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33886U - 一种承载结构及汽车前舱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结构及汽车前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33886U
CN221233886U CN202323258228.4U CN202323258228U CN221233886U CN 221233886 U CN221233886 U CN 221233886U CN 202323258228 U CN202323258228 U CN 202323258228U CN 221233886 U CN221233886 U CN 221233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ed hole
extension piece
mounting
fixedly connected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2582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春柳
覃鹏飞
吴文双
全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33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33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载结构及汽车前舱结构,包括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安装组件以及设置于安装组件一侧的支撑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与支撑组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安装组件的作用能够实现对多种电器的有序安装,能够大量节省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同时通过支撑组件的作用能够实现对安装组件进行支撑,可以装配各电器模块,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并能满足前舱内各电器之间良好的布置、通风散热效果;通过第一延伸件,第二延伸件与支撑组件之间的适配关系,能够牢固的将承载单元安装在前副车架单元上,同时承载单元又能参与碰撞传递路径,通过前舱电器安装框架更好地与车身提高碰撞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结构及汽车前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承载结构及汽车前舱结构。
背景技术
EV车型前舱电器安装框架结构是前舱重要的车身结构,主要由前、后两根横梁,及前舱内各电器安装支架焊接成前舱电器安装支架总成,在总装车间以螺接形式与前舱大梁连接后,再将前舱内各电器模块安装到电器安装支架总成上,连接好线路。
现有技术中,EV车型前舱电器安装框架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安装较多的电器,布置散乱,装配困难,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电器的安装,同时承载单元与前副车架单元安装性差,增加工人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结构,其能解决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电器的安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载结构,其包括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安装组件以及设置于安装组件一侧的支撑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与支撑组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承载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横梁,设置于第一横梁一侧的第二横梁以及设置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的两个连接板,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安装有安装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承载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安装架和两个第三安装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承载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三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三螺纹孔分别与一个第二螺纹孔和一个第一螺纹孔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三螺纹孔分别与一个第二螺纹孔和一个第一螺纹孔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和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位于相同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承载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板通过安装块固定于第一横梁一侧和第二横梁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承载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组件一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三支撑板和一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均位于相同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承载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开设有第六螺纹孔,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车身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组件的作用能够实现对多种电器的有序安装,能够大量节省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同时通过支撑组件的作用能够实现对安装组件进行支撑,可以立体装配各电器模块,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并能满足前舱内各电器之间良好的布置、通风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舱结构,其能解决承载单元与前副车架单元安装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舱结构,其包括前副车架单元,所述前副车架单元包括前副车架主体、安装于前副车架主体一侧的第一延伸件和第二延伸件、设置于第一延伸件和第二延伸件之间的前横梁以及固定于第一延伸件和第二延伸件一端的防撞杆,所述承载单元安装于前副车架单元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前舱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延伸件开设有第七螺纹孔,所述第一延伸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片,所述第七螺纹孔与第四螺纹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片与第六螺纹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件一侧开设的第八螺纹孔与第四螺纹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件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片通过螺栓与第六螺纹孔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前舱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横梁开设有第九螺纹孔,且第九螺纹孔通过螺栓与第五螺纹孔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延伸件,第二延伸件与支撑组件之间的适配关系,能够牢固的将承载单元安装在前副车架单元上,同时承载单元又能参与碰撞传递路径,通过前舱电器安装框架更好地与车身提高碰撞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承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承载结构的拆解图。
