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15295Y - 艾条薰灸器 - Google Patents

艾条薰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15295Y
CN2815295Y CN 200520115179 CN200520115179U CN2815295Y CN 2815295 Y CN2815295 Y CN 2815295Y CN 200520115179 CN200520115179 CN 200520115179 CN 200520115179 U CN200520115179 U CN 200520115179U CN 2815295 Y CN2815295 Y CN 281529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ave
bar
arc
annulus
top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151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201151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1529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1529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1529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一种艾条熏灸器。它是握条尾端圆环和圆环边上多个大半圆与手柄内的托片固定板伸出部的圆孤构成具有旋转锁紧分度的凸凹轮机构。在凸凹啮合锁紧阶段,伸出部圆孤环始终保持着大于2°而小于20°的弯曲变形的最低变形能,从而不会让器具回旋下落。握条、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构成弹性旋转套筒机构,握条与束条两者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由于旋转而相互推程,被弹簧压成另一对齿的啮合,借此调整束条上的筒与握条的角度。手指用力使按钮外头在金属圆柱筒外移动,卡柱松开艾条,手指松开按钮,卡柱弹性卡住艾条,金属圆柱筒下部与本圆柱筒颈壁孔联接,金属圆柱筒台肩环的横面为曲面形,螺旋弹簧的一端顶住卡柱。

Description

艾条熏灸器
所属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3年11月9日、申请号为200320123916.3、名称为“艾条熏灸器”的要求优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保健装置,尤其是有多种使用功能的艾条熏灸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艾条熏灸器构造有2种:一是其外形呈圆柱形,顶端内有艾条的管道,管内嵌有弹簧片,用于夹持艾条,下端装有防护网以防灸火脱落,下端外围有2根橡皮条用以固定熏灸器,将艾条点燃插入器身的顶管中,艾条在器内燃烧积有的灰烬用拔出艾条倒掉灰烬的方法清除或自器身的通风孔吹去之。此种熏灸器弹簧片容易使艾条松动脱落、不易使艾条插入器身的顶管中。
二是用木车枳成上层圆柱筒和下层的座,圆柱筒和座螺纹连接,座内嵌一铜杯,使用时螺旋出座,艾条可以插在铜杯内熄灭火,熏灸器施灸后筒与座螺纹连接合为一整体。圆柱筒颈壁由外向内螺旋一木螺丝,旋转螺丝可以固定筒内的艾条。木圆柱筒颈卡进束条半圆孤中,并以此固定在束条上。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用螺栓联接,松开螺母旋转束条与握条后再拧紧螺母,可以调整筒与手柄的角度。2块手柄夹拢握条尾端圆孔和托片,用圆钉、2颗铆钉联接。长方形金属握条尾端平行靠拢长方形金属托片的尾端,旋转展开手柄可以延长握条的长度。此种熏灸器握条和托片接触面为方形,手柄、托片与握条内旋转后,握条与托片之间要保持165°左右,由于小于180°,握条与托片之间接触的面积小,产生的弹力差,器具会因自身的重力而回旋下落。螺丝固定艾条、筒与座螺旋合为一整体、松开螺母调整筒与手柄的角度非常繁琐又费时,再就是木螺丝卡住艾条会因艾条的燃烧而使木螺丝烧焦。以上两种熏灸器都给使用人员在操作使用上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艾条熏灸器在使用上功能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艾条熏灸器,该艾条熏灸器不仅能有效地卡住艾条,还能弹性旋转束条上的筒与握条,调整筒与握条的角度,全程弹性内向旋转分度展开手柄调整握条与手柄的角度,从而调整筒与手柄的角度,进而延长总个悬钓背的长度而器具不会回旋下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置握条尾端与手柄内的托片凸凹轮机构或者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弹性旋转套筒机构或者卡柱筒。
