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0437U - 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0437U
CN220880437U CN202322456170.8U CN202322456170U CN220880437U CN 220880437 U CN220880437 U CN 220880437U CN 202322456170 U CN202322456170 U CN 202322456170U CN 220880437 U CN220880437 U CN 220880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ore
molding block
block
ca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561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吉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ida Found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ida Found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ida Found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ida Found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0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0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它包括: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卡板、固定在所述卡板顶部的型芯、开设在所述型芯外侧面上的砂芯槽、设置在所述砂芯槽内的砂芯、可相对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型芯外侧的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接合处的浇道、形成在所述第一成型块、第二成型块和型芯之间的铸造槽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铸造槽内的顶杆,所述浇道与铸造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型芯来铸造编码器壳体的内腔,通过型芯外侧壁上的砂芯来铸造编码器壳体内侧壁上的凸起状结构,开模时直接将砂芯顶破即可,整个过程只需一次铸造工艺,而且产品一次成型,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以及加工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编码器是将信号(比如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广泛应用在工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等行业,为了实现对编码器的封装以及保护,编码器通常安装在编码器壳体内,以起到防尘、防潮的作用。
如图1、2所示为编码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编码器壳体整体呈薄壁状,内部的空腔用于放置编码器,编码器壳体的侧槽方便在编码器的侧部安装元件,编码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组凸起结构,用于对内腔的编码器进行限位。在铸造附图所示的编码器壳体时,由于壳体内部呈空腔式,且内侧壁上设有凸起,因此使用常规的铸造模具,无法完成后续的开模。
现有技术中对附图所示的编码器壳体进行加工时,通常情况下会用到二次铸造工艺,即首先完成编码器壳体主体结构的铸造,然后将半成品放入下一套模具中,进行内侧凸起结构的铸造,最后从模具中取出。现有的铸造工艺由于需要进行两次铸造工序,因此延长了加工的时间,降低了加工效率,而且分两次铸造会在铸造连接处产生接合线,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浪费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编码器壳体通过二次铸造工艺成型,而带来的加工效率低以及产品合格率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它包括:
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卡板、固定在所述卡板顶部的型芯、开设在所述型芯外侧面上的砂芯槽、设置在所述砂芯槽内的砂芯、可相对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型芯外侧的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接合处的浇道、形成在所述第一成型块、第二成型块和型芯之间的铸造槽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铸造槽内的顶杆,所述浇道与铸造槽相连通。
优化的,它还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成型块顶部的盖板、开设在所述盖板上的外进料孔和外排气孔、固定在所述盖板底部的压板以及开设在所述压板上的内进料孔和内排气孔,所述外进料孔、内进料孔和浇道相连通,所述外排气孔、内排气孔和铸造槽的顶部相连通。
优化的,它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顶部的下插槽、开设在所述盖板底部的上插槽、固定在所述上插槽内的插块、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顶部的第一压槽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成型块顶部的第二压槽;
当所述盖板带动压板下降时,所述插块插设在下插槽内,所述压板压合在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内。
优化的,它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底部的第一卡槽、开设在所述第二成型块底部的第二卡槽、开设在所述卡板顶部的型芯槽以及贯穿所述卡板的顶杆槽,所述顶杆穿设在顶杆槽内,所述型芯固定在型芯槽内;
当所述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向内移动时,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设在卡板上。
优化的,它还包括一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成型块两侧的定位块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成型块两侧的定位槽,当所述第一成型块向内移动时,所述定位块插在定位槽内。
