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32826Y - 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32826Y
CN2332826Y CN 97230889 CN97230889U CN2332826Y CN 2332826 Y CN2332826 Y CN 2332826Y CN 97230889 CN97230889 CN 97230889 CN 97230889 U CN97230889 U CN 97230889U CN 2332826 Y CN2332826 Y CN 233282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m cake
fuel tank
oil
aforementioned
engin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2308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添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723088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3282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3282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3282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包括一盖体、一贮油筒、一底座、一唧筒、一推压杆、一阻气阀、一环形气囊、一抽气口,以一推压杆在唧筒内的推压移动而产生一吸力,以吸取机油至底部使其进入贮油筒内,贮油筒顶端用一上盖封闭,上盖顶面把手部供推压杆横握把定位,上盖底面装设一可纵向移位而控制连动片进而控制纵向导气通道导通与否的浮筒,因而可抽取机油,其可防止漏油,结构简化,从而减少装配时间和成本。

Description

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利用唧筒吸力来吸取机油的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
请参阅图1,为一种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其主要包括:一盖体81、一贮油筒82、一底座83、一唧筒84、一推压杆85、一阻气阀86及一抽气口87等。但这种最早期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许多缺点,例如:当抽吸时,机油泡沫过多、贮油筒82及底座83的接合处容易漏油、盖体81设计不良,因此提握此机油抽吸装置很不方便等。
请参阅图2,在稍后经改良的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虽然增设一环形气囊97以消除机油泡沫、一浮筒机构96,以提高其油满时阀门关闭的灵敏度,同时也去除原有抽气口87而改成一手按释压阀99,但仍存在下列缺点:
1、图2的盖体92具有一环形的凸缘922,其上具有二相对称的凸出部923及二凹入部924,该推压杆91上靠近顶端的握把911处,具有二卡子912。当欲搬移此筒体时,可下压并旋转推压杆91,而使该推压杆91的二卡子912进入上述凹入部924中而被卡住,因此,可用手提起该推压杆91的握把911可到处移动。然而,当提握该机油抽吸装置时,由于重量颇大,但该凸出部923的强度有限,十分容易造成断裂的情形,因而不利搬运。
2、图2所示的贮油筒94底部与底座95间是由一束套943所封闭,但,由于搬运移动时的撞击,及机油可能很多,因此,防止缝隙漏油的束套943极易被破坏,而产生漏油的现象。
3、在贮油筒94中,其浮动式阻气阀96的浮球963是装设于两金属片998及999上,组配及制造皆比较浪费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采用一与该上盖一体成形的把手部,当使用后提握该推压杆时,不易将凸出部923弄断。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部与贮油筒一体成型的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可大大改善传统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筒底接缝漏油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浮筒机构的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将原有的两片金属片简化成一片,以减少装配时间及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包括一盖体、一贮油筒、一底座、一唧筒、一推压杆、一阻气阀、一环形气囊、一抽气口,其改进之处在于,设有一上盖,该上盖包括:一挠性吸油管;一位于中央处垂直贯穿的中央孔,该中央孔的顶部设有一封闭元件将该孔封闭;一吸油孔位于偏离中央处,该吸油孔上可套设前述吸油管;一横向导气通道可连通该中央孔;一与该横向导气通道相通的纵向导气通道,其具有一控制阀,位于该纵向导气通道的底端,当该机油面上升至预定高度时,因浮筒上移带动连动片而关闭该通道;一供使用者提握的把手是位于该上盖的顶部,且具有朝上的一水平圆槽;一浮筒;一连动片;位于纵向导气通道顶端的上释压阀及位于纵向导气通道中的单向阀和一适度推压单向阀的弹簧;前述连动片是一经冲压成型