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74521Y - 带有可卷绕显示器和可折叠键盘的输入装置和装备该输入装置的个人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带有可卷绕显示器和可折叠键盘的输入装置和装备该输入装置的个人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74521Y
CN2674521Y CN03237716.9U CN03237716U CN2674521Y CN 2674521 Y CN2674521 Y CN 2674521Y CN 03237716 U CN03237716 U CN 03237716U CN 2674521 Y CN2674521 Y CN 267452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board
display
housing body
flexible displa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2377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望月勋
高木猛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850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11879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850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11879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850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11815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7452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7452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e.g. sealed casings or casings reducible in siz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Arrangements integrating additional peripherals in a keyboard, e.g. card or barcode reader, optical scann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6Arrangements for ergonomically adjusting the disposition of keys of a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2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keyboard size for transport or storage, e.g. foldable keyboards, keyboards with collapsible ke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monitor
    • G06F2200/1612Flat panel moni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46Casings convertible
    • H01H2223/05Casings convertible composed of hingedly connected s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45/00Computer graphics processing and selective visual display systems
    • Y10S345/905Display device with housing structure

Abstract

构造一输入装置(100),以致仅在使用输入装置(100)期间一可弯曲的显示器(102)通过设置在一壳体单元(101)中的一控制部分与一键盘(1)连接,其中当需要使用输入装置(100)时,当可弯曲的显示器(102)通过一狭槽(118)从壳体单元(101)向上拉出时,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一触头(105)与电连接于一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的一连接件(103)中的一触头(104)相连接。

Description

带有可卷绕显示器和可折叠键盘的输入装置 和装备该输入装置的个人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使用期间具有优良便携性和良好操作性的、带有一可折叠的键盘的一输入装置和用该输入装置所装备的一个人计算机。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输入装置和一个人计算机,其中装有一可弯曲的显示器或该显示器可收缩呈在一壳体单元中的一紧凑的成卷状态,仅在输入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的使用期间在键盘和可弯曲的显示器之间能建立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涉及装备有带一弹性薄金属板的一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输入装置,以及一个人计算机,它在携带期间能够获得被改进的便携性和在利用期间提供与一台式输入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等同的良好操作性,以及该可弯曲的显示器能够自身支承,而不要专门的支承件或类似构件。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输入装置和一个人计算机,其中用于一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壳体单元被构造成可拆卸地连接于一键盘,以及允许壳体单元和键盘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
技术背景
至今已提出了各种每个都包括一输入操作部分、例如一可折叠键盘、和一可折叠显示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例如,日本专利待审查公开号Hei10-293624揭示了包括安装有一显示部分的一第一单元和构成一输入操作部分的一第二单元的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通过一连接部分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和第二单元,以及第二单元包括一主部分和通过两个连接件与主部分的两侧可折叠地相连接的两个辅助部分(见JP-A-10/293624,第2页,图1至3)。
在这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在使用期间主部分和辅助部分水平布置,从而提供一广宽区域作为一输入部分,另方面,在不使用期间通过若干连接件折叠辅助部分、叠置于主部分之上,从而增强便携性。
而且,日本专利待审查公开号Hei-134132揭示了一信息处理器和一显示装置,其中其上形成一键盘的一壳体与诸滑动轴相连接,诸滑动轴可围绕诸打开和闭合件转动,以及一显示器支承件可滑动地连接于诸滑动轴。因此,可向上滑动显示器支承件以扩展一显示器,从而从一退绕轴退绕一可弯曲的液晶显示器或一电发光显示器,以及向下推动显示器支承件以缩小显示器的尺寸,使显示器卷绕在卷绕轴上(见JP-A-9/134132,第2至3页,图1和2)。
但是,在JP-A-10/293624所揭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输入操作部分中的两个辅助部分被构造成是可折叠的,以致通过诸连接零件叠置在主部分上,从而包括显示器的第一部分自身并不被构造成可折叠的或可卷绕成一紧凑状态。从而,该电子装置的尺寸必定取决于第一部分的尺寸。这仍旧不能充分地进一步改进电子装置的便携式和进一步降低整个电子装置的尺寸。
另方面,在JP-A-9/134132所揭示的上述处理器和显示装置中,在不使用期间将可弯曲的液晶显示器或电发光显示器卷绕在卷绕轴上,在使用期间向上滑动显示器支承件,以致从卷绕轴拉出或退绕晶液显示器或电发光显示器。那么,通过一柔性的印刷的导线带或类似件将提供显示表面的液晶显示器或电发光显示器连接于一控制器。但是,重复显示器的卷绕操作可以引起显示器和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松开。因而,显示器和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将很低。
在上述诸装置中,液晶显示器或电发光显示器由于自身的柔性不能自身支承以致不能自身站立。因此,上述诸装置需要用于支承这些显示器的诸滑动轴和一专用的支承件或类似零件,例如可滑动的显示器支承件。这造成一复杂的显示器和周围结构,以及这引起成本的增加。
并且,液晶显示器或电发光显示器并不被构造成可从其上设置有键盘的壳体上拆下,因此不包括用于电连接显示器和该壳体的结构。所以显然如以上所提议构造的信息处理器和显示装置没有考虑在使用期间分开地放置壳体中的键盘和显示器的概念。这些装置不适合用于各种展示所使用的工具。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情况,提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具有克服以上诸问题的目的,以及提供设置有一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输入装置和设置有该输入装置的一个人计算机,其中可弯曲的显示器可以呈一紧凑的成卷状态容纳或缩回在一壳体单元内,以及仅在使用期间键盘能和可弯曲的显示器电连接,从而实现在携带期间的输入装置和个人计算机机的改进的便携性和提供了在使用期间与一台式输入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相同的良好操作性,以及还保持了在键盘和可弯曲的显示器之间的电连接的高度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一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输入装置和设置有该输入装置的一个人计算机,其中可弯曲的显示器能够以一紧凑的成卷状态容纳或缩回在一壳体单元内和带有一弹性薄金属板,从而实现在携带期间的改进的便携性和提供在使用期间与一台式输入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相同的良好的操作性,以及可弯曲的显示器能够自身支承站立而不要专用的支承件或类似构件。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输入装置和一个人计算机,其中将用于一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壳体单元构造成可拆开地安装到一键盘和允许壳体单元和键盘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从而实现在携带期间的改进的便携性和在使用期间提供与一台式输入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相同的良好操作性,以及允许将输入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用作为用于各种显示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的诸目的和诸优点将部分地在随后的叙述中提出和部分地从该叙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到。尤其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指出的诸措施和其组合可以获得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诸目的和优点。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输入装置,它包括:包含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的一可折叠的键盘,从而为了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而且为了不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一壳体主体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一孔;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该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可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和在使用该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该显示器;形成在可弯曲的显示器中的一第一触头;以及电连接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有一第二触头的一连接件,在为了使用可弯曲的显示器而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可弯曲的显示器时第一触头与连接件的第二触头连接。
