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9806U - 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9806U
CN220909806U CN202322767297.1U CN202322767297U CN220909806U CN 220909806 U CN220909806 U CN 220909806U CN 202322767297 U CN202322767297 U CN 202322767297U CN 220909806 U CN220909806 U CN 220909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ame
air inlet
fan fram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672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胜
党赵刚
郁映伟
王兴坤
董逸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672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9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9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9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冷却模块包括扇框、鼓风机以及进风框,扇框围成能够安装散热器的换热风道,扇框的内部中空并形成空腔,扇框上形成有与空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狭缝,出风狭缝朝向换热风道并环绕换热风道设置,鼓风机的出口与进风口连通;进风框与扇框连接,进风框围成与换热风道连通的进风风道,沿从进风框远离扇框的一端到进风框靠近扇框的一端的方向,进风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缩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时,有利于外界的气流从该进风框的进风开口进入到换热风道内,充分的利用自然进风,进一步增大进风量,达到提升散热效果及散热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冷却系统中,需要用到冷却装置,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一般为叶轴流风扇,这种结构在车辆高速运行时,护风罩和扇叶反而会对冷却模块进风有遮挡,不能充分的利用车辆高速行驶的自然进风进行冷却,存在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以解决车辆不能充分的利用车辆高速行驶的自然进风进行冷却,存在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包括:
扇框,所述扇框围成能够安装散热器的换热风道,所述扇框的内部中空并形成空腔,所述扇框上形成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狭缝,所述出风狭缝朝向所述换热风道并环绕所述换热风道设置;
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进风框,所述进风框与所述扇框连接,所述进风框围成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进风风道,沿从所述进风框远离所述扇框的一端到所述进风框靠近所述扇框的一端的方向,所述进风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缩小。
可选地,所述进风框的第一端与所述扇框连接,所述进风框的第二端朝向背离所述扇框的方向敞口布置,所述进风框形成为漏斗状。
可选地,所述扇框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散热器的安装部,所述出风狭缝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进风框之间。
可选地,所述扇框包括框主体和封板,所述框主体形成为环状,所述框主体的内部形成有沿其自身周向延伸的U形槽,所述封板形成为环状,并用于从所述框主体的内侧部分地封盖所述U形槽的开口,以使所述框主体与所述封板共同围成所述空腔,所述封板包括安装部和延伸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散热器,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与所述U形槽的一个槽壁连接,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U形槽的中部延伸,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端连接并朝向所述空腔内部倾斜延伸,所述延伸部与所述U形槽的槽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出风狭缝。
可选地,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加湿器和风管,所述鼓风机的出口和所述加湿器的出口均与所述风管连通,所述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用于与所述散热器背离所述进风框的一侧连接。
可选地,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出风框,所述扇框位于所述进风框与所述出风框之间,所述出风框与所述扇框连接,所述出风框围成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出风风道,沿从所述出风框靠近所述扇框的一端到所述出风框远离所述扇框的一端的方向,所述出风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和如上所述的冷却模块,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换热风道内。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散热器总成。
