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613348A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613348A
TW200613348A TW940131986A TW940131986A TW200613348A TW 200613348 A TW200613348 A TW 200613348A TW 940131986 A TW940131986 A TW 940131986A TW 940131986 A TW940131986 A TW 940131986A TW 200613348 A TW200613348 A TW 2006133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ubstituted
catalyst
branched
alk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40131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0500611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733923B1/ko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200613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334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70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Description

200613048 九、發明說明: 本申请案主張於2004年9月16號向韓國智 提出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案10-2004-0074307號^及局 於2005年7月7號向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之韓 申請案10-2005-0061152號的優先權,該專利申請幸揭 露之内容係完整結合於本說明書中。 汽’、負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具有極性官能基的環烯烴 合的觸媒及一種聚合方法,且更特定言之,本發^係 種將具有極性g此基的環烯烴進行聚合的觸媒系统、一 種使用此觸媒系統之聚合方法,利用此方法產生的稀煙聚 合物、及一種包含此烯烴聚合物的非等向光學薄膜。 【先前技術】 在用於聚合反應之觸媒系統中,一般具有多活性位點 之均質齊格勒'納塔(Ziegler_Natta)觸媒系統包括甲基鋁 氧烧(MAO)作為共觸媒以提高該觸媒之反應性。然ς, 相對於該觸媒前驅體應使用大4 ΜΑ0,目此生產本盥 •後處理要求增加。 /' 隨著諸如茂金屬觸媒之單一活性位點觸女某之出現,已 將能夠提,單-陽離子活性物質至觸媒前驅體、具有4或 -2之低電荷且易於麵電荷非定域化作㈣全氟芳基硼酸 根型非配位陰離子用作共觸媒(Chem.Rev· 1988,第Μ卷, 1405-1421 ; Chem. Rev. 1993, $ 93 927-942) 〇 此陰離子以鹽之形式與會引起烧化物或氫化物移除反 7 200613^8 應之二苯曱基或引起質子分解之二烷基銨陽離子組合使 用。例示性硼酸鹽共觸媒化合物包括與 [PhNMe2H][B(C6F5)4]。 ’、 在聚合反應中,共觸媒之陽離子部分與金屬前驅體之 離去基團反應以提供陽離子性金屬前驅體並且與該共觸媒 之陰離子部分形成離子對。該陰離子與金屬弱配位且易於 與烯烴單體交換,導致聚合反應。 此離子對充當觸媒活性物質,但其熱不穩定與化學不穩 籲定且對溶劑、單體等敏感,因此降低觸媒之反應性。詳言 之,在含有共觸媒化合物之氮的情況下,在觸媒活性反應 期間產生中性胺化合物且其可與陽離子有機金屬觸媒強烈 相互作、用^因而導致催化活性降低。為避免此問題,可使 用碳鑌、氧鏽及疏陽離子以代替銨陽離子(歐 0426,637 號)。 其間,當使用MAO或有機鋁聚合環烯烴時,在大多 數情況下,對於諸如降冰片稀、院基降冰片稀及石夕烧基降 冰片烯,非極性降冰片婦顯示高的聚合活性,而對於諸如 ^乙臨基降冰片烯之極性降冰片稀則顯示顯著低的聚合 活性(吴國專利第 5,468,819、5,569,73〇、5,912,313、 6,031,058 及 6,455,650 號)。 由=降冰片烯之環稀烴單體構成之降冰片烯聚合物 f不較自4 ~烴聚合物更優良讀質,諸如高透明度、对 化學性,且具有低雙折射率與吸祕。因此,其 具^種應用,例如諸如CD、DVD及(塑料光學纖 8
2006UMS 維)一之光學元件、諸如電容_膜與低介之資訊與電 子元件及諸如低吸收注射器、發泡包裝之醫學元件等。聚 合物對諸如n切、氮切、氧她、銅、銘、金、 銀、始、鈦、n旦及鉻之無機材料之黏著力通常為將聚 合物用作電子材料之可靠性之酸因素。在降冰片稀單體 中引入官能基使得能夠對所得降冰片烯聚合物之化學及物 理性貝進行控制。然而,在此情況下,出現反應性降低之 問題。 一 就是說,儘管將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進行聚合之 觸媒系統可使用各種共觸媒製備,然而所得之觸媒對單體 敏感且失活或由於其不良熱穩定性而不能在高溫使甩。^ 此如在具有極性官能基之通用烯烴之情況下,聚合產率、 所得聚合物之分子量及觸媒之用量實際上並未4所要程 度。當使用過量觸媒時,所得之聚合物被染色或其透明^ 降低。 /、 又 因此,需要一種新穎觸媒系統,其能夠藉由同時且人 適地控制共觸媒結構與原觸媒結構而自少量對溶劑、= 體、潮濕及氧具有熱穩定性與化學穩定性之觸媒呈= 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聚合物。 /、 【發明内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以高產率產生具有極性官沪美愈 高分子量之環烯烴聚合物之觸媒系統。該觸媒系統=二與 好熱穩定性與化學穩定性且因此不會因極性官能^良 ^ η 而失 9 2006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藉由使用該觸媒系統以高產率產生 具有極性官能基與高分子量之環烯烴聚合物的方法。 本發明亦提供-種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歸煙聚合物, -具有1¾玻璃態化溫度、所要的熱與氧化穩定性 耐化學性及對金屬之黏著力。 、 本發明亦提供-種自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 製得之非等向光學薄膜。 ’“物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產生具有極性官 能基之環烯烴聚合物之觸媒系統,其包含: G由式(1)表示之原觸媒,其含有第10族金屬盘 鍵結至該金屬之雜原子之配位基; /、 ··)由式(2)表示之共觸媒,其包括能夠提供鱗陽離子 及與忒原觸媒之該金屬弱配位之陰離子之鹽化合物。
其中X為選自S、0及N之雜原子;
Ri 為-CH=CHR2°、-〇R2°、-SR2°、-N(R2°)2、-N=NR20、 -P(R20)2 > -C(0)R20 > -C(R20)-NR20 > -C(0)0R2° ^ _〇C(〇)〇R20、_oc(〇)R20、_c(R20)-CHC(O)R20 > _R21C(〇)R20、-R21C(〇)〇R20 a_R21〇c(〇)R20,其中 r20 為 氫、il素、線性或分枝cK5烷基、線性或分枝cv5鹵烷基、 線性或分枝c5_1G環烷基、線性或分枝c2_5烯基、線性或分 枝C2_5鹵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7_24芳烷基且為c12〇 10 200611348 亞烴基(hydrocarbylene); 1為線性或分枝Cl:!:完基、烯基或乙烯基、視情況經 烴基取代之C5」2環烷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c6_4G芳基、 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C7_15芳烷基、或C3_2G炔基; V[為第10族金屬;且 P為0至2之整數,以及 [(R3)-P(R4)a(R4,)b[Z(R5)d]c][Ani] (2) 其中a、b及c各為〇至3之整數,且a + b + ; Z 為 〇、S、Si 或 N ; tZ為0或S時d為1、當Z為N時d為2且當Z 為Si時d為3 ; I為氫、烷基或芳基; ^ R4、n R5各為氫;線性或分枝◦烷基、烷氧基、 烯丙基、烯基或乙烯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環烷 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C6,芳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 〇M5芳烷基;炔基;三(線性或分枝CiM烷基)矽烷基; 三(線,或分枝cMG烧氧基)魏基;三(視情況經取代之 Cm j晨烷基)矽烷基;三(視情況經取代之C6,芳基)矽烷 基,二(視情況經取代之CwQ芳氧基)矽烷基;三(線性或分 枝Chg烷基)矽烷氧基;三(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 石夕烧氧基或三(視情驗取代之C64(^基)魏氧基,其土 各取代基為鹵素或CV20鹵烷基;且 、 、阳[Ani]為能夠與原觸媒之金屬Μ弱配位的陰離子且係 選自由硼酸根、紹酸根、隣6]-、肝6]_、[ΑΑ].、全氣乙 200613i2i4〇8 酸根([CF3C02r )、全氟丙酸根([C2F5C02r )、全氟丁酸 根([cf3cf2cf2co2]_)、過氯酸根([αο4]_)、對甲苯磺酸 根([p-CH3C6H4S〇3r )、[S03CF3]-、苯硼酸根(boratabenzene ) 及視情況以鹵素取代之碳硼烷組成之群。 在該觸媒系統中,式(2)之硼酸根或鋁酸根可為由式 (2a)或(2b)表示之陰離子: [M,(R6)4] (2a), [M’(OR6)4] (2b), 其中M’為B或A1 ; R6為鹵素、視情況經鹵素取代之線性或分枝C i_20烧基 或烯基、視情況經齒素取代之c3_12環烷基、視情況經烴基 取代之C6-40芳基、視情況經線性或分枝^3-20二烧基梦烧 氧基或線性或分枝c18_48三芳基矽烷氧基取代之C6_4G芳基 或視情況經鹵素取代之c7_15芳烧基。 在該觸媒系統中,由式(1)表示之原觸媒與由式(2) 表示之共觸媒可分別為由式(3)表示之含第10族金屬的 化合物與由式(4)表示之鱗化合物;
其中乂’與Yf為選自S與Ο之雜原子; R"、R/、R2n及R2’n各為線性或分枝C·烷基、烯基 或乙烯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C5_12環烷基;視情況經烴 基取代之C6_4Q芳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C7_15芳烷基; 12 2006ili3i3f4>8 或c3_2()炔基; M為第l〇族金屬;且 r與s各為〇至2之整數且r+s = 2,以及 [H-P(R4)3][Ani] (4) 其中R4為氫;線性或分枝Ci-20烧基、烧氧基、稀丙 基、細基或乙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壞烧基,視情況 經取代之C6-4〇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7-15芳烧基或C3_2〇 炔基,其中各取代基為鹵素或C^o i|烷基;且
[Ani]為能夠與由式(1)表示之原觸媒的金屬Μ弱配 位之陰離子且其選自由硼酸根、鋁酸根、[SbF6]_、[PF6]·、 [asf6]-、全氟乙酸根([cf3co2]-)、全氟丙酸根 ([c2f5co2]-)、全氟丁酸根([cf3cf2cf2c〇2]-)、過氯酸 根([C104]_ )、對曱苯磺酸根([p_CH3C6H4S03]·)、 [sOsCF3]-、苯硼酸根及視情況以鹵素取代之碳石朋燒組成之 群。 之原觸媒與由式(2) 示之鈀化合物與由式 在該觸媒系統中,由式(1)表示 表示之共觸媒可分別為由式(3a)表 (4)表示之鱗化合物;
(3a) 其中R〗’、&、R2及化’各為線性或分 烯基或乙雜m龍絲代之%環絲;視敎 經烴基取代之C6_4〇芳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c 二 基或C3_20炔基;且 土 7-15芳烷 20〇6U3^ 1'與3各為〇至2之整數&r+s = 2,以及 [H-P(R4)3][Ani] (4) 其中R4與[Ani]如上文定義。 在該觸媒系統中,原觸媒可為由式〇)表示之化人物, 其中金屬為Pd,p為2且具有與該金屬直接配位之雜口原子 之配位基為乙醯基丙酮酸根或乙酸根且共觸媒可為由 示之化合物,其中b為G、e為G、R3為H且^ …、衣己基、異丙基、第三丁基、正丁基或乙基。 在該觸媒系統中,共觸媒與原觸媒之莫耳比在: 至10: 1之範圍内。 2觸媒系統中’包括原觸與共觸叙觸媒 可支撐於無機支撐物上。 鋁、磷酸鋁凝膠、矽烷化二氧化矽 晶高嶺石黏土及沸石 可溶統!,_'媒與共觸媒之觸媒混合物 自由—氯甲文兀、二氣乙烧、甲、 苴 合物組成之群之有機溶劑中。 /、八代 ㈣統中,該觸媒混合物可包括由該原觸媒與 觸媒構成之金屬觸媒複合物。 之另—態樣,提供—種產生具有極性官能 土之辰烯扭聚合物之方法,其包含: 在該觸媒系統中,無機支撐物可為至少一種選自由 組成之群的支禮物:二氧切、二氧化鈦、二氧化 石夕/乳化鉻、二氧化石夕/氧化鉻/二氧化鈦、二氧化石夕/氧化 ‘氧化矽水凝膠、微 14 200613ι3ί4)8 製備根據本發明之先前態樣的觸媒系 統混合物;以及 在有枝/谷S]與遠觸媒糸統混合物存在下,在 之溫度下加成-聚合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稀烴單體。 在该方法Ρ中,該環烯烴單體為由式(5)表示之化合物:
其中m為0至4之整數; 、心’’及Ry”中之至少一個為極性官能基且其它 為非極性官能基; R7、以、R7”及R7"’可鍵結在一起形成飽和或不飽和 之Qm環基或c6-24芳環; 非極性官能基為氫;鹵素;線性或分枝Ci 2〇烷基、鹵 烧基、烯基或_烯基;線性或分枝C3_2G炔基或鹵炔基;視 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鹵素、鹵烷基、鹵烯基或鹵炔 基取代之Q3」2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鹵素、 _烧基、烯基或幽炔基取代之c6_4G芳基;或視情況經烷 基、烯基、炔基、素、鹵烷基、鹵烯基或鹵炔基取代之 C7-15芳烧基。 極性官能基為具有至少一個〇、N、P、S、Si*B2 非烴極性基團且為_R8〇R9、_〇R9、-〇c(〇)〇R9、 _R8〇C(〇)〇R9、_c(〇)R9、-R8C(〇)〇R9、_C(〇)〇R9、 -R8C(0)R9 ^ -0C(0)R9 ^ -R80C(0)R9 > -(R80)k-0R9 ^ -(OR8)k.〇R9 ^ -C(0)-0-C(0)R9 ^ -R8C(0)-0-C(0)R9 ^ -SR9 ^ 15 2006um^
-R8SR9、_SSR8、_R8SSR9、4(=〇)r9、-r8s(=〇)r9、 -R8C(=S)R9、氺8C(=S)SR9、-R8s〇3R9、_s〇3r9、_r8n=C4、 -NCO、RLNC0、_CN、-R8CN、_NNC(二S)R9、 -R8nnc(=s)r9、-N02、_R8N〇2、
R12 r12 —R11C(0)N V R12 oc(〇〆 R13
R 13
Q I — -Rn〇i
OR o PR12 12 R12 r13 R12 / R12 —R1V \ 'R饤 0 —SR12 I! :——rvi1r12 II 0 —J ;R12 II 0 II 0 I /R12 , -日\ —RnB^ -RnBv R13 R12 0 ff12 甘 R12 〇I, ii -N—c一OR13 i,lOSR12 OR12 、OR13 R12 0 ^ll!j—i[一。f?13 OR13
0 0R12 11/ 一OP、 0 R12 0 OR12。 ’ C—N—C—R13 J—h!|—c —iR13 .OR12 312 -OP、 、0R13 -RuOP( bR13 ?/OR12 ' —RnO々 \)R13 或 、0r13 〃中R8與R11各為線性或分枝Ci】伸烧基、伸齒烧 土、·伸烯基或伸_基;線性或分枝c3 2。伸块基或伸齒快 基,視情況經烧基、烯基、炔基、鹵素、鹵烷基、鹵烯基 或處炔基取代之C^2伸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 基、鹵素、鹵烷基、ii烯基或鹵炔基取代之匕_4〇伸芳基; 或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素、鹵烷基、齒烯基或 16 2006 _ 自块基取代之c7_15伸芳烷基; A R、R1G、R12及R13各為氫;鹵素;線性或分枝Cl】 烷基、鹵烷基、烯基或鹵烯基;線性或分枝C3_2〇炔基或鹵 块基;視情況經烧基、烯基、炔基、函素、鹵烧基、齒稀 基或齒炔基取代之C3_u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 基、_素、齒烷基、_烯基或齒炔基取代之 =況經烧基、稀基、块基、較、㈣基、鹵烯基或鹵炔 t取代之C7-15芳烷基;或烷氧基、鹵代烷氧基、羰氧基或 Φ 南代羰氧基;且 k為1至1〇之整數。 在該方法中,有機溶劑之總量可為以單體溶液中總單 體重量計之50-800%。 在该方法中,可將該觸媒混合物以固體相添加至該單 體溶液中。 —在該方法中,觸媒混合物之量可使得原觸媒與總單體 之莫耳比為1 : 2,500至1 ·· 2〇〇,〇〇〇。 在該方法中,該單體溶液可更包括具有非極性官能基 *之環烯烴化合物。 在該方法中,該單體溶液可更包括線性或分枝Cl⑽ 烯烴。 根據本發明之另—態樣,提供一種使用上述方法產生 之聚合物,其為由式(5)表示之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 單體的加成聚合物且具有^,0004,000,000之重量平均分 子量Mw · 17 2006
其中m、R7、R7’、R7”及R7’”如以上定義。 該些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聚合物可包括環烯烴均 聚物,具有不同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單體的共聚物或具有 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單體與具有非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單 體的共聚物。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包括具有極性官能 基之環烯烴聚合物的非等向光學薄膜。 該非等向光學薄膜可具有70-1000 nm之由等式(1) 表示之延遲值Rth :
Rth =A(ny-nz)xd ( j ) 其中%為在550 nm量得之沿平面内快軸之折射率; nz為在550 nm量得之薄膜厚度方向上之折射率;且d為該 非等向薄膜之厚度。 該非等向光學薄膜可為用於液晶顯示器之負C-平板 • 型光學補償薄膜,滿足ηχΞηγ<ηζ,其中nx為沿平面内慢軸 之折射率。 【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之用於聚合烯烴之觸媒系統具有良好熱穩 定性及化學穩定性,且因此在使用該觸媒系統製備聚烯烴 之方法中可防止觸媒因單體之極性官能基而失活,且因此 可自少量之觸媒獲得具有高分子量之高產率的環烯烴聚合 18 200613^ 物且無需移除觸媒殘留物。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觸媒系統包括·⑴ =^原卿’其含有第1G族金屬與含 雜原子的配位基與(ii)由式(2)表m之 =鱗陽離子及與該原觸媒配離= =;:該原觸媒即使在具有極性官能基之』= 也極為穩疋且該鱗共觸媒不 子在下 且損害觸媒。另外,在为網讲女八曰由硼酸銨產生 成膦以穩定陽離子物質',、因而^觸媒之,反應中,形 基而失活。、p制觸媒因單體之極性官能 在該觸媒系統中,式 ㈤或㈤表示之陰^之爾鹽或碰鹽可為由式 [m’(r6)4] (2a),· [Mf(OR6)4] (2b), 其中M為B或 %烷基或燦基、視情視情況經4素取代之 況經C3_2。烴基取代之c ^素取代之CVu環烷基、視情 基石夕燒氧基或線性或分經線㈣分枝c㈣三烧 C“〇芳基或視情況經南素取代M8二芳基石夕烧氧基取代之 在該觸媒系統中,由式芳烷基。 表示之共觸媒可分別為由I 表示之原觸媒與由式(2) 表示之化合物; 、、工C3)表示之化合物與由式(4) 19 2006 Is33i4c8 厂 1 · , X χ、/2 1 R1 —¢( Μ - Y: r Y^v2 j 」s (3) 其中χ’與γ,各為選自s與ο之雜原子;Ri,、R2„ 及R2各為線性或分枝q_2G烧基、烯基或乙缚基、視情況 經烴基取代之C^2環烷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Q,芳 基二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c^5芳烷基、或c3】炔 為第10族金屬;且r與s各為〇至2之整數且r+s = 2, 以及 [H-P(R4)3][Ani] (4) 其中R4為氫、線性或分枝C^o烷基、烷氧基、烯丙 基、烯基或乙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i2環烷基、視情況 經取代之C6_4〇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715芳烷基、或c3心 炔基,其中各取代基為鹵素或(^20鹵烷基;且[Ani]為能夠 與由式(1)表示之原觸媒的金屬Μ弱配位之陰離子且係 選自由硼酸根、鋁酸根、[SbF6]-、[PF6]_、[AsF6]_、全氟乙 酸根([cf3co2]_ )、全氟丙酸根([c2F5C〇2]-)、全氟丁酸 參根([cf3Cf2cf2co2;p)、過氣酸根([cl〇4]-)、對曱苯磺酸 根([p-CHsQI^SO3]·)、[s〇3CF3]_、苯硼酸根及視情況經 鹵素取代之碳硼烷組成之群。 在該觸媒系統中’由式(1 )表示之原觸媒與由式(2 ) 表示之共觸媒可分別為由式(3a)表示之鈀化合物與由式 (4)表示之鱗化合物; 20 200613348 p- ' ^ -Ro η / 一 〇' /9 Υ · R]~% Pd J/-R2 .'0. 〇〆、、,, I L r2」 (3a) 其中及反2,”各為線性或分枝 烯基或乙烯基、聽況經烴基取代之c5i2環燒美土、 經fe基取代之c"。芳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 3 基、或c3_20炔基;且r與s各為〇至2之整 [H_P(R4)3][Ani] (4) 其中R4與[Ani]如以上定義。 根或乙酸根,且在由式(2) > _ > ^ & 了為乙酼基丙酮酸 媒中,-為。,:===, 己基、異丙基、第三丁基、正丁基或乙基。4了為每 形成本實_之編㈣統義舰合 聚合溫度下不分解,在極性官处装 。隹0 150C之 性,且該觸媒混合物包括⑴二土子,且顯示高活 其含有第1G族金屬與含麵結至;觸媒’ 基與㈤*式(2)表示的共 ^之雜原子的配位 離子與弱配位陰離子之鹽化二物^ ^匕舌亂夠提供鱗陽 在遠觸媒系統中用作共觸 性且熱活化與化學活化I 5物具有電子穩定 中,共觸媒與含有第10族^ 曰物。在該觸媒系統 mi之範圍内。之原觸媒之莫耳比在 /、觸媒與原觸媒之莫耳比小於 21 2006UU8 0.5 : 1時,活倾原觸之效應 之莫耳比大於1〇 : !時,過量:共觸媒與原觸媒 阻止降冰片烯單體與該金屬配位且陽金屬配位以 於電子穩定而不能與降冰月稀單體之雔鍵f媒活性物質過 導致聚合產率與分子量皆降低。心建相互作用,因而 可將包括原觸媒與共觸媒之 樓物上。該無機支擇物可為二氧化mtr無機支 石夕/氧化鉻、二氧化矽/氧化鉻/二氧化鈦—乳化鈦/二氧化 鋁、磷_凝膠、石夕烧化二氧化石夕—乳化石夕/氧化 晶高嶺石黏土或彿石。告:乳化石夕水凝膠、微 物上時,聚合物之分子支擇於無機支撐 制且可改善聚合細彡態。”17轉無機支撐物控 人以合物μ無溶劑之_使用或可在溶劑卜 之混合金屬化合物與鱗化合物 可無需 溶於其中之溶劑包;;反應Ϊ統中。觸媒混合物可 其混合物。 /、、兀—虱乙烷、曱苯、氯笨或 合物觸媒4物可為由原觸媒與共觸媒構成之金屬觸媒複 根據本發明之—每 聚合物的方法包括id這生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稀烴 ⑴由式⑴夺-·衣備包括⑴與⑻之觸媒混合物: 鍵結至該金屬之雜m觸媒’其含有第10族金屬與含有 高之相子的配位基與㈤由式⑵表 22 20061s3348 共觸媒,其包括能夠提供鱗陽離子及與該原觸媒之金屬弱 配位之陰離子的鹽化合物;以及在有機溶劑與該觸媒混合 物存在下在80-150 C之溫度下加成_聚合具有極性官能基 之環烯烴單體。 關於聚合溫度,在通用有機金屬聚合觸媒的情況下, 當聚合溫度增加時,聚合反應產率增加,而聚合物之分子 量下降或觸媒由於熱分解喪失聚合反應活性(Kaminsky等 人 Angew· Chem· Int· Ed·,1985,第 24 卷,507 ; Brookhart •等人 Chem.Rev.2000,第 1〇0 卷,1169;Resc〇ni 等人 chem Rev· 2000,第1〇〇卷,1253)。當聚合反應溫度增加時,消除 鍵結至該金屬之生長聚合物鏈的卜氫且生長聚合物鏈離開 該金屬,因而導致分子量之降低。 同時,降冰片烯單體之極性基團在室溫下與該觸媒相 互作用從而阻止降冰片烯之雙鍵與該觸媒之活性位點配 位,因而導致聚合反應產率與分子量之降低。然而,當聚 合溫度增加時,鑒於降冰片烯之固有性質降冰片烯之雙鍵 易於插入金屬-生長之聚合物鏈鍵中而增加活性,且鍵結於 馨该金屬之生長聚合物鏈的β-氫不會形成可與該觸媒相互作 用的會被/肖除之立體結構環境,因而增加聚合物之分子量 (Kaminsky 專人 Macromol. Symp· 1995,第 97 卷 225) 〇 因此,必需增加聚合反應溫度。然而,多數習知用於產生 具有極性g犯基之聚降冰片稀的觸媒趨向於在如。◦或更 咼溫度分解,且因此不能以高產率獲得具有高分子量的聚 合物。 23 20061δ134ι8 然而,本實施例之觸媒在80。〇或更高溫度結構穩定且 會阻止降冰片稀單體之極性官能基與陽離子觸媒之間的相 互作用且因此可形成或恢復觸媒活性位點,因而以高產率 產生具有極性官能基之高分子量環烯烴聚合物。當聚合反 應溫度高於150°C時,觸媒組份在溶液中分解,因此難以 以高產率產生具有極性官能基與高分子量之環烯烴聚合 物。 在該方法中使用之環烯烴單體為具有極性官能基之基 馨於降冰片烯的單體。基於降冰片烯之單體或降冰片烯衍生 物為具有至少一個降冰片烯(雙環[2·2·2]庚_2_烯)單元之 單體。該基於降冰片烯之單體由式(5)表示:
其中m為0至4之整數;r7、r7,、R7,,及r7,”中之至 少一個為極性官能基且其它為非極性官能基;r7、r7,、&,, 及Rr”可鍵結在一起形成飽和或不飽和之C4_12環基或c6 24 芳環,其中該非極性官能基為氫、鹵素、線性或分枝Ci_2q 烧基、鹵烷基、烯基或!|烯基、線性或分枝C3_20炔基或鹵 炔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鹵素、鹵烷基、鹵烯 基或i炔基取代之Cm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 基、鹵素、鹵烷基、鹵烯基或^炔基取代之C^o芳基;或 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鹵素、鹵烷基、鹵烯基或卤 块基取代之C7_i5务烧基;而該極性官能基為具有至少一個 24 2006·· Ο、N、P、S、Si或B的非烴極性基團且為_R8〇R9、_〇R9、 -〇C(0)〇R9、-R8OC(〇)〇R9、-C(〇)R9、-R8c(0)0R9、 -C(0)0R9、_R8C(〇)R9、-〇c(〇)R9、_r8〇c(〇)r9、 -(R80)k-0R9 、 -(〇R8)k-OR9 、 -C(0)-0-C(0)R9 、 -R8C(〇)-〇-C(0)R9、-SR9、-R8SR9、-SSR8、-R8SSR9、 -S(二〇)R9、-R8S(二0)R9、-R8c(=S)R9、-R8C(=S)SR9、 -R8S03R9、-S03R9、-R8N=〇S、-NCO、R8-NCO、-CN、 -R8CN、-NNC(=S)R9、-R8NNC(二S)R9、-N02、-R8N〇9、 严 ^
-N
—R11 N
—C(〇)N —R11C(0)N 、R13 V 'R« R12 R12 _0C(0)< _Rii〇c(〇)r/, R13 \l3
Q - O O -!:R12 II o R12 R13
Q
I ;R12
OSR
SOR J2 / OR12 —RUB/ \n \〇R13 -P. OR13
-Rn〇y〇R|2 O R12 0 R12 〇 ORn 一 \ OR13 八贫4 p12 硭3 .OR12 -N—li—iR13 ~ HR11 N _ Ο p14 W-', 冬2 V3 II f ? —C—N~C~r13 OR12 R11P(^ /OR12 0 R12 O ^nC—ISI—C—R13 -R1 OR13 P OR1i OP. 、0R13 J/〇R12 -OR R12 O ϋ—OR1 13 OR12 "Rn0P" 〇 〇〇12 \〇R13 OR13
-RnOP OR13 ?/〇Rl2 、OR13 ^R13 或 其中R8與R11各為線性哎分 ^ ^ ^ 4刀枝Cl,伸烷基、伸鹵烷 基、伸烯基或伸鹵烯基、線性或分 ^ ^ ^ ^ ^ X刀枝C3_20伸块基或伸鹵炔 25 2〇〇61· 基;視情況μ烧基、稀基、炔基、_素、_烧基、齒稀基 或齒炔基取代之Cm伸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稀基、炔 基、ii素、i院基、ii烯基或齒炔基取代之伸芳基; 或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鹵素、!1烷基、鹵烯基或 鹵炔基取代之C7-〗5伸芳烷基;R9、、Rl2及Rl3各為氮、 鹵素、線性或分枝(^_2〇烧基、鹵完基、稀基或j||烯基、線 性或分枝C3_2〇快基或函炔基;視情況經烧基、稀基、炔基、 鹵素、齒烷基、ii烯基或鹵炔基取代之c3_12環烷基;視情 φ 況經烧基、稀基、块基、鹵素、鹵烧基、ii稀基或ι|炔基 取代之C6_4〇方基,視情況經炫基、炸基、快基、鹵素、鹵 烧基、鹵烯基或_炔基取代之Cm5芳烷基;或烷氧基、鹵 代烷氧基、羰氧基或!|代羰氧基;且k為1至1〇之整數。 在該聚合方法中,反應系統中有機溶劑之總量可為以 單體溶液中單體總重量計之50-800重量%且較佳為50-400 重量%。當反應系統中有機溶劑之總量以單體溶液中單體 之總重量計低於5〇〇/。時,由於聚合物溶液之高黏度所以在 聚合反應期間難以混合。當反應系統中有機溶劑之總量以 單體溶液中單體之總重量計高於800%時,由於低聚合反 應速率所以聚合反應產率與分子量皆會降低。 在該聚合方法中,基於第10族過渡金屬化合物之觸媒 混合物與包含在單體溶液中之單體的莫耳比在1 : 2500-1 : 200000範圍内。此觸媒與單體之比率遠小於在製備極性環 烯烴聚合物之習知聚合反應系統中所使用之比率,然而其 足以在根據本實施例製備高分子量環烯烴聚合物之方法中 26 2006131¾^ 展不催化活性。較佳地’觸媒糸統與單體之莫耳比在1 ·· 5000〜1 : 20000之範圍内。 在該方法中’單體溶液可更包括具有非極性官能基之 環烯烴。 在該方法中,如同習知之降冰片烯聚合物之聚合方 法,將降冰片烯單體與觸媒溶於溶劑中、混合且隨後聚合。 就進行本實施例之方法來說,含有極性官能基具有1〇〇,〇〇〇 或更高分子量的環烯烴聚合物可以40%或更高之產率製 備。為使用輯烴聚合物製造光學薄膜,該環稀烴聚合物 之分子量較佳控制在100,00^,000,000。為控制分子量, 可另^使祕性或分枝環狀Cl 2。_。_烴之實例包括 1_己稀、1_辛稀、環戊烯、乙稀等。將此稀煙添加至延伸 之聚合物鏈的末端^於消除所添 生具有所要分子量之聚合物。 P飞口而產 在習知之聚合方法中,含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稀煙聚人 率與低分子量製備’而本方法以高產率產生; 有極性S旎基之高分子量環烯烴聚合物。 人物根ί ϋι明之—實施例提供具有極性基團之環稀烴聚 !;基之基於降冰片稀的聚合物為由式⑸ 子量(Mw)。 心室里千均分 ,用本實施例之方法產㈣具有極性官 細加成聚合物包括至少W莫耳%之具协 20061δ^3^δ 之基於降冰片烯的單體,其中該具有極性官能基之降冰片 烯由内異構物與外異構物之混合物構成且可避免催化活性 因含有極性官能基之内異構物而劣化,因此該混合物之組 成比率對於聚合效能並非關鍵。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藉由將相同的含有極性官能基之 基於降冰片稀之單體聚合製備均聚物,或將不同極性官能 的基於降冰片烯之單體聚合製備包括二元、三元及多元丘 聚物之共聚物’或將極性官能的基於降冰片稀之單體錄 有非極性官能基之降冰片烯單體聚合製備包括二元、三元 及多元共聚物之共聚物。 X根據本發明之方法製備的含有極性官能基之基於降冰 片=聚合物為透明的,對金屬或含有不同極性官能基、 熱穩,性及強度之聚合物具有足夠黏著力,且展示二 用作絕緣電子材料之低介電常數。由本 广 :合:對電子元件之基板無需偶合劑即;具有 環婦烴聚合物展示所要的光卿 板、多晶片模組及其類似物之電子體^路;^印刷電路 本實施例之聚合物可用於產:::的保si缚膜材料。 等向光學薄膜,其不可以w知之制雙折射率之非 通用環烯烴之組態單元且/生。 -跡性讀基^伸展形式之基於降冰 28 20061^3>48 合物時,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相比於 物會增加,且因此分子堆積星有〜^、有間早形式之 與電子非等向性。 一、3又向順序,因而產生光學 雙折射率可根據環烯烴聚合你 量控制。詳言d於㈣薄/=極'时能基之類型與 因此本實施例之聚合物可心之雙折射率且 (LCD)之光學補償薄膜。 種模式液晶顯示器 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稀烴聚合 由溶液料製備 < 可以將-p # 4向料賴可 備。m將或多種環馳聚合物摻混製 為藉由洛液澆鑄製備薄膜,較佳以5_95重量%,且 佳以10-60重量%之量將環稀烴聚合物引入溶劑中,且= 室溫下㈣混合物。溶錢鑄而言,製備溶液之黏度 為1〇〇-1〇,〇〇〇 cps,且更佳為300_8,_ cps。為提高薄膜ς 機械強度、耐熱性、耐光性及可操縱性,可添加諸如可塑 劑、抗劣化劑、UV穩定劑或抗靜電劑之添加劑。 如此製備之非等向光學薄膜具有70至1〇〇〇 nm之 遲值(Rth),如以下等式1中定義:
Rth=A(ny-nJxd ⑴ nz 其中ny為在550 nm量測之沿平面内快軸之折射率, 為在550 nm量測之厚度方向之折射率且d為薄膜严, 非等向光學薄膜滿足其中ηχ為沿平面子内 軸之折射率且因此可用作LCD之負c平板型光學補償^ 月吴0 、 29
2006L23i^lS 在了^中,將參考以下實例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然 而丄此等實例僅為說明之目的給^非_為限制本發明 之範圍。 在以下製備實例與實例中,所有處理對空氣或水敏感 之化合物㈣作使用鮮舒倫克(Sehlenk) _或乾燥箱 技術完成。使用Bmker·光譜儀獲得核石兹共振光譜。在 300 MHz 獲得1H NMR,在 75 MHz 獲得 13C NMR。聚合
物之分子1與分子量分佈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使用 標準聚苯乙烯樣本測定。諸如TGA與DSC之熱分析使用 TA儀斋進行(TGA2050 ;加熱速率1〇K/min)。甲苯、己 烷及Eta在鉀/二苯曱酮與cp^cl中蒸餾與純化且氣苯在 CaH2中蒸餾與純化。 製備具有極性官能基之單體 製備貫例1 ·製備5-降冰片烯_2_叛酸曱酯 將二環戊二烯(DCPD,購自 Aldrich,256·5 mL,1.9 mol)、丙烯酸甲酯(購自 Aldrich,4〇5 mL,4·5 m〇1)及 氫醌(3.2 g ’ 〇·〇3 mol)裝入一 2 L高壓反應器中且加熱至 220 C。以300 rpm將該混合物攪拌5小時。在反應完成後, 將生成物冷卻且轉移至一蒸餾器。使用i托(T〇rr)真空 泵在50C進行真空蒸餾獲得產物(產率:57·6%,外/内= 58/42)。 W-NMR (600MHz,CDC13),外:δ 617 (dd,1Η),5·9ΐ (dd,1Η),3.60 (s,3Η),3.17 (b,1Η),2.91 (m,1Η),2.88 (b, 1H),1·90 (m,1H),1.42 (m,2H),1·28 (m,1H);内:δ 6.09 (m, 30 2006〇· ° 2H),3.67 (s,3H),3.01 (b,1H),2.88 (b,1Η),2.20 (m,1H), 1.88 (m,1H),1.51 (d,1H),1.34 (m,2H)。 製備實例2 :製備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 將 DCPD (購自 Aldrich,248 mL,1.852 mol)、乙酸 浠丙酯(購自 Aldrich,500 mL,4·63 mol)及氫S昆(0·7 g, 0.006 mol)裝入一 2 L高壓反應器中且加熱至190°C。以 300 rpm將該混合物攪拌5小時。在反應完成後,將生成 物冷卻且轉移至一蒸餾器。使用1托真空泵在56°C進行真 _ 空蒸餾兩次獲得產物(產率:30%,外/内= 57/43)。 ^-NMR (300MHz,CDC13) : δ6·17 〜5.91 (m,2H), 4.15 〜3·63 (m,2H),2·91 〜2.88 (m,2H),2.38 (m,1H), 2.05 (s,3H),1.83 (m,1H),1.60 〜1·25 (m,2H),0.57 (m, 1H)。 製備共觸媒 製備實例3 :製備(Cy)3PHCl 在一 250 mL舒倫克燒瓶中將(Cy)3P (2.02 g,7_2 mmol ; Cy =環己基)分散於Et20 ( 150 mL)中。隨後在 _ 室溫將無水HC1 ( 14.4 mL,1.0 Μ在醚中)添加至溶液產 生白色固體。在攪拌約20分鐘後,將該固體過濾通過一玻 璃濾器且以Et20 (80 mL)洗滌三次。之後,在室溫真空 下移除殘留溶劑獲得(Cy)3PHCl (86%,1.95 g)。
b-NMR (600MHz,CD2C12) : δ7·02 〜6.23 (d,1H, Jh-p=470 Hz),2·56 〜1.30 (m,33H); 13C_NMR (600MHz, CD2C12) : 528.9 (d), 28.5 (d)? 26.8 (d)9 25.6 (s). 31P-NMR 31 2006l8S3i4c8 (600MHz,CD2C12) : δ 22.98 (d,Jp_h=470 Hz)。 製備實例4 :製備(n-Bu)3PHCl 在一 250 mL舒倫克燒瓶中將(n_Bu)3P (2.0 g,10.0 mmol ; n-Bu =正丁基)分散於Et20 ( 150 mL)中。隨後在 室溫將無水HC1 ( 20.0 mL,1·0 Μ在醚中)添加至溶液產 生白色固體。在攪拌約20分鐘後,將該固體過濾通過一玻 璃滤器且以Εί;2〇 ( 80 mL)洗務三次。之後,在室溫真空 下移除殘留溶劑獲得(n-Bu)3PHCl (90%,2·15 g)。 製備實例 5 :製備[(Cy)3PH][B(C6F5)4] 在一 100 mL 舒倫克燒瓶中將[Li][B(C6F5)4]( 1 .〇 g,1.46 mmol)懸浮於CH2C12 (20 mL)中且將實例3中製備之 (Cy)3PHCl (0.56g,1.75mmol)之 CH2C12 (20mL)溶液 緩慢添加至其中。在攪拌1小時後,將所得之漿料過濾產 生深黃色濾液且在真空下移除溶劑獲得(肆五氟苯基)硼酸 三環己基鱗[(Cy)3PH][B(C6F5)4] (90%,1.26g)。 W-NMR (600MHz,CD2C12): δ5·32 〜4·65 (d,1H, JH_P=440 Hz),2.43 〜1.33 (m,33H); 13C-NMR (600MHz, _ CD2C12)·· δ149·7, 148.1,139.7, 139.2, 138.1,138.0, 137.8,