所述的握条尾端呈圆环和圆环边上大半圆的形状,托片固定板伸出部呈圆孤环、圆孤、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成大于160°而小于178°的形状,伸出部的圆孤环及圆孤环凸的部分在固定板与圆孤之间。
所述的握条和托片及手柄由两颗铜空心铆钉和1颗不锈钢空心铆钉装配在一起,构成握条尾端与手柄内的托片凸凹轮机构以后,握条的长直边平行于固定板底边并与固定板接触时,握条尾端圆环边上大半圆其中一个在伸出部圆孤的右边,握条边与伸出部的尾端边接触时,握条尾端圆环边上大半圆其中一个在伸出部圆孤的左边,握条尾端与手柄内的托片在旋转运动过程中,伸出部的圆孤在圆环边上大半圆其中2个之间时,握条与固定板底边之间所形成的角度。
所述的握条尾端与手柄内的托片凸凹轮机构,还包括不锈钢空心铆钉在伸出部圆孤的上方位置,圆环边上大半圆与伸出部圆孤的啮合点距圆环中心的距离小于在大半圆的圆周上此啮合点与所对称的镜像面的啮合点之间任一点距圆环中心的距离。
所述的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弹性旋转套筒机构,它是包括所有的支撑面与圆栓杆尾的连接。
所述的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弹性旋转套筒机构,它是圆栓杆在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通孔、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通孔、筒式垫圈的通孔、螺旋弹簧、套筒式帽的通孔之中,筒式垫圈空心筒的一部分在套筒式帽之内,筒式垫圈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套筒式帽外顶的凹孔壁面与销钉接触,盖与套筒式帽外顶的凹台连接,螺旋弹簧一端与筒式垫圈空心筒内的顶壁面接触,另一端与套筒式帽内的顶壁面接触。
它还包括筒式垫圈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
它包括所述的螺旋弹簧一端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或者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另一端与支撑面接触或者与圆栓杆头接触。
所述的支撑面与套筒式帽外顶的凹孔壁面接触或者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或者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圆栓杆头与套筒式帽外顶的凹孔壁面接触或者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或者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
所述的卡柱筒,它包括金属圆柱筒下部与木圆柱筒颈壁孔的联接,金属圆柱筒上部底与下部的结合处台肩环的横面为曲面形,螺旋弹簧的一端顶住卡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者借助前述的技术就可以依靠自身的操作,对全身任何穴位进行施灸,更加方便有效地将艾条固定在熏灸器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束条与握条、握条与手柄内的托片旋转图。
图3是图1中束条与握条、握条与手柄内的托片旋转图。
图4是图1中束条与握条、握条与手柄内的托片旋转图。
图5是图1的左视图。
图6是托片零件图。
图7是图1沿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表示的是握条尾端与手柄内的托片所形成的凸凹轮机构。
在图1中,握条(1)尾端呈圆环(4)和圆环边上大半圆(5)的形状。在圆环的圆周上,每一个大半圆到相邻的大半圆的圆孤长是相等的,并且,每一个大半圆的半径和周长都相同,其圆心距圆环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在图6中,托片(2)由固定板(7)、固定板伸出部圆孤环(8)、固定板伸出部圆孤(6)等要素构成。固定板伸出部的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成大于160°而小于178°角度的形状,伸出部的圆孤环及圆孤环凸的部分在固定板与圆弧之间,固定板伸出部的宽度小于固定板的宽度。
