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6103888A - 气体燃料汽化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燃料汽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6103888A
CN86103888A CN198686103888A CN86103888A CN86103888A CN 86103888 A CN86103888 A CN 86103888A CN 198686103888 A CN198686103888 A CN 198686103888A CN 86103888 A CN86103888 A CN 86103888A CN 86103888 A CN86103888 A CN 86103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eous fuel
air
valve
fuel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198686103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威廉·H·巴切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pane Carburetion Systems Inc (us) 3190 Se Dominica Terrace Stuart Flori
PROPANE CARBURETION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ropane Carburetion Systems Inc (us) 3190 Se Dominica Terrace Stuart Flo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pane Carburetion Systems Inc (us) 3190 Se Dominica Terrace Stuart Flori filed Critical Propane Carburetion Systems Inc (us) 3190 Se Dominica Terrace Stuart Flori
Publication of CN86103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6103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13/00Arrangements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carburettors; Carburettors using more than one fuel
    • F02M13/08Carburettors adapted to use liquid and gaseous fuels, e.g. alternativ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1/00Apparatus for supplying engines with non-liquid fuels, e.g. gaseous fuels stored in liquid form
    • F02M21/02Apparatus for supplying engines with non-liquid fuels, e.g. gaseous fuels stored in liquid form for gaseous fuels
    • F02M21/0218Details on the gaseous fuel supply system, e.g. tanks, valves, pipes, pumps, rails, injectors or mixers
    • F02M21/023Valves; Pressure or flow regulators in the fuel supply or return system
    • F02M21/0239Pressure or flow regulato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1/00Apparatus for supplying engines with non-liquid fuels, e.g. gaseous fuels stored in liquid form
    • F02M21/02Apparatus for supplying engines with non-liquid fuels, e.g. gaseous fuels stored in liquid form for gaseous fuels
    • F02M21/04Gas-air mixing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4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ng on gaseous fuels; Plants including such eng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Abstract

