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1907A - Optical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1907A
TW200401907A TW092108682A TW92108682A TW200401907A TW 200401907 A TW200401907 A TW 200401907A TW 092108682 A TW092108682 A TW 092108682A TW 92108682 A TW92108682 A TW 92108682A TW 200401907 A TW200401907 A TW 2004019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optical system
optical
screw hole
hol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8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63799B (en
Inventor
Ken Hirunuma
Keiichi Hotta
Gouji Funatsu
Original Assignee
Penta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ax Corp filed Critical Pentax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01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1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3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37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16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 G02B23/18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for binocula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Telescop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401907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光學裝置,具有光學系統安裝板,其上安裝有光學系 統;及外殼,其帽裝有前述光料統安紐,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 -種光學裝置’其帽述外殼之底部具有螺孔形成零件,前述零件係藉由 螺紋配合位於三腳架頭上的螺絲。 【先前技術】 "作為光學裝置之例子,係為雙筒望遠鏡、相機等。在此等光學裝置中, 光千不知衣板係料、在外殼巾,而光料_如觀測光料統及相機) ;安裝在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上。前述光學裝置-般係設計成固定在三腳 入亦卩^孔軸零件魏置在前述外殼之底部上,並且藉由螺紋 “三腳辆之_,以便前述光學裝置附著於前述三腳架頭上。 係:為前:卜殼述光學裝置靖交輕。因此,,合金及強化塑勝 前述螺孔形縣料=且縣賴外殼之厚度盡可能薄。—般而言, 便形成螺孔。 _胁祕精之麵上,並且具雜大厚度以 前述光學裝置(I付装 成零件上之情況 二腳架頭時’常出現過度旋轉力施加於前述螺孔形 前述外殼可能變形,過度應力便出現在前述外殼之底部中,因此 口而’為了總f|域輕前 但是,為了防 尤干衣置之重ΐ’需要減小前述外殼之厚度。 應力而出現》,j因將光學裝置畴於三腳綱上時職生的過度 【發明内容/可能過多減小外殼之厚度。 200401907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種 , 述光學裝置附粉:„祕。衣置u如下構成:在將前 保持許n 卩7"斷’㈣讀料財的應力制減小,同時 μ 述外豉之厚度相對較薄。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綠 成交件。〜 ,、光予衣置,包括光學系統安裝板、外殼及螺孔形 封裝在‘====上安裝有光學系統。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係 藉由螺紋配合二二=孔形成零件係配置在前述外殼之底部上,以便 —邱八r ;二卿木頭上的螺絲。前述螺孔形成零件及底部之至少 二:係與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嵌合,以便抵銷—旋轉緊固力,前述緊固 零件=1絲藉由螺咖在前彰_成謝時軸赠述螺孔形成 位在述觀職料具有第—卿,而祕底部具衫二針腳定 ㈣-針腳—默距離處。前述第—針腳及第二針腳之尖端部係 Λ則述光學系統安裝板嵌合。 〜在此銜純下,前述外殼可由強化塑膠材料製成,而前述螺孔形成零件、 弟針腳、第二針腳及外殼可_體成型。進一步而言,前述第一針腳及第 二^卩在其尖端部具有凸出部,並且前述凸出部可配合形成於前述光學系 ’充女衣板中的螺仙,以便前述第_、第二針腳與前述光料、統安裝板嵌 視需要,前述第一針腳之凸出部之中心係與前述螺孔形成零件之令心對 齊。 則这光學裝置可進一步包括安裝在前述光學紐安裝板上的一對望遠 光干不統,因此前述光學裝置能作為雙筒望遠鏡。在此種情形下,前述外 八又可包括主外殼部及可動外殼部,前述可動外殼部與主外殼部嵌合以便能 夠私動,以相對於前述主外殼部而伸出及收縮。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可包 200401907 括固定在前駐外殼部-虹的第—缺_麵述可 第二板。