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0065A - Liquid develop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splay - Google Patents

Liquid develop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spla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30065A
TW200830065A TW096136410A TW96136410A TW200830065A TW 200830065 A TW200830065 A TW 200830065A TW 096136410 A TW096136410 A TW 096136410A TW 96136410 A TW96136410 A TW 96136410A TW 200830065 A TW200830065 A TW 2008300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s
liquid developer
thermoplastic resin
core
resin f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6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ita Ishii
Yasushi Shinjiyo
Hirofumi Takemura
Katsuyuki Aoki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0830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006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2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 G03G9/122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louring ag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non-homogenuous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2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 G03G9/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polymer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2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 G03G9/13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in liquid develop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stabiliser or charge-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1355Ionic, 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quid Develop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83006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例如電漿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等的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用於該方法 之液體顯影劑、以及液體顯影劑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過去,以光蝕技術爲中心,擔負在基材的表面形成微 細的圖案之技術。然而,該光蝕技術,隨著該解像度或效 能愈提高,必須要有既龐大又高額的製造設備,製造成本 也會隨著解像度逐漸變高。 一方面’半導體裝置在於影像顯示裝置等的製造領域 已比以前更加提高性能的改善以及低價化的要求。然而, 上述光鈾技術已無法完全滿足上述的要求。 在這狀況下,使用數位印刷技術之圖案形成技術受到 注目,例如噴墨技術用來作爲圖案技術正在開始實用化, 該圖案技術的特徵爲裝置的輕便度或非接觸圖案處理。然 而,高解像度化或高生產性存有限度。 對於此點,關於低價、高解像度以及高生產性,使用 調色劑粒子之包含電子照片技術等的電泳技術具有優異的 可能性。如同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9 - 2 0 2 9 9 5號公報所揭 示,提案的技術係採用這種電泳技術,形成平板顯示器用 的前面基板之螢光體層。這種方法則是使用由對於絕緣性 溶媒不溶或膨脹的核部分、及對於絕緣性溶媒會膨脹或 -5- 200830065 溶解的外緣部分所組成的樹脂,作爲螢光體調色劑用 樹脂成分。 然而’必須使用在製造調色劑粒子時會完全溶解樹脂 的優質溶媒。因而,除了必須使用絕緣性溶媒以外的揮發 性有機溶媒之外,還必須設置SP値受到控制的樹脂,控 制本來的調色劑特性之帶電性、或黏著性、凝聚性等會有 困難,選定材料的範圍非常受到侷限。 另外’該液體調色劑爲了對電沉積液中的粒子施予分 散或荷電性,添加分散劑或電荷控制劑。 爲了要高解像度化,重要的是控制調色劑粒子的帶電 性,採用電泳技術的情況,控制調色劑粒子的帶電性成爲 重要的因素。 此處,使用電荷控制劑來控制調色劑粒子的帶電性, 重要的是電荷控制劑對調色劑粒子表面的相互作用,利用 調色劑粒子表面狀態來大幅變化帶電性。將樹脂包覆在調 色劑粒子來予以使用的情況等,要將該包覆的樹脂表面控 制在均等的狀態會有困難,因此控制各個調色劑粒子的帶 電性變困難,高精度的圖案處理因而變困難。 進而,此處,使用金屬系化合物來作爲電荷控制劑的 情況,必須要衡量對母體特性的影響。其中,對於用於以 陰極射線管(CRT)或場發射顯不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 FED )等的螢光面之ZnS (硫化鋅)爲母體之螢 光體,已知··鐵族等的過渡金屬爲因進入ZnS母體的發光 部位而使發光特性劣化之所謂的抑制材料。對於影像顯示 -6 - 200830065 裝置而言’螢光體的高亮度化、高壽命化爲重要課題,故 發光特性劣化變成致命性的問題。因而,作爲電荷控制劑 的材料受到限定,故作爲液體顯影劑則達不到電泳性,利 用電泳技術來進行高精度的圖案處理會有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係爲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而提案,其目的則是 提供帶電性、分散性優異,得以形成高解像度、高精度的 調色劑層之液體顯影劑。 第1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液體顯影劑,其特徵爲: 含有電絕緣性溶媒及調色劑粒子,該調色劑粒子係被 包含在該電絕緣性溶媒中,含有:具有1〜10 μΐη的平均粒 徑之核粒子、被設置在該核粒子表面之矽烷耦合處理層、 經由該矽烷耦合處理層被設置在核粒子表面之熱可塑性樹 脂微粒子覆蓋層、以及被添加在受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 覆蓋的核粒子表面之電荷控制劑。 第2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液體顯影劑之製造方法,其 特徵爲,具備有以下的步驟:對具有的平均粒徑 之核粒子表面進行矽烷耦合處理,形成矽烷耦合處理層之 步驟;及 電絕緣性溶媒中,矽烷耦合處理過的核粒子和具有低 於前述核粒子的平均粒徑,且實質上不溶於該電絕緣性溶 媒之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加熱到該電絕緣性溶媒之沸點 以下的溫度進行攪拌,使該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附著在該 -7- 200830065 矽烷耦合處理過的核粒子表面,形成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 覆蓋層之步驟、及 在含有受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的核粒子之電絕 緣性溶媒,應用電荷控制劑,使受到該熱可塑性樹脂微粒 子覆蓋之核粒子表面添加該電荷控制劑之步驟。 第3:本發明是提供一種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 徵爲,具備有:含有以下的步驟之前面基板的形成製程, 該步驟包括: 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具有複數個框狀或條狀的圖案之遮 光層之步驟;及 將含有電絕緣性溶媒及調色劑粒子,該調色劑粒子係 被包含在該電絕緣性溶媒中,含有:具有1〜ΙΟμπι的平均 粒徑之核粒子,被設置在該核粒子表面之矽烷耦合處理層 、經由該矽烷耦合處理層被設置在核粒子表面之熱可塑性 樹脂微粒子覆蓋層、以及被添加在受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 子覆蓋的核粒子表面之電荷控制劑之液體顯影劑,經由供 應構件供應至像保持體的表面,在該供應構件與像保持體 之間形成電場,而在該像保持體表面形成點狀或條狀的圖 案像之顯影步驟;及 使利用液體顯影劑形成圖案像之前述像保持體,保持 在定點位置且沿著具有遮光層的透明基板進行滾動之滾動 步驟;及 在滾動的前述像保持體與前述透明基板之間形成電場 ’將前述像保持體表面上的圖案像複製到前述透明基板上 -8- 200830065 ,在由該遮光層所區隔之該基板上的各區域,形成螢光體 層之複製步驟;及 在該螢光體層上形成金屬襯墊層之步驟。 第4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液體顯影劑,其特徵爲:含 有電絕緣性溶媒及調色劑粒子,該調色劑粒子係被包含在 該電絕緣性溶媒中,且含有:核粒子、被設置在該核粒子 表面之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覆蓋層、以及在受到該熱可 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之核粒子表面,至少含有1種作爲電 荷控制劑來添加的鑭系金屬之有機金屬化合物。 第5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液體顯影劑,其特徵爲: 含有電絕緣性溶媒及調色劑粒子,該調色劑粒子係被 包含在該電絕緣性溶媒中,且含有:由硫化鋅(ZnS )系 螢光體所組成之核粒子、被設置在該核粒子表面之熱可塑 性樹脂微粒子的覆蓋層、以及在受到該熱可塑性樹脂微粒 子覆蓋之核粒子表面,至少含有1種作爲電荷控制劑來添 加之2 A和3 A族的金屬之金屬化合物。 【實施方式】 本發明具有以下的5個形態。 第1種發明的液體顯影劑,含有電絕緣性溶媒及調色 劑粒子。 該調色劑粒子具有1〜ι〇μη的粒徑之核粒子、及被設 置在該核粒子表面之矽烷耦合處理層、及使熱可塑性樹脂 微粒子覆蓋在核粒子上之覆蓋層、及經由矽烷耦合處理層 -9- 200830065 被添加在覆蓋層上之電荷控制劑。 第1圖中表示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中之調色劑粒子的 構成之模式性的剖面圖。 如圖示,該調色劑粒子60,係樹脂微粒子63經由矽 烷耦合處理層62附著在表面具有矽烷耦合處理層2之核 粒子61,形成覆蓋層。 此處,覆蓋層係覆蓋調色劑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第1種發明的液體顯影劑,可以以第1種發明的液體 顯影劑之製造方法來進行製造。 該液體顯影劑之製造方法係預先以矽烷耦合劑來將核 粒子予以表面處理,在電絕緣性溶媒中,一面與該核粒子 一起加熱到該電絕緣性溶媒之沸點以下的溫度進行攪拌, 一面經由矽烷耦合處理層使該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附著在 核粒子表面。接著,在含有受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 的核粒子之電絕緣性溶媒,應用電荷控制劑,將電荷控制 劑添加在受到該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之核粒子中。 第2圖爲表示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之製造方法之流程 圖。如同圖示,首先在核粒子中添加矽烷耦合劑,對核粒 子表面進行矽烷耦合處理(ST1 )。接著,在矽烷耦合處 理過的核粒子中添加電絕緣性溶媒和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 ,一面以電絕緣性溶媒之沸點以下的溫度進行加熱,一面 進行攪拌。藉由此方式,經由矽烷耦合劑使熱可塑性樹脂 微粒子附著在核粒子表面,形成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 層(ST2 )。進而,在含有受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 -10- 200830065 的核粒子之電絕緣性溶媒中添加電荷控制劑(ST3 )。以 此方式來獲得第1種發明的液體顯影劑。 通常,即使在核粒子表面應用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 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仍不易附著到核粒子表面。例如使用 具有親水性的螢光體來作爲核粒子,即使應用具有疏水性 的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仍不容易附著。然而,依據本發明 ,預先以矽烷耦合劑來將核粒子予以表面處理,該矽烷耦 合處理層會使核粒子和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親和,功能上 成爲結合劑,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就會均等地附著在核粒 子上。因而,本發明不必在核粒子表面應用其他的結合劑 例如臘等。例如在覆蓋層中含有臘的話,會有滲出調色劑 粒子表面之臘造成調色劑粒子的帶電性減少的趨勢。對於 此點,本發明中,由於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均等地存在於 調色劑粒子表面,故帶電性變成格外良好。 依據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之製造方法,將原料投入可 收容溶媒的容器中,僅進行基本的溫度操作和攪拌操作, 不必進行複雜的操作就可以將液體顯影劑製造出來。另外 ,本發明的方法,不必要既大型又複雜的裝置,故成本低 又輕便。 另外,如同上述不要讓多餘的臘等的有機物成分混在 一起,就可以減少形成厚膜的調色劑層後的脫黏著劑步驟 (加熱步驟),能夠達到大幅降低成本。 將經由矽烷耦合處理劑予以表面處理過之核粒子上的 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量予以控制,就可以控制電荷控 -11 - 200830065 制劑對調色劑粒子的吸附性,得以調整帶電性。控制熱可 塑性樹脂微粒子的覆蓋量,則能夠調整調色劑粒子的黏著 性或凝聚性。 對核粒子進行均等的表面處理之矽烷耦合處理劑的水 溶液或是水-乙醇溶液、PH4程度之醋酸水溶液的濃度, 可以設定爲0.01雷量%〜5重量%。 不到0.01重量%的話,會有不對核粒子表面進行足夠 的矽烷耦合處理,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未充分附著的趨勢 ,超過5重量%的話,由於矽烷耦合劑沒有完全溶解在溶 媒中,故反而會有矽烷耦合處理發生不均勻或凝聚在一起 的趨勢。 對於液體顯影劑1 00重量%,調色劑粒子與絕緣性溶 媒的重量比値則可以設定爲2 : 98〜50 ·· 50。 