优化的,所述浇道包括开设在第一成型块上的第一浇道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成型块上的第二浇道。
优化的,它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内侧的第一型腔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成型块内侧的第二型腔,所述型芯位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通过型芯来铸造编码器壳体的内腔,通过型芯外侧壁上的砂芯来铸造编码器壳体内侧壁上的凸起状结构,开模时直接将砂芯顶破即可,整个过程只需一次铸造工艺,节约了铸造工序,提高了加工的效率;而且产品一次成型,不会产生接合线,因此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进一步地,将第一浇道和第二浇道分别设置在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的接合线两侧,在浇筑时同时进行四点浇筑,避免提前冷却而导致产品出现裂痕,而且在开模时避免了干涉的发生;
进一步地,依靠卡板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配合,确定第二成型块移动位置的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壳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压板和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成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成型块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成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成型块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盖板;2、外进料孔;3、外排气孔;4、压板槽;5、上插槽;6、压板;7、内进料孔;8、内排气孔;9、插块;10、第一成型块;11、第一压槽;12、第一浇道;13、第一型腔;14、定位块;15、第一卡槽;16、下插槽;17、第二成型块;18、第二压槽;19、第二浇道;20、第二型腔;21、定位槽;22、第二卡槽;23、卡板;24、型芯槽;25、型芯;26、顶杆槽;27、砂芯槽;28、砂芯;29、底板;30、铸造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3-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它通常用于铸造如图1、2所示编码器壳体,编码器壳体整体呈薄壁状,内部的空腔用于放置编码器,编码器壳体的侧槽方便在编码器的侧部安装元件,编码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组凸起结构,用于对内腔的编码器进行限位。在铸造附图所示的编码器壳体时,由于壳体内部呈空腔式,且内侧壁上设有凸起,因此使用常规的铸造模具,无法完成后续的开模,本实用新型通过型芯25来铸造编码器壳体的内腔,通过型芯25外侧壁上的砂芯28来铸造编码器壳体内侧壁上的凸起状结构,开模时直接将砂芯28顶破即可。
底板29通常固定在铸造机台上,用于承载后续各结构。如图14所示,为卡板23的结构示意图,卡板23固定在底板29的顶部,卡板23用于为后续第一成型块10和第二成型块17的内移进行限位。卡板23的顶部开设有型芯槽24,如图13所示,型芯25固定在型芯槽24内,且型芯25的底部与型芯槽24的底部相配合,确保型芯25在卡板23上不发生偏移,从而提高铸造产品的效果,通过设置内置的型芯25,来成型编码器壳体的内腔。
顶杆槽26圆周开设在卡板23上,顶杆穿过顶杆槽26用于将铸造成型后的产品顶起。砂芯槽27开设在型芯25的外周面上,砂芯28设置在砂芯槽27内,用于成型编码器壳体内侧壁上的凸起结构(砂芯28一般由铸造砂、型砂粘结剂和辅助物等造型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砂芯28的外侧设置有与编码器壳体内侧壁凸起相配合的凹槽,熔融的胶料流至砂芯28外侧的凹槽内,成型后便形成编码器壳体内侧壁的凸起结构,在开模时,由成型产品将砂芯28顶碎即可完成脱模,操作工将破碎的砂芯28清理之后,再进行下一次的铸造)。
第一成型块10有两组,相对设置在型芯25的外侧且可朝向型芯25移动,如图9、10所示,为第一成型块1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成型块10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浇道12和第一型腔13,两组第一浇道12位于第一型腔13的两侧,外部熔融的胶料通过第一浇道12流入第一型腔13内。第一成型块10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卡槽15,第一成型块10向内移动时,第一卡槽15会卡在卡板23上,依靠卡板23与第一卡槽15的配合,确定第一成型块10移动位置的准确。
第一成型块10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压槽11,第一压槽11与压板6相配合,对压板6的下降进行限位。定位块14一体连接在第一成型块10的两侧,与第二成型块17上的定位槽21相配合,第二成型块17合模之后,对第一成型块10的合模起到定位的作用。下插槽16开设在其中一组第一成型块10的顶部,与插块9相配合,对盖板1的下降运动进行限位。
第二成型块17有两组,相对设置在型芯25的外侧且可朝向型芯25移动,如图11、12所示,为第二成型块17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浇道19和第二型腔20开设在第二成型块17的内侧,且第二浇道19位于第二型腔20的两侧,当第一成型块10与第二成型块17合模之后,第二浇道19与第一浇道12对合,此时第一浇道12和第二浇道19分别位于第一成型块10和第二成型块17的接合线两侧,在开模时避免发生干涉。在浇筑时可以同时进行四点浇筑,确保铸造槽30内胶料的冷却时间相同。由于编码器壳体的侧壁较薄,因此单点浇筑很容易导致铸造槽30内胶料冷却时间不同,容易在产品上留下裂痕。
第二压槽18开设在第二成型块17的顶部,第二压槽18与压板6相配合,对压板6的下降进行限位。定位槽21开设在第二成型块17的两侧,且与定位块14相配合,第一成型块10向内合模时,定位块14插在定位槽21内。第二卡槽22开设在第二成型块17的底部,当第二成型块17向内移动时,第二卡槽22卡设在卡板23上,依靠卡板23与第二卡槽22的配合,确定第二成型块17移动位置的准确。
型芯25位于两组第一型腔13和两组第二型腔20围成的空间内,型芯25与第一型腔13和第二型腔20之间的间隙为铸造槽30,外部熔融的胶料注入铸造槽30内成型。
如图7所示,为盖板1的结构示意图,盖板1的底部开设有压板槽4,用于固定压板6。外进料孔2和外排气孔3开设在盖板1上,外进料孔2用于胶料的注入,外排气孔3用于铸造时内部气体的排出,避免产品出现气泡等不良现象。上插槽5开设在盖板1的底部,插块9固定在上插槽5内,且与下插槽16相配合,当盖板1下降时,插块9插设在下插槽16内,依靠插块9与下插槽16的配合,确保盖板1下降位置的准确,方便胶料的注入。
