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5232U - 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5232U
CN220905232U CN202321792537.7U CN202321792537U CN220905232U CN 220905232 U CN220905232 U CN 220905232U CN 202321792537 U CN202321792537 U CN 202321792537U CN 220905232 U CN220905232 U CN 220905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electric bicycle
bottom beam
frame
top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925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c Enterpris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c Enterpris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c Enterprise Ltd filed Critical Lgc Enterprise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925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5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5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5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顶梁,所述顶梁为横置的S形,所述顶梁头部穿设有车把转轴;底梁,所述底梁为直线形,一端连接顶梁头部,另一端连接设有电机仓;后梁,所述后梁为圆弧形,且圆弧朝向顶梁中部,所述后梁的一端连接顶梁尾部,另一端连接电机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架组件过多,装配成本高、车架结构强度低,操控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主体包括顶梁、底梁、后梁均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工艺,该工艺使车架主体具有整体强度高,易二次加工,综合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一体性好,美观度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
背景技术
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新国家标准出台后,新型电动自行车生产时需要对整体布局进行全新设计,以规范后续开发的所有车型,使其均能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根据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对电池规范严格,杜绝改造电池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电动车车架是电动自行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到整车的结构强度,操作稳定性及安全程度、承载能力,目前市场中的新国标电动车由于限制了电机转速,行驶里程较慢从而降低车架强度来降低成本,虽不影响正常使用但遇到意外碰撞,会使较低强度的车架出现严重损伤,若发现不及时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公开号为CN217835906U的电动车车架中,该技术中,主梁、副梁、底梁均为金属板件,且主梁为板件弯折形成,与副梁、底梁通过螺栓组固定连接并围绕成平行四边形,内部的平行四边形空间用于安装电池,主梁的顶部和尾部还固定有座架梁和后摇臂梁,均通过螺栓组固定。该技术采用主梁、副梁、底梁首位连接构成主要车架,但其内部围绕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及采用过多螺栓组固定连接导致车架整体的结构强度较低,且组件过多,装配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解决了上述技术中车架组件过多,装配成本高的问题。
其次解决了上述技术中,车架结构强度低,操控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顶梁,所述顶梁为横置的S形,所述顶梁头部穿设有车把转轴;底梁,所述底梁为直线形,一端连接顶梁头部,另一端连接设有电机仓;后梁,所述后梁为圆弧形,且圆弧朝向顶梁中部,所述后梁的一端连接顶梁尾部,另一端连接电机仓。
所述的顶梁位横置的S形,作为车架的重要连接梁,用于直接承载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前轮和后轮,有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强度,所述顶梁的头部贯穿设有车把转轴,用于固定车把和连接前减震。