重量比値爲上述範圍外的話,爲了要獲得特定的膜厚 必須要大量的溶媒,會有連所應形成膜的圖案以外也附著 調色劑粒子而變成污染原因的趨勢。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形態,對於核粒子,電荷控制劑 則爲相對於調色劑粒子,可以添加1重量%〜5 0重量%。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形態,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添 加量,相對於核粒子,可以設定爲5體積%〜2 00體積%。 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添加量,相對於核粒子未達5 體積%的話,由於附著之熱可塑性樹脂的量過少,故會有 核粒子露出的機率變高,控制電荷控制劑的吸附性和該吸 附性導致調色劑粒子的帶電性變困難的趨勢。另外,超過 -12- 200830065 2 00體積%的話,會有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沒有完全附著 在核粒子,在溶液中進行游離/凝聚的趨勢。此情況下’ 會有即使添加電荷控制劑等來將電荷施加到調色劑粒子, 仍吸附在游離的熱可塑性樹脂,而妨礙調色劑粒子的帶電 特性的趨勢。加上這些的問題,依據本發明的另外形態, 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添加量,可以對於核粒子來設定成 體積比率爲10體積%以上、150體積%以下。 另外,電荷控制劑相對於調色劑粒子未達1重量%的 話,由於調色劑電荷量並不足夠,故會有電沉積膜流動, 或在應要形成膜的部分以外也附著調色劑粒子而變成污染 原因的趨勢。另外,超過50重量%的話,由於顯影液中的 離子成分量變過剩,顯影液整體的阻抗過低,故會有調色 劑粒子的電泳性降低的趨勢。 核粒子列舉有例如螢光體粒子以及無機顏料等的著色 劑等。 本發明所能使用的螢光體列舉有:Y203 : Eu : YV04 :Eu、(Y、Gd)B03 : Eu、Y2 〇 2 S : E u、χ - Ζ η 3 (Ρ Ο 4) 2 : Mn(ZnCd)S : Ag + InO(以上紅色)、Zn2Ge02 : Μη、 BaAli2〇i9 : Μη、Zn2Si〇4 : Μη、LaP〇4 : Tb、ZnS : (Cu、 Al)、ZnS : (Au、Cu、Al)、(ZnCd) S : (Cu、Al)、Zn2 S i04 :(Mn、As)、Y3AI5O12 : Ce、Gd2〇2S : Tb、Y3Al5〇12 : Tb 、ZnO : Zn(以上綠色)、Sr5(P04)3Cl : Eu、BaMgAl 14023 : Eu > BaMgAli6〇27 : Eu、ZnS: Ag + 紅色顏料、Y2si〇3: Ce(以上藍色)等。 -13- 200830065 本發明所能使用之無機顏料的例子列舉有:黃土色等 的天然顏料、黃鉛(lead oxide yellow)、鋅黃(zinc yellow )、鋇黃(barium yellow )、鉻橙(chrome orange )、銷紅(molybdenum red)、鉻綠(chrome green)等 的鉻酸鹽、深藍等的亞鐵氰化合物、氧化鈦、鈦黃(titan yellow )、鈦白(titan white)、氧化鐵紅(red iron oxide )、黃色氧化鐵、氧化鋅、鐵酸鋅(zinc ferrite )、 鋅白(zinc bloom)、鐵黑(iron oxide black)、鈷藍( cobalt blue)、氧化絡、尖晶石綠(Spinel green)等的氧 化物、鎘黃(cadmium yellow )、鎘橙紅(cadmium orange )、鎘紅(cadmium red )等的硫化物、硫酸鋇等的 硫酸鹽、矽酸鈣、群藍等的矽酸鹽、青銅(bronze )、鋁 等的金屬粉等。 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所能使用之電荷控制劑係由金屬 皂、界面活性劑、以及烷氧基金屬所組成的群體中所選出 的至少1種。 這種金屬皂列舉有:例如環烷酸銅(copper naphthenate)、環垸酸鈷(cobalt naphthenate)、環垸酸 鎳(nickel naphthenate)、環院酸鐵(iron naphthenate) 、環院酸鋅(znic naphthenate)、辛酸鍩、辛酸銘、辛酸 鎳、辛酸鋅、十二烷酸鈷、十二烷酸鎳、十二烷酸鈷鋅、 2 -乙基己酸銘(2-ethylhexane cobalt)、石油系磺酸金屬 鹽、磺基琥珀酸酯的金屬鹽等的磺酸金屬鹽類等。 另外,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所能使用之界面活性劑列 -14- 200830065 舉有:例如烷基苯磺酸鈉、烷基苯磺酸鈣、二鋅基磺酸鈉 、二鋅基磺酸鈣、η-十二烷基硫酸鈉、1 -辛烷磺酸鈉、磺 基琥拍酸二乙基己酯鈉 (Diethylhexyl Sodium S ulfo succinate )等。 另外,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所能使用之烷氧基金屬列 舉有:例如四異丙基鈦酸酯(titanium tetraisopropoxide )、鈦酸四丁酯(titanium tetra-n-butoxide)、鈦酸四硬 酯基酯(tetrastearyl titanate)等。 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形態,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所能使 用之電絕緣性溶媒可以在70〜25 (TC的溫度範圍具有沸點, 並具有l〇9Q · cm以上,甚至於1〇ια〜1〇17Ω · cm的體積 電阻率及不到3的介電率。 這種電絕緣性溶媒,可以使用例如正戊烷 (n-pentane)、正己院(n-hexane)、正庚垸(n-heptane)等 的脂肪族碳氫化合物;環戊烷、環己烷等脂環族碳氫化合 物、氯化過的鏈烷、氟化過的鏈烷、氯氟碳等的被鹵化過 的碳氫化合物溶媒;矽油類以及這些的混合物等。例如可 以使用Exxon Corporation製造的isobar G (登錄商標) 、isobar Η (登錄商標)、is〇bar K (登錄商標)、isobar L (登錄商標)、isobar Μ (登錄商標)以及isobar V (登 錄商標)等的分枝型蠟溶媒混合物。 另外’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所能使用熱可塑性樹脂微 粒子’係以懸濁聚合法或乳化聚合法爲代表的聚合方法來 進行製造。 -15- 200830065 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形態,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可以具 有Ο.ίμιη〜5μιη的平均粒徑。 這種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可以採用例如乾燥過的1 次平均粒徑0.1 μηι〜5μιη程度的成爲粉末之丙烯酸系粒子等 。另外,可以不是微粒子狀,改而使用顆粒狀或球珠狀或 是經過微粉碎機等物理性粉碎過的丙烯酸樹脂、聚酯類樹 脂、聚醯胺、尼龍系樹脂等的熱可塑性樹脂。 另外,也可以藉由砂磨機等的珠磨機或球磨機,在決 原性溶媒中予以微粒化之後才使用。另外,如同嵌段聚合 物(block polymer)或接枝聚合物(graft polymer)等, 同時具有親水性部位及疏水性部位之兩新媒性樹脂,即使 是例如絕緣性溶媒中被分散狀態所取得之非水分散樹脂( NAD),仍要該平均粒徑爲Ο.ίμιη〜5μιη程度才可以使用。 列舉出:在具有例如由對於電絕緣性媒體液爲可溶性 的乙烯聚合物所組成之第1高分子鏈、與由對於媒體液爲 不可性的乙烯聚合物所組成之第2高分子鏈,藉由酯結合 來相互結合之分子構造,分子全體上對於上述媒體液爲不 溶性之非膠質狀的接枝聚合物,例如加熱到90 °C的溫度之 異辛烷200百分比中,投入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 dodecyl methacrylate) 100百分比、甲基丙儀酸縮水甘油 酯(glycidyl methacrylate) 15 百分比、偶氮二異丁腈( azobisisobutyronitrile) 5百分比,經5小時聚合後,力口入 20 百分比的 CH2=C(CH3) COOCH2CH2OOCCH2CH2COOH 、0.0004百分比的月桂基二甲基胺(lauryl dimethylamine -16- 200830065 ),以9 0 °C經5小時反應,加入5 0重量%的乙烯基甲烷 (vinyltoluene ) 、1 百分比的過氧化苯 (b enzo y 1 peroxide ),以85 °C經10小時接枝反應,加入50百分比 的A C聚乙烯,加熱到8 0〜9 0 °C,將內容物溶解,急速冷 卻所獲得之粒徑〇 · 5 μιη〜1 μπι的非水系樹脂分散液。或者列 舉出:同樣具有第1高分子鏈與第2高分子鏈,介由胺基 甲酸酯來相互結合之分子構造,例如將甲基丙烯酸2 -乙基 己酯(2-ethylhexyl methacrylate) 96.3 g、甲基丙稀酸-2-羥丙酯(2-Hydroxypropyl methacrylate) 3.7 g、聚合溶媒 per butyl D (日本由脂社製,商品名)2.5 g、以及聚合溶 媒 perbutyl G (日本由脂社製,商品名)1.5 g的混合物 ,經過4小時滴下在isobar H ( Esso石油製造)100 g, 滴下結束後經3小時進行攪拌,溫度下降到7 0 °C,加入二 異氰酸異佛爾酮(isophorone diisocyanate) 5.7 g、二月 桂酸二 丁基錫(dibutyl tin dilaurate) 0.04 g 以及 isobar Η 5.7 g,以70 °C經過8小時進行胺基甲酸酯化反應,在 所獲得的溶液8 0 g加入i s 〇 b ar Η,加熱到1 1 0 °C,這時再 滴下將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 (2-Hydroxypropyl methacrylate) 2.7 g、甲基丙嫌酸 2-乙基己酯(2-ethylhexyl methacrylate) 22.9 g、甲基丙嫌酸甲酯( methyl methacrylate) 34.4 g、perbutyl G(曰本由脂社製 ,商品名)0.3 g以及perbutyl Z 0.3 g予以混合在一起的 混合溶液2小時,經過4小時進行反應所獲得之不揮化成 分3 9.5 %、N C Ο分量0.0 5重量%之接枝聚合物溶液。 200830065 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導電率良好,且帶電性、電泳 性非常優異。 使用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很簡單就可以形成平面型 影像顯示裝置的螢光體層或濾色器層。形成螢光體層的情 況’可以使用螢光體來作爲核粒子。另外,形成濾色器的 情況,可以使用無機顏料的著色劑等來作爲核粒子。 第3種發明的平面型影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 形成前面基板的製程。 該前面基板的形成製程,包括以下的步驟: 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具有格子狀或條狀的圖案的遮光 層之步驟;及 將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經由供應構件,供應至像保 持體的表面,在供應構件與像保持體之間形成電場,在像 保持體表面形成點或條狀的圖案像之顯影步驟;及 使形成圖案像之前述像保持體,保持在定點位置且沿 著具有遮光層的透明基板進行滾動之滾動步驟;及 在滾動的前述像保持體與前述透明基板之間形成電場 ,將前述像保持體表面上的圖案像複製到前述透明基板上 ,在由該遮光層所區隔之透明基板上的各區域,形成螢光 體層之複製步驟;及 在該螢光體層上形成金屬襯墊層之步驟。 這種方法係調整液體顯影劑的組成和濃度,就可以控 制所獲得之顯示裝置的螢光體層或濾色器層的膜厚。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中,有可能在像保持體 -18- 200830065 的表面具有用來形成圖案像之圖案狀的電極層。經由改變 電極層的形狀,就可以既輕易又低成本地將螢光體層或濾 色器層形成爲任意形狀的圖案。 其次,利用第3〜12圖來說明本發明所使用之前面基 板的形成製程的一個例子。 第3爲表示前面基板的形成製程所使用之圖案形成裝 置的一個例子之外觀圖。 如第3圖所示,該圖案形成裝置1 〇具有:被繞組在 圖中順時鐘方向(箭頭R方向)迴轉之轉筒素管(後述) 的周面之底版1 (像保持體)、使電荷施加給該底版1之 後述的高阻抗層以使帶電之帶電器2、將各顏色(r :紅、 g :綠、b :藍)的液體顯影劑供應給該底版1進行顯影之 複數個顯影裝置3r、3g、3b (以下,也有統稱爲顯影裝置 3的情況)、藉由鼓風機將經顯影而附著在底版1上之液 體顯影劑的溶媒成分予以氣化加以乾燥之乾燥器4 (乾燥 裝置)、將複製附著在底版1的顯影劑粒子來形成圖案的 作爲變成被複製媒體的透明基板之玻璃板5予以保持在定 點位置之保持台(保持機構)、在複製之前,將高阻抗或 絕緣性的溶媒塗佈在玻璃板的表面之塗佈裝置7 (噴霧裝 置)、將複製結束的底版1予以清潔之清潔器8、以及除 去底版1的電荷之除電器9。 被收納在各顏色的顯影裝置3 r、3 g、3 b之液體顯影 劑,因在絕緣性溶媒中含有帶電的調色劑粒子,故該微粒 子利用電場進行電泳,藉此來進行顯影。該調色劑粒子具 -19- 200830065 有 1〜10 μιη的平均粒徑之核粒子、及被設置在該核 面之矽烷耦合處理層、及在核粒子上覆蓋熱可塑性 粒子之覆蓋層、及介於矽烷耦合處理層被添加在覆 之電荷控制劑。核粒子可實施:例如在平均粒徑4 程度之各顏色的螢光體粒子、樹脂粒子的內部含有 的顏料微粒子之構成、或是在樹脂粒子的表面担持 的顏料微粒子之構成等。 如同第4Α圖的平面圖所示,底版丨形成爲矩 板狀。該底版1係如同第4 B圖的剖面圖所示,本 一種形態是構成爲在厚度0.05 ( mm )〜0.4 ( mm ) 狀金屬薄膜12的表面形成高阻抗層13,本發明的 形態則是構成爲以在厚度〇· 1 ( mm )〜〇·2 ( mm )之 金屬薄膜12的表面形成高阻抗層13。金屬薄膜12 撓性’除了可使用鋁、不銹鋼、鈦、琥珀等的素材 之外’還可以在聚醯亞胺或PET等的表面蒸鍍金屬 ’但爲了要形成高位置精度複製圖案,最好是使用 受到熱膨脹或應力而發生伸張等的素材來構成。另 阻抗層1 3例如由聚醯亞胺、丙烯酸、聚酯、胺基 、環氧基、鐵氟龍(登錄商標)、尼龍等之體積阻 1 〇 1 〇 ( Ω Cm )以上的材料(包括絕緣體)所形成, 形成爲例如10 ( μιη)〜40 ( μιη),進而形成爲20 ( 5 ( μπι )。 另外,在底版1之高阻抗層1 3的表面1 3 a,形 地配置了多數個如同第5圖中局部擴大表示之矩形 粒子表 樹脂微 蓋層上 (μιη ) 各顏色 各顏色 形的薄 發明的 之矩形 另一種 矩形狀 具有可 來構成 來構成 不容易 外’筒 甲酸酯 抗率爲 該膜厚 μιη ) 土 成整列 的凹部 -20- 200830065 1 4a之點狀的圖案i 4。本實施形態中,形成爲僅使相當於 1顏色分量的像素從高阻抗層1 3的表面1 3 a予以凹陷,作 爲製造例如平面型影像顯示裝置之形成在前面基板的螢光 體銀幕之凹版,第5圖中的虛線所示之其他2顏色分量的 區域1 4 b則沒有形成凹部,這樣就會確保空間。 第6圖中表示擴大了 1個凹部14a的底版1之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中,凹部14a的底部,露出金屬薄膜12的 表面12a,該金屬薄膜12所露出的表面12a的功能是作爲 本發明之圖案狀的電極層。凹部1 4a的深度大致相當於高 阻抗層13的層厚。在包含凹部14a的底部所露出之金屬 薄膜12的表面及高阻抗層13的表面13a之底版1的全體 表面,若是塗佈厚度〇·5 (μιη)〜3 (μπ〇程度的表面護膠 層的話,則會提高複製特性,獲得更良好的特性。 第7圖中表示將上述構造之薄膜狀的底版1繞組在轉 筒素管3 1的模樣之槪略剖面圖。在轉筒素管3 1之圖中上 部的切槽31a,設置底版1的其中一端地夾具32及固定另 一端的夾具3 3。要將底版1繞組在轉筒素管3 1的周面上 的情況,先將底版1的其中一端固定在夾具3 2 ’之後安置 底版1並用夾具33來固定該另一端。藉由此方式,可以 將底版1不鬆弛地繞組在轉筒素管3 1周面的設定位置。 第8圖爲用來說明以此方式繞組在轉筒素管31的底 版1之高阻抗層丨3的表面13a藉由帶電器4來予以帶電 的步驟之局部構成圖。帶電器4爲眾所皆知的電暈放電帶 電器,基本上是由電暈放電線42及遮蔽罩43所構成,不 -21 - 200830065 過設置網目狀的柵極44則可以提高帶電的均等性。