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6260U - 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6260U
CN217146260U CN202220656724.1U CN202220656724U CN217146260U CN 217146260 U CN217146260 U CN 217146260U CN 202220656724 U CN202220656724 U CN 202220656724U CN 217146260 U CN217146260 U CN 217146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wheel assembly
rocker arm
front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567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尤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Fei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Fei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Fei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Fei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567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6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6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6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包括包括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发动机组件以及刹车组件。前轮组件安装于车架的前端,后轮组件安装于车架的后端,发动机组件安装于车架的下端,位于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之间。前轮组件包括前轮胎、前轮毂、前轮轴以及转向节;前轮胎安装在前轮毂的外周,前轮毂的中间偏向右边凹设有前轮辋。后轮组件包括后摇臂、后轮胎以及后轮毂;后轮胎安装在后轮毂的外周,后轮毂的中间偏向左边凹设有后轮辋;后摇臂呈“y”字型,后摇臂连接车架与后轮辋;且后摇臂为中空摇臂。本实用新型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有效确保整车平稳,不会偏移中心,而且整车的曲张力、耐受力程度强,整车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两轮摩托车大多沿用以往双前减震的设计,而该设计自诞生之初就一直被转向易晃,急刹容易翻车等问题缠绕,所以大多高性能车一般都是添加转向阻尼器,但重刹车依旧非常依赖驾驶人的经验和操控。
此外,现有的摩托车的轮毂,无论前轮还是后轮,由于是两端夹持轮轴,轮毂的轮辋都在中间,所以制动盘一般都位于轮辋的两侧或者单侧,当遇到遇到路面颠簸、前轮高速着地等方向不稳的特殊情况时,由于轮子在轴向方向上的质量分散,各质量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在偏离中间的设计下形成的力矩将会使得驾驶的情况更为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车转动惯量较低、稳定性高,有效提高驾驶安全系数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包括: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发动机组件、方向调节组件、以及刹车组件;所述前轮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后轮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后端;所述发动机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下端,并位于所述前轮组件和所述后轮组件之间,所述方向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前端,并与所述前轮组件机械连接,所述刹车组件连接所述方向调节组件以及所述前轮组件;
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轮胎、前轮毂、前轮轴以及转向节;所述前轮胎安装在所述前轮毂的外周,所述前轮毂的中间偏向右凹设有轮辋,所述刹车组件包括刹车盘,所述前轮轴穿过所述刹车盘安装于所述轮辋;
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摇臂、后轮胎以及后轮毂;所述后轮胎安装在所述后轮毂的外周,所述后轮毂的中间偏向左边凹设有后轮辋;所述后摇臂呈“y”字型,设有连接头部和连接尾部;所述连接头部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连接尾部尾部与所述后轮辋连接;且所述后摇臂为中空摇臂。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盘位于所述前轮组件的中间位置,并位于所述前轮组件以及所述后轮组件的中心点连接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轮轴包括前轴段、后轴段以及凸设于所述前轴段和所述后轴段连接处的传动法兰;所述后轴段穿过刹车盘与所述轮辋通过锁紧螺母压紧固定,所述传动法兰上铆接有多枚传动销,多枚所述传动销均穿过所述刹车盘和所述轮辋。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包括横向连接部以及与所述横向连接部连接的竖向安装部;所述竖向安装部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前轴段,使得所述横向连接部位于前轮胎的上方;所述竖向安装部远离所述横向连接部的一端延伸有安装柱,所述刹车组件还包括制动卡钳,所述制动卡钳安装于所述安装柱,且所述制动卡钳设有限位槽,所述刹车盘的周缘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以及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下端,位于所述前轮组件和所述后轮组件之间,所述发动机安装于固定支架;所述转向节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连接有前摇臂,所述前摇臂为中空摇臂。
