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4355U - 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4355U
CN220884355U CN202321285383.2U CN202321285383U CN220884355U CN 220884355 U CN220884355 U CN 220884355U CN 202321285383 U CN202321285383 U CN 202321285383U CN 220884355 U CN220884355 U CN 220884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over
base
seat
brake
automatic pa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53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培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2853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4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4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4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包括翻转机构,翻转机构设置在座椅坐垫和坐垫安装座之间,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底座和翻转上座,翻转底座与坐垫安装座连接,翻转上座与座椅坐垫连接;翻转底座与翻转上座转动连接,翻转底座与翻转上座之间设有复位机构,翻转机构上设有用于限制翻转底座和翻转上座在第一预设值内转动的限位构件。翻转上座上连接有用于完成车辆刹车的刹车机构,翻转上座转动角度在第二预设值内时,不触发刹车机构,翻转上座转动角度超过第一预设值至达到最大行程的第二预设值之间,触发刹车机构对车辆进行刹车。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能实现车辆驻车自动制动,避免因司机下车忘拉手刹而导致溜车事故,安全性能极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刹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驻车制动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传统手刹和脚刹以及电子刹。总的来说,这三种类型的手刹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传统手刹是需要人力拉紧刹车线(大车用气刹),而脚刹和电子刹则是通过电机拉紧刹车线。这三种驻车制动方式最大的不足是司机停车离开车辆前,需要人工操作,停车后需要拉手刹才能离开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溜车事故。现实生活中,因个人习惯疏忽大意或忙于做其它事情,司机忘记拉手刹就离开车辆了。从而,司机下车忘拉手刹而导致的溜车事故时有发生,导致人员、财物受损等,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现有设计中有通过在座椅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以感应司机是否离开座椅,从而通过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车辆的制动系统以判定是否自动驻车。然而,这样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风险,长时间使用后,压力传感器容易出现感应不灵敏的情况而导致无法实现自动驻车的情况。而且,在一些颠簸路段行驶或司机由于其他事情改变坐姿时,可能导致司机的臀部短暂离开座椅,使得压力传感器识别到司机已下车从而直接控制车辆制动,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容易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能够实现当司机离开座椅后,座椅坐垫转动翻起并实现车辆的自动驻车制动,此时即使司机下车忘拉手刹,车辆也不会发生溜车,从而能够避免因司机下车忘拉手刹而导致的溜车事故发生。本装置采用纯机械结构以保证即使在断电等情况下也不影响本装置的制动操作,安全性能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座椅坐垫和坐垫安装座之间,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底座和翻转上座,所述翻转底座与所述坐垫安装座连接,所述翻转上座与所述座椅坐垫连接;所述翻转底座的一端与所述翻转上座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翻转底座与所述翻转上座之间设有带动所述翻转上座相对所述翻转底座转动的复位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翻转底座和所述翻转上座在第一预设值内转动的限位构件;
所述翻转上座上连接有用于完成车辆刹车的刹车机构,所述翻转上座相对所述翻转底座转动角度在第二预设值内时,所述翻转上座不触发刹车机构,所述翻转上座相对所述翻转底座转动角度超过第一预设值至达到最大行程的第二预设值之间,所述翻转上座触发所述刹车机构对车辆进行刹车。