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65214Y - 表面安装机 - Google Patents

表面安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65214Y
CN2865214Y CN 200520129228 CN200520129228U CN2865214Y CN 2865214 Y CN2865214 Y CN 2865214Y CN 200520129228 CN200520129228 CN 200520129228 CN 200520129228 U CN200520129228 U CN 200520129228U CN 2865214 Y CN2865214 Y CN 286521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feed bin
brake
mentioned
surfac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292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真吾
大川直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6521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6521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面安装机,在输送托盘收容用料仓时限制托盘的移动,在将料仓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中时必须解除所述限制。托盘收容装置(31)包括:料仓(39),设有多个可以使托盘(32)自由出入地进行支撑的托盘架(38);和框架(42),用于支撑该料仓(39)并可以自由插拔。在所述料仓(39)上的托盘(32)出入的前端部(32a)上安装了可以自由移动并且比框架(42)的上侧收容室(40)和下侧收容室(41)在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宽度还要长的制动杆(43)。将该制动杆(43)安装成可以在沿上下方向横穿所述前端部(39a)的使用状态和在料仓(39)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收容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表面安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盘式供料器的表面安装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表面安装机上所使用的盘式供料器,例如有特开平3-133802号公报所示的供料器,该供料器将设有放置安装用元件的多个元件收容部的料盘收容到盘状的托盘中,并在上下方向上并排保持多个托盘。
该专利文献1所示的盘式供料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并排收容、支撑上述托盘并且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自由出入的托盘收容装置。该托盘收容装置与表面安装机分体形成,并被排列设置在表面安装机侧旁的位置上。
该托盘收容装置上设有使上述托盘逐一出入的托盘出入装置,并设有使该托盘出入装置升降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使被托盘出入装置拉出的托盘与托盘出入装置一起上升,并保持在最高位置(元件吸附位置)上。也就是说,若采用该托盘收容装置,可以利用托盘出入装置将托盘从托盘收容装置中拉出,并通过升降装置使其移动到最高位置。
在搬出所有的安装用元件之后,将装填在该托盘收容装置中的托盘从托盘收容装置的托盘用出入口取出,与装满安装用元件的新托盘进行更换。该托盘的更换,可以将托盘从托盘收容装置中逐一取出,并将新托盘逐一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中来进行。
特开平3-133802号公报中所示的具有盘式供料器的表面安装机,要求进一步简化将空托盘更换为装满安装用元件的新托盘的更换操作。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可以采用下述构成:将多个托盘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可以直接通过托盘出入装置出入的状态)保持在一个料仓上,利用该料仓暂时将多个托盘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的收容室中或从收容室中拆下。
然而,为了采用此种结构,必须使装有多个托盘的料仓在盘式供料器和安装用元件的补给部位之间移动。为了防止托盘在该料架的转移过程中因振动和冲击而从料仓飞出,必须小心进行,导致转移所需时间不必要地延长。
