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5108403A - 光电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电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85108403A CN85108403A CN85108403.6A CN85108403A CN85108403A CN 85108403 A CN85108403 A CN 85108403A CN 85108403 A CN85108403 A CN 85108403A CN 85108403 A CN85108403 A CN 851084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ngle crystal
- crystal semiconductor
- conductive layer
- parts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5—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photoconducting or a ferro-electric layer, the properties of which can be optically or electrically varied
- G02F1/1354—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photoconducting or a ferro-electric layer, the properties of which can be optically or electrically varied having a particular photoconducting structure or material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5—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wo-electrode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光电板包括:作为显示板的液晶显示器件和作为写入板的光探测器件,其中液晶显示器件和光探测器件做在一个公共衬底上,因此显示板与写入板的功能可在同一块板上实现。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只少有一个液晶显示器件及做在共同衬底上的一个光电探测器件的光电板,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光电板的制造方法。
以前所用的显示板通常都采用m×n(其中n≥1,m≥1)个液晶显示器件D11至D1n,D21至D2n……和Dm1至Dmn。
在这种显示板中,一个液晶单元Cij(i=1,2,……m;j=1,2,……n)通过非线性元件Hij连接在行线Xi与列线Y;的交叉处。
使用这种显示板,是经选择线驱动选中的行线X1至Xm的一行线与列线Y1到Yn的列线的交叉点的液晶单元,从而提供图象显示。
常规显示板采用绝缘栅场效应管(FET)作为非线性元件。制作绝缘栅场效应管要求许多步骤,大致要用六至八次光掩膜。
因此,无法简单、高产额、低成本地制作这种常规显示板。
再有,通常所用的写入板,采用了m×n个压敏元件K11至K1n,K21至K2n,……Km1至Kmn,其中压敏元件Kij(其中i=1,2……m;j=1,2,……n)连接在行线Xi与列线Yj之间的交叉处。
这种写入板,用笔或类似的工具在其上进行加压书写,在写入板上的书写轨迹的坐标可在行线X1至Xm,列线Y1至Yn上得到输出。
但是,按规定值给轨迹下面的压敏元件加压是困难的,而且压敏元件容易疲劳,响应速度也相对比较低。
因此,常规写入板的缺陷是,笔或类似工具的轨迹坐标在行线与列线上不能高速高可靠地输出。
再者,一直没有提出即具有显示板功能又具有写入板功能的高效板。因此,按常规作法要获得这两种功能,就必须同时使用显示板和写入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新颖的光电板,它消除了上述先有技术中的缺欠。
本发明的一个构思,液晶显示器件和光探测器件在同一衬底上形成。因此,显示板与写入板的功能可在同一块板上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构思,液晶显示器件中至少有一个液晶单元,通过一个非线性元件对该液晶元件加驱动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非线性元件是第一种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液晶单元中的液晶根据驱动信号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变为透明或不透明。因此,液晶单元以相应于驱动信号电压的等级给出显示。作为非线性元件的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是具有一个由NIN,NN-N,N- PN,NIPIN,PIP,PP-P,PN P,或PINIP结构构成的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
光探测器件至少有一个光二极管,它是第二种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与液晶显示器件中作为非线性元件的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相同。光二极管产生与照射其上的光强相应的电流。因而,光二极管产生对应于光强的光探测信号。
液晶显示器件和光探测器件中采用的具有相同结构的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能够比常规液晶显示器件中用作非线性元件的绝缘栅场效应管,更易于制造,而且产额高。
因而,本发明的光电板可以高产额,低成本,简便的制造。
本发明的另一个构思是,液晶显示器件至少有一个液晶显示单元,通过非线性元件,如上面所述的第一种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对其施加驱动信号。
光探测器件至少有一个光二极管和一个与光二极管串联的第二种非线性元件。光二极管是第二种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它是具有NIN,PIP、PIN或NIP结构的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第二种非线性元件是第三种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它具有与液晶显示器件中作为非线性元件的第一种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相同的结构。光二极管产生对应于照射到其上光强的光探测信号。光探测信号从光二极管通过第二种非线性元件对外输出。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可在下面联系附图的详细叙述中充分了解。
