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03857Y - 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 - Google Patents

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03857Y
CN2403857Y CN 00205819 CN00205819U CN2403857Y CN 2403857 Y CN2403857 Y CN 2403857Y CN 00205819 CN00205819 CN 00205819 CN 00205819 U CN00205819 U CN 00205819U CN 2403857 Y CN2403857 Y CN 240385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iece
shell
inner casing
reinforcement
describe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2058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明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E MING'E
Original Assignee
XIE MIN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E MING'E filed Critical XIE MING'E
Priority to CN 002058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0385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0385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0385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包含相互穿套的一外、内壳;若干第一、二卡掣件分别设于该内壳中,各具有一第一、二凸起;一第一挡止件设于各内、外壳之间;并与各第一、二凸起对应;一第二挡止件可沿平行于外壳轴心的方式设于外壳内壁,并可于第一、二位置间往复移动,其上并形成有对应于第一卡掣件的一第一导引部,以及数量与第二卡掣件对应的一第二导引部;第一、二卡掣件抵达一特定位置处,并与第一挡止件形成相对位置后才可以形成开锁状态。

Description

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
本实用新型是与以钥匙作动的锁具的锁心部位构造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藉由其具有二个不同开锁位置的结构,以增进防盗功能的锁心构造。
按习用的各式锁具,其构造上均大体是由一外壳以及可供钥匙穿置于其中的一锁心所组成;而其用以达成防止他人盗该锁具的方式,即于该锁心内部设有多数个活动卡掣件,各该卡掣件的形状无论是呈片状或短柱状,其作用均不外乎是配合该钥匙的形状,以便钥匙穿作该锁心内部之后,可迫使其达到一特定的位置,然后即可被扭转一角度,以驱动设于其后方的其他联动构件。
而一般所见的万能钥匙,即是针对前述构造,而使其具有多数个拨片,并使各个拨片可以分别推动一对应的卡掣件,使其到达可供开锁的特定位置,如此即可轻松开启该锁具。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可使一般万能钥匙丧生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则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强防盗功能的锁心构造,其具有可适用于不同卡掣件型式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非正确的钥匙即无法于其内部转动的锁心构造。
为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锁心构造是设为包含有:一外壳;一内壳穿置于该外壳内,并可沿其轴心于一预定角度内枢转;至少一第一卡掣件设于该内壳之中,并分别具有凸出于该内壳外的一第一凸起;至少一第二卡掣件设于该内壳之中,并可与各该第一卡掣件同轴转动,且其上分别设有一第二凸起;一第一挡止件,设于各该内、外壳之间,并与各该第一、第二凸起对应;一第二挡止件具有预定长度而以可沿平行于该外壳轴心的方式设于该外壳的内壁,并可于第一、第二位置间往复移动,其上并形成有对应于该第一卡掣件的一第一导引部,以及数量与各该第二卡掣件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导引部;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可分别为穿入该内壳中的一钥匙所驱动,而于适当的位置间移动,且该第一凸起是先于各该第二凸起抵达该第二挡止件处,并藕由该第一凸起与导引部的配合,以便该第二挡止件由第一位置处移动至第二位置处,以便使其上的各该第二导引部对应于各该第二卡掣件的移动路径,才可使各该第二凸起通过该第二挡止件,且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接着将于抵达一特定位置处,并与该第一挡止件形成特定的相对位置后才可以形成开锁状态,藉此使该锁心具有相对于其轴心,在不同方位处的二个工作位置,而造成窃盗者开锁上的困难度。
其中该外壳的内壁设有对应于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并可各该第一、第二凸起于其中移动的若干环槽。
