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0292U - 水壶 - Google Patents

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0292U
CN221060292U CN202322580647.3U CN202322580647U CN221060292U CN 221060292 U CN221060292 U CN 221060292U CN 202322580647 U CN202322580647 U CN 202322580647U CN 221060292 U CN221060292 U CN 221060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outlet channel
kettle
wal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06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李永江
余浩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0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0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壶,水壶的可选实施例包括壶体、盖体和护嘴,壶体设有内腔。盖体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出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在周向上闭合。护嘴连接于盖体和/或壶体,护嘴设有第二出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连通于第一出水通道。其中,液体从第一出水通道流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出水通道的壁在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完全位于第二出水通道的壁在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所围成的区域内。这种水壶的护嘴不与倒出的水流接触,有助于缓解液体四溅的问题。

Description

水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饮水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壶。
背景技术
水壶是一种常用的保存液体的容器。通常而言,水壶包括壶体和盖体,盖体连接于壶体,且盖体设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孔,且水壶还多设置有导流嘴用于导流。
但是,目前常见的水壶常常具有倒液体时液流散开的问题,导致液流不均匀不连续,从而导致液体外溅,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分析发现,目前的导流嘴结构较为不合理,导流效果差,甚至会加剧液流散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壶,一定意义上缓解液体外溅的问题。
作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水壶的可选实施例,一种水壶包括壶体、盖体和护嘴,其中壶体设有内腔;盖体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在周向上闭合;护嘴连接于所述盖体和/或所述壶体,所述护嘴设有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其中,液体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流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完全位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所围成的区域内。
实施例中,液流从第一出水通道流出后可以直接穿过第二出水通道,也即液流不会接触第二出水通道的壁,因此护嘴不会对液流造成影响。由于第一出水通道在周向上封闭,因此从中流出液流较为稳定。本实施例的护嘴起到对第一出水通道的出口提供物理防护,降低外界杂物直接进入第一出水通道的风险,而且还降低了外物撞击第一出水通道而造成第一出水通道变形的风险。此外,由于在用户意识上引流嘴几乎成为了水壶的必要组件,直接取消引流嘴会导致用户的接受度较低,实施例的护嘴还起装饰作用,使得水壶在外观上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出口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法向面的投影的轮廓线由外凸的弧线围成,且相邻的所述弧线在连接处平滑过渡;或者,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出口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法向面的投影的轮廓线由外凸的弧线和直线围成,其中任意两条相邻的所述直线之间由所述外凸的弧线连接,且各所述弧线和所述直线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实施例中,出水通道无拐角区域,而拐角区域的液体容易形成涡流,从而有助于限制出水通道内的液流出现涡流,使液流更加稳定。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法向面的投影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底部为从上至下宽度逐渐缩小的弧形的多边形。
实施例中,鉴于倒水时液体在重力作用下会挤压第一出水通道的底壁,因此该实施例中,第一出水通道出口处的底壁呈现出向中间收拢的形式,从而有助于液流在第一出水通道的底壁上进行汇聚,使最终流出的液流更稳定。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盖体的轴向相交且所形成的夹角小于90°。
实施例中,液体从出水通道流出后为一倾斜的液柱,更符合用户的倒水习惯,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沿所述盖体的轴向延伸,且所述引流通道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入口。
实施例中,相比相对轴向倾斜的第一出水通道,沿轴向延伸的引流通道更易于内腔的液体流入。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的与所述出水通道相接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引流通道的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的内径。
实施例中,倒水时引流通道的入口在上出口在下,使引流通道起到近似于漏斗的功能,更利于引导液流流入第一出水通道。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的壁在周向上闭合。
