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4683U - 前轮减震总成和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前轮减震总成和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4683U
CN220884683U CN202322924952.XU CN202322924952U CN220884683U CN 220884683 U CN220884683 U CN 220884683U CN 202322924952 U CN202322924952 U CN 202322924952U CN 220884683 U CN220884683 U CN 220884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heel
cantilever
suspension
assembly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249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逸丰
李凯
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249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4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4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4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轮减震总成和代步车,包括前叉,前轮,悬臂和减震器,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前叉转动相连,所述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轮转动相连,且在所述前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悬臂和所述前叉的连接处的投影位于所述前轮的轮毂的投影轮廓内,所述减震器位于所述前叉和所述悬臂所形成的第一夹角内,且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前叉转动相连,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悬臂转动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前轮减震总成可以使得前轮在受冲击时的运动方向更加接近冲击力方向,降低了对车身和骑手的冲击作用,提升了减震效果,且各个部件均为独立部件,整体的通用性好,方便了局部的检修和维护。

Description

前轮减震总成和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代步车用前轮减震总成和一种包括该前轮减震总成的代步车。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是一种既可以骑行,也可以脚踏滑行的代步车,由于电动滑板车使用便捷、收纳方便,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和选择。当下,滑板车的减震装置通常为双筒或单筒减震,当在颠簸路面行驶时,滑板车的前轮受到的冲击力的方向和前轮的运动方向不一致,从而使得减震装置不能发挥减震的最大化,使得车身和骑手依然会承受较大的冲击作用,降低了骑行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前轮减震总成,该前轮减震总成可以使得前轮在受冲击时的运动方向更加接近冲击力方向,降低了对车身和骑手的冲击作用,提升了减震效果,且各个部件均为独立部件,整体的通用性好,方便了局部的检修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前轮减震总成的代步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轮减震总成包括:
前叉和前轮;
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前叉转动相连,所述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轮转动相连,且在所述前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悬臂和所述前叉的连接处的投影位于所述前轮的轮毂的投影轮廓内;
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位于所述前叉和所述悬臂所形成的第一夹角内,且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前叉的前叉座转动相连,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悬臂转动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轮减震总成可以使得前轮在受冲击时的运动方向更加接近冲击力方向,降低了对车身和骑手的冲击作用,提升了减震效果,且各个部件均为独立部件,整体的通用性好,方便了局部的检修和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和所述前叉的转动连接处形成第一旋转点,所述减震器和所述悬臂的转动连接处形成第二旋转点,所述前轮和所述悬臂的转动连接处形成第三旋转点,所述第二旋转点位于所述第一旋转点和所述第三旋转点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点和所述第二旋转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点和所述第三旋转点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包括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所述第一臂段和所述第二臂段呈第二夹角,所述悬臂位于所述第二夹角内,且所述第二旋转点位于所述第一臂段和所述第二臂段的连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和所述减震器形成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设有两个,所述前叉转动装配在两个所述减震机构的悬臂的一端之间,所述前轮转动装配在两个所述减震机构的悬臂的另一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轮减震总成包括挡泥板,至少部分所述挡泥板遮挡于所述前轮的外周侧,且所述挡泥板设于两个所述减震机构的悬臂之间以使所述挡泥板可随所述悬臂的摆动同步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悬臂的后端均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挡泥板包括两个相对布置并位于所述前轮两侧的第二延伸部,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悬臂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可拆卸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轮减震总成包括用于实现所述前轮刹车的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设于所述悬臂以使所述刹车组件和前轮同步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或液压减震器;
和/或,所述减震器的阻尼可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前轮减震总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轮减震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轮减震总成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叉1;
前轮2;
悬臂3;第一臂段31;第二臂段32;第一旋转点33;第二旋转点34;第三旋转点35;第一延伸部36;
减震器4;
挡泥板5;第二延伸部51;
刹车组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轮减震总成包括前叉1,前轮2,悬臂3和减震器4。
前叉1大体可以为Y型并包括前叉座,前叉座整体为U型并包括两个在代步车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镜像对称布置的叉臂,前轮2可以配合在前叉座的两个叉臂之间,且前轮2相对于前叉1可以自由转动。
