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26389A -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 Google Patents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26389A
TW200426389A TW093113360A TW93113360A TW200426389A TW 200426389 A TW200426389 A TW 200426389A TW 093113360 A TW093113360 A TW 093113360A TW 93113360 A TW93113360 A TW 93113360A TW 200426389 A TW200426389 A TW 2004263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ystem
projection optical
light
layer
refractive inde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13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36542B (en
Inventor
Haruna Kawashima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Publication of TW200426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6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6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65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483Information management;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Testing; Wafer monitoring, e.g. pattern monitoring
    • G03F7/7055Exposure light control in all parts of the microlithographic apparatus, e.g. pulse length control or light interruption
    • G03F7/70566Polarisation contro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216Mask projection systems
    • G03F7/70241Optical aspects of refractive lens systems, i.e. comprising only refrac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216Mask projection systems
    • G03F7/70308Optical correction elements, filters or phase plates for manipulating imaging light, e.g. intensity, wavelength, polarisation, phase or image shif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8Construction of apparatus, e.g. environment aspects, hygiene aspects or materials
    • G03F7/7095Materials, e.g. materials for housing, stage or other support having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weight, strength, conductivity,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 G03F7/70958Optical materials or coatings, e.g. with particular transmittance, reflectance or anti-reflection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Description

200426389 (1) 玖、發明說明 此申請案基於在五年2003年5月14日提出之日本專 利申請案第2003 - 1 3 5 5 7 8號主張外國優先權之利益,其據 此全部以引用的方式倂入本文中,好像在此完全提出般。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大致上有關一種投射光學系統,且更特別有關 一種具有高數値孔徑(a N A 〃)之投射光學系統,其用 於曝光一物體,諸如半導體晶圓用之單晶基板及液晶顯示 器(> LCD〃 )用之玻璃板。 【先前技術】 傳統上採用一減少投射曝光設備,其使用一投射光學 系統以將一光罩(遮罩)上之電路圖案當作第一表面投射 及轉印在一當作第二表面之晶圓等上,以於該微影技術中 製造諸如半導體記憶體及邏輯電路之精細半導體裝置。待 由該投射曝光設備所轉印之最小之臨界尺寸(a CD 〃 ) 、亦稱爲一解析度係與用於曝光之光線波長成正比,並與 該投射光學系統之NA成反比。該解析度品質在較短之波 長係較佳。 已提昇減少該曝光光線波長及增加該投射光學系統之 NA,以滿足近來對於更精細半導體裝置之需求。一早期 曝光設備以一 g -線步進機開始顯影,該步進機使用一 g -線超高壓水銀燈(具有約43 6奈米之波長)當作一光源 (2) (2)200426389 ,並包含一設有大約0· 3 NA之投射光學系統;然後用一 i -線步進機,該步進機使用一 i -線超高壓水銀燈(具有 約365奈米之波長)當作一光源;及一使用氟化氪準分子 雷射(具有約248奈米之波長)且包含一設有大約0.65 NA之投射光學系統之步進機。現在普及之投射曝光設備 以掃描器取代這些步進機,該掃描器使用一氟化氪準分子 雷射及氟化氬準分子雷射(具有約193奈米之波長)當作 一光源,及能包含一高NA投射光學系統。當前市售設有 最高ΝΑ之投射光學系統具有一 ΝΑ=0.8。該步進機係一 步進及重複曝光設備,對於胞元投射在該晶圓上之每一射 域,其逐步地移動一晶圓至下一射域用之曝光區。該掃描 器係一步進及掃描曝光設備,其藉著相對該光罩連續地掃 描該晶圓、及藉著在該曝光射域之後逐步地移動該晶圓至 待拍攝之下一曝光區將一光罩圖案曝光至一晶圓上。 吾人已廣泛地硏究使用氟分子雷射(具有約157奈米 之波長)當作一光源以及該氟化氪及氟化氬準分子雷射、 且包含一設有ΝΑ =0.85之投射光學系統之掃描器。在此 需要開發一種設有ΝΑ = 0.90之投射光學系統。 隨著此投射光學系統之開發,已開發一抗反射塗層供 於該投射光學系統中之光學元件之應用。用於傳統照相機 等之可見光所應用之抗反射塗層技術能顯影一抗反射塗層 ’而對一使用g -線超高壓水銀燈當作光源之曝光設備不 會有任何顯著之問題。