可以通过在料仓上设置用于限制各托盘移动的保持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但要,为了采用这种结构,必须在将料仓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的收容室中时可以靠地解除保持机构的限制,从而在托盘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防止托盘出入装置进行拉出操作。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制造成本将不可以避免地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盘式供料器的廉价的表面安装机,可以在输送收容有托盘的料仓时限制托盘不必要地滑出,并可以在将料仓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的收容室中时确保解除上述限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表面安装机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并排装填有多个用于收容安装用元件的托盘的托盘收容装置,其中所述托盘收容装置包括:料仓,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并排支撑多个托盘并可以使所述多个托盘自由出入的托盘架;框架,形成用于支撑该料仓的收容室,使该料仓可以自由插拔;所述料仓的托盘出入的端部,安装长于所述收容室在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宽度的托盘用制动器,该所述托盘用制动器可以在沿上下方向横穿所述端部的使用状态和在料仓的外侧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收容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通过将托盘用制动器设定成使用状态,可以达到利用该托盘用制动器防止托盘脱落的效果。此外,由于在该使用状态下,托盘用制动器从料仓向上下方向突出,因而无法将料仓插入收容室中。为了将料仓插入收容室,将托盘用制动器设定为收容状态。换言之,如果不将用于防止托盘脱落的托盘用制动器设定成收容状态,则不能将料仓插入到收容室中。
因此,可以利用托盘用制动器限制托盘在转移料仓时因振动和冲击而无端飞出,并可以在将料仓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的收容室中时,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必要地解除上述限制,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因未解除上述限制而将上述料仓误装到上述收容室中。其结果是,可以缩短转移托盘收容柜所需的时间,而且可以提供一种盘式供料器不会产生错误操作的表面安装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安装机中,优选:托盘用制动器由棒体构成,在该托盘用制动器上形成有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贯穿孔,该贯穿孔的开口形状为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长,利用贯通在该贯穿孔中的支撑用销将托盘用制动器移动可能地安装在料仓的上端部,在该料仓的下端部形成有与托盘用制动器的下端部嵌合的嵌合孔。
这样,在使托盘用制动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使其下端部与料仓的孔嵌合,从而将托盘用制动器保持在使用状态。在该状态下向上拉起托盘用制动器并沿着料仓的上表面放倒,从而形成托盘用制动器的收容形态。由于使用结构简单的部件即可以防止托盘脱落,并防止在未解除防止托盘脱落的状态时将料仓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的收容室中,因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在上述表面安装机中,最好使支撑用销从俯视看相对于料仓的出入方向呈倾斜状态。
这样一来,托盘用制动器在沿着料仓上表面进行收容的收容状态下,从俯视看相对于料仓的前边缘倾斜。因此,可以将尺寸较长的托盘用制动器收容在料仓的上表面上而不会从料仓向侧方突出,因而即使具有托盘用制动器,也可以使料仓小型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用的托盘收容装置的料仓,可以在表面安装机所配备的托盘收容装置的框架内自由插拔,在上下方向上并排支撑多个用于收容安装用元件的托盘并使所述多个托盘可以自由出入,其中在具有使托盘出入的开口部分的料仓的端部安装细长的托盘收容用制动器,使其可以在沿上下方向横穿所述料仓端部并且制动器的一端向料仓端部的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使用状态和在料仓端部的开口部分的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收容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若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托盘用制动器设定成使用状态,可以利用该托盘用制动器防止托盘脱落,并且可以利用托盘用制动器限制托盘在转移料仓时因振动和冲击而无端脱落。此外,由于在该使用状态下托盘用制动器从料仓朝上下方向突出,所以无法插入到托盘收容装置的框架内,因此,在将料仓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的框架内时,必须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消除上述限制,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因未消除上述限制而将上述料仓误装到上述框架内。
在上述料仓中,优选为:托盘用制动器由棒体构成,在该托盘用制动器上形成有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贯穿孔,该贯穿孔的开口形状为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长,利用贯通在该贯穿孔中的支撑用销将托盘用制动器移动可能地安装在料仓的上端部,在该料仓的下端部形成有与托盘用制动器的下端部嵌合的嵌合孔。
