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7299U - 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7299U
CN221077299U CN202322880720.9U CN202322880720U CN221077299U CN 221077299 U CN221077299 U CN 221077299U CN 202322880720 U CN202322880720 U CN 202322880720U CN 221077299 U CN221077299 U CN 221077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heat insulation
water cooling
compensation device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807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源满
穆怀萍
王林
张风坡
杨明华
姚进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807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77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7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7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涉及烟气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连接结构、水冷结构、非金属复合层和第一隔热结构,第二法兰与第一法兰间隔设置形成环形隔热间隙;连接结构分别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水冷结构分别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非金属复合层分别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并置于连接结构和水冷结构之间;第一隔热结构分别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并设置在非金属复合层与水冷结构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冷结构和第一隔热结构相配合,避免热形变应力直接作用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上,从而提高了该烟气补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余热回收设备回收烟气余热过程中,高温烟气需要从余热回收设备的进烟结构进入到余热回收设备中。这些高温烟气的温度通常在850℃以上,当高温烟气经过进烟结构时,高温烟气上的热量会传导至进烟结构上,从而会对进烟结构造成高温破坏。特别是当高温烟气为转炉烟气时,由于炼钢生产的间歇性,导致转炉烟气的温度、炉气量会频繁地大幅波动,并且转炉烟气中含尘浓度也较高,频繁的温度波动以及高温灰尘会加剧对进烟结构所造成的高温破坏,即进烟结构在高温影响下会频繁地发生热形变,使进烟结构变形并导致进烟结构上的耐火材料脱离,从而降低了进烟结构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高进烟结构的使用寿命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以求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用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补偿装置,包括:
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具有第一过流孔;
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具有与所述第一过流孔相对设置的第二过流孔,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第一法兰间隔设置形成环形隔热间隙;
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并置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外侧沿;
水冷结构,所述水冷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并置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内侧沿;
非金属复合层,所述非金属复合层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并置于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水冷结构之间;
第一隔热结构,所述第一隔热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并设置在所述非金属复合层与所述水冷结构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外侧沿的多个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外侧沿的多个第二安装座、以及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各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运输拉杆,多个第一安装座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外侧沿,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座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外侧沿,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运输拉杆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冷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沿的第一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冷管上的第一导流筒、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内侧沿的第二水冷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冷管上的第二导流筒,所述第一水冷管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水冷管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部分所述第一水冷管沿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沿呈环形设置,部分所述第二水冷管沿所述第二法兰的内侧沿呈环形设置;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一导流筒和第二导流筒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并且所述第一导流筒与所述第二导流筒具有重合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的第一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上的第二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的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一支撑架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上并置于所述非金属复合层和所述水冷结构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架环设在所述第二法兰上并置于所述非金属复合层和所述水冷结构之间;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一隔热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并且所述第一隔热