前述-對望遠光學系統其_之—可安裝在前轉側场 -對望遠光⑽統之另-可絲在前述第二板上。前述Z前述 於主外殼部移動,以便前述-對望遠光學系統之光轴之 …可相對 並且前述螺孔形成料可配置麵述綺殼部巾。 ^到5周整’ 二.t最!祕殼部細財式姆於前社核部呈線性移動. “-對私辟純之綠係在敢平社鶴 動· 學系統之光軸之間的距離得到調整。前述望遠光學=龍遠光 系統零件’其固定在前述第—板及第二板其_之_上的預定.光= 二光學系統零件,其可沿前述望遠光學系統之光軸相對於‘光^ 統零件移動’因此前述望遠光學系統均具有對焦功能。 , 視^前述主外殼部具有對焦機構,用以相對於前述第—光學 件私動則述第m統零件;及 ^ 執行前述對焦功能。前述旋轉輪可具有環形=手==述對焦機構以 3=二·機構可形成移動轉換機構,其將前述旋轉輪之旋 =動Μ奐切述第二光料統零件相對於前述第—光料統零件之線性 種娜配置於前錢謝義峨統。在此 並且配置㈣ζ/υ可進—步包括透鏡筒,其封裝前述照相光學系統 對焦功圓筒中沿前述照相光學系統之光軸移動峨行前述 开㈩麵焦機構可配置於可述旋轉輪與透鏡筒之間。在此種情 形下’刖述螺孔形成突杜+壯 纟令件了以此方式衣置:前述螺孔形成零件之螺孔之中 。前述第一針腳及第二針腳可配置 成千灯於_照相光學祕之光轴。 200401907 【實施方式】 本發明將參考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第-圖表示光學裝置之内部結構,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即應用於其中, 則述光學裝置係具有照相功能的雙筒望遠鏡。第二圖係沿第—圖之線贴 的斷面圖’亚且在第二圖巾省略紐元件以簡化前述圖式。在前述具體實 %例中雙筒望遠鏡具有外殼1G,其包括請殼部财及可動外殼部聰。 一對望遠光學系統12R、瓜係配置在前述外殼财。前述望遠光學 糸統im、1ZL具有-對稱結構,並係用於右望遠光學系統及左望遠光學李 統:前述右望遠光學系統12R係安裝在前述主外殼部舰巾,並且包括物 鏡糸統13R、正像稜鏡系统MR及接目鏡系統15R。觀測窗脱係形成於 則述主外设部1GA之前壁中,並且係與前述物鏡系統nR對齊。前述左望 退光學糸統⑶係安裝在前述可動外殼部·中,並且包括物鏡系統上儿、 正像稜鏡线ML及接目鏡系統15L。觀測窗16L係形成於前述可動外殼 部10B之前壁中,並且係與前述物鏡系統丨儿對齊。 么應注意’為了說明之簡單,在下列說明中,前與後係分別定義為相對於 則述對望遠光學系統12R、12L的物鏡系統之一側及前述接目鏡系統之一 側,而右與左係分別定義為面朝前述接目鏡系統服况時的右側及左側。 么前述可動外殼部10B係以可滑動方式與前述主外殼部說嵌合,以便 所述可動外殼部應能相對於主外殼部說呈線性移動。亦即,前述可動 外成WU0B ίτ、可移動於收縮位置(如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與最大伸出位置 (其中前述可動外殼部簡係從前述收縮位置拉出,如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 之間。有-適當摩擦力作用於前述主外殼部1〇Α及可動外殼部之滑動 表面上,因而必須施加_定伸出或收縮力於前述可動外殼部上,然後 所述可動外殼部1GB才能從前述主外殼部嫩伸出或向其收縮。因此,由 200401907 於有適當摩擦力作用於前述主外殼部10A及可動外殼部10B之滑動表面上, 所以雨述可動外殼部10B能夠固定或靜置於前述完全枚縮位置(第_圖及第 二圖)與前述最大伸出位置(第三圖及第四圖)之間的光學位置處。 從第-圖、第二圖與第三圖、第四圖之間的比較可瞭解,前述可動外殼 部10B從前述主外殼部10A拉出日夺,前述左望遠光學系統12L係、與前述可 動外殼部1GB -起㈣,而前述右望遠光⑽統观翻定在前述主外殼 部10A中。因此,藉由定位前述可動外殼部1〇B於相對於主外殼部隐的 任意伸出位置,前述接目鏡系統15R、15L之光軸之_距離(即瞳孔距離) 便得到調整。前述可動外殼部係設定於相對於前述主外殼部說的收 縮位置時,前述望遠光學系統lm、见之間的距離變為最小(第_圖及第 二圖),而前述可動外殼部係奴於相對於前述主外殼部說的最大伸 出位置時,前述望遠光學系統12R、12L之間的距離變為最大(第三圖及第 四圖)。 前述右望遠光學系統之物鏡系統13R係封裝在透鏡筒呢中,立 係安裝在相對於前述主外殼部難_定位置處,而前述正像稜齡 及接目鏡线丨m可相對於前述物⑽統m來回移動,以便前述右望遠 光=請職。嶋,前述左望遠峨㈣之物鏡系㈣ ^ 见内,錢安裝在相對於前述可動外殼部的固定位 处而“正像魏系統14L及接目鏡系統说可相對於前述物鏡系統 3L來回私動,使珂述左望遠光學系統12L可對焦。 —前述透鏡筒HR具有圓筒部服(前述物鏡系統观即封裝於叫,及 ==座观(其係—體成型於細筒部观下)。前述附著底座服呈 ^側附者部19R,(從前述_服朝外殼丨 部19R”(從前述圓筒部-向外❹之一 200401907 係側面塊狀部,其具有相雜大的厚度,而前述外細著部隱,,係爲平部。 同樣地,前述透鏡筒17L具有圓筒部18L(前述物鏡系統13]1即封裝於 其中)’及附著底座1礼(其係-體成型於前述圓筒部见下)。前述附著底 座19L具有内側附著部19L,(從前述圓筒部18L朝外殼1〇之中心伸出),及 外側附著部19L,,(從前述圓筒部18L朝外殼1〇之外側伸出)。前述内側附著 部19L,係侧面塊狀部,其具有械懷大的厚度;而前述外側附著部肌,,係 爲平部。 為進行上述瞳孔距離調整操作及對焦操作,第五圖所示的光學系統安裝 板20係配置在前述外殼1〇之底部上。應注意,在第一圖及第三圖中,前 · 述光學系統安裝板2〇係為使前述圖式簡單化而省略。 幻C光车糸、、’充文叙板2〇包括矩形板2〇a,其固定於前述主外殼部i〇A 上;及滑動板20B,其以可滑動方式配置在前述矩形板2〇A上並固定於前 述可動外殼部10B上。前述矩形板20A及滑動板2〇B係由適當金屬材料製 成,最佳者係輕質金屬,如鋁或鋁合金。亦即,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20係 由強度高於前述外殼10(或後面要說明的螺孔形成零件112)的材料製成。 丽述滑動板20B具有矩形部22(其寬度與前述矩形板2〇A幾乎相同), 及伸出部24(其與前述矩形部22 一體相連並從前述矩形部22向右延伸)。