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3573A -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3573A
TW200523573A TW093132772A TW93132772A TW200523573A TW 200523573 A TW200523573 A TW 200523573A TW 093132772 A TW093132772 A TW 093132772A TW 93132772 A TW93132772 A TW 93132772A TW 200523573 A TW200523573 A TW 2005235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wavelength
optical element
range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32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hru Kimura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523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357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Numerical aperture control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7Stepped phase pl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passiv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e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523573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光學元件、光學拾訊裝置及光學資訊記 錄與再生設備。 【先前技術】 目前已知有能夠實施數種在記錄密度的方面相互不同 之光碟的記錄/再生之光學拾訊裝置。在一光學拾訊裝置 的實例中,其利用DVD (數位影音光碟)及CD (壓縮光 碟)的光學拾訊裝置而實施記錄/再生。近幾年來,因爲 光碟在記錄密度的方面相互不同,已有相容於使用紫雷射 光源(例如,紫半導體雷射或紫SHG雷射)的高密度光 碟、傳統DVD及CD的光學拾訊裝置之需求。 關於具有高密度光碟及DVD的相容性之光學拾訊裝 置,已知有利用以下專利文件1至3中所述之技術,其中 ,以指定數量的其中心位在光軸上的環形帶構成的繞射構 造係形成在繞射光學元件上。 (專利文件 1) TOKKAINo.200 1 -603 3 6 (專利文件 2) TOKKAI No.2002-298422 (專利文件 3) TOKKAI No.200 1 -93 1 79 以上專利文件所述之技術係由利用具有低於高密度光 碟的記錄/再生的光束的繞射級數的光束之技術所表示, 如同利用第二級(或第三級)繞射光作爲高密度光碟的記 錄/再生之光束,以及利用第一級(或第二級)繞射光作 -4- 200523573 (2) 爲DVD的記錄/再生之光束。此些技術使其可能控制紫 波長區中細微波長變化的焦距位置的起伏,同時確定各光 碟的記錄/再生的光束之高繞射效率。 爲了確定各高密度光碟的記錄/再生的光束之高繞射 效率,其係需要選擇高密度光碟的記錄/再生之光束的繞 射級數〜及DVD的記錄/再生之光束的繞射級數n2的組 合’以使藉由 50D={nixAi/ (Νι — 1)}/{η2Χ 又 2/ ( N2 - 1) }界定的繞射構造加至λ!的光學路徑長度對加入 入2的光學路徑長度的比(5 可以是接近1的値,其中λ! 表示高密度光碟的記錄/再生之光束的波長、λ2表示 DVD的記錄/再生之光束的波長,與Ni及Ν2分別表示 λ 1及λ 2的繞射光學元件的折射率。 然而,當使用產生具有滿足前述關係的繞射級數n i 及繞射級數n2的組合的繞射光之繞射構造用以實現高密 度光碟及DVD間的相容性時,繞射構造的球形像差每單 位波長的變化量更大,因此,雷射光源需要被選擇,其起 因於造成雷射光源的製造成本增加及光學拾訊裝置的製造 成本增加之問題。 因爲球形像差每單位波長的變化量與物鏡光學系統的 數値孔徑(N A )的四次方成比例地增加,上述問題變得 更淸楚,尤其於由高密度光碟的標準的Bln - ray光碟表 示之具有數値孔徑(NA ) 0.85的物鏡光學系統,及,於 具有使用〇·1 mm厚保護層的標準(以下稱爲0.1 mm標準 )之高密度光碟。 -5- 200523573 (3) 【發明內容】 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使其可能控制球形像差 每單位波長變化的變化量,且因此,提供光學元件、光學 拾訊裝置及光學資訊記錄與再生設備,其中雷射光源的大 量生產的產能被改善,且,製造成本可被降低。 爲解決上述問題,項目1一 1中所述的光學元件,其 使用於光學拾訊裝置,利用自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 λ ! (nm)的第一光通量以實施包括具有厚度η的保護基 板之第一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以及,利用自第一 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λ^λ!) (nm)的第二光通 量以實施包括具有厚度4的保護基板之第二光碟的再生 及/或記錄資訊,該光學元件包含:其上形成有第一相位 構造之光學表面,以具有校正由第一光碟及第二光碟間的 保護基板的厚度差所造成的球形像差之功能,或校正由第 一光通量及第二光通量間的波長差所造成的球形像差之功 能;其上形成有第二相位構造之光學表面,以使當第一光 通量的波長改變時,第二相位構造產生球形像差的方向與 第一相位構造產生之球形像差的方向相反。 項目1 一 2中所述的實施例中,項目1 一 1中所述的第 一相位構造係繞射構造。 項目1 一 3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一 1中所述的光 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一相位構造係繞射構造,當第一光 通量進入時,該繞射構造產生第〜級繞射線作爲具有最 -6- 200523573 (4) 大繞射效率之繞射線,及,當第二光通量進入時,該繞射 構造產生第η2級繞射線(| ηι| $ | n2| )作爲具有最大 繞射效率之繞射線。 項目1— 4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1中所述的光 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二相位構造係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 造,該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包括數個以各形成於光軸方 向的階形段分開之環形帶。 項目1 一 5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1中所述的光 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第一光通量的波長變化於(λ ! - 5 )(nm)至(λι+5) (nm)的範圍內時,第二相位構 造具有產生球形像差於與第一相位構造所產生的球形像差 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之功能。 項目1一 1至1 - 4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校正由繞 射構造的作用及0.1 mm標準的高密度光碟與DVD間的保 護層厚度差異所造成之球形像差,校正由物鏡光學系統中 的紫波長區及紅波長區間的波長發散造成之球形像差,以 及,控制紫波長區的波長的細微改變之焦距位置的起伏變 小。然而,相對於繞射構造,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係大 的,且因此,約± 5 nm的波長變化之球形像差的變化成長 更大。因爲此種的球形像差的變化量與NA4成比例成長 更大,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的容許度在使用具有〇·85 的ΝΑ的物鏡光學系統之0.1 mm標準的高密度光碟變得 嚴格。於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中,因此,紫雷射光源的振盪 波長的容許度係利用以下構造而緩和,其中光學路徑差異 200523573 (5) 提供構造控制入射光通量的約± 5 nm的波長變化之球形像 差變化變小。由於此,紫雷射光源的大量生產之產量可被 改善,且,紫雷射光源與光學拾訊裝置的製造成本可被降 低。 附帶地,於本規格中,利用紫半導體雷射或紫SHG 雷射作爲資訊的記錄/再生的光源之光碟通稱爲 ''高密度 光碟〃,資訊的記錄/再生係藉由具有ΝΑ0.65的物鏡光 學系統以及具有約〇.1 mm的保護層厚度的標準之光碟而 實施,且,具有約0.6 mm的保護層厚度的標準之光碟亦 包括在內。再者,除了具有此種的保護層在其資訊記錄表 面上之光碟之外,具有約數nm至數十nm的厚度的保護 層在其資訊記錄表面上之光碟及具有前述保護層或具有零 厚度的保護層之光碟亦包括在內。再者,於本說明書中, 高密度光碟包括使用紫半導體雷射或紫SHG雷射作爲資 訊的記錄/再生的光源之磁光碟。 於本說明書中,諸如 DVD — ROM、DVD — Video、 DVD— Audio、DVD — RAM、D V D — R、D V D — R W、DVD + R及DVD+RW的DVD系列中的光碟通稱爲''DVD" ,及,諸如 CD-ROM、CD— Audio、CD— Video、CD-R 及CD — RW的CD系列中的光碟通稱爲'' CD 〃 。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 > 繞射構造〃意指提供相位差 給具有使用於光學拾訊裝置的光源的波長中之至少一波長 的光通量之構造。例如,其包括產生繞射光之繞射構造及 具有提供光學路徑差異的階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以 -8- 200523573 (6) 及,假設折射介面具有產生相位差的構造,具有階的折射 介面亦可包括在內。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 > 繞射構造產生第η級繞射線 〃係與以下所述同義,亦即,當具有波長λ的光通量進入 繞射構造時產生之各級的繞射線中的第η級繞射線的繞射 效率係最大,以及,~產生第η級繞射線的繞射構造〃係 與''發出輝光以使當具有波長λ的光通量進入時,第η級 繞射線可產生最大繞射效率之繞射構造〃同義。因此,'' 使用第η級繞射線作爲光碟的記錄/再生的光束〃係與以 下所述同義,亦即,藉由會聚具有當具有波長λ的光通量 進入時產生之各級的繞射線中的最大繞射效率之第η級繞 射線於繞射構造中,記錄資訊在光碟及/或再生記錄在光 碟上之資訊。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球形像差的校正〃意指,球 形像差被校正小於諸如第一相位構造及第二相位構造的對 應構造的例子中所產生之球形像差。 【實施方式】 以下將解說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 項目1 一 6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中所述的光 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N i及Ν2分別地係具有波長λ !的 第一光量及具有波長λ2的第二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折射 率及INT ( X)係最接近X的整數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ΙΝΤ ( δ 0D) - δ 0D< 〇 ( 1 ) -9 - 200523573 (7) δ 0D^ {ηι χ λ 1 / ( Ν1 - 1 ) }/ {η2 χ λ 2 / (Ν2-1) } (2 ),及 其中第一相位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入射光 通量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 正。 項目1 一 7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6中所述的光 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一相位構造的製造波長λ Β滿足以 下公式: λ Β < 入 1 項目1 一 8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6或項目1 一 7中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二相位構造具有球形 像差特性,使得當第一光通量的波長移至(λ ! - 5 ) ( nm )至(λ ! + 5 ) ( nm )的範圍內的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 差改變成爲校正不足。 由繞射構造所造成之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係使用來 校正起因於0.1 mm標準的高密度光碟與DVD間之保護層 厚度的差異之球形像差、及起因於存在紫波長區及紅波長 區間的物鏡光學系統的波長擴散之球形像差。於此例中’ 當公式(1 )及(2 )分別表示保持於高密度光碟的記錄/ 再生的光束的波長λ !與繞射級數ηι之間及DVD的記錄 /再生的光束的波長λ 2與繞射級數n2間的關係’如項目 1 - 3中的實施例,較佳地,使繞射構造具有當入射光通 量的波長移向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於過度校正的方向 之入射光通量特性。 -10- 200523573 (8) 於此例中,較佳地,繞射構造的製造波長(亦稱爲輝 光波長)係如項目1 一 7中的實施例之比λ !更短的指定波 長,其使其可能保持高繞射效率在各光碟的波長區。此係 與滿足以下公式(3 )的情形同義的,當△ D ( // m )表示 在繞射構造的光軸方向的階中最接近光軸之階,及,Nb 表不波長λ b的光學兀件的折射率。 Δ d = HixA bx1〇 3/ (Nb— 1) ( 3 ) 這是較佳地補償繞射構造的球形像差特性,其藉由指 定球形像差特性給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其中當入射光 通量的波長在λ 1 — 5 (nm)至λ 1+5 (nm)的範圍內移 向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校正不足的方向,如 項目1 - 8中的實施例。於此,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的 容許度可被緩和。 項目1 一 9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 3中所述的光 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N i及N2分別地係具有波長λ !的 第一光量及具有波長λ2的第二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折射 率及INT ( X )係最接近X的整數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ΙΝΤ ( δ0ο) - (5 0D> 0 ( 4 ) δ 0D= {η} χ λ ι / ( N i - 1 ) }/{η2χλ2/ (N2 - 1) } (5 ),及 其中第一相位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入射光 通量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校正不 足。 項目1 一 1 0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6中所述的 -11 - 200523573 (9)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一相位構造的製造波長λΒ滿足 以下公式: λ 1 < 久 Β < λ 2 項目1 一 1 1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9或項目1 一 10中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二相位構造具有 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第一光通量的波長移至(λ ! — 5 ) (nm )至(λ ! + 5 ) ( nm )的範圍內的較長波長側時, 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正。 由繞射構造所造成之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係使用來 校正起因於0.1 mm標準的高密度光碟與DVD間之保護層 厚度的差異之球形像差、及起因於存在紫波長區及紅波長 區間的物鏡光學系統的波長擴散之球形像差。於此例中, 當公式(4)及(5)分別表示保持於高密度光碟的記錄/ 再生的光束的波長λ i與繞射級數之間及DVD的記錄 /再生的光束的波長λ 2與繞射級數n2間的關係,如項目 1 - 9中的實施例,較佳地,使繞射構造具有當入射光通 量的波長移向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於校正不足的方向 之入射光通量特性。 於此例中,較佳地,繞射構造的製造波長(亦稱爲輝 光波長)係在如項目1 一 1 0中的實施例之λ !至λ 2的範 圍內之指定波長,其使其可能保持高繞射效率在各光碟的 波長區。此係與滿足以下公式(6 )的情形同義的’當 △ D( //m)表示在繞射構造的光軸方向的階中最接近光 軸之階,及,NB表示波長λ b的光學元件的折射率。 -12- 200523573 (10) Δ〇 = ηιχλΒΧΐ〇 3// (Νβ~ Ο (6) 這是較佳地補償繞射構造的球形像差特性’其藉由指 定球形像差特性給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其中當入射光 通量的波長在至又1+5(11111)的範圍內移 向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正的方向’如 項目1 一 11中的實施例。於此,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的 容許度可被緩和。 項目1 — 1 2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1至1 — 11 的任一者中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一相位構造係 形成在所形成的非球形表面上,使得因爲非球形表面上的 光學路徑的位置更遠離光軸,光學路徑的長度變更長。 於項目1 - 3中所述的實施例,當繞射構造的光學路 徑長度的加入量係利用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b2、b4、 B 6 N B 8 N Bi〇......及繞射級數η以下列公式(7)界疋時’ 於項目1一 2、1—3及1 一 6至1— 11的任一者所述之光學 元件中,Β2及Β4的正負號係相互不同。 nx ( B2h2 + B4h4 + B6h6 + Bgh8 + Bi〇h10 + …) (7) 項目1 - 1 3中所述的實施例表示用於控制光量的耗損 之條件,光量耗損的造成係由於繞射構造的形式之誤差變 小,防止繞射構造的環形帶的寬度變太小、及使其容易處 理一模。這係可能藉由使第二級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 B2的正負號及第四級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B4的正負號 相互不同而增加光學路徑差異函數^的變化的單位量^^的 變化量。這相當於,繞射構造的環形帶的寬度成長更大’ -13- 200523573 (11) 起因於模的容易處理及光量耗損的控制之達成。爲了進一 步此些功效的達成,這係較佳地建立B2及B4的尺寸以使 光學路徑差異函數心可具有一轉折點。進一步地可能藉由 建立:62及B4的尺寸相互不同而確定DVD的作用距離變 大。 項目1 — 1 4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1至1 一 1 3 的任一者中所述之光學元件表示,其中在形成第一相位構 造的光學表面上,第一相位構造係形成在光學表面的最大 有效直徑的0%至70%的至少範圍內,且,第一相位構造 未形成在最大有效直徑的85%至100%的至少範圍內。 項目1 一 14中所述的實施例,由0.1 mm標準的高密 度光碟及DVD間的保護層厚度的差異所造成之球形像差 係藉由僅在DVD的記錄/再生所需的NA內之繞射構造 的作用而校正,且因此,DVD的資訊記錄表面上的光點 未超過所需的變更窄,藉此,由DVD的傾斜所造成之彗 光像差的量不會變太大。通過DVD的NA外側的區之第 二光通量具有由高密度及DVD間之保護層厚度的差異所 造成之球形像差,以成爲無助於DVD的資訊記錄表面上 的光點的形式之光斑分量。因爲這是相當於,光學元件其 本身具有限制DVD的孔徑之功能,設有本發明的光學元 件之光學拾訊裝置不需要分開地設有符合DVD的NA之 光圈’且,此構造可以是簡單的。 項目1— 15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一1至1一 14 的任一者中所述之光學元件表示,其中在形成第二相位構 -14- 200523573 (12) 造的光學表面上,第二相位構造係形成在光學表面的最大 有效直徑的〇%至70%的至少範圍內,且,第二相位構造 未形成在最大有效直徑的85%至100%的至少範圍內。 項目1 一 1 5中所述的構造的例子中,繞射構造的球形 像差的波長依賴性僅必須被補償在DVD的記錄/再生所 需的NA內,且因此,這係較佳地僅在DVD的NA內之光 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再者’這係較佳地決定光學路徑差 異提供構造,以使通過DVD的NA外側的區的第一光通 量之波前相位及通過DVD的NA內的區的第一光通量之 波前相位可校準於Ai—SCnm)至11+5(11111)的至少 範圍內的波長區。 附帶地,在此所述的最大有效直徑〃意指具有波長 λ !的第一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有效直徑° 項目1 — 1 6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8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二相位構造未提供具有波長叉1 的第一光通量的光學路徑差異,而提供具有波長( )(nm)的第一光通量及具有波長(A1—” (nm)的 第一光通量之光學路徑差異。 項目1 一 1 7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 1 1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二相位構造未提供具有波長λ 1 的第一光通量的光學路徑差異,而提供具有波長(λι+5 )(nm)的第一光通量及具有波長(1一5) (nm)的 第一光通量之光學路徑差異。 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較佳地爲實質上未指定光學路 -15- 200523573 (13) 徑差異給表示如項目1 一 1 6及項目1 一 1 7中的實施例之光 學元件的設計波長之λ!而指定光學路徑差異至波長λι + 5(nm)及波長ApSCnm)之構造,其使其可能適當地 實施由繞射構造所造成之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的補償。 