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之间具有重合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多个第一支撑板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上并置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一隔板,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一隔板向外延伸设置,相邻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夹持形成第一容纳间隙,所述第一隔热层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一隔热件,各所述第一隔热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间隙中并与两侧的所述第一隔板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二法兰上并至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二隔板,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二隔板朝向内延伸设置,相邻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周向方向夹持形成第二容纳间隙,所述第二隔热层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二隔热件,各所述第二隔热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间隙中并与两侧的所述第二隔板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座,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三安装座和所述第四安装座间隔设置,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座和所述第四安装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座的外围,所述非金属复合层被构造为筒形结构,所述筒形结构的径向尺寸由所述第三安装座至所述第四安装座呈逐渐减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相接,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安装座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非金属复合层与所述第一隔热结构之间的第二隔热结构,所述第二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第三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的第三隔热层,所述第三隔热层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三隔板,沿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多个所述第三隔板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上并置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相邻所述第三隔板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方向夹持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隔热层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三隔热件,各所述第三隔热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隔热层与所述第一隔热层或所述第二隔热层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清灰结构,所述清灰结构连通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与外部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清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至少一个清灰孔,所述清灰孔连通位于所述水冷结构和所述第一隔热结构之间的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与外部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非金属复合层采用耐高温复合材料。优选的,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由硅胶、陶瓷纤维布、不锈钢丝网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前述烟气补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烟气补偿装置使用时,将该烟气补偿装置安装在余热回收设备的进口,通过水冷结构能够对第一法兰上的第一导流筒和第二法兰上的第二导流筒进行冷却,减少了高温交变所造成的设备变形、脱离、失效等问题,并且通过水冷结构还能够回收部分热量。具体的,将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相对设置并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接,并且第一法兰的第一过流孔和第二法兰的第二过流孔相对设置,高温烟气能够通过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进入到余热回收设备中。
进一步的,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的环形隔热间隙中还设置有水冷结构,通过将水冷结构设置在环形隔热间隙的内侧沿处,从而水冷结构能够更加靠近高温烟气,通过水冷结构能够进行水冷降温,从而减少了高温烟气对烟气补偿装置中的各部件的影响。并且,通过将水冷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上,利用水冷结构能够提供一定的冷却作用,避免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受热而发生热形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烟气补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水冷结构与连接结构之间还设置有非金属复合层,通过非金属复合层能够起到密封作用,避免高温烟气从环形隔热间隙中泄漏。进一步地,在非金属复合层与水冷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隔热结构,通过将第一隔热结构分别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利用第一隔热结构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提供了一定的热形变补偿量,能够在保证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情况下,避免热形变应力直接作用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上,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烟气补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烟气补偿装置的一种侧视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清灰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00、环形隔热间隙;
1、第一法兰; 11、第一过流孔; 12、第三安装座;
2、第二法兰; 21、第二过流孔; 22、第四安装座;
3、连接结构;31、第一安装座;32、第二安装座;33、运输拉杆;34、第一活节螺栓;35、第二活节螺栓;
4、水冷结构;41、第一水冷管;42、第一导流筒;43、第二水冷管;44、第二导流筒;
5、非金属复合层;
6、第一隔热结构;61、第一支撑架;611、第一支撑板;612、第一隔板;62、第一隔热层;63、第二支撑架;64、第二隔热层;
7、第二隔热结构;71、第三支撑架;72、第三隔热层;