用於使用g -線超高壓水銀燈之曝 光設備之抗反射塗層設計幾乎適用於一使用i -線超高壓 -5- (3) (3)200426389 水銀燈之曝光設備,雖然一些塗層材料係由於光吸收而不 適用於該抗反射塗層。 爲使用氟化氪及·化氬準分子雷射當作一光源之曝光 設備,吾人已提出沒有局折射率之材料(設有2.0或更高 之折射率),其對於光具有3 00奈米或更小之一波長具有 優異之透射特性(或一優異之透射比)。因此,抗反射塗 層材料係受限於低折射率材料(設有1.4至1.45之折射 率),諸如二氧化矽及氟化鎂;及中間折射率材料(設有 約1.6之折射率),諸如Al2〇3及LaF3。由於該塗層設計 及控制該塗層厚度之問題,其很難以開發該抗反射塗層。 與電腦開發有關而用於該抗反射塗層之改善多層設計 技術已解決該塗層設計問題,且對由低及中間折射率材料 製成之抗反射塗層提供傳統上可接受之設計値。既然此架 構用一由低及中間折射率材料製成之塗層取代一原始由高 折射率材料製成之塗層,以形成一同等塗層,所設計之塗 層厚度在使用g-線及i-線當作一光源之曝光設備中係 小於該抗反射塗層之厚度。 該塗層厚度控制問題之一解決方法係最近提出之塗層 厚度監控法,其除了傳統上使用之塗層厚度之光學監控以 外使用一石英諧振器。已建立該濺鍍塗層形成法,其於控 制塗層厚度及塗層品質一致性中優於該真空蒸氣塗層形成 法。 現在,可設計及製成一具有高達ΝΑ=〇·8之優異反 射特性之抗反射塗層(譬如看日本專利申請案公告第 -6 - (4) (4)200426389 2001-4803 及 2000-357654 號)。 然而,一使用氟分子雷射當作光源之曝光設備不能使 用氧化物當作塗層材料’因爲氧氣強烈地吸收具有接近 1 5 7奈米波長之光線’且具有有限之塗層材料,譬如低折 射率材料(設有約1·4至1.55之折射率),諸如氟化鎂 及氟化鋁,及中間折射率材料(設有約1 .70至1 .75之折 射率),而使該抗反射塗層之設計及製造變複雜。 此外,由於藉著該抗反射塗層於該氟化氬準分子雷射 及氟分子雷射之一波段中之光學吸收,一透射損失增加或 該透射比降低。由於該氟分子雷射波段中之光線擴散、降 低該產量、及使該解析度惡化,一塗層中之傳統上可以忽 略之透射損失變成有問題的。 如所討論者,該抗反射塗層之設計及製造於開發一設 有ΝΑ=0.8之投射光學系統中不會造成問題,反之當ΝΑ 變成0.85或更高時,其變得難以設計及製造具有優異反 射特性之抗反射塗層。其結果是,其不能提供一具有0.85 或更大ΝΑ及優異光學性能兩者之投射光學系統。 【發明內容】 據此,本發明之一示範目的提供一新穎及高ΝΑ之投 身寸光學系統,其具有優異之光學性能,諸如一產量及一解 析度。 根據本發明一論點之投射光學系統將第一表面上之圖 案投射於第二表面上,及具有0.85或更高之數値孔徑, (5) 200426389 該投射光學系統包含一光學元件,且一抗反射塗層 光學元件,該抗反射塗層包含複數層,一終止 tan{sin_i ( NA ) }或更大之折射率,在此NA係該 學系統之數値孔徑。根據本發明另一論點之投射光 將第一表面上之圖案投射於第二表面上,且具有( 更高之數値孔徑,並包含複數光學元件,該元件包 接近該第二表面之最後光學元件;及一抗反射塗層 至該最後之光學元件,該抗反射塗層對於入射之P 光及s-偏振光具有百分之2.5或更小之平均反射 據本發明另一論點之投射光學系統將第一表面上之 射於第二表面上,且具有0.9 0或更高之數値孔徑 含複數光學元件,該元件包含一最接近該第二表面 光學元件;及一抗反射塗層,其塗至該最後之光學 該抗反射塗層對於入射之p -偏振光及s -偏振光 分之3 · 5或更小之平均反射比。 該折射率譬如係1 · 6或更大。該光學元件係一 件’ δ者如透1¾、繞射先概、棱鏡或一密封件。該光 可爲最接近至該投射光學系統中之第二表面。 根據本發明另一論點之曝光設備包含上面之投 系統’及藉著經過該投射光學系統將光線照射於一 曝光該物體。該光線可譬如具有250奈米或更小之丨 根據本發明另一論點而使用一包含設有〇 . 8 5 數値孔徑之投射光學系統之曝光設備曝光一物體之 法包含在該物體上形成多層之步驟,該多層包含一 塗至該 層具有 投射光 學系統 ).85 或 含一最 ,其塗 -偏振 比。根 圖案投 ,並包 之最後 元件, 具有百 透光元 學元件 射光學 物體上 皮長。 或更高 曝光方 光阻層 -8- 200426389 C6) ,且對於入射之P -偏振光及s -偏振光,該多層具有 tanisiiT1 (NA) }或更高折射率之最上層,或該多層具有 一百分之1〇或更小之平均反射比之最上層,並使用該曝 光設備曝光該物體。該最上層係譬如該抗蝕劑層或一透光 層。 本發明另一論點之裝置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著 使用上面之曝光設備曝光一板材,及爲該已曝光物體施行 一預定製程。用於施行與上面曝光設備類似操作之裝置製 造方法之申請專利範圍涵蓋當作中間及最後產品之裝置。 此等裝置包含半導體晶片,像LSI及VLSI、CCDs、LCDs 、磁性感測器、薄膜磁頭等。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及進一步特色將由較佳具體實施例 參考所附圖面之以下敘述輕易變得明顯。 【實施方式】 爹考所附圖面,現在將敘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示範論點 之抗反射塗層及光阻蝕刻劑。於每一圖面中,該類似元件 係標以類似之參考數字,且將省略一重復之敘述。 硏究抗反射塗層之結果是提供新穎及高NA之投射光 學系統’其具有優異之光學性能,諸如產量及解析度,本 發明家已發現即使當該電腦輔助設計(CAD )技術增加該 抗反射塗層中之層數時,因爲該抗反射塗層之入射角關係 曲線,該反射比由接近5 5度之入射角急劇地增加。 圖3顯示該抗反射塗層A及B對不同光波長之反射 -9 - (7) (7)200426389 比特性。於圖3中,橫坐標係該光線之波長,且縱座標係 該反射比。該抗反射塗層A大致上具有複數層,亦即三 層,如圖3所示,用以對設有幾乎〇度入射角之光線減少 該反射比下達約百分之0.2。然而,該抗反射塗層a不考 慮在該光線之一大入射角之反射比。該抗反射塗層B具有 一般複數、亦即六層,如圖3所示,藉著確保該反射比之 此一 7 0奈米之寬廣波段在百分之1以下,用以減少在大 入射角之反射比,雖然該反射比對設有幾乎0度入射角之 光線係減輕至大約百分之0.5。 圖4顯示平均反射比對入射在圖3所示抗反射塗層A 及B上之p -偏振光及該s -偏振光之入射角關係曲線。 於圖4中,橫坐標係該光線之入射角,且縱座標係對該p -偏振光之反射比及對該s -偏振光之反射比間之一平均 値。參考圖4,該抗反射塗層B維持在〇度入射角之反射 比及在大入射角之反射比間之差値比該抗反射塗層 A較 小,但該抗反射塗層A及B兩者在55度或更大之入射角 同樣地增加該反射比。該抗反射塗層B在〇度入射角之反 射比係譬如百分之0.2 (對應於0之NA),並少於在40 度入射角之百分之〇·5 (對應於0.65之NA ),少於在53 度入射角之百分之1.8 (對應於0.80之NA),在58度入 射角之百分之3.2 (對應於0.85之NA),及在64度入射 角之百分之5·5 (對應於0·90之NA )。此結果證明設計 以甚至在大入射角維持一低反射比之抗反射塗層Β不會達 成其目的。 -10- (8) (8)200426389 現在將敘述於一設有0.90 ΝΑ (對應於64度)之投 射光學系統中,當該抗反射塗層之反射比在5 5度或更大 之入射角急劇地增加時之問題。該投射光學系統將當作第 一表面之光罩(或遮罩)圖案投射於一當作第二表面之物 體(或基板、諸如晶圓)上,且包含複數、譬如二十至三 十片透鏡及鏡片。該投射光學系統可爲一僅只包含複數透 鏡之折光學系統,或一包含複數透鏡及至少一鏡片等之兼 反射及折射光學系統。 