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10564U - 一种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10564U
CN221010564U CN202322307566.6U CN202322307566U CN221010564U CN 221010564 U CN221010564 U CN 221010564U CN 202322307566 U CN202322307566 U CN 202322307566U CN 221010564 U CN221010564 U CN 221010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plate
bottom plate
heat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075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琼榕
陈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075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10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10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10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底板、第二散热组件以及导热组件。其中,底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散热组件,第一本体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向上设置,第一本体的下端面靠近发热件设置,第一散热组件为两个,沿左右方向,两组第一散热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本体的两侧,第二散热组件设置在底板上,导热组件设置在底板和第二散热组件之间。该散热器的底板同时具有固定以及散热两个作用,实现功能的集成,形成短距离散热,在有限体积下增大散面积,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散热器应用日趋广泛,用户对散热器的体积要求越来越小,且重量要求越来越轻。
现有的散热器包括底板、吸热组件、导热组件以及散热组件,吸热组件设置在底板上,吸热组件用于从发热件上吸取热量,导热组件设置在吸热组件上,且导热组件与散热组件连接,利用散热组件将导热组件吸收的热量散发,实现散热效果。但是,该散热器的吸热组件从设置在底板上的发热件吸收热量,传递到导热组件上,再由导热组件热传递给散热组件进行散热,散热距离长,导致效率降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提供一种散热器,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器,使底板同时具有固定发热件以及散热两个作用,实现功能的集成,形成短距离散热,在有限体积下增大散面积,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器,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本体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本体的下端面靠近发热件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为两个,沿左右方向,两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
第二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以及
导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和第二散热组件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本体面向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导热组件位于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内,且至少部分所述导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所述导热组件被配置为从发热件上吸收热量并向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传导。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本体包括:
安装板,所述第一容置槽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以及
两个侧板,所述沿左右方向,所述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形成U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本体,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内部,所述侧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位置呈圆角设置,所述圆角的弧度与所述导热组件相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
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内,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压板面向所述底板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容置槽,且至少部分所述导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以使所述压板与所述底板相对的端面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压板包括:
第二本体,与所述底板连接;以及
多个第一翅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且多个所述第一翅片沿左右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翅片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向所述第二散热组件方向延伸。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内采用锡膏焊或导热胶填充。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多个导热管,多个导热管沿前后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导热管为U型结构,所述导热管与所述底板结构相应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还包括:
多组散热件,多组所述散热件沿左右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导热管的局部穿设于所述散热件中。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导热管包括吸热部和两个导热部,所述吸热部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之间,两个所述导热部分别与所述吸热部的两端连接,所述散热件包括:
安装部,与所述导热部的位置相应设置,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导热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以及
多个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两侧,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翅片,多个所述第二翅片沿上下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导热部和所述安装孔之间通过锡膏焊接填充所述导热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的间隙。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散热器还包括:
固定板,沿前后方向,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两侧和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以及
固定件,穿过所述固定孔将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底板、第二散热组件以及导热组件。其中,底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散热组件,第一本体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向上设置,第一本体的下端面靠近发热件设置,第一散热组件为两个,沿左右方向,两组第一散热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本体的两侧,第二散热组件设置在底板上,导热组件设置在底板和第二散热组件之间。该散热器的底板同时具有固定发热件以及散热两个作用,实现功能的集成,形成短距离散热,在有限体积下增大散面积,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标记如下:
100-底板;110-第一本体;111-开口;112-安装板;1121-第一容置槽;113-侧板;114-圆角;120-第一散热组件;
200-第二散热组件;210-压板;211-第二本体;212-第一翅片;220-散热件;221-安装部;2211-安装孔;222-第二翅片;
300-导热组件;310-导热管;311-吸热部;312-导热部;
400-固定板;41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结构而非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结构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底板100、第二散热组件200以及导热组件300。其中,底板100包括第一本体110和第一散热组件120,第一本体110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111方向向上设置,第一本体110的下端面靠近发热件设置,第一散热组件120为两个,沿左右方向,两组第一散热组件120分别设置在第一本体110的两侧,第二散热组件200设置在底板100上,导热组件300设置在底板100和第二散热组件200之间。该散热器的底板100同时具有固定发热件以及散热两个作用,实现功能的集成,形成短距离散热,在有限体积下增大散面积,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散热器工作时,首先由底板100以及导热组件300吸收热量,位于底板100上的第一散热组件120直接将部分热量扩散,实现短距离散热,散热效率高。与此同时,导热组件300将部分热量传导至第二散热组件200,由第二散热组件200进行散热。
具体而言,导热组件300包括多个导热管310,多个导热管310沿前后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从而提高吸热和导热面积。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本体110面向第二散热组件200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容置槽1121,导热组件300位于U型结构的开口111内,且至少部分导热组件300位于第一容置槽1121中,导热组件300被配置为从发热件上吸收热量并向第二散热组件200传导,将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吸热组件和导热组件300的功能集成,具有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效果。此时,导热组件300位于第一容置槽1121中的侧壁与第一容置槽1121接触,增加了导热组件300与第一本体110的接触面积,即增加导热管310与第一本体110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导热管310的吸热和导热效果。导热管310位于第一容置槽1121中的部分缩短了导热管310与热源的距离,有利于更好地从热源吸热取热,同样有利于提高导热管310的吸热和导热效果,且第一容置槽1121还具有对导热管310的限位效果,避免导热管310沿前后方向移动。
第一本体110包括安装板112和两个侧板113,第一容置槽1121设置在安装板112上,沿左右方向,侧板113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12的两侧,并与安装板112连接形成U型结构的第一本体110,此时,导热组件300的部分结构位于U型结构的开口111内部,进一步提高导热组件300与底板10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底板100的散热效果。U型结构的开口111内部,侧板113与安装板112连接位置呈圆角114设置,圆角114的弧度与导热组件300相应设置,通过增加底板100和导热组件300的接触面积增加导热功率。这里,侧板113还具有对导热管310在左右方向的限位效果,避免导热管310移动。本示例中,安装板112用于设置发热件,发热件可以是LED灯、电子元器件等。圆角114的角度与导热组件300的导热管310相应设置,以使导热管310转角的位置能够与圆角114贴合,从而提高接触面积。
请参见图1和图2,第二散热组件200包括压板210,压板210设置在U型结构的开口111内,并与底板100连接,压板210面向底板100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容置槽,且至少部分导热组件300位于第二容置槽中,以使压板210与底板100相对的端面抵接,压板210起到固定导热组件300的作用,且导热管310位于第二容置槽中的不能与第二容置槽侧壁贴合,从而增加散热管与压板21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有限体积下的散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且第二容置槽还具有对导热管310的限位效果,避免导热管310沿前后方向移动。
具体而言,压板210上设有螺丝孔,压板210与底板100之间通过螺丝进行固定,从而把导热管310固定在第一容置槽1121和第二容置槽中。
压板210包括第二本体211和多个第一翅片212,第二本体211与底板100连接,多个第一翅片212设置在第二本体211上,且多个第一翅片212沿左右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翅片212背离第二本体211的方向向第二散热组件200方向延伸,此时,压板210也具有散热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有限体积下的散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第一容置槽1121和第二容置槽内采用锡膏焊或导热胶填充,起到进一步固定导热管310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锡膏焊和导热胶具有导热效果,有利于保证底板100与导热管310、压板210与导热管310之间的热传导。
导热组件300包括多个导热管310,多个导热管310沿前后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导热管310为U型结构,导热管310与底板100结构相应设置,第二散热组件200还包括多组散热件220,多组散热件220沿左右方向平行设置,且导热管310的局部穿设于散热件220中,从而将导热管310的热量传导至多组散热件220上,以利用散热件220实现散热效果。同时,散热组件分组设置便于用户根据发热件的热量或散热器的设置空间灵活选择相应数量的散热组件,有利于提高散热器散热功率的灵活性,便于扩大该散热器的适用范围。本示例中,散热组件为四组,四组散热组件两个相对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组件也可以为两组、六组、八组或更多。
导热管310包括吸热部311和两个导热部312,吸热部311位于底板100和第二散热组件200之间,两个导热部312分别与吸热部311的两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吸热部311相互贴近设置,以便于吸热部311不仅可以从底板100上吸热,相邻两个吸热部311也可以相互导热,有利于提高多个导热管310之间热量的均衡性,进而提高散热器不同区域散热效果的平衡性。
进一步地,散热件220包括安装部221和多个第二翅片222。安装部221与导热部312的位置相应设置,安装部22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孔2211,导热部312穿设于安装孔2211中,第二翅片222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在安装部221的两侧,且沿上下方向上,安装部22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翅片222,多个第二翅片222沿上下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通过多个第二翅片222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相邻两个第二翅片222之间的间隔为散热风道,本实施例中散热风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以便于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导热部312和安装孔2211之间通过锡膏焊接填充导热部312与安装孔2211之间的间隙,以提高导热部312与安装部221之间的稳定性。
散热器还包括固定板400和固定件。沿前后方向,固定板400设置在第二散热组件200的两侧,且第二散热组件200的两侧和固定板400上设有固定孔410,固定件穿过固定孔410将固定板400固定在第二散热组件200上,避免散热组件跑位,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结构的稳定性。示例性地,固定件可以是螺丝。
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整体散热器用螺丝固定后,在锡膏焊接时或导热胶固定过炉时不需要额外的焊接治具固定各料件的相对位置,有利于保证散热器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在散热组件的前后两侧,散热器还可以设置风扇,利用风扇的动力将散热风道中的热量带出,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00),所述底板(100)包括第一本体(110)和第一散热组件(120),所述第一本体(110)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111)方向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本体(110)的下端面靠近发热件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20)为两个,沿左右方向,两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2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0)的两侧;
