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03442A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er data transferring system and user data transfer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er data transferring system and user data transfer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03442A
TW200803442A TW096112443A TW96112443A TW200803442A TW 200803442 A TW200803442 A TW 200803442A TW 096112443 A TW096112443 A TW 096112443A TW 96112443 A TW96112443 A TW 96112443A TW 200803442 A TW200803442 A TW 2008034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lication
data
user data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2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80674B (zh
Inventor
Mao Asai
Masakazu Nishida
Naoki Naruse
Hisashi Yoshinaga
Fukiko Maeda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03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3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0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06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6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 G06Q20/363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with the personal data of a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6Payment applications installed on the mobil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Description

200803442
署_ V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通訊終端、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及使 用者資料移動方法,尤其是有關於,利用儲値資料等之使 用者資料來執行應用程式的通訊終端、使用者資料移動系 統及使用者資料移動方法。 Φ 【先前技術】 除了搭載非接觸型1C晶片,還可藉由執行專用應用 程式以利用電子錢包或電子定期票等所謂電子儲値的行動 電話等之通訊終端已爲人知。此種通訊終端的使用者,係 再進行機種汰換或電子儲値之讓渡之際,需要在通訊終端 間將作爲使用者資料的電子儲値加以移動。 關於電子儲値的移動,在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著,將 1C卡中所保持之電子儲値,依照所定處理程式的處理程 # 序,移動至透過1C卡讀取/寫入裝置及網路等而連接之另 一方1C卡的電子錢包移動中繼系統。 又,在專利文獻2中係記載著,用來使使用者資料在 行動電話間移動所需之使用者資料移行系統。該使用者資 料移行系統中,在行動電話的機種汰換之際,首先,舊終 端會將內容(相當於使用者資料)的屬性資訊(例如檔名、 服務提供者名)’暫時保管在外部系統的暫存記憶體中。 然後,一旦新終端對服務提供者要求內容的重新下載,則 服務提供者係對外部系統進行詢問,參照暫存記憶體中所 -5- 200803442 w % (2) 儲存之屬性資訊,許可新終端下載內容。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1 6099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784 1 8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可是在此其中,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電子錢包移動中 Φ 繼系統,雖然可在1C卡間移動電子儲値,但在適用於需 要如上述之專用應用程式的通訊終端的情況下,則新終端 或電子儲値的讓受側之通訊終端(以下稱接受側通訊終端) 必須要有專用應用程式,否則無法利用電子儲値。因此, 在實施移動作業前必須要由使用者事先在接受側通訊終端 備妥專用應用程式,必須事先確認取得地點,作業甚爲繁 雜。又,除了電子儲値以外,即使將專用應用程式也從舊 終端或電子儲値的讓渡側之通訊終端(以下稱作送出側通 Φ 訊終端)往接受側通訊終端移動,在通訊容量低的裝置(例 如1C卡讀取/寫入裝置)是介於其中的系統上,通訊終端 間的移動作業會很費時,存在如此問題。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使用者資料移行系統 中,內容本身係並不從送出側通訊終端直接發送給接受側 通訊終端。因此,即使在有通訊容量低的裝置存在的系統 中,通訊終端間的移動作業係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 可是在此同時,和專利文獻1的情況相同,當適用於必須 要有如上述之專用應用程式的通訊終端上時,接受側通訊 -6 - 200803442 ▼ v (3) 終端必須要具有專用應用程式,否則無法利用電子儲値。 因此’除了移動,還必須另外獲得應用程式,造成作業繁 雜。 於是’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在令使用者資 料移動後舊能簡易且迅速地執行該當應用程式的通訊終 端、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及使用者資料移動方法。 •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通訊終端,係屬於利用可向其他通訊終端輸 出之使用者資料來執行應用程式的通訊終端,其係具備: 管理資料作成手段,作成管理資料,其係含有可發送應用 程式之伺服器的存取地點;和資料送訊手段,將使用者資 料和管理資料,向其他通訊終端發送。 若依據本發明,則可將使用者資料連同可發送應用程 式之伺服器的存取地點,發送至其他通訊終端。因此,即 • 使該當其他通訊終端不具有利用使用者資料執行的應用程 式的情況下,仍可利用被發送過來的存取地點,從伺服器 接收必要的應用程式。