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41506Y - 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41506Y
CN2741506Y CNU2004201120252U CN200420112025U CN2741506Y CN 2741506 Y CN2741506 Y CN 2741506Y CN U2004201120252 U CNU2004201120252 U CN U2004201120252U CN 200420112025 U CN200420112025 U CN 200420112025U CN 2741506 Y CN2741506 Y CN 274150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angle
visual field
insertion section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4201120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城正明
高濑精介
森山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4150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4150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07Optical details
    • G02B23/2423Optical details of the distal e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6Optic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0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modular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74Optica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viewing angles
    • A61B1/00181Optica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viewing angles for multiple fixed viewing ang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Abstract

一种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系统由具有在观察部位的内径中可进行规定弯曲操作的细径插入部的第1内窥镜(11),和具有与第1内窥镜(11)的弯曲范围相比,其弯曲范围受观察部位的内径的限制的粗径插入部的第2内窥镜(12)构成,其第1内窥镜(12)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大于第2内窥镜(12)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从而解决了以往技术中存在的具有较粗径插入部的内窥镜因弯曲角度受到观察部位的内径的限制而观察范围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因内窥镜的功能不同而插入部的外径不同,在观察部位内的弯曲范围受到限制的内窥镜中,即使因插入部的外径而使弯曲范围受到限制也能对同一观察部位进行观察的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医疗领域,使用一种将前端具有观察光学系统的插入部插入体腔内部来对体腔内部的活体组织进行观察的内窥镜装置。此外,在工业领域,内窥镜装置也被用于对管道内部及隘路内部等进行观察。
对于该内窥镜要求其插入部细径化。然而根据内窥镜不同的功能,插入部的外径也不同。例如,当内窥镜仅具有对体腔内部的活体组织进行观察的功能时,由于该插入部内部仅由:向设置在照明窗内的照明透镜传导照明光的光导路、和从设置在观察窗内的观察光学系统导出观察部位图像的图像导路、或代替图像导路的拍摄通过观察光学系统取得的观察部位图像的固体摄像元件和信号电缆构成,所以能够实现插入部外径的细径化。此外,插入部除所述光导路、图像导路及信号线之外,又添加了插通用于采取活体组织的钳子的插通管道、向活体组织送气送水的送气送水管道和进行吸水吸引的吸水吸气管道等功能,以及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高映像素化,在提高了功能的同时使得插入部的外径变粗。
使用医疗用内窥镜来观察体腔内部位时,不同的部位,其形状和内径各异。因此,一般是使用具有对应观察对象部位的外径的插入部的内窥镜。但是,如上所述,即使观察对象部位相同,但是由于插入部的外径根据内窥镜的不同功能而各异,因此对观察部位的细微部分能够更鲜明地进行观察,并且能够进行各种处置的内窥镜其插入部会变粗。
另一方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设置有沿着观察部位的形状使前端部上下左右弯曲的弯曲部。该弯曲部的弯曲范围取决于插入部的外径和被插入管腔的内径。即,当插入部插入观察部位的管腔时,在插入部的外径与管腔内壁之间存在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弯曲部的弯曲范围大;如果插入部的外径与管腔内壁之间空间小,则插入部的前端及侧面会接触到内壁,使得弯曲部的弯曲范围变小。这样,在设置在插入部前端的观察窗内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相同的情况下,因插入部的外径不同而弯曲范围不同,从而由观察光学系统观察到的观察部位的视场角也不同。
这样,因插入部的不同的外径和被插入观察部位的不同的内径,使得从观察窗观察到的观察部位的视场角不同,因此,提出了一种通过将构成设置在观察窗内的观察光学系统的物镜组向光轴方向移动以改变观察视场角的内窥镜(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58823号公报(第5页、图10、图11)
