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0404U - 三输出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三输出变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0404U
CN220910404U CN202322796417.0U CN202322796417U CN220910404U CN 220910404 U CN220910404 U CN 220910404U CN 202322796417 U CN202322796417 U CN 202322796417U CN 220910404 U CN220910404 U CN 220910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output
transmiss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964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显长
胡绍燕
何高航
朱永跃
胡志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xu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xu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xu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xu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964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0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0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0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三输出变速箱,特点是包括设于箱体上的主齿轮轴、输出轴总成、后桥差速器总成和传动轴,主齿轮轴同时带动输出轴总成、后桥差速器总成和传动轴输出动力;优点是变速箱上设置有三个动力头,将工具车所用到的动力源集合在一个变速箱上,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效减少动力机构占用的空间,工具车重量降低,具有更低的油耗,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三输出变速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尤其涉及一种三输出变速箱。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
现有的汽车变速箱的输入端联接发动机,变速箱的输出端联接齿轮箱,齿轮箱联接汽车车轮给车轮提供动力,用于四驱的车辆上时,变速箱还有一个输出端联接传动轴,将动力提供给另外两个车轮。
工具车是一种具有工作动力头的车型,例如扫雪车、除草车等,现有的工具车除了发动机变速箱提供车轮动力外,还需要一个动力机构用于提供工作动力头的动力,这样会使整个工具车变重,增加油耗,同时动力机构占用空间,使工具车体积也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三输出变速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三输出变速箱,包括设于箱体上的主齿轮轴、输出轴总成、后桥差速器总成和传动轴,所述主齿轮轴同时带动所述输出轴总成、所述后桥差速器总成和所述传动轴输出动力;
所述主齿轮轴的端部联接有传动轴总成,所述传动轴总成的另一端联接有摆渡轴总成;
传动轴总成,包括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倒挡齿轮和若干个挡位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输出轴总成啮合联接;
摆渡轴总成,包括摆渡轴,所述摆渡轴上设置有第一摆渡齿轮和第二摆渡齿轮,所述第一摆渡齿轮与输出轴总成啮合联接,所述第二摆渡齿轮与传动轴的第一端啮合联接;
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联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第一摆渡齿轮相啮合,所述输出轴总成的端部联接有传动齿轮轴总成;
传动齿轮轴总成,包括传动齿轮轴,所述传动齿轮轴上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和若干个与挡位主动齿轮相适配的挡位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倒挡齿轮啮合联接;
后桥差速器总成,包括后桥输出轴,所述后桥输出轴上设置有后桥差速器,所述后桥差速器与传动轴的第二端啮合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输出离合总成,所述输出离合总成的输出端联接有挡位拨叉,所述挡位拨叉与传动齿轮轴之间设置有同步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同步器包括齿套、齿毂和同步环,所述齿毂固定连接在输出轴上,所述齿套套设在齿毂上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挡位拨叉与齿套相联接带动所述齿套在齿毂上滑动,所述同步环插设在齿套的端部,所述传动齿轮轴上设置有固齿,所述齿套移动使固齿与齿套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拨片杆,所述拨片杆沿传动齿轮轴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挡位拨叉套设在拨片杆上并与其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