例如 ,將底版1的金屬薄膜12及遮蔽罩43予以接地,藉由電 源裝置(未圖示),將+ 5 · 5 ( k V )的電壓施加給電暈放 電線42,再將+ 500 ( V )的電壓施加給柵極44,使底版 1朝圖中箭頭R方向移動,高阻抗層13的表面13 a則會 均等地帶電大約+ 500 ( V)。 同圖所示的除電器9爲與帶電器4大致同樣的構造, 與應將例如時效電壓6 ( k V )、頻率5 0 ( Hz )的交流電壓 施加給電暈放電線46之交流電源(未圖示)相連接,設 置遮蔽罩47及柵極48,則能夠在帶電器4進行帶電之前 就進行除電,以使底版1之高阻抗層1 3的表面1 3 a變成 大約〇 ( V),可以使高阻抗層1 3的反覆帶電特性穩定化 〇 第9圖中表示用來說明對於上述方式帶電之底版1的 顯影動作之圖。顯影時使顯影顏色的顯影器3與底版1相 對向,使該顯影滾輪5 1 (供應構件)及擠壓滾輪5 2接近 底版1,對底版1供應上述過的液體顯影劑。顯影滾輪5 1 則是對於搬運的底版1之高阻抗層1 3的表面1 3 a,隔著 10 0〜150 ( μιη )程度的間隙,配置在該周面相對向的位置 ’在與底版1的迴轉相同方向(圖中逆時鐘方向)上,以 1 · 5倍〜4倍程度的速度進行迴轉。 藉由供應系統(未圖示)供應至顯影滾輪5 1表面之 液體顯影劑5 3,係使作爲液體顯影劑之帶電的調色劑粒子 5 5,分散在作爲絕緣性液體的溶煤5 4中所構成,隨著顯 -22- 200830065 影滾輪5 1的迴轉供應給底版1的周面。此處,藉由電源 裝置(未圖示),對顯影滾輪5 1施加例如+ 2 5 0 ( V )的 電壓,則帶正電的調色劑粒子5 5,朝向接地電位的金屬薄 膜12在溶煤54中進行泳動,聚集在底版1的凹部14a內 。此時,高阻抗層13的表面13a,因帶電+ 500(V)程 度,故帶正電的調色劑粒子55與表面13a反作用而不會 附著。 以此方式,調色劑粒子5 5聚集在底版1的凹部14 a 內之後,調色劑粒子5 5的濃度變淡之液體顯影劑5 3,接 著流入到擠壓滾輪5 2與底版1相對向的間隙。此處則是 被設定成:間隙(絕緣層1 3表面1 3 a與擠壓滾輪5 2表面 之間的距離)爲30 ( μιη )〜50 ( μπι )、擠壓滾輪的電位爲 + 25 0 ( V ),擠壓滾輪52爲與底版1相反方向且以底版 1速度的3倍至5倍程度的速度進行移動,故會更加促進 顯影,同時還達到將附著在底版1之溶媒56的一部分予 以擠出的效果。以此方式,在底版1的凹部1 4a形成調色 劑構成的圖案57。 然則,要在玻璃板5上形成3色螢光體的圖案的情況 ,如第1 〇圖所示,首先,收納含有藍色螢光體粒子的液 體顯影劑之顯影器3 b移動到底版1的正下方,此時藉由 升降機構(未圖示),使顯影器3 b上升來接近底版1。在 這狀態下,底版1朝向箭頭R方向迴轉,顯影凹部1 4a的 圖案。藍色圖案顯影結束,則顯影器3b下降後離開底版1 一定距離。 -23- 200830065 在該藍色顯影製程的期間,塗佈裝置7沿著距離藉由 搬運裝置(未圖示)預先進行搬運而被保持在保持台6上 之玻璃板5有一定間隙的表面,在圖中的虛線箭頭T1方 向上移動,在玻璃板5的表面塗佈溶媒(絕緣性液體)。 有關該溶媒的作用及材料組成於後述。 然後,已在周面持有藍色圖案之底版1進行迴轉並沿 著圖中的虛線箭頭移動(該動作稱爲滾動),藍色的圖案 像複製到玻璃板5的表面。有關複製的詳細情況也於後述 。藍色圖案完成複製的底版1往圖中左方平行移動,回到 顯影時的原始位置。此時,保持玻璃板5的保持台6下降 ’避免與回到原始位置的底版1相接觸。 其次,3色的顯影器3r、3g、3b往圖中左方移動,直 到綠色的顯影器3 g來到底版1正下方的位置時才停止, 與藍色顯影時同樣,進行顯影器3g上升、顯影、下降。 接著,與上述同樣的操作,綠色圖案從底版1複製到玻璃 板5的表面。此時,綠色圖案在玻璃5表面上的複製位置 ,當然偏離上述的藍色圖案1色分量。 然後,有關紅色的顯影也是反覆進行上述的動作,將 3顏色圖案並排地複製造玻璃板5的表面上,將3顏色的 圖案像形成在玻璃板5的表面。如此,將玻璃板5保持固 定在定點位置,使底版1相對玻璃板5移動,則玻璃板5 不必往復移動,可以確保很大的移動空間或抑制裝置的大 型化。 第1 1圖中表示用來使上述過的底版1沿著玻璃板5 -24- 200830065 移動之移動機構的重要部位之構造。在已在周面 底版1之轉筒素管31的軸方向兩端,安裝被稱 (pinion)的齒輪71。底版1則是藉由該齒輪7 機72的驅動齒輪73相嚙合來進行迴轉,並且藉 在保持台6的兩端之直線軌道的齒條74與小齒 7 1 )相嚙合來往圖中右方向平移。此時,滾動機 的構造被設計成:在被保持在保持台6上之玻璃; 面與底版1的表面之間不會發生相對的偏離。申 圍中,將一面進行這樣的迴轉一面沿著玻璃板5 的動作稱爲滾動。 依據這種齒條和小齒輪所組成的傳動機構, 傳達驅動用的惰輪(idler ),故可以實現無齒隙 的迴轉/平移驅動,能夠將例如 ± 5 ( μηι )之 度的高精密圖案複製到玻璃板5上。 一方面,玻璃板5 (第1 1圖中沒有圖示)存 圖所示,以使該背面5b (離底版1 一定距離側的 致全面面接觸在保持台6的平坦接觸面6a的方 在保持台6上。而且,藉由從連接管75經由主要 將真空泵連接到貫穿保持台6來延伸到接觸面6 吸氣口 76,透過吸氣口之在接觸面6a所開口之 對玻璃板5作用負壓,吸附在保持台9的接觸面 玻璃板5則藉由該吸附機構,將該背面5b的大 壓到具有很高平面度的接觸面6a來予以密接, 很高的狀態保持在保持台6上,如此將玻璃板5 上繞組了 爲小齒輪 1與電動 由被設置 輪(齒輪 構各部位 板5的表 請專利範 平行移動 由於沒有 之高精度 高位置精 S如第1 〇 面)的大 式,配置 [管77來 a爲止之 吸附孔, 6 a上。 致全面押 以平面性 壓接到平 -25- 200830065 坦的接觸面6a,不但可以矯正玻璃板5的變形等,還可以 高精度地維持與後述的底版1之間的複製間隙。 第1 2圖爲說明從底版1來將調色劑粒子5 5複製到玻 璃板5時的樣子之重要部位剖面圖。在具有遮光層(未圖 示)之玻璃板5的背面5 a,塗佈例如由導電性高分子等所 構成之導電層81。該導電層81的表面81a及底版1之高 阻抗層1 3的表面1 3 a,隔著間隙d2被設置成非接觸狀態 。d2被設定爲例如 10 ( μηι )〜40 ( μηι )的範圍之値。高 阻抗層1 3的厚度爲例如2 0 ( μιη )的情況’金屬薄膜1 2 與導電層81的表面81a之間的距離變成30 ( μηι)〜60 ( μιη ) 〇 在此狀態下,經由電源裝置82 (複製裝置)將例如-5 0 0 ( V )的電壓施加給導電層8 1的話,會在與接地電位 的金屬薄膜12之間形成500 ( V)的電位差,藉由該電場 來使調色劑粒子5 5在溶煤5 4中進行電泳而複製到導電層 81的表面8 1 a。如此,調色劑粒子5 5即使在非接觸狀態 仍能夠複製,所以如同平版印刷(offset printing )或膠版 印刷(fl exo graphy )的情況,不必在中間存在防護層或膠 版的彈性層,就能夠實現非常高位置精度的複製。導電層 8 1經過調色劑粒子複製之後,將玻璃板5投入烘烤爐(未 圖示)進行燒成則會消失。以此方式,獲得本發明之顯示 裝置的前面基板。 此外,如同上述,利用電場來將調色劑粒子複製到玻 璃板5上的情況,在複製間隙中存在有溶媒來將玻璃板5 -26- 200830065 的表面5 a與底版1之間予以噴濕則成爲必要的條件,故 有效地在複製之前用溶媒來預濕玻璃板5的表面5a。預濕 溶媒爲絕緣性或高阻抗即可,不過使用與用於液體顯影劑 的溶媒相同的溶媒、或是在該溶媒中添加帶電控制劑等的 溶媒則更加理想。預濕溶媒係如同以第1 〇圖作說明過, 使用塗佈裝置7在適當的時序以適當的塗佈量塗佈在玻璃 板5的表面5a上。 以上,依據上述過的實施形態,將使底版1滾動來顯 影在已配置在定點位置的玻璃板5之調色劑粒子5 5複製 到玻璃板5的表面,故可以將使底版1滾動之滾動機構的 構成小型化,又可以減少裝置的設置空間。另外,依據上 述過的實施形態,從以非接觸狀態所對向配置的底版1, 利用電場來將調色劑粒子5 5複製到玻璃板5,故與過去使 用膠版印刷的複製方式作比較,可以提高複製像的解像度 ,又可以形成高精密的圖案。 另外,上述過的實施形態係使聚集在底版1的凹部 14a (顯影過的)的調色劑粒子5 5,藉由乾燥機器4中的 鼓風機來予以來暫時適度的乾燥之後,用溶媒噴濕(預濕 )玻璃板5的表面5 a來複製調色劑粒子5 5,故可以使複 製到玻璃板5的表面5 a之調色劑像的形狀穩定,又可以 形成鮮明的輪廓。 第1 3圖中表示以模式來表示以上述方式所獲得的前 面基板之剖面圖。 如第1 3圖所示,所獲得的前面基板1 1丨具有:透明 -27- 200830065 基板5、在該上面呈點狀設置之螢光體層116、及呈格子 狀地設置在螢光體層116的周圍之遮光層117。 第14圖爲表示本發明中作爲顯示裝置之FED的一個 例子之立體圖。 另外,第15圖中表示該A-A’線的剖面圖。 如第14圖和第15圖所示,該FED係聚備有分別由矩 形狀的玻璃板所組成之前面基板1 1 1以及背面基板1 1 2來 作爲絕緣基板,該兩基板則是隔著1〜2 mm的間隙相對向 配置。然後,前面基板1 1 1和背面基板1 1 2係經由矩形框 狀的側壁1 1 3來接合周緣部彼此間,構成內部維持真空狀 態之扁平矩形的真空外圍器1 1 〇。 爲了要支承加諸到前面基板Π 1和背面基板1 1 2的大 氣壓負荷,在真空外圍器1 1 〇的內部設置複數個間隔體 1 1 4。間隔體1 1 4可以採用板狀或者柱狀的間隔體等。 在前面基板111的內面上’形成具有紅、藍、綠的螢 光體層1 1 6及矩陣狀的遮光層1 1 7之螢光面1 1 5,作爲影 像顯示面。這些螢光體層1 1 6也可以形成爲條狀或者點狀 。在該螢光面115上’形成由鋁膜等所組成之金屬襯墊 120。又爲了要使真空外圍器11〇的內部壓力下降,形成 吸氣膜1 2 1,以吸附內部的不要氣體。在吸氣粉末中混合 有黏接效果的材料來予以黏丨妾° 在背面基板112的內面上’設置分別放出電子束之多 數個表面傳導型的電子放出元件118,作爲激勵螢光面 115的螢光體層116之電子源。這些電子放出元件118係 -28- 200830065 與每個像素相對應來配列成複數行和複數列。各電子放出 元件1 1 8則是由電子放出部(未圖示)、將電壓施加給該 電子放出部之一對元件電極等所構成。另外,在背面基板 1 1 2的內面,呈矩陣狀地設置對電子放出元件1 1 8供應電 壓之多數條的配線1 2 1,該端部則被引出到真空外圍器 1 1 〇的外部。 這種FED,當顯示影像的情況,對螢光面1 1 5和金屬 襯墊1 20施加正電壓,利用負電壓來加速從電子放出元件 1 1 8所放出的電子束,以衝擊螢光面。藉由此方式,螢光 面1 1 5的螢光體層1 1 6受到激勵而發光,顯示彩色影像。 其次,針對本發明的第4種發明進行說明。 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含有電絕緣性溶媒即調色劑粒子 ,該調色劑粒子具有核粒子、及被設置在核粒子上之熱可 塑性樹脂微粒子的覆蓋層、及添加在覆蓋層上之電荷控制 劑,且所使用的電荷控制劑爲含有至少一種鑭系金屬的有 機化合物。 此處,覆蓋層係用來覆蓋調色劑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 分。 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使用電荷控制劑至少含有一種 鑭金屬之有機金屬化合物,可以在給調色劑粒子施加帶電 ,減小所被樹脂覆蓋之核粒子表面不均等狀態的影響。這 點認爲是因鑭金屬對核粒子表面進行吸附和配位等所形成 的帶電施加性很高,並且吸附和配位很快平衡,致使帶電 狀態保持在穩定的狀態之故。 -29- 200830065 例如,用樹脂來覆蓋核粒子表面的情況,電荷控制劑 吸附在該樹脂的覆蓋層表面,或者對樹脂覆蓋層表面的官 能基來取得酸/鹼的配位以持有帶電性。此處,被樹脂覆 蓋之核粒子表面的吸附部位或配置部位並不完全是均等的 的表面狀態。由於樹脂的分子量或官能基不均等的配置和 立體障礙等,該吸附部位或配置部位,取得不均等的表面 狀態。對於這種粒的子表面狀態,帶電施加性很小的話, 受到該表面狀態的影響會很大,核粒子表面的帶電性會變 成不均等。進而,吸附和配位的平衡變緩慢的話,帶電狀 態會變成不穩定,帶電性的時間經過變化或使用環境造成 帶電性的變化會變大。結果是電泳性的控制變困難,電沉 積高精密的調色劑層變困難。一方面,將至少含有1種鑭 金屬之有機金屬化合物用於電荷控制劑的話,由於帶電施 加性優異,故被樹脂覆蓋之核粒子不會受到這種不均等的 表面狀態所影響,各個粒子的帶電性變成更加均等,能夠 長期間維持穩定的帶電性。另外,使用環境的變化造成帶 電性的變化變小。結果是電泳性的控制變良好,可以電沉 積高精密的調色劑層。另外,由於各個粒子的帶電性均等 化,調色劑溶液中之電反作用導致調色劑粒子的分散性也 提升。 第20圖中表示用來說明含在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中 之調色劑粒子的構成的一個例子之模樣圖。 如同圖示,該調色劑粒子1 60具有核粒子1 6 1、及被 覆蓋在核粒子161表面之熱可塑性樹脂粒子覆蓋層163、 -30- 200830065 及存在於該熱可塑性樹脂粒子覆蓋層1 63之電荷控制劑( 未圖示)。 核粒子的平均粒徑可以設定爲 0.01〜ΙΟμιη。不到 0_0 1μιη的話,會有核粒子的分子間凝聚變大且均等的分 散變困難的趨勢。使用這種平均粒徑很小且分散性不良的 材料,例如具有數n m的平均粒徑之微小顏料粒子等的情 況,經由擔持在由具有更大的平均粒徑之樹脂等所組成之 核粒子中,可以改善分散性,以利於應用。另外,超過 1 Ομηι的話,具有均等地攪拌核粒子會變困難,致使形成 均等的樹脂層會變困難的趨勢。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形態,調色劑粒子與絕緣性溶媒的 重量比値,可以設定爲2 : 98〜5 0 : 5 0。 調色劑粒子的重量比値小於上述範圍的話,會有爲了 要形成特定膜厚的調色劑層而需要大量的溶媒的趨勢。另 外,調色劑粒子的重量比値大於上述範圍的話,會有連應 形成調色劑層的部分以外也附著調色劑粒子而變成污染原 因的趨勢。 第4種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係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形態 ’能夠含有有機金屬化合物來作爲電荷控制劑,該有機金 屬化合物含有針對核粒子的重量,相當於例如0.001〜10 重量%之金屬分量。 相對於核粒子,電荷控制劑的金屬分量爲不到〇.〇〇 1 m量%的話,會有調色劑粒子帶電不完全的趨勢。帶電不 完全的調色劑粒子,由於受到電場來控制,以致於這種調 -31 - 200830065 色劑粒子變多的話,會有電沉積膜流動,連應形成膜部分 以外也附著調色劑粒子而變成變成污染原因的趨勢。 另外,相對於核粒子,電荷控制劑的金屬分量超過1 〇 重量%的話,由於液體顯影劑中的離子成分量變成過剩, 液體顯影劑整體的阻抗過低,故會有調色劑粒子的電泳性 降低的趨勢。 加上這些問題,依據本發明的另外形態,這些電荷控 制劑能夠相對於核粒子來添加,成爲0.0 1重量%〜2重量% 〇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形態,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添加量 ,能夠相對於核粒子的重量,來成爲1.0〜20重量%。 相對於核粒子,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添加量不到1 重量%的話,會有核粒子露出的比率過大,核粒子表面狀 態變成不均等,電荷控制劑的分布因而變成不均等,導致 控制調色劑粒子的帶電性變困難的趨勢。另外,熱可塑性 樹脂微粒子的添加量超過20重量%的話,相對於核粒子, 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覆蓋量變成過剩,未完全附著或吸 附在核粒子表面之游離的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容易增加。 這種情況下,會有添加在液體顯影劑內之電荷控制劑,也 吸附在游離的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妨礙調色劑粒子的帶 電特性的趨勢。加上這些問題,依據本發明的另外形態, 相對於核粒子,這些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添加量爲3重 量%〜10重量%。 核粒子列舉有:例如螢光體粒子、顏料粒子以及含有 -32- 200830065 著色劑之著色樹脂粒子等。 本發明所能夠使用的螢光體,可以使用與第1〜3種發 明所使用同樣的螢光體。 無機顏料的具體例子列舉有:黃土色的天然顏料、鉻 黃、鋅黃、鋇黃、鉻橙、鉬紅、鉻綠等的鉻酸鹽、深藍等 的亞鐵氰化物、氧化鈦、鈦黃、鈦白、氧化鐵紅、黃色氧 化鐵、氧化鋅、鐵酸鋅(zinc ferrite)、鋅白(zinc bloom)、鐵黑(iron oxide black)、銘藍(cobalt blue) 、氧化鉻、尖晶石綠(spinel green)等的氧化物、鎘黃( cadmium yellow )、鎘橙紅(cadmium orange)、鎘紅( cadmium red )等的硫化物、硫酸鋇等的硫酸鹽、矽酸鈣 、群藍等的矽酸鹽、青銅(bronze )、鋁等的金屬粉、碳 黑等。 