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8086Y - 插槽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槽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8086Y
CN201238086Y CNU2008201313910U CN200820131391U CN201238086Y CN 201238086 Y CN201238086 Y CN 201238086Y CN U2008201313910 U CNU2008201313910 U CN U2008201313910U CN 200820131391 U CN200820131391 U CN 200820131391U CN 201238086 Y CN201238086 Y CN 20123808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terminal
row
insulating body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313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313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808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808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808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插槽连接器包括一纵长状的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一收容电子卡且呈纵长状的插槽,插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槽,在至少一收容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内设有一第二抵持块,下排导电端子从其接触部沿着插槽内侧延伸设有第二抵持部,第二抵持部在下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压时抵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二抵持块,并沿第二抵持块相对滑动,第二抵持部在接触部受压时抵靠该第二抵持块,并沿第二抵持块相对滑动,故第二抵持部能对接触部提供支撑力,且第二抵持部不受向下移动的限制,因此每一下排导电端子在受压至一定程度后均可抵靠在第二抵持块上,因此使下排每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该电子卡接触的紧密程度相同。

Description

插槽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设有纵长插槽的插槽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1、图2为一种现有的插槽连接器与电子卡的组装示意图,该插槽连接器b1,包括上排导电端子b22、下排导电端子b11及收容该上下排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b10,上排导电端子b22设有弹性臂b221,在弹性臂b221末端突出设有接触部b223,下排导电端子b11也设有弹性臂b112,弹性臂b112上突出设有接触部b114,且该接触部b114向插槽内侧方向延伸设有抵持臂b113,所述绝缘本体b10设有收容电子卡b2的插槽b100,所述插槽b100内设有一平台b102,当电子卡b2插入插槽b100并与上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b223及下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b114相接触候后,按压旋转该电子卡b2,此时接触部b114受到电子卡b2的压力,将会相对于该电子卡b2滑动并将朝下移动,同时下排导电端子b11的弹性臂b112将发生弹性形变,该下排导电端子b11的抵持臂b113向下移动,并抵持于所述平台b102上。但是该插槽连接器b1存在如下缺陷:由于上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b221末端延伸方向与电子卡b2的插接方向相反,在刚插入电子卡b2时,若插入角度不当或插入力过大极易使上排导电端子发生跪针现象(导电端子被折断),另外,在电子卡b2按压到固定位置之后,由于某些下排导电端子b11的制造公差问题,其抵持臂b113并不能接触到所述平台b102,因此,接触到平台b102的抵持臂b113能够对该接触部114提供一支撑力,未接触该平台b102的则不能够提供支撑力,使电子卡b2与接触部114接触的紧密程度不同,导致端子b11之间的阻抗不同,影响了该插槽连接器b1的高频特性,同时,部分所述接触部b114上的氧化层不能借助与电子卡b2的相对滑动而刮除,进而影响该插槽连接器b1的电连接特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插槽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导电端子发生跪针现象,并使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电子卡的接触值相同的插槽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槽连接器,包括:一纵长状的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沿其纵长方向设有一用于收容电子卡且呈纵长状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收容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分别设有相向但不在于同一垂直线的接触部,所述两接触部分别沿着所述插槽的插槽口设有朝外倾斜的导引部,所述两导引部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用以导引电子卡的开口,且所述两导引部分别延伸设有弯折部,至少一弯折部反向延伸设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转折延伸形成一垂直于绝缘本体纵长方向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远离所述弹性臂一端延伸设有一焊接部,所述两接触部沿着插槽内侧分别延伸设有第二连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的两接触部分别沿着所述插槽的插槽口设有朝外倾斜的导引部,所述两导引部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用以导引电子卡的开口,可有效的将于其对接的电子卡导入插槽中,且所述两导引部分别延伸设有弯折部,至少一弯折部反向延伸设有弹性臂,使导电端子在受压时能提供较好的弹性,在两接触部沿着插槽内侧分别延伸设有第二连接部,故导电端子的两接触部末端均向插槽内侧延伸,其延伸方向与电子卡的插入方向相同,可有效避免电子卡插入时因受力不均或角度不当而发生跪针现象。