这样一来,由于使用结构简单的部件即可防止托盘脱落,并可以防止在未解除防止托盘脱落的状态时将料仓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的收容室中,因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1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整个表面安装机的立体图。
图6是盘式供料器的俯视图。
图7是盘式供料器的立体图。
图8是放大表示升降装置的上端部的立体图。
图9是托盘出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背面观察表面安装机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安装有盖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盖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3是料仓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制动杆的图。
图15是表示上部支撑部件的图。
图16是表示下部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制动杆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7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图2是其主视图;图3是其侧视图;图4是沿图1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整个表面安装机的立体图。图6是盘式供料器的俯视图;图7是盘式供料器的立体图;图8是放大表示升降装置的上端部的立体图;图9是托盘出入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从背面观察表面安装机时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安装有盖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盖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13是料仓的立体图;图14是制动杆的图示,图14(A)是其侧视图,图14(B)是沿图14(A)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15是上部支撑部件的图示,图15(A)是其俯视图,图15(B)是其立体图。图16是下部支撑部件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制动杆的动作的图,图17(A)表示拉起制动杆的状态,图17(B)表示收容制动杆的状态,图17(C)表示拉出制动杆的状态。图17(D)是表示托盘用制动器和托盘收容装置的入口上边缘的高度的图;图17(E)是表示将料仓插入托盘收容装置的收容室中的状态的图。
在上述附图中,标号1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表面安装机。该表面安装机1在基座2上设有传送带3、元件转移装置4、元件识别用摄像机5等,利用元件转移装置4将安装用元件(未图示)从位于两侧(图1中为上部和下部)的盘式供料器6、7和纸带元件供给部8、9上转移到由上述传送带3输送来的印刷电路板P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传送带3从位于图1右侧的送入口送入印刷电路板P,在大致位于传送带3的中央部位的安装作业区域内安装了安装用元件之后,从位于图1左侧的送出部转移到进行下一道工序的装置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利用上述传送带3输送印刷电路板P的水平方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在水平面上与上述X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图1中为上下方向)称为Y轴方向。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图1中的下侧称为装置前侧,将图1中的上侧称为装置后侧。
在上述纸带元件供给部8、9中,在X轴方向上并排安装多个带式供料器(未图示),其间歇性地拉出收容有安装用元件的纸带并依次供给元件。该带式供料器安装在设于基座2上的供料器安装板10上,并可以进行拆装。
如图1所示,上述传送带3由位于装置前侧的传送带主体11和位于装置后侧的传送带主体12构成。上述传送带主体11、12分别具有由环形带构成的传送带(未图示)。上述传送带由未图示的皮带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并以彼此同步的状态行进。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将该传送带3用于传送印刷电路板P的传送面L的高度设定为仅比基座2的上表面2a高出规定的高度。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后侧的传送带主体12采用下述结构: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宽度改变装置改变与装置前侧的传送带主体11之间的间隔。
如图1~图5所示,上述元件转移装置4具有:在基座2的X轴方向的两端朝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Y轴框架21、21、支撑在上述Y轴框架21上并可以在Y轴方向上自由移动的X轴框架22、支撑在该X轴框架22上并可以沿X轴方向自由移动的头部单元23等。头部单元可以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两个方向上自由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Y轴框架21从基座2的上表面2a向上突出,该框架上表面(X轴框架22的传送面)的位置高于传送带3的传送面L。