以往的内窥镜,如将其高功能化,则插入部的外径会变粗。另一方面,在规定内径的观察空间内,例如,在使用医疗用内窥镜对大肠等进行内窥镜观察时,如果插入相对大肠内径是比较细的细径插入部来进行弯曲操作,则由于细径插入部的外侧与大肠内壁之间存在较大空间,因此弯曲部的弯曲范围会变得较大,而与该细径插入部相比,插入部外径粗的内窥镜,由于其外侧与大肠内壁之间的空间小,弯曲部的弯曲范围也小。
这样,由于插入部的弯曲范围受到插入部的外径和观察空间的内径之间的空间大小的限制,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通过将构成设置在插入部前端的观察光学系统的物镜组向光轴方向移动,使视场角可变,从而即使弯曲范围小也能维持观察视场角的内窥镜。这样设置可调整观察视场角的物镜移动功能,虽然使内窥镜功能更强,但却造成插入部的外径变粗。
另一方面,在对如大肠那样的内径比较均匀且具有许多褶皱的观察空间进行内窥镜观察时,一般使用具有可治疗处置活体组织的病变部位的功能的粗径插入部的内窥镜。另外,还需要一种在对大肠进行内窥镜观察的过程中,当因大肠内壁而使插入部的弯曲范围受到限制时,能够观察到大肠褶皱内部的内窥镜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相对于观察空间具有较粗外径的插入部的内窥镜,可确保与该细径插入部的内窥镜同等以上的观察视场角的内窥镜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系统,设置有多个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内置了通过插入被检体内对观察部位进行观察的观察光学系统的前端部和与该前端部连续设置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窥镜由第1内窥镜和在被配置在被检体内部的相同部位时,其弯曲部的弯曲范围比所述第1内窥镜更受限制的第2内窥镜构成,与所述第1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相比,所述第2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装置,具有用于插入被检体内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用于观察所述被检体内的部位的观察光学系统和对应弯曲操作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大于在所述被检体内部的相同部位上的弯曲部的弯曲范围比所述内窥镜的弯曲部的弯曲范围大的其他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在限定观察空间中的内窥镜观察治疗中,多功能内窥镜的粗径插入部尽管其弯曲范围受到观察空间的限制,也能达到确保与细径插入部同等的视野范围,有效率地进行内窥镜观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其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2是对用于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弯曲范围和视场角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内窥镜系统中内窥镜插入部的弯曲角度和视场角的关系示意图;
图3(a)是粗径插入部的弯曲角和视场角的说明图;
图3(b)是细径插入部的弯曲角和视场角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中监视器所显示的内窥镜观察图像的显示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中监视器所显示的内窥镜观察图像的变焦显示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中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中:11…第1电子内窥镜;12…第2电子内窥镜;13…照相机控制单元(CCU、连接装置);14…监视器;15、31…物镜;16、32…固体摄像元件(CCD);17、33…相关双重取样电路(CDS电路);18、34…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D电路);21…信号分离电路(S/P电路);22…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SP电路);23…文字信息重叠电路;24…文字信息输入电路;25…数字/模拟转换电路(D/A电路);26…图像显示信号电路;27…基准信号发生电路(SSG电路);28…定时信号发生电路(T/G电路);29…显示图像切换输入电路(切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3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其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方框图;图2是对用于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弯曲范围和视场角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内窥镜系统中内窥镜插入部的弯曲角度和视场角的关系示意图;图3(a)是粗径插入部的弯曲角和视场角的说明图;图3(b)是细径插入部的弯曲角和视场角的说明图。
首先,结合图6对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装置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内窥镜装置由内窥镜51、光源装置52、视频处理器55、监视器56构成。内窥镜51由前端部53、弯曲部63、可挠部57、操作部58、万向连接管59、内窥镜连接器60构成。
