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9600U -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9600U
CN220669600U CN202322148042.7U CN202322148042U CN220669600U CN 220669600 U CN220669600 U CN 220669600U CN 202322148042 U CN202322148042 U CN 202322148042U CN 220669600 U CN220669600 U CN 220669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shell
baffle
fan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80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寇福凯
张江
戴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80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9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9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9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室内换热器;换热风机;新风蜗壳,包括:第一壳,其至少包括新风出风口;第二壳,其连接于第一壳远离换热风机的一侧;新风风机;第一驱动轴,其用于连接新风风机和换热风机;一个驱动电机;新风壳至少包括新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导轨;挡板,挡板与导轨相配合以沿导轨滑动;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挡板滑动至与第一挡块相抵接时,净化进风口与新风出风口相隔断,新风进风口与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挡板滑动至与第二挡块相抵接时,净化进风口与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新风进风口与新风出风口相隔断,以在关闭新风进风口时,避免新风风机的转动产生噪音。

Description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至少包括与室内连通的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在机壳内部设置有换热风机、新风蜗壳和新风壳,换热风机用于将室内空气由机壳进风口引入机壳内部,经换热器换热后由机壳出风口流至室内。
新风蜗壳内设置有新风风机,新风蜗壳至少包括有新风出风口。新风壳至少包括新风进风口。新风风机转动以将室外新风经新风进风口进入新风蜗壳,经新风出风口流至室内。
现阶段,在一些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中,将新风风机和换热风机设计为通过同一驱动电机驱动运转的,驱动电机可以为单轴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与换热风机连接,换热风机再通过第一驱动轴与新风风机连接,驱动电机通过换热风机带动新风风机转动,从而使新风风机与换热风机同步转动;驱动电机也可以为双轴电机,驱动电机的一个电机轴与换热风机连接,驱动电机的另一个电机轴与新风风机连接,从而使驱动电机带动新风风机与换热风机转动。
当挡板关闭新风进风口时,换热风机开启仍会带动新风风机转动。由于新风进风口的关闭,新风风机会超负载运转,新风风机转动时会发出气动噪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以便于在关闭新风进风口时,避免新风风机转动产生的气动噪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至少包括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所述机壳进风口和所述机壳出风口分别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
室内换热器,其设于所述机壳内;
换热风机,其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换热风机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所述换热风机运转,将室内空气由所述机壳进风口引入所述机壳内部,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机壳出风口流至室内;
新风蜗壳,其设于所述机壳内部并与所述换热风机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排布,所述新风蜗壳包括:
第一壳,其至少包括新风出风口;
第二壳,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远离所述换热风机的一侧;
新风风机,其设于所述新风蜗壳内,其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第一驱动轴,其用于连接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换热风机,所述第一驱动轴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新风风机的旋转轴线和所述换热风机的旋转轴线同轴设置;
一个驱动电机,其连接于所述换热风机的远离所述新风风机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换热风机转动,所述换热风机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轴带动所述新风风机转动;
新风壳,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远离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所述新风壳至少包括新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
导轨,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和/或所述第二壳上;
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导轨相配合以沿所述导轨滑动;
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分别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第三挡块位于净化进风口和新风进风口之间;
所述挡板滑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接时,所述第三挡块与所述挡板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挡板滑动至与所述第二挡块相抵接时,所述第三挡块与所述挡板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
本申请中当用户不想向室内引入新风,只想开启换热风机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时,挡板滑动至关闭新风进风口,以避免向室内引入新风。此时换热风机的开启转动从而带动新风风机同步转动。由于此时新风进风口被关闭,新风风机的转动从而驱动室内空气经净化进风口进入新风蜗壳内,进入所述新风蜗壳内的室内空气经新风出风口排至室内,避免了新风进风口被挡板关闭时,新风风机的超负载运转,进而避免了新风风机转动时会伴有气动噪音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所述挡板所在的位置设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挡板可沿所述导轨由所述第一位置依次滑动至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当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
当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挡块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