实施例中,沿周向闭合的第二出水通道可以使第一出水通道的出口位于第二出水通道所围成的空腔内,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杂物进入第一出水通道的概率。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护嘴包括底壁和顶壁,其中所述底壁连接于所述壶体,所述顶壁连接于所述盖体,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壶体连接时,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相接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出水通道。
实施例中,当取下盖体后,底壁和顶壁分离,第一出水通道即不再处于封闭的空间内,便于对第一出水通道的出口、底壁和顶壁进行清洗。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密封机构和操作机构,其中所述密封机构具有密封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密封位置和使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通所述内腔的解封位置,所述操作机构用于驱使所述密封机构移动以使所述密封机构在所述密封位置和所述解封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的其中一端可旋转式连接于所述盖体,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盖体;推杆,设于所述盖体内,且可被所述压板抵压而运动;回复件,连接于所述推杆与所述盖体之间,以在所述压板释放所述推杆时驱使所述推杆复位;其中,所述密封机构连接于所述推杆,所述密封机构随所述推杆运动以在所述密封位置和所述解封位置之间切换。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壶的半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水壶在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壶的第一出水通道在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视图;
图4为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壶的第一出水通道在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视图;
图5为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壶的第一出水通道在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视图;
图6为申请的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壶的第一出水通道在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盖体;101、第一出水通道;102、第二出水通道;103、引流通道;11、护嘴;111、顶壁;112、底壁;12、压板;13、推杆;131、回复件;14、密封机构;
2、壶体;20、内腔;
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鉴于出水孔的孔径一般较小,难以清洗,而出水孔的出口如果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又可能被污染,因此现有技术中部分水壶会设置一个护嘴,护嘴在一般情况下遮盖住出水孔,以达到防尘和保护出水孔的功能。
水壶通常包括壶体和壶盖,壶盖连接于壶体上,且壶盖设置有出水通道,倒水时,将壶体倾斜,壶体内的液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出水通道流出。但是,基于出水通道的形状设计不合理等因素,液体倒出后难以形成汇流从而出现四溅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大部分水壶会在出水通道的出口位置设置导流嘴,利用导流嘴的引流槽使液体汇聚,缓解液体四散溅出的问题。
但是,目前的导流嘴在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使得导流嘴的聚流效果较为一般,液体在离开导流嘴后仍然存在四散溅出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导流嘴中引流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凹槽结构,并没有结合液流进行适应性设计,导致引流槽不仅可能引流效果较差,甚至可能对液流的汇聚产生负作用,进一步导致液流四散飞溅。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壶的可选实施方式,通过使流出的液流不接触护嘴,以使护嘴不会对液柱产生影响。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水壶包括盖体1、壶体2和护嘴11。壶体2设有内腔20。盖体1设有与内腔20连通且用于出水的第一出水通道101,第一出水通道101在周向上闭合。护嘴11连接于盖体1和/或壶体2,护嘴11设有第二出水通道102,第二出水通道102连通于第一出水通道101。其中,液体从第一出水通道101流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壁在第一方向X的法向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完全位于第二出水通道102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X的法向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所围成的区域内。
其中,第一出水通道101在周向上闭合是指第一出水通道101为一孔状的结构,在周向上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壁连续无缺口。护嘴11连接于盖体1和/或壶体2是指,护嘴11可以连接于盖体1上,护嘴11也可以连接于壶体2上,护嘴11也可以同时连接于盖体1和壶体2,也即护嘴11为可分离结构,部分连接于盖体1,部分连接于壶体2。第二出水通道102既可以是闭合的孔状结构,也可以是不闭合的槽状结构。液体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流出的方向根据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形状确定,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水通道101沿直线延伸,则第一方向X即为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延伸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出水通道101呈复杂线条延伸,则第一方向X可根据实验测得,在此不一一例举。