图3为汽车前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前副车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前副车架单元的拆解图。
图6为汽车前舱结构的碰撞传递路径图。
图7为汽车前舱结构的电器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结构,其包括承载单元100,承载单元100包括安装组件101以及设置于安装组件101一侧的支撑组件102,安装组件101与支撑组件102相连接,通过安装组件101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多种电器的有序安装。
具体的,安装组件101包括第一横梁101a,设置于第一横梁101a一侧的第二横梁101b以及设置于第一横梁101a与第二横梁101b之间的两个连接板101c,第一横梁101a与第二横梁101b之间安装有安装板101d,通过第一横梁101a、第二横梁101b、连接板101c和安装板101d的连接,能够组成稳定的结构,用来安装多种电器。
在使用时,通过在安装组件101安装各种电器,通过支撑组件102对安装组件101进行支撑,同时支撑组件102所支撑的高度也会形成一定空间,能够安装所需要的电器,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同时在电器安装的时候也不会出现阻碍。
实施例2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其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还包括第一横梁101a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01a-2,第一横梁101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安装架101a-1,第二横梁101b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01b-3,第二横梁101b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安装架101b-1和两个第三安装架101b-2,通过第一安装架101a-1的设置,方便对电器进行支撑和固定。
具体的,连接板101c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三螺纹孔101c-1,两个第三螺纹孔101c-1分别与一个第二螺纹孔101b-3和一个第一螺纹孔101a-2相适配,两个第三螺纹孔101c-1分别与一个第二螺纹孔101b-3和一个第一螺纹孔101a-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一个第二螺纹孔101b-3和一个第一螺纹孔101a-2位于相同侧,通过连接板101c保证了安装组件101的稳定,连接板101c的长度可根据车辆的实际使用长度进行变化。
具体的,安装板101d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01d-1,安装板101d通过安装块101d-1固定于第一横梁101a一侧和第二横梁101b的一侧,通过安装板101d的设置,能够对长度较短的电器进行安装。
具体的,支撑组件102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组件101一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板102a、两个第三支撑板102e和一个第二支撑板102c,两个第一支撑板102a和两个第三支撑板102e均位于相同侧,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板102a和两个第三支撑板102e能够对安装组件101提供支撑,通过螺栓将第一支撑板102a、第三支撑板102e与第一横梁101a、第二横梁101b进行固定,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支撑板102a上开设有第四螺纹孔102b,第二支撑板102c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螺纹孔102d,第三支撑板102e的一端开设有第六螺纹孔102g,第三支撑板102e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车身连接孔102f,第六螺纹孔102g、第四螺纹孔102b以及第五螺纹孔102d的设置均是为了方便承载单元100与前副车架单元200的安装,通过车身连接孔102f能够实现与车身的固定。
在使用时,将安装组件101中的第一横梁101a、第二横梁101b、两个连接板101c通过螺栓固定起来,并把安装板101d固定在第一横梁101a与第二横梁101b之间,固定完成之后,在通过螺栓将两个第一支撑板102a、两个第三支撑板102e以及第二支撑板102c固定在安装组件101的一侧;安装电器的时候,需要先将两个第一支撑板102a、两个第三支撑板102e和第二支撑板102c安装在前副车架单元200上,然后从下往上进行安装电器,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当第一支撑板102a的高度空间电器安装完毕之后将第一横梁101a、第二横梁101b、两个连接板101c和安装板101d固定,之后在进行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1b上的电器进行安装。
实施例3
参照图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舱结构,其包括前副车架单元200,前副车架单元200包括前副车架主体201、安装于前副车架主体201一侧的第一延伸件202和第二延伸件203、设置于第一延伸件202和第二延伸件203之间的前横梁204以及固定于第一延伸件202和第二延伸件203一端的防撞杆205,承载单元100安装于前副车架单元200的一侧,前副车架单元200的连接处大量使用抱焊结构,增加结构强度、刚度。
具体的,第一延伸件202开设有第七螺纹孔202a,第一延伸件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片202b,第七螺纹孔202a与第四螺纹孔102b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安装片202b与第六螺纹孔102g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延伸件203一侧开设的第八螺纹孔与第四螺纹孔102b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延伸件203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片通过螺栓与第六螺纹孔102g固定连接,通过第七螺纹孔202a与第四螺纹孔102b、第六螺纹孔102g与第一安装片202b之间的连接能够保证承载单元100和前副车架单元20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第八螺纹孔与第二安装片的位置与第七螺纹孔202a、第一安装片202b相对应。
具体的,前横梁204开设有第九螺纹孔204a,且第九螺纹孔204a通过螺栓与第五螺纹孔102d固定连接,能够通过第五螺纹孔102d对安装组件101形成支撑。
在使用时,将电器安装在安装组件101和支撑组件102上之后,在将安装好电器的承载单元100与前副车架单元200进行连接,方便了对电器的安装,此外承载单元100和前副车架单元200参与碰撞传递路径,通过前舱电器安装框架更好地与车身提高碰撞效率。