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插槽连接器,包括:一纵长状的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沿其纵长方向设有一用于收容电子卡且呈纵长状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收容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在至少一所述收容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内设有一第二抵持块,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分别设有相向但不在于同一垂直线的接触部,所述两接触部分别沿着所述插槽的插槽口设有朝外倾斜的导引部,所述两导引部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用以导引电子卡的开口,且所述两导引部分别延伸设有弯折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从其对应的接触部沿着插槽内侧延伸设有第二抵持部,且所述第二抵持部设置于所述接触部与电子卡相接触的接触面的相反一侧,所述第二抵持部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压时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第二抵持块,并沿所述第二抵持块相对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的两接触部分别沿着所述插槽的插槽口设有朝外倾斜的导引部,所述两导引部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用以导引电子卡的开口,可有效的将于其对接的电子卡导入插槽中,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从其对应的接触部沿着插槽内侧延伸设有第二抵持部,且所述第二抵持部设置于所述接触部与电子卡相接触的接触面的相反一侧,所述第二抵持部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压时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第二抵持块,并沿所述第二抵持块相对滑动,该第二抵持部在接触部受压时抵靠该第二抵持块,并沿该第二抵持块相对滑动,故该第二抵持部能对该接触部提供支撑力,且该第二抵持部不受向下移动的限制,因此每一下排导电端子在受压至一定程度后均可抵靠在第二抵持块上,因此使下排每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该电子卡接触的紧密程度(即接触值)相同,从而使各导电端子之间的阻抗相等,满足该插槽连接器的高频特性,同时也使接触部上的氧化层能借助与电子卡相对滑动而刮除,保证该插槽连接器与电子卡之间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插槽连接器,一种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纵长状的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沿其纵长方向设有一用于收容电子卡且呈纵长状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收容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分别设有相向但不在于同一垂直线的接触部,所述两接触部沿着插槽内侧分别延伸设有抵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抵持部,由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延伸形成弯折部,由所述弯折部延伸形成水平的定位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的两接触部沿着插槽内侧分别延伸设有抵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抵持部,故导电端子的两接触部末端均向插槽内侧延伸,其延伸方向与电子卡的插入方向相同,可有效避免电子卡插入时因受力不均或角度不当而发生跪针现象,同时也可增加接触部与电子卡间的接触力,使接触部与电子卡接触的紧密程度(即接触值)相同,从而使各端子之间的阻抗相等,满足该插槽连接器的高频特性,同时也使接触部上的氧化层能借助与电子卡相对滑动而刮除,保证该插槽连接器与电子卡之间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插槽连接器在电子卡插接前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插槽连接器在电子卡插接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绝缘本体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绝缘本体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绝缘本体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绝缘本体另一方向局部放大视图;
图7为上下两排导电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上下两排导电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后,沿导电端子所在位置剖开的剖视图;
图9为图8所示插槽连接器与电子卡插入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插槽连接器与电子卡插入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相邻端子间的隔肋未变形前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相邻端子间的隔肋变形后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相邻端子间的隔肋变形后的另一方向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5为本图14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分解的阶梯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组合的阶梯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在电子卡插入状态下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在电子卡固定状态下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3、图4,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上排导电端子3和下排导电端子2以及两金属扣持件4。