該投射光學系統大致上具有由四至五倍之縮放比,及 在轉印圖案之一晶圓側面具有此一 0.90之高NA。因此於 該投射光學系統中在該晶圓側面,光線通過複數透鏡之入 射或離開角度應等同於NA = 0.90 (對應於64度)或更大 〇 圖5顯示一最接近至該晶圓側面之透光光學元件〇M 之一槪要剖視圖,其於該投射光學表面中形成一最後表面 。爲簡化該敘述,該光學元件Ο Μ係一密封玻璃,如一平 行板。參考圖5,該抗反射塗層β係塗至該透光光學元件 ΟΜ之兩表面,且一光阻蝕刻劑pR係塗至一晶圓WP上 。光束、a〃係一在該晶圓WP上具有〇度入射角之光束 ,且光束、b 〃,、e 〃,、' d 〃及、e 〃係那些在該晶圓 wp 上分別具有40度、53度、58度及60度入射角之光束。 這些光束、b 〃,〜c 〃,'、d 〃及、e 〃係那些具有對應於 0.65、0.80、0.85及〇·9〇之NA之最大入射角之光束。 當該投射光學系統係一折光學系統(包含僅只透光元 -11 - (9) (9)200426389 件、諸如透鏡)時,於該晶圓WP側面上具有0度入射角 之光束>a〃 (或NA= 0 )大致上通過該投射光學系統中 所有透鏡之中心。在另一方面,當在該投射光學系統中之 晶圓WP側面通過複數透鏡時,於該晶圓WP側面上具有 64度入射角之光束” e〃 (或NA=0.90)形成等於或大於 64度(或ΝΑ =0.90)之入射及離開角度。 爲敘述方便,於該晶圓WP側面上具有64度入射角 之光束〜e〃 (或NA= 0.90 )在該投射光學系統中之晶圓 WP側面以64度(或ΝΑ=0.90)之入射及離開角度通過 複數(六片)透鏡表面。同理,於該晶圓WP側面上具有 58 度(或 NA=0.85) 、53 度(或 NA=0.80)、及 40 度 (或NA= 0.65 )入射角之光束'' cT,、c〃及'' b〃以58 度、53度及40度之入射及離開角度通過複數(六片)透 鏡表面。 這些(全部六片)透鏡表面對該光束'' a 〃至'' e 〃之 透射比係藉著由1 〇〇減去該反射比(百分比)計算之。根 據上文參考圖4所敘述之抗反射塗層B之反射比,既然每 透鏡之透射比係百分之99.8,由該六表面至在該晶圓WP 側面上具有〇度入射角之光束” a〃(或NA= 0 )之總透 射比係大約百分之99。同理,由該六表面至在該晶圓WP 側面上具有40度入射角之光束''b〃(或NA= 0.65)之 總透射比係大約百分之97,因爲每透鏡之透射比係百分 之9 9.5。由該六表面至在該晶圓WP側面上具有53度入 射角之光束''c〃(或NA= 0.80)之總透射比係大約百分 -12· (10) 200426389 之90,因爲每透鏡之透射比係百分之98.2。由該六 至在該晶圓WP側面上具有5 8度入射角之光束'' d 〃 NA= 0.85 )之總透射比係大約百分之80,因爲每透 透射比係百分之96.8。由該六表面至在該晶圓WP側 具有64度入射角之光束、e〃 (或NA=0.90)之總 比係大約百分之7 0,因爲每透鏡之透射比係百分之 〇 如所討論者,當該抗反射塗層之反射比在5 5度 大之入射或離開角度(NA = 0.82 )急劇地增加時, 射光學系統對應於64度具有0.90 ΝΑ之透射比顯示 同ΝΑ値之不同透射比。 當根據該ΝΑ値具有不同透射比之投射光學系統 於同時將在一光罩上具有不同節距之二圖案型式轉印 有抗蝕劑之晶圓上時,該投射光學系統之透射比根據 案之節距而不同,因爲該繞射光之方向或角度根據該 之節距而不同。這造成至該抗蝕劑之曝光劑量變化, 該CD —致性惡化。 甚至用於相同之圖案節距,在一重複圖案上之中 周邊部份於不同方向中產生繞射光,於對該中心部分 周邊部份間之抗蝕劑之最佳曝光劑量中造成一差値, 該C D —致性惡化。
上面之討論僅只處理該投射光學系統中之軸上光 通過該投射屏幕之中心)。將敘述該離軸光線(通過 射屏幕之周邊)。當在該投射光學系統中之晶圓WP 表面 (或 鏡之 面上 透射 94.5 或更 該投 在不 係用 至塗 該圖 圖案 並使 心及 及該 並使 線( 該投 側面 -13- (11) (11)200426389 通過複數透鏡時,圖5所示具有64度入射角(對應於ΝΑ = 0.90)之光束〃及具有—64度入射角(對應於ΝΑ = 0.90)之光束/ 〃具有不同之入射及離開角度,並於 該投射光學系統之透射比中造成一差値。換句話說,在具 有64度入射角(對應於NA二0.90)之光束、e〃及具有 _ 64度入射角(對應於NA= 0.90 )之光束'' e / 〃之間, 於抵達該抗蝕劑之光線強度中有一差値,且該轉印圖案具 有一不對稱性,諸如一慧形象差。 透射比對該投射光學系統NA中之差値不只根據光罩 圖案而不同,而且亦根據用於照明該光罩圖案之照明光之 相干因數σ而不同。當該照明光具有一大相干因數σ時, 諸如σ = 0.85,該繞射光環繞著由該圖案之節距所決定之 方向或角度以對應於該照明光之相干因數σ之一數量寬廣 地散佈。因此,該照明光之大相干因數σ可由於該投射光 學系統之ΝΑ消除及減輕透射比中之差値之影響。 在另一方面,當該照明光具有小相干因數σ時,諸如 σ = 0.3 0,或當該照明光係修正照明,諸如環狀照明、四 極照明、及偶極照明時,該繞射光狹窄地散佈及由於該投 射光學系統之ΝΑ遭受透射比中之一差値。 設有0.85或更高ΝΑ、據稱該微影限制之投射光學系 統必需利用該修正照明技術及相位偏移及半色調光罩技術 (具有小σ之照明光),以改善該臨界之解析能力。因此 ,透射比中之ΝΑ導致之差値於具有0.85或更高ΝΑ之投 射光學系統中變成一更重要之問題。雖然大σ照明條件能 -14- (12) 200426389 使該CD差値及圖案不對稱性向下減少至數個百 有小σ之照明條件及一修正照明可盡可能地造成 値及圖案不對稱性之百分之20之影響。 據此,本發明家首先硏究爲什麼該反射比於 塗層之入射角關係曲線中由5 5度之入射角急劇 圖6顯示反射比對入射在圖3所示抗反射塗層A -偏振光之入射角關係曲線。圖7顯示反射比對 3所示抗反射塗層A及B之s-偏振光之入射角 。於圖6中,橫坐標係光之入射角,且縱座標係 偏振光之反射比。於圖7中,橫坐標係光之入射 座標係對該s -偏振光之反射比。 參考圖6,當該p—偏振光具有0度入射角 反射塗層A具有大約百分之0.2之反射比,且該 層B具有大約百分之0.5之反射比。當該入射角 與在〇度入射角之反射比作比較,該反射比傾向 譬如,該抗反射塗層A接近35度之入射角具有 之反射比,而該抗反射塗層B接近45度之入射 分之〇之反射比。 當該入射角進一步增加時,該反射比亦增加 該抗反射塗層A接近5 5度之入射角之反射比係 ,且該抗反射塗層B接近5 8度入射角之反射比 1。該反射比接近64度之入射角(對應於NA = 劇地增加。譬如,該抗反射塗層A及B之反射比 百分之4及百分之3。 分比,具 該CD差 該抗反射 地增加。 及B之p 入射在圖 關係曲線 對該P — 角,且縱 時,該抗 抗反射塗 增加時, 於降低。 百分之〇 角具有百 。譬如, 百分之1 係百分之 0 · 9 0 )急 分別變成 -15- (13) (13)200426389 在另一方面,參考圖7,當該s—偏振光具有〇度入 射角時,該抗反射塗層A具有大約百分之0.2之反射比, 且該抗反射塗層B具有大約百分之0.5之反射比。當該入 射角增加時,該抗反射塗層A及B之反射比傾向於完全增 加:該抗反射塗層A接近42度之入射角具有百分之1之 反射比,而該抗反射塗層B接近30度之入射角具有百分 之1之反射比。當該入射角進一步增加至64度(對應於 NA = 0.90 )時,該反射比顯示一較大趨勢以增加:該抗 反射塗層A及B兩者之反射比變成大約百分之9。 根據上面之結果,對增加該s -偏振光之入射角之反 射比特徵上遵循一簡單之增加,及比對該p -偏振光之入 射角之反射比具有對該入射角較大之反射比。