一种气体燃料汽化器包括一个气体燃料流动控制阀,该阀既由内燃机空气流经过进气导管中的节气阀的作用而移动,也由在阀总成中的流体(例如真空)致动器的作用而移动,该致动器随内燃机的负荷要求而受控,因此,总的气体燃料阀的开度随进入的空气流和内燃机负荷而变。其中包括该阀的运动阻尼器和气体/液体两种燃料的供应系统,其中当气体燃料的供应停止时节气阀可被拉回至相对空气导管无阻碍的位置。

Description

本发明有关制备内燃机燃料的气体燃料汽化器。
用于汽车内燃机的气体燃料汽化器在现有技术文献中以及商用实例中已举例多次。典型的现有技术实例的描述可在下列美国专利中找到:1943,2,16授予史密斯(Smith)的2,311,315号专利;1945,10,30授予史密斯(Smith)及派克斯顿(Paxton)的2,387,862号专利;1976,4,6授予拿扑(Knapp)及内斯彼特(Nesbitt)的3,948,224号专利及1982,1,5授予格瑞森(Garretson)的4,308,843号专利。根据这些及其它现有技术的说法,提出了各种控制系统,利用这些系统来控制气体燃料与内燃机进气的混合,以产生内燃机所需要的有适当燃料/空气比、可在内燃机各种负荷要求下有效燃烧的燃料。任何这样的气体燃料计量系统(通常为汽化器)的目的是,提供内燃机所用的燃料,其要在内燃机各种工作条件下都适用,特别是当要满足司机的较大的内燃机扭矩或较高转速而需要急速加浓燃料的情况下。
虽然现有技术提出了各种装置,来控制用于内燃机的气体燃料供给系统的燃料/空气比,其中包括利用真空信号(其信号源为内燃机进气歧管压力)的系统,但这种系统往往相当复杂、成本高而且难于按照内燃机的工作条件保持正确的调正。另外,这样的系统通常要求对每一内燃机的都进行仔细校准,并且,通常不易就现有内燃机而改型而作为现有液体燃料汽化器的代用品,或者作为辅助汽化器与构成原内燃机设备的现有液体燃料汽化器连用。
本发明是一种气体燃料汽化器,它通过利用一种气体流量控制阀(该阈主要而直接地随内燃机的吸入空气的流量而工作,并且也随内燃机的负荷要求来工作)而特别适宜控制供给内燃机的气体燃料与进气的混合物,从而对工作期间的内燃机提供各种燃料/空气比的燃料混合物。
该阀基本构形大致与1984,4,3授予这里所提的发明人的共有美国专利4,440,137及    授予同一发明人的专利    所公开的相似,但在这些专利中所述的控制阀,主要用于进入的空气基本不受节流(例如燃料喷射柴油机)的内燃机。本发明对这种控制阀进行了改进,使其特别适用于有进气节流阀以控制内燃机速度的内燃机。
更具体来说,与本发明人的相关专利中所述相似的气体燃料基本控制阀,在空气吸入导管中用了一个节气阀,以直接控制一个气体燃料控制阀的位置,从而向按照设于进气歧管进口处的节流阀的调节而工作的内燃机的下吸式进气歧管的进气流提供适当比例的气体燃料。气流随动阀(节气阀)主要直接按照流动的进入空气的作用力而动作,以调正气体燃料控制阀的位置,而调正压力下的气体燃料供至该阀的上游侧。进入进气流的气体燃料的量最终由该阀提供的有效开度决定。
根据本发明,控制气体燃料流的活动阀还可按照内燃机的负荷而得到进一步的控制,以进一步调节气体燃料阀的开口面积,以便加浓或稀释燃料混合物,而与气流随动阀的输入动作无关。完成此功能的装置是一个与该气体燃料阀连在一起的致动器,其可使最终的气体燃料阀的位置作有控制的调正。该致动器最好由置于活动阀本身内而形成的真空控制的流体马达来构成。由于在气流随动阀和活动阀之间利用了无效运动件和弹簧连接,则燃料阀的位置可由真空控制,而与气流随动阀的调正无关。用来控制阀的最终位置的真空源,最好是内燃机进气歧管的节流阀的下游区,以便按照内燃机的负荷产生气体燃料控制阀的真空信号,这是众所周知的原理。
本发明还提供一独特的流体阻尼器,以控制工作期间控制阀移动速度,从而防止产生阀的高速振动,或防止在内燃机各种工作条件下气流随动阀的突然关闭。另外,在某种应用场合,流体阻尼器还可用来使气体燃料阀和气流随动阀移至全开位置,于是内燃机进气导管基本不受阻碍,当希望将本发明的气体燃料汽化器与置于进气流路径中的液体燃料汽化器连用时,这后一特点是非常有用的。
按照本发明制造的气体燃料汽化器有上述全部特点,而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有效,易于用于改型场合及原设备中。
图1为包括本发明的供油系统的一个实例简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制造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的一个最佳实例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2的3-3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汽化器的俯视图,但不带空气滤清器;
图5,图6和图7为在不同调整下的汽化器的气体燃料阀的剖面图。
现参考附图,对最佳实例加以介绍。图1简要示出包括进气歧管12、排气歧管14和输出轴16的内燃机10的双供油系统。液体燃料供应源18包括液体燃料供应管20,该管20与由内燃机输出轴16或任何其它适当装置驱动的燃油泵22相通。由液体燃料泵22输出的燃油经油管24和液体燃料汽化器26供给内燃机10。燃油切断阀28在燃油主开关30的控制下可以有选择地使自液体燃料泵22至液体燃料汽化器26的燃油流流通或切断。
可以理解,液体燃料可以是适用于内燃机的任何种类的燃料。根据图1所示实例,该液体燃料供给系统和与其配合的汽化器仅是用来显示下列可能性的典型示范,即在典型调整情况下,可以将本发明的气体燃料汽化器与包括典型液体燃料汽化器的内燃机的液体燃料供给系统结合使用。该液体燃料供给系统本身不构成本发明的部分,因此,就该系统不再做进一步的解释,而对该系统的切断阀28和主开关30则在下面稍加详解。
内燃机10的气体燃料供给系统包括一个气体燃料供给箱32,其适于盛装以气体形式供给内燃机10的适用燃料。这种燃料例如可为丙烷、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或任何其它适用的燃料,通过利用设计得可以控制供给内燃机的气体燃料和空气混合物与所需功率及调整速度成比例的气体燃料汽化器或其它适用的混合阀变成适于内燃机10所用的气体燃料。