倒挡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换向齿轮,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过桥齿轮轴,所述换向齿轮转动连接在过桥齿轮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过桥齿轮轴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容纳第一输出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挂挡总成,所述挂挡总成的输出端联接有若干个挡位拨叉,所述挡位拨叉与主动轴之间均设置有同步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传动大齿轮,所述传动大齿轮与第二摆渡齿轮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上设置有锥齿,所述后桥差速器上设置有差速器大齿轮,所述差速器大齿轮与锥齿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挡位主动齿轮的数量为四个,各档位主动齿轮根据直径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所述挡位从动齿轮的数量也为四个,各档位从动齿轮根据直径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变速箱包括设于箱体上的主齿轮轴、输出轴总成、后桥差速器总成和传动轴,所述主齿轮轴同时带动所述输出轴总成、所述后桥差速器总成和所述传动轴输出动力,变速箱上设置有三个动力头,将工具车所用到的动力源集合在一个变速箱上,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效减少动力机构占用的空间,工具车重量降低,具有更低的油耗,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除去箱体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输出轴总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传动齿轮轴总成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传动轴总成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摆渡轴总成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9、端盖;2、主齿轮轴;3、传动轴;31、传动大齿轮;32、锥齿;4、主动轴;41、主动齿轮;42、倒挡齿轮;43、一档主动齿轮;44、二挡主动齿轮;45、三挡主动齿轮;46、四挡主动齿轮;47、换向齿轮;48、过桥齿轮轴;49、缺口;5、摆渡轴;51、第一摆渡齿轮;52、第二摆渡齿轮;6、输出轴;61、第一输出齿轮;62、第二输出齿轮;63、动力传动轴;7、传动齿轮轴;71、从动齿轮;72、一档从动齿轮;73、二挡从动齿轮;74、三挡从动齿轮;75、四挡从动齿轮;76、固齿;8、后桥输出轴;81、后桥差速器;82、差速器大齿轮;9、输出离合总成;91、挡位拨叉;92、拨片杆;101、齿套;102、齿毂;103、同步环;11、挂挡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本实施例主要对变速箱的结构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三输出变速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侧部设置有端盖19,箱体1上设置有主齿轮轴2,主齿轮轴2的端部联接有传动轴总成,传动轴总成的另一端联接有摆渡轴总成。
端盖19上设置有输出轴总成,输出轴总成分别与传动轴总成和摆渡轴总成啮合联接,输出轴总成的端部联接有传动齿轮轴总成,传动齿轮轴总成分别与主齿轮轴2和传动轴总成啮合联接。
端盖19上设置有传动轴3,传动轴3的第一端与摆渡轴总成啮合联接,箱体1上还设置有后桥差速器总成,传动轴3的第二端与后桥差速器总成啮合联接。
传动轴3的端部伸出端盖19,传动轴3用于联接工作动力头,给工具车的工作动力头提供动力。
主齿轮轴2同时带动输出轴总成、后桥差速器总成和传动轴输出动力。
传动轴总成,包括主动轴4,主动轴4上设置有主动齿轮41、倒挡齿轮42和若干个挡位主动齿轮,挡位主动齿轮包括一档主动齿轮43、二挡主动齿轮44、三挡主动齿轮45和四挡主动齿轮46,主动齿轮41与输出轴总成啮合联接。
摆渡轴总成,包括摆渡轴5,摆渡轴5上设置有第一摆渡齿轮51和第二摆渡齿轮52,第一摆渡齿轮51与输出轴总成啮合联接,第二摆渡齿轮52与传动轴3的第一端啮合联接。
进一步的,传动轴3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传动大齿轮31,传动大齿轮31与第二摆渡齿轮52相啮合。
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6,输出轴6上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61和第二输出齿轮62,第一输出齿轮61与主动齿轮41啮合联接,第二输出齿轮62与第一摆渡齿轮51相啮合。
输出轴6的端部设置有动力传动轴63,动力传动轴63连接车轮给车轮提供动力。
传动齿轮轴总成,包括传动齿轮轴7,传动齿轮轴7上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71和若干个与挡位主动齿轮相适配的挡位从动齿轮,挡位从动齿轮包括与一档主动齿轮43相啮合的一档从动齿轮72、与二档主动齿轮44相啮合的二档从动齿轮73、与三档主动齿轮45相啮合的三档从动齿轮74和与四档主动齿轮46相啮合的四档从动齿轮75,从动齿轮71与倒挡齿轮42啮合联接。
各档位主动齿轮根据直径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四档主动齿轮46的直径最小,一档主动齿轮43的直径最大,因此,各档位主动齿轮根据四档主动齿轮46、三档主动齿轮45、二档主动齿轮44和一档主动齿轮43的顺序排列,各档位从动齿轮根据直径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四档从动齿轮75的直径最大,一档从动齿轮72的直径最小,各档位从动齿轮根据四档从动齿轮75、三档从动齿轮74、二档从动齿轮73和一档从动齿轮72的顺序排列。