136.2, 125.1,124.9, 29.0, 28.8, 26.7 (d)5 25.4 (s). 31P-NMR (600MHz,CD2C12): 31.14 (d,Jp_h=440 Hz)· 19F-NMR (600MHz,CD2C12): _13G.9(), -161.51,_163·37。 適於X光繞射研究之晶體自二氯曱烷溶液中生長。χ 光晶體結構測定之結果展示於圖1中。有趣的是,結構顯 示在[(Cy)3PH]部分之磷原子與[B(C6F5)4]部分之氟原子之 32 200613· 間存在非鍵結相互作用。 製備實例 6 :製備[(Cy)3PH][(B(C6F5)4)] 除使用[Na][B(C6F5)4]或[MgBr][B(C6F5)4]替代 [Li][B(C6F5)4]之外,以製備實例5中所描述之相同方式製 備[(Cy)3PH][(B(C6F5)4)。合成產率為約90%,類似於實例 5 〇 製備實例 7 :製備[(n-Bu)3PH][(B(C6F5)4) 在一 100 mL舒偷克燒瓶中將[Li][B(C6F5)4]( l.o g,1.46 _ mmol)懸浮於CH2C12 (20 mL)中且將實例4中製備之 (n-Bu)3PHCl (0·42 g,1·75 mmol)之 CH2C12 (20 mL)溶 液緩慢添加至其中。在攪拌1小時後,將所得漿料過濾產 生深黃色濾液且在真空下移除溶劑獲得(肆五氟苯基)硼酸 三正丁基鱗[(n_Bu)3PH][B(C6F5)4] (87%,1.12g)。 製備實例 8 :製備[(t-Bu)3PH][(B(C6F5)4)] 在一 250 mL 舒倫克燒瓶中將(t-Bu)3P (0·35 g,1.73 mmol,t-Bu=第三丁基)分散於Et20 (30 mL)中。隨後 在室溫下將無水11(:1(1.9 11]^,1.〇]\4於醚中)添加至該溶 • 液提供白色固體。在攪拌約20分鐘後,將固體過濾通過一 玻璃〉慮器且以Et2〇 ( 30 mL )洗務三次。之後,在室溫真 空下移除殘留溶劑獲得白色固體狀之(t-Bu)3PHCl。 將(t-Bu)3PHCl 溶於 CH2C12 ( 10 mL )中。在一手套箱 中,將[Li][B(C6F5)4] (l_07g,1.56mmol)置於一 100mL 舒倫克燒瓶中且溶於CH2C12 ( 20 mL )中。隨後向 [Li][B(C6F5)4]溶液中逐滴添加(t-Bu)3PHCl溶液。在攪拌1 33 2006 Is 聊 小時後,過濾所得之漿料以產生綠色濾液且在真空下移除 溶劑獲得(肆五氟苯基)硼酸三第三丁基鱗 [(t-Bu)3PH][B(C6F5)4] (67%,1.05 g)。 W-NMR (600MHz,CD2C12): δ5·34 〜4.63 (d,1H, JH_P=440 Hz), 1.61 (d,27H); 13C-NMR (600MHz? CD2C12) : δ149·5, 147.9, 139.6, 138.0, 137.7, 136.0, 124.4, 38.3, 30·4· 31P-NMR (600MHz, CD2C12): 63·0 (d,Jp_h=440
Hz)· 19F-NMR (600MHz,CD2C12) : -133.3, -163.9, -167.8。 _ 製備實例 9 :製備[(Et)3PH][(B(C6F5)4)] 在一 250 mL舒倫克燒瓶中將(Et)3P (0.8 g,6.77 mmol ; Et =乙基)分散於Et20 ( 50 mL)中。隨後在室溫 將無水11(:1(7.4 1111^,1.〇]\4於醚中)添加至該溶液中提供 白色固體。在攪拌約20分鐘後,將固體過濾通過一玻璃濾 器且將生成物以己烧(30 mL)洗務。之後,在室溫真空 下移除殘留溶劑獲得白色固體狀之(Et)3PHCl。 將(EthPHCl溶於CH2C12( 10mL)中。在一手套箱中, 將[Li][B(C6F5)4] (4.41 g,6.43 mmol)置於一 1〇〇 mL 舒倫 ® 克燒瓶中且溶於CH2C12(50 mL)中。隨後向該[Li][B(C6F5)4] 溶液逐滴添加(Et^PHCl溶液。在授拌1小時後,過濾所得 之漿料產生綠色濾液且在真空下移除溶劑獲得(肆五氟苯 基)硼酸三乙基鱗[(Et)3PH][B(C6F5)4] (54%,2·91 g)。 iH-NMR (600MHz,CD2C12): δ6·06 (m,0·5Η),5.30 (m, 〇·5Η),2·28 (m,6H),1.40 (m,9H); 13C-NMR (600MHz, CD2C12) : δ149·5, 147.9, 139.7, 138.0, 137.9, 137.7, 136.1, 34
2006 雌 S 124.6, 10.6 (d),6.8 (d)· 31P-NMR (600MHz,CD2C12): 26·3 (d)· 19F-NMR (600MHz,CD2C12)M33.5, -163.7, -167.8。 製備環烯烴加成聚合物 實例1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冬烯丙酯 將乙酸5-降冰片烯-2_烯丙酯(NB-CH2_0-C(0)-CH3) (5 mL,30.9 mmo卜NB二降冰片烯)與曱苯(18 mL)裝 入一 250 mL舒倫克燒瓶中。將乙酸鈀(pd(〇Ac)2) (OAc= 乙酸根,0.46 mg,2.06 μπιοί)與[(Cy)3PH][(B(C6F5)4)] ( 5·0 mg,5·2 μηιοί)溶於CH2C12( 1 mL)且添加至單體溶液中。 在90°C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18小時的同時,該反應混合 物變得黏稠。在反應完成後,向該黏稠溶液中添加1QQml 曱苯以稀釋之。將該溶液注入過量乙醇中以沉澱白色聚合 物,將其經由一玻璃漏斗過濾,以乙醇洗務且在真空 下乾燥24小時產生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聚合物(4.73 g:以所用單體之總重量計之92.2重量%)。聚合物之重量 平均分子量(Mw)為250,071且Mw/Mn為2·70。 貫例2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 除使用 Pd(〇Ac)2 ( 0.14 mg,〇·62 μηι〇1 )與 [(Cy)3PH][(B(C6F5)4)] (1.2 mg’ ι·24 μηι〇ΐ)且聚合溫度為 100 C之外,以如貫例1中所述之相同方式獲得乙酸5_降 冰片烯-2-烯丙酯之聚合物。以4.00g之產量(以所用單體 之總重量計之78重量%)獲得所得聚合物。聚合物之重量 平均分子量(Mw)為262,149且Mw/Mn為2.09。 實例3 :共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_2_烯丙酯與5_丁基降 35 冰片烯 將乙酸5-降冰片烯_2_烯丙酯(NB-CH2-OC(0)-CH3 ) (5 mL,30.9 mmol)、5-丁基降冰片烯(1·3 mL,7·7 mmol) 及甲苯(7·3 mL)裝入一 250 mL舒倫克燒瓶中。將Pd(〇Ac)2 (0.17 mg,0.77 μπιοί)與[(Cy)3PH][(B(C6F5)4)] ( 1.48 mg, l·55 μιηοΐ)溶於CHfl2 ( 1 mL)且添加至單體溶液中。在 90 C將该反應混合物攪拌18小時的同時,該反應混合物變 知黏稠。在反應完成後,向該黏稠溶液中添加12〇 ml曱笨 • 以稀釋之。將該溶液注入過量乙醇中以沉澱白色聚合物, 將其經由一玻璃漏斗過濾,以乙醇洗滌且在8〇。〇直空下乾 燥24小時以產生乙酸5·降冰片稀1烯丙酯/s_丁基降冰 婦共聚物(4.35g:以所用單體總重量計之69·2重量%)。 該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〇3,55〇且Μ 為 2.16。 實例4 :共聚合乙酸5_降冰片稀-2-烯丙醋與5_丁基降 冰片烯 + 除使用 Pd(〇Ac)2 ( 0.〇9 mg,0.39 μιηοΐ )鱼 • 腦C6F5)4)] (0.74 mg,〇 77 μιη〇1)之外,以如二 例3中所述之相同方式共聚合乙酸5_降冰片稀_2_稀丙^ 5-丁基降冰片稀。以2.9 g之產量(以所用賴之總重_ 之46重量%)獲得所得聚合物。該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 量(Mw)為 362,680 且 Mw/Mn 為 1 96。 貫例5 :共聚合乙酸5-降冰片稀1稀丙醋、丁基 冰片細及5-降冰片細-2-叛酸甲酉旨 36 將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5 mL,30.9 mmol)、5-丁基降冰片稀(1·2 mL,6.6 mmol)、5-降冰片烯-2-叛酸甲 醋(1 mL,6·6 mmol)及甲苯(12·4 mL)裝入一 250 mL 舒倫克燒瓶中。將 Pd(OAc)2 (0·66 mg,2·94 μιηοΐ)與 [(Cy)3PH][(B(C6F5)4)] (5.65 mg,5·88 μιηοΐ)溶於 CH2C12 (1 mL)且添加至單體溶液中。在90°C將該反應混合物攪 拌18小時的同時,該反應混合物變得黏稠。在反應完成 後,向該黏稠溶液中添加120 ml曱苯以稀釋之。將該溶液 _ 注入過量乙醇中以沉澱白色聚合物,將其經由一玻璃漏斗 過濾,以乙醇洗滌且在80°C真空下乾燥24小時產生乙酸 5-降冰片烯-2-烯丙酯/5-丁基降冰片烯/5-降冰片烯-2-羧酸 甲酯聚合物(6.45 g :以所用單體之總重量計之90.5重量 /〇)。遠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11,891且 Mw/Mn 為 2.67 〇 實例6 :共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5-丁基降 冰片烯及5-降冰片稀-2-竣酸曱酯 除使用 Pd(OAc)2 ( 〇·2〇 mg,0.88 μηιοί )與 • [(Cy)3PH][(B(C6F5)4)] (1.70 mg,1·77 μηιοί)之外,以如實 例5中所述之相同方式共聚合乙酸孓降冰片烯烯丙酯、 5_丁基降冰片烯及5-降冰片烯_2_羧酸曱酯。以3·3 g之產 量(以所用單體之總重量計之46.7重量%)獲得所得聚合 物。該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61,137且Mw/Mn 為 2.01 〇 實例7-13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 37
2006 UMB •除將[(Cy)3PH][B(C6F5)4]與Pd(〇Ac)2之莫耳比改變為 2 · 1、1 · 1、2 · 3、1 ·· 2、1 : 4 及 1 : 8 之外,以實例 1 中所述之相同方式製備乙酸5降冰片烯领丙紅聚合 物。,用乙酸5-降冰片烯烯丙酯(4恤,24·7臟⑷ 士甲苯(12mL),且聚合溫度與時間分別為9〇。〇與4小時。 貝㈣序以如貫例丨中所述之相同方式進行且結果展示於 下表1中。 表1
Pd(OAc)2 (mg) [HP(Cy)3] [B(C6F5)4] (mg) Pd/B (莫 土匕) 產率 Mw Mw/Mn [g] [%] 實例 7 1.1 2.4 2/1 1.77 43.2 333,400 2.11 貝H 8 1.1 4.7 1/1 3.52 86.0 272,800 2.28 實例 9 --—— u 7.1 2/3 3.82 93.2 260,000 2.56 實例 10 眚仓ll 1.1 9.5 1/2 3.83 93.4 256?3〇〇 2.49 貝1夕1j 11 1.1 19.0 1/4 ------— 3.80 90.5 221,600 2.45 實例 12 ------ 1.1 28.4 1/6 —-—_ 3.39 82.7 194,100 2.25 實例 13 ------ u 38.0 1/8 3.30 80.5 193,200 2.20 _ ——. 鲁 1 Λ 1 , 1 σ u敗 >降冰片稀-2-烯丙酯 广冰片稀_2_烯丙s旨與環戊烯—_環戊烯與乙 ==參2•稀丙酯為10:1、5:1及7:3之莫耳比 二°將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10 mL,61.7 舁甲苯(20 mL)裝入—25() 倫克燒瓶中。 38 200613^34^8 以環戊烯與單體之總量計1 : 5000之莫耳比使用Pd(0Ac)2 且[(Cy)3PH][B(C6F5)4]與 Pd(OAc)2 之莫耳比為 2 : i。實驗 程序以如實例1中所述之相同方式進行且結果展示於表2 中。 表2 單體/Cp (莫耳 比) Cp(mL) Pd(OAc)2 (mg) 產率 Mw Mn Mw/Mn 實例 14 10/1 0.54 3.1 9.7 g (91 %) 136,701 56,387 2.42 實例 15 5/1 1.4 3.5 9.4 g (83.2 76,135 28,945 2.63 %) 實例 16 7/3 2.3 4.0 9.2 g (76 %) 62,607 25,584 2.45 實例17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 在空氣中將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1〇 mL,61.7 mmol)與濕甲苯(35 mL)裝入一 250 mL舒儉克燒瓶中。 將 Pd(〇Ac)2 (0.92 mg,4·11 μιηοΐ)與[(Cy)3PH][B(C6F5)4] (7.9mg,8·23μιη〇1)溶於 CH2C12 (lmL)且添加至單體 溶液中。在90°C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8小時的同時,該反 鲁應混合物變得黏稠。在反應完成後,向該黏稠溶液中添加 120 ml曱本以稀釋之。將該溶液注入過量乙醇中以沉殿白 色聚合物,將其經由一玻璃漏斗過濾,以乙醇洗滌且在 80 C真空下乾燥24小時產生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聚 合物(9.74 g:以所用單體之總重量計之95重量%)。該聚 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nOWaMw/Mn為2 4〇。 實例18-20 :聚合乙酸5_降冰片烯_2_烯丙酯 除改k甲苯與觸媒相對單體之量之外,以如實例17 39 200613^ 中所述之相同方式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結果展 示於表3中。 表3
