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1716U - 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81716U CN221081716U CN202322496841.3U CN202322496841U CN221081716U CN 221081716 U CN221081716 U CN 221081716U CN 202322496841 U CN202322496841 U CN 202322496841U CN 221081716 U CN221081716 U CN 2210817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fixing
- housing
- plate
-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0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螺栓和固定架;固定架设于下壳体不相邻的两侧,固定架与下壳体一体成型;固定架设有锁定孔,将与锁定孔大小适配的锁定杆旋入锁定孔以使壳体固定于安装位置;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本申请采用的上壳体与一体化的固定架和下壳体均为独立部件,仅需一次开模即可制出,节省了模具的开模成本;固定架的设置,方便、灵活地将壳体安装于指定位置;同时,利用螺栓连接,保证了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
背景技术
汽车控制器是实现整车功能控制的关键器件,一般由MCU、电源芯片、通信芯片、输入处理电路、输出处理电路等构成,通过对各类传感器信号、开关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的处理,来对阀、电机、泵、开关等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目前市面上采用的汽车控制器壳体采用分体式结构,一般由上下壳体、前后盖板和固定架等部件组成,汽车控制器壳体的安装部件多,每个部件需单独开模,成本较高。
上述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行业领域的壳体组装过程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壳体结构精简,减少了部件的开模成本。
本申请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螺栓和固定架;
固定架设于下壳体不相邻的两侧,固定架与下壳体一体成型;
固定架设有锁定孔,将与锁定孔大小适配的锁定杆旋入锁定孔以使壳体固定于安装位置;
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上壳体和下壳体间设有用于实现控制器功能的控制板;
下壳体靠近控制板的一面设有第一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中空的正圆台和设于正圆台顶面的圆环;正圆台和圆环固定连接,形成具有与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第一通孔;
上壳体靠近控制板的一面设有第二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具有与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固定孔;
控制板包括具有与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第二通孔;
利用单个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固定孔旋紧,以使下壳体和控制板固定于上壳体。
进一步地,控制器壳体还包括若干卡扣机构;
卡扣机构包括设于上壳体的侧壁的卡口和设于下壳体的侧壁的卡头;
卡口与卡头对应可拆卸连接;
部分卡口沿着靠近下壳体的方向延伸设置,部分卡头嵌入下壳体的侧壁设置;
和/或,
部分卡口嵌入上壳体的侧壁设置,部分卡头沿着靠近上壳体的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固定孔的四周围设有凹槽结构;
弹性圈设于凹槽结构内;
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单个螺栓连接时,控制板和弹性圈紧贴。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控制板还包括防呆插槽;
上壳体包括隔板;隔板设有与防呆插槽匹配的防呆开口;
防呆插槽部分穿过防呆开口并固定于防呆开口上。
优选地,上壳体设有若干散热筋,散热筋从上壳体的顶壁延伸至上壳体的侧壁设置;
和/或,
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均设有电磁屏蔽层。
进一步地,固定架包括第一板件和与第一板件垂直连接的第二板件;
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均与下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或,
固定架包括平板;
平板与下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壳体靠近下壳体的一面设有若干第一固定板件,第一固定板件沿远离下壳体的方向朝上壳体内部延伸设置;
下壳体靠近上壳体的一面设有与第一固定板件匹配的若干第二固定板件,第二固定板件沿靠近上壳体的方向朝上壳体内部延伸设置;
第一固定板件和第二固定板件均具有与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贯穿孔;
螺栓旋入贯穿孔以连接第二固定板件和第一固定板件。
优选地,下壳体为板形结构;
上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一缺口,板形结构的侧壁设有与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二缺口;
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时,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吻合形成接孔;
接孔的形状与外设接头的形状匹配。
优选地,固定架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有沟槽,上壳体的侧壁与沟槽抵接;
或,
上壳体的侧壁设有沿靠近上壳体内部方向延伸的弯曲结构,下壳体的侧壁内面与弯曲结构的外面紧贴。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控制器,安装于第一方面的控制器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汽车控制器包括若干引脚;