在以上输入装置中,在使用输入装置的期间在通过其孔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退绕)可弯曲的显示器时形成在可弯曲的显示器中的第一触头连接于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电连接的连接件的第二触头,从而仅在需要使用时可弯曲的显示器和键盘能够相互连接。因此,被构造成是可卷绕的、以致以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的可弯曲的显示器能够防止如果键盘和可弯曲的显示器被保持在连续连接的状态时经常会引起的连接松开的发生。从而,可以保持可弯曲的显示器和键盘之间电连接的高度可靠性。
按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人计算机,它包括:包含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的一可折叠的键盘,从而为了使用该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而且为了不使用该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一计算机主体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一壳体主体设置在计算机主体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有一孔;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该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是可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和在使用该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该显示器;形成在可弯曲的显示器中的一第一触头;以及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电连接的和设置有一第二触头的一连接件,在为了使用可弯曲的显示器、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拉出可弯曲的显示器时第一触头与连接件的第二触头相连接。
在上述个人计算机中,当需要使用输入装置时、通过其孔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退绕)可弯曲的显示器时形成在可弯曲的显示器中的第一触头连接于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电连接的连接件的第二触头,以致仅在需要使用输入装置时可弯曲的显示器和键盘能够相互连接。因此,被构造成可卷绕的以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的可弯曲的显示器能够防止如果键盘和可弯曲的显示器被保持在一连续连接状态时经常会引起的连接松开的发生。从而,可以保持可弯曲的显示器和键盘之间电连接的高度可靠性。
按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输入装置,它包括:包含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的一可折叠的键盘,从而为了使用该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而且为了不使用该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一壳体主体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有一孔;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该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是可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和在使用该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该显示器;其中形成在壳体主体中的孔是具有一预定曲率的一弧形细长孔,以及一弹性薄金属板层叠在可弯曲的显示器的后侧,使该弹性薄金属板形成为提供其曲率等于该孔的预定曲率的一弧形表面。
在上述输入装置中,使层叠于可弯曲的显示器的后侧的弹性薄金属板提供曲率等于形成在壳体主体中的细长孔的预定的一弧形表面。由弧形的弹性薄金属板支承通过该孔向上拉出的可弯曲的显示器和因此能够自身保持在垂直状态,同时维持一基本平直表面。从而,能够保持可弯曲的显示器的平直度而不要设置任何复杂的保持件,例如围绕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框架。这就可以实现具有一简化结构和一低成本的输入装置。
按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设置一输入装置的一个人计算机,其中输入装置包括:包含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的一可折叠的键盘,从而为了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而且为了不使用该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一计算机主体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一壳体主体设置在计算机主体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有一孔;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该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可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和在使用该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该显示器,以及形成在壳体主体中的该孔是具有一预定曲率的一弧形细长孔,和将一弹性薄金属板层叠至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后侧,使该弹性薄金属板形成为提供其曲率等于该孔的预定曲率的一弧形表面。
在上述个人计算机中,将层叠至可弯曲的显示器的后侧的弹性薄金属板形成为提供其曲率等于形成在壳体主体中的细长孔的预定曲率的一弧形表面。由弧形的弹性薄金属板支承通过该孔向上拉出的可弯曲的显示器,以及因此该显示器能够自身保持在垂直状态,同时维持一基本平直表面。从而,能够保持可弯曲的显示器的平直度而不要设置任何复杂的保持件,例如围绕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框架。这就可以实现带有一简化结构和一低成本的输入装置。
按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输入装置,它包括:包含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的一可折叠的键盘,从而为了使用该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而且为了不使用该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一壳体主体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一孔;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该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可卷绕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和在使用该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该显示器,其中将壳体主体构造成相对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是可连接的和可拆开的,以及将键盘和在壳体主体内的可弯曲的显示器构造成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
在上述输入装置中,将容纳可弯曲的显示器的壳体主体构造成相对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是可连接的和可拆开的,以及键盘和可弯曲的显示器还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因此,从键盘脱开的壳体主体可以被放置在离开键盘的一位置处。在这分开的状态下,当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可弯曲的显示器和按需要操作键盘时,可弯曲的显示器能够显示用键盘输入的各种信息。能够使用这样构造的输入装置作为带有极佳便携性的用于显示的一工具。由于键盘和可弯曲的显示器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如果诸壳体主体被放置在各自的位置,一单个键盘允许在多个位置同时显示。
并且,按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设置有一输入装置的一个人计算机,其中输入装置包括:包含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的一可折叠的键盘,从而为了使用该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而且为了不使用该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一计算机主体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一壳体主体设置在计算机主体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有一孔;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该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可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和在使用该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该显示器,以及将壳体主体构造成相对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是可连接的和可拆开的,以及将键盘和在壳体主体内的可弯曲的显示器构造成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
