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1586U -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1586U
CN221081586U CN202322957771.7U CN202322957771U CN221081586U CN 221081586 U CN221081586 U CN 221081586U CN 202322957771 U CN202322957771 U CN 202322957771U CN 221081586 U CN221081586 U CN 221081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guiding
air
inductor
air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577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寿东升
金立旺
吴朝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577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81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1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1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属于厨房电器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控板的电感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主控板和第一散热风扇,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的下风侧,所述主控板设有电感,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设有挡风罩,所述挡风罩延伸到主控板上方以引导第一散热风扇排出的冷风吹向所述电感,所述挡风罩内设有用于将风引导至所述电感处的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具有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挡风罩的顶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增加吹向主控板的电感的风量,提高主控板的电感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特别是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加热装置以电磁炉为例,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主控板和散热风扇,主控板上通常设有电感等电子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电感的发热量较大,由于散热风扇吹出的冷风风向比较散乱,导致吹向电感的风量较少,为了提升散热效果,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9246156U公开了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内设置有发热元件、风机和散热器,所述风机设置所述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具有围设在所述风机的部分外周的侧缘和围设在所述风机的至少部分出风口上的散热翅片,虽然通过散热器的侧缘将风机产生的散热风流引导至发热元件上方,但是缺少引导散热风流至发热元件的结构,导致发热元件实际吹到的散热风流较少,从而导致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控板的电感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增加吹向主控板的电感的风量,提高对电感的散热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主控板和第一散热风扇,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的下风侧,所述主控板设有电感,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设有挡风罩,所述挡风罩延伸到主控板上方以引导第一散热风扇排出的冷风吹向所述电感,所述挡风罩内设有用于将风引导至所述电感处的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具有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挡风罩的顶壁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挡风罩内增设第一导风部,且第一导风部上设置第一导风面,第一导风面与挡风罩的顶壁连接的第一导风面能够对挡风罩内流动的风形成引导效果,使风能在第一导风部引导下尽可能多地流向电感,使得第一散热风扇的风能够被充分利用,对电感进行针对性散热,保证电感能获得有效降温,提升散热效果,从而保障电感的使用寿命,进而保障电磁加热装置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面自所述挡风罩的顶壁向着所述电感所在方向延伸,以将风引导至所述电感处。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第一导风面自挡风罩的顶壁向着电感所在方向延伸,能够改变挡风罩内流动的风的流向,使风能更好被第一导风面引导至电感,从而尽可能增加流向电感的风量,提升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部还包括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第一导风面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面与电感的顶面限定形成气流加速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面将挡风罩内的风引导流入所述气流加速通道内。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导风面与第一导风面的下端连接,第二导风面与电感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挡风罩的顶壁与电感顶面之间的距离,起到将风聚拢的效果,对风形成加速作用,增加了吹向电感的速度,从而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风量,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部为凸设在挡风罩顶壁上的导风凸台,所述导风凸台位于上风侧的一侧面形成所述第一导风面,所述导风凸台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二导风面。