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47685U - 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47685U
CN220947685U CN202322466192.2U CN202322466192U CN220947685U CN 220947685 U CN220947685 U CN 220947685U CN 202322466192 U CN202322466192 U CN 202322466192U CN 220947685 U CN220947685 U CN 220947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armrest body
clamping
automobile
automobile r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661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文辉
戴宇杰
张峻
陈海耀
穆普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661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47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47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47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包括:扶手本体,其铰接在汽车座椅上,扶手本体具有抵紧位置和最大展开位置;紧固组件,其具有:卡接件,其可伸缩的设置在扶手本体上;第一卡接部,其设置在汽车座椅上;第二卡接部,其设置在汽车座椅上;解锁组件,其活动设置在扶手本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扶手本体上设置卡接件,在汽车座椅上设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卡接件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上用于将扶手本体固定,解锁组件用于对扶手本体起到解锁作用,进而使扶手本体能够在抵紧位置和最大展开位置之间自由切换,从而满足驾乘人员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背景技术
汽车扶手起初是为了给乘客提供肘部的支撑,后面发展为车内储物盒,包括扶手面板,可以方便进行交谈、办公,看文件资料等。汽车扶手分为前扶手和后扶手两种,前扶手设置在前排座椅中间,前部过道上面的扶手,为前排驾乘人员提供肘部支撑。而后扶手则设置在后座中央扶手位于后排座椅中间,多为可收放式,可以为后排乘客提供肘部空间。如果不需要扶手则可以收起来,不会影响到车内的空间感。
在低端车当中,汽车后排扶手大多是通过扶手上的泡沫和汽车座椅之间过盈配合实现汽车后排扶手的固定的,在这种固定方式当过盈量较大时,会使汽车后排扶手难以取出,过盈量较小而汽车急刹车时,后排扶手和容易自动脱出,这种调节方式无法满足驾乘人员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解锁较为方便且固定较为牢固的汽车后排扶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包括:扶手本体,其铰接在汽车座椅上,所述扶手本体具有贴紧所述汽车座椅时的抵紧位置以及远离所述汽车座椅时的最大展开位置;
紧固组件,其具有:卡接件,其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上;第一卡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上,且在所述扶手本体处于所述抵紧位置时与所述卡接件卡接,用以将所述扶手本体固定在所述抵紧位置;第二卡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上,且在所述扶手本体处于所述最大展开位置时与所述卡接件卡接,用以将所述扶手本体固定在所述最大展开位置;
解锁组件,其活动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上,用于带动所述卡接件缩入所述扶手本体内,用以使所述扶手本体从所述抵紧位置或所述最大展开位置切换为自由状态。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所述解锁组件包括:
扣手框,其铰接在所述扶手本体的端部;
移动块,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内;
第一连接件,其处于所述扶手本体内并连接在所述扣手框和所述移动块之间;
推动块,其转动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内并与所述移动块活动抵靠;
第二连接件,其固定在所述卡接件上并与所述推动块活动抵靠。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所述扣手框依次设置有搬动部、避位部和铰接部,所述铰接部连接在所述扶手本体上,所述扶手本体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可供所述搬动部在所述扶手本体上转动,所述避位部呈弧形结构,用以在所述扣手框转动时为所述扣手框提供避位。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所述铰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扶手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柱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柱之间卡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供所述扣手框复位。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所述推动块靠近所述移动块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孔,所述扶手本体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转动孔套设在所述固定轴的外侧,且所述推动块设置有所述转动孔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移动块的下方。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所述推动块远离所述移动块的一端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所述扶手本体上设置有滑动通道,所述滑动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卡接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滑动通道内且所述卡接件的端部抵紧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端部。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所述扶手本体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三限位柱,所述推动块与所述限位块活动抵靠,所述第三限位柱外侧套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推动块内并与所述推动块活动抵靠。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钢带,所述钢带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槽。