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4887U - 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4887U
CN220904887U CN202322042942.3U CN202322042942U CN220904887U CN 220904887 U CN220904887 U CN 220904887U CN 202322042942 U CN202322042942 U CN 202322042942U CN 220904887 U CN220904887 U CN 220904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late
plate
wire harness
fix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429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晓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429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4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4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4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该线束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主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主板用于连接在预设位置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设在连接主板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用于与线束捆扎固定,以将线束约束在预设位置处。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通过在连接主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并设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与线束进行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共同起到对线束的固定约束作用,即本公开的线束固定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固定板对线束的不同位置处同时进行固定,从而对线束的约束固定效果较好,以有效避免线束晃动,确保线束的走向可以更为稳定。

Description

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束固定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上通常存在大量线束,线束比如用于连接车辆的电池包与负载。
为了使得线束在车辆内的布置更为规整,目前主要通过L形卡扣将线束固定在车辆的预设位置处,从而使得线束的不同位置处可以通过相应的L形卡扣固定在预设位置处,使得整个线束的走线较为规整美观。
然而,目前的L形卡扣对线束的约束固定效果不佳,线束容易发生晃动,导致线束的走向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主板、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
所述连接主板用于连接在预设位置处;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设在所述连接主板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用于与线束捆扎固定,以将所述线束约束在所述预设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连接主板的同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远离所述连接主板的一面、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所述连接主板的一面均具有与所述线束配合的配合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且所述连接主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垂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线束通过第一捆扎件捆扎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捆扎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周且所述第一捆扎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共同围合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捆扎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和/或,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线束通过第二捆扎件捆扎固定;
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捆扎件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周且所述第二捆扎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共同围合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捆扎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连接主板之间连接有加强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连接主板的远离所述预设位置处的一侧,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主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连接主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
和/或,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肋板。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线束固定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该线束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主板、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连接主板用于连接在预设位置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设在连接主板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用于与线束捆扎固定,以将线束约束在预设位置处。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通过在连接主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用于与线束捆扎固定,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共同起到对线束的固定约束作用,即本公开的线束固定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固定板对线束的不同位置处同时进行固定,增大与线束之间的捆扎面积,从而对线束的约束固定效果较好,以有效避免线束晃动,确保线束的走向可以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线束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线束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线束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线束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线束固定结构与线束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连接主板;2、第一固定板;21、第一限位结构;211、第一限位凸起;212、第一限位槽;3、第二固定板;31、第二限位结构;311、第二限位凸起;312、第二限位槽;4、线束;5、配合面;6、加强结构;61、加强肋板;7、卡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主板1、第一固定板2以及第二固定板3。