请参照图5至图7,绝缘本体10包括纵长型基体11及设于基体11两端的塑料扣持臂12,该塑料扣持臂12与基体11一体成型,该基体11的一侧沿所述基体11纵长方向设有一呈纵长状的插槽13,该插槽13可用于插接电子卡8(如图9、图10所示),绝缘本体1的一侧还设有两排掏料孔16和17,所述掏料孔16、17可减小塑料的绝缘本体10成型时因塑料厚度过大而发生翘曲变形。将绝缘本体10的基体11上设有插槽13的一侧定义为前表面110,将绝缘本体10上与所述前表面110相对的一侧定义为后表面112,将绝缘本体10设有两排掏料孔16、17的一侧定义为底表面111,基体11的底表面与绝缘本体10的底表面相同,即基体11的底表面为111,塑料扣持臂12的前表面122和绝缘本体10的前表面110在同一侧,塑料扣持臂12的后表面123和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112在同一侧,塑料扣持臂12上设有用以容置金属扣持件4的容置空间121,容置空间121从塑料扣持臂12的前表面122向后表面123方向延伸形成,且贯穿绝缘本体10。所述插槽1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收容槽104、105,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与下排导电端子2分别收容于所述的收容槽104、105中,每一收容槽包括定位导电端子的水平定位槽106、107(请参见图8),该水平定位槽106、107分别位于绝缘本体10斜对角两侧,所述上下两侧的收容槽104、105在绝缘本体的前表面110与后表面112设有突出于导电端子第一连接部(当导电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中时)的隔肋108、109(图11至图13能更清楚的示意该结构特征)。基体11的底表面111设有定位柱15,在插槽连接器与对接电路板(未图标)连接时定位柱15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对应定位孔中,以将插槽连接器定位于电路板上。掏料孔16的顶部为一挡止部161,该挡止部161用于挡止下排导电端子2的第一抵持部23,且该掏料孔16与设置于绝缘本体下侧的收容槽105相连通,掏料孔16与收容槽105相通形成一让位空间171,该让位空间171可提供下排导电端子2弹性变形时所需要的足够的变形空间(请参见图8)。
请参照图8至图10,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和下排导电端子2分别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下两侧的收容槽104、105中,且该上排导电端子3和下排导电端子2分别设有靠近所述插槽13中央部的接触部31和21,所述的接触部31和21相向但不在于同一垂直线上,该接触部31和21用以导接电子卡两侧的导电片(图未示),所述两接触部31和21沿着插槽13内侧分别延伸设有第二连接部32和22,该第二连接部32和22在远离接触部31和21一端延伸设有第一抵持部33和23,该第一抵持部33和23在电子卡8插入插槽13前分别抵持于绝缘本体插槽内侧的一挡止部101与插槽下侧的所述挡止部161上,各导电端子的第一抵持部33和23需被压缩一定程度后抵持于挡止部101和161上,由于导电端子具有弹性故其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趋势,因此在电子卡8插入插槽13之前各导电端子的第一抵持部33和23会紧密的抵靠于挡止部101和161上,使得各导电端子受力均匀的保持在绝缘本体中,并使得端子都保持有大小相等的预压力。所述两接触部31和21分别沿着所述插槽13的插槽口方向设有朝外倾斜的导引部34和24,所述两导引部34和24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用以导引电子卡的开口5。且所述两导引部34和24分别朝所述插槽上下两侧弯折延伸设有弯折部35和25,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35先朝上后反折延伸设有一位于上排导电端子所述接触部31上方的弹性臂36,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25先朝下后向内侧反折延伸设有一位于下排导电端子所述接触部21斜下方的弹性臂26(当然,下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也可设置在其接触部正下方);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36延伸设有定位于绝缘本体上侧的水平定位槽106中的定位部37,该定位部37向下弯折延伸设有垂直于绝缘本体的纵长方向且一侧贴于绝缘本体的第一连接部38,该第一连接部38末端向外延伸设有水平的焊接部39,以将插槽连接器焊接至电路板(未图标)上;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26向下弯折延伸设有第一连接部28,该第一连接部28垂直于绝缘本体的纵长方向且一侧贴于绝缘本体,由该第一连接部28向外弯折延伸设有定位于绝缘本体下侧的水平定位槽107中的定位部27,该定位部27向外延伸形成水平的焊接部29,该焊接部29也是用以将插槽连接器焊接至电路板(未图标)上。
请参见图11至图13,在将上下两排导电端子3和2装设至绝缘本体上下两排收容槽104和105后,为了更有效的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中,可用一制具(未图示)加热后挤压所述相邻收容槽间的隔肋108、109,使得被挤压部分的隔肋变软其材料流向收容槽中,使得被挤压的隔肋变形后形成包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38、28的固持块109,而形成了所述第一连接部38、28部分被包覆于绝缘本体10中的结构。
请参见图9、图10,当电子卡8插接插槽连接器1时,先将电子卡8倾斜放入两导引部34和24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的开口5中,后向内推动电子卡8,这时两导引部34和24将电子卡8导入插槽13中,电子卡8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3、2的接触部31、21分别接触,并挤压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使其弹性臂36和26受压变形,绝缘本体在上下排导电端子3和2作动方向(与绝缘本体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设有一活动空间102,当导电端子受压变形时其弹性臂36、26可在活动空间102中发生弹性变形,上排导电端子3的活动空间上侧设有一第一抵持块103(请参见图9及图10),当上排导电端子3受较大压力时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块103,所述的弯折部35及导引部34仍可继续受压发生弹性变形,当电子卡8完全插入插槽13中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36和26被电子卡8挤压,其可先在活动空间102中弹性变形,当电子卡8完全插入插槽13中处于固定状态时,上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36部分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块103,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6未抵持于任何物上而位于其对应的活动空间102中,使得下排导电端子2在电子卡插入时始终与电子卡8保持弹性压缩接触,另上排导电端子3在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块103时,所述的弯折部35及导引部34仍可继续受压发生弹性变形,故上排导电端子3也与电子卡8保持弹性压缩接触,使得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31、21与电子卡8紧密接触。