8、清灰结构;81、清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方式一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烟气补偿装置,该烟气补偿装置包括第一法兰1、第二法兰2、连接结构3、水冷结构4、非金属复合层5和第一隔热结构6,第一法兰1具有第一过流孔11;第二法兰2具有与第一过流孔11相对设置的第二过流孔21,第二法兰2与第一法兰1间隔设置形成环形隔热间隙100;连接结构3分别连接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并置于环形隔热间隙100的外侧沿;水冷结构4分别连接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并置于环形隔热间隙100的内侧沿;非金属复合层5分别连接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并置于连接结构3和水冷结构4之间;第一隔热结构6分别连接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并设置在非金属复合层5与水冷结构4之间。
整体上,该烟气补偿装置使用时,将该烟气补偿装置安装在余热回收设备的进口,通过水冷结构4能够对第一法兰1上的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法兰2上的第二导流筒44进行冷却,减少了高温交变所造成的设备变形、脱离、失效等问题,并且通过水冷结构4还能够回收部分热量。
具体的,将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相对设置并通过连接结构3相连接,并且第一法兰1的第一过流孔11和第二法兰2的第二过流孔21相对设置,高温烟气能够通过第一过流孔11和第二过流孔21进入到余热回收设备中。
在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之间的环形隔热间隙100中还设置有水冷结构4,通过将水冷结构4设置在环形隔热间隙100的内侧沿处,从而水冷结构4能够更加靠近高温烟气,通过水冷结构4能够进行水冷降温,从而减少了高温烟气对烟气补偿装置中的各部件的影响。并且,通过将水冷结构4分别设置在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上,利用水冷结构4能够提供一定的冷却作用,避免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受热而发生热形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烟气补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水冷结构4与连接结构3之间还设置有非金属复合层5,通过非金属复合层5能够起到密封作用,避免高温烟气从环形隔热间隙100中泄漏。
进一步地,在非金属复合层5与水冷结构4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隔热结构6,通过将第一隔热结构6分别连接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利用第一隔热结构6在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之间提供了一定的热形变补偿量,能够在保证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情况下,避免热形变应力直接作用在第一法兰1上的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法兰2上的第二导流筒42上,减少了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导流筒44的形变量,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烟气补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3包括设置在第一法兰1的外侧沿的多个第一安装座31、设置在第二法兰2的外侧沿的多个第二安装座32、以及连接各第一安装座31和各第二安装座32的运输拉杆33,多个第一安装座31间隔环设在第一法兰1的外侧沿,多个第二安装座32间隔环设在第二法兰2的外侧沿,第一安装座31与第二安装座32一一对应设置,各运输拉杆33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对应的第一安装座31和第二安装座32。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沿烟气的过流方向,第一安装座31设置在第一法兰1的外侧端面上,第二安装座32设置在第二法兰2的内侧端面上。并且,第一安装座31上连接有第一活节螺栓34,运输拉杆33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一活节螺栓34通过第一螺母相连接。第二安装座32上连接有第二活节螺栓35,运输拉杆3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支架与第二活节螺栓35通过第二螺母相连接。其中,为了提高连接便捷性,运输拉杆33设置在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的外侧。
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运输拉杆33与第一安装座31和第二安装座32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水冷结构4包括设置在第一法兰1的内侧沿的第一水冷管41、设置在第一水冷管41上的第一导流筒42、设置在第二法兰2的内侧沿的第二水冷管43、以及设置在第二水冷管43上的第二导流筒44,第一水冷管41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水冷管43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部分第一水冷管41沿第一法兰1的内侧沿呈环形设置,部分第二水冷管43沿第二法兰2的内侧沿呈环形设置;沿环形隔热间隙100的径向,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导流筒44间隔设置在环形隔热间隙100中,并且第一导流筒42与第二导流筒44具有重合区域。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导流筒44设置在第一导流筒42的外围,并且通过使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导流筒44具有重合区域,从而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导流筒44能够覆盖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之间的环形隔热间隙100,起到了良好的隔热作用。
其中,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可延伸设置在该烟气补偿装置的外侧以便于进水和排水,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确定相应的安装位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并且,通过第一水冷管41能够对第一导流筒42进行水冷降温,降低了第一导流筒42在高温烟气影响下的热形变量,提高了第一导流筒42的使用寿命。
通过第二水冷管43能够对第二导流筒44进行水冷降温,降低了第二导流筒44在高温烟气影响下的热形变量,提高了第二导流筒44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沿环形隔热间隙100的径向,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导流筒44间隔设置,使得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导流筒44不同时连接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从而当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导流筒44发生热形变时,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导流筒44在环形隔热间隙100中具有一定的热形变补偿量,能够避免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导流筒44上的热应力直接作用在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上,从而提高了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的使用寿命。