在另一方面 ,對增加該P -偏振光之入射角之反射比特徵上首先減少 ,及顯著地增加超出一最小値。對該p -偏振光之反射比 比對該s -偏振光之反射比更大幅地增加超過該最小値。 現在將敘述該反射比之最小値對該p -偏振光之可變 入射角之硏究。圖8顯示當該光線由空氣進入具有1.45 折射率之媒介Y時,對p -偏振光及s -偏振光之反射比 。於圖8中,橫坐標係光線由該空氣層進入該低折射率層 之一入射角,且縱座標係在該空氣層及該低折射率層間之 介面之反射比。 參考圖8,該反射比對增加入射角之行爲係類似於那 些在圖6及7中所示者。當該反射比對該p—偏振之角度 係〇度時,該入射角係稱爲一布魯斯特(Brewster)角度 -16- (14) (14)200426389 或一偏振角度。 方程式1表示該布魯斯特角Θ,在此nl及n2係媒介 X及Y之折射率: Θ = tan'1 ( n2/n1 ) ( 1 ) 當然由方程式1當該媒介X及Y之折射率間之比値 較小時,該布魯斯特角變得較小。 現在將敘述爲何圖6所示之抗反射塗層Α及Β不具有 相同之最小値(或該反射比對該p -偏振光之角度),雖 然唯一地決定由當作媒介X之空氣至1 . 4 5折射率之媒介 Y之布魯斯特角。 該抗反射塗層係由形成在諸如二氧化矽及氟化鈣之玻 璃基板上之數層製成之薄膜層。爲單純故,現在將敘述單 層之抗反射塗層之範例。由於該單層薄膜之一光學路徑長 度’發生在該空氣及該單層薄膜間之介面之反射、及發生 在該單層薄膜及玻璃基板間之介面之反射在某一角度互相 抵消,而向下減少該反射比至約百分之0,但在其他角度 不會完全互相抵消,並留下譬如大約百分之1之反射比。 當然該抗反射塗層A及B具有不同光學路徑長度,且如此 其對圖6所示p -偏振光之反射比在不同角度變成〇度。 因此當然該抗反射塗層A及B之厚度之改變能夠將 反射比對該P偏振光之一最小値設定至一任意之入射角。 據此,現在將敘述多少該最小値能轉變至一較大入射角之 一報告。 如所討論者,於氟化氪準分子雷射(具有約248奈米 -17- (15) (15)200426389 之波長)、氟化氬準分子雷射(具有約1 93奈米之波長) 、及氟分子雷射(具有約157奈米之波長)之範圍中,該 低折射率材料(具有大約1.4及大約1 . 5 5間之折射率) 及中間折射率材料(具有大約1.60及大約1.75間之折射 率)能使用當作該抗反射塗層之一材料。於以下之敘述中 ’ 一由該低折射率材料製成之薄膜層將稱爲一低折射率層 ’及一由該中間折射率材料製成之薄膜層將稱爲一高折射 率層。 一抗反射塗層之傳統設計大致上製成一低折射率層之 最後層(或接觸空氣之最上層)。此架構比較有助於該抗 反射薄膜之一設計:譬如,一低折射率之最後層能減少在 該最後層及該空氣間之介面之反射,及以一具有少數層之 塗層減少在寬廣入射角之反射比。因此,除了該抗反射塗 層及該空氣間之介面以外,該傳統抗反射薄膜具有以下四 種介面: 圖9至12於該抗反射塗層中之四種介面顯示對p — 偏振光及s -偏振光之反射比。當具有N A = 0.9 0 (對應於 64度之入射角)之光線進入該抗反射塗層時,計算在每 一介面之入射角及在每一介面所決定之布魯斯特角,在此 該低折射率、該高折射率、該透鏡板材係設定至1.45、 1 ·75 及 1 .50。 圖9顯示在一介面之反射比,在此該光線由一低折射 率層進入一高折射率層。於圖9中,橫坐標係由該低折射 率層進入該高折射率層之光線之入射角,且縱座標係在該 -18- (16) (16)200426389 介面之反射比。參考圖9,在該介面,該最大入射角係 38.4度及該布魯斯特角係50.4度。 圖1〇顯不在一介面之反射比,在此該光線由一高折 射率層進入一低折射率層。於圖1 0中,橫坐標係由該高 折射率層進入該低折射率層之光線之入射角,且縱座標係 在該介面之反射比。參考圖10,在該介面,該最大入射 角係30.9度及該布魯斯特角係39.6度。 圖1 1顯不在一介面之反射比,在此該光線由一低折 射率層進入一透鏡板材。於圖1 1中,橫坐標係由該低折 射率層進入該透鏡板材之光線之入射角,且縱座標係在該 介面之反射比。參考圖11,在該介面,該最大入射角係 3 8.4度及該布魯斯特角係4 6 · 9度。 圖1 2顯示當該光線由一高折射率層進入一透鏡板材 時在一介面之反射比。於圖1 2中,橫坐標係由該高折射 率層進入該透鏡板材之光線之入射角,且縱座標係在該介 面之反射比。參考圖12,在該介面,該最大入射角係 3 〇 · 9度及該布魯斯特角係4 1 . 5度。 上面抗反射塗層中之所有這四種介面指示用於具有 N A = 0 · 9 0之光線之最大入射角係比該布魯斯特角較小。 僅只該空氣及該抗反射塗層中之最後層間之介面具有NA =〇 · 9 0之光線之最大入射角係比該布魯斯特角較大。爲比 較之目的,當具有ΝΑ= 0.65 (對應於40度之入射角)之 光線進入該抗反射塗層時,計算在每一介面之入射角。當 該光線由該空氣進入該低折射率氣層時,該介面之最大入 -19- (17) (17)200426389 射角係40度。當該光線由該低折射率進入該高折射率層 時,該介面之最大入射角係26.3度。當該光線由該高折 射率進入該低折射率層時,該介面之最大入射角係21.5 度。當該光線由該低折射率進入該透鏡板材時,該介面之 最大入射角係26.3度。當該光線由該低折射率進入該透 鏡板材時,該介面之最大入射角係2 1 .5度。 當一光束具有ΝΑ=0·65之最大入射角、及如圖8所 示由該空氣進入該低折射率氣層時,在該介面對該ρ偏振 光之反射比僅只在〇度及40度間之入射光範圍中減少。 同理,當該光束由該低折射率層進入該高折射率層或該透 鏡板材時,如圖9及1 1所示,在該介面對該ρ偏振光之 反射比僅只在0度及26.3度間之入射光範圍中減少。當 該光束由該高折射率層進入該低折射率層或該透鏡板材時 ,如圖1 0及1 2所示,在該介面對該ρ偏振光之反射比僅 只在〇度及2 1 .5度間之入射光範圍中減少。 換句話說,用於設有0.65 ΝΑ之投射光學系統之抗反 射塗層指示在每一介面對該Ρ -偏振光之反射比中之一簡 單減少,及每一介面對該s -偏振光之反射比中之一簡單 增加。由在該介面之反射特徵,藉著最佳化層數及該多層 中之每一層之厚度,該抗反射塗層能在每一介面於由0度 至最大入射角之一入射角範圍中對該Ρ—偏振光及該s — 偏振光維持低反射比。 在另一方面,用於設有ΝΑ= 0.90之投射光學系統之 抗反射塗層在每一介面遵循對該s -偏振光之反射比之一 -20- (18) (18)200426389 簡單增加,及在異於該空氣及該最後層間之介面對該p一 偏振光之反射比之一簡單減少。在該最後層上對該P 一偏 振光之反射比僅只減少至該布魯斯特角,但顯著地增加超 過該布魯斯特角。對於此一在該介面之反射特徵,即使當 每一層中之層數及厚度係在該多層中最佳化,用於該最後 層之反射比不能於超過該布魯斯特角之入射角範圍中維持 低。 如所討論者,譬如,爲了使用於設有NA= 0.90之投 射光學系統之抗反射塗層之反射特徵與使用於設有NA = 〇·65之投射光學系統之抗反射塗層之反射特徵變相等,其 已發現需要對該最後層提供一高折射率及ΝΑ=0.90或更 大之布魯斯特角。 現在將敘述對圖4所示抗反射塗層Α及Β之Ρ -偏振 光及s -偏振光對該入射角之一平均反射比。該抗反射塗 層A及B製成其設有n=l.45之低折射率層之最後層,且 如此該最後層具有55.4度之布魯斯特角。 既然該抗反射塗層A及B用於其最後層具有相同之折 射率n = 1.45,該抗反射塗層A及B在55.4度之布魯斯特 角對該P-偏振光及s-偏振光分別具有百分之2.2及百 分之2 · 5之大約類似平均反射比。此外,該抗反射塗層A 及B超過55.4度之布魯斯特角急劇地增加對該ρ偏振光 及該s -偏振光之平均反射比,而不管不同之塗層設計値 〇 如所討論者,其熟知形成該抗反射塗層之結構’以致 -21 - (19) (19)200426389 該最後層係該低折射率層。