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例,处于箱32中的高度压缩的(包括液化的)气体燃料经气体燃料管36供给汽化/压力控制阀34;气体燃料切断阀38在燃料控制主开关30的控制下,控制气体燃料对阀34的供应。
汽化/压力控制阀34是一般惯用的,包括一个热交换器(未示出)和一个或一系列压力控制调节器,热交换器用来彻底汽化经燃料管36提供的来自油箱32的燃料,而压力控制阀调节器用来限制至气体燃料供应管40的气体燃料输出压力,而管40最终将气体燃料经气体燃料汽化器42供给内燃机10。人们可以注意到,根据示于图1的实例,气体燃料汽化器42是处于液体燃料汽化器26的上游,并设有一空气滤清器44,因此,进入内燃机10的所有进气都流经空气滤清器44、气体燃料汽化器42和液体燃料汽化器26,然后才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12。假如内燃机只用气体燃料供给系统,则可取消液体燃料汽化器26和与其联合工作的液体燃料供给装置,在该情况下,应将气体燃料汽化器42直接与内燃机的进气歧管12相连。
如图2之详图所示,根据本发明所制造的气体燃料汽化器包括壳体46,该壳体46包括进气端48和空气气体燃料混合物输出端50。在图2的实例中,为简化起见,将气体燃料汽化器剖开,以表示壳体46、内燃机10的进气歧管12(见图1)和节流阀52之间的关系。节流阀52由可动节流杆54控制,操纵该节流杆54,便可以调整内燃机10的转速和扭矩。虽然在图2的实例中,用了两对节流阀52,但其仅作为一个示例,因为也可以用一个节流阀来调节空气和燃料至进气歧管12的流动,只要使进气歧管进口正确地配置成形即可。
进气导管56通过壳体46,位于其输入及输出端48,50之间。如图3和4所示,壳体46的输出端的形状可做成带有适当数量开口58的形式,而开口58与连着进气歧管12进口的节流体60相通。在图2所示实例中,壳体46利用适当的紧固件62与节流体60相连。汽化器总成通常所用的任何形式的衬垫、绝热物或其它装置均可用来将壳体46与进气歧管12连接。
最佳实例的壳体46制成两部分,沿接缝64分开,由紧固件66保持在一起。在壳体46内,设有歧管室68,如图所示,其与气体燃料管40相通。最好在中空的歧管壳体70中构成歧管室68,而壳体70还包括一个气体燃料阀总成72,该气体燃料阀总成72包括一个呈锥形筒75的固定阀通道74和一个活动阀塞76,通道74包括一个固定孔,当阀塞76由通道74的孔移开时,气体燃料可通过该固定孔由歧管室68进入导管56。该通道74最好如图示包括一个锥形部分,因此,当阀塞76离开该通道74的孔时,便渐渐打开通道74,使经气体燃料管40来的气体燃料通过。
壳体70的下部包括横向孔78,用来使来自歧管室68的气体燃料进入并通过阀总成72之后得以通过并进入导管56,以便与流经导管56的内燃机进气混合。气体流入导管56的流量取决于阀总成72的固定件与活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虽然在该最佳实例中示出的是一个固定通道74和一个活动阀塞76,但可以理解,本发明也适用于相反的情况,即通道可相对构成阀总成的固定塞移动。
空气滤清器44固定在壳体46上,靠近其进气口端,空气滤清器44借助适用的紧固件80安装在配件82上,而配件82再固定在壳体46的进气口端。所示空气滤清器的连接零件及相互关系纯粹是个范例而已,不难理解,可以利用任何适当的空气滤清器与壳体46的连接方式。
在壳体46的进气口端48,布有气流随动件84,其包括节气阀86,该节气阀86基本上跨过壳体46的进气孔,因此,当节气阀86处于图2所示的正常的静止位置时,其本上阻挡了进气至导管56的流动。节气阀86有孔88,作为进气歧管12内增压气体的出口,这种情况在内燃机10的燃烧室产生回火时可能发生。将适用的弹性材料之盖90布于孔88之上,因此,只允许空气经孔88从导管56流出,不能向内燃机倒流。
节气阀86如图所示通常是由弹簧92保持在其关闭位置,即通常使节气阀86靠向上的关闭位置。借助一连接件将该节气阀86装在刚性杆94上,而该连接件可允许节气阀86沿杆94垂直向下滑动,但不能向上超过以螺纹方式连接在杆94上端的锁母96之上。因此,节气阀86的上限就是杆94的螺母96的位置。通常,弹簧92使节气阀86向上保持靠在锁母96上,而锁母的存在即可确定节气阀86相对壳体46的行程的最大极限,下面将对其详加讨论。
杆94向下垂直通过套98,并通过无效运动连接的方式(Lostmotion    connection)与阀塞76连接,下面将对该无效运动连接加以叙述。
阀塞76制成中空筒状,用于容纳杆94的大端100,二者呈密封与滑动关系。杆94的较细部分伸入阀塞76顶端的孔102中,如图2所示。在阀塞76内的弹管104在通常情况下驱使阀塞76和杆94彼此分离,因此,保持阀塞76内的圆筒容积106为最大容积,同时,阀塞76的上部支撑在杆94的大端100上。就是说,就如图2所示的杆94和阀塞76的总长来说,弹簧104通常使阀塞靠向一边,从而杆94和阀塞76的整体处于最大长度。
该系统在图2所示静止状态下,可见,弹簧92驱使节气阀86向上靠在可调锁母96上,而锁母96又将杆94抬升至其行程的上限,此时,阀塞76的顶端靠在套98的底部。此时,阀塞76最终关闭气体借以流入孔78,随之得以进入气流导管56的通道74的孔。若要使阀塞76能提供通道74中的一个小的有效孔,以便在起动或怠速条件下让气体燃料流入,则可调正套98的位置,以调正阀塞76行程的上限。