图1是说明本发明光电板一实施例中的平面图;
图2、3、4和5分别是图1中由线Ⅱ-Ⅱ,线Ⅲ-Ⅲ,线Ⅳ-Ⅳ和线Ⅴ-Ⅴ看去的剖面图;
图6给出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电压(V)-电流(A)的特性曲线图,该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在图1所示本发明的光电板的液晶显示单元和光探测器件中分别用作第一种和第二种非线性元件。
图7A-7B都是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能带图,用以说明它们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中的光电板的液晶显示器件和光电探测器件中的工作情况。
图8表示以光强作为一个参数的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电压(V)-电流(A)特性曲线图。该二极管用作本发明光电板的光探测器件中的光二极管。
图9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光电板的电连接图。
图1至图5表示本发明光电板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衬底1有一个绝缘表面。衬底1是透明的,由例如无碱玻璃形成。在衬底上以m×n(m≥1,n≥1)的矩阵形式排列有导电层C11至C1N,C21至C2N,C31至C3N,……Cm1至Cmn。导电层Cij(其中i=1,2……m;j=1,2,……n)是透明的,例如有420μm宽,520μm长。
在衬底1上形成,例如宽100μm的导电层Dj,它在导电层到Cij至Cmj与导电层列Ci(j+1)至Cm(j+1)或Ci(j-1)至Cm(j-1)(这里假设(j+1)不取(n+1)值,(j-1)不取0值)之间纵向延展。导电层Dj是透明的。
在导电层Dj上形成非单晶半导体的迭层单元Bij,B2j,……Bmj,每个基本上都与导电层Dj等宽,例如100μm。迭层单元Bij是在导电层Dj的4a部分上形成的,该部分沿导电层Dj的纵向对应于导电层Cij的一端部2b。
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Bij,例如具有N(或P)-i-N(P)结构,如图2和图5所示由N(或P)型层31,i型层32和N(P)型层33组成。此外,迭层单元Bij可以具有由N(或P)型层,N-(或P-)型层和N(或P)型层构成的N(或P)-N(或P)-N(或P)结构,由N(或P)型层,P(或N)型层和N(或P)型层构成的N(或P)-P(或N)-N(或P)结构,或者,由N(或P)型层,i型层、P(或N)型层,i型层和N(或P)型层构成的N(或P)-i-P(或N)-i-N(或P)结构。而且,迭层单元Bij还可以具有由P(或N)型层、i型层和N(或P)型层构成的P(或N)-i-N(或P)结构,或者,由多个迭层部件P(或N)-i-N(或P)结构组成的结构。
再有,在衬底1上形成,例如,宽100μm的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Qi,它在导电层Ci1至Cin的2b部份上和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Bi1,至Bin上横向延展。
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Qi,例如,如图2、4和5所示,具有由N(或P)型层41,i型层42和N(或P)型层43构成的N(或P)-i-N(或P)结构。迭层单元Qi还可以具有由N(或P)型层N(或P)型层和N(或P)型层构成的N(或P)-N(或P)-N(或P)结构,由N(或P)型层,P(或N)型层和N(或P)型层构成的N(或P)-P(或N)-N(或P)结构,或者由N(或P)型层,i型层、P(或N)型层、i型层和N(或P)型层构成的N(或P)-i-P(或N)-i-N(或P)结构。
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Qi,其整个表面区上覆盖着导电层Fi。导电层Fi是由,覆盖在迭层单元Qi上例如由铬形成的不透明层6a和在6a层上由铝形成的导电层6b组成的。
导电层C11至CC1N,C21至C2N、C31至C3N……Cm1至Cmn,导电层D1至DN,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B11至B1N、B21至B2N……Bm1至Bmm,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Q1至QN和导电体Fi构成了衬底部件7。
衬底部件7例如由下述步骤形成:
形成导电层C11至Cmn和D1至DN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通过已知方法,例如,溅射或电子束蒸发工艺,沉积在衬底1上。
接着,用第一个掩膜板,对第一导电层进行已知的图刻工艺,制出导电层C11至Cmn和导电层D1至DN。
其后,形成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B11至B1N、B21至B2N,……Bm1至Bmn的第一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由已知方法、例如,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或光学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沉积在衬底1上,以此方式连续延展,覆盖着导电层C11至Cmn和导电层D1至Dn。
实验中,在含有硅烷SiH4,磷化氢PH3(或乙硼烷B2H6)和氢的气氛中,使衬底温度保持在200至250℃范围内,以13.56MH2的高频在衬底1之上产生辉光放电。其结果,具有10-2至105(ΩCm)-1的电导率和含有氢作为复合中心补偿剂的第一个N(或P)型微晶硅层,沉积在衬底1上,有300至1,000
厚。其次,或仅仅用硅烷,或用氟化硅(SiF4或S1F2)和氢,或用氟硅烷(H3SiF或H2SiF2)和氢电离成等离子体,由此在N型层上沉积上厚0.2至1μm的第二i型非单晶硅层。此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第二i型非单晶硅上沉积上类似于第一N(或P)型层的第三N(或P)型层,这样获得了具有N(或P)-i-N(或P)结构的迭层部件。