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在该内窥镜51的前端部53设有照明窗、观察窗、钳子管道口、送水送气管道口等。在该前端部53的观察窗内设置有用于取得观察部位(或被检体)的映像的观察光学系统和拍摄由该观察光学系统取得的观察部位的映像的固体摄像元件54。在该前端部53的后端连接设置有弯曲部63。该弯曲部63设有多个弯曲节,通过从设置在操作部58的弯曲导管延伸出来的弯曲线的控制可上下左右地弯曲。在该弯曲部63的后端连接设置有可挠部57。该可挠部57由长的可挠性部件形成。
所述前端部53、弯曲部63及可挠部57中设有光导路、信号电缆、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所述光导路的前端配置在前端部53的照明窗内。所述信号电缆连接在固体摄像元件54上。所述钳子管道的前端配置在所述前端部53的钳子管道口。所述送气送水管道配置在所述前端部53的送气送水管道口内。
所述光导路的基端从所述操作部58通过万向连接管59、内窥镜连接器60与所述光源装置52连接。所述信号电缆的基端从所述操作部58通过万向连接管59和内窥镜连接器60与视频处理器55连接。所述钳子管道的基端与设置在所述操作部58的钳子插入孔连接。所述送气送水管道的基端与设置在所述操作部58的送气送水管的连接套筒连接,通过设置在操作部51的送气送水开关进行送气送水。
所述光源装置52具有照明灯和该照明灯的点灯控制电路,向内窥镜连接器60的光导路的基端照射照明光。所述视频处理器55在驱动设置在所述前端部53的固体摄像元件54的同时,取得作为固体摄像元件54的输出的观察部位映像的摄像信号,对该摄像信号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生成图像信号,相当于使内窥镜动作的装置(也称外部设备)。所述监视器56基于所述视频处理器55中生成的图像信号,再现显示所述固体摄像元件54所拍摄到的观察部位映像。而且,该监视器56除所述观察部位映像之外,也同时显示例如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内窥镜观察日期时间等信息。
结合图1对使用了这种内窥镜装置的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该内窥镜系统由:相当于所述内窥镜51的第1电子内窥镜11和第2电子内窥镜12、相当于所述视频处理器55的照相机控制单元(以下称CCU)13、相当于监视器56的监视器14构成。另外,图中未示出生成从第1和第2电子内窥镜11、12射向观察部位的照明光的光源装置。
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由:例如,构成具有140度视场角的第1观察光学系统的第1物镜组15、拍摄该第1物镜组15取得的观察部位映像的固体摄像元件(以下称CCD)16、对由该CCD16拍摄生成的摄像信号进行相关双重取样处理的CDS电路17、将由该CDS电路17处理过的模拟摄像信号转换为数字摄像信号的模拟/数字转换电路(以下称A/D电路)18构成。
所述第2电子内窥镜12由:构成具有比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的第1物镜组15大的视场角、例如具有构成170度视场角的第2观察光学系统的第2物镜组31、拍摄由该第2物镜组31取得的观察部位映像的固体摄像元件(以下称CCD)32、对由该CCD32拍摄生成的摄像信号进行相关双重取样处理的CDS电路33、将由该CDS电路33处理过的模拟摄像信号转换为数字摄像信号的模拟/数字转换电路(以下称A/D电路)34构成。
所述CCU13由:分离处理电路(以下称S/P电路)21、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以下称DSP电路)22、文字信息重叠电路23、文字信息输入电路24、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电路(以下称D/A电路)25、图像显示信号电路26、基准信号发生电路(以下称SSG)27、时序信号发生电路(以下称T/G电路)28、显示图像切换输入电路29构成。
所述S/P电路21对来自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的A/D电路18的数字摄像信号或来自所述第2电子内窥镜12的A/D电路34的数字摄像信号进行亮度信号和色彩信号等的分离处理。所述DSP22对在所述S/P电路21中被分离出的亮度信号和色彩信号进行规定的数字信号处理,同时进行白平衡、γ校正(伽玛校正)等校正处理,生成数字内窥镜图像信号。
所述文字信息重叠电路23在经所述DSP电路22进行信号处理后的数字内窥镜图像信号上,重叠显示例如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内窥镜观察日期时间等内窥镜观察信息的文字信息信号。该文字信息重叠电路23中,所重叠的文字信息信号是在所述文字信息输入电路24中,根据施术者通过未图示的键盘所输入的所述内窥镜观察信息而生成。该文字信息重叠电路23中,重叠有文字信息的数字内窥镜图像信号在所述D/A电路25中被转换成模拟内窥镜图像信号,然后输出给图像显示信号电路26。另外,所述文字信息重叠电路23将被重叠了所生成的文字信息信号的数字内窥镜图像信号存储在以可插拔的形式设置在CCU13上的存储器30中。
所述图像显示信号电路26基于由所述D/A电路25提供的模拟内窥镜图像信号,转换生成用于在监视器14上显示内窥镜观察图像和内窥镜观察信息的标准图像信号。该图像显示信号电路26根据从所述显示图像切换输入电路29传来的控制信号,更改设定显示在所述监视器14上的内窥镜观察图像和内窥镜观察信息的显示位置和显示图像的大小等。虽未图示,施术者可以对所述显示图像切换输入电路29进行监视器14上显示的内窥镜观察图像、内窥镜观察信息的显示位置、显示图像的大小等的显示切换输入指示。
所述SSG电路27生成并输出用于控制所述S/P电路21、DSP电路22、文字信息重叠电路23、D/A电路25、图像显示信号电路26的驱动的基准信号。所述T/G电路28根据由所述SSG电路27生成的基准信号,生成分别对所述第1和第2电子内窥镜11、12的CCD16、32进行驱动控制的时序信号。
另外,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是包括构成具有140度视场角的第1观察光学系统的物镜组15,而且,虽未图示,只具备一般的内窥镜功能的具有外径比较细的插入部的内窥镜。而相对第1电子内窥镜11,如上所述,所述第2电子内窥镜12是包括构成具有视场角为170度广角的第2观察光学系统的物镜组31,而且,虽未图示,具备高度化内窥镜功能的具有比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的插入部的外径粗的插入部的内窥镜。
