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89025Y - 喷墨头以及喷墨头的喷嘴板 - Google Patents

喷墨头以及喷墨头的喷嘴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89025Y
CN2789025Y CNU2004201224088U CN200420122408U CN2789025Y CN 2789025 Y CN2789025 Y CN 2789025Y CN U2004201224088 U CNU2004201224088 U CN U2004201224088U CN 200420122408 U CN200420122408 U CN 200420122408U CN 2789025 Y CN2789025 Y CN 278902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ozzle
subpoint
row
spread geome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4201224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石竜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8902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8902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002/14306Flow passage between manifold and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Abstract

一种喷墨头,使得不要求高的喷头安装精度也能够获得白条纹不明显的合适的印字结果。多个喷嘴(8)排列在喷墨头上。在喷墨头中,在具有与37.5dpi相当的宽度的互相邻接的带状区域(R11、R12)内有16个喷嘴(8)。喷墨头内的喷嘴属于沿排列方向(A)的16个行中的任意一个。这些喷嘴(8)在沿排列方向(A)的假想直线上投影的话,投影点(P1~P16)就等间隔地排列。在由上述假想直线(L)上邻接的2个投影点构成的多个邻接投影点对之中,对应的2个喷嘴(8)分别所属的2个行离得最远的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与带状区域(R11)的右端和带状区域(R12)的左端相当,根据它在排列方向(A)的出现间隔而确定的空间频率,比与视觉传递函数的峰值对应的空间频率小。

Description

喷墨头以及喷墨头的喷嘴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室排列为矩阵状的喷墨头(ィ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多个压力室排列为矩阵状的喷墨头。图11(a)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头被用作直列喷头(ラィンヘッド)时的喷嘴排列的示意图。图11(a)表示的喷墨头中,在由沿纸张运送(副扫描)方向的多个直线划分的各带状区域R内,有16个喷嘴。这16个喷嘴108在喷头较长(主扫描)方向的坐标及纸张运送(副扫描)方向的坐标均不同。把这16个喷嘴108从副扫描方向向沿主扫描方向的假想直线上投影后的16个点,是按相当于印字分辨率的间隔等间隔地分开的。从对应的投影点位于左面的起,依次把(1)~(16)的编号付与各喷嘴后,16个喷嘴108,从下边起,就按(1)、(9)、(5)、(13)、(2)、(10)、(6)、(14)、(3)、(11)、(7)、(15)、(4)、(12)、(8)、(16)的顺序排列。还有,带状区域R由沿副扫描方向的直线等分为4个小区域r1、r2、r3、r4后,在各小区域内4个喷嘴108排列为一条直线。不管在哪个带状区域R内,16个喷嘴108的排列都一样。
在这种喷墨头中,从各喷嘴108按短喷出间隔依次喷出墨水的话,随着纸张的运送,如图11(b)所示,就能够对多个直线进行印字,该多个直线是沿按上述投影点的间隔等间隔地分开的副扫描方向的多个直线。由于直线的间隔窄,因而该多个直线被印了字的范围,实际上看去可能是满涂了的区域。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37078号公报(图1~图4)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喷墨头中,属于某带状区域R的喷嘴(1)和属于位于其左侧的带状区域R的喷嘴(16),如11(a)所示,在副扫描方向的分开距离非常长。因此,要对11(b)所示的多个直线印字时,喷墨头的安装角度稍有倾斜的话,如图11(c)所示,由喷嘴(1)喷出的墨水形成的直线和由喷嘴(16)喷出的墨水形成的直线在主扫描方向的间隔就会变得比其它直线的间隔大。结果,印刷物上就会出现周期性的白条纹(バンディング)101,给观察者带来不协调感。
为了不产生白条纹,必须把喷墨头非常高精度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上。然而,为实现高精度的喷头(ヘッド)安装,制造工序就会变得很复杂,并且成本也会相应地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要求高的喷头安装精度也能够获得合适的印字结果的喷墨头。
按照本实用新型有的实施方式,喷墨头具有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嘴。该多个喷嘴排列如下:(a)喷嘴在墨水喷出面上沿第1方向排列,形成互相平行的多个行;(b)如果上述喷嘴从与上述墨水喷出面平行并与上述第1方向直交的第2方向,向沿上述第1方向的假想直线上投影,则上述喷嘴的投影点就等间隔地排列在上述假想直线上。各邻接投影点对具有互相邻接的2个投影点。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是指,在邻接投影点对之中的、与其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所属的2个行之间的距离为最长的投影点对。根据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在上述第1方向的出现间隔而确定的空间频率,比与视觉传递函数的峰值对应的空间频率小。
根据该构成,喷墨头用作直列喷头时,能够使得由于喷墨头的安装角度倾斜而产生的、与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对应的白条纹变得不明显。因此,不要求喷墨头的高安装精度,就能够获得合适的印字结果。
视觉传递函数(VTF:visual transfer function)是表示人的视觉认识对空间频率的灵敏度的关系的函数,在喷墨方式的硬拷贝领域中,也是把靠感觉来判断印字质量的好坏的人的心理因素,添加到印字这种定量因素中进行评价的,是减少了个人的偏差的客观的印字质量的评价基准。该视觉传递函数是对多人进行取样调查、实验性地求出来的。视觉传递函数描绘的曲线,在特定频率取最大值,空间频率离特定频率越远,值变得越小。例如用视觉传递函数来评价白条纹的问题时,视觉传递函数的最大值所对应的空间频率为N的话,那么空间频率为N时人对白条纹的灵敏度最高,空间频率比N越小或比N越大,对白条纹的灵敏度就越低。
按照本实用新型有的实施方式,喷墨头的喷嘴板具有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嘴。该多个喷嘴排列如下:(a)喷嘴在墨水喷出面上沿第1方向排列,形成互相平行的多个行;(b)如果上述喷嘴从与上述墨水喷出面平行并与上述第1方向直交的第2方向,向沿上述第1方向的假想直线上投影,则上述喷嘴的投影点就等间隔地排列在上述假想直线上。各邻接投影点对具有互相邻接的2个投影点。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是指,在邻接投影点对之中的、与其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所属的2个行之间的距离为最长的投影点对。根据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在上述第1方向的出现间隔而确定的空间频率,比与视觉传递函数的峰值对应的空间频率小。