因此使用者資料之移動作業實施 前,使用者不需要在其他通訊終端上備妥專用應用程式, 也不需要先確認取得地點,可在使用者資料移動後簡易且 迅速地於其他通訊終端上執行該當應用程式。 又,亦可爲,管理資料係還含有,爲了執行應用程式 而用來識別利用者的使用者識別資訊。藉由如此構成,當 其他通訊終端接收到應用程式後,爲了執行應用程式而需 (4) 200803442 v 要使用者識別資訊的情況下,使用者也不必於該當其他通 訊終端上進行特別的作業,就可執行應用程式。 又,管理資料,係亦可含有使用者資料的儲存地點位 址。藉由如此構成,即使應用程式和使用者資料是個別儲 存的行動終端,使用者也不需要在其他行動終端上進行特 別的作業,可以應用程式和使用者資料是被關連對應的狀 態,執行應用程式。 ^ 又,資料送訊手段,係亦可經由儲存使用者資料和管 理資料之中繼儲存手段的中繼裝置,將使用者資料和管理 資料發送給其他通訊終端。藉由如此構成,則即使當通訊 終端不具有對其他通訊終端直接進行使用者資料寫入的手 段時,也能執行使用者資料的移動。 本發明係無了可記述成如上記的通訊終端相關發明, 也可記述成如以下之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相關發明或使用 者資料移動方法相關發明。 本發明之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係屬於具備伺服器、 第1通訊終端、第2通訊終端的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其 特徵爲,伺服器係具備:應用程式儲存手段,將發送給第 2通訊終端的應用程式加以儲存;和要求收訊手段,從第 2通訊終端接收應用程式之送訊要求;和應用程式送訊手 段,隨應於被要求收訊手段所接收到的送訊要求,將應用 程式儲存手段中所儲存之應用程式,發送至第2通訊終 端;第1通訊終端係具備:管理資料作成手段,作成管理 資料’其係含有伺服器之存取地點;和資料送訊手段,將 200803442
' V (5) 被應用程式所利用之使用者資料和管理資料,向第2通訊 終端進行發送;第2通訊終端係具備:資料收訊手段,將 被第1通訊終端之資料送訊手段所發送之使用者資料和管 理資料加以接收;和要求送訊手段,使用管理資料之存取 地點而連接至伺服器,藉此以對伺服器,發送應用程式之 送訊要求;和應用程式收訊手段,隨應於送訊要求而將從 伺服器所發送出來的應用程式加以接收。 Φ 又,本發明之使用者資料移動方法,係屬於從利用使 用者資料來執行應用程式的通訊終端,往其他通訊終端, 使該當使用者資料移動所需之使用者資料移動方法,其特 徵爲,具備:第1送訊步驟,將含有可發送應用程式之伺 服器之存取地點的管理資料,和使用者資料,從第1通訊 終端發送至第2通訊終端;和第2送訊步驟,隨應於使用 存取地點而連接至伺服器之第2通訊終端所送來的要求, 將應用程式從伺服器發送給第2通訊終端。 # 此外,上記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相關發明及使用者資 料移動方法相關發明,係具有和上記通訊終端相關發明對 應之技術性特徵,是可達成同樣作用及效果的發明。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因爲是將使用者資料連同可發送應 用程式之伺服器的存取地點,發送給其他通訊終端,所以 該當其他通訊終端,係使用所被發送之存取地點,簡易且 迅速地從伺服器接收必要之應用程式,然後加以執行。 (6) (6)200803442 — ν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的構 成,參照圖1來說明。圖1係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之系統 構成圖。圖1所示之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1,係具備第1 通訊終端1 0 0、第2通訊終端2 0 0、伺服器3 0 〇、中繼裝 置 400。 於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1中,透過由基地台、交換機 及網路等機器(均未圖示)所構成之資訊通訊網路Ν,構成 了於第1通訊終端1 〇〇和伺服器3 00之間、第2通訊終端 200和伺服器3 00之間,可各自彼此進行資訊通訊。又, 透過中繼裝置4 0 0,在第1通訊終端1 〇 〇和第2通訊終端 200之間也構成了能進行資訊通訊。 接下來,以第1通訊終端1〇〇及第2通訊終端200, 是可執行利用電子儲値(電子錢包)作爲使用者資料的應用 程式之通訊終端時爲例,用圖1來說明其各自構成細節。 作爲此種終端之例子係例如行動電話機或具備通訊機能的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 〇 <第1通訊終端> 第1通訊終端1 〇 〇,係除了搭載將電子儲値當成使用 者資料儲存的非接觸型1C晶片,還可於應用程式中利用 電子儲値。又,被應用程式利用的使用者資料亦即電子儲 値,係可輸出至其他通訊終端。該第1通訊終端100 ’係 -10- 200803442 " v (7) 在伴隨使用者資料移動而進行機種汰換或電子儲値之讓渡 之際,係成爲舊終端或作爲電子儲値之讓渡側的通訊終端 (送出側通訊終端)。 弟1通訊終端1 〇 〇 ’作爲其機能係構成要素係具備: 應用程式收訊部1 1 〇、儲存部1 2 0、使用者資料處理部 130、管理資料作成部140(管理資料作成手段)、輸入部 141、送訊部150(資料送訊手段)。 φ 應用程式收訊部1 1 〇,係接受後述之要求送訊部1 5 1 所作之送訊要求,將從伺服器3 00發送過來的應用程式加 以接收。能被應用程式收訊部1 1 0所接收的應用程式之機 能,係無特別限定,除了利用電子儲値的應用程式以外, 還有例如音樂再生、映像再生、遊戲等之應用程式。 被應用程式收訊部1 1 0所接收的應用程式之資料,係 含有用來特定應用程式的應用程式識別資訊(應用程式之 名稱或機能名等)及伺服器3 00的存取地點等之屬性資 # 訊。該屬性資訊,可被含在連同應用程式之資料一倂接收 的檔案資料中。作爲此種檔案,例如有稱爲ADF (Application Descriptor File)的檔案。此 ADF 中,係記述 著可作爲屬性資訊使用的應用程式的名稱或機能名、伺服 器3 00之存取地點、應用程式之大小、最終更新日等。 應用程式收訊部1 1 0,係一旦從伺服器3 00接收應用 程式,就連同屬性資訊一倂輸出至儲存部120。 儲存部120,係將從應用程式收訊部110輸出之應用 程式及屬性資訊加以儲存。儲存部1 20中所儲存之應用程 -11 - (8) 200803442 , v 式1 2 1或屬性貪訊1 2 2,係構成爲隨應於後述使用者資料 處理部1 3 0及管理資料作成部丨40所作之要求,而可執行 各種處理及資料之輸出。 使用者資料處理部1 3 0,係處理作爲使用者資料的電 子錢包等之電子儲値的部份,例如可使用被組裝在第1通 訊終端1 0 0內之非接觸型IC晶片來構成。該使用者資料 處理部1 3 0,係構成爲具備用來儲存使用者資料的使用者 Φ 資料儲存部1 3 1,可一面和儲存部1 20中所儲存之應用程 式121合作,一面藉由和外部之讀取/寫入裝置(未圖示)彼 此通訊,而可將使用者資料儲存部1 3 1中所儲存之資料加 以輸出入及覆寫。又’使用者資料處理部1 3 0,係構成爲 可隨應於管理資料作成部140所作之要求,向送訊部150 輸出使用者資料(例如電子儲値相關資料)。 管理資料作成部1 4 0,係用來作成含有可發送應用程 式121之伺服器的存取地點(例如URL)及用來特定應用程 • 式1 2 1之應用程式識別資訊(例如應用程式的名稱或機能 名)等的管理資料。該管理資料作成部140,係接受來自 具備十字鍵或數字鍵等輸入手段(未圖示)之輸入部141的 使用者資料移動相關指示,參照儲存部120中所儲存之屬 性資訊122,以作成要被送訊部15〇之資料送訊部152所 發送之管理資料。 被管理資料作成部1 40所作成之管理資料,係不限於 可發送應用程式1 2 1之伺服器3 00的存取地點,亦可含有 爲了執行應用程式1 2 1而用來識別利用者的使用者識別資 -12- (9) 200803442