φ 耵述透鏡筒17R之附著底座19R係固定在前述矩形板20A上的預定位置, 而A述透鏡筒17L之附著底座19L係固定在前述滑動板20B之矩形部22 上的預定位置。應注意,在第五圖中前述透鏡筒17R之附著底座19R之固 定位置係表示為由雙鏈虛線25R所圍繞的區域,而前述透鏡筒17l之附著 底座19L之固疋位置係表示為由雙鏈虛線25L所圍繞的區域。 一對導槽26係形成於前述滑動板20B之矩形部22中,而另一導槽27 係形成於前述伸出部24中。一對導引針腳26,(以可滑動方式與前述導槽26 12 200401907 嵌合)及導引針腳27,(以可滑動方式與前述導槽27嵌合)係固定在前述矩形 板20A上。前述導槽26、27係相互平行並且向右及向左伸出相同長度。前 述導槽26、27之各長度對應相對於前述主外殼部10A的可動外殼部1〇B 之可移動距離,亦即前述可動外殼部1〇B之收縮位置(第一圖及第二圖)與前 述可動外殼部10B之最大伸出位置(第三圖及第四圖)之間的距離。 從第二圖及第四圖可瞭解,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2〇係置放於前述外殼 ίο中並與前述外殼10之底部隔開以在此處形成一空間。前述矩形板2〇a 係固定於前述主外殼部10A上,而前述滑動板2〇β係固定於前述可動外殼 4 10B上。應注意,為了將前述滑動板2〇B固定於可動外殼部腕,凸緣 _ 28(沿別述細彡部22之左瓣緣伸⑴係配置翻定在軸於前述可動外殼 部10B中的隔板29上。 第,、圖及第七圖顯示右安裝板3〇R及左安裝板3〇L。前述右安裝板 係配置用以安裝前述右望遠光學系統lm之正像稜鏡魏歐,而前述左 安裝板3GL係配置用以安裝前述左望遠光學系統12L之正像稜鏡系統见。 垂直板32R、32L係沿前述右安裝板3〇R及左安裝板脱之後周邊而配置。 如第-圖及第三圖所示,前述右接目鏡系統15R係附著於前述垂直板皿, 而刚述左接目鏡系統15L係附著於前述垂直板32]L。 參 如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前述右安裝板3〇R具有導屐皿,其係固定在 刖逑右側邊緣附近的下側。前述導屐皿係與溝槽规―起形成,前述溝 槽以可滑動方式接收前述矩形板胤之右側邊緣,如第七圖所示。同樣地, 月)述左女衣板3GL具有導屐34L,其>[細定在前述左側邊緣附近的下側。 可述導屐34L係與溝槽36L—起形成,前述溝槽以可滑動方式接收前述滑 動板20B之右側邊緣,如第七圖所示。 >C/主w因為第七圖係沿第六圖之線的斷面圖,所以前述光學 13 200401907 為了說明之簡單化,在第七圖 圖之線VII-VII的斷面,而前 系統安裝板20無法在第七圖中顯示。然而, 中,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20係顯示為沿第五 述導屐34R、34L係表示為斷面圖。
如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前述右安裝板30R具有側壁观(沿直左側邊 緣配置),前述側壁胤之較低部分係形成為隆起部微(其具有孔用以以可 滑動方式接收轉c前料桿42R之前端係插在形成於前述附著底座 魔之__肌,情孔佻中並且峡在糾。前料桿微之後 端係插在形成於垂直片段桃(其—體成型於前述矩形板肅之後邊緣上) 中的孔45R中並且固定在其中(參照第五圖)。應注意,在第五圖中前述垂直 片段嫌係表示觸關’以便前述孔视可得顺測,而在第一圖及第 三圖中,前述導桿42R之後端係插在前述垂直片段桃之孔视中。
同樣地,前述左安裝板30L具有側壁肌(沿其右側邊緣配置),而前述 側壁38L之較低部分係形成為隆起部规(其具有孔用以以可滑動方式接收 V桿42L)。七述導桿42L之前端係插在形成於前述附著底座19]L之内側附 著部19L中的孔43L中並且固定在其中。前述導桿42L之後端係插在形成 於垂直片段44L(其一體成型於前述滑動板2〇b之後邊緣上)中的孔45]L中並 且固定在其中。應注意,類似於第五圖中的前述垂直片段44R,前述垂直 片段44L係表示為斷面圖以便前述孔45L可得到觀測,而在第一圖及第三 圖中’前述導桿42L之後端係插在前述垂直片段44L之孔45L中。 前述右望遠光學系統12R之物鏡系統13R係裝置於前述右安裝板30R 前面的固定位置。因此,前述右安裝板30R沿前述導桿42R來回移動時, 前述物鏡系統13R與正像稜鏡系統14R之間的距離便得到調整,以便進行 右望遠光學系統12R之對焦操作。同樣地,因為前述左望遠光學系統12L 之物鏡系統13L係裝置於前述左安裝板30L前面的固定位置,所以藉由沿 14 200401907 前述導桿42L來回移動前述左安裝板3〇L,前述物鏡系統13JL與正像稜鏡 糸統14L之間的距離便得到調整,以便進行左望遠光學系統i2L之對焦操 作0 為沁丽述導桿42R、42L同時移動前述右安裝板3〇R及左安裝板3〇ί以 便改’’又錢右安裝板3GR及左安裝板3GL之間的距離,前述安裝板3〇R、 30L係猎由可延展的轉合器46相互連接,如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 具體而言’前述可延展的輕合器46包括矩形桿狀元件似及可以滑動 方式=收前述桿狀元件似的又狀树偷。前述桿狀元件條係牢固附 著㈣述罐通之隆起部下側前端,而前述叉狀元件働係牢固附 著於前韻壁38L之隆起部飢下側前端。兩元件似、呈有—長产 其大於前述可動外殼部·在其收縮位置(第一圖及第二圖)與其最大伸出· 位置(弟三圖及第四圖)之_移動距離。亦即,即使前述可動外殼部⑽係 從收縮位置伸出至最大伸出位置,可滑動嵌合係仍然保持在前述兩元件 46A、46B 之間。 參照第八圖’其顯示沿第—圖之線胤观的垂直斷 第四圖及第八圖可瞭解,_48係封裝在前述外殼 = 於前述_部鳳及矩形板取。前述_架48具有中心=固右1 部微(從前述中心部48C向右伸出) - 冃,嘉6 从山、 玉夏土 48S(攸所述右翼部48R之右 周邊向下伸出)及左翼部做(贿述中心部做向左㈣ 右 如第八圖所示,孔50係形成於前述中4 、, 成於前述主外殼部财之前射的環形窗m對齊。;亚且係與形 中心部规之後部分中,而矩形開 4係形成於前述 前述主外殼部财之頂壁具有用以露出^缺可述凹陷52之底部中。 