由于弯折部反向延伸设有弹性臂36、26,使导电端子在受压时能提供较好的弹性,在两接触部31、21沿着插槽内侧分别延伸设有第二连接部32、22,故导电端子的两接触部末端均向插槽内侧延伸,其延伸方向与电子卡的插入方向相同,可有效避免电子卡插入时因受力不均或角度不当而发生跪针现象。
请参见图14至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请先参照图14和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1’的整体示意图。该插槽连接器1,用以将一电子卡8’(如图18、19)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上(图未示),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0’、多个上排导电端子3’、多个下排导电端子2’和一组金属扣持件4’。
所述绝缘本体10’呈纵长状,其内设有一呈纵长状的插槽100’,该上排导电端子3’和该下排导电端子2’分别相对交错排列于所述插槽100’两侧,且该下排导电端子2’设于插槽100’下侧,上排导电端子3’设于插槽100’上下侧。
所述绝缘本体10’还包括一前壁11’、与该前壁11’相对的一后壁12’、一顶壁13’和一底壁14’。所述插槽100’自该前壁11’凹陷形成,用以供所述电子卡8’(如图18、19)插接。且所述插槽100’两侧设有垂直于所述插槽100’的多个隔肋110’,每相邻的下侧两隔肋110’之间形成多个收容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111’,该收容槽111’分别包括一水平定位槽1110’和与该水平定位槽1110’相连的一第一抵持壁1113’,该水平定位槽1110’与所述隔肋110’相互垂直,自该第一抵持壁1113’向所述绝缘本体内侧延伸形成一第二抵持块1111’,该第二抵持块1111’的末端形成尖角状的抵靠部1112’,另外,该第一收容槽111’内与第二抵持块1111’相对的一侧还设有一挡止块101’,该挡止块101’所在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抵持块1111’所在位置,在下排导电端子2’装设于绝缘本体2后可防止其过渡凸入插槽100’,使下排导电端子2稳固的收容于绝缘本体中。
所述后壁12’凹设形成有多个收容上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112’,且收容槽112’在靠近所述绝缘本体后壁一侧也是由在该侧相邻的两隔肋110’隔离形成,其设于所述插槽100’的上侧,且该收容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111’和该收容上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112’相对交错设置。该收容槽112’内设有一第三抵持块1120’,在收容槽112’靠近所述后壁12’一侧设有定位上排导电端子的水平定位槽1122’,该水平定位槽1122’与所述隔肋110’相互垂直。
该底壁14’上设有两个用来定位的定位柱140’,并且底壁14’上还凹陷形成有多个用于减小绝缘本体10成型时因厚度过大而翘曲变形的掏料槽141’,且该掏料槽141’与所述收容槽111’相连通,当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1’中的下排导电端子2’受压时其在发生弹性变形或移动时可延伸至该掏料槽141’中,因此所述的掏料槽141’也是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在弹性变形或移动时的一让位空间。
请参照图16、17,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和下排导电端子2’,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上下两侧的收容槽111’、112’中,且该上排导电端子3’和下排导电端子2’分别设有靠近所述插槽中央部的接触部31’和21’,所述的接触部31’和21’相向但不在于同一垂直线上,该接触部31’和21’用以导接电子卡两侧的导电片(图未示),所述两接触部31’和21’沿着插槽100’内侧分别延伸设有第二连接部32’和22’,该第二连接部32’和22’在远离接触部31’和21’一端延伸设有第一抵持部33’和23’,该第一抵持部33’和23’在电子卡8’插入插槽100’前分别抵持于绝缘本体插槽内侧的第三抵持块1120’与挡止块101’上,使上下两排导电端子3’和2’更好的固持于收容槽中,各导电端子的第一抵持部33’和23’需被压缩一定程度后抵持于所述第三抵持块1120’与所述挡止块101’上,由于导电端子具有弹性故其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趋势,因此在电子卡插入之前各导电端子的第一抵持部33’和23’会紧密的抵靠于所述第三抵持块1120’与所述挡止块101’上,使得各导电端子受力均匀的保持在绝缘本体中。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从其对应的接触部21’沿着插槽100’内侧延伸设有第二抵持部231’,且所述第二抵持部231’设置于所述接触部21’与电子卡8相接触的接触面的相反一侧,所述两接触部31’和21’分别沿着所述插槽100’的插槽口方向设有朝外倾斜的导引部34’和24’,所述两导引部34’和24’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用以导引电子卡的开口5’。所述两导引部34’和24’分别朝所述插槽上下两侧弯折延伸设有弯折部35’和25’,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35’先朝上后反折延伸设有一位于上排导电端子所述接触部31’上方的弹性臂36’,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25’先朝下后向内侧反折延伸设有一位于下排导电端子所述接触部21’斜下方的弹性臂26’;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36’延伸设有定位于绝缘本体上侧的水平定位槽1122’中的定位部37’,该定位部37’向下弯折延伸设有垂直于绝缘本体的纵长方向且一侧贴于绝缘本体的第一连接部38’,该第一连接部38’末端向外延伸设有水平的焊接部39’;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26’向下弯折延伸设有第一连接部28’,该第一连接部28’向外弯折延伸设有定位于绝缘本体下侧的水平定位槽1110’中的定位部27’,该定位部27’向外延伸形成水平的焊接部29’。