根据该构成,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喷嘴板的喷墨头用作直列喷头时,能够使得由于喷墨头的安装角度倾斜而产生的、与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对应的白条纹变得不明显。因此,不要求喷墨头的高安装精度,就能够获得合适的印字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外观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头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喷墨头所包含的喷头本体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一点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喷嘴的排列以及用该喷嘴描绘的线的图。
图6是与图3所示的喷头本体的压力室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在图3所描绘的作动单元上形成的独立电极的俯视图。
图8是图3所描绘的作动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表示视觉传递函数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喷嘴的排列以及用该喷嘴描绘的线的图。
图11是表示现有喷墨头的喷嘴的排列以及用该喷嘴描绘的线的图。
图12是表示观察距离x为20cm、30cm时的视觉传递函数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纸对本实用新型的适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喷头整体构造>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头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喷墨头1具有:用于对纸张喷出墨水的具有在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矩形平面形状的喷头本体70;以及,配置在喷头本体70的上方并形成了向喷头本体70提供的墨水的流路即2个墨水槽3的容器(リザ一バュニット)即底座(ベ一スブロック)71。
喷头本体70包括形成了墨水流路的流路单元4和由环氧类热固化性粘接剂粘接在流路单元4的上表面的多个作动单元21。这些流路单元4及作动单元21都是由多个薄板层叠并互相粘接而构成的。还有,在作动单元21的上表面,作为供电部件的柔性印刷线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50由焊锡焊接,从左边或右边引出来。
图3是喷头本体70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流路单元4具有在一方向(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矩形平面形状。在图3中,设在流路单元4内的作为共用墨水室的集流腔(マニホ一ルド)流路5由虚线表示。从底座71的墨水槽3,通过多个开口3a,向集流腔流路5内提供墨水。集流腔流路5分为与流路单元4的较长方向平行延伸的多个副集流腔流路5a。
在流路单元4的上表面,平面形状为梯形的4个作动单元21为避开开口3a而成为锯齿状,排列成2列而粘接。各作动单元21的平行对边(上边和下边)沿流路单元4的较长方向配置。并且,邻接的作动单元21的斜边在流路单元4宽度方向部分地重叠。
与作动单元21的粘接区域对着的流路单元4的下表面成为多个喷嘴8(参照图6)排列为矩阵状的墨水喷出区域。在与作动单元21对着的流路单元4的表面上,大致菱形的压力室10(参照图6)排列成矩阵状,形成压力室群9。换言之,作动单元21具有跨越多个压力室10的尺寸。
回到图2,底座71由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底座71内的墨水槽3是沿底座71的较长方向形成的大致长方体的中空区域。墨水槽3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开口(未图示)与墨水罐(未图示)连通,通常装满墨水。在墨水槽3中,沿其延伸方向,开口3b各2个成对,设置成锯齿状,以便在未设置作动单元21的区域中与开口3a连接。
底座71的下表面73在开口3b的近旁与周围相比,向下方突出。并且,底座71只在在下表面73的开口3b的近旁设置的开口近旁部分73a与流路单元4接触。因此,底座71的下表面73的开口近旁部分73a以外的区域是与喷头本体70分开的,在该分开部分配置了作动单元21。
底座71粘接固定于在支架72的把持部72a的下表面形成的凹部内。支架72包括把持部72a和从把持部72a的上表面在与其直交的方向按规定间隔而伸出的平板状的一对突出部72b。与作动单元21粘接的FPC50通过海绵等弹性部件83,沿支架72的突出部72b表面分别配置。并且,在配置在支架7的突出部72b表面的FPC50上设置了驱动器IC80。FPC50要把从驱动器IC80输出的驱动信号传送给喷头本体70的作动单元21,因此,带有焊锡,以此与两者电连接。
在驱动器IC80的外侧表面贴紧配置了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散热器82,因而能有效地散去驱动器IC80产生的热。在驱动器IC80及散热器82的上方,FPC50的外侧,配置了基板81。在散热器82的上表面和基板81之间,以及散热器82的下表面和FPC50之间,分别用密封(シ一ル)部件84来粘接。
图4是在图3内描绘的一点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在与作动单元21对着的流路单元4内,8个副集流腔流路5a平行于流路单元4的较长方向而延伸。各副集流腔流路5a连接着从其出口到喷嘴8的多个独立墨水流路。图6是表示独立墨水流路的剖视图。从图6可以看出,各喷嘴8通过压力室10(此处,代表图4中描绘的压力室10a、10b、10c、10d,记作压力室10)和孔即节流孔13,与副集流腔流路5a连通。这样,就在喷头本体70上,对每个压力室10形成了从副集流腔流路5a的出口经过孔13、压力室10到喷嘴8的独立墨水流路7。
<喷头剖面构造>
从图6也可看出,喷头本体7具有,从上边起,由作动单元(ァクチュェ一タュニット)21、腔板(キャビティプレ一ト)22、基座板(ベ一スプレ一ト)23、孔板(ァパ一チャプレ一ト)24、输送板(サプラィプレ一ト)25、集流腔板(マニホ一ルドプレ一ト)26、27、28、盖板(カバ一プレ一ト)29和喷嘴板(ノズルプレ一ト)30共计10张片材(シ一ト材)层叠的层叠构造。它们之中除作动单元21以外的9张板构成了流路单元4。
作动单元21,如后边详述的,4张压电片(压電シ一ト)41~44(参照图8)层叠起来并配置电极,使得只有其中的最上层是具有加电场时成为活性部的部分的层(以下只记为“具有活性部的层”),其余3层为不具有活性部的非活性层。腔板22是在作动单元21的粘贴范围内设置了多个构成压力室10的空隙的大致菱形的孔的金属板。基座板23是对于腔板22的1个压力室10,分别设置了压力室10与孔13的联络孔23a和从压力室10到喷嘴8的联络孔23b的金属板。
孔板24是对于腔板22的1个压力室10,除了作为孔13的孔以外,分别设置了从压力室10到喷嘴8的联络孔的金属板。输送板25是对于腔板22的1个压力室10,分别设置了孔13与副集流腔流路5a的联络孔和从压力室10到喷嘴8的联络孔的金属板。集流腔板26、27、28是在副集流腔流路5a之外,又对于腔板22的1个压力室10,分别设置了从压力室10到喷嘴8的联络孔的金属板。盖板29是对于腔板22的1个压力室10,分别设置了从压力室10到喷嘴8的联络孔的金属板。喷嘴板30是对于腔板22的1个压力室10,分别设置了喷嘴8的金属板。
这10张片21~30互相定位层叠,形成图6所示的独立墨水流路7。该独立墨水流路7从副集流腔流路5a先往上方,在孔13中水平延伸,然后再往上方,在压力室10中再次水平延伸,然后略往离开孔13的方向的斜下方,再往垂直下方,至喷嘴8。
从图6可以看出,在各板的积层方向,压力室10和孔13设置在不同的层上。因此,如图4所示,就能够在作动单元21对着的流路单元4内,把与1个压力室10连通的孔13,配置在俯视看去重叠于该压力室所邻接的另一压力室10的位置。结果,压力室10就会贴紧而高密度地排列,因而喷墨式头1占有面积比较小,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图像印刷。
在基座板23和集流腔板28的上下表面、输送板25和集流腔板26、27的上表面以及盖板29的下表面,设有使多余的粘接剂流过的溢流槽(逃レ溝)14,使其包围在各板的接合面上形成的开口。由于有该溢流槽14,因而能够防止在粘接板时的粘接剂漫出到独立墨水流路内而改变流路阻力。
<流路单元的具体情况>
回到图4,在作动单元21的粘贴范围内,形成了由多个压力室10组成的压力室群9。压力室群9具有与作动单元21的粘贴范围大致相同大小的梯形形状。压力室群9对于各作动单元21,一对一地形成。
如图4所表明的,属于压力室群9的各压力室10在其长的对角线的一端处与喷嘴8连通,并且在长的对角线的另一端处通过孔13与副集流腔流路5a连通。如后述的一样,在作动单元21上,平面形状为大致菱形、比压力室10小一圈的独立电极35(参照图7及图8),与压力室10对着,排列为矩阵状。另外,在图4中,为了使图纸易懂,流路单元4用虚线描绘,喷嘴8、压力室10及孔13等则用实线描绘。
