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02053U -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 Google Patents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02053U
CN201902053U CN2009201760340U CN200920176034U CN201902053U CN 201902053 U CN201902053 U CN 201902053U CN 2009201760340 U CN2009201760340 U CN 2009201760340U CN 200920176034 U CN200920176034 U CN 200920176034U CN 201902053 U CN201902053 U CN 201902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ker
lock core
spring
pin
slings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760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1760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02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02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020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壳内有前、中、后锁芯,前锁芯弹子一侧在撞针缺口内,弹子缺口与撞针对应面对应,撞针前有重弹簧,后部较细段套有轻弹簧并从较小槽口伸出部分,末端有帽,撞针受后弹簧力固定在前、后弹簧之间,撞针与弹子不接触,撞针压缩前弹簧终和后弹簧始与弹子还有间隔,间隔示中后锁芯机构而定。中锁芯有凹槽和弹片与侧面卡片配合转动、停止或由卡柱固定,正面有压缩撞针的斜面和通孔。后锁芯在撞针被弹子阻挡瞬间与其不接触,后锁芯有反扣撞针的弹片或销或同时固定后锁芯的有缺口的销,它们一端在与撞针配合的凹槽内,销一端有弹簧,壳体台阶在后锁芯沟槽内与销配合。弹子基本上独立,防止试探正确对应位。

Description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锁具,提供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背景技术
现有机械锁头中的弹子与对应机构在外力的作用下或者始终有持续的接触,因此可以直接试探弹子的正确对应位或者间接得到对应机构的自动响应,所以大部分不能防止试探拨位(即试探拨动弹子找到对应位)及基本上不能防止概率性拨位(即快速拨动弹子,概率性使弹子对位)等技术开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利用惯性原理使对应机构与弹子在外力的作用下只有瞬间的接触,让弹子基本上处于独立状态,从而有效防止以上技术开启,并在无匙开启时空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简要:壳内有前锁芯、中锁芯、后锁芯,前锁芯弹子一侧在撞针缺口内,撞针前有发力弹簧,后部较细段套有复位弹簧,末端有帽,撞针受复位弹簧的弹力固定在发力弹簧和复位弹簧之间,撞针与弹子不接触。中锁芯有凹槽和弹片与侧面卡片配合或者中锁芯由卡柱固定,中锁芯有斜面和通孔。后锁芯在撞针被弹子阻挡瞬间与其不接触,后锁芯有弹片或销或有缺口的销,弹片或销或有缺口的销的一端在与撞针配合的凹槽内,销的另一端有弹簧,壳体的台阶在后锁芯沟槽内与销配合。
在没有插入正确的钥匙正向扭动前锁芯时,中锁芯斜面迫使撞针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压缩前弹簧到限定的最大值时弹子与撞针还有间隔,当撞针移动至通孔时受前弹簧力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压缩后弹簧,后与前弹簧分离,利用惯性力持续压缩后弹簧中,被错位的弹子阻挡在后锁芯之前,后受反弹力和后弹簧力瞬间复位,在撞针与弹子接触的瞬间没有时间试探找到弹子缺口与撞针正确的对应位,而在之前撞针与弹子不接触,也不可能找到正确对应位,过程中前锁芯相对后锁芯空转。反向扭动时撞针带动活动的中锁芯相对后锁芯空转,或撞针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少许或不移动后经过被卡柱固定的中锁芯的斜面的另一面,过程中撞针与弹子和后锁芯还有间隔,前锁芯相对后锁芯空转。
几个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实施例一使用活动式中锁芯,中锁芯侧面有凹槽和弹片与较短卡片交扣配合转动和一侧较长的卡片配合止位,正面有单向斜面和通孔,后锁芯上有锁销,锁销一端斜面在供撞针移动的凹槽内,一端有腰鼓形弹簧,凹槽可分为让撞针缓冲的部分、止位的槽端壁、复位的部分,锁销上有缺口和后锁芯沟槽与壳体止位台阶配合。开锁时撞针随前锁芯转动遇到斜面后带动中锁芯和中锁芯上的弹片至较长卡片处接触后止位,撞针经过斜面时压缩前弹簧至通孔时释放,被错位弹子阻挡后复位或经过对位弹子缺口撞击后锁芯锁销移动后被锁销反扣,锁销反扣撞针时,缺口刚好和止位台阶对齐,撞针持续转动被凹槽端壁阻挡后带动后锁芯同时转动开锁,后反转钥匙,撞针移动至复位槽部分受后复位弹簧力复位后闭锁,无匙反转时撞针后部在通孔内与单向斜面的另一端接触带动中锁芯同时转动。