请参照图16、17,该插槽连接器的组装过程如下:先将该下排导电端子2’插入所述收容槽111’中,使所述第一抵持部23’挡止于在该挡止块101’下方,所述定位部27’容置于所述水平定位槽1110’中,并最终第一连接部28’抵靠在所述第一抵靠壁1113’上,所述焊接部29’露出该收容槽111’;将该上排导电端子3’由该绝缘本体10’后壁12’向前壁11’方向插入所述收容槽112’中,使该第一抵持部33’抵持于该第三抵持块1120’上,所述定位部37’定位于所述水平定位槽1122’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8’一侧贴于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焊接部39’显露于该收容槽112’;这时可明显看出所述隔肋110’突出于所述上下排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38’、28’,然后将该金属扣持件4’装设于该绝缘本体10’的两端,为了更有效的将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中,也可如第一实施例一样用一制具(未图示)加热后挤压所述相邻收容槽间的隔肋110’,使得被挤压部分的隔肋变软其材料流向收容槽中,使得被挤压的隔肋变形后形成包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38’、28’的固持块(在本实施例中未示出隔肋110’变形后的示意图,其原理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
请参照图15、18、19,使用时,先将该插槽连接器1’的定位柱140’对应插入该电路板(图未示)的定位孔(未图示),以将该插槽连接器1’装设于该电路板(图未示)上的预定位置,而后将该焊接部39’、29’焊接至该电路板(图未示)。然后将所述电子卡8’自所述插槽100’的开口5’倾斜插入插槽100’中,使得该电子卡8’的两侧面上的导接垫(图未示)能够分别接触该接触部31’、21’。而后,再向内推动该电子卡8’,直至其到达所述插槽100’底部,最后向该电路板(图未示)方向按压该电子卡8’,使电子卡8大致与所述电路板所在平面平行。
在向所述电路板(图未示)方向按压该电子卡8’的过程中,由于该下排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受到该电子卡8’的压力,该接触部21’将随着该电子卡8’的下压而向下移动,同时,所述弹性臂26’将向下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二抵持部231’也将向下移动并将最终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块1111’的抵靠部1112’上,电子卡8’继续向下按压时,该第二抵持部231’将继续相对于该第二抵持块1111’斜向向下移动,且该抵靠部1112’相抵持于该第二抵持部231’的顶端和末端之间,故该第二抵持部231’的末端未受到限制,即其末端能向下方继续移动,使得所有下排导电端子2’都能够抵持于该第二抵持块1111’的抵靠部1112’上,该接触部21’与电子卡8’均能够紧密接触,因此电子卡8’与各接触部21’之间的接触值相同,各下排导电端子2’之间的阻抗也会相同,下排导电端子2’间的高频特性不会受到影响。此外,在所述电子卡8’插入过程中,下排导电端子2’在该电子卡8’上滑动一段距离,在滑动时,所述接触部21’与电子卡8’保持紧密接触,使得所述接触部21’上的氧化层能够完全刮掉,从而保持该插槽连接器1’和电子卡8’之间良好的电性连接。

Claims (20)

1.一种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纵长状的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沿其纵长方向设有一用于收容电子卡且呈纵长状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收容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分别设有相向但不在于同一垂直线的接触部,所述两接触部分别沿着所述插槽的插槽口设有朝外倾斜的导引部,所述两导引部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用以导引电子卡的开口,且所述两导引部分别延伸设有弯折部,至少一弯折部反向延伸设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转折延伸形成一垂直于绝缘本体纵长方向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远离所述弹性臂一端延伸设有一焊接部,所述两接触部沿着插槽内侧分别延伸设有第二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至少一导电端子作动方向设有一活动空间及一第一抵持块,当导电端子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块时,所述的弯折部及导引部仍可继续受压弹性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的水平定位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弯折部分别反向延伸设有一弹性臂,至少一所述弹性臂转折延伸形成一侧贴于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被包覆于绝缘本体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设有一突出于所述导电端子第一连接部的隔肋,至少部分所述隔肋变形后形成包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固持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接触部一端延伸设有抵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抵持部。
8.一种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纵长状的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沿其纵长方向设有一用于收容电子卡且呈纵长状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收容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在至少一所述收容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内设有一第二抵持块,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分别设有相向但不在于同一垂直线的接触部,所述两接触部分别沿着所述插槽的插槽口设有朝外倾斜的导引部,所述两导引部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用以导引电子卡的开口,且所述两导引部分别延伸设有弯折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从其对应的接触部沿着插槽内侧延伸设有第二抵持部,且所述第二抵持部设置于所述接触部与电子卡相接触的接触面的相反一侧,所述第二抵持部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压时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第二抵持块,并沿所述第二抵持块相对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块斜向向下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至少一导电端子作动方向设有一活动空间及一第一抵持块,当导电端子抵持于第一抵持块时,所述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及导引部仍可继续受压弹性变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弯折部分别反向延伸设有一弹性臂,至少一所述弹性臂转折延伸形成一侧贴于绝缘本体的第一连接