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76606U - 电芯注液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芯注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76606U
CN221176606U CN202322939857.7U CN202322939857U CN221176606U CN 221176606 U CN221176606 U CN 221176606U CN 202322939857 U CN202322939857 U CN 202322939857U CN 221176606 U CN221176606 U CN 221176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jection
battery cell
electrolyte
liquid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398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研功
张鹏
刘金德
刘霄
黄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398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76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76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76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注液系统,包括托盘、预注液装置、注液装置、上下料装置和传送装置,其中,托盘包括用于电芯固定部和第一注液机构;预注液装置包括预注液工位;注液装置包括注液工位;传送装置包括上下料工位,且能够带动托盘在上下料工位、预注液工位和注液工位之间移动。本公开实现了电芯注液系统的无人自动化生产,节省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托盘上的第一注液机构可以在预注液装置的作用下储存足量的电解液,电芯固定部在注液前可以与电芯紧密连接,所以在注液装置进行注液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电解液溢液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注液效果。

Description

电芯注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芯注液系统。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向电芯中注入电解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关系着电池后续的性能,但是目前的电芯注液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大多为包含人工参与的半自动化生产线,且在注液的过程中无法保证注液效率,进而导致电芯注液的耗时过长且注液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注液系统,该系统在保证电芯注液效率的同时实现了无人自动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芯注液系统,包括:托盘,包括用于固定电芯的电芯固定部以及能够与所述电芯连接的第一注液机构;预注液装置,包括预注液工位,用于对处于所述预注液工位的所述托盘的所述第一注液机构注入电解液;注液装置,包括注液工位,用于将所述托盘的所述第一注液机构的电解液注入与其连接的所述电芯;以及上下料装置和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用于装载或卸载所述电芯的上下料工位,且能够带动所述托盘在所述上下料工位、所述预注液工位和所述注液工位之间移动;所述上下料装置配置为:能够将所述电芯装载至所述托盘的所述电芯固定部并能够由所述电芯固定部卸载。
可选地,所述电芯注液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预注液装置、所述注液装置、所述上下料装置和所述传送装置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下料装置还被配置为能够对所述电芯进行扫码以及称重。
可选地,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用于装载或卸载所述电芯的机械手、具有扫码单元和称重单元的检测台以及用于运送所述电芯的周转车。
可选地,所述第一注液机构包括注液罐和与所述注液罐内部相通的注液嘴;所述托盘还包括:底座;固定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注液机构相邻设置并用于固定电芯的电芯固定部;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远离所述第一注液机构的一侧并能够推动所述电芯靠近所述第一注液机构以使得所述电芯与所述注液嘴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多个沿X向相邻设置的隔板,每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有沿Y向延伸的夹持通道,所述夹持通道构成所述电芯固定部,所述电芯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夹设于所述电芯固定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承载板,所述注液罐和所述注液嘴均配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注液嘴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多个所述注液罐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多个所述注液嘴一一对应连接。
可选地,所述承载板靠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侧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电芯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呈“几”字型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电芯固定部在Y向上共轴线设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推动件和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靠近所述固定机构的驱动件,所述推动件构造为与驱动件相连并用于推动所述电芯与所述注液嘴贴合的第一推板。