在上述个人计算机中,将容纳可弯曲的显示器的壳体主体构造成相对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是可连接的和可拆开的以及键盘和可弯曲的显示器还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因此,与键盘脱开的壳体主体可以被放置在离开键盘的一位置处。在这分离状态下,当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可弯曲的显示器和按需操作键盘时,可弯曲的显示器能够显示用键盘输入各种信息。能够使用这样构造的个人计算机作为带有极佳便携性的用于显示的一工具。由于键盘和可弯曲的显示器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如果诸壳体主体被放置在各自的位置中,单个键盘允许在多个位置同时显示。
附图简述
结合在其中和构成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诸附图与叙述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一实施例中的一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输入装置的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使第一和第二支承板的转动同步的一同步系统的放大说明图;
图4是第一和第二支承板处于各自的未转动位置中的说明图;
图5是第一和第二支承板转动到各自的最大转动位置的说明图;
图6是连接于键盘的一壳体单位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在一连接件的一触头和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触头之间的一连接结构的放大说明图;
图8A至8D是示意地示出相对一下盖可转动地支承壳体的一上盖的一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输入装置处于操作状态的说明图,其中键盘处于水平打开状态和可弯曲显示器处于拉出状态;
图10是示出其中可弯曲显示器处于壳体单元中被卷绕和存放状态的输入装置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键盘处于折叠过程中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键盘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输入装置连接于-PDA的立体图;
图14是连接于一便携式电话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一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壳体单元连接于人个计算机的一主单元的一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壳体单元与主单元脱开的一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一输入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和2说明一实施例中的输入装置的一示意结构。图1是输入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1中,一输入装置100基本上包括一键盘1,设置在键盘1的一第一键盘单元3的一侧(图1中的一上侧)处和被构造成在输入装置100的不使用期间容纳呈一成卷状态的一可弯曲的、可卷绕的显示器102的一壳体单元101,以及在输入装置100的使用期间处于从壳体单元拉出状态(退绕状态)、用于在其上显示字母或其它内容的可弯曲的显示器102。
以下首先参照图1至3说明键盘1。图3是用于使一第一和第二支承板的转动同步的一同步系统的放大说明图。键盘1基本上包括通过一可转动连接部分2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一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第一键盘单元3由一第一基板5、可水平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基板上的一第一支承板6和设置在第一支承板6上的多个键开关7构成。第二键盘单元4由一第二基板8、可水平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基板8上的一第二支承板9和设置在第二支承板9上的多个键开关10构成。
以下说明连接部分2。第一基板5由例如铝的一薄金属板制成(或者由薄树脂板制成)。在一边缘(图1的一右边缘)的两个角(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处,基板5设置有构成连接部分2的一部分的树脂支承部分13和14。支承部分13设置有形成有一轴承孔13A的一轴承13B。支承部分14类似地设置有形成有一轴承孔14A的一轴承14B。
第二基板8如第一基板5那样由例如铝的一薄金属板制成(或者由一薄树脂板制成)。在一边缘(图1的一左边缘)的两角16处、该板8设置有构成连接部分2的一部分的树脂支承部分17和18。支承部分17设置有两个分开的、各有一轴承孔17A的轴承17B。类似地,支承部分18设置有两个分开的、各有一轴承孔18A的轴承18B。轴承13B结合在两轴承17B之间,以致轴承13B的轴承孔13A与两轴承17B的两轴承孔17A对齐。轴承14B结合在两轴承18B之间,以致轴承孔14A与两轴承18B的两轴承孔18A对齐。在这些对齐的轴承孔13A、17A、14A和18A中,安装一支承轴19。从而,通过支承轴19可转动支承第一和第二基板5和8。具有第一中心孔20的一圆筒形的和在其圆周同心地设置的多个齿轮齿的一可滑动件22通过该中心孔20可滑动地装配在这轴19上。该可滑动件22用来相互同步地转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后面将叙述其效果。
应该注意,支承部分14一体地形成有一中空的边缘壁23和支承部分18一体地形成有一中空的边缘壁24。这边缘壁24形成有一孔24A,一板状凸起69A通过该孔插入壁24中。凸起69A设置有用于将设置在第二键盘单元4上的每个键开关10连接至放置在壳体单元101内一控制部分(未示出)的诸信号导线。尤其是,凸起69A是处于构成各键开关10的一薄膜开关的一上和下片之间和从其延伸的一薄片。该凸起69A形成未示出的一导线,该导线通过边缘壁24的内部、通过中空支承部分18引导到达外部和然后卷绕在支承轴19上以及通过中空支承部分14引导进入边缘壁23。边缘壁23形成有供插入壁23的片状凸起69B通过的一通孔23A。凸起69B由用于将设置在第一键盘部分3上的各键开关7连接至控制部分的诸信号导线构成。应该注意,凸起69B是位于构成各键开关7的一薄膜开关的一上和下片之间和从其延伸的一薄片。这凸起69B形成未示出的一导线,该导线与从第二键盘单元4通过边缘壁24和23引导的导线一起连接到控制部分。
第一基板5形成有处于与边缘11相对的一边缘26上的几乎在中央的附近处的一螺纹座27。一螺钉29在带有间隙地通过形成在第一支承板6中的一螺孔(未示出)和形成在一框架件70中的一螺孔28之后拧入这螺纹座27内,后面将叙述这框架件,具体地螺孔28位于与框架70一体形成的开关部分25中,并与上述螺钉相对应。从而,将第一支承板6安装在第一基板5上,以致可围绕作为一转动支点(枢转点)的螺钉29和螺纹座27作水平转动(枢转)。第二基板8在与边缘15相对的一边缘8a上的几乎在中央的和稍许在其内部的位置处形成一螺纹座30。一螺钉32在带有间隙地通过第二支承板9的一螺孔31之后拧入这螺纹座30。从而,将第二支承板9安装在第二基板8上,以致可围绕作为一转动支点(枢转点)的螺纹座30水平转动(枢转)。
第一键盘单元3的第一支承板6由例如铝的一薄金属板制成,在板上设置有由一使用者的左手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键开关。应该注意,基于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决定用于左手的键开关7的数量。
而且,对于每个键开关7,第一支承板6一体地形成有通过加压加工或其它技术形成的四个接合部分33。在这第一支承板6上,放置了未示出的一个三层结构的一薄膜开关(包括具有一可动电极的一上片、具有一固定电极的一下片和在上和下片之间的和具有一开关孔的一填片,从而填片将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分开)。每个接合部分33被形成为向上突出通过形成在薄膜开关中的孔。
每个键开关7基本上由一键顶部34、一对用于垂直引导键顶部34的连接件35和一橡胶弹簧36构成,该橡胶弹簧在对应于由薄膜开关的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形成的一开关部分的一位置处设置在薄膜开关上和向上推动键顶部34。诸连接件35的各上端可动地与键顶部34(在它的下表面处)连接和诸连接件35的各下端可动地结合在各接合部分33中。在没有按压期间,橡胶弹簧36的推力向上推动键顶部34和键顶部保持在未按压位置。当克服橡胶弹簧36的推力向下按压键顶部时,橡胶弹簧36推动薄膜开关的可动电极,使可动电极在开关孔中与固定电极接触,从而执行一开关操作。上述键开关7和第一支承板6构成一第一键单元37。各键开关7的结构在该领域是大家已知的,因此在这里省略了对它的详细解释。
第一支承板6形成有一侧边缘(图2中的右侧),该侧边缘形成与板6围绕转动支点(即带有间隙地通过螺孔28的螺钉29和螺纹座27)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表面。在该圆弧表面内部形成一弧形狭槽39,该槽带间隙地接纳一螺钉40。这螺钉40拧入形成在第一基板5中的一螺纹座41中。狭槽39和螺钉40起到引导第一支承板6在第一基板5上水平稳定的转动的作用。
在第一支承板6上,围绕板6的周边部分设置整体由树脂制成的一矩形框架件70。这框架70设置有其中安置多种开关25A的一开关部分25、周边壁46和一第一齿轮件44。这第一齿轮件44在第一支承板6的圆弧表面侧上具有一圆弧表面42,该表面具有与第一支承板6的圆弧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的曲率半径。该圆弧表面42形成有与可滑动件22的齿轮齿相啮合的多个齿轮齿43。而且,第一齿轮件44的圆弧表面42形成有构成后面将叙述的一锁定系统57的一部分的多个锁定凹槽45。第一齿轮件44还形成有与第一支承板6中的狭槽39相对应的一狭槽38。
在第二键盘单元4中的第二支承板9与第一支承板6那样由例如铝的一薄金属板制成。在第二支承板9上,设置由一使用者的右手操作的规定数量的键开关10。应该注意,在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上确定用于右手的键开关10的数量,该数量大于在第一支承板6上用于左手的键开关7的数量。键开关10具有与上述键开关7相同的结构,因此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组成部分。
对于每个键开关10,第二支承板9一体地形成有通过加压加工或其它技术形成的四个接合部分33。在这第二支承板9上,放置未示出的一个三层结构的一薄膜开关(包括具有一可动电极的一上片、具有一固定电极的一下片和置于该上和下片之间和具有一开关孔的一填片,从而填片将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分开)。每个接合部分33形成为向上突出通过形成在薄膜开关中的孔。
每个键开关10基本上由一键顶部34、用于垂直引导键顶部34的一对连接件35和一橡胶弹簧36构成,该橡胶弹簧设置在对应于由薄膜开关的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形成的一开关部分的一位置处、在薄膜开关上和向上推动键顶部34。诸连接件35和各上端可动地与键顶部34(在它的下表面处)连接和诸连接件35的各下端可动地结合在各接合部分33中。在没有按压期间,橡胶弹簧36的推力向上推动键顶部和键顶部保持在未按压位置。当克服橡胶弹簧36的推力向下按压键顶部时,橡胶弹簧36推动薄膜开关的可动电极,使可动电极在开关孔中与固定电极接触,从而执行一开关操作。上述键开关10和第二支承板9构成一第二键单元47。
第二支承板9形成有一侧边缘(图2中的左侧),该侧边缘形成与板9围绕转动支点(带有间隙地通过螺孔31的螺钉32和螺纹座30)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表面。在该圆弧表面内形成一弧形狭槽49,该槽带间隙地接纳一螺钉50。这螺钉50拧入形成在第二基板8中的一螺纹座51内。狭槽49和螺钉50起到引导第二支承板9在第二基板8上水平稳定转动的作用。
在第二支承板9上,围绕板9的周边设置整体由树脂制成的一矩形框架80。这框架设置有周边壁56和一第二齿轮件54。这第二齿轮件54在第二支承板的圆弧表面侧上具有一圆弧表面52,该表面具有与第二支承板9的圆弧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的曲率半径。圆弧表面52形成有与可滑动件22的齿轮齿相啮合的多个齿轮齿53。而且,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表面52形成有构成后面将叙述的一锁定系统57一部分的多个锁凹槽55(见图3)。第二齿轮件54还形成有与第二支承板9中的狭槽49相对应的一狭槽48。
