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6419A - 5-Androsten-3 β- ol steroid intermediate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 Google Patents

5-Androsten-3 β- ol steroid intermediate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6419A
TW200406419A TW092106331A TW92106331A TW200406419A TW 200406419 A TW200406419 A TW 200406419A TW 092106331 A TW092106331 A TW 092106331A TW 92106331 A TW92106331 A TW 92106331A TW 200406419 A TW200406419 A TW 2004064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ope
steroid
formula
item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6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chael J White
Peter Gm Wuts
Doris Beck
Original Assignee
Upjoh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pjohn Co filed Critical Upjohn Co
Publication of TW200406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641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1/00Normal steroids containing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r oxygen, not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eta by a carbon atom, e.g. estrane, androstane
    • C07J1/0003Androstane derivatives
    • C07J1/0011Androstane derivatives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y a keto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21/00Normal steroids containing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r oxygen having an oxygen-containing hetero ring spiro-condensed with the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skeleton
    • C07J21/001Lactones
    • C07J21/003Lactones at position 17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0406419 ί久、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提供5-雄错烯_3β-醇類固醇中間物及其製備方 法0 【先前技術】 ^固S子中間物常用於生產醫藥試劑。5-雄留烯 β —醇1 7、_係生產依晋利g同(epierenone)有用的 類固醇中間物。 【發明内容】 廣。之本發明係提供以通式(I)之5-雄留烯-3 β-醇-1: 酉同及其它相關的翻彳 員似物之7β-及1 Ια-羥基化作用產生通3 (II及IV)之5-雄留惊Γ π n ^ 布-β,7β,1 Ια-三醇-17-酮及其它相關的| 似物的實用性真菌方法。
在一個觀點中,太恭日日& L 本毛月係以式(II)之7 β-羥基類固醇為半 點
(") 其中R3係: ⑴-H ; (2) -CO-R, 其中R4係11或〇1-(:5烷基; 其中R17及R18~起形成或 84441 '6- 200406419 其中R1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一 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其中ZrZ2係或單鍵或雙鍵。7β-羥基類固醇(II)之實例包括 (但不限於此)5-雄留烯-3β,7β-二醇-17-酮及5,9(11)-雄甾二 烯-3β,7β-二醇-17-酮。 在另一個觀點中,本發明係以式(III)之11α-羥基類固醇 為特點
其中R3係: (1) -H ; (2) -CO-R4 其中烷基; 其中Rl7及Rl8—起形成=〇或 其中Ri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 7碳原子一 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84441 200406419 式(III)之11α-羥基類固醇之實例係5-雄甾烯-3β,1 Ια-二醇 -1 7 -酉同。 在另一個觀點中,本發明係以式(IV)之7β,11α-二羥基類 固醇為特點
其中R3係: (1) -H ; (2) -CO-R4 其中R4係烷基; 其中Rl7及Ri8 —起形成=〇或 其中R1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一 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84441 200406419 式(IV)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之實例係5-雄甾烯 -3β,7β,11α_ 三醇-17 -酉同。 在尚有的另一個觀點中,本發明係以式(II)之7β-羥基類 固醇之製備方法為特點
其中113係: (1) -Η ; (2) -C〇-R4 其中R4係烷基; 其中R17及R18—起形成=0或 其中R!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 7碳原子一 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其中ZrZ2係或單鍵或雙鍵, 該方法包含 將式(I)之△ 5-類固醇 84441 200406419
(其中R3、R17、R18及ΖγΖ2係如以上之定義)與色二孢菌 (Dipiodia)(例如,棉鈴色二孢菌(Dipl〇diag〇ssypina))之ζβ_ 羥化酶接觸。基類固醇(π)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此)5_ 雄留稀-3β,7β-二醇 _17,及 5,9(11)_雄 H3p,7(3_ 二醇 -同接觸方去可以藉由發酵作用、細胞濃縮液、全細 胞或無細胞反應。 在另一個觀1¾ φ . * ’本發明係以式(III)之11 α_經基類固醇 之製備方法為特點
⑴屮; (2)、C〇、R4
=4係〜綠 其中及P 其中R17 18 一起形成=〇或 起形忐T Rl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 下式之内I旨環 84441 -10 - 200406419 入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之△ 5-類固醇 r3—〇
Rl8 Ο) (其中R3、17和18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tZi_Z2係單鍵) 與麴菌(Aspergiuus)(例如,褚趣菌(AspergiUus〇ch麗us)) 之11 a -沒化每接觸。11 α -經其φ > 卷頬固醇之實例係5-雄留烯 P,11 α -二醇-1 7 _酮。接觸方、、表 缩液、全細胞或無細胞反應以藉由發酵作用、細胞濃 在尚有的另一個觀點中,又 羥基類固醇之製備大 毛明係以式 點 乃法為特
84441 •11- (IV) (2)、C〇-R4 其中R4係Η或cvc5烷基; '中 T? 、 17及ΙΙΙδ—起形成=〇或 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的之C17碳原子 t肜成下式之内酯環 0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I)之7β-羥基類固醇 r3—〇
(II)
(其中R3、尺17和R 與麴菌(例如,_ 之疋義及其中™單鍵) 類固醇(IV)之實=:)之心經化酶接觸m經基 方法可以|£由、5雄請-3(3,7{3,11心三醇]7-酮。接觸 /ΪΓ J以藉由發酵你 應。 、、、、田胞濃縮液、全細胞或無細胞反 在尚有的另一個觀點 _員固醇之製備方:去太,本㈣係以式(IV)之7β,11α-二 爾方去為特點 84441 ' 12- 200406419 r3—〇
其中113係: (1) -Η ; (2) -CO-R4 其中R4係11或<^-(:5烷基; 其中R17及R18 —起形成=0或 其中R〗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 7碳原子一 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之Δ5-類固醇
(其中R3、R18和R17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Z〗-Z2係單鍵) 與色二孢菌(例如,棉鈴色二孢菌)之7β-羥化酶接觸,以產 84441 -13 - 200406419 生式(Π)之7β·輕基類固醇
(II) (其中R3、Rn、R18#〇Zl_Z2係如以上之定義).及 ⑺將步驟⑴之7β-經基類固醇(11)與麴菌(例如 之11α·經化酶接觸。H二經基類固醇麵菌) 雄留烯-3β,7β,11α-三醇_17,。在步驟⑺的接觸::係5、 以不分離在7 β 11 a L 則’可 ,經基類固醇(IV)之製備方法的+ 之7β-羥基類固醇(n)。 y私(1) 在另一個觀點中,本發明係以式(IV)之Ua 固醇之製備方法為特點 l基4
(IV) 其中R3係: (1) -H ; (2) -CO-R4
其中R4係Η或C
i、C 烷基 之C 1 7碳原子一 δ—起形成=〇或 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 84441 -14- 200406419 & %成下式之内酯環 0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之Δ5-類固醇
(I) (其中R3、R1S和R〗7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Ζι_Ζ2係單鍵) 與犁頭黴(Absidia)(例如,藍色翠頭黴(Absidia 之7β,11α-羥化酶(類)接觸。7β,Πα_二羥基類固醇(ιν)之實 例係5-雄留烯1α•三醇_17♦接觸方法可以藉由發 酵作用、細胞濃縮液、全細胞或無細胞反應。 在尚有的另-個觀點中,本發明係以式m,9(ii)_雄留 一坤之製備方法為特點 尺3—-〇
^18 其中R3係: 84441 -15- (I) 200406419 (1) -Η ; (2) -CO-R4 其中R4係烷基; 其中Rl7及Rl8 —起形成=〇或 其中R1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一 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及其中Zi-Z2係雙鍵,該方法包含:(1)提供式(III)化合物
(其中R3、R!7和R!8係如以上之定義);及(2)消除1 Ια羥基 ,以形成介於义丨與义〗之間的雙鍵(式I)。提供式III化合物之 步驟可以包括將式(I)之Δ5-類固醇
(其中R3、R17和R18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Ζ〗-Ζ2係單鍵)與 84441 -16- 麴菌(例如,鍺 是囷)之11 α -經化酶接觸。
本菸日日> J 的實二母一個觀點的具體實施例可以包括-或多個以下 貝 % 例。M 。/ R ’、、3係-C(0)-CH3。R3係-C(0)-H。R17及 1 〇 j+y Λ.'' __ 以上/ 。 17、R〗8及類固醇主鏈之Cl 7碳原子形成 ^不之内酯環。內妒援1古 學性 内知%具有下式所示之α及β立體化
〇 定義及慣例 申請專利 #以下的定義及解釋係用於在整個包括申請書及 範圍之本文件内所使用之術語。 置例及變異體定義 在申明書及中睛專利範圍中代表各種化合物或分子片段 、予式可以包括除了明確定義之結構特性之外的變異體 取代基° w子母或以底下有數字跟隨之字母確認這些變里 體取代基,例如,’’Zi’’或"Ri,,,其中?,係整數。—/、 定義 以下的定義及解釋係、用於在整個包括中請書及中請專利 範圍之本文件内所使用之術語。 所有的溫度係以攝氏度數計。 r.p.m·表示迴轉數/分鐘。 TLC表示薄層色層分離法。 84441 -17- 200406419 HPLC表示高摩、為 ^ 乂,夜相色層分離法。 psig表示磅/平方 乃央吋表壓。 D〇表不溶氧。 RO表示逆渗透。 SLM表示標準公升/分鐘。 VVM表示體積/分鐘。 OUR表示攝氧率。 在使用溶劑混合物時,所使用之溶劑比係體積/體積(v/v)。 【實施方式】 廣言之,本發明係關於γβ,! 1α_二羥基類固醇及其製備方 法。可以使用本發明的化合物生產依普利酮。流程I係例證 一種使用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生產依普利酮的可行性方 法0 84441 -18- 2Q〇40^419