可选地,所述预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架,包括第一注液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注液层底部并用于放置托盘的第二注液层,所述第二注液层形成所述预注液工位;储液罐,设置于所述第一注液层上;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注液层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注液机构,所述第二注液机构与所述储液罐相连并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注液机构相连。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配置为气缸;所述第二注液机构包括注液针以及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驱动板,所述储液罐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注液针相连,所述注液针设置于所述驱动板上并能够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注液机构相通或分离。
可选地,所述注液装置包括注液密封舱,所述注液密封舱的内部形成所述注液工位,所述注液密封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上设有多个变压管道,用于改变所述舱体内的气压;和舱门,可密封地连接于所述舱体。
可选地,所述变压管道包括常压管道,用于与负压设备连接的负压管道以及与用于正压设备连接的正压管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电芯注液系统通过将具有上下料工位的传送装置与预注液装置、注液装置连接起来,使得能够装载电芯的托盘可以在上下料工位、预注液工位和注液工位之间移动,并完成对电芯的装载与卸载,从而实现了电芯注液系统的无人自动化生产,节省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托盘上的第一注液机构可以在预注液装置的作用下储存足量的电解液,电芯固定部在注液前可以与电芯紧密连接,所以在注液装置进行注液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电解液溢液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注液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注液系统的生产线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注液系统的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注液系统的注液嘴与电芯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注液系统的预注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注液系统的注液针与注液罐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注液系统的注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注液系统的电芯在注液装置内注液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第一注液机构;201-注液罐;202-注液嘴;203-第一支架;204-承载板;205-第一连通管;206-限位块;3-固定机构;301-隔板;302-电芯固定部;4-限位机构;41-推动件;4101-第一推板;42-驱动件;5-电芯;6-注液架;601-第一注液层;602-第二注液层;7-储液罐;701-第二连通管;8-驱动机构;801-气缸;9-第二注液机构;901-注液针;902-驱动板;10-舱体;1001-舱门;11-变压管道;1101-负压管道;1102-正压管道;1103-常压管道;12-托盘;13-上下料装置;1301-机械手;1302-检测台;1303-周转车;14-预注液装置;15-注液装置;16-传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对应的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另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电芯注液系统,包括托盘12、预注液装置14、注液装置15、上下料装置13和传送装置16,其中,托盘12包括用于固定电芯5的电芯固定部302以及能够与电芯5连接的第一注液机构2;预注液装置14包括预注液工位,用于对处于预注液工位的托盘12的第一注液机构2注入电解液;注液装置15包括注液工位,用于将托盘12的第一注液机构2的电解液注入与其连接的电芯5;上下料装置13配置为能够将电芯5装载至托盘12的电芯固定部302并能够由电芯固定部302卸载;传送装置16包括用于装载或卸载电芯5的上下料工位,且能够带动托盘12在上下料工位、预注液工位和注液工位之间移动。上下料装置13在将电芯5装载至托盘12上后,电芯固定部302会将电芯5固定住并使电芯5与第一注液机构2相连,随后托盘12会在传送装置16的作用下移至预注液装置14上,由预注液装置14向第一注液机构2内注入电解液,预注液完成后,传送装置16才会将托盘12送入注液装置15内并在注液装置15的作用下将第一注液机构2内的电解液注入电芯5,最终,注液完成的电芯5在传送装置16的作用下从注液装置15内移出,并由上下料装置13将注液完成的电芯5从托盘12的电芯固定部302上卸载,从而完成电芯5的注液过程,实现了电芯注液系统的无人自动化生产,节省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托盘12上的第一注液机构2可以在预注液装置14的作用下储存足量的电解液,电芯固定部302在注液前可以与电芯5紧密连接,所以在注液装置15进行注液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电解液溢液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注液效果。
其中,本公开的传送装置16可以配置为传送带等,只要其能够实现对托盘12的自动运输即可。