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斜对角两侧分别设有定位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的水平定位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先朝上后反折延伸设有一位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接触部上方的弹性体,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先朝下后向内侧反折延伸设有一位于所述下排导电端子接触部斜下方的弹性体;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延伸设有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侧的水平定位槽中的定位部,该定位部向下弯折延伸设有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末端向外延伸设有水平的焊接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向下弯折延伸设有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向外弯折延伸设有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下侧的水平定位槽中的定位部,该定位部向外延伸形成水平的焊接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两侧设有一突出于所述导电端子第一连接部的隔肋,水平定位槽与隔肋相互垂直。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设有一突出于导电端子第一连接部的隔肋,至少部分所述隔肋变形后形成包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固持块。
16.一种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纵长状的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沿其纵长方向设有一用于收容电子卡且呈纵长状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收容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的收容槽,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分别设有相向但不在于同一垂直线的接触部,所述两接触部沿着插槽内侧分别延伸设有抵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抵持部,由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延伸形成弯折部,由所述弯折部延伸形成水平的定位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接触部分别沿着插槽口设有朝外倾斜的导引部,该两导引部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用以导引电子卡的开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斜对角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导电端子的水平定位槽,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的两导引部分别延伸形成弯折部,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先朝上后反折延伸设有一位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接触部上方的弹性体,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先朝下后向内侧反折延伸设有一位于所述下排导电端子接触部斜下方的弹性体;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延伸设有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侧的水平定位槽中的定位部,该定位部向下弯折延伸设有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末端向外延伸设有水平的焊接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向下弯折延伸设有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向外弯折延伸设有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下侧的水平定位槽中的定位部,该定位部向外延伸形成水平的焊接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被包覆于绝缘本体中。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设有一突出于导电端子第一连接部的隔肋,至少部分所述隔肋变形后形成包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固持块。
CNU2008201313910U 2007-09-06 2008-08-01 插槽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808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13910U CN201238086Y (zh) 2007-09-06 2008-08-01 插槽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30124.4 2007-09-06
CNA2007100301244A CN101141029A (zh) 2007-09-06 2007-09-06 插槽连接器和将导电端子插入连接器绝缘本体的方法
CNU2008201313910U CN201238086Y (zh) 2007-09-06 2008-08-01 插槽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8086Y true CN201238086Y (zh) 2009-05-13

Family

ID=391928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301244A Pending CN101141029A (zh) 2007-09-06 2007-09-06 插槽连接器和将导电端子插入连接器绝缘本体的方法
CNU200820131391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8086Y (zh) 2007-09-06 2008-08-01 插槽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301244A Pending CN101141029A (zh) 2007-09-06 2007-09-06 插槽连接器和将导电端子插入连接器绝缘本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68897A1 (zh)