压力室10在排列方向A(第1方向)和排列方向B(第2方向)的2方向邻接配置成矩阵状。排列方向A是喷墨头1的较长方向,即流路单元4的延伸方向,与压力室10的短的一方的对角线平行。排列方向B是与排列方向A成钝角θ的压力室10的一斜边方向。并且,压力室10的两方的锐角部位于邻接的另2个压力室之间。另外,排列方向A与主扫描方向平行。
在排列方向A和排列方向B的2方向邻接配置成矩阵状的压力室10沿着排列方向A按相当于37.5dpi的距离分开。还有,压力室10在1个作动单元21内在排列方向B排列了16个。
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压力室10沿图4表示的排列方向A形成了多个压力室列。压力室列,对应于从垂直于图4纸面的方向(第3方向)看到的副集流腔流路5a的相对位置,分为第1压力室列11a、第2压力室列11b、第3压力室列11c以及第4压力室列11d。该第1~第4压力室列11a~11d从作动单元21的上边向下边,按11c→11d→11a→11b→11c→11d→…→11b的顺序周期性地按4个来配置。
构成第1压力室列11a的压力室10a和构成第2压力室列11b的压力室10b中,从第3方向看去,对于与排列方向A直交的方向(第4方向),喷嘴8偏于图4的纸面下侧。第4方向与副扫描方向平行。具体而言,对于压力室10a,喷嘴8从第3方向看去,与压力室10a的下端锐角部大致对着。对于压力室10b,喷嘴8从第3方向看去,与压力室10b的下端锐角部的右下所邻接的压力室10c的较长方向中央部对着。另一方面,在构成第3压力室列11c的压力室10c和构成第4压力室列11d的压力室10d中,从第3方向看去,对于第4方向,喷嘴8偏于图4的纸面上侧。具体而言,对于压力室10c,喷嘴8从第3方向看去,与从压力室10c的上端锐角部稍稍往右上分开的位置对着。对于压力室10d,喷嘴8从第3方向看去,与压力室10d的上端锐角部的右上所邻接的压力室10c的较长方向下端近旁部对着。
在第1及第4压力室列11a、11d中,从第3方向看去,压力室10a、10d的一半以上的区域与副集流腔流路5a叠合。在第2及第3压力室列11b、11c中,从第3方向看去,压力室10b、10c的大致全区域不与副集流腔流路5a叠合。因此,对于不管属于哪个压力室列的压力室10,与其连通的喷嘴8都不与副集流腔流路5a叠合,并且尽可能扩大副集流腔流路5a的宽度,向各压力室10顺畅地提供墨水。
图5(a)是只选取图4中描绘的喷嘴板30上形成的喷嘴,示意性地描绘的图。如图5(a)所示,由喷嘴8形成在排列方向A平行的多个行。此处,把与压力室10a连通的多个喷嘴8所形成的行作为喷嘴排列行12a,把与压力室10b连通的多个喷嘴8所形成的行作为喷嘴排列行12b,把与压力室10c连通的多个喷嘴8所形成的行作为喷嘴排列行12c,把与压力室10d连通的多个喷嘴8所形成的行作为喷嘴排列行12d。喷嘴排列行12a~12d共计形成16行,图5(a)的纸面上方的头一行为喷嘴排列行12c,往纸面下方,按12d→12a→12c→12b→12d→12a→…→12a的顺序周期性地排列了14行,最末行的第16行为12b。
以下考虑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中,在排列方向A均具有相当于37.5dpi的宽度(678.0μm),在第4方向延伸、互相邻接的2个带状区域R11、R12。在各带状区域R11、R12中,对于图5(a)所示的16行喷嘴排列行12a~12d内的任一行,都只排列1个喷嘴。即,在与1个作动单元21对应的墨水喷出区域内的任意的位置,划分了这样的带状区域R11、R12时,在该带状区域R11、R12内,通常分别分布着16个喷嘴8。并且,这各16个的各喷嘴8在排列方向A延伸的假想直线L上从第4方向投影的投影点P1、P2、…、P16的位置,按相当于印字时的分辨率600dpi的间隔等间隔地分开。
属于1个带状区域R11的16个喷嘴8在排列方向A延伸的假想直线L上投影的投影点,从左边起,被付与编号(1)~(16)后,这16个喷嘴8从下边起,按(1)、(2)、(3)、(4)、…、(16)的顺序排列。即,如图5(a)所示,在带状区域R11内,16个喷嘴8从左下向右上大致排列成一直线状。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在带状区域R11内的喷嘴8排列图形称为排列图形AP11。该排列图形AP11的特征在于,对于排列方向A,位于左端的喷嘴8属于最末行,而位于右端的喷嘴8属于头一行。
还有,属于1个带状区域R12的16个喷嘴8在排列方向A延伸的假想直线L上投影的投影点,从左边起,被付与编号(1)~(16)后,这16个喷嘴8从下边起,按(9)、(8)、(10)、(7)、(11)、(6)、(12)、(5)、(13)、(4)、(14)、(3)、(15)、(2)、(16)、(1)的顺序排列。即,如图5(a)所示,在带状区域R12内,16个喷嘴8排列成向下凸出的大致V字状。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在带状区域R12内的喷嘴8的排列图形称为排列图形AP12。该排列图形AP12的特征在于,对于排列方向A,位于左端的喷嘴8属于头一行,而位于右端的喷嘴8属于最末行以外的行。还有,从左端起第9投影点涉及的喷嘴8属于最末行,从与右端相当的左端起第16投影点涉及的喷嘴8属于在最末行侧距头一行有一行远的行。
带状区域R11和带状区域R12交替出现。即,排列图形AP11和排列图形AP12在排列方向A交替出现。因此,在各喷嘴排列行12a~12d中,喷嘴8以不相同的2个规定间隔交替出现。
与带状区域R11内的喷嘴8对应,在假想直线L上邻接的2个投影点所对应的2个喷嘴8所属的行,不论与哪2个投影点有关的,都只错开1行。而与带状区域R12内的喷嘴8对应,在假想直线L上邻接的2个投影点所对应的2个喷嘴8所属的行,除与投影点P8和P9有关的行错开1行以外,与哪2个投影点有关的都错开2行。即,在做成V字型的喷嘴排列的带状区域R12内,以与最末行的喷嘴8对应的投影点P9为中心,位于左侧的投影点所涉及的喷嘴8在排列方向A的方向从纸面(参照图5)左上至右下依次配置在不同位置,而位于右侧的投影点所涉及的喷嘴8则反过来从纸面左下至右上依次配置在不同位置。还有,在与排列方向A直交的方向,与投影点P9邻接,配置了投影点P8所涉及的喷嘴8,再有,对于头一行方向,位于投影点P9的右侧的投影点所涉及的喷嘴8和位于左侧的投影点所涉及的喷嘴8交替配置,且从靠近与投影点P9对应的喷嘴8的喷嘴8起依次配置。因此,以假想直线L上的所有投影点为对象时,由在假想直线L上邻接的2个投影点构成的多个邻接投影点对之中,对应的2个喷嘴8的分别所属的2个行,离得最远的是由与带状区域R11的左端对应的投影点P1和与带状区域R12的右端对应的投影点P16构成的邻接投影点对(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对于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对应的2个喷嘴8的所属的行错开了14行。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沿排列方向A周期性地出现。其出现间隔为与37.5dpi的一半即18.75dpi(=1356μm)相当的距离,该距离以空间频率表示为0.74/mm(=1/1.356mm)。
还有,如图4所示,喷头本体70中,沿梯形压力室群9的成对的平行边之中的长边,具有与压力室10相同形状及相同大小的多个周边空隙15在长边的全区排列成一直线状。周边空隙15由作动单元21及基座板23堵住具有与在腔板22中形成的压力室10相同形状及相同大小的孔来划定。即,周边空隙15不与墨水流路连接,而且周边空隙15中未设置对着的独立电极35。即,没有用墨水装满周边空隙15。
还有,沿梯形压力室群9的成对的平行边之中的的短边,多个周边空隙16在短边的全区排列成一直线状。再有,喷头本体70中,沿梯形压力室群9的两斜边,多个周边空隙17在两斜边的全区排列成一直线状。周边空隙16、17都在俯视看去为等边三角形的区域中贯通了腔板22。周边空隙16、17不与墨水流路连接,而且周边空隙16、17中未设置对着的独立电极35。即,与周边空隙15相同,没有用墨水装满周边空隙16、17。
<作动单元的具体情况>
其次,对于作动单元21的构成进行说明。在作动单元21之上,多个独立电极35按与压力室10相同的图形配置成矩阵状。各独立电极35配置在俯视看去与压力室10重叠的位置。
图7是独立电极35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独立电极35配置在与压力室10重叠的位置,由俯视看去收纳在压力室10内的主电极区域35a和与主电极区域35a相连且俯视看去配置在压力室10外的辅助电极区域35b构成。