所述底梁为直线形,作为车架中主要的装载连接梁,用于连接顶梁头部与车架的后轮部分,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其次所述底梁中部为中空,用于安置电池,靠近后轮的部分设有圆形电机仓,用于安置电机装置,所述底梁起到承载电机和电池以及其他电气组件的作用。
所述后梁为圆弧形,作为后轮部分主要的承载梁,用于连接顶梁后座和底梁电机仓,圆弧形的后梁可承载更大来自驾驶者的重量,其次也能有效减少后轮对车架的反作用力,其次后梁下端还设有用于固定后轮的后悬臂梁,并且后梁与后悬臂梁之间还设有后避震,用于减少后轮对车架整体的反作用力,并提高路面通过性。
所述底梁靠近电机仓一端的内侧设有对称的后摇臂梁,所述后摇臂梁与底梁焊接一体成型,且两后摇臂梁之间设有互相垂直的加固梁。所述底梁所设加固梁的中部设有减振支座,所述后梁的弧内侧中部设有对应的固定支座,后避震一端与减振支座固定,另一端与固定支座固定。
所述后摇臂梁用于固定后轮,保证后轮工作的稳定性,所述后摇臂梁一般为两个,对称的横置焊接在底梁靠近于电机仓的一端内侧,且所述后摇臂梁之间靠近电机仓的一端设有加固梁,所述加固梁用于固定两后摇臂梁,提高了两后摇臂梁的相对稳定性,其次,加固梁也用于承载后避震装置,具有提高通过性和稳定性的效果。
所述底梁所设的电机仓的外部设有两个对称的矩形踏板槽,且所述踏板槽的两端设有固定销,踏板槽内适配安装有踏板,所述踏板纵截面为圆拱形,底面为踏板槽适配的矩形面。与所述踏板底面相邻的两个拱形侧面上,侧面的一端中部设有贯穿踏板的圆形的固定孔,侧面另一端靠近踏板底面的边缘设有贯穿踏板的半圆形的半固定孔,且踏板的底面设有一体成型的井字加强筋。
脚踏板打开时需要支撑人体的部分重量,横截面为拱形外增设加强筋结构提高脚踏板的整体强度,同时相较于实心脚踏板降低脚踏板重量,降低脚踏板打开时对脚踏板下端的固定销结构施加力矩。脚踏板关闭时需要防止侧面的外界撞击,加强筋结构有利于提高脚踏板的整体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底梁中部的内部为中空,且所述底梁朝向前减震的一侧设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与底梁开口采用卡扣固定。所述底梁中部设有朝向前减震的电池盖,用于安置电池,固定容积的底梁中部,可有效防止违规扩容电池仓容积以避免改造电池带来的安全事故。
作为优选,所述底梁中部安装电池,可增加底梁整体重量,并且提高了前减震处的重力,从而提高了前轮的抓地力,同时还能平衡车架整体的重心,有助于提高车架整体的稳定性,和操控感。
作为优选,所述顶梁和底梁及后梁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构成,且共同围成中空的车架内三角。所述车架主体包括顶梁、底梁、后梁均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工艺,该工艺使车架主体具有整体强度高,易二次加工,综合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一体性好,美观度高的效果,所述车架主体围成的车架内三角,是评定骑行三角的重要参数,骑行三角也是驾驶稳定性、舒适性、操控性的重要因素。
作为优选,靠近于所述底梁与顶梁连接处的车架内三角的角度范围为45度至75度,靠近于所述底梁与后梁连接处的车架内三角的角度范围也为45度至75度,且两角的角度近似时,具有更大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顶梁尾部上端设有车座,所述车座外部包覆有橡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前减震为正立式阻尼减振器,后避震为弹簧阻尼式避震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主体包括顶梁、底梁、后梁均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工艺,该工艺使车架主体具有整体强度高,易二次加工,综合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一体性好,美观度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底梁中部安装电池,可增加底梁整体重量,并且提高了前减震处的重力,从而提高了前轮的抓地力,同时还能平衡车架整体的重心,有助于提高车架整体的稳定性,和操控感。
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内三角中靠近前轮和地面的角度保持在60度左右,使骑行三角近似于等边三角形,有助于提高车架整体的稳定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包括顶梁、底梁、后梁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工艺,只算作一个零件,在此基础上的前减振、后避震、后摇臂梁为二次加工焊接,具有零件数量少,装配简单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踏板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踏板结构底面俯视图。