係藉由蓋板55紐,前賴板麟的制,並且前述開孔 200401907 前述蓋板55移除時’ f狀組件56騎配在前述凹陷内& 則歧轉輪圓筒57係以旋轉方式支撐在前述 )透鏡向58。 兄可沿其中心輛鶴,而前述透· 58卻料,止=,聽前述透鏡筒 轴旋轉。前述管狀組件56裝配後,前述蓋板 前斜心 旋轉㈣細置在前述旋轉輪„ 57上 ==述凹陷52。 旋轉輪圓筒57外側声面逸輪60具有形成於前述 ⑽w 形緣,而前述旋轉輪6〇透過开《成^.+ 盍板55中的開孔62外露前述主外殼部1〇八之頂壁。^成於別述 螺旋面64係形成於前述旋轉輪 藉由螺紋配合前述螺旋面64。亦即,舆前述元㈣係 合的複數個凸緣係形成於前述獅元件66之内疋=0=7之微面《嵌 =表面係形成於前述環形树的之外部周邊上,二^ 持在非雜狀因與W述蓋板55内壁之間的喪合而旋轉,而係保 因轉細筒57旋料,元件㈣ 動:、而;=的螺紋接觸而沿前述旋轉輪圓筒57之一 則杨動方向取決於前述旋轉輪圓筒57之旋轉方向。 扁平 ==,元件66上凸出,並且定位在前述環形之 狗十表面之對側處。如第八圖 形開孔5㈣,細_樹^==^祕之矩 你丨 件狀凡件46A中的孔47中。因此, 扣t 露部分而旋轉前述旋轉輪圓 =7 :如上所核骑形元件66係沿_轉輪_ π 讀板徽、观可沿前述望遠㈣統·、η 而’《旋轉輪6〇之旋轉運動係轉變為前述正像棱鏡系、 16 200401907 述接目鏡系統15R、15L之線性運動,以便前述望遠光學系統12R、12L可 以對焦。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前述一對望遠光學系統12R、12L係以例如此種方 式設計:從前述每一正像稜鏡系統14R、14L與接目鏡系統15R、15L至前 述每一物鏡系統13R、13L之間的距離最短時,前述望遠光學系統12R、 12L對焦位於前述雙筒望遠鏡前方4〇米與無窮遠之間距離處的物體;並且 在觀測前述雙筒望遠鏡前方2米與4〇米之間的物體時,前述正像稜鏡系統 及接目鏡系統與前述物鏡系統分開以便對焦於前述物體上。亦即,前述正 像稜鏡系統與物鏡系統分開最大距離時,前述一對望遠光學系統對焦於前 述雙筒望遠鏡前方約2米距離處的物體上。
戶、?、相光學糸統68係配置在前述透鏡筒58中,其係同軸配置於前述旋轉 輪圓筒57中。前述照相光學系統⑹具有第一透鏡群組68八及第二透鏡群 、、且68B。私路板7〇係附著於前述主外殼部1〇A後端壁之内部表面上。固態 成像裝置,如電荷輕合裝置(CCD)72,係安裝在前述電路板7〇上,而前述 CCD 72之光接收表面係與前述照相光學系統仍對齊。一開孔係形成於前 述内框架48之中心部48C後端部分中,並且係與前述照相光學系統68之 光轴對背。開孔内裝設有光學低通濾波器74。耻,此具體實施例之 雙筒望遠鏡具有與數位相__照相魏,續由前述照相光學系統68 獲得的物體影像形成於前述CCD 72之光接收表面上作為辟影像,前述光 學影像係齡光電方辅換為赌之影像信號。 一在第^圖及第四圖中,前述照相光學系統⑽之光軸係藉由參考符销 表=,而前述右望遠光學系統及左望遠光學系統说之光轴係系 考符號OR及OL表示。前述光轴〇R、〇L係相互平行,並且平行於葡 照相光學系統68之光軸〇S。如第二圖及第四圖所示,前述光軸0R、 17 200401907 定義平行於前述照相光學系統68之光轴 統既及左望遠光學系統12L可平狀雜光學系 OR、〇L之間的距離(即前述瞳孔距離)可以調整。而祕,以便前述光軸 6S ^ t , 68對焦一物體,包括位於前述雙筒 兄 、、死 無窮遠處減,並且肋操作餘_^攝處㈣秘物體及 ^ …、攝衫中進行)時,對焦機構盔需 女衣知述透鏡《财。但是,前述雙筒望遠 :·、而 靠近的物難於前述韻望遠鏡前方„ /了通域—樣拍攝 ❿ 有-對焦機構。 W 2械‘㈣透賴58需要 因此,内螺紋係形成於前述旋轉輪圓筒57之内辟 _輪_ 57之㈣絲合)伽彡缺料透賴^之外处 之㈣係插在前述孔5Q中,而前述前端之底輕與鍵槽% ^成兄 透節_縱_,長度。—孔_成於前述内框成’ 而76及_8 .慨社_賴贿。 因此,前述旋轉輪圓筒57藉由操作前述 _士前述照相光學系制之光軸移動。因==讀鏡筒 別壁上的内螺紋及形成於前述透鏡筒兄外壁上的;;;;=疋轉輪圓筒 構,前述機構將前述旋轉輪_ 57之旋轉移 靜祕轉換機 性運動或對焦運動。 私換為—透鏡筒58之線 开咖前述旋職M 5 W螺翻64及形成於前述旋轉輪圓筒 』上的内螺紋係相互反向傾斜’以便前述旋轉輪 二 刀扪4,珂述透鏡筒58移動以與前述CCD72分開。 土 u此,靠近的物 18 200401907 體之影像可對焦於前述CCD 72之光接收表面上。依據前述一對望遠光學系 統12R、12L與照相光學系統68之光特性,前述螺旋面64之節距與内壁之 内螺紋之節距互不相同。 如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電源電路板80係配置在前述主外殼部1〇A之 右端部分中。因為變壓器等等(圖中未顯示)係安裝在前述電源電路板8〇上, 所以其重量相對較大。如第二圖、第四圖及第八圖所示,控制電路板幻係 配置在前述主外殼部10A之底部與光學系統安裝板2〇之間,並且係固定在 前述主外殼部1GA之底部。電子零件例如微型電腦及記憶體係安裝在前述
控制電路板82上,而前述電路板7〇及電源電路板8〇係藉由扁平挽性接線 (圖中未顯示)與前述控制電路板82相連。
在珂述具體實施例中,如第二圖、第四圖及第八圖所示,lcd監測器 84係配置於前述主外殼部财頂壁之上表面上。前述咖監測器科具有 扁平矩形板做。前述LCD監· 84係⑽方式配置:频及後側(定位 口…川Hr、垂直於錢知、相光學系統68之光車由,並且前述監測器 可圍繞沿前述前側配置的旋轉軸86旋轉。前述lcd監測器84 一般為折疊 =閉’如第八圖中實線所示。在此情況下,因為前述lcd監測器私之 、丁表面朝者主外殼部說之上表面,所以前述顯示表面無法看到。相反 相操作係採用前述CCD 72進行時,前述咖監測器84旋轉並從前 …置升起至第八圖中虛線所示的顯示位置,以便前述[^監測器糾 之t表面可從前述接目鏡系統改、说之側面看見。 從,:^動外ό卩腦之左端部分係藉由前述隔板29分開以形成電池室 西己 、产—、+、 ^ 令。如第二圖及第四圖所示,蓋子9〇係 配置在前述電池室88之底辟 A -土中猎由打開前述蓋子90,前述電池92可裝 或私出前述電池室88。