实施例二与一的区别是把活动式中锁芯换为固定式中锁芯,中锁芯被卡柱固定在壳体上不转动,中锁芯有双向斜面,正向转动时撞针移动至双向斜面正斜面后工作原理与实施一基本相同。反扭时撞针反扣双向斜面反面,从斜面低点至高点时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经过双向斜面后复位,过程中撞针和弹子保持有一定间隔。因撞针反转遇到反斜面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后弹子不能与撞针接触,所以弹子与撞针的前间隔距离被加大,相对实施例一全锁被加长,把实施例一中后锁芯上锁销换成弹片,弹片只反扣撞针,不与壳体台阶配合止位,全锁位置尺寸做相应调整。
实施例三的中锁芯被固定,把中锁芯双向斜面换成了弹片斜面,后锁芯上的锁销作用只反扣撞针,正向扭动时与实施例二工作原理相同,反向扭动时撞针从弹片斜面的反面经过时被中锁芯延伸的台阶沿锁芯 轴向向外固定住,在遇到斜面后不会顺斜面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或只移动少许,后拨动弹片经过后复位,过程中弹子与撞针保持有一定间隔,可以把弹子与撞针前间隔距离缩小,相对实施例二中锁芯为固定式时能缩短全锁长度。实施例三的后锁芯锁销没有缺口,只反扣撞针。全锁位置尺寸等做相应调整。
实施例四是把撞针位移动到前锁芯中心,撞针末端由圆形改为 形,撞针前部一侧有凸面与相应槽配合防止其自转。中后锁芯做相应调整,并采用类似实施例一的活动式中锁芯和单向斜面,在中锁芯与后锁芯之间增加了一定间隔空间容纳撞针帽,后锁芯上的锁销与实施例一不同,锁销没有缺口和不与沟槽、壳体台阶配合,锁销只反扣撞针。全锁位置尺寸等做相应调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图1、2是前锁芯弹子两种不同摆放方式闭锁位主视局部剖视图(在实施例一中,图1、2中所示的撞针前端的盲孔被省略)
图3是图1、2的后视图
图4是活动式中锁芯闭锁位主视图
图5是后锁芯闭锁位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6是结合图1、3、4、5的全锁闭锁位的俯视剖视图
图7是结合图1、3、4、5后的全锁撞针压缩时的右视剖视图
图8是结合图1、3、4、5后隐藏一排弹子全锁开锁时的俯视剖视图
图9是结合图1、3、4、5后全锁开锁时的右视剖视图
图10是图4开锁位的活动式中锁芯主视图
图11图5开锁后的状态的后锁芯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12、13是活动式中锁芯立体示意图
图14是以上第一个实施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5是共用图1、2的第二个实施例前锁芯后视图
图16是第二个实施例固定式中锁芯闭锁位主视图
图17是第二个实施例固定式中锁芯立体示意图
图18是第二个实施例后锁芯闭锁位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19是结合图1、15、16、18的第二个实施例全锁闭锁位右视剖视示意图
图20是第二个实施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1、22是第三个实施例固定式中锁芯闭锁位主视图和后视图
图23是第三个实施例固定式中锁芯立体示意图
图24是第三个实施例后锁芯闭锁位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25是结合图1、15、21、22、24的第三个实施例全锁闭锁位右视剖视示意图
图26是第三个实施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7是把撞针置于锁中心的第四个实施例前锁芯闭锁位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28是图27的后视图
图29是类似实施例一的第四个实施例活动式中锁芯主视图和单向斜面示意图
图30是第四个实施例的后锁芯闭锁位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31是结合图27、28、29、30的第四个实施例全锁闭锁位右视剖视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弹子立体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撞针环形缺口端壁倒角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弧形台阶倒角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对应图1、2的钥匙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8的撞针单置图
图37是图19的撞针单置图
图38是图25的撞针单置图
