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9130U - 模板夹具 - Google Patents

模板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9130U
CN220909130U CN202322542210.0U CN202322542210U CN220909130U CN 220909130 U CN220909130 U CN 220909130U CN 202322542210 U CN202322542210 U CN 202322542210U CN 220909130 U CN220909130 U CN 220909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sleeve
limiting
rod body
upr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422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韶华
唐修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422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9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9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9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模板夹具,包括横梁、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支撑件,横梁适于支撑第一模板,第一立柱可拆卸安装在横梁上,适于支撑第二模板,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相对设置,可拆卸安装在横梁上,适于支撑第三模板,支撑件可拆卸安装在横梁上,支撑件支撑方向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设置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支撑件可拆卸安装在横梁上,待模板内的混凝土建筑凝固达到拆模强度时,可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横梁、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先进行拆除,用以对其他结构进行支模,从而提高了模板和模板夹具的利用率,加快了工期进度,节约了建筑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优点。

Description

模板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模板夹具。
背景技术
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建筑模板结构,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用以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连接件则是将面板与支撑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配件。
目前,在现有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撑结构复杂,对于混凝土梁、板等水平构件,在拆除最底层的模板及支撑后,仍需保留上部两层模板及支撑,所保留的模板待混凝土构件达到拆模条件时再进行二次拆除,这种支撑结构不便于模板的早拆,从而导致模板的周转率较低,影响施工工期,还会给施工过程造成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板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板支撑结构复杂,不便于早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板夹具,包括横梁、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支撑件,横梁适于支撑第一模板,第一立柱可拆卸安装在横梁上,适于支撑第二模板,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相对设置,可拆卸安装在横梁上,适于支撑第三模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之间具有浇筑空间,支撑件可拆卸安装在横梁上,支撑件支撑方向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设置方向相反。
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支撑件可拆卸安装在横梁上,待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内的混凝土建筑凝固达到拆模强度时,可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横梁先进行拆除,用以对其他结构进行支模,待混凝土建筑达到拆第三模板强度时,再对支撑件和第三模板拆除,从而提高了模板和模板夹具的利用率,加快了工期进度,节约了建筑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优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连接件,提高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稳固性,避免混凝土建筑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挤压使得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产生形变及位移,从而保证了混凝土建筑与设计图纸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横梁上设有多个限位孔,限位孔中可拆卸安装有第一限位件。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限位孔和限位件,便于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调节限位至所需的位置,并且限位件安装再限位孔中可避免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移动,提高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稳固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一柱体,第一套管活动套设在横梁上,第一柱体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管顶部。
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套管活动套设在横梁上,便于将第一柱体移动至所需的位置,当限位件安装在限位孔内时,限位件与第一套管抵接,可对第一套管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第一柱体更加稳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立柱包括第二套管和第二柱体,第二套管活动套设在横梁上,第二柱体固定设置在第二套管顶部。
