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1261U - 挂式空调 - Google Patents

挂式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1261U
CN220931261U CN202322369024.1U CN202322369024U CN220931261U CN 220931261 U CN220931261 U CN 220931261U CN 202322369024 U CN202322369024 U CN 202322369024U CN 220931261 U CN220931261 U CN 220931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fan
heat exchange
driving moto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690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冠群
王全亮
刘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690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1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1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1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式空调,属于空调技术领域,该挂式空调包括壳体、室内热交换器、换热风扇、新风蜗壳、新风风扇、驱动电机和电控盒;室内热交换器设于壳体内;换热风扇设于壳体内并位于室内热交换器下方;新风蜗壳设于壳体内部并与换热风扇沿壳体长度方向分布;新风风扇设于新风蜗壳内;换热风扇和新风风扇通过同一驱动电机驱动运转;驱动电机并设置于新风蜗壳与换热风扇之间;电控盒内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通过线路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电控盒设置于新风蜗壳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上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该挂式空调通过将电控盒和新风蜗壳设置于驱动电机的同一侧,以使驱动电机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长度尽可能缩短,提高安全性且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挂式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式空调。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在一些挂式新风空调的室内机中,将新风风扇和换热风扇设计为通过同一驱动电机驱动运转的,驱动电机可以为单轴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换热风扇连接,换热风扇再通过连接轴与新风风扇连接,驱动电机通过换热风扇带动新风风扇转动,从而使新风风扇与换热风扇同步转动;驱动电机也可以为双轴电机,驱动电机的一个电机轴与换热风扇连接,驱动电机的另一个电机轴与新风风扇连接,从而使驱动电机带动新风风扇与换热风扇转动。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电控盒,电控盒内设置电控板,电控板通过线束与驱动电机连接,以控制驱动电机工作。现阶段,电控盒通常与新风模块对应设置在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当驱动电机为双轴电机时,驱动电机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束较长,且走线路径繁琐,在生产装配过程中容易存在挤压、受力线束的等不可控因素,导致走线发生故障风险增大,驱动电机可靠性降低,产品质量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式空调,以使电控盒靠近驱动电机设置,从而缩短电路板与驱动电机连接线路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式空调,包括:
壳体,其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空调进风口,壳体的前侧底部开设有空调出风口;
室内热交换器,其设置于第一内腔内,室内热交换器将经过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进行换热形成换热气流;
换热风扇,其设置于第一内腔内,换热风扇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方;室内气流在换热风扇的作用下通过空调进风口进入壳体内,并被室内热交换器换热后通过空调出风口输出至室内;
新风蜗壳,其设置于第二内腔内,新风蜗壳上开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
新风风扇,其设置于新风蜗壳内;通过新风风扇运转,将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经过新风蜗壳内部后由新风出风口用流至室内;
一个驱动电机,其安装于壳体,驱动电机并设置于新风蜗壳与换热风扇之间;驱动电机驱动换热风扇和新风风扇同步运转;
电控盒,电控盒内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通过线路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电控盒设置于新风蜗壳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上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电控盒和新风蜗壳设置于驱动电机的同一侧,电控盒设置于新风蜗壳背离驱动电机的一侧,不会影响驱动电机与新风风扇连接,同时,驱动电机与电控盒之间的距离又比较近,从而可以使驱动电机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长度尽可能可以缩短,提高安全性且节约成本。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风扇的旋转轴线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新风风扇的旋转轴线与电路板所在平面相交。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包括盒体和盖板,盒体包括有朝向壳体前侧设置的开口,盖板设于盒体的开口处,以关闭盒体的开口;电路板设于盒体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设有安装座,安装座靠近壳体后侧设置,电控盒安装于安装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包括有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第一电机轴与第二电机轴共轴线设置;第一电机轴与换热风扇连接,第二电机轴与新风风扇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连接有电机防护罩盖,电机防护罩盖安装于壳体,用于限制驱动电机在壳体上的安装位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断部和第二隔断部,第一隔断部与第二隔断部沿壳体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并共同限定形成用于安装换热风扇的第一内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机防护罩盖与第一隔断部沿壳体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并且电机防护罩盖位于第一隔断部背离第二隔断部的一侧;电机防护罩盖与第一隔断部共同限定形成用于安装驱动电机的第三内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机防护罩盖与用于安装电控盒的安装座共同限定形成第二内腔,新风蜗壳和电控盒设于第二内腔内。