’ V 訊。藉由如此構成,當其他通訊終端接收到應用程式後’ 爲了執行應用程式而需要使用者識別資訊的情況下’使用 者也不必於第2通訊終端2 0 0上進行特別的作業’就可執 行應用程式。又,係可設計成,於第2通訊終端200上, 只要不存在有效的使用者識別資訊,就無法執行已接收到 的應用程式。
例如,當第1通訊終端1 0 0爲行動電話機時,作爲使 φ 用者識別資訊,係可爲用來特定出記錄有契約者資訊等之 UIM(User Identity Module)的 UIM 執行資訊。藉由將 UIM 執行資訊當作使用者識別資訊,則可確認在機種汰換後的 行動電話機(亦即第2通訊終端200)上所使用的UIM,和 被UIM執行資訊所特定之UIM兩者之間的同一性,當 UIM不一致時,則可使得使用者無法執行在第2通訊終端 200上所接收到的應用程式。 又,所作成之管理資料,係可含有於使用者資料儲存 # 部1 3 1上的使用者資料之儲存地點位址。藉由將含有使用 者資料之儲存地點位址的管理資料發送給其他通訊終端, 接收到管理資料的其他通訊終端(第2通訊終端200),係 可將於使用者資料的儲存部(使用者資料儲存部221)中儲 存使用者資料的位址,視爲相同於使用者資料儲存部1 3 1 中儲存使用者資料之位址。因此,即使於行動終端中,應 用程式和使用者資料是被個別儲存的情況下,使用者仍可 於其他行動終端上不進行特別的作業,就可以應用程式和 使用者資料是被保持關連對應的狀態,來執行應用程式。 -13- 200803442 (10) 送訊部150,係向伺服器300及中繼裝置400發送資 料的部份,係具備:要求送訊部1 5 1、資料送訊部1 52。 要求送訊部151,係透過資訊通訊網路N而對伺服器300 發送應用程式的送訊要求。又,資料送訊部1 5 2,係直接 或經由後述之中繼裝置400,將使用者資料和管理資料, 向第2通訊終端200進行送訊。此外,該送訊中,和其他 裝置(伺服器300或中繼裝置400)的連接,係可爲有線或 φ 是無線。 說明具備以上構成之本實施形態所述第1通訊終端 1 00的作用、效果。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第1通訊終端 1 00,則可將使用者資料連同可發送應用程式之伺服器 3 00的存取地點,發送至第2通訊終端200。因此,即使 第2通訊終端200不具有利用使用者資料執行的應用程式 的情況下,仍可利用被發送過來的存取地點’從伺服器 3 00接收必要的應用程式。因此使用者資料之移動作業實 φ 施前,使用者不需要在第2通訊終端200上備妥專用應用 程式,也不需要先確認取得地點,可在使用者資料移動後 簡易且迅速地於第2通訊終端200上執行該當應用程式。 <第2通訊終端> 第2通訊終端200,係和第1通訊終端100同樣地, 是除了搭載非接觸型1C晶片’還可藉由執行應用程式來 利用電子儲値。該第2通訊終端2 0 0 ’係在伴隨後述之使 用者資料移動而進行機種汰換或電子儲値之讓渡之際’係 -14- 200803442 (11) 爲新終端或作爲電子儲値之讓受側的通訊終端(接受側通 訊終端)。 第2通訊終端2 0 0 ’作爲其機能係構成要素係具備: 收訊部21〇(應用程式收訊手段、資料收訊手段)、使用者 資料處理部220、儲存部230、清單作成部240、顯示部 250、輸入處理部260、要求送訊部270(要求送訊手段)。 收訊部2 10 ’係用來接收從第1通訊終端1〇〇、伺服 Φ 器300及中繼裝置4〇〇發送過來之資料的部份,係具備應 用程式收訊部2 Π (應用程式收訊手段)、資料收訊部 212(資料收訊手段)。 應用程式收訊部2 1 1,係具有相同於第1通訊終端 1 〇 〇之應用程式收訊部1 1 0同等之機能,接受後述之要求 送訊部270所作之送訊要求,將從伺服器3 00發送過來的 應用程式加以接收。該應用程式收訊部2 1 1,係一旦從伺 服器300的應用程式送訊部3 3 0接收應用程式,就輸出至 • 儲存部23 0。此外,和第1通訊終端1 00的情況同樣地, 應用程式收訊部2 1 1所能接收之應用程式的機能,係無特 別限定。又,應用程式收訊部2 1 1,係可接收含有屬性資 訊的應用程式,也可配合應用程式的資料而接收 ADF(Application Descriptor File) 〇 資料收訊部2 1 2,係用來接收直接從第1通訊終端 100或經由後述之中繼裝置400而發送過來的使用者資料 及管理資料。如上述,在管理資料中,係含有可發送應用 程式121之伺服器300的存取地點及用來特定應用程式的 -15- 200803442 (12) 應用程式識別資訊。該資料收訊部212,係一旦接收到使 用者資料及管理資料,便將使用者資料輸出至使用者資料 處理部220,將管理資料輸出至儲存部230。 使用者資料處理部220,係具有和第1通訊終端100 的使用者資料處理部1 30同等之機能,作爲使用者資料是 處理電子錢包等之電子儲値。此外,使用者資料處理部 220,係和使用者資料處理部130同樣地,可使用被組裝 φ 在第2通訊終端200的非接觸型1C晶片來構成。該使用 者資料處理部220,係構成爲具備用來儲存使用者資料的 使用者資料儲存部221,可一面和儲存部230中所儲存之 應用程式231合作,一面藉由和外部之讀取/寫入裝置(未 圖示)彼此通訊,而可將所儲存之資料加以輸出入及覆 寫。 儲存部230,係將從應用程式收訊部2 1 1輸出之應用 程式及屬性資訊以及從資料收訊部2 1 2輸出之管理資料加 φ 以儲存。儲存在儲存部23 0中的應用程式23 1、屬性資訊 23 2及管理資料23 3係被構成爲,可隨應於使用者資料處 理部220及後述之清單作成部240所作的要求,來執行各 種處理及資料之輸出.。 清單作成部240,係作成已被應用程式收訊部21 1所 接收之應用程式的清單,並作成已被資料收訊部2 1 2接收 之管理資料所示之應用程式的清單。已作成之清單,係被 當成應用程式啓動時所用之選單而顯示於顯示部250。 被清單作成部240所作成之清單中,接收到管理資料 -16- 200803442 (13) 的應用程式當中,該當應用程式未被儲存在儲存部230者 係於顯示部25 0上以第1態樣(例如圖2(a)的灰白顯示251) 來顯示,有被儲存在儲存部2 3 0的應用程式則是以異於第 1態樣之第2態樣(例如圖2(b)及(〇的通常顯示25 2)來顯 示。此外,圖2(b)係對應於,已收到管理資料之應用程式 當中,一部份應用程式是有被儲存在儲存部23 0時的情 形;圖2(c)則是對應於,已收到管理資料之應用程式全部 φ 都有被儲存在儲存部23 0時的情形。如此,藉由使第1態 樣和第2態樣之間帶有差異,有被儲存在儲存部23 0中的 應用程式,和未被儲存在儲存部230的應用程式,就可容 易地加以識別。 此外,被清單作成部240所作成之清單,係亦可列舉 有,管理資料23 3之應用程式識別資訊中所含有之應用程 式的名稱或機能名(參照圖2 (a)〜(c))。甚至,第1態樣係 配合灰白顯示251或是取代灰白顯示251,而對應用程式 φ 的名稱或機能名附加記號、符號或圖形(參照圖2(a)〜 ⑻)。 