上述X轴架22以横架在上述两个Y轴框架21之间的方式在X轴方向上水平延伸,并与未图示的滚珠丝杠式的X轴框架驱动装置相连。该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一个Y轴架21上并可以自由转动的滚珠丝杠轴、使该滚珠丝杠轴转动的伺服电动机、与上述滚珠丝杠轴螺合而安装在X轴框架22上的螺母部件等。
头部单元23采用下述结构:设有多个吸附头部25,该吸附头部25的前端具有元件吸附用的吸嘴24,安装元件时利用上述吸附头部25从下述的盘式供料器6、7或纸带元件供给部8、9中吸附并取出安装用元件,通过元件识别用摄像机5的上方后放置到印刷电路板P上。
此外,该头部单元23支撑在X轴框架22的装置前侧的端部上,通过设置在X轴框架22上的滚珠丝杠式的头部单元用驱动装置(未图示)在X轴方向上往返移动。
该驱动装置包括:支撑在X轴框架22上并且可以自由转动的滚珠丝杠轴、连接在该滚珠丝杠轴一端的伺服电动机、与滚珠丝杠轴螺合而安装在头部单元23上的螺母部件等。
上述元件识别用摄像机5,从下方拍摄吸附在吸嘴24上的安装用元件,检测出安装用元件的有无、正误、吸附位置以及角度等。
如图4、图6及图7所示,上述盘式供料器6、7包括:安装在基座2的装置后侧的端部上的托盘收容装置31、收容在该托盘收容装置31中的托盘32、配置在上述托盘收容器31的前方的托盘出入装置33、使该托盘出入装置33升降的升降装置34等。
本实施方式中的表面安装机1,在X轴方向上并排安装了两台盘式供料器6、7。下文中将这些盘式供料器6、7中位于传送带3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个盘式供料器6称为第1盘式供料器6,将另一个盘式供料器7称为第2盘式供料器7。
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托盘32形成向上方敞开的盘形,装载着盘状的托盘35,该托盘35的内部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有规律地排列设置多个电子元件收容区域。从俯视看,本实施方式的托盘32形成X轴方向的长度比Y轴方向的长度长的长方形。此外,在该托盘32的装置前侧的端部上突起设置与下述托盘出入装置33卡合的被卡合片36。
虽然并未进行图示,但是在上述料盘35的各收容区域内收容有多个料盘元件(安装用元件),通过隔壁使上述多个料盘元件彼此不接触。因此,进行安装时上述元件转移装置4的吸嘴24从上方吸附收容在该托盘35的规定的X轴方向位置和Y轴方向位置的收容区域内的料盘元件。
上述托盘收容装置31形成装置前侧的端部和装置后侧的端部敞开的箱形,以从后面插入上述基座2的装置后侧的端部上所形成的凹部37(参照图4)的方式进行安装。上述凹部37位于基座2的装置后侧的端部,在X轴方向的中央部向上方和后方敞开。
本实施方式中的托盘收容装置31安装在基座2上,并使其上端部的高度与传送带3的传送面L的高度大致相等。
如图4所示,托盘收容装置31包括:料仓39,设有沿上下方向并排支撑上述托盘32并可以自由出入的多个托盘架38;和框架42,形成用于支撑该料仓39的上侧收容室40和下侧收容室41并且可以自由插拔。上侧收容室40内的料仓39由设置于框架42内部的隔壁42a进行支撑,并可以从后方自由出入,下侧收容室41内的料仓39由框架42的下壁42b进行支撑,并可以从后方自由出入。另外,图4表示出仅在上侧收容室39中装填托盘架41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盘式供料器6、7的托盘收容装置31,以收容在托盘架41上的状态装填多个托盘32。
如图13所示,上述料仓39形成装置前侧的端部和装置后侧的端部敞开的箱形。在该料仓39两侧的内表面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并排保持多个托盘32的上述托盘架38。上述托盘32以可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移动地支承在该托盘架38上(在与传送带3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自由移动)的状态收容在料仓39内。
在料仓39的装置前侧的端部(前端部39a)上设置用于防止搬运料仓39时托盘32向前侧脱出的制动杆43,如图10所示,在料仓39的装置后侧的端部设置用于防止托盘32从后侧飞出的制动板44。上述制动杆43构成本实用新型中的托盘用制动器。
上述制动板44通过合叶44a支撑在料仓39的下端并且可以自由转动。在该制动板44的上端设有与料仓39的上端卡合的卡合部件44b。该卡合部件44b可以人为地解除卡合状态。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上述制动杆43由剖面呈圆形的棒体构成,通过上部支撑部件45安装在料仓39上的下述托盘出入装置33使托盘32出入的前端部39a上。该制动杆43的长度比上述上侧收容室40和下侧收容室41各自在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宽度长。
如图14所示,在制动杆43上贯穿设置贯穿孔43a,并形成细径部,其中所述贯穿孔43a沿着与制动杆43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并贯穿制动杆43。上述贯穿孔43a形成从制动杆43的上端延伸到制动杆43的下端延伸的长孔形,其开口形状沿着制动杆43的长度方向延长。设置于上述上部支撑部件45上的支撑用销46(参照图15)贯通在该贯穿孔43a中。