图39是图31的撞针单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14、32、33、34、35、36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内有前锁芯2、中锁芯3、后锁芯4,从前锁芯2侧面到钥匙孔2-0沿锁芯轴向开有数个弹子孔槽,弹子孔槽一侧与撞针盲孔槽相交,撞针槽口在前锁芯2尾部外围,撞针槽内较大,槽口较小,弹子槽内的弹子5一端有弹子弹簧6,一端在钥匙孔2-0内,弹子5一侧在撞针槽内的竹节形撞针7的环形缺口7-1内,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的对应面对应,弹子5与撞针7前后有间隔,后间隔在限定的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最大压缩发力弹簧9时不与弹子5接触即可,前间隔不接触即可,弹子5与撞针7不接触,处于撞针槽内的撞针7部分,前有发力弹簧9,发力弹簧9的一部分伸入撞针7前端的盲孔内,撞针7前端面到撞针槽端的间隔距离等于限定的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的最大值,后部较细部分套有复位弹簧8,弹簧8、9与撞针槽端相触的一端之间静联接或弹簧8与撞针槽端相触的一端之间静联接,弹簧9与撞针7一端相触的一端之间静连接,复位弹簧8轻微压缩,发力弹簧9完全伸展,撞针7受弹簧8力固定在弹簧8、9之间,发力弹簧9力绝对大于复位弹簧8力加上后锁芯锁销弹簧15的合力,撞针7后部较细部分延伸到撞针槽外,后部侧面开有环形缺口7-2,撞针7前部、中后部最粗的部分和撞针后部较细部分与撞针槽壁接触,其它部分与撞针槽壁有间隙,即撞针7在移动时与弹子5相交的部分和最细的部分与槽壁有间隙,撞针7在移动时与弹子5相交的对应面最外围有倒角7-4,前锁芯2后部侧面有环形凹槽2-1与壳体卡片10交扣配合转动。活动式中锁芯3侧面有环形凹槽3-1和止位弹片11与壳体较短卡片12交扣和一侧较长的卡片13配合,正面有被动压缩撞针7的单向斜面3-2及供撞针移动的通孔3-3,撞针7后部在通孔3-3内的单向斜面3-2一旁,撞针后部、撞针末端7-3与单向斜面3-2配合。后锁芯4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被弹子5阻挡时不与撞针7接触,后锁芯4有与撞针7后部侧面环形缺口7-2配合反扣撞针末端7-3及止位的锁销14,锁销14在锁销孔槽内,锁销孔槽内较高,沿槽内靠近后锁芯前端的一面平行开出较低的槽口,锁销14较低的一部分和一端内弧形斜面14-1从锁销槽口延伸进供撞针7移动的凹槽内,凹槽底部到锁销14的间隔距离大于撞针末端7-3的长度,凹槽可分为锁销斜面14-1一侧有让撞针缓冲的部分4-1和让撞针止位的凹槽端壁4-2,一侧有让撞针复位的部分4-3,缓冲槽部分4-1,即去掉锁销14占用的部分和锁销14一侧附近的少部分后沿撞针7轴心的转动线从锁销14一侧到凹槽端壁4-2的距离等于或小于转动线镜像到撞针末端7-3上的一半长度,复位槽部分4-3,即沿撞针7轴心的转动线从锁销14的另一侧到凹槽另一端壁的距离大于撞针末端7-3这条弦的长度,锁销14另一端有腰鼓形弹簧15,锁销14一侧和后锁芯4后部有弧形缺口14-2和弧形沟槽4-4与壳体后部弧形止位台阶1-1配合,台阶1-1两端有倒角。
第一个实施例的离合原理:闭锁时撞针前弹簧9完全伸展,后弹簧8轻微压缩,撞针7受后弹簧8力固定在前9、后弹簧8之间,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对应面错位,弹子5与撞针7之间有间隔,弹子5与撞针7不接触,撞针7后部在中锁芯通孔3-3内或沿转动线的任意一处。中锁芯3的机构相对后锁芯4的对应机构在沿转动线的任意一点。后锁芯4上的锁销弹簧15基本伸展,锁销14受弹簧15力完全伸展,锁销缺口14-2与壳体止位台阶1-1错位,壳体止位台阶1-1一端与后锁芯后部沟槽4-4一端端壁接触,一端被锁销14阻挡,后锁芯4双向固定。
插入钥匙0开锁时,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对应面预先对位,扭动前锁芯2,撞针7遇到中锁芯斜面3-2低点后带动中锁芯3转动,中锁芯弹片11转动至壳体较长卡片13处与之接触止位后,撞针末端7-3从中锁芯斜面3-2低点移至高点时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压缩前发力弹簧9,转动过斜面3-2末端至通孔3-3时释放发力弹簧9,推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后压缩复位弹簧8时脱离发力弹簧9或发力弹簧9与撞针槽端分离,连同撞针7一起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持有惯性力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压缩复位弹簧8并经过弹子对应弓形缺口5-1,撞针末端7-3经过中锁芯通孔3-3撞击后锁芯4上的锁销斜面14-1, 锁销14受力沿锁芯径向向外移动压缩锁销弹簧15,撞针末端7-3滑过锁销斜面14-1后,撞针后部侧面环形缺口7-2与锁销斜面14-1对应,锁销14复位移动一定距离反扣撞针7,此时锁销缺口14-2与壳体止位台阶1-1预先对位,持续扭动钥匙0使撞针7受凹槽端壁4-2阻挡从而带动后锁芯4同时转动开锁。
开锁完毕后反向扭动钥匙0,撞针7反向转动,后锁芯4受(后背锁弹簧弹力)同时复位转动,同时锁销缺口14-2顺壳体弧形止位台阶1-1移动,撞针7带动中锁芯3反向转动,撞针末端7-3脱离锁销14后,锁销14完全复位,锁销缺口14-2与弧形台阶1-1错离,台阶1-1一端与后锁芯沟槽4-4一端端壁接触,一端被锁销14阻挡,此时后锁芯4双向固定。同时撞针7移动至复位槽部分4-3受后复位弹簧8力复位后即可拔匙0。