顯示部250,係爲顯示已被清單作成部240所作成之 清單的部份(參照圖2(a)〜(c))。該顯示部250,係例如, 使用被組裝在第2通訊終端200中的液晶畫面來構成,可 和第2通訊終端200之語音通訊機能、資料通訊機能之進 行機能相關顯示的部份共用。 輸入處理部260,係於被顯示在顯示部250上的清單 中,使用十字鍵或數字鍵等輸入手段(未圖示)所選擇之應 -17- 200803442 (14) 用程式,來進行應用程式之執行或收訊所需之處理。具體 而言,當判斷爲,在清單中被選擇之應用程式是有被儲存 在儲存部230時,則進行用來執行該當應用程式的處理。 另一方面,當判斷爲在清單中所選擇之應用程式是未被儲 存在儲存部230時,則輸入處理部260,係從被儲存在儲 存部230之管理資料233中讀出儲存著已被選擇之應用程 式的伺服器3 00之存取地點,輸出至要求送訊部270,並 φ 向要求送訊部270,輸出用來對伺服器300發送該當應用 程式之送訊要求的指示。此外,應用程式是否有被儲存在 儲存部23 0的判斷,係例如,藉由對儲存部23 0嘗試進行 應用程式之讀取而爲之。 要求送訊部270,係接受輸入處理部260所作之關於 伺服器300之存取地點及應用程式之送訊要求的輸出,使 用管理資料23 3中所含之存取地點,對伺服器3 00發送應 用程式的送訊要求。 # 說明具備以上構成之本實施形態所述第2通訊終端 200的作用、效果。若依據本實施形態之第2通訊終端 200,則資料收訊部2 1 2係一旦將含有伺服器的存取地點 (例如URL)及應用程式識別資訊的管理資料,從其他通訊 終端(第1通訊終端1〇〇)接收,則清單作成部240便作成 包含未被儲存在儲存部230之應用程式的清單。然後,於 已作成之清單中,若選擇了未儲存在儲存部23 0之應用程 式,則第2通訊終端200,係使用管理資料23 3中所含之 存取地點,對伺服器3 00發送該當應用程式的送訊要求。 -18 - (15) 200803442 % 因此,使用者係不須啓動爲了瀏覽電子郵件的應用程式 等,僅需藉由在清單中選擇,就可簡單地將應用程式下載 至第2通訊終端200。 <伺服器> 伺服器3 00,作爲其機能性構成要素,係具備:要求 收訊部3 10、應用程式儲存部320、應用程式送訊部 3 3 0。 要求收訊部3 1 0,係用來接收來自第1通訊終端i 00 之要求送訊部151或第2通訊終端200之要求送訊部270 的應用程式的送訊要求。已接收到之送訊要求,係被輸出 至應用程式儲存部3 2 0。 應用程式儲存部320,係爲儲存著於第〗通訊終端 1 〇〇及第2通訊終端200上利用之應用程式的部份。應用 程式儲存部320,係接受來自要求收訊部3 1 〇的輸入,將 來自通訊終端之送訊要求所對應的應用程式,輸出給應用 程式送訊部3 3 0。 應用程式送訊部3 3 0,係接受來自應用程式儲存部 3 20的輸入,向發送出送訊要求的通訊終端,發送對應於 送訊要求的應用程式。 <中繼裝置> 中繼裝置400,係用來中繼從第1通訊終端1〇〇往第 2通訊終端200發送之使用者資料和管理資料的裝置,作 -19- 200803442 (16) 爲其機能性構成要素,係具備中繼儲存部4 1 0。中繼儲存 部410,係將從第1通訊終端100的資料送訊部152所發 送之使用者資料和管理資料加以儲存,並發送給第2通訊 終端2 0 0的資料收訊部2 1 2。此外,亦可構成爲,對資料 收訊部212的送訊完成後,中繼裝置4〇〇係會將中繼儲存 部4 1 0中所儲存之使用者資料和管理資料加以刪除。 又,中繼裝置400,係不和資訊通訊網路N連接,係 Φ 以由第1通訊終端100、第2通訊終端200及伺服器300 所構成之個別網路的方式來構成。作爲此種中繼裝置 400,係可使用個人電腦;第1通訊終端1 〇〇和中繼裝置 400之間的連接及第2通訊終端200和中繼裝置400之間 的連接,係可爲無線或有線。 藉由於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1中設 置上述中繼裝置400,第1通訊終端10〇係可不透過資訊 通訊網路N,將使用者資料和管理資料發送至第2通訊終 • 端200。因此,相較於透過可被不特定多數人連接之資訊 通訊網路N的使用者資料之移動,可減低從外部侵入所 致之駭客行爲或資料竄改等之可能性。又,即使第1通訊 終端100是對第2通訊終端2〇〇之使用者資料儲存部221 無法直接進行使用者資料寫入的構成下,仍可執行使用者 資料之移動。 <使用者資料移動方法、第2通訊終端上的清單顯示 方法> -20 - 200803442 (17) 其次,參照圖3及圖4,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述 之使用者資料移動方法。又,使用者資料之移動所伴隨之 第2通訊終端200上所執行的清單顯示方法,也一倂說 明。圖3係關於圖1所示之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第2通 訊終端中的應用程式清單作成爲止之動作的序列圖;圖4 係關於圖1所示之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第2通訊終端中 的應用程式之收訊相關動作的序列圖。 φ 此外,以下的說明中係舉例爲,使用者爲了進行從第 1通訊終端100變成第2通訊終端200的機種汰換,而將 第1通訊終端1 〇〇的使用者資料儲存部1 3 1中所儲存的所 有種類之使用者資料(電子錢包及電子定期票等),移動至 第2通訊終端200,並將爲了利用該當使用者資料所必須 之應用程式,.變成可在第2通訊終端200上利用時的情 形。 首先,管理資料作成部1 4 0,係一旦於第1通訊終端 φ 1〇〇的輸入部141中,被輸入了使用者資料移動之指示 (S1 01),便參照儲存部120的屬性資訊,作成含有可發送 使用者資料所對應之應用程式之伺服器300之存取地點的 管理資料(S 102)。此外,如上述,被管理資料作成部140 所作成之管理資料,係除了伺服器3 00的存取地點以外, 亦可還含有應用程式識別資訊(應用程式的名稱或機能名 等)、使用者識別資訊或使用者資料之儲存地點位址。 資料送訊部1 52,係在輸入了由管理資料作成部1 40 所作成之管理資料後,便輸入受管理資料作成部140之要 -21 - 200803442 (18) 求而從使用者資料儲存部1 3 1輸出之使用者資料。將使用 者資料及管理資料,發送至中繼裝置400 (S 103)。 中繼裝置4 0 0,係在接收到使用者資料及管理資料 後’將使用者資料及管理資料暫時性地儲存在中繼儲存部 410中(S104、S105),並向第2通訊終端200的資料收訊 部212發送(S10 6)。此外,向資料收訊部212的發送,係 可在將使用者資料及管理資料儲存在中繼儲存部4 i 〇後自 φ 動開始,或可接受第1通訊終端100或中繼裝置400之使 用者的指示才開始。又,中繼儲存部410中所儲存之使用 者資料及管理資料,係亦可在向資料收訊部2 1 2之送訊正 常結束後,加以刪除。 第2通訊終端2 G 0,係在其資料收訊部2 1 2上接收到 使用者資料及管理資料後,將使用者資料及管理資料儲存 至儲存部 230(S107、S108)。 藉此,於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1中,含有可發送利用 # 使用者資料所必須之應用程式的伺服器300的存取地點等 的管理資料,和該當使用者資料,被從第1通訊終端1 〇 〇 發送至第2通訊終端200所需之處理(第1送訊步驟),並 告完成。又,於第2通訊終端200中,用來從第1通訊終 端1 〇〇接收管理資料所需之處理係告完成。 