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68174Y - 卡缘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缘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368174Y CN2368174Y CN 99225941 CN99225941U CN2368174Y CN 2368174 Y CN2368174 Y CN 2368174Y CN 99225941 CN99225941 CN 99225941 CN 99225941 U CN99225941 U CN 99225941U CN 2368174 Y CN2368174 Y CN 236817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inserting groove
- insulating body
- fixed part
- elastic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该绝缘本体设有沿卡缘连接器的纵长方向而向内凹设的插接槽,该导电端子设置于插接槽两侧,具有弹性部、固定部及接合部,其中该弹性部具有若干弧形弯折,且根据其长度不同而分为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于第二端子弹性部与固定部的结合处设有一个连续转折部,该连续转折部最下端与固定部间隔一适当距离,这样的设计可平衡导电端子的接触应力并增加其抗弯曲强度。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卡缘连接器,尤其是指端子抗弯曲强度提高,且能降低对接电子元件的插入力的卡缘连接器。
随着电连接器的端子密度不断增大,相对的使连接器所提供的插入力也不断增加,为了克服较大插入力所导致插入动作困难的问题,业界对于各类型连接器皆有不断创新的设计,以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卡缘连接器而言,现有相关专利如台湾申请第84218094号及第86203499号,即揭示卡缘连接器的端子设计以解决插入力过大现象。请参阅图1所示是台湾专利第84218094号所揭示的卡缘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如图所示,该卡缘连接器7内设有插接槽71,用以与电路板8的插接,于该插接槽两侧各设一排导电端子72、73,根据导电端子72、73的长度不同将其分为长端子72及短端子73,其分别具有一凸设于插接槽71内的接触部721及731,以与插入的电路板8构成电性接触。当电路板8插入时,长端子72先于短端子73与其接触,如此即可将插入力分散到与长、短端子接触的两个阶段,可达到使插入动作平稳的目的。
然而,由于短端子73的弹性部732的长度相较于长端子72的弹性部722要短,即短端子73的弹性力臂较短,使得长、短端子与电路板8之间的接触压力不均,而且,由于电路板8先与长端子72接触,再与短端子73接触,如此会使短端子73承受较大的弯曲力,而短端子73又无其它抗弯曲力结构设计,这样,短端子73容易因其抗弯曲强度不足而引起使用寿命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两种不同长度的导电端子,可降低连接器所需插入力,且短端子因具有一连续转折部,使短端子的抗弯曲强度得到改善,利于平衡长、短端子对插入的电子元件的接触压力的卡缘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卡缘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包含插接面及接合面,于插接面与接合面之间设有插接槽、若干端子孔、第一抵靠部及第二抵靠部;该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端子孔中,且依位于端子孔中延伸长度的不同而分为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该第一、第二端子均具有弹性部、固定部及接合部,其中弹性部包括抵接部、及凸出于插接槽内壁的呈弧形结构的接触部,该抵接部用于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抵靠部相抵接,而接触部用于与所插接的电子元件相接触,且第二端子弹性部还包括一设置于接触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连续转折部,该连续转折部是由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向绝缘本体插接面延伸一定长度后,经转折并向绝缘本体的接合面延伸,在与第二端子固定部相距一适当距离的位置处又转折并向绝缘本体的插接面延伸。通过此种结构设计,可增加第二端子弹性部的整体长度,从而弥补第二端子的弹性,使第一、第二端子对插入的电子元件的接触压力相平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由于采用了两种长度的端子并存的方式,该卡缘连接器所需插入力较小,同时,第二端子因为其连续转折部的设计,使其弹性增加,抗弯曲强度也得到提高,并使该卡缘连接器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卡缘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沿III-III向的剖视图。
图4是电路板插入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5是电路板插入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6是电路板插入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完结状态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第一端子11及第二端子12(请参照图3所示),其中绝缘本体10为长形体,其用以插接电子元件的一侧面为插接面100,该插接面100相对的侧面则是与主电路板(未图示)相连接的接合面101,于插接面100上向接合面101方向凹设有一细长的插接槽1001,用以容置所插接的电子元件。于插接槽1001两侧各设置有一排端子孔102,用以容置导电端子(容后详述)。
再请参照图3所示,于绝缘本体10的插接槽1001与端子孔102之间设有抵靠部,根据该抵靠部的长度不同可将其分为第一抵靠部103及第二抵靠部104,两者相对设置于插接槽1001上缘的两侧,且于插接槽1001的一侧,第一抵靠部103与第二抵靠部104为相互间隔设置(如图2示)。第一抵靠部103所对应的端子孔装设第一端子11,而第二抵靠部104所对应的端子孔则装设第二端子12。
第一端子11包括弹性部110、固定部111及接合部112三部分,于弹性部110上设有若干个弧形结构,其中靠近弹性部110末端的弧形结构是凸出于插接槽1001内壁的接触部1101,以构成与插接电子元件(容后详述)的电性接触。第二端子12也是由弹性部120、固定部121及接合部122三部分构成,该弹性部120的末端抵靠于第二抵靠部的抵接部1201,于弹性部120靠近固定部121的一端设有一个连续转折部1202,而抵接部1201与连续转折部1202之间还设有一凸设于插接槽1001内壁的弧形接触部1203,且若将卡缘连接器1的插接面100向上设置,则第二端子12的接触部1203要比第一端子11的接触部1101在垂直方向上低一适当距离,该距离大于插接电子元件插接端的倒角宽度(容后详述)。所述连续转折部1202其一端与接触部1203相连,另一端与固定部121相连,其间设有两个转折点,分别为第一、第二转折点12021、12022,其中第一转折点12021是靠近于固定部121,且与固定部121间隔一较小距离。另外,第一、第二端子11、12的固定部111及121具有提供第一、第二端子于端子孔102中的定位作用,而第一、第二端子的接合部112及122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接合面101,以达到卡缘连接器1与主机板(图未示)的电性连接。
再请同时参照图4、图5及图6所示,与本实用新型相插接的电子元件,在本实施例当中为电路板2,与该电路板2的插接端设有倒角,以便于实现插入的动作。
如图4所示,电路板2自上而下插入插接槽1001时,其倒角侧面先与第一端子11的接触部1101相接触,由于第二端子12接触部1203的垂直位置较低,这样,此过程电路板2仅相当于与卡缘连接器1的半数端子接触,其插入力也缩减一半。
如图5所示,随着电路板2继续向下插入,第一端子11的接触部1101已经滑过电路板2的倒角面,此时第一端子11对电路板2所产生的阻力较小,仅为由正压力所引起的摩擦力。然后,电路板2的倒角面与第二端子12接触,此时电路板2对第二端子12所产生的弯曲力较大,第二端子12的连续转折部1202会产生弹性变形,其第一转折点12021向下位移与固定部121接触,并以该接触点为第二端子12的支点,以提供较好的抗弯曲能力。由于第一转折点12021与固定部121之间的距离比第二端子12抵接部1201的长度要短,这样,当第一转折点12021与固定部121接触时,其抵接部1201仍抵接于第二抵靠部104上。
