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74237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74237Y
CN2574237Y CN02254233U CN02254233U CN2574237Y CN 2574237 Y CN2574237 Y CN 2574237Y CN 02254233 U CN02254233 U CN 02254233U CN 02254233 U CN02254233 U CN 02254233U CN 2574237 Y CN2574237 Y CN 257423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electric connector
lateral margin
face
margin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02254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宜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02254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7423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7423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7423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一导电端子组及二定位柱,其主要在于绝缘壳体的二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一定位柱,定位柱是突出于连接部的底面,定位柱的尺寸小于电路基板的固定孔内径,使定位柱与电路基板的固定孔间不会有干涉产生,定位柱可顺利的插置落入电路基板的固定孔中,可便于以自动化机具吸附检取电连接器并装在电路基板上,省工省时,工作效率较佳,可确实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可以自动化机具吸附检取并装在电路基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其是本申请人所提出台湾申请案号第九0二一二六二一号(公告编号第493804号)“电连接器(II)”,该电连接器1可供一相匹配的耦合电连接器(图未示)插接,进而使得该耦合电连接器可与电路基板3传递电子讯号。该电连接器1主要包括有一绝缘壳体10、一导电端子组2及二板锁件15。
该绝缘壳体10,其形成有一呈长矩形的本体11及连接于本体11的一插接部12、一导插部13与一支撑部16,另外更进一步形成有二连接部14。
该本体11具有一供耦合电连接器接触的第一面111及一与第一面111相对的第二面112,而其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113与一第二端部114,又连接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而由第一端部113延伸至第二端部114处可形成两相对的一第一侧缘面115与一第二侧缘面116,在组装时,第一侧缘面115与第二侧缘面116皆可朝向电路基板3组装,而本体11上设有复数个贯通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的端子穿孔117。
而该插接部12是位于第一面111上而向远离第一面111的方向向外凸出,其同样形成有一接合面121及一背面122,接合面121上设有复数条对应端子穿孔117位置的端子容置凹槽1211,且接合面121亦设有一防呆凸块1212,而背面122处则设有一卡制凹槽(图略)。
另该导插部13亦位于本体11的第一面111上向外凸出,并使其与插接部12间具有一间隙,而导插部13接近插接部12的一侧则设有一导引槽道131。又支撑部16约与导插部13呈对称型态而位于本体11接近第二端部114位置的第一面111上而向远离第一面111的方向凸出。
另外,该连接部14是分别设置在本体11接近第一端部113及第二端部114的第二面112上并以远离第二面112的方向延伸凸出,使连接部14具有一接触电路基板3的底面(图略)、一相对于底面的顶面141及一由顶面141贯通连接部14而至底面的连接孔143,使连接孔143与电路基板3上相对所设置的一固定孔32对位。
该导电端子组2,包括有复数支并列的导电端子21,各导电端子21具有一第一接触部211及一第二接触部212,令第一接触部211可容置固定于相对端子容置凹槽1211内,而第二接触部212则可穿过本体11的端子穿孔117而显露于本体11的第二面112外侧,且恰位于二连接部14的中间位置。
该板锁件15,具有一挡止部151及一相对于挡止部151的卡扣部152,而卡扣部152的末端形成有二相对向外凸出且可弹性变形的勾部1521,令板锁件15的卡扣部152可自连接部14的顶面141穿过连接孔143而进入电路基板3的固定孔32内,并使勾部1521得以勾扣于固定孔32相对另一面的孔缘,而挡止部151则可停留于连接孔143内。
在与电路基板3组装时,电路基板3板缘处可配合电连接器1的形状形成一矩形缺口,并相对各导电端子21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焊接点31,且相对连接部14的连接孔143位置处则设有相对的固定孔32,使得绝缘壳体10上二连接部14的底面可同时接触电路基板3的表面,而导电端子21的第二接触部212则以表面黏著技术焊接于电路基板3上相对的焊接点31上而电性连接,再令板锁件15的卡扣部152可穿过连接部14的连接孔143而藉其勾部1521扣合于电路基板3的固定孔32内。
此后,绝缘壳体10的导插部13的导引槽道131及插接部12的卡制凹槽即可使相匹配的耦合电连接器与插接部12接合并定位,进而令耦合电连接器电性接触各导电端子21的第一接触部211而与电路基板3电性连接以传递电子讯号。
另,藉由二板锁件15限制绝缘壳体10与电路基板3的相对位置,在使用者施力使耦合电连接器插接时,或者插接后的耦合电连接器受横向力碰撞时,板锁件15将可抵抗大部份的作用力,而非全然由导电端子21所承受,如此即可在保持电连接器构造规格化之前提下而能强化绝缘壳体10与电路基板3的定位性,避免导电端子21受破坏而使电连接器1失效。
惟,现今电路基板上的各电子零件大多是利用自动化机具采真空吸附方式检取与安装,藉以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由于板锁件15的卡扣部152与固定孔32间会有干涉产生,板锁件15的卡扣部152需施予一定的压迫力量,方可穿过连接部14的连接孔143而藉其勾部1521扣合于电路基板3的固定孔32中,然而自动化机具吸附电连接器时并无法施予压迫力量,因此无法使得板锁件15的卡扣部152顺利的落入固定孔32中,造成电连接器1形成翘起状,显然该电连接器不方便自动化机具吸附,因此通常是由作业员以手工方式逐一检取并安装在电路基板3的固定孔32中,故不但相当耗时费工,工作效率差,且无法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是以,由上可知,上述习知的电连接器,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者。