进一步地,所述前摇臂的一端设有转向下关节轴承,所述竖向安装部靠近所述安装柱的位置设有连接柱,所述转向下关节轴承安装于所述连接柱;所述前摇臂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下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孔安装于所述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连接部设有连接槽,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上侧设有第一安装位;所述连接槽与所述第一安装位之间设有制动支承件,所述制动支承件的一端设有转向上关节轴承,另一端设有制动支承关节轴承;所述转向上关节轴承安装于所述连接槽,所述制动支承关节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
进一步地,所述方向调节组件包括两方向把手、上三连板、下三连板、第一长度补偿节和第二长度补偿节;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方向柱安装件,用以安装车头方向柱;两所述方向把手分别安装于所述方向柱安装件的两侧;所述上三连板安装于所述方向柱安装件的上方,所述下三连板安装于所述方向柱安装件的下方;所述横向连接部设有连接位,所述第一长度补偿节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下三连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长度补偿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长度补偿节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连接位。
进一步地,所述前摇臂上凸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转向下关节轴承与所述连接孔之间,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上侧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位之间连接有前减震器;所述固定支架异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一安装位设有第三安装位,所述固定支架的后端上侧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三安装位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连接有中间减震器;所述后摇臂的靠近所述连接头部的位置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连接有后减震器。
进一步地,所述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处于倾斜的行驶状态时,所述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的整车中心线与地面的中垂线之间的夹角为6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通过将后摇臂设置为“y”字型并且为中空摇臂,从而使得整车的曲张力和耐受力程度更强,整车性能更稳定。此外,通过将后轮辋偏向左边凹设,前轮辋偏向右边凹设,从而使得整车的中心在同一平行线,有效确保整车平稳,不会偏移中心,使得整车转动惯量低、稳定性高,提高驾驶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的立体组合图;
图2:本实用新型后摇臂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的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前轮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6:本实用新型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的倾斜行驶状态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的前轮刹车受力状态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的前摇臂摆幅状态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的驾驶状态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的制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包括车架1、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发动机组件、方向调节组件、以及刹车组件;其中,前轮组件安装于车架1的前端,后轮组件安装于车架1的后端。发动机组件安装于车架1的下端,并位于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之间,且发动机组件与后轮组件机械连接。方向调节组件安装于车架1的前端,并与前轮组件机械连接;刹车组件连接方向调节组件以及前轮组件。
后轮组件包括后摇臂2、后轮胎3以及后轮毂4;其中,后轮胎3安装在后轮毂4的外周,后轮毂4的中间偏向左边凹设有后轮辋5。后摇臂2呈“y”字型,设有连接头部201和连接尾部202;连接头部201与车架1连接,连接尾部尾部202通过一后轮轴16与后轮辋5连接。进一步,后摇臂2为中空摇臂,使得整车在行驶的时候承受力强,颠簸的时候更平稳。通过将后摇臂2设置为“y”字型并且为中空摇臂,从而使得整车的曲张力更强,耐受力程度也更强,稳定整车性能。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前轮组件包括前轮胎6、前轮毂7、前轮轴8、以及转向节9;其中,前轮胎6安装在前轮毂7的外周,前轮毂7的中间偏向右边凹设有前轮辋10。通过设置后轮辋5偏向左边凹设,前轮辋10偏向右边凹设,从而使得整车的中心在同一平行线,有效确保整车平稳,不会偏移中心。