除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挂式空调,包括:
壳体,其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空调进风口,壳体的前侧底部开设有空调出风口;
室内热交换器,其设置于第一内腔内,室内热交换器将经过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进行换热形成换热气流;
换热风扇,其设置于第一内腔内,换热风扇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方;室内气流在换热风扇的作用下通过空调进风口进入壳体内,并被室内热交换器换热后通过空调出风口输出至室内;
新风蜗壳,其设置于第二内腔内,新风蜗壳上开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
新风风扇,其设置于新风蜗壳内;通过新风风扇运转,将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经过新风蜗壳内部后由新风出风口用流至室内;
一个驱动电机,其安装于壳体,并设置于新风蜗壳与换热风扇之间;驱动电机驱动换热风扇和新风风扇同步运转;
电控盒,电控盒内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通过线路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电控盒与新风蜗壳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布;电路板所在平面与新风风扇的旋转轴线相交。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挂式空调通过将电控盒和新风蜗壳设置于驱动电机的同一侧,并且电控盒设置于新风蜗壳背离驱动电机的一侧,以使电控盒与驱动电机之间的距离又比较近,而电控盒又不会影响驱动电机与新风风扇连接,从而可以使驱动电机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长度尽可能可以缩短,提高安全性且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新风模块、室内热交换器、换热风扇和驱动电机装配于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新风模块、换热风扇、驱动电机和电控盒装配于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新风模块、换热风扇和驱动电机装配于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新风模块与电控盒装配于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电机防护罩盖与壳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与壳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C处结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风扇与换热风扇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1;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风扇与换热风扇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2;
图13是图1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D处结构放大图;
图15是图13中E处结构放大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新风模块与电控盒布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新风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新风模块的爆炸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新风蜗壳与新风管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挂式空调一个实施例中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壳体;101、空调进风口;102、空调出风口;103、空调新风口;104、第一内腔;105、第三内腔;106、第二内腔;107、安装座;108、第一隔断部;109、第二隔断部;
200、室内热交换器;
300、新风风扇;
400、换热风扇;401、风扇轴套;
500、驱动电机;501、第一电机轴;502、第二电机轴;503、电机防护罩盖;504、电机防护罩;5011、电机定位部;
600、电控盒;601、盒体;602、盖板;610、电路板;
700、新风蜗壳;710、新风进风口;720、新风出风口;730、第一分体壳;740、第二分体壳;741、第一半壳;742、第二半壳;7421、新风格栅;750、第一新风腔;760、第二新风腔;770、第一开关组件;780、第二开关组件;
800、过滤网组件;
900、新风管;
110、支撑轴;
120、轴承部件;121、轴承套;12、轴承珠;
130、轴承座;131、卡接部;
210、轴孔;
220、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实用新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该挂式空调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挂式空调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节流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冷量或热量。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节流为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
蒸发器中,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吸热蒸发后,处于低温低压状态,随后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
空调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包括壳体。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室内机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挂式空调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挂式空调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可分别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挂式空调可以具有多种实施形式。