IH
Ο
I-A
Iw ^¾ 84441
I丨I 10
I丨B
I_J
I-1F o 11
I—G o -19
〇H 200406419 參閱流程I,將六甲基二矽氮烷(HMDS)(l〇〇毫升)加入在 400毫升二氯甲烷中的5〇.〇公克三醇1之攪拌泥漿中,可以 生產中間物2。接著加入糖精(0.57公克),並將混合物在回 流下加熱3小時,在此時泥漿將逐漸溶解成澄清的琥珀色溶 液。以加入水(5毫升)中止過量的HMDS。在回流下5分鐘之 後’將混合物經由在3 5 0毫升粗濾片漏斗上的3 2 · 6公克麥格 尼素之CH^Cl2濕層過濾。過濾物應該是澄清的及幾乎無色 。將濾塊以2 X 1〇〇毫升CEhCh清洗。將合併的過濾物在減 壓下濃縮,並與2 X 500毫升份量之四氫呋喃(thF)以蒸發作 用除去殘餘的二氯甲烷,在每一次加完之後濃縮至乾燥, 以得到白色固體。 將在500毫升THF中的特丁醇鉀(42.0公克)之懸浮液以冰/ 甲醇浴冷卻至9。±5。(:。將乙炔以起泡經至少1小時只加入以 中度擾拌之混合物的表面之下。經3〇分鐘加入在Thf (4〇〇 毛升)中來自以上的甲矽烷基化類固醇中間物,同時維持 〇〜5 C之反應溫度。在加完之後,將混合物在$。土 5。(^下再 攪拌1小時。緩慢加入水(1 00毫升),允許反應混合物溫熱 至15。±5它。緩慢加入125毫升之i〇% HC卜使pH降低至2·5 至3。將混合物在ρΗ 2 5至3下攪拌,如必要時加入少量5% HC1,以維持2.5至3ipH,在2〇。±5。〇下維持工至]小時。當 火角午元成日寸’則加入NaHC〇3半飽和溶液,使pH上升至5.5 至6。將混合物以醋酸乙酯毫升)稀釋及將相分開。將 水相以醋酸乙酯萃取,並將合併的醋酸乙酯相以水及食鹽 水清洗,經硫酸鎂乾燥及濃縮,以得到加成產物2。 84441 -20- 200406419 將四醇2 (50.00公克,144毫莫耳)溶解在吼啶(150毫升) 中及將所得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卻至<1〇。〇,可將中間物2醯 化。加入二甲胺基吡啶(DMAP)(1.7公克,14毫莫耳),接著 以維持溶液溫度低於1 0°C之速度緩慢加入醋酸酐(4 1.4毫升 ,439毫莫耳)。在加完之後,將反應混合物溫熱至室溫。 將混合物以醋酸乙酯(75毫升)及水(50毫升)稀釋,攪拌5分 鐘及將層分開。將有機層以10% HC1 (4 X 25毫升)及接著以 出0 (2 X 5〇毫升)清洗,經MgS04乾燥及濃縮。自甲苯(100 毫升)再結晶產物。 將化合物3(25.4公克,54毫莫耳)與在醋酸乙酯(2〇〇毫升) 中的PPI13 (2.13公克,8.1毫莫耳)及Rh2(OAc)4 (716毫克, 1.62毫莫耳)在1/1之氫/一氧化碳混合物及17〇碌/平方英对 之壓力下加熱至約80°C經12小時,可以生成醯化中間物3 之醛化作用。將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及將產物4以管柱色層 分離法(70/30之EtOAc/Hex及500公克二氧化石夕)純化。 將乳醇4 (25公克,50毫莫耳)、二氯曱烷(25〇毫升)、水(38 *升)、2,2,6,6-四曱基六氫吡啶-^氧基(Temp〇)(156毫克 ’ 1*莫耳)、KBr (595¾克,5毫莫耳)與NaHC〇3 (5_5公克 ’ 6 5耄莫耳)混合及將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卻至 < 丨〇,可以 完成乳醇化合物4之氧化作用。緩慢加入丨·丨克分子量次氯 酸鈉(NaOCl)溶液(50毫升,55毫莫耳)。允許混合物溫熱至 室溫及以水(50毫升)稀釋。將層分開及將有機層以食鹽水(2 X 50毫升)清洗。將有機層以MgS〇4乾燥,過濾及濃縮,以 得到成為灰白色泡沫之5。 84441 -21 - 200406419 將在20毫升甲醇中的二酷酸酯5(2.0公克)、?(1((1口口口)612 (126宅克)、二異丙胺(〇·78 毫升)、Et4NBr (260毫克)、NaBr (1 ·〇9公克)之混合物在C〇之1200磅/平方英吋及65°C下加熱 12小時,接著冷卻,濃縮及將殘餘物在以4〇_75%醋酸乙酯/ 己烧之石夕膠上經色層分離,以得到甲基酯6。 將在曱醇(50毫升)中的〇· 1 5當量碳酸鉀中的二乙醯基酯6 (5·〇1公克)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及以TLC監控反應。當不再 偵測出原料6時,則將混合物以水(2〇〇毫升)稀釋及以醋酸 乙酉旨(3 X 200毫升)萃取。將合併之萃取物以水(1〇〇毫升)及 食鹽水(1 00毫升)清洗,經硫酸鎂乾燥及在減壓時濃縮至乾 燥。將殘餘物以醋酸乙酯/己烷經矽膠色層分離,以得到3 _ 羥基化合物7。 將醇7 (6.0公克)、CH2C12(40 毫升)、水(9·〇毫升)、2,2,6,6- 四曱基六氫吡啶-1-氧基(TEMPO) (38毫克)、KBr (142毫克) 與碳酸氫鈉(4·0公克)之混合物冷卻至5。(:。將1 4· 1毫升之1 · 1 克分子量NaOCl緩慢加入該混合物中。在加完之後,允許 混合物再攪拌1小時及以稀釋的HC:酸化。將產物8以CH2C12 分離。 將在曱醇(5 〇耄升)中的〇. 1 5當量碳酸鉀中的化合物§ (5 ·〇1公克)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及以TLC監控反應。當不再 偵測出原料8時,則將混合物以水(2〇〇毫升)稀釋及以醋酸 乙酉曰(3 X 2 00毫升)萃取。將合併之萃取物以水(1〇〇毫升)及 食鹽水(1〇〇毫升)清洗,經硫酸鎂乾燥及在減壓時濃縮至乾 燥。將殘餘物以醋酸乙酯/己烷經矽膠色層分離,以得到化 84441 -22- 200406419 合物9。 將PC15 (1.08公克)加入在_5 1 °C下在THF中的化合物9之 各液中,其造成溫度上升至_48。(:。在2小時之後,將混合 物倒入水性NaHC〇3中,並以EtOAc萃取及濃縮。將物質在 以EtOAc/己烧之矽膠上經色層分離,以供應二烯化合物丨〇。 以例如在美國專利第4,559,332號及第5,981,744號所述 之已知方法’以化合物1 〇之環氧化作用產生依普利酮,將 彼以全文併入本文以供參考。 參閱圖表A,可將式(I)之雄留'酮化合物經由真 菌反應轉化成不同的類固醇中間物。例如,以式⑴之雄留 -5-烯-17-酮化合物(其中ζ^Ζ2係或簞鍵或雙鍵)與棉鈴色二 孢菌接觸會產生式(II)之7β-羥基雄留_5_烯-17-酮化合物。 以式(I)之雄甾-5-烯-17-酮化合物(其中Ζι-Ζ2係單鍵)與赭麴 菌接觸會產生式(III)之1 Ια-羥基雄甾-5-烯_ι 7-酮化合物。 驚§牙地疋以式(III)之1 Ια-羥基雄甾-5-烯-17-酮化合物與棉 鈴色二抱菌接觸無法產生式(IV)之71U心二羥基雄留_5_ 烯-17-酮化合物,反之,以式(„)之7β_羥基雄留_5_烯_17_ 酉同化合物(其中Ζ「Ζ2係單鍵)與赭麴菌接觸會產生式(IV)之 7 β,11 α - 一―基雄甾-5 -烯-1 7 -酮化合物。意外地是以式⑴之 雄甾-5-烯-17-酮化合物(其中ζ^Ζ2係單鍵)與藍色犁頭黴接 觸會直接產生式(IV)之7β,1 Ια-二經基雄甾-5-烯-17-酮化合 物。 84441 23- 200406419
A
(i)
其中ZrZ2係式I
(IV) 絲狀真菌反應物屬於色二孢菌(同義之可可球二胞菌 (B〇try〇diPlodia)、座腔二胞菌(Lasi〇dipi〇dia)、麴菌及藍色 犁頭黴種類,並通常以一期η - # J及一期營養種子階段製備。利 用二期種子接種類固醇生物轉換階段。 可以使用本文所揭示之大 法生產式(I)、(II)、(III)及(IV) 84441 '24. 200406419 之類固醇化合物,其係製造醫藥活性, r生犬員固醇(如醛 <名酮受體 拮抗劑)有用的中間物。此外,5_雄留烯_3β邛二铲 酮⑷!,其中μ、氫’ Rl7及Rl8—起係_,及鍵 係合成5-雄留烯-3β-醇-7,17-二酮有吸引力之中間物,其係 已主張對心臟疾病、免疫機能、老化及總體的健康具有利 的效應之市售的類固醇補充物。 7 β -每基化步驟之詳細説曰t 將式⑴之類固醇化合物(其中Zl_Z2係單鍵或雙鍵)在7_位 置上以微生物方式羥基化,以產生式(11)之類固醇化合物 (其中Zi-Z2係單鍵或雙鍵)。 可本在發明的方法中使用任何能夠使式⑴之類固醇蛵 7β-經基化之色二孢菌、可可球二胞菌或座腔二胞菌種類的 絲狀真菌。以使用棉鈴色二孢菌ATCC 2〇571(同義之可可球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IFO 6469) ^ B〇tryodipl〇dia ma1〇rum ATCC 24444(同義之⑽134 5〇)較佳。以使用棉 鈴色二孢菌ATCC 2〇571(同義之萊豆苗莖括病菌㈣6 更佳。 朴可以利用以活動生長之培養物、全細胞濃縮物或無細胞 卒取物形式之真菌羥化酶。使用任何本技藝認知之步驟, 以使真菌在需氧條件下的沉浸式培養液中生長及當場進行 7β-羥基化反應較佳。 可將預期的真菌在實例1及2所述之條件下使用指定之成 伤ρ養或以如那些热悉本技藝者已知的其它適合的碳及气 來源坧養通#在真菌7戸_羥基化製備作用中使用一期及^ 84441 -25- 200406419 期營養種子步驟。另一選擇係可以佔田 a蚀i ,干即j以使用一次營養種子直接 接種生物轉換介質。 可將一期%•養種子培養物在介於約20。至約37。之間的溫 度(以約28。較佳)及介於約3.0至約75之間的pH下保溫約二 至約96小時(以約48-72小時較佳)。可將二期營養種子介質 以約0.0嶋至約〇.1%(體積/體積)之一期#養種子培養物 接種(但是,典型係約0_012%(體積/體積)),並在介於約2〇。 至約37。之間的溫度下(以約28。較佳)保溫約%至約η小時 (以約60小時較佳)。二期種子介質之阳可介於、約2.$至約u 之間,但是以介於約3.〇至約5.〇之間較佳。料與二期營養 子"貝相同或頜似的生物轉換介質以約i 至約1 〇%(體 積/體積)之二期營養種子介質接種(以約3%至約%較佳/ 1約12至約72小時的初保溫期之後(以約16小時至約24小 時較佳),將式⑴之類固醇基質(以微粉型較佳)加入生物轉 ^養2中。可將成為乾粉末或水泥漿之式⑴之微粉型類 固酉子基質或以一次加入、或以連續加入或以連續進料的方 式加入。以使用濃度大於1公克/公升之式(I)之微粉型類固 醇基質錢,以大於2.5公克/公升更佳’以大於5公克/公升 更佳。允許以介於約2至約6天進行以式(I)之類固醇基 別形成式(II)之7β-羥基化產物之生物轉換,但是业型 係約3至約4天。 ” =(ι)培養所選擇之真菌及在清潔劑的存在下進行生物轉 、 《”丨可以璉自由非離子清潔劑所組成的群組,但是以 乙氧基介、p | 凡基酚及聚氧乙烯花椒聚糖酯所組成的副群組較 84441 -26- 200406419 佳’以使用聚氧乙烯花椒聚糖單油酸酯更佳);(ϋ)培養所 選擇之真菌及在天然油的存在下進行生物轉換(天然油可 以選自(但不限於此)由篦麻油、玉米油、棉籽油、豬油、 亞麻子油、撖欖油、花生油、葡萄籽油、紅花籽油、大豆 油向日癸籽油及小麥胚芽油所組成的群組,以使用大豆 油較佳;(iii)使用在⑴及(ii)中確認的方法之組合可以明顯 改進7β-羥基化作用之速度及程度。 旦完成以式(I)之類固醇基質成為式(Η)之7β_羥基化產 物之生物轉換時,則可以使用任何一種許多本技藝認知之 步驟分離式(II)化合物。以使用有機溶劑(如甲醇、丙酮、 酉曰酉文丁酉曰或一氣甲烧)萃取過渡或離心之啤酒固體及以結 曰曰作用分離式(II)之7β-羥基化產物較佳。結晶溶劑包括(但 不限於此)選自由水、曱醇、丙酮、醋酸丁酯、二氯甲烷或 彼之結合物所組成的群組之溶劑。對式(11)之7卜羥基化產 物較佳的萃取作用及結晶溶劑係二氯甲烷。 ϋα-羥基化步驟之詳細說明 將式⑴或(II)之類固醇化合物(其中ζ「ζ2係單鍵)在n—位 置上以微生物方式羥基化,分別產生式(ΠΙ)或(IV)之類固醇 化合物。 可本在發明的方法中使用任何能夠使式⑴或(11)之類固 醇(其中ΖγΖ2係單鍵)經丨丨α-羥基化之麴菌種類的絲狀真菌 以使用赭麴菌ATCC 1 8500(同義之NRRL 405)較佳。 乂利用以活動生長之培養物、全細胞濃縮物或無細胞 卞取物形式之真菌羥化酶。使用任何本技藝認知的步驟, 84441 -27- 200406419 以使真菌在需氧條件下的沉浸式培養液中生長及當場進行 11 α -經基化反應較佳。 可將預期的真菌在實例3及4所述之條件下使用指定之成 份培養或以如那些熟悉本技藝者已知的其它適合的碳及礼 來源培養。通常在真菌11α_經基化製備作用中使用一期及 二期營養種子步.驟。另一選擇係可以<吏用一期營養種子直 接接種生物轉換介質。 可將一期營養種子培養物在介於約2〇。至約之間的溫 度(以約28。較佳)及介於約3·〇至約7·5之間的ρΗ下保溫約^ 至約96小時(以約48-72小時較佳)。可將二期營養種子介質 以約0.006%至約〇.1%(體積/體積)之一期營養種子培養物 接種(但是,典型係約0·012% (體積/體積)),並在介於約2〇。 至約37。之間的溫度下(以約28。較佳)保溫約%至約72小時 (以約60小日寺較佳)。二期種子介質之_可以介於約2·5至約 之間,但是以介於約3·〇至約5.0之間較佳。將可與二期 營養種子介質相同或類似的生物轉換介質以約1%至約 1 〇%(體積/體積)之二期營養種子介質接種(以約3%至約5% 較佳)。在約1 2至約72小時的初保溫期之後(以約i 6小時至 約24小時較佳),將式⑴或(11)之類固醇基質(其中Z「Z2係單 鍵)加入生物轉換培養物中。