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96221U - 卸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卸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96221U
CN221396221U CN202323444705.6U CN202323444705U CN221396221U CN 221396221 U CN221396221 U CN 221396221U CN 202323444705 U CN202323444705 U CN 202323444705U CN 221396221 U CN221396221 U CN 221396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discharge
container
goods
un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4447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程龙
杨学柏
陈兰忠
曹丙武
祝万海
李华
刘海鹏
岳凌汉
杨启鹏
李涛
宫文新
侯天华
李翠
张军凤
尹晶
伞军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4447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396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96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96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卸货装置,用以对集装箱进行卸货,集装箱上设置有多个卸货口,卸货装置包括:料罐,用以存储货物;料斗,料斗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多个卸货口均与进料端连通;连接管,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料罐连通,出料端和连接管的中部连通;吹风件,吹风件与出料端连通,吹风件将料斗内的物料通过连接管吹入至料罐内。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货物进入存储罐的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卸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卸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卸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散货、颗粒状货物运输过程中,使用集装箱运输不仅能够对货物进行防护,减少货物的损耗和污染,保持货物的质量,还能够提高装卸效率。集装箱卸货时,需要将卸货口与储存罐连接,货物从卸货口进入储存罐内。
在现有技术中,卸货口与储存罐之间具有连接管线,货物需要经过连接管线才能进入储存罐内。在卸货时,采用负压泵将货物经连接管线抽到储存罐内,这样的集装箱卸货口只能设置一个,卸货较慢,对管路等装置密封性要求比较严格、流量流速很难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货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货物进入存储罐的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卸货装置,用以对集装箱进行卸货,集装箱上设置有多个卸货口,卸货装置包括:料罐,用以存储货物;料斗,料斗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多个卸货口均与进料端连通;连接管,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料罐连通,出料端和连接管的中部连通;吹风件,吹风件与出料端连通,吹风件将料斗内的物料通过连接管吹入至料罐内。
进一步地,卸货装置还包括输送结构,输送结构设置在多个卸货口和进料端之间以将物料输送至料斗内。
进一步地,输送结构包括传输管和设置在传输管内的螺旋辊,传输管沿集装箱长度方向设置,传输管上设置有传输出口及多个传输进口,多个传输进口与多个卸货口一一对应地设置,传输出口与料斗的进料端连通。
进一步地,输送结构还包括多个导通管,多个导通管和多个传输进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导通管设置在对应的传输进口和卸货口之间。
进一步地,螺旋辊包括多个,多个螺旋辊沿集装箱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卸货装置还包括控制阀组,控制阀组连接在出料端与连接管之间。
进一步地,料罐和输送结构位于地面的上方,连接管的部分结构和吹风件位于地面的下方。
进一步地,吹风件为风机。
进一步地,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料罐的顶部。
进一步地,料罐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卸货装置对集装箱卸货,集装箱上设置有多个卸货口。货物存储在料罐内。多个卸货口均与进料端连通,出料端和连接管的中部连通。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料罐连通。物料由出料端进入连接管内,吹风件将物料吹入至料罐内。通过上述的设置,货物从集装箱上的多个卸货口经进料端进入料斗内,从出料端进入连接管内。吹风件将由出料端进入连接管内的货物吹至料罐内,料罐对货物存储,吹风件使得货物更容易进入料罐内。吹风件也能够避免货物粘附在连接管的内壁上,即避免了货物损失。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货物进入存储罐的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卸货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卸货装置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卸货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卸货装置的集装箱翻转卸货时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集装箱;2、卸货口;10、料罐;20、料斗;21、进料端;22、出料端;30、连接管;40、吹风件;50、输送结构;51、传输管;511、传输出口;512、传输进口;52、螺旋辊;53、导通管;60、控制阀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现有技术中,一台负压泵只能控制一条管路,集装箱只能有一个卸货口,卸货较慢,效率较低。对管路密封性要求严格,一旦密封不严产生漏气,泵的负压作用将失效,需要特殊的密封设计,相对复杂,成本高,特别是对于埋地管路,一旦失效将很难检修,流速、流量不能控制。