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二套管活动套设在横梁上,便于将第二柱体移动至所需的位置,当限位件安装在限位孔内时,限位件与第二套管抵接,可对第二套管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第二柱体更加稳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包括第三套管和调节组件,第三套管活动套设在横梁上,调节组件固定设在第三套管底部,适于调节横梁与支撑面之间距离。
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三套管活动套设在横梁上,便于将支撑件移动至所需的支撑位置,同时,调节组件可用于调节不同的高度,以满足对不同高度模板进行支撑,提高了模板夹具的适用范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一端与第三套管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第二杆体一端设有与第一杆体相匹配的外螺纹或内螺纹,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螺纹连接,当对不同高度的模板进行支撑时,转动第二杆体,调节内外螺纹的配合程度便可改变调节组件的长度,从而适应对不同高度模板的支撑,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拆装效率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上设有内螺纹,与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螺纹连接,适于对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限位。
有益效果:将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间螺纹连接调节至合适位置时,转动第二限位件,使其与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相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锁定限位,避免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的螺纹连接松动,提高了调节组件的稳固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管与第一柱体和/或第二套管与第二柱体之间设置有筋板。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筋板,可对第一柱体和/或第二柱体起到加强支撑作用,避免向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对模板的挤压力使得第一柱体和/或第二柱倾倒,从而提供了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的稳固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件可拆卸安装在第一限位孔内,第一套管和/或第二套管和/或第三套管上设有第三限位孔,第三限位件穿设在第二限位孔与第三限位孔中。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孔,在将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将第一限位件安装在第一限位孔中便可实现对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的限位,以满足对不同尺寸建筑所需,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孔与第三限位孔,当第一套管和/或第二套管和/或第三套管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将第三限位件安装穿设在第二限位孔与第三限位孔中,可对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及支撑件进行固定,避免其在横梁上移动,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固性,拆除第三限位件后通过移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便可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与支撑件从横梁上拆除,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中第一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中第三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模板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的操作步骤一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的操作步骤二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的操作步骤三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的操作步骤四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的操作步骤四的又一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的操作步骤五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板夹具的操作步骤六、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横梁;101、限位孔;1011、第一限位孔;1012、第二限位孔;
2、第一立柱;201、第一套管;202、第一柱体;203、第三限位孔;
3、第二立柱;301、第二套管;302、第二柱体;
4、支撑件;401、第三套管;4011、预置焊接螺母;402、调节组件;4021、第一杆体;4022、第二杆体;4023、第二限位件;4024、第三杆体;
5、连接件;501、第四套管;502、固定螺母;
6、第一限位件;
7、筋板;
8、第三限位件;801、通孔;802、第四限位件;803、弯折部;
901、第一模板;902、第二模板;903、第三模板;904、浇筑空间;905、对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1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模板夹具,包括横梁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和支撑件4,横梁1适于支撑第一模板901,第一立柱2可拆卸安装在横梁1上,适于支撑第二模板902,第二立柱3与第一立柱2相对设置,可拆卸安装在横梁1上,适于支撑第三模板903,第一模板901、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之间具有浇筑空间904,支撑件4可拆卸安装在横梁1上,支撑件4支撑方向与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设置方向相反。