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进气格栅,所述进风框远离所述扇框的一端与所述进气格栅密封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扇框围成能够安装散热器的换热通道,扇框的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扇框上形成有与空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狭缝,且出风狭缝朝向散热风道并环绕换热风道设置,这样,在对相关部件进行散热时,鼓风机运行,并将外部的气流从鼓风机的出口经扇框的进风口输送至空腔内,进入到空腔内的气流显著地增加了空腔内的压力并使得气流从出风狭缝处朝向换热风道内高速流出,高速流出的气流由于柯恩达效应流向发生改变,带动周边气流向前流动,气流向前排出时后部产生负压,外部气流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至换热风道内)也向前流动,并且,由于气流具有粘性,高速流动的气流还会带动周围的气流进行流动,从而增加换热风道内的气流流速,从而达到增加气流流量的效果。
并且,进风风道的截面面积沿从进风框远离扇框的一端到进风框靠近扇框的一端的方向逐渐缩小,一方面,进风框的设置可以在外界气流进入到换热风道内的过程中起到导流的作用,并能够减少位于换热风道内的热气流向外的回流,另一方面,进风框远离扇框的一端具有较大的进风开口,即该进风开口是向外张开的,这样,在对相关部件进行散热时,更加便于外界的气流从该进风框的进风开口进入到换热风道内,充分的利用自然进风,进一步增大进风量,达到提升散热效果及散热效率的目的。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器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器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器总成沿竖直面进行剖切的剖面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器总成沿水平面进行剖切的剖面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器总成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冷却模块;2-散热器;10-扇框;11-换热风道;12-空腔;13-进风口;101-框主体;102-封板;1021-安装部;1022-延伸部;14-出风狭缝;20-鼓风机;30-进风框;31-进风风道;40-加湿器;50-风管;60-风扇;70-出风框;100-散热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对应部件本身轮廓而言的内、外,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备顺序性和重要性。
参考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1,包括扇框10、鼓风机20以及进风框30,扇框10围成能够安装散热器2的换热风道11,扇框10的内部中空并形成空腔12,扇框10上形成有与空腔12连通的进风口13和出风狭缝14,出风狭缝14朝向换热风道11并环绕换热风道11设置,鼓风机20的出口与进风口13连通;进风框30与扇框10连接,进风框30围成与换热风道11连通的进风风道31,沿从进风框30远离扇框10的一端到进风框30靠近扇框10的一端的方向,进风风道31的截面面积逐渐缩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扇框10围成能够安装散热器2的换热通道,扇框10的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12,扇框10上形成有与空腔12连通的进风口13和出风狭缝14,且出风狭缝14朝向散热风道并环绕换热风道11设置,这样,在对相关部件进行散热时,鼓风机20运行,并将外部的气流从鼓风机20的出口经扇框10的进风口13输送至空腔12内,进入到空腔12内的气流显著地增加了空腔12内的压力并使得气流从出风狭缝14处朝向换热风道11内高速流出,高速流出的气流由于柯恩达效应流向发生改变,气流向前排出时后部产生负压,外部气流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至换热风道11内)也向前流动,并且,由于气流具有粘性,高速流动的气流还会带动周围的气流进行流动,从而增加换热风道11内的气流流速,从而达到增加气流流量的效果。
并且,进风风道31的截面面积沿从进风框30远离扇框10的一端到进风框30靠近扇框10的一端的方向逐渐缩小,一方面,进风框30的设置可以在外界气流进入到换热风道11内的过程中起到导流的作用,并能够减少位于换热风道11内的热气流向外的回流,另一方面,进风框30远离扇框10的一端具有较大的进风开口,即该进风开口是向外张开的,这样,在对相关部件进行散热时,更加便于外界的气流从该进风框30的进风开口进入到换热风道11内,充分的利用自然进风,进一步增大进风量,达到提升散热效果及散热效率的目的。
具体的,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进风框30的第一端与扇框10连接,进风框30的第二端朝向背离扇框10的方向敞口布置,进风框30形成为漏斗状。这样,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外界的气流可以通过进风框30的第二端进入到进风框的内部,并且由于进风框30的第二端具有较大的截面面积,因此能够增大进入到扇框10内的进风量。
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进风框30也可以形成为棱台状。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扇框10具有用于安装散热器2的安装部1021,出风狭缝14位于安装部1021与进风框30之间。出风狭缝14位于安装部1021和进风框30之间,这样,从出风狭缝14处排出的气流所产生的负压区域也是处于安装部1021和进风框30之间的,负压区域与外界气流之间的压力差可以将外界气流从进风框30引入至安装部1021,以实现气流与设置在安装部1021上的散热器2的换热。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扇框10可以包括框主体101和封板102,框主体101形成为环状,框主体101的内部形成有沿其自身周向延伸的U形槽,封板102形成为环状,并用于从框主体101的内侧部分地封盖U形槽的开口,以使框主体101与封板102共同围成空腔12,封板102包括安装部1021和延伸部1022,安装部1021用于安装散热器2,安装部1021的第一端与U形槽的一个槽壁连接,安装部1021的第二端朝向U形槽的中部延伸,延伸部1022与安装部1021的第二端连接并朝向空腔12内部倾斜延伸,延伸部1022与U形槽的槽壁之间限定出出风狭缝14。延伸部1022与安装部1021的第二端连接并向空腔12的内部倾斜延伸,且延伸部1022与U形槽的槽壁之间限定出出风狭缝14,这样,当鼓风机20开启后,在柯恩达效应的作用下,流体与流过的延伸部1022的内表面和U形槽的槽壁发生摩擦,使得气流改变了原来的方向,顺着延伸部1022的内表面和U形槽的槽壁流动,流体到达扇框10的出风狭缝14后高速流出,高速流出的气流由于柯恩达效应流向发生改变,带动周边气流向前流动,气流向前排出时后部产生负压,后方气流在负压作用下也向前流动,从而达到增加输入至空腔12内的气流流量的目的。
