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7021A - Optical modul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7021A
TW200527021A TW093140732A TW93140732A TW200527021A TW 200527021 A TW200527021 A TW 200527021A TW 093140732 A TW093140732 A TW 093140732A TW 93140732 A TW93140732 A TW 93140732A TW 200527021 A TW200527021 A TW 2005270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ight
mounting portion
component mounting
fil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40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55522B (en
Inventor
Adrian Wing Fai Lo
Makoto Sekijima
Kenjiro Hata
Tohru Kineri
Naoki Hanashima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27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7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5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55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19Mechanical fixture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element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n the couplings; Alignment methods for the elements, e.g. measuring or observing methods especially used there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irecting reflective means, e.g. mirrors, prisms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ion from horizontal to down- or upward direction toward a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Description

20052702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光模組,特別關於一種可雙方向通信的 光模組。 【先前技術】 隨著近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可以即時取得並處理 大量的資訊。雖然使用銅線、光纖、無線通信等進行資訊 傳輸,但在高速地傳輸大容量資訊方面,光纖則格外出眾, 可以預計將來光纖將被鋪設到每個家庭。 但是,對於在終端一側的資訊處理,由於使用的不是光 信號而是電信號,在終端之間藉由光纖相互連接的情況 下,光纖與終端之間就必須有所謂的光模組的存在。光模 組係為將由光纖接收的光信號轉變成電信號而提供給終 端,並將由終端提供的電信號轉變成光信號提供給光纖的 裝置,而以往曾有各種類型的光纖被提出。 圖1 2為表示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習知光模組1 0的結構 之概略剖面圖。 圖1 2所示的光模組1 0具備:主外殼1 2、保持在主外 殼1 2的光纖1 4、發光零件1 6以及感光零件1 8、設於主外 殼1 2内的濾光器保持構件2 0、被固定在濾光器保持構件 2 0上的光學濾光器2 2。圖1 2所示的光模組1 0中,光纖 1 4與發光零件1 6被設置在同一直線上,感光零件1 8被設 置在相對該直線成9 0 °角度的位置上。而且,光學濾光器 2 2具有反射由光纖1 4所提供的接收光1 4 a、及透過由發光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零件1 6所產生之發送光1 6 a的性質,而濾光器保持構件 2 0保持光學濾光器2 2使其相對上述直線具有4 5 °的角度。 因此,光纖1 4所提供的接收光1 4 a,被光學濾光器2 2反 射並向感光零件1 8入射,而發光零件1 6所產生的發送光 1 6 a,則透過光學濾光器2 2而被提供給光纖1 4。 由此,可以在將由光纖 1 4所接收的光信號轉變為電信 號並提供到終端的同時,將由終端提供的電信號轉變為光 信號而提供到光纖1 4,而可以進行使用光信號的終端之間 的雙向通信。 (專利文獻1 :曰本專利登錄實用新型第3 0 9 5 9 0 2號公 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光模組1 0中,發光零件1 6 所產生的發送光1 6 a會形成雜散光,並在主外殼1 2内散 射,若其到達感光零件1 8,將會有對於接收信號造成雜訊 的問題。為了解決該問題,雖然可以考慮在感光零件1 8 一側,藉由再配置一個光學遽光器來達到阻隔雜散光的效 果,但若設置該光學濾光器用之額外的濾光器保持構件, 則進一步增加零件數量。