在气体燃料汽化器正常工作期间,在转动内燃机使其起动时,由进气歧管12吸入壳体46的空气流,将撞击节气阀86,并使其轴向向下移动,从而提供至壳体46的进气通道。直至内燃机起动时为止,节气阀86的移动量很小,但足以让相当于节流阀52的孔所允许的进气流量通过。节气阀86向下对抗弹簧92的弹簧力,离开可调锁母96,则可立即允许阀塞76也在通道74中向下运动,这是因为流经导管56的气体通过壳体70下端处之孔78的抽吸作用。
最好使导管56制作得在壳体70处附近,特别是在孔78的区域,对气流产生很小的限制,因此,在进气通过导管56时,可在气流导管56和歧管室68之间产生压力差。邻近孔78处的低气压及燃料供应管40中气体燃料压力的共同作用,可有效地使阀塞76和杆94随着因作用在节气阀86上的进气作用力而造成的节气阀86的垂直运动而运动,因此,随着进入进气歧管12的进气流的大与小,则节气阀86上下运动,随之燃料阀总成172的通道74的有效孔打开和关闭。打开节流阀52则会供给内燃机10更多的空气和燃料,因为增加的气流会使节气阀86移至可增加气体燃料阀总成72的有效开度的位置。
大家都公认,非常希望能改变内燃机工作期间供给进气的燃料混合物的浓度,特别是能在内燃机的工作速度范围内根据内燃机的负荷来改变燃料混合物。根据本发明,由于提供可借助流体使阀塞76相对连接杆94移动的流体致动器,则可实现上述欲望。借助连接杆94大端100与阀塞76的内部容积106之间的关系即可提供这样的致动器,因伸入连接杆94的流体导管108与流体导管100与在节流阀52之下的进气歧管12的Ⅲ区相通,则可控制容积106内的压力,从而可改变容积106,在这样的布置情况下,阀塞76的内部容积106与在节流阀52下的进气歧管相通,当容积106内产生的真空度足以压缩弹簧104时,则阀塞76相对杆94位置的变化是沿着使通道74的有效孔关闭的方向。在阀塞76内的端限挡块112(若需要,可以调整)限制阀塞76相对杆94的向上行程的最大距离。
因此,很明显,内燃机一旦启动,节气阀86便在进气流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因对抗弹簧92的偏置力而达到一个稳定位置,同时使阀塞76同样向下移而产生通道74的有效开孔面积,使流经管40的气体燃料再经过孔78进入空气导管56。然而,内燃机低负荷条件下,进气歧管12内的高真空度会立刻与阀塞76内容积106相通,从而使阀塞76相对杆94向上移动,这往往使通道74的开孔稍稍关闭,使得供给进气流的气体燃料混合物变稀。通常情况下,阀塞76将向上移动,直到挡块112的顶部与杆94的大端100的底部相撞,因而阀塞76和杆94将随着节气阀86感受到的流经导管56的变化的气流而同步移动,而节气阀86根据进入壳体46的进气流的作用力而移动。
为增加内燃机的速度或负荷而打开节流阀52时,随着内燃机负荷的增加,进气歧管12内的总压力则增加,也就是真空度则降低,阀塞76的内部容积106有相同的压力变化,其最终将允许弹簧104开始使阀塞76沿杆94的纵向移动,其方向为趋于打开通道74的方向,这样便可使经导管56流动的进气流中的气体燃料增加。因此,节气阀86的位置不变(即内燃机的速度不变),因节流阀52打开而产生的歧管真空度的降低(即绝对压力增加)而使燃油变浓。燃料的加浓会增加内燃机的速度,直至节流阀52调节得可使内燃机的速度保持在需要的运转值上,在该条件下,阀塞76的位置相对杆94和节气阀86再次稳定,供给适当的与流经导管56的进气流成比例的气体燃料。
杆94和阀塞76相对通道74之间的变化关系在图5和图6中示出得较为详细,如图5所示,内部容积106由于阀塞76和杆94的大端之间的弹簧104的偏置作用而处于最大值,在该情况下,由于阀塞76上端和杆94大端之间的相互干涉关系,则阀塞76处于其行程端部的最大极限位置。如图5所示,杆94在节气阀86的影响下已经垂直向下移动得可以打开通道74中的有效面积A1,以便让来自歧管室68的气体燃料经孔78通至气流导管56。阀塞76和杆94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应着阀塞76的燃料加浓位置,因为对于杆94的相对位置来说,面积A1处于最大值。
在图6中,因进气歧管12中的内燃机的高真空经液体导管108而进入容积106,因此,该容积变小了,此时,通道74的有效开度以A2表示,A2比图5所示A1小,这是因为进气歧管12内的高真空经杆94内的流体导管108而与容积106相通,从而阀塞76相对杆94向上运动的结果。阀塞76的向上运动有效地限制了通道74对面积A2的开度,因此,使供给进气歧管12的气体燃料与空气的比变稀。
很明显,当内燃机的负荷在其运转速度范围内增加及降低时,阀塞76和杆94的相对位置将随着内燃机歧管真空度不断调正,因此,在内燃机高负荷时,燃料加浓。
从图2、5和6可见,阀塞76包括末端114,以滑配合密封性地布于壳体70下端的可变容积的圆筒116中。圆筒116的相对两端是密封的,底部由歧管结构密封,上部由阀塞76密封,但其包括一个限制孔118,通过该孔及限制导管120,圆管116与环境大气相通。导管120通向大气的一端设有空气滤清器122,防止当空气从大气进入圆筒116时堵塞限制导管120。
阀塞76的末端114和圆筒116之间的关系是,圆筒116的容积124的变化与阀塞76在圆筒116内的往复运动成正比。限制孔118防止容积124与大气之间有自由的流体沟通,因此,阀塞76在圆筒116内的运动速度因流体经孔118流进和/或流出容积124受到限制而受到限制(最好在两个方向都受限,但也可以固用一个单向限制器而仅单向受限)。
容积124包括一个流体阻尼室,以限制阀塞76相对节气阀86和连接杆94的运动速度,并且,每当杆94处于阀塞行程极限位置的一端时,也限制杆94和节气阀86的运动速度。