有機原料的具體例子列舉有:例如茜素沈澱色料等的 天然沉殿色料、萘酣綠(naphthol green)、萘酣橙( naphthol orange )等的硝酸靈(nitron )系顏料、聯苯胺 黃 G (benzidine yellow G)、漢沙黃 G(hansa yellow G )、漢沙黃 10G ( hansa yellowlO G )、烏爾康橙( Vulcan orange)、紅色沉源色料 R ( lake red R)、紅色 沉澱色料C ( lake red C )、紅色沉澱色料D ( lake red D )、沃丘格紅(Watchung red ) 、16 洋紅 6B ( brillant carmine 6B)、卩比 Π坐酮橙(pyrazolone orange)、棗紅 10G(bordeaue 10G) (BON maroon)等的可溶性偶氮基 系、D比哗酮紅(pyrazolone red)、帕拉紅(Para red)、 -33- 200830065 甲苯胺紅(toluidine red) 、ITR 紅(ITR red)、甲苯胺 紅(紅色沉激色料4 R )、甲苯胺裏紅(t ο 1 u i d i n e m a r ο ο η )、難紅顏料(brilliant fast scarlet red)、棗紅色沉源 色料5B ( lake bordeaue 5B)等的不溶性偶氮基系、縮合 偶氣基系等的偶氮基系顏料、酞菁藍(phthalocyanine blue)、酞菁綠(phthalocyanine green)、溴化酞菁綠( bromophthalocyanine green)、堅牢天藍(fast sky blue) 等的酿靑顏料、陰丹士林藍(indanthrene blue)等的蒽H (anthraquinone)系、苑棗紅(perylene maroon)等的座 系、苑酮橙(perynone orange)等的苑嗣系、二甲嗤13丫 D定 酮(dimethylquinacridone)等的喹吖啶酮系、二噁嗪紫( dioxazine vioet)等的二 D惡曉系、異 U引哄啉(isoindoline )系、喹酞酮(quin ophthal one )系等的縮合多環系顏料 、維丹明6B (玫瑰紅;rhodamine 6B)、沉激色料(lake )、羅丹明 B、孔雀綠(malachite green)等的驗性染料 沉澱色料、茜素沈澱色料(alizarin lake )等的媒染染料 系顏料、陰丹 士林藍(indanthrene blue) 、f定藍(indigo blue )、蒽嵌蒽醌橙(anthanthrone orange )等的建染染 料、螢光顏料、吖嗪(azine )顏料(鑽石黑)、綠金( green gold )等。 用於含有著色劑的著色樹脂粒子之樹脂粒子用的樹脂 材料列舉有:苯乙烯、0-甲基苯乙烯、m-甲基苯乙烯、P-甲基本乙嫌、p -甲氧基苯乙嫌、p_苯基苯乙嫌、p -氯苯乙 燦、3,4-二氯代苯乙烯、p-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 -34- 200830065 嫌、p-n-丁基苯乙烯、p-tert-丁基苯乙烯、p_n_己基苯乙 燒、p-n-辛基苯乙稀、p-n-壬基苯乙嫌、p-n-葵基苯乙嫌 、Ρ 月桂基苯乙烯等的苯乙烯及其介電體;乙烯、丙烯 、異丁烯等的乙烯不飽和單烯類;氯乙烯、偏氯乙烯、氟 乙烯等的鹵化乙烯類;乙酸乙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 烯酯等的乙烯酯類;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η -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 、甲基丙烯酸η-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 丙烯酸二甲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胺乙酯等的α -亞甲 基脂肪族單羧酸酯類;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 異丁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η-辛酯、丙烯酸月桂酯、丙 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甲2-氯乙酯、 丙烯酸苯酯等的丙烯酸酯類;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 醚、乙烯基異丁基基醚等的乙烯基醚類;乙烯基甲基酮、 乙烯基己基酮、甲基異丙烯基甲酮等的乙烯基酮類;Ν•乙 嫌基D比略(vinyl pyrrole) 、η-乙嫌基昨1:1坐(ν〖η>^ carbazole) 、Ν-乙烯基吲哚(vinyl indole) 、Ν-吡略院 酮(pyrrolidone )等的Ν-乙烯基化合物;乙烯基萘( vinyl naphthalene)、丙烯腈(acrylonitrile)、丙嫌醯胺 (acrylamide)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等的乙 烯系單量體的單獨聚合物或共聚物。尤其,代表性的結合 樹脂可以列舉有: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本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燒一 -35 - 200830065 丁二烯共聚物、聚酯、聚胺酯、環氧樹脂、矽樹脂、 胺等。 第4種發明所使用的電荷控制劑是一種至少含有 鑭金屬之有機化合物,例如鑭金屬列舉有:La、Ce、 Gd、Tb等,與這些金屬構成的有機金屬化合物列舉 環垸酸(naphthenic acid)金屬鹽、辛酸(octylic )金屬鹽、月桂酸(lauric acid )金屬鹽、油酸( acid )金屬鹽、癸二酸(secanoic acid )金屬鹽等的 酸金屬鹽、或乙醯丙酮金屬鹽等的螯合型錯體化合物 烷氧基金屬等。 第4種發明的液體顯影劑所使用的電絕緣性溶媒 第1〜第 3發明所使用的電絕緣性溶媒同樣,在 7 0〜2 5 (TC的範圍,具有沸點,且具有1〇9 Ω · cm以上 至於101G〜1017 Ω · cm的體積阻抗率及不到3的介電率 另外,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係以懸濁聚合法或乳 合法爲代表的聚合方法來進行製造。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形態,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 粒徑能夠設定爲0.1〜5 μηι。 熱可塑性樹脂的微粒子平均粒徑不到〇 . 1 μηι的話 成時的組成分布容易變成不均等,未附著或吸附在核 的樹脂成分會增加,漂浮殘存的樹脂也會因電荷控制 帶電,故調色劑組成變成不均等,會對高精密度的圖 理會造成困難。另外,超過5 μηι以上的話,樹脂的主 纒很密,主鏈在溶媒中的擴張會變差,對核粒子表面 聚醯 1種 Eu、 有: acid oleic 有機 、或 ’與 例如 ,甚 〇 化聚 平均 ,合 粒子 劑而 案處 鏈交 的附 -36- 200830065 著或吸附容易變成不均等。 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可採用例如經乾燥過的1次平 均粒徑〇·1 μιη〜5 μιη程度之以粉末來獲得之丙烯酸系微粒子 等。另外,即使不是微粒子狀,也可以以微粉碎機等物理 式地將丙烯酸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尼龍 系樹脂以及其他的熱可塑性樹脂的顆粒狀或球狀的樹脂予 以粉碎後才使用。 另外,還可以藉由砂磨機等的珠磨機或球磨機等,在 絕緣性溶媒中予以微粒子化後才使用。 在核粒子上設置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方法,列舉有 以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軟化點以上溫度,將含有例如核 粒子和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之分散系統予以加熱進行攪拌 。然而,使用具有親水性的螢光體來作爲該核粒子的話, 會有即使使用具有疏水性的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仍不容易 附著的事態。這種情況下,預先以矽烷耦合劑來將核粒子 予以表面處理,使該矽烷耦合處理層與核粒子及熱可塑性 樹脂微粒子親和,機能上如同結合劑,使熱可塑性樹脂微 粒子附著在核粒子上、或可以經由將蠘等與熱可塑性樹脂 微粒子一起析出到核粒子,使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附著在 該核粒子表面。 對核粒子進行均等的表面處理之矽烷耦合劑的水溶液 或水-乙醇溶液、ΡΗ4程度的醋酸水溶液的濃度,能夠設 定爲0 · 0 1重量%〜5重量%。不到〇 . 〇 1重量%的話,會有無 法對核粒子表面施行充分的耦合處理,且熱可塑性樹脂微 -37- 200830065 粒子的附著並不完全的趨勢,超過5重量%的話,由於矽 烷耦合劑沒有完全溶解在溶煤中,故會有對於耦合處理反 而會發生不均勻或凝聚的趨勢。 使用第4種發明的液體顯影劑,與第1〜第3種發明同 樣,可以形成影像顯示裝置的螢光面,甚至於含有該螢光 面的前面基板。 此方法,經由調整液體顯影劑的組成和濃度等,可以 控制所獲得顯示裝置之螢光體層的膜厚。 以下,使用第5種發明的液體顯影劑,本發明的液體 顯影劑含有電絕緣性溶媒及調色劑粒子,該調色劑粒子係 使用具有核粒子、及被設置在核粒子上之熱可塑性樹脂微 粒子的覆蓋層、及被加添在覆蓋層表面之電荷控制劑,且 是由ZnS系螢光體所組成之核粒子。 第5種發明所使用的電荷控制劑,至少含有一種金屬 化合物,該金屬化合物則含有2 A族和3 A族金屬的至少 一種。 依據第5種發明所獲得的效果,係使用至少一種含有 2 A族和3 A族金屬的金屬化合物,作爲電荷控制劑,對調 色劑粒子施予充分的帶電性,且也在電沉積後均等地分布 殘留在粒子表面,抑制螢光面作成步驟中熱處理等所造成 的亮度劣化、或電子線等進行發光顯示步驟中造成的亮度 劣化(發光壽命)。這點被認爲是因2 A族和3 A族金屬 ,將ZnS母體表面產生格子狀缺陷所造成的亮度劣化予以 抑制之故。 -38- 200830065 第2 1圖中表示第5種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中之調色劑 粒子的構成之模式的剖面圖。 如同圖示,該調色劑粒子260形成有:由ZnS系螢光 體所組成之核粒子261、及被附著在核粒子261上之樹脂 微粒子263所形的覆蓋層。 此處,覆蓋層係覆蓋調色劑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對調色劑粒子表面,添加電荷控制劑(未圖示)。 被添加在調色劑粒子表面的電荷控制劑會吸附在該表 面,或者能夠對表面的官能基來取得酸·鹼基的配位。 另外,液體顯影劑中,被添加在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 覆蓋層表面以進行吸附或者配位,係存在於電絕緣性溶媒 中之電荷控制劑以及該有機化合物的至少一部分。其餘的 電荷控制劑以及該有機化合物,不會對熱可塑性樹脂微粒 子產生作用,能夠存在於電絕緣性溶媒中。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形態,核粒子的平均粒徑能夠爲 1〜ΙΟμιη,不到Ιμηι的話,會有荷粒子的分子間凝聚變大 ,均等的分散變困難的趨勢。超過ΙΟμιη的話,由於均等 地攪拌核粒子會變困難,以致於形成均等的樹脂層會變困 難,存在於該表面之電荷控制材的分布也會變成不均等, 故各個粒子的帶電性會產生偏差,以電場來進行控制就會 變困難。另外,由於電荷控制劑的分布變成不均等,因而 會有成膜步驟的熱處理等所造成的亮度劣化、或電子線等 造成發光顯示步驟的亮度劣化(發光壽命)也容易進展的 趨勢。 -39- 200830065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形態,針對液體顯影劑1 〇 〇重量% ,調色劑粒子及絕緣性溶煤的重量比値,可以設定爲2 : 98〜50 : 50 。 重量比値爲上述範圍以外的話,會有爲了要獲得特定 的膜厚而需要大量的溶媒,也在應形成膜的圖案以外附著 調色劑粒子而變成污染原因的趨勢。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形態,電荷控制劑能夠含有針對核 粒子的重量,相當於0.001〜10重量%的金屬分量。 電荷控制劑相對於調色劑粒子不到0 · 0 0 1重量%的話 ,會有調色劑的帶電並不充分,存在多數個以電場無法控 制的粒子,電沉積膜流動,或在要應形成膜的部分以外附 著調色劑粒子而變成污染原因的趨勢。另外,存在於核粒 子表面之2 Α族和3 Α族金屬過度變少,得不到充分抑制 亮度劣化的效果。 另外,超過1 0重量%的話,顯影液中的離子成分量變 成過剩且顯影液整體的阻抗過度變低,故會有調色劑粒子 的電泳性下降的趨勢。 加上這些問題,依據本發明的另外形態,這些電荷控 制劑相對於核粒子來添加,成爲〇 · 〇 1重量%以上、2重量 %以下。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形態,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含量 ,可以對於核粒子的重量,相當於10〜20重量%。 相對於核粒子,熱可塑性樹脂含量不到1重量%的話 ,由於附著或者吸附之樹脂的量過少,故會有存在有未附 -40- 200830065 著樹脂的核粒子等,核粒子露出的機率變大的趨勢。於是 ,核粒子的表面狀態變成不均等,因而,會有電荷控制劑 的分布變成不均等,控制調色劑粒子的帶電性變困難的趨 勢。外加,由於電沉積後所殘存之2A族和3A族金屬分 量的分布變成不均等,因而會有成膜步驟進行熱處理等的 亮度劣化、或電子線等進行發光顯示步驟的亮度劣化(發 光壽命)也容易進展的趨勢。 另外,熱可塑性樹脂的含量超過20重量%,會有對於 核粒子,樹脂並未完全附著或者吸附,在溶液中游離的趨 勢。此情況下,即使添加電荷控制劑來對調色劑粒子施予 電荷,仍會吸附到游離的樹脂,妨礙調色劑粒子的帶電特 性。加上這些問題,依據本發明的另外形態,這些熱可塑 性樹脂微粒子能夠相對於核粒子來添加,成爲3重量%以 上、1 0重量%以下。 第5種發明所使用的核粒子列舉有:以ZnS爲母體的 螢光體粒子。 以ZnS爲母體的螢光體粒子列舉有:ZnS : Ag,C1、 ZnS : Ag,Cl,A1、( Zn,Cd ) S : Ag、( Zn,Cd ) S : Ag, Cl、( Zn,Cd) S : Ag,以及ci,A1等的藍色發光螢光體 ;ZnS : Cu,A1、ZnS : Cu、ZnS : Cu5 Al,Au、 ( Zn,Cd) S : Cu,A1、( Zn5 Cd ) S : Cu 以及(Zn,Cd ) S : Cu,Al, Au等的綠色發光璧光體;(Zn,Cd) S: Ag+InO等的紅 色發光螢光體。