此外,由於濾光器保持構件體積 小且具有不規則形狀,因此若此種零件數量增多,其製造 步驟將變得複雜,且增加成本。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雙向通信的改良 之光模組。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僅可 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減少小型且具有不規則形狀的零件、還可降低由於雜散光 引起之雜訊的光模組。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光模組的特徵在於,具備:主外殼,具有可固 定光纖的第1零件安裝部、設在與上述第1零件安裝部對 向之位置上的第2零件安裝部、以及在相對於連結著上述 第1零件安裝部和上述第2零件安裝部的直線具有第1角 度的位置上所設置的第3零件安裝部;保持在上述主外殼 的上述第2零件安裝部上的發光零件;保持在上述主外殼 的上述第3零件安裝部上的感光零件及濾光器保持構件; 以及保持在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上的第1及第2光學濾光 器;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包括相對於上述直線具有不同於 上述第1角度之第2角度的第1面、和與上述感光零件實 質上為垂直的第2面,上述第1光學濾光器被載置在上述 濾光器保持構件的第1面上,上述第2光學濾光器被載置 在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的第2面上。 若依照本發明,由於藉由1個濾光器保持構件保持2個 光學濾光器,所以能夠抑制零件數量的增加。此外,此等 光學濾光器的位置關係幾乎不會產生偏移,而可以將其等 高精度地進行定位。另外,由於濾光器保持構件與感光零 件一同保持在第3零件安裝部上,因此亦具有在此2個濾 光器和感光零件的位置關係上不易產生偏移的優點。 其中,較佳為第2角度為上述第1角度的一半,更佳為 第1角度大致為90°,第2角度大致為45°。依此,若第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光學遽光器具有反射由光纖供給的光、且透過發光零件所 發生之光的性質,則能夠使由光纖供給的光入射到感光零 件,並將發光零件所發生的光供給至光纖。 此外,若第2光學濾光器具有透過由光纖供給的光、且 反射由發光零件發生之光的性質,即使在由發光零件發生 的光形成雜散光而在主外殼内散亂的情況下,其亦不會達 到感光零件,而被第2光學濾光器遮斷。因此,能夠降低 雜散光引起的雜訊。 而且,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最好為具有蓋部,在上述 主外殼的上述第3零件安裝部嵌入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的 上述蓋部,在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的上述蓋部嵌入上述感 光零件。依此,能夠在第3零件安裝部上確實地保持感光 零件及濾光器保持構件。 此外,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之任一者,最好皆為有具有 上述第1面的第1及第2突出部,而上述第1及第2突出 部以夾持上述直線的方式配置。如此,發光零件所供給的 光不被濾光器保持構件所遮斷,能夠確實地供給光纖。 進一步,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的上述蓋部,最好為包含 有,夾在上述主外殼的上述第3零件安裝部與上述感光零 件之間的筒狀部分、和設在上述筒狀部分之一端且作為被 嵌入之上述感光零件的擋止件之擋止部件。依此,能夠相 對於濾光器保持構件,正確地定位感光零件。 此外,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的上述蓋部,最好包括被夾 在上述主外殼的上述第3零件安裝部和上述感光零件之間 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的第1筒狀部分、直徑小於上述第1筒狀部分的第2筒狀 部分、連結上述第1筒狀部分和上述第2筒狀部分的擋止 部分、以及設在上述第2筒狀部分的一端且具有開口的濾 光器載置部分,上述擋止部分具有作為被嵌入之上述感光 零件的擋止器的功能,上述濾光器載置部分具有上述第2 面。如此,即使包含在感光零件中的透鏡等突出的情況下, 透鏡等的突出和濾光器保持構件也不干涉。 此外,最好還具有設在上述第1零件安裝部上、可在沿 光軸的方向上調整上述光纖位置的滑塊,更佳為滑塊具有 可插入套圈的筒狀結構。另外,更佳為還具有設在上述第 1零件安裝部上、在相對於上述光軸垂直的方向上調整上 述光纖位置的另一滑塊。另外,最好亦為上述第2零件安 裝部構成為在相對於上述光軸垂直的方向上可調整上述發 光零件位置。如此,藉由光纖等的位置調整,能夠高效率 地向光纖供給由發光零件發出的光。 此外,較佳為上述主外殼具有在一端設置上述第1零件 安裝部、在另一端設置上述第2零件安裝部的筒狀結構。 另外,更佳為在上述主外殼的上述第3零件安裝部上,設 置收容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的上述蓋部之至少一部分的空 腔。若設置此種空腔,由於光纖的終端部和感光零件的距 離接近,所以能夠提高接收信號的信號強度。 此外,上述、第1零件安裝部較佳構成為,能夠相對於上 述直線以既定之傾斜度固定上述光纖。此時,最好是上述 既定傾斜度為5 °以下。如此,即使在光纖的終端部以既定 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傾斜度被遮斷的情況下,也能夠補償該傾斜度造成的影 響,使光纖和發光零件高效率地結合。 (發明效果) 如上所述,若依照本發明,能夠不增加小型且具有不規 則形狀之濾光器保持構件的數量,降低雜散光引起的雜 訊。藉此,能夠提供一種低成本且高性能的光模組。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 圖1為表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的光模組1 0 0構成的 剖面圖,圖2為光模組1 0 0的分解剖面圖。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的光模組1 0 0,具備有 主外殼1 1 0、安裝在主外殼1 1 0上的光纖保持零件1 2 0、發 光零件130及感光零件140、以覆蓋感光零件140之方式 設置的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保持在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 上的第1光學濾光器161及第2光學濾光器162。本實施 形態的光模組1 0 0可使用於藉由光纖1 2 1接收例如波長 1 5 0 0 n m的光信號,並將其變換成電信號,同時將由終端提 供的電信號變換成例如波長1 3 0 0 n m的光信號,供給光纖 1 2 1,進行採用光信號之終端間的雙向通信。 主外殼1 1 0具有筒狀結構,如圖2所示,在其一端設有 用於安裝光纖保持零件1 2 0的第1零件安裝部1 1 1,在其 另一端設有用於安裝發光零件130的第2零件安裝部 1 1 2。此外,在相對於連結第1零件安裝部1 1 1和第2零件 安裝部1 1 2的直線1 1 0 a具有9 0 °角度的位置,設有用於安 1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裝感光零件1 4 0的第3零件安裝部1 1 3。主外殼1 1 0的第3 零件安裝部Π 3,最好為可收容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之一 部分的蓋形狀。作為主外殼1 1 0的材料,並無特別限定, 但若考慮機械強度或加工精度,最好採用金屬。 光纖保持零件1 2 0為藉由沿圖2所示之箭頭1 2 0 a所安裝 而保持在主外殼1 1 0的第1零件安裝部1 1 1上的零件,具 有保持成為光信號傳送介質的光纖1 2 1及覆蓋其之光纖包 層1 2 2之末端的作用。光纖保持零件1 2 0備有環狀之第1 滑塊1 2 3、和具有筒狀結構且插入有保持光纖1 2 1之終端 部的套圈1 2 5的第2滑塊1 2 4。第1滑塊1 2 3相對於主外 殼110可向圖1所示的X方向(圖1的上下方向)及Y方 向(與描繪圖1之紙面垂直的方向)滑動,由此,能夠相 對於光軸在垂直方向上調整光纖1 2 1的位置。此外,第2 滑塊1 2 4相對於第1滑塊1 2 3可向圖1所示的Z方向(圖 1的左右方向)滑動,藉此能夠在沿光軸的方向上調整光 纖1 2 1的位置。關於第1滑塊1 2 3及第2滑塊1 2 4的材料, 亦無特別限定,但從機械強度或加工精度方面考慮,較佳 為採用金屬。 發光零件1 3 0為藉由沿圖2所示之箭頭1 3 0 a所安裝而保 持在主外殼1 1 0的第2零件安裝部1 1 2上的零件,具有雷 射二極體等發光元件1 3 1、將由發光元件1 3 1發出的發送 光1 0 0 a聚光的透鏡1 3 2、從終端接收電信號的信號引腳 1 3 3。發光零件1 3 0所發揮的作用為,若經由信號引腳1 3 3 從終端接收電信號,藉由發光元件1 3 1將其變換成光信 1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號,經由透鏡1 3 2將該光信號向光纖1 2 1送出。但是,非 必須在發光零件1 3 0中包含透鏡1 3 2,其亦可以省略。 感光零件1 4 0及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為藉由沿圖2所示 之箭頭1 4 0 a、1 5 0 a所安裝、而保持在主外殼1 1 0的第3 零件安裝部1 1 3上的零件。感光零件1 4 0具備有光電二極 體等感光元件1 4 1、將由光纖1 2 1供給感光元件1 4 1的接 收光1 0 0 b進行聚光的透鏡1 4 2、向終端供給電信號的信號 引腳1 4 3。感光零件1 4 0所發揮之作用為,若經由透鏡1 4 2 向感光元件1 4 1供給光信號,則藉由感光元件1 4 1將其變 換成電信號,經由信號引腳1 4 3向終端送出該電信號。但 是,非必須在感光零件.1 4 0中包含透鏡1 4 2,其亦可以省 略〇 圖3為更詳細地表不遽光’保持構件1 5 0之結構的概略 立體圖。 如圖3所示,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之構成包括第1筒狀 部分1 5 1、直徑小於第1筒狀部分1 5 1的第2筒狀部分1 5 2、 連結第1筒狀部分1 5 1和第2筒狀部分1 5 2的擋止部分 1 5 3、設在第2筒狀部分1 5 2的一端並具有開口 1 5 4 a的濾 光器載置部分1 5 4、設在濾光器載置部分1 5 4上的第1突 出部1 5 5和第2突出部1 5 6 。 第1筒狀部分1 51、第2筒狀部分1 5 2、擋止部分1 5 3 及濾光器載置部分1 5 4構成「蓋部」,在實際使用時,如圖 1及圖2所示,在主外殼1 1 0的第3零件安裝部1 1 3内嵌 入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的蓋部,並在該蓋部嵌入感光零件 1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1 4 0。因此,若在主夕卜殼1 1 0的第3零件安裝部1 1 3上保持 感光零件1 4 0和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則第1筒狀部分1 5 1 被夾持在主外殼1 1 0的第3零件安裝部1 1 3和感光零件1 4 0 之間,藉此,感光零件1 4 0及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被保持 在第3零件安裝部1 1 3上。