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所述汽车座椅上设置有扶手固定座,所述扶手固定座上设置有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部的第一限位槽,以及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圆弧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扶手本体上设置可伸缩的卡接件,在汽车座椅上设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卡接件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上用于将扶手本体固定,从而能够对扶手本体起到固定作用,解锁组件用于对扶手本体起到解锁作用,进而使扶手本体能够在抵紧位置和最大展开位置之间自由切换,从而满足驾乘人员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本申请的扶手本体处于抵紧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2是扶手本体处于最大展开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平面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省略扶手固定座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平面图;
图7是图6中B-B向的剖视图;
图8是推动块的立体图;
图9是扣手框的立体图;
图10是扶手本体的立体图。
图中,1、扶手本体;2、紧固组件;3、卡接件;4、第一卡接部;5、第二卡接部;6、解锁组件;7、扣手框;8、移动块;9、第一连接件;10、推动块;11、第二连接件;12、搬动部;13、避位部;14、铰接部;15、缺口;16、第一限位柱;17、第二限位柱;18、第一弹性件;19、转动孔;20、固定轴;21、卡接槽;22、滑动通道;23、第二弹性件;24、限位块;25、第三限位柱;26、第三弹性件;27、连接槽;28、扶手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包括:扶手本体1,其铰接在汽车座椅上,扶手本体1具有贴紧汽车座椅时的抵紧位置以及远离汽车座椅时的最大展开位置;紧固组件2,其具有:卡接件3,其可伸缩的设置在扶手本体1上;第一卡接部4,其设置在汽车座椅上,且在扶手本体1处于抵紧位置时与卡接件3卡接,用以将扶手本体1固定在抵紧位置;第二卡接部5,其设置在汽车座椅上,且在扶手本体1处于最大展开位置时与卡接件3卡接,用以将扶手本体1固定在最大展开位置;解锁组件6,其活动设置在扶手本体1上,用于带动卡接件3缩入扶手本体1内,用以使扶手本体1从抵紧位置或最大展开位置切换为自由状态。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方案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扶手本体1主要包括内部的骨架、包裹在骨架外侧的泡沫层(图中未示出)以及包覆在泡沫层外侧的面套层(图中未示出),扶手本体1与汽车座椅之间的铰接可以是通过在扶手本体1上设置转轴,并且将转轴的两端转动设置在汽车座椅上实现的。
在扶手本体1处于图1所示的抵紧位置或者处于图2的最大展开位置时,卡接件3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接部4和第二卡接部5上用于将扶手本体1固定,从而能够对扶手本体1起到固定作用,解锁组件6用于对扶手本体1起到解锁作用,进而使扶手本体1能够在抵紧位置和最大展开位置之间自由切换,从而满足驾乘人员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解锁组件6包括:扣手框7,其铰接在扶手本体1的端部;移动块8,其可移动的设置在扶手本体1内;第一连接件9,其处于扶手本体1内并连接在扣手框7和移动块8之间;推动块10,其转动设置在扶手本体1内并与移动块8活动抵靠;第二连接件11,其固定在卡接件3上并与推动块10活动抵靠。
使用时,乘客可以对扣手框7施力使扣手框7在扶手本体1上转动,扣手框7相对于扶手本体1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接件9向着靠近扣手框7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接件9移动时带动移动块8在扶手本体1上移动,移动块8移动时通过带动推动块10在扶手本体1上转动,而带动第二连接件11和卡接件3在扶手本体1上移动,从而实现扶手本体1在抵紧位置或者最大展开位置时的解锁。
进一步的,扣手框7依次设置有搬动部12、避位部13和铰接部14,铰接部14连接在扶手本体1上,扶手本体1上设置有缺口15,缺口15可供搬动部12在扶手本体1上转动,避位部13呈弧形结构,用以在扣手框7转动时为扣手框7提供避位。
搬动部12用于为乘客提供转动扣手框7时的支撑,缺口15和避位部13用于防止扣手框7转动时,扣手框7与扶手本体1之间产生干涉,铰接部14用于实现扣手框7和扶手本体1之间的铰接。
进一步的,铰接部1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16,扶手本体1具有与第一限位柱16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柱17,第一限位柱16与第二限位柱17之间卡接有第一弹性件18,第一弹性件18用于供扣手框7复位。
扣手框7转动时对第一弹性件18施加压力,使第一弹性件18产生弹性形变,在扶手本体1从抵紧位置或者最大展开位置解锁且乘客松开了对扣手框7的施力之后,第一弹性件18恢复伸展状态并推动扣手框7复位,优选的,第一弹性件18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弹簧,也可以是橡胶制品。
进一步的,推动块10靠近移动块8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孔19,扶手本体1上设置有固定轴20,转动孔19套设在固定轴20的外侧,且推动块10设置有转动孔19的一端活动设置在移动块8的下方,转动孔19和转轴用于实现推动块10在扶手本体1上的转动连接,将推动块10设置有转动孔19的一端活动设置在移动块8的下方,用于防止固定轴20与转动孔19脱离。
进一步的,推动块10远离移动块8的一端设置有卡接槽21,第二连接件11卡接在卡接槽21内,卡接槽21用于实现第二连接件11和推动块10之间的卡接。
进一步的,扶手本体1上设置有滑动通道22,滑动通道22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3,卡接件3可移动的设置在滑动通道22内且卡接件3的端部抵紧在第二弹性件23的端部。
滑动通道22用于对卡接件3起到导向的作用,第二弹性件23用于在乘客对扣手框7不再施力之后带动卡接件3复位,同样的第二弹性件23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橡胶制品。
进一步的,扶手本体1上设置有限位块24,限位块24上设置有第三限位柱25,推动块10与限位块24活动抵靠,第三限位柱25外侧套设有第三弹性件26,第三弹性件26的另一端插设在推动块10内并与推动块10活动抵靠,第三限位柱25和第三弹性件26用于推动块10的复位,优选的,第三弹性件26可以是弹簧或者橡胶制品。
优选的,第一连接件9为钢带,钢带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槽27。
钢带是各类轧钢企业为了适应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使用钢带制成的第一连接件9有着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较好的稳定性,连接槽27用于实现钢带两端与扣手框7和移动块8的连接。
进一步的,汽车座椅上设置有扶手固定座28,扶手固定座28上设置有形成第一卡接部4的第一限位槽,以及形成第二卡接部5的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圆弧过渡。