如图6所示,电路板2已经完成其插入动作,而第二端子12也已经滑过电路板2的倒角面,电路板2对其产生的弯曲力有很大程度的减小,仅为由正压力所产生的摩擦力,因此,第二端子12因弹性作用会使其第一转折点12021离开固定部121,并回复到初始状态。由于第二端子12具有连续转折部1202,使其弹性部120的长度得到增加,从而弥补了因其接触部1203垂直位置较低而引起第二端子弹性不足的问题,减小了第二端子12对电路板2的正压力,而且,可通过对该连续转折部1202的力学分析,设计出适当长度的连续转折结构,使第二端子12与第一端子11对电路板2所产生的正压力相平衡,以免由于第二端子12的正压力较大而导致电路板2上相应电路的使用寿命缩短。
借上述构造,该卡缘连接器1不仅减小了插接电子元件插入时所需的正压力,而且,通过设计一连续转折结构,有效的解决了插接电子元件因端子高低不一而导致接触压力不平衡的问题,在提高了第二端子12弹性梁长度的同时,又使其抗弯曲能力得到增加,这样可使卡缘连接器1与插接电子元件电性连接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
Claims (6)
1.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包含插接面及接合面,于插接面与接合面之间设有插接槽、若干端子孔、第一抵靠部及第二抵靠部和若干设于端子孔内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若干第一端子,包括设置于端子孔内的弹性部、固定部以及延伸出绝缘本体接合面的接合部,该弹性部设有至少一个凸出于插接槽内壁的接触部,于弹性部前端设有抵接于绝缘本体第一抵靠部的抵接部;若干第二端子,具有弹性部、固定部及接合部,在弹性部前端设有抵接于绝缘本体第二抵靠部的抵接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具有凸出于插接槽内壁的接触部,其凸出于插接槽内壁的位置是沿插接槽的延伸方向而滞后于第一端子凸出于插接槽内壁接触部的位置,于该弧形结构与固定部之间设有一连续转折部,该连续转折部是由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向绝缘本体插接面延伸一定长度后,经转折并向绝缘本体的接合面延伸,在与第二端子固定部相距一适当距离的位置处又转折并向绝缘本体的插接面延伸,当第二端子受弯曲力变形时,该连续转折部的最低点会与固定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是:第一、第二端子凸出于插接槽内壁的弧形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插接电子元件插接端的倒角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是:第一抵靠部的长度比第二抵靠部的长度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是:第二端子的抵接部与绝缘本体第二抵靠部的接触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端子连续转折部最低点与其固定部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是: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成对设置于插接槽两侧,而于插接槽的同一侧,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呈相互间隔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是: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弹性部设置的凸出于插接槽内壁的接触部为呈弧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9225941 CN2368174Y (zh) | 1999-03-12 | 1999-03-12 | 卡缘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9225941 CN2368174Y (zh) | 1999-03-12 | 1999-03-12 | 卡缘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368174Y true CN2368174Y (zh) | 2000-03-08 |
Family
ID=3401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9225941 Expired - Lifetime CN2368174Y (zh) | 1999-03-12 | 1999-03-12 | 卡缘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368174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66046A (zh) * | 2016-07-29 | 2018-02-06 |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 双面卡缘连接器 |
-
1999
- 1999-03-12 CN CN 99225941 patent/CN236817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66046A (zh) * | 2016-07-29 | 2018-02-06 |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 双面卡缘连接器 |
CN107666046B (zh) * | 2016-07-29 | 2020-11-10 |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 双面卡缘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14490C (zh) | 电气端子 | |
JPH0713180Y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01238086Y (zh) | 插槽连接器 | |
CN2312523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571015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01112786Y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39542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368174Y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699510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682628Y (zh) | 电连接器的端子 | |
CN2390292Y (zh)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 |
CN2665960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579016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629251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0114250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682649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17934262U (zh) | 一种16PIN Type-C连接器 | |
CN220368176U (zh) | 线缆电连接器 | |
CN2548280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7607140U (zh) | 一种线束插接器的连接结构 | |
CN220628449U (zh) | 线缆插入装置和连接器制造设备 | |
CN220209330U (zh) | 一种高速通讯连接器 | |
JPH09306606A (ja) |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
CN2694523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697868Y (zh) | 线缆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