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303368A - Cu-based allo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e forg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Cu-based allo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e forg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303368A
TW200303368A TW092102721A TW92102721A TW200303368A TW 200303368 A TW200303368 A TW 200303368A TW 092102721 A TW092102721 A TW 092102721A TW 92102721 A TW92102721 A TW 92102721A TW 200303368 A TW200303368 A TW 2003033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forged
strength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2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591115B (en
Inventor
Kazuaki Mino
Original Assignee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filed Critical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Publication of TW200303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3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91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911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8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copper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Forging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200303368
314400.ptd 第5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2) 熱疲勞強度。為達成前揭目的,已有藉由進一步增加作為 基材之含有鉻(〇. 8 % )與鍅(0· 2%)的前揭銅基合金中的鉻或 鍅比例,以增加強度的嘗試,藉以增加縮減比例 (r e d u c t i ο n r a t i〇)。當鉻或錄的比例增加且纖維狀的細 -緻結構(f i n e s t r u c t u r e )藉由模鍛或拉線等可在單一方向 引入大量應變的方式形成時,便可獲得高強度。然而,與 預期相反地,熱疲勞強度因延展性不佳而未增加,且因成 形物件的形狀限制使得鍛造與滾壓無法充分進行,因而難 以在具有任何形狀的成形物件中獲得希望的強度。因此, 對%使用高強度高電傳導率的電子組件而言,其應用受 限。 如曰本公開專利申請案第一次公告第平6 - 2 7 9 8 9 4號及 丨,Sakai等,Journal of the Japan Institute of Metals,第 55卷(1991),第 1 38 2 - 1 3 9 1 頁’’所述,含有大 量添加銀的銅基合金已開發成為新穎的合金系統。類似於 鉻或锆,銀於接近室溫下在銅中具有小的固溶性(s ο 1 i d s ο 1 u b i 1 i t y ),因此合金化的結果會使熱傳導率略減。在 含有8 . 5 %或更多添加銀的銅基合金中,共晶晶體 (e u t e c t i c c r y s t a 1 )係於固化時形成。當銅基合金鑄錠 (;Ρ加1 5 %的銀,以獲得足夠數量的共晶結構)進行模鍛或 拉線而在單一方向引入大量應變時,類似於銅-絡-錯合 金,共晶結構會被打破而形成纖維強化結構。雖然所獲得 -的強度很高,但是變成必須進行高度縮減以使鑄造圓棒形 成直徑為鑄造圓棒的直徑的十分之一的線棒,因此具有某