前述菩 、風千90構成珂述可動外殼部10B之一部分 19 200401907 亚且係藉由適當嵌合機構固定在第二圖及第四圖所示的關閉位置。 W述電源電路板80之重量相對較大,同樣地,前述電池%之重量亦較 大。在前述具體實施例中,重量相對較大的兩組件係裝配在前述外殼1〇之 兩端。因此,可改善具有照相功能的雙筒望遠鏡之重量平衡。 如第-圖及第三圖所示,電極板94、96係配置在前述電池室88之前及 k*而部。則述電池92係相互平行排列於電池室88内,並且在前述電池室 中以相反方向接觸前述電極板94、96。前述電極板94係與外殼⑺電氣連 接;而前述電極板%係藉由電源電纜(圖中未顯示)與前述電源電路板8〇電 氣連接,使電源可從電池92供應至電源電路板8〇。前述電源電路板則共 φ 應電源給安裝在前述電源板7〇上的CCD 72、安裝在前述控制電路板幻上 的電子零件(如微型電腦及記憶體)及LCD監測器84。 如第-圖至第四騎示,可在前述電源電路板8()上配置視訊輸出端子 102例如作為外部連接器,在此情況下,孔1〇4係形成於前述主外殼部嫩 刖壁中,以便外部連接器與前述視訊輸出端子1〇2相連。進一步而言,如 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CF卡驅動器1〇6(其中CF卡如同記憶體卡為可分離) 可配置在A述主外设部10A底部上的控制電路板82下方。 前述主外殼部m及可動外殼部簡都勤含碳纖維(例如作為強化材籲 料败纖維增強塑膠材料製成。前述主外殼部嫩係藉由連接上半部· 及下半41GA而形成;而在第二圖、第四圖及第八圖中,前述上半部歐 與下半部10A”之間的接合係藉由參考符號觸表示。前述上半部财及下 半,鮮係__触_材料難成—體翻料,並且獅適當的 黏著劑結合以形成前述主外殼部1〇A。 —第九_平帽,表示前述主外殼部财之下半部說”,而第十圖係 治第九圖之線Χ-χ的斷面圖。 20 200401907 前述下半部舰”具有矩形凹陷u 孔形成零件112係一體成型 於抽偏續刖迭中心之右側並且靠 、卜牛邛10A珂邊緣的位置處。前述 蚝孔形成苓件ι12係具有環形斷面的 , Λα 1〇A^^ 刀 ’丁、孔114(即通往前述下半 410A之外σ卩表面的開孔)係形成於 子邛77中,如弟十圖所示。前述螺 孔形成苓件112之螺孔Η4係與附著於二 .τ 、一腳木碩的螺絲連接。第一針腳11 ό 如一肢成型於前述螺孔形成零件u μ ,、 什2之穴編上,而凸出部118係從前述第 ’’十腳116之尖端凸出。前述凸出部1 、 之中、仏與螺孔形成零件m之中 心對背0另一方面’第二針腳12〇係一 a 月且成j於珂述矩形凹陷ho中靠後 位置並且與前述螺孔形成零件112 外一 间預疋距離。凸出部122係從前述 第一針腳120之尖端凸出。 前述螺孔形成部分112係以此方式裝設:前述螺孔形成部分ιΐ2之螺孔 二之中心軸係垂直於前述照相光學系統關之柿。前述第—針腳⑽及 第一針腳120係垂直於則逑光轴凸出’且配置在前述照相光學系統68之光 ^下並與前述光軸平行。如第十圖所示,前述凸出部ii8、122係定位在離 前述矩形凹陷110之底表面相同高度處。 前述螺孔形成零件112及針腳120係與前述矩形凹陷11〇 一體成型,增 強肋124A至124H係-體成型於前述矩形凹陷11〇上,用以加強前述螺孔· 形成零件112及針腳120與前述下半部10A,,之間的連結部分。從第九圖可 瞭解’如述增強肋124A係形成以穿過前述螺孔形成零件112及針腳12〇之 中心並沿前述照相光學系統68之光軸伸出。前述增強肋124B係形成以穿 過丽述螺孔形成零件112之右側並平行於前述增強肋124A。前述增強肋 124C係從前述增強肋124B向左伸出,且係垂直於並橫跨前述增強肋124A。 前述增強肋124D、124E、124F、124G及124H係從前述螺孔形成零件112 以放射狀方向沿伸而出。 21 200401907 如弟八圖所不,則达具有照相功能的雙筒望遠鏡組裝 零件112之第-針腳116係插人形成於前述控制祖板82的孔 月必出部m係配合形成於前述矩形板2〇α的喪合㈣並且金轉人。 前述第二_2_人軸於__路板_u3G t Γ而前^凸 出部122係配合形成於前述矩形板觀的嵌合孔I]〗並且與並嵌人。 具有照相功能的前述雙筒望遠鏡安裝在三腳架頭上時,前述螺卿成零 件112之^孔m储由螺紋配合前述三腳架頭之螺絲並緊固。然而,此 時即使-過度旋轉緊固力係施加於前述螺孔形成零件ιΐ2上,前述過度旋 轉緊固力也會藉由與前述矩形板爾栽合的針腳ii6、m而接收或累又積, 以便可防止過度應力出現在前述主外殼部1qa之底部中。換言之,為了總 體減輕具有照相功能的雙筒望遠鏡之重量,即使前述主外殼部嫩:㈣ 製成薄型’仍應防止前述主外殼部1〇A因作用於前述螺孔形成零件⑴的 過度旋轉緊固力而變形。 從第二圖及第四圖可瞭解,前述矩形凹陷⑽之右區域或前述增強肋 124B之右側係用以封裝前述CF卡驅動器1〇6。 雖然在上述具體實補巾具有照相魏的光學裝置係雙筒望遠鏡,但是 本發明可應用於其他光學裝置,例如數位相機。進一步而言,雖然前述^ 書 外殼部10A係固定在前述矩形板20A的兩個部分(即前述螺孔形成零件ιΐ2 之針腳116及上述具體實施例中的針腳12〇)上,但是針腳也可配置在其他 部分上,使前述主外殼部10A可固定在前述矩形板20A上三個或更多部分 處0 雖然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已參照附圖予以詳細說明,但是熟悉本項技術 人士顯然可作出各種修改及變化而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田壽。 22 200401907 【圖式簡單說明】 第二圖係沿第-圖之線IWI的斷面圖; 不前述可動外殼部係設定在最 第二圖係類似於第—圖的水平斷面圖,顯 大伸出位置; 第四圖係類似於第二圖的水平斷面圖,顯 大伸出位置; 示前述可動外殼部係設定在最 第五隱平_,顯祕置在第—圖麻絲裝置之外殼中的光學系女I板, 統
系統安裝板上的右安裝板 第六圖係平面圖,顯示裝設於第五圖所示光學 及左安裝板; _第七隱沿第六B之線νπ·νπ峨_的正視圖,其帽述光學系統 女叙板係表示為沿第五圖之線VII-VII的斷面圖; 第八圖係沿第―圖之、線谓-VIII所觀測到的正視圖;