單體 (mL) 曱笨/ 單體 (體積比) 單體/ 觸媒 (莫耳 比) 產率 Mw Μη Mw/Mn 實例 17 10 3.0 15,000 9.74 g (95.0 %) 271,000 113,000 2.40 實例 18 10 2.0 15,000 9.70 g (94.6 %) 319,000 124,000 2.57 實例 19 10 3.0 10,000 10.08 g (98.4 %) 287,000 114,000 2.51 實例 20 10 2.0 10,000 10.04 g (98.0 %) 307,000 120,000 2.57 貫例21-23 ·聚合乙酸5-降冰片細-2-炸丙醋 將乙酸5-降冰片烯_2_烯丙酯(3 mL,18·5 mmol)與 曱苯(11 mL)裝入一 250 mL舒倫克燒瓶且以2 : 1比率 之[(Cy)3PH][B(C6F5)4]與刖⑹八^在 CH2C12 中製備 1.23 mM觸媒溶液。將觸媒溶液老化24、32及48小時後,將 其聚合。反應溫度4 9(TC且反應時間^ 18、時。以如實
Γ所述之相同方式進行隨後之實驗程序且結果展示於 表4中。 表4
Mw Μη Mw/Mn 288,395 126,503 2.28 ---_ 304,280 144,515 2.11 — 284,763 131,954 2.16 老化時 間(hr) 實例21 24 實例22 ~~32 實例23 48 ' 40 2006 即使在老化48小時後仍觀察到含有 [(Cy)3PH][(B(C6F5)4)]之觸媒溶液保持黃色。如表4所示, 聚合產率為90%或更高且分子量為25〇,〇〇〇-290,000。包括 [(CyhPH][(BCQF5)4)]之觸媒即使在老化後仍保持良好催 化活性與良好穩定性。 貫例24·25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_2_烯丙酯 將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5 mL,30·9 mmol)與 曱苯(18mL)裝入一 25〇mL舒倫克燒瓶中。將pd(0Ac)2 (〇·46 mg,2.06 μιηοΐ)與[(Cy)3PH][B(C6F5)4] (5.0 mg, 5.2 μπιοί)溶於〇 mL)且添加至單體溶液中。在 80 C與150 C進行聚合18小時。以如實例丨之相同方式進 行隨後之實驗程序獲得乙酸5_降冰片烯_2_烯丙酯聚合物 且結果展示於表5巾。實之結果亦添加至表5中以作 參考。 聚合溫度 (°C) 產率 (%) Mw Μη Mw/Mn 貫例 1 90 — 92.2 250,071 92,619 2.70 貫例 24 Λ·-曹 80 ---- 83.0 312,300 138,200 2.26 貫例 25 150 —-— 85.0 145,000 62,000 2.34 貫例26 :聚合5_乙醯基降冰片烯 將5_乙醯基降冰片烯(NB_〇_C(0)_CH3) ( 10 mL,68_6 mmol ’ NB:降冰片烯)裝入一 25〇虮舒倫克燒瓶中。將 Pd(OAc)2 ( 1.5 mg , 6 86 μιη〇1) #[(Cy)3PH][B(C6F5)4] ( 13.2 41 200613細 mg’ 13·72μπι〇1)溶於0¾¾ (lmL)且添加至單體溶液 中。在5分鐘後緩慢添加5 mL曱苯。在9〇〇c將該反應混 合物擾拌18小時的同時,該反應混合物變得黏稠。以3〇 分鐘之間隔添加四次5 mL甲苯,共添加2〇 mL曱苯。在 反應完成後,將200 mL曱苯添加至該黏稠溶液以稀釋之。 將該溶液注入過量乙醇中以沉澱白色聚合物,將其經由一 玻璃漏斗過濾,以乙醇洗滌且在真空下乾燥24小時 以產生5-乙醯基降冰片烯聚合物(5.44 g:以所用單體總 重量计之52.1重量❹/。)。該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 為 218,400 且 Mw/Mn 為 2.29。 實例27 :聚合5-乙醯基降冰片烯 將 5-乙醯基降冰片烯(NB-0-C(0)-CH3) ( 10 mL,68.6 mmoL· NB=降冰片婦)裝入一 250 mL舒倫克燒瓶中。將 Pd(OAc)2 (2.2 mg,9.8 pmol)與[(Cy)3PH][B(C6F5)4] ( 18.8 mg,19·6 μιηοΐ)溶於CH2C12 ( 1 mL)且添加至單體溶液 中。在2分鐘後緩慢添加5 mL曱苯。在90°C將該反應混 合物攪拌18小時的同時,該反應混合物變得黏稠。在10、 • 30、120及240分鐘後添加5 mL甲苯,共添加20 mL曱苯。 在該反應完成後,將200 mL曱苯添加至該黏稠溶液中以 稀釋之。將該溶液注入過量乙醇中以沉殿白色聚合物,將 其經由一玻璃漏斗過濾,以乙醇洗滌且在80°C真空下乾燥 24小時產生5-乙醯基降冰片烯聚合物(6.42 g :以所用單 體總重量計之61.5重量% )。該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Mw)為 198,953 且 Mw/Mn 為 2.33。 42 2006 比較實例1-3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_2_烯丙酯 使用包括Pd(OAc)2、(肆五貌苯基㈣酸二甲日基苯錢 ([Ρ1ιΝΜε2Η][Β((:6Ρ5)4])及 P(Cy)3 之觸媒系统。 _丽明肩“5)4]與Pd(0Ac)2之莫耳比為2:工且p(c办 與Pd(0Ac)2之莫耳比為1: 1。將此等觸媒組份溶於现邙 中以製備l_23mM之橙色觸媒溶液。以如實例21_23中所 述之相同方式進行聚合。結果展示於表6中。 表6 老化時 間(hr) 產率(%) Mw Μη Mw/Mn 比較實例 1 24 81.7 289,461 135,137 2.14 比較實例 2 32 32.7 300,643 145,393 2.07 比較實例 3 48 2.60 233,495 116J26 2.00 Ϊ0分鐘後,包括[PhNMe2H][B(C6F5)4]之觸媒溶液從橙 色變為綠色。當使用綠色觸媒溶液進行聚合時,聚合反應 產率在老化24小時後為80%且在老化48小時後降至ι〇〇/0 φ 或更低。結果’包括[PhNMe2H][B(C6F5)4]之比較實例ι_3 的觸媒溶液穩定性小於包括[(Cy)3PH][(B(C6F5)4)]之實例 21-23的觸媒溶液。 比車父實例4 · t合乙酸5-降冰片細-2-稀丙酉旨 將[Li][B(C6F5)4] (20.6 mg,0.0030 mmoi)與乙酸 5-降冰片烯-2-烯丙酯(5·〇 g,30 mmol)裝入一 250 mL舒倫 克燒瓶中。將[(烯丙基)PdCl]2 ( 0.55 mg,0.0015 mmol)與 p(Cy)3 (〇·84 mg,0.0030 mmol)於曱苯(〇·ι mL)中之溶 43 20061δ23^^ 液添加至該燒瓶。聚合反應在9〇°c進行18小時且將所得 溶液添加至過量乙醇中以沉澱聚合材料。然而未獲得聚合 物。 比較實例5 :聚合5-降冰片烯_2_叛酸曱酯 將5_降冰片烯-2_羧酸曱酯(MENB(NB-C(0)-〇-CH3) (5 mL·,34.4 mmol)與曱苯(i8 mL)裝入一 250 mL 舒 倫克燒瓶中。在90°C以一注射器將Pd(〇Ac)2 ( 0.772 mg, 3.44 μιηοΐ)與[HP(Cy)3][B(C6F5)4] (6.61 mg,6.88 μπιοί) 之CH/l2溶液(1 mL)添加至單體溶液中。聚合反應在 90°C進行18小時。之後,將所得溶液添加至過量乙醇中以 獲得白色聚合物沉澱。該沉澱過濾通過一玻璃濾器以回收 聚合物。將該聚合物在一 80°C真空爐中乾燥24小時獲得 5-降冰片稀-2-魏酸曱酯聚合物(〇.8g:以所用單體總重量 計之15重量%)。 比較實例6 :聚合5-降冰片烯-2-羧酸丁酯 將 5-降冰片烯-2-敌酸丁 酯 (MENB(NB,C(0)_0_CH2CH2CH2CH3) ( 5 mL,34.4 mmol) _ 與甲苯(17mL)裝入一 250 mL舒倫克燒瓶中。在9〇t:以 一注射器將 Pd(OAc)2 ( 0·56 mg,2.51 μιηοΐ )與 [HP(Cy)3][B(C6F5)4] (4·82 mg,5·02 μπιοί)之 CH2C12 溶液 (1 mL)添加至單體溶液中。聚合反應在9〇。〇進行18小 時。之後’將所得溶液添加至過量乙醇中。然而未獲得聚 合物。 比較實例7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烯丙酯 44
20061S54S 將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5 mL,30·9 mm〇i)與 曱苯(18 mL)裝入一 loo mL舒倫克燒瓶中。將pd(〇Ac)2 (0.69 mg ^ 3.09 μΜ〇1) #[HP(Cy)3][B(C6F5)4] (5.94 mg ^ 6·18 μιηοΐ)溶於 CH2Cl2 ( i mL)中且隨後添加 μ% ( l8 5 gL ’ 18.5 μηιοί)至其中。該溶液立即變為黑色。將該黑色 觸媒溶液添加至單體溶液中。聚合反應在9〇。〇進行18小 時。之後將所得溶液添加至乙醇中。然而未獲得聚合物。 比較實例8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 將乙酸5_降冰片稀_2_稀丙酯(5 mL,30.9 mmol)與 曱苯(18mL)裝入一 i〇〇mL舒倫克燒瓶中。將Pd(〇Ac)2 (〇·69 mg,3·09 μιηοΐ)與[PhNMe2H][B(C6F5)4] ( 5.94 mg, 6· 18 μπιοί)作為觸媒溶於(¾¾ ( 1 mL )中且隨後添加包 括 Cy3P(0.87 mg,3.09 μηιοί)與 AlEt3(3.09 pL,3.〇9 μπιοί) 之無色(Cy)3P.AlEt3複合物溶液至其中。該溶液立即變為黑 色。將該黑色觸媒溶液添加至單體溶液。聚合反應在9〇。〇 進行18小時。之後將所得溶液添加至過量乙醇中獲得白色 聚合物沉殿。將該沉澱過濾通過一玻璃濾器且在_真 空爐中乾燥24小時獲得聚合物(0.5 g :以所用單體總重 量計之10重量%)。 比較實例9與10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酉旨 將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5 mL,30.9 mm〇1)與 曱苯(18 mL)裝入一 250 mL舒倫克燒瓶中。將pd(〇Ae) (0.46 mg,2·06 μιηοΐ)與[(Cy)3 PH][B(C6F5)4] ( 5·〇 mg, 5·2μηιο1)溶於CH^Cl2 (1 mL)且添加至單體溶液中。聚 45 20061&J348 合反應在50°C與170°C進行 同方式進行隨後之實驗程序 表7 18小時。以實例1中所述之相 。結果展不於表7中。 r〜田%文口川興之聚合反應溫度不
聚合溫度 —(V) 比較實例 9 50 比較實例 10 170 產率 (%) Mw Γ----- Μη Mw/Mn 18.0 265,000 120,400 2.20 34.0 105,000 42,800 2.45 以上定義之範圍内時,聚合反應產率顯著降低。其原因 如上所述。 比較實例11 :聚合5-降冰片烯-2_羧酸 將5_降冰片烯-2-羧酸(10§)與[?(1((:6115(^)(:12]2(1〇〇 mg)在14(TC反應1〇·5小時獲得聚合物(5·75 g)。該獲得 聚合物具有1129之分子量。 比較實例12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_2_曱基_癸酯 將乙酸5-降冰片烯-孓曱基_癸酯(1〇3g,3 7mm〇1) I入一250 m:L舒倫克燒瓶中。將[(烯丙基)pdcl]2 (1315 mg,3·60χ10·2 mmol)與 AgSbF6 ( 35 mg,1〇 lxl〇-2 麵〇1) 溶於氯苯(2 mL)中。過濾AgCl沉澱且將所得溶液添加 至單體溶液中反應24小時。聚合反應產量為ι·〇ι g( 98%) 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8,848。 比較實例13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酯 將乙酸5 -降冰片細-2-加丙@旨(5.0 g,30 mmol)與 Li[B(C6F5)4]裝入一 250 mL舒倫克燒瓶中。將[(烯丙 46 200613^4& 基)PdCl]2 (0.55 mg,0.0015 mmol)與 P(Cy)3 (〇 84 mg, 0.0030 mmol)之甲苯溶液(0j mL)添加至單體溶液中。 聚合反應在65°C進行4小時獲得0.25 g聚合物(5%)。 比較實例14 :聚合乙酸5-降冰片烯-2-烯丙酿 將乙酸5-降冰片烯_2_烯丙酯(5 mL,3〇·9 mm〇1)鱼 甲苯(15mL·)裝人一 250 ηΛ舒倫克燒瓶中。將pd(〇A= (1·4 mg,6.2 mol)與[PhNMe2H][B(C6F5)4] ( 1〇 9 mg,^ 2 mol)之CI^Cl2溶液(lmL)添加至單體溶液中。铲人·6 馨應在9G°C進行18小時。之後將所得溶轉加=反 中。然而未獲得聚合物。 σ里酉子 製備非等向光學薄膜 實例28與29 村杜貝例i與3中製備的各聚合物與溶劑混合 ^所示之塗料溶液。使用—刮刀塗布機或棒式塗布^ =溶液賴於-玻板上,且隨後在室 = 另外在氮氣氛下魔C乾燥18小時。將 有均二rC保持1G秒鐘且將玻璃平板上之薄膜剝落 得^度之透明薄膜。該薄膜之厚度偏差小於^。二 厚肤之厚度與透光率展示於表8中。 斤 表8 / Γ —— #j ~ZWW i份) 份) 實例1中製 i之聚合物 THF 560 …丨衣 CH2C12 360 與甲苯 200 ''------- |專膜之物 厚度(μιη) 114 120 透光率(%)
47
20061U4S 在表8中,THF為四氫呋喃。 量測光學非等向性 實驗實例1與2 ,實例28與29中產生之透明薄膜而言,使用—阿男
自ί料量騎^ 11,使用—自動魏射率分析 儀(籌自 % Scientific lnstrument; K〇BRA_21 AD =内延遲值以且當入射光與薄膜表面之間的角度為%。 =測;遲值心且使用等式⑵計算薄膜厚度方向轉 面内X_軸之間的延遲值Rth : 一十 sm20 ⑵。 除以薄膜厚度計算折射率差(n 射羊是(Vnz)。各透明薄 〇 示於表 9 中。 ^^(nx-ny),Re,Rth^(ny.nz) 表9