刹车组件包括刹车盘11以及制动卡钳12;前轮轴8包括前轴段801、后轴段802以及凸设于前轴段801和后轴段802连接处的传动法兰803;其中,后轴段802穿过刹车盘11,通过锁紧螺母压紧固定于前轮辋10上,传动法兰803上铆接有多枚传动销13,多枚传动销13 均穿过刹车盘11和前轮辋10。
通过在前轮毂7的中间偏向右边凹设前轮辋10,使得前轮辋10不再位于前轮毂7中间,而是偏向右边,从而为刹车盘11的安装留出了空间,使得刹车盘11位于前轮组件的中间位置,并位于在前轮组件以及后轮组件的中心点连接线上,从而有效减少偏载惯性力矩;当大部分的旋转质量都处于同一个旋转平面时,有效减少车辆所产生的晃动,提高驾驶安全系数。
转向节9包括横向连接部901、以及与横向连接部901连接的竖向安装部902;其中,竖向安装部902通过轴承14安装于前轮轴8的前轴段801,使得横向连接部901位于前轮胎6的上方,且横向连接部901用以与方向组件连接。竖向安装部902远离横向连接部901的一端延伸有安装柱903,制动卡钳12安装于安装柱903,且制动卡钳12设有限位槽120,刹车盘11的周缘位于限位槽120内。
进一步,前轮组件还包括引流罩15,引流罩15安装于竖向安装部902异于安装柱903 的一侧,刹车组件会通过引流罩15导风来冷却,有效解决制动过热导致制动刹车减弱或失效的问题。
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以及固定支架17;其中,固定支架17安装于车架1的下端,位于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之间,发动机安装于固定支架17。转向节9和固定支架17之间连接有前摇臂18;具体为:前摇臂18的一端设有转向下关节轴承19,竖向安装部902靠近安装柱903的位置设有连接柱20,转向下关节轴承19安装于连接柱20。前摇臂18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180,固定支架17的前端下侧设有连接杆170,连接孔180安装于连接杆170;其中,前摇臂18亦为中空摇臂。
本实施例中,前摇臂18和后摇臂2均为铝材质,通过上、下两个部件组合而成;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例中,前摇臂18和后摇臂2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转向节9与固定支架17之间连接有制动支承件21。具体为:转向节9的横向连接部901还设有连接槽904,固定支架17的前端上侧设有第一安装位171和第二安装位172;制动支承件21的一端设有转向上关节轴承22,另一端设有制动支承关节轴承23;转向上关节轴承22安装于连接槽904,制动支承关节轴承23安装于第一安装位171。通过制动支承关节轴承23使得车辆会产生一个反俯冲感觉(即:一个不真实的驾驶感受)。
通过在前轮组件设置前摇臂18和转向节9连接,使得整车的方向的摆动由前轮进行主控,前轮曲压重力向前,由前摇臂18和转向节9通过杠杆原理带动转向下关节轴承19、转向上关节轴承22以及制动支承关节轴承23,使得整车的运动拟类似人体关节运动,转向更灵活。
方向调节组件包括两方向把手24、上三连板25、下三连板26、第一长度补偿节27和第二长度补偿节28;其中,车架1的前端设有方向柱安装件29,用以安装车头方向柱;两方向把手24分别安装于方向柱安装件29的两侧。上三连板25安装于方向柱安装件29的上方,下三连板26安装于方向柱安装件29的下方。转向节9的横向连接部901设有连接位905,第一长度补偿节27的一端安装于下三连板26,另一端与第二长度补偿节28的一端连接,第二长度补偿节28的另一端安装于连接位905。进一步,方向把手24还设有刹车按件30,刹车组件还包括刹车连接线,刹车连接线的一端连接刹车按件30,另一端连接制动卡钳12。
此外,前摇臂18上凸设有连接件181,连接件181位于转向下关节轴承19与连接孔180 之间,且连接件181与第二安装位172之间连接有前减震器31;由于前减震器31的连接点较低,使得车辆在制动时所产生的翻转力矩也会相对低很多。固定支架17异于第二安装位 172的一侧靠近第一安装位171设有第三安装位173,固定支架17的后端上侧设有固定件174,第三安装位173与固定件174之间连接有中间减震器32。后摇臂2的靠近头部的位置设有连接片203,连接片203与固定件174之间连接有后减震器33。通过设置前减震器31、中间减震器32以及后减震器33,可以有效减少整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使得整车的行驶更加平稳。
请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后摇臂2两轮摩托车的倾斜行驶状态示意图,当摩托车在转弯时,为保持相对速度,摩托车的车身贴近地面,呈倾斜的行驶状态,此时,摩托车的整车中心线与地面的中垂线之间的夹角为60°,有利于整车在弯路时平顺地转弯;整车主要是为满足颠簸和转弯设计,整车在颠簸的路况都能达到平稳的效果。
请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与传统的双前减震摩托车在刹车时受力情况的区别为:传统的双减震摩托车在刹车时,由于前减震与车身支架的连接点很高(几近把手位附近),车辆惯性力所产生的翻转力矩会比较大,而本实用新型的前减震器31连接在前摇臂18与固定支架17之间,由于前减震器31的连接点较低,使得车辆所产生的翻转力矩相对传统的摩托车低很多。
请参照图8,传统的摩托车使用前减震在刹车时(即:使用双前减震的传统摩托车在刹车时),会伴随前倾角的减少,拖拽距缩短,从而影响转向的稳定性。而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在刹车缓冲时,由于前减震器31与刹车组件分开设置,使得转向与受力被分离。方向把手 24只负责单纯的转向作用,减速缓冲功能由前减震器31承担,而且该减震不会参与转向动作,使得车头方向柱可以设计得很轻巧。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受力情况不再像传统的摩托车那么恶劣,所以位于车头上方的质量会减轻很多,从而使得车辆的重心得以下移,制动惯性力也会随之下降,无论是在普通行驶还是极端情况下的前轮重刹,车辆的稳定性将得到较大提高,并不会伴随明显前倾角跟拖拽距的变化;因此,不会对行驶方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有效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请参照图9,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在正常状态下,会随驾驶角度、驾驶人重量整个车架1 的转向节9和制动支承件21会自动摆动。