其中该外壳的内壁设有可分别供各该第一、第二挡止件置于其中,且延伸方向与该外壳轴心平行的一第一纵槽与一第二纵槽。
其中该外壳的内壁设有对应于各该第一、第二凸起,以便并易于置入该外壳中的第三纵槽。
其中该内壳具有分别对应于各该第一挡止件,以及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的一长槽与一大缺口,该大缺口的两侧边分别又设有对应于该第一凸起的一对小缺口。
其中该第一导引部为于该第二挡止件周缘上,相对于其轴心呈斜向延伸的一凹槽。
其中该第一导引部设于该第二挡止件的一端,并使部位呈推拔状。
其中该第二导引部为设于该第二挡止件周缘上的缺口。
其中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的中央部位,分别设有可供一钥匙穿作其中并藉以驱使其转动预定角度的一穿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包含有:一外壳,呈筒状而具有预定容纳空间与筒体厚度;一内壳,呈筒状而具有预定容纳空间的筒状,其是穿置于该外壳内,并可沿其轴心于一预定角度内枢转;至少一第一卡掣件,设于该内壳之中,并分别具有凸出于该内壳外的一第一凸起;至少一第二卡掣件,设于该内壳之中,并可与各该第一卡掣件同轴转动,且其上分别设有一第二凸起;一第二挡止件,具有预定长度而以平行于该外壳轴心的方式设于该外壳的内壁,其上并形成有对应于该第一卡掣件的一第一导引部,以及数量与各该第二卡掣件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导引部;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可分别为穿入该内壳中的一钥匙所驱动,而于适当的位置间移动,并藉由该第一、第二凸起与各该第一、第二导引部的配合,以便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可通过该第二挡止件,而于移至开锁状态。
其中该外壳内设相隔预定角度的二个第二挡止件,而该第一卡掣件上则设有对应于该二第二挡止件的一对第一凸起。
其中各该第二卡掣件为具有预定长度的柱状,其一端可与伸入该内壳中的一钥匙抵接,而另一端则可延伸至该内壳外。
其中该第二挡止件是设为可沿平行于该外壳轴心而可于第一、第二位置间移动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且该第一导引部是设为可被该第一凸起所推抵,而使该第二挡止件随之移动。
其进一步包含有一压制件,该压制件具有对应于各该第二卡掣件其凸出于该内壳外部位的一延伸部。
其中该第一卡掣件是受一钥匙所推动,而沿平行于该外壳轴心的方式于第一、第二位置间移动。
其中该第一卡掣件与该内壳的预定部位间,设有使该第一卡掣件于未受力可处于第一位置处的一弹性件。
兹举一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沿其轴向的剖视示意图,显示其第二挡止件是处于第一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沿其轴向的剖视示意图,显示其第二挡止件是处于第二位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沿其轴向的断面图,显示其第一卡掣件被拨动前的位置。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沿其轴向的剖视图。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锁心10主要是由一外壳12、一内壳13、一第一卡掣件14、若干第二卡掣件15以及一第一挡止件16、一第二挡止件17所共同组成。
该外壳12,是呈筒状并具有适当的长度与壁厚,其可一体成型或以片状材料冲压成型再卷绕而成,内壁部位设有环绕其轴心延伸的若干环槽20,以及平行于具轴心的一第一纵槽21,而其最末端处则另环设有一卡槽24,而可供具相当弹性且延伸超过大半圆的圆弧形卡簧25嵌置于其中。
该内壳13,亦呈筒状,而穿套于该外壳12内之后,将受该卡簧25的挡止而不致脱出,其一端凸设有用以拨动锁具其他构件(图中未示)的驱动柱30(图4中),而周缘上则设有平行于其轴心的一长槽32与一大缺口34,该长槽32并可与该第一纵槽21对应。
该第一卡掣件14与各该第二卡掣件15,分别呈圆形片状,而以间隔有一环状垫片49的方式设于该内壳12之中,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的中央部位各设有可供一钥匙(图中未示)穿过的一穿孔40、50,周边则设有一凹陷部位42、52,以及分别对应于该内壳大缺口34的圆弧形第一凸起44与第二凸起54。当该钥匙被穿置于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之内并转动后,藉由预设于其边缘部位的切口,将可使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个别地被转动一不相同的角度,而使其上的各该凹陷部位42、52排列成一直线,并与该内壳长槽32对应。
该第一挡止件16,为具有适当长度的圆柱状,并置于该内、外壳的第一纵槽21与长槽32之间,而于各该凹陷部位42、52排成一列时,该第一挡止件16即会落入该长槽32与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的外缘间,从而使该钥匙可经由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与该第一挡止件16,以驱动该内壳13连同其末端的该驱动柱30转动,而形成开启锁具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其构造上的主要特征在于:
该外壳12,于其内缘上另设有平行于其轴心的一第二纵槽22;