特别是当高温烟气为转炉烟气时,利用第一导流筒42和第二导流筒44的热形变补偿量,显著地提高了烟气补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热结构6包括设置在第一法兰1上的第一支撑架61、设置在第一法兰1与第一支撑架61之间的第一隔热层62、设置在第二法兰2上的第二支撑架63、以及设置在第二法兰2与第二支撑架63之间的第二隔热层64,第一支撑架61环设在第一法兰1上并置于非金属复合层5和水冷结构4之间,第二支撑架63环设在第二法兰2上并置于非金属复合层5和水冷结构4之间;沿环形隔热间隙100的径向,第一隔热层62和第二隔热层64间隔设置在环形隔热间隙100中,并且第一隔热层62和第二隔热层64之间具有重合区域。
通过利用第一支撑架61能够支撑第一隔热层62,使得第一隔热层62能够更加稳定地安装在第一法兰1上。
并且,第一隔热层62的一端与第一法兰1相接,第一隔热层62的另一端与第二法兰2间隔设置,从而第一隔热层62能够在环形隔热间隙100中具有一定的热形变补偿量,通过热形变补偿量避免第一隔热层62上的热形变应力直接传导至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上,提高了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的使用寿命。
并且,通过热形变补偿量也避免了第一隔热层62在热形变作用下与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发生挤压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第一隔热层62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第一隔热层62的检修频次,降低了运维成本。
同理,通过第二支撑架63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撑第二隔热层64。并且,第二隔热层64的一端与第二法兰2相接,第二隔热层64的另一端与第一法兰1间隔设置,通过第二隔热层64与第一法兰1之间的热形变补偿量提高了第二隔热层64的使用寿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61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611,多个第一支撑板611间隔环设在第一法兰1上并置于环形隔热间隙100中,各第一支撑板611上均设有第一隔板612,沿环形隔热间隙100的径向,第一隔板612向外延伸设置,相邻第一隔板612在第一法兰1的周向夹持形成第一容纳间隙,第一隔热层62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一隔热件,各第一隔热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间隙中并与两侧的第一隔板612相接。
通过将各第一支撑板611间隔设置,各第一支撑板611之间也能够具有一定的热形变补偿量,从而避免各第一支撑板611在高温烟气影响下发生热形变挤压的问题,提高了各第一支撑板611的使用寿命。
并且,通过将第一隔板612间隔设置,各第一隔板612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板611之间能够形成第一容纳间隙,便于安装和固定各第一隔热件。
并且,通过由多个第一隔热件组成第一隔热层62,当其中部分第一隔热件发生损坏时,便于对损坏的第一隔热件独立地进行维修,从而显著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并提高了维修效率。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架63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第二支撑板间隔环设在第二法兰2上并至于环形隔热间隙100中,各第二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二隔板,沿环形隔热间隙100的径向,第二隔板朝向内延伸设置,相邻第二隔板在第二法兰2的周向方向夹持形成第二容纳间隙,第二隔热层64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二隔热件,各第二隔热件分别设置在第二容纳间隙中并与两侧的第二隔板相接。
通过将各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各第二支撑板之间也能够具有一定的热形变补偿量,从而避免各第二支撑板在高温烟气影响下发生热形变挤压的问题,提高了各第二支撑板的使用寿命。
并且,通过将第二隔板间隔设置,各第二隔板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板之间能够形成第二容纳间隙,便于安装和固定各第二隔热件。
并且,通过由多个第二隔热件组成第二隔热层64,当其中部分第二隔热件发生损坏时,便于对损坏的第二隔热件独立地进行维修,从而显著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并提高了维修效率。
其中,各第二支撑板环设在各第一支撑板611的外围,第一隔热层62和第二隔热层64间隔地设置在各第一支撑板611和第二支撑板之间。
通过使第一隔热层62和第二隔热层64间隔设置,从而在第一隔热层62和第二隔热层64之间也预留了一定的热形变补偿量,避免第一隔热层62与第二隔热层64在高温烟气影响下发生挤压的问题,进一步地提高了第一隔热层62和第二隔热层64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法兰1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座12、以及设置在第二法兰2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座22,沿环形隔热间隙100的径向,第三安装座12和第四安装座22间隔设置,非金属复合层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安装座12和第四安装座22。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座12设有多个,多个第三安装座12沿第一法兰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四安装座22设有多个,多个第四安装座22沿第二法兰2的周向间隔设置。
通过使非金属复合层5与各第三安装座12和各第四安装座22相连接,提高了非金属复合层5的安装便捷性。
进一步的,第三安装座12设置在第四安装座22的外围,非金属复合层5被构造为筒形结构,筒形结构的径向尺寸由第三安装座12至第四安装座22呈逐渐减少设置。
通过使筒形结构的径向尺寸逐渐地减少,从而筒形结构的侧边具有一定的形变余量,能够在高温烟气的影响下进行调节,改善了非金属复合层5的形变性能,提高了非金属复合层5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座12可设置为第一环体,第一环体环设在第一法兰1上;第四安装座22也可设置为第二环体,第二环体环设在第二法兰2上。并且,非金属复合层5的一端与第一环体相对接并连接,非金属复合层5的另一端与第二环体相对接并连接。
当然,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第三安装座12和第四安装座22的具体构造,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非金属复合层5由硅胶、陶瓷纤维布、不锈钢丝网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成型。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确定非金属复合层5的具体成分,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设计人员还可将非金属复合层5替换为金属复合层,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非金属复合层5的一端与第三安装座12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相接,非金属复合层5的另一端与第四安装座22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相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非金属复合层5的一端与第三安装座12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地相连接。非金属复合层5的另一端与第四安装座22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地相连接。