如图13所示,上述上部支撑部件45由固定用螺栓45a固定在构成料仓39的上述前端部39a的一部分的上板39b上。支撑用销46由螺栓构成,如图15所示,螺合在上部支撑部件45的前表面45b上。如图15(A)所示,从俯视看该前表面45b相对于料仓39的出入方向(该图中为左右方向)进行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以将料仓39插入框架42的方向为前方时,上部支撑部件45安装在料仓39的左侧端部上,上述前表面45b随着向右侧推进而越来越靠近后侧地进行倾斜。也就是说,支撑用销46从斜前方螺合在上部支撑部件44上,从俯视看相对于料仓39的出入方向进行倾斜。
上述制动杆43,在使上述支撑用销46贯穿在贯穿孔43a中的状态下,由该支撑用销46安装在上部支撑部件45上,并可以进行移动。也就是说,将制动杆43安装在料仓39上,使其可以在图13所示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使用状态和图17(B)、图17(C)中所示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收容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如图13所示立起制动杆43的使用状态下将支撑用销46嵌合在贯穿孔43a的上端部,从而限制其向下方移动。在该状态下,制动杆43的下端部保持在安装于料仓39下端的下部支撑部件47上。如图16所示,该下部支撑部件47上贯穿设置有与制动器43下端部嵌合的圆孔47a。由该圆孔47a构成技术方案2中的“与托盘用制动器的下端部嵌合的嵌合孔”。
由于通过将制动杆43设定成上述使用状态,使制动杆43在上下方向上横穿料仓39的前端部39a,因而收容在料仓39内的托盘32与制动杆43抵接,从而阻止其由料仓39内向装置前侧滑出。这样一来,在搬运料仓39时,托盘32不会从料仓39中飞出而脱落。
制动杆43,在上述立起的使用状态下,上端部从料仓39向上突出。也就是说,如图17(D)所示,在将制动杆43立起的状态下,制动杆43的上端部43c与框架42的插入口41c的上端边缘抵接,无法将料仓39插入到上述插口41c内。
从上述使用状态向上拉起制动杆43,从而如图17(A)所示,使上述支撑用销46位于贯穿孔43a的下端。并且,在该状态下以支撑用销46为中心向图中的左侧放倒制动杆43,即如图17(B)所示,将制动杆43放置到上述上板39b上。在上板39b上突起设置用于卡定制动杆43的前端部的卡定片48,通过将该细径部43b卡定到该卡定片48上可以将制动杆43固定到上板39上。也就是说,制动杆43在收容状态下以不可相对于料仓39进行移动的状态保持在料仓39上。此外,在该收容状态下,从俯视看,制动杆43相对于料仓39的前边缘进行倾斜。
如上所述,通过使制动杆43放倒在上板39b之上进行收容,可以如图17(E)所示,将料仓39插入到框架42的插入口42c内,并且还可以如图17(C)所示,将托盘32从料仓39内向装置前侧拉出。
如图10~图12所示,在上述托盘收容装置31的装置后侧的端部,在每个收容室上均设置用于开闭上述上侧收容室40和下侧收容室41的装置后侧的开口(框架42的插入口42c)的盖体51。图11和图12表示在基座2上安装用于覆盖该表面安装机1的盖部52的状态。
该盖部52覆盖基座2上的传送带3、元件转移装置4、盘式供料器6、7以及纸带元件供给部8、9的上部。在该盖部52的X轴方向的两端形成送入口(未图示)和送出口53。此外,在该盖部52与盘式供料器6、7和纸带元件供给部8、9对应的部位上分别设置剖面为L字型的盖部件54。
上述盖部件54通过以X轴方向为转动轴线的合叶55(参照图11)安装在盖部52的上面板52a上,并可以自由开闭。如图11所示,通过关闭该盖部件54,由盖部件54覆盖盘式供料器6、7和纸带元件供给部8、9,如图12所示,通过打开盖部件54使盘式供料器6、7和纸带元件供给部8、9露出。
如图4所示,在上述托盘收容装置31的前方,在基座2的上述凹部37内,以支撑在下述升降装置34上的状态配置托盘出入装置33,用于将托盘32从上述料仓39中拉出或返回到料仓39内。如图1所示,从俯视看,将该托盘出入装33定位在上述元件转移装置4的头部单元23的可移动范围的内侧。
如图7以及图9所示,该托盘出入装置33包括:支撑在下述升降装置34上的支撑用框架61、沿Y轴方向延伸地设置在该支撑用框架61上的导轨62、支撑在该导轨62上并可以在Y轴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滑块63、驱动该滑块63的驱动装置64等。
如图7的概略结构所示,上述支撑用框架61形成从装置前侧(在该图中为手边侧)看向上方敞开的コ字形。在该支撑用框架61的X轴方向的两端,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61a的上端,如图9所示,设有用于支撑托盘32并可以自由滑动的支撑部件65。
如图9所示,在上述滑块63的装置后侧端部设置用于与上述托盘32的上述被卡合片36卡合的一对卡合部件66、66。上述卡合部件66,具有从俯视看向另一个卡合部件66敞开的コ字型挂钩,支撑在上述滑块63上且可以在X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并且连接在设置于滑块63上的气缸67上。
虽然并未图示,但是该气缸67具有活塞杆从气缸主体的两端向外突出的结构。上述卡合部件66安装在该气缸67的上述活塞杆上。即,这些卡合部件66、66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挂钩66a彼此之间的间隔变宽的扩张方式和挂钩66a彼此之间的间隔变窄的卡合方式。
上述挂钩66a以从两侧夹持的方式卡合在托盘32上的上述被卡合片36上。即,使卡合部件66形成上述扩张方式,使滑块63向托盘32一侧(装置后侧)移动,在使被卡合片36位于两个卡合部件66之间的状态下将卡合部件66设定为上述卡合方式,从而使被卡合片36卡合到两卡合部件66之间。
用于驱动滑块63的上述驱动装置64由两端固定在滑块63上的传动用皮带68和通过驱动用皮带70连接在与该传动用皮带68相连的驱动用皮带轮69上的驱动用电动机71构成。若采用该驱动装置64,驱动用电动机71的转动经由驱动用皮带轮69从驱动用皮带70传递给传动用皮带68,通过该传动用皮带68的移动(转动)使滑块63在导轨62上移动。