此外,本公开传送装置16上的托盘12可以配置有多个,并依次进行装载、预注液、注液、卸载等工作,例如,当其中一个托盘12在注液装置15中进行注液作业时,另一个托盘则可以在预注液装置14上进行预注液作业,以此来提高电芯注液系统的生产效率,当然,预注液装置14、注液装置15和上下料装置1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增加,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电芯注液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本公开的电芯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预注液装置14、注液装置15、上下料装置13和传送装置16通信连接。各个装置上设有不同类型传感器,控制器通过接收传感器所传输的信号来做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例如,传送装置16上可以设有光电传感器,当光电传感器识别到托盘12上的电芯5装载完成后,则可以将此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传送装置16启动运送托盘12进入预注液装置14,预注液装置14上的预注液传感器识别到托盘12进入预注液工位后,进行预注液作业。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下料装置13还被配置为具有扫码、称重功能,用于对电芯5进行扫码、称重,从而完成对电芯信息的录入,以便于后续对电芯的分类作业。其中,上下料装置13包括用于装载或卸载电芯5的机械手1301、具有扫码单元和称重单元的检测台1302以及用于运送电芯5的周转车1303,周转车1303将电芯5运送至上下料工位后,可以由机械手1301将电芯5从周转车1303上抓取至检测台1302上进行扫码和称重等信息录入工作,随后再把电芯5装载至托盘12的电芯固定部302上;或者,也可以先将电芯5固定在电芯固定部302上后,再扫描电芯5顶部的二维码完成扫码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注液机构2设置于底座1上,包括注液罐201和与注液罐201内部相通的注液嘴202;托盘12包括底座1、固定机构3和限位机构4,其中,固定机构3包括与第一注液机构2相邻设置并用于固定电芯5的电芯固定部302;限位机构4设置于固定机构3远离第一注液机构2的一侧并能够推动电芯5靠近第一注液机构2以使得电芯5与注液嘴202相贴合。机械手1301在将电芯5移至托盘12上后,固定机构3会将电芯5固定住,此时电芯5与注液嘴202之间并未完全贴合,然而在限位机构4的作用下,其将会推动电芯5向注液嘴202一侧移动,电芯5由于受到限位机构4所施加的驱动力,所以会在固定机构3上产生向注液嘴202一侧的轻微位移,从而使得电芯5与注液嘴202紧密贴合,进而保证了在后续第一注液机构2在向电芯5里注入电解液的时候,减少甚至避免电解液从注液嘴202与电芯5的相接处漏出的情况发生,进一步保证了注液效率。
其中,固定机构3包括多个沿X向相邻设置的隔板301,每两个隔板301之间形成有沿Y向延伸的夹持通道,夹持通道构成电芯固定部302,电芯5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夹设于电芯固定部302上,由相邻两个隔板301之间的间隙构成的电芯固定部302,无需设置多余的固定结构,且便于后续电芯5在限位机构4的作用下在电芯固定部302上轻微移动。
此外,电芯固定部302可以设置有多组,并沿Y向依次设置于底座1上,在Y向上相邻的两个电芯固定部302共轴线设置,这样可以使得电芯5上有更多的固定点位,从而保证电芯5固定后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注液机构2还包括第一支架203,第一支架203上设有承载板204,注液罐201和注液嘴202均配置有多个,多个注液嘴202设置于承载板204上,多个注液罐201通过第一连通管205与多个注液嘴202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注液罐201和多个注液嘴202可以增加每个托盘12上可注液的电芯量,从而增加电芯5的注液效率。
为了进一步保证电芯5与注液嘴202连接后的稳定性,承载板204靠近固定机构3的一侧设有用于卡接电芯5的限位块206,限位块20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呈“几”字型的缺口,缺口与电芯固定部302在Y向上共轴线设置,电芯5靠近注液嘴202的一侧将会在机械手1301以及限位机构4的作用下卡入缺口内,以此来增加电芯5的固定点,提高电芯5与注液嘴202连接后的稳定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4包括推动件41和用于驱动推动件41靠近固定机构3的驱动件42,推动件41构造为与驱动件42相连并用于推动电芯5与注液嘴202贴合的第一推板4101。在驱动件42的作用下,第一推板4101将会与电芯5靠近限位机构4的一侧的至少部分区域相接触,并以此处作为受力点,推动电芯5在电芯固定部302中移动并与注液嘴202贴合。
其中,驱动件42可以配置为手动驱动件和电动驱动件,例如肘夹或者推动气缸来推动第一推板4101移动。
此外,由于电芯5与第一推板4101垂直设置,两者之间的受力点的面积较小,第一推板4101的推力会集中于电芯5的一点上,这有可能会导致电芯5的局部受力过大而产生损伤,所以,为了增大限位机构4与电芯5的接触面积,推动件41还可以包括第二推板,至少部分第二推板夹设于电芯固定部302内,以使得第二推板靠近电芯5一侧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在第一推板4101的推动下与电芯5相贴合并推动电芯5与注液嘴202贴合,第二推板的设置增大了推动件41与电芯5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电芯5因受力集中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当然,为了更好的方便第二推板的安装,固定机构3可以在Y向上设置有三组,其中靠近限位机构4的固定机构3上夹持第二推板,其余两个固定机构3分别固定电芯5的两端,这样既增加电芯固定部302与电芯5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固定点位,保证了电芯5装载后的稳定性,也便于第二推板的拆装,两者之间不会相互干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预注液装置14包括注液架6、储液罐7和驱动机构8,其中,注液架6包括第一注液层601以及位于第一注液层601底部并用于放置托盘12的第二注液层602,第二注液层602形成预注液工位;储液罐7设置于第一注液层601上;驱动机构8设置于第一注液层601上,驱动机构8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注液机构9,第二注液机构9与储液罐7相连并能够在驱动机构8的驱动下与第一注液机构2相连。计量泵会提前在储液罐7内加注好对应电芯型号容量的电解液,当托盘12在传送装置16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注液层602后,驱动机构8将会驱动第二注液机构9向靠近注液罐201的一侧移动,并在第二注液机构9与注液罐201连接后停止,随后第二注液机构9会将电解液输送到注液罐201内,注液罐201内可以设有液位传感器,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电解液的液位信号后,第二注液机构9则停止注液,驱动机构8重新开始工作,带动第二注液机构9远离注液罐201,从而将注液罐201与第二注液机构9分离,完成预注液工作,在进入注液装置15前先进行预注液,与相关技术中直接向电芯5内注液相比,可以防止出现注液嘴202与电芯5无法完美配合而溢液的情况出现,所以,本公开的注液方式更加稳定可靠,注液效率更加高效。