尤其,這係較佳地決定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中最接近光 軸之階Δρ ( // m ),使得以下公式被滿足: △ P = mxA ixlO— 3/ ( N! — 1 ) 其中’ m表示正整數及&表示具有波長又1的光通量 之光學元件的折射率。 項目1 — 1 8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1 一 6至 1 一 11、1— 16及1 一 17的任一者中所述之光學元件所表 示,其中以下公式被滿足: I λ 2 — λ \ \〉50nm 及 |ηι| > | Π2 I 於項目1 一 1 8中所述的實施例,當Α 2及λ i間的差 異大於5 0 nm時,這係可能藉由使用其繞射級低於高密度 光碟的記錄/再生的光束的繞射級之繞射光作爲DVD的 記錄/再生的光束而保持高繞射效率於各光碟的波長區。 因爲比較使用如上述之具有相同級數的繞射光之情形,球 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對於決定使用具有不同級數的繞射光 作爲各光碟的記錄/再生之光束之繞射構造係優良的,紫 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之容許度變得極端嚴格。於本發明的 光學元件中,然而,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之容許度可藉 由利用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爲了入射光通量的約±5 nm 的波長變化而控制球形像差變化爲小之構造而緩和。 -16- 200523573 (14) 項目1 — 1 9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 1 8中所述的 光學兀件所表不’其中A 1係在350 nm至450 nm的範圍 內,;I 2係600 nm至7〇〇 nm的範圍內,及,η】及n2的組 合(η】、η2)滿足以下公式: (ru、 η2)=(2、 1)、 (3、 2)、 (5、 3)、 (8、 5)或(1〇、 6) 當;I !表示代表紫波長區之350 nm — 450 nm的範圍內 之波長’及λ2表示代表紅波長區之600 nm— 700 nm的範 圍內之波長如項目1 一 1 9中所述的實施例,較佳地,繞射 級數ΓΜ及n2的特定組合係(ni、n2 ) = ( 2、1 ) 、( 3、2 )、(5、3) 、 (8、5)或(10、6)的任何一者,且, 此組合的選擇使其可能保持筒繞射功率於各光碟的波長區 。再者,甚至於繞射級數η!變成大於1 0的例子中,存在 有可保持高繞射效率在各光碟的波長區之繞射級數的組合 。然而,如果繞射級數n i被致使小於1 0時,來自;之 約d: 5 ( n m )的波長變化的繞射效率振幅不會變得太大, 此波長變化係較佳的。 項目1 一 2 0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1 9中所述之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元件係以一材料製成,此材料 用於具有波長λ !的第一光通量之折射率係在1 · 5至1 · 6 的範圍內,及,d線( 587.6nm)的阿貝(Abbe)常數係 在50至60的範圍內,且’繞射構造包括預定數羹的以階 形段分開的環形帶,每一階形段形成於光軸方向,且,階 形段中最接近光軸之的階形段△〇 ( V m )滿足以下公式的 一者: -17- 200523573 (15) 1 .25 < Δ〇 < 1.65 (8) 2.05<Δ〇<2·55 (9) 3.40 < Δ〇 < 4.10 (10) 5.70 < Δ〇< 6.45 (Π) 7.00 < Δ〇 < 8.00 (12) 較佳地,項目1 - 20中所述的實施例關於繞射級數的 上述組合中之繞射構造的更特定構造,且,繞射構造中最 接近光軸之階△〇 ( μπι )滿足公式(8 ) -( 12 )。組合( ηι、η2)=(2、1)符合公式(8) 、 ( nj ^ n2 ) = ( 3 ' 2 )符合公式(9) 、(ηι、η2)=(5、3)符合公式(10) 、(η!、η2 ) = (8、5)符合公式(11)及(η!、n2)=( 1 〇、6 )符合公式(1 2 )。附帶地,至於以高精密度製造 如同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之具有繞射構造之光學元件,優於 可轉移性係較佳之塑膠透鏡。在可使用於紫波長區的大部 份塑膠材料中,具有波長λ,的第一光通量之折射率係在 1.5 — 1.6的範圍內,且,d線的阿貝數(Abbe number) 係在50 — 60的範圍。
項目1 — 2 1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 1 8至1 一 20 中的任一者所述之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二相位構造係 包括數個以階形段分開的環形帶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 ,每一階形段形成於光軸方向,且,當Ap(//m)係第二 相位構造的階形段中最接近至光軸之階形段時,N!及N2 分別爲具有波長又1的第一光通量及具有波長λ2的第二 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折射率,且,INT ( X )係最接近X 200523573 (16) 的整數,以下公式被滿足: I INT ( 0 IP) — 0 IP | ^ 0.4 ( 13 ) I INT ( 0 2 P ) — Φ 2 P 1 ^ 0.4 ( 14 ) 0 1 P 二△ pX ( Νι - 1 ) / ( λ i x 1 〇 — 3) ( 15 ) 0 2 P =Δ px ( N2 — 1 ) / ( λ 2xl〇一 3) ( 16 )
當決定最接近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光軸之階 ΔΡ ( // m ),較佳地,高密度光碟側上之設計波長λ i或 DVD側上的設計波長λ 2沒有一個被指定實質的光學路徑 差異。於此,本發明中的λ2的光學元件的特性可以是出 色的。特別地,較佳地決定階ΔΡ ( V m )以下公式(1 3 ) 及(16)可被滿足,如項目1一 21的實施例中。
項目1 一 2 2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 2 1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λ 1係在350 nm至450 nm的範 圍內,叉2係在600 nm至7 00 nm的範圍內,光學元件係 以其繞射率用於具有波長λ !之第一光通量係在1.5至1.6 的範圍內及d線(5 8 7.6 nm)的阿貝常數係在50— 60的 範圍內之材料製成,及P係正整數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INT (义 f 1 P ) =5p ( 17 ) INT (^ f 2 P ) =3p ( 18 ) 項目1一 22中所述的實施例關於更特定的構造,其中 ’高密度光碟側上的設計波長λ i或DVD側上的設計波長 λ2沒有一個藉由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而被指定實質的 光學路徑差異,且,較佳地,ΔΡ ( // m )滿足以下公式( 1 7 )及(1 8 )。附帶地,至於以高精密度製造如同本發明 -19- 200523573 (17) 的光學元件之具有繞射構造之光學元件,優於可轉移性係 較佳之塑膠透鏡。在可使用於紫波長區的大部份塑膠材料 中,具有波長λ i的第一光通量之折射率係在1·5 - 1.6的 範圍內,且,d線的阿貝數(Abbe number)係在50—60 的範圍。 項目1 _ 2 3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1 一 6至 1— 11、1 一 13及1— 16至1 一 22的任一者中所述的光學 元件所表示,其中當第三光通量進入時,第一相位構造產 生第n3級繞射線(| n2 | - | n3 | )。 於項目1 一 23中所述的實施例中,當λ 2及λ !間的 差異、λ3及λ2間的差異及又3及11間的差異的每一者 係大於5 0 n m時,這係可能保持各光碟的波長區中之高繞 射效率,其藉由使用具有低於高密度碟的記錄/再生的光 束之級數的繞射光作爲DVD的記錄/再生的光束,及由 使用具有相同如或低於DVD的記錄/再生的光束之級數 的繞射光作爲CD的記錄/再生的光束。於決定使用具有 差異級數的繞射光作爲至少如上述的高密度光碟及DVD 的記錄/再生的光束之繞射構造,相較於使用具有相同或 級數的繞射光之情況,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係出色的, 且因此,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變得極端嚴格。然而,於 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中,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的容許度可 被緩和,因爲紫波長區中用於入射光通量的約±5 nm的波 長變化之球形像差的變化係藉由光學路徑差異函數〜控制 爲小0 -20- 200523573 (18) 項目1 一 24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2 3中所述的 光學兀件所表不,其中又1係在350 nm至450 nm的範圍 內’入2係在600 nm至700 nm的範圍內,入3係在700 nm至850 nm的範圍內,及〜、心及n3的組合(ηι、η2 、n3 )滿足以下公式: (ηι、η2、η3) = (2、1、1) 、(8、5、4)或(10 、6、5 ) 當λ i係在紫波長區表示的350 nm至450 nm的範圍 內之波長’ λ2係在紅波長區表示的600 nm至700 nm的 範圍內之波長,及;13係在紅外線波長區表示的700 nm至 85〇nm的範圍內之波長時,如項目1— 24中所述的實施 例中’較佳地,繞射級數η !、η 2及η 3的特定組合係(η! 、n2、n3) = (2、l、l) 、(8、5、4)及(1〇、6、5) 的任一者,且,高繞射效率可藉由選擇前述的組合而保持 在各光碟之波長區。再者,甚至當繞射級數ηι大於10時 ’使其可能保持高繞射效率之繞射級數的組合仍存在於各 光碟的波長區。於此例中,然而,繞射效率的變化對於來 自λ !之約± 5 nm ( nm )的波長變化而言變得太大,該波 長變化不是較佳的。 項目1 — 2 5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2 4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其中光學元件係以具有波長11的第一光通量 之折射率在1.5至1.6的範圍內及d線(587.6 nm)的阿 貝常數在5 0至60的範圍內之材料製成,繞射構造包括預 定數以階形段分開的環形帶,每一階形段形成於光軸方向 -21 · 200523573 (19) ,且,接近光軸之階形段△〇( μπι)滿足以下公式的一者 1 .25 < Δ 〇 < 1 .65 ( 19 ) 5.70 < △ D < 6.45 ( 20 ) 7.00 < △ D < 8.00 ( 21 ) 項目1 - 2 5中所述的實施例關於繞射級數的組合中之 繞射構造的更特定構造,且較佳地,繞射構造中最接近光 軸之階Δΐ3(//Γη)滿足公式(19) 一(21)。關於繞射級 數的組合及公式(1 9 ) 一( 2 1 )間的一致性,(η 1、η 2、 n3) = (2、1、1)符合公式(19) 、( π 1 ' ιΐ2、Π3 ) = ( 8 、5、4)符合公式(20)、及 5 )符合公式(2 1 )。附帶地,至於以高精密度製造如同 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之具有繞射構造之光學元件,優於可轉 移性係較佳之塑膠透鏡。在可使用於紫波長區的大部份塑 膠材料中,具有波長λ!的第一光通量之折射率係在1.5 —1.6的範圍內,且,d線的阿貝數係在50 — 60的範圍。 項目1 — 26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23至1 — 25 中的任一者所述之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第二相位構造係 包括數個以階形段分開的環形帶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 ,每一階形段形成於光軸方向,且,當“(/^^^係第一 相位構造的階形段中最接近至光軸之階形段時’ N 1、N2 及N3分別爲具有波長λ 1的第一^光通量、具有波長的 第二光通量及之具有波長λ3的第三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 折射率,且,INΤ (X)係最接近X的整數,以下公式被 -22- 200523573 (20) 滿足= 0 ^ I INT ( 0 ip) - 0 ipI ^〇·4 (22) 0 ^ I INT ( 0 2P ) - ^ 2P I ^〇.4 (23) OS |INT(0 3P) - 釕 3pI S〇·4 (24) ^ ιρ=:Δρχ(Νι — 1) X ( λιχΙΟ ) (25) 2P- ΔρΧ ( N2- 1) / ( λ 2xl〇-3) ( 26) ^ 3P— Δρχ(Ν3 — 1) /" ( λ 3xl〇 ) (27)
當決定最接近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光軸之階 ΔΡ ( μ m),較佳地,高密度光碟側上之設計波長λ !、 D V D側上的設計波長λ 2及C D側上之設計波長λ 3沒有 一個被指定實質的光學路徑差異。於此,本發明中用於具 有波長λ2及波長λ3之第二及第三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 特性可以是出色的。特別地,較佳地決定階Δρ ( // m )以 下公式(22 )及(27 )可被滿足,如項目1 — 26的實施例
Cjll 〇
項目1 一 2 7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 2 6中所述的 光學兀件所表不’其中虽λ 1係在350 nm至450 nm的範 圍內,λ2係在600 11111至nm的範圍內,係在700 nm至85 0 nm的範圍內’光學元件係以其繞射率用於具有 波長λ】之第一光通量係在1.5至1.6的範圍內及d線( 587.6 nm)的阿貝常數係在50—60的範圍內之材料製成 ,及P係正整數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INT ( 0 1P ) =l〇p INT ( 0 2P) =6p (28 ) (29 ) -23- 200523573 (21) INT ( 0 3p) =5p (30) 項目1 - 2 7中所述的實施例關於更特定的構造,其中 ,高密度光碟側上的設計波長λ !、DVD側上的設計波長 λ 2及CD側上的設計波長λ 3沒有一個藉由光學路徑差異 提供構造而被指定實質的光學路徑差異,且,較佳地, △ p ( A m )滿足以下公式(28 )及(30 )。附帶地,至於 以高精密度製造如同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之具有繞射構造之 光學元件,優於可轉移性係較佳之塑膠透鏡。在可使用於 紫波長區的大部份塑膠材料中,具有波長λι的第一光通 量之折射率係在1 . 5 — 1 . 6的範圍內,且,d線的阿貝數( Abbe number )係在 50 — 60 的範圍。 項目1—28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1至1—27 的任一者中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元件包含其 上形成第一相位構造之第一構造元件及其上形成第二相位 構造之第二構造元件。 如項目1 - 2 8中,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亦可以其上形成 繞射構造之第一組成元件及其上形成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 造的第二組成元件而構成的。藉由形成繞射構造及光學路 徑差異提供構造作爲不同組成元件,各構造的形式的光學 性能及誤差可被容易領會於製造的過程中,以使其容易製 造光學元件。 項目i — 2 9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 1至1 一 2 8 的任一者中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元件係塑膠 透鏡。 -24- 200523573 (22) 爲了以高精密度製造具有繞射構造或光學路徑差異提 供構造之光學元件,如同項目1 - 29中的實施例,優於轉 移能力的塑膠透鏡係較佳的。 項目1— 30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1至1— 29 的任一者中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元件係使用 於光學拾訊裝置之物鏡光學系統的構造元件。 於項目1 - 30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藉由使用項目 1 一 1至1 一 29中的任一者所述的光學元件作爲物鏡光學 系統的組成元件以提供具有高密度光碟及DVD的相容性 之光學拾訊裝置。 項目1— 31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0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物鏡光學系統包含像差校正元件及 聚光元件,以會聚自像差校正元件射出之光通量在光碟的 資訊記錄表面上。 當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係使用作爲如項目1 一 3 1中的實 施例之物鏡光學系統的組成因子時,較佳地,光學元件係 配置在會聚自雷射光源射出的光通量在光碟的資訊記錄表 面上的聚光元件及雷射光源之間。關於具有ΝΑ0.85的聚 光元件,如果繞射構造或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係形成在 聚光元件的光學表面上,光射線由於階的喪失的影響使光 量的損失變大,因爲由非球形表面的法線及光軸所形成之 角度成長更大。然而,這係可能藉由使本發明的光學元件 成爲無動力而控制光量的損失。 項目1 一 3 2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 0中所述的 •25- 200523573 (23)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物鏡光學系統係單一群組的聚光元 件’而,聚光元件係光學元件。 項目1 一 3 2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如項目! 一 3 ! 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1 - 3 3中所述的實施例係光學拾訊裝置,其利用 自弟.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i(nm)的第一光通量而實 施包括具有厚度U的保護基板之第一光碟的再生及/或 記錄資訊,及,其利用自第二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2 ( λ 2 > λ 1 ) (nm)的第二光通量而實施包括具有厚度t2( h - tl )的保護基板之.第二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 光學拾訊裝置自第一光源射出的λ2(λ2>λι) (nm) ’光學拾訊裝置包含項目1 - 1中所述的光學元件。 項目1 - 33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如項目 1 一 1至1 一 3 2的任一者的相同功效之光學拾訊裝置。 項目1 一 3 4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 3中所述的 光學拾訊裝置所表示,其中光學拾訊裝置進一步其利用自 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3(λ3>λ.2) (nm)的第二 光通量而實施包括具有厚度t3(t3^t2)的保護基板之第 二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及第三光通量於發散光通 量的狀態中進入光學元件。 爲了提供第三光碟(CD )的相容性,這係較佳地致 使第三光通量進入光學元件作爲如項目1 - 3 6中的實施例 之發散光通量。於此,具有厚保護層的CD之作用距離可 充份地確保。 -26- 200523573 (24) 項目1 — 3 5中所述的實施例包括項目1 — 3 3或1 一 3 4 中所述的光學拾訊裝置’以實施光碟的記錄資訊及光碟的 再生資訊的至少一者。 依據項目1 一 3 5的實施例,具有如項目1 一 3 3或1 一 3 4的實施例之相同功效之光學資訊記錄再生裝置可被提 供。. 項目1 - 36中所述的實施例係使用於光學拾訊裝置之 光學元件,其利用自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i ( nm ) 的第一光通量而實施包括具有厚度h的保護基板之第一 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及,其利用自第二光源射出 之具有波長;^(λ^λ!) (nm)的第二光通量而實施 包括具有厚度的保護基板之第二光碟的再生 及/或記錄資訊,光學元件包括一光學表面,繞射構造形 成在該光學表面上,當第一光通量進入時,產生第〜級 繞射線作爲具有最大繞射效率的繞射線,及,當第二光通 量進入時,產生第n2級繞射線(| η丨| 2 | n2 | )作爲具 有最大繞射效率的繞射線,及一光學表面,包括數個以形 成於光軸方向的階形段分佈的環形帶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 構造。 項目1 - 3 6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如項目 1 - 1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1 一 37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6中的光學 元件所表示,其中當第一光通量的波長變化在(λ 1 - 5) (nm )至(λ ! + 5 ) ( nm )的範圍內,光學路徑差異提 -27- 200523573 (25) 供構造具有產生球形像差之功能於相反至由繞射構造所產 生的球形像差的方向之方向。 項目1 一 3 7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5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其中當N !及N2分別地係具 有波長λ!的第一光量及具有波長λ2的第二光通量之光 學元件的折射率及IN Τ (X)係最接近X的整數時,以下 公式被滿足: INT ( δ0ο) - δ 0D< 0 ( 1 ) 5 0D={nixA l/7 (Ni_l) } y {τΐ2 x λ 2 X (N2~ 1) } (2 ),及 其中繞射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入射光通量 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正。 