插入非原配钥匙或工具正向扭转时,撞针7经过中锁芯斜面3-2压缩前发力弹簧9后释放推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后压缩复位弹簧8时脱离发力弹簧9,持有惯性力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压缩复位弹簧8后受错位弹子5阻挡在与后锁芯4接触面之前,撞针7被弹子5阻挡后受反弹力和复位弹簧8力复位,过程中空转。反向扭动时撞针7的后部带动中锁芯3同时空转。
图1、2、15至20、32、33、35、37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壳体1内有前锁芯2、中锁芯3、后锁芯4,从前锁芯2侧面到钥匙孔2-0沿锁芯轴向开有数个弹子孔槽,弹子孔槽一侧与撞针盲孔槽相交,撞针槽口在前锁芯2尾部外围,撞针槽内较大,槽口较小,弹子槽内的弹子5一端有弹子弹簧6,一端在钥匙孔2-0内,弹子5一侧在撞针槽内的竹节形撞针7的环形缺口7-1内,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的对应面对应,弹子5与撞针7前后有间隔,后间隔在限定的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最大压缩发力弹簧9时不与弹子5接触即可,前间隔在限定的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反扣中锁芯3上的双向斜面3-2反面最高点时不与弹子5接触即可,弹子5与撞针7不接触,处于撞针槽内的撞针7部分前有发力弹簧9,后部较细部分702套有复位弹簧8,弹簧8、9与撞针槽端相触的一端之间静联接,复位弹簧8轻微压缩,发力弹簧9完全伸展,撞针7受弹簧8力固定在弹簧8、9之间,发力弹簧9力绝对大于复位弹簧8力加上后锁芯弹片140的合力,后部较细部分702延伸到撞针槽外,较细部分末端有半径较大撞针圆帽703,撞针7前部、中后部最粗的部分和撞针后部较细部分702与撞针槽壁接触,其它部分与撞针槽壁有间隙,即撞针7在移动时与弹子5相交的部分和最细的部分与槽壁有间隙,撞针7在移动时与弹子5相交的对应面最外围有倒角7-4,前锁芯2后部侧面有环形凹槽2-1与壳体卡片10交扣配合转动。固定式中锁芯3由侧面的壳体卡柱120固定在壳体1上,正面有被动压缩撞针的双向斜面302及供撞针移动的通孔3-3,双向斜面3-2的一端对应在后锁芯弹片140的一端之前一旁,撞针7的后部在通孔3-3内,撞针7的后部较细部分702在任何状态时都不与双向斜面302的任何部分接触,撞针末端圆帽703外围与双向斜面302配合。后锁芯4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被弹子5阻挡时不与撞针7接触,后锁芯4有与撞针后部较细部分702配合反扣撞针末端圆帽703的弹片140,弹片140较厚的部分嵌入弹片孔槽底部,较薄的大部分沿弹片孔槽内靠近后锁芯4前端的一面平行延伸进供撞针7移动的凹槽内一部分,只有少部分与撞针7接触,凹槽底部到弹片140的间隔距离大于撞针末端703的长度,凹槽可分为弹片140一侧有让撞针缓冲的部分4-1和让撞针止位的凹槽端壁4-2,一侧有让撞针复位的部分4-3,缓冲槽部分4-1,即去掉弹片140占用的部分和弹片140一侧附近的少部分后沿撞针7轴心的转动线从弹片140一侧到凹槽端壁4-2的距离在撞针7被凹槽端壁4-2阻挡时和弹片140保持反扣即可,复位槽部分4-3,即沿撞针7轴心的转动线从弹片140的另一侧到凹槽另一端壁的距离大于转动线镜像到撞针末端703上的长度,后锁芯4后部有弧形沟槽4-4与壳体后部弧形止位台阶1-1配合。
第二个实施例的离合原理,闭锁时撞针前弹簧9完全伸展,后弹簧8轻微压缩,撞针7受后弹簧8力固定在前9、后弹簧8之间,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对应面错位,弹子5与撞针7之间有间隔,弹子5与撞针7不接触,撞针7后部在中锁芯通孔3-3内或沿转动线的任意一处。后锁芯4上的弹片140静止,(后背锁弹簧弹力)使后锁芯沟槽4-4一端端壁与壳体弧形台阶1-1一端接触后固定。
插入钥匙0开锁时,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对应面预先对位,扭动前锁芯2,撞针7至固定式中锁芯双向斜面302正面时,撞针末端圆帽703从正斜面302低点移至高点时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压缩前发力弹簧9,转动过斜面末端至通孔3-3时释放发力弹簧9,推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后压缩复位弹簧8时脱离发力弹簧9,持有惯性力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压缩复位弹簧8并经过弹子对应弓形缺口5-1, 撞针圆帽703经过中锁芯通孔3-3撞击后锁芯弹片140,弹片140一端受力摆动,撞针圆帽703滑过弹片140后,撞针后部较细部分702与弹片(14)对应,弹片140复位摆动反扣撞针7,持续扭动钥匙0使撞针7受凹槽端壁4-2阻挡从而带动后锁芯4同时转动开锁。
开锁完毕后反向扭动钥匙0,撞针7反向转动,后锁芯4受(后背锁弹簧弹力)同时复位转动,后锁芯沟槽4-4一端端壁与弧形台阶1-1一端接触使后锁芯4止位,撞针末端帽703移动至复位槽部分4-3与弹片140分离后受后复位弹簧8力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反扣双向斜面302反面,此时撞针7对应面已移动过弹子5的弓形缺口5-1,前后已有一定间隔,撞针7和后锁芯4已有一定间隔,可拨出钥匙0闭锁。或继续扭动,撞针7经过双向斜面302反面后受复位弹簧8力完全复位后再拨匙0。