清單作成部2 4 0,係在儲存部2 3 0中儲存了使用者資 料及管理資料之後,利用已收訊之管理資料233及已經儲 存之應用程式2 3 1的屬性資訊2 3 2,作成應用程式啓動時 所用的選單之清單,顯示於顯示部250上(S 109)。於S109 -22 - 200803442 (19) 上所作成之清單,係如圖2(a)至(c)所示,未儲存在儲存 部230中的應用程式是於顯示部250上以灰白顯示 25 1(第1態樣)表示,有儲存在儲存部230中的應用程式 是以通常顯示252(第2態樣)表示。 藉此’已接收管理資料的應用程式,且未被儲存在儲 存部23 0中的應用程式的清單之作成處理及作成之清單的 顯示處理便完成。 φ 接著,說明於第2通訊終端200上,爲了利用使用者 資料所必須之應用程式加以收訊所需之處理。 一旦使用輸入處理部260,選擇了被清單作成部240 所作成之清單的應用程式(S201),則輸入處理部260係確 認已被選擇之應用程式,是否有被儲存在儲存部230中 (S202)。此確認,係可藉由對儲存部23 0嘗試讀取應用程 式來爲之。又,亦可使用儲存部23 0中所儲存之屬性資訊 232及管理資料23 3。 φ 當已選擇之應用程式並未被儲存在儲存部23 0中時, 輸入處理部260係參照儲存部230中所儲存之管理資料, 將儲存著已被選擇之應用程式的伺服器3 00的存取地點, 和用來對伺服器3 00發送該當應用程式之送訊要求的指 示,輸出至要求送訊部270。 要求送訊部270,係接受輸入處理部260所作之關於 伺服器3 00之存取地點及應用程式之送訊要求的輸出,生 成對伺服器3 00的應用程式之送訊要求(S203),然後發送 給伺服器300 (S204)。藉此,於清單中選擇了未儲存在儲 -23- 200803442 (20) 存部23 0之應用程式時,使用管理資料23 3的存取地點來 對伺服器300發送應用程式之送訊要求。 另一方面,當已被選擇之應用程式是有被儲存在儲存 部2 3 0時,不進行用來接收應用程式的處理,輸入處理部 260係進行用來執行應用程式之處理。 在伺服器300的要求收訊部310上接受已收訊之送訊 要求,應用程式儲存部3 20,係藉由將第2通訊終端200 φ 之送訊要求所對應之應用程式輸出給應用程式送訊部 3 3 0,以取出應用程式(S20 5)。接受來自應用程式儲存部 320的輸入,應用程式送訊部3 3 0係將應用程式發送至第 2通訊終端200的應用程式收訊部21 1(S20 6)。 儲存部23 0,係將應用程式收訊部21 1所收訊後並輸 出之應用程式,加以儲存(S20 7)。此處,當儲存部230中 所儲存之管理資料是含有使用者資料的儲存地點位址時, 使用者資料處理部220,係於使用者資料儲存部221中, φ 對管理資料所指定的儲存地點位址,儲存使用者資料 (S208) 〇 在儲存部23 0儲存了從伺服器3 00接收到的應用程式 後,清單作成部240,係將圖2(a)至(b)所示之已儲存之應 用程式,以通常顯示252來表示,並將未儲存之應用程式 接著以灰白顯示2 5 1顯示’以更新清單(S 2 0 9)。 藉此,使用管理資料233的存取地點,隨應於已連接 伺服器300之第2通訊終端200所送來的要求,而從伺服 器3 0G往第2通訊終端200發送應用程式所需之處理(第 -24- 200803442 (21) 2送訊步驟)便告完成。 若依據具備以上步驟之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資料 移動方法,則可連同使用者資料,將可發送應用程式之伺 服器300的存取地點,一倂發送給第2通訊終端200。因 此,即使第2通訊終端200不具有利用使用者資料執行的 應用程式的情況下,仍可利用被發送過來的存取地點,從 伺服器3 00接收必要的應用程式。因此使用者資料之移動 φ 作業實施前,使用者不需要在第2通訊終端200上備妥專 用應用程式,也不需要先確認取得地點,可在使用者資料 移動後簡易且迅速地於其他通訊終端上執行該當應用程 式。 又,具備以上步驟之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資料移 動方法,係關於第2通訊終端200,可以描述成用來顯示 應用程式之清單的清單顯示方法。而且,若依據本使用者 資料移動方法,則第2通訊終端200的資料收訊部2 1 2係 • 一旦將含有伺服器的存取地點(例如URL)及應用程式識別 資訊的管理資料,從第1通訊終端1 00接收,則清單作成 部24 0便作成包含未被儲存在儲存部230之應用程式的清 單。然後,於已作成之清單中,若選擇了未儲存在儲存部 23 0之應用程式,則使用管理資料的存取地點,對伺服器 3 00發送該當應用程式的送訊要求。因此,使用者係不須 啓動爲了瀏覽電子郵件的應用程式等,僅需藉由在清單中 選擇,就可簡單地將應用程式下載至第2通訊終端200。 此外,本發明係不受上述實施形態所限定,在不脫離 -25- 200803442 (22) 本發明之宗旨的範圍內,當然可作各種變更。 例如,藉由在送訊部150及收訊部210上設置紅外線 通訊、近距離無線通訊、使用者資料之讀寫器手段,就可 構成爲,不透過中繼裝置400而從第1通訊終端100往第 2通訊終端200,將使用者資料及管理資料直接送訊的構 成(圖1中係爲單點虛線所示之路徑)。 又,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從第1通訊終端 φ 100變成第2通訊終端200的機種汰換,但關於用來使所 儲存之電子錢包的一部份進行讓渡而移動使用者資料的情 況下,仍可同樣適用本發明。 又,上記實施形態中,第1通訊終端1 00雖然是和第 2通訊終端200爲相異的構成,但亦可藉由附加一方通訊 終端所欠缺之構成(清單作成部240、顯示部250、輸入處 理部260等),而使第1通訊終端1〇〇和第2通訊終端 200係成爲相同的構成。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若依據本發明,則可提供一種,可在令使用者資料移 動後舊能簡易且迅速地執行該當應用程式的通訊終端、使 用者資料移動系統及使用者資料移動方法。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圖1係本發明所述之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的一 實施形態的系統構成圖。 -26- 200803442 (23) [圖2]圖2係第2通訊終端的顯示部上所顯示之應用 程式的清單之例示圖。 [圖3]圖3係關於圖1所示之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 第2通訊終端中的應用程式清單作成爲止之動作的序列 圖。 [圖4]圖4係關於圖1所示之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 第2通訊終端中的應用程式之收訊相關動作的序列圖。 【主要元件對照表】 1: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 1 0 0 :第1通訊終端 1 1 0 :應用程式收訊部 120 :儲存部 13 0:使用者資料處理部 1 3 1 :使用者資料儲存部 φ 140 :管理資料作成部 150 :送訊部 1 5 1 :要求送訊部 152 :資料送訊部 1 6 0 :輸入部 2〇〇 :第2通訊終端 2 1 〇 :收訊部 2 1 1 :應用程式收訊部 2 1 2 :資料收訊部 -27- (24) 200803442 - 220 :使用者資料處理部 221 :使用者資料儲存部 222 :使用者資料寫入·讀取部 230 :儲存部 240 :清單作成部 250 :顯示部 260 :輸入處理部 H 270 :要求送訊部 3〇〇 :伺服器 3 1 0 :要求收訊部 320 :應用程式儲存部 3 3 0 :應用程式送訊部 400 :中繼裝置 4 1 0 :中繼儲存部 420 :寫入·讀取部 • N :資訊通訊網路 -28-