以微粉型基質較佳。可將成為 乾粉末或水泥漿之式(I)或(Η)之微粉型類固醇基質(其中 Ζ丨-Ζ2係單鍵)或以一次加入、或以連續加入或以連續進料的 方式加入。以使用濃度大於i公克/公升之式⑴或(π)之微粉 型類固醇基質(其中ΖγΖ2係單鍵)較佳,以大於2·5公克/公升 84441 -28- 200406419 更佳,以大於5公克/公升甚至更佳。允許以介於約丨至約6 天進行以式⑴或(π)之類固醇基質(其中Z]_Z2係單鍵)分別 形成式(III)或(IV)之11α-經基化產物之生物轉換,但是典型 係約2至約3天。 ' 以(1)培養所選擇之真菌及在清潔劑的存在下進行生物轉 換“办劑可以選自由非離子清潔齊:所組成的群組,但是以 乙氧基化烷基酚及聚氧乙烯花椒聚糖酯所組成的副群組較 佳’以使用纟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或壬基苯氧基聚乙氧 基乙醇更佳);(ii)培養所選擇之真菌及在天然油的存在下 進仃生物轉換(天然油可以選自(但不限於此)由篦麻油、玉 米油、棉籽油、豬油、亞麻子油、橄欖油、花生油、葡萄 軒油、紅花軒油、大豆油、向日葵籽油及小麥胚芽油所組 成的群組,以使用大豆油較佳;(iii)使用在⑴及〇i)中確認 的方法之組合可以明顯改進11α_羥基化作用之速度及程度。 、一旦完成以式⑴或(II)之類固醇基質(其中ζ「ζ2係單鍵) 、為弋(III)或(IV)之11 基化產物之生物轉換時,則可以 2用任何一種許多本技藝認知之步驟分離式(III)或(IV)化 口物、以使用水互溶性有機溶劑(如甲醇或丙酮)在低至約 c或间達約5 5 c之溫度下萃取過濾或離心之啤酒固體或 ^ 酉較仏較佳的卒取溫度係約4 5 - 5 0 °C。以除去有機溶 劑之洛發結晶作用及冷卻產生式(III)或(IV)之粗11α-羥基 產物車又佳的卒取溶劑混合物係80-85%丙酮/1 5-20%水。 棄置所消耗之水性液體。 以石反處理及結晶作用純化式(ΠΙ)或(IV)之粗結晶狀11α— 84441 -29- 200406419 經基化產物。最妨:推用ώ 、、 取子使用砥自(但不限於此)由甲醇或丙酮所 組成的群組之水互滚^料、、交添卜 奋合Μ進行碳處理及接著的結晶作用 。較佳的碳處理/結晶溶劑係甲醇。在以過濾除去礙之後, 以溶劑的蒸發作用及冷卻進行結晶作用。 使用已知的化學方法消除式_產物之u喝,可以 產生式⑴化合物(其中Ζι-Ζ2係雙鍵)。 將式⑴之類固醇化合物(其中Ζι_Ζ2係單鍵)在7-位置及 1 1 -位置上以微生物方式A VL 令 工基化’以產生式(IV)之類固醇化 合物。 可本在發明的方法中使用任何能夠使式⑴之類固醇(其 Γ1_Ζ2係單鍵)經7β,ιΐα_二經基化之舉頭黴種類的絲狀真 困。以使用鱼色#頭黴ATCC 6647(同義之犁頭徽难佳。 “可乂利用以活動生長之培養物、全細胞濃縮物或無細胞 :取物形式,真菌經化酶(類)。使用任何本技藝認知的步 以使真菌在需氧條件下的沉浸式培養液中生長及當場 進行7β-及ΐΐα_羥基化反應較佳。 可將預期的直菌名每点丨< & e , 、、 〃 口在貝例5所述之條件下使用指定之成份 ^口養或以如那些熟悉本技藝者已知的其它適合的碳及氮來 源培養。通常在真菌7β,11α_二羥基化製備作用中使用一期 及』呂養種子步驟。另一選擇係可以使用一期營養種子 直接接種生物轉換介質。 " ”月呂養種子培養物在介於約20。至約37。之間的溫 度(以⑽。較佳)及介於約3·〇至約7 5之間的pH下保溫約Μ 84441 -30- 200406419 至約96小時(以約48-72小時較佳)。可將與一期營養種子介 質相同或類似的二期營養種子介質以約〇 〇〇6%至約〇1〇/。 (體積/體積)之一期營養種子培養物接種(但是,典型係約 0.01 2%(體積/體積)),並在介於約2〇。至約37。之間的溫度下 (以約28。較佳)保溫約36至約96小時(以約7〇至8〇小時較"佳) 。二期種子介質之pH可介於約2.5至約7·5之間,但是以介 於約3.0至約7.0之間較佳。將可與二期營養種子介質相同或 類似的生物轉換介質以約1%至約1〇%(體積/體積)之二期營 養種子介質接種(以約3%至約5%較佳ρ在約12至約72小日^ 的初保溫期之後(以約15小時至約24小時較佳),將式⑴之 類固醇基質(其中Ζι·Ζ2係單鍵)加人生物轉換培養物中。以 微粉型基質較佳。可將成為乾粉末或水泥聚之式⑴之微於 型類固醇基質(其中Ζ1_Ζ2係單鍵)或以—次加人、或以Μ 加入或以連續進料的方式加入。以使用濃度…公克/公 升之式(I)之微粉型類固醇基質(其中Ζι·Ζ2係單鍵)較佳,2 ;.5 Α克/公升更佳,以大於5公克/公升甚至更佳。允 =介於約2至約9天進行以式⑴之類固醇基質(其中^义係 早鍵)形成式(IV)之11α-經基化產物之生物轉換,但是血型 至約7天。一旦完成以式⑴之類固醇基質(其中Μ 係=成為綱之勒…基化產物之生物轉換時
:Μ使用任何—種許多本技藝認知之步驟分離式(IV 化。物。以使用水互溶性右六 有栈/奋鈉(如曱醇或丙酮)在低至 、、、 或高達約HI之溫度下萃取過滹戋離心之啤嘀$ μ 或全啤酒較佳。較佳的萃取、、”二“ #之卑/酉固體 十取7皿度係約45-5(TC。以除去有機 84441 -31 - 200406419 浴劑之療發結晶作用及冷卻產生式IV之粗7β,11α-二羥基 化產物。較佳的萃取溶劑混合物係8〇%丙酮/2〇%水。棄置 所消耗之水性液體。 以二氯曱燒濕磨除去不希望的雜質,接著以碳處理及結 晶作用,以純化式(IV)之粗結晶狀7β,11α-二羥基化產物。 最好使用選自(但不限於此)由甲醇或丙酮或混合物所組成 的群組之水互溶性溶劑進行碳處理及接著的結晶作用。較 佳的奴處理/結晶溶液係甲醇。在以過濾除去碳之後,以溶 劑的蒸發作用及冷卻達成產物結晶作用。 貫例 咸^熟悉本技藝的人在沒有進一步的推敲下使用前述說 明完整應用本發明。以下詳細的實例說明如何製備各種化 合物及/或進行本發明的各種方法,不論如何只是將其作為 例證解釋而已,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前述之揭示内容。那 些熟悉本技藝的人將迅速確認對反應物和反應條件兩者適 當的步驟及技術變化。 种-1 / •酮(也稱為 係取自位於中國之JiangSU Wujin製藥 實例1 5-雄甾烯-3曰-醇-17_酮(1,其中11|[, ^ K17,18 =酮 j Z「Z2係單鍵)成為5_雄留烯_3β,7β_二醇-酉同( ,其中氫,hue酮及Zl_Z2係單鍵)之生物專 換 …、、爪I苺1枯病 IFO 6469)之沉浸式培養液以1〇-公升發酵規格進行$雄 84441 -32 - 200406419 烯-3卜醇-17-酮成為5-雄甾 換。 烯-3 β,7 β - 一醇-1 7 - S同之生物轉 ίΑΙ^翻^子階段 夕將冷凍之棉鈐色二孢菌ATCC 20571的營養細胞解凍,轉 移至馬鈴薯-右旋糖-瓊脂盤(PDA)中及在28。下保溫72小時 使用單菌絲體塞(6_7毫米直徑)接種包括1〇〇毫升一期種子 ^貝之矽化的500毫升刻度之搖動瓶中。一期種子介質係由 (每公升逆滲透水)·· 50公克糊精、35公克豆粉、5公克塞瑞 糖2¾克氯化鈷六水合物、〇.5毫升矽酮除泡劑471) 所組成的,並以氫氧化鈉(2當量)調整成消毒前7.〇_7.2 。將棉鈴色二孢菌ATCC 2〇571使用設定在28〇轉/分鐘。英 吋執道動程)之環控型保溫搖動器在28。下保溫48小時。 ⑵)一期種子階段 使用1.2笔升一期營養種子培養物接種1 〇公升二期種子 t酵液(0_012%[體積/體積]接種率)。二期種子介質包括(每 △升逻渗透水” 60公克塞瑞糖、25公克豆粉、3〇毫升大豆 油、1公克硫酸鎂七水合物、〇·74公克磷酸二氫鉀、2毫升 聚氧乙烯花椒聚糖單油酸酯、〇·5毫升矽酮除泡劑(SAQ AH) ,亚以濃縮硫酸調整成消毒前pH 3 95_4•⑼。將包括二期種 ^丨貝之gx酵液在1 2 1。下同時使用夾套及注射流消毒2 〇分 銨。在消毒期間的攪動率係2〇〇轉/分鐘。在消毒後,使用 …、菌石瓜&L (5 /〇)將介夤pH調整至4·0。將棉鈴色二孢菌ATcC 2057 1使用以下的初期參數在28。下保溫:1〇〇轉/分鐘之攪 動率,反壓-5磅/平方英吋表壓;氣流=2.5 SLM (〇.25 vvm) 84441 200406419 ’ 30%之低溶氧值設定點;無任何的阳控制。當溶氧值先 下卩牛至3〇%時,則將氣流增加至5 SLM (0.5 VVM)。當培養 物再達到低洛氧值時,則使用擾動控制維持浙。之溶氧值 。在接種後約60小時收成二期種子培養物,此 介於約1〇至約15毫莫耳/公升/小時之間。 “车係 LQ)類固遵__生物韓換 使用500毫升二期營養種子培養物接種1〇公升類固醇生 2轉換發酵液(5%[體積/體積]接種率)。類固醇生物轉換介 貝與一期種子介質相同。消毒條件及PH調整係如二期種子 介質所述者。將棉鈴色二孢菌ATCC 20571使用基本上與二 期種子培養所使用相同的初期參數(除了低溶氧設定點自 〇曰加至50/〇之外)在28。下保溫。當溶氧值先下降至50〇/〇 寸則將氣机自2.5 SLM (0.25 VVM)增加至5 SLM (0.5 VVM) 田k養物再達到低溶氧值時,則使用攪動控制維持5〇% 之溶氧值。在接種後24小時開始將在以最少量的ο.]%聚氧 乙稀花椒聚糖單油酸酯中製成泥漿之微粉型5_雄留烯_3 酉子1 7-酮以1小時間隔加入發酵液中,直到總共加入4〇〇公 克為止。在接種後約3天,將另外1 〇〇公克塞瑞糖加入丨〇公 升發酵液中。 使用TLC以每天為基礎檢定用於5-雄留烯-3β,7(3_二醇_17 酬1之生物轉換培養物。將1毫升全啤酒以丨〇毫升甲醇萃取。 將細胞以離心作用(以3,〇〇〇 ^經1〇分鐘)與水-甲醇混合物 分離’並將數微升加在TLC板上。將TLC板在環己烷:醋酸 乙酉曰·甲醇(90:60:15)中顯影,並以50%硫酸喷霧TLC及接 84441 -34- 200406419 著在烘箱中炭化,使產物影像化。將產物與真實性標準比 較,其在以5〇%硫酸噴霧時變成藍色。在接種後約—成 以雄留烯*醇-17-酮成為5-雄留稀_3β斗二醇π:之 生物轉換。 (D)分離步 將收成時之全啤酒離心及以離心回收富集固體。將富隼 :體以10公升二氯甲烷萃取及以離心回收富集萃取物:: 萃取物精煉及以蒸鶴濃縮成約1公升,並將晶體泥漿冷卻至 -10°C。以過濾回收晶體,以冷二氯甲烷清洗,以除去色彩 ,並乾燥,以得到227公克純化之結晶狀5_雄留浠_3β,7卜 二醇-17-酮。 ’ 貫例2 W1 雄甾二烯-3β-醇-17-酮(j,其中气 r17J8=酮及Zl-z2係雙鍵)成為5,9(11)_雄^ =烯 -3β,7β-二醇-17__(„ ’其中 &氫,Km,及 Ζι-Ζ2係雙鍵)之生物轉換 使用棉鈴色二孢菌ATCC 2057U同義之萊豆苗莖枯病w IFO 6469)之沉浸式培養液以10_公升發酵規格進行5,9(ι = 雄留二烯-3β-醇-17-酮成為5,9(11)_雄留二烯_3β,γ卜二醇 -1 7 - g同之生物轉換。 ~ 期種子階 如實例1所述製備一期種子培養物。 期種子階段 如實例1所述製備10公升二期種子培養物。 84441 -35- 200406419 L _c)類固醇生物轉換 後:貫二所述製備10公升類固醇生物轉換培養物。在接種 西…制:,將在以最少量的0.2%聚氧乙烯花椒聚糖單油 ^中衣成泥漿之120公克微粉型5,9⑴)_雄留二烯制 -17-酮加入10公升發酵液中。 使用如實例1所述之步驟,以每天為基礎檢定用於 ’()A隹田一烯_叩,70_二醇_17_酮之生物轉換培養物。在 接種後約3天完成以5,9叫雄留二烯_3卜醇_17_綱成為 5,9(11)-雄留二烯_3(3,7|3_二醇_17__之生物轉換。 )分離步驟 乂離U回收來自全啤酒之富集固體。將液體啤酒相使用 15公升二鼠甲烧萃取。在沉降之後,傾析及棄置消耗之上 啤酒層。接著使用剩餘之富集二氣甲烷萃取富集固體。自 消耗之固體排出所得富集二氣甲烷萃取液,精煉,以蒸鶴 濃縮成約0.5公升及冷卻至_1〇t。以過濾回收所獲得的晶體 ,以醋酸正丁酯清洗,以除去色彩,並乾燥,以得到52二 公克純化之結晶狀5,9(U)_雄留二烯·3(3,7卜二醇_n_酮。 貫例3 5-雄甾烯醇_17_酮(1,其中Rs=氫,Ri7i8 =酮及