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卸货装置,用以对集装箱1进行卸货,集装箱1上设置有多个卸货口2,卸货装置包括:料罐10、料斗20、连接管30以及吹风件40。料罐10用以存储货物。料斗20具有进料端21和出料端22,多个卸货口2均与进料端21连通。连接管30的第一端与料罐10连通,出料端22和连接管30的中部连通。吹风件40与出料端22连通,吹风件40将料斗20内的物料通过连接管30吹入至料罐10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卸货装置对集装箱1卸货,集装箱1上设置有多个卸货口2。货物存储在料罐10内。多个卸货口2均与进料端21连通,出料端22和连接管30的中部连通。连接管30的第一端与料罐10连通。物料由出料端22进入连接管30内,吹风件40将物料吹入至料罐10内。通过上述的设置,货物从集装箱1上的多个卸货口2经进料端21进入料斗20内,从出料端22进入连接管30内。吹风件40将由出料端22进入连接管30内的货物吹至料罐10内,料罐10对货物存储,吹风件40使得货物更容易进入料罐10内。吹风件40也能够避免货物粘附在连接管30的内壁上,即避免了货物损失。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货物进入存储罐的效率低的问题。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卸货口2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后者更多个。本实施例的卸货装置原理简单、适应性强、便于实施、且能提高卸货效率。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卸货装置还包括输送结构50,输送结构50设置在多个卸货口2和进料端21之间以将物料输送至料斗20内。输送结构50使得由多个卸货口2流出的货物能够快速经过进料端21进入至料斗20内,进而经出料端22流入至连接管30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结构50包括传输管51和设置在传输管51内的螺旋辊52,传输管51沿集装箱1长度方向设置,传输管51上设置有传输出口511及多个传输进口512,多个传输进口512与多个卸货口2一一对应地设置,传输出口511与料斗20的进料端21连通。传输管51使得货物流出后不会受到污染,也使得传输进口512能够和集装箱1的卸货口2对应连接,即使得集装箱1的多个卸货口2和多个传输进口512的设置更合理,有利于提高输送结构50的输送效率。传输出口511使得螺旋辊52输送的货物能够从传输管51经进料端21进入料斗20内。
优选地,螺旋辊52采用材质较软的材料制作,这样能够避免螺旋辊52对货物造成损坏。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结构50还包括多个导通管53,多个导通管53和多个传输进口512一一对应地设置,导通管53设置在对应的传输进口512和卸货口2之间。货物经由卸货口2流出后,能够经由与卸货口2对应的导通管53、传输进口512进入传输管51内,避免了货物在卸货口2和传输进口512之间被污染,也有利于提高货物的卸货效率。
优选地,导通管53靠近卸货口的一端设置有闸板阀,这样能够控制货物流动速度,避免货物在卸货口2处堆积。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螺旋辊52包括多个,多个螺旋辊52沿集装箱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螺旋辊52使得货物在传输管51内的传输效率更高。多个螺旋辊52沿集装箱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多个螺旋辊52的布置更合理,有利于提高货物的输送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卸货装置还包括控制阀组60,控制阀组60连接在出料端22与连接管30之间。控制阀组60能够控制出料端22与连接管30之间的连通,控制阀组60打开时,货物能够通过出料端22进入连接管30内,控制阀组60关闭时,货物能够被暂存在料斗20内,也使得货物输送完成后,能够将连接管30和料罐10与外界环境隔离,避免杂质经控制阀组60进入连接管30和料罐10内,对货物造成污染。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阀组60包括截止阀和与截止阀连接的旋转下料阀,旋转下料阀设置在截止阀和连接管之间,截止阀设置在出料端和旋转下料阀之间,截止阀能够控制货物是否经出料端流出。旋转下料阀通过旋转阀门的开合来控制货物的下料速度和流量,以实现对货物的精确控制和调节,能够有效地防止货物堆积和堵塞,同时还能够保持料罐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空气和灰尘的进入。
具体地,如图2所示,旋转下料阀包括驱动轴、与驱动轴连接的转轴以及间隔设置在转轴外表面的多个沿转轴直径方向延伸的分隔板,转轴上设置有从动轮,驱动轴上设置有主动轮,传动链绕设在从动轮和主动轮的外表面,使得驱动轴转动能够带动主动轮转动,进而通过传动链带动从动轮转动,即使得分隔板转动,货物进入相邻分隔板之间的空间,实现货物的流动。旋转下料阀还能够通过控制驱动轴的转动速度控制货物的下料速度和流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料罐10和输送结构50位于地面的上方,连接管30的部分结构和吹风件40位于地面的下方。上述的设置使得卸货装置在地面上的结构更规整,避免卸货装置受到损坏,也使得避免了因料斗20、控制阀组60的高度而需要将输送结构50加高,进而避免了为了使得卸货口2与传输进口512对接而将集装箱1放置位置加高,即卸货装置能够占用更少的地面空间。
具体地,为了提高卸货效率,货物需要在集装箱1内利用自身重量作用流出,卸货口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输送结构50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即导通管53在输送结构50至卸货口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吹风件40为风机。风机使得在连接管30内能够流通,进而货物能够进入料罐10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30的第一端连接在料罐10的顶部。上述的设置使得货物能够进入料罐10内,且进入料罐10内后,货物能够由料罐10底部向料罐10顶部逐渐堆积,即使得货物的堆积更合理。