阻尼室124(容积124)可防止阀塞在通道74中的振动。阀塞76的振动一般包含因各种影响其中包括气体流经通道74所造成的任何未阻尼的阀塞的振动。另外,阻尼室124(容积124)还可防止当节流阀52突然关闭时,节气阀86由开启位置至关闭位置的突然关闭。这种对节气阀86突然关闭的限制,便可允许空气继续流入壳体46而经过导管56,从而在汽化/压力调节器34(见图1)已限制气体燃料流经管40以前就使由气体燃料歧管室68进入运动着的进气流的气体燃料混合物稀释。可以理解,阀塞76作为一个圆柱零件可滑动地容纳在气体燃料歧管壳体70的圆筒116内这种形式,仅表示一个最佳实例。实际上,阀塞76也可连接于一个柱塞或其它流体阻尼器,达到相同的目的,而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另外,虽然孔118被示为一个管形限制导管120,但是限制性孔可以设在导管120的任何一端,或用不同的装置,使阻尼室124与该室外的区域沟通。
在图1和图7中,示出了阻尼室124的另一种布置,其中,阻尼室124与限制孔126相通,该限制孔是双供油系统中真空控制阀总成128的一部分。真空控制阀128除有限制孔126外还有一滑动塞限制器130,其如图所示一端变细,限制器130由易受螺线管绕组132影响的磁性材料做成,而绕组132在例如控制主开关30的控制之下。
真空控制阀128的内部与导管134相通,该导管134相当于图2中的使阻尼室124与环境沟通的导管120。然而在图1的例子中,导管134使阻尼室124与真空控制阀128的内部136相通。在图示的具体实例中,控制阀128壳体的左端有限制孔126,在正常情况下,其限制图2所示的阀塞76的自由运行。控制阀128的右端经导管138与进气歧管相通。在通常情况下,限制器130会因进气歧管中真空的存在而关闭与导管138相通的孔,但其可在绕组132激磁的作用下运动,从而关闭限制孔126,并且经管134沟通歧管真空与阻尼室124。可以注意到,限制器130包括纵向槽或孔,当限制器130处于极左的关闭限制孔126的位置时,该槽或孔可允许控制阀128的内部136和异管134之间有歧管真空沟通,从而与阻尼室124有歧管真空沟通。当限制器130处于图1所示的极右位置时,在限制器130上的纵向槽或孔通常不与歧管真空沟通,这是因为在限制器130的极端设有阀座之故。
因此,操纵控制阀128将允许歧管真空通至阀塞76末端114下面的阻尼室124,使该室的容积减至最小,并使阀塞76、杆94和节气阀86移位,使节气阀86置于相对气流导管56的一个开启位置。该情况示于图7中,其中,由于内燃机进气管真空度经管138控制阀128和导管134通至阻尼室124,阀塞76已被驱至其阻尼室内的最低位置。当然绕组132的激磁已事先将限制器130移至图1所示的左边,使限制孔126关闭,并使歧管真空通至与导管134相通的控制阀136的内部。
已予先想到,要在内燃机操作者需要时,或者在有必要或在希望将节气阀86移至相对导管56全开的位置时的其它条件,可以利用真空控制阀128来让空气导管56完全打开,以让进气通过。在图1所示的最佳实例中,设计的是内燃机10的双供油系统,包括一个液体燃料供应系统和一个气体燃料供应系统,在本说明书的开头,已对二者作了介绍。所设有的主控制开关30用来同时手动或自动控制气体燃料切断阀38、液体燃料切断阀28和真空控制阀128的绕组132的位置。例如,当气体燃料的供应因事故被切断或已被用尽时,使主控制开关30转换至液体燃料供应型式的操作,可自动关掉气体燃料供应阀28,并打形液体燃料供应阀28,以便让液体燃料供至液体燃料汽化器26。同时,使绕组132激磁,而将限制器130移至可使阀塞76处于图7所示位置的位置,从而因使节气阀86移至壳体46内的最低位置,而充分打开壳体46内的进气导管56。因而全部进气流量进入液体燃料汽化器26,而不受节气阀86的干涉,直至阀38、28和128的位置恢复至气体燃料型式(例如阀38打开,阀28关闭,而阀128去磁,从而阻尼室124与限制孔126可自由沟通)。可以理解,如需要的话,可利用图1所示的系统利用液体燃料使内燃机10起动,随后,利用气体燃料运转。只要在主控制开关30中加入一个“起动”手段,使各阀处于起动状态,使内燃机10可以靠液体燃料起动,并加入一个“运转”手段,使各阀调整得可使内燃机10靠气体燃料运转即可。
可以理解,本说明是对最佳实例的说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作出各种变形而不会离开在随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31)

1、有进气装置,而该进气装置包括下吸式进气歧管,并在该进气歧管中具有空气节流装置的内燃机的气体燃料汽化器包括:
内燃机进气流经的壳体,其包括一个进口端和一个空气/燃料混合物的出口端和一个延伸在该两端之间的气流导管;
在该壳体内的气体燃料歧管室;
与该歧管室沟通的气体燃料接收装置;
在该歧管室和该气流导管之间的气体燃料控制阀装置,该阀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的通道部件和阀塞部件,该通道部件和该阀塞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可改变该阀装置的有效出口开度;
该阀装置的致动器,它包括:
a.按照流经该壳体的进气流的作用力沿一个方向可驱动的气流随动装置;
b.在该气流随动装置和该移动阀部件之间延伸,使该阀部件随着气流随动装置的移动而移动的连接部件;
c.驱使该气流随动装置对抗进气流作用力的弹簧偏置装置;
d.在该连接部件和该移动阀部件之间的无效运动和弹簧偏置连接,其布置方式使得,该连接部件和该移动阀部件在第一端的停止位置通常彼此保持予定的几何关系,但可对抗在该连接部件和该移动阀部件之间的弹簧的偏置力,彼此相对运动,从该第一端停止位置离开,达至第二端停止位置;
e.由经过该壳体流向内燃机的空气引起的气流随动装置的移动可引起该移动阀部件沿着渐渐打开该阀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该气体燃料歧管室与该气流导管沟通;