采用前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导风部为凸设在挡风罩顶壁上的导风凸台,导风凸台位于上风侧的一侧面形成第一导风面,对冷风形成导向作用,以及,导风凸台的底面形成第二导风面,从而实现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凸台由所述挡风罩的顶壁局部下凹形成;或者,所述导风凸台为固定在挡风罩顶壁上的凸块。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导风凸台由挡风罩的顶壁局部下凹形成,导风凸台的结构强度更高;或者,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导风凸台为固定在挡风罩顶壁上的凸块,加工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部为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所述第一引导段的上端与挡风罩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段的下端与第二引导段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段位于上风侧的一侧面形成所述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二引导段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二导风面。采用前述技术方案,通过导风板包括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将第一导风部分段式设置,第一引导段位于上风侧的一侧面形成第一导风面,用于引导挡风罩内流动的风,第二引导段的底面形成第二导风面,提升风的流速来提升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加速通道的高度为L1,挡风罩的顶壁与电感顶面之间的距离为L,满足0.3<L1/L<0.5。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合理设置气流加速通道的高度和挡风罩的顶壁与电感顶面之间的距离关系,保障气流通过量的同时,提升气流的流速,从而保障对电感的散热效果,若L1/L≤0.3,则气流加速通道的高度过低,导致气流通过量较少,电感的散热效果较差,也会导致气流发生堵塞,从而容易产生噪音,若L1/L≥0.5,则气流的加速效果较差,导致气流流速较慢,电感的散热效果也较差。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还设有位于电感和第一散热风扇之间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的多个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吹出的风经所述导风通道流向所述第一导风部。采用前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散热翅片起到对基体上的IGBT散热,同时,第一散热风扇吹出的风经导风通道流向第一导风部,使风从导风通道更准确地吹到第一导风部上,从而提高电感的散热效果,即同时兼顾了对IGBT和电感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对应所述电感的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的间距不小于8mm。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合理设置散热翅片的间距,保障导风通道的空间,使第一散热风扇吹出的风能够更流畅地穿过,若相邻两个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8mm,则导风通道的空间较小,导致第一散热风扇吹出的风通过量较少,影响电感的散热效果,也会导致导风通道内的风发生堵塞,从而容易产生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感两侧的导风筋,所述导风筋自所述散热器向着电感方向延伸,以引导所述导风通道流出的风吹向所述电感。采用前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位于电感两侧的导风筋,导风筋自散热器向着电感方向延伸,以引导导风通道流出的风吹向电感,进一步使导风通道流出的风更多地吹向电感,从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挡风罩);
图3为图2中电磁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无挡风罩);
图6为图5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挡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图中,1、壳体;2、面板;3、主控板;31、电感;4、电磁线盘;5、第一散热风扇;6、第二散热风扇;7、散热器;71、基体;72、散热翅片;73、导风通道;8、挡风罩;81、导风凸台;811、第一导风面;812、第二导风面;82、气流加速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电热锅,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主控板和第一散热风扇,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的下风侧,所述主控板设有电感,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设有挡风罩,所述挡风罩延伸到主控板上方以引导第一散热风扇排出的冷风吹向所述电感,所述挡风罩内设有用于将风引导至所述电感处的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具有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挡风罩的顶壁连接。
通过在挡风罩内增设第一导风部,与挡风罩的顶壁连接的第一导风面能够对挡风罩内流动的风形成引导效果,使风能在第一导风部引导下尽可能多地流向电感,使得第一散热风扇的风能够被充分利用,对电感进行针对性散热,保证电感能获得有效降温,提升散热效果,从而保障电感的使用寿命,进而保障电磁加热装置正常使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如涉及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X和/或Y,可以表示:单独存在X、同时存在X和Y、单独存在Y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X、Y和Z”、“包含X、Y、Z”是指X、Y、Z三者都包含,“包含X、Y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之一,“包含X、Y和/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中任一个或任二个或三个。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互结合或替换,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本实施例以电磁炉为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盖设于壳体1的面板2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主控板3、散热器7、第一散热风扇5和第二散热风扇6以及电磁线盘4,主控板3位于第一散热风扇5的下风侧,散热器7安装在主控板3上并位于电感31和第一散热风扇5之间,主控板3设有电感31和整流模块等电子元器件,第一散热风扇5罩设有挡风罩8,挡风罩8延伸到主控板3上方以引导第一散热风扇5排出的冷风吹向主控板3以及电感31,挡风罩8内设有用于将风引导至电感31处的第一导风部,第一导风部具有第一导风面811,所述第一导风面811与所述挡风罩8的顶壁连接,以及,电磁线盘4位于第二散热风扇6的下风侧,以使第二散热风扇6吹出的冷风吹向电磁线盘4。