即,如图9所示,为了使位于导轨62的装置前端的滑块63向托盘收容装置31一侧后退,利用驱动用电动机71进行驱动,使驱动用皮带轮69向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使传动用皮带6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外,在滑块63的卡合部件66与托盘32的被卡合片36卡合的状态下,利用驱动用电动机71使上述驱动用皮带轮69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滑块63向装置前侧移动,随之将托盘32在上述支撑部件65上向装置前侧水平拉出。即,托盘32可在收容于托盘收容装置31内的托盘架38上时的收容位置和通过托盘出入装置33拉到托盘收容装置31以外时的元件吸附位置之间水平移动。
如图4、图7以及图8所示,用于支撑上述托盘出入装置33的升降装置34由下述各部分构成:在基座2的上述凹部37内沿该凹部37的内侧壁37a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滚珠丝杠轴72、在该滚珠丝杠轴72的两侧(Y轴方向两侧)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线性轴73、73、设置在上述轴部件中间的支撑臂74、通过驱动用皮带75与上述滚珠丝杠轴72的上端部相连的驱动用电动机76、设置在滚珠丝杠轴72的上端边缘部的电磁制动器77等。
相对于托盘出入装置33,将具有该升降装置34的滚珠丝杠轴72的驱动器部设置在装置外侧。换言之,第1盘式供料器6的升降装置34位于传送带3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第2盘式供料器7的升降装置34位于传送带3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如图4、图7以及图8所示,上述滚珠丝杠轴72和线性轴73由支撑座78支撑在基座2上。如图7、图8及图10所示,该支撑座78由从基座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前侧主体78a及后侧主体78b、和横架在上述两主体78a、78b上端部之间的支撑板78c形成门形状。
上述滚珠丝杠轴72,支撑在该支撑座78上并可以自由转动;位于该滚珠丝杠轴72两侧的线性轴73、73固定在支撑座78上。此外,如图4所示,这些轴部件的下端部彼此之间通过连接件79彼此连接。滚珠丝杠轴72的下端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该连接件79上。
如图4及图8所示,设于这些轴部件中间的支撑臂74由下述各部分构成:与上述滚珠丝杠轴72相螺合的螺母部件80、嵌合在上述线性轴73上并可自由移动的轴承部件81、使上述螺母部件80和两个轴承部件81彼此结合的板状的连接部件82以及从该连接部件82向X轴方向延伸的两个支臂主体83、83。上述支臂主体83有间隔地排列在Y轴方向上,上侧安装了托盘出入装置33的支撑用框架61。即,该支撑臂74由支臂主体83以悬臂方式支撑着托盘出入装置33。
上述滚珠丝杠轴72的上端部从上述支撑座78向上突出。在该突出部上设置用于卷绕上述驱动用皮带75的驱动用皮带轮84和电磁制动器77。通过上述驱动用皮带75连接在滚珠丝杠轴72上的驱动用电动机76相对于支撑座78位于与凹部37相反一侧,以轴线方向指向上下方向的状态安装在支撑座78上。即,用于连接滚珠丝杠轴72和驱动用电动机76的驱动用皮带75,从滚珠丝杠轴72沿X轴方向朝与托盘出入装置33相反一侧延伸。
上述电磁制动器77是利用施加于支撑臂74上的重量来阻止滚珠丝杠轴72空转的装置,可通过通电来解除制动状态,以及通过断电成为制动状态。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磁制动器77的上端面的高度与传送带3的传送面L的高度大致相同。这样一来,使上述驱动用皮带75、驱动用电动机76、电磁制动器77位于基座2的上表面2a的上方,从而提高保养管理时的操作性。此外,将上述驱动用皮带75和电磁制动器77设置在上述支撑座78的上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保养管理时的操作性。
在采用此种结构的升降装置34中,驱动用电动机76的转动经由驱动用皮带75传递到滚珠丝杠轴72上,通过使滚珠丝杠轴72转动而使支撑臂74沿着线性轴73上升或下降。此外,该升降装置34如下构成:在支撑臂74上升到最高位置的状态下,托盘出入装置33的上端部位于与传送带3的传送面L大致相同的高度上,并低于元件转移装置4的吸附头部位置。如图4所示,这里所说的吸附头部位置是指吸附头部25移动时的吸嘴24的下端的高度。
在具有上述盘式供料器6、7的表面安装机1中,为了将料盘元件从盘式供料器6、7中转移到印刷电路板P上,首先利用升降装置34使托盘出入装置33上升或下降到与托盘32相同的所需高度。并且,将托盘出入装置33的卡合部件66设置成扩张方式,使滑块63向装置后侧移动,使托盘32的被卡合部件36卡合到卡合部件66上。接着,使上述滑块63向装置前侧移动,通过升降装置34使该托盘出入装置33上升到最高位置。
在该状态下,使元件转移装置4的头部单元23移动到托盘出入装置33的上方,使吸嘴24吸附托盘32上的料盘元件。吸附元件后使头部单元23通过摄像机5的上方而移动到传送带3上的印刷电路板P的上方。之后,利用该头部单元23,在根据上述摄像机5的拍摄结果将料盘元件校正到其高度和角度的状态下转移到印刷电路板P的规定安装位置上。
当托盘32上的料盘元件全部转移完毕时,或安装另一托盘32的料盘元件时,首先使处于托盘出入装置33上的托盘32返回托盘收容装置31内,然后将新的托盘32拉出到托盘出入装置33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机1中,在两台盘式供料器6、7中未利用吸嘴24进行吸附元件的盘式供料器上,进行托盘32的上述更换动作,以更换料仓39。