倒挡齿轮42与从动齿轮71之间设置有换向齿轮47,箱体1上设置有过桥齿轮轴48,换向齿轮47转动连接在过桥齿轮轴48上。
进一步的,过桥齿轮轴48上开设有缺口49,缺口49用于容纳第一输出齿轮61,由于第一输出齿轮61直径较大,在过桥齿轮轴48上开设用于容纳第一输出齿轮61的缺口49,能让过桥齿轮轴48更加靠近第一输出齿轮61,进一步减小变速箱整体的体积,让变速箱更加紧凑。
后桥差速器总成,包括后桥输出轴8,后桥输出轴8上设置有后桥差速器81,后桥差速器81与传动轴3的第二端啮合联接。
进一步的,传动轴3的第二端上设置有锥齿32,后桥差速器81上设置有差速器大齿轮82,差速器大齿轮82与锥齿32相啮合。
后桥输出轴8连接另外两个车轮,给车轮提供动力。
箱体1上设置有输出离合总成9,输出离合总成9的输出端联接有挡位拨叉91,挡位拨叉91与传动齿轮轴7之间设置有同步器。
端盖19上设置有拨片杆92,拨片杆92沿传动齿轮轴7的轴向方向设置,挡位拨叉91套设在拨片杆92上并与其滑动配合,保证挡位拨叉91能沿传动齿轮轴7的轴向方向移动。
同步器包括齿套101、齿毂102和同步环103,齿毂102固定连接在输出轴6上,齿套101套设在齿毂102上并与其滑动配合,挡位拨叉91与齿套101相联接带动齿套101在齿毂102上滑动,同步环103插设在齿套101的端部,传动齿轮轴7上设置有固齿76,齿套101移动使固齿73与齿套101相啮合。
同步器为现有技术,参考专利号为CN104047969A的一种手动变速器的同步器,同步器的作用能让变速箱在换挡时更加顺滑,防止卡顿。
箱体1上设置有挂挡总成11,挂挡总成11的输出端联接有若干个挡位拨叉91,每个挡位拨91叉与主动轴4之间均设置有同步器,挡位拨叉91与同步器的结构跟上述的结构相同,不予赘述。
主齿轮轴2联接发动机,四挡主动齿轮46设置在主齿轮轴2上,主齿轮轴2通过四挡主动齿轮46和四挡从动齿轮75带动传动齿轮轴7转动,传动齿轮轴7带动每个挡位从动齿轮同时转动,此时变速箱处于空档状态。
当挂一挡时,挂挡总成11通过挡位拨叉91带动齿套101移动,使一档主动齿轮43与主动轴4联接,一档从动齿轮72通过一档主动齿轮43带动主动轴4转动,主动轴4转动带动主动齿轮41转动。
主动齿轮41带动第一输出齿轮61转动,第一输出齿轮61带动输出轴6转动,并且第一输出齿轮61通过输出轴6带动第二输出齿轮62同时转动,第二输出齿轮61带动第一摆渡齿轮51转动,第一摆渡齿轮51通过摆渡轴5带动第二摆渡齿轮52同时转动,第二摆渡齿轮52带动传动大齿轮31转动,传动大齿轮31带动传动轴3转动。
传动轴3上的锥齿32带动差速器大齿轮82转动,差速器大齿轮82带动后桥输出轴8转动。
同理,当挂入二挡或者更高挡位时,变速箱内部的工作原理相同。
需挂入倒挡时,输出离合总成9通过挡位拨叉91带动齿套101移动,使从动齿轮71与传动齿轮轴7相联接,挂挡总成11通过挡位拨叉91带动齿套101移动使倒挡齿轮42与主动轴4相联接,传动齿轮轴7带动从动齿轮71转动,从动齿轮71通过换向齿轮47带动倒挡齿轮42反向转动,倒挡齿轮42带动主动轴4反向转动,主动轴4转动带动主动齿轮41反向转动。
主动齿轮41带动第一输出齿轮61反向转动,第一输出齿轮61带动输出轴6反向转动,并且第一输出齿轮61通过输出轴6带动第二输出齿轮62同时转动,第二输出齿轮61带动第一摆渡齿轮51反向转动,第一摆渡齿轮51通过摆渡轴5带动第二摆渡齿轮52同时转动,第二摆渡齿轮52带动传动大齿轮31反向转动,传动大齿轮31带动传动轴3反向转动。传动轴3上的锥齿32带动差速器大齿轮82转动反向,差速器大齿轮82带动后桥输出轴8反向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输出变速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三输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箱体上的主齿轮轴、输出轴总成、后桥差速器总成和传动轴,所述主齿轮轴同时带动所述输出轴总成、所述后桥差速器总成和所述传动轴输出动力;
所述主齿轮轴的端部联接有传动轴总成,所述传动轴总成的另一端联接有摆渡轴总成;传动轴总成,包括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倒挡齿轮和若干个挡位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输出轴总成啮合联接;
摆渡轴总成,包括摆渡轴,所述摆渡轴上设置有第一摆渡齿轮和第二摆渡齿轮,所述第一摆渡齿轮与输出轴总成啮合联接,所述第二摆渡齿轮与传动轴的第一端啮合联接;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联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第一摆渡齿轮相啮合,所述输出轴总成的端部联接有传动齿轮轴总成;
传动齿轮轴总成,包括传动齿轮轴,所述传动齿轮轴上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和若干个与挡位主动齿轮相适配的挡位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倒挡齿轮啮合联接;