图8是沿图7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作动单元21包括各个厚度为15μm左右、形成一样的4张压电片41、42、43、44。该压电片41~44是连续的层状的平板(连续平板层),跨越在喷头本体70内的1个墨水喷出区域内形成的多个压力室10而配置。压电片41~44作为连续平板层,跨越多个压力室10而配置,使得能够采用例如丝网印刷技术来高密度地在压电片41上配置独立电极35。因此,能够高密度地配置在与独立电极35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的压力室10,从而进行高分辨率图像的印刷。压电片41~44由具有强电感应性的钛酸锆酸铅(PZT)类陶瓷材料构成。
如图7所示,在最上层的压电片41之上形成的独立电极35的主电极区域35a具有与压力室10大致相似的大致菱形的平面形状。大致菱形的主电极区域35a的下方锐角部伸出来,与对着压力室10外的辅助电极区域35b相连。在辅助电极区域35b的前端,设有与独立电极35电连接的圆形接合(ランド)部36。如图8所示,接合部36对着腔板22中不形成压力室10的区域。接合部36由例如包含玻璃焊料(ガラスフリット)的金构成,如图7所示,焊接在辅助电极区域35b的伸出部表面上。图8中省略了FPC50的图示的接合部36与设在FPC50上的接点是电连接的。进行该连接时,需要把FPC50的接点按压在接合部36上。在与接合部对着的腔板22的区域,不形成压力室10,因而能够通过充分按压,进行牢固的连接。
在最上层的压电片41和其下侧的压电片42之间,有与压电片41相同外形且大致有2μm厚的共用电极34。独立电极35及共用电极34都是由例如Ag-Pd类等金属材料构成的。
共用电极34在未图示的区域中接地。因此,共用电极34在与所有压力室10对应的区域中保持相等的恒定电位,本实施方式中为地电位。还有,独立电极35通过包括与各个电极35对应且独立的多个引线的FPC50,与驱动器IC80连接,以便能够按各压力室10来控制电位。
<作动单元的驱动方法>
其次,叙述作动单元21的驱动方法。作动单元21的压电片41的极化方向是其厚度方向。即,作动单元21把上侧(即远离压力室10)1张压电片41作为有活性部的层,并把下侧(即靠近压力室10)3张压电片42~44作为非活性层,成为所谓单向表面形状型(ュニモルフタィプ)的构成。因此,如果使独立电极35为正或负的规定电位的话,例如电场与极化为同方向,则在压电片41中的电极所夹的电场施加部分就作为活性部(压力产生部)来工作,由于压电横效应而在与极化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缩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电片41中由主电极区域35a和共用电极34夹着的部分,施加电场后,就作为由于压电效应而产生变形的活性部来工作。而位于压电片41下方的3张压电片42~44,没有从外部施加电场,因此基本不作为活性部而起作用。因此,在压电片41中主要是由主电极区域35a和共用电极34夹着的部分,由于压电横效应而在与极化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缩小。
另一方面,压电片42~44因不受电场的影响而不会自发性地产生位移,所以,在上层的压电片41和下层的压电片42~44之间,在与极化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变形就会产生差,使得压电片41~44整体趋于向非活性侧凸起地变形(单向表面形状变形)。此时,如8所示,由于由压电片41~44构成的作动单元21的下表面固定在划分压力室的隔壁(腔板)22的上表面,结果,压电片41~44就会向压力室侧凸起地变形。因此,压力室10的容积降低,墨水的压力上升,从喷嘴8喷出墨水。此后,使独立电极35回到与共用电极34相同的电位后,压分片41~44就变为原来的形状,压力室10的容积回到原来的容积,因而就会从副集流腔流路5a侧吸入墨水。
另外,作为其它驱动方法,也可以预先把独立电极35置于与共用电极34不同的电位,每当有喷出要求时,就把独立电极35一下置于与共用电极34相同的电位,此后按规定的定时再次把独立电极35置于与共用电极34不同的电位。在这种情况下,在独立电极35和共用电极34成为相同的电位的定时,压电片41~44回到原来的形状,因而压力室10容积与初期状态(两电极的电位不相同的状态)相比,有所增加,墨水就从副集流腔流路5a侧被吸入压力室10内。在此后再次把独立电极35置于与共用电极34不同的电位的定时,压电片41~44向压力室10侧凸起变形,压力室10容积降低,因而墨水的压力上升,墨水就被喷出。在上述的喷墨头1中,使作动单元21根据印字介质的运送而进行适当驱动,就能够描绘具有600dpi的分辨率的文字和图形等。
<印字时的动作例>
作为印字时的动作例,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即,以600dpi的分辨率对在排列方向A延伸的直线进行印字。另外,此处,印刷介质相对于喷头本体70,从图5(a)的下侧向上侧运送。对于带状区域R11内的16个喷嘴8,与印字介质的运送对应,从图5(a)中最下边的喷嘴排列行12b所属的喷嘴(1)开始喷出墨水,按喷嘴(2)、(3)、(4)依次选择上一行所属的喷嘴8,喷出墨水。此时,从下侧到上侧每上升1喷嘴排列行,喷嘴位置在排列方向A的位移相同,因而在与带状区域R11对应的范围,墨水的点向排列方向A右侧,依次以600dpi的间隔等间隔地邻接而形成。
另一方面,对于带状区域R12内的16个喷嘴8,与印字介质的运送对应,从图5(a)中排列成最下边的喷嘴排列行12b的喷嘴8开始喷出墨水,依次选择上一行所属的喷嘴8,喷出墨水。此时,从下侧到上侧每上升1喷嘴排列行,喷嘴位置在排列方向A的位移不相同,因而在与带状区域R12对应的范围,伴随印字介质的运送,沿排列方向A依次形成的墨水的点不以600dpi的间隔等间隔地排列。
即,如图5(a)所示,与印字介质的运送对应,首先从图中排列在最下边的喷嘴排列行12b的喷嘴(9)喷出墨水,在印字介质上形成点列。之后,随着印字介质的运送,直线的形成位置到达排列成从下边起的第2喷嘴排列行12a的喷嘴(8)的位置后,就从该喷嘴(8)喷出墨水。因此,从开始时形成的点的位置,按相当于600dpi的间隔量,在排列方向A左侧位移了的位置,形成第2墨水点。
其次,随着印字介质的运送,直线的形成位置到达排列成从下边起的第3喷嘴排列行12d的喷嘴(10)的位置后,就从喷嘴(10)喷出墨水。因此,从开始时形成的点的位置,按相当于600dpi的间隔量,在排列方向右侧位移了的位置,形成第3墨水点。再有,随着印字介质的运送,直线的形成位置到达排列成从下边起的第4喷嘴排列行12b的喷嘴(7)的位置后,就从喷嘴(7)喷出墨水。因此,从开始时形成的点的位置,按相当于600dpi的间隔量的2倍,在排列方向A左侧位移了的位置,形成第4墨水点。再有,随着印字介质的运送,直线的形成位置到达排列成从下边起的第5喷嘴排列行12c的喷嘴(11)的位置后,就从喷嘴(11)喷出墨水。因此,从开始时形成的点的位置,按相当于600dpi的间隔量的2倍,在排列方向A右侧位移了的位置,形成第5墨水点。
以下相同,依次选择排列成位于图中下侧至上侧的喷嘴排列行的喷嘴8,并形成墨水点。此时,把图5(a)中所示的喷嘴8的编号作为N的话,按相当于(倍率n=N-9)×(相当于600dpi的间隔)的量,在从开始时形成的点位置起在排列方向A位移了的位置,形成墨水点。此处,倍率n的符号为正时表示在排列方向A右侧进行位移,为负时表示在排列方向A左侧进行位移。最后,选择完16个喷嘴8时,由图中最下边的喷嘴排列行12b中的喷嘴(9)形成的墨水点的在排列方向A右侧的7个、在排列方向A左侧的8个点,按相当于600dpi的间隔分开而形成。带状区域R11内的喷嘴8和带状区域R12内的喷嘴8,如果属于相同的行,就同时喷出墨水。结果,就能够描绘整体为600dpi的分辨率、在排列方向A延伸的直线。
另外,在各墨水喷出区域的排列方向A的两端部(作动单元21的斜边)近旁,与在喷头本体70的宽度方向相对的别的作动单元21所对应的墨水喷出区域的排列方向A的两端部近旁成互补关系,因而能够以2个作动单元21在排列方向A以连续的600dpi的分辨率进行印刷。
作为印字时的另一动作例,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对以600dpi的间隔等间隔地邻接、在副扫描方向(第4方向)延伸的多个直线进行印字。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位于带状区域R11、R12的任意一个中的喷嘴8,都是从各喷嘴8以短的喷出间隔依次喷出墨水。图5(b)是喷墨头1几乎不倾斜、被高精度安装了的情况下的印字例。以600dpi的分辨率印刷了的这种多个直线的范围,看上去可能是满涂的区域,不过,此处为了说明,将其作为多个线的集合来表示。从图5(b)也可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印字面上不出现白条纹(バンディング)。