该第二挡止件17,具有适当长度并以可沿其轴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嵌置于该第二纵槽12之中,且为使其更为稳固,其另可藉由嵌置于该外壳12内部左端的一托架70予以支持,并防止其于该外壳12内部翻转。该第二挡止件17的一端与该托架70之间设有一弹簧72,其一端设有呈圆锥状的一第一导引部74,而于其周边上则设有呈缺口状的若干个第二导引部76;
该内壳13,于其大缺口34相对的两侧边处,各形成有一小缺口36;
该第一卡掣件14上的该第一凸起44具有较各该第二凸起54为大的宽度。
当使用者以钥匙伸入该锁心10内部并予以转动后,该钥匙首先将驱动该第一卡掣件14转动一小角度,使抵达该第二挡止件17处,且以其上的该第一凸起44楔入该第二挡止件17的上该第一导引部74内(如图2所示),并于其持续前进的行程中,经由该圆锥状的第一导引部74外缘,以迫使该第二挡止件17朝左移动(依图式方向为准)一小段距离(如图3所示),同时,使各该第二导引部76移动至与各该环槽20相对应之处,而于此时,仍持续为该钥匙所驱动并转动至该第二挡止件17处的各该第二卡掣件15,即可通过对应的各该第二导引部76,而跨过该第二挡止件17持续前进,以便达到可使其上各该凹陷部42、52形成一直线以供该第一挡止件16落入的开锁位置。
籍由上述各构件特征的配合,将使该第一卡掣件14必须移动一段距离后,才可再配合该第二挡止件17,以控制各个第二卡掣件15的转动行程呈导通状态,从而使其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具有两个不同的开锁作动位置,而达到使偷盗者更难以开启该锁具的效果。
而且,该第一卡掣件14不但可以如前述实施例中独立地设于该内壳13之前或后端处,于实际的运用上,各该第一卡掣件15与第二挡止件17的数目亦可设为多于一个,并使各该第一卡掣件15夹置各该第二卡掣件14之间,藉此以更增进其防盗效果。
另外,由于该第二挡止件17是设为圆柱状,而为使其上的各该第二导引部76可处于恒朝向该内壳13轴心的位置,因此于本实施例中,乃需以该托架70予以定位,惟当该第二挡止件17与该第二纵槽22的断面形状,是设为多边形或椭圆形时,其即无需再使用该托架70。而且,该第一凸起44与第一导引部74的对应部位,可设为各具有适当的导角,以使该二者更易于相互配合。
该外壳12的内壁上,另设有平行于其轴心的一第三纵槽23,其用途是供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上的各该第一、第二凸起44、54,可以更方便地置入该外壳12之中。至于各该小缺口36,则是供宽度较大的该第一凸起44于随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抵达完成开锁或闭锁的位置时,可供其容纳于其间之用。
请参阅图4,其结构大体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惟其上的该第一导引部74是设为相对该外壳12轴心,且呈斜槽状,而使该部位仍可便于该第一凸起44滑入其中,并迫使该第二挡止件17移动。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2的内部,并未设有前述的各该环槽20,而是于其内缘另设置涵盖适当角度的一弧形槽27,并使该弧形槽27内可供一座体26嵌入,该座体26是供前述的各该第一、第二纵槽21、22设于其上,藉由此一构造,可使各该内壳13与第一、第二卡掣片14、15以及各该第一、第二挡止件16、17等完成组合后,再一起置入该外壳12中。
请再参阅图5、6,其仍维持有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12以及设于其上的若干环槽20与第一、第二纵槽21、22等构造。惟于本实施例中,并未设置该第一挡止件16,而设为具有相隔一百八十度的二个第二挡止件17。且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是设为略呈矩形片状,其中该第一卡掣件14具有设于其两端的一对第一凸起44,而各该第二卡掣件15则仅供其一端设有一第二凸起54。
该内壳13是呈中空状,并于其周边设有若干个切口38,以供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以及分别施予其一推力的若干弹簧39以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方式交错地嵌入其中。
当使用者以一钥匙穿入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14、15中央部位的穿孔40、50时,将可迫使其分别略为向上或向下移动,而位于该内壳13的中央;而当使用者转动该钥匙时,该第一卡掣件14将以其上的该二第一凸起44由各该第二挡止件17末端的第一导引部74以迫使其移动,并使其上的各该第二导引部76对准各该环槽20,以供二片朝下而三片朝上的各该第二卡掣件15可以通过该二第二挡止件17而完成开锁动作。
于本实施例中该内壳13上的驱动柱30上设有一卡沟31,而可供该卡簧25嵌置于其上,以便使该内壳13可由右而左地穿入该外壳12之中,而勾扣于该卡沟31上的该卡簧25则抵靠于该外壳12的最左端端缘外,以防止装设完成的该内壳13又脱出该外壳12之外。
请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主要创作标的的外壳12构造,配合另一种不同内壳13的构造。该内壳13外嵌卡有一第一卡掣件14,而各个第二卡掣件15则设为各不等长的圆柱形,并以可沿其轴向往复移动的方式,穿置于该内壳13上垂直于其轴心的若干个槽孔33中。