后桥差速器总成,包括后桥输出轴,所述后桥输出轴上设置有后桥差速器,所述后桥差速器与传动轴的第二端啮合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输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输出离合总成,所述输出离合总成的输出端联接有挡位拨叉,所述挡位拨叉与传动齿轮轴之间设置有同步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输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器包括齿套、齿毂和同步环,所述齿毂固定连接在输出轴上,所述齿套套设在齿毂上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挡位拨叉与齿套相联接带动所述齿套在齿毂上滑动,所述同步环插设在齿套的端部,所述传动齿轮轴上设置有固齿,所述齿套移动使固齿与齿套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输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拨片杆,所述拨片杆沿传动齿轮轴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挡位拨叉套设在拨片杆上并与其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输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换向齿轮,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过桥齿轮轴,所述换向齿轮转动连接在过桥齿轮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输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桥齿轮轴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容纳第一输出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输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挂挡总成,所述挂挡总成的输出端联接有若干个挡位拨叉,所述挡位拨叉与主动轴之间均设置有同步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输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传动大齿轮,所述传动大齿轮与第二摆渡齿轮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输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上设置有锥齿,所述后桥差速器上设置有差速器大齿轮,所述差速器大齿轮与锥齿相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输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主动齿轮的数量为四个,各档位主动齿轮根据直径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所述挡位从动齿轮的数量也为四个,各档位从动齿轮根据直径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CN202322796417.0U 2023-10-17 2023-10-17 三输出变速箱 Active CN220910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96417.0U CN220910404U (zh) 2023-10-17 2023-10-17 三输出变速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96417.0U CN220910404U (zh) 2023-10-17 2023-10-17 三输出变速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0404U true CN220910404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96417.0U Active CN220910404U (zh) 2023-10-17 2023-10-17 三输出变速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0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20353B2 (ja) 自動車用変速機
CN110920367A (zh) 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
CN218777413U (zh) 由单电机驱动的电驱桥结构
CN218777398U (zh) 三挡电驱桥结构
EP2137431B1 (en) Gear box for motor vehicles and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aid gear box
CN220910404U (zh) 三输出变速箱
CN201329945Y (zh) 链条车用倒车装置
CN111043253A (zh) 变速箱及车辆
CN2603752Y (zh) 汽车分动器
CN114161878A (zh) 双电机外置式电驱动桥结构
CN210118430U (zh) 一种变速装置及农业机械
CN220910403U (zh) 变速箱的输出传动结构
CN210118423U (zh) 一种变速箱及车辆
CN113978224A (zh) 双电机双档位电驱动桥
CN210126429U (zh) 一种基于两变速箱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CN2900344Y (zh) 三轮摩托车前置式倒挡直驱动二级变速装置
CN2608764Y (zh) 带同步器的机械换档压路机用变速箱
CN2723773Y (zh) 汽车变速箱装置
CN220523257U (zh) 具有高低速挡位的多进退挡位变速箱
CN217539507U (zh) 电动三轮车后桥三速变挡减速总成
CN213981863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
CN210352233U (zh) 一种四驱变速箱总成
CN218761170U (zh) 一种单双向切换输出倒挡器
CN114132167B (zh) 一种混动无级变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4183506B (zh) 一种车用变速器、车用动力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