当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挡块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定义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挡板间的最短间距为第一间距,
当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是,定义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挡板间的最短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板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
第一导轨,其设置在所述新风壳上,所述第一导轨呈弧形设置;
第二导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上,所述第二导轨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对应设置,所述挡板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机上设置有轴连接部,所述轴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远离换热风机的一端插入所述轴连接部的内部以连接所述轴连接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壳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换热风机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轴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轴连接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轴承配合并穿设所述轴承,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轴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驱动轴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挡板电机,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上;
齿轮,所述齿轮的旋转轴与所述挡板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挡板包括齿条部,所述齿条部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所述挡板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部啮合以带动所述挡板沿所述导轨滑动。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至少包括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所述机壳进风口和所述机壳出风口分别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
室内换热器,其设于所述机壳内;
换热风机,其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换热风机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所述换热风机运转,将室内空气由所述机壳进风口引入所述机壳内部,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机壳出风口流至室内;
新风蜗壳,其设于所述机壳内部并与所述换热风机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排布,所述新风蜗壳包括:
第一壳,其至少包括新风出风口;
第二壳,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远离所述换热风机的一侧;
新风风机,其设于所述新风蜗壳内,其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一个驱动电机,其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驱动电机包括有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第二电机轴共轴线设置,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换热风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轴与所述新风风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换热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同步运转;
新风壳,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远离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所述新风壳至少包括新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
导轨,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和/或所述第二壳上;
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导轨相配合以沿所述导轨滑动;
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分别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第三挡块位于净化进风口和新风进风口之间;
所述挡板滑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接时,所述第三挡块与所述挡板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挡板滑动至与所述第二挡块相抵接时,所述第三挡块与所述挡板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驱动电机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侧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中A-A向的轴测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挡板的安装位置示意图一;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挡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挡板位于第三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第一间距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挡板位于第三位置时的第二间距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风机和新风风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23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风机和新风风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24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轴承珠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方式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轴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空调室内机100;机壳1;机壳进风口11;机壳出风口12;外导风板13;底座2;换热风道21;换热风机3;新风模块4;新风蜗壳41;第一壳411;第三导轨4111;第二壳412;新风出风口413;吸风口414;吸风通口415;净化口416;连接孔417;新风壳42;新风进风口421;第一导轨423;第二导轨424;第一避让部425;第二避让部426;第一进口427;第二进口428;净化进风口429;第一卡扣43;第二卡扣44;第一卡勾45;第二卡勾46;挡板安装板47;驱动电机5;轴承6;轴承本体61;连接腔611;安装槽612;轴承珠62;第一驱动轴7;新风风机8;轴连接部81;净化框9;挡板10;齿条部101;齿轮102;挡板电机103;第一挡块111;第一主挡块1111;第一副挡块1112;第二挡块112;第二主挡块1121;第二副挡块1122;第三挡块113;第一限位部114;第二限位部115;第一间距a;第二间距b;挂式新风空调室外机200。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本申请中,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来执行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的吸热过程来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实现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室外换热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