該低折射率層具有一於大約 1.4 0及2 5大約1 · 5 5間之折射率。於氟化氪準分子雷射( 具有約248奈米之波長)、氟化氬準分子雷射(具有約 193奈米之波長)、及氟分子雷射(具有約157奈米之波 長)之波段中,藉著製成該低折射率層之最後層所決定之 布魯斯特角係於大約5 5度及大約5 7度之間。 因此當然該抗反射塗層之傳統設計(將該最後層製成 低折射率層)係可適用,而對一包含設有高達 0.8 NA ( 對應於5 3度之最大入射角)之投射光學系統之曝光設備 沒有任何問題,因爲一入射角決不會超過該布魯斯特角。 然而,於一包含具有0.80至0.85 NA之投射光學系統之 曝光設備中,一入射角可能超過布魯斯特角。特別地是, 一包含具有 0.85(對應於58度之最大入射角)或更大 NA之投射光學系統之曝光設備,一入射角能超過該布魯 斯特角,如所討論者,且該抗反射塗層之傳統設計係不可 適用。以其它方式,該解析度將由於該降級之CD —致性 及不對稱之轉印圖案等而惡化。 據此,於一具有〇·85或更大NA之高NA投射光學系 統中,本發明之抗反射塗層1 0 0係如圖1所示塗至一光學 元件OM以致下面之方程式2應用於該多層110中之一最 後層1 1 2之折射率η及該投射光學系統之n A之間。該光 學元件OM係一透光構件,諸如一透鏡、繞射光柵、稜鏡 及密封玻璃。該最後層112係一層接觸該空氣層氬氣,除 了空氣以外,其能包含氧氣、二氧化碳、氮氣、氨、水等 -22- (20) (20)200426389 。在此,圖1係根據本發明一論點之抗反射塗層〗〇〇之一 槪要剖視圖。 tan { sin"1 ( 0.8 5 ) }< n (2) 換句話說’下面之方程式3應用於該多層11〇中之一 最後層1 1 2之折射率n及該抗反射塗層丨〇 〇之間。 1.6 S η ( 3 ) 當一高折射率材料係可用於具有0.85或更大ΝΑ之 问ΝΑ投射光學系統中之抗反射塗層時,下面之方程 式4最好應用於該多層110中之一最後層112之折射率η 及該投射光學系統ΝΑ之間: tanisin·1 ( ΝΑ ) } < η 0.85 < ΝΑ ( 4 ) 圖2顯示當該光線由該空氣層氬氣進入該抗反射塗層 100中之最後層112時’該最後層112對該p—偏振光之 反射比。於圖2中,橫坐標係由該空氣層氬氣進入該抗反 射塗層1 00中之最後層1 1 2之光線之入射角,且縱座標係 在該最後層112上之反射比。圖2亦顯示用於每一折射率 之布魯斯特角及對應於該布魯斯特角之投射光學系統之 NA。本具體實施例將該抗反射塗層1〇〇中之最後層112 之折射率設定至1.60、1.75及2.05。 圖4所示抗反射塗層具有1.45折射率之最後層。當 該光線由該空氣層進入該最後層時,該布魯斯特角係55.4 度。在由此最後層所決定之大約5 5度之布魯斯特角,該 PS平均反射比係維持大約百分之2.5或更小。因此,當 設計該抗反射塗層,以致該最後層之折射率具有1.6、 •23- (21) (21)200426389 1 . 7 5及2.0 5時,如圖2所示,該P S平均反射比能在對應 於個別最後層之折射率之約58度、60度及64度之布魯 斯特角維持百分之2.5或更小。 既然對應於0.85、0.87及〇·90之NA値之最大入射 角分別係58度、60度及64度,當該抗反射塗層係用於 具有NA二0.85或更大之投射光學系統時,及假如根據該 投射光學系統之NA選擇該抗反射塗層100中之最後層之 反射比,該反射比能維持小至該最大ΝΑ。 換句話說,該最後層之最佳化反射比能對該投射光學 系統分別提供0.85、0.87及0.90之ΝΑ値,具有如於該 投射光學系統中之抗反射塗層特性,該投射光學系統具有 0.82之ΝΑ及使用該傳統光學薄膜。 然而,在此無具有2或更大折射率之高折射率材料存 在於該氟分子及氟化氬波段中,且其不可能根據該投射光 學系統之ΝΑ最佳化該最後層之折射率。此案例使用具有 可用於該波長、諸如1 .6及2之間之最大折射率之薄膜材 料。 當一設有ΝΑ= 0.9 (對應於64度之入射角)之投射 光學系統係用作一範例,且該最後層使用一具有1 · 7 5折 射率之薄膜材料時,該布魯斯特角變成60度,並與在0.9 ΝΑ之64度之最大入射角相差4度。在此於圖4中,既然 該布魯斯特角係55度,其中該最後層具有1·45之折射率 ,於圖4中在59度之百分之3.5之PS平均反射比對應於 當該折射率係1.75時在64度之PS平均反射比。當使用 -24- (22) (22)200426389 本發明時,設有ΝΑ = 0.9之投射光學系統能獲得等同於 具有〇·86之NA及使用一傳統光學薄膜之投射光學系統 之抗反射塗層特性。 在使用於設有〇·85或更大ΝΑ之高ΝΑ投射光學系統 之本發明抗反射塗層100中,不需要將其塗至在所有光學 元件上之透光表面。反之,該抗反射塗層100可僅只塗至 一表面,入射於該光學元件上之光線在該表面之最大入射 角超過0.85(對應於87度)之NA。單層薄膜係可適用 。即使當該空氣層氬氣係以氮氣、氨、及另一氣體取代時 ,該抗反射塗層1 〇〇呈現類似效果。 雖然上面之敘述處理用於高NA投射光學系統中之一 光學元件之抗反射塗層(或光學薄膜),本發明係有效地 當作一用於轉印圖案之光阻蝕刻劑。 圖1 3顯示反射比對入射在一塗有光阻蝕刻劑之晶圓 上之光線之入射角關係曲線。於圖1 3中,橫坐標係入射 於該光阻蝕刻劑上之光線之入射角,且縱座標係該反射比 。該光阻蝕刻劑塗佈製程大致上將該抗反射塗層塗至該晶 圓,且然後塗上該抗鈾劑,以便減少來自一晶圓基板之反 射。既然該正加工抗蝕劑大致上具有一高折射率,譬如大 約1.73 (雖然圖13中之光阻蝕刻劑具有1.71之折射率) ,該布魯斯特角變成大約60度。因此於0度及60度間之 一寬廣入射角範圍中’其可能將該Ρ -偏振光及該s —偏 振光間之平均反射比減少至百分之1 0或更小。沒有一抗 反射塗層,依該光阻蝕刻劑之一厚度而定,該Ρ -偏振光 -25- (23) (23)200426389 及該s -偏振光間之平均反射比可抵達大約百分之40。 因此,當該投射光學系統之N A變成0.8 5 (對應於 5 8度之最大入射角)或更大時,本發明之光阻蝕刻劑係 有效的。如圖1 4所示,該光阻蝕刻劑200係塗佈至一晶 圓WP上,以致下面之方程式5滿足該光阻蝕刻劑200之 折射率η ’及該投射光學系統N A之間。在此,圖1 4係根 據本發明另一論點之光阻蝕刻劑200之一槪要剖視圖。 tan {sin'1 ( 0.85) }<n' ( 5) 換句話說,該光阻蝕刻劑200之折射率:滿足下 面方程式6 : 1.6 < nf ( 6 ) 圖14A直接將該光阻蝕刻劑200塗佈至該晶圓WP上 ,且該光阻蝕刻劑200滿足方程式5及6。 圖14B將該抗反射塗層210塗佈至該晶圓WP上,且 然後塗上一抗蝕劑層220,以形成該光阻蝕刻劑200。於 此案例中,該抗蝕劑層2 2 0中之最上層(配置成最接近至 該光線入射側及接觸該空氣層氬氣之層)滿足方程式5及 6 〇 另一選擇係,該抗反射塗層2 1 0係塗佈至該晶圓W P 上,然後塗上該抗鈾劑層220、及一滿足方程式5及6之 上層230,如圖14C所示。於此案例中,該上層230不會 呈現一抗蝕劑特色,及可爲一高折射率之透光層。在曝光 之後,該高折射率之上層23 0係剝除,及對於該抗蝕劑層 220進行一普通之顯影製程。當然,只要該上層23〇在該 •26- (24) (24)200426389 通常之顯影劑中溶解,該上層23 0不須剝除。此案例需要 該光阻蝕刻劑200中之上層塗佈至該晶圓WP上,並接觸 該空氣層氬氣,以滿足方程式5及6。該光阻鈾刻劑200 呈現類似效果,即使當該空氣層氬氣係以諸如氮氣及氨之 氣體取代時。 