其中,驱动机构8可以配置为气缸801;第二注液机构9包括注液针901以及与气缸801的输出端相连的驱动板902,储液罐7通过第二连通管701与注液针901相连,注液针901设置于驱动板902上并能够在气缸801的驱动下与注液罐201的注液孔相通或分离。气缸801带动驱动板902的升降则可以使得注液针901与第一注液机构2相通或分离,即注液针可以与注液罐201顶部的注液孔相通或分离,当注液针901与注液孔相通后,第二连通管701上的电磁阀将会开启,从而使储液罐7内的电解液流入注液罐201中,相应地,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电解液达到预设液位时,则关闭电磁阀,随后气缸801再带动注液针901与注液罐201分离,以此来完成对注液罐201电解液的注入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注液装置15包括注液密封舱,注液密封舱的内部形成注液工位,注液密封舱包括舱体10和舱门1001,其中,舱体10上设有多个变压管道11,用于改变所述舱体10内的气压;舱门1001可密封地连接于所述舱体10。当托盘12被传送装置16传送至舱体10后,控制器控制舱门1001关闭并密封,以使得舱体10内部与外界完全隔离,随后进行注液循环作业,直至注液工作的完成。
其中,变压管道11包括常压管道1103,用于与负压设备连接的负压管道1101以及用于与正压设备连接的正压管道1102。在进行注液循环时,负压管道1101先开启,对舱体10内部进行抽真空作业,此时舱体10内部的气压缓慢下降,电芯5的铝壳慢慢膨胀,处于注液罐201内的电解液通过注液嘴202缓缓流入电芯5内部;随后关闭负压管道1101,舱体10开始保压,电解液持续流入电芯5内部并浸润极片;间隔一端时间后,打开常压管道1103,舱体10内的气压逐渐恢复至常压状态,电芯5的铝壳也随之恢复至正常状态,此时,电芯5内将会有一部分空气被排出,电解液继续浸润极片;接下来关闭常压管道1103,打开正压管道1102,正压管道1102可以向舱体10内通入例如氮气等气体,以使得舱体10内的气压渐渐增大,从而挤压电芯5的铝壳使其收缩,以进一步排出电芯5内的空气,便于电解液继续浸润极片;接着再关闭正压管道1102进行保压,使电解液持续浸润极片;最后,再次打开常压管道1103,使舱体10内的气压回复至常压状态,电芯5的铝壳也再次恢复至正常状态,电解液仍旧从注液嘴202缓缓流入电芯5内部,使电解液继续浸润极片。至此,完成一次电芯电解液的注液循环,设置注液密封舱进行注液,无需设置过长的生产线即可实现电芯5的注液循环作业,在保证注液效率的同时,页节省了生产成本,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保压的时间以及注液循环的次数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工作原理为:运载有电芯5的周转车1303将电芯5运载至上下料工位旁,随后上下料装置13的机械手1301将会依次把电芯5移动到电芯固定部302上,电芯固定部302可以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电芯固定部302可以分别固定于电芯5在Y向上的两端,从而增加电芯5的固定点位,提升电芯5固定后的稳定性,另一个电芯固定部302用来固定第二推板,随后驱动件42推动第一推板4101向靠近第一注液机构2的一侧移动,进而推动第二推板与电芯5向注液嘴202靠近,使得电芯5与注液嘴202紧密连接,当电芯5的信息录入完成后,传送装置16将会把托盘12移送至预注液装置14的第二注液层602上,此时,第一注液层601上的气缸801就会带动驱动板902向靠近注液罐201的一侧移动并使得注液针901与注液罐201的注液孔相通,随后第二连通管701上的电磁阀将会打开,使得储液罐7内的电解液流入注液罐201中,当注液罐201内的电解液注入完成后,电磁阀关闭,气缸801带动驱动板902远离注液罐201,以实现注液针901与注液罐201的分离,预注液完成后,传送装置16继续将托盘12移入注液装置15内,随后舱门1001将舱体10密封,舱体10进行注液循环工作,注液循环工作完成后,传送装置16再将托盘12从注液装置15中移出,并在机械手1301的作用下卸载托盘12上的电芯5,至此,完成一次电芯5注液工作,与此同时,后一托盘可以在预注液装置14中进行预注液,并在前一托盘12从舱体10内移出的同时,进入舱体10,开始注液循环工作。本公开的电芯注液系统通过将具有上下料工位的传送装置16与预注液装置14、注液装置15连接起来,使得能够装载电芯5的托盘12可以在上下料工位、预注液工位和注液工位之间移动,并在机械手1301的作用下完成对电芯5的装载与卸载,从而实现了电芯注液系统的无人自动化生产,节省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托盘12上的第一注液机构2可以在预注液装置14的作用下储存足量的电解液,电芯固定部302在注液前可以与电芯5紧密连接,所以在注液装置15进行注液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电解液溢液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注液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盘,包括用于固定电芯的电芯固定部以及能够与所述电芯连接的第一注液机构;
预注液装置,包括预注液工位,用于对处于所述预注液工位的所述托盘的所述第一注液机构注入电解液;
注液装置,包括注液工位,用于将所述托盘的所述第一注液机构的电解液注入与其连接的所述电芯;以及
上下料装置和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用于装载或卸载所述电芯的上下料工位,且能够带动所述托盘在所述上下料工位、所述预注液工位和所述注液工位之间移动;
所述上下料装置配置为:能够将所述电芯装载至所述托盘的所述电芯固定部并能够由所述电芯固定部卸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注液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预注液装置、所述注液装置、所述上下料装置和所述传送装置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还被配置为能够对所述电芯进行扫码以及称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用于装载或卸载所述电芯的机械手、具有扫码单元和称重单元的检测台以及用于运送所述电芯的周转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液机构包括注液罐和与所述注液罐内部相通的注液嘴;
所述托盘还包括:
底座;
固定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注液机构相邻设置并用于固定电芯的电芯固定部;