引脚与控制面板和外部电路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螺栓和固定架;固定架设于下壳体不相邻的两侧,固定架与下壳体一体成型;固定架设有锁定孔,将与锁定孔大小适配的锁定杆旋入锁定孔以使壳体固定于安装位置;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本申请采用的上壳体与一体化的固定架和下壳体均为独立部件,仅需一次开模即可制出,节省了模具的开模成本;固定架的设置,方便、灵活地将壳体安装于指定位置;同时,利用螺栓连接,保证了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壳体和下壳体间设有用于实现控制器功能的控制板;下壳体靠近控制板的一面设有第一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中空的正圆台和设于正圆台顶面的圆环;正圆台和圆环固定连接,形成具有与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第一通孔;上壳体靠近控制板的一面设有第二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具有与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固定孔;控制板包括具有与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第二通孔;利用单个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固定孔旋紧,以使下壳体和控制板固定于上壳体。本申请中正圆台的设计为螺栓提供了主要导向作用,方便螺栓的旋入与旋出;正圆台的顶面面积大于圆环的顶面面积,当控制板与圆环的顶面接触时,二者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避免出现摩擦力损坏控制板的问题;同时,第一固定结构的深度大于螺栓的长度,使得螺栓旋入第一固定结构时其尾部不会暴露在外而对工作人员造成划伤。
进一步地,固定孔的四周围设有凹槽结构;弹性圈设于凹槽结构内;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单个螺栓连接时,控制板和弹性圈紧贴。当螺栓将控制板固定时,弹性圈受力变形将控制板挤压固定完成安装,防止控制板因振动而产生偏移,同时,也避免了控制板与上壳体和螺栓直接接触造成的机械损伤,弹性圈的设置对控制板起缓冲和紧固作用,保证了控制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壳体的组装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壳体的上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壳体的下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壳体的组装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壳体的第一固定板件和第二固定板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壳体的弯曲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关于“左”、“右”、“左端”、“右端”、“上部”、“下部”、“顶部”、“底部”等方向上的描述均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的关系定义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的结构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螺栓和固定架;固定架设于下壳体不相邻的两侧,固定架与下壳体一体成型;固定架设有锁定孔,将与锁定孔大小适配的锁定杆旋入锁定孔以使壳体固定于安装位置;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本申请采用的上壳体与一体化的固定架和下壳体均为独立部件,仅需一次开模即可制出,节省了模具的开模成本;固定架的设置,方便、灵活地将壳体安装于指定位置;同时,利用螺栓连接,保证了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1
原先采用的控制器壳体由上下壳体、前后盖板和固定架等部件组合而成,每个部件均独立开模造成了开模成本的增加。本申请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壳体,结构精简,减少了开模成本,利用极少的部件完成了控制器壳体的安装。
一种控制器壳体,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器壳体包括上壳体10、下壳体20、螺栓40和固定架130;固定架130设于下壳体20不相邻的两侧,固定架130与下壳体20一体成型;固定架130设有锁定孔,将与锁定孔大小适配的锁定杆旋入锁定孔以使壳体固定于安装位置;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通过螺栓40可拆卸连接。
其中,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采用铝合金材质,具有较好的强度、耐用性和散热性能;对上壳体10与一体化的下壳体20和支架130单独开模,减少了开模的成本。固定架130的设置,可以方便、灵活地将壳体安装于指定位置;同时,利用螺栓40连接,保证了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实际应用中,螺栓40可用螺丝、螺钉、螺杆和螺柱等紧固件替代。
进一步地,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间设有用于实现控制器功能的控制板30;下壳体20靠近控制板30的一面设有第一固定结构60;第一固定结构60包括中空的正圆台和设于正圆台顶面的圆环;正圆台和圆环固定连接,形成具有与螺栓40匹配的内螺纹的第一通孔;上壳体10靠近控制板30的一面设有第二固定结构70;第二固定结构70包括具有与螺栓40匹配的内螺纹的固定孔;控制板30包括具有与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第二通孔;利用单个螺栓40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固定孔旋紧,以使下壳体20和控制板30固定于上壳体10。
其中,下壳体20设置的第一固定结构60为螺栓40穿过下壳体20提供了导向作用,同时,第一固定结构60的深度大于螺栓40的长度,使得螺栓40旋入第一固定结构60时其尾部不会暴露在外而对工作人员造成划伤。正圆台与圆环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二者中空的结构使其间形成通过螺栓40的通孔。螺栓40旋入第一通孔,螺杆伸出第一通孔外依次穿过控制板30和上壳体10,螺头与正圆台内部的顶面紧密贴合,即代表着三者已固定。正圆台的设计为螺栓40提供了主要导向作用,方便螺栓40的旋入与旋出。同时,正圆台的顶面面积大于圆环的顶面面积,当控制板30与圆环的顶面接触时,二者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避免出现摩擦力损坏控制板30的问题;另,控制板30与圆环的接触面积小,相对之下,控制板30的有效使用面积大,便于对控制板30表面的集成电路进行规划。