項目1 - 3 8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項獲得具有項目 1 一 6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1 一 3 9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 8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繞射構造包括數個以形成於光軸方 向的階形段分佈之環形帶,且,當△ d ( μ m )係階形段 中最接近光軸的階形段,製造波長係λ b ( nm ) ( λ B< λ 1 ) ,NB係製造波長λ b的光學元件的折射率時,以下 公式被滿足: Δ 〇 = πιχ λ Bxl〇~ V ( Nb- 1 ) ( 3 ) 項目1 - 3 9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7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1— 40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38或1— 39 -28- 200523573 (26) 中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繞射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 使得當第一光通量的波長在(λ!— 5) (nm)至(Ai+5 )(nm )的範圍內移向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 爲校正不足。 如項目1 - 40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 1 一 8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如項目1 一 4 1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 7的光學 元件所表示,其中當N1及N2分別地係具有波長;I 1的第 一光量及具有波長λ2的第二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折射率 及INT ( X )係最接近X的整數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INΤ ( δ 0D) — δ 0D> 0 ( 4 ) (Νι— 1) } / {η2 x λ 2 / ( Ν2 - 1 ) } (5 ),及 其中繞射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入射光通量 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正。 項目1 一 4 1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 9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如項目1 一 4 2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4 1中的光 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繞射構造包括數個以形成於光軸方向 的階形段分佈之環形帶,且,當△ d ( μηι )係階形段中最 接近光軸的階形段,製造波長係λ β ( nm ) ( Λ ! < λ B< λ 2 ) ,ΝΒ係製造波長λ β的光學元件的折射率時,以下 公式被滿足: △ Ε) = ηιχλΒχ10— 3/(ΝΒ — 1) (6) -29- 200523573 (27) 項目1 一 42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1 0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1— 43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41或1— 42 中的任一者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 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第一光通量的波長移至 (λ 1 - 5 ) ( nm )至(又! + 5 ) ( nm )的範圍內的較長 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正。 項目1 - 43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1 1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1 — 4 4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 3 6至1 一 4 3 的一者中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 係形成在所形成的非球形表面上,使得當非球形表面上的 光學路徑的位置更遠離光軸時,光學路徑的長度變更長。 項目1 一 4 4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1 2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於項目1 一 4 5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 6至1 一 44的一者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在其上形成的光學路 徑差異提供構造之光學表面上’繞射構造係形成在光學表 面的最大有效直徑的〇%至7〇%的至少範圍內,且,繞射 構造未形成在最大有效直徑的85%至1 〇〇%的至少範圍內 〇 項目1 一 4 5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14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1 一 46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6中的光學 -30- 200523573 (28) 元 件 所表 示 ,其 中光 學 元件 係以〜 材料製 成, 此 材料 用 於 具 有 波長 λ i的: 第一光通量: 之折射率係在 1.5 至 1.6 的 範 圍 內 ,及 d線 (5 8 7.6 nm )的阿. _常數 係在 50 至60 的 範 圍 內, 且 ,繞 射構 造 包括 預定數 羹的以 階形 段 分開 的 環 形 帶 ,每 階形 段形 成 於光 軸方向 ’且, 階形 段 中最 接 近 光 軸 之的 階 形段 △ D ( m) 滿足以 下公式 的一 者 ·· 1.25 < △ D < 1.65 ( 8 ) 2.05 < △ D < 2.55 ( 9 ) 3.40 < △ D < 4.10 ( 10 ) 5.70 < △ D < 6.45 ( 11) 7.00 < △ D < 8.00 ( 12 ) 項目 1 -46 中所 述 的實 施例使 其可能 獲得 :具 有項 巨 1 — 20 的相 丨同功% 〔之光 學 元件 〇 項目 1 一 47 中所 述 的實 施例係 由項目 1 一 36 至1 一 46 的 一 者的 光 學元 件所 表 示, 其中λ 1係在 350 n r η至 450 nm的範圍內,又2係在600 nm至700 nm的範圍內,光學 元件係以具有波長λ !的第一光通量的折射率在1.5至1.6 的範圍內及d線(587.6nm)的阿貝常數係在50— 60的範 圍之材料製成,ΔΡ( //m)係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階 形段中最接近光軸之階形段,N】及N2分別爲具有波長λ ! 的第一光通量及具有波長λ2的第二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 折射率,且,INT ( X )係最接近X的整數,以下公式被 滿足: (15 ) ^ ip^ApxCN!-!) / ( λιχΙΟ'3) -31 - 200523573 (29) 0 2 P ~ △ px ( N2- 1 ) / ( λ 2X10' 3 ) ( 16 ) INT ( 0 l p ): =5p ( 17 ) INT ( 0 2 p ): =3p ( 18 ) 項目i _ 47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22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1 一 4 9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4 8中的光學 元件所表示,其中又1係在350 nm至450 nm的範圍內, 入2係在600 nm至700 nm的範圍內,λ3係在700 nm至 850 nm的範圍內,及η!、n2及n3的組合(n!、n2、n3) 滿足以下公式: (ηι' n2' n3) = (2' 1' 1) 、 (8、 5、 4)或(10 、6、5 ) 項目1 — 4 9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24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兀件。 項目1 一 5 0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丨一 4 9中的光學 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元件係以具有波長λ !的第一光通 量之折射率在1.5至1.6的範圍內及d線(587.6 nm)的 阿貝常數在5 0至6 0的範圍內之材料製成,繞射構造包括 預定數以階形段分開的環形帶,每一階形段形成於光軸方 向,且,接近光軸之階形段Ad( //m)滿足以下公式的一 者: 1.25<Δ〇<1·65 (19) 5.70<Δ〇<6·45 (20) (21 ) 7.00 < Δ〇 < 8.00 32- 200523573 (30) 項目1 一 50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2 5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1 — 5 1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4 8至1 — 5 0 中的任一者之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 Am)係光學 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階形段中最接近至光軸之階形段時’ Ni、N2及N3分別爲具有波長又1的第一光通量、具有波 長λ2的第二光通量及之具有波長λ3的第三光通量之光 學元件的折射率,且,IN Τ (X)係最接近X的整數,滿 足以下公式: 1 INT ( 0 IP) 一 0 IP 1 ^ 0.4 (22 ) 1 INT ( 0 2 P ) 一 0 2 P 1 ^ 0.4 (23 ) 1 INT ( 0 3 P ) 一 0 3 P 1 ^ 0.4 (24 ) 0 1 P =Δ px ( Ni — 1 ) / ( λ ιχΐ 0~ 3) (25 ) 0 2 P =△ pX ( N2 — 1 ) / ( λ 2χ10~ 3) (26 ) 0 3 P =Δ px ( N3 — 1 ) / ( λ 3X10' 3) (27 ) 項目1 一 5 2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2 6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兀件。 項目1 一 52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51中的光學 元件所表示,其中當;I !係在3 5 0 nm至45 0 nm的範圍內 ,入2係在600 nm至700 nm的範圍內,久3係在700 nm 至8 5 0 nm的範圍內’光學元件係以其折射率用於具有波 長λι之第一光通量係在1.5至1·6的範圍內及d線( 587.6 nm)的阿貝常數係在50— 60的範圍內之材料製成 ,及P係正整數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33- 200523573 (31) INT ( 0 1 P ) =1 Op (28 ) INT ( 0 2 P ) =6ρ (29 ) INT ( 0 3 P ) =5p (30) 項目1 一 5 2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 2 7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1— 53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1 一 36至1— 52 的任一者中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元件係塑膠透鏡 〇 項目1 一 53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29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項目! 一 5 4中所述的實施例係光學拾訊裝置,其利用 自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 (nm)的第一光通量而實 施包括具有厚度tl的保護基板之第一光碟的再生及/或 記錄資訊,及,其利用自第二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2 ( λ 2 > λ 1 ) (nm)的第二光通量而實施包括具有厚度t2( 的保護基板之第二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 光學拾訊裝置自第一光源射出的λ 2 ( λ 2 > λ ! ) ( nm ) ,光學拾訊裝置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中所述的光學 元件,且’第三光通量於會聚光通量的狀態而進入光學元 件。 項目1 一 54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項目1 一 33的相同功效之光學元件。 然後,以下將解說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實施例。 爲解決上述狀態的問題,項目2 — 1中所述的實施例 -34- 200523573 (32) 具有至少一個光學表面,當具有波長A1(nm)之第一光 通量進入時產生第〜級繞射光及當具有波長A2(nm)( 入2> D之第二通量進入時產生第“級繞射光(| ηι| 2 I n2 | )之繞射構造被形成在該光學表面上;及至少一 個光學表面,以數個藉由階的分割所形成於光軸方向之環 形帶構成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被形成在該光學表面上 〇 項目2— 2中所述的實施例,項目2 - 1中所述的光學 元件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具有控制球形像差的變化變 小之功能,當第一光通量的波長變化在(λ ! — 5 ) ( nm) 至(λ】+5) (nm)的範圍內時,該球形像差產生在繞射 構造。 項目2 _ 1至2 - 2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校正由繞 射構造的作用及由0.1 mm標準的高密度碟與DVD間保護 層厚度差所造成之球形像差,校正由紫波長區及紅波長區 間的物鏡光學系統中之波長擴散所造成之球形像差,以及 ,控制紫波長區中的波長的微小變化之聚焦位置的振幅變 小。然而,關於繞射構造,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是大的 ,且因此,約± 5 nm的波長變化之球形像差的變化成長更 大。因爲此種的球形像差的變化量與NA4成比例地成長 更大,於使用具有0.85的NA的物鏡光學系統之0.1 mm 標準的高密度光碟中,紫雷射光源的振幅波長之容許度變 嚴格。於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中,因此,對於入射光通量之 約± 5 nm的波長變化而言,紫雷射光源的振幅波長之容許 -35- 200523573 (33) 度係利用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控制球形像差變化變小之 構造而緩和。於此,紫雷射光源的大量生產之產量可被改 善’且’紫雷射光源及光學拾訊裝置的製造成本可被降低 〇 項目2 — 3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1或2 — 2中所 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N i及N2分別地係具有波長 λ !的第一光量及具有波長λ2的第二光通量之光學元件 的折射率及IN Τ (X)係最接近X的整數時,以下公式被 滿足: INT ( 5 ) - δ 0D< 〇 ( 1 ) 3 0 D — { Π 1 X λ \ y ( Ν 1 — 1) } y/ {ri2X λ 2 X ( Ν 2 — 1) } (2 ),及 繞射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其中當入射光通量的波 長移至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正。 項目2 - 4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3中所述的光 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繞射構造係以數個由光軸方向的階 所分佈的環形帶構成以下公式(3 )實質地被滿足,且, 當△!)( "m)表示前述階中最接近光軸之階,λΒ(ηη〇 表不短於前述波長λ】之指定波長,及Njb表示波長λβ的 光學元件的折射率時。 △ D = nixABxlO_3/(NB— 1) (3) 項目2— 5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3或2— 4中 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具有 球形像差特性,其中當入射光通量的波長在;I ! 一 5 ( nm ) -36- 200523573 (34) 至λ ! + 5 ( nm )的範圍內移向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 變成校正不足的方向。 由繞射構造所造成之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被利用來 校正起因於0.1 mm標準的高密度碟及DVD間的保護層厚 度差之球形像差、及起因於存在紫波長區及紅波長區間的 物鏡光學系統的波長擴散之球形像差。於此例中,當公式 (1)及(2)表示保持在高密度光碟的記錄/再生的光束 的波長λ !及繞射級數IM與DVD的記錄及再生之光束的 波長λ 2及繞射級數n2之間之關係,如項目2 - 3中的實 施例,這係較佳地使繞射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其中當 入射光通量的波長移向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變化於過 多校正的方向。 於此例中,較佳地,繞射構造的製造波長(亦稱爲輝 光波長)λ B係短於λ !之指定波長,如項目2 - 4的實施 例,使其可能保持高繞射效率在光碟的波長區。尤其,較 佳地,繞射構造的光軸方向的階中最接近至光軸之階 △ d ( // m )滿足公式(3 )。 較佳地指定球形像差特性給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以 補償繞射構造的球形像差特性,其中當入射光通量的波長 在λ 1— 5 (nm)至λ 1+5 (nm)的範圍內移至較長波長 側時,球形像差變化於校正不足的方向,如項目2 - 5的 實施例。於此,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的容許度可被緩和 〇 項目2— 6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1或2— 2中 -37- 200523573 (35) 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N 1及N2分別地係具有波 長的第一光量及具有波長的第二光通量之光學元 件的折射率及ΙΝΤ(Χ)係最接近X的整數時’以下公式 被滿足: ΙΝΤ ( δ 0D) - δ 0D> 〇 ( 4 ) δ 0 D — {πιχλ l/(Nj 一 1)}/{^2χλ ( Ν2 — 1)} ( 5) 及其中繞射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入射光通 量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校正不足 〇 項目2 — 7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6中所述的光 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繞射構造係以數個由光軸方向的階 所分佈的環形帶構成以下公式(6 )實質地被滿足,且’ 當Ad( #πι)表示前述階中最接近光軸之階時,λΒ(ηιη )表示2!至λ 2的範圍內之指定波長’及ΝΒ表示波長 又β的光學元件的折射率。 △ D = niX 入 βχ1〇— 3/ (Νβ— 1) (6) 項目2 - 8中所述的實施例中,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 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其中於項目2 - 6或2 - 7中所述之 光學元件中,當入射光通量的波長在λι - 5 (nm)至入1 + 5 ( n m )的範圍內移向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 過度校正的方向。 由繞射構造所造成之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係使用來 校正起因於〇.1 mm標準的高密度光碟與DVD間之保護層 厚度的差異之球形像差、及起因於存在紫波長區及紅波長 -38- 200523573 (36) 區間的物鏡光學系統的波長擴散之球形像差。於此例中, 當公式(4)及(5)分別表示保持於高密度光碟的記錄/ 再生的光束的波長λ !與繞射級數ηι之間及dvd的記錄 /再生的光束的波長λ 2與繞射級數n2間的關係,如項目 2 - 6中的實施例,較佳地,使繞射構造具有當入射光通 量的波長移向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於校正不足的方 向之入射光通量特性。 於此例中,較佳地,繞射構造的製造波長(亦稱爲輝 光波長)λΒ係在如項目2— 7中的實施例之λι至λ2的 範圍內之指定波長,其使其可能保持高繞射效率在各光碟 的波長區。此係與滿足以下公式(6 )的情形同義的,當 △ d (// m )表示在繞射構造的光軸方向的階中最接近光 軸之階,及,Nb表示波長λβ的光學元件的折射率。 Δ 〇 = ηιχλ bxIO 3/ ( Nb — 1 ) ( 6 ) 這是較佳地補償繞射構造的球形像差特性,其藉由指 定球形像差特性給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其中當入射光 通量的波長在至又1+5(11111)的範圍內移 向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正的方向’如 項目2 - 5中的實施例。於此,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的 容許度可被緩和。 項目2— 9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1至2 — 8中 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上述的光學兀件具有最大有 效直徑的至少0%至75%的高度的範圍內之非球形表面。 項目2 - 1 0中所述的實施例’上述的繞射構造係形成 -39 - 200523573 (37) 在項目2 - 9所述的光學元件之非球形表面上。 項目2— 9中所述的實施例,較佳地,在最大有效直 徑的至少〇%至75%的高度的範圍內,其上形成的繞射構 造之光學元件在更遠離光軸時具有更長的光學路徑長度之 非球形表面。