第5種發明所使用的電荷控制劑,使用2 A族和3 A -41 - 200830065 族金屬至少含有一種的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列舉有:具 有6〜30的碳量之金屬有機酸鹽,例如環烷酸鹽、辛酸鹽 、月桂酸鹽、油酸鹽、癸二酸等的有機酸鹽、或螯合型錯 化體合物、或院氧基金屬等的有機化合物。另外,也能夠 使用磷酸鹽、硝酸鹽等的無機化合物。 用於液體顯影劑的電絕緣性溶媒,可以使用與第丨〜第 4發明同樣的電絕緣性溶媒。 本發明所使用的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以例如懸濁聚 合法或乳化聚合法爲代表的聚合方法來進行製造。 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形態,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能夠 具有Ο.ίμιη〜5μιη的平均粒徑。 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平均粒徑爲0.1 μπι以下的話, 由於合成時的組成分布容易變成不均等,沒有附著或吸附 在核粒子的樹脂成分會增加,漂浮殘存的樹脂也會因電荷 控制劑而帶電,故會有調色劑組成變成不均等且高精密的 圖案處理變困難的趨勢。 另外,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平均粒徑超過5 μιη的話 ,會有樹脂的主鏈交纏很密,主鏈在溶媒中的擴張變差, 對核粒子表面的附著或吸附容易變成不均等的趨勢。 這種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可以採用例如經乾燥過的 i次平均粒徑Ο.ίμιη〜5 μιη程度之以粉末來獲得之丙烯酸系 微粒子等。另外,即使不是微粒子狀,也可以以微粉碎機 等物理式地將丙烯酸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 、尼龍系樹脂以及其他的熱可塑性樹脂的顆粒狀或球狀的 -42- 200830065 樹脂予以粉碎後才使用。 另外,還可以藉由砂磨機等的珠磨機或球磨機等,在 絕緣性溶媒中予以微粒子化後才使用。 在核粒子上設置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方法,列舉有 以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軟化點以上溫度,將含有例如核 粒子和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之分散系統予以加熱攪拌。然 而,使用具有親水性的螢光體來作爲該核粒子的話,會有 即使使用具有疏水性的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仍不容易附著 的事態。這種情況下,預先以矽烷耦合劑來將核粒子予以 表面處理,使該矽烷耦合處理層與核粒子及熱可塑性樹脂 微粒子親和,機能上如同結合劑,使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 附著在核粒子上、或可以經由將躐等與熱可塑性樹脂微粒 子一起析出到核粒子,使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附著在該核 粒子表面。 對核粒子進行均等的表面處理之矽烷耦合劑的水溶液 或水-乙醇溶液、PH4程度的醋酸水溶液的濃度,可以設 定爲0.01重量%〜5重量%。 不到0 · 0 1重量%的話,會有無法對核粒子表面施行充 分的耦合處理,且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附著並不完全的 趨勢’超過5重量%的話,矽烷耦合劑未完全溶解在溶煤 中,故會有對於耦合處理反而會發生不均勻或凝聚的趨勢 〇 使用第5種發明的液體顯影劑,與第丨〜第3種發明同 樣’可以形成影像顯示裝置的螢光面,甚至於含有該螢光 -43- 200830065 面的前面基板。 以此方式所獲得的前面基板’可以以與第1 3圖同樣 的剖面圖來表示。 另外,該平面圖具有與第14圖同樣的構成。 進而,第15圖中表示第14圖的A-A’線剖面圖,作 爲顯示裝置中的FED的一個例子。 實施例: 以下,舉出第1〜第3發明的實施例。 第1 6圖中表示本發明所使用的實驗裝置的一個例子 之槪略圖。 如同圖示,該實驗裝置具有:可上下分開的3個口之 可分離式燒瓶1 3 0、以及插入中央的口的具有攪拌葉片之 攪拌機1 3 6、使攪拌機1 3 6迴轉驅動,且封閉中央的口之 防爆馬達1 3 2、被設置在中央的開口之兩側口的其中一方 之戴氏冷凝器(Dimroth condenser) 131、從另一方的口 插入可分離式燒瓶1 3 0內部之熱電偶1 3 3、被連接到熱電 偶1 3 3之中繼溫調單元1 3 4、被連接到中繼溫調單元1 3 4 之包覆式加熱器(mantle heater) 135。 該實驗裝置可以一面用攪拌機136來攪拌可分離式燒 瓶1 3 0的內容物,一面經由熱電偶1 3 3隨時測量溫度,以 所測量的溫度爲基準,以中繼溫調單元1 3 4來控制包覆式 加熱器135的加熱,內容物隨時保持一定的溫度。來自內 容物的冷媒蒸氣,經由戴氏冷凝器1 3 1予以冷卻、凝縮, -44- 200830065 再度回到下部的容器內,藉由此方式,可以防止可分離式 燒瓶1 3 0內壓力的過度上升。 (實施例1 ) 在1 00 0 ml的燒杯中製作日本信越化學公司製造的矽 烷耦合劑(KBM-603 )水溶液700 g,投入50 g的Y202S :Eu系紅色發光螢光體粒子(平均粒徑4.5 μιη,比重5.0 )’進行2小時的攪拌。之後,進行過濾後經由乾燥爐以 1 20 °C進行3小時的乾躁,以進行矽烷耦合處理,之後以 筛網進行篩選。接著,將Exxon Corporation製造之沸點 範圍爲191〜205 °C的絕緣性碳氫化合物溶煤(isobar L ( 登錄商標)),注入1 80 g到5 00 ml的可分離式燒瓶中, 再投入日本綜硏化學公司製造的比重爲1 · 0的丙烯酸微粒 子(MP40 09 ) 2g、及進行矽烷耦合處理過的Y2〇2S : Eu 系紅色發光螢光體粒子1 8 g,將中繼溫調單元設定在1 00 °C以作爲溫度控制器,利用攪拌機來進行加熱攪拌。在溶 液溫度1 0 0 °C的狀態下持續2小時,之後經過1 .5小時, 一面冷卻到室溫(25 °C ),一面繼續攪拌。對於以這種方 式獲得之固態分量濃度1 0重量%的螢光體粒子分散體,添 加曰本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的環烷酸锆2 g,形 成含有紅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第1 7圖中表示使用上述液體顯影劑來形調色劑層之 實驗裝置的一個例子之槪略圖。 如同圖示,當作實驗裝置的夾層槽,係形成爲在一對 -45 - 200830065 ITO電極21 1、212間,配置鐵氟龍(登錄商標)製的間 隔體213,可以對ΙΤΟ電極21 1、212間施加電壓。鐵氟 龍製的間隔體213是一邊爲40 mm的正方形,中央設有 3 0 mm的正方形開孔,該一邊除去間隔體2 1 3的一部分, 形成通到開孔的2條通路。2通路的其中一方是作爲空氣 排氣孔2 1 5來使用,另一方則是作爲液體顯影劑的注入路 徑2 1 4來使用。 將上述含有紅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注入到如 同圖示的夾層槽,施加3 00V的直流電壓5秒鐘之後,將 槽予以分解。觀察所獲得電沉積膜的樣子,任何的情況均 會在接地側的IT0電極21 1形成均等的螢光體電沉積膜, 在正極側的IT0電極2 1 2則沒有任何附著。 從這結果得知:這些顯影劑全部呈正極性帶電,完全 沒有呈相反極性帶電。此外,還得知:此時負極側之電沉 積膜的厚度平均爲11 μηι,形成足夠厚度的電沉積膜。 測定螢光體電沉積膜受到電子線激勵的亮度,成爲與 網版印刷所形成的螢光膜相同程度。 另外,利用 SEM來將所獲得之含有紅色發光螢光體 的液體顯影劑之調色劑粒子的表面構造予以照相並進行觀 察。第18圖中表示調色劑粒子的表面構造之SEM照片。 得知:如第1 8圖所示,經由矽烷耦合劑,樹脂微粒子均 等地附著在螢光體表面。 (實施例2 ) -46- 200830065 在1000 ml的燒杯中製作日本信越化學公司製造的矽 烷耦合劑(KBM-603 )水溶液700 g,投入50 g的ZnS : Cu,A1系綠色發光螢光體粒子(平均粒徑5.6μηι,比重 4.1 ),進行2小時的攪拌。之後,進行過濾後經由乾燥 爐以1 20 °C進行3小時的乾躁,之後以篩網進行篩選。接 著,將Exxon Corporation製造之沸點範圍爲191〜205 °C的 絕緣性碳氫化合物溶煤(isobar L (登錄商標)),注入 1 80 g到5 00 ml的可分離式燒瓶中,再投入曰本綜硏化學 公司製造的比重爲1.0的丙烯酸微粒子(MP4009) 2g、及 進行矽烷耦合處理過的ZnS: Cu,A1系綠色發光螢光體粒 子1 8 g,將中繼溫調單元設定在1 〇〇 °C以作爲溫度控制器 ’利用攪拌機來進行加熱攪拌。在溶液溫度1 0 的狀態 下持續2小時的攪伴,之後經過1 · 5小時,一面冷卻到室 溫(2 5 °C ),一面繼續攪拌。對於以這種方式獲得之固態 分量濃度1 〇重量%的螢光體粒子分散體,添加日本大日本 油墨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的環烷酸鉻2 g,形成含有綠色發 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將以這方是所獲得之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 劑,注入夾層槽,直流電壓3 00 V施加5秒鐘之後,將槽 予以分解。觀察所獲得電沉積膜的樣子,任何的情況均會 在接地側的ITO電極形成均等的螢光體電沉積膜,在正極 側的ITO電極則沒有任何附著。 從這結果得知:這些顯影劑全部呈正極性帶電,完全 沒有呈相反極性帶電。還得知:此時負極側之電沉積膜白勺 -47- 200830065 厚度平均爲12 μιη,形成足夠厚度的霄 測定螢光體電沉積膜受到電子線 網版印刷所形成的螢光膜相同程度。 (實施例3 ) 在1 000 ml的燒杯中製作日本信 烷耦合劑(KBM-603 )水溶液700 g Ag,A1系藍色發光螢光體粒子(平 4.1 ),進行2小時的攪拌。之後, 爐以120 °C進行3小時的乾躁,之後 著,將Exxon Corporation製造之沸議| 絕緣性碳氫化合物溶煤(isobar L ( 180 g到5 00 ml的可分離式燒瓶中, 公司製造的比重爲1 . 〇的丙烯酸微粒 ZnS : Ag,A1系藍色發光螢光體粒子 元設定在1 〇〇 °C以作爲溫度控制器, 熱攪拌。在溶液溫度1〇〇 °C的狀態下 之後經過1 · 5小時,一面冷卻到室溫 攪拌。對於以這種方式獲得之固態分 光體粒子分散體,添加日本大日本油 的環烷酸鍩2 g,形成含有藍色發光 〇 將以這方是所獲得之含有藍色發 劑,注入夾層槽,直流電壓3 0 0V施: 沉積膜。 激勵的売度,成爲與 「越化學公司製造的矽 ,投入50 g的ZnS : 均粒徑5.6μηι,比重 進行過濾後經由乾燥 :以篩網進行篩選。接 5範圍爲191〜205 °C的 登錄商標)),注入 再投入日本綜硏化學 子(MP4009 ) 2g、及 1 8 g,將中繼溫調單 利用攪拌機來進行加 持續2小時的攪伴, (25t:),一面繼續 量濃度1 0重量%的螢 墨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 加5秒鐘之後,將槽 -48- 200830065 予以分解。觀察所獲得電沉積膜的樣子,任何的情況均會 在接地側的IT◦電極形成均等的螢光體電沉積膜,在正極 側的ITO電極則沒有任何附著。 從這結果得知:這些顯影劑全部呈正極性帶電,完全 沒有呈相反極性帶電。還得知:此時負極側之電沉積膜的 厚度平均爲12μηι,形成足夠厚度的電沉積膜。 測定螢光體電沉積膜受到電子線激勵的亮度,成爲與 網版印刷所形成的螢光膜相同程度。 將上述實施例1〜3所獲得之含有紅色發光螢光體的液 體顯影劑、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以及含有 藍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分別收容在具有與第3圖 同樣構成的裝置之顯影裝置3r、3g、3b,應用具有已多數 個整列配置了寬147μιη X長247μιη大小的點之圖案之具有 10 mm xl 00 mm大小的底版,進行顯影、乾燥以及複製 ,以在具有10 mm xlOO mm大小的透明基板上,形成紅 色發光螢光體層、綠色發光螢光體層、藍色發光螢光體層 〇 從所獲得的各螢光體層任意地選擇3 0個部位,測量 該寬度,並測定標準偏差値。該結果,獲得橫寬平均 1 5 1 · 7 2 μιη、標準偏差値1 . 6 6的結果。 另外,應用以下的式子,由複製過來之螢光體層的體 積或重量、及複製前的底版之各點狀圖按所附著之液體顯 影劑經乾燥後的體積或重量來求出複製率。 複製率(%)二(各螢光體層的體積或重量/底版的 -49- 200830065 附著在各點狀圖案之液體顯影劑經乾燥後的體積或重量) X 1 0 0 〇 其結果:複製率爲99.47%。 (實驗例1 ) 在500 ml的燒杯中,注入Exxon Corporation製造之 沸點範圍爲 191〜2 05 °C的絕緣性碳氫化合物溶煤(isobar L (登錄商標))180 g,再投入日本夕歹U 7 y卜^弋八 >株式会社製造的熔點爲99°C〜l〇5°C,比重爲0.96之乙 烯-乙酸乙烯共聚體系蠟(37 1FP ) 2 g、及未施予矽烷耦 合處理的 Y2〇2S : Eu系紅色發光螢光體粒子(平均粒徑 4.5 μιη,比重5.0) 18 g、及日本綜硏化學公司製造的丙烯 酸微粒子(MP4009 ) 2g,將中繼溫調單元設定在150°C以 作爲溫度控制器,利用攪拌機3 6來進行加熱攪拌。在溶 液溫度到達1 5 0 °C的階段,上述躐成分完全熔解,熔解在 溶煤中。在溶液溫度爲1 50°C的狀態下持續2小時的攪拌 ,之後經過1 · 5小時,一面冷卻到室溫(2 5 t ),一面繼 續攪拌。對於以這種方式獲得之固態分量濃度1 〇重量%的 螢光體粒子分散體,添加日本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公司製 造的環烷酸锆(環烷酸酯Zr ) 2 g,形成含有紅色發光螢 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在所獲得的顯影劑即是含有蠟的情況、及不含與實施 例1同樣方式所獲得的蠟的情況下,使用Scientifica公司 製造的導電率計M-627,測量調色劑粒子的導電性,含有 -50- 200830065 鱲之調色劑粒子的導電性爲64 ( ps/ cm ),不含蠟之調 色劑粒子的導電性爲3 1 5 ( p s / cm )。 從這情形,被添加的電荷控制劑則是如同實施例1不 含鱲的調色劑粒子,比如同實驗例1含有蠟之調色劑粒子 ,還要更能夠充分吸附,故導電性非常良好。由此得知: 可以高精密地電沉積膜厚的顯影劑層。另外,還得知:將 一旦將被電沉積在披覆體之顯影劑層複製到其他的披覆體 的情況,該脫離性會變良好。 另外,利用SEM來將所獲得之含有紅色發光螢光體 的液體顯影劑之調色劑粒子的表面構造予以照相並進行觀 察。第1 9圖中表示調色劑粒子的表面構造之SEM照片。 得知:如第1 9圖所示,調色劑粒子會受到滲出表面的的 蠟所覆蓋。因而,被認爲導電性低於不含蠟之實施例1的 調色劑粒子。 (實驗例2) 除了使用ZnS: Cu,A1系綠色發光螢光體粒子18 g來 取代未進行矽烷耦合處理過的Y2〇2S : Eu系紅色發光螢光 體粒子(平均粒徑4.5 μιη,比重5 · 0 ) 1 8 g以外,與實驗 例1同樣,形成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實驗例3 ) 進而,除了使用ZnS: Ag,A1系藍色發光螢光體粒子 18 g來取代未進行矽烷耦合處理過的Y202S : Eu系紅色發 -51 200830065 光螢光體粒子(平均粒徑4·5μιη,比重5.0 ) 18 g以外, 與實驗例1同樣,形成含有藍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〇 將上述實施例1〜3所獲得之含有鱲之含有紅色發光螢 光體的液體顯影劑、含有蠟之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 顯影劑、以及含有蠟之含有藍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與實施例1〜3所獲得液體顯影劑同樣的方式,分別收容 在具有與第3圖同樣構成的裝置之顯影裝置3 r、3 g、3 b, 應用具有已多數個整列配置了寬147μηι χ長247μηι大小的 點之圖案之具有1 0 m m X 1 0 0 m m大小的底版,進行顯影 、乾燥以及複製,在透明基板上,形成紅色發光螢光體層 、綠色發光螢光體層、藍色發光螢光體層。 從所獲得的各螢光體層任意地選擇3 0個部位,測量 該寬度,並測定標準偏差値。該結果,獲得橫寬平均 139·72μιη、標準偏差値22.4的結果。 另外,與上述實施例1〜3同樣,求出複製率,具有 84.3 6%。因此,得知:該複製率則是不含蠟的液體顯影劑 比含有蠟的液體顯影劑還要更良好。 由此結果得知:使用不含鱲的液體顯影劑,因相當於 底版的點大小之大小的螢光體層被複製,該標準偏差値很 低,故所獲得之螢光體層的點形狀偏差很小,圖案精度良 好。一方面,還得知:使用含有蠟的液體顯影劑的情況, 複製並不完全,該標準偏差値很高,故所獲得之螢光體層 的點形狀偏差很大,圖案精度並不完全。 -52- 200830065 其次,舉出第4種發明的實施例。 此處則是使用與第1 6圖同樣的實驗裝置。 (實施例4 ) 在如圖示的 500 ml的燒杯中,注入 Exxon Corporation製造之沸點範圍爲191〜205 °C的絕緣性碳氫化 合物溶煤(i s 〇 b a r L (登錄商標))1 8 0 g,投入日本總硏 化學株式会社製造之平均粒徑爲〇.4μιη,軟化點爲80°C且 比重爲1.0的丙烯酸微粒子(MP4009) 2g、及ZnS: Cu, A1系綠色發光螢光體粒子(平均粒徑5.6μιη) 180 g,將 溫度控制器設定在1 〇〇 °C,進行加熱攪拌。