室内换热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
在整个制冷循环中,空调室内机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空调器通过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来执行空调室内机的制热循环。
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的放热过程来向室内空间提供热量,实现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
运行制热循环时,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冷凝产生的热量与流经室内换热器的室内空气热交换,从而提高室内温度。
膨胀阀使在室外换热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
室外换热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整个制热循环中,空调室内机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室外机至少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至少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室内换热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的一个实施例中。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为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外机为挂式新风空调室外机200。
挂式新风空调室外机200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室内换热器,膨胀阀可以设于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本申请的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膨胀阀以及流通制冷剂的管路,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均与压缩机相连通。膨胀阀为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能够将经历过冷凝过程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态制冷剂。
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排气口,吸收热量进行了蒸发过程的冷媒从吸气口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将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后从排气口排出。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分别通过冷媒回路中的四通阀和压缩机连接,四通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其中,压缩机的吸气口与第一阀口固定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与第三阀口固定连接。
在冷媒回路中,制冷剂可顺次通过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膨胀阀、室外换热器进行循环。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连接,第三阀口与第四阀口连接。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连接,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连接。
参见图3-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底座2、室内换热器、换热风机3、新风模块4、第一驱动轴7、驱动电机5和挡板10。
机壳1形成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外观,室内换热器、换热风机3和新风模块4、第一驱动轴7、驱动电机5和挡板10设置在机壳1的内部。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100通常安装在室内壁面等位置。挂式新风空调室外机200通常安装在室外,用于室外环境换热。
此外,空调器具备控制器以控制内部的空调器中各部件工作,以使空调器各个部件运行以实现空调器的各预定功能。其中,在空调器中还附属有控制装置,示例性的,控制装置具体设置为遥控器,该遥控器具有例如使用红外线或其他通信方式与控制器进行通信的功能。遥控器用于用户可以对空调器的各种控制,实现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交互。
机壳1设置于室内的顶部或室内上方空间,机壳1至少机壳进风口11和机壳出风口12,机壳进风口11和机壳出风口12分别沿机壳1长度方向延伸。机壳1长度方向为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100安装在墙壁上时,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100在水平方向上平行于墙壁的方向为机壳1长度方向,即机壳1的左右方向为机壳1长度方向。
机壳进风口11开设于机壳1顶部,机壳出风口12开设于机壳1前侧并靠近机壳1底部设置。室内空气经过机壳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部,并经过机壳出风口12流回室内。
底座2设置在机壳1内部,底座2的内部形成有换热风道21,换热风道21将机壳1上的机壳进风口11和机壳出风口12相连通,室内空气从机壳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经过换热风道21后由机壳出风口12吹出。
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机壳1内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形成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室内空气在流经室内换热器后经机壳出风口12流至机壳1外部。
换热风机3设置在机壳1内部的换热风道21内,并位于室内换热器的下方,换热风机3沿机壳1长度方向延伸。换热风机3可以选择贯流风机,当换热风机3启动时,室内空气通过换热风机3的驱动由机壳进风口11引入机壳1内部,经经过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由机壳出风口12流至室内。换热风机3用于提供室内空气从机壳进风口11经机壳1内部流动至机壳出风口12的动力。
室内空气通过机壳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并与室内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再从机壳1上的机壳出风口12流出至室内空间,实现室内空气的的送风。
新风模块4设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1内的空间中,新风模块4至少包括新风蜗壳41、新风风机8和新风壳42。