插入非原配钥匙或工具正向扭动时,撞针7经过双向斜面302正斜面压缩前发力弹簧9释放推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受错位弹子5阻挡在与后锁芯4接触面之前,被弹子5阻挡后受反弹力和复位弹簧8力复位,过程中空转。反向扭动时撞针圆帽703经过双向斜面302的反斜面时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反扣斜面302,过程中弹子5与撞针7仍有一定间隔,撞针7与后锁芯4有间隔,经过双向斜面302反斜面后受复位弹簧8力复位,过程中空转。
图1、2、15、21至26、32、33、35、38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壳体1内有前锁芯2、中锁芯3、后锁芯4,从前锁芯2侧面到钥匙孔2-0沿锁芯轴向开有数个弹子孔槽,弹子孔槽一侧与撞针盲孔槽相交,撞针槽口在前锁芯2尾部外围,撞针槽内较大,槽口较小,弹子槽内的弹子5一端有弹子弹簧6,一端在钥匙孔2-0内,弹子5一侧在撞针槽内的竹节形撞针7的环形缺口7-1内,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的对应面对应,弹子5与撞针7前后有间隔,后间隔在限定的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最大压缩发力弹簧9时不与弹子5接触即可,前间隔不接触即可或略增加,弹子5与撞针7不接触,处于撞针槽内的撞针7部分前有发力弹簧9,后部较细部分702套有复位弹簧8,弹簧8、9与撞针槽端相触的一端之间静联接,复位弹簧8轻微压缩,发力弹簧9完全伸展,撞针7受弹簧8力固定在弹簧8、9之间,发力弹簧9力绝对大于复位弹簧8力加上后锁芯锁销弹簧15的合力,后部较细部分702延伸到撞针槽外,较细部分702末端有半径较大撞针圆帽703,撞针7前部、中后部最粗的部分和撞针后部较细部分702与撞针槽壁接触,其它部分与撞针槽壁有间隙,即撞针7在移动时与弹子5相交的部分和最细的部分与槽壁有间隙,撞针7在移动时与弹子5相交的对应面最外围有倒角7-4,前锁芯2后部侧面有环形凹槽2-1与壳体卡片10交扣配合转动。固定式中锁芯由侧面的壳体卡柱120固定在壳体1上,正面有被动压缩撞针的弹片斜面3002及供撞针移动的通孔3-3,弹片斜面3002一旁有用于撞针7随前锁芯2反转时阻挡撞针圆帽703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的中锁芯3延伸的台阶3-4,台阶3-4一端的斜角对应在后锁芯4复位状态时的凹槽之外,即对应在后锁芯4的前端面之前,弹片斜面3002的一端对应在后锁芯4的锁销斜面14-1之前一旁,撞针后部在通孔3-3内,撞针末端圆帽703外围与弹片斜面3002、台阶3-4配合,撞针7的后部较细部分702在任何状态时都不与弹片斜面3002和台阶3-4的任何部分接触。后锁芯4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被弹子5阻挡时不与撞针7接触,后锁芯4有与撞针较细后部702配合反扣撞针末端圆帽703的锁销14,锁销14在锁销孔槽内,锁销孔槽内较高,沿槽内靠近后锁芯前端的一面平行开出较低的槽口,锁销14较低的一部分和一端斜面14-1从锁销槽口延伸进供撞针7移动的凹槽内,凹槽底部到锁销14的间隔距离大于撞针末端703的长度,凹槽可分为锁销斜面14-1一侧有让撞针缓冲的部分4-1和让撞针止位的凹槽端壁4-2,一侧有让撞针复位的部分4-3,缓冲槽部分4-1,即去掉锁销14占用的部分和锁销14一侧附近的少部分后沿撞针7轴心的转动线从锁销14一侧到凹槽端壁4-2的距离在撞针7被凹槽端壁4-2阻挡时和锁销14保持反扣即可,复位槽部分4-3,即沿撞针7轴心的转动线从锁销14的另一侧到凹槽另一端壁的距离大于转动线镜像到撞针末端703上的长度,锁销14另一端有腰鼓形弹簧15,后锁芯4后部有弧形沟槽4-4与壳体后部弧形止位台阶1-1配合。
第三个实施的离合原理,闭锁时撞针前弹簧9完全伸展,后弹簧8轻微压缩,撞针7受后弹簧8力固定在前9、后弹簧8之间,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对应面错位,弹子5与撞针7之间有间隔,弹子5与撞针7不接触,撞针7后部在中锁芯通孔3-3内或沿转动线的任意一处。后锁芯4上的锁销弹簧15基本伸展,锁销14受弹簧15力完全伸展,(后背锁弹簧弹力)使后锁芯沟槽4-4一端端壁与壳体弧形台阶1-1一端接触后固定。
插入钥匙0开锁时,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对应面预先对位,扭动前锁芯2,撞针7至固定式中锁芯弹片斜面3002低点时,撞针圆帽703从弹片斜面3002低点移至高点时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压缩前发力弹簧9,转动过弹片斜面3002末端至通孔3-3时释放发力弹簧9,推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后压缩复位弹簧8时脱离发力弹簧9,持有惯性力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压缩复位弹簧8并经过弹子对应弓形缺口5-1,撞针末端经过中锁芯通孔3-3撞击后锁芯锁销斜面14-1,锁销14受力沿锁芯径向向外移动压缩锁销弹簧15,撞针圆帽703滑过锁销斜面14-1后,撞针较细后部702与锁销斜面14-1对应,锁销14复位移动一定距离反扣撞针7,持续扭动钥匙0使撞针7受凹槽端壁4-2阻挡从而带动后锁芯4同时转动开锁。