接下来,将参照图3至5叙述用于同时在第一和第二基板5和8上分别水平转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6和9的同步系统和用于在由同步系统装置转动之后将第一和第二支承板锁定在各自的转动过的位置处的锁定系统。图3是用于同步转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6和9的同步系统的放大说明图。图4是处于各自未转动位置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板6和9的说明图。图5是转动到各自最大转动位置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板的说明图。
在图3中,形成在第一齿轮件44的圆弧表面42上的齿轮齿43和形成在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表面52上的齿轮齿53与可滑动地装配在支承轴19上的可滑动件22的齿轮齿21啮合。
如以上所述同心地形成可滑动件22的诸齿轮齿21,以致从可滑动件22的中心到诸齿轮齿21的圆周边缘的距离(长度)是相互相等的。齿轮齿43和齿轮齿53分别形成在圆弧表面42和52上,从而以一圆弧关系设置齿43和53的圆周边缘。因此,诸齿轮齿21不均匀地与诸齿轮齿43和53啮合,具体地,在一部分中啮合较浅和在另一部分中啮合较深。即使在滑动件22与第一和第二支承板6和9的转动相关联地在支承轴19上滑动时这啮合情况不改变。但是,可滑动件22的诸齿轮齿21无论可滑动件22位于支承轴19上的什么位置总是与第一齿轮件44的诸齿轮齿43和第二齿轮件54的诸齿轮齿53局部啮合较深,从而保持诸齿轮齿21和诸齿轮齿43和53的每一个之间的啮合。
在如图4所示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板6和9的一未转动的原始状态中,诸键开关7和10如在一标准键盘中的状态那样以相同的键布置状态设置在支承板6和9上。在这状态中,可滑动件22的诸齿轮21分别和第一齿轮件44的诸齿轮齿43和第二齿轮件54的诸齿轮齿53的啮合在图4中的一上部较浅和在一下部较深。自然地,能够按以上键布置按需操作该键盘1。
应该注意,从第一支承板6的诸齿轮齿43和可滑动件22的诸齿轮齿21之间的啮合位置到螺钉29(转动中心)的距离和从第二支承板9的诸齿轮齿53和可滑动件22的诸齿轮齿21的啮合位置到螺钉32(转动中心)的距离被确定为是相互相等的。从而,可滑动件22用于平稳地转动支承板6和9。
在图4的所示位置中的第一键单元37或第二键单元47按图4中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引起它的诸齿轮齿21与第一和第二齿轮件44和54的诸齿轮齿43和53相啮合的滑动件22在图4中、在支承轴19上向下滑动。这同步地引起第一支承板6围绕螺钉29和螺纹座27、作为转动支点顺时针转动和第二支承板9围绕螺钉32和螺纹座30、作为支点逆时针转动。能够以这键布置操作键盘1。
当第一支承板6或第二支承板9进一步转动时,可滑动件22以上述情况的相同方式在支承轴19上进一步向下滑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6和9分别同步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直至如图5所示的最大转动位置。也能够以这键布置操作键盘1。
因此,当在操作键盘1之前一使用者转动第一键单元37或第二键单元47时,允许另一键单元与使用者转动的单元同步转动。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可以将两键单元37和47布置在一所需的操作位置,从而使用者能够以最舒适的操作姿态操作键盘。
其次,以下将参照图3说明用于在键单元37和47同步地转到所需位置之后分别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7和47锁定至第一和第二基板5和8的锁定系统。
诸锁定系统57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5和第一键单元37之间以及在第二基板8和第二键单元47之间。由于这些锁定系统57的结构相同,所以以下仅说明在第二基板8和第二键单元47之间设置的锁定系统57。应该注意,在第一基板5和第一键单元37之间的锁定系统由设置在第一键单元37的第一支承板6中的第一齿轮件44的圆弧表面42上所形成的诸锁定凹槽45和形成在第一基板5的角部处的支承件13中的一弹性锁定件(未示出)构成。
这里,在第一键单元37和第二键单元47的每一个中都设置锁定系统57,但是也可以仅在它们的一个之中设置锁定系统。
在图3所示的锁定系统57中,形成在第二基板8的角部16处的支承部分17是一中空形状,其中形成有一对保持部分58。像一日本语假名表字母“く”(像一L形)的形状、由一弹性薄金属板制成的一弹性锁定件59在两端被支承在成对的保持部分58之间。与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表面52接触的支承部分17的凹入曲面60形成有一孔61,锁定件59的顶尖端通过这孔向外突出。通过孔61突出的锁定件59的顶端啮合在形成于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表面52上的多个锁定凹槽55的一个之中。
当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7和47同步地转动到所需位置时,锁定系统57的锁定件59的顶端啮合在那位置处的第二齿轮件54的锁定凹槽55中,从而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7和47锁定在那里。因此,能够操作稳定在个别使用者所喜欢的一固定状态中的键盘。
锁定系统57简单地由形成在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表面52上的诸锁定凹槽55和设置在第二基板8中的支承部分17内的弹性锁定件59构成。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实现用于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7和47的各锁定系统57。形成在第二齿轮件的圆弧表面52上的诸锁定凹槽55能够与诸齿轮齿同时形成。这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以下将参照图6说明壳体单元101。图6是连接于键盘1的壳体单元101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地,壳体单元101沿着垂直于连接部分2中的支承轴19的一方向、在其一侧处连接于第一键盘单元3。这壳体单元101在其中保持未示出的一控制部分,通过边缘壁24和23从第二键盘单元4所引导的、从凸起69A延伸的一导线和从第一键盘单元3中的凸起69B延伸的一导线相结合地连接至该控制部分。并且,通过一柔性基片(未示出)将该控制部分与一连接件103相连。连接件103靠近键盘单元3设置在壳体单元101内和具有一触头104,该触头与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一触头105电接触。这样壳体单元101内的控制部分控制键盘1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
以下参照图7说明连接件103的触头104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触头105之间的一连接结构。图7是连接件和可弯曲的显示器的诸触头之间的连接结构。
在图7中,连接件103的触头104包括由具有导电性能的一弯曲的弹性金属板构成的多个末端电极104A。每个末端电极104A被构造成是柔性可变形的。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卷绕在作为一卷绕件的、后面将叙述的一辊子111上。形成在辊子111的表面上的触头105包括对应于触头104的诸末端电极104A设置的多个末端电极105A。末端电极105A的数目等于末端电极104A的数目。
在可弯曲的显示器102中,确定每个末端电极105A的位置,以致当可弯曲的显示器102从辊子111完全拉出(退绕)时,每个末端电极105A的表面接触连接件103的触头的各相应的末端电极104A。这基于下列原因。具体地,在输入装置100的不使用期间,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卷绕在辊子111上,因此不需要将连接件103的触头104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触头105相互连接。仅在其中完全拉出(退绕)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输入装置100的使用期间那些触头104和105才必须相互连接。由于为了卷绕和退绕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转动辊子111,而且如果触头104和105通过一柔性电路基底或类似件保持呈连续的连接,就需要一复杂的结构,这难于维持连接的高度可靠性。
如图6所示,壳体单元101由单独的诸罩盖构成,即,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3的一侧处的一下盖106和设置成从上方复盖下盖106的一上盖107。下盖106包括一曲线形状的一前壁108和一体地形成在前壁108的两端处的两侧壁109。每个侧壁109形成有侧向观察为一L形的、包括一垂直凹槽和一水平凹槽的一支承槽110。
上述构造的下盖容纳用于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卷绕呈一成卷状态的圆柱形辊子111。辊子111在两端形成有支承轴112,该支承轴被支承在支承槽110内,以致可从垂直槽运动到水平槽,或者反过来。辊子111还由设置在下盖106的各侧壁109上的支承件113可转动地支承。一旋钮114固定于诸支承轴112的一轴上(图6中的右侧轴)。这样通过从下盖106的外侧操作旋钮114转动辊子111。
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一端(图6中的下端)固定于辊子111的圆柱表面,以致通过顺时针转动辊子111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卷绕在辊子111上呈一成卷状态和通过逆时针转动辊子111从成卷状态向上退绕可弯曲的显示器。
设置成从上方复盖下盖106的上盖107一体地由一前壁115、一上壁116和两侧壁117构成,该前壁具有与下盖106的前壁相同的曲率,该上壁从该前壁连续地向上形成,两侧壁形成在前和上壁115和116的两端处。上壁116设置有一狭槽118,该狭槽是具有一预定大曲率半径(俯视图)的一细长曲线孔。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另一端、或上端通过这狭槽118。应该注意,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由一彩色有机的电发光(EL)显示片119和层叠于该片119的下表面(后表面)的一弹性薄金属板120构成。通过狭槽118和在需要时向上拉动的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上端固定有一止动件121,该止动件在其纵向比狭槽118宽。这止动件121用作为用手保持或握持的一拉动件,从位于壳体单元101内的辊子111拉出可弯曲的显示器到达壳体单元101的外部。另方面,当转动旋钮114被转动以缩回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进入壳体单元101时,止动件121与狭槽118接合。从而,止动件121用作为防止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上端落入狭槽108之下的壳体单元101内的一止动器。
上盖107的两侧壁117形成有各具有一下开放端的支承槽112(仅示出一个)。该诸支承槽122与下盖106的诸侧壁109内的支承槽110的水平槽协作,从而可转动地支承辊子111的两支承轴112。
相对下盖106向前和向后可转动地支承这样构造的上盖107。以下参照图6和8A-8D将说明上盖107相对下盖106的这可转动的支承结构。图8A-8D是示意地示出相对下盖106的可转动地支承上盖107的结构的说明图。