第九圖係平面圖,顯示第—圖所示光學裝置之主外殼部之下半部;及 第十圖係沿第九圖之線Χ-Χ的斷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對照說明] 10…外殼 10Α···主外殼部 10Α’…上半部 10Α”···下半部 10Β…可動外殼部 12R···右望遠光學系統 23 200401907 12L···左望遠光學系統 20…光學系統安裝板 20A···矩形板 20B···滑動板 30R···右安裝板 30L···左安裝板 46…|馬合器 46 A···桿狀元件 46B···叉狀元件 48···内框架 48C···中心部 52···凹陷 55…蓋板 56…管狀組件 57…旋轉輪圓筒 58…透鏡筒 60…旋轉輪 66···環形元件 68…照相光學系統 70···電路板 72…電荷耦合裝置(CCD) 74…光學低通濾波器 80…電源電路板 82…控制電路板 200401907 84—LCD監測器 110···矩形凹陷 112···螺孔形成零件 114···螺孔 116···第一針腳 118···凸出部 120···第二針腳 122···凸出部 124A-124H···增強肋 126…孔 128···嵌合孔 130…孔 132···嵌合孔

Claims (1)

  1. 200401907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光學裝置,包括: 光學系統安裝板,其上安裝有光學系統; 外奴’其中封裝有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及 螺孔形成零件,其係配置在前述外殼之底部上,使位於三腳架頭上 的螺絲可藉由螺紋配合位於前述螺孔形成零件中的螺孔; 月这螺孔形成零件及前述底部之至少一部分係與前述光學系统安 裝缺合,以抵銷-旋轉緊固力,前述緊固力係在前述螺絲藉由螺紋緊 固在所述螺孔形成零件中時形成於前述螺孔形成零件上。 _ 2.如申料利範圍第i項之光學裝置,其中前述螺孔形成零件具有第一針 J及則述底部具有第二針腳以便與前述第一針腳分開預定距離;前述 第-針腳及第二針腳之尖端部係與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喪合。 •如申明專利犯圍第2項之光學裝置,其中前述外殼係由強化塑膠材料製 、&述蜍孔幵^成令件、第一針腳及第二針腳及外殼係一體成型。 4·如申^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針腳及第二針腳在前 述穴端^具有凸出部,前述凸出部係配合形成於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中 的、孔’使w縣—針腳及第二針腳可與前述光學純安驗嵌合。φ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光學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針腳之凸出部之中心 係與别述螺孔形成零件之中心對齊。 •士申明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裝置,進一步包括安裝在前述光學系統安 裝板上的-對望遠光學系統,因此前述光學裝置可當作雙筒望遠鏡。 士申明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學裝置,其中前述外殼包括主外殼部及可動 外冗又部,刚述可動外殼部與主外殼部嵌合以便移動且相對於前述主外殼 4而伸出並從縮’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包括固定在前述主外殼部一側上
    26 200401907 的弟一板及固定在前述可動外殼部一側上的第二板,义 七夕土 / 則u對望返光學 糸統其中之-係安裝在前述第-板上,而前述—對望遠光學系統之另— 係安裝在前述第二板上,前述可動外殼⑽於前述二 — 以便調《述-對雜光„統之光_的轉,•述觀·形縣件 係配置在前述主外殼部中。 v 8·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光學裝置,其中前述可動外殼部相對 外设部呈線性移動之方式為:前述一對望遠光學系統之 内移動,以便調整前述-對望遠光學系統之光_的距離。、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光學 一光學純% 1 ¥述望遠光學系統均包括··第 處;及第在蝴—响叫卜的預定位置 遠光學系統之光轴移動述第—光學系統零件沿前述望 心十奢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學===·统均具有對焦功能。 用以相對於前述第—井战/ ,、月W主外设部具有對焦機構, 輪,用以手動操作前述述第二光學系統零件,·及旋轉 n.如申請專·_ 1GIf_ 1 對焦功能。 其形成於旋轉輪圓筒之· 置-切述旋轉輪具有環形凸緣, 構,前述轉換機構將t /面·1'⑽述難機構構成移動轉換機 件相對於述第一光^疋^輪之轉移動轉換成前述第二光學系統零 12.如_利範圍第11::=::。 的照相光學系統。 、進^包括配置於前述旋轉輪中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與狀 照相光學系統,且配於^光學裝置,進—步包括透鏡筒,其封裝前述 光轴移動以執行前述隹月'顺轉輪圓筒中並可沿前述照相光學系統之 ‘、、、%<且其中別述對焦機構係配置於前述旋轉
    27 200401907 輪圓筒與前述透鏡筒之間。 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光學裝置,進—步包括照相光學系统,前述螺 孔形成零件之配置方式為:前述螺孔形成零件之螺孔中心轴係垂直於前 述照相光學系統之光軸。 、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萝 衣置,進一步包括照相光學系統,前述第 一針腳及第二針腳係配置成平行於^ 订於別达照相光學系統之光軸。 W·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裝 _ 置’其中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係由強度 高於前述螺孔形成零件的材料製成。 Π.如申明專利视圍第1δ項之光學襄置,其中前述光學系統安裝板係由金φ 屬製成。