悬臂3可以杆状结构,悬臂3的前端可以与前叉1的一个叉臂转动相连,悬臂3的后端与前轮2转动相连。在前轮2的轴向方向(左右方向)上,悬臂3和前叉1的连接处的投影位于前轮2的轮毂的投影轮廓内,即前轮2的轮毂为圆形投影,悬臂3和前叉1的连接处的投影则位于该圆形投影的轮廓范围内。
由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悬臂3的整体尺寸较短,从而可以使得悬臂3具有较高的抗弯和抗扭强度,另一方面在使用时,悬臂3会绕着悬臂3和前叉1的连接处转动,由于悬臂3较短,从而使得悬臂3后端与前轮2的连接处的摆动轨迹所在的圆的直径较小,而前轮2的运动方向可视为该圆的切线方向,相较于悬臂3较大的情况,前轮2在受冲击时的运动方向会更加向上倾斜,而不是更加向后倾斜,从而可以使得前轮2的减震方向可以更加契合于减震器4的伸缩方向,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降低了对车身和骑手的冲击。
如图1和图2所示,前叉1和悬臂3所形成的第一夹角可以为夹角α,第一夹角可以为钝角,悬臂3大体可以设于前叉1和悬臂3的后侧并位于第一夹角内。减震器4大体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减震器4的顶端可以与前叉1转动相连,减震器4的底端可以与悬臂3转动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轮减震总成可以使得前轮2在减震时的运动方向更加接近冲击力方向(可视为减震器4的减震方向),降低了对车身和骑手的冲击作用,提升了减震效果。
其次,悬臂3、减震器4等均为独立部件,当悬臂3、减震器4等损坏时,仅更换该零部件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更换整个减震总成的情况,方便了局部的检修和维护。
另外,由于各个部件均为独立部件,不同的部件的型号、规格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搭配,从而提升了各个部件的通用性,进一步方便了检修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臂3和前叉1的转动连接处形成第一旋转点33,减震器4和悬臂3的转动连接处形成第二旋转点34,前轮2和悬臂3的转动连接处形成第三旋转点35,第二旋转点34位于第一旋转点33和第三旋转点35之间。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旋转点33可以位于第二旋转点34的前侧,第三旋转点35可以位于第二旋转点34的后侧。
使用时,第二旋转点34和第三旋转点35均会绕着第一旋转点33移动,其中第二旋转点34所在的圆的半径要小于第三旋转点35所在的圆的半径,即在减震过程中,前轮2的运动行程要大于减震器4的运动行程,从而一方面可以使得减震器4可以选用较小的规格,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装配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旋转点33、第二旋转点34、第三旋转点35位于同一直线上。由此,当悬臂3摆动时,可以使得第二旋转点34和第三旋转点35始终位于同一圆的半径上,从而可以增强减震器4和车轮运动的同步性和一致性,有利于提升减震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旋转点33和第二旋转点34的距离大于第二旋转点34和第三旋转点35的距离。由此,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二旋转点34靠近第一旋转点33时,容易使得减震器4的压缩行程过小而起不到减震效果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二旋转点34能够尽量靠近第三旋转点35,从而可以缩减减震器4的减震方向和前轮2的移动方向的偏角,使得减震器4的减震方向和前轮2的移动方向能够尽量一致,进一步提升了减震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悬臂3按照延伸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段,其中一段即为第一臂段31,其中另一段即为第二臂段32,第一臂段31和第二臂段32均大体沿着前上至后下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臂段31的倾斜角度要小于第二臂段32的倾斜角度。
由此,可以缩减第一旋转点33和第三旋转点35在上下方向的高程差,从而能够减小在减震过程中的整体上下位移量,有利于提升骑行的舒适性,也有利于增强了整体装配的紧凑性。
第一臂段31和第二臂段32呈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即为夹角β,第二夹角位于悬臂3的上侧,悬臂3则同时安装在第二夹角内。第二旋转点34则位于第一臂段31和第二臂段32的连接位置。由此,可以增强悬臂3与减震器4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充分满足了使用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臂3和减震器4形成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有两个,两个减震机构分别为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在左右方向上镜像对称布置,其中第一减震机构可以设于代步车的左侧,第二减震机构可以设于代步车的右侧。
第一减震机构的悬臂3的前端可以与前叉1的左侧的叉臂底端转动相连,该悬臂3的后端可以与前轮2的枢轴的左端转动装配。第一减震机构的减震器4的顶端则可以与前叉1的左侧的叉臂顶端转动相连,第一减震机构的减震器4的底端则可以与第一减震机构的悬臂3转动相连。
相似的,第二减震机构的悬臂3的前端可以与前叉1的右侧的叉臂底端转动相连,该悬臂3的后端可以与前轮2的枢轴的右端转动装配。第二减震机构的减震器4的顶端则可以与前叉1的右侧的叉臂顶端转动相连,第二减震机构的减震器4的底端则可以与第二减震机构的悬臂3转动相连。
由此,可以使得减震总成的左右两侧的结构对称,从而可以使得减震总成的左右两侧具有相同的减震效果,提升了骑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轮减震总成包括挡泥板5,至少部分挡泥板5遮挡于前轮2的外周侧,且挡泥板5设于两个减震机构的悬臂3之间以使挡泥板5可随悬臂3的摆动同步运动。
挡泥板5的左侧可以与第一减震机构的悬臂3连接固定,挡泥板5的右侧可以与第二减震机构的悬臂3连接固定。挡泥板5可以为弧形并可以罩在前轮2的后上侧,且挡泥板5配合在前叉1的两个叉臂之间。
具体地,如图2所示,每个悬臂3的后端均可以设有第一延伸部36,第一延伸部36可以与悬臂3一体成型并大体可以向上延伸。挡泥板5上可以设有两个第二延伸部51,两个第二延伸部51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布置,其中一个第二延伸部51可以位于前轮2的左侧,另一个第二延伸部51可以位于前轮2的右侧。
第一延伸部36和第二延伸部51上均可以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供螺钉等紧固件穿过,借由紧固件可以将挡泥板5的第二延伸部51和悬臂3的第一延伸部36连接固定。
由此,使用时,挡泥板5和前轮2均可以随着悬臂3的摆动同步移动,从而使得前轮2和挡泥板5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使得挡泥板5能够更好的起到阻挡泥沙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轮减震总成包括用于实现前轮2刹车的刹车组件6,刹车组件6设于悬臂3以使刹车组件6和前轮2同步运动。
例如,如图2所示,刹车组件6可以为刹车片,刹车组件6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悬臂3的后端,使用时,刹车组件6和前轮2均可以随着悬臂3的摆动同步移动,从而可以使得刹车组件6和前轮2上的碟片等的相对布置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刹车组件6和碟片的摩擦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制动效果和骑行的安全性。