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一端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上设有拉线杆,所述刹车机构包括自动驻车线,所述自动驻车线的一端与所述拉线杆连接,所述自动驻车线的另一端与车辆的驻车刹车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位机构包括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翻转底座连接,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上座连接,所述拉力弹簧在所述第一预设值内处于拉伸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拉力调节构件,所述拉力调节构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翻转底座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拉力弹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30°,所述第二预设值为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翻转底座上的限位销及设置在所述翻转上座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呈弧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底座包括右底座和左底座,所述翻转上座包括与所述右底座连接的右支架及与所述左底座连接的左支架,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刹车机构连接,所述右支架上连接有刹车感应机构,所述刹车感应机构与车辆内部的驻车指示设备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实现所述翻转底座和所述翻转上座锁紧的保险锁构件,所述保险锁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翻转底座上的第一销孔和设置在所示翻转上座上的第二销孔,保险锁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配合的保险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底座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坐垫安装座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翻转上座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座椅坐垫连接的第二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在座椅坐垫和坐垫安装座之间设置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转动连接的翻转底座和翻转上座,翻转上座在复位机构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座椅坐垫转动,并且当翻转上座转动超过第一预设值至达到最大行程的第二预设值之间,翻转上座触发刹车机构对车辆进行刹车。从而使得当司机离开座椅坐垫时,座椅坐垫转动同时通过翻转上座触发刹车机构对车辆进行自动驻车制动,有利于避免因司机下车忘拉手刹而导致的溜车事故发生,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装置还设有限位构件,通过限位构件将翻转上座的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即第一预设值内,避免翻转上座转动角度过大,导致座椅坐垫转动角度过大,影响司机上下车。同时,对翻转上座的转动角度还设有第二预设值,使得翻转上座在这个第二预设值的角度内转动时,不会触发刹车机构对车辆进行刹车,以避免司机在一些颠簸路段或调整坐姿等情况导致臀部短暂离开座椅坐垫时,座椅坐垫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都不会造成车辆的自动驻车,只有当司机完全离开座位时,座椅坐垫和翻转上座转动超过第二预设值至达到最大行程的第一预设值之间时,才会触发自动驻车,有利于保证司机的安全驾驶。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刹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气刹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翻转机构非刹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构件刹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刹车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刹车感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拉力弹簧和拉力调节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驻车制动区域的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翻转机构;110、翻转底座;110a、右底座;110b、左底座;111、第一安装孔;120、翻转上座;120a、右支架;120b、左支架;121、第二安装孔;130、转轴;131、驱动齿轮;132、从动齿轮;133、拉线杆;134、辅助齿轮;140、拉力弹簧;150、限位构件;151、限位销;152、限位槽;160、感应器压板;161、安装板;162、接触板;170、拉力调节构件;171、螺杆;172、固定板;173、连接板;181、第一销孔;182、第二销孔;183、保险销;184、第三销孔;
200、刹车机构;210、自动驻车线;220、驻车刹车线;230a、传统手刹构件;230b、电子刹构件;230c、气刹构件;240、原车刹车线;250、刹车线连接构件;251、摆臂架;252、摆轴、253、第一摆臂;254、第二摆臂;255、第三摆臂;260、基架;270、刹车感应机构;
300、坐垫安装座;400、座椅坐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紧贴”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包括翻转机构100,翻转机构100设置在座椅坐垫400和坐垫安装座300之间,翻转机构100包括翻转底座110和翻转上座120,翻转底座110与坐垫安装座300连接,翻转上座120与座椅坐垫400连接;翻转底座110的一端与翻转上座120的一端通过转轴130转动连接,翻转底座110与翻转上座120之间设有带动翻转上座120相对翻转底座110转动的复位机构,翻转机构100上设有用于限制翻转底座110和翻转上座120在第一预设值内转动的限位构件150。
