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23099U - 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23099U
CN221023099U CN202322650484.1U CN202322650484U CN221023099U CN 221023099 U CN221023099 U CN 221023099U CN 202322650484 U CN202322650484 U CN 202322650484U CN 221023099 U CN221023099 U CN 221023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rotrusion
hub
wheel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504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兆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504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23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23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23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其中,车轮饰盖包括:盖体,盖体具有朝向轮毂的内表面,以及背离轮毂的外表面;第一止挡凸部,设置在盖体的内表面的边沿处,并且第一止挡凸部沿着盖体的周向延伸。当车轮饰盖盖设在轮毂上后,石子若进入至车轮饰盖与轮毂之间间隙,上述的第一止挡凸部能够对石子进行遮挡,防止石子被离心力甩入盖体和轮毂的边沿处,也即消除了车轮外观夹石子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在行驶时车轮外观夹石子,影响车辆外观性和使用体验缺陷。

Description

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轮是汽车的基础部件之一,其中,车轮包括轮毂,轮毂上设置有多个辐条,辐条之间形成通风孔。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为了实现同容量的电池下续航能最大化,需要尽可能降低整车风阻,因此需要缩小轮毂处的通风孔的面积。出于成本考虑,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轮毂外盖设一个车轮饰盖,以达到缩小通风孔面积并降低整车风阻的目的。
进一步地,考虑到轮毂与车轮饰盖的尺寸波动,设计时在轮毂与车轮饰盖之间会预留一定的间隙,避免因零件的尺寸波动导致装配时存在干涉的情况。因此在车轮饰盖与轮毂装配后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当车辆在碎石路面行驶时,石子容易从车轮的内侧进入至车轮饰盖和轮毂的间隙处,并在离心力的影响下卡在车轮饰盖和轮毂的外边沿,导致车轮外观夹石子(如图1所示),影响车辆外观性和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在行驶时车轮外观夹石子,影响车辆外观性和使用体验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饰盖,包括:盖体,盖体具有朝向轮毂的内表面,以及背离轮毂的外表面;第一止挡凸部,设置在盖体的内表面的边沿处,并且第一止挡凸部沿着盖体的周向延伸。
可选地,第一止挡凸部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沿盖体的径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盖体包括多个辐射部,辐射部沿盖体的径向延伸,多个辐射部沿盖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止挡凸部设置在辐射部上。
可选地,第一凸部设置在辐射部的顶部,第二凸部设置在第一凸部的内侧。
可选地,第二凸部突出盖体内表面的距离,大于第一凸部突出于盖体内表面的距离。
可选地,第一凸部和/或第二凸部上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轮毂组件,包括:轮毂本体;上述的车轮饰盖,车轮饰盖盖设在轮毂本体的外侧。
可选地,轮毂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凹部,车轮饰盖适于设置在安装凹部内,安装凹部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止挡凸部,第二止挡凸部靠近第一止挡凸部设置,并且第二止挡凸部和第一止挡凸部在沿着轮毂本体的径向方向上错位设置。
可选地,第一止挡凸部的端部与安装凹部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在1mm至2mm的范围内;和/或,第二止挡凸部的端部与盖体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mm至2mm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轮饰盖,或者包括上述的轮毂组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车轮饰盖包括盖体,并且在盖体的内表面的边沿处设置有第一止挡凸部。当车轮饰盖盖设在轮毂上后,石子若进入至车轮饰盖与轮毂之间间隙,上述的第一止挡凸部能够对石子进行遮挡,防止石子被离心力甩入盖体和轮毂的边沿处,也即消除了车轮外观夹石子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在行驶时车轮外观夹石子,影响车辆外观性和使用体验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轮出现外观夹石子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轮饰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车轮饰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车轮饰盖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组件的轮毂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轮毂本体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7中轮毂组件的C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盖体;11、辐射部;20、第一止挡凸部;21、第一凸部;22、第二凸部;23、加强筋;100、轮毂本体;101、安装凹部;102、第二止挡凸部;200、车轮饰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车轮饰盖的实施例包括盖体10和第一止挡凸部20。其中,第一止挡凸部20设置在盖体10的内表面的边沿处,并且第一止挡凸部20沿着盖体10的周向延伸。
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车轮饰盖包括盖体10,并且在盖体10的内表面的边沿处设置有第一止挡凸部20。当车轮饰盖盖设在轮毂上后,石子若进入至车轮饰盖与轮毂之间间隙,上述的第一止挡凸部20能够对石子进行遮挡,防止石子被离心力甩入盖体10和轮毂的边沿处,也即消除了车轮外观夹石子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在行驶时车轮外观夹石子,影响车辆外观性和使用体验缺陷。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到,盖体10呈板状结构,盖体10用于盖设在轮毂的外侧。其中,盖体10上设置有通风孔,并且该通风孔的面积小于轮毂上通风孔的面积,从而起到减小车轮整体通风孔面积的效果,并减小整车风阻。