Zl_Z2係單鍵)成為5-雄甾烯-3β,11α-二醇-17-酮(π ,其中R3=氫,R1718=酮及Zl-Z2係單鍵)之生物轉 換 使用赭麴菌AT CC 18500(同義之NRRL 4〇5)之沉浸式培養 液以10-公升發酵規格進行5_雄留烯(3-醇4 7_酮成為5_雄 甾烯-3 β,11 α -二醇-1 7 - _之生物轉換。 84441 -36 - 200406419 (A)—期種子階段 如以棉鈴色二孢菌ATCC 20571所述之實例1製備赭麴菌 ATCC 1 8500之一期種子培養物。 (B)二期種子階段 使用1 _ 2毫升一期營養種子培養物接種1 〇公升二期種子 發酵液(0.01 2%[體積/體積]接種率)。二期種子介質包括(每 公升逆摩透水)· 40公克塞瑞糖、25公克豆粉、30毫升大豆 油、1公克硫酸鎂七水合物、0.74公克磷酸二氫鉀、〇25毫 升壬基本氧基I乙氧基乙醇、0.5¾升石夕_除泡劑(sag 471) ’並以》辰細硫酸調整成消毒前pH 3 ·95 -4 · 0〇。將包括二期種 子介質之發酵液在121。下同時使用夾套及注射流消毒2〇分 鐘。在消毒期間的攪動率係2〇〇轉/分鐘。在消毒後,使用 無菌硫酸(5%)將介質pH調整至4.〇。將豬麴菌atcc 185⑻ 使用以下的初期參數在28。下保溫:1〇〇轉/分鐘之攪動率; 反壓=5碌/平方英叶表壓;氣流=2.5SLM(().25 VVM); 5〇% 之低溶氧設定點;無任何的阳控制。#溶氧值先下降至观 時:則將氣流增加至5 SLM (〇 5 VVM)。當培養物再達到低 溶氧值時,則使用攪動控制維持观之溶氧值 種後50至54小時之間你士 —如接2 、, 、接 介於約20至約26毫莫耳/公升/小時之間。 暴乳车係 懇固醇生物 使用500笔升二期營養種子培養物接種1〇公升 物轉換發料(5%[體積/體積]接:二 質基本上與二期種1颂口 S予生物轉換介 種子介質相同’除了將壬基苯氧基聚乙氧 84441 -37- 200406419 基乙醇自0.25毫升/公升增加至2毫升/公升及使用濃縮硫酸 將消毒前PH調整至2.95_3·⑽之外。消毒條件係、如二期種子 介質所述。在消毒後,使用無菌硫酸(5%)將介質pH調整至 3.0。將M gATCC 18500㈣基本上與二期種子培養所使 用相同的初期參數(除了將初期檀動設定在轉/分鐘之 外)在28°下保溫。在接種後約18小時’將在以最少量的ο.]% 壬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中製成泥漿之2〇〇公克微粉型% 雄甾烯-3β-醇-17-酮加入1〇公升發酵液中。 使用TLC以每天為基礎檢定用於5_雄留烯,,二醇 -17-酮之生物轉換培養物。將丨毫升全啤酒以19毫升甲醇萃 取。將細胞以離心作用(以3,〇〇〇 ^經1〇分鐘)與水-甲醇= 合物分離,並將數微升加在。將TLC板在環己烧: 醋酸乙酯:曱醇(90:60:15)中顯影,並以5〇%硫酸噴霧tlc 及接著在烘箱中炭化’使產物影像化。在接種後約3天完成 以5-雄留烯斗醇_17_酮成為5•雄㈣_3β,ιΐα_二醇同 之生物轉換。 (D)分離步驟 以離心回收全啤酒固體。將液體棄置。將富集固體在C 。。至50。。下以10公升之85%丙酮與15%水萃取及以離心回 收富集萃取物。以蒸餾除去丙酮的方式濃縮萃取物,以產 生粗晶體水性泥漿。以過濾回收粗晶體及將母液棄置。將 水濕性粗晶體以加熱至5 5溶解在7〇〇毫升甲醇中及接著 以5公克DarcoG-60-碳脫色。在以過濾除去碳之後,將過濾 物濃縮,使產物結晶。以加入3〇〇毫升醋酸正丁酯及濃縮成 84441 -38 - 200406419 厚晶體泥漿的方式進一步除去"。將晶體過濾,以醋酸 正丁醋清洗及乾燥’以得到】7 4公克純化之結晶狀5 _ -3 β,1 1 α -二醇-1 7 -酉同。 實例4 5-雄留烯,π-二醇_17_酮(11,其中 酮及Ζι·Ζ2係單鍵)成為5-雄甾烯-3β,7β,1ΐα_三醇 -17-酮(1从,其中尺3==氫,1117,18 =酮)之生物轉換 使用赭麴囷ATCC 1 8500(同義之NRRL4〇5)之沉浸式讲養 液以⑻公升發酵規格進行5⑽烯_3β,7卜二醇] η”烯观11α_三醇_17,之生物轉換。 種子階段 如實例3所述製備赭麴菌ATCC 185〇〇之一期種子培養物。 期種子卩皆段 士貝、例3所返製備1〇公升褚麵菌atcc ⑻之二 培養物。 一μ裡卞 生物韓換 如男、例3所达製備10公升赭麴菌atcc 18則之類固醇生 物轉換培養物。 、- ^接種後約18小時,將在以最少量的0.2%壬基笨氧基聚 ^氧基乙%中製成泥浆之·公克微粉型5_雄留烯 二醇-17-酮加入10公升發酵液中。 , /吏用如貫例1所述之步驟,以每天為基礎檢定用於5_雄留 稀HUai醇之生物轉換培養物。在接種後約4 天&成以5-雄甾烯_3β,7β_二醇_17_酮成為^雄甾烯 _3β,7β,11α-三醇之生物轉換。 84441 -39- 200406419 (D)分離步 以離、回收全啤酒固體。將液體棄置。將富集固體在Μ C至50 C下以1〇公升之8〇%丙酮與2〇%水萃取及以過濾澄 清溫卒取液。以蒸餾除去丙酮的方式濃縮富集過濾物,以 產生粗日日肖五水性泥漿。以過濾回收粗晶體及將母液棄置。 將水濕性晶冑以600毫升二氯甲烧濕磨"以除去痒隹質,溶解 在7〇〇寬升甲醇中(以加熱至55t )及接著以5公克Darco G-60-奴脫色。在以過濾除去碳之後,將過濾物濃縮,使產 物結晶。以加入300毫升醋酸正丁酯及濃縮成厚晶體泥漿的 方式進步除去曱醇。將晶體過濾,以醋酸正丁酯清洗及 乾燥,以得到158公克純化之結晶狀5_雄㈣三 Sy* -1 7 - §同。 貫例5 5-雄留稀-3β_醇]7_酮(1,其中R3 =氫,Ri7,〗8 =嗣及 Z〖-Z2係單鍵)成為5·雄留烯_3β,7β,11α_三醇_ΐ7·酮 (IV,其中Rf氫,Ri?18 =酮)之生物轉換 使用藍色犁頭黴ATCC 6647(同義之犁頭黴)之沉浸式谇 養液以1〇-公升發酵規格進行5_雄留烯_3卜醇_17__成為 雄留烯_30,70,11.三醇_17-酮之生物轉換。 子階段
如以棉鈴色二孢菌ATCC 20571所述之實例i製備藍色犁 頭黴ATCC 6647之-期種子培養物。 I 子階段 使用1.2宅升一期營養種子培養物接種丨〇公— 1 一檀子 叙酵液(0.01 2%[體積/體積]接種率)。二期種子介質包括(每 84441 -40. 200406419 公升逆滲透水)· 50公克糊精、35公克豆粉、5公克塞瑞糖 、2毫克氯化鈷六水合物、〇·5毫升矽酮除泡劑(SAG 471); 並以濃縮硫酸调整成消毒前pH 4 · 9 5 - 5.0〇。將包括二期種子 介質之發酵液在121。下同時使用夾套及注射流消毒⑼分鐘 。在消毒期間的攪動率係200轉/分鐘。在消毒後,使用無 菌硫酸(5%)將介質pH調整至5·〇。將藍色犁頭黴ATCC 6647 使用以下的初期參數在28。下保溫:鐘之攪動率; 反壓=5磅/平方英吋表壓;氣流=2.5SLM(〇 25 vvm); 5q% 之低溶氧設定點;無任何的pH控制。當溶氧值先下降至3〇% 時,則將氣流增加至5 SLM (0.5 VVM)。當培養物再達到低 溶氧值時,則使用攪動控制維持30%之溶氧值。在接種後 約76小時收成二期種子培養物,此時攝氧率係介於約4至約 7毫莫耳/公升/小時之間。
Lg)類固醢峰物轉挣 使用5 00耄升一期營養種子培養物接種丨〇公升類固醇生 物轉換發酵液(5%[體積/體積]接種率)。類固醇生物轉換介 質包括(每公升逆滲透水):5〇公克糊精、35公克豆粉、加 公克塞瑞糖、〇·5毫升矽酮除泡劑(SAG 471);以濃縮硫酸 凋整成消毒前pH 2.95-3.00。消毒條件係如二期種子介質所 ^ 在’肖毋後,使用媒囷硫酸(5%)將介質pH調整至3 ·〇 j將 監色犁頭黴ATCC 6647使用與二期種子培養所使用相同的 不刀期芩數在28。下保溫。在接種後約17小時,將在以最少量 的〇·2%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中製成泥漿之200公克微 知型5-雄留烯_3β-醇-17-酮加入1〇公升發酵液中。 84441 -41 - 200406419 如實例1所述,使用TLC以每天為基礎檢定用於5_雄留烯 -3β,7β,11α-三醇-17-酮之生物轉換培養物。在接種後約6_7 天完成以5-雄甾烯-3β-醇-17-酮成為雄甾烯1(χ_ 三醇-1 7 ·酮之生物轉換。 (D)分離步驟 以離心回收全啤酒固體。將液體棄置。將富集固體在45 。(:至50°C下以10公升之85%丙酮與15%水萃取及以過濾澄 清溫萃取液。以蒸餾除去丙酮的方式濃縮富集過濾物,以 產生粗晶體水性泥漿。將晶體泥漿過濾及將母液棄置。將 水濕性晶體以6 0 0宅升二氯曱;I:完濕磨,以除去雜質,溶解在 700毫升甲醇中(以加熱至5yc)及接著以5公克Darco G-60_ 碳脫色。在以過濾除去碳之後,將過濾物濃縮,使產物結 晶。以加入3 00毫升醋酸正丁酯及濃縮成厚晶體泥漿的方式 進一步除去甲醇。將晶體過濾,以醋酸正丁酯清洗及乾燥 ’以得到75.5公克粗結晶狀5_雄甾烯-3β,7β,11α-三醇-17- 酉同0 將粗晶體以600毫升二氣曱烧濕磨,以除去另外的雜質, 溶解在700毫升曱醇中(以加熱至55它)及接著以5公克 Darco G-60-碳脫色。在以過濾除去碳之後,將過濾物濃縮 ,使產物結晶。以加入3 00毫升醋酸正丁酯及濃縮成厚晶體 泥漿的方式進一步除去甲醇。將晶體過濾,以醋酸正丁酯 清洗及乾燥,以得到42.1公克純化之結晶狀5-雄甾烯 -3β,7β,11α -三醇-17 -i同。 84441 -42- 200406419 實例6 :自5-雄甾烯-3 β,11α-二醇-17-酮製備5,9(11)-雄甾二 炸- 3β -酵-17 -酉同
步驟1 將TMEDA (18.1毫升,120毫莫耳)加入在CH2C12 (300毫 升)中的5-雄甾烯-3β,11α-二醇-17-酮(30.4公克,100毫莫耳) 之泥漿中。將泥將冷卻至-l〇t及加入氯基甲酸甲酯(7.72 毫升’ 100毫莫耳)。允許反應溫熱至室溫。以TLC測定反應 未完成,所以加入更多氯基曱酸曱酯(772微升,10毫莫耳) 。以TLC測定反應完成時,則加入Et〇Ac (3 00毫升)及^120 (100毫升),並將所得層分開。將有機相以5〇毫升H2〇清洗 ’經MgS〇4乾燥及濃縮成油,其會在靜置時固化。自熱 EtOAc/Ci^Cl2及庚烷再結晶粗產物。將泥漿進一步冷卻至 〇-5°C及以過濾收集產物(22公克,60·8%化學量)。將碳酸鹽 經以5%-20%丙_ /CHKl2梯度溶離之矽膠的管柱色層分離 法進一步純化,以獲得純單碳酸鹽(2〇·57公克,56.8%)。 步驟2 將步驟1之碳酸鹽(38.0公克,〇1〇5莫耳)溶解在57〇毫升 84441 -43- 200406419 THF中及冷部至。以維持溫度低於的緩慢方式加 入固月且PC1^37·1公克,〇·178莫耳)。當TLC顯示反應完成 ,,則將混合物倒人冷NaHc〇3溶液中及將產物以醋酸乙醋 卒取。將有機層經MgS〇4乾燥及濃縮,以供應油。 步驟3 將步驟2之該油溶解在甲醇(5〇〇毫升)中,並以%•丨公 ICO3處理及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5小時。以過濾除 殘餘碳酸鹽。將溶液部份濃縮,並以加入水沉殿預;: 稀系醇,將其在45t之洪箱中乾燥。產量29.52公克— 84441 44 -

Claims (1)

  1. 200406419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式(II)之7β-羥基類固醇,
    其中113係: (1) -Η ; (2) -CO-R4 其中R4係HSCVCs烷基; 其中R17及R18 —起形成=0或 其中R〗7及Ri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其中Z^Z2係單鍵或雙鍵。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其中R3 係Η。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其中R3 係-C(〇)-CH3。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7β-皂基類固醇(II),其中R17 84441 200406419 及r18形成=〇。 5. 根據申明專利範圍第丨項之7卜羥基類固醇(η),其中& 、11丨8及類固醇主鏈之Cl7碳原子形成内酯環。 6. 根據申明專利範圍第5項之7β-羥基類固醇(π),其中該 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以及β立體化學性 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7β-羥基類固醇(π),其中該 7β-羥基類固醇(II)係5-雄留烯-3β,7β-二醇-17-酮。 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7β-羥基類固醇(Π),其中該 7β-羥基類固醇(II)係5,9(11)-雄留烯-3β,7β-二醇-17-酮。 9· 一種式(HI)之11α-經基類固醇
    其中R3係: ⑴-Η ; (2) -CO-R4 其中R4係烷基; 其中Rl7及Rl8—起形成=〇或 84441 -2- 200406419 八 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 1 7碳原子 起形成下-V、^ , 乂卜式之内酯環
    其中 10 ·根據申請專利篇图贫 觀圍弟9項之1 ια_羥基類固醇(ΙΠ) R3 係 Η。 其中 Π _根據申請專利蘇图$ 乾圍弟10項之Πα-羥基類固醇(ΠΙ) R3係 _C(〇)_ch3。 其中 1 2 ·根據申睛專利翁图楚 乾圍弟9項之1 ια —羥基類固醇(m) R17及 R18形成=:〇。 其中 1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圊笛 J祀固乐9項之πα-羥基類固醇(111) R17 Ru及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形成内酯環。 14·根據申δ月專利範圍第13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其中該 内酉曰玉衣具有以下式所示之α及β立體化學性
    1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圚& 现㈤罘9項之11α-羥基類固醇(III),其中 该11 oc -經基類固酸及 醇 I 5 雄甾細-3 β,11 α -二醇-1 7 - _。 1 6. —種式(IV)之7β 1】 ^ P’Uou二羥基類固醇 84441 '中汉3係: (1) 'Η ; (2) 'C〇,r4 ^中R4係11或(:1_〇5烷基; 〜 玟17及玟18—起形成二〇或 〜起y 〇及Rl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成下式之内酯環 17. 18· 19. 20. 极: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ρ,ιΐα_:羥基類 '^中R3係Η 二羥基類固醇(IV) t二羥基類固醇(IV)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7β,η 其中 R3係-C(〇)-CH3。 據申晴專利範圍第1 6項之7 β,1 1 其中Rl7及Ru形成=〇。 據申凊專利範圍第I6項之7β,ι ια-二羥基類固醇(IV) ,其中Rn、Ru及類固醇主鏈之Cl 7碳原子形成内酯環。 84441 -4- 200406419 2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β-二羥基類固醇(II),其中 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α及β立體化學性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β,1 Ια-二羥基類固醇(IV) ,其中該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係5-雄甾烯-3β,7β,1 1α·三醇-17-酮。 23. —種式(II)之7β-羥基類固醇之製備方法,