当使用者以一钥匙穿入该内壳13之中,将可以其周边上的若干个凹孔或凸起(图中未示)抵住各该第二卡掣件15的下端,并使其凸出于该内壳13外的高度一致;而当使用者转动该钥匙时以带动该内壳13随之转动时,该第一卡掣件14即会以其上的第一凸起44,经由该第二挡止件17末端的第一导引部74,以推抵其朝左移动,并使预设于其上且数量与各该第二卡掣件15相等的环糟状第二导引部76,对准各该第二卡掣件15以及该外壳12内缘的各该环槽20,籍此以供使用者持续转动该钥匙时,各该第二卡掣件15即可不受该第二挡止件17的阻挡而完成其转动适当角度的开锁动作。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有一压制件18,该压制件18具有位于该内壳13末端的一身部80,一遮挡部82凸出于该身部80外,并可供该第二挡止件17上的该弹簧72抵制于其上,一延伸部84嵌置于该第一纵槽21之中,且其尾端略呈倒勾状,而使其具有一朝向该外壳12轴心并抵住于各该第二卡掣件15顶端的张力,籍以使其具有定位效果。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必须藉由钥匙上的凹或凸起,使其可以不同的推顶高度,来迫使各该第二卡掣件15凸出于内壳13外相同高度的构造,即已具备基本的防盗功能,因此,在相同的技术范畴下,该第二挡止件17亦可改为不设置该弹簧72,而使其呈固定不动,并于其中段部位增设可供已略为减小其高度的该第一凸起74通过的一第二导引部76,如此亦可达到良好的防盗效果。
而且,为增进压制住各该第二卡掣件15的效果,该延伸部84亦设为呈对应于各该第二卡掣件15的波浪状,亦可再于各该波浪状部位,分别勾卡一具弹性的扣环86于其上(如图7所示)。至于该第二卡掣件15的型式,亦可设为呈船形帽状(如图8所示)。
又或者是将环槽状的各该第二导引部76的凹陷深度,改设为各具不同深度,以配合亦改为凸出于该内壳13外高度各不相同的各该第二卡掣件15;另外,将,其仍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内。
再请参阅图9、10,其为运用本实用新型所揭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且大体上即为一般业者所称的梅花锁构造,其外壳12内部所设的该第二挡止件17是固定不动,并于其外缘上设有由左而右延伸至具凹陷状第二导引部76的一切口78。第一卡掣件14是设于该内壳13外缘,并使其第一凸起44延伸至该内壳13的左端面,而尾端48则凸出于该内壳13外;各个第二卡掣件15为贯通该内壳13左右端的柱状,并可与预设于该内壳13右侧的一驱动柱30以及弹性卡柱对应(其作动方式为习知,在此不另赘述)。
当使用者以钥匙楔入该外壳12之中后,即可以预设于其上的一凸块A推顶并压缩呈倒勾状而略具弹性的该第一导引部74,使沿该切口78朝向右侧移动,接着使用者即可经由该钥匙转动该内壳13,请同时配合参阅图9,此时该第一卡掣件14的尾端48,即可通过该第二导引部76而形成开锁状态。
于本实施例中,其是藉由该第一卡掣件14必须先被朝右椎顶到预定位置的方式,以形成除了各该第二卡掣件15外的另一道防盗构造。另外,前述藉由倒勾形状以赋予其弹性的该第一导引部74,其亦可改为以一独立的弹簧(如图8中虚线部位所示)来达成相同的效果。

Claims (16)

1.一种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包含有:
一外壳,呈筒状而具有预定容纳空间与筒体厚度;
一内壳,呈筒状而具有预定容纳空间的筒状,其是穿置于该外壳内;
至少一第一卡掣件,设于该内壳之中,并分别具有凸出于该内壳外的一第一凸起;
至少一第二卡掣件,设于该内壳之中,且其上分别设有一第二凸起:
一第一挡止件,设于各该内、外壳之间,并与各该第一、第二凸起对应;
一第二挡止件,具有预定长度而以可沿平行于该外壳轴心的方式设于该外壳的内壁,其上并形成有对应于该第一卡掣件的一第一导引部,以及数量与各该第二卡掣件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导引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的内壁设有对应于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并可各该第一、第二凸起于其中移动的若干环槽。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的内壁设有可分别供各该第一、第二挡止件置于其中,且延伸方向与该外壳轴心平行的一第一纵槽与一第二纵槽。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的内壁设有对应于各该第一、第二凸起,以便并易于置入该外壳中的第三纵槽。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壳具有分别对应于各该第一挡止件,以及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的一长槽与一大缺口,该大缺口的两侧边分别又设有对应于该第一凸起的一对小缺口。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引部为于该第二挡止件周缘上,相对于其轴心呈斜向延伸的一凹槽。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引部设于该第二挡止件的一端,并使部位呈推拔状。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导引部为设于该第二挡止件周缘上的缺口。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一、第二卡掣件的中央部位,分别设有可供一钥匙穿作其中并藉以驱使其转动预定角度的一穿孔。
10.一种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包含有:
一外壳,呈筒状而具有预定容纳空间与筒体厚度;
一内壳,呈筒状而具有预定容纳空间的筒状,其是穿置于该外壳内;
至少一第一卡掣件,设于该内壳之中,并分别具有凸出于该内壳外的一第一凸起;
至少一第二卡掣件,设于该内壳之中,且其上分别设有一第二凸起;