缘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定位柱与电路基板的固定孔间不会有干涉产生,使定位柱可顺利的落入电路基板的固定孔中,而不会有电连接器形成翘起状的现象发生,可便于以自动化机具吸附检取并装在电路基板上,省工省时,工作效率更佳,可确实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电性连接于一电路基板而供一耦合电连接器插接,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形成有一本体及连接于该本体上的一插接部、一导插部及二连接部;该本体,具有一供该耦合电连接器接触的第一面及一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而其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又连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而由该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处可形成两相对的一第一侧缘面与一第二侧缘面,令该第一侧缘面或第二侧缘面可面向该电路基板,而该本体设有复数个贯通该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端子穿孔;该插接部,是位于该第一面上而以远离该第一面的方向向外凸出,该插接部在相同于该第一侧缘面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一接合面,而相对于该接合面处的另一侧则形成一背面,该接合面上对应于该本体的端子穿孔位置处设有复数条向该第一面延伸的端子容置凹槽;该导插部,亦位于该第一面上接近该第一端部处而以远离该第一面方向向外凸出,而该导插部接近该插接部的一侧则设有一导引槽道;该二连接部,是由该本体的第二面上并以远离该第二面方向延伸凸出;一导电端子组,包括有复数支导电端子,各该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相对于该第一接触部的第二接触部,令该第一接触部可容置固定于该插接部的相对端子容置凹槽内,而该第二接触部则可穿过该本体的相对端子穿孔而显露于该本体的第二面外侧,该第二接触部可与该电路基板电性连接;二定位柱,其分别设置于该二连接部上,定位柱的尺寸小于电路基板的固定孔内径,并插置于电路基板的固定孔,进而使该绝缘壳体与该电路基板相对定位。
为使能更进一步  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电连接器的构造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组合后的仰视角度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外观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连接器仰视角度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电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组合后的仰视角度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另一种构造示意图,主要在说明连接部的底面与绝缘壳体第二侧缘面具有高度差的型态。
图7为图6的电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的组合方式示意图,以说明沉板式的组装方式。
图8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另一种与电路基板的组装态样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外观示意图,以说明其形成复合电连接器的构造。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又一较佳实施例仰视角度的外观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定位柱另一组装型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的一较佳实施例与规格化的电连接器相似,主要包括有一绝缘壳体10、一导电端子组2及二定位柱17。在以下附图的表示当中,与前述电连接器相同的构造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该绝缘壳体10是以塑胶材料制成,其同样形成有一呈长矩形的本体11及连接于本体11的一插接部12、一导插部13与一支撑部16,另外更进一步形成至少一连接部14,本实施例以具有二连接部14来加以说明。
该本体11具有一供耦合电连接器接触的第一面111及一与第一面111相对的第二面112,而其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113与一第二端部114,又连接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而由第一端部113延伸至第二端部114处可形成两相对的一第一侧缘面115与一第二侧缘面116,在组装时,第一侧缘面115与第二侧缘面116皆可朝向电路基板3组装,如图8的组装方式,而本例中,是以第二侧缘面116面向电路基板3组装为例,而本体11上设有复数个贯通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的端子穿孔117。
而该插接部12是位于第一面111上而向远离第一面111的方向向外凸出,其同样形成有一接合面121及一背面122,接合面121上设有复数条对应端子穿孔117位置的端子容置凹槽1211,且接合面121亦设有一防呆凸块1212,而背面122处则设有一卡制凹槽1221。
另该导插部13亦位于本体11的第一面111上向外凸出,并使其与插接部12间具有一间隙,而导插部13接近插接部12的一侧则设有一导引槽道131。又支撑部16约与导插部13呈对称型态而位于本体11接近第二端部114位置的第一面111上而向远离第一面111的方向凸出。
另外,该连接部14是分别设置在本体11接近第一端部113及第二端部114的第二面112上并以远离第二面112的方向延伸凸出,使连接部14具有一接触电路基板3的底面142、一相对于底面142的顶面141及一由顶面141贯通连接部14而至底面142的连接孔143,该连接孔143是与电路基板3上相对所设置的一固定孔32对位。
该导电端子组2,包括有复数支并列的导电端子21,各导电端子21具有一第一接触部211及一第二接触部212,令第一接触部211可容置固定于相对端子容置凹槽1211内,而第二接触部212则可穿过本体11的端子穿孔117而显露于本体11的第二面112外侧,且恰位于二连接部14的中间位置。