开锁完毕后反向扭动钥匙0,撞针7反向转动,后锁芯4受(后背锁弹簧弹力)同时复位转动,后锁芯沟槽4-4一端端壁与后弧形台阶1-1一端接触使后锁芯4止位,撞针末端帽7003与锁销14分离后,锁销14移动复位。撞针7较细后部702与弹片斜面3002侧面不接触,同时撞针7移动至后锁芯复位槽部分4-3受后复位弹簧8力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反扣弹片斜面3002平面部分,此时撞针7已完全复位,和弹片斜面3002反面的平面部分保持有微小间隔,可拨出钥匙0闭锁。或继续扭动,撞针末端703移动至中锁芯3延伸的台阶3-4上,台阶3-4把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位固定后,撞针7拨动弹片斜面3002移动并经过后拨匙0。
插入非原配钥匙或工具正向扭动时,撞针7经过弹片斜面3002压缩前发力弹簧9释放推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后受错位弹子5阻挡在与后锁芯4接触面之前,被弹子5阻挡后受反弹力和复位弹簧8力复位,过程中空转。反向扭动时撞针末端703移动至中锁芯3延伸的台阶3-4上,台阶3-4把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位固定后,撞针7拨动弹片斜面3002移动并经过,过程中空转。
图27至33、35、39主要是把撞针置于锁中心并应用类似实施例一活动式中锁芯的第四个实施例:根据图例,壳体1内有前锁芯2、中锁芯3、后锁芯4,从前锁芯2侧面到钥匙孔2-0沿锁芯轴向开有数个弹子孔槽,弹子孔槽一侧与撞针盲孔槽相交,撞针槽口在前锁芯2尾部中心,撞针槽内较大,槽口较小,槽内一侧有凹道,弹子槽内的弹子5一端有弹子弹簧6,一端在钥匙孔2-0内,弹子5一侧在撞针槽内的竹节形撞针7的环形缺口7-1内,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的对应面对应,弹子5与撞针7前后有间隔,后间隔在限定的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最大压缩发力弹簧9时不与弹子5接触即可,前间隔不接触即可,弹子5与撞针7不接触,撞针7前部一侧有台阶7-5与撞针槽内凹道对应防止撞针7自转,处于撞针槽内的撞针7部分前有发力弹簧9,后部较细部分702套有复位弹簧8,弹簧8、9与撞针槽端相触的一端之间静联接,复位弹簧8轻微压缩,发力弹簧9完全伸展,撞针7受弹簧8力固定在弹簧8、9之间,发力弹簧9力绝对大于复位弹簧8力加上后锁芯锁销弹簧15的合力,后部较细部分702延伸到撞针槽外,较细部分702末端侧面有弧边组成撞针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96281500061
形帽7003,撞针7前部最粗部分,前部较细部分一侧的台阶7-5及中后部最粗的部分和撞针后部较细的部分702与撞针槽壁接触,其它部分与撞针槽壁有间隙,撞针7在移动时与弹子5相交的对应面最外围有倒角7-4,前锁芯2后部侧面有环形凹槽2-1与壳体卡片10交扣配合转动。活动式中锁芯3侧面有环形凹槽3-1和止位弹片11与壳体较短卡片12交扣和一侧较长的卡片13配合,正面有被动压缩撞针的单向斜面3-2及供撞针移动的通孔3-3,撞针后部在通孔3-3内,撞针后部较细部分702在任何状态时都不与单向斜面3-2的任何部分接触,撞针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96281500062
形帽7003弧边与单向斜面3-2配合。后锁芯4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被弹子5阻挡时不与撞针7接触,后锁芯有与撞针后部较细部分702配合反扣撞针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496281500063
形帽7003的锁销14,锁销14在锁销孔槽内,锁销孔槽内较高,沿槽内靠近后锁芯前端的一面平行开出较低的槽口,锁销14较低的一部分和一端斜面14-1从锁销槽口延伸进供撞针7移动的凹槽内,凹槽底部到锁销14的间隔距离大于撞针末端7003的长度,凹槽可分为锁销斜面14-1一侧有让撞针缓冲的部分4-1和让撞针止位的槽端台阶4-2,槽端台阶4-2的高度低过锁销14位,一侧有让撞针复位的部分4-3,缓冲槽部分4-1,即去掉锁销14占用的部分和锁销14一侧附近的少部分后沿撞针末端7003弧边的转动线从锁销14一侧到槽端台阶4-2的距离小于撞针 形帽7003弧边的弧长,复位槽部分4-3,即沿撞针末端7003弧边的转动线从锁销14另一侧到槽端台阶4-2的距离大于撞针 形帽7003弧边的弧长,锁销14另一端有腰鼓形弹簧15,后锁芯4后部有弧形沟槽4-4与壳体后部弧形止位台阶1-1配合。
第四个实施例的离合原理,闭锁时撞针前弹簧9完全伸展,后弹簧8轻微压缩,撞针7受后弹簧8力固定在前9、后弹簧8之间,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对应面错位,弹子5与撞针7之间有间隔,弹子5与撞针7不接触,撞针后部在中锁芯通孔3-3内或沿转动线的任意一处。中锁芯3机构相对后锁芯4的对应机构在沿转动线的任意一点。后锁芯4上的锁销弹簧15基本伸展,锁销14受弹簧15力完全伸展,(后背锁弹簧弹力)使后锁芯沟槽4-4一端端壁与壳体弧形台阶1-1一端接触后固定。