另外,使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和第2电子内窥镜12可根据需要利用连接器等与所述CCU13连接,或利用连接器与所述CCU13保持连接,通过未图示的切换开关进行连接切换。
以下结合图2对所述第1、第2电子内窥镜11、12的插入部与存在观察部位的观察空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和第2电子内窥镜12的插入部45从前端开始依次由前端部44、弯曲部43、可挠部42构成。所述前端部44上配置有第1物镜15和CCD16或第2物镜31和CCD32。
将对所述弯曲部43进行弯曲操作时的前端部44的光轴方向与可挠部42的轴方向形成的弯曲角设为α,将配置于所述前端部44上的第1物镜15或第2物镜31的视场角设为β。另外,将插入部45的外径设为Φ1,插入部45所插入的管腔41的内径设为Φ2。
此时,如果将插入部45的外径Φ1相当于管腔41的内径Φ2的1/4的插入部45(Φ1=Φ2/4)插入管腔41内进行弯曲操作,则在弯曲到前端部44和可挠部42同时接触到管腔41的内壁时的弯曲角α会变得较大。
而如果将插入部45的外径Φ1相当于管腔41的内径Φ2的1/2的插入部45(Φ1=Φ2/2)插入管腔41内进行弯曲操作,则在弯曲到前端部44和可挠部42同时接触到管腔41的内壁时的弯曲角α会变得较小。即,相对于相同内径Φ2的管腔,插入部45的外径Φ1为细径(Φ2/4)的弯曲角α大,插入部45的外径Φ1为粗径(Φ2/2)的弯曲角α小(Φ2/4=α>Φ2/2=α)。
因此,如果无论在细径粗径时,都将设置在前端部44的物镜的视场角β设为相同,则插入部45的外径Φ1和管腔41的内径Φ2的差小的粗径插入部45的弯曲角α小,观察视场角小。而插入部45的外径Φ1和管腔41的内径Φ2的差大的细径插入部45的弯曲角α大,观察视场角大。
这样,如在相同内径Φ2的管腔41中插入外径Φ1不同的插入部45进行弯曲操作,则弯曲角度α产生差异,前端部44的观察视场角也会变得不同。如图2所示,根据该插入部45的外径Φ1的弯曲角α的差异在观察直管状的管腔41时影响比较轻微。但是,作为观察对象的身体的各种管腔呈弯曲状,内壁上有复杂形状的褶皱,在插入部45的外径Φ1为粗径弯曲角α小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对插入部45的插入方向的褶皱的内侧的观察。
因此,如图1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的插入部45的外径Φ1和物镜组15、31的视场角β不同的第1电子内窥镜11和第2电子内窥镜12,结合图3对观察内部具有复杂形状的褶皱的管腔内部时的弯曲范围进行说明。
图3(a)表示将第2电子内窥镜12的插入部12’插入大肠41’进行弯曲操作时的状态,该插入部12’具有粗径的外径Φ3(以下只称为粗径第2插入部12’),设最大弯曲角为α1。图3(b)表示将第1电子内窥镜11的插入部11’插入大肠41’进行弯曲操作时的状态,该插入部11’具有细径的外径Φ4(Φ4<Φ3)(以下只称为细径第1插入部11’),设最大弯曲角为α2(α2>α1)。
将设置在所述粗径第2插入部12’的前端部44的物镜组31的视场角和设置在所述细径第1插入部11’的前端部44的物镜组15的视场角设为相同的视场角β2。如图3(a)所示,在该状态下,将粗径第2插入部12’弯曲到最大弯曲角α1时的全观测视场角为,最大弯曲角α1与物镜组31的视场角β2的1/2相加后的(α1+β2/2)。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将细径第1插入部11’弯曲到最大弯曲角α2时的全观测视场角度为,最大弯曲角α2与物镜组31的视场角β2的1/2相加后的(α2+β2/2)。由于该细径第1插入部11’和粗径第2插入部12’的弯曲角α为α2>α1,全观测视场角为细径第1插入部11’(α2+β2/2)>粗径第2插入部12’(α1+β2/2)。其结果,粗径第2插入部12’的全观测视场角小,难以对大肠41’的褶皱的内侧进行观察。
因此,将设置于所述粗径第2插入部12’的前端部44的物镜组31的视场角β设为广角视场角β1(β1>β2)。由此,粗径第2插入部12’的全观测视场角为,最大弯曲角α1与广角视场角β1的1/2相加后的(α1+β1/2)。其结果,粗径第2插入部12’的全观测视场角(α1+β1/2)比把所述物镜组31的视场角设为β2时的全观测视场角(α1+β2/2)大,即(α1+β1/2)>(α1+β2/2)。因此,可将所述细径第1插入部11’的全观测视场角(α2+β2/2)设为大致相等的(α1+β1/2)=(α2+β2/2),从而能够对大肠41’的褶皱的内侧进行观察。
即,由于第2电子内窥镜12的内窥镜功能的高度化而使插入部12’的外径Φ2变粗,管腔内壁导致最大弯曲角α1受限制,所述观察视场角变小。而通过将物镜组31设为广角视场角β1,可以实现整体观测放大视场角。
并且,具有小视场角β2的细径第1插入部11’的第1内窥镜11相比于具有广角视场角β1的粗径第2插入部12’的第2内窥镜12,具有以下的优点,即:物镜制作容易,投射到观察部位的照明光的投射范围也小,因此,可以减少构成光导路的纤维的根数(数量),降低内窥镜的制作成本。
以下结合图4和图5,对作为显示在所述监视器14的显示装置中的内窥镜图像的观察图像的显示进行说明。所述观察图像是根据由作为连接有所述第1和第2电子内窥镜11、12的连接装置的所述CCU13基于所述内窥镜11、12的输出信号处理而生成的内窥镜图像信号所形成的。
如上所述,通过所述第1和第2电子内窥镜11、12进行拍摄,由作为连接装置的CCU13的S/P电路21、DSP电路22、文字信息重叠电路23、D/A电路25等基于该第1和第2电子内窥镜11、12的输出实施信号处理,生成包括内窥镜观察信息的内窥镜图像信号。在所述CCU13的图像显示信号电路26中,该内窥镜图像信号被转换为图像信号并输出到监视器14,监视器14显示作为内窥镜图像的观察图像。
如图4所示,该监视器14由:显示通过所述电子内窥镜11、12的CCD16、32拍摄到的观察部位的内窥镜图像的内窥镜观察图像区域(以下只称为图像显示区域)14a;由所述文字信息输入电路24输入的,显示重叠在所述文字信息重叠电路23的患者信息、观察日期时间等内窥镜观察信息的内窥镜观察信息显示区域(以下只称为信息显示区域)14b构成。