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远离所述第一注液机构的一侧并能够推动所述电芯靠近所述第一注液机构以使得所述电芯与所述注液嘴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多个沿X向相邻设置的隔板,每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有沿Y向延伸的夹持通道,所述夹持通道构成所述电芯固定部,所述电芯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夹设于所述电芯固定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承载板,所述注液罐和所述注液嘴均配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注液嘴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多个所述注液罐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多个所述注液嘴一一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靠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侧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电芯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呈“几”字型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电芯固定部在Y向上共轴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推动件和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靠近所述固定机构的驱动件,所述推动件构造为与驱动件相连并用于推动所述电芯与所述注液嘴贴合的第一推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注液装置包括:
注液架,包括第一注液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注液层底部并用于放置托盘的第二注液层,所述第二注液层形成所述预注液工位;
储液罐,设置于所述第一注液层上;
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注液层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注液机构,所述第二注液机构与所述储液罐相连并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注液机构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配置为气缸;
所述第二注液机构包括注液针以及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驱动板,所述储液罐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注液针相连,所述注液针设置于所述驱动板上并能够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注液机构相通或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装置包括注液密封舱,所述注液密封舱的内部形成所述注液工位,所述注液密封舱包括:
舱体,所述舱体上设有多个变压管道,用于改变所述舱体内的气压;和
舱门,可密封地连接于所述舱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芯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管道包括常压管道,用于与负压设备连接的负压管道以及用于与正压设备连接的正压管道。
CN202322939857.7U 2023-10-30 2023-10-30 电芯注液系统 Active CN221176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39857.7U CN221176606U (zh) 2023-10-30 2023-10-30 电芯注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39857.7U CN221176606U (zh) 2023-10-30 2023-10-30 电芯注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76606U true CN221176606U (zh) 2024-06-18

Family

ID=91461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39857.7U Active CN221176606U (zh) 2023-10-30 2023-10-30 电芯注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76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9972B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用双极板注胶生产线
CN104816844A (zh) 电池装载机
CN105895851B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全自动二次注液系统
CN207426008U (zh) 全自动锂电池注液机
CN206343401U (zh) 一种出料分拣机构
CN111477969A (zh) 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的上料方法及装置
CN114792870B (zh) 一种注液机
CN221176606U (zh) 电芯注液系统
CN102709212B (zh) 一种用于pecvd设备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2079127B (zh) 一种基于分离式agv输送的锂电池生产设备
CN112453893A (zh) 一种电池配件自动入料组装生产线
CN108336290B (zh) 全自动注液封装机
CN116315514A (zh) 一种高效电池注液系统
CN210453765U (zh) 自动上下料脱泡机
CN212934812U (zh) 一种多工位蓄电池真空注酸生产线
CN210060762U (zh) 片材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08275410B (zh) 电芯下料系统及其全自动注液封装机
CN216889929U (zh) 一种送料机构
CN220856618U (zh) 一种全自动入壳的设备
CN220364018U (zh) 一种套杯托盘装卸装置
CN220392500U (zh) 一种锂电池叠片设备供料机构
CN217085001U (zh) 吸收瓶清洗注液一体化仓储系统
CN217819247U (zh) 一种电池气密检测与注液装置
CN209641758U (zh) 一种用于蓄电池模组的自动封装设备
CN212587695U (zh) 一种锂电池注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