新风蜗壳41设于机壳1内部并与换热风机3沿机壳1长度方向排布,新风蜗壳41至少包括新风出风口413。新风壳42与新风蜗壳41沿机壳1长度方向排布,新风壳42至少包括新风进风口。
新风蜗壳41和新风壳42相连接,在新风蜗壳41和新风壳42连接后形成有连通新风进风口421和新风出风口413的新风腔。
新风风机8设置于新风腔内,新风风机8对应设置在新风蜗壳41内部,新风风机8可以选择离心风机,当新风风机8启动时,室外空气通过新风进风口421引入新风腔,经过新风风机8后由新风出风口413流至室内。新风风机8用于提供新风从新风进风口421流动至新风出风口413的动力。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连通室内和室外的新风管,新风管穿设在墙壁上开设的风管安装孔内,新风管的一端朝向室内且与新风模块4的新风进风口421连接,新风管的另一端朝向室外且设有进风口,新风管通过进风口与室外连通。在新风机作用下,室外的新风沿着新风管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新风模块4内,并从新风出风口413吹至室内,从而实现引入室外新风至室内。
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13,内导风板设置于机壳出风口12处,且位于机壳1内侧,外导风板13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出风口12处,机壳出风口12与机壳进风口11相连通。在换热风机3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由机壳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流经室内换热器后通过机壳出风口12排至室内空间中。
在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100中,内导风板可左右往复摆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左右摆动扫风。外导风板13可上下转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摆动扫风,调整流出机壳出风口12的流出风向。
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是指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指示空调执行控制指令的装置。例如,响应于接收到的用户发出的上电或断电指令,控制器便可以执行与上电或断电指令选择的对象相关的操作。
第一驱动轴7设置在新风风机8和换热风机3之间,第一驱动轴7用于连接新风风机8和换热风机3,第一驱动轴7的旋转轴线与新风风机8的旋转轴线和所述换热风机3的旋转轴线同轴设置。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中,驱动电机5被配置为一个,用于驱动换热风机3和新风风机8同步运转。驱动电机5可以为单轴电机,也可以为双轴电机。
当驱动电机5为单轴电机时,驱动电机5连接于换热风机3的远离新风风机8的一端,驱动电机5的电机输出轴与换热风机3相连接,驱动电机5驱动换热风机3转动,从而使得换热风机3通过第一驱动轴7带动新风风机8同步转动。当驱动电机5为双轴电机时,驱动电机5包括有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第一电机轴与第二电机轴共轴线设置,第一电机轴与换热风机3连接,第二电机轴与新风风机8连接,以使驱动电机5可以驱动换热风机3与新风风机8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驱动电机5为单轴电机时,驱动电机5位于换热风机4沿机壳1长度方向的一端,当驱动电机5为双轴电机时,驱动电机5沿机壳1长度方向位于换热风机4与新风风机8的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新风蜗壳41和新风壳42相连接,在新风蜗壳41和新风壳42的连接处形成有新风进风口421,新风进风口421至少部分设置在新风壳42上,新风进风口421至少部分设置在新风蜗壳4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蜗壳41包括第一壳411和第二壳412,第一壳411和第二壳412相连接构成整体的新风蜗壳41。在第一壳411和第二壳412的连接处形成有新风出风口413,新风出风口413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壳411上,新风出风口413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壳412上。
第二壳412上设置有吸风口414,新风出口与吸风口414相连接,使得由新风进风口421进入新风壳42的室内空气经过吸风口414进入蜗壳内,在新风蜗壳41内的新风风机8的驱动下由新风出风口413进入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41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43,与第一壳411相连接的第二壳4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勾45,第一卡勾45扣入第一卡扣43内以固定连接第二壳412和第一壳411。进一步的,第一壳411和第二壳412再通过固定件进行连接固定,固定件为螺钉,通过螺钉穿设第一壳411和第二壳412以实现第一壳411和第二壳412的进一步固定。可设置的,第一壳411的外壁上也可设置有第一卡勾45,第二壳412的外侧壁上也可设置有第一卡扣43。
新风壳42连接于第二壳412远离第一壳411的一侧,与新风壳42相连接的第二壳412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卡勾46,与第二壳412相连接的新风壳4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扣44,第二卡勾46扣入第二卡扣44内以将第二壳412与新风壳42固定连接,新风进风口421与吸风口414相连接。第二壳412和新风壳42再通过固定件进行连接固定,固定件为螺钉,通过螺钉穿设第二壳412和新风壳42以实现第二壳412和新风壳42的进一步固定。可设置的,与新风壳42相连接的第二壳412的外侧壁上也可设置有第一卡扣43,与第二壳412相连接的新风壳42的外侧壁上也可设置有第一卡勾4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412上设置有净化口416,第二壳412与第一壳411相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吸风口,第二壳412远离第一壳411的一侧形成有导轨安装板,导轨安装板47与吸风口414所在的板间形成有净化腔,净化腔与净化口416相连通,净化腔中设置有净化模块。
净化模块包括净化框9和过滤网,过滤网设置在净化框9上,过滤网用于对室外新风和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净化,避免新风中掺杂的杂质和絮状物经蜗壳随空气进入室内。新风模块4内设置有第三导轨4111,第三导轨4111设置在第二壳412上,第三导轨4111由新风壳42的内部延伸至净化口416,净化框9能沿第三导轨4111插入第二壳42内,实现净化模块的滑动拆卸和安装,以便于用户自行拆卸清洗更换过滤网。
参照图9-图21,导轨设置在新风壳42和/或第二壳412上。新风壳42和第二壳412之间设置有挡板10,挡板10与导轨相配合,以使的挡板10可沿导轨滑动。
新风壳42和第二壳4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挡块111、第二挡块112和第三挡块113,第三挡块113位于净化进风口429和新风进风口421之间,挡板10滑动至与第一挡块111相抵接时,第三挡块113与挡板10相抵接,净化进风口429与新风出风口421相隔断,新风进风口421与新风出风口413相连通。
挡板10滑动至与第二挡块112相抵接时,第三挡块113与挡板10相抵接,净化进风口429与新风出风口413相连通,新风进风口421与新风出风口413相隔断。
本申请中当用户不想向室内引入新风,只想开启换热风机3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时,挡板10滑动至关闭新风进风口421,以避免向室内引入新风。此时换热风机3的开启转动从而带动新风风机8同步转动。由于此时新风进风口421被关闭,新风风机8的转动从而驱动室内空气经净化进风口429进入新风蜗壳41内,进入所述新风蜗壳41内的室内空气经新风出风口413排至室内,避免了新风进风口421被挡板10关闭时,新风风机8的超负载运转,进而避免了新风风机8转动时会伴有气动噪音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块111包括第一主挡块1111和第一副挡块1112,第一主挡块1111与新风壳42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副挡块1112与第二壳412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挡块112设置在第二壳412远离第一壳411的一侧,第二挡块112包括第二主挡块1121和第二副挡块1122,第二主挡块1121与新风壳42一体成型设置,第二副挡块1122与第二壳412一体成型设置。