还有,图5(c)是喷墨头1的安装角度稍有倾斜,副扫描方向和排列方向A不直交的情况下的印字例。从图5(c)也可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印字面上出现了白条纹91。该白条纹91出现在与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对应的位置上。因此,白条纹91的出现间隔,与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在排列方向A的间隔相同,相当于18.75dpi的距离。像这样白条纹91出现在与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对应的位置上,是因为喷墨头1的安装角度倾斜了时,与邻接的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所属的行错开得越多,被印字的邻接2直线间的距离就变得越大。
图9中表示,根据白条纹的出现间隔而确定的空间频率,与人的视觉认识对空间频率的灵敏度的关系的函数即视觉传递函数的曲线图。在图9中描绘的视觉传递函数(VTF)曲线是,x为观察距离、f为空间频率时,根据VTF=5.05*exp{-0.138*x*f*π/180}*{1-exp(-0.1*x*f*π/180)}这样的式子求出的。另外,在图9中,视觉传递函数在观察距离x=30cm的条件下算出。
在图9所示的视觉传递函数中,空间频率为约1/mm时灵敏度取最大值。即,白条纹在其空间频率为1/mm左右时最明显。与空间频率1/mm相比,变小或变大,视觉认识的灵敏度都会变小,白条纹会变得不明显。
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和与其对应的白条纹91的空间频率是约0.74/mm。此时,视觉传递函数的灵敏度的值,比起空间频率1/mm时的1来,是0.9左右。因此,与空间频率1/mm时相比,仍能使得在印字介质上形成的白条纹变得不明显。结果,即使喷墨头1的安装精度不高,也能够获得抑制了外观画质劣化的合适的印字结果。而且,能够降低安装喷墨头1所需要的成本,因而能够以低成本来制造打印机。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构成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的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8分别所属的2个行为16行之中的最外侧行(头一行和最末行),因而,喷头稍有倾斜,白条纹就容易产生,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使得白条纹不明显。
还有,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在排列方向A的出现间隔,为各带状区域R11、R12的宽度(37.5dpi)的2倍的距离。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由于喷墨头1的安装角度倾斜而产生的白条纹91的空间频率。结果,就能够进一步使白条纹变得不明显。
还有,在各喷嘴排列行12a~12d上排列了多个喷嘴8,使得不相同的2个规定间隔交替出现。因此,喷嘴8的排列具有规律性,所以,喷墨头1的制造,特别是形成喷嘴8的喷嘴板30的制造就会变得容易。
从使白条纹变得不明显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白条纹91的空间频率小于约0.74/mm。再优选的是,例如空间频率为约0.65/mm(与最大灵敏度值的80%对应的空间频率)以下,更优选的是,约0.5/mm(与最大灵敏度值的70%对应的空间频率)以下。为进一步减小白条纹91的空间频率,可以加大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的出现间隔。
〔第2实施方式〕
其次,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构成,除喷嘴的排列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与按照图1~图8说明了的相同。因此,以下以两者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尽可能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0(a)是表示在喷嘴板30上形成的喷嘴8的排列的示意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5(a)对应。多个喷嘴8,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排列在与排列方向A平行的16行喷嘴排列行12a~12d上。
考虑均在排列方向A具有相当于37.5dpi的宽度(678.0μm),在与排列方向A直交的方向(第4方向)延伸,互相邻接的3个带状区域R21、R22、R23。在各带状区域R21、R22、R23中,对于图10(a)所示的16行喷嘴排列行12a~12d内的任意的行,只排列1个喷嘴。即,在与1个作动单元21对应的墨水喷出区域内的任意的位置,在划分为这种带状区域R21、R22的情况下,在该带状区域R21、R22内,通常分别分布着16个喷嘴8。并且,该各16个的各喷嘴8在排列方向A延伸的假想直线L上从第4方向投影的投影点P1、P2、…、P16的位置,按印字时的分辨率即相当于600dpi的间隔等间隔地分开。
1个带状区域R21所属的16个喷嘴8在排列方向A延伸的假想直线L上投影的位置,从左边起,被付与编号(1)~(16),之后,这16个喷嘴8,从下边起,按(16)、(15)、(14)、(13)、…、(1)的顺序排列。即,如10(a)所示,在带状区域R21内,喷嘴8从左上至右下大致排列为一直线状。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在带状区域R21内的喷嘴8的排列作为排列图形AP21。
还有,1个带状区域R22所属的16个喷嘴8在排列方向A延伸的假想直线L上投影的位置,从左边起,被付与编号(1)~(16),之后,这16个喷嘴8,从下边起,按(16)、(15)、(14)、(13)、(12)、(11)、(10)、(9)、(1)、(2)、(3)、(4)、(5)、(6)、(7)、(8)的顺序排列。即,如10(a)所示,在带状区域R22内的左上部分,8个喷嘴8(1)~(8)从左下至右上大致排列为一直线状。还有,位于带状区域R22的右下部分的8个的喷嘴8(9)-(16)在该区域内的相对位置,与位于带状区域R21的右下部分的8个的喷嘴8(9)~(16)在该区域内的相对位置分别相同。还有,1个带状区域R23所属的16个的喷嘴8的排列,与带状区域R22内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带状区域R22和R23内分布的32个喷嘴8的排列作为排列图形AP22。
带状区域R21、R22、R23,按R21→R22→R23→R21→R22→R23→…的顺序,重复而有规则地形成。即,排列图形AP21和排列图形AP22在排列方向A交替出现。因此,在16行喷嘴排列行之中的下8行的各喷嘴排列行上,喷嘴8等间隔地出现,在上8行的喷嘴排列行上,喷嘴8以不相同的2个规定间隔交替出现。
与带状区域R21内的喷嘴8对应,在假想直线L上邻接的2个投影点所对应的2个喷嘴8所属的行,不论是与哪2个投影点有关的,都只错开1行。而与带状区域R22、R23内的喷嘴8对应,在假想直线L上邻接的2个投影点所对应的2个喷嘴8所属的行,除与投影点P8和P9有关的错开8行以外,不论是与哪2个投影点有关的都错开1行。还有,对于由与带状区域R21的右端对应的投影点P16和与带状区域R22的左端对应的投影点P1构成的邻接投影点对,以及由与带状区域R22的右端对应的投影点P16和与带状区域R23的左端对应的投影点P1构成的邻接投影点对,对应的2个喷嘴8所属的行错开8行。因此,以假想直线L上的所有投影点为对象时,由在假想直线L上邻接的2个投影点构成的多个邻接投影点对之中,对应的2个喷嘴8的分别所属的2个行,离得最远的是由与带状区域R21的左端对应的投影点P1和与带状区域R23的右端对应的投影点P16构成的邻接投影点对(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对于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对应的2个喷嘴8的所属的行错开了14行。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沿排列方向A周期性地出现。其出现间隔为与37.5dpi的1/3即12.5dpi(=2034μm)相当的距离,该距离以空间频率表示为0.49/mm(=1/2.034mm)。
作为印字时的动作例,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即,对以600dpi的分辨率在排列方向A延伸的直线进行印字。对于带状区域R21内的16个喷嘴8,与印字介质的运送对应,从图10(a)中最下边的喷嘴排列行12b所属的喷嘴(16)开始喷出墨水,按喷嘴(15)、(14)、(13)依次选择上一行所属的喷嘴8,喷出墨水。此时,从下侧到上侧每上升1喷嘴排列行,喷嘴位置在排列方向A的位移相同,因而在与带状区域R21对应的范围,墨水的点向排列方向A右侧,依次以600dpi的间隔等间隔地邻接而形成。