翻转上座120上连接有用于完成车辆刹车的刹车机构200,翻转上座120相对翻转底座110转动角度在第二预设值内时,翻转上座120不触发刹车机构200,翻转上座120相对翻转底座110转动角度超过第一预设值至达到最大行程的第二预设值之间,翻转上座120触发刹车机构200对车辆进行刹车。
具体地,在座椅坐垫400和坐垫安装座300之间设置翻转机构100,翻转机构100包括转动连接的翻转底座110和翻转上座120,翻转上座120在复位机构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座椅坐垫400转动,并且当翻转上座120转动超过第一预设值至达到最大行程的第二预设值之间,翻转上座120触发刹车机构200对车辆进行刹车。从而使得当司机离开座椅坐垫400时,座椅坐垫400转动同时通过翻转上座120触发刹车机构200对车辆进行自动驻车制动,有利于避免因司机下车忘拉手刹而导致的溜车事故发生,提高安全性。
在实际操作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装置可以应用中各种不同刹车结构如传统手刹、电子刹或大型车用的气刹结构的车型中,即原车刹车构件包括传统手刹构件230aa、电子刹构件230bb或气刹构件230cc,在这三种原车刹车构件的结构下均可以单独实现自动驻车的效果而不会与原车的原车刹车构件相干涉,普遍性和应用性广,可以适用各种车型的灵活安装适用。
进一步地,本装置还设有限位构件150,通过限位构件150将翻转上座120的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即第一预设值内,避免翻转上座120转动角度过大,导致座椅坐垫400转动角度过大,影响司机上下车。同时,对翻转上座120的转动角度还设有第二预设值,使得翻转上座120在这个第二预设值的角度内转动时,不会触发刹车机构200对车辆进行刹车,以避免司机在一些颠簸路段或调整坐姿等情况导致臀部短暂离开座椅坐垫400时,座椅坐垫400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都不会造成车辆的自动驻车,只有当司机完全离开座位时,座椅坐垫400和翻转上座120转动超过第二预设值至达到最大行程的第一预设值之间时,才会触发自动驻车,有利于保证司机的安全驾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轴130的一端上设有驱动齿轮131,驱动齿轮131传动连接有从动齿轮132,从动齿轮132上设有拉线杆133,刹车机构200包括自动驻车线210,自动驻车线210的一端与拉线杆133连接,自动驻车线210的另一端与车辆的驻车刹车线220连接。
具体地,刹车机构200还包括原车刹车构件、刹车线连接构件250,原车刹车构件上连接有原车刹车线240,原车刹车线240与自动驻车线210分别通过刹车线连接构件250与驻车刹车线220连接。刹车线连接构件250包括摆臂架251,所述摆臂架251上转动连接有摆轴252,所述摆轴252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原车刹车线240连接的第一摆臂253、与自动驻车线210连接的第二摆臂254及与驻车刹车线220连接的第三摆臂255。当车辆主动驻车制动时,司机启动原车刹车构件,原车刹车线240通过第一摆臂253带动摆轴252转动以带动第三摆臂255转动,从而拉动驻车刹车线220以实现车辆驻车制动。同理,当车辆触发自动制动时,自动驻车线210通过第二摆臂254带动摆轴252转动以带动第三摆臂255转动,从而拉动驻车刹车线220以实现车辆驻车制动。
进一步地,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设置若干基架260用于保证原车刹车线240、自动驻车线210及驻车刹车线220的动作平稳性,避免线路弯曲或与其他部件缠绕导致无法刹车的情况,有利于保障刹车的顺畅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配合车辆本身的刹车结构,通常可以采用刹车线前拉或刹车线后拉两种形式。具体地,当采用刹车线后拉的结构形式,则在驱动齿轮131与从动齿轮132之间连接一个辅助齿轮134,以使得从动齿轮132的转动方向与驱动齿轮131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进而使得当翻转上座120向上转动抬起时,从动齿轮132带动拉线杆133逆时针摆动,拉线杆133将自动驻车线210由后往前拉扯,进而拉动驻车刹车线220实现车辆的刹车制动。反之,当采用刹车线前拉的结构形式,则通过驱动齿轮131直接与从动齿轮132连接,使得当翻转上座120向上转动抬起时,从动齿轮132带动拉线杆133将自动驻车线210由前往后拉扯,进而拉动驻车刹车线220实现车辆的刹车制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位机构包括拉力弹簧140,拉力弹簧140的一端与翻转底座110连接,拉力弹簧140的另一端与翻转上座120连接,拉力弹簧140在第一预设值内处于拉伸状态。即当司机坐在座椅上时,拉力弹簧140始终给座椅坐垫400一个拉扯并带动座椅坐垫400向上转动抬起的力,从而当司机离开座椅后,座椅坐垫400在拉力弹簧140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抬起,从而拉动自动驻车线210启动刹车制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压缩弹簧实现对座椅坐垫400提供向上转动抬起的力,以实现当当司机离开座椅后,座椅坐垫400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抬起,从而拉动自动驻车线210启动刹车制动,这样的设计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拉力调节构件170,拉力调节构件170包括螺杆171,螺杆171的一端与翻转底座110螺纹连接,螺杆171的另一端与拉力弹簧140连接。具体地,翻转底座110上设有与螺杆171连接的固定板172,螺杆171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板173,螺杆171通过连接板173与拉力弹簧140连接。从而,通过旋转螺杆171以调节螺杆171相对固定板172的位置,从而根据不同的车型,调节拉力弹簧140的拉力,以保证翻转上座120翻转到位,保障驻车制动的动力,避免翻转上座120翻转不到位,导致驻车动力不足,车辆驻车制动后仍会产生溜车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预设值为30°,第二预设值为20°。当座椅坐垫400向上转动抬起角度小于20°的范围时,都不会触发刹车的效果,使得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因为颠簸或调整坐姿等情况臀部暂时离开座椅坐垫400时,座椅坐垫400基本不会向上转动超过20°,从而不会造成突然的触发自动驻车。当司机完全离开座椅时,座椅坐垫400由于没有任何的压力限制,可以自由向上转动到最大的行程即转动30°,从而达到自动驻车的效果,并且当司机坐回座椅上时,重新解除刹车状态。