具体地,本实施例对横梁1不做具体限定,为符合现实情况,本实施例中横梁1采用方管,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和支撑件4套设在方管上,由于方管的四个侧面呈矩形,可使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和支撑件4安装在方管上后更加稳固,不会随意发生转动,同时,第一模板901放置在方管上也更加稳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也可以采用圆管等其他结构。
本实施例对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不做具体限定,为符合现实情况,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采用方管,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尺寸略大于横梁1的尺寸,在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底端开设与横梁1截面尺寸相同的开孔,以便横梁1穿过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采用方管,其侧壁为矩形面,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大了第二模板902、第三模板903与方管的摩擦,可对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更好的支撑。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也可采用圆管等其他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2高度大于第二立柱3的高度,当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安装在横梁1上时,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和横梁1间呈“F”形结构。
本实施例对支撑件4不做具体限定,为符合现实情况,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可采用圆管,其截面尺寸略大于横梁1截面尺寸,在支撑件4顶端开设有与横梁1尺寸相同的凹槽,使用时将凹槽卡接在横梁1底部,支撑件4的底端支撑在施工平面或地面上。
本实施例对第一模板901、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不做具体限定,为符合现实情况,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901为梁底模,第二模板902与第三模板903为梁侧模,第一模板901、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包括呈扁平状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板面及另一侧的背楞。第一模板901、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放置在本实施例的模板夹具中,板面一侧形成浇筑空间904,在浇筑空间904内安装好钢筋笼后便可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至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夹具及各个模板后便形成现浇梁。
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901、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优选采用木质材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采用金属材质。
通过将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和支撑件4可拆卸安装在横梁1上,待第一模板901、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内的混凝土建筑凝固达到拆模强度时,可将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和横梁1先进行拆除,用以对其他结构进行支模,待混凝土建筑达到拆第一模板901强度时,再对支撑件4和第一模板901拆除,从而提高了模板和模板夹具的利用率,加快了工期进度,节约了建筑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可拆卸连接有连接件5。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可为呈“C”形的卡扣,卡扣中部为水平段两端为折弯段,用于卡接在第二模板902与第三模板903的背楞一侧,用以对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固定,使其结构更为稳固。
通过设置连接件5,提高了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的稳固性,避免混凝土建筑对第一模板901和第二模板902挤压使得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产生形变及位移,从而保证了混凝土建筑与设计图纸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件5还可以是螺杆,螺杆两端设有外螺纹,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上沿横梁1方向开设有安装孔,螺杆穿设在安装孔中,在螺杆两端安装螺母后便可对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进行限位固定。螺杆上还套设有第四套管501,位于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四套管501采用塑料套管,待混凝土凝固后便于螺杆的拆卸。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图5所示,连接件5也可以采用单螺母对拉螺杆,在第一立柱2远离第二立柱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母502,安装时将单螺母对拉螺杆由第二立柱3向第一立柱2穿设,穿设后单螺母对拉螺杆设有螺帽的一侧位于第二立柱3远离第一立柱2的一侧,单螺母对拉螺杆上的螺纹侧穿过第一立柱2上的安装孔后与固定螺母502螺纹连接。如此设置在工人施工时,无需到第二模板902外侧安装,只需在第三模板903一侧安装单螺母对拉螺杆即可完成固定,无需在施工现场设置外围脚手架,简化了施工内容,且保障了工人的施工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横梁1上设有多个限位孔101,限位孔101中可拆卸安装有第一限位件6。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横梁1上设有多个条形限位孔101,第一限位件6为楔形销片,可拆卸插设在条形限位孔101中,使用时,将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调节至所需位置,将销片插入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外侧的限位孔101中,然后在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内侧放置第一模板901、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待混凝土结构符合拆模条件时,先拆除第一限位件6,将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从横梁1上移动拆除,再对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拆除,拆除后的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限位件、第二模板902和第三模板903可周转至其他施工部位进行再次使用,从而提高了周转利用率。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条形限位孔101方向与横梁1长度方向相同,沿横梁1轴向交错布置,从而可使横梁1上具有不同的限位位置。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条形限位孔101也可呈与横梁1垂直方向,同样沿横梁1轴向交错布置。
