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0834U - 热管紧迫散热模组 - Google Patents

热管紧迫散热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0834U
CN220210834U CN202321089655.1U CN202321089655U CN220210834U CN 220210834 U CN220210834 U CN 220210834U CN 202321089655 U CN202321089655 U CN 202321089655U CN 220210834 U CN220210834 U CN 220210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bottom plate
heat dissipation
fi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896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明生
陈南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 Teng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 Teng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 Teng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 Teng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896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0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0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0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紧迫散热模组,包括与电器元件抵接的底板、设置在底板一侧且与底板形成一安装部的鳍片组件和若干条相互抵接且置于安装部内的热管。各热管相互抵接安装在安装部内,且位于底板和鳍片组件之间,安装部由底板和鳍片组件形成,使得各热管的一侧与底板无间隙连接,另一侧与鳍片组件无间隙连接,底板用于抵接电器元件,吸收电器元件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底板吸收电器元件的热量后将热量传递到热管和鳍片组件上。热管各热管与底板和鳍片组件无间隙结合更好发挥热管传热效能,加快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热管紧迫散热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紧迫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行业的成熟与再发展,使用者对计算机功率需求的提高,及软硬件的不断扩卡和所占空的增大,而需要产生高功率的同时,根据物理学能量守恒原理,电子元器件释放更多的热量将是必然趋势。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方式一般通过散热风扇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但此方案只能将电子元器件附近的热空气进行交换,散热效果不佳,因此现有技术中还可以在电子元器件附件增加一个散热模组,散热模组用于吸收传递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散热风扇对散热模组吹风进行散热,增大散热面积,增强散热效果。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204892789U公开了一种散热模组,包括基板、安装于基板上的数个互相间隔的散热鳍片、及安装于基板上远离数个散热鳍片一侧的数个热管。基板包括底板、及设于底板上的数个互相间隔的间隔板,相邻两个间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安装槽。底板与间隔板共同设有开口远离间隔板一侧的数个收容槽,用于分别容置数个热管,该收容槽分别与安装槽连通。相应地,每一收容槽包括设于底板上的第一槽部与分别设于间隔板上的第二槽部。每一散热鳍片上分别对应第二槽部设有凹槽,凹槽的尺寸小于第二槽部的尺寸。数个散热鳍片分别插入数个安装槽中,数个散热鳍片靠近凹槽的端部穿过数个安装槽的部分弯折贴合于第二槽部中,使数个散热鳍片与基板相固定。数个热管分别安装于数个收容槽中,通过对数个热管在其径向方向上施加压力,基板的底板上远离散热鳍片的表面与数个热管远离散热鳍片的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热管、基板、及散热鳍片三者之间完全抱死,从而将三者紧固在一起。在此方案中,热管放置在收容槽内,收容槽由两相邻的间隔板形成,因此使得各热管被间隔板隔开,无法紧密结合,影响其导热效果,使得导热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紧迫散热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模组中各热管之间留有间隙,热的传输效率会降低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紧迫散热模组,包括与电器元件抵接的底板、抵接于底板一侧且于抵接处形成有安装部的鳍片组件和若干条相互抵接且置于安装部内的热管。
进一步,安装部与热管相契合,且安装部与热管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
进一步,热管为圆管,底板的下端设有由若干个上圆弧槽组成的上波浪槽,鳍片组件的上端设有由若干个下圆弧槽组成且与上波浪槽相对应的下波浪槽。上波浪槽和下波浪槽形成安装部。
进一步,各上圆弧槽之间的中心距不大于热管的直径,各下圆弧槽之间的中心距不大于热管的直径。
进一步,鳍片组件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各热管的一端相互抵接且设置在安装部内,另一端设置在安装孔内。
进一步,还包括铝底组件,铝底组件连接在鳍片组件的上端,底板设置在铝底组件和鳍片组件之间。铝底组件上设有一通孔,底板位于通孔的一侧。
进一步,底板上涂有导热材料。