具体地,传统手刹拉动刹车线移动10mm距离即可拉紧刹车线完成制动功能。本装置的座椅坐垫400转动的角度是0-30°,拉动刹车线的行程是40-50mm。从而,座椅坐垫400转动的角度在0-20°范围时,拉动的刹车线行程未达到传统手刹刹车线的制动范围,制动功能是无效即不触发车辆驻车制动,此时装置处于无效刹车区域;座椅坐垫400转动的角度在20°-30°范围时,拉动的刹车线行程达到传统手刹刹车线的制动范围,制动功能有效及触发车辆驻车制动,此时装置处于有效刹车区域。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车型由于方向盘位置设计的关系,当座椅坐垫400向上转动时,如果不设定最大转动角度,容易造成座椅坐垫400与方向盘发生碰撞,容易造成方向盘的损坏等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预设值设定为30°,基本能满足所有车型的应用,不会造成座椅坐垫400与方向盘发生碰撞的问题。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的角度值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中的30°和20°,可以根据不同车型和不同司机的需求自行设计,只要能够实现具有一定行程的空行程和超出空行程后的刹车行程即可,这样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构件150包括设置在翻转底座110上的限位销151及设置在翻转上座120上的限位槽152,限位槽152呈弧形设置,以适应翻转上座120转动过程中限位槽152相对于限位销151的运动。通过限位槽152与限位销151的配合,将翻转上座120和翻转底座110的转动角度限定在第一预设值的角度内,避免翻转上座120转动角度过大即座椅坐垫400的转动角度过大。当然,在本实施例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限位构件150,只要能够满足限定翻转上座120与翻转底座110的转动角度即可,这样的设计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翻转上座120上设有感应器压板160,感应器压板160折弯设置,感应器压板160包括安装板161和接触板162,安装板161固定连接在翻转上座120上,接触板162与安装板161的夹角与第一预设值的角度之和为180°。翻转底座110包括右底座110a和左底座110b,翻转上座120包括与右底座110a连接的右支架120a及与左底座110b连接的左支架120b,左支架120b与刹车机构200连接,右支架120a上连接有刹车感应机构270,刹车感应机构270与车辆内部的驻车指示设备连接。以使得当车辆在左支架120b触动刹车机构200的同时,右支架120a触动刹车感应机构270,使得车辆的驻车指示设备如刹车灯亮起,有利于提醒司机或后方来车,保障驻车安全。在实际操作中,刹车感应机构270包括用于感应右支架120a转动的接触开关,通过右支架120a转动时带动感应器压板160转动,以实现接触板162对刹车感应机构270的接触开关的触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实现翻转底座110和翻转上座120锁紧的保险锁构件,保险锁构件包括设置在翻转底座110上的第一销孔181和设置在所示翻转上座120上的第二销孔182,保险锁构件还包括用于与第一销孔181和第二销孔182配合的保险销183。当需要进行维修等情况不需要使用座椅的驻车制动功能时,可以按下座椅坐垫400,通过保险销183分别穿过第一销孔181和第二销孔182将翻转底座110和翻转上座120锁定,从而座椅坐垫400就无法自动回弹向上翻转,此时没有制动功能,使得座椅坐垫400与坐垫安装座300与普通座椅一样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翻转底座110上还设有第三销孔184,当需要使用座椅的驻车制动功能时,将保险销183从第一销孔181和第二销孔182内取下,放入第三销孔184中,即可接触翻转底座110与翻转上座120的固定连接。同时,闲置的保险销183可以放置在第三销孔184中进行存放,方便随时取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翻转底座110上设有若干用于与坐垫安装座300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11,翻转上座120上设有若干用于与座椅坐垫400连接的第二安装孔121,以方便整个装置直接安装在原装车辆上。具体地,通过螺丝或螺栓与第一安装孔111配合将翻转底座110固定安装在坐垫安装座300上,通过螺丝或螺栓与第二安装孔121配合将翻转上座120固定安装在座椅坐垫400上。从而,保证翻转底座110固定在坐垫安装座300上,而通过翻转上座120的转动带动座椅坐垫400进行转动,以实现当司机离开座椅坐垫400时,完成自动驻车操作。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机构(100),所述翻转机构(100)设置在座椅坐垫(400)和坐垫安装座(300)之间,所述翻转机构(100)包括翻转底座(110)和翻转上座(120),所述翻转底座(110)与所述坐垫安装座(300)连接,所述翻转上座(120)与所述座椅坐垫(400)连接;所述翻转底座(110)的一端与所述翻转上座(120)的一端通过转轴(130)转动连接,所述翻转底座(110)与所述翻转上座(120)之间设有带动所述翻转上座(120)相对所述翻转底座(110)转动的复位机构,所述翻转机构(100)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翻转底座(110)和所述翻转上座(120)在第一预设值内转动的限位构件(150);