Claims (1)

  1. 200803442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通訊終端,係屬於利用可向其他通訊終端輸 出之使用者資料來執行應用程式的通訊終端,其特徵爲’ 具備_· 管理資料作成手段,作成管理資料,其係含有可發送 前記應用程式之伺服器的存取地點;和 資料送訊手段,將前記使用者資料和前記管理資料’ φ 向前記其他通訊終端發送。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通訊終端,其 中,前記管理資料係還含有,爲了執行前記應用程式而用 來識別利用者的使用者識別資訊。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通訊終 端,其中,前記管理資料,係含有前記使用者資料的儲存 地點。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之任一項所記載 Φ 之通訊終端,其中,前記資料送訊手段,係經由具備用來 儲存前記使用者資料和前記管理資料之中繼儲存手段的中 繼裝置,將前記使用者資料和前記管理資料,發送至前記 其他通訊終端。 5 · —種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係屬於具備伺服器、 第1通訊終端、第2通訊終端的使用者資料移動系統,其 特徵爲, 前記伺服器係具備:應用程式儲存手段,將發送給前 記第2通訊終端的應用程式加以儲存;和要求收訊手段, -29- 200803442 (2) 從前記第2通訊終端接收應用程式之送訊要求;和應用程 式送訊手段,隨應於被前記要求收訊手段所接收到的前記 送訊要求,將前記應用程式儲存手段中所儲存之前記應用 程式,發送至前記第2通訊終端; 前記第1通訊終端係具備:管理資料作成手段,作成 管理資料,其係含有前記伺服器之存取地點;和資料送訊 手段,將被前記應用程式所利用之使用者資料和前記管理 φ 資料,向前記第2通訊終端進行發送; 前記第2通訊終端係具備:資料收訊手段,將被前記 第1通訊終端之資料送訊手段所發送之前記使用者資料和 前記管理資料加以接收;和要求送訊手段,使用前記管理 資料之存取地點而連接至前記伺服器,藉此以對前記伺服 器,發送前記應用程式之送訊要求;和應用程式收訊手 段’隨應於即記送訊要求而將從則記伺服器所發送出來的 前記應用程式加以接收。 Φ 6 · 一種使用者資料移動方法,係屬於從利用使用者 資料來執行應用程式的通訊終端,往其他通訊終端,使該 當使用者資料移動所需之使用者資料移動方法,其特徵 爲,具備: 第1送訊步驟,將含有可發送前記應用程式之伺服器 之存取地點的管理資料,和前記使用者資料,從第1通訊 終端發送至第2通訊終端;和 第2送訊步驟,隨應於使用前記存取地點而連接至前 記伺服器之前記第2通訊終端所送來的要求,將前記應用 -30 - (3) 200803442 ^ V 程式從前記伺服器發送給前記第2通訊終端。
    31 -
TW096112443A 2006-04-07 2007-04-09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er data transferring system and user data transferring method TW20080344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06537A JP4615474B2 (ja) 2006-04-07 2006-04-07 通信端末、ユーザデータ移動システム及びユーザデータ移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3442A true TW200803442A (en) 2008-01-01
TWI380674B TWI380674B (zh) 2012-12-21

Family

ID=38581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2443A TW200803442A (en) 2006-04-07 2007-04-09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er data transferring system and user data transfer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64793B2 (zh)
EP (1) EP2006768A4 (zh)
JP (1) JP4615474B2 (zh)
KR (1) KR100971896B1 (zh)
CN (1) CN101416159B (zh)
TW (1) TW200803442A (zh)
WO (1) WO20071169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0946B2 (ja) * 2008-01-30 2013-03-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
JP2013125444A (ja) * 2011-12-15 2013-06-24 Nec Corp 登録手続き作業軽減システム及び仲介事業者サーバ並びにその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4145284A (zh) * 2012-03-07 2014-11-12 索尼公司 支付处理系统、支付终端、通信装置、支付服务器和支付处理方法
KR102017631B1 (ko) * 2012-09-03 2019-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통신을 위한 단말 장치 및 방법
CN104484196B (zh) * 2014-11-28 2018-01-02 上海动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完成usbkey设备固件初始化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US10397232B2 (en) 2015-06-25 2019-08-2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ing user access to command execution
CN105631303B (zh) * 2015-12-22 2020-08-28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据获取、数据提供、实现搜索的方法及其电子终端