当使用电磁炉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2上,给电磁炉通电,主控板3控制电磁线盘4对锅具进行加热,尤其是烹饪功率较大时,电感31的发热量较大,导致与电感31连接的其他电子元器件温升也较高,通过第一导风部的第一导风面,对挡风罩8内流动的冷风形成引导效果,第一导风面与挡风罩的顶壁连接的第一导风面使风能在第一导风部引导下尽可能多地流向电感31处,使得第一散热风扇5的风能够被充分利用,对电感31进行针对性散热,保证电感31能获得有效降温,提升散热效果,从而保障电感31的使用寿命,以及,第二散热风扇6对电磁线盘4进行散热,从而保障电磁加热装置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电磁炉可为平板电磁炉,对应的面板2则为平板,适用于锅底为平面的锅具。或者电磁炉为凹板电磁炉,对应的面板2则为凹板,适用于锅底为凸面的锅具。
具体的,第一导风部包括第一导风面811,第一导风面811自挡风罩8的顶壁向着电感31方向向下延伸,改变挡风罩8内流动的风的流向,以将风引导至电感31处,从而尽可能增加流向电感31的风量,提升散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电感31的散热效果,第一导风部还包括第二导风面812,第二导风面812与第一导风面811的下端连接,第二导风面812与电感31的顶面限定形成气流加速通道82,第一导风面811将挡风罩8内的风引导流入气流加速通道82内,气流加速通道82的高度为L1,挡风罩8的顶壁与电感31顶面之间的距离为L,L1<L,气流加速通道82能够起到将风聚拢的效果,对风形成加速作用,增加了吹向电感31的速度,从而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风量,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为了兼顾风速的同时,保障吹向电感31的风量,0.3<L1/L<0.5,例如L1/L=0.35、L1/L=0.4、L1/L=0.45等,使得本实施例中气流加速通道82可以保障气流通过量的同时,起到将风聚拢的效果,对风形成加速作用,增加了气流加速通道82内风的出风速度,从而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出风量,提升对电感31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根据伯努利效应,受气流加速通道82的加速作用,电感31的侧面,正面等附近的风速也可以获得加速,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电感31的换热效率。
为了形成第一导风面811和第二导风面812,第一导风部为凸设在挡风罩8顶壁上的导风凸台81,导风凸台81可为锥形凸台、梯形凸台等,优选为梯形凸台,梯形凸台的表面过渡比较平缓,有利于减少对第一散热风扇5排出的冷风的风阻。其中,导风凸台81位于上风侧的一侧面形成第一导风面811,导风凸台81的底面形成第二导风面812,由于导风凸台81的底面与电感31的顶面的距离小于挡风罩8的顶壁与电感31的顶面的距离,使冷风的流通空间减少,起到将风聚拢的效果,由此使进入气流加速通道82的冷风得以加速。
需要说明的,第一散热风扇5排出的冷风通过挡风罩8引导后由左向右流动,其中上风侧为图4中导风凸台81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中,导风凸台81由挡风罩8的顶壁局部下凹形成,一体成型结构,结构强度更高,密封性较好,不易漏风,也无需再次组装,由此降低组装难度。
需要说明的,挡风罩8位于导风凸台81的下游段的顶壁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挡风罩8位于导风凸台81的上游段的顶壁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相同,根据伯努利效应,以使经过气流加速通道82换热后的风重新加速排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7包括基体71和设于基体71上的多个散热翅片72,其中IGBT设于基体71上,相邻两个散热翅片72之间形成导风通道73,第一散热风扇5吹出的风经导风通道73流向第一导风部。如此设计,可使散热翅片72对IGBT起到散热效果,同时,第一散热风扇5吹出的风经导风通道73流向第一导风部,使风从导风通道73更准确地吹到第一导风部上,再通过第一导风部将更多的风吹向电感,进而提高电感的散热效果,并即同时兼顾了对IGBT和电感31的散热效果。
为了保障进一步保障电感31上的散热效果,对应电感31的相邻两个散热翅片72的间距为D,D≥8mm,剩余散热翅片72的间距可小于8mm,D可为9mm、10mm、11mm等。如此设计,保障了对应电感31处的导风通道73的空间,使第一散热风扇5吹出的风能够更流畅地穿过,由此可以保障吹向电感31的风量。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电磁炉也可以只设有一个散热风扇,散热风扇排出的冷风进入两个导风通道,其中一个流向主控板,另一个流向电磁线圈下方。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导风凸台还可为固定在挡风罩顶壁上的凸块。如此设计,可使导风凸台采用现有零部件即可,方便采购,无需单独加工,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加工简单。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也可以为导风板,导风板包括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第一引导段的上端与挡风罩的顶壁连接,第一引导段的下端与第二引导段连接,第一引导段位于上风侧的一侧面形成第一导风面,第二引导段的底面形成第二导风面。如此设计,将第一导风部分段式设置,第一引导段位于上风侧的一侧面形成第一导风面,用于引导挡风罩内流动的风,第二引导段的底面形成第二导风面,提升风的流速来提升散热效果。