由於此,藉由結合非球形表面的作用及繞射 構造的作用,可適當地校正起因於0.1 mm標準的高密度 光碟及DVD間的保護層厚度的差之球形像差與起因於存 在紫波長區及紅波長區間之物鏡光學系統的波長擴散之球 形像差。 再者,最佳地,繞射構造係形成在如項目2 - 1 0中所 述的實施例之此種非球形表面上,用以顯示球形像差的最 大校正功效。 附帶地,在此上述之〜最大有效直徑〃意指具有波長 λ 1的第一光通量之光學兀件的有效直徑。 於項目2 - 11中所述的實施例,當繞射構造的光學路 徑長度的加入量係利用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Β2、Β4、 Β 6、Β 8、B i ο……及繞射級數η以下列公式(7 )界定時, 於項目2 - 1至2 - 10的任一者所述之光學元件中,B2及 B 4的正負號係相互不同。 nx ( B2h2 + B4h4 + B6h6 + Bgh8 + BiGh1Q + …) (7) 項目2 — 1 1中所述的實施例表示用於控制光量的耗損 之條件,光量耗損的造成係由於繞射構造的形式之誤差變 小,防止繞射構造的環形帶的寬度變太小、及使其容易處 理一模。這係可能藉由使第二級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的 -40- 200523573 (38) 正負號及第四級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B4的正負號相互 不同而增加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义的變化的每單位量h的變 化量。這相當於,繞射構造的環形帶的寬度成長更大’起 因於模的容易處理及光量耗損的控制之達成。爲了進一步 此些功效的達成,這係較佳地建立B2及B4的尺寸以使光 學路徑差異函數义可具有一轉折點。進一步地可能藉由建 立B2及B4的尺寸相互不同而確定DVD的作用距離變大 〇 項目2— 12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1至2— 11 的任一者中所述之光學元件表示,其中在其上形成的繞射 構造之光學表面上,繞射構造係形成在最大有效直徑的至 少0%至75%的高度的範圍內,且,繞射構造未形成在最 大有效直徑的至少8 5 %的高度之範圔內。 項目2— 12中所述的實施例,由0.1 mm標準的高密 度光碟及DVD間的保護層厚度的差異所造成之球形像差 係僅在DVD的記錄/再生所需的NA內而藉由繞射構造 的作用所校正,且因此,DVD的資訊記錄表面上的光點 未變窄超過所需的,且藉此,由DVD的傾斜所造成之彗 光像差的量不會變太大。通過DVD的NA外側的區之第 二光通量具有由高密度碟及DVD間的保護層厚度的差異 所造成之球形像差,以變成不會幫助光點形成在DVD的 資訊記錄表面上之光斑分量。因爲這是相當於光學元件其 本身具有限制DVD的孔徑之功能,設有本發明的光學元 件之光學拾訊裝置不需分開地設有符合DVD的NA之光 200523573 (39) 圈,且,其構造可以是簡單。 項目2 - 1 3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1 2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係形成有最 大有效直徑的至少〇 %至7 5 %的高度的範圍內,而,光學 路徑差異提供構造未形成於最大有效直徑的至少85 %的 高度至最大有效直徑的1〇〇%的高度之範圍內。 項目2 - 1 2中所述的構造的例子中,繞射構造的球形 像差的波長依賴性僅必須被補償於DVD的記錄/再生所 需之NA內,且因此,這是較佳地形成光學路徑差異提供 構造僅在如項目2 — 13的實施例之DVD的NA內。再者 ,這是較佳地決定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以使通過 DVD的NA外側的區之第一光通量及通過DVD的NA內 的區之第一光通量之波前的相位可被校準於λ 1 一 5 ( nm ) 至λ ! + 5 ( nm )的至少範圍內之波長區。 附帶地,在此所述的、、最大有效直徑〃意指具有波長 λ 1的第一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有效直徑。 項目2 - 1 4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5或2 — 8中 所述的光學元件所代表,其中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不會 指光學路徑差異給具有波長λ !的第一光通量’而’將光 學路徑差異加至分別具有λ i + 5 ( nm )及λ】一 5 ( nm ) 之第一光通量。 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較佳地爲一構造,該構造實質 上未指定光學路徑差異給所代表如項目2 - 1 4中的實施例 之光學元件的設計波長之λ】,而指定光學路徑差異至波 -42- 200523573 (40) 長21+5(11111)及波長Ai—SCnm),其使可能適當地 實施由繞射構造所造成之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的補償。 尤其,這係較佳地決定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中最接近光 軸之階AP ( # rn ),使得以下公式被滿足: △ P = mxAixl〇 3/ (Νι — 1) 其中,m表示正整數及N!表示具有波長又!的光通量 之光學元件的折射率。 項目2— 15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1至2 - 14 的任一者中所述之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路徑差異提 供構造的環形帶非週期性地變化於其寬度方面。此例中, ''非週期性地變化〃意指寬度不是由距光軸的高度h的函 數所代表。 項目2— 16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1 — 2— 15的 任一者中所述之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路徑差異提供 構造的階及有效直徑內的方向的位置。 項目2 — 1 7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1至2 — 1 5 的任一者中所述之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路徑差異提 供構造的階在有效直徑內的方向的方面係完全相同。 於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設計中,各環形帶的寬度 及階的方向依據將由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所校正之波前 形式而定。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特定構造亦可以是一 種構造,其中各環形帶的寬度非週期性地變化如項目2 一 1 5的實施例。再者,此特定構造可以是一種構造’其中 階的方向改變有效直徑內的位置如項目2 - 1 6的實施例’ -43- 200523573 (41) 或一種構造,其中階在有效直徑內的方向的方面係整個相 同如項目2 — 1 7的實施例。 附帶地,在此所述的a有效直徑〃意指用於具有波長 λΛ的第一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有效直徑。 項目2 — 1 8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1至2 — 1 7 的任一者中所述之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I λ 2 — λ 1 I大 於50nm且I nil > I η2|被滿足。 於項目2— 18中所述的實施例中,當λ2&λ1間的 差異大於50 nm時,這是可能保持高繞射效率於各光碟的 波長區,其藉由使用其繞射級小於高密度光碟的記錄/再 生的光束之繞射光作爲DVD的記錄/再生之光束。因爲 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對於決定來使用具有不同級數的繞 射光作爲各光碟的記錄/再生的光束之繞射構造而言係大 的,相較於使用如上述之具有相同級數的繞射光之情況, 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之容許度變得極端嚴格。於本發明 的光學元件中,然而,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之容許度可 藉由利用以下構造而緩和,其中對於入射光通量之約 ± 5 nm的變化而言,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控制球形像差 變化變小。 項目2 — 1 9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1 8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係在350 nm至450 nm的範圍 內,又2係600 nm至700 nm的範圍內,及,η!及Π2的組 合係(n1、n2) = (2、l) 、(3、2) 、(5、3) 、(8 、5 )或(1 0、6 )的任何一者。 -44- 200523573 (42) 當λ 1表示代表紫波長區之350 nm— 450 nm的範圍內 之波長,及表示代表紅波長區之600 nm— 700 nm的範 圍內之波長如項目2 — 1 9中所述的實施例時,較佳地,繞 射級數η!及η 2的特定組合係(η 1、η 2 ) = ( 2、1 ) 、( 3 、2) 、 (5、3) 、 (8、5)或(10、6)的任何一者,且
,此組合的選擇使其可能保持高繞射功率於各光碟的波長 區。再者,甚至於繞射級數〜變成大於10的例子中,存 在有可保持高繞射效率在各光碟的波長區之繞射級數的組 合。然而,如果繞射級數ΙΜ被致使小於1 0時,對於來自 λ 1之約±5 (nm)的波長變化而言,繞射效率振幅不會變 得太大,此波長變化係較佳的。
項目2 — 2 0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1 9中所述之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元件係以一材料製成,此材料 用於具有波長λ 1的第一光通量之折射率係在1.5至1.6 的車泡圍內,及,d線(587.6 nm)的阿貝(Abbe)常數係 在5 0至6 0的範圍內,且,繞射構造包括預定數量的以階 形段分開的環形帶,每一階形段形成於光軸方向,且,前 述最接近光軸之的階Δ〇(//ιη)滿足以下公式(8) —( 1 2 )的任一者: 1.25 < Δ〇 < 1.65 ( 8 ) 2.05 < Δ〇 < 2.55 (9) 3.40< Δ〇< 4.10 (10) 5.70 < Δ〇 < 6.45 (11) 7.00 < Δ〇 < 8.00 (12) -45- 200523573 (43) 較佳地,項目2 - 20中所述的實施例關於繞射級數的 上述組合中之繞射構造的更特定構造,且,繞射構造中最 接近光軸之階Δη ( // m )滿足公式(8 ) -( 12 )。組合 (ηι、Π2 ) = (2、1)符合公式(8) 、 ( η 1 ' n2 ) = (3、 2)符合公式(9) 、 符合公式(10 )、.(〜、n2 ) = ( 8、5 )符合公式(1 1 )及(m、n2 )= (1 0、6 )符合公式(12 )。附帶地,至於以高精密度製 造如同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之具有繞射構造之光學元件,優 於可轉移性係較佳之塑膠透鏡。在可使用於紫波長區的大 部份塑膠材料中.,具有波長λ ,的第一光通量之折射率係 在1.5 — 1.6的範圍內,且,d線的阿貝數係在50-60的 範圍。 項目2 — 2 1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1 8至2 — 2 0 中的任一者所述之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以下公式(13) 一(16)被滿足,當ΔΡ( 係前述的光學路徑差異提 供構造的階中最接近光軸之階形段時,N i及N2分別爲具 有波長λ!的第一光通量及具有波長λ2的第二光通量之 光學元件的折射率,且,INT ( X )係最接近X的整數。 1 INT ( 0 IP ) 一 0 ip 1 ^ 0.4 ( 13 ) 1 INT ( 0 2 P ) — 0 2 p 1 ^ 0.4 ( 14) 0 IP =Δ Px ( Nj — l ) /( λ , xl 0' 3) ( 15 ) 0 2 P =Δ Px ( n2 — l ) /( λ 2 xlO' 3) ( 16) 當決定最接近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光軸之階 △ P ( // m ),較佳地,高密度光碟側上之設計波長λ i或 -46 - 200523573 (44) DVD側上的設計波長λ 2沒有一個被指定實質的光學路徑 差異。於此,本發明中的λ2的光學元件的特性可以是出 色的。特別地,較佳地決定Ap ( # m )以使以下公式(! 3 )—(1 6 )可被滿足,如項目2 — 2 1的實施例中。 項目2— 22中所述的貫施例係由項目2—21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以下公式(1 7 )及(1 8 )被滿足, 當λ !係在3 5 0 nm至45 0 nm的範圍內,;I 2係在60〇 nm 至700 nm的範圍內,光學元件係以其繞射率用於具有波 長λ1之第一光通量係在1·5至1.6的範圍內及d線( 587.6 nm)的阿貝常數係在50— 60的範圍內之材料製成 ,及P代表正整數。 INT ( 0 1 p ) =5p (17) INT ( 0 2p) =3p (18) 項目2 - 2 2中所述的實施例關於更特定的構造,其中 ,高密度光碟側上的設計波長λ !或D V D側上的設計波長 入2沒有一個藉由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而被指定實質的 光學路徑差異’且,較佳地,△ ρ ( # m )滿足以下公式( 1 7 )及(1 8 )。附帶地,至於以高精密度製造如同本發明 的光學元件之具有繞射構造之光學元件,優於可轉移性係 較佳之塑膠透鏡。在可使用於紫波長區的大部份塑膠材料 中,具有波長Ai的第一光通量之折射率係在1.5 — 1.6的 範圍內,且,d線的阿貝數(Abbe number)係在 50一 60 的範圍。 項目2— 23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1至2— 22 -47- 200523573 (45) 的任一者中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具有波長λ3 (nm) (λ3>λ2)之第三光通量進入時,第一相位構造 產生第η3級繞射光(| η2 | g | η3 | )。 於項目2 — 2 4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2 3中所述 的光學元件所代表,其中| λ 2 — λ ! | 、| λ 3 - λ 2 |及 I 入3— λι| 大於 50nm 且滿足 |im| > |n2| 2 |η3| ο 項目2 — 23及2— 24中所述的實施例,當λ 2及λ i 間的差異、λ3及λ2間的差異及;13及又1間的差異的每 一者係大於5 0 nm時,這係可能保持各光碟的波長區中之 高繞射效率,其藉由使用具有低於高密度碟的記錄/再生 的光束之級數的繞射光作爲DVD的記錄/再生的光束, 及由使用具有相同如或低於DVD的記錄/再生的光束之 級數的繞射光作爲CD的記錄/再生的光束。於決定使用 具有差異級數的繞射光作爲至少如上述的高密度光碟及 DVD的記錄/再生的光束之繞射構造,相較於使用具有 相同或級數的繞射光之情況,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性係出 色的,且因此,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變得極端嚴格。然 而,於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中,紫雷射光源的振盪波長的容 許度可被緩和,因爲紫波長區中用於入射光通量的約 ± 5 nm的波長變化之球形像差的變化係藉由光學路徑差異 函數心控制爲小。 項目2— 25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24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λ 1係在350 nm至450 nm的範圍 200523573 (46) 內,入2係在600 nm至700 nm的範圍內,;13係在700 nm至850 nm的範圍內,及η!、n2及n3的組合係(η!、 ri2、n3) = (2、l、l) 、 (8、5、4)或(10、6'5)的 任何一者。 當又!係在紫波長區表示的350 nm至450 nm的範圍 內之波長,;I 2係在紅.波長區表示的600 nm至700 nm的 範圍內之波長,及λ 3係在紅外線波長區表示的700 nm至 850 nm的範圍內之波長時,如項目2— 25中所述的實施 例中,較佳地,繞射級數ηι、n2及n3的特定組合係(ηι 、Π2、η3) = (2、1、1) 、 (8、5、4)及(10、6、5) 的任一者,且,高繞射效率可藉由選擇前述的組合而保持 在各光碟之波長區。再者,甚至當繞射級數ΓΜ大於10時 ,使其可能保持高繞射效率之繞射級數的組合仍存在於各 光碟的波長區。於此例中,然而,繞射效率的變化對於來 自λ !之約± 5 nm ( nm )的波長變化而言變得太大,該波 長變化不是較佳的。 項目2— 26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25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其中光學元件係以具有波長2!的第一光通量 之折射率在1.5至1.6的範圍內及d線(587.6 nm)的阿 貝常數在50至60的範圍內之材料製成,繞射構造包括預 定數以階形段分開的環形帶,每一階形段形成於光軸方向 ,且,接近光軸之前述的階滿足以下公式(19) 一(21) 的任一者。 (19 ) 1 .25 < Δ〇 < 1.65 -49 · 200523573 (47) i.70 < △ D < ( i.45 ( 20 ) r.00 < Δ D < i !.00 ( 21 ) 項目 2-26 中所述的實施例關於繞射級 數的組合 中 之 繞 射 構造 的更特 定構造,且較佳地,繞射構 造中最接 近 光 軸 之 階A d ( // m )滿足公式(1 9 ) 一( 2 1 ) 。關於繞 射 級 數 的 組合 及公式 (1 9 ) 一 ( 2 1 )間的一致性 ,(rM、 Π2 、 n3 ) =(2 '卜1 )符合公式(19) 、( ηι、] Π2 ' Π3 )二 (8 5、 、4) 符合公 式(20)、及(ηι、η2、Π3 )=(1 0、 6 5 ) 符合公式(2 1 )。附帶地,至於以高精 密度製造 如 同 本 發 明的 光學元 件之具有繞射構造之光學元 件,優於 可 轉 移 性 係較 佳之塑 膠透鏡。在可使用於紫波長 區的大部 份 塑 膠 材 料中 ,具有 波長λ 1的第一光通量之折 射率係在 ] :.5 — 1.6的範圍內, 且,d線的阿貝數係在50- -6 0的範圍 〇 項目 2-27 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23 至 2 一 26 中 的 任一 者所述 之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以 下公式( 22 ) — ( 27 ) 被滿足 ,當△ P ( // m )係代表前述 光學路徑 差 異 提 供 構造 的階中 最接近至光軸之階時,N ,、 N2 及 N 3 分 別 爲 具 有波 長λ 1 的第一光通量、具有波長λ 2的第二 光 通 量 及 之具 有波長 入3的第三光通量之光學元 件的折射 率 5 且 INT (X )係 最接近X的整數。 0^ 1 ! ΙΝΤ ( 0 ip) — 0 1P| ^0.4 (22 ) 1 | ΙΝΤ ( 0 2p) — 0 2p| ^0.4 (23 ) 1 | ΙΝΤ ( 0 3p) —0 3p| ^0.4 (24 ) 0 1 P •二△ Ρ · (N, - 1 ) / ( λ ixl0~ 3 ) (25 ) -50- 200523573 (48) △ Ρ · (Ν2 - 1 ) / ( λ 2X10" 3) (26 ) △ Ρ · (ν3- 1 ) / ( Λ 3χ10" 3) (27 ) 當決定最接近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光軸之階 ΔΡ ( // m ),較佳地,高密度光碟側上之設計波長λ 1、 DVD側上的設計波長λ 2及CD側上之設計波長λ 3沒有 一個被指定實質的光學路徑差異。於此,本發明中用於具 有波長及波長λ3之第二及第三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 特性可以是出色的。特別地,較佳地決定階ΔΡ ( /i m )以 下公式(22)及(27)可被滿足,如項目2— 27的實施例 中 〇 項目2— 28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27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當;I 1係在3 5 0 nm至45 0 nm的範 圍內,又2係在600 nm至700 nm的範圔內,又3係在 7 OOnm至8 5 0 nm的範圍內,光學元件係以其繞射率用於 具有波長λ 1之第一光通量係在1.5至1.6的範圍內及d 線(5 8 7.6 n m )的阿貝常數係在5 0 — 6 0的範圍內之材料 製成,及P係正整數時,以下公式(28)及(30)被滿足 ΙΝΤ (0 】Ρ ) = 10ρ (28 ) ΙΝΤ (0 2 Ρ ) =6 ρ (29 ) ΙΝΤ (0 3 Ρ ) =5ρ (30 ) 項目2- 28中所述的實施例關於更特定的構造,其中 ’局Ϊ6、度光碟側上的設計波長;(1、DVD側上的設計波長 入2及C D側上的設計波長λ 3沒有一個藉由光學路徑差異 -51 - 200523573 (49) 提供構造而被指定實質的光學路徑差異,且’較佳地, △ 滿足以下公式(28)及(30)。附帶地,至於 以高精密度製造如同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之具有繞射構造之 光學元件,優於可轉移性係較佳之塑膠透鏡。在可使用於 紫波長區的大部份塑膠材料中,具有波長λ i的第一光通 量之折射率係在1 .5 — 1 .6的範圍內,且,d線的阿貝數係 在50— 60的範圍。 項目2— 29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1至2— 28 的任一者中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設有至少兩個組 成元件,其第一組成元件上形成繞射構造’且’其第二組 成元件上形成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 如項目2 — 2 9中,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亦可以其上形成 繞射構造之第一組成元件及其上形成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 造的第二組成元件而構成的。藉由形成繞射構造及光學路 徑差異提供構造作爲不同組成元件,各構造的形式的光學 性能及誤差可被容易領會於製造的過程中’以使其容易製 造光學元件。 項目2— 30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1至1— 29 的任一者中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光學元件係塑膠 透鏡。 爲了以高精密度製造具有繞射構造或光學路徑差異提 供構造之光學元件,如同項目2 — 3 0中的實施例’優於轉 移能力的塑膠透鏡係較佳的。 