利用形成N(或P)-i-N(或P)结构中的第二i型层的乙硼烷(B2H6)(或磷化氢PH3),迭层部件可形成N(或P)-P-N(或P)(或N(或P)-N--N(或P))结构。
通过同样的方法,在衬底1上再沉积上类似于上述第一N(或P)型层的第四N(或P)型层,而后用同样方法,在第四N(或P)型层上形成类似于第二i型层的第五i型层。接着,将硅烷,乙硼烷(或磷化氢)和氢电离成等离子体,由此在第五i型层上沉积上第六P(或N)型非单晶硅层。接着,在第六P(或N)型层上用同样的方法沉积上类似于第五i型层的第七i型层。此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第七i型层上沉积上类似于第四N(或P)型层的第八N(或P)型层,这样便获得了具有N(或P)-i-P(或N)-i-N(或P)结构的迭层部件。而且,在衬底1上用同样方法沉积上类似于第六P(或N)型层的第九P(或N)型层,在第九P(或N)型层上用同样方法沉积上类似于第五或第七i型层的第十i型层。在第十i型层上用同样的方法沉积上第十一-N(或P)型层便获得一个P(或N)-i-N(或P)结构。重复上述步骤可以获得由这样的P(或N)-i-N(或P)结构组成的迭层部件。
其次,用第二掩膜板,对第一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进行已知的刻图工艺,生产N个第二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因此它们分别延展在几个导电层D1至Dn的整个长度上。
接着,在衬底上用已知方法、例如,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或光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沉积上最终形成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Q1至Qm的第三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以此法连续延展覆盖着导电层C11至Cmn和n个第二非单晶半导体层。
实验中,在含有硅烷SiH4,甲基硅烷Si(CH3)H3-N(其中N=1-3),例如二甲基硅烷和磷化氢PH3(或乙硼烷B2H6)的气氛中,衬底温度保持在200至250℃的范围内,以13.56MH2的高频在衬底1之上产生辉光放电。在这种情况中,以相对于硅烷SiH4体积的1%~0.5%的比率加入了二甲基硅烷。其结果在衬底上沉积一层厚度为100-300
的N(或P)型微晶硅层,其电导率为10-5至108(Cm)-1且含有作为复合中心补偿剂的氢,其后,或用硅烷和甲基硅烷,或用氟化硅(SiF4或SiF2)、甲基硅烷和氢的混合气体,或用氟硅烷(H2SiF或者H2SiF2)甲基硅烷和氢的混合气体电离成等离子体,由此,把i型非单晶硅层沉积在N型层上,厚度为0.2至1μm。在这例中,甲基硅烷是以相对于硅烷SiH4或混合气体的体积1%~0.5%的比率加进的。此后,沉积类似于上述N(或P)型层,用相同方法在i型非单晶硅层上沉积一层类似于上述的N或(P)层,这样便获得了具有N(或P)-i-N(或P)结构的迭层部件。利用形成N(或P)-i-N(或P)结构中i型层的乙硼烷(B2H6)(或磷化氢PH3),迭层单元可以形成了N(或P)-P--N(或P)(或N(或P)-N--N(或P))结构。
在做成了第三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之后,通过例如电子束蒸发或溅射方法,在第三非单晶迭层部件上,依次沉积上第二导电层,它最终将形成导电层F1至Fm的导电层6a,以及第三导电层,它最终将形成导电层F1至Fm的导电层6b。
其后,第二和第三导电层,第三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和第二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利用第三个掩膜板刻图,用已知的方法,制出导电层F1至Fm,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Q1至Qn和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B11至Bmn。
制作另一个衬底部件11,它不同于上面提到的衬底部件7。
在相对于衬底1的衬底12上的衬底部件11具有导电层Hi,该导电层相对于导电层Cij的那一列,而其宽度基本上与它们相等。导电层Hi可以通过用已知方法在衬底12上形成第四导电层,然后用第四掩膜板对第四导电层进行刻图而获得。
衬底部件11与衬底部件7的顶部相对且与其平行,用适当的支撑装置(未示出)倒置。这种情况下,衬底部件7的导电层Cij至Cmj的那一列和衬底部件11的导电层Hj相互保持着面对面的状态。
在由衬底部件7和11所限定的空间充入液晶13。
在结合图1至图5所述的结构中,由衬底上的导电层Cij的除部位2b外的部位2a,衬底12上与部位2a相对的导电层Hj的部位14和在部位2a与部位14之间的液晶B的部位16构成了液晶单元Lij,用部分2a和14之间分别作为液晶单元Lij的电极E2和E1。当一个低压,例如低于1.9V左右的电压,加在电极E1和E2两端时,液晶单元Lij保持不透明,但当加一个高压,例如大于2.7V左右时,它转变为透明。
导电层Cij的部位2b、在部位2b之上的非单晶半导体单元Q1的部位17和在部位17之上的导电层Fi的部位18构成了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Vij,以部位2b和18分别作为二极管的电极E3和E4。二极管Vij具有如图6所示的非线性电压(V)一电流(A)特性。
二极管Uij表现出图6所示非线性特性的原因如下:当无电压加在电极E3和E4两端时,图7A所示结构的二极管Uij的能带结构改变成如图7B所示。当加上一个电压,使电极E4相对电极E3为正时,能带结构呈图7C所示。所加的电压使电极E3相对于电极E4为正,能带结构呈图7D所示。
液晶单元Lij和二极管Vij通过导电层Cij使它们的电极E2和E3形成电连接,因此,相互串联组成一个液晶显示器件Mij,以E1和E4作为显示器件的一对电极。
在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Bij下面的导电层Dj的部位4a和非单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Bij构成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Wij。二极管Wij具有类似于二极管Uij的电压(V)-电流(A)特性,但是其特性使电压根据光强而位移,如图8中曲线41、42和43所示,曲线41表示二极管Wij受光照射时的电压电流特性,曲线42和43分别表示当二极管受到强度为450和550勒克斯的光照射时的电压电流特性。