图中:车把1、车把转轴1.1、前减震2、车架3、车架内三角3.1、顶梁3.2、车座3.3、尾灯槽3.4、后梁3.5、固定支座3.5.1、后摇臂梁3.6、避震支座3.6.1、加固梁3.6.2、电机仓3.7、踏板槽3.8、固定销3.81、底梁3.9、后避震4、电池仓5、踏板6、半固定孔6.1、固定孔6.2、井字加强筋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为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包括顶梁3.2,所述顶梁为横置的S形,所述顶梁头部穿设有车把转轴1.1;底梁3.9,所述底梁为直线形,一端连接顶梁3.2头部,另一端连接设有电机仓3.7;后梁3.5,所述后梁为圆弧形,且圆弧朝向顶梁中部,所述后梁的一端连接顶梁尾部,另一端连接电机仓,所述顶梁和底梁及后梁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构成。
所述的顶梁3.2位横置的S形,且拱形部分靠近于前轮,作为车架的重要连接梁,用于直接承载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前轮和后轮,有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强度,所述顶梁的头部贯穿设有车把转轴,用于固定车把和连接前减震。
进一步地,所述顶梁的拱形部分靠近前轮,凹形部分靠近后轮,并用于作为车座。
所述底梁3.9为直线形,作为车架中主要的装载连接梁,用于连接顶梁头部与车架的后轮部分,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其次所述底梁中部为中空,用于安置电池,靠近后轮的部分设有圆形电机仓,用于安置电机装置,所述底梁起到承载电机和电池以及其他电气组件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底梁截面为矩形,一端与顶梁3.2头部连接,另一端的端头部设有圆形的电机仓5,且所述底梁中部的内部与电机仓连通,用于通设安置线路和电气元件。
所述后梁3.5为圆弧形,作为后轮部分主要的承载梁,用于连接顶梁的车座3.3和底梁电机仓3.7,圆弧形的后梁3.5可承载更大来自驾驶者的重量,其次也能有效减少后轮对车架的反作用力,其次后梁下端还含有用于固定后轮的后摇臂梁3.6,并且后梁与后摇臂梁之间还设有后避震4,用于减少后轮对车架整体的反作用力,并提高路面通过性。
进一步地,所述后梁3.5与顶梁3.2连接处且朝向地面的一端设有半圆环形的尾灯槽3.4,用于安装后尾灯。
所述底梁靠近电机仓一端的内侧设有对称的后摇臂梁3.6,所述后摇臂梁与底梁3.9焊接一体成型,且两后摇臂梁之间设有互相垂直的加固梁。所述底梁所设加固梁的中部设有减振支座,所述后梁的弧内侧中部设有对应的固定支座,后避震一端与减振支座固定,另一端与固定支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后摇臂梁远离底梁的一端设有卡口,用于安装后轮。
靠近于所述底梁3.9与顶梁3.2连接处的车架内三角的角度范围为45度至75度,靠近于所述底梁与后梁连接处的车架内三角的角度范围也为45度至75度,使车架内三角中靠近前轮和地面的角度保持在60度左右,使骑行三角近似于等边三角形,有助于提高车架整体的稳定性。
所述底梁所设的电机仓的外部设有两个对称的矩形踏板槽3.8,且所述踏板槽的两端设有固定销3.81,踏板槽3.8内适配安装有踏板6,所述踏板纵截面为圆拱形,底面为踏板槽适配的矩形面。与所述踏板底面相邻的两个拱形侧面上,侧面的一端中部设有与固定销3.81配合的贯穿踏板的圆形的固定孔6.2,侧面另一端靠近踏板底面的边缘设有与固定销3.81配合的贯穿踏板的半圆形的半固定孔6.1,且踏板的底面设有一体成型的井字加强筋6.3。
踏板安装时,踏板所设的圆形固定孔6.2与固定销配合固定,与固定孔插接固定的固定销充当旋转副,带动踏板进行旋转,使踏板自然收放,收起时踏板与踏板槽贴合,打开时,踏板与踏板槽呈90度,且踏板底面朝上用于放置驾驶者的脚。
踏板还设有半圆形半固定孔6.1,当收起时,踏板所设的半固定孔6.1与另一固定销3.81的两端卡接配合实现踏板隐藏状态下的固定,踏板不受外力时踏板不会自动打开。
脚踏板打开时需要支撑人体的部分重量,横截面为拱形外增设加强筋结构提高脚踏板的整体强度,同时相较于实心脚踏板降低脚踏板重量,降低脚踏板打开时对脚踏板下端的固定销结构施加力矩。脚踏板关闭时需要防止侧面的外界撞击,加强筋结构有利于提高脚踏板的整体强度。
所述顶梁尾部上端设有车座3.3,所述车座外部包覆有橡胶垫。
所述前减震2为正立式阻尼减振器,后避震4为弹簧阻尼式避震器。所述前减震的正立式阻尼减振器成本低、易维护、减振行程长,减振效果优异,路面通过性高,所述后避震的弹簧阻尼式避震器,具有优异的减振吸能效果,同时还可以调节阻尼器来控制弹簧的松紧度和反弹力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包括车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
顶梁(3.2),所述顶梁为横置的S形,所述顶梁头部穿设有车把转轴(1.1);
底梁(3.9),所述底梁为直线形,一端连接顶梁头部,另一端连接设有电机仓(3.7);
