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30230Y - 散热器模块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30230Y
CN2930230Y CN 200620123949 CN200620123949U CN2930230Y CN 2930230 Y CN2930230 Y CN 2930230Y CN 200620123949 CN200620123949 CN 200620123949 CN 200620123949 U CN200620123949 U CN 200620123949U CN 2930230 Y CN2930230 Y CN 293023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ase
heat pipe
radiating fin
inner conc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239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2394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3023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3023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3023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器模块,是由一底座以及散热鳍片所组成,更进一步包括有贯穿该散热鳍片以及该底座、将两者作结合的热管的组合,于底座的下端面具有一内凹面,部分热管在贯穿底座时有一部分管体开放裸露于该内凹面内,而产生热源的发热组件将嵌入该内凹而,藉此结构特征令热管能够直接与该产生热源的发热组件直接接触,直接迅速传导热源由热管经底座上的散热鳍片组或是远离的散热鳍片组散热,以提升热源发散的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器模块,特别是在底座开设有一内凹面,利用该内凹面使具有热源的电子发热组件可以嵌入,使贯穿底座的热管能与发热组件直接接触,以利于提升散热效能的散热器模块。
背景技术
电子组件的应用日渐普及,将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迅速移去,以确保产品系统的稳定,已是愈来愈重要的课题,也是现今许多创新研究的重点。
散热器(Cooler)对处理器的重要性与计算机运算速度越来越快成正比关系,当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越来越长,处理器产生的温度当然也是越来越高。处理器的高温在可被接受范围内,或可以利用本身的表面积散热降温,以维持在可接受的温度值内,一切的温升问题就不会发生。否则,就必须以外在特殊设计的零组件降低处理器的温升,以维持处理器的高温在可被接受的数值范围内,使计算机运作一切正常。最常见的是在电子组件上加上散热组件(Heat Sink Assembly),但不同形式的散热组件所表现出的散热效益往往具有相异性。
以台湾专利公告第M288399号《散热装置》为例,该构成包括有:散热模块,由复数个并排设置的散热鳍片组成;复数个导热管,一端与该散热模块装配;一吸热模块,其中该导热管另一端配置于该吸热模块中;一夹具,扣压在一发热部件和该吸热模块外侧;以及一固定模块,装设于该发热部件和该吸热模块之间,用以将该发热部件与该吸热模块固定一起。主要特点是透过夹具、固定模块将吸热模块与发热部件紧密扣持在一起,期望得到较佳的散热效率。
又如图1所示,该习用散热器模块1是利用具有热管11穿设的底座12与发热组件13进行贴合,而热管11另一端则穿设有散热鳍片14,藉此结构以期导引热能经热管11传导到散热鳍片14上,与冷空气进行对流及热交换。
另一种习用散热器模块2如图2所示,该底座22一面大致上呈现波浪状结构221,而在该波浪状结构221中有凹槽222、与上方散热鳍片组24的凹槽241相对应,使热管21可以置放在两凹槽222、241中而被包夹,而热管21另一端透过穿孔242穿设有散热鳍片24,藉此结构以期导引热能自底座22经热管21传导到散热鳍片24上,与冷空气进行对流。
不过依据前案所揭露者,底座虽为热传导性材质所制成,且作为热源以及热管的传热介质,其结合间隙造成热传导率不佳和产生热阻,同时该包含底座构成散热器模块的热传导系数乃较热源与热管直接接触来得低,所以,如何使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能直接透过热管传热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一项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散热模块的底座能够有一空间可以容置发热组件,具体来说该发热组件将在结合后被直接包覆于底座中,而使发热组件所散发出热能直接的(Directly)与热管(或称热导管)接触、有效的近接彼此间的距离,而让热管迅速将热能传导至散热鳍片。
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模块至少由底座以及散热鳍片所组成,更进一步包括有贯穿该散热鳍片以及该底座、将两者作结合的热管的组合。利用该模块于底座的下端面开设一内凹面,散热鳍片或是热管以嵌入、铆合或穿设的方式与底座进行结合,其中热管的管体在贯穿底座时有一部分管体开放裸露于该内凹面内,而产生热源的发热组件在组合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模块时将嵌入该内凹面中,藉此结构特征令热管能够直接与该产生热源的发热组件直接接触,直接迅速传导热源由热管经底座上的散热鳍片组或是远离的散热鳍片组散热,以提升热源发散的效率。
发热组件嵌入底座的内凹面内,将与热管相抵触;抑或在组合前或组合后施加一适当力道,将热管原本弧面周缘挤压成为平面,将有助热管内的热端接触面积增加,使工作流体遇热气化而产生蒸气,该蒸气将往压力较低冷凝端移动而形成蒸气流,蒸气在冷凝端冷却后释放出其潜热。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种习用的散热器模块示意图;
图2为第二种习用的散热器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热管挤压前侧视图及A-A’剖面线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热管挤压后侧视图及B-B’剖面线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与发热组件组合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热管挤压前侧视图;
图11为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热管挤压前侧视图;
图12为第二实施例与发热组件组合前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及
图14为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散热器模块      11热管
12底座           13发热组件
14散热鳍片       2散热器模块
21热管           22底座
221波浪状结构    222凹槽
24散热鳍片       241凹槽
242穿孔          3散热器模块
31热管           31a、b一端
31c部分管体      32底座