插入钥匙0开锁时,弹子弓形缺口5-1与撞针7对应面预先对位,扭动前锁芯2,撞针7遇到中锁芯斜面3-2低点后带动中锁芯3转动,中锁芯弹片11转动至壳体较长卡片13处与之接触止位后,撞针帽7003从中锁芯斜面3-2低点移至高点时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压缩前发力弹簧9,转动过斜面3-2末端至通孔3-3时释放发力弹簧9,推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后压缩复位弹簧8时脱离发力弹簧9,持有惯性力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压缩复位弹簧8并经过弹子对应弓形缺口5-1,撞针帽7003经过中锁芯通孔3-3撞击后锁芯锁销斜面14-1,锁销14受力沿锁芯径向向外移动压缩锁销弹簧15,撞针帽7003滑过锁销14后,撞针后部较细部分702与锁销斜面14-1对应,锁销复位移动一定距离反扣撞针7,持续扭动钥匙0使撞针7受槽端台阶4-3阻挡从而带动后锁芯4同时转动开锁。
开锁完毕后反向扭动钥匙0,撞针7反向转动,后锁芯4受(后背锁弹簧弹力)同时复位转动,后锁芯沟槽4-4一端端壁与弧形台阶1-1一端接触使后锁芯4止位,撞针末端帽7003与锁销14分离后,锁销14移动复位,同时撞针帽7003移动至后锁芯复位槽部分4-3受后复位弹簧8力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反扣斜面3-2的反面平面,此时撞针7与后锁芯4已有一定间隔,持续转动前锁芯2,撞针帽7003此时反扣斜面3-2的反面的平面与之摩擦力无法带动中锁芯3,撞针帽7003移动过斜面3-2反面受复位弹簧8力完全复位后即可拨匙0。或摩擦力可以带动中锁芯3反转至中锁芯弹片11与较长卡片13的反向错位点时,撞针帽7003此时无法再带动中锁芯3,撞针帽7003移动过斜面3-2反面的平面后受复位弹簧8力完全复位,此时撞针7前部与最前的弹子5对应的较长的一节已完全移动过弹子5弓形缺口5-1,前后已有一定间隔,可拨匙0。在撞针帽7003反扣斜面3-2反面的平面时撞针7前部较长一节对应面在最前的弹子5弓形缺口5-1内,所以不能强行拨匙0。
插入非原配钥匙或工具正向扭转时,撞针7经过中锁芯斜面3-2压缩前发力弹簧9后释放推动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后压缩复位弹簧8时脱离发力弹簧9,持有惯性力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压缩复位弹簧8后受错位弹子5阻挡在中锁芯通孔3-3之内、后锁芯4接触面之前,撞针7被弹子5阻挡后受反弹力和复位弹簧8力复位,过程中空转。反向扭动时撞针7的末端帽7003带动中锁芯3同时空转。
(实施例一、三、四中的后锁芯4上的锁销14,在撞针7持有惯性力撞击锁销14后,锁销弹簧15的弹力若过大就要加大撞针前发力弹簧9的弹力,若过小,即使锁销14复位的速度能够反扣撞针7,也不能和撞针7的缺口7-2底部或较细部分702接触,即锁销14的缺口14-2不能和壳体止位台阶1-1对齐,若过分减少锁销缺口14-2与壳体止位台阶1-1的移动对齐距离就容易滑脱,因此实施例一中的锁销14的缺口14-2比壳体止位台阶1-1略宽,实施例三、四的锁销14上没有缺口,即锁销作用只反扣撞针,如以上提到的,在发力弹簧9、复位弹簧8、锁销弹簧15都调整适当时,为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几个协调方法:①、加深后锁芯上与撞针7配合的凹槽,撞针7需要连同做相应的调整。②、在后锁芯凹槽底部加装胶垫。③、在撞针7前部最粗部分与弹子5对应的端面上加装胶垫。④、加大锁销弹簧15的弹力,连同发力弹簧9的弹力。几点可全部施行或就几弹簧的弹力选择使用。同样适用于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二、三、四的撞针7与弹子5的对应面及撞针7末端与锁销14、弹片140等撞击时的对应面,为提高耐久,可整体使用高硬度、强度材料或局部覆盖。
(实施例一、二、三、四的锁头为门锁时设计有预防磁体吸引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内移动与弹子5接触的功能,在改装为自行车锁等时,撞针7宜用非磁性材料制造。预防钻,可在锁芯上加装防钻片。可在各种用途中调整制造材料)。
(开锁后撞针7沿锁芯轴向向外移动到限定的最大值后,为尽量缩短锁长,撞针7与弹子5对应的部分 会处于弹子弓形缺口5-1外,为防止过早拨匙0,撞针7前部与弹子缺口5-1对应的一节被加长)。

Claims (1)

1.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壳(1)内有前锁芯(2)、中锁芯(3)、后锁芯(4),其特征在于前锁芯弹子(5)一侧在撞针缺口(7-1)内,撞针(7)前有发力弹簧(9),后部较细段套有复位弹簧(8),末端有帽,撞针(7)受复位弹簧(8)的弹力固定在发力弹簧(9)和复位弹簧(8)之间,撞针(7)与弹子(5)不接触,中锁芯(3)有凹槽(3-1)和弹片(11)与侧面卡片配合或者中锁芯(3)由卡柱(120)固定,中锁芯(3)有斜面和通孔,后锁芯(4)在撞针(7)被弹子(5)阻挡瞬间与其不接触,后锁芯(4)有弹片或销或有缺口的销,弹片或销或有缺口的销的一端在与撞针配合的凹槽内,销的另一端有弹簧,壳体的台阶(1-1)在后锁芯沟槽(4-4)内与销配合。 