項目2 — 3 1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一1至2 — 3 0 -52- 200523573 (50) 的任一者中所述的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顯示使用於光學 拾訊裝置的物鏡光學系統的組成元件,該光學拾訊裝置利 用自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1 (nm)的第一光通量而 實施具有η厚度保護層的第一光碟之資訊的再生及/或 記錄,且,利用自第二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2 ( nm )( 的第二光通量而實施具有t2厚度保 護層的第二光碟之資訊的再生及/或記錄。 於項目2 — 3 1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藉由使用項目 2 - 1至2 - 30中的任一者所述的光學元件作爲物鏡光學 系統的組成元件以提供具有高密度光碟及DVD的相容性 之光學拾訊裝置。 項目2 — 3 2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3 1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物鏡光學系統係以像差校正元件及 聚光元件而構成,該聚光元件會聚自像差校正元件射出之 光通量在光碟的資訊記錄表面上,且,像差校正元件係前 述的光學元件。 項目2 - 3 3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3 2中所述的 光學元件所表示,其中像差校正元件及聚光元件的每一者 具有光學作用部及形成在光學作用部的周圍上之凸緣部, 且,像差校正元件的凸緣部及聚光元件的凸緣部係形成能 夠固定像差校正元件及聚光元件在指定相關位置。 項目2— 34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32中所述的光學元 件,其中像差校正元件及聚光元件係形成由固持構件所固 定在指定的相關位置。 -53- 200523573 (51) 當本發明的光學元件被使用作爲物鏡光學系統的組成 因子如項目2 - 3 2的實施例時,較佳地,光學元件係配置 在會聚自雷射光源射出的光通量在光碟的資訊記錄表面上 的聚光元件及雷射光源之間。關於具有ΝΑ0.85的聚光元 件,如果繞射構造或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係形成在聚光 元件的光學表面上,光射線由於階的喪失的影響致使光量 的損失變大,因爲由非球形表面上的法線及光軸所形成之 角度成長更大。然而,這係可能藉由使本發明的光學元件 成爲無動力而控制光量的損失。 於此例中,較佳地,光學元件及會聚元件係經由其凸 緣的直接接觸或經由分開的固持構件而堅固地結合,如項 目2 - 33或2 - 34的實施例中。於此,甚至當聚光元件被 驅動用於尋軌時,光軸的無偏移未發生在聚光元件及光學 元件之間,因此,極佳的尋軌特性可被獲得。再者,較佳 地,ds被建立,當ds代表光軸上的光學元件及聚光元件 之間的距離及Σ d代表光軸上雷射光源側的光學元件的光 學表面與光碟側上之聚光元件的光學表面之間的距離時, 比率ds / Σ d可以是小於1 .5,且,由於此,凸緣部及固 持構件的重量可被降低,且,驅動物鏡光學系統的致動器 之負載因此可被減輕。 項目2 - 3 5中所述的實施例係光學拾訊裝置,其利用 自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 (nm)的第一光通量而實 施具有tl-厚度保護層之第一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 ,及,其利用自第二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2( λ2> λ! -54- 200523573 (52) )(nm)的第二光通量而實施具有t2-厚度(t^n)保 護層之第二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其中項目2 - 1 至2 - 3 4的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元件被提供。 項目2 - 3 5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如項目 2 - 1至2 — 3 4的任一者的相同功效之光學拾訊裝置。 項目2 — 3 6中所述的實施例係由項目2 — 3 5中所述的 光學拾訊裝置,其中由利用具有自第三光源射出的波長 λ 3 ( λ 3 > λ 2 ) ( nm )的第三光通量而實施具有t3 —厚 度(t3^t2)保護層之第三光碟之資訊的再生及/或記錄 ,及光學拾訊裝置係構成以使第三光通量可於發散光通量 的狀態中進入光學兀件。 爲了提供甚至用於第三光碟(CD )的相容性,這係 較佳地致使第三光通量進入光學元件作爲如項目2 - 3 6的 實施例之發散光通量。於此,具有厚保護層的CD之作用 距離可充份地確保。 安裝項目2 - 3 5或2 - 3 6中所述的光學拾訊裝置,項 目2 - 3 7中所述的實施例可實施光碟的資訊的記錄及記錄 在光碟上的資訊的再生的至少一者。 項目2 - 3 7中所述的實施例使其可能獲得具有如項目 2 - 3 5或2 - 3 6的相同功效之光學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本發明使其可能獲得光學元件、光學拾訊裝置及光學 資訊記錄/再生設備,其中雷射光源的大量生產之產能可 被改善,且,製造成本可被降低。 以下將參考附圖而詳細說明實施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55- 200523573 (53) (第一實施例) 圖1係簡要地顯示第一光學拾訊裝置PU1的構 示意圖,第一光學拾訊裝置PU1可適當地實施高密 碟HD (第一光碟)、DVD (第二光碟)及CD (第三 )之資訊的記錄/再生。高密度光碟HD的光學規格 波長λι=405 nm、保護層PL1厚度t^O.l mm及數 徑ΝΑ! = 0.85 ; DVD的光學規格包括波長;I 2= 65 5 : 保護層PL2厚度t2 = 0.6 mm及數値孔徑NA2= 0.65 ; CD的光學規格包括波長λ3=785 nm、保護層PL3 t3=l .2 mm及數値孔徑NA3 = 0.45。然而,本發明未 於前述波長、保護層的厚度及數値孔徑的組合。 如圖1所示,第一光學拾訊裝置PU1包括:高 光碟用的模組 MD1,其中射出第一光通量的紫半導 射LD 1 (第一光源)及測光器PD 1係堅固地結合; 用的模組MD2,其中射出第二光通量的紅半導體 LD2 (第二光源)及測光器PD2係堅固地結合;CD 模組 MD3,其中射出第三光通量的紅外線半導體 LD3 (第三光源)及測光器PD3係堅固地結合;光束 元件BSH,其將自紫半導體雷射LD1射出之雷射光 的截面形狀自橢圓形形成爲圓形;準直光學系統COL 軸向致動器UAC ;物鏡光學系統OBJ1 ;雙軸向致動蓉 ;第一光束組合器BC1 ;第二光束組合器BC2及 造之 度光 光碟 包括 値孔 nm、 以及 厚度 受限 密度 體雷 DVD 雷射 用之 雷射 形成 通量 •,單 | AC 光圈 •56- 200523573 (54) STO 〇 當實施高密度光碟HD的資訊的記錄/再生於第一光 學拾訊裝置PU1時,紫半導體雷射LD1首先被驅動以射 出光如圖1實線所繪示的光路徑。自紫半導體雷射L D 1 射出的發散光通量通過光束形成元件BSH以使其截面形 式自橢圓形形成爲圓形,然後,其通過第一光束組合器 BC1且穿透準直光學系統C0L以轉換成準直光通量。其 後,其連續地通過第二光束組合器B C 2,且,係經由高密 度光碟HD的保護層PL1而形成在資訊記錄表面RL1上以 變成光點。 附帶地,稍後將給予物鏡光學系統0ΒΠ的詳細解說 〇 物鏡光學系統0BJ1經由雙軸向致動器AC操作而實 施聚焦及尋軌。藉由資訊坑而調變在資訊記錄表面RL 1 上之反射光通量再次連續地通過物鏡光學系統0BJ1、第 二光束組合器BC2、準直光學系統C0L、第一光束組合器 BC1、及光束形成元件BSH以會聚在測光器PD1的光接 收表面上。因此,利用測光器PD 1的輸出信號而記錄在 高密度光碟上之資訊可被讀取。 當實施DVD的資訊的記錄/再生時,紅半導體雷射 LD2首先被驅動以射出光如以圖1的虛線繪示的光路徑。 自紅半導體雷射LD2射出之發散光通量係反射在第一光 束組合器BC1上,然後,穿透準直光學系統C0L以會聚 至準直光通量,且,通過第二光束組合器BC2藉由物鏡 200523573 (55) 光學系統OBJ1會聚在資訊記錄表面RL2上而經由DVD 的保護層PL2而成爲光點。 然後,物鏡光學系統0ΒΠ經由配置在其周圍上之雙 軸向致動器AC的操作而實施聚焦及尋軌。藉由資訊坑而 調變在資訊記錄表面RL2上之反射光通量再次通過物鏡 光學系統0BJ1、第二光束組合器BC2及準直光學系統 C0L,然後,藉由第一光束組合器BC1分叉以會聚在測光 器PD2的聚光表面上。因此,記錄在DVD上的資訊可利 用測光器PD2的輸出信號而讀取。 當實施CD的資訊的記錄/再生時,CD的模組MD3 被操作,使得紅外線半導體雷射LD3可被驅動以射出光 如以圖1的雙點鏈線繪示的光路徑。自紅外線半導體雷射 LD3射出之發散光通量係反射在第二光束組合器BC2上 而會聚,然後,穿透準直光學系統C0L以會聚至準直光 通量,且,通過第二光束組合器BC2以藉由物鏡光學系 統0BJ1會聚在資訊記錄表面RL3上而經由CD的保護層 PL3而成爲光點。然後,物鏡光學系統0BJ1經由配置在 其周圍上之雙軸向致動器AC的操作而實施聚焦及尋軌。 藉由資訊坑而調變在資訊記錄表面RL3上之反射光通量 再次穿過物鏡光學系統Ο Β Π,然後,藉由第二光束組合 器BC2反射以會聚在CD的模組MD3的測光器PD3的聚 光表面上。因此,利用測光器P D 3的輸出信號而記錄在 CD上的資訊可被讀取。 接著將解說物鏡光學系統0BJ1的構造如下。 -58- 200523573 (56) 圖2所示的物鏡光學系統〇BJ1係以本發明的光學元 件而組成。物鏡光學系統Ο Β Π係以表示塑膠透鏡之像差 校正元件L1及表示具有ΝΑ0.85的非球形玻璃透鏡之聚 光元件L2而組成,聚光元件L2具有會聚穿透像差校正 元件L1的雷射光通量在光碟的資訊記錄表面上之功能。 在雷射光源側上的像差校正元件L1的光學表面S1上 ,形成有以數個環形帶組成之繞射構造D Ο Ε (見圖2的 放大圖)。 再者,在光碟側上的像差校正元件L1的光學表面S2 上,形成有以數個環形帶組成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 PST。附帶地,像差校正元件L1及聚光元件L2係經由固 持構件Β堅固地結合。 繞射構造DOE係校正起因於符合0.1 mm標準必備條 件的高密度光碟及DVD之間的保護層厚度差異的球形像 差之構造,且,繞射構造DOE係形成在非球形表面上以 適當地校正球形像差。由使用第二級繞射光、第一級繞射 光、及第一級繞射光分別作爲高密度光碟的記錄/再生的 光束、DVD的記錄/再生的光束及CD的記錄/再生的光 束,高繞射效率被確定於各光碟的波長區。 附帶地,光學拾訊裝置PU 1中,利用第三光通量在 發散光通量的條件下進入光學路徑差異之構造,用於校正 起因於高密度光碟HD及CD間的保護層厚度差異之球形 像差。這使其可能確定大作用距離於實施CD的資訊的記 錄/再生的例子。 -59- 200523573 (57) 因爲繞射構造DOE滿足公式(1)及(2),當進入 繞射構造doe的光通量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而距高密 度光碟側的設計波長λ i達△ λ時,如圖3中的雙點鏈線 A 1所示,繞射構造D Ο Ε具有球形像差朝向過度校正變化 之球形像差特性。 在上至最大有效直徑的70%之高度的範圍內(符合 NA!),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的各環形帶被改變, 以使更遠離光軸的環形帶之光學路徑長度係短於更接近光 軸的環形帶之光學路徑長度,然而,於上述範圍外側的區 ,各環形帶被改變,以使更遠離光軸的環形帶之光學路徑 長度係長於更接近光軸的環形帶之光學路徑長度,因此, 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具有球形像差朝向校正不足 變化之球形像差特性。 如上述,相對於產生具有大波長差的兩波長之各具有 不同繞射級的光束之繞射構造 DOE,每一單位波長變化 之球形像差的變化量係大的。然而,這係可能抵消球形像 差的波長依賴性如圖3中的實線A3所示,其藉由致使光 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具有與繞射構造DOE相反的球 形像差特性,以使繞射構造DOE的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 性可被抵消。 再者,繞射構造DOE係以短於λ !的指定波長Λ b發 出輝光,且,最接近繞射構造DOE的光軸之階△!)( //m )滿足公式(3 )。 再者,最接近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的光軸之 200523573 (58) 階ΔΡ( //m)滿足公式(28) —(30),且係建立在實質 上不會指定光學路徑差給高密度光碟側上的設計波長λ ! 、D V D側上的設計波長λ 2及C D側上的設計波長λ 3。 附帶地,光學拾訊裝置 PU 1設有限制孔徑於實施 DVD及CD的記錄/再生的例子之二向色濾光鏡,且,二 向色濾光鏡DFL係經由固持構件B與物鏡光學系統OBJ 1 結合,以藉由雙軸向致動器AC驅動於垂直至光軸的方向 〇 再者,這亦係可能實施孔徑限制於實施DVD的記錄 /再生的例子中,其藉由指定向外擴張第二光通量之功能 至形成在DVD的數値孔徑NA2的區上之繞射構造DOE以 及至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且,這亦係可能實施孔 徑限制於實施CD的記錄/再生的例子中,其藉由指定向 外擴張第三光通量之功能至形成在CD的數値孔徑NA3的 區上之繞射構造DOE以及至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 ,或者,這係可能形成具有限制孔徑的功能之繞射構造及 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在物鏡光學系統ΟΒΠ的光學 表面上,或者分開地形成繞射構造DOE及光學路徑差異 提供構造P S T。 再者,準直光學系統COL的構造能夠藉由單軸向致 動器UAC而移動於光軸方向。這使其可能一直保持高密 度光碟HD之優良的記錄/再生特性,因爲這變得可能校 正形成在高密度光碟的資訊記錄表面RL 1上之光點的球 形像差。 -61 - 200523573 (59) 藉由準直光學系統COL的位置調整校正的球形像差 的發光之原因包括,例如,由紫半導體雷射LD1的製造 誤差所造成之波長起伏、起因於溫度變化之物鏡光學系統 OBJ 1的折射率變化及折射率分佈、諸如雙層碟及四層碟 的多層碟的記錄/再生的層之間的焦點跳越、由於保護層 PL1的製造誤差之厚度起伏及厚度分佈。 其亦可能藉由準直光學系統COL的位置調整而校正 形成在DVD的資訊記錄表面RL2上之光點的球形像差, 其可改善DVD的記錄/再生特性。 (第二實施例) 接著,將解說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其中如第一實施 例的相伺組件將被給予相同符號,且,其解說將被省略。 圖4所示的第二光學拾訊裝置PU2係能夠適當地實 施高密度光碟HD (第一光碟)及DVD (第二光碟)之資 訊的記錄/再生之光學拾訊裝置。第二光學拾訊裝置PU2 包括:紫半導體雷射LD1 (第一光源).,射出具有405 nm的第一光通量,第一光通量被射出於實施高密度光碟 HD的資訊的記錄/再生的例子中;紅半導體雷射LD2 ( 第二光源),射出具有655 nm的第二光通量,第二光通 量被射出於實施DVD的資訊的記錄/再生的例子中;測 光器PD12,其由第一光通量及第二光通量共用;光束形 成元件BSH,其將自紫半導體雷射LD1射出之雷射光通 量的截面形狀自橢圓形形成爲圓形;物鏡光學系統0BJ2 -62- 200523573 (60) ,其具有將各別光通量分別地會聚在資訊記錄表面RL 1 及資訊記錄表面RL2上之功能;雙軸向致動器AC ;第一 光束組合器BC1 ;第二光束組合器BC2 ;準直光學系統 COL1 ;準直光學系統COL2;光圈STO;感測透鏡SEN; 及液晶元件LCD。 當實施高密度光碟HD的資訊的記錄/再生於第二光 學拾訊裝置PU2時,紫半導體雷射LD1首先被驅動以射 出光如圖4的實線所示的光路徑。自紫半導體雷射LD1 射出之發散光通量通過光束形成元件BSH以使其截面形 式自橢圓形形成爲圓形,然後,穿透第一準直光學系統 COL1以會聚成準直光通量。其後,連續地通過第一光束 組合器BC1、第二光束組合器BC2及液晶元件LCD,且 藉由物鏡光學系統OBJ2而會聚在資訊記錄表面RL1上穿 過高密度光碟HD的資訊記錄表面RL 1而成爲光點。 附帶地,隨後將詳細解說物鏡光學系統OBJ2。 物鏡光學系統OBJ2經由雙軸向致動器AC的操作而 實施聚焦及尋軌。由資訊坑調變在資訊記錄表面RL 1上 的反射光通量再次通過物鏡光學系統OBJ2及液晶元件 LCD ’藉由第二光束組合器BC2分叉,且在通過感測透鏡 S EN時被給予像散現象,以會聚在測光器p D丨2的光接收 表面上。因此,利用測光器PD 1 2的輸出信號而記錄在高 密度光碟HD上的資訊可被讀取。 當實施DVD的資訊的記錄/再生時,紅半導體雷射 LD2首先驅動以射出光如以圖4的雙點鏈線繪示的光路徑 200523573 (61) 。自紅半導體雷射LD2射出之發散光通量係穿透第一準 直光學系統COL1以會聚成準直光通量,然後,反射在第 一光束組合器 BC1上,且連續地通過第二光束組合器 BC2及液晶元件LCD,以藉由物鏡光學系統OBJ2會聚在 資訊記錄表面RL2穿過DVD的資訊記錄表面RL2而成爲 光點。
然後,物鏡光學系統OBJ2經由配置在其周圍上之雙 軸向致動器AC的操作而實施聚焦及尋軌。藉由資訊坑而 調變在資訊記錄表面RL2上之反射光通量再次通過物鏡 光學系統OBJ2及液晶元件LCD,然後,藉由第二光束組 合器BC2分叉以在通過感測透鏡SEN時被給予像散現象 ,且會聚在測光器P D 1 2的光接收表面上。因此,利用測 光器PD2的輸出信號而記錄在DVD上的資訊可被讀取。 接著將解說物鏡光學系統OBJ2的構造。
圖5所示的物鏡光學系統OBJ2,其組成元件係本發 明的光學元件。物鏡光學系統Ο B J 2係以表示塑膠透鏡之 像差校正元件.L1及表示具有ΝΑ0.85的非球形塑膠透鏡 之聚光元件L2而組成,非球形塑膠透鏡具有會聚穿透像 差校正元件L1的雷射光通量在光碟的資訊記錄表面上之 功能。較接近雷射光源之像差校正元件L1的光學表面S 1 分成包括如圖6(a)所示的光軸之第一區A REA1及圍繞 第一區AREA1的圓周之第二區AREA2,且,由數個環形 帶組成之繞射構造DOE (見圖5的放大圖)係形成在第 一區 ARE A 1 上。 -64 - 200523573 (62) 較接近光碟之像差校正元件L1的光學表面S2分成包 括如圖6(c)所示的光軸之第三區ARE A3及圍繞第三區 AREA3的圓周之第四區AREA4,且,由數個環形帶組成 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係形成在第三區ARE A3上 。附帶地,第一區AREA1及第三區AREA3的每一者相當 於DVD的NA內的區,且,像差校正元件L1及聚光元件 L2分別地具有凸緣部FL1及凸緣部FL2,每一凸緣部係 與光學作用區堅固地形成在其光學作用區(自紫雷射光源 射出的光通量通過之區)的周圍部上,且,像差校正元件 L1及聚光元件L2係在凸緣部FL1與FL2相互接合時而 結合一起。 繞射構造DOE係用於校正起因於符合0.1 mm標準的 高密度光碟及DVD之間的保護層厚度差異的球形像差之 構造,且,繞射構造DOE係形成在非球形表面上,以使 球形像差可被適當地校正。再者,高繞射效率係由使用第 六級繞射光如高密度光碟的記錄/再生之光束及由使用第 四級繞射光作爲DVD的記錄/再生的光束。附帶地’當 具有約7 8 5 nm的波長之雷射光通量進入繞射構造DOE時 ,第三級繞射光係產生在80 %或更大的高繞射效率,且 因此,除了具有如同本實施例之高密度光碟HD及DVD 的一致性之光學拾訊裝置之外,物鏡光學系統還可 安裝在具有高密度光碟HD及DVD的一致性之光學拾訊 裝置上。 因爲繞射構造DOE滿足公式(4)及(5),當進入 200523573 (63) 繞射構造D Ο E的光通量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而距高密 度光碟側的設計波長λ】達△ λ時’如圖7中的雙點鏈線 Α1所示,繞射構造DOE具有球形像差朝向校正不足變化 之球形像差特性。 上至第一區AREA1內的7〇% ’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 造PST的各環形帶被改變’以使更遠離光軸的環形帶之 光學路徑長度係長於更接近光軸的環形帶之光學路徑長度 ,然而,於上述範圍外側的區’各環形帶被改變,以使更 遠離光軸的環形帶之光學路徑長度係短於更接近光軸的環 形帶之光學路徑長度,因此,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 具有球形像差朝向過度校正變化之球形像差特性,其中入 射光通量移至較長波長側,如圖7的虛線A2所示。 如上述,相對於產生具有大波長差的兩波長之各具有 不同繞射級的光束之繞射構造DOE,每一單位波長變化 之球形像差的變化量係大的。然而,這係可能抵消球形像 差的波長依賴性如圖7中的實線A3所示,其藉由致使光 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具有與繞射構造DOE相反的球 形像差特性,以使繞射構造DOE的球形像差的波長依賴 性可被抵消。 再者,繞射構造DOE係藉由λ!—λ2的範圍內之指 定波長λ β發出輝光,且,最接近繞射構造DOE的光軸之 階△ d ( // m )滿足公式(6 )。 再者,最接近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的光軸之 階△ p ( # m )滿足公式(1 7 ) —( 1 8 ),且係建立在實質 -66 - 200523573 (64) 上不會指定光學路徑差給高密度光碟側上的設計波長λ i 、DVD側上的設計波長λ 2及CD側上的設計波長λ 3。 因爲繞射構造DOE僅形成在第一區AREA1,通過第 一區AREA2的第二光通量被給予起因於高密度光碟HD 及DVD間的保護層厚度差異之球形像差,以成爲不會促 成光點形成在DVD的資訊記錄表面RL2上之輝光成份。 因爲這是相當於,物鏡光學系統OBJ其本身具有用於 DVD之孔徑限制功能,光學拾訊裝置PU2無需分開地設 有符合NA2之光圈,其使其構造被簡化。 附帶地,物鏡光學系統0BJ2係經由連接構件C與液 晶元件L C D堅固地結合(見圖4 ),且,物鏡光學系統 0BJ2與液晶元件LCD —起實施尋軌及聚焦。於此例中, 當電壓被施加在配置以插入液晶元件L C D的液晶分子層 之電極上時,繞射率分佈被產生在液晶分子層,雖然其解 說被省略。在穿透形成的折射率分佈的液晶分子層之波前 上,加有球形像差。於此例中,當液晶分子層中的折射率 分佈被控制以使具有與高密度光碟HD的資訊記錄表面 RL 1上的光點的球形像差變化的正負號相反的正負號之球 形像差可被加至所傳輸的波前時,形成在高密度光碟HD 的資訊記錄表面RL 1上之光點可一直保持已校正的球形 像差的狀態,且,高密度光碟HD的優良記錄/再生特性 可被獲得。 藉由此種的液晶元件LCD而校正球形像差變化之技 術被說明例如,於T0KKAI第200 1 -43 549號中,且,詳 -67- 200523573 (65) 細說明在此將被省略。 附帶地,由液晶元件LCD所校正之球形像差的產生 之原因包括由紫半導體雷射LD1的製造誤差所造成之波 長起伏、起因於溫度變化之物鏡光學系統OBJ的折射率 變化及折射率分佈、諸如雙層碟及四層碟的多層碟的記錄 /再生的層之間的焦點跳越、由於保護層P L 1的製造誤差 之厚度起伏及厚度分佈。 再者,形成在DVD的資訊記錄表面RL2上的光點的 球形像差亦可由液晶元件LCD所校正,使其可能改善 DVD的記錄/再生特性。 由安裝分別顯示於第一或第二實施例之第一光學拾訊 裝置PU1或PU2、用於可旋轉地固持光碟之旋轉驅動設 備及控制各個設備的驅動之控制設備,這是可能獲得能夠 實施光碟的光學資訊的記錄及記錄在光碟上的資訊的再生 的至少一者之光學資訊記錄及再生設備。 (實例1 ) 接著,將解說最佳地如物鏡光學系統0B】1之光學元 件的實例。 表1顯示光學元件的透鏡資料,而,圖8係光學路徑 的示意圖。本實例係以其上形成的繞射構造DOE及光學 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之像差校正元件L1及聚光元件L2 而組成的。像差校正元件L 1係塑交透鏡,而,聚光元件 L2係玻璃透鏡。 -68- 200523573 (66) (表 1 一 1 ) (光學規格) HD:NAi = 0.85?fi = 1.765mm,Ai = 405mm,mi = 0mm?ti = 0.1mm DVD:NA2 = 〇.65,f2=l.823mm,A2 = 655mm,m2 = 〇mm,t2 = 〇.6mm CD:NA3 = 0.46,f3 = l .824mm,A3 = 785mm,m3 = 0· 1 57mm,t3 = l .2 mm