固定板伸出部圆孤(6)的半径大于握条尾端圆环边上大半圆(5)的半径,而小于握条尾端圆环(4)的半径。
再返回到图(1)中,将握条(1)和托片(2)及木制手柄(3)三者装配在一起,2颗铜空心铆钉(9)穿过金属托片固定板(7)的固定孔与夹住固定板两面的木制手柄(3)联接。1颗不锈钢空心铆钉(10)穿过握条尾端圆环中心的通孔后也与握条尾端圆环两面的木制手柄(3)联接。
握条和托片及木制手柄三者装配在一起后的构造为:
握条尾端的长直边(12)在2块木制手柄内,并且,平行于固定板(7)的底边也与固定板接触,握条尾端圆环边上大半圆其中一个(5)在伸出部圆孤(6)的右边。握条与固定板之间形成了0°的角度。固定板伸出部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由原来的大于160°而小于178°的角度变成了180°的角度,即与手柄边齐平。而伸出部圆孤的圆心处在经过握条尾端圆环的中心垂直于底边的直线上。这样,不锈钢空心铆钉(10)也就处在伸出部圆孤的正上方位置。
依前述得出:圆环边上大半圆与伸出部圆孤的啮合点距圆环中心的距离小于在大半圆的圆周上此啮合点与所对称的镜像面的啮合点之间任一点距圆环中心的距离。而两啮合点的分界线是以经过圆环中心和圆孤圆心的直线为标准的。
伸出部的圆孤环(8)储蓄了大于2°而小于20°角度的这个弯曲变形的变形能。此变形能是握条与手柄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而内向旋转时,是不会让握条顶端上与之连接而卡在束条上的木圆柱筒和与木圆柱筒内的底环磁性连接的座回旋下落作为前提条件的。
在图2中,握条尾端与手柄内的托片由起点开始,在以不锈钢空心铆钉(10)为中心内向旋转运动过程中,伸出部的圆孤(6)在圆环边上大半圆2个之间而处于相对静止的间歇状态时,握条尾端的长直边隐藏在2块木制手柄内的部分显现出来,握条与固定板之间形成了55°的角度。如同前述,固定板伸出部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为180°的角度,伸出部的圆孤环(8)仍储蓄了大于2°而小于20°角度的这个弯曲变形的变形能,伸出部圆孤的圆心处在经过握条尾端圆环的中心垂直于底边的直线上。
由图3所示,伸出部的圆孤(6)旋转至前述相邻的圆环边上大半圆2个之间而处于相对静止的间歇状态时,握条与固定板之间形成了110°的角度。如同前述,固定板伸出部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仍为180°的角度,伸出部的圆孤环(8)储蓄了大于2°而小于20°角度的这个弯曲变形的变形能,伸出部圆孤的圆心处在经过握条尾端圆环的中心垂直于底边的直线上。
而在图4中,握条边与伸出部的尾端边(13)接触,握条尾端圆环边上大半圆其中一个(11)在伸出部圆孤(6)的左边,握条与固定板之间形成了165°的角度。如同前述,固定板伸出部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为180°的角度,伸出部的圆孤环(8)还是储蓄了大于2°而小于20°角度的这个弯曲变形的变形能,伸出部圆孤的圆心处在经过握条尾端圆环的中心垂直于底边的直线上。
托片相当于悬臂形片弹簧,它的一端即托片固定板固定在木制手柄上,另一端即圆孤为自由端可横向移动,载荷在自由端上,利用固定板伸出部圆孤环的弯曲变形起着弹簧的作用。托片固定板伸出部的圆孤相当于从动件的滚子,握条尾端圆环边上大半圆与握条尾端圆环一起相当于凸轮,握条尾端圆环相当于凸轮的基圆,木制手柄相当于机架,形成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高副机构。根据机械学中凸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当凸轮转一转时,从动件作一次往复运动”,“为了使从动件和凸轮始终保持接触可采用力锁合”。①
当木制手柄、托片一起以不锈钢空心铆钉为中心与握条从起点开始内向旋转,由于托片固定板和木制手柄是由2颗铜空心铆钉固定联接,而握条尾端圆环是由不锈钢空心铆钉穿过其圆环中心通孔与木制手柄固定联接,那么托片固定板就通过2颗铜空心铆钉、木制手柄和不锈钢空心铆钉对握条尾端圆环进行了定位。握条尾端圆环会以不锈钢空心铆钉为中心相对于木制手柄、伸出部的圆孤进行反向旋转。
由于圆环边上大半圆与圆环相交的2交点都在圆环的半圆之内,在大半圆的圆周上,两交点距圆环中心的距离最近。经过圆环中心垂直于2交点的直线与大半圆相交,此交点距圆环中心的距离最远。以交点为分界点,把大半圆的圆周分成2段。由凸轮从动件的运动特点得出,在大半圆的圆周上,以先接触从动件的圆孤的点开始到交点为推程段,从交点开始到离开从动件的圆孤的点为回程段。当推程段的圆周跟着圆环中心转动时,作为从动件的圆孤与推程段接触,此圆孤就会被推程。
握条尾端圆环受外力与圆孤进行旋转,外力作了功,随着圆孤的被推程,伸出部圆孤环会进一步发生弯曲变形。变形固体内储存了变形能,若外力从零开始增加至最终值,变形也相应从零变至最终状态,在弹性范围内,由于变形可逆,当外力逐渐去除时,变形固体逐渐恢复原状,变形能又全部释放出来转变为功。