即使溶液溫度 到達1 0 0 °C之後,仍經過2小時以一定溫度持續攪拌,之 後經過1 · 5小時,一面冷卻到室溫(2 5 °C ),一面繼續攪 拌。對於以這種方式獲得之固態分量濃度1 〇重量%的螢光 體粒子分散體,添加日本化學產業公司製造的辛酸釓1.〇 g,作爲電荷控制劑,形成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 影劑。 針對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從電荷控制 劑添加後經過3 0日,檢測導電率及使用該液體顯影劑所 形成的電沉積膜的樣子。將所得的結果顯示在下述表1中 〇 顯影劑之調色劑粒子的導電性,使用Scientific^公司 製造的導電率計627,進行測定。 電沉積膜依照以下方式形成且進行評價。 -53- 200830065 將上述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注入到第 17圖所示的夾層槽,施加直流電壓200V和8 00V經過 5 秒鐘之後,將槽予以分解。觀察所獲得電沉積膜的樣子, 任何一種情況均會在接地側的ITO電極2 1 1形成均等的螢 光體電沉積膜,在正極側的ITO電極2 1 2則沒有任何附著 得知:導電率之隨時間的變化量較小且穩定,從添加 辛酸釓初期起,就會在核粒子的表面施加穩定的帶電特性 〇 由這結果得知:顯影劑全部呈正極性帶電,沒有帶電 性的粒子及因隨時間的變化而喪失帶電性的粒子則不存在 〇 所獲得的電沉積膜,在正極側沒有殘留粒子的話評價 爲〇,在正極側殘留粒子的話評價爲△,在正極側殘留 5 0 %以上的粒子的話評價爲X,分別顯示在下述表1中。 <表1 > 剛添加後 經5小時 後 經1曰 後 經3曰 後 經5曰 後 經10曰 後 經30曰 後 導電率 (pS/cm) 76 78 77 78 75 75 76 200V 電沉積膜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800V 電沉積膜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此外,此處,軟化點係指如JIS K 7206 : 1 999熱塑性 -54- 200830065 塑料軟化溫度(VST)的測定方法:Plastic-Thermoplastic material s-deteminati on of 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 ( VST) (ISO 306: 1994)所示,透過與加熱浴槽或是熱轉 變的測試片成垂直放置的針狀壓頭,一面施加特定的負荷 ,一面以一定速度使媒體升溫,當針狀壓頭刺入1 mm時 之傳導媒體的溫度。 (實施例5 ) 除了添加日本化學產業製造的辛酸鑭1·〇 g作爲電荷 控制劑以外,以同樣方式,形成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 體顯影劑。 針對所獲得之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與 實施例4同樣的方式,進行該導電率的測定及電沉積膜的 評價。該結果顯示在下述表2中。 〈表2 > 剛添加後 經5小時 後 經1曰 後 經3日 後 經5曰 後 經10日 後 經30日 後 導電率 (pS/cm) 98 98 102 97 98 98 98 200V 電沉積膜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800V 電沉積膜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得知:導電率之隨時間的變化量較小且穩定,從添加 辛酸釓初期起,就會在核粒子的表面施加穩定的帶電特性 -55- 200830065 電沉積膜係在任何的情況,均會在接地側的ITO電極 ,形成均等的螢光體電沉積膜,在正極側的ΙΤΟ電極則沒 有任何的附著。 由這結果得知:顯影劑全部呈正極性帶電,沒有帶電 性的粒子及因隨時間的變化而喪失帶電性的粒子則不存在 (比較例1 ) 添加日本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的環烷酸锆 1.0 g作爲電荷控制劑,分別形成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 液體顯影劑。 針對所獲得之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與 實施例4同樣的方式,進行該導電率的測定及電沉積膜的 評價。該結果顯示在下述表3中。 <表3 > 剛添加後 經5小時 後 經1日 後 經3曰 後 經5曰 後 經10日 後 經30日 後 導電率 (pS/cm) 154 106 92 85 85 84 70 200V 電沉積膜 Δ Δ 〇 〇 〇 〇 Δ 800V 電沉積膜 Δ 〇 〇 〇 〇 〇 Δ 顯示:添加初期導電率的變化特別大’在核粒子的表 -56- 200830065 面未施加穩定的帶電特性。 電沉積膜則觀察到:在接地側的ITO電極’未形成均 等的螢光體電沉積膜,還在正極側的ITO電極殘留著粒子 的現象。添加初期進行觀察的情況,由於與粒子表面的吸 附平衡的反應緩慢,因而被認爲是因在粒子表面存在多數 未配向的環烷酸鉻,且存在沒有帶電的粒子之故。添加後 期進行觀察的情況’被認爲與粒子表面之吸附平衡的穩定 性很低,因隨時間的變化而劣化帶電施加性。 (比較例2) 添加日本化學產業製造的辛酸鈦1 · 0 g作爲電荷控制 劑,分別形成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針對所獲得之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與 實施例4同樣的方式’進行該導電率的測定及電沉積膜的 評價。該結果顯示在下述表4中。 〈表4 > 剛添加後 經5小時 後 經1曰 後 經3曰 後 經5曰 後 經10曰 後 經30日 後 導電率 (pS/cm) 136 92 85 75 75 75 70 200V 電沉積膜 X Δ 〇 〇 〇 Δ Δ 800V 電沉積膜 Δ Δ 〇 〇 〇 〇 Δ 顯示:添加初期導電率的變化特別大,在核粒子的表 -57- 200830065 面未施加穩定的帶電特性。 電沉積膜則觀察到:在接地側的ITO電極,未形成均 等的螢光體電沉積膜,還在正極側的ITO電極殘留著粒子 的現象。添加初期進行觀察的情況,由於與粒子表面的吸 附平衡的反應緩慢,因而被認爲是因在粒子表面存在多數 未配向的辛酸鈦,且存在沒有帶電的粒子之故。添加後期 進行觀察的情況,被認爲與粒子表面之吸附平衡的穩定性 很低,因隨時間的變化而劣化帶電施加性。 (實施例6 ) 除了丙烯酸微粒子(MP4009 )設定爲 1 g,投入 Y2〇2S : Eu系紅色發光螢光體粒子(平均粒徑4·3μηι ) 19 g來取代ZnS : Cu,Α1系綠色發光螢光體粒子以外,與實 施例1同樣,形成含有紅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將以此方式所獲得之含有紅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 劑,以1 0 °C、2 51:、5 0 °C,經過1日、3日以及10日間 予以保管過後的情況,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進行導電 率的測定及電沉積膜的評估。將該結果顯示在下述表5中 -58- 200830065 <表5 > 1曰後 3曰後 10曰後 以l〇°C保管 〇 〇 〇 以25°c保管 〇 〇 〇 以50°C保管 〇 〇 〇 電沉積膜係將顯影液注入到圖示的夾層槽’施加 8 00V的直流電壓5秒鐘之後,將槽予以分解,觀察所獲 得電沉積膜的樣子。任何的情況均會在接地側的ITO電極 形成均等的螢光體電沉積膜,在正極側的ITO電極則沒有 任何附著。 從這結果代表:顯影劑全部呈正極性帶電,沒有帶電 性的粒子及因隨時間的變化而喪失帶電性的粒子則不存在 (比較例3 ) 除了使用日本化學產業製造的辛酸鈦1.0 g作爲電荷 控制劑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形成含有紅色發光螢光體 的液體顯影劑。 將所獲得之含有紅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以10 °C、25°C、5 0°C,經過1日、3日以及10日間予以保管過 後的情況,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進行導電率的測定及 電沉積膜的評估。將該結果顯示在下述表6中。 -59- 200830065 〈表6 >
1曰後 3曰後 10日後 以l〇°C保管 〇 〇 Δ 以25°c保管 〇 〇 〇 以50〇C保管 Δ X X 電沉積膜則觀察到:接地側的ITO電極,未形 的螢光體電沉積膜,還在正極側的ΙΤΟ電極殘留著 現象。 以5 0 °c保管時電沉積性的劣化,被認爲是因受 子表面樹脂的活性化導致粒子的表面狀態容易變化 鈦的吸附狀態不穩定之故。另外,以1 0 °C保管時電 的劣化’被認爲是由於辛酸鈦的吸附的平衡反應緩 致帶電狀變成不穩定之故。 其次,舉出第5種發明的實施例。 此處則是採用與第1 6圖同樣的實驗裝置。 (實施例7 ) 在如同圖示的5 00 ml的可分離式燒瓶中,注入 Corporation製造之沸點範圍爲191〜20 5 °C的絕緣性 合物溶煤(isobar L (登錄商標))180 g,再投入 硏化學株式会社製造之平均粒徑爲〇.4μπι,軟化點j 且比重爲 1.0的丙烯酸微粒子(MP4009 ) 2g、及 Cu,A1系綠色發光螢光體粒子(平均粒徑5·6μιη) 將溫度控制器設定在1 00 °C,進行加熱攪拌。即使 成均等 粒子的 到核粒 ,辛酸 沉積性 慢,導
Exxon 碳氫化 曰本總 I 8 0°C ZnS : 18 g, 溶液溫 -60- 200830065 度到達1 〇之後,仍經過2小時以一定溫度持續攪拌, 之後經過1 . 5小時,一面冷卻到室溫(25 °C ),一面繼續 攪拌。對於以這種方式獲得之固態分量濃度1 〇重量°/。的螢 光體粒子分散體,添加日本化學產業公司製造的辛酸鎂 2.0 g,作爲電荷控制劑,形成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 顯影劑。 使用所獲得之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以 電泳法,將膜厚大致爲ΙΟμπι的螢光體層,形成在玻璃基 板(100 mm xlOO mm)上。再在該上面,形成經A1蒸鍍 所形成的膜厚大致1 20 nm的金屬襯墊層,製作發光特性 測定用的樣本。 第22圖中表示發光特性測定用樣本的構成之模式圖 〇 如同圖示,該樣本65係在玻璃基板66上,具有由丙 烯酸樹脂微粒子260所組成之覆蓋層67、及被設置在該上 面之金屬襯墊層68。 對樣本照射加速電壓10 kV、電流密度0.36 A/mm2 (電流25 0 A、遮柵尺寸10 mm x70 mm)的電子線,使 螢光體發光,測定發光亮度。另外,爲了要評估發光壽命 ,連續進行電子線照射,測定發光亮度對電子線照射量的 變化。 第23圖的圖形中表示初期發光亮度。 第24圖的圖形中表示電子線照射量與發光亮度的關 係之圖形。 -61 - 200830065 測定發光亮度使用日本卜7° j >亍夕y八々只公司製 造的分光放射計SR-3A。 (實施例8 ) 除了添加日本化學產業製造的辛酸釓2.0 g來取代曰 本化學產業製造的辛酸鎂2.0 g以外,與實施例7同樣方 式,形成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使用所獲得之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與 實施例7同樣方式,製作發光特性測定用的樣本。 使用所獲得的樣本,與實施例7同樣方式,測定發光 亮度,第23圖中表示初期發光亮度,第24圖的圖形102 中表示發光亮度對電子線照射量的變化。 (比較例4 ) 除了不添加電荷控制劑以外,與實施例7同樣方式, 形成固態分量濃度1 0重量%之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 顯影劑。 使用所獲得的綠色發光螢光體分散液,以沉澱堆積法 ’將膜厚大致10 μπι的螢光體層,形成在玻璃基板(100 mm xl 00 mm )上,再在該上面,形成經Α1蒸鍍所形成的 膜厚大致1 2 0 nm的金屬襯墊層層,製作發光特性測定用 的樣本。 使用所獲得的樣本,與實施例7同樣方式,測定發光 亮度,第23圖中表示初期發光亮度,第24圖的圖形103 -62- 200830065 中表示發光亮度對電子線照射量的變彳匕。 與實施例7作比較,確認:如同第2 3圖所 例7的發光亮度大約提高5.0%。 另外,發光壽命若是如第24圖所示,以摻_ / cm2時發光光譜之峰値強度的維持率爲標準的 例7的壽命比比較例4還要改善大約i〗%。 與實施例8作比較,確認:如同第2 3圖所 例2的發光亮度大約提高3.5 %。 另外,發光壽命若是如第24圖所示,以摻| / cm2時發光光譜之峰値強度的維持率爲標準的 例7的壽命比比較例4還要改善大約9%。 (比較例5 ) 除了添加日本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锆2.0 g來取代日本化學產業製造的辛酸鎂2.0 與實施例7同樣方式,形成綠色含有發光螢光體 影劑。 使用所獲得之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 實施例7同樣方式,製作發光特性測定用的樣本 使用所獲得的樣本,與實施例7同樣方式, 亮度,第23圖中表示初期發光亮度,第24圖的 中表示發光亮度對電子線照射量的變化。 發光亮度則如第23圖所示,與比較例4作 降低4.5 %。 示,實施 隹羹20 C 話,實施 示,實施 _ 4 20 C 話,實施 的環烷酸 g以外, 的液體顯 影劑,與 〇 測定發光 圖形104 比較大約 -63- 200830065 另外,發光壽命若是如第23圖所示,以摻雜量20 C / cm2時發光光譜之峰値強度的維持率爲標準的話,與比 較例4作比較,壽命大約劣化i 2 %。 這點被認爲是因鉻等的過渡金屬成分,進入ZnS母體 的發光部位導致發光特性劣化之所謂的抑制材料之故。 (實施例9 ) 除了以ZnS : Ag,C1系藍色發光螢光體粒子(平均粒 徑6·5μιη)來取代ZnS : Cu,A1系綠色發光螢光體粒子添 加1 8 g以外,與實施例7同樣方式,形成含有藍色發光 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使用所獲得之含有藍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與 實施例7同樣方式,製作發光特性測定用的樣本。 使用所獲得的樣本,與實施例7同樣方式,測定發光 売度,第25圖中表示初期發光亮度,第26圖的圖形ι〇5 中表示發光亮度對電子線照射量的變化。 發光売度則如第2 5圖所示,與比較例6作比較大約 提高8.0 %。 另外’發光尋命若是如第23圖所示,以摻雜量20 C / cm2時發光光譜之峰値強度的維持率爲標準的話,與比 較例6作比較,壽命大約改善1 1 %。 (實施例1 0 ) 除了添加日本化學產業製造的辛酸鑭2 · 〇 g來取代曰 -64 - 200830065 本化學產業製造的辛酸鎂2.0 g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方 式,形成含有藍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使用所獲得之含有藍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與 實施例9同樣方式,製作發光特性測定用的樣本。 使用所獲得的樣本,與實施例7同樣方式,測定發光 亮度,第25圖中表示初期發光亮度,第26圖的圖形106 中表示發光亮度對電子線照射量的變化。 發光亮度則如第25圖所示,與比較例6作比較大約 提高5.0 %。 另外,發光壽命若是以摻雜量20 C/ cm2時發光光譜 之峰値強度的維持率爲標準的話,與比較例6作比較,壽 命大約改善1 8 %。 (比較例6 ) 除了不添加電荷控制劑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 形成固態分量濃度1 0重量%的綠色發光螢光體分散液。 使用所獲得的綠色發光螢光體分散液,以沉澱堆積法 ,將膜厚大致1〇μηι的螢光體層,形成在玻璃基板(100 mm xl 00 mm )上,再在該上面,形成經Α1蒸鍍所形成的 膜厚大致1 20 nm的金屬襯墊層層,製作發光特性測定用 的樣本。 使用所獲得的樣本,與實施例7同樣方式,測定發光 亮度,第25圖中表示初期發光亮度,第26圖的圖形107 中表不發光壳度對電子線照射量的變化。 -65- 200830065 與實施例9作比較,確認:如同第2 4圖所示, 例6的發光亮度大約提高8.0%。 