优选地,圆环表面设有保护膜,防止圆环表面与所述控制板30底面长时间接触产生磨损。
优选地,固定孔的四周围设有凹槽结构;弹性圈50设于凹槽结构内;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通过单个螺栓40连接时,控制板30和弹性圈50紧贴。
其中,弹性圈50的厚度大于凹槽结构的深度,以使下壳体20、控制板30和上壳体10三者紧固时,控制板30能与弹性圈50紧贴在一起。当螺栓40拧紧时,控制板30与上壳体10间的距离减小,弹性圈50被控制板30和上壳体10挤压产生变形,进而施加反作用力于控制板30。弹性圈50的设置使得控制板30和上壳体10间能够紧密连接,完成固定安装,同时,也避免了控制板30与上壳体10直接接触造成的机械损伤,对控制板30起到了缓冲作用,保证了控制板3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弹性圈50为O形橡胶圈,其大小由实际应用中凹槽结构的周长和凹陷深度确定。
其中,螺栓40旋入固定孔内以将下壳体20、控制板30和上壳体10固定连接。固定孔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结构内部具有与螺栓40配套的螺纹;圆柱体四周设有凹槽结构,弹性圈50设于凹槽结构内。具体地,控制板30夹设在圆环和凹槽结构之间,当螺栓40旋紧时,控制板30被圆环顶起与弹性圈50紧贴,保证了控制板30的稳定安装。
优选地,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固定孔同轴心。
其中,第二通孔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为靠近固定孔的一面的开口,第一开口的直径与固定孔的圆柱体结构的直径相等;第二开口为靠近圆环的一面的开口,第二开口的直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等。当螺栓40旋紧时,圆环支撑并顶起控制板30,圆柱体结构与第一开口契合并抵接。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固定孔同轴心,避免螺栓40旋入时发生组件偏移的问题。
优选地,控制板30还包括防呆插槽80;上壳体10包括隔板90;隔板90上设有与防呆插槽80匹配的防呆开口;防呆插槽80部分穿过防呆开口并固定于防呆开口上。
其中,防呆插槽80的设计可以确保只有正确的组件或者插头能插入其中,防止误插入不匹配的接口至控制板30,从而避免控制板30电路的损坏。隔板90的设置对控制板30起到了隔离和保护的作用,使控制板30和其他组件之间形成物理隔离层,避免了控制板30与其他组件产生干扰、碰撞等问题。防呆插槽80的部分穿过并固定于隔板90的防呆开口,确保了控制板30在壳体中的正确定位;同时,控制板30的主要承受圆环的支撑力和弹性圈50的作用力,长时间单点受力会对控制板30造成损坏,防呆开口的设计为控制板30提供了一定的辅助支撑力,将力分散到多点上,从而减轻了控制板30单点承受的压力,提升了整个控制板3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2
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后,在接收到外部振动时,二者之间会产生相对的偏移,导致上壳体的侧壁与下壳体的侧壁无法对齐,外部灰尘易从壳体间的缝隙中落入控制板上,影响控制板的工作。本申请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壳体,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卡扣,以使上壳体和下壳体能对齐并且紧密结合,提高了壳体的稳定性。
一种控制器壳体,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控制器壳体包括若干卡扣机构;卡扣机构包括设于上壳体10的侧壁的卡口100和设于下壳体20的侧壁的卡头110;卡口100与卡头110对应可拆卸连接;部分卡口100沿着靠近下壳体20的方向延伸设置,部分卡头110嵌入下壳体20的侧壁设置;
和/或,
部分卡口100嵌入上壳体10的侧壁设置,部分卡头110沿着靠近上壳体10的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卡扣机构的设计为壳体提供了可靠的连接方式,确保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间的紧密结合。可拆卸连接的设计使得拆卸和维护壳体更加方便,当需要进行修理、更换或者升级控制板30时,只需将螺栓40旋出,再对卡口100和卡头110进行解锁,就能轻松拆卸壳体。卡口100与卡头110的位置和形状设置依照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具有不同形状的壳体的需求。
优选地,上壳体10设有若干散热筋120;散热筋120从上壳体10的顶壁延伸至上壳体10的侧壁设置。
其中,散热筋120可以增加壳体内和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其与壳体内的控制板30的部分芯片贴合,有效地将壳体内的热量传导至外界环境中,降低芯片的工作温度,保证其稳定运行;控制板30的部分芯片表面设有导热硅胶片或硅脂,可以有效地将芯片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筋上,从而帮助控制板30散热。另,散热筋120从顶壁延伸至侧壁设置为侧壁提供了额外的支撑,增强了壳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固定架130包括第一板件131和与第一板件131垂直连接的第二板件132;第一板件131和第二板件132均与下壳体20的侧壁固定连接。
其中,通过固定架130的设置,使得壳体能稳固地固定在用户指定的安装位置。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体20具有前后左右四个侧壁,支架130安装于下壳体20的左右侧壁;第一板件131与下壳体20的底面平齐设置,第二板件132设于第一板件131中间位置与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板件131和第二板件132构成“⊥”型,锁定孔设于第二板件132的左右两侧。通过锁定杆穿过第一板件131的锁定孔将壳体牢固地安装在用户指定的安装位置,第二板件132加强了第一板件131和下壳体20侧壁间的连接,为固定架结构提供了支撑作用,分散了壳体承受的应力,保证了壳体的稳定性。
优选地,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内壁均设有电磁屏蔽层。