利用这一功与能的守恒原理,随着圆孤的被推程,伸出部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由原来的180°而逐渐压成大于180°,圆孤环在起始的状态上它的变形能也就越来越大。当转过分界点,回程段的圆周跟着圆环中心继续转动时,随着回程段离开圆孤,圆孤环也就逐渐恢复起始时的状态,伸出部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由原来的逐渐大于180°转为随着圆孤的回程而逐渐接近180°。
握条尾端圆环边上有3个大半圆,每一个大半圆和圆环跟着圆环中心转动至圆孤的时候,此大半圆和圆环相对于此圆孤来说,都构成一个凸轮。
由于每一个大半圆与所接触的为圆孤,其圆孤的半径大于大半圆的半径而小于圆环的半径,伸出部的圆孤环及圆孤环凸的部分在固定板与圆孤之间,那么伸出部的圆孤环(8)在圆孤与大半圆的来回摩擦旋转时有纵横弯曲的弹性伸缩空间,可以消除垂直于从动件圆孤速度方向的有害分力,使得作为从动件的圆孤在与大半圆的来回摩擦旋转过程中不会发生自锁,并且可以减小应力集中。
握条尾端圆环越大,大半圆也大,对伸出部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所要求的角度也就可以小,而圆孤环所产生的弯曲变形也就可以小;反之,握条尾端圆环越小,大半圆也小,对伸出部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所要求的角度也就要大,而圆孤环所产生的弯曲变形也就要大。故伸出部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成大于160°而小于178°这个范围内的具体角度是根据握条尾端圆环的大小和金属弹簧钢的材质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在合适的弹性内,握条尾端圆环的大小是跟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握条从尾端边进行回转时,大半圆的圆周由打开时的回程段变为闭合时的推程段,而打开时的推程段则变为闭合时的回程段。
根据杠杆学原理,只有大半圆(5)的推程段在圆孤(6)的右边并与圆孤保持着弹力接触时,握条尾端的长直边才会与固定板接触并承接着伸出部圆孤环(8)的变形能,同时,也与固定板保持着弹力接触,因为,大半圆(5)的推程段与圆孤(6)的啮合点处在长直边与固定板的接触点以不钢锈空心铆钉(10)为分界的另一边;而只有大半圆(11)的推程段在圆孤(6)的左边并与圆孤保持着弹力接触时,握条边才会与伸出部的尾端边接触并承接着伸出部圆孤环(8)的变形能,同时,也与尾端边保持着弹力接触,因为,大半圆(11)的推程段与圆孤(6)的啮合点处在握条边与伸出部尾端边的接触点以不钢锈空心铆钉(10)为分界的另一边。
握条和托片及木制手柄装配在一起,握条尾端的长直边与固定板接触,握条尾端圆环边上大半圆其中一个在伸出部圆孤的右边,以及在随后的旋转运动过程中,伸出部的圆孤在圆环边上大半圆2个之间,握条边与伸出部的尾端边接触,握条尾端圆环边上大半圆其中一个在伸出部圆孤的左边时,都存在着相对静止的间歇运动,同时,也就存在着凸凹啮合从0°到55°、110°、165°的锁紧分度。而在每一次的相对静止的间歇阶段中,伸出部圆孤环始终保持着大于2°而小于20°角度的这个弯曲变形,它所产生的最低变形能是不会让器具回旋下落的。随着木制手柄和托片与握条内向旋转,大半圆与圆孤的弹性接触在最低变形能的基础上随着旋转而增加,使整个旋转过程充满着弹性。
如图1、5所表示的是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弹性旋转套筒机构。
在图5中,圆栓杆(14)在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16)的通孔、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17)的通孔、筒式垫圈(18)的通孔、螺旋弹簧(19)、套筒式帽(20)的通孔之中,销钉(21)与圆栓杆尾的销孔连接。筒式垫圈(18)空心筒的一部分在套筒式帽(20)之内,这样,可以不爆露遮住螺旋弹簧,显得美观。销钉(21)在套筒式帽(20)外顶的凹孔内,盖(22)与套筒式帽(20)外顶的凹台连接。
圆栓杆(14)头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16)的表面接触,其头部的直径大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16)通孔的直径,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16)的表面、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17)的表面、筒式垫圈(18)外顶壁面依顺序接触,螺旋弹簧(19)一端顶住筒式垫圈(18)内顶壁面、另一端顶住套筒式帽(20)内顶壁面,而套筒式帽(20)外顶的凹孔壁面顶住圆栓杆尾销孔上的销钉(21)。