旨纖維素薄膜覆蓋細時,3所有 負雙折射率Γ : ^σ、、δ兄明由於在薄膜厚度方向上之 、、率ηζ)產生環烯烴薄膜之Rth。 定性與化學稃::本=:烯煙之觸媒系統具有良好熱穩 且因此在使用該觸媒系統製備聚烯烴 因此可!!止觸媒由於單體之極性官能基而失活,且 旦之:率為1 :5QG()時可獲得具有高分子 里n 〃的j衣稀fe聚合物,且無需移除觸媒殘留物。 48 20061&34ι8 雖然本發明[以較佳實施姻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 和範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 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圖1表示(肆五氧苯基)硼酸三環己基鱗之分子結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益 49

Claims (1)

  1. 2006 Is3i^if4c8 十、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觸媒系統,用於產生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 聚合物,該觸媒系統包含: i) 由式(1 )表示之原觸媒,含有一第10族金屬與含 有鍵結至該第10族金屬之雜原子的一配位基; ii) 由式(2)表示之共觸媒,包括能夠提供一鱗陽離 子及與該原觸媒之該第10族金屬弱配位之一陰離子的一 鹽化合物:
    其中X為選自S、Ο及N之雜原子; & 為-01=011120、-OR20、-SR20、-N(R20)2、-N=NR20、 -P(R20)2、-C(0)R20、-C(R20)=NR20、_C(0)OR20、 -OC(0)OR20 、 -OC(0)R20 、 -C(R20)=CHC(O)R20 、 -R21C(0)R2()、-R21C(0)0R2()或-R210C(0)R2(),其中 R20 為 氫、鹵素、線性或分枝Cw烷基、線性或分枝Cw鹵烷基、 線性或分枝C5_1G環烷基、線性或分枝C2_5烯基、線性或分 枝C2_5鹵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7_24芳烷基,且R21為 C^o亞烴基; R2為線性或分枝Cuo烧基、烯基或乙烯基;視情況經 烴基取代之c5_12環烷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C6_4Q芳基; 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 C7-15 芳烧基;或 C3-20 炔基; Μ為第10族金屬;且 50 20061334& p為0至2之整數,以及 [(R3)-P(R4)a(R4,)b[Z(R5)d]c][Ani] (2) 其中a、b及c各為0至3之整數且a+b + e = 3 ; Z 為 Ο、S、Si 或 N ; 當Z為Ο或8時(1為1,當Z為N時d為2且當Z 為Si時d為3 ; R3為氫、烧基或芳基; R4、R4,及R5各為氫;線性或分枝烧基、烧氧基、 烯丙基、稀基或乙烯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環烧 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C^o芳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 C^5芳烧基;C3_2〇炔基;三(線性或分枝cMG烧基)石夕烧基; 三(線性或分枝CMG烷氧基)矽烷基;三(視情況經取代之 Cm環烷基)矽烷基;三(視情況經取代之c6_4G芳基)石夕烧 基;三(視情況經取代之C6_4G芳氧基)矽烷基;三(線性或分 枝Cl烷基)矽烷氧基;三(視情況經取代之C312環烷基) 矽烷氧基;或三(視情況經取代之C6,芳基)矽烷氧基,其 中各取代基為鹵素或C^o鹵烷基;以及 [Ani]為能夠與該由式(1)表示之原觸媒之該第族 金屬Μ弱配位的陰離子且是選自由硼酸根、鋁酸根、六氟 銻酸根、六氟磷酸根、六氟砷酸根、全氟乙酸根、全氟丙 酸根、全氟丁酸根、過氯酸根、對曱苯磺酸根、[s〇3cF3]-、 苯硼酸根及視情況以!I素取代之碳硼烷所組成之族群。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媒系統,其中式(2) 之硼酸根或鋁酸根為由式(2a)或(2b)表示之陰離子: 51 2006LS348 [M’(R6)4] (2a) ^ [M’(〇R6)4] (2b), 其中為B或A1;以及 為1^、視情況經-素取代之線性或分枝Cl_2G烧基 ^ 土、則青況經_素取代之Cm2環烧基、視情況經煙基 气方基、視情況經線性或分枝C3】三烷基矽烷 :二或分枝Cl8,三芳基矽烷氧基取代之c“°芳 土,或視情況經_素取代之C?七芳烷基。 Μ、3·^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媒系統,其中由式 f之原觸媒與由式⑺表示之共觸媒分別為由式 (3)表不之含該第10族金屬的一化合物與由式(4)表示 之一鱗化合物; v'~ χ^> 1 RH( Μ >-κ"2 V. Γ -R|"2 ^ S (3) 中X與Y’各為選自$與〇之雜原子; Rl、R2、R2及以各為線性或分枝Cu烧基、稀基 ^烯基,·視情況難基取代之&環絲;視情況經煙 基取代之C^g芳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七芳烷基; 或C3-2G块基; Μ為該第1〇族金屬;且 r與s各為0至2之整數&r+s = 2,以及 [H-P(R4)3J[Ani] (4) 其中&為氫;線性或分枝Cw垸基、烧氧基、稀丙 52 20061ι334& 基、烯基或乙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_12環烷基;視情況 經取代之Q,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烷基;或 炔基,其中各取代基為鹵素或Ci 2〇鹵烷基;以及 [Am]為能夠與由式(1)表示之原觸媒之該第10族金 屬Μ弱配位之陰離子且是選自由硼酸根、鋁酸根、六氟銻 酸根、六氟磷酸根、六氟砷酸根、全氟乙酸根、全氟丙酸 根、全氟丁酸根、過氯酸根、對曱苯磺酸根、[s〇3CF3]_、 苯硼酸根及視情況經_素取代之碳硼烷所組成之族群。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媒系統,其中由式 (1)表示之原觸媒與由式(2)表示之共觸媒分別為由^ (3a)表^之:鈀化合物與由式(4)表示之一鱗化合物;
    s (3a) 其中Ri’、R2’、R2”及R,各為線性或分枝Ci_2〇烷基、 烯基或乙烯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CVu環烷基;視情況 經烴基取代之C6_4〇芳基;視情況經烴基取代之芳垸 φ 基;或C3_2〇块基;且 70 r與s各為〇至2之整數且r+s=z2,以及 [H-P(R4)3][Ani] (4) 其中《4為氫;線性或分枝Cl_2G烷基、烷氧基、烯丙 基、烯基或乙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m環烷基;視情況 經取代之C6_4G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5芳烷基;或c3扣 炔基’其中各取代基為鹵素或C1_20鹵烧基;以及 [Ani]為能夠與由式(1)表示之原觸媒之該第1〇族金 53 20061334.8 屬Μ弱配位之陰離子且是選自由硼酸根、鋁酸根、六氟銻 酸根、六氟磷酸根、六氟砷酸根、全氟乙酸根、全氟丙酸 根、全氟丁酸根、過氣酸根、對曱苯磺酸根、[SQ3CF3]-、 苯硼酸根及視情況經齒素取代之碳硼烷所組成之族群。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媒系統,其中在該 由式(1)表示之原觸媒中,該第1〇族金屬為pd,p為2 且具有與該第10族金屬直接配位之雜原子的配位基為乙 驢基丙喊根或乙|_,且在由式⑵表示之包括具有鱗 之一鹽化合物的共觸媒中,b為〇,c為〇,&為Η且& 為環己基、異丙基、第三丁基、正丁基或乙基。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觸媒系統,其中該丘 觸媒與該原觸媒之莫耳比在〇·5: ^1(): i之範圍内。/、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觸媒系統,其中 該原觸媒與該摘媒之—觸混合物是支撐於—無機支撐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媒系統,其中縣 機支«是選自由二氧_、二氧化鈦、 軌 f::氧化!/氧化路/二氧化鈦、二氧化嫩= ^雜料彳b—乳切、二氧切水 黏土及沸石所組成之族群至少其中之—。 又曰曰Π»項石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 媒混合物是溶於選自由二氯f燒、二^ Ί,、中該觸 及其混合物所組成之族群的至少中曱苯、氯苯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_、統,其中該觸 54 2006 媒混合物包含由該原觸媒與該共觸媒構叙—金屬觸媒複 合物。 11·一種產生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聚合物之方 法,包含: 製備如申明專利範圍第Η〇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觸媒 系統混合物;以及 在一有機溶劑與該觸媒系統混合物存在下,在 80-150 CU下加成·聚合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稀烴單 體0
    Υ·如申明專利^圍第11項所述之產生具有極性官能 基之壤烯煙聚合物之方法,#中該環烯烴單體為纟式 表示之化合物:
    其中m為0至4之整數;
    心、~、R/及R7"’中之至少一個為極性官能基且其它 為非極性官能基; R7、R7、R7 AR/’’可鍵結在—起形成飽和<不飽和的 C4-12環基或C6_24芳環; 該非極性官能基為氫;鹵素;線性或分枝c"。烧基、 鹵烧基、縣或_基;線性或分枝C32g絲或鹵快基; 視情況經絲、縣、絲、虐素、_絲、_稀基或齒 炔基取代之Cm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鹵 55 素、ii烷基、鹵烯基或ii炔基取代之c6_40芳基;或視情況 經烧基、細基、快基、鹵素、ιδ烧基、_細基或鹵快基取 代之C7_15芳烷基; 該極性官能基為具有至少一個〇、N、P、S、Si或B 之非烴極性基團且為_R8OR9、-OR9、-〇C(〇)〇R9、 -R80C(0)〇R9、-C(0)R9、-R8C(〇)OR9、-C(0)0R9、 -R8C(0)R9、-0C(0)R9、-R8OC(〇)R9、-(R80)k-0R9、 _(OR8)k-OR9、-C(0)-0-C(0)R9、-R8C(0)-0-C(0)R9、-SR9、 -R8SR9、-SSR8、-R8SSR9、_S(二0)R9、-R8S(=0)R9、 -R8C(=S)R9、-R8C(=S)SR9、_R8S03R9、-SC^R9、-R8N二c=s、 -NCO、R8-NCO、-CN、-R8CN、-NNC(=S)R9、 -R8NNC(=S)R9、-N02、-R8N02、 56 2006
    R12 r12 -C(〇)N —R11C(0)N R13 V oc(〇)rsT R12 -R1100(0)]/ R12 〇13 R12 R13 Q O S OR -B. 12 ORn 、OR13 ——Rn〇i OR12 0 4k1 2 IIo R12 R12 -R1V q I RuSr13 II 0 0 〇i;R12 IIo ,OR12 c ^'OSR1* O 、R13 -RnB^ OR' 13 R12 0 R12 0 -·,$ 山 八/4 〇 R14γ-X V ‘妒 ^ V f, f〇 II I II Μ—Csr13 C—OR13 一 0 R12 O n II I II A luC—H—C~R^ R12 O OR13 OR12 OR12 'OR13 —RUP( OR13
    OR12 OR12 OP( 一RnOP^ OR13 W3 fu^z —RUQ#( 'OR?3 或 J R、與R各為線性或分枝^2。伸烧基、伸函烧 _基、伸烯基或伸鹵烯基;線性或分枝bo伸块基或伸齒块 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_素、處烷基、鹵烯基 或鹵炔基取代之Cm伸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 基、鹵素、鹵烷基、鹵烯基或鹵炔基取代之(^肩伸芳基; 或視情況經貌基、稀基、姨基、鹵素、鹵貌基、鹵婦基或 鹵炔基取代之c7_l5伸芳烷基; R9、R1G、R12及R13各為氫;鹵素;線性或分枝Cl 院基、鹵烧基、稀基或鹵稀基;線性或分枝C3_20块基或 57 2,006133^4& 快基,視丨月况經烧基、稀基、炔基、鹵素、鹵烧基、鹵稀 基或鹵快基取代之Cm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 基、鹵素、函烷基、鹵烯基或鹵炔基取代之c6 4〇芳基;視 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鹵素、鹵烷基、鹵烯基或鹵炔 基取代之Cm5芳烷基;或烷氧基、_代烷氧基、羰氧基或 鹵代羰氧基;以及 k為1至1〇之整數。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所述之產生具有極性官能 基之環烯烴聚合物之方法,其中該有機溶劑之總量為單體 溶液中總單體重量計的50-800%。 η·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所述之產生具有極性官能 基之環烯烴聚合物之方法,其中該觸媒混合物是以固相添 加至單體溶液中。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所述之產生具有極性官能 基之環稀烴聚合物之方法,其中該觸媒混合物之量使得該 原觸媒與總單體之莫耳比為1 : 2,5〇〇至1 : 200,000。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所述之產生具有極性官能 基之環烯烴聚合物之方法,其中該單體溶液進一步包含具 有非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化合物。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所述之產生具有極性官能 基之環烯烴聚合物之方法,其中單體溶液進一步包含線性 或分枝Ci_2G稀煙。 18·一種聚合物,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1項所述之 方法產生’該聚合物為由式(5)表示之具有極性官能基之 58 200613z^4d§b %烯烴單體的加成聚合物且具有^,⑻心丨,⑻〇,⑻〇之重量 平均分子量Mw :