的金属片,其枢轴部枢设于上盖底部支撑座的凹槽上,且由一固定螺丝盖住,其末端为一略呈九十度弯折部,用以防止该连动片轴向滑落,其中央部则连接一固定在上盖底部的弹簧,而连动片另端则装设一浮筒,使该浮筒上升时可迫使该连动片以枢轴部向上枢转,使控制阀上移而使纵向导气通道封闭;前述贮油筒,仅具有一朝上的开口,其开口可与上盖组合而形成一封闭贮油空间,其底部中央处具有一底释压阀,底部周边则具有向下延伸的倒钩;前述底座,是借由螺钉及贮油筒的倒钩而固定于该贮油筒的底部,并以其顶面的凹槽,供贮油筒底部纳入,以定位及保护贮油筒底部周缘;前述一唧筒位于该贮油筒中央的轴线上;前述一中空环形气囊,可松驰地套于唧筒外且位于该贮油筒之内;前述一推压杆,是穿设于唧筒的内部,其顶端穿出于上盖之外,该推压杆系包含一横握把、一杆部、一隔片及一可单向挠曲的活门瓣,该横握把可收置于上盖把手的水平圆槽,以限制该横握把水平旋转,该杆部的直径小于上盖中央孔内径,以使该杆部与中央孔间留有一供空气流通的空间,该隔片与活门瓣均设于前述推压杆的底端且可与唧筒内壁紧密接触但可与其上下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第一种昔用的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第二种昔用的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动片相关构件的仰视分解立体示意图。
请参阅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一上盖10,其又包括:一挠性吸油管11、一位于中央处垂直贯穿的中央孔12,该中央孔12的顶部设有一封闭元件121将该孔封闭、一吸油孔13位于偏离中央处,该吸油孔13可套设上述吸油管11、一横向导气通道14,可连通上述中央孔12、一与该横向导气通道14相通的纵向导气通道15,其具有一控制阀16,位于上述纵向导气通道15的底端,当机油面上升至预定高度时,因浮筒18上移带动连动片19而关闭该通道15、一把手17是位于该上盖10的顶部,供使用者提握用,且具有朝上的一水平圆槽171、一浮筒18、一连动片19、一位于纵向导气通道15顶端的上释压阀145、一位于纵向导气通道15中的单向阀146、及一可适当推压单向阀146的弹簧147。
请再参阅图6以了解上述连动片19的详细构造,该连动片19是一经冲压成型的金属片,其枢轴部191是枢设于上盖10的底部支撑座101的凹槽102上,且由一固定螺丝194所盖住,其末端为一略呈九十度弯折的弯折部192,用以防止该连动片19轴向滑落,其中央部193则连接一固定在上盖10底部的弹簧195,而连动片19另端则装设一浮筒18,当该浮筒18上升时可迫使连动片19以枢轴部191向上枢转,使控制阀16上移而使纵向导气通道15封闭。
请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的贮油筒20,仅具有一朝上的开口21,其开口21可与上盖10组合而形成一封闭贮油空间,其底部的中央处具有一底释压阀22,底都周边则具有向下延伸的倒钩23。
底座30则是借由螺钉31及贮油筒20的倒钩23而固定于该贮油筒20的底部,并以其顶面的凹槽32,供贮油筒20底部纳入,以定位及保护贮油筒20底部周缘。
在图4、5中,亦设有一唧筒40,其是位于上述贮油筒20中央的轴线上。一中空的环形气囊50,可松弛地套于唧筒40外且位于该贮油筒20之内,用以消除在抽吸时机油表面所产生的泡沫。
一推压杆60是穿设于唧筒40的内部,其顶端穿出于上盖10之外,该推压杆60包含一横握把61、一杆部62及一隔片63,该横握把61可收置于上盖10把手17的水平圆槽171,以限制该横握把61水平旋转。该杆部62的直径小于上盖10中央孔12的内径,以使该杆部62与中央孔12间留有一空间70供空气流通,上述隔片63及可单向挠曲的活门瓣631均设于该推压杆60的底端,且可与唧筒40内壁紧密接触但可上下滑动,此活门瓣631使空气仅可由其上方流至下方,而无法由其下方流至上方。
当推压杆60向下移动时,隔片63及活门瓣631下方的空气压力将逐渐增加,当压力大于某一预定值时,部分空气将经由底释压阀22释出。同时,隔片63及活门瓣631上方的空气压力逐渐降低,此低压迫使贮油筒20内相对处于高压的空气通过控制阀16、纵向导气通道15、单向阀146、横向导气通道14、中央孔12的空间70而进入上述唧筒40内隔片63上方处,此贮油筒20内的低压使吸油管11末端在引擎内的机油被吸入贮油筒20内。
当推压杆60向上移动时,由于单向阀146的阻挡作用而封闭纵向导气通道15,而且该隔片63的活门瓣631仅可单向挠曲,故该隔片63上方的空气将经过活门瓣631而向下流至隔片63的下方空间。
当重复上述推压杆上下移动的动作时,机油将不断被吸入贮油筒20内,使油面不断上升,同时,用以消除机油气泡的环形气囊50则浮在油面上,当油面达到某一高度时,将推动浮筒18,使连动片19移动并关闭控制阀16,此时上述纵向导气通道15底部被封死,而停止贮油筒20内的低压产生,进而达到停止抽吸机油的目的。
若要倒油时,使用者可提握该把手17,将本实用新型提至适当处,然后将吸油管11拔出,将机油倒出。
由于本实用新型贮油筒20底部为一体成型,且位于底座30的凹槽32中,故不易破损,其内的机油将不易外泄,此为昔用技术采用O型环或橡胶环垫止漏所不及。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盖10上设有一把手17,其推压杆60的横握把61可置于上盖10把手17的水平圆槽171中,以限制该横握把61水平旋转,以便于提握,而且,可避免如图1、图2所示习用技术盖体92中的凸缘922极易断裂的弊病。
另,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如前所详述的连动片19为一片,较习用技术的两片更为精简,不仅成本降低,且在制造或装配上均更加快速。