通过设置限位孔101和第一限位件6,便于将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调节限位至所需的位置,并且第一限位件6安装在限位孔101中可避免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移动,提高了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的稳固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立柱2包括第一套管201和第一柱体202,第一套管201活动套设在横梁1上,第一柱体202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管201顶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201采用与横梁1相同的型材,其尺寸略大于横梁1,以满足可套设在横梁1上,第一立柱2优选采用方管,其侧壁为矩形面,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大了第二模板902与方管的摩擦,可对第二模板902更好的支撑,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柱体202也可采用圆管等其他结构。
通过将第一套管201活动套设在横梁1上,便于将第一柱体202移动至所需的位置,当限位件安装在限位孔101内时,限位件与第一套管201抵接,可对第一套管201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第一柱体202更加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立柱3包括第二套管301和第二柱体302,第二套管301活动套设在横梁1上,第二柱体302固定设置在第二套管301顶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管301采用与横梁1相同的型材,其尺寸略大于横梁1,以满足可套设在横梁1上,第二立柱3优选采用方管,其侧壁为矩形面,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大了第三模板903与方管的摩擦,可对第三模板903更好的支撑,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柱体302也可采用圆管等其他结构。
通过将第二套管301活动套设在横梁1上,便于将第二柱体302移动至所需的位置,当限位件安装在限位孔101内时,限位件与第二套管301抵接,可对第二套管301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第二柱体302更加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所示,支撑件4包括第三套管401和调节组件402,第三套管401活动套设在横梁1上,调节组件402固定设在第三套管401底部,适于调节横梁1与支撑面之间距离。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三套管401采用与横梁1相同的型材,其尺寸略大于横梁1,以满足可套设在横梁1上,本实施例中横梁1与第三套管401优选采用方管,方管的侧壁为矩形,当第三套管401套设在横梁1上时,可避免第三套管401转动,从而使支撑件4更为稳固。
通过将第三套管401活动套设在横梁1上,便于将支撑件4移动至所需的支撑位置,同时,调节组件402可用于调节不同的高度,以满足对不同高度模板进行支撑,提高了模板夹具的适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调节组件402包括第一杆体4021和第二杆体4022,第一杆体4021一端与第三套管40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第二杆体4022一端设有与第一杆体4021相匹配的外螺纹或内螺纹,第一杆体4021与第二杆体4022螺纹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4021一端与第三套管401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二杆体4022一端设有与第一杆体4021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可实现第一杆体4021与第二杆体4022的拆卸组合及高度调节,使用时,将第一杆体4021与第二杆体4022通过螺纹连接相组合,并将第三套管401套设在横梁1上,然后转动第二杆体4022,使其底部与支撑面或地面相抵接,从而完成对横梁1的支撑。
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调节组件402也可以采用相互套设的套管,套管外壁套设有锁定件,使用时,调节套管间套设的长度,以使调节组件402支撑在横梁1与支撑面之间,调节合适后转动锁定件,使套管间相互锁定连接稳固,从而完成对横梁1的支撑。
通过将第一杆体4021与第二杆体4022螺纹连接,当对不同高度的模板进行支撑时,转动第二杆体4022,调节内外螺纹的配合程度便可改变调节组件402的长度,从而适应对不同高度模板的支撑,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拆装效率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组件402还包括第二限位件4023,第二限位件4023上设有内螺纹,与第一杆体4021或第二杆体4022螺纹连接,适于对第一杆体4021或第二杆体4022限位。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4023可采用螺母结构,在螺母的外壁设有对称的两个把手,便于转动第二限位件4023,第二限位件4023螺纹连接在第二杆体4022的外螺纹端,当第一杆体4021与第二杆体4022调节至合适位置时,转动第二限位件4023,使其与第一杆体4021底部相抵接,从而可实现对第一杆体4021的锁定,避免第一杆体4021与第二杆体4022间发生相对转动。