當一高折射率材料係可用於該光阻蝕刻劑200時,下 面之方程式7最好係滿足一接觸該光阻蝕刻劑200中空氣 層氬氣之層之折射率η’及設有0.85或更大NA之高NA投 射光學系統之ΝΑ之間: tan { sin'1 ( NA ) } < η1 0.85 < ΝΑ ( 7 ) 如此,本發明之抗反射塗層1 0 0及/或光阻蝕刻劑 2 00能對具有0.85或更大ΝΑ之投射光學系統提供抗反射 特性,及實現一改善CD —致性及圖案對稱性之曝光設備 〇 參考圖1 5,現在將敘述一包含投射光學系統5 3 0之 曝光設備5 0 0,該投射光學系統5 3 0具有一光學元件,而 本發明之抗反射塗層1 00係塗佈至該光學元件上。圖1 5 係根據本發明一論點之曝光設備5 00之槪要結構。如圖 15所示’該曝光設備5 00包含一照明設備510、將由一照 明光罩圖案所產生之繞射光投射於該晶圓WP上之投射光 學系統5 3 0、及一用以支撐該晶圓WP之晶圓架台5 4 5。 該曝光設備5 00係一譬如以步進及重複或步進及掃描 之方式將該光罩5 20上之電路圖案曝光至該晶圓WP上之 投射曝光設備。此曝光設備係適合用於一次微米或四分之 -27- (25) (25)200426389 一微米之微影鈾刻製程’及此具體實施例示範地敘述一步 進及掃描曝光設備(亦稱爲 ''掃描器〃)。 該照明設備5 1 0照明形成一待轉印電路圖案之光罩 520,及包含一光源單元512及一照明光學系統514。 該光源單元512使用當作一光源,譬如一具有193奈 米波長之氟化氬準分子雷射、及一具有248奈米波長之氟 化氪準分子雷射。該光源型式不限於該準分子雷射,及能 使用一具有大約153奈米波長之氟分子準分子雷射。不限 制雷射單元之數目。一用於減少散斑之光學系統可線性地 或旋轉式移動。當該光源單元512使用一雷射時,其想要 的是採用一波束成形光學系統,其將來自一雷射光源之平 行波束成形至一想要之波束形狀,及一把相干雷射光束轉 變成不相干之不相千轉動光學系統。適用於該光源單元 5 1 2之一光源不限於一雷射,及可使用一或多個燈泡,諸 如水銀燈及氙氣燈。 該照明光學系統5 1 4係一照明該光罩5 2 0之光學系統 ,且包含一透鏡、一鏡片、一光學積分器、一光闌等,並 以此順序配置譬如一聚光透鏡、一復眼透鏡、一孔徑光闌 、一聚光透鏡、一狹縫、及一成像光學系統。該照明光學 系統5 1 4能使用任何光線,不論其是否軸上或離軸光線。 該光學積分器可包含一復眼透鏡或一藉著堆疊二組圓柱形 透鏡列陣板(或雙凸透鏡)所形成之積分器,及可用一光 學桿或一繞射元件取代。 該光罩5 2 0係由石英製成,譬如,形成一待轉印之電 -28- (26) (26)200426389 路圖案(或影像),及係藉著一光罩架台(未示出)所支 撐及驅動。由該光罩5 2 0所放射之繞射光線通過該投射光 學系統5 3 0,如此及然後係投射於該晶圓Wp上。該光罩 5 20及該晶圓WP係位於一光學配對之關係中。既然該具 體實施例之曝光設備5 00係一掃描器,該光罩52〇及該晶 圓WP係在該投射光學系統530之一縮微倍率之速度比下 掃瞄,如此將該光罩520上之圖案轉印至該晶圓WP。假 如其係一步進及重複曝光設備(稱爲 ''步進器〃),該光 罩5 2 0及該晶圓WP仍然保留供曝光。 該投射光學系統5 3 0將反射該光罩520上之一圖案、 當作一物體表面之光線投射於該晶圓WP上當作一影像表 面,且具有〇·85之NA。色象差之任何需要修正能使用由 具有不同色散値(Abbe値)之玻璃材料製成之複數透鏡 單元,或能配置一繞射之光學元件,使得其在一相向於該 透鏡元件之方向中分散。 本發明之抗反射塗層100係塗至一光學元件,如該投 射光學系統5 3 0中之一透鏡。該抗反射塗層1 〇 〇能減少具 有甚至〇·85或更大NA之投射光學系統5 3 0中之透射比 之擴散,及對該解析度提供優異之CD —致性及圖案對稱 性 該晶圓WP可爲一液晶面板及另一待曝光之物體。該 光阻蝕刻劑係塗至該晶圓WP上。該光阻蝕刻劑能使用本 發明之光阻蝕刻劑200,藉此減少該曝光光線在該晶圓 WP上之反射,及以優異之解析度轉印該光罩520上之圖 -29- (27) (27)200426389 案。 該晶圓架台545支撐該晶圓WP。該晶圓架台WP可 使用該技藝中習知之任何結構,且其結構及操作之一詳細 敘述係省略。該架台5 4 5可例如使用一線性馬達,以於 XY方向中移動該晶圓WP。該光罩520及晶圓WP係譬如 同步掃瞄,且監控該晶圓架台545及一光罩架台(未示出 )之位置’譬如藉著一雷射干擾儀等,以致兩者係在一不 變之速度比下驅動。該晶圓架台545係譬如經由一阻尼器 安裝在一支撐在該地板等上之架台托板上。該光罩架台及 該投射光學系統5 3 0係安裝在一透鏡鏡筒托板(未示出) 上’且譬如經由一阻尼器支撐至放在該地板上之基座機架 〇 於曝光中,由該光源單元512、例如Koehler所放射 之光線經由該照明光學系統5 1 4照明該光罩5 2 0。通過該 光罩520及反射該光罩圖案之光線係藉著該投射光學系統 5 3 0成像於該晶圓W P上。滿足方程式4之一材料係選擇 用於塗至該曝光設備5 00之投射光學系統5 3 0中之一光學 元件上之抗反射塗層,且配置成最接近至該曝光光線之入 射側面。如此,該曝光設備5 00能提供高品質裝置(諸如 半導體裝置、LCD裝置、攝影裝置(諸如CCDs等)、薄 膜磁頭等)。同理,滿足方程式7之一材料係選擇用於塗 至該曝光設備5 00中之晶圓WP上之光阻蝕刻劑,且配置 成最接近至該曝光光線之入射側面。 現在參考圖16及17,將敘述一使用上面曝光設備 -30- (28) (28)200426389 5 00之裝置製造方法之具體實施例。圖16係一流程圖, 用以說明裝置(亦即半導體晶片,諸如1C及LSi、LCDs 、CCDs等)之製造。現在將敘述半導體晶片之製造當作 一範例。步驟1 (電路設計)設計一半導體裝置電路。步 驟2(光罩製造)形成一具有設計電路圖案之光罩。步驟 3 (晶圓製備)使用諸如砂之材料製造一晶圓。步驟4( 晶圓處理)在該晶圓上經由微影術使用該光罩及晶圓形成 實際電路圖,其稱爲一預處理。步驟5 (組裝)將步驟4 所形成之晶圓形成一半導體晶片及包含一組裝步驟(例如 晶粒切割、接合)、一封裝步驟(晶片密封)等,其亦稱 爲一後處理。步驟6 (檢查)對於步驟5中所製成之半導 體裝置施行各種測試,諸如一有效性測試及耐用性測試。 經過這些步驟,一半導體裝置係完成及裝運(步驟7)。 圖1 7係圖1 6步驟4中之晶圓處理之一詳細流程圖。 步驟1 1 (氧化作用)氧化該晶圓之表面。步驟12 ( CVD )在該晶圓之表面上形成一絕緣薄膜。步驟13 (電極形 成)在該晶圓上藉著蒸氣沈積等形成電極。步驟14(離 子植入)將離子植入該晶圓。步驟1 5 (曝光)將上面具 體實施例中所敘述之感光性材料塗至該晶圓上,並使用該 曝光設備5 00以將該光罩上之一電路圖案曝光於該晶圓上 。步驟1 6 (曝光)使該曝光之晶圓顯影。步驟1 7 (蝕刻 )蝕刻異於一已顯影抗蝕劑影像之部份。步驟1 8 (抗蝕 劑剝除)在蝕刻之後移除該不使用之抗蝕劑。這些步驟係 重複,且多層電路圖案係形成在該晶圓上。此製造方法能 -31 - (29) (29)200426389 比該傳統方法製造較高品質之裝置。如此,使用該曝光設 備5 00及該裝置當作合成產品之裝置製造方法構成根據本 發明之一論點。 再者’本發明不限於這些較佳具體實施例,但可作各 種修改及變化,卻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譬如,本 發明之抗反射塗層係適用於具有0 · 8 5或更高N A之照明 光學系統中之光學元件。 如此’本發明能提供一具有優異光學性能、諸如產量 及解析度之新穎及高NA投射光學系統。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根據本發明一論點之抗反射塗層之槪要剖視圖 〇 圖2係一曲線圖,其顯示當該光線由一空氣層進入該 最後層時,一抗反射塗層中之最後層對該p-偏振光之反 射比。 