(近軸資料) 表面 編號 Γ (mm) di (mm) d2 (mm) d3 (mm) Nai Νλ2 Na3 OBJ oo oo 11.7000 ST0 0.5000 0.5000 0.5000 1 2 -10.5405 oo 1.0000 0.100 1.0000 0.1000 1.0000 0.1000 1.524694 1.506513 1.503235 56.5 3 4 1.2369 -3.3104 2.1400 0.5303 2.1400 0.2794 2.1400 0.1743 1.622717 1.603175 1.599244 61.2 5 6 oo CO 0.1000 0.6000 1.2000 1.619495 1.577210 1.570423 30.0 (非球形表面係數) 第一表面 第三表面 第四表面 K O.OOOOOE+OO -0.6547 1 E + 00 -0.111004E+03 A4 0.26599E-01 0.15588E-01 0.1 7200E + 00 A6 0.25997E-02 -0.10498E-02 -0.29168E+00 A8 0.28635E-02 0.10874E-01 0.37347E+00 A 1 0 0.56637E-04 -0.0146E-01 -0.35736E+00 A12 0.00000E+00 0.30385E-02 0.1 9402E + 00 A14 0.00000E+00 0.40266E-02 -0.43722E-01 A 1 6 0.00000E+00 -0.44036E-02 O.OOOOOE+OO A1 8 0.00000E+00 0·17306E-02 O.OOOOOE+OO A20 0.00000E+00 -0.25435E-03 0.00000E+00 (繞射級數、製造波長、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 第一表面 η 1 /Π2/Π3 2/1/1 λ B 3 90nm B2 -0.12000E-01 B4 0.65766E-02 B6 0.77632E-03 B8 0.66730E-03 B10 0.23534E-04 -69- 200523573 (67) (表 1 一 2) i his(mm) hiL(mm) miid(mm) mil mi2 mi3 1 0.00000 0.40000 〇.〇〇〇〇〇〇 0 0 0 2 0.40000 0.58000 -0.015438 20 12 10 3 0.5 8 000 0.72000 -0.030875 40 24 20 4 0.72000 0.86000 -0.046313 60 36 30 5 0.86000 1.29000 -0.061750 80 48 40 6 1 .29000 1.36000 -0.046313 60 36 30 7 1 .3 6000 1.40000 -0.030875 40 24 20 8 1.40000 1.44000 -0.015438 20 12 10 9 1.44000 1.47000 〇.〇〇〇〇〇〇 0 0 0 10 1.47000 1.55000 0.015438 -20 -12 -10 (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 使用高密度光碟的例子中之光學規格包括波長 AeWS nm、保護層 PL1厚度 1=0.1 mm、數値孔徑 NAfO.85、焦距fi = 1.765 mm及倍率mi = 〇,然而,使用 DVD的例子中之光學規格包括波長λ 2 = 6 5 5 nm、保護層 PL2 度 t2 = 0.6 mm、數値孔徑 ΝΑ2 = 〇·65、焦距 f2 = 1.823 mm及倍率mfO,以及,使用CD的例子中之光學規格包 括波長λ 3 = 7 8 5 nm、保護層PL3厚度t3 = 1.2 mm、數値孔 徑 ΝΑ3 = 0·45、焦距 f3 = !.824 mm 及倍率 m3==〇157。 光學表面的非球形表面係由以下編號1公式所表示, 其中表1中(貫例2的表3)之係數被取代,當x(mm) -70- 200523573 (68) 表示距在頂點正切非球形表面的平面之變形量,h ( mm ) 表示垂直至光軸的方向之高度及r(mm)表示曲率的半徑 時,其中,/c表示錐形常數及A2i表示非球形表面係數。 (編號1公式) h2 /r A ,2; l + yl~(l +A:)(A/r)2 /-2 於表1 (此亦適用於以下實例中的透鏡資料),
NAi、NA2及NA3分別表示高密度光碟HD、DVD及 CD的數値孔徑,f!、f2及f3分別表示高密度光碟HD、 DVD及CD的焦距(mm) ,λ !、λ 2及λ 3分別表示高密 度光碟HD、DVD及CD的設計波長(nm) ,ml、m2及 m3分別表示高密度光碟HD、DVD及CD的倍率,tl、t2 及t3分別表示高密度光碟HD、DVD及CD的保護層厚度 ,OBJ表示目標點(半導體雷射光源的發光點),STO表 示光圈,r表示曲率(mm)的半徑,(^、(^及d3分別表 示高密度光碟HD、DVD及CD的表面距離,ΝλρΝ;^ 及Ν λ 3分別表示高密度光碟HD、DVD及CD的設計波長 之折射率,表示 d線(587.6nm)的阿貝數,ηι、Π2 及n3分別表示高密度光碟HD、DVD及CD的記錄/再生 之光束的繞射級數,及,λ b表示繞射構造DOE的輝光波 長(nm ) 〇 各實例的繞射構造係由藉由此構造加至所傳輸的波長 之光學路徑差異所表示。當λ表示紫半導體雷射LD1的 波長,h( mm)表示垂直至光軸的方向之高度,B2j表示 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η表示繞射級數及λ b表示製造 -71 - 200523573 (69) 波長時(其亦稱爲輝光波長)’此種光學路徑差異係由編 號2公式所界定之光學路徑差異函數^ ( mm )所代表。 (編號2公式)
υ
再者,形成在更接近像差校正元件L1上的雷射光源 的光學表面S1上之繞射構造DOE係產生波長λ!的第二 級繞射光、波長λ 2的第一級繞射光及波長λ 3的第一級 繞射光之構造。分別用於λΐ、^2及λ3之繞射效率爲 97.7%、93.4%及99.1%,其意指每一波長的繞射效率係 高的。 關於形成在更接近像差校正元件L1上的光碟的光學 表面S2上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每階DAP被建 立於滿足△ρ = πιίιχλ1χ10— 3/(N, — 1)(其中, 20)之深度(於本實例,Δρ=〇·〇 1 5 43 8 mm,因爲N!= 1.524694)。由階ΔΡ加至;12之光學路徑差異0 2P如下
0 2 ρ — Δ p # (N2— 1) /( λ2χ10 3 ) = 20χλιχ10"3/(Ν1-1)· (Ν2~1)/(λ2χ10'3) -20χ ( λ ι/ λ 2 ) χ C ( Ν2 - 1 ) / ( Νι - 1 )〕 =20χ(405/65 5)χ[( 1.5065 1 3 — 1 ) / ( 1.524694 - 1 )] =11.93 « 12 且,由各階ΔΡ加至λ3的光學路徑差異0 3Ρ如下 0 3ρ = Δρχ(Ν3 — 1) /( AsxlO-3) -72- 200523573 (70) =[20x;l — l)]x(N3 — 1) / ( λ 3χ1〇-3)] =20χ ( λ "入 3 ) χ〔( ν3— ι ) / ( Νι- 1 )〕 = 20χ(405/785)χ[(1.503235 - 1) / ( 1.524694 - 1)] = 9.90 « 10 也就是說,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的階Δρ被建 立於實質上不會指定相位差給波長λ】、λ2及Λ3的每一 者之深度。 附帶地,表1中的符號顯示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 各環形帶的數字,其中i = l用於包括光軸的環形帶,i = 2 用於鄰接上述的環形帶的外部之環形帶(於離開光軸之方 向),及i = 3用於鄰接上述最直接的環形帶的外側之環形 帶,且以下以相同的規則類推。也就是說,在本實例中的 像差校正元件L1上,形成有十個環形帶。符號his及hiL 分別地顯示起始點的高度及結束點的高度。符號mild表示 各環形帶於光軸方向的偏移量,以及,第二環形帶(i = 2 )移向第一環形帶的雷射光源側達0.01 5 43 8 mm的量,而 ,第十環形帶(i=l〇 )移向第一環形帶的光碟側達 0.0 1 543 8 mm 的量。 圖9係顯示在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未形成於 本實例之假設下的波長又1+5(11111) (=410 nm)的波前 像差之曲線圖,然而’圖1 0係顯示本實例中的波長λ ! + 5 ( nm ) ( =4 1 0 nm )的波前像差之曲線圖。本實例中的 -73- 200523573 (71) 繞射構造DOE具有球形像差特性,其中如果入射光通量 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球形像差朝向過度校正而變化’ 且,圖9所示的波前像差的第三級球形像差分量係〇 · 3 8 5 λ RMS ( λ =4 10 nm )。相對於此,圖10所示的波前像差 的第三級球形像差分量係0.03 0又RMS ( λ =410 nm),且 ,瞭解到,繞射構造DOE的球形像差特性係由具有球形 像差特性的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適當地抵消,其 中如果紫半導體雷射L D 1的波長移向較長波長側之球形 像差朝向校正不足而變化。 表2顯不本貫例中各別波長又' λ 1 ί 5 ( π m )、λ 2 ( nm ) 、 ;l2±5(nm) 、 λ 3 ( nm ) ' A3±5(nm )的波則像差的R M S値(第九級或更級的球形像差分量 的平方總和的平方根)。自此表,瞭解到,本實例的光學 元件具有高密度光碟、DVD及CD的每一者的優越性能。
-74- 200523573 (72) (表 2 )__ 0.85 )
0.004 λ RMS 高密度光碟應用(ΝΑ λ 1 ( nm ) λ 1+5
0.33 λ RMS λ nm )
0.03 3 λ RMS DVD 應用(ΝΑ2 = 0.65 λ
0.005 λ RMS
λ 2 + 5 ( nm) λ 2-5 ( nm)
0.025 λ RMS
0.020 λ RMS CD 應用(ΝΑ3 = 0.45) λ λ 3 + 5 (
028 λ RMS
0.032 λ RMS
0.025 λ RMS λ 3-5 ( nm ) (實例2 ) 表3顯示本發明的實例2的透鏡資料’而’圖1 1顯 示的光學路徑的示意圖。本實例係由其上形成有繞射構造 DOE之第一像差校正元件L1、其上形成有光學路徑差異 提供構造PST之第二像差校正元件L2及聚光元件L3而 組成的。第一像差校正元件L1及第二像差校正元件L2 的每一者係塑交透鏡,而,聚光元件L3係玻璃透鏡。 -75- 200523573 (73)
形表面係數) 第一表面 第三表面 第四表面 K O.OOOOOE+OO -0.65471E+00 -0.111004+03 A4 ·0·62107E-02 0.15588E-01 0.17200E+00 A6 0.3 1 256E-03 -0.10498E-02 -0.29168E+00 A 8 -0.15630E-02 0.10874E-01 0.37347E+00 A1 〇 0.277 1 6E-03 -0.10146E-01 -0.35736E+00 A1 2 O.OOOOOE+OO 0.30385E-02 0.19402E+00 A 1 4 O.OOOOOE+OO 0.40266E-02 -0.43 722E - 01 A1 6 0.000O0E+00 -0.44036E-02 0.00000E+00 A1 8 0.00000E+00 0. 1 73 06E-02 O.OOOOOE+OO A20 0.00000E+00 -0.25435E-03 O.OOOOOE+OO (表3 ) (光學規格) HD:NAi = 0.85?fi = l .765mm5Ai = 405nm?mi = 0,ti = 0. 1mm DVD:NA2 = 〇.65 山=1.807mm )2 = 65511111,1112 = 032 = 0.6111111 (近軸資料) 表面 編號 r (mm) di (mm) d2 (mm) Νλ, Νλ2 OBJ oo oo ST0 0.5000 0.5000 1 22.5785 1.0000 1.0000 1.524694 1.506513 56.5 2 oo 0.1000 0.1000 3 oo 1.0000 1.0000 1.524694 1.506513 56.5 4 oo 0.1000 0.1000 5 1.2369 2.1400 2.1400 1.622717 1.603175 61.2 6 -3.3104 0.5307 0.3015 7 8 oo oo 0.1000 0.6000 1.619495 1.577210 30.0 級數、製造波長、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 第一表面 - η 1 /n2 1/1 λ Β 4 9 0 nm Β2 0.1 4000Ε-01 Β4 0.39555Ε-02 Β6 0.21095Ε-03 Β8 -0.99732Ε-03 Β10 0.17650Ε-03 -76- 200523573 (74) (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 i hiS(mm) hiL(mm) mnd(mm) nij 1 mi2 1 0.00000 0.46000 〇.〇〇〇〇〇〇 0 0 2 0.46000 0.66000 0.003859 -5 3 3 0.66000 0.88000 0.007719 -10 -6 4 0.88000 1.3 0000 0.011578 -1 5 -9 5 1.3 0000 1.3 8000 0.007719 -1 0 -6 6 1.3 8000 1.44000 0.003859 -5 -3 7 1 .44000 1.48000 0.00000 0 0 8 1.48000 1.55000 -0.003859 5 3
使用高密度光碟的例子中之光學規格包括波長 AiMOSnm、保護層 PL1厚度t^O.l mm、數値孔徑 ΝΑι=0·85、焦距^ = 1.765 mm及倍率mfO,然而,使用 DVD的例子中之光學規格包括波長λ 2 = 65 5 nm,保護層 PL2 厚度 t2 = 0.6 mm、數値孔徑 NA2 = 0.65、焦距 f2 = 1.807 mm及倍率 m2 = 0o 形成在第一像差校正元件L1的光學表面S1上之繞射 構造D〇E係產生波長λ 1及λ2的兩者之第一級繞射光之 構造,而,其輝光波長;I Β係490nm。λ】及λ 2的繞射效 率分別地係83.5%及79.0%,其意指每個波長的繞射效 率係高的。 關於形成在第二像差校正元件L2的光學表面S4上之 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每階△ ρ被建立於滿足 -77- 200523573 (75) Δ P = mi 1 χ λ 1 χ 1 0 _ 3 / (Νι— 1)(其中,ηι“=5)之深度 (於本實例,Δρ=〇·〇03859 mm,因爲 Νι=:1·524694)。 由階△ Ρ加至λ 2之光學路徑差異0 2Ρ如下’ 0 2? ~ Δρχ ( Ν 2 l) /( λ 2 χ 1 0 ) =[5χλ ιχ10'3/(Νι — 1)] · [(Ν2 — 1)/ ( λ 2χ1〇 )] =5χ ( λ ι/ λ 2 ) x〔 ( Ν2 - 1 ) / ( Νι - 1 )〕 =5χ(405/655)χ[(1·5〇6513 - 1 ) / ( 1.524694 - 1 )]
=2.98 也就是說,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的各階△ ρ係 位於實質上不會指定相位差給λ 1及λ 2的兩者之深度。 附帶地,表3中的符號顯示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 各環形帶的數字,其中i = 1用於包括光軸的環形帶’ 1 = 2 用於鄰接上述的環形帶的外部之環形帶(於離開光軸之方 向),及i=3用於鄰接上述最直接的環形帶的外側之環形 帶,且以下以相同的規則類推。也就是說,在本實例中的 像差校正元件L1上,形成有八個環形帶。符號hiS及hiL 分別地顯示起始點的高度及結束點的高度。符號m η cl表示 各環形帶於光軸方向的偏移量,以及,第二環形帶(i = 2 )移向第一環形帶的雷射光源側達0.003 8 5 9 mm的量,而 ’第八環形帶(i = 8)移向第一環形帶的光碟側達 0.003859 mm 的量。 圖12係顯示在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未形成於 -78- 200523573 (76) 本實例之假設下的波長又1+5 (nm) (=41〇nm)的波前 像差之曲線圖,然而’圖13係顯示本實例中的波長^1 + 5 ( nm ) ( =4 10 nm )的波前像差之曲線圖。本實例中的 繞射構造DOE具有球形像差特性’其中如果入射光通量 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球形像差朝向過度校正而變化, 且,圖12所示的波前像差的第三級球形像差分量係0.063 λ RMS ( λ =4 1 0 nm )。相對於此,圖13所示的波前像差 的第三級球形像差分量係0.013 λ RMS ( λ =410 nm ),且 ,瞭解到,繞射構造DOE的球形像差特性係由具有球形 像差特性的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適當地抵消,其 中如果紫半導體雷射LD 1的波長移向較長波長側之球形 像差朝向過度校正而變化。 表4顯示本實例中各別波長;^±5(11111) > λ 2 ( nm )及λ 2 ± 5 ( n m )的波前像差的RM S値(第九級或更級 的球形像差分量的平方總和的平方根)。自此表,暸解到 ’本實例的光學元件具有高密度光碟及DVD的每一者的 優越性能。 -79- 200523573 (77)
(表 4 ) .…_.一^- 高密度光碟應用; 0 · 8 ^丄_^- _ - - \ __________ λ 1 ( nm ) 0.000 λ RMS ---- ^ λ 1 + 5 ( n m ) 0.015 λ RMS -----------—--- λ 1-5 ( nm ) 0.019 λ RMS -— ______ ___- DVD.應用(NA?二:0·65 ) ____ - ' · ___^ λ 2 ( n m ) 0.001 λ RMS λ 2 + 5 ( nm) _ 0.007 λ RMS λ ?-5 ( nm) 0.007 λ RMS
(實例3 ) 表5顯示本發明的實例3的透鏡資料,而,圖1 4顯 示光學路徑的示意圖。本實例係物鏡光學系統’其中以一 群組成的聚光元件具有本發明的光學元件的功能’且其爲 塑膠透鏡,其中繞射構造DOE係形成在較接近雷射光源 的塑膠透鏡的光學表面S1上,且,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 造pst係形成在較接近光碟的塑膠透鏡的光學表面上 •80· 200523573 (78)
(表5 ) (光學規格) . HD:NAi=0.67,fj=2.986mm,Ai = 405nm?mi=0,ti = 0.6mm DVD:NA2 = 0.655,f2 = 3.070mm,A2 = 655nm,m2 = 0,t2 = 0.6mm (近軸資料) 表面編號 r(mm) di(mm) d2(mm) Νλ1 Νλ2 OBJ oo oo ST0 0.5000 0.5000 1 2.0249 2.3000 2.3000 1.567015 1.547023 55.0 2 -9.1652 1.3020 1.3590 3 oo 0.6000 0.6000 1.619495 1.577210 30.0 4 oo (非球形表面係數) _ # 第 一表面 第二表面 第一環形帶 第二環形帶 K -0 .75342E+00 -0·16826E+03 -0.36374E+02 A4 0. 33234E-02 0.22632E-02 0.17512E-01 A6 0· 59252E-03 -0.47228E-02 -0.47228E-02 A8 -0 .1 0 73 2E-03 0.54260E-03 0.54260E-03 A1 0 0. 41 199E-04 -0.21717E-04 -0.21717E-04 A12 -0 .60853E-05 0.OOOOOE + OO 0.OOOOOE+OO A14 〇· OOOOOE+OO 0.OOOOOE + OO 0.00000E + 00 A1 6 0. 00000E+00 0.OOOOOE + OO 0.00000E + 00 A1 8 0. 00000E+00 0.00000E + 00 0.00000E + 00 A20 0· 00000E+00 0.00000E-f 00 0.00000E + 00 第二表面 第三環形帶 第四環形帶 K -0.4 1 644E + 02 -0.45860E+02 A4 0·17208E-01 0.1 7052E-01 A6 •0.47228E-02 -0.47228E-02 A8 0.54260E-03 0.54260E-03 A1 0 -0.21717E-04 -0.21717E-04 A12 0.OOOOOE+OO 0.OOOOOE+OO A14 0.OOOOOE+OO 0.00000E+00 A1 6 0.OOOOOE+OO 0.00000E+00 A1 8 0.00000E+00 0.00000E+00 A20 0.00000E+00 0.00000E+00 -81 - 200523573 (79) (繞射級數、gji波長、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 第一表面 η 1 /J12_ 一__ 3/2 λ Β 4 2 0 n m Β2 -0.3 5 000E-02 Β4 -0.32626E-03 Β6 -0.23517E-04 Β8 0.54729E-06 BIO -0.72504E-06 (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 i his(mm) hiL(mm) mnd(mm) mu mi2 1 0.00000 0.50000 〇.〇〇〇〇〇〇 0 0 2 0.5 0000 1.20000 0.003554 -5 -3 3 1.20000 1.47000 0.00000 0 0 4 1.47000 1.60000 -0.003706 5 3 使用高密度光碟的例子中之光學規格包括波長 λ !=405 nm、保護層 PL1厚度 tl=0.6 mm、數値孔徑 ΝΑ】 = 0·67、焦距fi = 2.986 mm及倍率m^O,然而,使用 DVD的例子中之光學規格包括波長λ 2 = 6 5 5 nm,保護層 PL2 厚度 t2 = 0.6 mm、數値孔徑 ΝΑ2 = 0·6 5 6、焦距 f2 = 3.070 mm 及倍率 ηΐ2 = 〇。 繞射構造DOE係產生波長λ !的第三級繞射光及產生 波長λ2的第二級繞射光之構造,且,其輝光波長λΒ係 42 0 nm。又1及;I 2的繞射效率分別地係95.0%及94.0% ,其意指每個波長的繞射效率係高的。 關於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每階Δρ被建立於 -82- 200523573 (80) 滿足 Δρ^ηΐίΐχλ 丨 xl〇-3/ (Νι — 1)(其中,mii=5)之 深度(於本實例,ΔΡ = 0.003571 mm,因爲 Ni = ^.567015 )。由階△ p加至λ 2之光學路徑差異% μ如下’ 0 2Ρ- Δ ΡΧ ( Ν2- 1 ) /( λ 2X10' 3 ) = [5χλιχ10'3/(Νι-1)]· [(Ν2-1)/( λ2χ10'3)] = 5χ( λι/λ2) x〔(Ν2 - 1) / (Νι - 1)〕 =5χ(405/655)χ[(1.547023 — 1 ) / ( 1.567015 — 1 )]