Claims (1)

1、一种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包括一盖体、一贮油筒、一底座、一唧筒、一推压杆、一阻气阀、一环形气囊、一抽气口,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上盖,该上盖包括:一挠性吸油管;一位于中央处垂直贯穿的中央孔,该中央孔的顶部设有一封闭元件将该孔封闭;一吸油孔位于偏离中央处,该吸油孔上可套设前述吸油管;一横向导气通道可连通该中央孔;一与该横向导气通道相通的纵向导气通道,其具有一控制阀,位于该纵向导气通道的底端,当该机油面上升至预定高度时,因浮筒上移带动连动片而关闭该通道;一供使用者提握的把手是位于该上盖的顶部,且具有朝上的一水平圆槽;一浮筒;一连动片;位于纵向导气通道顶端的上释压阀及位于纵向导气通道中的单向阀和一适度推压单向阀的弹簧;
前述连动片是一金属片,其枢轴部枢设于上盖底部支撑座的凹槽上,且由一固定螺丝盖住,其末端为一略呈九十度弯折部,其中央部则连接一固定在上盖底部的弹簧,而连动片另端则装设一浮筒;
前述贮油筒,仅具有一朝上的开口,其开口可与上盖组合而形成一封闭贮油空间,其底部中央处具有一底释压阀,底部周边则具有向下延伸的倒钩;
前述底座,是借由螺钉及贮油筒的倒钩而固定于该贮油筒的底部,并以其顶面的凹槽,供贮油筒底部纳入;
前述一唧筒位于该贮油筒中央的轴线上;
前述一中空环形气囊,可松驰地套于唧筒外且位于该贮油筒之内;
前述一推压杆,是穿设于唧筒的内部,其顶端穿出于上盖之外,该推压杆系包含一横握把、一杆部、一隔片及一可单向挠曲的活门瓣,该横握把可收置于上盖把手的水平圆槽,该杆部的直径小于上盖中央孔内径,以使该杆部与中央孔间留有一供空气流通的空间,该隔片与活门瓣均设于前述推压杆的底端且可与唧筒内壁紧密接触但可与其上下滑动配合。
CN 97230889 1997-12-30 1997-12-30 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33282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30889 CN2332826Y (zh) 1997-12-30 1997-12-30 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30889 CN2332826Y (zh) 1997-12-30 1997-12-30 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32826Y true CN2332826Y (zh) 1999-08-11

Family

ID=33943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230889 Expired - Lifetime CN2332826Y (zh) 1997-12-30 1997-12-30 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3282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2740B (zh) * 2007-09-19 2010-05-26 曾添财 唧筒的排油及吸油结构
CN101245769B (zh) * 2007-02-12 2011-06-01 曾添财 唧筒的自动泄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5769B (zh) * 2007-02-12 2011-06-01 曾添财 唧筒的自动泄压装置
CN101392740B (zh) * 2007-09-19 2010-05-26 曾添财 唧筒的排油及吸油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50924A (en) Portable oil suction device
US3817286A (en) Hydraulic flush tank with improved seating and resealing means
CN2332826Y (zh) 可携带的机油抽吸装置
US4328596A (en) Water closet flushing valve
EP2066937B1 (en) Liquid tank venting system
CN2446118Y (zh) 定量灌装阀
CN105927784A (zh) 一种暗装式液位控制阀
JP2504304Y2 (ja) 液体定量注出器
JP2595746Y2 (ja) クリーム状物吐出容器
JPH0628453Y2 (ja) 液体注出容器
CN220472902U (zh) 一种上泵气密性检测装置
JPH02166078A (ja) クリーム等吐出容器および該容器に対する吐出装置の組付け方法
CN215811778U (zh) 一种采样容器
CN217601599U (zh) 一种快速复位气筒
CN86206149U (zh) 一种自闭式冲洗阀
JPH0640121Y2 (ja) 粘性流体注出容器
CN220338213U (zh) 一种氢气自动排水装置
CN217274611U (zh) 一种加湿器止水结构及其加湿器
CN2260828Y (zh) 自压直落式密封排水阀
JPS5896199A (ja) 流体圧送機
JPS5811758Y2 (ja) 充填装置
JPS5931159Y2 (ja) 液体汲上式液体容器の転倒止水装置
CN2150327Y (zh) 一种多功能原油取样桶
JPS609191Y2 (ja) 液充填装置
JP2514397Y2 (ja) 燃料タンクのフィラ―チュ―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