圖3係一曲線圖,其顯示抗反射塗層A及B對不同 光波長之反射比特性。 圖4係一曲線圖,其顯示平均反射比對該抗反射塗層 A及B中之p —偏振光及s —偏振光之入射角關係曲線。 圖5係一槪要剖視圖,其顯示於投射光學系統中最接 近至一晶圓之最後表面上之透光光學元件。 圖6係該反射比對入射於圖3所示抗反射塗層A及B 上之p —偏振光之入射角關係曲線之一曲線圖。 -32- (30) (30)200426389 圖7係該反射比對入射於圖3所示抗反射塗層A及B 上之s —偏振光之入射角關係曲線之一曲線圖。 圖8係一曲線圖,其顯示當該光線由空氣(媒介X ) 進入設有1.45折射率之媒介Y時對p一偏振光及s一偏振 光之反射比。 圖9係一曲線圖,其顯示當該光線由一低折射率層進 入一高折射率層時在一介面之反射比。 圖1 0係一曲線圖,其顯示當該光線由一高折射率層 進入一低折射率層時在一介面之反射比。 圖1 1係一曲線圖,其顯示當該光線由一低折射率層 進入一透鏡板材時在一介面之反射比。 圖1 2係一曲線圖,其顯示當該光線由一高折射率層 進入一透鏡板材時在一介面之反射比。 圖1 3係一曲線圖,其顯示該反射比對入射於塗有光 阻蝕刻劑晶圓上之入射角關係曲線。 圖1 4係當作根據本發明一論點之光阻蝕刻劑之槪要 剖視圖。 圖1 5係當作根據本發明一論點之曝光設備之槪要結 構。 圖1 6係一用以說明如何製造裝置(諸如半導體晶片 、諸如IC s及L C D、C C D s等)之流程圖。 圖1 7係如圖1 6所示步驟4之晶圓製程之一詳細流程 圖。 -33- (31)200426389 主要元件對照表 A 塗層 a 光束 b 光束 c 光束 d 光束 e 光束 e. 光束 OM 光學元件 PR 光阻蝕刻劑 WP 晶圓 X 媒介 Y 媒介 100 塗層 110 多層 1 1 2 最後層 200 光阻蝕刻劑 2 10 塗層 220 抗融劑層 230 上層 500 曝光設備 5 10 照明設備 5 12 光源單元 5 14 照明光學系統 -34- 200426389 (32) 520 光罩 5 3 0 投射光學系統 5 4 5 晶圓架台

Claims (1)

  1. (1) (1)200426389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投射光學系統,其將第一表面上之圖案投射 於第二表面上,及具有0.85或更高之數値孔徑,該投射 光學系統包含: 一光學元件;及 一抗反射塗層,其塗至該光學元件,該抗反射塗層包 含複數層,一終止層具有tanisiiT1 (NA) }或更大之折射 率,在此NA係該投射光學系統之數値孔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射光學系統,其中該 折射率係1 .6或更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射光學系統,其中該 光學元件係一透光元件。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射光學系統,其中該 光學元件係透鏡、繞射光柵、棱鏡及密封玻璃之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射光學系統,其中該 光學元件係最接近至該投射光學系統中之第二表面。 6 · —種投射光學系統,其將第一表面上之圖案投射 於第二表面上,及具有0 · 8 5或更高之數値孔徑,該投射 光學系統包含: 複數光學元件,其包含一最接近該第二表面之最後光 學元件;及 一抗反射塗層,其塗至該最後光學元件,該抗反射塗 層對於入射之Ρ -偏振光及s -偏振光具有百分之2.5或 更小之平均反射比。 -36- (2) (2)200426389 7 · —種投射光學系統,其將第一表面上之圖案投射 於第二表面上,及具有0.90或更高之數値孔徑,該投射 光學系統包含: 複數光學元件,其包含一最接近該第二表面之最後光 學元件;及 一抗反射塗層,其塗至該最後光學元件,該抗反射塗 層對於入射之p-偏振光及s-偏振光具有百分之3.5或 更小之平均反射比。 8. —種曝光設備,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及7 項中任一項之投射光學系統,其藉著經過該投射光學系統 將光線照射於一物體上而曝光該物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曝光設備,其中該光線 具有250奈米或更小之波長。 10. —種曝光物體的曝光方法,其使用包含設有0.85 或更高數値孔徑之投射光學系統之曝光設備,該方法包含 下列步驟: 在該物體上形成多層,該多層包含一光阻蝕刻劑層, 且該多層具有tan {si ιΓ1 ( NA) }或更高折射率之最上層; 及 使用該曝光設備曝光該物體。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曝光方法,其中該最 上層係該抗蝕劑層。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曝光方法,其中該最 上層係一透光層。 -37- (3) (3)200426389 1 3 · —種曝光物體的曝光方法,其使用包含設有〇 . 8 5 或更高數値孔徑之投射光學系統之曝光設備,該方法包含 下列步驟: 在該物體上形成多層,該多層包含一光阻蝕刻劑層, 且該多層對於入射之P -偏振光及s -偏振光具有百分之 1 0或更小之平均反射比之最上層;及 使用該曝光設備曝光該物體。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曝光方法,其中該最 上層係該抗蝕劑層。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曝光方法,其中該最 上層係一透光層。 1 6 · —種裝置製造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曝光設備曝光一物體; 及 使已曝光之物體顯影。 -38-
TW093113360A 2003-05-14 2004-05-12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TWI23654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35578A JP2004342728A (ja) 2003-05-14 2003-05-14 投影光学系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6389A true TW200426389A (en) 2004-12-01
TWI236542B TWI236542B (en) 2005-07-21

Family

ID=3302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13360A TWI236542B (en) 2003-05-14 2004-05-12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57820B2 (zh)
EP (1) EP1477854A3 (zh)
JP (1) JP2004342728A (zh)
KR (1) KR100550715B1 (zh)
TW (1) TWI236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36244A (ja) * 2003-10-31 2005-05-26 Semiconductor Leading Edge Technologies Inc 露光方法