在图6和8D中,下盖106的各侧壁109一体地形成有一支承凸起123和在支承凸起123上方的一锁定凸起124,该凸起用作为位于支承槽110的垂直槽的旁边的一枢转轴。应该注意,在两侧壁109中均设置支承和锁定凸起123和124,但是在图中示出了它们的各一个。在形成于上盖107的各侧壁117的一内侧表面中的一孔125内接纳支承凸起123。从而通过支承凸起123和孔125所构成的支承结构可相对下盖106转动地支承上盖107。上盖107的各侧壁117在其内侧表面进一步形成有四个凹槽126,当上盖107被转动到相应角度时,锁定凸起124啮合在该凹槽内。从而,将上盖107锁定在四级转动位置。向上拉动通过狭槽118的可弯曲的显示器102也与上盖107的转动相关联的倾斜,以致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能够被支承在多级倾斜位置,如图8A-8C所示。因此,可以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设置在操作输入装置100的一使用者认为是最适宜的倾斜位置,同时观察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图8A示出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被支承在相对键盘1为约90°的一角度位置的侧视图;图8B示出了相对键盘1为120°的一倾斜角度处被保持的显示器的侧视图;图8C示出了相对键盘1为135°的一倾斜角度处被保持的显示器的侧视图。
接下来,将参照图6说明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如图6中的分解图所示,可弯曲的显示器102主要由形成在一柔性塑料基膜上的一有机EL装置制成的一彩色有机电发光(EL)显示片119构成。在彩色有机EL显示片119的后侧上层叠了具有板簧特性的、例如由不锈钢制造的弹性薄金属板120。由彩色有机EL显示片119和弹性薄金属板120构成的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在一端(下端)固定于辊子11的圆柱表面。这样基于显示片119和薄金属板120两者的柔性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卷绕在辊子111上。如上所述,通过上盖107的狭槽118拉出到外部的可弯曲的显示器12的另一端(上端)固定地与止动件122连接。
将弹性薄金属板120构造成提供等于上盖107的狭槽118的预定曲率半径的一大曲率半径的一弯曲表面。由于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结合有层叠在彩色有机EL显示片119的后侧的和构造成具有与狭槽118相同曲率的一曲面状的该弹性薄金属板,所以通过狭槽118向上被拉出的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被曲面的弹性薄金属板120支承,以及自身能够保持在垂直状态,同时维持一基本平直表面。因此,能够保持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平直度而不要设置例如围绕该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框架的任何复杂的保持件,这样实现了带有一简化结构和一较低成本的输入装置100。
参照图9至12,将叙述键盘1的折叠操作和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缩回进入如上述构造的输入装置100中的壳体单元101内的操作。图9是示出处于一操作状态中的输入装置100的说明图,其中键盘1被转动到一水平打开的状态和已退绕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图10是示出其中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处于一卷绕和容纳在壳体单元中的状态的输入装置100的说明图;图11是示出键盘1处于折叠过程中的说明图;以及图12是示出键盘处于一完全折叠状态的说明图。
首先,在输入装置100的使用期间,构成键盘1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在围绕可转动的连接部分2以相互分离的方向转动之后处于一水平布置状态。这样,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提供了与台式键盘相同的一工作面积,提高了输入装置100的键操作性。
同时,可弯曲的显示器102从壳体单元101通过上盖107的狭槽已完全向上拉出。在这状态的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由具有一大曲率半径、层叠于彩色有机显示片119的弹性薄金属板120的力支承,从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能够自身保持在垂直状态。在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已完全拉出的这状态下,使触头105的各末端电极105A以面对和接触关系与连接件103的触头104的各末端电极104A连接。从而壳体单元101内的控制部分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连接,同时通过触头104和105与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彩色有机EL显示片119连接。这结构允许用键盘1输入的各种信息在控制部分的控制下显示在彩色有机EL显示片119上。
在输入装置100的使用完成之后,在图9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旋钮114。那么逐渐地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卷绕在辊子111上,同时通过上盖107的狭槽118缩进入壳体单元101内。应该注意,在通过顺时针方向转动旋钮114开始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卷绕在辊子111上之后立即就释放了触头105的各末端电极105A和触点104的各末端电极104A之间的电连接。与这释放相关联的是切断了从壳体单元101内的控制单元到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电源供应。因此,在稍许转动旋钮114时同时停止了对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电源供应,从而能够防止过多的电能消耗。
进一步顺时针方向转动旋钮114引起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被卷绕在辊子111上,从而显示器102除了它的上端之外完全缩入壳体单元101内。具体地,如以上所述显示器102的上端连接有比狭槽118的宽度有一更大宽度(长度)的止动件121,以及因此止动件121最终与狭槽118的上表面接触,如图10所示,从而限制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上端落入壳体单元101之中。因此完成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缩回到壳体单元101内的操作。图10示出了这状态。
随后,执行键盘1的折叠操作。为了折叠键盘1,围绕连接部分2向左转动第二键盘部分4,从图10的状态到图11的状态。当进一步向左转动时,第二键盘单元4叠置在第一键盘单元3上。图12示出了这状态。
为了将输入装置100从图12所示的不使用状态打开和置于图9所示的操作状态,仅需要简单地反向以上操作。
在以上叙述的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装置100内,在可弯曲的显示器102通过狭槽118从壳体单元101完全拉出之后,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触头105与连接件103的触头104连接,连接件103的触头104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电连接。这仅在需要使用输入装置100时通过壳体单元101内的控制部分建立了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和键盘1的连接。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被构造成是可卷绕的,以致以一成卷状态被容纳在壳体单元101中;因此,能够防止如果键盘1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被保持为一连续的连接而经常会引造的连接松开的发生。从而能够保持可弯曲的显示器2和键盘1之间的电连接的高度可靠性。
并且,层叠于彩色有机EL显示片119的后侧、构成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弹性薄金属板120被构造成与壳体单元101的狭槽118的预定曲率相同曲率的一曲面。从而由这曲面板120支承通过狭槽118向上拉出的可弯曲的显示器102,从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能够自身保持在垂直状态,同时维持具有一大的曲率半径的一基本平直的表面。为了保持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平直度,不需设置复杂的保持件,例如围绕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一框架或类似构件。因此,能够实现带有一简化结构和一低成本的输入装置100。
如以上所构造的输入装置100的诸操作方式包括下列诸例子。例如,如图13所示,将一个人数字助理(PDA)130连接于壳体单元101,从而将输入装置100用作为用于PDA130的一数据输入装置。如图14所示,将一移动电话140连接于壳体单元101,从而将输入装置100用作为用于移动电话的一数据输入装置。在这些操作方式中,输入装置100能够解决PDA130和移动电话140的不方便,PDA和移动电话具有数字和尺寸都较小的数据输入键,使数据输入困难又麻烦以及具有小的显示器以致使被显示的信息难以被看清。能够使用其数据输入能力和信息显示能力等同于台式装置的相关能力的装置100。
利用上述键盘1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能够实现如图15所示的一可折叠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图15是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立体图。
在图15所示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150中,一计算机主单元151在其一侧处与第一键盘单元3连接。应该注意键盘1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以及壳体的结构或可弯曲显示器102的缩回结构与输入装置100中相应结构相同。这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150能够提供与在上述输入装置100中的效果的相同效果。
接下来,将叙述包括被构造成相对于一键盘1可连接/可折卸的一壳体单元101的输入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将参照图16和17叙述作为这输入装置100的一例子的一个人计算机150。图16是示出其中壳体单元连接于个人计算机的一主单元的一状态的说明图;以及图17是示出其中壳体单元与该主单元分离的一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16所示的个人计算机150中,一计算机主单元151在其一侧与第一键盘单元3相连接。壳体单元101可拆卸地安装于主单元151。可以从各种类型的结构中选择用于将壳体单元101可拆卸地安装于主单元151的该结构。例如,主单元151形成一沟槽和壳体单元101形成有可弹性地与该沟槽啮合的一凸起,从而通过一次接触操作壳体单元101可以连接于该主单元151或从该主单元脱开。
可脱开的计算机主单元151和壳体单元101分别设置有红外线数据通信部分152。在图17中仅示出了设置在壳体单元101中的红外线数据通信部分152。以这方式与键盘1连接的计算机主单元151可以通过红外线数据通信部分152传送和接受各类数据。用键盘1输入的种类信息通过计算机主单元151、红外线通信部分152以及连接件103的触头104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触头105显示在可弯曲的显示器102上。
如以上所述,容纳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壳体单元101被构造成相对于计算机主单元151是可连接的/可拆开的,以及键盘1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藉助红外线数据通信通过计算机主单元151相互连通。因此,从计算机主单元151拆开的壳体单元101能够被置于离开键盘1的一位置处。在这分离状态下,当按需要将可弯曲的显示器从壳体单元101向上拉出和操作键盘1时,可弯曲的显示器102能够显示各种输入信息。能够利用这样构造的个人计算机150作为带有极佳便携性的用于显示的一工具。