此外,擋止部分1 5 3具有對於 被嵌入之感光零件1 4 0的擋止器的作用,由此,感光零件 1 4 0能夠相對於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正確地定位。 此外,第1突出部1 5 5及第2突出部1 5 6如圖3所示, 任一者都具有切斷筒狀體之一部分而形成的彎曲形狀,以 夾持連接第1零件安裝部Π 1和第2零件安裝部11 2的直 線,即,發送光1 0 0 a之光路徑的方式配置。藉此,發送光 1 0 0 a不被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遮斷,能夠從發光零件1 3 0 供給光纖1 2 1。 另夕卜,第1突出部1 5 5及第2突出部1 5 6之任一者皆具 有相對於發送光1 0 0 a的光路徑為傾斜4 5 °的面(第1面) 1 5 7,在該第1面1 5 7上保持第1光學濾光器1 6 1。藉此, 能夠相對於發送光1 0 0 a的光路徑、以4 5 °的角度保持第1 光學濾光器1 6 1。此外,具有開口 1 5 4 a的濾光器載置部分 1 5 4,具有相對於感光零件1 4 0實質上為垂直的面(第2 面)1 5 8,在該第2面上保持第2光學濾光器1 6 2。 此處,第1光學濾光器1 61具有反射由光纖1 2 1供給的 接收光1 0 0 b、透過發光零件1 3 0發出的發送光1 0 0 a之性 質,第2光學濾光器1 6 2具有透過由光纖1 2 1供給的接收 光1 0 0 b、反射發光零件1 3 0發出的發送光1 0 0 a之性質。 13 3 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 140732 200527021 因此,由發光零件1 3 0發出的發送光1 0 0 a透過第1光學濾 光器1 6 1後、供給至光纖1 2 1,另一方面,由光纖1 21供 給的接收光1 0 0 b,藉由第1光學濾光器1 6 1的反射將其前 進路線改變9 0 °,然後,實質上垂直地入射到第2光學濾 光器1 6 2,並透過後供給感光零件1 4 0。 以上為本實施形態之光模組1 0 0的構成。 在具有此種構成的光模組1 0 0中,由於第2光學濾光器 1 6 2具有反射發送光1 0 0 a的性質,所以即使在發送光1 0 0 a 形成雜散光而在主外殼1 1 0内散亂的情況下,其亦不達到 感光零件1 4 0,而被第2光學濾光器1 6 2所遮斷。因此, 能夠降低雜散光引起的雜訊。而且,在本實施形態的光模 組1 0 0中,由於藉由1個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保持2個光 學濾光器1 6 1、1 6 2,所以能夠抑制零件數量的增加。進一 步,由於藉由1個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保持2個光學濾光 器1 6 1、1 6 2,因此在此等2個光學濾光器1 6 1、1 6 2的位 置關係上幾乎不產生偏移,能夠高精度地將其等進行定位。 另外,作為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的結構,不侷限於圖3 所示的結構,亦可以採用其他各種結構。 例如,如圖4所示,亦可以將第1突出部1 5 5及第2突 出部1 5 6的形狀形成為平板狀,或如圖5所示,亦可以將 第1突出部1 5 5分割成2個突出部1 5 5 a、1 5 5 b,將第2突 出部1 5 6分割成2個突出部1 5 6 a、1 5 6 b。再者,只要不遮 斷發送光1 0 0 a的光路徑,如圖6所示地,亦可以使第1 突出部1 5 5的一部分(1 5 5 b )和第2突出部1 5 6的一部分 14 Ή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15 6b)成一體化。 此外,只要不干涉包含在感光零件1 4 0中的透鏡1 4 2, 如圖7所示,亦可以省略第2筒狀部分。此情況下,筒狀 部分1 5 1的一端形成為濾光器載置部分1 5 4,筒狀部分1 5 1 和濾光器載置部分1 5 4則構成蓋部。圖7所示的結構,相 較於圖3〜圖6所示的結構之下,由於較為簡單,所以其 之結構適合於感光零件1 4 0不含透鏡1 4 2的情況、或者即 使感光零件1 4 0中含有透鏡1 4 2但亦不突出的情況。 圖8為表示本發明較佳之另一實施形態的光模組2 0 0之 構成的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光模組2 0 0採用與圖1所示的光模組1 0 0 為完全相同的零件,但載置第2光學濾光器1 6 2的位置不 同。即,在圖1所示的光模組1 0 0中,將第2光學濾光器 1 6 2載置在濾光器載置部分1 5 4的第1突出部1 5 5及第2 突出部1 5 6側的表面上,但在本實施形態的光模組2 0 0中, 將其載置在與濾光器載置部分1 5 4為相反側的表面上。在 此種構成中,亦能夠得到與圖1所示的光模組1 0 0相同的 效果。 圖9為表示本發明較佳之又一實施形態的光模組3 0 0之 構成的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光模組3 0 0與圖1所示之光模組1 0 0的相 異處在於,從光纖保持零件1 2 0上省略了第1滑塊1 2 3, 用第2零件安裝部(1 1 2 )沿發光零件1 3 0的位置、相對於 主外殼1 1 0向圖9所示的X方向(圖9的上下方向)及Y 1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方向(與描繪圖9的紙面為垂直的方向)可滑動的結構來 代替。因此,在本實施形態的光模組3 0 0中,向X方向及 Y方向的位置調整係利用發光零件1 3 0所進行,向Z方向 的位置調整係利用第2滑塊1 2 4所進行。 