图1-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式空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挂式空调包括壳体100、室内热交换器200、新风模块、换热风扇400、驱动电机500和电控盒600。
如图1所示,壳体100用于形成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壳体100具有顶部和底部,壳体100顶部与壳体100底部为相对的两端,从壳体100顶部到壳体100底部为壳体100高度方向;壳体100左侧与壳体100右侧为相对的两侧,从壳体100左侧到壳体100右侧为壳体100长度方向;壳体100前侧与壳体100后侧为相对的两侧,从壳体100前侧到壳体100后侧的方向为壳体100的厚度方向;其中,壳体100设置于室内顶部或者室内的上方空间,壳体100的前侧朝向用户设置,壳体100的后侧朝向墙壁设置。
壳体100内部限定形成有换热风道,壳体100形成有空调进风口101和空调出风口102,空调进风口101与和空调出风口102分别与换热风道连通,空调进风口101位于壳体100顶部,空调出风口102开设于壳体100前侧并靠近壳体100底部设置,即空调出风口102位于壳体100前下侧方。空调进风口101处设有进风格栅,以防止杂物进入壳体100内部;空调出风口102位于壳体100前下侧方,空调出风口102处设有导风板220,导风板220以可开合的方式连接于壳体100,以打开或关闭空调出风口102。
如图2所示,室内热交换器200安装于壳体100并位于换热风道内,用于将换热风道内的室内空气换热形成空调风,以满足用户的制冷或制热需要;需要说明的是,室内热交换器200靠近空调进风口101设置。还需要说明的是,空调风可以为冷风,也可以为热风,甚至可以为常温风。
如图3和图4所示,换热风扇400安装于壳体100并位于换热风道内,并且换热风扇400位于室内热交换器200下方,换热风扇400的轴向沿壳体100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换热风扇400运转,将室内空气引入换热风道内,经过室内热交换器200换热形成空调风后,将空调风由空调出风口102流至室内。需要说明的是,换热风扇400为贯流风扇。
如图7所示,壳体100内部设有第一隔断部108和第二隔断部109,第一隔断部108与第二隔断部109沿壳体100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并共同限定形成用于安装换热风扇400的第一内腔104。通过第一隔断部108和第二隔断部109也可以对换热风扇400进行轴向限位,防止换热风扇400沿壳体100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增加换热风扇400安装的可靠性。
如图3、图17-图20所示,新风模块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新风模块包括新风蜗壳700和新风风扇300,新风蜗壳700与换热风扇400沿壳体100长度方向分布,新风蜗壳700内限定形成有新风风道,新风风扇300安装于新风风道内。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还设有空调新风口103,新风风道设有新风进风口710和新风出风口720,新风进风口710与室外连通,空调新风口103与新风出风口720连通,以使室外新风由空调新风口103流至室内。通过新风风扇300运转,将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710引入新风风道内,经过新风出风口720,由空调新风口103流至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新风蜗壳700还连接有新风管900,新风管900设于新风进风口710处,新风管900与新风风道连通,以将室外新风经过新风管900由新风进风口710引入新风风道内。
新风风道内设有过滤网组件800,以对流至室内的室外新风进行净化处理。过滤网组件800包括净化框和过滤网,过滤网设置在净化框上,过滤网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过滤净化,避免室外新风中掺杂的杂质和絮状物进入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蜗壳700安装于壳体100,并且新风蜗壳700通过螺丝或螺钉等紧固件与壳体100连接,为了防止新风风扇300转动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壳体100等部件,紧固件与壳体100之间设有减震橡胶,以缓冲吸振。
如图19所示,新风蜗壳700包括第一分体壳730和第二分体壳740,第一分体壳730与第二分体壳740沿壳体100长度方向分布,第一分体壳730与第二分体壳740相互连接,第一分体壳730与第二分体壳740共同限定形成第一新风腔750,第二分体壳740内部限定形成有第二新风腔760;第二新风腔760和第一新风腔750共同形成新风风道。其中,新风风扇300安装于第二新风腔760内;过滤网组件800设于第一新风腔750内。
第二分体壳740通常设计为分体结构,以便于将新风风扇300设于第二新风腔760内;具体地,第二分体壳740包括第一半壳741和第二半壳742;第一半壳741与第二半壳742相对设置并共同形成第二新风腔760;第一分体壳730与第二半壳742背离第一半壳741的一侧相对设置,以共同形成第一新风腔7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半壳742设有新风格栅7421,新风格栅7421位于第一新风腔750与第二新风腔760的连通处,以使第一新风腔750与第二新风腔760相互连通。新风进风口710开设于第一新风腔750,新风出风口720开设于第二新风腔760,并且过滤网组件800设于第一新风腔750内,以使过滤网组件800对由新风进风口710进入第一新风腔750的室外新风进行净化处理,并使第一新风腔750中经过过滤网组件800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格栅7421进入第二新风腔760中,经过新风出风口720由空调新风口103流至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新风腔750设有插口,以使过滤网组件800通过插口伸入第一新风腔750内,从而实现过滤网组件800的安装,当需要拆卸过滤网组件800时,将过滤网组件800从插口处拔出即可,通过将过滤网组件800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新风腔750内,可以方便用户自行拆卸清洗更换过滤网,过滤网组件800的拆卸和安装方式简单、易操作。
如图19所示,新风风扇300的旋转轴线沿壳体100长度方向设置;新风风扇300用于将室内新风引入室内;新风风扇300安装于第二新风腔760内,通过新风风扇300运转,将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710引入第二新风腔760内,经过过滤网组件800净化处理后进入第二新风腔760内,并由新风出风口720、空调新风口103流至室内。需要说明的是,新风风扇300为离心风扇。
现有技术中,新风风扇300与换热风扇400分别各自连接有一个电机,新风风扇300与换热风扇400在各自连接的电机的驱动作用下独立运转,本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换热风扇400和新风风扇300通过同一个驱动电机500驱动运转,以节省一个电机,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提高装配效率。换热风扇400和新风风扇300同步运转,并且换热风扇400与新风风扇300共旋转轴线设置;其中,驱动电机500可以为单轴电机,也可以为双轴电机。
当驱动电机500为单轴电机时,驱动电机500包括有一个电机轴,驱动电机500的电机轴与换热风扇400连接,换热风扇400远离驱动电机500的一端与新风风扇300连接,使驱动电机500可以驱动换热风扇400与新风风扇300同步转动。