由于键盘1和可弯曲的显示器102通过红外线数据通信、藉助计算机主单元151的方法能够相互连通,所以备制分别包括诸不同尺寸的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多个壳体单元101能够利用一单个键盘1在多个位置同步显示。
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在其它特定形式中而不脱离其基本特征。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彩色有机EL显示片作为构成可弯曲的显示器102的一显示器。显示器可以是不同类型的任何一个;例如一柔性液晶显示器,一共面型电泳显示系统的一纸状显示器,以及一电路和一显示媒质一体地构成的一所谓电子纸。
可弯曲的显示器102可以是可转动地直接连接到第一键盘单元3的一侧或第二键盘单元4的一侧,不通过壳体单元101。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键盘1是由可折叠成两层的两个键盘单元3和4构成的。或者,键盘1可以由可折叠成三或四层的二个以上的键盘单元构成以及壳体单元101可以与诸键盘单元的任何一个的一边缘相连接。
虽然在图16和17的例子中计算机主单元151和壳体单元101之间数据通信是通过红外线数据通信部分152执行的,但是可以采用红外线通信以外的任何通信方法,例如无线通信。而且,在以上例子中壳体单元101被构造成可拆开地连接至计算机主单元151,它可替换地被构造成可拆开地连接至第一键盘单元3或第二键盘单元4。
虽然已示出和叙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前的较佳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揭示内容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16)

1.一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可折叠的键盘,它包括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从而为了使用键盘,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通过该连接部分相互分开地被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并且为了不使用该键盘,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通过该连接部分相互靠拢地被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
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的一壳体主体,在该主体的一上表面中形成有一孔;
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显示器期间它可以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并在使用显示器期间它可以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向上拉出;
形成在可弯曲的显示器中的一第一触头;以及
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电连接和设置有一第二触头的一连接件;
在为了使用可弯曲的显示器、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拉出可弯曲的显示器时,第一触头与连接件的第二触头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主体沿着垂直于连接部分的轴向的方向连接于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壳体主体中的该孔是有一预定曲率的一弧形细长孔,以及一弹性薄金属板层叠于可弯曲的显示器的后侧,使该弹性薄金属板成形为提供其曲率等于该孔的预定曲率的一弧形表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壳体主体构造成相对于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是可连接的和可拆开的,以及将键盘和壳体主体中的可弯曲的显示器构造成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弯曲的显示器由一有机电发光(EL)显示器构成。
6.一个人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包括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设置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的一可折叠的键盘,从而为了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并且为了不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
一计算机主体,它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
一壳体主体,它设置在计算机主体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有一孔;
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可以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而在使用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中拉出该显示器;
形成在可弯曲的显示器中的一第一触头;以及
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电连接和设置有一第二触头的一连接件;
在为了使用可弯曲的显示器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拉出可弯曲的显示器时,第一触头与连接件的第二触头相连接。
7.一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包括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的一可折叠的键盘,从而为了使用键盘,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并且为了不使用键盘,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
一壳体主体,它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有一孔;
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可以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中,而在使用该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中拉出该显示器;
其中形成在壳体主体中的孔是具有一预定曲率的一弧形细长孔,以及一弹性薄金属板层叠在可弯曲的显示器的后侧,将弹性薄金属板形成为提供其曲率等于该孔的预定曲率的一弧形表面。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主体沿着垂直于连接部分的一轴线方向的一方向连接于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壳体主体构造成相对于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是可连接的和可拆开的,和将键盘和壳体主体中的可弯曲的显示构造成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弯曲的显示器由一有机电发光(EL)显示器构成。
11.一种设置有一输入装置的个人计算机,
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包括:
一可折叠的键盘,它包括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设置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从而为了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而且为了不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
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的一计算机主体;
一壳体主体,它设置在计算机主体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有一孔;
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可以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而在使用该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中拉出该显示器;以及
形成在壳体主体中的孔是具有一预定曲率的一弧形细长孔,以及一弹性薄金属板层叠在可弯曲的显示器的后侧,将弹性薄金属板形成为提供其曲率等于该孔的预定曲率的一弧形表面。
12.一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可折叠的键盘,它包括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从而为了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并且为了不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
一壳体主体,它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有一孔;
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可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中,而在使用该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中拉出该显示器;
其中将壳体主体构造成相对于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是可连接的和可拆开的,以及将键盘和可弯曲的显示器构造成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主体沿着垂直于连接部分的一轴线方向的一方向连接于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壳体主体中的孔是具有一预定曲率的一弧形的细长孔,以及一弹性薄金属板层叠在可弯曲的显示器的一后侧,将弹性薄金属板形成为提供其曲率等于该孔的预定曲率的一弧形表面。
1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弯曲的显示器由一有机电发光(EL)显示器构成。
16.一种设置有一输入装置的个人计算机,
其特征在于,输入装置包括:
一可折叠的键盘,它包括一第一键盘单元、一第二键盘单元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之间的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从而为了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相互分开地转动成一展开的水平布置状态,而且为了不使用键盘,通过连接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键盘部分相互靠拢地转动成一闭合的折叠状态;
一计算机主体,它设置在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的一侧处;
一壳体主体设置在计算机主体的一侧处和在一上表面中形成有一孔;