314400.ptd 第6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3) ^ 些尺寸或更大壁厚的成形物件便無法以該技術獲得。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鑑於前揭問題而完成;且其目的在於提供一 種可藉由無關幾何形狀的簡單方法而以低價製造高強度高 熱傳導金屬成形物件的金屬材料,以及一種使用該金屬材 料製造金屬成形物件的方法。 為達成該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高強度高熱傳導銅基 合金’其包含至少2至6 % (重量%,以下皆相同)的銀與〇 · 5 至0 . 9 %的鉻。 前揭銅基合金更'可包含〇 · 〇 5至〇 · 2%的锆。 再者,本發明提供一種製造高強度高熱傳導鍛造物件 的方法,其包括·將前述锻造銅基合金進行溶解的第一步 驟;將第一步驟所獲得之熔融合金以鑄造方式進行固化的 第二步驟,將第二步驟所獲得之固化物件在7 8 〇至9 5 〇艺範 圍的溫度下進行均質化熱處理(hom〇genizing heat treat men t )的第二步驟;將第三步驟所獲得之熱處理物件 在7 5 0至9 5 0 C範圍的溫度下,以鍛造或滾·壓進行熱加工的 第四步驟;將第四步驟所獲得之熱加工物件在75〇至98〇〇c 範圍的溫度下進行溶液處理(s〇luti〇n 的第五 步驟;將第五步驟所獲得之熱處理物件在等於或低於5〇〇 °C的溫度下,以鍛造或滾壓進行至少5 %冷加工或溫間加工 (warm working)的第六步驟;以及將第六步驟所獲得之成 形物件在3 7 0至5 0 0°C範圍的溫度下進行〇 · 1小時或更久之 時效處理(a g i n g t r e a t m e n t)的第七步驟。
3]4400.ptd 第7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4) 在此所使用之術語'均質化熱處理〃意指藉由將鑄造 所獲得之固化物件在無巨觀炫解(microscopic melting) 的狀態下加熱至高溫,而消除合金元素偏析 (segregation)的處理。 • 再者,術語vv溶液處理〃意指藉由將熱加工物件加熱 至高溫而將熱加工期間所成長之粗粒析出物(c 〇 a r s e precipitate )分解的處理0 再者,術語v\時效處理〃意指藉由將固溶液維持在預 定溫度一段預定時間,而使異質相(heterogeneous p龜se)析出於結構中的處理。 在前揭方法中,較佳方式係第三步驟所獲得的材料以 熱鍛造或滾壓進行熱加工,材料熱加工前、後之橫剖面或 長度比(以下稱為π锻造比(forging ratio)”)為1.5或更 高。 在前揭方法中,較佳方式係第五步驟的溶液處理進行 0. 1至1 0小時。 在前揭方法中,較佳方式係第七步驟中的時效處理之 處理條件(處理溫度及處理時間)設定為能使以(以絕對溫 度表示的處理溫度)x ( 2 0 +以小時表示之處理時間的常用 對% )表示之參數數值在1 3 0 0 0至1 5 0 0 0的範圍内。 因為本發明的鍛造銅基合金包含有在適當範圍内之量 ^的銀與鉻,或銀、鉻與鍅,所以得以使用本發明之製造鍛 -造物件的方法,而以鍛造方式輕易地製造高強度高熱傳導 鍛造銅基合金物件。
314400.ptd 第8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5) [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的鍛造銅基合金包含有2至6重量%的銀與0. 5 至0 . 9重量%的鉻,餘量為銅。 已發現使用諸如鑄造或鍛造與滾壓之簡單方法,進一 步將銀添加至本發明之含有少量絡或鉻與錯的鍛造銅基合 金,便可獲得含有廉價銅作為基材之具有高熱傳導率與高 強度的成形物件。因此,當使用本鍛造銅基合金時,無論 形狀如何(諸如大尺寸製品)皆可製造高強度高熱傳導鍛造 物件。 當具有前揭組成之銅基合金中的銀含量小於2 %時,成 形鍛造物件的硬度會降低,而無法獲得高強度高熱傳導鍛 造物件。另一方面,當銀含量超過6 %時,可能會發生熱加 工裂紋。 當絡含量小於0. 5 %時,成形锻造物件的硬度會降低, 而無法獲得高強度高熱傳導鍛造物件。另一方面,即使當 所添加的鉻量超過0. 9 %時,其所發揮的效果亦很小,而就 成本的觀點而言會變得不利。 此外,添加0 . 0 5至0 . 2 %的锆便得以抑制脆化。當锆含 量小於0 . 0 5 %時,便無法充分地抑制脆化。然而,在使用 本發明之製造高強度高熱傳導鍛造物件的方法中,並非一 定要添加錯。類似於鉻,即使當所添加的锆量超過0. 2 % 時,其所發揮的效果亦很小,而就成本的觀點而言會變得 不利。
314400.ptd 第9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6) 本發明之製造高強度高熱傳導鍛造物件的方法包括: 將前述鍛造銅基合金進行熔解的第一步驟;將第一步驟所 獲得之熔融合金以鑄造方式進行固化的第二步驟;將第二 >驟所獲得之固化物件在7 8 0至9 5 0°C範圍的溫度下進行均 -質化熱處理的第三步驟;將第三步驟所獲得之熱處理物件 在7 5 0至9 5 0°C範圍的溫度下,以鍛造或滾壓進行熱加工的 第四步驟;將第四步驟所獲得之熱加工物件在7 5 0至9 8 0°C 範圍的溫度下進行溶液處理的第五步驟;將第五步驟所獲 得之熱處理物件在等於或低於5 0 0°C的溫度下,以鍛造或 滾·進行至少5 %冷加工或溫間加工的第六步驟;以及將第 六步驟所獲得之成形物件在3 7 0至5 0 0°C範圍的溫度下進行 0 . 