其中,电磁屏蔽层有效地阻挡了外部电磁辐射对控制板30的电路的影响,提高了控制板30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控制板30的电路本身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电磁屏蔽层可以限制辐射的传播范围,降低控制板30对外界的电磁污染。控制板30电路中存在对电磁场敏感的传感器、放大器等设备,电磁屏蔽层防止敏感元件遭受外界电磁的干扰,保护其正常工作。
本申请的实施例2还提供了另一种控制器壳体,如图5和图6所示,上壳体10靠近下壳体20的一面设有若干第一固定板件150,第一固定板件150沿远离下壳体20的方向朝上壳体10内部延伸设置;下壳体20靠近上壳体10的一面设有与第一固定板件150匹配的若干第二固定板件160,第二固定板件160沿靠近上壳体10的方向朝上壳体10内部延伸设置;第一固定板件150和第二固定板件160均具有与螺栓40匹配的内螺纹的贯穿孔;螺栓40旋入贯穿孔以连接第二固定板件160和第一固定板件150。
其中,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架130包括平板140;平板140与下壳体20的侧壁固定连接。四个第一固定板件150设于上壳体10的四个角,四个第二固定板件160设于下壳体20的四个角,第二固定板件160和第一固定板件150之间夹设有控制板30,螺栓40依次穿过第二固定板件160、控制板30和第一固定板件150与螺丝柱170旋紧。
进一步地,下壳体20为板形结构;上壳体10的侧壁设有第一缺口,板形结构的侧壁设有与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二缺口;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通过螺栓40连接时,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吻合形成接孔;接孔的形状与外设接头的形状匹配。
进一步地,固定架130与下壳体20的连接处设有沟槽,上壳体10的侧壁与沟槽抵接;
或,
如图7所示,上壳体10的侧壁设有沿靠近上壳体10内部方向延伸的弯曲结构180,下壳体20的侧壁内面与弯曲结构180的外面紧贴。
其中,沟槽或弯曲结构180的设置使得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连接更加紧密。
实施例3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3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控制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1至2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参考上文介绍,后续不再赘述。
一种汽车控制器,安装于上述实施例的控制器壳体中,汽车控制器包括若干引脚;引脚与控制面板和外部电路电连接。
其中,汽车控制器将多个系统和功能集成到一个设备中,通过合理设计的引脚布局,可以实现与控制面板和其他外部电路的高效连接,减少了复杂的布线,简化了汽车电子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引脚是汽车控制器与控制面板和外部电路间进行信号传输和通信的接口,通过引脚连接,控制器可以接收来自控制面板的指令,同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外部电路,实现对不同汽车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结构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螺栓和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下壳体不相邻的两侧,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
所述固定架设有锁定孔,将与所述锁定孔大小适配的锁定杆旋入所述锁定孔以使所述壳体固定于安装位置;
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螺栓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间设有用于实现所述控制器功能的控制板;
所述下壳体靠近所述控制板的一面设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中空的正圆台和设于所述正圆台顶面的圆环;所述正圆台和所述圆环固定连接,形成具有与所述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第一通孔;
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控制板的一面设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具有与所述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固定孔;
所述控制板包括具有与所述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第二通孔;
利用单个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固定孔旋紧,以使所述下壳体和所述控制板固定于所述上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壳体还包括若干卡扣机构;
所述卡扣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的卡口和设于所述下壳体的侧壁的卡头;
所述卡口与所述卡头对应可拆卸连接;
部分所述卡口沿着靠近所述下壳体的方向延伸设置,部分所述卡头嵌入所述下壳体的侧壁设置;
和/或,
部分所述卡口嵌入所述上壳体的侧壁设置,部分所述卡头沿着靠近所述上壳体的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弹性圈;
所述固定孔的四周围设有凹槽结构;
所述弹性圈设于所述凹槽结构内;
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单个所述螺栓连接时,所述控制板和所述弹性圈紧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还包括防呆插槽;
所述上壳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有与所述防呆插槽匹配的防呆开口;
所述防呆插槽部分穿过所述防呆开口并固定于所述防呆开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若干散热筋,所述散热筋从所述上壳体的顶壁延伸至所述上壳体的侧壁设置;
和/或,