321上端面        322定位槽
323下端面        324内凹面
325穿孔          33散热鳍片
41热管           41a、b一端
41c部分管体      42底座
421上端面        423下端面
424内凹面        425穿孔
4散热器模块      43散热鳍片
5发热组件        51导热膏
6散热器模块      61热管
61a、b一端          61c部分管体
62底座              621上端面
622定位槽           623下端面
624内凹面           63散热鳍片
63a、b长散热鳍片    635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所示,散热器模块3由底座32、散热鳍片组33以及热管31所组成,底座32的上端面321具有数定位槽322,定位槽322提供散热鳍片33对应植入,该底座32的下端面开设一内凹面324,而内凹面324将可以依照发热组件的形状、大小进行开设,或者为内洼面(图未示)亦可,且该内凹面324交错的一方向穿设有数穿孔325穿设底座本体32。
热管31的一端31a穿发穿孔325而与底座32进行结合,另一端31b则以相同方向穿设于散热鳍片33,其中热管31在贯穿底座32时将有一部分管体开放裸露于该内凹面324内,而产生热源的发热组件5将嵌入该内凹面324中,在此阶段即可令热管32能够直接与该产生热源的发热组件5直接接触,迅速传导热源至热管31、同时经底座32上的散热鳍片33散热,以提升热源发散的效率。
请同时参阅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将以侧视图连续说明热管与底座关系。由图4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模块3的侧视图,热管31在贯穿底座32时将有一部分管体31c开放裸露在下端面323的内凹面324内,在本实施例所展现的内凹面324约略为该底座本体32的一半深度,不过该深度决定热管31露出的管体31c面积,所以该内凹面324的深度能够动态性的调整,不受本绘制的图面而限制。由图5以及图6所展现的是热管变化型态,在图5看到该热管31在底座32内凹面324的部分,仅呈现穿设底座本体32的状态;在图6看到该热管31在底座32内凹面324的部分,已经呈现经过施加一适当力道的挤压手段,将热管31原本弧面周缘挤压成为平面,此接触平面将有助热管31与热端接触面积增加。
请参阅图7所示,因底座32的内凹面324使部分热管31的部分管体31c呈现开放式裸露状,发热组件5上将预先涂布一层导热膏51,把发热组件5贴合至该内凹面324位置,令热管315的部分管体31c能够直接与该产生热源的发热组件5直接接触,迅速传导热源由热管31、以及底座32透过散热鳍片33进行散热工作。
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所示,散热器模块4由底座42、散热鳍片43以及热管41所组成。该底座42的下端面开设一内凹面424,而内凹面424将可以依照发热组件5的形状、大小进行开设,与该内凹面424交错方向穿设有数穿孔425,上端面421为一平整面。热管41的一端41a穿设底座42的穿孔425而与底座本体42进行结合,另一端41b则远离底座42、与散热鳍片43组位于相对远端,使发热组件5的热能能够传导至远端的散热鳍片43进行散热。相关侧视图请参阅图9。
图10以及图11说明热管排列方式。穿设在底座42的热管41可以区分为两种排列方式,第一种如图10,各热管41独立,也就是底座42上的穿孔425独立;第二种如图11所示,各热管41间将形成缘切关系,也就是底座42上的穿孔425相互抵触。不过,其它未叙述的热管排列方式,如:高低位差、数量等,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与第一实施例稍有不同之处即在于本实施例的散热鳍片43将由于热管41一端41b的延伸,能够设置在通风口位置、或远离发热组件5,而底座42的内凹面424使部分管体41c呈现开放式裸露状,发热组件5上同样涂布一层导热膏51,把发热组件5贴合至该内凹面424位置,令部分管体41c能够直接与该产生热源的发热组件5直接接触,直接迅速传导热源到远端散热鳍片43,藉此结构提升热能发散效果。
请更进一步参阅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将同时以图13以及图14为说明。散热器模块6由底座62、散热鳍片组63以及热管61所组成,底座62的上端面621具有数定位槽622,能够使部分散热鳍片63嵌入,下端面623则具有沿一第一方向的内凹面624。而相同于该第一方向的内凹面624的前、后两侧(以图面方向来说为左、右)设有较长的散热鳍片63a、63b且具有穿孔635,以提供热管61的一端固定用。也就是说,在此实施例中,底座62本体并未如前述实施例所示具有穿孔以供热管61固定,而是以热管61的两端61a、61b穿设所有散热鳍片63a、63b穿孔635,中间部分管体61c则埋入底座62下端面623的内凹面624中、使部分管体61c突出的位于下端面623底缘,且令热管61与底座62接触,或经过施加一适当力道的挤压手段,将热管61原本突出的弧面周缘挤压成为平面,此平面将有助热管61与发热组件5接触面积增加。该内凹面624将依照热管61的数量、形状进行开设。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底座,该底座为具有上端面以及下端面的本体,由侧边有穿孔穿设该底座本体,下端面具有一内凹面,部分穿孔在贯穿底座时有一部分通过该内凹面;
热管,该热管的一端穿设底座的穿孔而与底座本体结合,另一端则穿设散热鳍片,其中热管在贯穿底座本体时有一部分管体开放裸露于该内凹面内;
藉此结构令热管能够直接与该产生热源的发热组件直接接触,直接传导热源由热管经散热鳍片散热,以提升发热组件所产生热源的发散效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上端面具有数定位槽使散热鳍片嵌入,而热管的一端则以相同于底座本体穿孔方向穿设于散热鳍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下端面的内凹面,可以依照发热组件的形状、大小进行开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热管在底座内凹面的部分,经过施加一适当力道的挤压手段,将热管原本弧面周缘挤压成为平面,使热管与发热组件的接触面积增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热管与发热组件之间涂布有导热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上端面为一平整面,热管一端远离底座、与散热鳍片结合位于相对远端,藉此使发热组件的热能能够传导至远端的散热鳍片进行散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穿设底座本体的穿孔为独立穿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穿设底座本体的穿孔相互抵触。
9、一种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具有上端面以及下端面的本体,且该下端面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内凹面的底座;
相对位于底座的下端面沿第一方向的内凹面两侧,具有穿孔以作为固定的散热鳍片;
一端穿设散热鳍片的穿孔,另一端则穿设散热鳍片的另一穿孔,部分管体埋入底座下端面的内凹面中的热管;