1至2 0小時之時效處理的第七個步驟。 根據本發明之製造高強度高熱傳導鍛造物件的方法, 藉由將經由第一與第二步驟所獲得之固化物件在7 8 0至9 5 0 °C範圍的溫度下進行均質化熱處理的第三步驟,便可消除 合金元素的偏析。亦即,在熔解由不同元素組成之合金及 以鑄造方式固化熔融物的方法中,具有高熔點的相會先固 化,而具有最低熔點的相(通常為包含大量合金元素的相) 則最後固化,因而造成所添加之合金元素的偏析與合金元 素,大幅巨觀改變。其次,將該固化物件進行均質化熱處 理,亦即在未造成巨觀熔解的狀態下加熱至高溫,因此發 生元素擴散而消除偏析。 ^ 當處理溫度低於7 8 0°C時,會因擴散不充分而在鍛造 加熱期間發生共晶反應。另一方面,當處理溫度超過9 5 0
314400.ptd 第10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7) °C時,基材會在擴散處理期間熔解。因此,其並非較佳方 式。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第三步驟所獲得之熱處理物件係 於第四步驟中,在7 5 0至9 5 0°C範圍的溫度下,以鍛造或滾 壓進行熱加工。當處理溫度低於7 5 0°C時,在後續的冷加 工或溫間加工期間可能會發生裂紋。另一方面,當處理溫 度超過9 5 0°C時,基材會熔解。因此,其並非較佳方式。 藉由在第四步驟中以1 · 2或更高的鍛造比進行熱加 工,便可獲得由均勻晶粒所組成的細緻結構(再結晶結 構)。當锻造比小於1. 2時’只能獲得部份完成再結晶的結 構。在製造大尺寸鍛造物件的狀況中,較佳方式係將鍛造 比控制在1. 5或更高,以均勻地進行加工應變。在板厚為 2 0 0 mm或以上的狀況中,較佳方式係將鍛造比控制在5至 1 5的範圍内。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第四步驟所獲得之熱加工物件係 於第五步驟中,在7 5 0至9 8 0°C範圍的溫度下進行溶液處 理。在第六步驟中,第五步驟所獲得之熱處理物件在等於 或低於5 0 0°C的溫度下,以鍛造或滾壓進行至少5 %的冷加 工或溫間加工。在第七步驟中,第六步驟所獲得之成形物 件在3 7 0至5 0 0°C範圍的溫度下進行0 . 1至2 0小時之時效處 理,因而在該結構中析出異質相。 在諸如熱加工之長時間維持在高溫狀態的方法中,因 為粗粒析出物可能會成長,所以熱加工物件係經由溶液處 理進行分解,再進行時效處理,藉此析出細緻異質相。再
314400.ptd 第11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8) 者,當熱加工物件於時效處理前進行加工時(進行加工應 變),析出現象係由諸如差排(d i s 1 ◦ c a t i ο η )之加工期間形 成的缺陷(作用為成核位置)所造成,因而形成更多的細緻 >斤出物。因此,藉由將結構再細敏化而提高鍛造物件的強 -度。 當第五步驟之溶液處理的處理溫度低於9 0 0°C時,鉻 析出物的固溶變得不充分。另一方面,當其超過9 8 0°C 時,諸如空穴之嚴重的缺陷(孔洞)係形成於該結構中。因 此,其並非較佳方式。由於熱處理溫度變得更高,所以晶 粒€長更為活化,而粗晶粒的形成(為損傷疲勞強度的因 子)更為快速。因為析出物的固溶發生於7 2 (TC或更高溫, 所以加熱至7 5 0°C或更高溫可獲得銀所造成的析出強化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 當第六步驟的加工量小於5%時,提高強度的效果很 小 〇 當第七步驟之時效處理的處理溫度低於3 7 0°C時,所 需的處理時間會加長。另一方面,當其超過5 0 0°C時,加 工硬化的程度很小,且部分銀或鉻析出物發生固溶而使析 出物粗粒化。因此,其並非較佳方式。當溫度降低時,所 獲^•的粗粒析出物並未被細敏化,而使析出強度急遽降 低。 為決定第七個步驟中之時效處理的處理條件,較佳方 -式係所決定之處理溫度與處理時間能使以(以絕對溫度表 示的處理溫度)x ( 2 0 +以小時表示之處理時間的常用對數)
314400.ptd 第12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9) 表示之參數數值在1300 0至1 5 0 0 0的範圍内。如此,可以可 靠地獲得具有高硬度的鍛造物件。 實例1 - 1 :銅基合金的製備(1 ) 將總重各為2 kg的原料在氬氣氣氛中熔解,以及將所 形成的熔融合金注入冷模具中進行固化,其中各該原料係 將2 %、4 %、6 %及8 %的銀添加至含有0 . 7 %鉻、0 . 1 3 %錯與餘 量的銅的母合金中而進行製備。由所形成的固化物件切割 出3 0 m m寬、3 5 m m高與1 2 0 m m長的方桿,並在9 0 0°C熱滾 壓成1 8 m m厚的滾壓物件。 結果,在含有2 %與4 %銀的滾壓物件中並未觀察到裂紋 (裂紋發生於側邊,熱加工裂紋),而含有6 %銀的滾壓物件 中有些許的裂紋。在含有8 %銀的滾壓物件中,觀察到由端 部延伸數毫米深度的裂紋。 因此,較佳方式係將所添加的銀量限制於6 %或更低比 例,以獲得具有少許熱加工裂紋的鍛造物件。 雖然鉻與錯係作為析出強化元素的有效元素,但是在 熔融合金固化後具有微量的固溶含量,諸如最大0. 7 3 %, 且即使在高溫狀態仍有0. 1 5 %。因為無法避免這些元素在 固化期間析出且難以消除,所以所添加之這些元素的總量 的一部分會浪費而成為無益於析出強化的π粗粒析出物’’。 浪費的元素的量計為約總量的2 0 %係為適當的。因此,較 佳方式係將最大鉻量限制如下:0 . 7 3χ 1. 2= 0 . 9 ( % )。同 樣地,較佳方式係將最大錯量限制如下:0. 1 5x 1.2=0.2 (%) 0