当驱动电机500为双轴电机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驱动电机500包括有第一电机轴501和第二电机轴502,第一电机轴501与第二电机轴502共轴线设置,第一电机轴501与换热风扇400连接,第二电机轴502与新风风扇300连接,以使驱动电机500可以同时驱动换热风扇400与新风风扇300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半壳741开设有轴孔210,轴孔210的开口沿壳体100长度方向延伸,轴孔210用于连通第二新风腔760与新风蜗壳700外侧,以使驱动电机500的第二电机轴502或者用于连接新风风扇300与换热风扇400的连接轴可以穿过轴孔210与新风风扇300连接。
驱动电机500沿壳体100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电机防护罩504,第一隔断部108设有限位部,位于驱动电机500朝向换热风扇400一侧的电机防护罩504与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驱动电机500在壳体100长度方向的位置。
如图10和图16所示,驱动电机500朝向新风蜗壳700的一侧连接有电机防护罩盖503,电机防护罩盖503安装于壳体100,用于限制驱动电机500在壳体100上的安装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防护罩盖503与第一隔断部108沿壳体100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并且电机防护罩盖503位于第一隔断部108背离第二隔断部109的一侧;电机防护罩盖503与第一隔断部108共同限定形成用于安装驱动电机500的第三内腔10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机防护罩盖503设有第一连接部,壳体100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有同一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以使电机防护罩盖503与壳体100固定连接。
如图17和图20所示,电控盒600安装于壳体100,电控盒600内设置有电路板610,电路板610通过线路与驱动电机500电连接。电控盒600包括盒体601和盖板602,盒体601包括有开口,盖板602可拆卸地设于盒体601的开口处,以关闭盒体601的开口;电路板610设于盒体601内。通过将电控盒600设计为分体式的可封闭结构,以对设置在盒体601内部的电路板610进行防护;通过设置盖板602与盒体60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打开或关闭盒体601。
现有技术中,电控盒600与新风蜗壳700通常对应设于壳体100长度方向的两端,当驱动电机500位单轴电机时,驱动电机500通过换热风扇400驱动新风风扇300转动,将电控盒600与新风蜗壳700对应设于壳体100长度方向的两端时,驱动电机500与电控盒600的距离较近,驱动电机500与电路板610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长度较短,而且,连接线路的走线简单易操作,这种布置方式对于驱动电机500为单轴电机时较为适用。
但是,当驱动电机500为双轴电机时,由于驱动电机500位于换热风扇400与新风风扇300之间并且分别与换热风扇400、新风风扇300连接,此时,如果电控盒600与新风蜗壳700还对应设于壳体100长度方向的两端,则驱动电机500与电控盒600的距离较远,电路板610的连接线路至少需要跨过整个换热风扇400才能与驱动电机500连接,驱动电机500与电路板610之间的连接线路长度较长,而且连接线路跨过换热风扇400时还需要防止换热风扇400转动时与连接线路缠绕,不仅连接线路所需长度较长,而且连接线路的走线繁琐,因此,这种布置方式不适用于驱动电机500为双轴电机的情形。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控盒600和新风蜗壳700设置于驱动电机500的同一侧,以尽可能缩短电路板610与驱动电机500之间连接线路的长度。
由于驱动电机500需要与新风风扇300连接,因此,为了防止电控盒600干涉驱动电机500与新风风扇300连接,将电控盒600设置于新风蜗壳700背离驱动电机500的一侧,虽然这种布置方式使得电路板610的连接线路需要跨过新风蜗壳700后才能与驱动电机500连接,但是,新风蜗壳700沿壳体100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换热风扇400沿壳体100长度方向的尺寸,而且新风风扇300设于新风蜗壳700内,新风蜗壳700对连接线路的安全性影响较小,因此,在这种布置方式中,电控盒600不会影响驱动电机500与新风风扇300连接,驱动电机500与电控盒600之间的距离又比较近,不仅驱动电机500与电路板610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长度可以缩短,可以节约成本,还增加了连接线路连接电路板610与驱动电机5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通过将电控盒600位于第一半壳741远离第二半壳742的一侧,以使电控盒600与驱动电机500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从而减少连接线路的走线长度,方便电路板610与驱动电机500通过线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600与新风蜗壳700之间具有间隔,以防止电控盒600与新风蜗壳700之间直接接触。由于新风风扇300运转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如果电控盒600与新风蜗壳700直接接触,新风风扇300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电控盒600,影响电路板610的使用寿命。通过将电控盒600与新风蜗壳700呈间隔设置,以避免新风蜗壳700的振动传递至电控盒600,减少了电控盒600和电路板610振动的可能,以此提高电控盒600内电路板610的使用寿命。
由于电路板610大致呈板状结构,电路板610所在平面沿水平方向设置时,电路板610在壳体100长度方向的占用空间较大,会增加壳体100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增加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占用空间,本实施例中,将电路板610所在平面沿竖直方向或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以减小电控盒600在壳体100长度方向的占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新风风扇300的旋转轴线沿壳体100长度方向延伸,当将电路板610所在平面沿竖直方向或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时,新风风扇300的旋转轴线与电路板610所在平面相交。
为了便于安装电控盒600,如图3和图7所示,壳体100设有安装座107,安装座107靠近壳体100后侧设置,电控盒600安装于安装座107。
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601的开口朝向壳体100前侧设置,盒体601远离盖板602的一端与安装座107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机防护罩盖503与用于安装电控盒600的安装座107共同限定形成第二内腔106,新风蜗壳700和电控盒600设于第二内腔106内。新风蜗壳700也安装于安装座107。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500为双轴电机,驱动电机500位于新风风扇300与换热风扇40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腔104、第三内腔105和第二内腔106沿壳体100长度方向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风扇300靠近壳体100左侧设置,电控盒600位于新风风扇300的左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风扇300靠近壳体100右侧设置,电控盒600位于新风风扇300的右侧。