将第一杆体4021与第二杆体4022间螺纹连接调节至合适位置时,转动第二限位件4023,使其与第一杆体4021或第二杆体4022相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一杆体4021与第二杆体4022之间锁定限位,避免第一杆体4021和第二杆体4022之间的螺纹连接松动,提高了调节组件402的稳固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杆体4022也可以是通丝杆,其外壁设有外螺纹,调节组件402还包括第三杆体4024,第三杆体4024顶端设有与第二杆体4022相匹配的内螺纹,第二限位件4023螺纹连接在第二杆体4022上,位于第一杆体4021与三杆体之间,通过转动第二限位件4023,实现对调节组件402高度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套管201与第一柱体202和/或第二套管301与第二柱体302之间设置有筋板7。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套管201与第一柱体202和第二套管301与第二柱体302之间均设置有两块筋板7,位于第一柱体202和第二主题相互远离的一侧,筋板7呈三角形,筋板7的两个直边分别与第一套管201与第一柱体202和第二套管301与第二柱体302固定连接,安装孔设置在两个筋板7之间。
通过设置筋板7,可对第一柱体202和/或第二柱体302起到加强支撑作用,避免向浇筑空间904内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对模板的挤压力使得第一柱体202和/或第二柱倾倒,从而提供了第一立柱2和/或第二立柱3的稳固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孔101包括第一限位孔1011和第二限位孔1012,第一限位件6可拆卸安装在第一限位孔1011内,第一套管201和/或第二套管301和/或第三套管401上设有第三限位孔203,第三限位件8穿设在第二限位孔1012与第三限位孔203中。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孔1011为条形孔,设置在横梁1放置第一模板901的一端,沿横梁1长度方向交错布置,第一限位孔1011中可拆卸插设有楔形销片,横梁1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1012,并在第一套管201、第二套管301和第三套管401侧壁上对应均设有第三限位孔203,第二限位孔1012与第三限位孔203中穿设有第三限位件8。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限位件8可采用“L”形的插销,插销一端设有弯折部803,另一端设有通孔801,通孔801中可拆卸设置有第四限位件802,第四限位件802可采用铁丝,当第三限位件8安装在第二限位孔1012与第三限位孔203中后,将第四限位件802穿设在通孔801中,可避免插销脱落。
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孔1011,在将第一立柱2及第二立柱3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将第一限位件6安装在第一限位孔1011中便可实现对第一立柱2及第二立柱3的限位,以满足对不同尺寸建筑所需,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孔1012与第三限位孔203,当第一套管201和/或第二套管301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将第三限位件8安装穿设在第二限位孔1012与第三限位孔203中,可对第一立柱2及第二立柱3进行固定,避免其在横梁1上移动,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固性,拆除第三限位件8后通过移动第一套管201与第二套管301边可将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从横梁1上拆除,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可在第三套管401外壁上的第三限位孔203处固定设置预置焊接螺母4011,此时安装在第三套管401上的第三限位件8可采用螺栓,将螺栓与预置焊接螺母4011相连接,便可实现第三套管401与横梁1的固定,拆卸时将螺栓拆除便可移动第三套管401将其从横梁1上拆除。
本实施例中模板夹具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夹具组拼
如图8所示,根据待施工梁截面选用对应尺寸的模板夹具进行组装,组装时先将横梁1穿入支撑件4的第三套管401内,然后将第一立柱2上的第一套管201套入横梁1一端,并将第三限位件8安装穿设在第二限位孔1012与第三限位孔203中,再在第三限位件8的通孔801内插入铁丝防止滑脱。
第二步:夹具就位安装
如图9所示,将第二杆体4022安装至第一杆体4021底部的内螺纹中,并安装第二限位件4023,再将第三杆体4024与第二杆体4022底部的外螺纹相连接,通过调节第二限位件4023,将模板夹具标高调整至需求高度。
第三步:梁底模安装
如图10所示,将第一模板901铺设安装至第一套管201的上端,调整第一模板901中心线与梁中心线重合。
第四步:梁侧模安装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模板901安装完成并复核位置准确无误后,安装梁外侧第二模板902,先将第二模板902贴紧第一模板901放置,使用铁钉钉紧固定,固定完成后将第二模板902的背楞按设计间距钉在第二模板902外侧,重复上述第二模板902安装顺序,将梁第三模板903安装完成。
第五步:对拉孔905开孔、内立柱安装
如图13所示,在梁侧模对应位置使用电钻开对拉孔905,第二模板902、第三模板903上对拉孔905与夹具立柱上的安装孔一一对应;开孔完成后将第二立柱3安装至横梁1上,第二立柱3贴紧第三模板903,将第一限位件6插入横梁1上部第一限位孔1011中。
第六步:按正常工艺完成板面模板安装及梁钢筋安装
如图14所示,将钢筋安装在浇筑空间904内,并捆扎为筋笼,本实施例中第二立柱3的高度低于第一立柱2,以便在对边梁施工时第二立柱3上方安装板面模板。
第七步:对拉螺杆安装
如图14所示,梁钢筋安装完成后可进行第四套管501和连接件5的安装。取下第三限位件8,微调横梁1位置,使第一立柱2贴紧第一模板901的背楞;将第四套管501由梁内侧依次穿过第二立柱3、第三模板903、第二模板902,直至顶紧第一立柱2,第四套管501内端与第一立柱2表面齐平。随后在梁内侧将连接件5插入第四套管501内,拧入第一立柱2上焊接的固定螺母502内,在梁内侧使用电动扳手拧紧连接件5至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顶紧梁模;使用铁锤敲击第一限位件6至第二立柱3底部固定牢固。
第八步:梁、板模板加固完成,钢筋及模板验收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第九步:夹具、模具拆除
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拆模强度后,再梁内侧使用电动扳手将连接件5拧松取下,取下第一限位件6、第二立柱3;调整横梁1位置,使第一立柱2脱离第二模板902;随后使用撬棍将第二模板902、第三模板903依次拆除;最后将第一立柱2与横梁1连接的第三限位件8拆除,取下第一立柱2及横梁1;第三套管401在梁混凝土强度达到拆第一模板901强度后再进行拆除。
除支撑件4外的其他夹具配件均可在下层周转使用,从而提高了模板和模板夹具的利用率,加快了工期进度,节约了建筑成本。
本实施例中,利用结构混凝土早期形成的强度、模板夹具及模板的布置,在缩小了的结构跨度内,实施两次拆除,第一次拆除部分模架构件,仅保留底部模板及支撑件4,所保留的模架待混凝土构件达到拆模条件时再进行二次拆除。
在现浇梁达到设计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100%时拆除模板与达到50%或75%时拆除模板有一个时间差,充分利用时间差,可实现模板及其模板夹具早拆是加速模板周转、减少模板投入的一项技术措施,也是一项降低成本的措施,同时也体现了模板及模板夹具的先进性。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1),适于支撑第一模板(901);