314400.ptd 第13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〇〇) 實例1 - 2 :銅基合金的製備(2 ) : 將總重為2 kg的原料在氬氣氣氛中熔解,以及將所形 成的熔融合金注入冷模具中進行固化,其中該原料有將0. ^2 %的锆添加至含有4 %銀、0 . 7 °/◦鉻與餘量的銅的母合金中而 >進行製備及未添加鍅至相同母合金中而進行製備的原料。 由所形成的固化物件切割出30 mm寬、35 mm高與120 mm長 的方桿,並在5 0 0°C與7 5 0°C熱滾壓成1 8 mm厚的滾壓物 件。 結果,在含有0 . 2 %鍅的所有滾壓物件中並未觀察到裂 紋#裂紋發生於側邊,熱加工裂紋)。在由未添加锆之材料 所獲得的滾壓物件之中,於5 0 0°C處理的滾壓物件可觀察 到數毫米的深裂紋,而於7 5 0°C處理的滾壓物件則觀察到 淺裂紋。 使用凹形上、下壓模(模具)將未添加錯而製備的材料 置於鍛壓機中,以進行鍛造。結果,在7 5 0°C處理的滾壓 物件並未發生裂紋。 由這些結果得知,藉由改良加工方法而添加錯並非總 是無益的,其中鍅被認為是有益於熱加工性。較佳方式係 該方法為能使拉應力盡可能小的加工方法。 ®添加析出強化元素的結為有效的。然而,在特大鑄錠 的狀況中,諸如在數十公斤至數,的鍛造物件,添加大量 的錄會造成嚴重的偏析。因此,較佳方式係將所添加的酷 •量限制在最多0 . 2 %。 實例2 :均質化熱處理
314400.ptd 第14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11) 將母合金熔解,以及將所形成的熔融合金注入冷模具 中,進行固化而獲得3 5 0 kg的大鑄錠,其中該母合金包含 有4 %銀,0 . 7 %鉻,0 . 1 3 %鍅與餘量的銅。 由鑄錠心部取樣0. 2 kg的錠塊,並對該錠塊進行熱分 析。結果,該合金在7 8 0°C時發生銅與銀間的共晶反應。 在熱分析前,將該合金加熱而使結構均質化,亦即消 除合金元素的偏析。在該合金加熱至7 0 0°C維持2 0小時的 狀況中,會發生共晶反應。在該合金加熱至7 8 0至8 0 0°C維 持2. 5小時的狀況中,銀擴散強勁且共晶反應峰值消失。 已發現當加熱溫度超過9 5 0°C時,縱使共晶反應消失仍會 造成基材金屬部分溶解。 因此,其已發現7 8 0至9 5 0°C範圍的溫度適於該合金的 均質化熱處理。 由在9 0 0°C進行2 . 5小時與2 0小時熱處理(均質化熱處 理)的鑄錠所獲得的熱處理物件及未進行均質化熱處理的 鑄錠取樣抗拉試驗的試件,在加熱至8 0 0°C後,進行拉力 試驗,並於破裂後量測伸長率。結果,在9 0 0°C進行2. 5小 時均質化熱處理之試件破裂後的伸長率為6 %,在9 0 0°C進 行2 0小時均質化熱處理之試件破裂後的伸長率為5 %,而未 進行均質化熱處理之試件破裂後的伸長率為0 %。結果,發 現均質化熱處理對於抑制熱加工裂紋為有效的。 再者,已發現均質化熱處理對於抑制實際熱加工(熱 滾壓)中的熱加工裂紋為有效的。 此外,各具有異於前揭試樣合金之組成比例的一些試
314400.pid 第15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12) 樣合金(包含有2至6%的銀,0. 5至0. 9%的鉻及0至0. 2%的 鍅)係以相同方式進行試驗。結果,均質化熱處理的效果 獲得相同的結杲。 ’ 已發現,在銀含量為6 %的狀況中,均質化熱處理的效 果降低,並發生裂紋(熱加工裂紋)。再者,已發現當使用 重量約2 kg的小型鑄錠時,發生較少裂紋。當使用重量數 百公斤的大型鑄錠時,以材料良率的觀點,較佳方式係將 添加的銀量控制在小於6 %。 實例3:熱加工 _在9 0 0°C將實例2所使用的鑄錠進行均質化熱處理,並 接著在7 0 0°C進行2 0 %的滾壓。結果,並未發生裂紋(熱加 工裂紋)。當滾壓物件在9 5 0°C進行溶液處理並接著進行 2 0 %冷滾壓時,便發生嚴重的裂紋。 經檢視嚴重裂紋的因子後發現偏析(無法為均質化熱 處理所完全消除的)會因加熱至9 5 0°C而造成部分熔解,而 形成在冷滾壓期間會伸長的小空穴(孔洞)。 實例2所使用的鑄錠在9 0 0°C進行均質化熱處理,在 7 5 0至9 5 0°C進行2 0 %的滾壓,在9 5 0°C進行溶液處理,以及 接著進行2 0 %的冷滾壓。結果,並未發生裂紋。 ®在本狀況中,當在9 0 0°C進行滾壓時,再結晶化係由 至少2 0 %的滾壓所引起,而部分不完全的再結晶結構係由 約1 0 %的滾壓所獲得。 由前揭結杲得知,在進行均句加工應變(諸如滾壓)的 狀況中,係進行約2 0 %的加工,亦即,較佳方式係將鍛造