在前述构造中,螺旋弹簧保持着被压缩变形的最低变形能。而此变形能是在装配时,由套筒式帽向筒式垫圈的方向推进,使销孔在套筒式帽外露出,销钉插入圆栓杆尾的销孔后,压迫螺旋弹簧缩短而产生的。
由于圆栓杆的有效长度已经由圆栓杆头和圆栓杆尾的销钉所决定,而前述部件都在圆栓杆头与圆栓杆尾销钉的有效长度之内,并且,圆栓杆头的直径和圆栓杆尾销钉的长度都大于前述部件通孔的直径,所以,螺旋弹簧(19)所释放的变形能将压迫筒式垫圈推动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向圆栓杆头靠拢;同时,螺旋弹簧所释放的变形能也推动套筒式帽向销钉靠拢。
当前述部件在圆栓杆的有效长度内达到力的平衡以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将相互保持着螺旋弹簧(19)变形能的弹力啮合。
而此变形能将保证筒和座及束条三者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下时是不会与握条进行旋转的,也就是说,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下时是不会自由旋转啮合的。
在图2、3、4中,将木圆柱筒(23)颈卡进束条半圆孤(24)中固定。一只手握住木圆柱筒和束条半圆孤,另一只手握住木制手柄,正向或反向用力旋转并且所用之力大于螺旋弹簧变形能时,成对的表面呈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就会由于旋转而相互推程,圆栓杆(14)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17)的通孔和筒式垫圈(18)的通孔之间作过渡配合,使得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17)和筒式垫圈(18)向套筒式帽(20)的方向移动,螺旋弹簧(19)被筒式垫圈(18)和套筒式帽(20)所压缩,产生的变形能比起始位置更大。
当表面呈凸凹放射波浪纹齿由于旋转而进入回程段时,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会因螺旋弹簧所释放的变形能而相互回程,使得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成对地被螺旋弹簧(19)压成另一对齿的啮合,再一次达到力的平衡。
借前述操作,使用者可以调整筒与握条及展开后的木制手柄之间相互的角度。而束条和握条及手柄内的托片也就存在着后述各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都是由12齿构成,每齿分度为30°,即相互旋转一齿,束条与握条之间缩小或扩大30°。而握条与手柄内的托片之间每一次相互旋转达到凸凹锁紧为55°,所以前述两者的旋转分度为相互补充。使用者可利用前述两者的旋转分度,进行自由的组合,以方便对自身的任何穴位进行施灸,
而后述的几种方式都能使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构成弹性旋转的套筒机构或者弹性旋转机构:
1.在前述实施例中,束条与握条的位置进行互换,也就是圆栓杆头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筒式垫圈外顶壁面依顺序接触。
2.在前述实施例中,圆栓杆头与圆栓杆尾掉头。
3.在前述实施例中,缺省筒式垫圈和套筒式帽,螺旋弹簧一端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或者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另一端与销钉接触。
4.在前述实施例中,圆栓杆在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通孔,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通孔、筒式垫圈的通孔、螺旋弹簧,套筒式帽通孔之中,卡簧横向卡入套筒式帽外顶壁面的圆栓杆尾的凹槽。
5.在前述4中,缺省筒式垫圈、套筒式帽。
6.在前述4中,焊圈替代卡簧与圆栓杆尾连接。等等。
前述几种方式都与实施例的弹性旋转效果一样,与实施例有一共同点是,在圆栓杆尾连接一支承面,如销钉、卡簧、焊圈等,来决定圆栓杆的有效长度和螺旋弹簧的变形能,并且进行定位,部件都在圆栓杆头与支承面之间的有效长度之内,其目的为: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承接着由螺旋弹簧变形能所传递的弹力而保持着力啮合。
如图1、5、7所表示的为卡柱筒。
