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5205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5205U
CN220905205U CN202322886928.1U CN202322886928U CN220905205U CN 220905205 U CN220905205 U CN 220905205U CN 202322886928 U CN202322886928 U CN 202322886928U CN 220905205 U CN220905205 U CN 220905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air
air guiding
fixing mechanism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869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蕊彤
张常华
金旭
江小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869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5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5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5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其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动力源、悬架组件、车轮组件、检测组件、控制组件以及导风装置,导风装置包括右导风组件和左导风组件,左导风组件和右导风组件均包括导流机构和定风机构,控制组件获取摩托车的车速,并根据当前车速所在的车速区间,发送控制指令给导风装置以切换定风机构到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通过切换导风装置的姿态改变经过其表面的流体的方向和速度,从而改变摩托车前轮下压力和行驶过程中风阻的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风装置,在不同驾驶速度下分别可以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和降低风阻。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高速行进时会产生一定风阻,加大前轮升力使前轮有抬起的风险,并减小了轮胎摩擦力,通过设置定风翼可以在摩托车高速行驶时给前轮下压力,可以防止前轮上抬。然而,为了保证前轮的下压力,若过度提升定风翼的尺寸会增加定风翼的重量,增加整车的负荷。同时,增加定风翼的迎风面面积会增大定风翼带给摩托车的风阻,从而降低摩托车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阻较低、稳定性较好的摩托车。
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包括左侧覆盖件及右侧覆盖件,分别连接于车架的左右两侧上;动力源,动力源包括发动机,发动机被车架支撑;悬架组件,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上;车轮组件,车轮组件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上;检测组件,包括车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摩托车的车速;摩托车还包括导风装置,其包括左导风组件及右导风组件,左导风组件连接于左侧覆盖件及右导风组件连接于右侧覆盖件,左导风组件及右导风组件均包括导流机构和与导流机构连接的定风机构,定风机构相对导流机构至少包括与第一车速区间对应的第一姿态和与第二车速区间对应的第二姿态。控制组件,连接导风装置,控制组件能够从检测组件获取摩托车的车速,并根据当前车速所在的车速区间,发送控制指令给导风装置以切换定风机构到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
进一步的,左导风组件及右导风组件均包括连杆、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到控制组件以接收控制指令,连杆连接驱动机构和定风机构,驱动机构通过连杆驱动定风机构切换到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进一步的,定风机构安装于导流机构的后端。
进一步的,导流机构固定连接在车身覆盖件上,导流机构一侧设置连接轴,连接轴轴线基本平行于车宽方向,定风机构与连接轴连接,并且可绕连接轴向上或向下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将连接轴与定风机构末端构成的平面定义为定风面,将连接轴轴线与定风机构初始状态下定风机构末端构成的平面定义为基准面,在定风机构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定风面和基准面形成的夹角为第一角度,可选的,定风面和基准面形成的夹角的度数是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5度,第二姿态时,定风面和基准面所形成的夹角为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可选的,定风面和基准面形成的夹角的度数是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7度。
进一步的,定风机构还包括第三姿态,在摩托车的当前车速处于第三车速区间时,定风机构被切换到第三姿态。
进一步的,定风机构绕连接轴向下翻转,切换到第三姿态时,定风面和基准面形成的夹角为第三角度,可选的,定风面和基准面的形成的夹角的度数是大于或等于-2度且小于或等于0度。
进一步的,摩托车包括防抱死系统,控制组件包括轮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导风控制器,轮速传感器连接防抱死系统,由防抱死系统通过CAN线与电子控制单元通讯,电子控制单元获得当前车速,根据预设速度值,电子控制单元发信号给导风控制器,导风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转动。