314400.ptd 第16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13) 比控制在約1 · 2或更高的比例。因為難以在大型鍛造物件 中均勻地進行加工應變,所以較佳方式係將鍛造比控制.在 1 · 5或更高的比例。 在板厚為200 m m或以上的狀況中,較佳方式係將鍛造 比控制在5至1 5的範圍内。已發現藉由將以鍛造獲得的鍛 造物件進行溶液處理,便可獲得由晶粒尺寸約丨〇 〇微米之 均勻晶粒所組成的細緻結構。 實例4 :溶液處理、冷加工及温間加工 在實例2所使用的鑄錄:於9 0 0°C進行均質化熱處理之 後,藉由熱鍛造將1 0 0 mm厚與1 5 0 mm寬的錠塊鍛壓成2 5 m m厚的熱加工物件。其次,將熱加工物件於7 5 0至9 8 0°C範 圍的溫度進行溶液處理,以及進行水冷。在4 0 0°C進行2 0 % 的滾壓(冷加工/溫間加工)之後,於4 2 0°C進行1 · 5小時的 時效處理,並於室溫量測硬度(維氏(Vi eke rs)硬度)。結 果如下所示。 ’ 鍛造溫度(C ) 維氏硬度(Hv) 750 150 850 160 905 175 920 187 950 187 980 183 由前揭結果得知,藉由在7 5 0至9 8 0°C範圍的溫度進行 溶液處理,便可獲得高時效硬化能力(age hardenability)0 雖然時效硬化明顯地發生於9 2 0至9 8 0°C範圍的溫度,
314400.ptd 第17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14) 但是晶粒中存在有大量的粗晶粒。因為粗晶粒會降低疲勞 強度(如前所述),所以較佳方式係於相當高溫範圍中進行 短時間的處理,同時較佳方式係於相當低溫範圍中進行長 “間的處理(諸如約0 · 1至1小時)。 溶液處理係於1 0 0 o°c進行。結果,熱加工物件中形成 有相當數目的空穴(孔洞)。 較佳方式係時效處理前之冷或溫間加工的縮減比依據 鍛造物件的用途而定。即使4 0 0°C時的滾壓縮減比例降低 至1 5 %,時效處理後的硬度幾乎未變。已發現即使滾壓縮 減%例降低至5至1 0 %,雖然時效處理後的硬度僅些微改 變,但是可獲得充分提高強度的效果。 實例5 :時效處理 在9 0 0°C將實例2所使用的鑄錠進行均質化熱處理,並 於9 0 0°C進行4 5 %的熱滾壓;以及接著將該熱加工物件在 9 5 0°C進行溶液處理,並於4 0 0°C進行2 0 %滾壓(冷加工/溫 間加工)。時效處理係於4 0 0至5 0 0°C範圍之處理溫度及0 . 5 至3 0小時範圍之處理時間的各種不同條件下進行,以及接 著量測處理物件的硬度(維氏硬度)。結果表示於第1圖。 在第1圖中,處理條件係使用下列公式所表示的參數 決^: : Tx ( 2 0 + 1 〇 g t),其中T代表以絕對溫度表示的處理 溫度(K ),而t代表處理時間(小時)。 當時效處理在該處理條件下進行,以使參數落於 • 1 3 4 0 0至1 4 7 0 0範圍内,則獲得H v 1 8 5或更高的硬度。例 如,當處理溫度變得更高時,處理時間可為約0. 1小時。
3]4400.ptd 第18頁 200303368 五、發明說明(15) 當處理溫度控制在3 7 0°C時,所需的處理時間約為一天。 為獲得H v 1 8 0或更高的硬度,可使用經選擇的處理條 件,以使參數落於1 3 0 0 0至1 5 0 0 0的範圍内。 為藉由溶液處理將固化期間或先前步驟所獲得的析出 物溶解,加熱時間可為約5分鐘。在重量數公斤或厚度約 1 0 mm之薄板的狀況中,需要約1 0分鐘,以由表面至内部 均勻地加熱,因為該銅合金具有極佳的熱傳導率。因此, 在所處理之物件的表面溫度已達預定溫度之後,便可進行 1 5分鐘的溶液處理。由蒼數計算的結果得知,在該處理 中,最佳的處理溫度約為4 7 0°C。另一方面,大型物件需 要較長的時間,直到整個大型物件的溫度變得均句為止。 雖然溫度係由約3 0 0°C逐漸升起,但爐溫與所處理的物件 溫度之間仍有差異,所以處理時間並不準確,而無可避免 地必須實質地控制約一小時。在該狀況中,最佳的處理溫 度約為4 3 0°C。 如前所述,較佳方式係使用該參數控制時效硬化,而 獲得最佳的硬度。
314400.ptd 第19頁 200303368 圖式簡單說明 f圖式簡單說明] , 第1圖係表示鍛造銅基合金物件之時效處理的處理條 件與硬度間之關係的圖表。
3]4400.ptd 第20頁

Claims (1)