另外’發光壽命若是如第24圖所示,以摻雜量 / cm2時發光光譜之峰値強度的維持率爲標準的話, 例9的壽命比比較例6還要改善大約〗丨%。 (比較例7) 除了添加日本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的環 锆2.0 g來取代日本化學產業製造的辛酸鎂2.〇 g以 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形成綠色含有發光螢光體的液 影劑。 使用所獲得之含有綠色發光螢光體的液體顯影劑 實施例7同樣方式,製作發光特性測定用的樣本。 使用所獲得的樣本,與實施例7同樣方式,測定 亮度,第19圖中表示初期發光亮度,第26圖的圖开^ 中表示發光亮度對電子線照射量的變化。 發光亮度則如第25圖所示,與比較例6作比較 約降低7.0%。另外,發光壽命若是以摻雜量20 C/ c 發光光譜之峰値強度的維持率爲標準的話,與比較例 比較,壽命大約劣化1 5 %。 這點被認爲是因鉻等的過渡金屬成分,進入ZnS 的發光部位導致發光特性劣化之所謂的抑制材料之故 【圖式簡單說明】 實施 20 C 實施 烷酸 外, :體顯 ,與 發光 ^ 108 ,大 m2時 6作 母體 -66- 200830065 第1圖爲表示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中調色劑粒子的構 成之模式性的剖面圖。 第2圖爲表示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之製造方法之流程 圖。 第3圖爲表示前面基板的形成製程所使用之圖案形成 裝置的一個例子之外觀圖。 第4A圖爲表示第3圖的圖案形成裝置所使用的底版 之平面圖。 第4B圖爲表示第3圖的圖案形成裝置所使用的底版 之剖面圖。 第5圖局部擴大來表示第4A圖的底版之局部擴大平 面圖。 第6圖爲用來表示第4B的底版其中1個凹部的構造 之局部擴大立體圖。 第7圖爲表示將第4A圖的底版繞組在轉筒素管的狀 態之槪略圖。 第8圖爲表示用來使第4B圖的底版之高阻抗層的表 面帶電的構成之槪略圖。 第9圖爲表示將液體顯影劑供應至第4A圖的底版而 用來形成調色劑粒子的圖案的構成之槪略圖。 第10圖爲表示用來將已形成在第4A圖的底版之圖案 複製到玻璃板上的構成之槪略圖。 第1 1圖爲用來使第4A圖底版沿著玻璃板滾動之滾動 機構的重要部位構成之槪略圖。 67- 200830065 第1 2圖爲用來說明將聚集在原版的凹部之調色劑粒 子複製到玻璃板上的動作之動作說明圖。 第1 3圖爲以模式來表示本發明的前面基板的一個例 子之剖面圖。 第14圖爲表示作爲本發明顯示裝置之FED的一個例 子之立體圖。 第15圖爲第14圖中的A-A ’線之剖面圖。 第1 6圖爲表示得以用於本發明的實驗裝置的一個例 子之槪略圖。 第1 7圖爲使用液體顯影劑用來形成調色劑層的實驗 裝置的一個例子之槪略圖。 第1 8圖爲表示調色劑粒子的表面構造之SEM照片。 第19圖爲表示調色劑粒子的表面構造之SEM照片。 第20圖爲用來說明含在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中之調 色劑粒子的構成的一個例子之模型圖。 第2 1圖爲表示本發明的液體顯影劑中調色劑粒子的 構成之模式性的剖面圖。 第22圖爲表示發光特性測定用的樣本的構成之模式 圖。 第23圖爲表示使用各種液體顯影劑所形成之螢光面 的發光亮度之圖形。 第24圖爲表示使用各種液體顯影劑所形成之螢光面 的電子線照射量與發光亮度的關係之圖形。 第2 5圖爲表示使用各種液體顯影劑所形成之螢光面 -68- 200830065 的發光亮度之圖形。 第26圖爲表示使用各種液體顯影劑所形成之螢光面 的電子線照射量與發光亮度的關係之圖形。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底版 2 :帶電器 3 :顯影裝置 4 :乾燥器 5 :玻璃板 6 z保持台 7 :塗佈裝置 8 :清潔器 9 :除電器 1 〇 :圖案形成器 1 2 :金屬薄膜 1 3 :高阻抗層 1 4 :點狀的圖案 3 1 :轉筒素管 32 :夾具 33 :夾具 42 :電暈放電線 4 3 :遮蔽罩 44 :柵極 -69- 200830065 47 : 48 : 5 1: 52 : 53 : 54 : 55 : 60 : 61 : 62 : 63 : 7 1 : 72 : 73 : 74 : 7 5 : 76 : 77 : 81 : 82 : 110 111 112 113 遮蔽罩 柵極 顯影滾輪 擠壓滾輪 液體顯影劑 溶媒 調色劑粒子 調色劑粒子 核粒子 矽烷耦合處理層 樹脂微粒子 齒輪 馬達 驅動齒輪 齒條 連接管 吸氣口 主要管 導電層 電源裝置 :真空外圍器 :前面基板 :背面基板 :側壁 -70- 200830065 1 1 4 :間隔體 1 15 :螢光面 116 :螢光體層 1 17 :遮光層 1 1 8 :電子放出元件 120 :金屬襯墊 1 2 1 :吸氣膜 130:可分離式燒瓶 131 :戴氏冷凝器(Dimroth condenser) 1 3 2 :防爆馬達 1 3 3 :熱電偶 1 3 4 :中繼溫調單元 135 :包覆式加熱器(mantle heater) 1 3 6 :攪拌機 160 :調色劑粒子 1 6 1 :核粒子 1 63 :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層 2 1 1 : IΤ Ο 電極 2 1 2 : IΤ Ο 電極 2 1 3 :間隔體 2 1 4 :注入路徑 -71 -

Claims (1)

  1. 200830065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液體顯影劑,其特徵爲: 含有電絕緣性溶媒及調色劑粒子,該調色劑粒子係被 包含在該電絕緣性溶媒中,含有:具有1〜10 μηι的平均粒 徑之核粒子、被設置在該核粒子表面之矽烷耦合處理層、 經由該矽烷耦合處理層被設置在該核粒子表面之熱可塑性 樹脂微粒子覆蓋層、以及被添加在受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 子覆蓋的核粒子表面之電荷控制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中 ’前述矽烷耦合劑,至少具有1種與從丙烯醯氧基( acryloxy)、環氧基(ep0Xy)、胺基(amino)、甲基丙 烯醯氧基(methacryloxy)、苯乙烯基(styryl)中所選出 的前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有良好反應性之官能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中 ,前述電荷控制劑爲從由金屬皂、介面活性劑、以及烷氧 基金屬所組成的群體中所選出的至少1種。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中 ,前述核粒子係由螢光體粒子所組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中 ,前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具有0.1〜5 μηι的平均粒徑。 6. —種液體顯影劑,其特徵爲: 含有電絕緣性溶媒及調色劑粒子,該調色劑粒子係被 包含在該電絕緣性溶媒中,且含有:核粒子、被設置在該 核粒子表面之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覆蓋層、以及在受到 -72- 200830065 該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之核粒子表面,至少含有1種 作爲電荷控制劑來添加的鑭系金屬之有機金屬化合物。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中 ,前述核粒子具有0.01〜10 μηι的平均粒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中 ,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的添加量中,該金屬成分爲針對核 粒子的重量,相當於0.001〜10重量%的量。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中 ,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中,該碳數量爲6〜3 0。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中 ,前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具有0.1〜5 μηι的平均粒徑。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中 ,針對核粒子的重量,前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添加量 爲1〜20重量%。 12. —種液體顯影劑,其特徵爲: 含有電絕緣性溶媒及調色劑粒子,該調色劑粒子係被 包含在該電絕緣性溶媒中,且含有:由硫化鋅系螢光體所 組成之核粒子、被設置在該核粒子表面之熱可塑性樹脂微 粒子的覆蓋層、以及在受到該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之 核粒子表面,至少含有1種作爲電荷控制劑來添加之2Α 和3 Α族的金屬之金屬化合物。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 中,前述核粒子具有1〜ΙΟμηι的平均粒徑。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 -73- 200830065 中,前述金屬化合物爲具有6〜30的碳數量之金屬有機酸 鹽。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 中,前述金屬化合物含有:針對前述核粒子的重量,相 當於0.001〜10重量%之金屬成分。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 中,前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具有0.1〜5 μιη的平均粒徑。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 中,前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平均粒徑,小於核粒子的 平均粒徑。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液體顯影劑,其 中,針對核粒子的重量,前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添加 量,相當於1〜20重量%。 1 9 · 一種液體顯影劑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具備有 以下的步驟: 對具有1〜ΙΟμπι的平均粒徑之核粒子表面進行矽烷耦 合處理,形成矽烷耦合處理層之步驟;及 電絕緣性溶媒中,將矽烷耦合處理過的核粒子和具有 低於前述核粒子的平均粒徑,且實質上不溶於該電絕緣性 溶媒之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加熱到該電絕緣性溶媒之沸 點以下的溫度進行攪拌,使該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附著在 該矽烷耦合處理過的核粒子表面,形成熱可塑性樹脂微粒 子覆蓋層之步驟;及 在含有受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覆蓋的核粒子之電絕 -74 - 200830065 緣性溶媒,應用電荷控制劑,使受到該熱可塑性樹脂微粒 子覆蓋之核粒子表面添加該電荷控制劑之步驟。 2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所述的液體顯影劑之製 造方法,其中,前述矽烷耦合劑,至少具有1種與從丙烯 酸氧基(acryloxy)、環氧基(epoxy)、胺基(amino) 、甲基丙嫌醯氧基(methacryloxy)、苯乙烯基(styryl) 中所選出之前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的反應性良好之官能 基。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所述的液體顯影劑之製 造方法,其中,前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子具有0.1〜5 μιη的 平均粒徑。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所述的液體顯影劑之製 造方法,其中,前述電荷控制劑爲從由金屬皂、介面活性 劑、以及烷氧基金屬所組成的群體中所選出的至少1種。 23. —種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具備有: 含有以下的步驟之前面基板的形成製程, 該%步驟包括: 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具有複數個框狀或條狀的圖案之遮 光層之步驟;及 將含有電絕緣性溶媒及調色劑粒子,該調色劑粒子係 被包含在該電絕緣性溶媒中,含有:具有1〜ΙΟμπι的平均 粒徑之核粒子、被設置在該核粒子表面之矽烷耦合處理層 、經由該矽烷耦合處理層被設置在核粒子表面之熱可塑性 樹脂微粒子覆蓋層、以及被添加在受到熱可塑性樹脂微粒 -75- 200830065 子覆蓋的核粒子表面之電荷控制劑之液體顯影劑,經由供 應構件供應至像保持體的表面,在該供應構件與像保持體 之間形成電場,而在該像保持體表面形成點狀或條狀的圖 案像之顯影步驟;及 使利用液體顯影劑形成圖案像之前述像保持體,保持 在定點位置且沿著具有遮光層的透明基板進行滾動之滾動 步驟;及 在滾動的前述像保持體與前述透明基板之間形成電場 ,將前述像保持體表面上的圖案像複製到前述透明基板上 ,在由該遮光層所區隔之該基板上的各區域,形成螢光體 層之複製步驟;及 在該螢光體層上形成金屬襯墊層之步驟。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之製造 方法,其中,還具有:在前述複製步驟之前,使被形成在 前述像保持體表面的前述圖案像乾燥之乾燥步驟。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之製造 方法,其中,還具有:在前述複製步驟之前,藉由前述絕 緣性液體來濕潤前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之濕潤步驟。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之製造 方法,其中,在前述像保持體的表面,具有用來形成前述 圖案像之圖案狀的電極層。 -76-
TW096136410A 2006-09-29 2007-09-28 Liquid develop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splay TW20083006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9402 2006-09-29
JP2007082781 2007-03-27
JP2007085717 2007-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0065A true TW200830065A (en) 2008-07-16

Family

ID=39230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6410A TW200830065A (en) 2006-09-29 2007-09-28 Liquid develop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splay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48413A1 (zh)
EP (1) EP2077468A1 (zh)
JP (1) JP5091868B2 (zh)
TW (1) TW200830065A (zh)
WO (1) WO20080387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3037B2 (en) 2009-12-08 2013-03-26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Dissolvable tool and method