进一步的,连接轴连接驱动机构,连接驱动结构的一端设置平键,通过平键连接于车身覆盖件固定,连接轴的外侧一端设置挡圈,挡圈上设置紧固孔,紧固件穿过紧固孔将挡圈固定在导流机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摩托车导风装置可根据摩托车的行驶速度调整不同的姿态,实现不同速度区间下降低的风阻和增加的前轮下压力达到较佳效果,提高摩托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左导风组件连接车身覆盖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左导风组件安装在车身覆盖件上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左导风组件的一种角度;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导风装置和驱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右导风组件安装在车身覆盖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电器元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摩托车1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动力源13、悬架组件14、车轮组件15、检测组件16、导风装置17和控制组件18,车身覆盖件12至少包括左侧覆盖件121及右侧覆盖件122,其分别连接于车架11的左右两侧,动力源13包括发动机,发动机被车架11支撑,悬架组件14连接在车架11上,车轮组件15通过悬架组件14连接至车架11上。检测组件16包括车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摩托车10的车速,导风装置17包括左导风组件1701和右导风组件1702,分别连接在车身覆盖件12的左右两侧,左导风组件1701和右导风组件1702均包括导流机构171、定风机构172和连接轴173,连接轴173的轴线平行于车块,导流机构171和定风机构172通过连接轴173相连接,导流机构171固定连接在车身覆盖件12上,定风机构172可根据实际的摩托车10车速绕连接轴173实现上下翻转以达到较佳的流体流动方向和速度从而使摩托车10获得较佳的稳定性,定风机构172向上翻转时,增加摩托车10前轮下压力,定风机构172向下翻转时,降低摩托车10风阻。控制组件18连接导风装置17,控制组件18获取摩托车10的车速,并根据当前车速所在的车速区间,发送控制指令给导风装置17以切换定风机构172到第一姿态、第二姿态或第三姿态,实现不同的下压力。
如图2、图4所示,右导风组件1702包括导流机构171和定风机构172,其中定风机构172安装于导流机构171的后端,摩托车10行进过程中,空气流体先经过导流机构171改变流体的方向和速度,再经过定风机构172改变流体的方向和速度,因作用于导风装置17的空气流体的方向和速度不同,对导风装置17产生不同的下压力,从而实现不同速度区间下导风装置17对摩托车10对应的下压力。将连接轴173轴线与定风机构172末端构成的平面定义为定风面,将连接轴173轴线与初始状态下定风机构172末端构成的平面定义为基准面。导流机构171与车身覆盖件12固定连接,定风机构172与导流机构171通过连接轴173连接,定风机构172绕连接轴173实现上下翻转运动,使定风面和导流机构171呈现不同的角度,如图3所示,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角度为α,定风机构172相对导流机构171至少包括与第一车速区间对应的第一姿态和与第二车速区间对应的第二姿态,定风机构172相对导流机构171还包括与第三车速区间对应的第三姿态。摩托车10第一车速区间为80km/h-160km/h,定风机构172在控制组件18控制下被调节到第一姿态,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第一角度,可选的,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5度,摩托车10第二车速区间为大于160km/h,定风机构172被调节到第二姿态,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第二角度,可选的,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7度,摩托车10第三车速区间为小于80km/h,定风机构172向下翻转调节到第三姿态,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第三角度,可选的,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大于或等于-2度且小于或等于0度。
可选的,导风装置17可拆卸连接在摩托车10车身覆盖件12上。驾驶人员需要增加摩托车10下压力时,可采用安装导风装置的方式,可将导风装置17连接在摩托车10的车身覆盖件12上,控制组件18获取摩托车10的车速,并根据当前车速所在的车速区间,发送控制指令给导风装置17,导风装置17配合控制组件18实现姿态改变。
可选的,当需要在摩托车10上安装导风装置17时,可在摩托车10上额外加装导风控制器184来实现摩托车10控制组件18的功能,加装的导风控制器184控制导风装置17,导风装置17根据导风控制器184发出的指令改变其姿态。
可选的,定风机构172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非平面,如定风机构172表面包含部分内陷的曲面,可选的,定风机构172可采用流线型结构,使定风机构172自身结构就具有良好的防前轮抬起和减小风阻的效果。
定风机构172通过连接轴173安装于导流机构171后端,连接轴173上设置平键1731和挡圈1732,连接轴173连接驱动机构,其一端通过平键1731固定,连接轴173的外侧通过挡圈1732限位,挡圈1732通过紧固件1733连接固定在导流机构171上,紧固件1733可以是螺钉、螺栓、螺柱和螺母等装置。导流机构171最前端和连接轴173构成虚拟的平面为导流面,导流面与基准面平行。
可选的,流面可根据摩托车10实际情况及行驶要求预设成与基准面呈一定角度,到达最佳的导流效果。
导流机构171和定风机构172优选采用轻量化材料,如铝、钛金属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减轻定风翼的重量,降低整车的负荷,降低摩托车10的风阻,从而提高摩托车10导流机构171和定风机构172的性能,提高摩托车10的安全可靠性。
如图5所示,导风装置17还包括连杆174和驱动机构175,驱动机构175连接到控制组件18以接收控制指令,连杆174连接驱动机构175和定风机构172,驱动机构175通过连杆174驱动定风机构172切换到第一姿态、第二姿态或第三姿态。
连杆174可以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等机械连杆装置。
驱动机构175可以是直流有刷电机和直流无刷电机。
如图6所示,摩托车包括防抱死系统。控制组件18包括轮速传感器181、电子控制单元183和导风控制器184,轮速传感器181用于检测摩托车10车速,导风控制器184与电子控制单元183相连,用于接收轮速传感器181的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175驱动定风结构绕轴转动,轮速传感器181连接防抱死系统182并将轮速信号传输给防抱死系统182,防抱死系统182通过CAN线与电子控制单元183通讯,电子控制单元183获得当前车速,并根据当前车速所处的车速区间判断定风机构172的对应姿态,电子控制单元183发信号到导风控制器184,导风控制器184控制驱动机构175实现正反转,带动连杆174和定风机构172转动到对应的姿态以使摩托车10到最佳的风阻和下压力状态。
控制组件18发送控制指令给导风装置17实现定风机构172的姿态调节。控制组件18包括轮速传感器181、电子控制单元183和导风控制器184,轮速传感器181检测摩托车10轮速,轮速传感器181连接防抱死系统182,将轮速信号传输给防抱死系统182,防抱死系统182通过CAN线与电子控制单元183实现通信,电子控制单元183获得当前车速后,根据预设速度值发信号到导风控制器184,导风控制器184控制驱动机构175转动一定角度,驱动机构175连接连杆174驱动连杆174转动从而带动导风装置17中的定风机构172转动,定风机构172根据摩托车10当前速度切换到第一姿态、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实现角度调节。