    其中113係: (1) -Η ; (2) -C〇-R4 其中R4係烷基; 其中Rl7及Rl8 —起形成=〇或 其中R1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84441 ^0406419
    其中Z!-Z2係或單鍵或雙鍵, 該方法包含 將式(I)之Δ5-類固醇
    24. 25. 26. 27. 28. (I) ^ (其中R3、Rl7、心8及zi-l係如以上之定義)與色二孢 菌之7β-羥化酶接觸。 根據申明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之製備 方法’其中R3係Η。 根據申请專利範圍第24項之羥基類固醇(Π)之製備 方法,其中r3係_c(o)-ch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之製備 方法’其中R17及R18形成二〇。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之製傷 方法’其中Rn、R1S及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形成内 酉旨環。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之製備 方法’其中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α及β立體化 84441 200406419 學性
    29·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之製備 方法’其中該羥基類固醇(II)係5-雄留烯-3 β,7β-二醇 -1 7 -嗣。 3 〇·根據申凊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之製備 方法,其中与Γ 7 D Τ羥基類固醇(π)係5,9(11)-雄留 -3β,7β-二醇 _17一§同。 “康申明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之製備 2 ’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細胞濃縮物、全么 胞或無細胞反應。 王細 3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 ,一 方土 弟31員之7卜羥基類固醇(II)之萝供 33 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 、脅 •概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方法,里中^ β义基類固醇(Π)之製備 34. _ /、中μ色一孢菌係棉鈐色二孢菌。 之製備方法 種式(III)之11 OU羥基類固醇 D
    - R '18 84441 (III) 其中R3係·· (1) -Η ; (2) -CO-R4 其中114係11或cvq烷基; 其中R17及R18—起形成=〇或 其中R17及Ru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⑺碳 〜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子 0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之A5-類固醇
    35. 36. 37. (其中R3、尺”和Ru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Ζι_Ζ2係單 鍵)與麴菌之11α-羥化酶接觸。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11α-羥基類固醇(ΠΙ)之製 備方法,其中R3係Η。 根據申睛專利範圍第35項之11α-羥基類固醇(III)之製 備方法,其中I係-C(0)-CH3。 根據申清專利範圍第34項之1 ία-羥基類固醇(III)之製 備方法,其中Rn及Ri8形成=〇。 84441 38. 39. 傷據申睛專利範圍第34項之11α_羥基類固醇(πι)之製 方去,其中h7、Ris及類固醇主鏈之cl7碳原子形 0鲦環。 備據申睛專利乾圍第34項之11α_羥基類固醇(m)之製 埤方法,其中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以及β立體化
    40. 41. 42. 43. 4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 備方法,其中該1 ;[ 醇-17,。 第34項之11α_羥基類固醇(III)之製 卜羥基類固醇係5-雄甾烯-3 β,11 (X、二 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11α,基類固醇(111)之$ 備方法’讓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細胞濃縮物1 細胞或無細胞反應。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 1頊夕, 負之lloc-羥基類固醇(ΙΠ)之韋 備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頊 、 示4負之羥基類固醇(III)之韋 備方法’其中該麴菌係褚麴菌。 種式(IV)之 7β,11α-二 _ ^基類固醇之製備方法 84441
    200406419 其中R3係: (1) -Η ; (2) -CO-R4 其中R4係^1或(^-05烷基; 其中R17及R18—起形成=0或 其中R1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I)之7β-羥基類固醇
    (其中R3、R17和r18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z!-z2係單 鍵)與麴菌之11 α -經化酶接觸。 84441 -10- 200406419 4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以3係Η。 4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心係-c(〇)_cH3。 4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ri7及Ri8形成=0。 4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7ρ,11α_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Ri7、Ri8及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形成内酯環。 根據申凊專利範圍第48項之7β,1 Ι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衣備方法’其中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α及β立 體化學性
    5〇.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固罘4以員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1 之製備方法,其中兮7 R ^ 、μ 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係5-雄 細·3β,7β,11α-三醇 _17_ 酮。 5 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之制供士 t ㈤弟48項之叩,11 二經基類固醇(I 之衣備方法,其中兮接 # 、全^… 错由發酵作用、細胞濃縮 王細胞或無細胞反應。 5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丨項之 一 之製備方法,复中,接總\ 5 α·二羥基類固醇(I /、中σ亥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 84441 200406419 5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麴菌係赭麴菌。 54. —種式(IV)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之製備方法
    其中尺3係: (1) -Η ; (2) -CO-R4 其中R4係烷基; 其中R17及R18 —起形成=〇或 其中R!7及Ri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 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之Δ5-類固醇
    84441 -12- (其中R3、R1S和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Z「Z2係單 人色二孢菌之7β-羥化酶接觸,以產生式(π)之7β_羥 基_固醇
    (ID (其中R3、尺”和ru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Ζι_Ζ2係 單鍵);及 (2)將步驟(1)之7β-羥基類固醇(11)與麴菌之ιΐα-羥化 知接觸。 5 5 ·根搪 之制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11心二羥基類固醇(IV) 製備方法,其中R^、h。 b ·才艮# & :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之7p,u H呈基類固醇(Iv) 之衣備方法,其中心係_C(0)_CH3 〇 :申明專利範圍第54項之7PJ 1α-二羥基類固醇(a) 之製備方法,其中Ri7及Ris形成=〇。 5δ·根=申言青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11α_:經基類固醇叫 之製備方法,其中以门及尺以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 c 1 7碳原子形成内酯環。 59.根=申言青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ηα_二經基類固醇⑽)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以及β立 體化學性 84441 -13 - ο 6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衣備方法,其中該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5_雄甾 歸·3β,7β,1 Ια-三醇-17-酮。 61. 62. 63. 64, 65 66 6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S4項之7P,1]La_二羥基類固醇(IV) 衣備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細胞濃縮物 全細胞或無細胞反應。 根據申睛專利範圍第61項之7β,1 Ι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丨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備方去,其中5亥色一孢菌係棉鈐色二孢菌。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麴菌係赭麴菌。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11α_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在步驟(2)的接觸之前,先不分離步 (1)之7 β »經基類固醇(η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1 Ι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在步驟(2)的接觸之前,先分離步驟(1) 之7β-羥基類固醇(Π)。 .種式(IV)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之製備方法 84441 -14- 200406419
    其中R3係: (1) -Η ; (2) -CO-R4 其中R4係H或cvc5烷基; 其中R17及R18—起形成=0或 其中R!7及R!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之類固醇