一第二挡止件,具有预定长度而以平行于该外壳轴心的方式设于该外壳的内壁,其上并形成有对应于该第一卡掣件的一第一导引部,以及数量与各该第二卡掣件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导引部。
11.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内设相隔预定角度的二个第二挡止件,而该第一卡掣件上则设有对应于该二第二挡止件的一对第一凸起。
12.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二卡掣件为具有预定长度的柱状,其一端可与伸入该内壳中的一钥匙抵接,而另一端则可延伸至该内壳外。
13.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挡止件是设为可沿平行于该外壳轴心而可于第一、第二位置间移动的方式设于该外壳上;且该第一导引部是设为可被该第一凸起所推抵,而使该第二挡止件随之移动。
14.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有一压制件,该压制件具有对应于各该第二卡掣件其凸出于该内壳外部位的一延伸部。
15.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卡掣件是受一钥匙所推动,而沿平行于该外壳轴心的方式于第一、第二位置间移动。
16.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卡掣件与该内壳的预定部位间,设有使该第一卡掣件于未受力可处于第一位置处的一弹性件。
CN 00205819 2000-02-23 2000-02-23 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0385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05819 CN2403857Y (zh) 2000-02-23 2000-02-23 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05819 CN2403857Y (zh) 2000-02-23 2000-02-23 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03857Y true CN2403857Y (zh) 2000-11-01

Family

ID=3357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20581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03857Y (zh) 2000-02-23 2000-02-23 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03857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8812C (zh) * 2006-03-31 2010-02-10 詹显光 角度叶片锁锁头
CN101054871B (zh) * 2006-04-11 2012-03-28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盘式圆筒锁单元
CN102031897B (zh) * 2009-09-30 2012-10-17 温州市通用锁具有限公司 叶片锁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8812C (zh) * 2006-03-31 2010-02-10 詹显光 角度叶片锁锁头
CN101054871B (zh) * 2006-04-11 2012-03-28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盘式圆筒锁单元
CN102031897B (zh) * 2009-09-30 2012-10-17 温州市通用锁具有限公司 叶片锁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13638Y (zh) 一种玩具陀螺
CN1068651C (zh) 用于门锁的前端装入的圆筒锁
CN1490487A (zh) 侧杆方式的可变编码型圆筒锁头
CN1717523A (zh) 钥匙坯料,钥匙和万能钥匙系统
CN1230239A (zh) 具有安全锁定的钥匙控制的锁
CN2403857Y (zh) 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
CN2705640Y (zh) 组合立式风扇叶轮
CN1285813C (zh) 一种弹子锁及其制造方法和配套钥匙
CN2532945Y (zh) 一种改进的换向棘轮扳手
CN1200191C (zh) 筒形锁及其用于这种筒形锁的钥匙
CN2179810Y (zh) 新型棘轮套筒
CN201902053U (zh)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CN2420385Y (zh) 锁心的加强防盗构造
CN2506742Y (zh) 具有防止破密功能的字码挂锁
CN101403261B (zh) 一种改进的采用铣齿槽钥匙的叶片弹子锁具
CN2755233Y (zh) 具辨识装置的圆筒锁
CN1087381C (zh) 锁芯
CN2331727Y (zh) 具有多元识别的弹子锁
CN2365353Y (zh) 锁头装置
CN2579366Y (zh) 改进的高速磨牙机
CN201258623Y (zh) 一种改进的采用铣齿槽钥匙的叶片弹子锁具
CN2849053Y (zh) 防盗锁芯
CN1273711C (zh) 密码锁结构
CN200952265Y (zh) 防拨的锁
CN101705760B (zh)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