当液体流出第一出水通道101后,液体是大致沿第一方向X流动的,且液柱的形状大致与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形状相同,也即液柱大致为图1中的虚线所示,因此,将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壁和第二出水通道102的壁配置为,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壁在第一方向X的法向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完全位于第二出水通道102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X的法向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所围成的区域内,使得虚线不与第二出水通道102的壁的轮廓线相交,可以使液体在流动范围内不会与第二出水通道102的壁接触,从而第二出水通道102的壁不会对液流造成影响;又由于第一出水通道101在周向上封闭,因而液流可以在第一出水通道101能形成形状较为规则的液柱,使得从第一出水通道101的液流也为形状较为规则的液柱。形状较为规则的液柱在不被第二出水通道102的壁所摩擦碰撞影响时,倒出的液流形状规则不易四溅。
参考图3至图6所示的四种实施例,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出口的壁在第一方向X的法向面的投影的轮廓线由外凸的弧线围成,且相邻的弧线在连接处平滑过渡,例如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等。或者,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出口的壁在第一方向X的法向面的投影的轮廓线由外凸的弧线和直线围成,其中任意两条相邻的直线之间由外凸的弧线连接,且各弧线和直线的连接处平滑过渡,例如可以是四个角为圆弧角的四边形。
其中,外凸的弧线也可以理解为在第一出水通道101的拐角的位置倒圆角,使得第一出水通道101的拐角处无尖锐的拐角结构。平滑过渡也是指在第一出水通道101的投影在周向上无尖锐的拐角形状。
当第一出水通道101呈现出实施例所示的形式时,无尖锐拐角的第一出水通道101有助于使液体平稳地流动,以使液流均匀。
可选的,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壁在第一方向X的法向面的投影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底部为从上至下宽度逐渐缩小的多边形。
其中,图3和图4分别为底部为从上至下宽度逐渐缩小的多边形的两种不同的实施例,这两种实施例大致为顺时针旋转了90°的“D”字形。底部为从上至下宽度逐渐缩小的多边形,是指多边形的底部呈现出两侧向中间位置收拢的形式。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底部还具有平面;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底部整体为下凹的弧面。
图5所示的实施例为投影为圆形的第三实施例,也即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出水通道101为圆柱孔;图6所示的实施例为投影为椭圆形的第四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的共同点在于,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底部均为从上至下逐渐向中间收拢的形式。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液流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发地贴在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底部,从而可以使液流向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底部中间汇聚,从而限制了液流扩散,使液流以一种汇聚的形式流出,有助于限制液流四溅。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与盖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A小于90°。也即,当壶盖在正放状态下,出水通道101在竖直方向上呈现为如图1所示的倾斜的形式。
倾斜的出水通道101更利于液体流出,且倾斜的出水通道101也可以起到引流的效果,使液体在出水通道101内按照预定的流向进行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盖体1还设置有引流通道103,引流通道103沿盖体1的轴向延伸,且引流通道103的一端连通引流槽102。引流通道103的另一端连通于壶体2内的内腔20,在一些具有壶塞的实施例中,引流通道103的另一端可被壶塞堵住。
由于引流通道103沿轴向延伸,因此引流通道103可以尽可能地向内腔20内延伸,以便液体能够正常流入引流通道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引流通道103的与第一出水通道101相接的一端的内径小于引流通道103的远离第一出水通道101的一端的内径。也即,引流通道103呈现出图1所示的上小下大的形式。可选的,引流通道103从下至上逐渐缩小
这种方案中,引流通道103与内腔20相接的一端内径较大,利于液体流入;引流通道103与第一出水通道101相接的一端内径较小,利于液体汇聚,以使液体完全填充第一出水通道101,从而使第一出水通道101内的液体形成稳定的液柱。
可选的,第二出水通道102的壁在周向上闭合。也即,第二出水通道102除与第一出水通道101相接的入口和与外界连通的出口外,其余位置被壁封闭。
周向上闭合的第二出水通道102能够为第一出水通道101提供卫生防护,降低外界的杂物进入第一出水通道101的概率,并且使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出口位于第二出水通道102所围成的空间内部,从而为第一出水通道101提供物理防护。
可选的,参照图1和图2,护嘴11包括底壁112和顶壁111,其中底壁112连接于壶体2,顶壁连接于盖体1,例如底壁112一体成形于壶体2。当盖体1与壶体2连接时,底壁112与顶壁111相接以围合形成第二出水通道102。当将盖体1从壶体2上取下后,底壁112与顶壁111分离。
这种实施例中,底壁112和顶壁111分离后便于对二者进行清洗,也即第二出水通道102的内壁便于清洗,从而降低了第二出水通道102内部藏污纳垢的概率,提升水壶的卫生性。
可选的,参照图1,水壶还包括设置于盖体1的密封机构14和操作机构,其中密封机构14具有密封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密封位置和使第一出水通道101连通内腔20的解封位置,操作机构用于驱使密封机构14移动,以使密封机构14在密封位置和解封位置之间切换。图1所示实施例中,密封机构14直接密封引流通道,也即当密封机构14密封引流通道103时,密封机构14即位于密封第一出水通道101的密封位置,而密封机构14远离引流通道103后,密封机构14即位于解封位置。
其中,密封机构14可以是密封垫,当密封垫覆盖引流通道103的入口时既可以将引流通道103密封,密封机构14也可以是其他常用的具有密封功能的机构。