连接主板1用于连接在预设位置处;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分设在连接主板1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均用于与线束4捆扎固定,以将线束4约束在预设位置处。
具体实现时,连接主板1可以固定在车辆的钣金件上或者也可以固定在其他位置处,具体的预设位置的选择可以根据线束4的固定位置而定。
示例性的,参照图1所示,以连接主板1连接在车辆的钣金件上为例对其具体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如下:具体的,连接主板1的朝向钣金件的一侧可以设置卡扣结构7,钣金件上与卡扣结构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卡扣结构7卡接在卡槽内从而实现连接主板1与钣金件的连接,从而在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分别与线束4连接后,将线束4可靠地约束固定在钣金件上。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连接主板1相对于钣金件发生旋转影响线束固定结构对线束4的约束固定作用,可以设置卡槽为非回转形卡槽,卡扣结构7可以设置为与卡槽适配的形状,以使得卡扣结构7卡设在卡槽内后连接主板1不会相对于钣金件旋转,以此实现防转功能。示例性的,卡槽具体可以为椭圆形槽,此时卡扣结构7的外轮廓形状可以设置为与椭圆形槽的形状相适配。或者,卡槽具体也可以为矩形或者菱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具体的卡槽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实现时,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分别连接在连接主板1的相对两侧,此时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分别用于连接线束4,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共同起到对线束4的固定约束作用,即本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对线束4的不同位置处同时进行固定,从而可以增大线束固定结构与线束4之间的捆扎面积,从而对线束4的约束固定效果较好,以有效避免线束4晃动,确保线束4的走向可以更为稳定。
示例性的,参照图1所示,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可以分设在连接主板1的上下两侧,其中第二固定板3位于第一固定板2的下方,此时第二固定板3和连接主板1之间形成的空间可以适用于跨越钣金件的锐边,以便于将线束4固定在钣金件上。
示例性的,连接主板1具体可以为板状件,另外连接主板1、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可以一体成型,以节省制作工序且可以提升整个线束固定结构的结构强度。或者,也可以为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一体成型在一起后再与连接主板1粘接或者卡接在一起。
示例性的,连接主板1、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可以均为塑料制成,或者也可以均采用合金制成。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通过在连接主板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并设置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均与线束4进行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共同起到对线束4的固定约束作用,即本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固定板对线束4的不同位置处同时进行固定,从而对线束4的约束固定效果较好,以有效避免线束4晃动,确保线束4的走向可以更为稳定。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位于连接主板1的同一端的端部,第一固定板2的远离连接主板1的一面、以及第二固定板3的远离连接主板1的一面均具有与线束4配合的配合面5。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L形卡扣只有一个固定板与线束4连接,从而实现的是对线束4的半翼固定,因此其对线束4的约束固定效果不好。而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分设在连接主板1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位于连接主板1的同一端的端部,使得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和连接主板1共同形成为如图1所示的T形结构,此时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均与线束4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对线束4的双翼固定,以提升对线束4的约束固定作用,防止其晃动影响线束4的走向。
示例性的,参照图2所示的图纸的左右以及上下方向,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分设在连接主板1的上下两侧,且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均位于连接主板1的右端的端部,此时第一固定板2的右侧面和第二固定板3的右侧面均形成为与线束4进行配合或者接触的配合面5。
具体实现时,第一固定板2和线束4之间可以通过胶带缠绕粘接在一起,或者第一固定板2和线束4之间也可以通过扎带捆扎固定在一起。相应地,第二固定板3和线束4之间可以通过胶带缠绕粘接在一起,或者第二固定板3和线束4之间也可以通过扎带捆扎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平行设置,且连接主板1与第一固定板2垂直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和连接主板1共同形成如图1所示的T形结构。
具体实现时,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平行设置时,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如图1所示;或者,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也可以错位设置。
参照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与线束4通过第一捆扎件捆扎固定;第一固定板2的远离第二固定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1,第一捆扎件套设在第一固定板2的外周且位于第一限位结构21的朝向第二固定板3的一侧。
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一固定板2的远离第二固定板3的一侧设置第一限位结构21,使得第一固定板2与线束4通过第一捆扎件进行连接时,可以对第一捆扎件进行限位约束,防止第一捆扎件移出第一固定板2外或者从第一固定板2上脱落,影响对线束4的约束固定效果。
具体的,参照图1所示的图纸的上下方向,设定第一固定板2位于第二固定板3的上方,此时第一固定板2的上侧可以设置第一限位结构21,第一捆扎件位于第一限位结构21的下方,第一限位结构21的下表面可以形成对第一捆扎件进行限位的限位面。
示例性的,第一捆扎件比如可以为胶带或者也可以为扎带或者绑带。
参照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21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的相对两端的第一限位凸起211,第一限位凸起211和第一固定板2的侧壁共同围合形成第一限位槽212,第一捆扎件位于第一限位槽212内,以对第一捆扎件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捆扎件从第一固定板2上脱落或者移出。
示例性的,参照图1所示的图纸的前后方向,可以在第一固定板2的上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凸起211,使第一限位凸起211与第一固定板2的侧壁之间共同围合形成容纳第一捆扎件的第一限位槽212,进而使得第一捆扎件位于第一限位槽212内以避免其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一限位结构21和第一固定板2一体成型,以节省制作工序且可以增强第一固定板2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3与线束4通过第二捆扎件捆扎固定;第二固定板3的远离第一固定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31,第二捆扎件套设在第二固定板3的外周且位于第二限位结构31的朝向第一固定板2的一侧。
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二固定板3的远离第一固定板2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结构31,使得第二固定板3与线束4通过第二捆扎件进行连接时,可以对第二捆扎件进行限位约束,防止第二捆扎件移出第二固定板3外或者从第二固定板3上脱落,影响对线束4的约束固定效果。