所述翻转上座(120)上连接有用于完成车辆刹车的刹车机构(200),所述翻转上座(120)相对所述翻转底座(110)转动角度在第二预设值内时,所述翻转上座(120)不触发刹车机构(200),所述翻转上座(120)相对所述翻转底座(110)转动角度超过第一预设值至达到最大行程的第二预设值之间,所述翻转上座(120)触发所述刹车机构(200)对车辆进行刹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30)的一端上设有驱动齿轮(131),所述驱动齿轮(131)传动连接有从动齿轮(132),所述从动齿轮(132)上设有拉线杆(133),所述刹车机构(200)包括自动驻车线(210),所述自动驻车线(210)的一端与所述拉线杆(133)连接,所述自动驻车线(210)的另一端与车辆的驻车刹车线(2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复位机构包括拉力弹簧(140),所述拉力弹簧(140)的一端与所述翻转底座(110)连接,所述拉力弹簧(140)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上座(120)连接,所述拉力弹簧(140)在所述第一预设值内处于拉伸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力调节构件(170),所述拉力调节构件(170)包括螺杆(171),所述螺杆(171)的一端与所述翻转底座(110)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71)的另一端与所述拉力弹簧(14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为30°,所述第二预设值为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构件(150)包括设置在所述翻转底座(110)上的限位销(151)及设置在所述翻转上座(120)上的限位槽(152),所述限位槽(152)呈弧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底座(110)包括右底座(110a)和左底座(110b),所述翻转上座(120)包括与所述右底座(110a)连接的右支架(120a)及与所述左底座(110b)连接的左支架(120b),所述左支架(120b)与所述刹车机构(200)连接,所述右支架(120a)上连接有刹车感应机构(270),所述刹车感应机构(270)与车辆内部的驻车指示设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现所述翻转底座(110)和所述翻转上座(120)锁紧的保险锁构件,所述保险锁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翻转底座(110)上的第一销孔(181)和设置在所示翻转上座(120)上的第二销孔(182),保险锁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销孔(181)和所述第二销孔(182)配合的保险销(18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底座(110)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坐垫安装座(300)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翻转上座(120)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座椅坐垫(400)连接的第二安装孔(121)。
CN202321285383.2U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 Active CN220884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5383.2U CN220884355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5383.2U CN220884355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4355U true CN220884355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8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5383.2U Active CN220884355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4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92027B2 (ja) 車輌用電動格納式補助ステップ
EP1117582B1 (en) A device at an operating handle for parking brakes
CN105774772A (zh) 汽车智能制动自动执行系统及实施方法
CN220884355U (zh) 一种自动驻车制动装置
US4464016A (en) Power-adjusted mirror with motor on housing and offset center wheel
CN110329225B (zh) 厢式货车
CN111071224A (zh) 纯机械式车辆驻车制动自动拉紧装置
JP3491384B2 (ja) 車両移動装置
EP2346731B1 (en) A centre stand actuator kit for a lightweight motorcycle
CN211229905U (zh) 一种新型中央电控锁体装置
CN213057294U (zh) 一种易于操控的辅助轮装置及涡轮蜗杆电机
CN109624705B (zh) 一种刹车油门组合踏板及其加速、刹车方法
CN211943264U (zh) 纯机械式车辆驻车制动自动拉紧装置
WO2023035771A1 (zh) 一种安全带卷收锁止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16833658U (zh) 轨道用司机室座椅电动驱动机构
CN210284417U (zh) 备胎升降器
CN220447857U (zh) 一种满足大行程需求的牵引车停车制动器
CN217975818U (zh) 一种电子防倾锁止装置
CN216915698U (zh) 一种车辆踏板
CN216232534U (zh) 一种基于气弹簧的脚踏式调节的方向机总成
CN218805751U (zh) 一种防盗电子刹车机构
CN221090772U (zh) 一种驻车制动手柄装置
CN212605048U (zh) 一种碰撞溃缩踏板
CN218929653U (zh) 防倾倒装置及电动滑板车
CN214874801U (zh) 站台间隙补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