US9682425B2 (en) 2009-12-08 2017-06-20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Coated metallic powd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WO2007119309A1 (ja) * 2006-03-28 2007-10-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液体現像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86406B2 (ja) * 2006-05-12 2011-10-05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8394562B2 (en) * 2009-06-29 2013-03-12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US10240419B2 (en) 2009-12-08 2019-03-26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Downhole flow inhibition tool and method of unplugging a seat
US9243475B2 (en) 2009-12-08 2016-01-26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Extruded powder metal compact
JP5636925B2 (ja) 2010-12-07 2014-1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体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614304B2 (ja) * 2011-01-24 2014-10-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体現像剤、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80098B2 (en) 2011-04-28 2015-07-14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Functionally gradient composite article
US8631876B2 (en) 2011-04-28 2014-01-21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a functionally gradient composite tool
US9382427B2 (en) * 2011-06-09 2016-07-05 E Ink California, Llc Silane-containing pigment particles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US9139928B2 (en) 2011-06-17 2015-09-22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Corrodible downhole article and method of removing the article from downhole environment
US9707739B2 (en) 2011-07-22 2017-07-18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Intermetallic metallic composite,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same
US9643250B2 (en) * 2011-07-29 2017-05-09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corrosion rate of alloy particles, alloy particle with controlled corrosion rate,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particle
US9833838B2 (en) 2011-07-29 2017-12-05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corrosion rate of alloy particles, alloy particle with controlled corrosion rate,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particle
US9033055B2 (en) 2011-08-17 2015-05-19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Selectively degradable passage restriction and method
US9109269B2 (en) 2011-08-30 2015-08-18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agnesium alloy powder metal compact
US9090956B2 (en) 2011-08-30 2015-07-28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Aluminum alloy powder metal compact
US9856547B2 (en) 2011-08-30 2018-01-02 Bakers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Nanostructured powder metal compact
US9643144B2 (en) 2011-09-02 2017-05-09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ethod to generate and disperse nanostructures in a composite material
US9347119B2 (en) 2011-09-03 2016-05-24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Degradable high shock impedance material
US9010416B2 (en) 2012-01-25 2015-04-21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Tubular anchoring system and a seat for use in the same
US9605508B2 (en) 2012-05-08 2017-03-28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Disintegrable and conformable metallic sea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6268694B2 (ja) * 2012-09-26 2018-01-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液体現像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167343B2 (en) 2014-02-21 2021-11-09 Terves, Llc Galvanically-active in situ formed particles for controlled rate dissolving tools
US10865465B2 (en) 2017-07-27 2020-12-15 Terves, Llc Degradable metal matrix composite
US10150713B2 (en) 2014-02-21 2018-12-11 Terves, Inc. Fluid activated disintegrating metal system
US9910026B2 (en) 2015-01-21 2018-03-06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High temperature tracers for downhole detection of produced water
US10378303B2 (en) 2015-03-05 2019-08-13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Downhole tool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10221637B2 (en) 2015-08-11 2019-03-05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dissolvable tools via liquid-solid state molding
US10016810B2 (en) 2015-12-14 2018-07-10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degradable tools using a galvanic carrier and tools manufactured thereof
EP3374450A1 (en) * 2016-03-04 2018-09-19 Hp Indigo B.V. Security liquid electrostatic ink composi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2245B2 (ja) * 1989-12-26 1998-1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湿式現像剤
JPH05333606A (ja) * 1992-05-29 1993-12-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湿式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5346796A (en) * 1992-07-20 1994-09-13 Spectrum Sciences B.V. Electrically stabilized liquid toners
JPH09106113A (ja) * 1995-10-13 1997-04-2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静電荷現像用固形トナー
JPH09202995A (ja) * 1996-01-26 1997-08-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蛍光体電着液、および蛍光体層形成方法
JPH10319646A (ja) * 1997-05-23 1998-12-04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静電荷現像用正帯電性液体現像剤
EP1124648B1 (en) * 1998-10-13 2008-09-17 Electrox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printing of functional toner materials for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s
AU2000246074A1 (en) * 2000-05-17 2001-11-26 Indigo N.V. Fluorescent liquid toner and method of printing using same
US6897002B2 (en) * 2002-03-25 2005-05-24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eveloper, image-fix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77468A1 (en) 2009-07-08
WO2008038733A1 (fr) 2008-04-03
JPWO2008038733A1 (ja) 2010-01-28
US20080248413A1 (en) 2008-10-09
JP5091868B2 (ja)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0065A (en) Liquid develop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splay
Sasaki et al. Deposition of powder phosphors for information displays
JPH0853667A (ja) 陰極線管
JPH02230631A (ja) カラー陰極線管の基板上に発光スクリン構体を電子写真的に形成する方法
TW587395B (en) Full col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73272C (zh) 电子照相制屏的阴极射线管的烘干和密封组合方法
CN1096096C (zh) 制造荧光屏组件的方法
TWI272638B (en) Conductive paste composition, transcription film to form electrode and electrode for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115491A (zh) 使用一种有机导体电子照相制造阴极射线管荧光屏的方法
US6372349B1 (en) High-resistivity carbon black
TW200809438A (en) Liquid develop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3684683A (en) Electrophoretic light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
JPH10330643A (ja) 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用カーボンブラック
US7449094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phosphor layer on shadow mask of plasma display panel
JPH0855585A (ja) 陰極線管
JP3412951B2 (ja) 表示装置
JP2004086089A (ja) 蛍光体転写フィルム
CN1637659A (zh) 由电记录调色剂形成的投影图像中减少的光散射
JP2008249760A (ja) 液体現像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256858A (ja) 液体現像剤、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233815A (ja) 液体現像剤
TW452590B (en) Black matrix composition, formation of black matrix and black matrix added article
JP3376783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19350B2 (ja) 電気泳動表示用マイクロカプセル
JP2732251B2 (ja) 多色螢光面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