需要说明的是,盖体10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盖体10的内表面指的是盖体10扣合在轮毂的表面,也即朝向轮毂的表面。对应地,盖体10的外表面指的是盖体10扣合在轮毂上后,朝向外侧的表面,也即背离轮毂的表面。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盖体10的内表面的边沿处设置有第一止挡凸部20,并且第一止挡凸部20呈直线型,沿着盖体10的周向延伸。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若石子进入至盖体10和轮毂之间的间隙,石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石子移动至第一止挡凸部20处时被第一止挡凸部20所阻挡,因此石子无法继续向外移动至盖体10与轮毂的间隙的边沿处,从而消除了车轮外观夹石子的情况。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止挡凸部20为多个,多个第一止挡凸部20沿盖体10的径向间隔设置。
具体而言,多个第一止挡凸部20可以更有效的对石子进行阻挡。当石子从内侧的第一止挡凸部20漏过时,外侧的第一止挡凸部20能够继续对石子进行阻挡,也即对石子提供多重阻挡。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止挡凸部20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止挡凸部20位于内侧,另一个第一止挡凸部20位于外侧,二者在盖体10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当然,第一止挡凸部20也可以设置为更多数量,例如设置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盖体10包括多个辐射部11,辐射部沿盖体10的径向延伸,多个辐射部11沿盖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止挡凸部20设置在辐射部11上。
具体而言,辐射部11位于盖体10的外侧方向,并且辐射部11整体沿盖体10的径向延伸。辐射部11包括顶边和两个侧边,其中一个侧边为直边,另外一个侧边为斜边,直边和顶边垂直设置,斜边和顶边呈钝角设置。从图2和图3可以看到,盖体10呈类似于风车的形状。
在车辆行驶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当石子进入至盖体10和轮毂之间的间隙时,石子会具有向辐射部11的顶边移动的趋势。因此上述的第一止挡凸部20设置在辐射部11的顶边处,从而对石子起到遮挡的作用。
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盖体10的整个周向外轮廓上均设置第一止挡凸部20,也即第一止挡凸部20为一个环形结构。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止挡凸部20在整个周向上对石子起到遮挡的效果。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盖体1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例如,盖体10也可以为圆形,此时第一止挡凸部20可以为环形结构,第一止挡凸部20设置在盖体10的内表面的边沿位置处。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止挡凸部20包括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也即上述的两个第一止挡凸部20),第一凸部21设置在辐射部11的顶部,第二凸部22设置在第一凸部21的内侧。
具体而言,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均为长条形结构,二者对石子起到了双重阻挡的作用。第一凸部21设置在辐射部11的顶边处,第二凸部22位于第一凸部21的内侧。当石子从第二凸部22和轮毂之间的间隙漏过时,第一凸部21能够继续对石子进行阻挡。
从图4可以看到,第一凸部21的两端向下弯折,并且第一凸部21的形状与辐射部11的顶部形状适配,从而使得第一凸部21能够覆盖辐射部11的顶部尽可能多的位置。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凸部22突出于辐射部11内表面的距离,大于第一凸部21突出于辐射部11内表面的距离。具体而言,考虑到拔模斜度的影响,轮毂上与盖体10的边沿配合的面为斜面。由于第二凸部22位于第一凸部21的内侧,因此第二凸部22凸出的尺寸更大,从而使得第二凸部22与轮毂的距离尽可能的近,保证对石子的阻挡效果。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若轮毂上与盖体10的边沿配合的面为直面,也即盖体10的边沿与轮毂为平行面配合,则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突出的距离也可以设置为相等。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凸部21和/或第二凸部22上设置有加强筋23。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凸部22突出的距离较大,因此在第二凸部22上设置有加强筋23,加强筋23连接第二凸部22和盖体10,从而加强第二凸部22的结构强度。
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一凸部21上也设置加强筋23,或者也可以仅在第一凸部21上设置加强筋。
如图5至图8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轮毂组件,根据本申请的轮毂组件的实施例包括轮毂本体100和上述的车轮饰盖200,车轮饰盖200盖设在轮毂本体100的外侧。
如图5和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轮毂本体100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凹部101,车轮饰盖200适于设置在安装凹部101内。安装凹部10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止挡凸部102,第二止挡凸部102靠近第一止挡凸部20设置,并且第二止挡凸部102和第一止挡凸部20在沿着轮毂本体100的径向方向上错位设置。
具体而言,安装凹部101的形状与上述的盖体10的形状适配,因此安装凹部101包括辐射部安装部,上述的辐射部11安装在辐射部安装部内。装配后,盖体10的外表面与轮毂本体100的外表面平齐,从而降低车轮在运行中产生的风阻。
从图6可以看到,第二止挡凸部102也为长条形结构,并且第二止挡凸部102设置在辐射部安装部的顶部位置。因此盖体10安装在安装凹部101内后,第二止挡凸部102与第一止挡凸部20靠近并且错位设置。
如图7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盖体10安装在安装凹部101内后,第二止挡凸部102和第一止挡凸部20沿着轮毂本体100的径向错位设置。因此第二止挡凸部102和第一止挡凸部20使得盖体10和安装凹部101之间的空间形成了S型迷宫结构,进一步保证石子不会移动至盖体10和安装凹部101的边沿处。
从图8还可以看到,第二止挡凸部102位于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之间,并且第二止挡凸部102靠近第一凸部21设置。石子能够通过第二凸部22、第二止挡凸部102和第一凸部21的三重阻挡作用,不会移动至盖体10和安装凹部101的边沿处。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凸部20的端部与安装凹部10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在1mm至2mm的范围内;和/或,第二止挡凸部102的端部与盖体1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mm至2mm的范围内。