可选地,刹车装置具体可以为碟刹、鼓刹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器4为弹簧减震器,液压减震器等类型的减震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器4也可以为预压可调或阻尼可调的减震器,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减震器4的减震性能进行调整。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前轮减震总成,前轮减震总成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前轮减震总成。代步车具体可以为电动滑板车、平衡车、自行车等代步车,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需要使用前轮减震总成的代步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前轮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叉和前轮;
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前叉转动相连,所述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轮转动相连,且在所述前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悬臂和所述前叉的连接处的投影位于所述前轮的轮毂的投影轮廓内;
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位于所述前叉和所述悬臂所形成的第一夹角内,且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前叉的前叉座转动相连,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悬臂转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和所述前叉的转动连接处形成第一旋转点,所述减震器和所述悬臂的转动连接处形成第二旋转点,所述前轮和所述悬臂的转动连接处形成第三旋转点,所述第二旋转点位于所述第一旋转点和所述第三旋转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轮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点和所述第二旋转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旋转点和所述第三旋转点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轮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包括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所述第一臂段和所述第二臂段呈第二夹角,所述悬臂位于所述第二夹角内,且所述第二旋转点位于所述第一臂段和所述第二臂段的连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和所述减震器形成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设有两个,所述前叉转动装配在两个所述减震机构的悬臂的一端之间,所述前轮转动装配在两个所述减震机构的悬臂的另一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轮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泥板,至少部分所述挡泥板遮挡于所述前轮的外周侧,且所述挡泥板设于两个所述减震机构的悬臂之间以使所述挡泥板可随所述悬臂的摆动同步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轮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悬臂的后端均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挡泥板包括两个相对布置并位于所述前轮两侧的第二延伸部,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悬臂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可拆卸地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所述前轮制动的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设于所述悬臂以使所述刹车组件和前轮同步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轮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或液压减震器;
和/或,所述减震器的阻尼可调。
10.一种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轮减震总成。
CN202322924952.XU 2023-10-30 2023-10-30 前轮减震总成和代步车 Active CN220884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24952.XU CN220884683U (zh) 2023-10-30 2023-10-30 前轮减震总成和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24952.XU CN220884683U (zh) 2023-10-30 2023-10-30 前轮减震总成和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4683U true CN220884683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9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24952.XU Active CN220884683U (zh) 2023-10-30 2023-10-30 前轮减震总成和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4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99468C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JPS5831749Y2 (ja) 二輪車の後車輪懸架装置
CA2538467C (en) Bicycle with rear suspension
US5452910A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and bicycle equipped therewith
JP4138975B2 (ja) 二輪車の前輪懸架装置
JPS6251200B2 (zh)
US20040061305A1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bicycle
WO1999010224A1 (en) Rear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US20110187078A1 (en) Rear suspension unit for after market use in folding bikes
WO2012063098A1 (en) Rear suspension unit for after market use in folding bikes
CN220884683U (zh) 前轮减震总成和代步车
JPH09109974A (ja)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US6598893B2 (en) Multi-linking, rockered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JP2771099B2 (ja) 自転車前輪制御機構
EP4101750A1 (en) Tilting two wheel front fork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S58174008A (ja) 車両のスタピライザ取付構造
JPH09109973A (ja)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JPS602072Y2 (ja) 二輪車の後車輪懸架装置
CN215475564U (zh) 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CN219237268U (zh) 具有减震及自适应平衡的双后轮车
CN214296293U (zh) 一种车架总成及两轮车
CN205931133U (zh) 一种电动车的减震结构
CN217146260U (zh) 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CN217227817U (zh) 一种滑板车的双万向头弹簧钢片减震结构
CN214189967U (zh) 一种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