JP6511111B2 (ja) * 2017-10-12 2019-05-15 任天堂株式会社 通信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7459071B2 (ja) 2019-04-26 2024-04-01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サー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885519B1 (en) * 2020-02-17 2021-01-05 Mautinoa Technologies, LLC Mobile transaction platfor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0990A (ja) 1995-12-08 1997-06-20 Hitachi Ltd Icカード間での電子マネー移動中継システム
US7685605B1 (en) * 1996-08-19 2010-03-23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framework for intertask communication between workstation applications
JPH10228429A (ja) * 1997-02-17 1998-08-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受信端末装置
JPH10254791A (ja) * 1997-03-12 1998-09-25 Canon Inc データ通信装置
US7010532B1 (en) * 1997-12-31 2006-03-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w overhea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hared access storage devices
WO2000063809A1 (en) * 1999-04-15 2000-10-26 Brian Von Herzen Electronically transmitted payment system
US7685067B1 (en) * 1999-05-14 2010-03-23 Amazon.Com, Inc. Computer-assisted funds transfer system
US20040015415A1 (en) * 2000-04-21 2004-01-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program product, and method for comparison shopping with dynamic pricing over a network
US7865431B2 (en) * 2000-11-08 2011-01-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Private electronic value bank system
JP2002259307A (ja) * 2001-03-02 2002-09-13 Fujitsu Ltd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送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7818792B2 (en) * 2002-02-04 2010-10-19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hird party authentication of authorization
JP3867781B2 (ja) * 2002-05-28 2007-01-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Httpサーバ
JP2004030063A (ja) * 2002-06-24 2004-01-29 Access:Kk 電子チケットを転送する方法、電子チケット管理装置、ユーザ携帯端末装置、電子チケットを扱う方法、これら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04164299A (ja) 2002-11-13 2004-06-10 Nec Corp コンテンツ利用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サーバ
US7266776B2 (en) * 2002-11-25 2007-09-04 Aol Llc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omputer users across a network
CN100502522C (zh) * 2003-02-21 2009-06-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传送系统、传送装置和广告效果统计方法
US7805366B2 (en) * 2003-03-21 2010-09-28 Ebay Inc. Method and system to facilitate payments to satisfy payment obligations resulting from purchase transactions
JP3931827B2 (ja) * 2003-03-27 2007-06-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機能自動設定方法及び携帯電話端末
US7765153B2 (en) * 2003-06-10 2010-07-27 Kagi,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rifying financial account information
US7483914B2 (en) * 2003-07-17 2009-01-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n application-based naming system
JP3931889B2 (ja) * 2003-08-19 2007-06-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
JP2005078418A (ja) * 2003-09-01 2005-03-24 Nec Corp 端末装置のユーザーデータ・コピー/移行システム
US20050091308A1 (en) * 2003-09-29 2005-04-28 Peter Bookman Mobility device
JP2005157881A (ja) 2003-11-27 2005-06-16 Canon Inc サーバ端末装置、クライアント端末装置、オブジェクト管理システム、オブジェクト管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SG136120A1 (en) * 2004-01-28 2007-10-29 Univ Singapor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WO2005074208A1 (ja) * 2004-01-30 2005-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サーバ、通信システム、アドレス決定方法、アドレス変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7571111B2 (en) * 2004-03-29 2009-08-04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Computer system for monitoring actual performance to standards in real time