一可弯曲的显示器,在不使用显示器期间该显示器可呈一成卷状态容纳在壳体主体内,而在使用该显示器期间通过该孔从壳体主体中拉出该显示器;以及
将壳体主体构造成相对于第一或第二键盘单元是可连接的和可拆开的,以及将键盘和壳体主体中的可弯曲的显示器构造成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通。
CN03237716.9U 2002-09-30 2003-09-26 带有可卷绕显示器和可折叠键盘的输入装置和装备该输入装置的个人计算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74521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85087 2002-09-30
JP2002285087A JP2004118794A (ja) 2002-09-30 2002-09-30 巻込可能なディスプレイと折畳可能な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入力装置並びにその入力装置を備えた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JP2002285062 2002-09-30
JP2002285070 2002-09-30
JP2002285062A JP2004118792A (ja) 2002-09-30 2002-09-30 巻込可能なディスプレイと折畳可能な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入力装置並びにその入力装置を備えた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JP2002285070A JP2004118151A (ja) 2002-09-30 2002-09-30 巻込可能なディスプレイと折畳可能な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入力装置並びにその入力装置を備えた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74521Y true CN2674521Y (zh) 2005-01-26

Family

ID=320340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23771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74521Y (zh) 2002-09-30 2003-09-26 带有可卷绕显示器和可折叠键盘的输入装置和装备该输入装置的个人计算机
CN0316015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2559C (zh) 2002-09-30 2003-09-26 带有可卷绕显示器和可折叠键盘的输入装置和装备该输入装置的个人计算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6015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2559C (zh) 2002-09-30 2003-09-26 带有可卷绕显示器和可折叠键盘的输入装置和装备该输入装置的个人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96692B2 (zh)
CN (2) CN2674521Y (zh)
TW (1) TWI28426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9674A (zh) * 2014-10-30 2016-08-10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可折叠输入设备
CN107025849A (zh) * 2015-10-23 2017-08-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8874044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个人计算机
WO2021254048A1 (zh) * 2020-06-16 2021-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9239B2 (en) * 2002-04-15 2005-03-22 Charles Albert Morris Compact keyboard with sliding motion key actuation
EP1728141A1 (en) * 2004-03-16 2006-12-0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ollable electronic panel device
TW200534673A (en) * 2004-04-09 2005-10-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 portable electric device
CN100446643C (zh) * 2004-04-10 2008-1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973240B (zh) * 2004-05-21 2010-12-22 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 应变降低的可卷曲显示设备
US7366436B2 (en) * 2004-07-12 2008-04-29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Processing unit having a panel supported movably with respect to a unit main body
WO2006019873A2 (en) * 2004-07-16 2006-02-23 Staging Optics, Inc. Conference branding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US7667962B2 (en) * 2004-08-20 2010-02-23 Mullen Jeffrey D Wireless devices with flexible monitors and keyboards
US20060202925A1 (en) * 2004-12-07 2006-09-14 William Manning Remote cholesteric display
US20060234784A1 (en) * 2004-12-21 2006-10-19 Silviu Reinhorn Collapsible portable display
US20060232578A1 (en) * 2004-12-21 2006-10-19 Silviu Reinhorn Collapsible portable display
US7714801B2 (en) * 2005-01-05 2010-05-11 Nokia Corporatio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WI259715B (en) * 2005-01-25 2006-08-0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ble to adjust the size of the display area
WO2006086767A2 (en) * 2005-02-09 2006-08-17 Cirque Corporation A touchpad integrated into a key cap of a keyboard for improved user interaction
US7417565B2 (en) * 2005-09-13 2008-08-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Keyboard for hand-held devices
KR100673853B1 (ko) * 2005-10-11 2007-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회전형 키패드 어셈블리
DE102005052070A1 (de) * 2005-10-28 2007-05-03 Bundesdruckerei Gmbh Anzeigevorrichtung
JP5105198B2 (ja) * 2006-02-03 2012-12-19 ワン2タッチ エーエス 外付けキーボード
CN101681038B (zh) * 2006-10-19 2011-10-19 创造者科技有限公司 可卷式或可绕式显示装置的顺光照明
KR20080064424A (ko) * 2007-01-05 2008-07-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성 표시부를 구비한 폴딩형 휴대 통신 장치
EP1967937A1 (en) * 2007-03-06 2008-09-10 Polymer Vision Limited A display unit, a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080247126A1 (en) * 2007-04-04 2008-10-09 Motorola, Inc. Retractable displ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413037B (zh) * 2007-06-15 2013-10-21 Creator Technology Bv 具有可改變角度的可撓性顯示器的電子裝置
US8674933B2 (en) * 2007-11-19 2014-03-1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grated system with computing and imaging capabilities
US20090237325A1 (en) * 2007-12-20 2009-09-24 Motorola, Inc. System for Clustering Displays of Display Devices
US20090160731A1 (en) * 2007-12-20 2009-06-25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clustering displays of display devices
US20100058205A1 (en) * 2008-09-04 2010-03-04 Motorola, Inc. Reconfigurable multiple-screen display
JP2011003522A (ja) 2008-10-16 2011-01-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発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US20110057895A1 (en) * 2009-09-04 2011-03-10 Hung-Huei Tseng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n Extension Display
KR101067587B1 (ko) * 2010-01-29 2011-09-27 주식회사 팬택 형태 변환 특성이 있는 플렉서블 단말기, 그 형태 변환 방법 및 형태 변환장치
CN101840246B (zh) * 2010-03-12 2012-06-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式显示屏的电子装置
TWI383343B (zh) * 2010-05-21 2013-01-21 Wistron Corp 可提供顯示面板平面支撐之電子裝置
TWI420076B (zh) * 2010-07-21 2013-12-21 Mitac Int Corp 可提供行動電子地圖之個人導航裝置及相關導航方法
US11134580B2 (en) * 2010-07-08 2021-09-28 Zagg Inc Protective cov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2027380A2 (en) * 2010-08-24 2012-03-01 Peter Salmon Retractable device