为了便于外界的气流通过进风框30流入至换热风道11内,上述出风狭缝14的开口方向应当是朝向远离进风框30的方向,即,气流朝向背离进风框30的方向从出风狭缝14内流出。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对上述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1的具体应用场景不作限制,该冷却模块1可以用在任意有散热需求的设备上,例如,该冷却模块1可以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也可以用于空调的冷却系统,还可以用于电池模组的冷却系统。
此外,在对上述冷却模块1进行装配时,可以将冷却模块1的进风框30的进风开口朝向车辆的前方设置,这样,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增大外界气流进入至进风框30内的流速,从而增大进风量,提升散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冷却模块1的散热效果,如图1至图2、图3至图5所示,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冷却模块1还可以包括加湿器40,加湿器40的出口与进风口13连通。加湿器40的出口与进风口13连通,从加湿器40内流出的雾化的水珠可以从进风口13进入到空腔12内,从而增加空腔12内气流的比热容并降低空腔12内气流的温度,增大液气温差及冷却效果。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加湿器40可以为超声波加湿气。
可选地,如图1至图2、图3至图5所示,冷却模块1还可以包括风管50,鼓风机20的出口和加湿器40的出口均与风管50连通,风管50的一端与进风口13连通。鼓风机20向风管50内输送的气流在流动时会在风管50内产生负压,而加湿器40的出口也是与风管50连通,这样,加湿器40内产生的雾化的水珠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吸入至风管50内,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一根风管50且无需设置用于驱动装置即可将雾化的水珠经风管50输送至空腔12内,在精简了该冷却模块1的同时,还减小了冷却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本公开对上述鼓风机20及加湿器40的功率、数量不作限制,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2、图3至图5所示,上述风管50、鼓风器以及加湿器4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鼓风机20及加湿器40共同向空腔12内吹风及提供雾化的水珠,增大进风量和气流的比热容,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上述冷却模块1的散热能力,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冷却模块1还包括风扇60,风扇60用于与散热器2背离进风框30的一侧连接。风扇60设置在散热器2背离进风框30的一侧,一方面,可以避免风扇60的扇叶对从进风框30进入的气流造成遮挡,另一方面,风扇60运行时可以更快地将换热风道11内与散热器2换热后的气流排出至扇框10的外部,从而增大气流在换热风道11内的流动速度。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冷却模块1还可以包括出风框70,扇框10位于进风框30与出风框70之间,出风框70与扇框10连接,出风框70围成与换热风道11连通的出风风道,沿从出风框70靠近扇框10的一端到出风框70远离扇框10的一端的方向,出风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出风风道远离扇框10的一端具有更大的截面面积,从而更加便于与设置在换热风道11内的换热器进行换热后的气流的流出,从而减少热气流在换热风道11内的滞留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如图1至图5所示,提供一种散热器总成,散热器总成可以包括散热器2和如上的冷却模块1,散热器2安装在换热风道11内。该散热器总成具有上述冷却模块1的全部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作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散热器总成。该车辆具有上述散热器总成的全部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地,车辆还可以包括进气格栅,进风框30远离扇框10的一端与进气格栅密封连接。进气格栅可以对进风框3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进气格栅受到外物的撞击。
为了避免进气格栅对气流进入到进风框30造成影响,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进风框30的开口的投影位于进气格栅的开口的投影内。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进气格栅可以为车辆的前脸进气格栅,这样,车速较高时可充分利用车辆行驶的自然进风对散热器2进行冷却。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扇框,所述扇框围成能够安装散热器的换热风道,所述扇框的内部中空并形成空腔,所述扇框上形成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狭缝,所述出风狭缝朝向所述换热风道并环绕所述换热风道设置;