具体的,参照图1所示的图纸的上下方向,设定第一固定板2位于第二固定板3的上方,此时第二固定板3的下侧可以设置第二限位结构31,第二捆扎件位于第二限位结构31的上方,第二限位结构31的上表面可以形成对第二捆扎件进行限位的限位面。
示例性的,第二捆扎件比如可以为胶带或者也可以为扎带或者绑带。
参照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31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的相对两端的第二限位凸起311,第二限位凸起311和第二固定板3的侧壁共同围合形成第二限位槽312,第二捆扎件位于第二限位槽312内,以对第二捆扎件进行限位,防止第二捆扎件从第二固定板3上脱落或者移出。
示例性的,参照图1所示的图纸的前后方向,可以在第二固定板3的下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第二限位凸起311,使第二限位凸起311与第二固定板3的侧壁之间共同围合形成容纳第二捆扎件的第二限位槽312,进而使得第二捆扎件位于第二限位槽312内以避免其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二限位结构31和第二固定板3一体成型,以节省制作工序且可以增强第二固定板3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中的至少一者与连接主板1之间连接有加强结构6,用于提升线束固定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
示例性的,可以仅在第一固定板2和连接主板1之间设置加强结构6,或者也可以仅在第二固定板3和连接主板1之间设置加强结构6;或者可以同时在第一固定板2和连接主板1之间、第二固定板3和连接主板1之间均设置加强结构6。
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位于连接主板1的远离预设位置处的一侧,加强结构6设置在连接主板1和第一固定板2之间且分别与连接主板1和第一固定板2连接。
具体实现时,设定第一固定板2位于连接主板1的上方,此时卡扣结构7设置在连接主板1的下方,此时可以在连接主板1和第一固定板2之间设置加强结构6,加强结构6分别与连接主板1和第一固定板2连接,从而提升连接主板1和第一固定板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结构稳定性。
示例性的,加强结构6可以为加强肋板61,加强肋板61可以与第一固定板2和连接主板1一体成型,或者加强肋板61可以与第一固定板2和连接主板1粘接连接。
示例性的,加强结构6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加强肋板61,至少两个加强肋板61可以沿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可以通过多个加强肋板61进一步提升第一固定板2和连接主板1的结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线束固定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主板、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
所述连接主板用于连接在预设位置处;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设在所述连接主板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用于与线束捆扎固定,以将所述线束约束在所述预设位置处;
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线束通过第一捆扎件捆扎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捆扎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周且所述第一捆扎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共同围合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捆扎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在所述连接主板的同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远离所述连接主板的一面、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所述连接主板的一面均具有与所述线束配合的配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且所述连接主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线束通过第二捆扎件捆扎固定;
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捆扎件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周且所述第二捆扎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共同围合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捆扎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连接主板之间连接有加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连接主板的远离所述预设位置处的一侧,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主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连接主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
和/或,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肋板。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
CN202322042942.3U 2023-07-31 2023-07-31 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Active CN220904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2942.3U CN220904887U (zh) 2023-07-31 2023-07-31 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2942.3U CN220904887U (zh) 2023-07-31 2023-07-31 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4887U true CN220904887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9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2942.3U Active CN220904887U (zh) 2023-07-31 2023-07-31 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4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04887U (zh) 线束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CN213692980U (zh) 一种双通道汽车线束固定用螺柱卡扣
US6683258B1 (en) Cable restraining device
CN111478239B (zh) 卡合构件
CN216762851U (zh) 一种可拆卸钣金扎带
CN213753867U (zh) 线束保护装置及车辆
JPS623587Y2 (zh)
CN210041195U (zh) 一种用于固定保护汽车线束的支架组件
JP3977179B2 (ja) バンドクランプ
JP2563924Y2 (ja) 電線等の結束具
JP2000100255A (ja) フラットハーネス
JP7478950B1 (ja) テープ状ストラップ及びその取付け具
CN219145905U (zh) 固定线夹及显示装置
CN212161965U (zh) 一种自捆绑排线支架及电池模组
CN217145873U (zh) 一种线束连接组件及车辆
JPS6224803Y2 (zh)
CN216425416U (zh) 一种定位效果好的扎带卡扣
CN209600429U (zh) 一种汽车线束用板材夹扣型扎带
JPS5821305Y2 (ja) 帯状ケ−ブルの折曲げ保持具
CN213043377U (zh) 一种新型线束固定结构
KR200411035Y1 (ko) 밴드케이블타입 코러게이트클립
KR102529728B1 (ko) 양방향 나선형 케이블장치
CN217469387U (zh) 一种线束固定装置
CN218731554U (zh) 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动车
KR102661262B1 (ko) 밴드 케이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