圖1 0為表示本發明較佳之再一實施形態的光模組4 0 0 的構成的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光模組4 0 0與圖9所示之光模組3 0 0的不 同點在於,在相對於連結第1零件安裝部1 1 1和第2零件 安裝部1 1 2的直線上,光纖保持零件1 2 0以既定的傾斜度 插入。即,在本實施形態的光模組4 0 0中,相對於上述直 線以既定的傾斜度固定光纖1 21。其目的為,為了降低在 光纖1 2 1之終端部的反射的影響,不與光軸垂直地、而是 具有既定傾斜度地終結光纖1 2 1的情況下,補償該傾斜造 成的影響,使光纖1 2 1和發光零件1 3 0高效率地結合。為 了使光纖1 2 1和發光零件1 3 0高效率地結合,可以將光纖 保持零件1 2 0的傾斜度設定在5 °以下。 圖1 1為表示本發明較佳之又一實施形態的光模組5 0 0 的構成的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光模組5 0 0與圖1 0所示之光模組4 0 0的不 同點在於,主外殼1 1 0由2個部分1 1 0 - 1及1 1 0 - 2所構成, 此2個部分1 1 0 - 1及1 1 0 - 2可相互向圖1 1所示的X方向(圖 1 1的上下方向)及Y方向(與描繪圖1 1的紙面為垂直的 方向)滑動。因此,在本實施形態的光模組5 0 0中,向X 方向及Y方向的位置調整係利用主外殼1 1 0的 2個部分 1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1 1 0 - 1及1 1 0 - 2所進行,向Z方向的位置調整為利用第2 滑塊1 2 4所進行。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在申請專利範 圍所記載的發明範圍内,可進行各種變更,此等當然亦包 括在本發明的範圍内。 例如,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在相對於連結主外殼1 1 0 的第1零件安裝部1 1 1和第2零件安裝部1 1 2的直線1 1 0 a (參照圖2 )為具有9 0 °角度的位置上,設有第3零件安裝 部1 1 3,與此對應,相對於該直線1 1 0 a,第1光學濾光器 1 6 1以4 5 °的角度被保持著,但若後者的角度為前者的角度 的一半,此等角度不一定必須分別為9 0 °及4 5 °。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之光模組1 0 0構成的 剖面圖。 圖2為光模組1 0 0的分解剖面圖。 圖3為更詳細地表示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結構的概略立 體圖。 圖4為表示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之另一結構的概略立體 圖。 圖5為表示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之又一結構的概略立體 圖。 圖6為表示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之又一結構的概略立體 圖。 圖7為表示濾光器保持構件1 5 0之又一結構的概略立體 1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圖。 圖 為表示本發明較佳的另一實施形態的光模組2 0 0構 成的剖面圖 圖9為表示本發明較佳之又一實施形態的光模組3 0 0構 成的剖面圖 圖1 0為表示本發明較佳之又一實施形態的光模組4 0 0 構成的剖面圖。 圖1 1為表示本發明較佳之又一實施形態的光模組5 0 0 構成的剖面圖。 圖1 2為表示專利文獻1記載之習知光模組1 0構成的概 略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光模組 12 主外殼 14 光纖 14a 接收光 16 發光零件 16a 發送光 18 感光零件 20 濾光器保持構件 22 光學濾光器 10 0 光模組 1 0 0 a 發送光 1 0 0 b 接收光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 ] 40732 18 200527021 110 主外殼 1 1 0 - 1主外殼之一部份 1 1 0 - 2主外殼之一部份 111 第1零件安裝部 112 第2零件安裝部 113 第3零件安裝部 1 20 光纖保持零件 12 1 光纖 12 2 光纖包層 1 23 第1滑塊 124 第2滑塊 125 套圈 130 發光零件 1 31 發光元件 1 32 透鏡 1 33 信號引腳 140 感,光零件 141 感光元件 142 透鏡 143 信號引腳 150 濾光器保持構件 151 第1筒狀部分 1 52 第2筒狀部分 1 53 擋止部分 19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1 54 濾光器載置部分 154a 開口 1 55 第1突出部 155a 突出部 155b 突出部 15 6 第2突出部 156a 突出部 156b 突出部 1 57 第1面 1 58 第2面 16 1 第1光學濾光器 1 62 第2光學濾光器 200 光模組 300 光模組 400 光模組 500 光模組 3 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丨40732

Claims (1)