具体而言,第一止挡凸部20的与安装凹部101的底壁之间具有一定预设间隙,并且第二止挡凸部102的端部与盖体1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预设间隙,依次防止因盖体10和轮毂本体100因尺寸制造误差导致二者装配困难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止挡凸部20的端部与安装凹部10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在1.2mm至1.5mm的范围内。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止挡凸部102的端部与盖体1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2mm至1.5mm的范围内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轮饰盖,或者包括上述的轮毂组件。
优选地,车辆可以为新能源电动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车轮饰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10),所述盖体(10)具有朝向轮毂的内表面,以及背离轮毂的外表面;
第一止挡凸部(20),设置在所述盖体(10)的内表面的边沿处,并且所述第一止挡凸部(20)沿着所述盖体(10)的周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凸部(20)包括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所述第一凸部(21)和所述第二凸部(22)沿所述盖体(10)的径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包括多个辐射部(11),所述辐射部(11)沿所述盖体(10)的径向延伸,多个所述辐射部(11)沿所述盖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止挡凸部(20)设置在所述辐射部(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21)设置在所述辐射部(11)的顶部,所述第二凸部(22)设置在所述第一凸部(21)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22)突出于所述盖体(10)内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部(21)突出于所述盖体(10)内表面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21)和/或所述第二凸部(22)上设置有加强筋(23)。
7.一种轮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毂本体(100);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饰盖(200),所述车轮饰盖(200)盖设在所述轮毂本体(100)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100)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凹部(101),所述车轮饰盖(200)适于设置在所述安装凹部(101)内,所述安装凹部(10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止挡凸部(102),所述第二止挡凸部(102)靠近所述第一止挡凸部(20)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止挡凸部(102)和所述第一止挡凸部(20)在沿着所述轮毂本体(100)的径向方向上错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凸部(20)的端部与所述安装凹部(10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在1mm至2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二止挡凸部(102)的端部与所述盖体(1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mm至2mm的范围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饰盖,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毂组件。
CN202322650484.1U 2023-09-27 2023-09-27 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21023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0484.1U CN221023099U (zh) 2023-09-27 2023-09-27 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0484.1U CN221023099U (zh) 2023-09-27 2023-09-27 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23099U true CN221023099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37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50484.1U Active CN221023099U (zh) 2023-09-27 2023-09-27 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23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53918U (zh) 车辆的备胎盆护板、车辆
CN221023099U (zh) 车轮饰盖、轮毂组件及车辆
CN213734568U (zh) 电池包的上盖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869067U (zh) 轮毂装饰盖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262319U (zh) 用于车辆的雨刮支架
CN114243285A (zh) 低风阻天线装置与天线罩
CN220298620U (zh) 汽车备胎舱及汽车
CN217435861U (zh) 轮罩内板以及车辆
CN210852274U (zh) 车辆扬声器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0717358U (zh) 牌照灯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074539U (zh) 一种轮罩结构
CN217400633U (zh) 铰链组件和车辆
CN211119961U (zh) 空调器的底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879741U (zh) 一种具备马达辅助防水盖的汽车散热风扇
CN221541093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轮辋
CN204488666U (zh) 一种车载固定支架
CN220053382U (zh) 用于车辆的轮毂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943471U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密封罩配合结构及汽车
CN219055859U (zh) 一种挡风板安装结构
CN219565024U (zh) 用于车辆的雨刮支架及车辆
CN217055675U (zh) 用于离心风轮的轴芯座组件、离心风轮和空调器
CN219789971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
CN213235548U (zh) 电子水泵及其机壳组件和具有电子水泵的车辆
CN214929543U (zh) 一种车辆后保险杠连接支架和车辆
CN219947764U (zh) 轮毂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