进一步,还包括安装盒,安装盒为开口向上的腔体结构,鳍片组件设置在安装盒的腔体内,安装盒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安装腔,各安装腔与安装盒的内腔连通,各安装腔内还设有散热风扇。
进一步,鳍片组件包括若干块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相互平行,且两相邻散热鳍片之间的间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各热管相互抵接安装在安装部内,且位于底板和鳍片组件之间,安装部由底板和鳍片组件形成,使得各热管的一侧与底板无间隙连接,另一侧与鳍片组件无间隙连接,底板用于抵接电器元件,吸收电器元件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底板吸收电器元件的热量后将热量传递到热管和鳍片组件上。热管各热管与底板和鳍片组件无间隙结合更好发挥热管传热效能,加快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所述鳍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所述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底板;11、上波浪槽;12、上圆弧槽;20、鳍片组件;21、安装部;22、下波浪槽;23、下圆弧槽;24、安装孔;30、热管;40、铝底组件;41、通孔;50、安装盒;51、安装腔;52、散热风扇;53、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5所示,提供一种热管紧迫散热模组,包括与电器元件抵接的底板10、抵接于底板10一侧且于抵接处形成有安装部21的鳍片组件20和若干条相互抵接且置于安装部21内的热管30。在本实施例中,各热管30相互抵接安装在安装部21内,且位于底板10和鳍片组件20之间,安装部21由底板10和鳍片组件20形成,使得各热管30的一侧与底板10无间隙连接,另一侧与鳍片组件20无间隙连接,底板10用于抵接电器元件,吸收电器元件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底板10吸收电器元件的热量后将热量传递到热管30和鳍片组件20上。热管30各热管30与底板10和鳍片组件20无间隙结合更好发挥热管30传热效能,加快散热效果。
再具体地,将各热管30焊接在一起,随后将焊接好的热管30放置在安装部21内,安装部21与热管30无间隙连接,无需锡膏填充安装部21与热管30之间的间隙,热管30与底板10和鳍片组件20直接连接,加强散热效果。
更具体的,现有的电器元件,如今的中央处理器制成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因此中央处理器与散热模组接触的面积有限,如果散热模组内的热管30无法紧密连接,会导致用于散热的热管30的数量减少,降低散热效率。
具体地,参考图1~图5所示,安装部21与热管30相契合,且安装部21与热管30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1与热管30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安装部21与热管30无间隙连接,无需锡膏填充安装部21与热管30之间的间隙,热管30与底板10和鳍片组件20直接连接,加强散热效果。
具体地,参考图1~图5所示,热管30为圆管,底板10的下端设有由若干个上圆弧槽12组成的上波浪槽11,鳍片组件20的上端设有由若干个下圆弧槽23组成且与上波浪槽11相对应的下波浪槽22。上波浪槽11和下波浪槽22形成安装部21。在本实施例中,热管30为圆管状,简化部件加工,节约成本。各热管30的两侧分别抵接上波浪槽11和下波浪槽22,热管30与底板10和鳍片组件20直接连接,加强散热效果。
更具体的,上圆弧槽12和下圆弧槽23两者圆形弧度小于1/2圆弧度,避免底板10和鳍片组件20之间发生干涉,导致热管30与底板10或鳍片组件20之间产生间隙。影响散热效果。
具体地,参考图1~图5所示,各上圆弧槽12之间的中心距不大于热管30的直径,各下圆弧槽23之间的中心距不大于热管30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各上圆弧槽12之间的中心距等于热管30的直径,各下圆弧槽23之间的中心距等于热管30的直径。上圆弧槽12和下圆弧槽23的直径相等且大于热管30直径,使得热管30能紧密连接在上波浪槽11和下波浪槽22之间,且热管30与上波浪槽11和下波浪槽22抵接,加强散热效果。
更具体地,热管30的直径为6mm,各相邻的上圆弧槽12和各相邻的下圆弧槽23之间的中心距为6mm,上圆弧槽12和下圆弧槽23的直径为6.1mm,上圆弧槽12和下圆弧槽23的槽深均为2.9mm。
具体地,参考图1~图5所示,鳍片组件20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24,各热管30的一端相互抵接且设置在安装部21内,另一端设置在安装孔24内。在本实施例中,热管30的一端设置在安装部21内,用于吸收底板10的热量,另一端设置在安装孔24内,用于将自身热量快速散发至鳍片组件20上,加快散热效率。
具体地,参考图1~图5所示,还包括铝底组件40,铝底组件40连接在鳍片组件20的上端,底板10设置在铝底组件40和鳍片组件20之间。铝底组件40上设有一通孔41,底板10位于通孔4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铝底组件40用于定位底板10,将底板10固定在鳍片组件20上,且对底板10施加一个径向力,使热管30与底板10紧密接触底板10和鳍片组件20。铝底组件40上设有一通孔41,通孔41用于避空底板10,使电器元件通过通孔41与底板10直接接触,加快散热速率。
具体地,参考图1~图5所示,底板10上涂有导热材料。在本实施中,导热材料可采用导热膏或导热胶,将导热材料涂抹到底板10上,加快底板10吸收电器元件热量的效率,加快底板10散发热量至热管30或鳍片组件20的效率,提升散热效果。
具体地,参考图1~图5所示,还包括安装盒50,安装盒50为开口向上的腔体结构,鳍片组件20设置在安装盒50的腔体内,安装盒50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安装腔51,各安装腔51与安装盒50的内腔连通,各安装腔51内还设有散热风扇52。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52用于加快空气流通速度,使热管30、鳍片组件20上的热量快速传递到大气中,加快散热速率。