f.随着内燃机的负荷,在该端部停止位置之间,该气流随动装置和该移动阀部件之间几何关系改变的装置,其改变方式是,在内燃机有用速度范围内的工作期间,对气流随动装置的每一移动位置,在内燃机高负荷时,该阀装置的有效开口面积增加。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其特征是该几何关系改变装置包括一个流体驱动致动器。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其特征是该流体驱动致动器包括一个真空驱动马达并包括在该马达和内燃机进气歧管之间的流体连接装置。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其特征是,该真空驱动马达包括一个可变容积室,当由该进气歧管通至该室的真空度足以克服在该连接部件和该移动阀部件之间的该弹簧的偏置作用力时,该室可压缩,以允许在该端部停止位置之间,它们之间关系的改变。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其特征是,该可变容积室在一可变容积筒内有一柱塞,该柱塞与该连接部件连接,该筒与该阀装置的移动部件相连。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其特征是,该移动阀部件是阀塞,该固定阀部件是通道,该阀塞包括一个筒,该筒包括该可变容积筒,该连接部件和无效运动连接包括一刚性杆,该杆有一端经一滑动连接件伸入该筒和该可变容积筒,该杆终端的柱塞区以滑动和密封关系装于该可变容积筒内。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其特征是,该流体连接装置包括伸入该刚性杆的一个导管。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其特征是该筒包括限定该可变容积筒的侧壁和端壁。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其包括在该可变容积筒内限制柱塞相对该筒运动的支座,该端部停止位置包括该移动阀部件相对该连接部件的运动限制。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无效运动和弹簧偏置连接包括在该筒内的弹簧零件,通常该弹簧零件使该柱塞偏向一端限制位置;此时,该可变容积筒容积最大。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它包括该移动阀部件相对气流随动部件运动的流体阻尼装置。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流体阻尼装置包括以滑动和密封关系可抽拉式接收该筒的一个缸筒,该缸筒一端密封,另一端由该筒密封,从而限定一个可变容积阻尼室;该流体阻尼装置还包括限制该阻尼室与环境间的泄漏量的室孔。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气流随动装置是一个节气阀,通常由弹簧偏置装置偏置,以阻挡空气流至壳体的空气导管,但可由内燃机进气流驱动移向打开的位置,以便不受防碍地将空气供给空气导管,并且它包括将真空传给该阻尼室的装置,以驱使该筒移向减小该阻尼室容积的位置,直至达到最小容积,于是,该筒、连接部件和气流随动件处于一个位置,在该场合下,气流随动件处于相对气流导管打开的位置。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真空传送装置包括真空源和该阻尼室之间的流体连接以及一个真空控制阀,控制真空向该阻尼室、向该流体连接件的传送。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流体连接也将该阻尼孔和该阻尼室连接;该阻尼孔装置是可控的,可达至一开启位置或一关闭位置,其包括该真空控制阀的一部分;该真空控制阀控制该阻尼孔装置的开与闭。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真空源是该内燃机进气歧管。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内燃机包括与该气体燃料歧管室沟通的气体燃料供应源;还包括另一备用的液体燃料供应系统,该系统包括内燃机的液体燃料供应源;在该两源之间供油至内燃机的转换装置;控制该供油转换装置的供油控制装置。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燃料供给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主控制装置,其布置得可以协调方式有选择地控制该真空控制阀和该供油转换装置,因此,当控制转换装置,将液体燃料引向内燃机时,则主内燃机的气体燃料供应受控被切断,该阻尼孔关闭,该真空控制阀受控而使该筒及气流随动装置移动,其移动方向是打开,使气流流至气流导管。
19、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它包括流体阻尼装置,它使相对气流随动装置运动的移动阀装置的移动部分减振。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阻尼装置包括与相对移动阀装置的移动部分相连的运动限制器,该运动限制器布置得可限制随着由阀致动装置施加的输入位移作用力而动的移动阀的最大位移速度。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移动阀包括一个圆筒;在该壳体中靠近该移动阀的阻尼缸;该圆筒滑动地装于该缸中可往复运动,有密封关系,从而在其中限定一个可变容积的阻尼室;在该阻尼室与环境间提供沟通一个限制性阻尼孔;除该阻尼孔外,该阻尼室是密封的。