藉此结构令热管能够直接与该产生热源的发热组件直接接触,直接传导热源由热管经散热鳍片散热,以提升发热组件所产生热源的发散效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上端面具有数定位槽,能够使部分散热鳍片嵌入。
CN 200620123949 2006-07-19 2006-07-19 散热器模块 Expired - Lifetime CN293023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3949 CN2930230Y (zh) 2006-07-19 2006-07-19 散热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3949 CN2930230Y (zh) 2006-07-19 2006-07-19 散热器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30230Y true CN2930230Y (zh) 2007-08-01

Family

ID=38308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23949 Expired - Lifetime CN2930230Y (zh) 2006-07-19 2006-07-19 散热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30230Y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3103B (zh) * 2008-04-03 2010-12-08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热管的散热装置及其受热部平整化制造方法
CN102623540A (zh) * 2012-03-13 2012-08-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
CN102651956A (zh) * 2011-02-25 2012-08-2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70851A (zh) * 2012-11-16 2013-03-13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热管散热器
CN103369907A (zh) * 2012-03-26 2013-10-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及其使用方法
TWI461647B (zh) * 2010-05-24 2014-11-21 Auras Technology Ltd Heat pipe type radiator and its assembling method
US9905495B2 (en) 2011-02-25 2018-02-27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Thermal module
CN113677159A (zh) * 2021-08-23 2021-11-19 联想长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风冷兼容的散热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3103B (zh) * 2008-04-03 2010-12-08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热管的散热装置及其受热部平整化制造方法
TWI461647B (zh) * 2010-05-24 2014-11-21 Auras Technology Ltd Heat pipe type radiator and its assembling method
CN102651956A (zh) * 2011-02-25 2012-08-2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9905495B2 (en) 2011-02-25 2018-02-27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Thermal module
CN102623540A (zh) * 2012-03-13 2012-08-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
CN103369907A (zh) * 2012-03-26 2013-10-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及其使用方法
CN102970851A (zh) * 2012-11-16 2013-03-13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热管散热器
CN102970851B (zh) * 2012-11-16 2015-07-22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热管散热器
CN113677159A (zh) * 2021-08-23 2021-11-19 联想长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风冷兼容的散热装置
CN113677159B (zh) * 2021-08-23 2023-09-19 联想长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风冷兼容的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30230Y (zh) 散热器模块
CN100590377C (zh) 热管冷却系统及其热传递连接器
CN101257784B (zh) 电子设备用的冷却装置
CN204535494U (zh) 一种多基座位换热器
WO2003041472A1 (en)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CN105953191B (zh) 散热灯具
KR20150075122A (ko) 열전소자가 구비된 열교환기
US6971243B2 (en) Heat sink
JP2006202798A (ja) ヒートシンク
CN207340395U (zh) 一种表面镶嵌热管风冷散热器
CN207284015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散热装置
CN201319722Y (zh) 散热器的风扇固定装置
CN201166825Y (zh) 水冷式笔记型电脑散热装置
JPH10224068A (ja) ヒートパイプ式ヒートシンク
CN110198611B (zh) 散热装置
CN214046435U (zh) 散热结构及装置
JP3168201U (ja) 放熱モジュール
CN210247364U (zh) 一种导热模块和散热系统
CN207639070U (zh) 一种冷却用快速铝合金散热器壳体
CN212961715U (zh) 壁炉风扇
CN213755502U (zh) 一种铜铝复合式散热器
CN207305233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7995638U (zh) 一种烟道式柱形散热器
CN220021096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8037918U (zh) 应用于台式计算机的蒸发冷却降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