시-아세트아미드 유도체
PT1819689E (pt) 1-alquinil-2-ariloxi-alquilamidas e seu uso como fungicída
TW200417319A (en) Fungicides
JP6272843B2 (ja) ピリドピリミジニウムの分子内塩の固体形態
MX2009002012A (es) Fungicidas.
JP2020531534A (ja) 殺微生物性キノリン(チオ)カルボキサミド誘導体
CN109952288A (zh) 杀微生物的苯基脒衍生物
CN103038217A (zh) 新颖的杀微生物的二肟醚衍生物
JPH02264770A (ja) 植物を病気から保護するための組成物
TW200418380A (en) Fungicides
CN112741095B (zh) 一种哒嗪酮异恶唑甲硫醚类化合物用作杀菌剂的用途
JP2020203883A (ja) 2,4−ジオキソ−1,4−ジヒドロチエノピリミジン化合物及び農園芸用殺菌剤
TW201210480A (en) Novel compounds
TW201200016A (en) Novel compo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