22、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气流随动装置包括一个节气阀,通常主要用来阻挡进气流入气流导管,但可由对抗该弹簧偏置装置力的进气流的作用力来移动,从而产生让进气流入气流导管的旁通面积,它还包括一致动装置,以驱动节气阀处于相对气流导管打开的位置,而与进气流无关。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它包括流体阻尼装置,其使相对气流随动装置的运动可相对运动的阀装置的移动部分的运动减震。
24、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致动装置包括由流动压力差驱动的流体马达。
25、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流体马达包括一个真空驱动马达;将该马达与内燃机进气歧管流体连接的装置;控制自进气歧管至该流体马达的真空供给的真空控制阀装置。
26、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相对移动阀部件的移动件包括一个筒形塞;在一端封闭的该壳体中有一致动缸,在其另一端以滑动及密封关系接收该筒形塞,借此在其封闭端及该塞之间限定流体马达的一个可变容积致动室;将流体马达与内燃机进气歧管连接的该装置包括在该致动室与该进气歧管之间的导管;该真空控制阀包括控制真空经该导管沟通的装置;因此,供至致动室的真空驱动气流随动件,使其达至相对气流导管的在开启位置。
27、权利要求26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内燃机包括:与该气体燃料歧管室沟通的气体燃料供应源;包括内燃机的液体燃料供应源的另一备用的液体燃料供应系统;在该两源之间转换对内燃机的燃料供应的装置;控制该燃料供应转换装置的燃料供应控制装置。
28、权利要求27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燃料供应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主控制装置,其布置得可以以协调方式有选择地控制该真空控制阀和该燃料供应转换装置,因此,当该转换装置受控而将液体燃料引至内燃机时,则气体燃料供应受控而将其至内燃机的供应切断,并且该真空控制阀受控,使该筒及气流随动件移动,其移动方向是打开,让空气流进入气流导管。
29、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流体马达和该流体阻尼装置包括一个共用的可变容积致动及阻尼室;控制流体压力差通入及通出该共用室,以控制该室对阀装置的相对移动件的作用的装置。
30、权利要求29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阀装置的移动件连接着一个柱塞装置;该可变容积的致动和阻尼室由在一端封闭的筒形室限定,并在其另一端以密封及滑动关系接纳该柱塞;控制流体压力差通入和通出该室的该装置包括一个限制孔,至真空供应源一个可控流体连接件及当真空供应源受控从而与该室沟通时关闭该孔的装置。
31、权利要求30所述的气体燃料汽化器,特征是,该阀装置的移动部件与该柱塞包括相同的零件。
CN198686103888A 1985-06-03 1986-06-02 气体燃料汽化器 Pending CN861038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6/740,814 US4594990A (en) 1985-06-03 1985-06-03 Carburetor for gaseous fuel
US740,814 1985-06-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6103888A true CN86103888A (zh) 1986-12-17

Family

ID=24978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198686103888A Pending CN86103888A (zh) 1985-06-03 1986-06-02 气体燃料汽化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4594990A (zh)
EP (1) EP0222893A1 (zh)
CN (1) CN86103888A (zh)
AU (1) AU5902086A (zh)
ES (1) ES8703579A1 (zh)
IL (1) IL78971A0 (zh)
WO (1) WO1986007413A1 (zh)
ZA (1) ZA8639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6301B (zh) * 2005-09-07 2011-01-12 蒙国宁 隔离式液化石油气汽车燃料供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3742A (en) * 1985-09-20 1987-11-03 Impco Carburetion, Inc. Air-gas mixing device with dual-control fuel valve
NL8700996A (nl) * 1987-04-28 1988-11-16 Ir Paul Martin Hofmeester Apparaat voor het mengen van gas of gassen met lucht, in een regelbare mengverhouding voor een verbrandingsmachine.