    其中m為0至4之整數; R7、R7’、R/及R7’”中之至少一個為極性官能基且其它 為非極性官能基; R7、R7、R7 & R/’可鍵結在—起形成飽和或不飽和的 C4-I2環基或C6_24芳環; 该非極性官能基為氫;鹵素;線性或分枝烧基、 鹵;!:兀基、稀基或鹵烯基;線性或分枝&◦快基或鹵快基; 視情況城基、烯基、絲、鹵素、鹵絲、_基或函 炔基取代之Cm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鹵 素、鹵烷基、鹵烯基或鹵炔基取代之c64〇芳基;或視情況 經烷基、烯基、炔基、鹵素、鹵烷基、鹵烯基或齒炔基取 代之C7_15芳烷基; 該極性官能基為具有至少一個〇、N、P、S、Si或B 之非烴極性基團且為-R8〇r9、-OR9、_〇C(〇)〇R9、 _R80C(0)0R9、-C(0)R9、-R8C(〇)OR9、_C(0)0R9、 _R8C(〇)R9、_〇C(0)R9、_R8〇C(0)R9、-(R80)k-0R9、 -(〇R8)k-OR9、-C(0)-0-C(0)R9、-R8C(0)-0_C(0)R9、-SR9、 -R8SR9、-SSR8、-R8SSR9、-S(二〇)R9、-R8S(=〇)R9、 -R8C(=S)R9、-R8C(二S)SR9、_R8S03R9、,S03R9、-R8N=C二S、 59 200613234¾
    NCO 、R8-NCO 、 CN -R8CN 、 R8NNC(=S)R9、-N02、_r8n〇9、 R12 R12 -C(0)N —R11C(0)NV3 R12 R12 •NNC(二 S)R9 R13 • oc(o)< —R11〇c(〇)r/ R13 、 Q -o' -B R12 -N R12 -R11N 、R13 R13 c R12II 0 coLr1 2 —R11。! o -sir12 0 OR12 OR13 〇 R14 R13 C —Rn〇i OR12 · Rt2 / —日 — 0 R1i R12 0 R12 0 —N一i i,R13 · —ϋ—R1 Ρχ R14 私V 0 r12o II I II "~nl— HllB" OR12 —RUP 广 "or13 O ,0R12 OR13 R1之〇I is -N—C—or13 R12 O U|l|—ϋ—OR13 〇 Rn O OR13 OR12 ~P\ X0R13 OR13 yORn OR” OP^ 'OR13 \ b!R13 〇 OR12 11/ - OP、 ?,〇R12 \)R13 或 、0R13
    其中R8與Rn各為線性或分枝Ci2〇伸烧基、伸齒烧 基Μ申稀基或伸輯基;線性或分枝‘伸絲或伸齒快 基’視情況經烧基、稀基、快基、鹵素、鹵烧基、齒稀基 或鹵炔基取代之C3·!2伸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 基、鹵素、鹵烷基、鹵烯基或鹵块基取代之C64〇伸芳基; 或視情況經烧基、稀基、块基、鹵素、鹵烧基、鹵烯基或 函炔基取代之c7_l5伸芳烷基; 60 200613祕 R9、R10、R12及R13各為氫;鹵素;線性或分枝Ci_2〇 烷基、鹵烷基、烯基或鹵烯基;線性或分枝(^⑽炔基或鹵 炔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齒素、_烷基、鹵烯 基或幽炔基取代之Cm環烷基;視情況經烷基、烯基、炔 基、鹵素、鹵烷基、鹵烯基或鹵炔基取代之匕肩芳基;視 情況經烷基、烯基、炔基、鹵素、鹵烷基、齒烯基或鹵炔 基取代之C^5芳烷基;或烷氧基、鹵代烷氧基、羰氧基或 鹵代羰氧基;以及 k為1至10之整數。 D·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聚合物,其中該些 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聚合物包含環烯烴均聚物、具有 不同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單體的共聚物或具有極性官能基 之環烯烴單體與具有非極性官能基之環烯烴單體的共聚 物。 2〇·—種非等向光學薄膜,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 項之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環稀烴聚合物。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非等向光學薄膜, 具有由式(1)表示之70-1000 nm之延遲值kth : Rth =A(ny -nz)xd ( 1 ) 其中ny為在550 nm量測之沿平面内快輛之折射率· nz為在550 nm量測之穿過薄膜厚度方向上 率;以及 °斤射 d為該非等向薄膜之厚度。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非等向光學薄膜, 61 20061&348 該非等向光學薄膜為用於液晶顯示器之負c平板型光學補 償薄膜,其滿足ηχ <Πζ,其中nx為沿平面内慢軸之折射 率。
    62
TW940131986A 2004-09-16 2005-09-16 TW2006133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40074307 2004-09-16
KR20050061152A KR100733923B1 (ko) 2004-07-07 2005-07-07 극성 작용기를 갖는 고리형 올레핀 중합체 제조용 촉매시스템, 이를 이용한 중합체 제조방법과 이 방법에 의해제조된 올레핀 중합체 및 상기 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광학이방성 필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3348A true TW200613348A (zh) 2006-05-01

Family

ID=36034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40131986A TW200613348A (zh) 2004-09-16 2005-09-16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648937B2 (zh)
EP (1) EP1794197A4 (zh)
IN (1) IN2007DE02037A (zh)
TW (1) TW200613348A (zh)
WO (1) WO20060310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1954B2 (ja) 2003-11-28 2011-12-21 北興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ホスホニウムボレ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新規なホスホニウムボレート化合物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KR100733923B1 (ko) 2004-07-07 2007-07-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극성 작용기를 갖는 고리형 올레핀 중합체 제조용 촉매시스템, 이를 이용한 중합체 제조방법과 이 방법에 의해제조된 올레핀 중합체 및 상기 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광학이방성 필름
KR101049938B1 (ko) * 2006-11-07 2011-07-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분자 용액 내 포함된 촉매 잔사 제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정제된 고분자
KR101015435B1 (ko) * 2006-12-05 2011-02-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합체 제조방법
DE102008054484A1 (de) * 2008-12-10 2010-06-17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ricyclohexylphosphoniumhydrogendichlorid
JP2020516695A (ja) 2017-04-12 2020-06-11 ウリゲン 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改善された安定性を備えた注射器中に局所麻酔薬、緩衝液、およびグルコサミノグリカンを含む製品
CN116178601B (zh) * 2023-02-02 2024-03-15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环烯烃共聚物、光学制品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9224C (zh)
US3330815A (en) * 1964-03-24 1967-07-11 Union Carbide Corp Novel polynorbornenes,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products produced therefrom
US3536681A (en) * 1967-12-13 1970-10-27 Goodrich Co B F Substituted norbornene compounds
US3679490A (en) * 1970-07-10 1972-07-25 Barber Colman Co Adjustable depth immersion temperature sensing device
CA2027123C (en) 1989-10-30 2001-09-04 Michael J. Elder Metallocene catalysts for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DE69129405T3 (de) * 1990-10-05 2001-10-04 Idemitsu Kosan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ycloolefinpolymeren und cycloolefincopolymeren
US5468819A (en) * 1993-11-16 1995-11-21 The B.F. Goodrich Company Process for making polymers containing a norbornene repeating unit by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an organo (nickel or palladium) complex
US5705503A (en) * 1995-05-25 1998-01-06 Goodall; Brian Leslie Addition polymers of polycycloolefins containing functional substituents
US5912313A (en) * 1995-11-22 1999-06-15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Addition polymers of polycycloolefins containing silyl functional groups
EP0931816B1 (en) * 1996-10-09 2005-04-13 Nippon Zeon Co., Ltd. Norbornene polymer composition
JP4187270B2 (ja) 1996-10-29 2008-11-2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変性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重合体と架橋剤とを含んでなる架橋性重合体組成物