当摩托车10的车速为80km/h-160km/h时,为第一车速区间,因摩托车10存在车速,会产生风阻,并且摩托车10前轮升力较速度小于80km/h时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相应减小,为增加前轮的下压力,在摩托车10上安装导风装置17,并使导风装置17上的定风机构172可以在控制组件18的控制下调节姿态。轮速传感器181检测到当前摩托车10的轮速信号,将轮速信号传输给防抱死系统182,电子控制单元183通过CAN线与防抱死系统182实现信息交互,电子控制单元183发信号到导风控制器184,导风控制器184控制驱动机构175转动一定角度,驱动机构175带动连杆174转动,连杆174带动与其相连接的导风装置17的定风机构172姿态转变,此时为定风机构172的第一姿态,定风机构172的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第一角度,可选的,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5度。
摩托车10车速继续加快,当摩托车10的车速大于160km/h时,为第二车速区间,摩托车10前轮升力较第一车速区间更大,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更小,摩托车10的稳定性更差,摩托车10的定风机构172需要继续调整姿态,使前轮下压力继续增大。轮速传感器181检测到摩托车10的轮速信号后,将信号信息传输给防抱死系统182,防抱死系统182通过CAN线与电子控制单元183通讯,电子控制单元183发信号给导风控制器184,导风控制器184控制驱动机构175和连杆174转动,从而控制定风机构172姿态转变,此时为定风机构172的第二姿态,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产生比第一角度更大的下压力。可选的,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的第二角度为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7度。
当摩托车10的车速小于80km/h时,为第三车速区间,此时摩托车10受到的风阻,前轮升力比第一车速区间和第二车速区间较小,摩托车10的稳定性能较好,定风机构172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摩托车10行进过程中的风阻,不需要增加前轮下压力,控制组件18控制定风机构172不发生姿态改变或控制定风机构172绕连接轴173向下翻转,当定风机构172不发生姿态改变时,定风机构172和导流机构171实现定风翼功能,当定风机构172向下翻转时,减小摩托车10因定风机构受到的风阻,轮速传感器181检测到摩托车10的轮速信号后,将信号信息传输给防抱死系统182,防抱死系统182通过CAN线与电子控制单元183通讯,电子控制单元183发信号给导风控制器184,导风控制器184控制驱动机构175和连杆174转动,从而控制定风机构172姿态向下调节,此时为定风机构172的第三姿态,定风机构172的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第三角度,可选的,定风面与基准面所成夹角为大于或等于-2度且小于或等于0度。
摩托车10车速减低时,受到的风阻不断减小,前轮升力也不断变小,为使行驶过程中减小的风阻或增加的下压力效果达到最佳,需要改变定风机构172的姿态,使定风机构172的姿态向下调整回归到之前车速区间对应的姿态。当摩托车10的车速从大于160km/h降低到80km/h-16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183控制驱动机构175和连杆174反转,从而使定风机构172的第二姿态转动到第一姿态;继续降低摩托车10车速,当车速从80km/h-160km/h降低到小于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183发信号给导风控制器184,导风控制器184控制驱动机构175和连杆174继续反转,使定风机构172从第一姿态转动到第三姿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10还包括其他车速区间。根据不同的摩托车10车型和不同的定风机构172姿态有不同的车速区间。
本说明书参考附图来公开本实用新型,并且还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和系统、选用合适的材料以及使用任何结合的方法。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并且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示例。只要此类其他示例包括并非不同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字面语言的结构元件,或此类其他示例包含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字面语言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等价结构元件,则此类其他示例应当视为处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力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包括左侧覆盖件及右侧覆盖件,其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被所述车架支撑;
检测组件,包括车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摩托车的车速;
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
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左导风组件及右导风组件,所述左导风组件连接于所述左侧覆盖件及所述右导风组件连接于右侧覆盖件,所述左导风组件及右导风组件均包括导流机构和与导流机构连接的定风机构,所述定风机构相对所述导流机构至少包括与第一车速区间对应的第一姿态和与第二车速区间对应的第二姿态;