JP2005191381A (ja) * 2003-12-26 2005-07-14 Canon Inc 露光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209769A (ja) * 2004-01-21 2005-08-04 Canon Inc 露光装置
KR100702597B1 (ko) * 2005-10-26 2007-04-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렌즈 어셈블리
JP2008270564A (ja) * 2007-04-20 2008-11-06 Canon Inc 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1387B2 (ja) * 1997-01-23 2008-10-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多層反射防止膜
EP0994368A3 (en) 1998-10-13 2000-05-03 Nikon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ve films, optical elements and reduction-projection exposure apparatus utilizing same
JP2000357654A (ja) 1998-10-13 2000-12-26 Nikon Corp 反射防止膜、光学素子、露光装置、及び電子物品
JP2001004803A (ja) 1999-06-17 2001-01-12 Nikon Corp 反射防止膜及び光学素子
EP1152263A4 (en) * 1999-09-30 2003-08-20 Nikon Corp OPTICAL DEVICE WITH THIN MULTI-LAYER SYSTEM AND THEIR USE FOR ALIGNMENT
JP3679736B2 (ja) * 2001-07-04 2005-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露光方法、デバイス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
JP2005136244A (ja) * 2003-10-31 2005-05-26 Semiconductor Leading Edge Technologies Inc 露光方法
US7460206B2 (en) * 2003-12-19 2008-12-02 Carl Zeiss Smt Ag Projection objective for immersion lithograph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6542B (en) 2005-07-21
KR20040098592A (ko) 2004-11-20
JP2004342728A (ja) 2004-12-02
EP1477854A2 (en) 2004-11-17
US20040240071A1 (en) 2004-12-02
EP1477854A3 (en) 2009-04-08
US7057820B2 (en) 2006-06-06
KR100550715B1 (ko) 2006-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133102A (ja) 反射防止膜を有する光学素子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露光装置
JP5311757B2 (ja) 反射光学素子、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4214242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5233979A (ja) 反射屈折光学系
US7713889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photomask manufacturing method, photomask,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200422789A (en) Catoptri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apparatus
JP2008270564A (ja) 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4095376B2 (ja) 露光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TWI425320B (zh) 具有傾斜偏光鏡之反射折射式投影物鏡,投影曝光設備,投影曝光法,及鏡子
US20050237502A1 (en) Exposure apparatus
JP2003233002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4532991B2 (ja) 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7108194A (ja) 多層膜ミラーの製造方法、光学系の製造方法、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3233005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TW200406593A (e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TWI236542B (e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TW200844677A (en) Image forming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equipment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3958261B2 (ja) 光学系の調整方法
JP2004226661A (ja) 3次元構造形成方法
JP2007156365A (ja) 反射防止膜、光学素子、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3870118B2 (ja) 結像光学系、該光学系を有する露光装置、収差低減方法
JP2009043809A (ja) 投影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2006065140A (ja) 反射防止膜、当該反射防止膜を有する光学系、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6201700A (ja) 反射防止膜、当該反射防止膜を有する光学系、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4307039B2 (ja) 照明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