如图13所示,换热风扇400沿壳体100长度方向延伸,换热风扇400与驱动电机500连接的一端设有风扇轴套401,风扇轴套401设有连通孔,第一电机轴501伸入连通孔中,以使驱动电机500与换热风扇40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电机轴501设有电机定位部5011,电机定位部5011用于限制第一电机轴501伸入连通孔内的距离。
如图14所示,换热风扇400远离驱动电机500的一端里设有支撑轴110,支撑轴110连接有轴承部件120,以支撑换热风扇400转动,增加换热风扇400运转的平稳性;需要说明的是,换热风扇400为贯流风扇。
如图14所示,轴承部件120包括轴承套121和轴承珠12,轴承珠12安装于轴承套121内,支撑轴110穿过轴承珠12设置。轴承套121与轴承座130内壁抵接,以使轴承部件120安装于轴承座130内。需要说明的是,轴承套121为橡胶或硅胶等质地较软的材质。
如图9和图14所示,壳体100还安装有用于安装轴承部件120的轴承座130,轴承座130安装于第二隔断部109。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座130设有卡接部131,第二隔断部109设有连接口,卡接部131设于连接口内,以使轴承座130与第二隔断部109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轴承座130的安装固定。
由于驱动电机500驱动换热风扇400与新风风扇300同时运转,新风风扇300无法单独停止工作,导致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新风功能无法关闭,因此,上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新风进风口710处设有第一开关组件770,利用第一开关组件770打开或关闭新风进风口710,以控制室外新风是否被引入第一新风腔750内,从而控制新风功能的开启与关闭。
空调室内机在工作时,当需要关闭新风功能时,关闭新风进风口710即可阻止室外新风被引入第一新风腔750内,从而防止室外新风由新风出风口720流至室内;当需要开启新风功能时,打开新风进风口710即可使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710引入第一新风腔750内,从而使室外新风由新风出风口720流至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组件770关闭新风进风口710也可以防止空调室内机关闭时新风倒灌至室内,减小了不开启新风功能时的室内空气噪音和风感,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出风口720处设有第二开关组件780,以打开或关闭新风出风口720。
第二开关组件780与第一开关组件770相互独立工作,并且第一开关组件770打开或关闭新风进风口710的方式及工作原理、第二开关组件780打开或关闭新风出风口720的方式及工作原理属于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挂式空调通过将电控盒600设置于新风蜗壳700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上远离换热风扇400的一侧,以使电控盒600与驱动电机500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从而减少用于连接电路板610与驱动电机500的线路长度,简化连接线路的走线路径,增加空调室内机工作的可靠性;通过将新风风扇300的旋转轴线与电路板610所在平面相交,以使电路板610所在平面沿竖直方向或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减少电控盒600在壳体100长度方向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小壳体100长度方向的尺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挂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空调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前侧底部开设有空调出风口;
室内热交换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将经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进行换热形成换热气流;
换热风扇,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换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方;室内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扇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空调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被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换热后通过所述空调出风口输出至室内;
新风蜗壳,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内,所述新风蜗壳上开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
新风风扇,其设置于所述新风蜗壳内;通过所述新风风扇运转,将室外新风由所述新风进风口经过所述新风蜗壳内部后由所述新风出风口用流至室内;
一个驱动电机,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电机并设置于所述新风蜗壳与所述换热风扇之间;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换热风扇和所述新风风扇同步运转;
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线路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新风蜗壳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扇的旋转轴线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新风风扇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电路板所在平面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和盖板,所述盒体包括有朝向所述壳体前侧设置的开口,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盒体的开口处,以关闭所述盒体的开口;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盒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壳体后侧设置,所述电控盒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包括有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