  1. 20052702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模組,其特徵在於,具備: 主外殼,具有可固定光纖的第1零件安裝部、設在與上 述第1零件安裝部對向之位置上的第2零件安裝部、以及 設在相對於連結第1零件安裝部和第2零件安裝部的直線 具有第1角度之位置上的第3零件安裝部; 發光零件,保持在上述主外殼的上述第2零件安裝部上; 感光零件及濾光器保持構件,保持在上述主外殼的上述 第3零件安裝部上;以及 第1及第2光學濾光器,保持在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上; 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具有相對於上述直線且不同於上述 第1角度之第2角度的第1面、和與上述感光零件實質上 為垂直的第2面,上述第1光學濾光器被載置在上述濾光 器保持構件的第1面上,上述第2光學濾光器被載置在上 述濾光器保持構件的第2面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模組,其中,上述第2角 度為上述第1角度的一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模組,其中,上述第1角 度大致為90°,上述第2角度大致為45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模組,其中,上述第1光 學濾光器具有反射由上述光纖所供給的光、且透過上述發 光零件所發生的光之性質。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模組,其中,上述第2光 學濾光器具有透過由上述光纖所供給的光、且反射上述發 2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光零件所發生的光之性質。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模組,其中,上述濾光器 保持構件具有蓋部,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的上述蓋部被嵌 入於上述主外殼的上述第3零件安裝部中,上述感光零件 被嵌入於上述濾光器保持構件的上述蓋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模組,其中,上述濾光器 保持構件之任一者皆還具有持有上述第1面之第1及第2 突出部,上述第1及第2突出部以夾持上述直線的方式配 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模組,其中,上述濾光器 保持構件的上述蓋部,包括被夾在上述主外殼的上述第3 零件安裝部和上述感光零件之間的筒狀部分、與設在上述 筒狀部分的一端且具有作為被嵌入之上述感光零件的擋止 器之功能的擋止部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模組,其中,上述濾光器 保持構件的上述蓋部,包括被夾在上述主外殼的上述第3 零件安裝部和上述感光零件之間的第1筒狀部分、直徑小 於上述第1筒狀部分的第2筒狀部分、連結上述第1筒狀 部分和上述第2筒狀部分的擋止部分、以及設在上述第2 筒狀部分的一端且具有開口的濾光器載置部分;上述擋止 部分具有作為被嵌入之上述感光零件的擋止器之功能,上 述濾光器載置部分為具有上述第2面。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模組,其中,進一步具 有設在上述第1零件安裝部上、可在沿光軸的方向上調整 2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200527021 上述光纖位置的滑塊。 Π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光模組,其中,上述滑塊 具有可插入套圈的筒狀結構。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光模組,其中,進一步具 備有設在上述第1零件安裝部上、可在相對於上述光軸為 垂直的方向上調整上述光纖位置的其他滑塊。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至1 2項中任一項之光模組, 其中,上述第2零件安裝部,構成為可在相對於上述光軸 為垂直的方向上、調整上述發光零件的位置。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 2項中任一項之光模組,其 中,上述主外殼具有在一端設置上述第1零件安裝部、在 另一端設置上述第2零件安裝部的筒狀結構。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1 2項中任一項之光模組,其 中,在上述主外殼的上述第3零件安裝部上,設有收容上 述濾光器保持構件的上述蓋部之至少一部分的空腔。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 2項中任一項之光模組,其 中,上述第1零件安裝部,構成為相對於上述直線具有既 定傾斜度而固定上述光纖。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光模組,其中,上述既定 傾斜度為5 °以下。 2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3140732
TW093140732A 2004-01-15 2004-12-27 Optical module TWI35552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08495A JP2005202156A (ja) 2004-01-15 2004-01-15 光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7021A true TW200527021A (en) 2005-08-16
TWI355522B TWI355522B (en) 2012-01-01

Family