当将料仓39更换为另一料仓39时,首先如图10所示,打开托盘收容装置31的盖体51,将装填在框架42内的料仓39朝装置后侧拉出。然后取代该料仓39,将收容有装满安装用元件的托盘32的更换用料仓39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31的上侧收容室40或下侧收容室41中。该更换用料仓39是在未图示的元件补给部位向各托盘32补给了安装用元件之后转移到盘式供料器6、7上的。该转移是在下述状态下进行的:将上述制动杆43设定为使用状态,并且将制动板44立起,使托盘32保持在料仓39内并限制其移动。
由于该料仓39可以防止托盘32脱落到料仓39外,因而可以容易地进行转移,并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元件补给部位输送给盘式供料器6、7。
当该制动杆43处于使用状态时,如图17(D)所示,由于制动杆43的上端部43c从料仓39朝上方突出,因而无法将料仓39插入框架42的上侧收容室40或下侧收容室41中。为了将该料仓39插入到框架42的插入口42c中,可以通过将制动杆4设定成图17(B)、图17(D)所示的收容状态来进行。换言之,如果不将用于防止托盘32脱落的制动杆43设定在收容状态,就无法将料仓39装填到框架42上。
因此,由于将料仓39装填到托盘收容装置31的框架42上时,必须使制动杆43处于收容状态,解除托盘32的移动限制,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在未解除该限制状态下误将料仓39装填到框架42上。
本实施方式中的制动杆43由棒体构成,通过支撑用销46安装在料仓39的上部支撑部件45上。因此,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使用结构简单的部件即可以防止托盘脱落、并防止因未解除脱落防止状态而将料仓装填到框架42上,所以可以降低表面安装机1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方式的制动杆43,在沿料仓39的上表面进行收容的收容状态下从俯视看相对于料仓39的前边缘进行倾斜。因此,在将尺寸较长的制动杆443收容于料仓39上时,不会从料仓39朝侧方突出。

Claims (5)

1.一种表面安装机,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并排装填有多个用于收容安装用元件的托盘的托盘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收容装置包括,
料仓,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并排支撑多个托盘并可以使所述多个托盘自由出入的托盘架;
框架,形成用于支撑该料仓的收容室,使该料仓可以自由插拔;
所述料仓的托盘出入的端部,安装长于所述收容室在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宽度的托盘用制动器,该托盘用制动器可以在沿上下方向横穿所述端部的使用状态和在料仓的外侧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收容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盘用制动器由棒体构成,在该托盘用制动器上形成有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贯穿孔,该贯穿孔的开口形状为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长,利用贯通在该贯穿孔中的支撑用销将该托盘用制动器移动可能地安装在料仓的上端部,在该料仓的下端部形成有与托盘用制动器的下端部嵌合的嵌合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安装机,其特征在于:
从俯视看,支撑用销相对于料仓的出入方向呈倾斜状态。
4.一种料仓,可以在表面安装机所配备的托盘收容装置的框架内自由插拔,在上下方向上并排支撑多个用于收容安装用元件的托盘并使所述多个托盘可以自由出入,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使托盘出入的开口部分的料仓的端部安装细长的托盘收容用制动器,使其可以在沿上下方向横穿所述料仓端部并且制动器的一端向料仓端部的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使用状态和在料仓端部的开口部分的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收容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安装机用的托盘收容装置的料仓,其特征在于:
托盘用制动器由棒体构成,在该托盘用制动器上形成有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贯穿孔,该贯穿孔的开口形状为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长,利用贯通在该贯穿孔中的支撑用销将该托盘用制动器移动可能地安装在料仓的上端部,在该料仓的下端部形成有与托盘用制动器的下端部嵌合的嵌合孔。
CN 200520129228 2004-10-04 2005-10-08 表面安装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865214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91451 2004-10-04
JP2004291451A JP4398340B2 (ja) 2004-10-04 2004-10-04 表面実装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65214Y true CN2865214Y (zh) 2007-01-31

Family