AUPM457194A0 (en) * 1994-03-18 1994-04-14 L & J Doria Pty Ltd Gas mixer
JP3360955B2 (ja) * 1994-11-14 2003-01-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ガス燃料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US5713340A (en) * 1996-06-12 1998-02-03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System for fuel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low and high pressure gaseous fuel
US6336430B2 (en) * 1998-06-29 2002-01-08 Fatpower Inc. Hydrogen generating apparatus
CA2368508C (en) * 2001-01-19 2010-02-23 Fatpower Inc. Hydrogen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JP5401352B2 (ja) * 2010-02-05 2014-01-2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燃料切替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US20140014049A1 (en) * 2012-07-13 2014-01-16 The Hydrogen 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fuel efficiency in vehicles using hho
US9915357B1 (en) 2015-02-19 2018-03-13 TSI Products, Inc. Actuator with back pressure valve
US10180119B2 (en) 2015-07-31 2019-01-15 The Hydrogen 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fuel efficiency in vehicles using HHO
CN108869062A (zh) * 2018-08-17 2018-11-23 福鼎市卡夫卡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燃料化油器的燃料切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79530A (en) * 1938-08-13 1942-04-14 American Liquid Gas Corp Means for preparing combustible fuel
US2311315A (en) * 1940-09-30 1943-02-16 American Liquid Gas Corp Gaseous fuel mix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2387862A (en) * 1944-06-16 1945-10-30 Harold W Smith Method for producing fuel carburetion
US3948224A (en) * 1970-04-22 1976-04-06 Knapp Edward M System to prevent pollution of atmosphere
US4308843A (en) * 1979-10-04 1982-01-05 Garretson Equipment Co., Inc. Slow-ru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gaseous fue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DK313182A (da) * 1981-07-24 1983-01-25 Hopt Gmbh Karl Doseringsindretning til gasformige drivmidl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6301B (zh) * 2005-09-07 2011-01-12 蒙国宁 隔离式液化石油气汽车燃料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555605A0 (es) 1987-02-16
EP0222893A1 (en) 1987-05-27
WO1986007413A1 (en) 1986-12-18
IL78971A0 (en) 1986-09-30
ES8703579A1 (es) 1987-02-16
US4594990A (en) 1986-06-17
AU5902086A (en) 1987-01-07
ZA863976B (en) 1987-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86103888A (zh) 气体燃料汽化器
CN1062331C (zh)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DE60318370T2 (de) System zur Verzögerung des Schliesszeitpunktes eines Einlassventils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07024119A1 (de) Turboladersteuersystem
DE2518716A1 (de) 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r versorgung eine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mit hilfsluft
DE3205423C2 (de) Ansaug- und Auspuffanordnung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NZ204869A (en) Air-flow and throttle responsive gas valve for dual fuel system fitted to diesel engine
US4269159A (en) Engine system
DE2311407A1 (de)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der abgasrueckfuehrung bei brennkraftmaschinen
DE2613396A1 (de) Turboladersteuerung
US7331314B2 (en) Two-stroke engine
EP0421263B1 (de) Schmierölsteueranordnung für Rotationskolbenmotor
DE19648482A1 (de) Abgasrückführvorrichtung
CA1321739C (en) Fuel injected two cycle engine with progressive throttle linkage for improved resolution of throttle position sensor
DE3301319A1 (de) Drosselvorrichtung fuer die ansaugluft bei einem dieselmotor
DE946932C (de) Regeleinrichtung fuer gemischverdichtende Einspritzbrennkraftmaschinen,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CN100445546C (zh) 气化器
US5613475A (en) Gasoline fuel injector compensator
DE3637534A1 (de) Mehrzylinder-brennkraftmaschine fuer ein kraftfahrzeug mit zwei abgasturboladern
AU644255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diesel engines
DE10116264A1 (d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mit mechanischer Aufladung und variabler Verdichtung
US5341776A (en) Fuel supply system
EP0318714A2 (de) Abgasrückführeinrichtung für Brennkraftmaschinen
SU1335726A1 (ru) Система питани дл двигател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
DE102008028912B4 (de)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von Dichtungsluft zu einer Abgasturbine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