该定位柱17是以金属或塑胶材料制成,若以塑胶材料制成则可与绝缘壳体10为一体成型的设计,本实施例的定位柱17是金属材料制成,并与绝缘壳体10为组合式的设计,该定位柱17是由上而下嵌接固定于连接部14的连接孔143中,使该定位柱17分别设置于该二连接部14上,且定位柱17突出连接部14的底面142适当长度,定位柱17的尺寸是小于电路基板3的固定孔32内径,使定位柱17可平顺的进入电路基板3的固定孔32中。
另,如图11所示,该连接孔143亦可为一由该连接部14的底面142往上设置的槽道,即该连接孔143并不贯通顶面14,该定位柱17是由下而上嵌接固定于连接部14的连接孔143中。
在与电路基板3组装时,电路基板3板缘处可配合电连接器1的形状形成一矩形缺口,并相对各导电端子21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焊接点31,且相对连接部14的连接孔143位置处则设有相对的固定孔32,使得绝缘壳体10上二连接部14的底面142可同时接触电路基板3的表面,而导电端子21的第二接触部212则以表面黏著技术焊接于电路基板3上相对的焊接点31上而电性连接,再令定位柱17可落入电路基板3的固定孔32内。
此后,绝缘壳体10的导插部13的导引槽道131及插接部12的卡制凹槽1221即可使相匹配的耦合电连接器与插接部12接合并定位,进而令耦合电连接器电性接触各导电端子21的第一接触部211而与电路基板3电性连接以传递电子讯号。
另,藉由二定位柱17限制绝缘壳体10与电路基板3的相对位置,在使用者施力使耦合电连接器插接时,或者插接后的耦合电连接器受横向力碰撞时,定位柱17将可抵抗大部份的作用力,而非全然由导电端子21所承受,如此即可在保持电连接器构造规格化的前提下而能强化绝缘壳体10与电路基板3的定位性,避免导电端子21受破坏而使电连接器1失效。
而在实际组装的考量下,如图6及图7所示,连接部14的顶面141至底面142的厚度可小于本体11的第二面112位于第一侧缘面115至第二侧缘面116间的宽度,使底面142相对于朝向电路基板3的第二侧缘面116形成有一高度差,使得底面142在接触电路基板3表面时,位于电路基板3板缘矩形缺口内的本体11的第二侧缘面116可相对低于电路基板3表面位置,形成一般业界所谓“沉板式”的连接方式,目的在使得电连接器1与电路基板3组合后整体高度可降低。
再者,如图9所示,可将上述电连接器1的构造视为一组合单元,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连接器1构造相互组合而可形成一种复合电连接器,而一次可供二个或二个以上相对的耦合电连接器插接,图中是以三个单一电连接器1相互组合为例,其组合的方式则是利用单一电连接器1构造本体11的第一端部113或第二端部114与相邻的电连接器1本体11的第二端部114或第一端部113相结合以形成一体的构造,其中,连接部14可在整体复合电连接器最外部两侧以及各相邻的导电端子组2之间设置,而定位柱17的应用则配合相对连接部14而与单一电连接器1的设置方式相同,于此即不再赘述。
另,如图10所示,可将该导电端子21的第二接触部212采插脚式设计,并相对各导电端子21位置处设有复数个插接孔33,而导电端子21的第二接触部212则插接于电路基板3上相对的插接孔33上,而后以焊接方式达成电性连接。
由于定位柱17的尺寸是小于电路基板3的固定孔32内径,定位柱17与固定孔32间不会有干涉产生,使定位柱17可顺利的插置落入电路基板3的固定孔32中,而不会有电连接器1形成翘起状的现象发生,因此该电连接器可便于以自动化机具吸附检取并装在电路基板3上,故省工省时,工作效率较佳,可确实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一不可多得的新型实用新型产品,极具产业上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实用新型者的权益。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符号说明:
1  电连接器
10 绝缘壳体
11 本体
111第一面    112第二面        113第一端部
114第二端部  115第一侧缘面    116第二侧缘面
117端子穿孔
12 插接部
121接合面    1211端子容置凹槽 1212防呆凸块
122背面      1221卡制凹槽
13 导插部    131导引槽道
14 连接部
141顶面      142底面        143连接孔
15 板锁件
151挡止部    152扣部        1521勾部
16 支撑部    17 定位柱
2  导电端子组
21 导电端子  211 第一接触部   212 第二接触部
3  电路基板
31 焊接点    32  固定孔       33  插接孔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可电性连接于一电路基板而供一耦合电连接器插接,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壳体,其形成有一本体及连接于该本体上的一插接部、一导插部及二连接部;
该本体,具有一供该耦合电连接器接触的第一面及一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而其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又连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而由该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处可形成两相对的一第一侧缘面与一第二侧缘面,令该第一侧缘面或第二侧缘面可面向该电路基板,而该本体设有复数个贯通该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端子穿孔;
该插接部,是位于该第一面上而以远离该第一面的方向向外凸出,该插接部在相同于该第一侧缘面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一接合面,而相对于该接合面处的另一侧则形成一背面,该接合面上对应于该本体的端子穿孔位置处设有复数条向该第一面延伸的端子容置凹槽;
该导插部,亦位于该第一面上接近该第一端部处而以远离该第一面方向向外凸出,而该导插部接近该插接部的一侧则设有一导引槽道;
该二连接部,是由该本体的第二面上并以远离该第二面方向延伸凸出,该连接部二各具有一接触该电路基板的底面及一相对于该底面的顶面;
一导电端子组,包括有复数支导电端子,各该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相对于该第一接触部的第二接触部,令该第一接触部可容置固定于该插接部的相对端子容置凹槽内,而该第二接触部则可穿过该本体的相对端子穿孔而显露于该本体的第二面外侧,该第二接触部可与该电路基板电性连接;