ID=36377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29228 Expired - Lifetime CN2865214Y (zh) 2004-10-04 2005-10-08 表面安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98340B2 (zh)
CN (1) CN2865214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6198A (zh) * 2017-06-29 2017-12-12 无锡市京锡冶金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芯片安装装置
TWI643795B (zh) * 2016-02-02 2018-12-11 泰克元有限公司 傳送設備
CN110063095A (zh) * 2016-12-19 2019-07-26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机
CN112954997A (zh) * 2021-02-03 2021-06-11 深圳一道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行业原材料的防错料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8296B2 (ja) * 2016-03-10 2020-04-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JP7214004B2 (ja) * 2019-09-30 2023-01-27 株式会社Fuji パレット入れ替え装置
WO2022230054A1 (ja) * 2021-04-27 2022-11-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具の収容構造体、及び、部品供給具の供給システ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3795B (zh) * 2016-02-02 2018-12-11 泰克元有限公司 傳送設備
CN110063095A (zh) * 2016-12-19 2019-07-26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机
CN110063095B (zh) * 2016-12-19 2021-02-05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机
CN107466198A (zh) * 2017-06-29 2017-12-12 无锡市京锡冶金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芯片安装装置
CN112954997A (zh) * 2021-02-03 2021-06-11 深圳一道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行业原材料的防错料系统及方法
CN112954997B (zh) * 2021-02-03 2022-06-03 深圳一道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行业原材料的防错料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98340B2 (ja) 2010-01-13
JP2006108299A (ja) 200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65214Y (zh) 表面安装机
CN1151708C (zh) 零件安装装置及零件供给装置
CN107613664B (zh) 载具植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5848825A (zh) 元件供给系统
CN1976577A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JP5941750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201383495Y (zh)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CN112897022B (zh)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上料装置
CN102221161A (zh) 背光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CN1271906C (zh) 盒、托盘元件进给设备、及元件安装设备
CN1705434A (zh) 元件供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安装机
CN103429064A (zh) 收纳装置
CN1198750C (zh) 物件储存设备
CN107251673A (zh) 元件供给装置
CN110294318A (zh) 一种显示面板与测试治具的分离设备
CN1756475B (zh) 表面安装机
KR101032757B1 (ko) 캐리어에 탑재된 피씨비 기판 분리 및 포장용기수납 겸용장치
CN108817979B (zh) 一种金属圆盘生产加工装置
CN1768562A (zh) 盘式部件供应装置
CN217094334U (zh) 一种氧化钙振动筛
CN113306760B (zh) 一种柔性震动机械手摆盘机
CN115448045A (zh) 一种托盘收料机构
KR101427084B1 (ko) 트레이 피더
CN210854139U (zh) 一种鼠标组装流水线
CN208577181U (zh) 一种pcb板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