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9971U - 一种卸套筒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卸套筒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9971U
CN220879971U CN202322391391.1U CN202322391391U CN220879971U CN 220879971 U CN220879971 U CN 220879971U CN 202322391391 U CN202322391391 U CN 202322391391U CN 220879971 U CN220879971 U CN 220879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leeve
cylinder
bas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913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家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j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j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j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j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913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9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9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9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应用在卸套筒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底座一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动马达一和转动马达二,在对卸套筒用装置进行使用时,通过将轮体将底座移动至需要卸料的行车附近,运行转动马达一,便于调节件与移动环之间的连接角度调整,在调节件的角度调整中,带动移动件向上翻转一端距离,随后气缸运行伸出,带动移动件向套筒移动,再次运行转动马达一,使其带动移动件下降一端距离,随后停留在套筒一侧,此时气缸缩回,使得行车上的套筒能够被拉回至放置槽内部,该结构增加了对套筒卸料的便利性,且不影响行车的正常使用,其使用中,稳定性佳,不易出现倾倒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卸套筒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卸套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卸套筒用装置。
背景技术
钢卷,又称卷钢,是钢材受热压、冷压成型为卷状,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方便进行各种加工,而钢卷在加工时需要用过套筒对其进行收卷,在其生产结束后,利用行车将套筒进行搬运至指定位置,随后配合起吊装置将行车与套筒之间进行分离,在其分离过程中,对于套筒的捆绑固定较为繁琐,且拆卸成本过大,同时拆卸效率较低。
目前,公告号为:CN203678912U的中国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卸套筒机构,包括液压缸、油缸接头、卡板、第一轮子、架体、轨道、支座、第二轮子、收集筐和小车托架;其中,液压缸固定,液压缸通过油缸接头与卡板相连接,卡板进而与架体相连接,架体再与支座相连接,第一轮子设置于架体的两侧,第一轮子下端设有轨道,第二轮子安装在支座上,收集筐放置于液压缸上方的支架上,液压缸安装于支架的底板上,小车托架通过销轴固定在架体上,小车托架垂直于收集筐所在的平面运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套筒的存放问题,不必每次将套筒一个一个地吊走。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将套筒先存放到一起,整体吊走。这样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资源,提高了机组生产率。
该卸套筒机构通过推动小车托架绕销轴旋转,但实际使用中,小车托架位于行车上,处于行走轨道上,将如何对其进行旋转操作,且在其旋转中,存在不稳定因素,易产生不可控的倾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其优点是便于拆卸套筒,增加稳定性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动马达一和转动马达二,所述壳体的内部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杆与螺杆,所述连杆的表面套接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杆体一,所述杆体一的内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杆体一一端的杆体二,所述杆体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件,所述螺杆两端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与连杆之间相互套接,所述移动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调节件的一侧开设有配合卡块卡接使用的卡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卸套筒用装置进行使用时,通过将轮体将底座移动至需要卸料的行车附近,运行转动马达一,便于调节件与移动环之间的连接角度调整,在调节件的角度调整中,带动移动件向上翻转一端距离,随后气缸运行伸出,带动移动件向套筒移动,再次运行转动马达一,使其带动移动件下降一端距离,随后停留在套筒一侧,此时气缸缩回,使得行车上的套筒能够被拉回至放置槽内部,该结构增加了对套筒卸料的便利性,且不影响行车的正常使用,其使用中,稳定性佳,不易出现倾倒情况,在对卸套筒用装置进行使用时,该装置可通过转动马达二的运行实现对不同长度套筒的配合使用,在转动马达二的运行中,将带动螺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其表面螺纹块带动移动环,并通过卡块与卡槽的设置带动调节件进行横向的移动,从而使得移动件移动,得以进行对不同长度的套筒进行适配使用,增加其使用范围,同时在卡块与卡槽的连接中,同时可使得调节件能够在卡槽内部进行转动调节,增加其两者之间的连接性及同步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凸块,所述调节件的内部开设有配合凸块卡接使用的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块与凹槽卡接使用,便于调节件在连杆表面移动的同时,又能够受其影响进行同步转动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二一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一,所述杆体一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滑块一滑动使用的滑槽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一与滑槽一之间的连接,便于杆体二在杆体一内部进行移动导向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杆体一内部固定连接的固定环,所述杆体一的一端开设有配合气缸散热使用的散热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环将对气缸进行支撑固定使用,散热孔配合气缸进行通风散热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马达一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