后梁(3.5),所述后梁为圆弧形,且圆弧朝向顶梁中部,所述后梁的一端连接顶梁尾部,另一端连接电机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3.9)靠近电机仓(3.7)的一端的内侧设有对称的后摇臂梁(3.6),所述后摇臂梁与底梁(3.9)焊接一体成型,且两后摇臂梁之间设有互相垂直的加固梁(3.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3.9)中部的内部为中空,且所述底梁朝向前减震(2)的一侧设有电池盖(5),所述电池盖与底梁开口采用卡扣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3.9)所设加固梁(3.6.2)的中部设有减振支座(3.6.1),所述后梁的弧内侧中部设有对应的固定支座(3.5.1),后避震一端与减振支座固定,另一端与固定支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3.2)和底梁(3.9)及后梁(3.5)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构成,且共同围成中空的车架内三角(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靠近于所述底梁(3.9)与顶梁(3.2)连接处的车架内三角(3.1)的角度范围为45度至75度,靠近于所述底梁(3.9)与后梁(3.5)连接处的车架内三角的角度范围也为45度至7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3.2)尾部上端设有车座(3.3),所述车座外部包覆有橡胶垫,所述后梁(3.5)与顶梁(3.2)连接处且朝向地面的一端设有半圆环形的尾灯槽(3.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3.9)所设的电机仓(3.7)的外部设有两个对称的矩形踏板槽(3.8),且所述踏板槽的两端设有固定销(3.81),踏板槽内适配安装有踏板(6),所述踏板纵截面为圆拱形,底面为踏板槽适配的矩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踏板底面相邻的两个拱形侧面上,侧面的一端中部设有与固定销(3.81)配合的贯穿踏板的圆形的固定孔(6.2),侧面另一端靠近踏板底面的边缘设有与固定销配合的贯穿踏板的半圆形的半固定孔(6.2),且踏板的底面设有一体成型的井字加强筋(6.3)。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2)为正立式阻尼减振器,后避震(4)为弹簧阻尼式避震器。
CN202321792537.7U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 Active CN220905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92537.7U CN220905232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92537.7U CN220905232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5232U true CN220905232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20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92537.7U Active CN220905232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52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74098U (zh) 悬架结构、车辆
CN220905232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一体式车架
CN211167255U (zh) 一种高性能电动摩托车底盘结构
CN201023593Y (zh) 双折叠减震自行车
CN216708941U (zh) 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
CN216268536U (zh) 板簧结构、悬架结构
CN22090523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管板式车架
CN219008023U (zh) 折叠车架和代驾用中置折叠电动自行车
CN217944827U (zh) 一种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结构
CN211764762U (zh) 一种汽车下摆臂
CN218453421U (zh) 一款新型的大功率越野电动车
CN220974449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前置三角和后三角连接装置
CN215752844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前悬架
CN216102600U (zh) 减震式车架结构
CN220010019U (zh) 悬架总成和三轮车
CN220948363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7835922U (zh) 一种新型独立减震三轮摇摆车身
CN211943480U (zh) 一种新型转向桥总成
CN216269718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21023848U (zh) 后悬架及车辆
CN220996631U (zh) 一种三轮车双减震悬挂机构
CN219857476U (zh) 一种高强度电动车车架
CN210942101U (zh) 一种自行车前后轮轴钢板弹簧承载式悬挂装置
CN220332409U (zh) 车辆后独立悬架及车辆
CN21110782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