在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Bij之上的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Qi的部位21和在部位21之上的导电层Fi的部位22构成一个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Kij。二极管Kij具有如图6所示的类似于二极管Uij的电压(A)-电流(A)一些特性。
二极管Uij迭层在二极管Wij之上。所以、二极管Wij和Uij是相互串联的,组成了探测器件Gij,它以导电层Fi的部位22和导电层Dj的部位4a为其电极E5和E6。
根据上面结合图1至5所述的结构,液晶显示器件Mij至Mmj的电极E1与作为列线的导电层Hj相连接,而显示器件Mi1至Min的电极E4与作为行线的导电层F1相连接,光探测器件Glj至Gmj的电极E5与作为列线的导电层Dj相连接,以及光探测器件Gil至Gin的电极E6与作为行线的导电层Fi相连接。
因此,根据上面结合图1至图5所述的结构、利用行和列的译码器51X和51Y、将一个定为低电压和高电压的驱动信号通过导电层Fi和Hj加给液晶显示器件Mij两端就可以控制液晶单元Lij变为为透明还是不透明,因此可提供一个图象显示。
而且,利用光笔将一束强度例如为500勒克司的光束照射光二极管Wij,由行译码器51X和另一列译码器51Y通过非线性元件Kij可得到一个探测出照射到光二极管Wij的光而产生的输出。在这一情况下,通过导电层Fi和Dj将一选择信号施加给光探测器件Gij。由此,在衬底1的外表面画出一个光束的轨迹,就能得到代表该轨迹坐标的输出信号。虽然在前面讲叙本发明所涉及的情况是光探测器件Gij具有与光二极管Wij相串联的非线性单元Kij,但也可以省去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Bij并用光二极管Wij取代非线性单元Kij。在这种情况下,将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单元Qi在材料和迭层结构上制成与上述的迭层构件Bij相一致,使迭层单元Qi具有与迭层单元Bij相同的光敏特性,迭层单元Bij的光敏特性在上述实例中比具有非线性元件Kij的迭层单元Qi的高,而且,为了防止非线性元件Uij变成不必要的光敏性,最好是在构成非线性单元Uij的迭层Qi之下的导电层Cij的部位2a之上形成一个不透明导电层。
很显然,上述实施例应该被看作仅仅是本发明的说明,而不应该被看作将本发明限制于所说明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概念的范围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变换和修改。
Claims (11)
1、光电板包括:
一个作为显示板的液晶显示器件;
一个作为写入板的光探测器件;
其中液晶显示器件和光探测器件是做在一个公共衬底上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电板,其中液晶显示器件至少有一个液晶单元和在电学上与其串联的第一非线性单元;其中光探测器件至少具有一个光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光电板,其中第一非线性元件是具有第一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的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其中光二极管是具有第二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的第二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第二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与第一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电板,其中衬底是透明的;其中液晶显示器件和光探测器件并排做在透明衬底上;其中液晶单元和液晶显示器件的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并排做在透明衬底上;其液晶单元的一个电极是由透明衬底上所形成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区域形成的;其中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一个电极至少是由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个第二区域形成的;其中第二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一个电极是由在透明衬底上所形成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光电板,其中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第一非单晶半导体层迭层部件和第二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第二非单晶半导体层迭层部件是分别由第一和第二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电极上连续延展的第三非单晶半导体层迭层部件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形成的;其中第一和第二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另一电极是分别由第三非单晶半导体迭层层上连续延展的第三导电层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电板,其中液晶显示器件至少具有一个液晶元件和在电学上与其串联的第一非线性元件;其中光探测器件至少具有一个光二极管和在电学上与其串联的第二非线性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光电板,其中第一非线性元件是具有第一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的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其中光二极管是具有第二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的第二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其中第二非线性元件是与第一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结构相同的第三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光电板,其中衬底是透明的;其中液晶显示器件和光探测器件并排在透明衬底上形成;其中液晶元件和液晶显示器件的