CN2009201760340U 2009-09-09 2009-09-09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02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60340U CN201902053U (zh) 2009-09-09 2009-09-09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60340U CN201902053U (zh) 2009-09-09 2009-09-09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02053U true CN201902053U (zh) 2011-07-20

Family

ID=44272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7603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02053U (zh) 2009-09-09 2009-09-09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0205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1604A (zh) * 2012-12-31 2013-04-24 能诚集团有限公司 锁的配合装置
CN106207790A (zh) * 2016-08-29 2016-12-07 重庆众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中置式开关柜的防爆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CN112525021A (zh) * 2020-08-17 2021-03-19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小型膛内环境敏感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1604A (zh) * 2012-12-31 2013-04-24 能诚集团有限公司 锁的配合装置
CN103061604B (zh) * 2012-12-31 2015-05-27 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锁的配合装置
CN106207790A (zh) * 2016-08-29 2016-12-07 重庆众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中置式开关柜的防爆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CN112525021A (zh) * 2020-08-17 2021-03-19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小型膛内环境敏感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02053U (zh)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CN102889026B (zh) 一种卡位式机械防盗锁
CN201133135Y (zh) 空转锁头
CN101705760B (zh)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US20150152666A1 (en) Lock Core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of Lock Plates
CN205206504U (zh) 一种复合叶片锁芯
CN201310234Y (zh) 改进的排片型锁头
CN101377103A (zh) 防拨锁的反锁结构
CN203223065U (zh) 弹子锁锁芯
CN103233617A (zh) 防盗旋转弹子锁锁体及钥匙
CN201981857U (zh)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CN102121328B (zh) 锁芯和采用这种锁芯的防盗插芯锁
CN201447960U (zh) 锁具
CN210530508U (zh) 一种门锁
CN203066648U (zh) 多维组合防盗锁芯
CN202611363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葫芦锁
CN1327099C (zh) 一种高保险三排匙锁头及钥匙
CN107083874B (zh) 空转锁芯
CN102493716B (zh) 一种锁头
CN101397864A (zh) 锁头的反锁机关
CN204627165U (zh) 一种可防震开锁的锁头结构及与其配合使用的钥匙
CN201347637Y (zh) 具有防拨功能的弹子锁锁头
CN219808843U (zh) 具有防止振动锡纸开锁的双排弹珠多组合锁定锁芯及锁具
CN200964725Y (zh) 一种弹子空转锁头
CN114215431B (zh) 一种锁体的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