= 2.98 也就是說,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的各階Δρ係 位於實質上不會指定相位差給λ i及λ 2的兩者之深度。 然而,於本實例中,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係 形成在具有折射力且會聚光通量進入其中之光學表面上。 因此’每一環形帶的階及每一環形帶的非球形形狀以使波 長λ i的球形像差可採取入射光通量的入射角度變化及折 射光通量的通過方向變化之最小考量。因此’表5的光學 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的每一環形帶之深度mild係些微 不同於由上述△psO.OO3571 mm計算之値。 附帶地,表5中的符號顯示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 各環形帶的數字,其中i=l用於包括光軸的環形帶,i = 2 用於鄰接上述的環形帶的外部之環形帶(於離開光軸之方 向),及i = 3用於鄰接上述最直接的環形帶的外側之環形 帶,且以下以相同的規則類推。也就是說,在本實例中的 -83- 200523573 (81) 像差校正元件L1上’形成有四個環形帶。符號his及hiL 分別地顯示起始點的高度及結束點的高度。符號m i I d表示 各環形帶於光軸方向的偏移量’以及,第二環形帶(i=2 )移向第一環形帶的雷射光源側達〇 . 〇 〇 3 5 7 1 m m的量’而 ,第四環形帶(i = 4)移向第一環形帶的光碟側達 0.003 5 7 1 mm 的量。 除此之外,於本實例中’各環形帶沿著光軸mild的位 移顯示第I非球形表面的延伸線及光軸的交點距第一非球 形表面的延伸線及光軸的交點之位移,如圖1 5所示。 圖1 6係顯示在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 S T未形成於 本實例之假設下的波長λ ! + 5 ( nm ) ( =410 nm )的波前 像差之曲線圖,然而’圖1 7係顯不本實例中的波長Λ 1 + 5 ( nm ) (=410 nm)的波前像差之曲線圖。本實例中的 繞射構造DOE具有球形像差特性,其中如果入射光通量 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球形像差朝向過度校正而變化, 且,圖16所示的波前像差的第三級球形像差分量係0.025 λ RMS ( λ=410 nm)。相對於此,圖1 7所示的波前像差 的第三級球形像差分量係0.005又RMS ( λ =410 nm ),且 ,瞭解到,繞射構造DOE的球形像差特性係由具有球形 像差特性的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PST適當地抵消,其 中如果紫半導體雷射LD 1的波長移向較長波長側之球形 像差朝向校正不足而變化。 表6顯示本實例中各別波長λ ! ( nm ) ' λ 1 ±5 ( nm )、λ 2 ( nm )、又 2±5(nm) 、 λ 3 ( nm ) 、 A3±5(nm -84- 200523573 (82) )的波前像差的RMS値(第九級或更級的球形像差分量 的平方總和的平方根)。自此表,瞭解到,本實例的光學 元件具有高密度光碟、DVD及CD的每一者的優越性能。 (表6)
局密度光碟應用(ΝΑι = 0.67) λ 1 ( nm ) 0.003 λ RMS λ 1 + 5 ( nm ) 0.006 ARMS λ 1 - 5 ( nm ) 0.012 λ RMS DVD 應用(ΝΑ2= 0.65 5 ) Λ 2 ( nm ) 0.009 λ RMS λ 2 + 5 ( nm ) 0.007 λ RMS λ 2-5 ( nm) 0.012 λ RMS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光學拾訊裝置的構造之主要部份的平面圖 〇 圖2係顯示物鏡光學系統的構造之示意圖。 圖3係顯示物鏡光學系統的波長振幅的例子中之波前 像差的曲線圖。 圖4係顯示光學拾訊裝置的構造之主要部份的平面圖 〇 圖5係顯示灝示物鏡光學系統的構造之示意圖。 圖6 ( a ) - 6 ( c )的每一者顯示像差校正元件的構 -85- 200523573 (83) 造圖。 圖7係顯示物鏡光學系統的波長振幅的例子中之波前 像差的曲線圖。 圖8係物鏡光學系統的光學路徑的示意圖。 圖9係顯示在未形成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假設 下之波長振幅的例子中的波前像差之曲線圖。 圖1 0係顯示此實例中的波長振幅的例子中的波前像 差之曲線圖。 圖1 1係物鏡光學系統的光學路徑的示意圖。 圖12係顯示在未形成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假 設下之波長振幅的例子中的波前像差之曲線圖。 圖1 3係顯示此實例中的波長振幅的例子中的波前像 差之曲線圖。 圖1 4係物鏡光學系統的光學路徑的示意圖。 圖1 5係顯示物鏡光學系統的構造之曲線圖。 圖16係顯示在未形成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假 設下之波長振幅的例子中的波前像差之曲線圖。 圖1 7係顯示此實例中的波長振幅的例子中的波前像 差之曲線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λ 1 波長 入2 波長 λ Β 製造波長 -86- 200523573 (84) ηι 繞射級數 η2 繞射級數 · △ D 階 Νβ 折射率 Β2、Β4、Β6、Bg、Βι〇...... 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 0b 光學路徑差異函數 B2 第二級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
B4 第四級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 N! 折射率 Δ p 階 CD 光碟 PU1 第一光學拾訊裝置 HD 高密度光碟 PL1 保護層 NA! - NA3 數値孔徑
t 厚度 MD 1 一 MD3 模 組 LD 1 紫 半 導 體 雷 射 PD 1 - -PD3 測 光 器 LD2 紅 半 導 體 雷 射 LD3 紅 外 線 半 導 體雷射 BSH 光 束 形 成 元 件 COL 準 直 光 學 系 統 U AC 單 軸 向 致 動 器 -87- 200523573 (85) OBJ1 物 鏡 光 學 系 統 AC 雙 軸 向 致 動 器 BC 1 第 一 光 束 組 合 器 BC2 第 二 光 束 組 合 器 STO 光 圈 RL1 資 訊 記 錄 表 面 RL2 資 訊 記 錄 表 面 LI 像 差 校 正 元 件 SI 光 學 表 面 L2 聚 光 元 件 S2 光 學 表 面 DOE 繞 射 構 造 PST 光 學 路 徑 差 異 提 供構造 B 固 持 構 件 A 1 雙 點 鏈 線 A3 實 線 DFL 二 向 色 濾 光 鏡 PD 1 2 測 光 器 SEN 感 測 透 鏡 LCD 液 晶 元 件 COL1 準 直 光 學 系 統 COL2 準 直 光 學 系 統 OB J2 物 鏡 光 學 系 統 PU2 第 一 光 學 拾 訊 裝 置 -88- 200523573 (86) FL1 凸緣部 A2 虛線 C 連接構件 fi-fs 焦距 m 1 - m3 倍率 2P 光學路徑差異 L2 第二像差校正元件
L3 聚光元件 B2j 光學路徑差異函數係數 Ν λ 1- Ν λ 3 折射率
dl - d3 表面距離 v d 何貝數 his 起始點 hiL 結束點 n 繞射級數 mud 光軸 DVD 數位影音光碟 CD 壓縮光碟 -89-

Claims (1)

  1. 200523573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光學元件,其使用於光學拾訊裝置,利用自 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nm)的第一光通量以實施 包括具有厚度U的保護基板之第一光碟的再生及/或記 錄資訊,以及,利用自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2 ( λ 2 > Λ.ι) (nm)的第二光通量以實施包括具有厚度t2(t2 ^ t!)的保護基板之第二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該 光學元件包含: 其上形成有第一相位構造之光學表面,以具有校正由 第一光碟及第二光碟間的保護基板的厚度差所造成的球形 像差之功能,或校正由第一光通量及第二光通量間的波長 差所造成的球形像差之功能; 其上形成有第二相位構造之光學表面,以使當第一光 通量的波長改變時,第二相位構造產生之球形像差的方向 與第一相位構造產生之球形像差的方向相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一相 位構造係繞射構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一相 位構造係繞射構造,當第一光通量進入時,該繞射構造產 生第n i級繞射線作爲具有最大繞射效率之繞射線,及, 當第二光通量進入時,該繞射構造產生第n2級繞射線( I η! | g | n2 | )作爲具有最大繞射效率之繞射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二相 位構造係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該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 -90- 200523573 (2) 造包括數個以各形成於光軸方向的階形段分開之環形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第一 光通量的波長變化於(Ai—5) (nm)至(λ!+5)( nm )的範圍內時,第二相位構造具有產生球形像差於與 第一相位構造所產生的球形像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之功能 〇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川及 N2分別係具有波長又!的第一光通量及具有波長λ2的第 二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折射率,且INT ( X )係最接近X 的整數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ΙΝΤ ( δ 0D) - s 0D< 0 ( 1 ) (5 {η, χ λ 1 / (N】一1) }/{η2χλ2/ ( N2 - 1 ) } (2 ),及 其中第一相位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入射光 通量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 正。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一相 位構造的製造波長λ B滿足以下公式: λ Β〈久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二相 位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第一光通量的波長移至 (入】5) (nm)至(λι+5) (nm)的範圍內的較長 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校正不足。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N !及 -91 - 200523573 (3) N2分別地係具有波長λ!的第一光量及具有波長λ2的第 二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折射率及ΙΝΤ(Χ)係最接近X的 整數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ΙΝΤ ( δ 0D) — δ 00 ( 4 ) δ 0 D= {π \ χ λ χ / ( Ν 1 — 1 ) }//{η2χλ 2 / ( Ν 2 — 1 ) } (5 ).,及 其中第一相位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入射光 通量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校正不 足。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一相 位構造的製造波長λ Β滿足以下公式: 入1< 又2。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二相 位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第一光通量的波長移至 (λι— 5) (nm)至(λι+5) (nm)的範圍內的較長 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正。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一相 位構造係形成在所形成的非球形表面上,使得當該非球形 表面上的光學路徑的位置更遠離光軸時,光學路徑的長度 變得更長。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藉由 第一相位構造之光學路徑長度的加入量係由光學路徑差異 函數係數B2、B4、B6、B8、B1G……及繞射級n所界定·· 〜=nx(B2h2+B4h4+B6h6+B8h8+B10h10 + …) (7) -92- 200523573 (4) B2及B4具有相反的正負號。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之光學元件,其中在其 上形成有第一相位構造之光學表面上,第一相位構造係形 成在光學表面的最大有效直徑的0%至70%的至少範圍內 ,且,第一相位構造未形成在最大有效直徑的85%至1〇〇 %的至少範圍內。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在其上 形成有第二相位構造之光學表面上,第二相位構造係形成 在光學表面的最大有效直徑的〇%至70%的至少範圍內, 且,第一相位構造未形成在最大有效直徑的85%至100% 的至少範圍內。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二相 位構造未提供具有波長λ !的第一光通量之光學路徑差異 ,而提供具有波長(Λ!+5) (nm)的第一光通量及具有 波長(λ!-5) (nm)的第一光通量之光學路徑差異。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二 相位構造未提供具有波長λ i的第一光通量之光學路徑差 異’而提供具有波長(λ 1+5) (nm)的第一光通量及具 有波長(λρ 5) (nm)的第一光通量之光學路徑差異。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元件,其中以下公 式被滿足= I λ 2 — λ 1 I > 50nm 且 I η! | > | Π2 I 。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光學元件,其中λ i係 在350 nm至450 nm的範圍內,又2係600 nm至700 nm 200523573 (5) 的範圍內,及,ni及112的組合(ni、112 )滿足以下公式 (ηι、n2 )二(2、1 )、( 3、2 )、( 5、3 )、( 8 、5 )或(1 〇、6 ) °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 元件係以用於具有波長λ 1的第一光通量之折射率係在 15至16的範圍內及0線(587·6 nm)的阿貝(Abbe) 常數係在5〇至6〇的範圍內之材料製成,且,繞射構造包 括預定數量的以階形段分開的環形帶’每一階形段形成於 光軸方向,旦’前述最接近光軸之的階ΔΕι ( μπι)滿足以 下公式: 1 .25 < Ad < 1 ·65 ( 8 ) 2.05<Ad<2·55 (9) 3.40< Δο< 4*10 (10) 5.70< Δ〇< 6·45 (11) 7.00 < Δ〇 < 8·00 (12)。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二 相位構造係包括數個以各形成於光軸方向的階形段分開的 環形帶之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且,當ΔΡ( //m)係第 二相位構造的階形段中最接近光軸之階形段時,N i及N2 分別爲具有波長λ 1的第一光通量及具有波長χ2的第二 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折射率,且,IN Τ(Χ)係最接近X 的整數。 I ΙΝΤ ( 0 1Ρ) 0 1ρ | ^0.4
    -94- 200523573 (6) 0 ^ 1 INT ( ^ 2Ρ ) - 0 2Ρ 1 ^ 0.4 (14 ) 0 1 Δ px ( Nl - 1 ) / ( λ ιχ10~ 3 ) (15 ) 0 2 △ PX ( N2- l ) / ( λ 2X10— 3 ) (16) 〇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光學元件, 其中當 λ 1 係在3 5 0 11如至450 nm的範圍內,λ2係在600 nm至 700 nm %車E圍內’光學元件係以其繞射率用於具有波長λ 1之 第一光通量係在1.5至1.6的範圍內及d線(5 87.6 η] tn) 的阿貝常數係在5〇- 60的範圍內之材料製成, 及P係正 整數時, 以下公式被滿足: ΙΝΤ (0 1 p ) = 5 ρ (17 ) ΙΝΤ (0 2 Ρ ) = 3 ρ (18 ) 〇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第三 光通量進入時,第一相位構造產生第n3級繞射線(| n2 I $ I n3 I )。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光學元件,其中;(1係 在350 nm至450 nm的範圍內,λ2係在600 nm至700 nm的範圍內,;I 3係在700 nm至8 5 0 nm的範圍內,及 n!、n2及n3的組合(ηι、n2、n3 )滿足以下公式: (ηι、Π2、η3)=(2、1、1) 、 (8、5、4)或(1〇 、6、5 ) 〇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 元件係以具有波長λ !的第一光通量之折射率在1 .5至1.6 的範圍內及^線(587.6nm)的阿貝常數在50至60的範 圍內之材料製成’繞射構造包括預定數之以階形段分開的 -95- 200523573 (7) 環形帶,每一階形段形成於光軸方向,且,接近光軸之階 形段△〇 ( // m )滿足以下公式的一者: 1 .25 < Δ〇 < 1.65 (19) 5.70 < Δ〇 < 6.45 ( 20 ) 7.00 < Δ〇 < 8.00 (21)。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第二 相位構造係包括數個以階形段分開的環形帶之光學路徑差 異提供構造,每一階形段形成於光軸方向,且,當 △ ρ (// m )係第二相位構造的階形段中最接近至光軸之階 形 段 時, N!、 ν2 :及Ν3 分別爲 具有波長 λ 1的: 第· 一光通量 、 具 有密 【長λ 2 的 笛一 J —- 光通量及之具有: 波長λ 3的第三光 通 量 之光學元 件 的 折射 率,且 ,:[NT ( X )係最 接 近X的 整 數 ,以 〖下公 式 被 滿足 ; 0 ^ 1 ΙΝΤ ( 0 1 P ) 一 0 1 p | ^ 0.4 ( 22 ) 0^ 1 ΙΝΤ ( 0 2 P ) —0 2 P 1^0.4 ( 23 ) 0S 1 ΙΝΤ ( 0 3 P ) 一 0 3 P | ^ 0.4 ( 24 ) 0 1 Ρ = Δ ΡΧ ( Νι - 1 ) / ( λ ixl Ο- 3 ) ( 25 ) 0 2 ρ = Δ ΡΧ ( N2 — 1 ) / ( λ、X 1 0 - 3 ) ( 26) 0 3 px ( N3 — 1) / ( λ 3χ10~ 3 ) ( 27 ) 〇 27. 如申 請 專 利範 圍第26 項之光學 〖元件, 其中當λ ! 係在350 nm至450 nm的範圍內,λ2係在600 nm至700 nm的範_內,λ3係在700 nm至850 nm的範圍內,光學 ###以其繞射率用於具有波長;(1之第一光通量係在 15至的範圍內及d線(587.6 nm)的阿貝常數係在 -96 - 200523573 (8) 50 — 60的範圍內之材料製成,及P係正整數時,以下公 式被滿足: INT ( 0 1 P ) =1 Op (28 ) INT ( 0 2 P ) =6 p (29 ) INT ( 0 3 P ) =5p (30 ) 〇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元 件包含其上形成有第一相位構造之第一構造元件及其上形 成有第二相位構造之第二構造元件。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元 件係塑膠透鏡。 3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元 件係使用於光學拾訊裝置之物鏡光學系統的構造元件。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物鏡 光學系統包含像差校正元件及聚光元件,以會聚自像差校 正元件射出之光通量在光碟的資訊記錄表面上。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物鏡 光學系統係一組構成的聚光元件,且,聚光元件係光學元 件。 3 3 · —種光學拾訊裝置,利用自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 波長Aiinm)的第一光通量以實施包括具有厚度tl的保 護基板之第一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以及,利用自 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2( λ2> λι) (nm)的第二 光通量以實施包括具有厚度的保護基板之第 二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該光學元件包含申請專利 -97· 200523573 Ο) 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表面。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光學拾訊裝置’其中 該光學拾訊裝置利用自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3( λ3 > λ 2 ) ( nm )的第二光通量而實施包括具有厚度t3 ( t3 2 t2)的保護基板之第二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及 第三光通量於發散光通量的狀態中進入光學元件。 35. 一種光學資訊記錄再生設備’包含申請專利範圍 第33項所述的光學拾訊裝置,以實施光碟的記錄資訊及 光碟的再生資訊之至少一者。 36. —種光學元件,其使用於光學拾訊裝置,利用自 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1(nm)的第一光通量以實施 包括具有厚度tl的保護基板之第一光碟的再生及/或記 錄資訊,以及,利用自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λ 2 ( λ 2 > λ ! ) ( nm )的第二光通量以實施包括具有厚度t2 ( t2 2 t!)的保護基板之第二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該 光學元件包含: 其上形成繞射構造之光學表面,當第一光通量進入時 ’該繞射構造產生第〜級繞射線作爲具有最大繞射效率 之繞射線,及,當第二光通量進入時,該繞射構造產生第 Π2級繞射線(I ηι I $ I n2 I )作爲具有最大繞射效率之 繞射線,及 其上形成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之光學元件,該光學 路徑差異提供構造包括數個以各形成於光軸方向的階形段 分開之環形帶。 -98 - 200523573 (10)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第 —光通量的波長變化於(λι—5) (nm)至(λι+5)( nm)的範圍內時,光學拾訊裝置具有產生球形像差於與 繞射構造所產生的球形像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之功能。 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7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N i 及N 2分別係具有波長λ !