    (其中R3、R18和R17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Z!-Z2係單 鍵)與犁頭黴之7β,11α-羥北酶(類)接觸。 6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84441 -15- 200406419 之製備方法,其中以3係^。 69.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8 負之7ρ, α'〜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R3係、c(o)-ch3。 70·根據申睛專利範圍第67 一 負之邛,111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衣備方法,其中Rn及R18形成=0。 7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7 々制讲七, 貝之/p,Ua、—羥基類固醇(IV) 之衣備方法,其中Rl7&R ^ ^ u不”攸、、σ合之類固醇主鏈之 C 1 7反原子形成内酯環。 7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7 之方半^ . 貝之7Ρ,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衣備方法’其中該内酸環 體化學性 「式所不之oc及β立
    7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之7β η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7β,11α : ζ—經基類固醇( 稀—工基頌固醇(IV)係5_趙 7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之 之製傷方法,其中該接觸,二二經基類固醇( 、全細胞或無細胞反應。 1酵作用、細胞濃紹 7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 之製備方法,其中 ,羥基類固醇( 76. 根據申a m 丁错由發酵作用。 甲叫專利乾圍第”項 Mia-二羥基類固醇( 84441 -16- 200406419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犁頭黴係藍色犁頭黴。 77_ —種式I之5,9(11)-雄甾二烯之製備方法
    其中113係: (1) -H ; (2) -CO-R4 其中R4係11或<:1-€5烷基; 其中R17及R18—起形成=0或 其中R〗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 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及ΖγΖ2係雙鍵,該方法包含: (1)提供式(III)化合物
    84441 -17- 200406419 (其中R3、R17和R18係如以上之定義);及 (2)消除11α羥基,以形成介於义丨與冗]之間的雙鍵(式I)。 7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其中提供式III化合物 之步驟包括將式(I)之Δ5-類固醇
    (I) (其中R3、R17和R18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單 鍵)與麴菌之11α-羥化酶接觸。 84441 18- 200406419 柒、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 捌、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84441 :^00406419 4 第〇92106;331號專利申請案(劃線)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92年10月)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式(II)之7β-羥基類固醇,
    其中R3係: ⑴-Η ; (2) -C〇-R4 其中R4係11或(^(:5烷基; 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其中R17及R18—起形成戈 其中1^7及Rls和與彼結合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其中Ζ!_Ζ2係單鍵或雙鍵。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g 系負之7β-羥基類固醇(II),其中F 係Η。 3 _ 根據申請專利蘇圚笛? s 摩Μ第2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其中R 係-c(o)-ch3。 4 · 根據申請專利筋圍笛〗5 J乾圍弟1項之7β_羥基類固醇(π),其中Ri 84441 及汉18形成=0。 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7β_經基類固醇(π),其中 、及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形成内酯環。 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7β-羥基類固醇(11),其中該 内私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β立體化學性 Α。 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7β_羥基類固醇,其中該 7 3-經基類固醇(11)係5_雄留烯-30,70_二醇_17-酮。 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7β-羥基類固醇(II),其中該 7β-羥基類固醇(II)係5,9(11)_雄留烯-30,70-二醇-17_酮。 9· 一種式(III)之11α-羥基類固醇
    其中R3係: (1) -H ; (2) -C0-R4 其中$ 4係Η或C i - C 5烧基; 其中Rl7及Rl8—起形成=〇或 84441 200406419 其中圬u及R18和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 u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 7碳原子
    之11α-羥基類固醇(in),其中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 尺3係Η 〇 粑據申明專利範圍第10項之1 Ια-羥基類固醇(III),其中 R3係-C(〇)-CH3。 根據申凊專利範圍第9項之11α-羥基類固醇(III),其中 R!7及R18形成=〇。 •根據申晴專利範圍第9項之11α-羥基類固醇(III),其中 Ri7、及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形成内酯環。 4·根據申晴專利範圍第13項之;Lg4ia_羥基類固醇四⑴, 其中该内酿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a及β立體化學性
    15·根據申清專利範圍第9項之11α-羥基類固醇(ΠΙ),其中 該11 a-經基類固醇係5 —種式(IV)之 7β,11α_. 你5-雄甾烯-3β,11α-二醇-17-酮。 心二羥基類固醇 84441 2UU4U6419
    (2) -C〇_r4 其中係H或CVC5烷基; 八中R17及Rl8 —起形成=〇或 /、中Ri7&Ru和與彼結合之类員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根據申明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β,11α_二經基類固醇(〗v) ’其中R3係Η。 8·根據申明專利範圍第丨7項之7p,i 1α_二羥基類固醇(ιν) ,其中 R3係-C(0)-CH3。 19·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β,11α_二羥基類固醇(ιν) ’其中R17及r18形成=〇。 2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β,ΐ ια_二羥基類固醇(IV) ’其中Ri7、Ri s及類固醇主鏈之C1 7碳原子形成内酯環。 84441 -4- 200406419 2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3JLloc-二羥基類固醇 ,其中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α及β立體化學性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其中該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係5 -雄甾烯-3β,7β,11α-三醇-17-酮。 23. —種式(II)之7β-羥基類固醇之製備方法,
    其中R3係: (1) -H ; (2) -CO-R4 其中R4係11或(:1-C5烷基; 其中R17及R18—起形成=〇或 其中R1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84441 200406419
    其中Z^Z2係或單鍵或雙鍵, 該方法包含 將式⑴之類固醇
    R18 24. 25. 26. 27. 28. (其中 R3、R17、R ;5 7 7 ) — 18及Zl-Z2係如以上之定義)與色二孢 囷之7 β -經化酶接觸。 把據申明專利範圍第23項之7卜經基類固醇(II)之製備 方法,其中R3係Η。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7β_羥基類固醇(π)之製備 方法,其中R3係-C(0)-CH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_羥基類固醇(11)之製備 方法,其中R17及r18形成=〇。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_羥基類固醇(11)之製備 方去,其中R1?、Rl8及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形成内 酉旨環。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羥基類固醇(H)之製備 方法,其中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以及β立體化 84441 200406419 學性 ο
    29·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_羥基類固醇(π)之製備 方法,其中該7β-經基類固醇(„)係5_雄留烯_3ρ,7β_二醇 -1 7 -酮。 3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_羥基類固醇(π)之製備 方法,其中該7β-羥基類固醇(11)係5,9(11)_雄留烯 -3β,7β-二醇 _17_ 綱。 3 1·根據申清專利範圍第23項之7β-羥基類固醇(π)之製備 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細胞濃縮物、全細 胞或無細胞反應。 3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7β•羥基類固醇(π)之製備 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 3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邛_羥基類固醇(11)之製傷 方法,其中該色二孢菌係棉鈴色二孢菌。 34· —種式(III)之11 α_羥基類固醇之製備方法
    84441 200406419 其中R3係: (1) -η ; (2) "CO«R4 其中R4係H或CVC5烷基; 其中R!7及r18—起形成二〇或 其中R1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主鍵之C1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λ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之Δ5-類固醇