将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的CCD16和所述第2电子内窥镜12的CCD32设为相同像素数的相同形状规格。经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拍摄到的内窥镜观察图像范围成为根据所述第1物镜15的视场角的观察视场角,具有该第1物镜15的视场角内的观察视场角的内窥镜观察图像,如图4(a)所示,作为内窥镜观察图像19显示于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并且,在信息显示区域14b显示内窥镜观察信息。
另一方面,经所述第2电子内窥镜12拍摄到的内窥镜观察图像成为根据比所述第1物镜15具有广角的第2物镜组31的视场角的观察视场角,具有该第2物镜组31的视场角内的观察视场角的内窥镜观察图像,如图4(b)所示,在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作为内窥镜观察图像19’被显示,并且,在信息显示区域14b显示内窥镜观察信息。
即,相对于在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所显示的第1电子内窥镜11的内窥镜观察图像19,而显示作为用比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更大的视场角拍摄到的第2电子内窥镜12的内窥镜观察图像19’。这样,显示于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的第2电子内窥镜12的内窥镜观察图像19’虽然显示了具有大的观察视场角度的观察部位,但缩小了该观察视场角内的各个观察部位的显示。
因此,由所述显示图像切换输入电路29对所述图像显示信号电路26进行所述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的放大显示控制亦可。如图4(c)所示,该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的放大显示是指,如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那样进行放大,并且,缩小信息显示区域14b’。即,通过将监视器14的显示画面中的图像显示区域14a如图像显示区域14a’那样进行放大,同时放大显示该放大显示区域14a’中所显示的内窥镜观察图像19a’。通过由该内窥镜观察放大图像19a’对观察部位进行放大显示,可使观察部位的识别容易进行。并且,如将第2电子内窥镜12的CCD32使用为比第1电子内窥镜11的CCD16更高像素的CCD,则可以减少由放大至该内窥镜观察放大图像19a’所带来的图像质量变差。
关于由该第2电子内窥镜12拍摄到的内窥镜观察图像的识别性提高的其他实施例结合图5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由具有所述广角的第2物镜31的第2电子内窥镜12所拍摄到的广角内窥镜观察图像19’如图5(a)所示,显示在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根据显示于该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的第2电子内窥镜12拍摄到的广角内窥镜观察图像19’,能够对大观察范围进行观察。但是,还希望以该大观察视场角,能够分别观察各观察部位的状态。
因此,如图5(a)所示,剪切显示于图像显示区域14a的广角内窥镜观察图像19’周围的图像部分,将中央的图像部分19c’的图像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如图5(b)所示,在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作为放大内窥镜图像19c’进行放大显示。即,进行内窥镜观察图像的电子变焦处理。该中央图像部分19c’的图像信号的放大处理由所述显示图像切换输入电路29控制所述图像显示信号电路26进行。其结果,无需替换监视器14的图像显示区域14a,通过将该图像显示区域14a所显示的图像进行电子放大而提高对内窥镜观察图像内的各观察部位的视认性。
即,作为连接所述第1和第2电子内窥镜11、12的连接装置CCU13具有显示图像切换输入电路29,其作为切换单元,将显示于作为所述显示部件的监视器14的、所述第2电子内窥镜12取得的被检体的观察图像的大小切换为和所述第1电子内窥镜11所取得的被检体的观察图像的大小大致相等,或进行放大切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如利用大视场角将拍摄到的广角内窥镜观察图像显示在监视器上,摄像视场角大而各观察部位被缩小显示。通过放大显示该广角内窥镜观察图像的监视器的图像显示区域,可放大显示广角内窥镜观察图像整体,提高视认性。另外,通过将除广角内窥镜观察图像周围的图像部分外的图像部分进行放大处理并显示在监视器的图像显示区域,可提高广角内窥镜观察图像的视认性。

Claims (5)

1.一种内窥镜系统,设置有多个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内置了通过插入被检体内对观察部位进行观察的观察光学系统的前端部和与该前端部连续设置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内窥镜由第1内窥镜和在被配置在被检体内部的相同部位时,其弯曲部的弯曲范围比所述第1内窥镜更受限制的第2内窥镜构成,
与所述第1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相比,所述第2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内窥镜的弯曲角度和所述第2内窥镜的弯曲角度为相同角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比所述第1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相比于所述第1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径,所述第2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径粗。