    28
TW092108682A 2002-04-17 2003-04-15 Optical device TWI26379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14481A JP4030789B2 (ja) 2002-04-17 2002-04-17 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1907A true TW200401907A (en) 2004-02-01
TWI263799B TWI263799B (en) 2006-10-11

Family

ID=19193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8682A TWI263799B (en) 2002-04-17 2003-04-15 Optical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092155B2 (zh)
JP (1) JP4030789B2 (zh)
KR (1) KR100795448B1 (zh)
CN (1) CN1304869C (zh)
DE (1) DE10317944A1 (zh)
GB (1) GB2387668B (zh)
TW (1) TWI2637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0789B2 (ja) 2002-04-17 2008-01-09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US20050104506A1 (en) * 2003-11-18 2005-05-19 Youh Meng-Jey Triode Field Emission Cold Cathode Devices with Random Distribution and Method
EP1803012B1 (en) * 2004-10-08 2015-06-03 Carl Zeiss SMT GmbH Optical projection system
US7911710B2 (en) * 2006-09-18 2011-03-22 Edwards Optical Corporation Telemicroscopic apparatu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simultaneous bi-level telescope viewing of objects both far and near
JP5027588B2 (ja) * 2007-08-07 2012-09-19 株式会社 ニコンビジョン 望遠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7027A (en) * 1976-08-31 1978-01-03 Asia American Industries Ltd. Binocular telescope containing a camera
US4570887A (en) * 1983-10-17 1986-02-18 Banister Gerald K Quick-connect mount for a camera and tripod
US5081478A (en) * 1990-02-13 1992-01-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djustably mounted camera grip
JP2811921B2 (ja) * 1990-06-20 1998-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防水ケースにおけるカメラ取付構造
DE4244161A1 (en) * 1991-12-26 1993-07-01 Asahi Optical Co Ltd Automatic focus field glasses - have lens which can be moved in direction of optical axis for sharp adjustment and lenses movable along optical axis for varying refractory force
JPH0730546B2 (ja) 1992-06-17 1995-04-05 株式会社タイヨー パイル内セメント抜取用具
KR950007559Y1 (ko) * 1992-08-25 1995-09-13 최진민 보일러의 배풍기 고정구조
JPH06205249A (ja) * 1992-10-22 1994-07-22 Konica Corp ビデオカメラ
KR950007034Y1 (ko) * 1993-03-22 1995-08-24 박강훈 주름관 연결구
JPH08201902A (ja) * 1995-01-25 1996-08-09 Asahi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三脚取り付け構造
JP3339988B2 (ja) * 1995-05-12 2002-10-28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
KR100201787B1 (ko) * 1996-06-07 1999-06-15 고대식 횡파를 이용한 토모그라픽 초음파현미경 시스템
US6021983A (en) * 1996-06-13 2000-02-08 Congdon; Jon M. Binoculars mount having clamping and mounting plates
US6088053A (en) * 1996-07-15 2000-07-11 Hammack; Jack C. Digital record and replay binoculars