连杆之间相互固定套接,所述转动马达一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壳体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马达一的运行将通过联轴器的固定套接,同步带动连杆进行转动使用,固定板一对转动马达一进行支撑固定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马达二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杆之间相互固定套接,所述转动马达二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壳体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马达二的运行将通过联轴器的固定套接,同步带动螺杆进行转动使用,固定板二对转动马达二进行支撑固定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轮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放置槽配合套筒进行贴合放置使用,轮体便于底座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块二,所述壳体的内侧开设有配合滑块二滑动使用的滑槽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槽二与滑块二之间的滑动连接,便于螺纹块在壳体内部进行顺畅的移动导向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对卸套筒用装置进行使用时,通过将轮体将底座移动至需要卸料的行车附近,运行转动马达一,便于调节件与移动环之间的连接角度调整,在调节件的角度调整中,带动移动件向上翻转一端距离,随后气缸运行伸出,带动移动件向套筒移动,再次运行转动马达一,使其带动移动件下降一端距离,随后停留在套筒一侧,此时气缸缩回,使得行车上的套筒能够被拉回至放置槽内部,该结构增加了对套筒卸料的便利性,且不影响行车的正常使用,其使用中,稳定性佳,不易出现倾倒情况;
2、本实用新型在对卸套筒用装置进行使用时,该装置可通过转动马达二的运行实现对不同长度套筒的配合使用,在转动马达二的运行中,将带动螺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其表面螺纹块带动移动环,并通过卡块与卡槽的设置带动调节件进行横向的移动,从而使得移动件移动,得以进行对不同长度的套筒进行适配使用,增加其使用范围,同时在卡块与卡槽的连接中,同时可使得调节件能够在卡槽内部进行转动调节,增加其两者之间的连接性及同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壳体与调节件配合使用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环正视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调节件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壳体;3、调节件;4、杆体一;5、杆体二;6、气缸;7、移动件;8、连杆;9、螺杆;10、螺纹块;11、移动环;12、卡块;13、卡槽;14、凸块;15、凹槽;16、转动马达一;17、转动马达二;18、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一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2,壳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动马达一16和转动马达二17,壳体2的内部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杆8与螺杆9,连杆8的表面套接有调节件3,调节件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杆体一4,杆体一4的内部设有气缸6,气缸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杆体一4一端的杆体二5,杆体二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件7,在对卸套筒用装置进行使用时,通过将轮体将底座1移动至需要卸料的行车附近,运行转动马达一16,便于调节件3与移动环11之间的连接角度调整,在调节件3的角度调整中,带动移动件7向上翻转一端距离,随后气缸6运行伸出,带动移动件7向套筒移动,再次运行转动马达一16,使其带动移动件7下降一端距离,随后停留在套筒一侧,此时气缸6缩回,使得行车上的套筒能够被拉回至放置槽18内部,该结构增加了对套筒卸料的便利性,且不影响行车的正常使用,其使用中,稳定性佳,不易出现倾倒情况。
参考图4,连杆8表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凸块14,调节件3的内部开设有配合凸块14卡接使用的凹槽15,通过凸块14与凹槽15卡接使用,便于调节件3在连杆8表面移动的同时,又能够受其影响进行同步转动使用。
参考图2,杆体二5一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一,杆体一4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滑块一滑动使用的滑槽一,通过滑块一与滑槽一之间的连接,便于杆体二5在杆体一4内部进行移动导向使用。
参考图2,气缸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杆体一4内部固定连接的固定环,杆体一4的一端开设有配合气缸6散热使用的散热孔,通过固定环将对气缸6进行支撑固定使用,散热孔配合气缸6进行通风散热使用。
参考图1,转动马达一1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连杆8之间相互固定套接,转动马达一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壳体2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一,通过转动马达一16的运行将通过联轴器的固定套接,同步带动连杆8进行转动使用,固定板一对转动马达一16进行支撑固定使用。
参考图2,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8,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轮体,通过放置槽18配合套筒进行贴合放置使用,轮体便于底座1进行移动。
使用过程简述:在对卸套筒用装置进行使用时,通过将轮体将底座1移动至需要卸料的行车附近,将其放置槽18与套筒并列放置,随后运行转动马达一16,将通过联轴器的固定套接,同步带动连杆8进行转动,而在其表面的调节件3受到凸块14与凹槽15的卡接影响,便于调节件3在连杆8表面移动的同时,又能够受其影响进行同步转动使用,在调节件3围连杆8转动的同时,卡块12与卡槽13之间的卡接,便于调节件3与移动环11之间的连接角度调整,卡块12可在卡槽13内部进行滑动,在调节件3的角度调整中,带动移动件7向上翻转一端距离,使其高于套筒高度,随后气缸6运行伸出,带动杆体二5伸出杆体一4内部,滑块一与滑槽便于杆体二5在杆体一4内部进行移动导向使用,随后移动件7向套筒移动,并位于其一侧的顶部,再次运行转动马达一16,使其带动移动件7下降一端距离,随后停留在套筒一侧,此时气缸6缩回,使得行车上的套筒能够被拉回至放置槽18内部,放置槽18配合套筒进行贴合放置使用,在实际使用中,底座1低于行车高度为最佳,该结构增加了对套筒卸料的便利性,且不影响行车的正常使用,其使用中,稳定性佳,不易出现倾倒情况。
实施例2:
参考图1、图2、图4、图5和图6,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包括底座1,螺杆9两端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0,螺纹块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环11,移动环11与连杆8之间相互套接,移动环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12,调节件3的一侧开设有配合卡块12卡接使用的卡槽13,在对卸套筒用装置进行使用时,该装置可通过转动马达二17的运行实现对不同长度套筒的配合使用,在转动马达二17的运行中,将带动螺杆9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其表面螺纹块10带动移动环11,并通过卡块12与卡槽13的设置带动调节件3进行横向的移动,从而使得移动件7移动,得以进行对不同长度的套筒进行适配使用,增加其使用范围,同时在卡块12与卡槽13的连接中,同时可使得调节件3能够在卡槽13内部进行转动调节,增加其两者之间的连接性及同步性。