  1. 20030336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高強度高熱傳導銅基合金,其包含有至少2至6重 量%的銀與0 . 5至0 . 9重量%的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高強度高熱傳導銅基合金,包 含有0 . 0 5至0 . 2重量%的錯。 3. —種製造高強度高熱傳導鍛造物件的方法,其包括: 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鍛造銅基合金進行熔解的 第一步驟;將第一步驟所獲得之熔融合金以鑄造方式 進行固化的第二步驟;將第二步驟所獲得之固化物件 在7 8 0至9 5 0°C範圍的溫度下進行均質化熱處理的第三 步驟;將第三步驟所獲得之熱處理物件在7 5 0至9 5 0°C 範圍的溫度下,以鍛造或滾壓進行熱加工的第四步 驟;將第四步驟所獲得之熱加工物件在7 5 0至9 8 0°C範 圍的溫度下進行溶液處理的第五步驟;將第五步驟所 獲得之熱處理物件在等於或低於5 0 (TC的溫度下,以鍛 造或滾壓進行至少5 %冷加工或溫間加工的第六步驟; 以及將第六步驟所獲得之成形物件在3 7 0至5 0 0°C範圍 的溫度下進行0 · 1小時或更久之時效處理的第七步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製造高強度高熱傳導鍛造物件 的方法,其中第五步驟的熱加工係以1 . 5或更高的鍛造 比進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製造高強度高熱傳導鍛造物件 的方法,其中第五步驟的溶液處理進行0. 1至1 0小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製造高強度高熱傳導鍛造物件 的方法,其中第七步驟中的時效處理之處理條件(處理
    3]4400.ptd 第21頁 20030336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溫度與處理時間)設定為能使以(以絕對溫度表示的處 • 理溫度)χ ( 2 0 +以小時表示之處理時間的常用對數)表 示之參數數值在1 3 0 0 0至1 5 0 0 0的範圍内。
    3]4400.ptd 第22頁
TW092102721A 2002-02-21 2003-02-11 Cu-based allo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e forg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TW59111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44889A JP3861712B2 (ja) 2002-02-21 2002-02-21 Cu基合金、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強度高熱伝導性の鍛造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3368A true TW200303368A (en) 2003-09-01
TW591115B TW591115B (en) 2004-06-11

Family

ID=27655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2721A TW591115B (en) 2002-02-21 2003-02-11 Cu-based allo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e forg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2) US7172665B2 (zh)
EP (1) EP1338662B1 (zh)
JP (1) JP3861712B2 (zh)
KR (1) KR100510012B1 (zh)
CN (1) CN1252300C (zh)
AU (1) AU2003200572B2 (zh)
BR (1) BR0300377B1 (zh)
CA (1) CA2418492C (zh)
DE (1) DE60320055T2 (zh)
ES (1) ES2302527T3 (zh)
MX (1) MXPA03001213A (zh)
TW (1) TW5911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212C (zh) * 2004-02-23 2007-01-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铜合金
KR100823641B1 (ko) * 2006-09-14 2008-04-21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강도 및 고신율 구리 합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531149B (zh) * 2009-04-09 2011-04-20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长Cu-Cr-Zr合金接触线的制备方法
JP5464352B2 (ja) * 2010-03-05 2014-04-09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均一かつ微細結晶組織を有する高純度銅加工材の製造方法
JP6488951B2 (ja) * 2014-09-25 2019-03-27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鋳造用モールド材及びCu−Cr−Zr合金素材