另一方面,对于带状区域R22、R23内的16个的喷嘴8,与印字介质的运送对应,从图10(a)中最下边的排列成喷嘴排列行12b的喷嘴(16)开始喷出墨水,依次选择上一行所属的喷嘴8,喷出墨水。此时,从下侧到上侧每上升1喷嘴排列行,就按相当于600dpi的间隔逐个向排列方向A左侧位移,直到喷嘴(9)。即从喷嘴(9)至喷嘴(1),喷嘴位置按相当于8×(相当于600dpi的间隔)的距离向排列方向A左侧位移。此后,从下侧到上侧每上升1喷嘴排列行,喷嘴位置就按相当于600dpi的间隔逐个向排列方向A右侧位移。带状区域R21、R22、R23内的喷嘴8,如果属于相同的行,就同时喷出墨水。结果,就能够描绘整体以600dpi的分辨率在排列方向A延伸的直线。
作为印字时的另一动作例,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即,对按600dpi的间隔等间隔地邻接的副扫描方向(第4方向)延伸的多个直线进行印字。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位于带状区域R21、R22、R23的任意一个喷嘴8,都从各喷嘴8以短的喷出间隔依次喷出墨水。图10(b)是在喷墨头1几乎不倾斜、被高精度安装了的情况下的印字例。以600dpi的分辨率印刷了的这种多个直线的范围,看上去可能是满涂的区域,不过,此处为了说明,将其作为多个线的集合来表示。从图10(b)也可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印字面上不出现白条纹。
还有,图10(c)是喷墨头1的安装角度稍有倾斜,副扫描方向和排列方向A不直交的情况下的印字例。从图10(c)也可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印字面上出现了白条纹92。该白条纹92出现在与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对应的位置上。因此,白条纹92的出现间隔,与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相同,相当于12.5dpi的距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和与其对应的白条纹92的空间频率是约0.49/mm。此时,参照图9,视觉传递函数的灵敏度的值,比起空间频率1/mm时的1来,是0.65左右。因此,与空间频率1/mm时相比,也能使得在印字介质上形成的白条纹大幅度地变得不明显。结果,即使喷墨头1的安装精度不高,也能够获得抑制了外观画质劣化的合适的印字结果。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构成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的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8分别所属的2个行为16行之中的最外侧行(头一行和最末行),因而,喷头稍有倾斜,白条纹就容易产生,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使得白条纹不明显。
还有,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在排列方向A的出现间隔,为各带状区域R21、R22、R23的宽度(37.5dpi)的3倍的距离。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由于喷墨头1的安装角度倾斜而产生的白条纹92的空间频率。结果,就能够进一步使白条纹变得不明显。
还有,在各喷嘴排列行12a~12d上具有使得不相同的2个规定间隔交替出现地排列了多个喷嘴8的行和等间隔地排列了多个喷嘴8的行。这样,因为喷嘴8的排列具有规律性,所以,喷墨头1的制造,特别是形成喷嘴8的喷嘴板30的制造就会变得容易。
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合适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专利请求的范围中记载了的,就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喷嘴的排列不限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排列,根据与最大间隔邻接点对的出现间隔对应的白条纹的出现周期而确定的空间频率,只要在比视觉传递函数的峰值所对应的值小的范围,可以任意变更。还有,也可以在观察距离x为30cm以下,算出视觉传递函数。图12的虚线表示观察距离x为20cm时的视觉传递函数。在这种情况下,视觉传递函数在空间频率约1.5/mm处取峰值。另一方面,视觉传递函数在空间频率0.74/mm(第1实施方式)处约为0.8,在空间频率0.49/mm(第2实施方式)处约为0.3。因此,观察距离x为20cm的话,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印刷介质上形成的白条纹与空间频率1.5/mm相比,就更不明显。还有,流路和压力室的形状等可以适当变更。
还有,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以下情况进行了说明:最大间隔邻接点对在排列方向A的出现间隔为下述宽度的整数倍,该宽度是在16行的喷嘴排列行上分别排列1个喷嘴的带状区域沿排列方向A的宽度。不过,并不限于此。因此,最大间隔邻接点对在排列方向A的出现间隔,也可以不是带状区域的宽度的整数倍。如果为整数倍,并不限于2倍、3倍,也可以为4倍以上。
还有,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各喷嘴排列行上的喷嘴的排列具有规律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喷嘴的排列没有规律性也可以。还有,等间隔地排列喷嘴排列行也可以。
还有,在第1实施方式中,喷嘴8的排列图形不同的2个带状区域R11、R12交替出现。但是,从使不同的2个带状区域的边界处产生的白条纹更加不明显的观点来看,也可以在排列方向A重复一个排列图形AP11和多个排列图形AP12的组合(排列图形组)。在重复多个排列图形这一点,该变形例与第2实施方式类似。除了该类似点之外,该变形例还有以下特征:在排列方向A位于排列图形AP12的一端的喷嘴8(16)和在排列方向A位于排列图形AP12的另一端的喷嘴8(1)分别属于互相邻接的行。因此,不必担心在排列图形AP12、AP12的边界处产生白条纹。
再有,在排列方向A位于排列图形AP12的两端的喷嘴8(1)、8(16)的一方属于头一行。还有,从头一行开始数,第(2n-1)行(即,从最末行开始数,第2n行,n为自然数)所属的喷嘴8(10)、(11)…(16)排列在最末行所属的喷嘴8(9)的右侧。另一方面,从头一行开始数,第2n行(即,从最末行开始数,第(2n-1)行)所属的喷嘴8(1)、(2)…(8)排列在最末行所属的喷嘴8(9)的左侧。由于这种构成,在排列图形AP12重复的范围内,与在假想直线上互相邻接的2个投影点对应的任何喷嘴8都属于互相邻接的行或者夹着1行的2行。因此,在排列图形AP12、AP12之间的边界以外的地点也不必担心产生白条纹。
还有,由于排列图形组具有多个(3个以上)排列图形,因而能够使得在不同的排列图形之间的边界产生的白条纹更加不明显。

Claims (18)

1.一种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具有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嘴;
该多个喷嘴排列如下:
(a)喷嘴在墨水喷出面上沿第1方向排列,形成互相平行的多个行;
(b)如果上述喷嘴从与上述墨水喷出面平行并与上述第1方向直交的第2方向,向沿上述第1方向的假想直线上投影,则上述喷嘴的投影点就等间隔地排列在上述假想直线上;
各邻接投影点对具有互相邻接的2个投影点;
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是指,在邻接投影点对之中的、与其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所属的2个行之间的距离为最长的投影点对;
根据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在上述第1方向的出现间隔而确定的空间频率,比与视觉传递函数的峰值对应的空间频率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在观察距离为30cm及以下,算出视觉传递函数。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的2个投影点的一方在第2方向属于位于上述多个行的一端的头一行;