参考图4,转动马达二1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杆9之间相互固定套接,转动马达二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壳体2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二,通过转动马达二17的运行将通过联轴器的固定套接,同步带动螺杆9进行转动使用,固定板二对转动马达二17进行支撑固定使用。
参考图4,螺纹块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块二,壳体2的内侧开设有配合滑块二滑动使用的滑槽二,通过滑槽二与滑块二之间的滑动连接,便于螺纹块10在壳体2内部进行顺畅的移动导向设计。
使用过程简述:在对卸套筒用装置进行使用时,该装置可通过转动马达二17的运行实现对不同长度套筒的配合使用,在转动马达二17的运行中,将带动螺杆9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其表面螺纹块10带动移动环11,并通过卡块12与卡槽13的设置带动调节件3进行横向的移动,从而使得移动件7移动,得以进行对不同长度的套筒进行适配使用,增加其使用范围,同时在卡块12与卡槽13的连接中,同时可使得调节件3能够在卡槽13内部进行转动调节,增加其两者之间的连接性及同步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动马达一(16)和转动马达二(17),所述壳体(2)的内部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杆(8)与螺杆(9),所述连杆(8)的表面套接有调节件(3),所述调节件(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杆体一(4),所述杆体一(4)的内部设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杆体一(4)一端的杆体二(5),所述杆体二(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件(7),所述螺杆(9)两端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0),所述螺纹块(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环(11),所述移动环(11)与连杆(8)之间相互套接,所述移动环(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12),所述调节件(3)的一侧开设有配合卡块(12)卡接使用的卡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8)表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凸块(14),所述调节件(3)的内部开设有配合凸块(14)卡接使用的凹槽(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二(5)一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一,所述杆体一(4)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滑块一滑动使用的滑槽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杆体一(4)内部固定连接的固定环,所述杆体一(4)的一端开设有配合气缸(6)散热使用的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马达一(1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连杆(8)之间相互固定套接,所述转动马达一(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壳体(2)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马达二(1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杆(9)之间相互固定套接,所述转动马达二(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壳体(2)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8),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轮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套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块(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块二,所述壳体(2)的内侧开设有配合滑块二滑动使用的滑槽二。
CN202322391391.1U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卸套筒用装置 Active CN220879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1391.1U CN220879971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卸套筒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1391.1U CN220879971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卸套筒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9971U true CN220879971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91391.1U Active CN220879971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卸套筒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99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33005U (zh) 一种机械产品装配台
CN208663724U (zh) 一种可调节的电子元器件加工平台
CN207402777U (zh) 一种自动可调式隔板移栽设备
CN102218482A (zh) 大型回转体板材件旋压成形用外撑胀紧式工件夹紧装置
CN220879971U (zh) 一种卸套筒用装置
CN213729288U (zh) 一种铸造用的砂箱翻转装置
CN219542101U (zh) 一种耐磨板自动堆焊设备
CN203887099U (zh) 机械手
CN209631967U (zh) 一种可调节的板金专用数控折弯机模具
CN109774767A (zh) 一种带升降及旋转的钢卷运输小车
CN110883481A (zh) 一种焊接用可调节高度的滚轮架
CN216731159U (zh) 一种铝管型材外焊缝打磨抛光一体化装置
CN212330979U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装配台
CN212667245U (zh) 一种大型物流车安全限位固定装置
CN211141130U (zh) 线缆绕线机
CN209774466U (zh) 一种摆臂轴承定位装置
CN206436121U (zh) 一种气缸压紧工件与旋转运动装置
CN203621138U (zh) 多个助卷头共用助卷器
CN207953521U (zh) 一种汽车管件内壁抛光装置
CN112355981A (zh) 一种多功能模胚换向转角加工定位装置
CN208195927U (zh) 一种升降式汽车加工板激光焊接机构
CN219925070U (zh) 一种智能连续式桁架焊接结构
CN218948474U (zh) 一种塑料阀门加工焊接用固定装置
CN204914555U (zh) 一种圆筒卷边机
CN219542407U (zh) 一种高效的汽车制作卡轴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