新风壳42与第二壳412连接时,第一主挡块1111与第一副挡块1112相抵接,第二主挡块1121与第二副挡块1122相抵接。当挡板10滑动至与第一挡块111相抵接时,挡板10与第三挡块113相抵接。此时,第一挡块111、挡板10、第三挡块113、新风壳42和第二壳412相围设,从而将净化进风口429与新风出风口413相隔断,从而提密封隔断效果。此时,第二挡块112与挡板10不抵接,使得新风进风口421与新风出风口413相连通。新风从室外在新风风机8的驱动下进入新风模块4,最后经新风出风口413流至室内。
当挡板10滑动至与第二挡块112相抵接时,挡块与第三挡块113相抵接。此时,第二挡块112、挡板10、第三挡块113、新风壳42和第二壳412相围设,从而将新风进风口421与新风出风口413相隔断,从而提密封隔断效果,防止室外新风进入室内。此时,第一挡块111与挡板10不抵接,使得净化进风口429与新风出风口413相连通,室内空气在新风风机8的驱动下经净化进风口429进入新风模块4,最后经新风出风口413流至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块111可与新风壳42一体成型设置,第一挡块111也可与第二壳412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挡块112可与新风壳42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挡块112也可与第二壳412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设置在新风壳42上,第一导轨呈弧形设置,第二导轨设置在第二壳412上,第二导轨呈与第一导轨对应的弧形设置,挡板10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卡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内,以使得挡板10可沿着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10设置为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适配的弧形,挡板10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内,以便于挡板10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动,进而减小挡板10在直线方向上的运动行程,提高新风壳42和第二壳412内的空间利用率。
定义挡板10所在的位置设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挡板10可沿导轨由第一位置依次滑动至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当挡板1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挡板10与第一挡块111相抵接,挡板10与第三挡块113相抵接。此时,第一挡块111、挡板10、第三挡块113、新风壳42和第二壳412相围设,从而将净化进风口429与新风出风口413相隔断,从而提密封隔断效果。此时,第二挡块112与挡板10不抵接,使得新风进风口421与新风出风口413相连通。新风从室外在新风风机8的驱动下进入新风模块4,最后经新风出风口413流至室内。
当挡板1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挡板10与第二挡块112相抵接,挡块与第三挡块113相抵接。此时,第二挡块112、挡板10、第三挡块113、新风壳42和第二壳412相围设,从而将新风进风口421与新风出风口413相隔断,从而提密封隔断效果,防止室外新风进入室内。此时,第一挡块111与挡板10不抵接,使得净化进风口429与新风出风口413相连通,室内空气在新风风机8的驱动下经净化进风口429进入新风模块4,最后经新风出风口413流至室内。
当挡板10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挡板10与第二挡块112相抵接,挡块与第三挡块113相抵接。此时,第二挡块112、挡板10、第三挡块113、新风壳42和第二壳412相围设,从而将新风进风口421与新风出风口413相隔断,从而提密封隔断效果,防止室外新风进入室内。此时,第一挡块111与挡板10不抵接,使得净化进风口429与新风出风口413相连通,室内空气在新风风机8的驱动下经净化进风口429进入新风模块4,最后经新风出风口413流至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挡板1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定义第二挡块112与挡板10间的最短间距为第一间距a,当挡板10滑动至第三位置时,定义第二挡块112与挡板10间的最短间距为第二间距b,第一间距a小于第二间距b。可设置的是,第一间距a的取值范围为不大于10mm。
当用户不想向室内引入新风,只想开启换热风机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时,挡板10滑动至第三位置以关闭新风进风口421,以避免向室内引入新风。此时换热风机的开启转动从而带动新风风机8同步转动。由于此时新风进风口421被关闭,新风风机8的转动从而驱动室内空气经净化进风口429进入新风蜗壳内,进入所述新风蜗壳内的室内空气通过挡板10和第一挡块111间的第一间距a,进而经新风出风口413排至室内,避免了新风进风口421被挡板10关闭时,新风风机8的超负载运转,进而避免了新风风机8转动时会伴有气动噪音的问题,满足了新风模块4内部气流压力保持稳定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安装板47上设置有吸风通口415,吸风通口415与吸风口414相对设置,以便于空气经吸风通口415流至吸风口414,进而经新风出风口413流至室内。
导轨设置在吸风通口415的外缘的挡板安装板47上,导轨环绕吸风通口415设置。导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14和第二限位部115,挡板1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挡板10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14,以通过第一限位部114对挡板10的滑动行程进行限位。挡板1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挡板10抵接于第二限位部115,以通过第二限位部115对挡板10的滑动行程进行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挡板电机103和齿轮102。
挡板电机103固定连接于新风壳41上。齿轮102转动连接于第二壳41,挡板电机103的输出轴与齿轮102的旋转轴相连接。
挡板10上设置有齿条部101,齿条部101设置在挡板10靠近齿轮102的一侧,齿条部101与齿轮102相啮合,齿条部101在挡板10的往复滑动方向上延伸设置。
挡板电机103的输出轴转动以带动齿轮102转动,齿轮102与齿条部101啮合以带动挡板10可往复滑动,挡板10通过往复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新风进风口4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壳42上设置有第一进口427,第二壳412上设置有第二进口428,第一进口427和第二进口428相连接配合构成新风进风口421。在装配挡板10时,先将挡板10装配在第一导轨423或第二导轨424内,再将新风壳42和第二壳412相连接,以将挡板10限制第一导轨423和第二导轨424内,使得挡板10只能沿第一导轨423或第二导轨424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
当新风功能开启时,挡板电机103带动齿轮102正向转动,齿轮102与齿条部101啮合以带动挡板10滑动,通过驱动挡板沿第一导轨423移动,使得挡板与第一挡块和第三挡块相抵接来打开新风进风口,进而控制室外新风进入室内。