优选地,连接管30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以及第四管段,第一管段沿集装箱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管段沿集装箱宽度方向延伸,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垂直设置,第三管段沿料罐高度方向延伸,罐体上设置有固定第三管段的多个固定架,多个固定架沿料罐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三管段和第二管段垂直设置,第四管段沿集装箱长度方向延伸,第四管段与第二管段平行。固定架使得连接管与料罐、控制阀组之间的相对位置更稳定,保证卸货的正常进行。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料罐1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使得货物在风机的作用下能够顺畅进入料罐10内,避免因货物进入料罐10内,而挤压料罐10内的空气,对货物的进入造成阻碍。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卸货装置卸货时,货物在自重作用下先卸货,再由液压起升系统将集装箱翻转制货物安息角(如图3所示),达到将货物全部卸出的目的。通过调节闸板阀可以调节卸货流速,然后通过螺旋辊将卸出的货物转至料斗的进料端,再通过风机实现将货物运输到储罐内。实现卸货整个流程全自动,且卸货效率高、操作简单、节约成本,能够减少人工操作,结构安全可靠,不会造成货物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卸货装置,用以对集装箱(1)进行卸货,所述集装箱(1)上设置有多个卸货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装置包括:
料罐(10),用以存储货物;
料斗(20),所述料斗(20)具有进料端(21)和出料端(22),多个所述卸货口(2)均与所述进料端(21)连通;
连接管(30),所述连接管(30)的第一端与所述料罐(10)连通,所述出料端(22)和所述连接管(30)的中部连通;
吹风件(40),所述吹风件(40)与所述出料端(22)连通,所述吹风件(40)将所述料斗(20)内的物料通过所述连接管(30)吹入至所述料罐(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装置还包括输送结构(50),所述输送结构(50)设置在多个所述卸货口(2)和所述进料端(21)之间以将所述物料输送至所述料斗(2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50)包括传输管(51)和设置在所述传输管(51)内的螺旋辊(52),所述传输管(51)沿所述集装箱(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传输管(51)上设置有传输出口(511)及多个传输进口(512),多个所述传输进口(512)与多个所述卸货口(2)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传输出口(511)与所述料斗(20)的进料端(2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50)还包括多个导通管(53),多个所述导通管(53)和多个所述传输进口(512)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导通管(53)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传输进口(512)和卸货口(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辊(52)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螺旋辊(52)沿所述集装箱(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装置还包括控制阀组(60),所述控制阀组(60)连接在所述出料端(22)与所述连接管(3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罐(10)和所述输送结构(50)位于地面的上方,所述连接管(30)的部分结构和所述吹风件(40)位于所述地面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件(40)为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0)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料罐(10)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罐(1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
CN202323444705.6U 2023-12-15 2023-12-15 卸货装置 Active CN221396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44705.6U CN221396221U (zh) 2023-12-15 2023-12-15 卸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44705.6U CN221396221U (zh) 2023-12-15 2023-12-15 卸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96221U true CN221396221U (zh) 2024-07-23

Family

ID=9192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444705.6U Active CN221396221U (zh) 2023-12-15 2023-12-15 卸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396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58557U (zh) 一种聚氯乙烯输送组件及其集装箱装料装置和卸料装置
CN221396221U (zh) 卸货装置
CN205151191U (zh) 罐车装料气力输送系统
CN211944618U (zh) 一种散货集装箱
CN202624025U (zh) 应用压缩气体辅助重力封闭卸料的粉罐车
CN216470915U (zh) 一种带有转角缓冲结构的气力输送装置
CN216761576U (zh) 一种气绞结合卸料散装饲料运输车
CN216836192U (zh) 接料装置
CN214732741U (zh) 一种连续仓式气力输送设备
CN214878528U (zh) 一种粉末气力输送储料仓及其输送装置
CN210633911U (zh) 一种配料系统的吸料装置
CN210762650U (zh) 自动粉料提升装置
CN113928865A (zh) 一种气力输送系统
CN207985422U (zh) 一种多功能储料系统
CN213386723U (zh) 一种定量下料气力输出装置
CN207844222U (zh) 送料装置及送料系统
CN105692208B (zh) 多功能吸物机
CN220693812U (zh) 一种浅圆仓用气力输送装置
CN202321658U (zh) 粉粒状物料风送设备
CN220466918U (zh) 一种干状粉料过驳装车系统
CN205472619U (zh) 一种液体储罐管道输送系统
CN217674630U (zh) 一种无侧壁发放立筒仓自流出仓系统
CN214421782U (zh) 一种散料装车用炮筒结构
CN216996784U (zh) 一种车载式卸船机
CN219258876U (zh) 一种气力输送装置及输送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