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为圆弧过渡,用于在扶手本体1解锁且乘客松开扣手框7之后,卡接件3能够更加顺畅的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移动,优选的,在汽车产生晃动时,第一限位槽或者第二限位槽对卡接件3的作用力的方向垂直于卡接件3在扶手本体11上的伸缩方向。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扶手本体,其铰接在汽车座椅上,所述扶手本体具有贴紧所述汽车座椅时的抵紧位置以及远离所述汽车座椅时的最大展开位置;
紧固组件,其具有:卡接件,其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上;第一卡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上,且在所述扶手本体处于所述抵紧位置时与所述卡接件卡接,用以将所述扶手本体固定在所述抵紧位置;第二卡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上,且在所述扶手本体处于所述最大展开位置时与所述卡接件卡接,用以将所述扶手本体固定在所述最大展开位置;
解锁组件,其活动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上,用于带动所述卡接件缩入所述扶手本体内,用以使所述扶手本体从所述抵紧位置或所述最大展开位置切换为自由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包括:
扣手框,其铰接在所述扶手本体的端部;
移动块,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内;
第一连接件,其处于所述扶手本体内并连接在所述扣手框和所述移动块之间;
推动块,其转动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内并与所述移动块活动抵靠;
第二连接件,其固定在所述卡接件上并与所述推动块活动抵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手框依次设置有搬动部、避位部和铰接部,所述铰接部连接在所述扶手本体上,所述扶手本体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可供所述搬动部在所述扶手本体上转动,所述避位部呈弧形结构,用以在所述扣手框转动时为所述扣手框提供避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扶手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柱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柱之间卡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供所述扣手框复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靠近所述移动块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孔,所述扶手本体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转动孔套设在所述固定轴的外侧,且所述推动块设置有所述转动孔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移动块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远离所述移动块的一端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上设置有滑动通道,所述滑动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卡接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滑动通道内且所述卡接件的端部抵紧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三限位柱,所述推动块与所述限位块活动抵靠,所述第三限位柱外侧套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推动块内并与所述推动块活动抵靠。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钢带,所述钢带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上设置有扶手固定座,所述扶手固定座上设置有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部的第一限位槽,以及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圆弧过渡。
CN202322466192.2U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Active CN220947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6192.2U CN220947685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6192.2U CN220947685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47685U true CN220947685U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75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66192.2U Active CN220947685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47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1169B2 (en) Seat swivel mechanism for vehicles
US7980614B2 (en) Interi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GB2144323A (en) Safety seat assembly
CN112158138B (zh) 滑动扶手、副仪表台及车辆
KR20190053448A (ko) 자동차의 전동식 슬라이딩 콘솔
CN220947685U (zh) 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JPH05221256A (ja) 自動車用のシート
CN110450722B (zh) 一种辅助上车的装置
JPH10203210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CN210941440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CN220374371U (zh) 一种汽车前扶手及汽车
JP3271895B2 (ja) 車両のカーゴネット装置
JP3731964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CN220577102U (zh) 一种汽车左右双开前扶手及汽车
CN217705572U (zh) 可折叠座椅座盆、座椅、交通工具
CN212861176U (zh) 一种拆分式驾驶座滑轨
CN219406239U (zh) 一种用于侧扶手的翻转限位机构
CN109941173B (zh) 汽车侧靠枕
JPH08156659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JPH042113Y2 (zh)
CN217477233U (zh) 一种汽车把手面盖
CN220410365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及汽车
CN219382317U (zh) 一种外后视镜及具有其的汽车
JPH037215Y2 (zh)
CN215322124U (zh) 一种安全座椅靠背的锁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