其中,导风板与挡风罩一体加工成型。如此设计,有利于使导风板与挡风罩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有效减少漏风量,也可以提升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还包括位于电感两侧的导风筋,导风筋自散热器向着电感方向延伸,以引导导风通道流出的风吹向电感。如此设计,导风通道流出的风通过导风筋吹向电感,使导风通道流出的风吹向电感,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电感的散热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设置导风凸台和导风筋,使导风通道流出的风通过导风凸台和导风筋的双重引导作用,尽可能多地吹向电感,从而大大提升散热效果。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主控板和第一散热风扇,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的下风侧,所述主控板设有电感,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上罩设有挡风罩,所述挡风罩延伸到主控板上方以引导第一散热风扇排出的冷风吹向所述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罩内设有用于将风引导至所述电感处的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具有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挡风罩的顶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自所述挡风罩的顶壁向着所述电感所在方向延伸,以将风引导至所述电感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还包括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第一导风面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面与电感的顶面限定形成气流加速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面将挡风罩内的风引导流入所述气流加速通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为凸设在挡风罩顶壁内侧的导风凸台,所述导风凸台位于上风侧的一侧面形成所述第一导风面,所述导风凸台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二导风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凸台由所述挡风罩的顶壁局部下凹形成;或者,所述导风凸台为固定在挡风罩顶壁上的凸块。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为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所述第一引导段的上端与挡风罩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段的下端与第二引导段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段位于上风侧的一侧面形成所述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二引导段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二导风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加速通道的高度为L1,挡风罩的顶壁与电感顶面之间的距离为L,满足0.3<L1/L<0.5。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还设有位于电感和第一散热风扇之间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的多个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吹出的风经所述导风通道流向所述第一导风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电感的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的间距不小于8m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感两侧的导风筋,所述导风筋自所述散热器向着电感方向延伸,以引导所述导风通道流出的风吹向所述电感。
CN202322957771.7U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Active CN221081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57771.7U CN221081586U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57771.7U CN221081586U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1586U true CN221081586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59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57771.7U Active CN221081586U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81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89710U (zh) 商业用电磁炉的机芯散热结构
CN209042572U (zh) 一种风管机
CN205783137U (zh) 微波炉
CN221081586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N112471920B (zh) 烹饪器具
CN205864782U (zh) 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
CN203615403U (zh) 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CN110856618A (zh) 烤箱散热结构
CN217066094U (zh) 一种电加热烹饪器具
CN105910144A (zh) 微波炉
CN114403686A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电饭煲
CN112303979A (zh) 一种冰箱及其压缩机仓散热结构
CN217843984U (zh) 一种电磁炉
CN220359625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微波设备
CN21817897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0762636A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062446U (zh) 一种发电机的控制器散热结构
CN214180157U (zh) 一种改变热风出风速度的排气结构及空气炸锅
CN216822745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电饭煲
CN219742512U (zh) 一种散热风道和桌面烤箱
CN212566225U (zh) 一种导流结构及空调器
CN219756602U (zh) 空调器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21961366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031274U (zh) 一种空气炸微波炉的通风结构
CN212037241U (zh) 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