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导风装置,所述控制组件能够从所述检测组件获取所述摩托车的车速,并根据当前车速所在的车速区间,发送控制指令给所述导风装置以切换所述定风机构到所述第一姿态或所述第二姿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风组件及右导风组件均包括连杆、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到所述控制组件以接收控制指令,所述连杆连接驱动机构和所述定风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连杆驱动所述定风机构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或所述第二姿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风机构安装于所述导流机构的后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身覆盖件上,所述导流机构一侧设置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轴线基本平行于车宽方向,所述定风机构与所述连接轴连接,并且可绕所述连接轴向上或向下旋转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连接轴轴线与所述定风机构末端构成的平面定义为定风面,将所述连接轴轴线与初始状态下的所述定风机构末端构成的平面定义为基准面,在所述定风机构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定风面和所述基准面形成的夹角为第一角度,在所述定风机构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定风面和所述基准面形成的夹角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风机构还包括第三姿态,在所述摩托车的当前车速处于第三车速区间时,所述定风机构被切换到所述第三姿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风机构切换到所述第三姿态时,所述定风机构绕所述连接轴向下翻转,所述定风面和所述基准面形成的夹角为第三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5度,所述第二角度为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7度,所述第三角度为大于或等于-2度且小于或等于0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靠近驱动机构一端设置有平键,所述平键将所述连接轴和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外侧一端设置挡圈,所述挡圈设置紧固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紧固孔将所述挡圈固定在所述导流机构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包括防抱死系统,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轮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导风控制器,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轮速传感器的信号,所述导风控制器接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传回的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定风机构转动,所述轮速传感器连接防抱死系统,由所述防抱死系统通过CAN线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获得当前车速,根据预设速度值,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发信号给所述导风控制器,所述导风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转动。
CN202322886928.1U 2023-10-25 2023-10-25 摩托车 Active CN220905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86928.1U CN220905205U (zh) 2023-10-25 2023-10-25 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86928.1U CN220905205U (zh) 2023-10-25 2023-10-25 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5205U true CN220905205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86928.1U Active CN220905205U (zh) 2023-10-25 2023-10-25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5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40285B2 (en) Vehicle airfoils for safety,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CN105150862B (zh) 一种电动游览车
CN104442751A (zh)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学的车辆制动辅助装置
CN101549712B (zh) 主动式发动机舱盖调节系统
US8798868B2 (en) Active aerodynamic chassis control
CN109398508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可变宽度空气动力学扰流板组件和控制逻辑
CN103171632A (zh) 一种扰流板调整控制系统
CN113682387A (zh) 一种智能攻角自适应双级伸缩式尾翼装置
CN110329225A (zh) 厢式货车
WO2018009442A1 (en) System for repositioning weight in response to vehicle speed
CN220905205U (zh) 摩托车
CN111301540B (zh) 一种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
CN109249768A (zh) 一种新式汽车
CN113147925A (zh) 一种方程式赛车电控前后可协调空套机构
CN111791847A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主动控制翼面装置及系统
CN109649512A (zh) 车载主动空气动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6709464U (zh) 一种车辆尾翼及车辆
CN212243554U (zh) 汽车
CN201849546U (zh) 机动车节能翼板
CN207931698U (zh) 一种可变杠杆比制动踏板
CN214930167U (zh) 汽车风阻调节装置和汽车
CN214729177U (zh) 一种方程式赛车前后可协调控制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装置
CN219257540U (zh) 一种新型汽车扰流板多角度调节的机构
CN215794107U (zh) 一种智能攻角自适应双级伸缩式尾翼装置
CN209366258U (zh) 一种集成双转向拉杆的多连杆独立悬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