US20060100997A1 (en) * 2004-10-27 2006-05-11 Wall Gary C Data caching
JP4532237B2 (ja) * 2004-10-29 2010-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計算機および計算機における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US7647626B2 (en) * 2004-12-08 2010-01-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trus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 data server and a middleware server
US20060136337A1 (en) * 2004-12-20 2006-06-22 Sheikhrezai, Khona, Nighojkar Method of providing secure fulfillment of online purchased services
JP4672405B2 (ja) * 2005-03-17 2011-04-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接続サーバ、処理サーバ、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20070125838A1 (en) * 2005-12-06 2007-06-07 Law Eric C W Electronic wallet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06768A2 (en) 2008-12-24
CN101416159B (zh) 2013-03-27
TWI380674B (zh) 2012-12-21
US8364793B2 (en) 2013-01-29
EP2006768A9 (en) 2009-02-25
JP4615474B2 (ja) 2011-01-19
US20090287760A1 (en) 2009-11-19
WO2007116993A1 (ja) 2007-10-18
CN101416159A (zh) 2009-04-22
JP2007281948A (ja) 2007-10-25
KR100971896B1 (ko) 2010-07-23
EP2006768A4 (en) 2010-08-04
KR20080098551A (ko) 2008-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03442A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er data transferring system and user data transferring method
TWI338493B (zh)
JP4763332B2 (ja) 移動体端末装置並びに非接触カード機能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非接触カード機能取得システム
US20070055734A1 (en) Mobile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IC card unauthorized use preventing method, program for changing settings of mobile device, and program for preventing IC card from unauthorized use
JP2008294976A (ja)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保存方法
JP2005094351A (ja) 個人情報の保存・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保存・管理方法
JP2007004266A (ja) 情報管理サーバ、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管理方法
JP2006191384A (ja) 移動機及び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
CN102959929A (zh) 终端应用检索系统
JP3703098B1 (ja) 移動体端末装置
US8452262B2 (en) Terminal device
EP2063614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ccess controlling method, and smart card
US20080222036A1 (en) Mobile terminal
JP4365705B2 (ja) 加盟店端末機設置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及び端末機
JP2006134210A (ja) 移動体端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ータ取得方法
JP5274028B2 (ja) 取引システム、取引方法
US20020156856A1 (en) Terminal device combining mails stored in a storage and transmitting the combined mail to an information apparatus
WO200411232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synchronizing
JP2006157685A (ja) 携帯端末
JP2009289070A (ja) サーバ装置、クライアント装置、およびサーバ制御プログラム、クライアント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07088883A1 (ja) 非接触カード機能用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及び非接触カード機能用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
KR20060014959A (ko) 메모용 문자 메시지 전송 서비스 방법
KR20140105666A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라벨이 부착된 전자명함 시스템
JP2007020005A (ja) 非接触送受信システム
JP2011045137A (ja) コンテンツ送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