US5930035A (en) * 1996-08-20 1999-07-27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inocular with a movable unit including an erecting system and an eyepiece system
JP3462693B2 (ja) * 1997-02-12 2003-11-05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と架台との結合構造
JP2000029112A (ja) * 1998-07-07 2000-01-28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メラ、カメラ用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及びカメラ用三脚
JP2000347281A (ja) * 1999-06-03 2000-12-15 Asahi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三脚取付用アダプタ
US6439518B2 (en) 1999-11-22 2002-08-27 Plastics Engineering Co. Apparatus for camera mount on tripod platform
WO2001052531A1 (en) 2000-01-07 2001-07-19 Hammack Jack C Digital record and replay binoculars
JP2001281555A (ja) 2000-03-31 2001-10-10 Nikon Corp 撮像機能付き双眼鏡
TW594046B (en) * 2001-09-28 2004-06-21 Pentax Corp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EP1351093B1 (en) * 2002-04-03 2005-11-09 Fujinon Corporation Support for an anti-blurring adapter and an objective lens
JP4030789B2 (ja) 2002-04-17 2008-01-09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95448B1 (ko) 2008-01-16
JP2003307686A (ja) 2003-10-31
GB2387668A (en) 2003-10-22
US7092155B2 (en) 2006-08-15
DE10317944A1 (de) 2003-10-30
GB0308889D0 (en) 2003-05-21
CN1304869C (zh) 2007-03-14
TWI263799B (en) 2006-10-11
JP4030789B2 (ja) 2008-01-09
US20030197928A1 (en) 2003-10-23
GB2387668B (en) 2005-06-08
KR20030082458A (ko) 2003-10-22
CN1451989A (zh) 2003-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01907A (en) Optical device
TW201034627A (en) Intraoral photography aid
DE3028728A1 (de) Photographische kamera
TWM311049U (en) Adjustment apparatus of camera lens distance and focal length for the automatic diaphragm of a monitoring camera
TWI249621B (en) Structure for assembly of binocular telescope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TWI237146B (en) Optical-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optical unit
TWI262324B (en) Binocular telescope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TWI280411B (en) Portable apparatus
JPS63214730A (ja) 姿合せハ−フミラ−を具えたカメラ装置
TWI224204B (en) Optical device
CN206671740U (zh) 一种光机的焦距调节装置及投影仪
CN207926786U (zh) 一种生产监控机器人
CN205792905U (zh) 用于手持摄影设备的摆动伸缩外置镜头及镜头旋转装置
JPS58166Y2 (ja) 水中撮影に用いる為のフアインダユニツト
CN208609060U (zh) 一种智能感光摄像头
CN211206950U (zh) 一种带显示功能的望远镜
JP3022844U (ja) 水中アングルファインダー
CN208798067U (zh) 一种电影级面部捕捉摄像头
CN209343127U (zh) 扁平式双目全景相机
CN100373206C (zh) 数位影像撷取望远镜
JP3181509U (ja) 液晶表示ビデオカメラ用のケース兼用外付け光学ファインダー
JPS5891440A (ja) 35mmフイルムカメラに着脱可能なインスタントフイルムパツク
CN207677864U (zh) 便于自拍的数码相机
CN206671739U (zh) 一种能够转向的投影仪
JP2600202Y2 (ja) 閃光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