第二电机轴共轴线设置;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换热风扇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轴与所述新风风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电机防护罩盖,所述电机防护罩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用于限制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壳体上的安装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断部和第二隔断部,所述第一隔断部与所述第二隔断部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并共同限定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换热风扇的第一内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防护罩盖与所述第一隔断部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电机防护罩盖位于所述第一隔断部背离所述第二隔断部的一侧;所述电机防护罩盖与所述第一隔断部共同限定形成用于安装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三内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防护罩盖与用于安装所述电控盒的安装座共同限定形成第二内腔,所述新风蜗壳和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第二内腔内。
10.一种挂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空调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前侧底部开设有空调出风口;
室内热交换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将经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进行换热形成换热气流;
换热风扇,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换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方;室内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扇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空调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被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换热后通过所述空调出风口输出至室内;
新风蜗壳,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内,所述新风蜗壳上开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
新风风扇,其设置于所述新风蜗壳内;通过所述新风风扇运转,将室外新风由所述新风进风口经过所述新风蜗壳内部后由所述新风出风口用流至室内;
一个驱动电机,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并设置于所述新风蜗壳与所述换热风扇之间;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换热风扇和所述新风风扇同步运转;
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线路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控盒与所述新风蜗壳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电路板所在平面与所述新风风扇的旋转轴线相交。
CN202322369024.1U 2023-08-31 2023-08-31 挂式空调 Active CN220931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9024.1U CN220931261U (zh) 2023-08-31 2023-08-31 挂式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9024.1U CN220931261U (zh) 2023-08-31 2023-08-31 挂式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1261U true CN220931261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69024.1U Active CN220931261U (zh) 2023-08-31 2023-08-31 挂式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1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20931261U (zh) 挂式空调
CN217357260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CN21500192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861500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21146650U (zh) 挂式空调
CN220981467U (zh) 挂式空调
CN220689211U (zh)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20958704U (zh) 挂式空调
CN221146667U (zh) 挂式空调
CN220669600U (zh)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01813337B (zh) 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
CN220689200U (zh) 挂式空调
CN2163079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27283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669374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7057752U (zh) 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21339558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2178829A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705770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750261U (zh) 风管机
CN21557084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21557084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214949438U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