    35· 36· 37. («Ml φ -p .、甲反3、R〗7和Rls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Zl_z2係單 鍵)與麴菌之11α-羥化酶接觸。 才艮才慶上 甲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1ΐα-羥基類固醇(in)之製 備方法,其中R3係H。 才艮才虔由 豕甲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11α-羥基類固醇(III)之製 備方法,其中R^、_C(0)_CH3。 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ιΐα-羥基類固醇(III)之製 備^r、、冬 凌’其中Rl7及RlS形成=〇。 84441 200406419 3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11α-羥基類固醇(ΙΠ)之製 備方法’其中R1?、R1S及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形成 内酯環。 3 9·根據申晴專利範圍第34項之1 ια_經基類固醇(η〗)之製 備方法,其中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以及β立體化 學性
    40. 根據申明專利範圍第34項之ιια_經基類固醇(hj)之製 備方法,其中該11α-羥基類固醇係5_雄留烯_3ρ,11α_: 醇-1 7 - S同。 4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11α★基類固醇⑽之製 備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細胞濃縮物、全 細胞或無細胞反應。 42. 4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基類固醇⑽之製 備方法,其中邊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lla選基類固醇(m)之製 備方法,其中該麴菌係赭麴菌。 44. 一種式(IV)之7β,11α_二經基類固醇之製備方法 84441
    200406419 其中R3係: (1) -Η ; (2) -CO-R4 其中R4係HSCVCs烷基; 其中Rl7及—起形成=〇或 其中R1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I)之7β-羥基類固醇
    (其中R 3、R 1 7和R 1 8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Z 1 - Z 2係早 鍵)與麴菌之11α-羥化酶接觸。 84441 -10- 200406419 45.根據申言青專利範圍第44項之7β,11α_二羥基類固醇(jv) 之製備方法,其中1係Η。 4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1係_C(〇)_CH3。 47.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r17及ri8形成=0。 4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7β,;[ 1α_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r1?、r18及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形成内S旨環。 49·根據申凊專利範圍第48項之7β,1 Ι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α及β立 體化學性
    烯-3β,7β,1 Ια-三醇-17-酮。
    、全細胞或無細胞反應。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7β,11α_二經基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 84441 -11 - 200406419 53. 根據申言青專利範圍第48項之7β,1 Ι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麴菌係赭麴菌。 54. —種式(IV)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之製備方法
    其中係: (1) -H ; (2) -CO-R4 其中R4係烷基; 其中Rl7及Rl8—起形成=〇或 其中R1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之A5-類固醇
    84441 -12- 200406419 (其中汉3、1118和1117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2广:22係單 鍵)與色二孢菌之7β-羥化酶接觸,以產生式(π)之7β-羥 基類固醇
    55. 56. 57. 58. 59. (其中R3、1^7和Rls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Ζι_Ζ2係 單鍵);及 (2)將步驟(1)之7β-羥基類固醇(II)與麴菌之丨丨心經化 酶接觸。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r3係Η。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之7β,11 α -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r3係-C(0)-CH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ιν) 之製備方法,其中R17及R18形成=〇。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11心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尺口及尺!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鍵之 C17碳原子形成内酯環。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β,11α_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α及p立 體化學性 84441 -13- 200406419 ο
    經基類固醇(IV) 醇(IV)係5-雄甾 6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11α_二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7β,11α-二羥基類固 知- 3β,7β,11α -三醇-17-銅 〇 羥基類固醇(IV) 用、細胞濃縮物 6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7β,ι1α_二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 、全細胞或無細胞反應。 6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之邛,丨二經基類固醇(ιν)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 6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之7β,11α_二經基類固醇(ιν)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色二孢菌係棉鈐色二孢菌。 6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丨項之7β,i丨α_二經基類固醇(ιν)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麴菌係赭麴菌。 6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 4項之7 β,丨丨以_二羥基類固醇(j ν ) 之製備方法,其中在步驟(2)的接觸之前,先不分離步 驟(1)之7β-羥基類固醇(II)。 6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1α_二羥基類固醇(ιν) 之製備方法,其中在步驟(2)的接觸之前,先分離步驟〇) 之7β-羥基類固醇(π)。 67· —種式(IV)之7β,11α-二羥基類固醇之製備方法 84441 -14- (IV)200406419
    其中R3係: (1) ; (2) "C〇.r4 其中R4係过或匕-^烷基; 其中Rl7及r18—起形成=0或 其中RnKRw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Ο ,該方法包含 (1)將式(I)之Δ5-類固醇 68. ω
    (其中R3、R18和R17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ΖγΖ】係單 鍵)與犁頭黴之7β,11α-羥化酶(類)接觸。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之7β,1 Ια-二羥基類固醇(IV) (0 84441 200406419 之製備芩法,其中R3係H。 根據申明專利範圍第68項之7β,1 Ι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反3係_c(〇)-CH3。 根據申巧專利範圍第67項之7β,1 Ια-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r17及Ri8形成=〇。 根據申明專利範圍第67項之70,〗1α_二羥基類固醇 之製備方去,其中尺口及Ris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 c 1 7碳原子形成内酯環。 根據申明專利範圍第67項之7P,〗1α_二羥基類固醇(ιν)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内酯環具有以下式所示之α&β立 體化學性
    ,二羥基類固醇(IV) 二羥基類固醇(IV)係5-雄甾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 7項之7 β,11 α _二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7β,Πα_二經基類固 烯-3β,7β,11α-三醇-17-酮。 二羥基類固醇(IV) 酵作用、細胞濃縮物 7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β 7項之7 β,11 α _ 一声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用 、全細胞或無細胞反應。 二羥基類固醇(IV) 7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 4項之7 β 11 α _ 二羥基類固醇(IV) 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接觸係藉由發酵作 7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 7項之7 β 11 α 一 84441 -16- 20Q406419 之製備亨法,其中該犁頭黴係藍色犁頭黴。 77_ —種式I之5,9(11)-雄甾二烯之製備方法
    其中R3係: (1) -H ; (2) -CO-R4 其中R4係烷基; 其中Rl7及Rl8 —起形成=〇或 其中R17及R18和與彼結合之類固醇主鏈之C17碳原子 一起形成下式之内酯環
    ,及ΖγΖ2係雙鍵,該方法包含: (1)提供式(III)化合物
    84441 -17- 200406419 (其中R3、R17和R18係如以上之定義);及 (2)消除11α羥基,以形成介於冗丨與冗〗之間的雙鍵(式I)。 7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其中提供式III化合物 之步驟包括將式(I)之Δ5-類固醇
    (I) (其中R3、R17和R18係如以上之定義及其中ΖγΖ〗係單 鍵)與麴菌之11α-經化酶接觸。 84441 18- 200406419 V 第092106331號專利申請案(劃線) 中文說明書修正頁(92年10月) 柒、指定代表圖:
    修正: 補充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 捌、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ΠΙ) 84441
TW092106331A 2002-08-16 2003-03-21 5-Androsten-3 β- ol steroid intermediate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TW20040641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0399002P 2002-08-16 2002-08-16
US41529302P 2002-10-01 2002-10-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6419A true TW200406419A (en) 2004-05-01

Family