当新风功能关闭时,挡板电机103带动齿轮102反向转动,齿轮102与齿条部101啮合以带动挡板10滑动,通过驱动挡板沿第一导轨423移动,使得挡板与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抵接来关闭新风进风口421,防止新风倒灌至室内,此时,新风风机转动以驱动室内空气经净化进风口和第一间距a,进入新风模块,进而经新风出风口流至室内,避免了新风风机转动时产生的堵转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当新风功能关闭时,由于新风风机8通过第一驱动轴7与换热风机3相连接,使得换热风机3转动时,新风风机8同步转动。当用户不想向室内引入新风,只想开启换热风机3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时,挡板10滑动至关闭新风进风口421,以避免向室内引入新风。此时换热风机3的开启转动从而带动新风风机8同步转动。由于此时新风进风口421被关闭,新风风机8的转动从而驱动室内空气经净化进风口和第一间距a进入新风蜗壳41内,进入所述新风蜗壳41内的室内空气经新风出风口413排至室内,避免了新风进风口421被挡板10关闭时,新风风机8的超负载运转,进而避免了新风风机8转动时会伴有气动噪音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第二壳412相连接的新风壳4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部425,与新风壳42相连接的第二壳4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避让部426。新风壳42与第二壳412连接后,第一避让部425与第二避让部426连接构成避让槽,齿条的至少部分设置在避让槽中,避让槽设置在新风进口的一侧,通过挡板电机103的驱动使得齿条在避让槽内往复移动。
参见图22-图26,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风机8的中心部分设有轴连接部81,轴连接部81用于连接第一驱动轴7,第一驱动轴7的远离换热风机3的一端插入轴连接部81的内部以连接轴连接部81。
新风蜗壳41设置的第一壳411上设置有连接孔417,连接孔417与新风蜗壳41的内部连通,连接孔417与轴连接部81对应设置,连接孔417的开口朝向换热风机3。第一驱动轴7穿过连接孔417设于轴孔内,以使第一驱动轴7与新风风机8相连接,通过第一驱动轴7的转动进而带动新风风机8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内设置有轴承6,第一驱动轴7与轴承6配合并穿设轴承6设置,第一驱动轴7与轴承6活动连接,轴承6用于支撑第一驱动轴7转动。
轴承6包括轴承本体61和轴承珠62,轴承6设有连接腔611,连接腔611贯穿轴承本体61和轴承珠62设置,连接腔611的两端开口分别对应朝向新风风机8和换热风机3设置,第一驱动轴7穿过连接腔611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轴承本体61内设有安装槽612,安装槽612与连接腔611连通并靠近换热风机3设置,轴承珠62设于安装槽612内。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至少包括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所述机壳进风口和所述机壳出风口分别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
室内换热器,其设于所述机壳内;
换热风机,其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换热风机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所述换热风机运转,将室内空气由所述机壳进风口引入所述机壳内部,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机壳出风口流至室内;
新风蜗壳,其设于所述机壳内部并与所述换热风机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排布,所述新风蜗壳包括:
第一壳,其至少包括新风出风口;
第二壳,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远离所述换热风机的一侧;
新风风机,其设于所述新风蜗壳内,其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第一驱动轴,其用于连接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换热风机,所述第一驱动轴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新风风机的旋转轴线和所述换热风机的旋转轴线同轴设置;
一个驱动电机,其连接于所述换热风机的远离所述新风风机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换热风机转动,所述换热风机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轴带动所述新风风机转动;新风壳,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远离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所述新风壳至少包括新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
导轨,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和/或所述第二壳上;
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导轨相配合以沿所述导轨滑动;
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分别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所述第三挡块位于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
所述挡板滑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接时,所述第三挡块与所述挡板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挡板滑动至与所述第二挡块相抵接时,所述第三挡块与所述挡板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定义所述挡板所在的位置设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挡板可沿所述导轨由所述第一位置依次滑动至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当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
当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挡块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
当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挡块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定义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挡板间的最短间距为第一间距;
当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定义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挡板间的最短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板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包括:
第一导轨,其设置在所述新风壳上,所述第一导轨呈弧形设置;
第二导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上,所述第二导轨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对应设置,所述挡板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风机上设置有轴连接部,所述轴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远离换热风机的一端插入所述轴连接部的内部以连接所述轴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壳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换热风机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轴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轴连接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轴承配合并穿设所述轴承,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轴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驱动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挡板电机,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上;