请参照图10,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在制动状态下,即:在缓冲过程中,并不会发生明显的拖拽距和前倾角的变化,使得车辆的稳定性高。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后摇臂2设置为“y”字型并且为中空摇臂,从而使得整车的曲张力更强,耐受力程度也更强,有效稳定整车性能。
2、通过设置后轮辋5偏向左边凹设,前轮辋10偏向右边凹设,从而使得整车的中心在同一平行线,有效确保整车平稳,不会偏移中心,提高驾驶安全性。
3、通过在前轮组件设置前摇臂18和转向节9连接,使得整车的方向的摆动由前轮进行主控,前轮曲压重力向前,由前摇臂18和转向节9加杠杆原理带懂转向下关节轴承19,使得整车的运动拟类似人体关节轴承14,转向更灵活。
4、通过将前减震器31与刹车组件分开设置,使得转向与受力分离,方向把手24只负责单纯的转向作用,减速缓冲功能由前减震器31承担,而且该减震不会参与转向动作,使得车头方向柱可以设计得很轻巧。由于受力情况不再像传统的摩托车那么恶劣,所以位于车头上方的质量会减轻很多,从而使得车辆重心得以下移,制动惯性力随之下降,无论是在普通行驶还是极端情况下的前轮重刹,车辆稳定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5、通过在前轮毂7的中间偏向右边凹设前轮辋10,使得前轮辋10不再位于前轮毂7中间,而是偏向右边,从而为刹车盘11的安装留出了空间,使得刹车盘11位于前轮组件的中间位置,并位于前轮组件以及后轮组件的中心点连接线上,有效减少前轮的的偏载惯性力矩及整车制动时所产生的翻转力矩,当大部分的旋转质量都处于同一个旋转平面时,有效减少车辆所产生的晃动,提高前轮在重刹车时的方向稳定性以及操控性,提高驾驶安全系数。
6、通过在转向节9安装引流罩15,使得刹车组件会通过引流罩15导风来冷却,有效解决制动过热导致制动刹车减弱或失效的问题。
7、通过将前减震器31连接在前摇臂18与固定支架17之间,有效降低前减震器31的连接点,使得车辆所产生的翻转力矩较低。
8、通过设置前减震器31、中间减震器32以及后减震器33,可以有效减少整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使得整车的行驶更加平稳,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驾驶安全系数。
9、通过在前轮组件设置前摇臂18和转向节9连接,使得整车的方向的摆动由前轮进行主控,前轮曲压重力向前,由前摇臂18和转向节9通过杠杆原理带动转向下关节轴承19、转向上关节轴承22以及制动支承关节轴承23,使得整车的运动拟类似人体关节运动,转向更灵活。
注:图8中,α为前摇臂的摆动角度;β为前倾角;a为拖拽距。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发动机组件、方向调节组件、以及刹车组件;所述前轮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后轮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后端;所述发动机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下端,并位于所述前轮组件和所述后轮组件之间,所述方向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前端,并与所述前轮组件机械连接,所述刹车组件连接所述方向调节组件以及所述前轮组件;
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轮胎、前轮毂、前轮轴以及转向节;所述前轮胎安装在所述前轮毂的外周,所述前轮毂的中间偏向右凹设有轮辋,所述刹车组件包括刹车盘,所述前轮轴穿过所述刹车盘安装于所述轮辋;
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摇臂、后轮胎以及后轮毂;所述后轮胎安装在所述后轮毂的外周,所述后轮毂的中间偏向左边凹设有后轮辋;所述后摇臂呈“y”字型,设有连接头部和连接尾部;所述连接头部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连接尾部尾部与所述后轮辋连接;且所述后摇臂为中空摇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位于所述前轮组件的中间位置,并位于所述前轮组件以及所述后轮组件的中心点连接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轴包括前轴段、后轴段以及凸设于所述前轴段和所述后轴段连接处的传动法兰;所述后轴段穿过刹车盘与所述轮辋通过锁紧螺母压紧固定,所述传动法兰上铆接有多枚传动销,多枚所述传动销均穿过所述刹车盘和所述轮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包括横向连接部以及与所述横向连接部连接的竖向安装部;所述竖向安装部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前轴段,使得所述横向连接部位于前轮胎的上方;所述竖向安装部远离所述横向连接部的一端延伸有安装柱,所述刹车组件还包括制动卡钳,所述制动卡钳安装于所述安装柱,且所述制动卡钳设有限位槽,所述刹车盘的周缘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以及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下端,位于所述前轮组件和所述后轮组件之间,所述发动机安装于固定支架;所述转向节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连接有前摇臂,所述前摇臂为中空摇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摇臂的一端设有转向下关节轴承,所述竖向安装部靠近所述安装柱的位置设有连接柱,所述转向下关节轴承安装于所述连接柱;所述前摇臂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下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孔安装于所述连接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