卡柱杆(26)从金属圆柱筒(25)下部内穿过螺旋弹簧(27)、金属圆柱筒(25)内顶的通孔与按钮外头(28)螺纹连接,金属圆柱筒(25)下部在木圆柱筒颈壁孔(29)之中,并且与木圆柱筒颈固定连接。按钮外头(28)与金属圆柱筒(25)顶外壁面接触,卡柱(30)的底面处在木圆柱筒(23)颈内腔中心线的位置。
在前述构造中,螺旋弹簧(27)保持着被压缩变形的最低变形能。此变形能是在装配时,卡柱杆与按钮外头螺纹连接时,由卡柱(30)和金属圆柱筒(25)内顶壁压缩螺旋弹簧(27)所形成的。借此可以增加卡柱卡住艾条及拉动按钮外头的起始弹力。
金属圆柱筒上部底(31)的最小外直径大于下部的外直径,在木圆柱筒颈壁孔(29)内的金属圆柱筒为下部。对比主视图(1)中的金属圆柱筒和左视图(5)中金属圆柱筒可以看出金属圆柱筒上部底(31)与下部的结合处台肩环的正投影而呈椭圆形,其(31)最小直径大于木圆柱筒颈壁孔(29)的直径。
在图7中,其上部底与下部的结合处台肩的横面表现为曲面形。其曲面的孤度与台肩所覆盖的木圆柱筒(23)颈壁的曲面孤度相同。前述两者设计的目的是:让上部底与下部的结合处盖住木圆柱筒颈的壁孔(29),不露出孔穴,显示出美观。
一只手握住木圆柱筒颈:另一只手拧住按钮外头反向用力,卡柱杆(26)与金属圆柱筒(25)内顶部的通孔作过渡配合,带动卡柱(30)向金属圆柱筒内移动,螺旋弹簧(27)再次被压缩,将艾条放入木圆柱筒颈内腔,手放开按钮外头,螺旋弹簧(27)所释放的变形能将使卡柱(30)卡住艾条。重复前述操作,可以从木圆柱筒颈内腔取出艾条。
前述实施例中,握条是用优质碳素结构薄钢板冲压成形,托片是用弹簧薄钢板冲压成形,而束条是用金属锰片或优质碳素结构钢带冲压成形。以上部件成形后均需进行热处理。
①机械设计手册      第4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Claims (10)

1.一种艾条熏灸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握条尾端与手辆内的托片凸凹轮分度机构,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弹性旋转套筒机构,卡柱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条熏灸器,其特征在于:握条尾端呈圆环和圆环边上大半圆的形状,托片固定板伸出部呈圆孤环、圆孤、圆孤环至圆孤的底边与固定板的底边之间成大于160°而小于178°的形状,伸出部的圆孤环及圆孤环凸的部分在固定板与圆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条熏灸器,其特征在于:握条的长直边平行于固定板底边并与固定板接触,握条尾端圆环边上大半圆其中一个在伸出部圆孤的右边,握条边与伸出部的尾端边接触,握条尾端圆环边上大半圆其中一个在伸出部圆孤的左边,伸出部的圆孤在圆环边上大半圆其中2个之间,握条与固定板底边所形成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艾条熏灸器,其特征在于:不锈钢空心铆钉在伸出部圆孤的上方,圆环边上大半圆与伸出部圆孤的啮合点距圆环中心的距离小于在大半圆的圆周上此啮合点与所对称的镜像面的啮合点之间任一点距圆环中心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条熏灸器,其特征在于:支撑面与圆栓杆尾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艾条熏灸器,其特征在于:圆栓杆在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通孔、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通孔、筒式垫圈的通孔、螺旋弹簧、套筒式帽的通孔之中,筒式垫圈空心筒的一部分在套筒式帽之内,筒式垫圈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套筒式帽外顶的凹孔壁面与销钉接触,盖与套筒式帽外顶的凹台连接,螺旋弹簧一端与筒式垫圈空心筒内的顶壁面接触,另一端与套筒式帽内的顶壁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艾条熏灸器,其特征在于:筒式垫圈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艾条熏灸器,其特征在于:螺旋弹簧一端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或者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另一端与支撑面接触或者与圆栓杆头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艾条熏灸器,其特征在于:支撑面与套筒式帽外顶的凹孔壁面接触或者