CN (2) CN10114102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3336A (zh) * 2010-05-24 2011-11-30 蔡闳宇 电连接器
CN106383559A (zh) * 2016-09-14 2017-02-0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设备及其所应用连接头定位结构
CN107422804A (zh) * 2017-06-08 2017-12-01 得意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主机板组件
CN109768415A (zh) * 2017-11-07 2019-05-17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扩充结构
CN113196588A (zh) * 2018-12-28 2021-07-30 德尔格制造股份两合公司 系统、监视器安装座和监视器
CN114867280A (zh) * 2022-07-05 2022-08-05 宁波均胜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功率模块、散热组件及功率模块的装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3416B2 (ja) * 2009-06-02 2013-09-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触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US8636526B2 (en) * 2010-10-15 2014-01-28 Apple Inc. Connector receptacles having contact protection during improper insertion of a card
TWI496367B (zh) * 2012-10-09 2015-08-11 Molex Inc Card edge connector
JP6293634B2 (ja) * 2014-10-03 2018-03-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6571544B (zh) * 2015-10-07 2018-11-20 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及读卡设备组合
US10374362B2 (en) 2017-06-05 2019-08-06 Apple Inc. Integrated protector for a connector
US10594100B1 (en) * 2018-06-11 2020-03-17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Flexible type electrical feed-through connec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32009C (zh) * 1965-07-05
US6942524B2 (en) * 2003-06-06 2005-09-1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3336A (zh) * 2010-05-24 2011-11-30 蔡闳宇 电连接器
CN106383559A (zh) * 2016-09-14 2017-02-0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设备及其所应用连接头定位结构
CN107422804A (zh) * 2017-06-08 2017-12-01 得意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主机板组件
CN107422804B (zh) * 2017-06-08 2021-02-26 得意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主机板组件
CN109768415A (zh) * 2017-11-07 2019-05-17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扩充结构
CN109768415B (zh) * 2017-11-07 2024-02-13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扩充结构
CN113196588A (zh) * 2018-12-28 2021-07-30 德尔格制造股份两合公司 系统、监视器安装座和监视器
CN113196588B (zh) * 2018-12-28 2024-05-24 德尔格制造股份两合公司 监视器系统、监视器安装座和监视器
CN114867280A (zh) * 2022-07-05 2022-08-05 宁波均胜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功率模块、散热组件及功率模块的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68897A1 (en) 2009-03-12
CN101141029A (zh) 2008-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38086Y (zh) 插槽连接器
CN201112668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1112660Y (zh) 电连接器
CN201323274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11278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1112941Y (zh) 电连接器
US2011005965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asticity contacts
CN201708312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259938Y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994470U (zh) 测试连接器
CN201829689U (zh) 电连接器
CN201113071Y (zh) 复合式插座电连接器
CN2800568Y (zh) 电连接器模组
CN20109742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7611671B (zh) 电连接器
CN215732289U (zh) 超薄叠层卡座连接器
CN202103186U (zh) 电连接模组
CN2399839Y (zh) 电连接器
CN201608313U (zh) 插槽连接器
CN104037571A (zh) 卡连接器
CN202076510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1438518U (zh) 电连接器
CN101931132B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439117Y (zh) 电池连接器
CN2932674Y (zh) 电子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