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均设有电磁屏蔽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板件和与所述第一板件垂直连接的第二板件;
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均与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或,
所述固定架包括平板;
所述平板与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面设有若干第一固定板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件沿远离所述下壳体的方向朝所述上壳体内部延伸设置;
所述下壳体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件匹配的若干第二固定板件,所述第二固定板件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方向朝所述上壳体内部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板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件均具有与所述螺栓匹配的内螺纹的贯穿孔;
所述螺栓旋入所述贯穿孔以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件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为板形结构;
所述上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一缺口,所述板形结构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二缺口;
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螺栓连接时,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吻合形成接孔;
所述接孔的形状与外设接头的形状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设有沟槽,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与所述沟槽抵接;
或,
所述上壳体的侧壁设有沿靠近所述上壳体内部方向延伸的弯曲结构,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内面与所述弯曲结构的外面紧贴。
11.一种汽车控制器,安装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控制器包括若干引脚;
所述引脚与控制面板和外部电路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96841.3U CN221081716U (zh) | 2023-09-14 | 2023-09-14 | 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96841.3U CN221081716U (zh) | 2023-09-14 | 2023-09-14 | 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81716U true CN221081716U (zh) | 2024-06-04 |
Family
ID=91263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96841.3U Active CN221081716U (zh) | 2023-09-14 | 2023-09-14 | 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81716U (zh) |
-
2023
- 2023-09-14 CN CN202322496841.3U patent/CN2210817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07404B2 (en) | Fan module | |
US5761046A (en) | Sealed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 |
KR101610901B1 (ko) | 차량의 전자 제어 장치 | |
CN109167897B (zh) | 一种大靶面传感器的高平行度安装方法及相机 | |
KR20000026140A (ko) | 컴퓨터 시스템의 반도체 장치 모듈 장착 구조 | |
CN221081716U (zh) | 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 | |
US20240090146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9041463B (zh) |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防水密封结构设计方法 | |
CN215529465U (zh) | 一种汽车主动声音管理系统的控制器外壳 | |
CN210840205U (zh) | 一种工控产品的安装结构 | |
CN211352583U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 | |
US20080186688A1 (en) | Method of Mounting a Circuit Board | |
CN216721794U (zh) | 一种驱动器外壳结构及驱动器 | |
CN219329405U (zh) | 一种ac插座结构与除颤仪充电器 | |
CN219958465U (zh) | Led显示单元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 |
CN221043049U (zh) | 车载摄像头 | |
CN214507564U (zh) | 一种bms印刷电路板的新型保护结构 | |
CN221239804U (zh) | 天线组件 | |
CN211321706U (zh) | 一种可集成显示器的bmc电器盒 | |
JP7509012B2 (ja) | 計測装置ユニット | |
CN219287990U (zh) | 具散热功能的浸没式连接器模组 | |
CN221224985U (zh) |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于拆装的霍尔传感器 | |
CN211580408U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机壳 | |
CN220435114U (zh) | 风扇安装架、设备壳体、风扇组件以及电气设备 | |
CN219811979U (zh) | 逆变装置及储能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