齿轮,所述齿轮的旋转轴与所述挡板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挡板包括齿条部,所述齿条部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所述挡板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部啮合以带动所述挡板沿所述导轨滑动。
10.一种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至少包括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所述机壳进风口和所述机壳出风口分别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
室内换热器,其设于所述机壳内;
换热风机,其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换热风机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所述换热风机运转,将室内空气由所述机壳进风口引入所述机壳内部,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机壳出风口流至室内;
新风蜗壳,其设于所述机壳内部并与所述换热风机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排布,所述新风蜗壳包括:
第一壳,其至少包括新风出风口;
第二壳,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远离所述换热风机的一侧;
新风风机,其设于所述新风蜗壳内,其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一个驱动电机,其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驱动电机包括有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第二电机轴共轴线设置,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换热风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轴与所述新风风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换热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同步运转;
新风壳,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远离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所述新风壳至少包括新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
导轨,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和/或所述第二壳上;
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导轨相配合以沿所述导轨滑动;
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分别其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第三挡块位于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
所述挡板滑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接时,所述第三挡块与所述挡板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挡板滑动至与所述第二挡块相抵接时,所述第三挡块与所述挡板相抵接,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隔断。
CN202322148042.7U 2023-08-10 2023-08-10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669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8042.7U CN220669600U (zh) 2023-08-10 2023-08-10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8042.7U CN220669600U (zh) 2023-08-10 2023-08-10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9600U true CN220669600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8042.7U Active CN220669600U (zh) 2023-08-10 2023-08-10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9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20669600U (zh)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20689211U (zh)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3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39558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784410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689200U (zh) 挂式空调
CN21811993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689194U (zh) 挂式空调
CN215490023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0931261U (zh) 挂式空调
CN21669374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49494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11291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62683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9524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6242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76544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74609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4812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7084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21755996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913254U (zh) 新风空调
CN21934663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557083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