第二散热组件(200),设置在所述底板(100)上;以及
导热组件(300),设置在所述底板(100)和第二散热组件(2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0)面向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00)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容置槽(1121),所述导热组件(300)位于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111)内,且至少部分所述导热组件(300)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21)中,所述导热组件(300)被配置为从发热件上吸收热量并向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00)传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0)包括:
安装板(112),所述第一容置槽(112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12)上;以及
两个侧板(113),沿左右方向,所述侧板(113)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12)的两侧,并与所述安装板(112)连接形成U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本体(110),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111)内部,所述侧板(113)与所述安装板(112)连接位置呈圆角(114)设置,所述圆角(114)的弧度与所述导热组件(300)相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00)包括:
压板(210),所述压板(210)设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111)内,并与所述底板(100)连接,所述压板(210)面向所述底板(100)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容置槽,且至少部分所述导热组件(300)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以使所述压板(210)与所述底板(100)相对的端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10)包括:
第二本体(211),与所述底板(100)连接;以及
多个第一翅片(212),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211)上,且多个所述第一翅片(212)沿左右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翅片(212)背离所述第二本体(211)的方向向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00)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21)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内采用锡膏焊或导热胶填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300)包括多个导热管(310),多个导热管(310)沿前后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导热管(310)为U型结构,所述导热管(310)与所述底板(100)结构相应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00)还包括:
多组散热件(220),多组所述散热件(220)沿左右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导热管(310)的局部穿设于所述散热件(220)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310)包括吸热部(311)和两个导热部(312),所述吸热部(311)位于所述底板(100)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00)之间,两个所述导热部(312)分别与所述吸热部(311)的两端连接,所述散热件(220)包括:
安装部(221),与所述导热部(312)的位置相应设置,所述安装部(22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孔(2211),所述导热部(31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2211)中;以及
多个第二翅片(222),所述第二翅片(222)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21)的两侧,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安装部(22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翅片(222),多个所述第二翅片(222)沿上下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312)和所述安装孔(2211)之间通过锡膏焊接填充所述导热部(312)与所述安装孔(2211)之间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
固定板(400),沿前后方向,所述固定板(400)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00)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00)的两侧和所述固定板(400)上设有固定孔(410);以及
固定件,穿过所述固定孔(410)将所述固定板(400)固定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00)上。
CN202322307566.6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散热器 Active CN221010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7566.6U CN221010564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7566.6U CN221010564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10564U true CN221010564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13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07566.6U Active CN221010564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10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0075763A1 (fr) Micro-ordinateur a dissipateur thermique
KR20210008810A (ko) 램프
CN221010564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5813709U (zh) 一种投影仪散热结构及投影仪
CN210470147U (zh) 一种功率器件散热装置及电机驱动器
CN210498925U (zh) 一种焊机中的散热结构
CN215769316U (zh) 一种散热机构及投影仪
CN216218450U (zh) 机箱及电子设备
CN211860953U (zh) 一种多媒体接口机
CN208487601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led光源的散热装置
CN217985819U (zh) 一种功放散热装置、功放模块及便携式频率干扰仪
CN220087754U (zh) 一种装配式热管散热装置
CN220210836U (zh) 均温式热管排布散热模组
CN220210834U (zh) 热管紧迫散热模组
CN219811177U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布局结构
CN219832780U (zh) 散热设备及移动电源
CN221010607U (zh) 一种散热器
CN116234245B (zh) 一种超大功耗电子元器件导冷散热装置
CN210831817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汽车信号灯的散热结构
CN218353009U (zh) 一种车载娱乐系统主机及车辆
CN220290167U (zh) 插框式散热机箱
CN221264317U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218764059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系统
CN213676510U (zh) 一种顶面传热的车载显示器
CN216930572U (zh) 一种外壳及车载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