US5912296A (en) * 1997-05-19 1999-06-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Extended polymer composition derived from grafted elastomers and polypropylene
US6111041A (en) * 1997-06-18 2000-08-29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Palladium (II) catalyized polymerization of norbornene and acrylates
US6593440B2 (en) * 1997-06-18 2003-07-15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Palladium (II) 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of norbornene and acrylates
EP1093480A1 (en) * 1998-07-01 2001-04-25 The B.F. Goodrich Company Polycyclic copolymer compositions
AU6291999A (en) * 1998-10-05 2000-04-26 B.F. Goodrich Company, The Catalyst and methods for polymerizing cycloolefins
CN1554680A (zh) * 1998-12-09 2004-12-15 ס�ѵ�ľ��ʽ���� 降冰片烯型单体的模内加成聚合用反应物组合物,及其交联加成聚合物
JP4672214B2 (ja) * 2000-09-07 2011-04-2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20020156207A1 (en) 2000-09-07 2002-10-24 Junichi Imuta Polar group-containing olefin copolymer,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copolymer, and uses thereof
JP5013033B2 (ja) 2001-07-27 2012-08-29 Jsr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付加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4894986B2 (ja) 2001-01-24 2012-03-14 Jsr株式会社 ノルボルネン系環状オレフィン付加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EP2130861A3 (en) * 2001-09-18 2010-07-21 JSR Corporatio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100590717B1 (ko) * 2002-03-05 2006-06-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n,x] 배위자를 갖는 후전이 금속 촉매 및 이를 이용한고리형 올레핀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KR100503371B1 (ko) 2002-04-04 2005-07-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포오손-칸트 타입의 노보넨계 단량체를 갖는 다중고리형올레핀 중합체와 그의 제조방법
EP1538169A4 (en) * 2002-05-29 2007-03-07 Jsr Corp CYCLOOLEFIN COPOLYMERISATE AND OPTICAL TRANSPARENT MATERIAL
CN100532400C (zh) 2002-07-09 2009-08-26 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体系
KR100526403B1 (ko) 2002-07-10 2005-11-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에스테르기 또는 아세틸기를 포함하는 노보넨계부가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KR100526402B1 (ko) * 2002-11-22 2005-11-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리형 올레핀계 부가 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네가티브C-플레이트(negative C-plate)형 광학이방성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1468027B1 (en) * 2002-12-05 2014-05-07 LG Chem, Ltd. Method for polymerizing cycloolefin polymer containing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employing the polymerized cycloolefins
KR100477943B1 (ko) * 2002-12-05 2005-03-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극성 작용기를 포함하는 고리형 올레핀 중합 방법
KR100515595B1 (ko) * 2003-12-02 2005-09-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극성 작용기를 포함하는 고리형 올레핀 중합방법 및고리형 올레핀 중합체를 채용한 전자장치
JP2004231775A (ja) 2003-01-30 2004-08-19 Sumitomo Chem Co Ltd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GB0312063D0 (en) * 2003-05-27 2003-07-02 Exxonmobil Chem Patents Inc Catalyst composition II
KR101214355B1 (ko) * 2003-08-20 2012-12-20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환상 올레핀계 부가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JP4203739B2 (ja) 2003-08-20 2009-01-07 Jsr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付加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4075789B2 (ja) * 2003-12-05 2008-04-16 Jsr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付加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101009023B1 (ko) 2003-12-18 2011-01-17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유기 에플리케이터롤 자동 세척 장치
KR20050109173A (ko) * 2004-05-14 2005-11-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비극성 스페이서를 포함하는 극성 작용기를 함유하는고리형 올레핀계 부가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US20090192277A1 (en) * 2004-07-07 2009-07-30 Sung Cheol Yoon Method of producing cyclic olefin polymers having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olefin polymer produced using the method and optical anisotropic film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0497177B1 (ko) 2005-03-08 2005-06-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포오손-칸트 타입의 노보넨계 단량체를 갖는 다중고리형 올레핀 중합체와 그의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48937B2 (en) 2010-01-19
EP1794197A1 (en) 2007-06-13
WO2006031067A9 (en) 2006-12-14
US20100174039A1 (en) 2010-07-08
EP1794197A4 (en) 2009-07-01
IN2007DE02037A (zh) 2007-08-17
WO2006031067A1 (en) 2006-03-23
US20060058477A1 (en) 2006-03-16
US7814713B2 (en) 2010-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0791B (en) Catalyst system for polymerizing cyclic olefin having polar functional group, polymerizing method using the catalyst system, olefin polymer produced by the method and optical anisotropic film comprising the olefin polymer
CN1910210B (zh) 制备含有极性官能团的环烯烃聚合物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烯烃聚合物以及包含该聚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膜
KR101544562B1 (ko) 광반응기를 갖는 고리형 올레핀 화합물 및 광반응성 중합체
TW200613348A (zh)
KR20120069652A (ko) 고리형 올레핀 화합물, 광반응성 중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향막
JP2010059428A (ja) 極性官能基を含む環状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重合方法および環状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を用いる電子装置
Hasan et al. Highly efficient Ti-based catalyst systems for vinyl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of norbornene
TW201204761A (en) Photoreactive polym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718941B1 (ko) 광반응기를 갖는 고리형 올레핀 화합물 및 광반응성 중합체
TWI359822B (en) Method for polymerizing cyclic olefin having polar
US8609574B2 (en) In situ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system
WO2015046964A1 (ko) 광반응성 공중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향막
KR100875061B1 (ko) 극성 작용기를 갖는 고리형 올레핀 중합체 제조 방법, 이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올레핀 중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이방성 필름
TW202348614A (zh) 具有改進的成膜特性之乙烯基加成聚合物形成用鈀觸媒
KR20150071426A (ko) 역 파장 분산을 갖는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60074286A (ko) 역 파장 분산을 갖는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50071638A (ko) 역 파장 분산을 갖는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