二定位柱,其分别设置于该二连接部上,且突出于连接部的底面,定位柱的尺寸小于电路基板的固定孔内径,定位柱是插置于电路基板的固定孔,进而使该绝缘壳体与该电路基板相对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接部的接合面接近该第二端部的一侧设有一向该第一侧缘面凸出的防呆凸块,而该背面处则设有一卡制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具有一连接孔,使该连接孔与该电路基板上相对设置的固定孔对位,该定位柱是固定于连接部的连接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柱是一体成型于定位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的顶面至底面的厚度可小于该本体第二面的宽度,使该底面相对于该本体朝向该电路基板的第一侧缘面或第二侧缘面形成高度差,令该底面接触该电路基板表面时,该本体朝向该电路基板的第一侧缘面或第二侧缘面可相对低于该电路基板表面位置,使得该电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组合后整体高度可降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第一面上接近该第二端部位置处设有一支撑部,令该支撑部可相对于该导插部向远离该第一面方向延伸凸出。
7.一种复合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所结合,其中各该电连接器可以其本体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与该另一相邻的电连接器的第二端部或第一端部相互结合为一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连接部的顶面至底面的厚度可小于相对该本体第二面的宽度,使该底面相对于该本体朝向该电路基板的第一侧缘面或第二侧缘面形成高度差,令该底面接触该电路基板表面时,该本体朝向该电路基板的第一侧缘面或第二侧缘面可相对低于该电路基板表面位置,使得该电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组合后整体高度可降低。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位于最外侧的绝缘壳体的本体的第一面上接近该第二端部位置处设有一支撑部,令该支撑部可相对于该导插部向远离该第一面方向延伸凸出。
CN02254233U 2002-09-12 2002-09-12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57423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2254233U CN2574237Y (zh) 2002-09-12 2002-09-12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2254233U CN2574237Y (zh) 2002-09-12 2002-09-12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74237Y true CN2574237Y (zh) 2003-09-17

Family

ID=33723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2542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574237Y (zh) 2002-09-12 2002-09-1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7423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6679B (zh) * 2009-03-02 2012-05-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3451808A (zh) * 2020-03-26 2021-09-28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装置及端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6679B (zh) * 2009-03-02 2012-05-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3451808A (zh) * 2020-03-26 2021-09-28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装置及端子
CN113451808B (zh) * 2020-03-26 2024-01-30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装置及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40406Y (zh) 电子转接器
CN1871747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CN1649212A (zh) 柔性板连接器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252873C (zh) 零插入力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CN1189983C (zh) 高频信号转换装置
CN1255910C (zh) Pga插座和触点
CN2711949Y (zh) 连接器
CN2574237Y (zh) 电连接器
CN1204655C (zh) 屏蔽底板连接器
CN1178562C (zh) 有连接器配线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766406Y (zh) 电连接器
CN211579073U (zh) 一种可浮动、防水连接器总成
CN2577461Y (zh) 电连接器
CN2617050Y (zh) 导电端子及应用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127179C (zh) 对接式中间连接器
CN2563776Y (zh) 电连接器
CN2742620Y (zh)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CN2715369Y (zh) 同轴电缆的连接器
TWI789708B (zh) 網路插座連接器(一)
CN2648630Y (zh) 插座式连接器
CN2904386Y (zh) 插座装置
CN2559130Y (zh) 插座连接器
CN2744007Y (zh) 电子装置的端子结构
CN2919603Y (zh) 电连接器模块
CN2454928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209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