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在透明衬底上并排形成;其中第三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在第二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上形成;其中液晶元件的一个电极由在透明衬底上形成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区域形成;其中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一个电板由至少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二区域形成;其中第二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一个电极由在透明衬底上形成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光电板,其中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第一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和第三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第三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分别由在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电极和第四非单晶半导体迭层上连续延展的第四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形成;其中第一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另一电极和第三非单晶半导体二极管的一个电极分别由在第三个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上连续延展的第三导电层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形成。
10、制作光电板的方法包括这些步骤:
(a)、通过在具有绝缘表面的第一衬底上形成具有第一和第二区域的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而形成第一衬底部件;
(b)在第一衬底部件上,形成在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导电层上连续延展的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
(c)形成在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上连续延展的,且与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导电层相对着的第三导电层。
(d)通过在具有绝缘表面的第二衬底上形成相对于第一导电层的第二区域的第四导电层从而形成第二衬底部件;
(e)将第一和第二衬底部件相互平行安置;
(f)在由第一和第二衬底部件限定的空隙间充入液晶。
11、制作光电板的方法包括这些步骤:
(a)通过在具有绝缘表面的第一衬底上形成具有第一和第二区域的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从而形成第一衬底部件;
(b)在第一衬底部件上形成在第二导电层上延展而不在第一导电层上延展的第一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
(c)在第一衬底部件上形成在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域和第一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上连续延展的第二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
(d)形成在第二非单晶半导体迭层部件上连续延展的,且与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导电层相对着的第三导电层;
(e)通过在具有绝缘表面的第二衬底上形成相应于第一导电层的第二区域的第四导电层从而形成第二衬底部件;
(f)将第一和第二衬底部件相互平行安置;
(g)在由第一和第二衬底部件限定的空隙间充入液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59213149A JPS6191687A (ja) | 1984-10-11 | 1984-10-11 | 半導体装置 |
JP213149/84 | 1984-10-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85108403A true CN85108403A (zh) | 1986-05-10 |
CN1003324B CN1003324B (zh) | 1989-02-15 |
Family
ID=166343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5108403.6A Expired CN1003324B (zh) | 1984-10-11 | 1985-10-10 | 光电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87104814.0A Expired CN1004955B (zh) | 1984-10-11 | 1987-07-13 |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7104814.0A Expired CN1004955B (zh) | 1984-10-11 | 1987-07-13 |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178190B1 (zh) |
JP (1) | JPS6191687A (zh) |
CN (2) | CN1003324B (zh) |
DE (1) | DE3586079D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26385B1 (fr) * | 1988-01-22 | 1991-10-11 | Thomson Csf | Obturateur selectif de lumiere, procede de realisation et son application a un detecteur d'image |
US5812109A (en) * | 1994-08-23 | 1998-09-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input/output apparatus |