ID=34616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40732A TWI355522B (en) 2004-01-15 2004-12-27 Optical modul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25174B2 (zh)
EP (1) EP1555554A1 (zh)
JP (1) JP2005202156A (zh)
CN (1) CN1641393A (zh)
TW (1) TWI3555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4053A1 (ja) * 2006-04-06 2007-10-11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一心双方向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51698A (ja) * 2006-08-25 2008-03-06 Yokogawa Electric Corp 双方向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パルス試験器
JP4253027B2 (ja) * 2006-11-21 2009-04-0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
US20100252856A1 (en) * 2009-01-28 2010-10-07 Coretek Opto Corp. Header structure of opto-electronic element and opto-electronic element using the same
US8545112B2 (en) * 2011-09-14 2013-10-01 Ezconn Corporation Main housing for optical sub-assembly for transceivers
CN104062722A (zh) * 2014-05-30 2014-09-24 江苏飞格光电有限公司 低串扰同波长波分复用光收发一体单纤双向器件
JP6494093B2 (ja) * 2015-02-23 2019-04-03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
US20210302314A1 (en) * 2018-08-27 2021-09-30 Citizen Watch Co., Ltd. Light detection module and light detec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6208A (ja) 1984-12-28 1986-07-15 Fujitsu Ltd 波長選択素子及び波長選択器
DE68929527T2 (de) 1988-03-01 2005-06-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Kawasaki Optische 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US4904043A (en) 1988-06-15 1990-02-27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Optical data link dual wavelength coupler
DE4136893A1 (de) 1991-11-09 1993-05-13 Ant Nachrichtentech Optische sende- und empfangsanordnung
JPH06160674A (ja) 1992-11-19 1994-06-07 Hitachi Ltd 光電子装置
DE59310297D1 (de) 1993-09-15 2002-09-0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nde- und Empfangsmodul für eine bidirektionale optische Mehrkanal-Übertragung
DE59510613D1 (de) 1994-10-06 2003-05-0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nde- und Empfangsmodul für eine bidirektionale optische Nachrichten- und Signalübertragung
JP3334381B2 (ja) 1994-12-02 2002-10-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素子モジュール
JP2003524789A (ja) * 1998-04-30 2003-08-19 インフィネオン テクノロジー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マルチチャネル用途に対する双方向光モジュール
JP3684305B2 (ja) 1998-09-17 2005-08-17 日本オプネクスト株式会社 半導体レーザ結合装置および半導体受光装置
US6652158B2 (en) 2000-09-05 2003-11-25 Optical Zonu Corporation Optical networking unit employing optimized optical packaging
JP4703022B2 (ja) 2001-03-29 2011-06-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JP4841079B2 (ja) * 2001-08-30 2011-12-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デバイス