部设有连接槽,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上侧设有第一安装位;所述连接槽与所述第一安装位之间设有制动支承件,所述制动支承件的一端设有转向上关节轴承,另一端设有制动支承关节轴承;所述转向上关节轴承安装于所述连接槽,所述制动支承关节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调节组件包括两方向把手、上三连板、下三连板、第一长度补偿节和第二长度补偿节;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方向柱安装件,用以安装车头方向柱;两所述方向把手分别安装于所述方向柱安装件的两侧;所述上三连板安装于所述方向柱安装件的上方,所述下三连板安装于所述方向柱安装件的下方;所述横向连接部设有连接位,所述第一长度补偿节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下三连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长度补偿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长度补偿节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连接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摇臂上凸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转向下关节轴承与所述连接孔之间,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上侧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位之间连接有前减震器;所述固定支架异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一安装位设有第三安装位,所述固定支架的后端上侧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三安装位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连接有中间减震器;所述后摇臂的靠近所述连接头部的位置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连接有后减震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处于倾斜的行驶状态时,所述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的整车中心线与地面的中垂线之间的夹角为60°。
CN202220656724.1U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Active CN217146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6724.1U CN217146260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6724.1U CN217146260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6260U true CN217146260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6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56724.1U Active CN217146260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6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0664B2 (en) Reverse tricycle support structure
EP0728094B1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and bicycle equipped therewith
US20060208447A1 (e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for a drive axle
CN102582757B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系统
US7618049B2 (en) Trailing arm suspension
CN217146260U (zh) 一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CN202481226U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系统
CN112026970A (zh) 一种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CN209700324U (zh) 一种四轮电动车独立悬架
CN215098086U (zh) 一种摩托车智能悬挂转换装置
CN215475564U (zh) 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CN217917510U (zh) 后悬挂总成及电动三轮摩托车
CN113291401B (zh) 一种摇摆车后平叉组件及其摇摆车
CN220181008U (zh) 车身结构和滑板车
CN217835922U (zh) 一种新型独立减震三轮摇摆车身
CN213921341U (zh) 三轮车的后轮支撑结构
CN212580060U (zh) 一种沙滩车前端支架结构
CN212219821U (zh) 扁平化底盘悬架
CN217260289U (zh) 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
CN215622454U (zh) 一种反向三轮车
JP2002160687A (ja) 二輪車の前輪構造
JPS6039324Y2 (ja) 空中自転車
CN208324795U (zh) 一种能够安全减震的汽车后纵向摆臂
CN209454925U (zh) 一种可倾式倒三轮自行车
JPS602072Y2 (ja) 二輪車の後車輪懸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