第一立柱(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横梁(1)上,适于支撑第二模板(902);
第二立柱(3),与所述第一立柱(2)相对设置,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横梁(1)上,适于支撑第三模板(903),所述第一模板(901)、所述第二模板(902)和所述第三模板(903)之间具有浇筑空间(904);
支撑件(4),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横梁(1)上,所述支撑件(4)支撑方向与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设置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5),与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上设有多个限位孔(101),所述限位孔(101)中可拆卸安装有第一限位件(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2)包括:
第一套管(201),活动套设在所述横梁(1)上;
第一柱体(2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201)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3)包括:
第二套管(301),活动套设在所述横梁(1)上;
第二柱体(3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301)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
第三套管(401),活动套设在所述横梁(1)上;
调节组件(402),固定设在所述第三套管(401)底部,适于调节所述横梁(1)与支撑面之间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02)包括:
第一杆体(4021),一端与所述第三套管(40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第二杆体(4022),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杆体(4021)相匹配的所述外螺纹或所述内螺纹,所述第一杆体(4021)与所述第二杆体(4022)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02)还包括:
第二限位件(4023),所述第二限位件(4023)上设有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一杆体(4021)或所述第二杆体(4022)螺纹连接,适于对所述第一杆体(4021)或所述第二杆体(4022)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201)与所述第一柱体(202)和/或所述第二套管(301)与所述第二柱体(302)之间设置有筋板(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01)包括第一限位孔(1011)和第二限位孔(1012),所述第一限位件(6)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孔(1011)内,所述第一套管(201)和/或所述第二套管(301)和/或所述第三套管(401)上设有第三限位孔(203),第三限位件(8)穿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孔(1012)与所述第三限位孔(203)中。
CN202322542210.0U 2023-09-19 2023-09-19 模板夹具 Active CN220909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2210.0U CN220909130U (zh) 2023-09-19 2023-09-19 模板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2210.0U CN220909130U (zh) 2023-09-19 2023-09-19 模板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9130U true CN220909130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6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42210.0U Active CN220909130U (zh) 2023-09-19 2023-09-19 模板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9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77326B (zh) 一种混凝土柱临时托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756241B (zh) 一种剪力墙外侧悬挑楼板模板支设装置
CN215168054U (zh) 一种后浇带模板独立支撑装置
CN111236604A (zh) 圆筒主体结构上悬挑平台的安全施工方法
CN109322482A (zh) 一种便捷可调式现浇墙柱模板加固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62602B (zh) 空心混凝土斜塔的翻转式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1647326U (zh) 一种装配式现浇筑免拆模板结构体
CN220909130U (zh) 模板夹具
CN212612629U (zh) 快速安拆整移多变式现浇管廊支架系统
CN214658863U (zh) 倾角大于45°的长斜面清水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
CN212957325U (zh) 一种提高预制楼梯固定端锚固筋安装精度的装置
CN213597442U (zh) 一种电梯井模板悬挑操作平台
CN201103240Y (zh) 膨胀型拉结螺杆
CN113894911A (zh) 混凝土梁体模板快速夹固支架和支模方法
CN210067407U (zh) 一种脚手架连墙件
CN113266150A (zh) 一种实现提前拆除梁板底模的工具
CN105735630A (zh) 一种钢梁固定方法
CN112681732A (zh) 装配式复合膜壳梁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2428943U (zh) 一种纵向盲管定位夹具
CN205935647U (zh) 一种可实现模板早拆的现浇混凝土水平托架体系
CN220666929U (zh) 一种简易式混凝土柱模板加固用紧固件
CN114439040B (zh) 垃圾压缩间基础施工辅助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2613267U (zh) 用于密肋模板高限位模壳固定装置
CN217897299U (zh) 用于墙面整体模板的快速调平装置
CN219672084U (zh) 一种可调节预埋连墙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