具体地,参考图1~图5所示,鳍片组件20包括若干块散热鳍片53,各散热鳍片53相互平行,且两相邻散热鳍片53之间的间距相等。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散热风扇52吹向鳍片组件20时,减少空气流通所受阻力,空气流通更快,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热管紧迫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电器元件抵接的底板、抵接于所述底板一侧且于抵接处形成有安装部的鳍片组件和若干条于径向上相互抵接且置于所述安装部内的热管;所述热管为圆管,所述底板的下端设有由若干个上圆弧槽组成的上波浪槽,所述鳍片组件的上端设有由若干个下圆弧槽组成且与所述上波浪槽相对应的下波浪槽;所述上波浪槽和所述下波浪槽形成所述安装部;各所述上圆弧槽之间的中心距不大于所述热管的直径,各所述下圆弧槽之间的中心距不大于所述热管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热管相契合,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热管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组件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各所述热管的一端相互抵接且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铝底组件,所述铝底组件连接在所述鳍片组件的上端,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铝底组件和所述鳍片组件之间;所述铝底组件上设有一通孔,所述底板位于所述通孔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涂有导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为开口向上的腔体结构,所述鳍片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盒的腔体内,所述安装盒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安装腔,各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安装盒的内腔连通,各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散热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紧迫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组件包括若干块散热鳍片,各所述散热鳍片相互平行,且两相邻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的间距相等。
CN202321089655.1U 2023-05-08 2023-05-08 热管紧迫散热模组 Active CN220210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9655.1U CN220210834U (zh) 2023-05-08 2023-05-08 热管紧迫散热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9655.1U CN220210834U (zh) 2023-05-08 2023-05-08 热管紧迫散热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0834U true CN220210834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2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89655.1U Active CN220210834U (zh) 2023-05-08 2023-05-08 热管紧迫散热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0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503934A (ja) 放熱板及び動力電池システム
CN211502460U (zh) 一种灯具
CN220210834U (zh) 热管紧迫散热模组
CN219494027U (zh) 一种散热器及灯具
CN210014478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5301269U (zh) 一种散热器、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6250709U (zh) 均温散热装置
CN211177171U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15933571U (zh) 一种微电子芯片封装用散热结构
CN213213952U (zh) 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pcb板组件
CN220086032U (zh) 双向导热的散热结构
CN220292453U (zh) G型热管排布散热模组
CN211128733U (zh) 散热装置及用户驻地设备
TW202238063A (zh) 散熱模組
CN110848820A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CN112285847A (zh) 一种多路并行光模块散热结构
CN220208203U (zh) 立式滚压散热模组
CN220359599U (zh) 一种应用于ehc控制器的散热结构
CN220210836U (zh) 均温式热管排布散热模组
CN219834548U (zh) 一种紧凑型探测器壳体散热结构
CN220383422U (zh)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CN215500280U (zh) 一种具有自散热功能的智能电视电路板
CN217406795U (zh) 用于支撑印制电路板的覆铜箔
CN216532433U (zh) 一种主控箱
CN218213757U (zh) 散热装置和投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