4.一种内窥镜装置,具有用于插入被检体内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用于观察所述被检体内的部位的观察光学系统和对应弯曲操作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大于在所述被检体内部的相同部位上的弯曲部的弯曲范围比所述内窥镜的弯曲部的弯曲范围大的其他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可以连接在使与所述其他内窥镜相同的内窥镜动作的装置上。
CNU2004201120252U 2004-03-11 2004-11-01 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741506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69374A JP2005258062A (ja) 2004-03-11 2004-03-11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装置
JPJP2004069374 2004-03-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41506Y true CN2741506Y (zh) 2005-11-23

Family

ID=349752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87651A Active CN100387181C (zh) 2004-03-11 2004-11-01 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
CNU2004201120252U Expired - Lifetime CN2741506Y (zh) 2004-03-11 2004-11-01 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87651A Active CN100387181C (zh) 2004-03-11 2004-11-01 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49795A1 (zh)
EP (1) EP1723897B1 (zh)
JP (1) JP2005258062A (zh)
CN (2) CN100387181C (zh)
WO (1) WO200508708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7181C (zh) * 2004-03-11 2008-05-1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
CN101340843B (zh) * 2005-12-20 2010-08-1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体内图像拍摄系统
CN110461209A (zh) * 2017-03-30 2019-11-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处理器装置及内窥镜系统的工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613576D0 (en) * 2006-07-10 2006-08-16 Leuven K U Res & Dev Endoscopic vision system
US8360964B2 (en) * 2007-12-10 2013-01-29 Stryker Corporation Wide angle HDTV endoscope
WO2012043076A1 (ja) * 2010-09-28 2012-04-0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US9841280B2 (en) 2012-12-31 2017-12-12 Karl Storz Imaging, Inc. Modular medical imaging system
US9763577B2 (en) 2013-03-14 2017-09-19 Lumicell, Inc. Imaging agent for detection of diseased cells
JP5861017B1 (ja) * 2014-08-11 2016-02-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6062112B2 (ja) * 2015-01-05 2017-01-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IT201600105276A1 (it) * 2016-10-19 2018-04-19 Steelco Spa Metodo e dispositivo di ricondizionamento di uno strumento medicale, in particolare un endoscopio
KR102244608B1 (ko) * 2019-07-09 2021-04-27 제이와이피글로벌 주식회사 산업용 내시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4603A1 (de) * 1968-12-24 1970-07-30 Olympus Optical Co Endoskop
EP0228493B1 (en) 1985-12-17 1991-03-20 Warner-Lambert Technologies, Inc. Searching and measuring endoscope
JP3034898B2 (ja) * 1990-04-04 2000-04-1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3251076B2 (ja) * 1992-12-21 2002-01-28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H08164148A (ja) * 1994-12-13 1996-06-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下手術装置
JPH095643A (ja) * 1995-06-26 1997-0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立体内視鏡装置