ID=31891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6331A TW200406419A (en) 2002-08-16 2003-03-21 5-Androsten-3 β- ol steroid intermediate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2) US20040034215A1 (zh)
EP (1) EP1534732B1 (zh)
JP (1) JP2006507369A (zh)
AT (1) ATE339437T1 (zh)
AU (1) AU2003285485A1 (zh)
BR (1) BR0313523A (zh)
CA (1) CA2495412A1 (zh)
DE (1) DE60308388T2 (zh)
ES (1) ES2271636T3 (zh)
MX (1) MXPA05001857A (zh)
TW (1) TW200406419A (zh)
WO (1) WO2004016640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5869A (zh) * 2019-12-24 2020-03-17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微生物转化生产7α-羟基-脱氢表雄酮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20042338A1 (it) * 2004-12-06 2005-03-06 Ind Chimica Srl Process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drospirenone
US8084446B2 (en) * 2005-04-26 2011-12-27 Eric Marchewitz Use of DHEA derivatives for enhancing physical performance
HUE038504T2 (hu) * 2005-07-21 2018-10-29 Bayer Ip Gmbh Eljárás 3-oxo-pregn-4-én-21,17-karbolaktonok elõállítására 17-(3-hidroxipropil)-3,17,dihidroxiandrosztánok fémmentes oxidációjával
PL1746101T5 (pl) * 2005-07-21 2014-11-28 Bayer Pharma AG Sposób wytwarzania 3-oksopreg-4-eno-21,17-karbolaktonów drogą bezmetalowego utleniania 17-(3-hydroksypropylo-3,17-dihydroksyandrostanu
US7319154B2 (en) * 2005-07-21 2008-01-15 Bayer Schering Pharma Ag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3-oxo-pregn-4-ene-21, 17-carbolactones by the metal free oxidation of 17-(3-hydroxypropyl)-3, 17-dihydroxyandrostanes
CN110331182A (zh) * 2019-08-06 2019-10-15 江苏远大仙乐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甾体中间体的生物转化制备方法
CN111057734A (zh) * 2019-12-24 2020-04-2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甲基睾丸素高效转化生产11α-羟基-甲基睾丸素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94646A (en) * 1963-10-23 1966-12-27 American Home Prod Microbiological hydroxylation of norsteroids using aspergillus ochraceus
DE2349022A1 (de) * 1973-09-26 1975-04-10 Schering Ag Neue d-homo-steroide
ES432106A1 (es) * 1973-11-30 1976-11-01 Schering Ag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eparacion de d-homo-20-cetopregna- nos.
US4031074A (en) * 1974-09-02 1977-06-21 Akzona Incorporat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11β-hydroxy-18-alkyl-estrane compounds
IL48628A0 (en) * 1974-12-23 1976-02-29 Schering Ag D-homo-20-keto-pregnanes and process for their manufactur
US4054563A (en) * 1975-04-25 1977-10-18 Ciba-Geigy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piro compounds of the steroid series
CH633562A5 (de) * 1976-12-10 1982-12-15 Schering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neuer kortikoide.
US4336332A (en) * 1979-02-20 1982-06-22 Hoffmann-La Roche, Inc.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droxylated steroids
DE3042136A1 (de) * 1980-11-03 1982-06-09 Schering Ag, 1000 Berlin Und 4619 Bergkam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3 (beta), 7 (beta) -dihydroxy- (delta) (pfeil hoch)5(pfeil hoch) -steroiden
US4559332A (en) * 1983-04-13 1985-12-17 Ciba Geigy Corporation 20-Spiroxanes and analogues having an open ring E, processes for their manufacture, an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thereof
AU7978794A (en) * 1993-10-13 1995-05-04 Neurocrine Biosciences, Inc. 3,17-dihydroxy-3,7,16 and/or 17-methyl-androst-5-ene compounds, derivatives thereof, and their use
DK0973791T3 (da) * 1995-12-11 2007-09-17 Searle Llc Fremgangsmåde til fremstilling af en epoxyforbindelse
ATE215606T1 (de) * 1995-12-12 2002-04-15 Akzo Nobel Nv Mikrobielle 11alpha-hydroxylierung von steroiden
FR2771105A1 (fr) 1997-11-20 1999-05-21 Vitasterol Utilisation du fusarium monoliforme pour la preparation des derives 7alpha-hydroxyles de la dehydroepiandrosterone et de la pregnenolon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5869A (zh) * 2019-12-24 2020-03-17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微生物转化生产7α-羟基-脱氢表雄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271636T3 (es) 2007-04-16
WO2004016640A2 (en) 2004-02-26
US20040034215A1 (en) 2004-02-19
CA2495412A1 (en) 2004-02-26
US7002028B2 (en) 2006-02-21
BR0313523A (pt) 2005-06-28
MXPA05001857A (es) 2005-06-03
JP2006507369A (ja) 2006-03-02
EP1534732A2 (en) 2005-06-01
US20040220158A1 (en) 2004-11-04
WO2004016640A3 (en) 2004-07-08
AU2003285485A1 (en) 2004-03-03
EP1534732B1 (en) 2006-09-13
DE60308388T2 (de) 2007-09-20
DE60308388D1 (de) 2006-10-26
ATE339437T1 (de) 2006-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62974B1 (en)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c-7 substituted 5-androstenes
US20040137555A1 (en) Microorganism having ability to convert sterol into androst-4-ene-3,17-dione/androsta-1,4-diene-3,17-dio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TW200406419A (en) 5-Androsten-3 β- ol steroid intermediate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EP2173761B1 (en)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9-alpha-hydroxy-steroids
US20070066579A1 (en) 5-androsten-3beta-ol steroid intermediates and proces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TW200525036A (en) Microbial method for hydrolysis and oxidation of androst-5-ene and pregn-5-ene steroid esters
HU227367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6-hydroxymethyl-1,4-androstadiene-3,17-dion
JPS6137280B2 (zh)
US20060100185A1 (en) 5-Androsten-3beta-ol steroid intermediate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JP2004535805A (ja) 11β,17α,21−トリヒドロキシ−6α−メチルプレグナ−1,4−ジエン−3,20−ジオン21−アセテートの製法
JPS6250118B2 (zh)
EP4189105A1 (en) Microbiological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rsocholic acid
JPS6251116B2 (zh)
TW200427838A (en) A microbial process to prepare 5-androsten-3β,7α,15α-triol-17-one and related analogues
EP1679317A2 (en) 5-Androsten-3 -ol steroid intermediates and processes for fheir preparation
JP2007507219A (ja) フザリウム菌種によるテストラクトン製造のための発酵法
JPS6357437B2 (zh)
JPS59187000A (ja) アンドロスタ−1,4,11(12)−トリエン−3,17−ジオン
JPS6247518B2 (zh)
JPS6224077B2 (zh)
JP2007515932A (ja) 7−ケトデヒドロエピアンドロステロンおよび関連する類似体を製造するための微生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