上述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的2个投影点的另一方在第2方向属于位于上述多个行的另一端的最末行。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设上述多个行的数为x,
上述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在上述第1方向的出现间隔为,在上述假想直线上由(x-1)个投影点隔开的2个投影点之间的距离的整数倍。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设上述多个行的数为x,
上述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在上述第1方向的出现间隔为,在上述假想直线上由(x-1)个投影点隔开的2个投影点之间的距离的2倍。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喷嘴排列成:在各行中,互不相同的2个规定间隔交替出现。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喷嘴排列成:
上述多个行包含第1行和第2行;
在各第1行中,多个上述喷嘴以等间隔排列;
在各第2行中,互不相同的2个规定间隔交替出现。
8.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各第1排列图形具有与假想直线上连续的投影点对应的喷嘴:
各第2排列图形具有与假想直线上连续的别的投影点对应的喷嘴;
第1排列图形的喷嘴数和第2排列图形的喷嘴数等于规定的数;
上述第1排列图形和上述第2排列图形在上述第1方向交替出现;
头一行在第2方向位于上述多个行的一端;
最末行在第2方向位于上述多个行的另一端;
在各第1排列图形中,
(c)在上述第1方向位于第1排列图形的一端的喷嘴属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一方;
(d)在上述第1方向位于第1排列图形的另一端的喷嘴属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另一方;
(e)与各邻接投影点对的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分别属于互相邻接的2个行;
在各第2排列图形中,与邻接投影点对的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的一方属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一方时,该2个投影点的另一方属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另一方以外的行;
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具有:在上述第1方向与位于上述第1排列图形的上述一端的喷嘴对应的投影点;以及,在上述第1方向与位于上述第2排列图形的一端的喷嘴对应的投影点。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向位于上述第2排列图形的上述一端的喷嘴属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另一方。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向位于上述第2排列图形的上述一端的喷嘴属于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另一方邻接的行。
11.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设上述多个行的数为x,
上述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在上述第1方向的出现间隔为,在上述假想直线上由(x-1)个投影点隔开的2个投影点之间的距离的2倍。
12.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n为自然数,
在各第2排列图形中,
(f)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一方开始数,第2n行所属的喷嘴在第1方向排列在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一方所属的喷嘴的一侧;
(g)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一方开始数,第(2n-1)行所属的喷嘴在第1方向排列在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一方所属的喷嘴的另一侧。
1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各第1排列图形具有与假想直线上连续的投影点对应的喷嘴;
各第2排列图形具有与假想直线上连续的别的投影点对应的喷嘴;
第1排列图形的喷嘴数和第2排列图形的喷嘴数等于规定的数;
第1排列图形和第2排列图形在上述第1方向交替出现;
具有一个第1排列图形和多个第2排列图形的排列图形组周期性地排列在第1方向;
头一行在第2方向位于上述多个行的一端;
最末行在第2方向位于上述多个行的另一端;
在各第1排列图形中,
(c)在上述第1方向位于第1排列图形的一端的喷嘴属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一方;
(d)在上述第1方向位于第1排列图形的另一端的喷嘴属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另一方;
(e)与各邻接投影点对的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分别属于互相邻接的2个行;
在各第2排列图形中,与邻接投影点对的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的一方属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一方时,该2个投影点的另一方属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另一方以外的行;
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具有:在上述第1方向与位于上述第1排列图形的上述一端的喷嘴对应的投影点;以及,在上述第1方向与位于上述第2排列图形的一端的喷嘴对应的投影点。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向位于上述第2排列图形的上述一端的喷嘴和在上述第1方向位于上述第2排列图形的另一端的喷嘴分别属于互相邻接的行。
15.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向位于上述第2排列图形的上述一端的喷嘴属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另一方。
16.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向位于上述第2排列图形的上述一端的喷嘴属于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另一方邻接的行。
1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n为自然数,
在各第2排列图形中,
(f)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一方开始数,第2n行所属的喷嘴在第1方向排列在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一方所属的喷嘴的一侧;
(g)从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一方开始数,第(2n一1)行所属的喷嘴在第1方向排列在头一行和最末行的上述一方所属的喷嘴的另一侧。
18.一种喷墨头的喷嘴板,其特征在于,
具有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嘴;
该多个喷嘴排列如下:
(a)喷嘴在墨水喷出面上沿第1方向排列,形成互相平行的多个行;
(b)如果上述喷嘴从与上述墨水喷出面平行并与上述第1方向直交的第2方向,向沿上述第1方向的假想直线上投影,则上述喷嘴的投影点就等间隔地排列在上述假想直线上;
各邻接投影点对具有互相邻接的2个投影点;
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是指,在邻接投影点对之中的、与其2个投影点对应的2个喷嘴所属的2个行之间的距离为最长的投影点对;
根据最大间隔邻接投影点对在上述第1方向的出现间隔而确定的空间频率,比与视觉传递函数的峰值对应的空间频率小。