US5676635A (en) * 1995-08-30 1997-10-14 Levin; Bruce Instrument for insertion of an endotracheal tube
US5885208A (en) * 1996-12-24 1999-03-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system
US6066090A (en) * 1997-06-19 2000-05-23 Yoon; Inbae Branched endoscope system
JP2000193893A (ja) * 1998-12-28 2000-07-14 Suzuki Motor Corp 検査用挿入管の屈曲装置
JP4464518B2 (ja) * 2000-03-14 2010-05-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4172898B2 (ja) * 2000-05-31 2008-10-29 Hoya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装置
JP4530498B2 (ja) * 2000-07-25 2010-08-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および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JP5319040B2 (ja) * 2000-12-26 2013-10-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の作動方法
JP2003204920A (ja) * 2002-01-11 2003-07-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挿入補助具
JP2003334163A (ja) * 2002-03-14 2003-11-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画像処理装置
JP2005258062A (ja) * 2004-03-11 2005-09-22 Olympus Corp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7181C (zh) * 2004-03-11 2008-05-1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
CN101340843B (zh) * 2005-12-20 2010-08-1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体内图像拍摄系统
CN101340842B (zh) * 2005-12-20 2010-09-2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体内图像摄影装置
CN110461209A (zh) * 2017-03-30 2019-11-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处理器装置及内窥镜系统的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6704A (zh) 2005-09-14
EP1723897A1 (en) 2006-11-22
CN100387181C (zh) 2008-05-14
JP2005258062A (ja) 2005-09-22
WO2005087080A1 (ja) 2005-09-22
EP1723897B1 (en) 2012-11-28
EP1723897A4 (en) 2010-08-11
US20070049795A1 (en) 200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52310B1 (ko) 내시경 및 내시경 시스템
US7976459B2 (en) Portable endoscope for intubation
CN2741506Y (zh) 内窥镜系统及内窥镜装置
CN1968640A (zh) 内窥镜装置
US11782259B2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a multiple viewing elements endoscope using CMOS sensors
CN1878497A (zh) 内窥镜装置及使用它的摄影方法
JP2004321244A (ja)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US20230200624A1 (en) 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JP2014228851A (ja) 内視鏡装置、画像取得方法および画像取得プログラム
JP2006136743A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装置
CN106068644B (zh) 传送系统和处理装置
JP2018506317A (ja) 複数センサの運動を同期させる複数ビュー素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CN206641837U (zh) 一种电子结肠镜
JP3714636B2 (ja) 内視鏡装置
KR100879686B1 (ko) 내시경 시스템, 내시경 장치 및 화상 처리 장치
JPH05176882A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KR102314027B1 (ko) 영상촬영장치
CN209750993U (zh) 一种全景深口腔观察仪
CN1775165A (zh) 影像式插管辅助装置
JP3623372B2 (ja) 撮像装置
CN116649872A (zh) 一种内窥镜系统
JPH01277531A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5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51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