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或者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圆栓杆头与套筒式帽外顶的凹孔壁面接触或者与束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或者与握条顶端表面凸凹放射波浪纹齿圆环的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条熏灸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圆柱筒下部与木圆柱筒颈壁孔联接,金属圆柱筒上部底与下部的结合处台肩环的横面为曲面形,螺旋弹簧的一端顶住卡柱。
CN 200520115179 2003-11-09 2003-11-09 艾条薰灸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1529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15179 CN2815295Y (zh) 2003-11-09 2003-11-09 艾条薰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15179 CN2815295Y (zh) 2003-11-09 2003-11-09 艾条薰灸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20123916 Division CN2735976Y (zh) 2003-08-28 2003-11-09 艾条薰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15295Y true CN2815295Y (zh) 2006-09-13

Family

ID=36995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1517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15295Y (zh) 2003-11-09 2003-11-09 艾条薰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1529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9979A (zh) * 2017-04-07 2017-06-20 长江大学 一种用于艾条成型设备的成型卷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9979A (zh) * 2017-04-07 2017-06-20 长江大学 一种用于艾条成型设备的成型卷绕装置
CN106859979B (zh) * 2017-04-07 2023-06-23 长江大学 一种用于艾条成型设备的成型卷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31891U (zh) 一种混凝土压力试验机
KR101370643B1 (ko) 회전걸레용 세척탈수통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청소도구
CN201547082U (zh) 一种螺旋涨紧伸缩杆
CN2815295Y (zh) 艾条薰灸器
CN102764094B (zh) 一种马桶盖板自关闭连接装置、方法
CN1739476A (zh) 艾条薰灸器
CN1799448A (zh) 脱毛装置
CN2735976Y (zh) 艾条薰灸器
CN1779315A (zh) 三脚架
CN208119338U (zh) 一种折叠滑板车
CN206786501U (zh) 一种吸顶灯
CN2803630Y (zh) 棘动工具的改进结构
CN212735299U (zh) 彝族漆器木胎加工装置
CN2571986Y (zh) 一种伸缩梯
CN101613070B (zh) 开瓶器
CN2721902Y (zh) 迷你打气筒
CN212424030U (zh) 一种易拆装的钢管管帽
CN210697444U (zh) 一种清洁工具
CN211661000U (zh) 一种环形汽车配件的自动锻造装置
CN2494144Y (zh) 伞具弯向接头的旋转装置
CN110185981B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led吸顶灯
CN208754274U (zh) 一种网络传输ip广播装置
CN201014495Y (zh) 侧推式打火机
KR101370644B1 (ko) 회전기구와 이를 이용한 회전걸레 및 청소도구
CN108357613A (zh) 一种折叠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