通过使非金属复合层5可拆卸地连接第三安装座12和第四安装座22,便于安装非金属复合层5或对非金属复合层5进行检修。
当然,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非金属复合层5与第三安装座12和第四安装座22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非金属复合层5与第一隔热结构6之间的第二隔热结构7,第二隔热结构7包括设置在第一法兰1上的第三支撑架71、以及设置在第三支撑架71上的第三隔热层72,第三隔热层72分别与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相接。
通过在第一隔热结构6与非金属复合层5之间设置第二隔热结构7,第二隔热结构7能够进一步地阻挡高温烟气的热量,避免高温烟气的热量传递至非金属复合层5上,提高了非金属复合层5的使用寿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架71包括多个第三隔板,沿第一法兰1的周向,多个第三隔板间隔环设在第一法兰1上并置于环形隔热间隙100中,相邻第三隔板在第一法兰1的周向方向夹持形成第三容纳腔,第三隔热层72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三隔热件,各第三隔热件分别设置在第三容纳腔中并与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相接。
通过将各第三隔板间隔设置,各第三隔板与第一法兰1之间能够形成第三容纳间隙,便于安装和固定各第三隔热件。并且,通过由多个第三隔热件组成第三隔热层72,当其中部分第三隔热件发生损坏时,便于对损坏的第三隔热件独立地进行维修,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并提高了维修效率。
进一步的,第三隔热层72与第一隔热层62或第二隔热层64相接。并且,第三隔热层7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2。通过第三隔热层72能够起到隔热作用,并防止高温烟气泄漏至非金属复合层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各隔热层的具体材料,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法兰1上的清灰结构8,清灰结构8连通环形隔热间隙100与外部空间。
通过在第一法兰1上设置清灰结构8,操作人员便于通过清灰结构8清理环形隔热间隙100中的灰尘,避免灰尘堆积在环形隔热间隙100中而影响各部件的正常运行。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清灰结构8包括设置在第一法兰1上的至少一个清灰孔81,清灰孔81连通位于水冷结构4和第一隔热结构6之间的环形隔热间隙100与外部空间。优选的,清灰孔81设置在第一法兰1的外端面上,操作人员通过清灰孔81便于清洁落入环形隔热间隙100中的灰尘,具有更好的清洁效率。
并且,为了避免高温烟气从清灰孔81中泄漏,可在清灰孔81上设置可开启的盖体结构。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盖体结构的具体构造,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实施方式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前述烟气补偿装置。该烟气补偿装置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实施方式一中所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该余热回收设备通过运用烟气补偿装置具有更好的使用可靠性,降低了维修的频率,从而减少了运维成本。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具有第一过流孔;
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具有与所述第一过流孔相对设置的第二过流孔,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第一法兰间隔设置形成环形隔热间隙;
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并置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外侧沿;
水冷结构,所述水冷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并置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内侧沿;
非金属复合层,所述非金属复合层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并置于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水冷结构之间;
第一隔热结构,所述第一隔热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并设置在所述非金属复合层与所述水冷结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外侧沿的多个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外侧沿的多个第二安装座、以及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各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运输拉杆,多个第一安装座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外侧沿,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座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外侧沿,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运输拉杆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沿的第一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冷管上的第一导流筒、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内侧沿的第二水冷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冷管上的第二导流筒,所述第一水冷管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水冷管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部分所述第一水冷管沿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沿呈环形设置,部分所述第二水冷管沿所述第二法兰的内侧沿呈环形设置;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一导流筒和第二导流筒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并且所述第一导流筒与所述第二导流筒具有重合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的第一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上的第二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的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一支撑架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上并置于所述非金属复合层和所述水冷结构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架环设在所述第二法兰上并置于所述非金属复合层和所述水冷结构之间;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一隔热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并且所述第一隔热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之间具有重合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