综上,需要先将两个第一支撑板102a、两个第三支撑板102e和第二支撑板102c安装在前副车架单元200上,然后从下往上进行安装电器,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当第一支撑板102a的高度空间电器安装完毕之后将第一横梁101a、第二横梁101b、两个连接板101c和安装板101d固定,之后在进行第一横梁101a和第二横梁101b上的电器进行安装,安装完成之后,可将承载单元100和前副车架单元200进行一体化举升装配到汽车中。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单元(100),所述承载单元(100)包括安装组件(101)以及设置于安装组件(101)一侧的支撑组件(102),所述安装组件(101)与支撑组件(102)相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102)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组件(101)一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板(102a)、两个第三支撑板(102e)和一个第二支撑板(102c),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02a)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102e)均位于相同侧;
所述第一支撑板(102a)上开设有第四螺纹孔(102b),所述第二支撑板(102c)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螺纹孔(102d),所述第三支撑板(102e)的一端开设有第六螺纹孔(102g),所述第三支撑板(102e)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车身连接孔(102f)。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01)包括第一横梁(101a),设置于第一横梁(101a)一侧的第二横梁(101b)以及设置于第一横梁(101a)与第二横梁(101b)之间的两个连接板(101c),所述第一横梁(101a)与第二横梁(101b)之间安装有安装板(101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01a)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01a-2),所述第一横梁(101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安装架(101a-1),所述第二横梁(101b)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01b-3),所述第二横梁(101b)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安装架(101b-1)和两个第三安装架(101b-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1c)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三螺纹孔(101c-1),两个所述第三螺纹孔(101c-1)分别与一个第二螺纹孔(101b-3)和一个第一螺纹孔(101a-2)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三螺纹孔(101c-1)分别与一个第二螺纹孔(101b-3)和一个第一螺纹孔(101a-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螺纹孔(101b-3)和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01a-2)位于相同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1d)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01d-1),所述安装板(101d)通过安装块(101d-1)固定于第一横梁(101a)一侧和第二横梁(101b)的一侧。
6.一种汽车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承载结构;以及
前副车架单元(200),所述前副车架单元(200)包括前副车架主体(201)、安装于前副车架主体(201)一侧的第一延伸件(202)和第二延伸件(203)、设置于第一延伸件(202)和第二延伸件(203)之间的前横梁(204)以及固定于第一延伸件(202)和第二延伸件(203)一端的防撞杆(205),所述承载单元(100)安装于前副车架单元(200)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件(202)开设有第七螺纹孔(202a),所述第一延伸件(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片(202b),所述第七螺纹孔(202a)与第四螺纹孔(102b)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片(202b)与第六螺纹孔(102g)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件(203)一侧开设的第八螺纹孔与第四螺纹孔(102b)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件(203)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片通过螺栓与第六螺纹孔(102g)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204)开设有第九螺纹孔(204a),且第九螺纹孔(204a)通过螺栓与第五螺纹孔(102d)固定连接。
CN202323258228.4U 2023-11-30 一种承载结构及汽车前舱结构 Active CN221233886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33886U true CN221233886U (zh) 2024-06-28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71897U (zh) 电动汽车前舱布置结构
CN101947912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安装固定结构
CN209426867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其车辆
JP2009220808A (ja) 自動車のガルバニ電池用の保護ハウジング
CN113602364A (zh) 一种门槛纵梁、电动汽车车身框架和电动汽车
CN216833939U (zh) 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车身
CN221233886U (zh) 一种承载结构及汽车前舱结构
CN111634248A (zh) 用于安装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各零部件的悬置结构及装置
CN205186306U (zh) 重型卡车驾驶室仪表板管梁总成
CN212047214U (zh) 一种管线束托架结构及汽车
CN201520257U (zh) 一种汽车的ecu安装支架
CN204726331U (zh) 组合支架
CN213892144U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托架以及车辆
CN211543688U (zh) 机舱横梁及汽车
CN211494253U (zh) 前舱支撑梁结构、前舱结构及汽车
CN210851957U (zh) Ptc加热器安装支架
CN211364470U (zh) 一种前保险杠结构
WO2023087228A1 (zh) 多功能安装支架、电池安装模块及电池包
CN20779029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19948111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驾驶室下方组合支架
CN211468155U (zh) 水泵连接装置及车辆
CN218558960U (zh) 新能源皮卡机舱横梁总成及新能源皮卡
CN216139972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的制动空压机安装支架
CN213473299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电气元件集成装置
CN218400735U (zh) 一种上下分件的车身前围板及其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