的第一光通量及具有波長λ 2的 第二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折射率,且ΙΝΤ(Χ)係最接近 X的整數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ΙΝΤ ( δ 0D) — δ 0D< 0 (1) δ 0D=^ {ηιχλ ι/ ( N1 — 1 ) } X {n2 x λ 2 / (N2 — 1) } (2 ),及 其中繞射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入射光通量 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正。 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8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繞射 構造包括數個以形成於光軸方向的階形段分佈之環形帶, 且,當△ D ( // m )係階形段中最接近光軸的階形段,製 造波長係λ b ( nm ) ( λ b < λ ! ) ,NB係製造波長λ B的 光學元件的折射率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 D = nixABxl〇— 3/(Nb—1) ( 3 ) ο 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繞射 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第一光通量的波長在 (λ 1 — 5 ) (nm)至(λι+5) (nm)的範圍內移向較 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校正不足。 -99- 200523573 (11) 4 1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3 7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Nl 及N2分別地係具有波長λ i的第一光量及具有波長λ 2的 第二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折射率及ΙΝΤ(Χ)係最接近X 的整數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ΙΝΤ ( δ 0D) - δ 0D> 0 ( 4 ) 5 {η! x λ 1 / ( N, - 1 ) }/{η2χλ2/ ( N2 - 1 ) } (5 ),及 其中繞射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入射光通量 的波長移至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校正不足。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繞射 構造包括數個以形成於光軸方向的階形段分佈之環形帶, 且,當△ d ( // m )係階形段中最接近光軸的階形段時, 製造波長係AB(nm) ( λι<1λΒ< λ2) ,ΝΒ係製造波 長λΒ的光學元件的折射率時,以下公式被滿足: Δ D = ni · λ Bx 1 0 - 3 / ( NB - 1 ) ( 6 )。 4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1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 路徑差異提供構造具有球形像差特性,使得當第一光通量 的波長移至(又1 一 5) (nm)至(λ!+5) (nm)的範 圍內的較長波長側時,球形像差改變成爲過度校正。 4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 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係形成在所形成的非球形表面上,使得 當該非球形表面上的光學路徑的位置更遠離光軸時,光學 路徑的長度變得更長。 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在其 -100- 200523573 (12) 上形成有光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之光學表面上,繞射構造 係形成在光學表面的最大有效直徑的0%至70%的至少範 圍內’且,繞射構造未形成在最大有效直徑的85%至100 %的至少範圍內。 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 元件係以一材料製成,此材料用於具有波長λ !的第一光 通量之折射率係在1 .5至1 .6的範圍內,及,d線(5 8 7 · 6 nm)的阿貝常數係在50至60的範圍內,且,繞射構造 包括預定數量的以階形段分開的環形帶,每一階形段形成 於光軸方向,且,階形段中最接近光軸之的階形段 △ d( //m)滿足以下公式的一者: 1 .25 < △ D < 1.65 ( 8 ) 2.05 < Δ D < 2.55 ( 9 ) 3.40 < Δ D < 4.10 ( 10 ) 5.70 < Δ D < 6.45 ( 11 ) 7.00 < Δ D < 8.00 ( 12) ° 4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λ , 係在350 nm至450 nm的範圍內,又2係在600 nm至700 nm的範圍內,光學元件係以具有波長λ 1的第一光通量的 折射率在1.5至1.6的範圍內及d線(587.6 nm)的阿貝 常數係在50 - 60的範圍之材料製成時,ΔΡ( #m)係光 學路徑差異提供構造的階形段中最接近光軸之階形段,N i 及N2分別爲具有波長λ】的第一光通量及具有波長λ2的 第二光通量之光學元件的折射率,且,INT ( X )係最接 -101 - 200523573 (13) 近X的整數, & 公式被滿足 0 1 p ~ PX 0 2 P ~ P X INT ( 0 1 P ) INT ( 0 : 2P ) (Ni - 1 ) / (N2- 1 ) / =5p =3p (λ !Xl 0~ 3 ) (λ 2xl〇'3)
    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第 光通量進入時’第一相位構造產生第^級繞射線
    4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光學元件,其中λ】係 在3 5 0 nm至45 0 nm的範圍內,λ 2係在6〇〇 nm至7〇〇 nm的範圍內’ 係在7〇〇 nm至85〇 nm的範圍內,及 ηι、n2及n3的組合(ηι、n2、n3 )滿足以下公式: (ηι、心、n3 ) = ( 2、1、1 )、( 8、5、4 )或(10 5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 元件係以具有波長λ 1的第一光通量之折射率在ι·5至ι.6 的車Ε圍內及d線(587.6 nm)的阿貝常數在50至60的範 圍內之材料製成,繞射構造包括預定數以階形段分開的環 形帶’每一階形段形成於光軸方向,且,接近光軸之階形 I又△〇( //m)滿足以下公式的一者: 1·25<δ〇〈1·65 (19) 5·70<Δ〇<6·45 ( 20 ) 7.00< Δ〇< 8.00 ( 21 ) 〇 5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8項之光學元件,其中當 -102- 200523573 (14) △ P ( β m )係光學路徑 差異提供構造1 的階形段中最接近g 光 軸 之i 階 形段時 ,N!、 N2及N 3分別 爲具有波 長λ i的第 — 光 通 量 、具有 波長〗 ^ 2的第: 二光通 量及之具 有波長λ 3 的 第 三 光 通量之 光學元件的折 射率, 且,INT (Χ )係最 接 近 X 的 整數, 滿足以 下公式: 0 ^ I INT ( ^ 1 P ) -0 1 P 1 ^ 0.4 (22 ) 0 ^ I INT ( 0 2 P ) -0 2P 1 ^ 0.4 * (23 ) 0 ^ I INT ( 0 3 P ) -0 3 P 1 ^ 0.4 (24 ) 0 1 P =Δ px (N!-l )/ ( λ ixlO'- 丨) (25 ) 0 2 P =Δ px (n2-i )/ ( λ 2X1 〇*3 丨) (26 ) 0 3 P =Δ px (n3-i )/ ( λ 3x10' 3) (27 ) 〇 52. 如申請: 專利範 圍第51 項之光學元件, 其中當λ〗 係在350 nm至450 nm的範圍內,係在600 nm至7〇〇 nm的範圍內,;I 3係在700 nm至8 5 0 nm的範圍內,光學 元件係以其折射率用於具有波長λ !之第一光通量係在 1.1至1.6的範圍內及d線(587.6 nm)的阿貝常數係在 50-60的範圍內之材料製成,及Ρ係正整數時 被滿足: ’以下公式 ΙΝΤ ( 0 1 Ρ ) =1 Op (28 ) ΙΝΤ ( 0 2 Ρ ) =6 ρ (29 ) ΙΝΤ ( 0 3 Ρ ) =5p (30)〇 •103-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 元件係塑膠透鏡。 54· —種光學拾訊裝置,其利用自第一光源射出之具 200523573 (15) 有波長A](nm)的第一光通量而實施包括具有厚度^的 保護基板之第一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及,利用自 第一光源射出之具有波長A2(A2>A!) (nm)的第二 光通量而實施包括具有厚度的保護基板之第 二光碟的再生及/或記錄資訊,該光學拾訊裝置包含申請 專利範圍第36項中所述的光學元件,且,第三光通量於 發散光通量的狀態下進入光學元件。 -104-
TW093132772A 2003-10-31 2004-10-28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TW20052357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73234A JP4321217B2 (ja) 2003-10-31 2003-10-31 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3573A true TW200523573A (en) 2005-07-16

Family

ID=34420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32772A TW200523573A (en) 2003-10-31 2004-10-28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564764B2 (zh)
EP (2) EP1847991A3 (zh)
JP (1) JP4321217B2 (zh)
KR (1) KR20050041923A (zh)
CN (1) CN100394242C (zh)
DE (1) DE602004027336D1 (zh)
TW (1) TW20052357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1906B2 (en) * 2004-06-21 2010-10-26 Hoya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for optical pick-up
TWI404060B (zh) * 2004-12-01 2013-08-01 Hoya Corp 光學元件之設計方法、光學系統、光碟機之光學裝置、物鏡及光碟機
KR101409689B1 (ko) 2005-02-10 2014-06-18 코니카 미놀타 어드밴스드 레이어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대물렌즈, 광 픽업 장치 및 광 정보 기록 재생 장치
TWI393135B (zh) * 2005-04-21 2013-04-11 Hitachi Maxell Optical pickup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JP5053090B2 (ja) * 2005-07-28 2012-10-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8325581B2 (en) * 2006-03-20 2012-1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head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US20090080319A1 (en) * 2007-09-20 2009-03-26 Hoya Corporation Objective optical syste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081553B2 (en) * 2007-12-14 2011-12-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EP3220180A1 (en) * 2009-06-16 2017-09-20 INTEL Corporation Camera applications in a handheld device
JP5584552B2 (ja) * 2009-12-21 2014-09-03 Hoya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用対物レンズ、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101615865B1 (ko) 2015-11-05 2016-04-27 정용호 작업현장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방법
WO2017187688A1 (ja) * 2016-04-28 2017-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09918B1 (ko) * 1997-03-28 1999-07-15 윤종용 홀로그램형링렌즈를 사용하여 cd-r과 호환하는 dvd용 광픽업
JP3385213B2 (ja) * 1998-05-29 2003-03-10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用対物レンズ
MY117429A (en) * 1998-06-26 2004-06-30 Hoya Corp Objective lens for optical pick-up
JP3976457B2 (ja) 1998-10-28 2007-09-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学ヘッド
US6760295B1 (en) * 1999-01-08 2004-07-06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JP4085527B2 (ja) 1999-07-28 2008-05-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
JP4347959B2 (ja) * 1999-09-06 2009-10-21 Hoya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1093179A (ja) * 1999-09-21 2001-04-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
WO2002037484A2 (en) 2000-10-30 2002-05-10 Konica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light converging optical system,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4610118B2 (ja) 2001-03-30 2011-01-12 Hoya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用対物レンズ
US7292517B2 (en) 2001-04-05 2007-11-0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for use with multiple types of record carrier surfaces
US7206276B2 (en) * 2001-10-12 2007-04-17 Konica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EP1313095B1 (en) 2001-11-15 2008-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atible optical pickup
JP2003296961A (ja) * 2002-04-03 2003-10-17 Konica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対物レンズ
JP2004327003A (ja) * 2002-07-26 2004-11-18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
TWI266898B (en) * 2002-10-31 2006-11-2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Objective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US7248409B2 (en) * 2002-11-25 2007-07-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lens, optical head apparatus, optical information apparatus, computer,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player, car navigation system,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recorder,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server
EP1465170A3 (en) * 2003-03-31 2007-05-1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Converging optical system of optical pickup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35555A (ja) 2005-05-26
US7564764B2 (en) 2009-07-21
EP1528546B1 (en) 2010-05-26
DE602004027336D1 (de) 2010-07-08
EP1528546A2 (en) 2005-05-04
US7855944B2 (en) 2010-12-21
EP1847991A2 (en) 2007-10-24
CN1611981A (zh) 2005-05-04
JP4321217B2 (ja) 2009-08-26
KR20050041923A (ko) 2005-05-04
CN100394242C (zh) 2008-06-11
EP1528546A3 (en) 2007-04-04
US20050094536A1 (en) 2005-05-05
EP1847991A3 (en) 2008-05-21
US20090207715A1 (en) 200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3132B (zh) 光學元件、像差校正元件、光收斂元件、物鏡光學系統、光學攝像裝置、和光學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US7855944B2 (en)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TWI269931B (en) Recording reproducing optical system, objective lens, and aberration correcting optical element
JPWO2005083694A1 (ja) 対物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TWI337353B (en)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pickup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4483864B2 (ja) 対物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525933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回折光学素子
US20050270958A1 (en) Objective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WO2005057565A1 (ja) 回折光学素子、対物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10832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WO2005091279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7426170B2 (en) Objective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and/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for at least two types of optical discs
JPWO2006115081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対物光学素子、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光学素子、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対物光学素子ユニット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20070253310A1 (en) Coupling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JP4807258B2 (ja) 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798269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WO2005088625A1 (ja) 対物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535324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512920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WO2009051019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光学素子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276418A (ja) 対物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059517A (ja) 複合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7299530A (ja)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2007242235A (ja)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