JP6608675B2 (ja) * 2015-11-02 2019-11-20 Dowaメタルテック株式会社 放熱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166591A (zh) * 2016-06-30 2016-11-30 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铬锆铜合金锻造工艺
CN106266765B (zh) * 2016-08-31 2019-05-10 郑心 一种适用于痰湿质的抗肺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21231A (zh) * 2016-12-07 2017-03-22 常州恒丰特导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银铜合金导体及其制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6209A (en) 1934-12-14 1935-12-31 Westinghouse Electric & Mfg Co Copper alloy
US2033709A (en) 1935-02-08 1936-03-10 Westinghouse Electric & Mfg Co Copper alloys
DE2113682A1 (de) * 1970-03-30 1971-10-21 North American Rockwell Raketen-Schubkammer
JPS5337992A (en) 1976-09-20 1978-04-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Sintered diamond
SU644613A1 (ru) 1977-08-29 1979-01-30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1998 Припой дл пайки керамики с металлами
JP2863627B2 (ja) 1990-11-28 1999-03-03 中越合金鋳工株式会社 連続鋳造用鋳型材の製造方法
JPH04221031A (ja) * 1990-12-21 1992-08-11 Nikko Kyodo Co Ltd 高強度高熱伝導性プラスチック成形金型用銅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21032A (ja) * 1990-12-21 1992-08-11 Nikko Kyodo Co Ltd 高強度高熱伝導性プラスチック成形金型用銅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07054B2 (ja) 1993-03-25 2003-05-19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耐熱性、強度および導電性に優れた銅合金
JP2898627B2 (ja) 1997-03-27 1999-06-02 日鉱金属株式会社 銅合金箔
JP4287557B2 (ja) 1999-11-02 2009-07-01 Jfeミネラル株式会社 導電ペースト用銅合金粉
JP2001288517A (ja) 2000-04-05 2001-10-1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Cu基合金、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強度高熱伝導性の鋳造物および鍛造物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72665B2 (en) 2007-02-06
KR100510012B1 (ko) 2005-08-26
AU2003200572B2 (en) 2004-12-23
EP1338662B1 (en) 2008-04-02
BR0300377B1 (pt) 2011-12-27
US20030155051A1 (en) 2003-08-21
CN1252300C (zh) 2006-04-19
KR20030069831A (ko) 2003-08-27
DE60320055T2 (de) 2009-06-04
ES2302527T3 (es) 2008-07-16
JP3861712B2 (ja) 2006-12-20
AU2003200572A1 (en) 2003-09-04
MXPA03001213A (es) 2004-12-07
CA2418492A1 (en) 2003-08-21
EP1338662A1 (en) 2003-08-27
TW591115B (en) 2004-06-11
CA2418492C (en) 2007-09-11
BR0300377A (pt) 2004-08-03