JP2003095902A (ja) 2001-09-27 2003-04-03 Hoyu Co Ltd 毛髪化粧料組成物
US6571033B2 (en) 2001-09-28 2003-05-27 Corning Incorporated Optical signal device
CN2588671Y (zh) * 2002-02-21 2003-11-26 旺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纤通讯系统的光传输子模块
JP2003255196A (ja) 2002-02-27 2003-09-10 Kyocera Corp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7085007B2 (en) 2002-03-20 2006-08-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gital color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03279808A (ja) 2002-03-25 2003-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DE60311615T2 (de) 2002-08-23 2007-11-22 Organo Corp. Verfahren zum Packen von kondensaten Entsalzungsvorrichtungen mit Ionenaustauscherharzen
US20040218857A1 (en) * 2003-04-01 2004-11-04 Chen-Hung Hung Duplex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55522B (en) 2012-01-01
US20050157988A1 (en) 2005-07-21
EP1555554A1 (en) 2005-07-20
US7125174B2 (en) 2006-10-24
EP1555554A8 (en) 2005-11-02
JP2005202156A (ja) 2005-07-28
CN1641393A (zh) 2005-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3483B (zh) A lighting device, an image senso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499272B (zh) Image sensor
JP6092254B2 (ja) 導光体、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3758526B2 (ja) 双方向光通信器および双方向光通信装置並びに双方向光通信器の組み立て方法
US7121741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TW201502622A (zh) 光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201232078A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TW200527021A (en) Optical module
TW200532268A (en) Optical module
TW200537360A (en) Method for locating a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optics in an optical mouse
WO2023169055A1 (zh) 深度相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拍摄组件和电子设备
JP2012199983A (ja) 密着型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照明光学系
JP6146573B2 (ja) レンズブロック及び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JP7197435B2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2003322770A (ja)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JP4692329B2 (ja) 光無線通信装置
JP2010067892A (ja) 受光装置およびセンサ装置
JP5821351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メージセンサ並びにイメージ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JP2007279614A (ja)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US11233917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JP7182093B2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装置
KR200271879Y1 (ko) 이중기능을 가진 초점 구조체
TW201435421A (zh) 光通訊裝置
TW200822793A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the alignment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