CNU2004201224088U 2003-12-09 2004-12-09 喷墨头以及喷墨头的喷嘴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789025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9794 2003-12-09
JP2003409794 2003-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89025Y true CN2789025Y (zh) 2006-06-21

Family

ID=345104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06976A Active CN100355572C (zh) 2003-12-09 2004-12-08 喷墨头以及喷墨头的喷嘴板
CNU2004201224088U Expired - Lifetime CN2789025Y (zh) 2003-12-09 2004-12-09 喷墨头以及喷墨头的喷嘴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06976A Active CN100355572C (zh) 2003-12-09 2004-12-08 喷墨头以及喷墨头的喷嘴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64332B2 (zh)
EP (1) EP1541354B1 (zh)
CN (2) CN100355572C (zh)
DE (1) DE602004017951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5572C (zh) * 2003-12-09 2007-12-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头以及喷墨头的喷嘴板
CN106103101A (zh) * 2014-03-27 2016-11-09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8568A (en) * 2005-11-14 2007-05-16 Benq Corp Fluid injection apparatus
JP4479732B2 (ja) * 2007-01-30 2010-06-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85364B2 (ja) * 2007-12-04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プリンタ、及びテストパターン形成プログラム
JP5871738B2 (ja) * 2011-09-13 2016-03-0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56417B2 (ja) * 2013-12-20 2018-07-1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印刷ヘッド、及び印刷方法
JP6914645B2 (ja) * 2016-01-08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2111B2 (ja) * 1995-11-10 2003-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US6310637B1 (en) * 1997-07-31 2001-10-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inting test pattern and printing apparatus for the same
JP3654141B2 (ja) * 2000-05-29 2005-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2種類の検査用パターンを使用して行う印刷時の記録位置ずれの調整値の決定
JP2002103604A (ja) 2000-09-29 2002-04-09 Hitachi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
JP2003165212A (ja) * 2001-11-30 2003-06-10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3912133B2 (ja) 2002-02-19 2007-05-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314813B2 (ja) * 2002-11-22 2009-08-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EP1541354B1 (en) * 2003-12-09 2008-11-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and nozzle plate of inkjet hea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5572C (zh) * 2003-12-09 2007-12-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头以及喷墨头的喷嘴板
CN106103101A (zh) * 2014-03-27 2016-11-09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6103101B (zh) * 2014-03-27 2018-06-12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55572C (zh) 2007-12-19
DE602004017951D1 (de) 2009-01-08
US7264332B2 (en) 2007-09-04
EP1541354A1 (en) 2005-06-15
US20050122376A1 (en) 2005-06-09
EP1541354B1 (en) 2008-11-26
CN1626351A (zh) 2005-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52048Y (zh) 喷墨头
CN2837075Y (zh) 喷墨头单元
CN1269642C (zh) 喷墨打印头以及具有该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CN2797038Y (zh) 喷墨头
CN1442303A (zh) 喷墨头、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喷墨头的喷墨打印机
CN2789023Y (zh) 喷墨头
CN1264680C (zh) 喷墨打印头和具有该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CN2792765Y (zh) 喷墨头
CN2789025Y (zh) 喷墨头以及喷墨头的喷嘴板
CN2691853Y (zh) 喷墨打印头及具有该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CN2787442Y (zh) 薄板件的层压粘结结构
CN2787441Y (zh) 喷墨头
CN2772821Y (zh) 喷墨打印头
CN1676334A (zh) 喷墨头
CN2799240Y (zh) 喷墨打印头和打印机
CN2677153Y (zh) 喷墨打印头及具有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CN100335285C (zh) 喷墨头的制造方法
CN2789022Y (zh) 喷墨打印头
CN2732483Y (zh) 喷墨打印头以及有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JP420677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2782385Y (zh) 喷墨头以及具有喷墨头的喷墨打印机
JP429715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33119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12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1219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