DE60320055D1 (de) 2008-05-15
JP2003247033A (ja) 2003-09-05
CN1439734A (zh) 2003-09-03
US20050207933A1 (en) 2005-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08520A (en) Heat treatment of precipitation hardening alloys
Mandal et al. Influence of micro-alloying with silver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alloy
EP3009525A1 (en) Aluminium alloy forg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H07145441A (ja) 超塑性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548788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l-mg-si alloy excellent in bake-hardenability and hemmability
KR20210046733A (ko) 7xxx-시리즈 알루미늄 합금 제품
US20050207933A1 (en) Cu-based allo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e forg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Peng et al. Effect of solution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st Al–3Li–1.5 Cu–0.2 Zr alloy
JP2001517735A (ja) アルミニウム系合金及びその熱処理方法
JP2001288517A (ja) Cu基合金、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強度高熱伝導性の鋳造物および鍛造物の製造方法
JPS63282232A (ja) 塑性加工用高強度マグネシウム合金とその製法
JP4930993B2 (ja) 銅合金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溶接機器の電極部材
CN112708788B (zh) 一种提高k403合金塑性的方法,模具材料和制品
JP7469072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鍛造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549190A (ja) 2xxx系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12342442A (zh) 一种用铝制功能连接件与紧固件制造及材料配制方法
JP3798676B2 (ja) 輸送機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の半溶融成型ビ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JP4121266B2 (ja) 輸送機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の半溶融成型ビ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4513226A (ja) 大断面の析出硬化可能合金の改良された急速焼入れ
JP7140892B1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押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161523B (zh) 一种散热器用铝合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JP3802796B2 (ja) 輸送機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の半溶融成型ビ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KR100560252B1 (ko) 고온 피로 강도가 우수한 알루미늄 합금 단조재
JP2021127507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鍛造材の製造方法
CN115433861A (zh) 一种Al-Cu-Mg-Ag-Mn-Zr高强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