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进风框,所述进风框与所述扇框连接,所述进风框围成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进风风道,沿从所述进风框远离所述扇框的一端到所述进风框靠近所述扇框的一端的方向,所述进风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框的第一端与所述扇框连接,所述进风框的第二端朝向背离所述扇框的方向敞口布置,所述进风框形成为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框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散热器的安装部,所述出风狭缝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进风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框包括框主体和封板,所述框主体形成为环状,所述框主体的内部形成有沿其自身周向延伸的U形槽,所述封板形成为环状,并用于从所述框主体的内侧部分地封盖所述U形槽的开口,以使所述框主体与所述封板共同围成所述空腔,所述封板包括安装部和延伸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散热器,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与所述U形槽的一个槽壁连接,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U形槽的中部延伸,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端连接并朝向所述空腔内部倾斜延伸,所述延伸部与所述U形槽的槽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出风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加湿器和风管,所述鼓风机的出口和所述加湿器的出口均与所述风管连通,所述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用于与所述散热器背离所述进风框的一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出风框,所述扇框位于所述进风框与所述出风框之间,所述出风框与所述扇框连接,所述出风框围成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出风风道,沿从所述出风框靠近所述扇框的一端到所述出风框远离所述扇框的一端的方向,所述出风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8.一种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换热风道内。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进气格栅,所述进风框远离所述扇框的一端与所述进气格栅密封连接。
CN202322767297.1U 2023-10-13 2023-10-13 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 Active CN220909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67297.1U CN220909806U (zh) 2023-10-13 2023-10-13 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67297.1U CN220909806U (zh) 2023-10-13 2023-10-13 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9806U true CN220909806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67297.1U Active CN220909806U (zh) 2023-10-13 2023-10-13 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9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09806U (zh) 用于散热器的冷却模块、散热器总成以及车辆
CN21098012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2454609U (zh) 动力舱散热系统和工程设备
CN115087277A (zh) 飞轮储能系统
CN214311648U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371354U (zh) 一种轴流式消防排烟风机的电机降温结构
CN213480396U (zh) 具有贯流风机的高效换热型机柜空调器
CN2110755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全包围散热组件
CN211481774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
CN208079549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714883A (zh) 一种采用直冷散热装置的ip23风力发电机
CN218383629U (zh) 一种投影仪用散热结构
CN216895068U (zh) 一种风机用强迫通风散热与热量回收装置
CN217010809U (zh) 单风机式光伏板降温装置
CN214405981U (zh) 灯体散热系统
CN214206224U (zh) 一种用于循环泵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CN214380514U (zh) 一种通风机组件
CN216080102U (zh) 顶出风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955426U (zh) 空调器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2257374A1 (zh) 空调器
CN220554217U (zh) 风冷防水散热箱及视频控制装置
CN218936511U (zh)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6346669U (zh) 空调器
CN216522084U (zh) 一种制冷空调用排风装置
CN110362172A (zh) 一种电子计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