AUPO623997A0 (en) * | 1997-04-15 | 1997-05-15 | Edith Cowan University | Image cap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US11086452B2 (en) * | 2019-11-27 | 2021-08-10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ixel array substrat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85792A (en) * | 1979-12-14 | 1981-07-13 | Citizen Watch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
JPH0712210B2 (ja) * | 1982-06-02 | 1995-02-0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撮像表示装置 |
JPS5994736A (ja) * | 1982-11-22 | 1984-05-31 | Toshib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
1984
- 1984-10-11 JP JP59213149A patent/JPS6191687A/ja active Pending
-
1985
- 1985-10-10 EP EP19850307569 patent/EP017819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85-10-10 DE DE8585307569T patent/DE358607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85-10-10 CN CN85108403.6A patent/CN10033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1987
- 1987-07-13 CN CN87104814.0A patent/CN1004955B/zh not_active Expir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3586079D1 (de) | 1992-06-25 |
CN87104814A (zh) | 1988-03-30 |
EP0178190A3 (en) | 1988-08-03 |
CN1003324B (zh) | 1989-02-15 |
EP0178190B1 (en) | 1992-05-20 |
EP0178190A2 (en) | 1986-04-16 |
JPS6191687A (ja) | 1986-05-09 |
CN1004955B (zh) | 1989-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17474A (en) | Optoelectronic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TW324862B (en) | Liqui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29028C (zh) | 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 | |
CN1280308A (zh) | 薄膜晶体管阵列及其制造方法 | |
CN1516530A (zh) | 双面板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18611C (zh) | 有机el显示装置 | |
US4587171A (en) | Process for forming passivation film o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the device produced thereby | |
CN102487043A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纸显示器 | |
CN1166614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976140A (zh) | 电子装置 | |
CN1932624A (zh) | 薄膜晶体管显示板与使用该板的液晶显示器 | |
CN85108403A (zh) | 光电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455628A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366788A (zh) | 有机el装置及显示面板 | |
CN1928644A (zh) | 液晶显示器面板、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 | |
CN85109301A (zh) | 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法 | |
CN1460880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729423A (zh) | 液晶显示器 | |
JPS5725650A (en) | Face discharge type gas discharge panel | |
CN103367483A (zh) |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CN1485655A (zh) |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 | |
WO2001084638A3 (de) | Photovoltaikmodul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
CN1152359C (zh) | Ac型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435893A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电极引线的布设结构 | |
CN106292113A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3 | Decision | ||
GR02 |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