多个第一支撑板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上并置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一隔板,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一隔板向外延伸设置,相邻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夹持形成第一容纳间隙,所述第一隔热层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一隔热件,各所述第一隔热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间隙中并与两侧的所述第一隔板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二法兰上并至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二隔板,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二隔板朝向内延伸设置,相邻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周向方向夹持形成第二容纳间隙,所述第二隔热层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二隔热件,各所述第二隔热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间隙中并与两侧的所述第二隔板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座,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三安装座和所述第四安装座间隔设置,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座和所述第四安装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座的外围,所述非金属复合层被构造为筒形结构,所述筒形结构的径向尺寸由所述第三安装座至所述第四安装座呈逐渐减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相接,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安装座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非金属复合层与所述第一隔热结构之间的第二隔热结构,所述第二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第三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的第三隔热层,所述第三隔热层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三隔板,沿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多个所述第三隔板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上并置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相邻所述第三隔板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方向夹持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隔热层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三隔热件,各所述第三隔热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热层与所述第一隔热层或所述第二隔热层相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清灰结构,所述清灰结构连通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与外部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至少一个清灰孔,所述清灰孔连通位于所述水冷结构和所述第一隔热结构之间的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与外部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由硅胶、陶瓷纤维布、不锈钢丝网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成型。
16.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烟气补偿装置。
CN202322880720.9U 2023-10-26 2023-10-26 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 Active CN221077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80720.9U CN221077299U (zh) 2023-10-26 2023-10-26 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80720.9U CN221077299U (zh) 2023-10-26 2023-10-26 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7299U true CN221077299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54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80720.9U Active CN221077299U (zh) 2023-10-26 2023-10-26 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77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84979B (fi) Filter foer separering av partiklar fraon en het gasstroem.
US4216348A (en) Roof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arc furnace
CN221077299U (zh) 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
CN112503763A (zh) 一种小流量空气超高温电加热装置
CN117469984A (zh) 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
KR960000005B1 (ko) 기체에서 분진을 수집하는 장치
KR101871907B1 (ko) 모듈식의 전열관 열교환기
CN201340195Y (zh) 矿热炉可拆卸管式水冷炉盖
WO2024140357A1 (zh) 一种高纯通气石墨化炉
JP4928182B2 (ja) 熱電変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13021124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双管板换热器
CN203703954U (zh) 一种锅炉旋风分离器中心筒结构
CN221677996U (zh) 一种自动化吹膜机的温度控制机构
JP5259263B2 (ja) 高温水蒸気電解装置
CN211952812U (zh) 一种用于烟气水冷器的传热调节装置
CN113230819A (zh) 一种活性炭加工环保处理装置
CN220453627U (zh) 消除余热锅炉同排异系统模块管屏内应力的镶嵌结构
CN201621982U (zh) 整体承重式散热器
CN110241482A (zh) 一种生产碳纤维的低温碳化炉及快速更换马弗炉膛的方法
CN216778214U (zh) 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
CN215250641U (zh) 一种石油加氢催化重整用水冷系统
CN217302049U (zh) 一种耐高温高压型煤气炉用软连接
CN218893696U (zh) 一种新型高炉布料器水冷底盘
CN216337464U (zh) 一种防止气化炉环隙故障的密封设备
CN220452020U (zh) 一种耐高温的排气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