WO2012178168A2 (en) 2011-06-23 2012-12-27 Zagg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 Co., Inc. Accessory and support for electronic devices,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KR101870889B1 (ko) * 2011-11-18 2018-06-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8686948B2 (en) 2012-02-03 2014-04-01 Synerdyne Corporation Highly mobile keyboard in separable components
US8414207B1 (en) * 2012-02-03 2013-04-09 Synerdyne Corporation Ultra-compact mobile touch-type keyboard
US8896539B2 (en) 2012-02-03 2014-11-25 Synerdyne Corporation Touch-type keyboard with character selection through finger location on multifunction keys
US8941979B2 (en) 2012-03-16 2015-01-27 Blackberry Limited Foldable keyboard
CN103307095B (zh) * 2012-03-16 2015-09-09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枢纽装置及具有此枢纽装置的可折叠式人体工学键盘
US9439504B1 (en) * 2012-05-04 2016-09-13 SiteSmart, LLC Job site workstation
US8629362B1 (en) 2012-07-11 2014-01-14 Synerdyne Corporation Keyswitch using magnetic force
FR2998984B1 (fr) * 2012-11-30 2016-02-19 Ingenico Sa Boitier de terminal
US9235270B2 (en) 2013-02-26 2016-01-12 Synerdyne Corporation Multi-touch mechanical-capacitive hybrid keyboard
US20140268532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Bfam Corp. Flexible electronic display and stand
USD744998S1 (en) * 2013-04-10 2015-12-0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KR102095013B1 (ko) * 2013-04-11 2020-03-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장치
CN104345784B (zh) * 2013-08-09 2019-01-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TWI608328B (zh) * 2013-10-24 2017-12-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03792839B (zh) * 2014-01-17 2016-09-28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KR102245808B1 (ko) 2014-02-12 2021-04-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표시 장치
TWI543129B (zh) 2014-07-22 2016-07-21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捲軸式顯示裝置
CN204406298U (zh) * 2015-02-02 2015-06-17 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台式机
US9769942B2 (en) * 2015-06-25 2017-09-19 Frederick Longo Retractable display assembly
WO2017113202A1 (zh) * 2015-12-30 2017-07-0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卷轴式柔性输入装置
KR102484505B1 (ko) * 2016-06-20 2023-01-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표시장치
KR102527213B1 (ko) * 2016-07-05 2023-04-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157816B (zh) * 2016-07-08 2017-11-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WO2018022113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otatable keyboard
US10365686B2 (en) * 2016-10-28 2019-07-30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Geared housing assembly
CN108089644B (zh) * 2018-02-06 2023-10-31 青岛同鑫创新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式便携投影电脑
USD900101S1 (en) * 2018-05-02 2020-10-27 Logitech Europe S.A. Keyboard
CN108922404A (zh) * 2018-08-07 2018-11-30 王希哲 一种折叠架、显示器及电器
KR20210023165A (ko) * 2019-08-22 2021-03-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937405B1 (en) 2020-05-11 2021-03-02 Lindley Frahm Foldable piano keyboard
CN112615952A (zh) * 2020-12-28 2021-04-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设备
CN112963700B (zh) * 2021-03-16 2022-11-15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的显示器单元
TWM624045U (zh) * 2021-03-29 2022-03-01 信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支撐架
EP4322136A1 (en) * 2021-05-06 2024-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flexible display
CN113849038A (zh) * 2021-09-27 2021-12-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25221B1 (en) * 1979-09-05 1983-06-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lat display device
JPH09134132A (ja) 1995-11-10 1997-05-20 Fuji Electric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の表示装置
JPH10293624A (ja) 1997-04-18 1998-11-04 Hitachi Ltd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6734809B1 (en) * 1999-04-02 2004-05-11 Think Outside, Inc. Foldable keyboard
US6762929B2 (en) * 2002-09-12 2004-07-13 Gateway, Inc. Display support apparatu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9674A (zh) * 2014-10-30 2016-08-10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可折叠输入设备
CN107025849A (zh) * 2015-10-23 2017-08-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US10701814B2 (en) 2015-10-23 2020-06-3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8874044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个人计算机
WO2021254048A1 (zh) * 2020-06-16 2021-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6660A (en) 2004-12-01
TWI284268B (en) 2007-07-21
US20040061683A1 (en) 2004-04-01
CN1493950A (zh) 2004-05-05
CN1252559C (zh) 2006-04-19
US7196692B2 (en) 2007-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74521Y (zh) 带有可卷绕显示器和可折叠键盘的输入装置和装备该输入装置的个人计算机
US7463238B2 (en) Retractable flexible digi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160124466A1 (en) Multiple Monitor Display Apparatus
CN1238778C (zh) 多功能型便携式计算机
JP5960872B2 (ja) 可撓性ディスプレイを有するカバーアタッチメント
US7212399B2 (en) Processor module packaging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CN1300657C (zh) 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支撑装置
JP3236189B2 (ja) 情報機器及び情報機器搭載机
US2012021292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EP2685344B1 (en) Collapsi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495586A (zh) 装备有折叠式显示器和键盘的输入设备及个人电脑
CN1175019A (zh) 信息处理设备
CN1536460A (zh) 带有可调节显示器的便携式计算机
CN1620237A (zh) 电子器件
CN2645409Y (zh)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轴接装置
CN11042694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448390B (zh) 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
CN1771473A (zh) 电子设备
CN110545346A (zh) 电子设备
CN203178861U (zh) 具有摄像头的电脑
CN1761268A (zh) 具有多个屏幕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屏幕显示控制方法
CN101943930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US20180335915A1 (en) Notebook computer
JP2004133160A (ja) 薄型情報処理装置のスタンド
CN100356826C (zh) 支撑架结构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