设置密封机构14和操作机构后,只有在通过操纵操作机构使密封机构14解封后液体才能够流入第一出水通道101内,有助于降低水壶漏水的概率。
具体来说,操作机构包括压板12、推杆13以及回复件131,其中压板12的其中一端可旋转式连接于盖体1,压板12的另一端伸出于盖体1。推杆13设于盖体1内,且推杆13可被压板12抵压而运动,也即下压压板12时,压板12绕与盖体1连接的一短旋转,从而在向下旋转的过程中抵压推杆13,以使推杆13向下运动。回复件131连接于推杆13与盖体1之间,以在压板12释放推杆13时驱使推杆13复位。回复件131可以是弹簧等构建。密封机构14连接于推杆13,也即密封机构14随推杆13运动以在密封位置和解封位置之间切换。
这种实施例中,通过用手下压压板12伸出于盖体1的一端,即可使推杆13向下移动并带动密封机构14远离引流通道103从而实现解封;松开压板12,回复件131驱使推杆13回位从而使密封机构14密封引流通道103,操作非常方便。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体,设有内腔;
盖体,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在周向上闭合;
护嘴,连接于所述盖体和/或所述壶体,所述护嘴设有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
其中,液体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流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完全位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法向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所围成的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出口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法向面的投影的轮廓线由外凸的弧线围成,且相邻的所述弧线在连接处平滑过渡;
或者,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出口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法向面的投影的轮廓线由外凸的弧线和直线围成,其中任意两条相邻的所述直线之间由所述外凸的弧线连接,且各所述弧线和所述直线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法向面的投影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底部为从上至下宽度逐渐缩小的弧形的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盖体的轴向相交且所形成的夹角小于9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沿所述盖体的轴向延伸,且所述引流通道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入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的与所述出水通道相接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引流通道的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的壁在周向上闭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嘴包括底壁和顶壁,其中所述底壁连接于所述壶体,所述顶壁连接于所述盖体,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壶体连接时,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相接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出水通道。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密封机构和操作机构,其中所述密封机构具有密封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密封位置和使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通所述内腔的解封位置,所述操作机构用于驱使所述密封机构移动以使所述密封机构在所述密封位置和所述解封位置之间切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
压板,所述压板的其中一端可旋转式连接于所述盖体,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盖体;
推杆,设于所述盖体内,且可被所述压板抵压而运动;
回复件,连接于所述推杆与所述盖体之间,以在所述压板释放所述推杆时驱使所述推杆复位;
其中,所述密封机构连接于所述推杆,所述密封机构随所述推杆运动以在所述密封位置和所述解封位置之间切换。
CN202322580647.3U 2023-09-21 水壶 Active CN221060292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0292U true CN221060292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57815T3 (es) Tapón frotador.
JP5627732B2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MXPA06003213A (es) Distribuidor de cuello de ganso oprimible.
CN221060292U (zh) 水壶
JPH072500B2 (ja) 液体容器
JP3760271B2 (ja) 注出構造
JP5428371B2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
US5511700A (en) Table pot for liquid seasoning
CN221060293U (zh) 壶盖及水壶
JP2004188074A (ja) 鼻腔用スパウト
CN220557869U (zh) 一种盖体及采用该盖体的壶体
JP7446686B2 (ja) ポンプ式注出具、及びポンプ式注出容器
JPH062919Y2 (ja) 注出栓
CN218432660U (zh) 一种翻盖式瓶盖
CN214341531U (zh) 一种容器盖、容器盖的出水控制旋件以及饮水容器
JP2004210354A (ja) 容器
JPS589545Y2 (ja) ポ−タブルク−ラ−
JPH0312678Y2 (zh)
JP3894684B2 (ja) キッチン用吐水ヘッド
JP4263350B2 (ja) 液噴出容器
KR20080100019A (ko) 용기마개
JPH0717777U (ja) 液だれ防止機構付キャップ
JP4758152B2 (ja) 流量調整中栓
EP0734954A2 (en) Dispensing closure
WO2006079344A1 (en) Drip-proof pouring inse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