如图8所示,为压板6的结构示意图,压板6固定在压板槽4内,随着盖板1同步升降。内进料孔7和内排气孔8开设在压板6上,内进料孔7与外进料孔2相配合,且与第一浇道12和第二浇道19相连通,内排气孔8和外排气孔3相配合,且与铸造槽30的顶部相连通,用于排出铸造时产生的气体。盖板1带动压板6下降,当插块9插设在下插槽16内后,此时压板6插在第一压槽11和第二压槽18内。
本实用新型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的铸造原理如下:
首先将熔融的胶料注入外进料孔2,胶料透过内进料孔7、第一浇道12和第二浇道19而流入铸造槽30内,成型之后先竖直打开盖板1与压板6,然后水平向外打开第一成型块10,最后水平向外打开第二成型块17,由顶杆穿过顶杆槽26而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在顶出过程中会将砂芯28顶碎,操作工将破碎的砂芯28清理之后,再进行下一次的铸造。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底板(29)、固定在所述底板(29)顶部的卡板(23)、固定在所述卡板(23)顶部的型芯(25)、开设在所述型芯(25)外侧面上的砂芯槽(27)、设置在所述砂芯槽(27)内的砂芯(28)、可相对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型芯(25)外侧的第一成型块(10)和第二成型块(17)、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10)和第二成型块(17)接合处的浇道、形成在所述第一成型块(10)、第二成型块(17)和型芯(25)之间的铸造槽(30)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铸造槽(30)内的顶杆,所述浇道与铸造槽(3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成型块(10)顶部的盖板(1)、开设在所述盖板(1)上的外进料孔(2)和外排气孔(3)、固定在所述盖板(1)底部的压板(6)以及开设在所述压板(6)上的内进料孔(7)和内排气孔(8),所述外进料孔(2)、内进料孔(7)和浇道相连通,所述外排气孔(3)、内排气孔(8)和铸造槽(30)的顶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10)顶部的下插槽(16)、开设在所述盖板(1)底部的上插槽(5)、固定在所述上插槽(5)内的插块(9)、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10)顶部的第一压槽(11)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成型块(17)顶部的第二压槽(18);
当所述盖板(1)带动压板(6)下降时,所述插块(9)插设在下插槽(16)内,所述压板(6)压合在第一压槽(11)和第二压槽(18)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10)底部的第一卡槽(15)、开设在所述第二成型块(17)底部的第二卡槽(22)、开设在所述卡板(23)顶部的型芯槽(24)以及贯穿所述卡板(23)的顶杆槽(26),所述顶杆穿设在顶杆槽(26)内,所述型芯(25)固定在型芯槽(24)内;
当所述第一成型块(10)和第二成型块(17)向内移动时,所述第一卡槽(15)和第二卡槽(22)卡设在卡板(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成型块(10)两侧的定位块(14)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成型块(17)两侧的定位槽(21),当所述第一成型块(10)向内移动时,所述定位块(14)插在定位槽(2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包括开设在第一成型块(10)上的第一浇道(12)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成型块(17)上的第二浇道(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成型块(10)内侧的第一型腔(13)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成型块(17)内侧的第二型腔(20),所述型芯(25)位于第一型腔(13)和第二型腔(20)内。
CN202322456170.8U 2023-06-21 2023-09-11 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 Active CN2208804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39752 2023-06-21
CN202321583975 2023-06-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0437U true CN220880437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1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56170.8U Active CN220880437U (zh) 2023-06-21 2023-09-11 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0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880437U (zh) 一种编码器壳体用砂芯铸造模具
CN102672113A (zh) 由树脂砂单箱浇注玻璃模具铜合金口模的方法
CN202388722U (zh) 一种自动去除水口的注塑模具
CN212860234U (zh) 一种用于加工红外pc片的注塑模芯结构
CN112829218A (zh) 一种带usb口无拔模斜度注塑产品的模具及其制作工艺
CN208787495U (zh) 一种降低动定模分型线错位模具
CN220808363U (zh) 一种免剪胶注塑模具
CN219947064U (zh) 快速选型阵列设定式注塑成型结构
CN215144586U (zh) 模具斜顶抽出防变形机构
CN218171209U (zh) 一种用于生产贴纸的模具
CN220923194U (zh) 一种异形家电结构件真空注塑模具
CN214111329U (zh) 一种塑料底盖与反光罩同步成型模具
CN214521635U (zh) 一种带usb口无拔模斜度注塑产品的模具
CN219667300U (zh) 一种塑料杯注塑成型设备
CN219581629U (zh) 一种连接器毛坯的压铸模具
CN213968610U (zh) 一种定位精确的冲压模具
CN220560368U (zh) 一种三联体结构金属型模具
CN210233815U (zh) 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
CN218701014U (zh) 一种模具顶出结构
CN219133037U (zh) 大型箱体倒装式塑料模具
CN218777042U (zh) 一种用于细长且空心的医疗产品注塑模具
CN219133080U (zh) 一种便于出料的热流道模具
CN216032261U (zh) 塑料制品加工模具
CN220348939U (zh) 米桶滑盖注塑成型模具
CN220720030U (zh) 一种具有拆装结构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