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1235U - 一种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1235U
CN220841235U CN202322542129.2U CN202322542129U CN220841235U CN 220841235 U CN220841235 U CN 220841235U CN 202322542129 U CN202322542129 U CN 202322542129U CN 220841235 U CN220841235 U CN 220841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jector
die
mold
eject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421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驰平
郭昕瑜
郭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Zeba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Zeba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Zeba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Zeba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421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1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1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1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内设置有前模仁、前模板、固定板、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弹性件和斜顶,后模内设置有后模仁,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形成有型腔,前模板内开设有上下连通的容纳腔和阶梯槽,固定板设置在阶梯槽内,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上下设置在容纳腔内,且第二顶针板到容纳腔的底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弹性件弹性抵接在固定板和第二顶针板之间,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能同时相对固定板移动;斜顶沿开模方向倾斜延伸,斜顶的第一端与第二顶针板连接,斜顶的第二端伸入型腔内,在开模时,弹性件能带动斜顶背向固定板移动,使得斜顶的第二端端部脱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体积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方法是将塑料材料熔融后注入膜腔,熔融的塑料进入模具中,冷却后形成塑胶产品。通常塑胶产品上会设置有倒扣,倒扣是塑胶产品为满足配装使用需求在产品上设置的突起或凹陷的部分,成型后不能沿分模方向滑出,倒扣的存在阻止了模具前模和后模分离时产品的直接脱离,通常采用前模或者后模滑块机构,或者采用斜顶机构来实现倒扣的脱模。
现有的斜顶机构一般设置在后模上,对于倒扣设置在靠近前模的一侧的情况,在后模上设置斜顶机构明显不适用。现有也存在在前模内设置斜顶机构,如图1所示,斜顶设置在前模内,前模还设置有前模顶针板100,斜顶通过前模顶针板100带动上下移动,而前模顶针板100则通过扣机组件200带动,扣机组件200设置在模具的外侧并与前模顶针板100连接,导致模具体积较大、操作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且无需额外驱动装置驱动斜顶运动的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内设置有前模仁,后模内设置有后模仁,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形成有型腔,前模内还设置有前模板、固定板、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至少一个弹性件和至少一个斜顶,前模板内开设有容纳腔和阶梯槽,阶梯槽与容纳腔上下连通,固定板设置在阶梯槽内,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上下设置在容纳腔内,且第二顶针板到容纳腔的底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固连,弹性件弹性抵接在固定板和第二顶针板之间,使得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能同时相对固定板移动;斜顶沿开模方向倾斜延伸,斜顶的一端与第一顶针板或第二顶针板连接,斜顶的第二端穿过前模板和前模仁伸入型腔内,开模时,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能驱动斜顶背向固定板移动,使得斜顶的第二端端部脱模。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前模内设置斜顶,有利于实现产品上侧倒扣部位的脱模;通过设置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用于固定斜顶,方便斜顶的安装;通过设置弹性件弹性抵接在固定板和第二顶针板之间,方便在开模时弹性件能带动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及斜顶向下移动,进而实现斜顶的脱模和顶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外设扣机组件,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能减小模具体积,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方案是,容纳腔包括底壁和四个侧壁,四个侧壁首尾相连地设置在底壁上,容纳腔在底壁相对的一侧开设出入口,容纳腔在出入口的四周开设有阶梯槽,固定板设置在阶梯槽内,固定板与第一顶针板邻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四周封闭的容纳腔,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和固定板均设置在前模板的内侧,具有精简模具表面结构的优点。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顶针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顶针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滑座,滑座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滑座通过穿过第一安装孔的螺栓与第一顶针板固连,斜顶的第一端与滑座活动连接,斜顶的第二端设置有倒扣部。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顶针板上开设有过孔,第二顶针板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与过孔对应设置并连通;弹性件设置在过孔和凹槽内,弹性件弹性抵接在固定板的底壁和凹槽的槽底之间。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过孔和凹槽,用于容纳弹性件,避免弹性件占据较大空间,有利于为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在容纳腔内的移动预留足够空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顶针板上还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的第一端与第一顶针板或第二顶针板连接,驱动杆的第二端穿过前模板与后模邻接,在合模时,后模能推动驱动杆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和斜顶向固定板方向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驱动杆,用于在合模时实现斜顶的复位,避免在合模时后模直接作用于斜顶,防止斜顶断裂。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顶针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第一导柱的第一端与第一顶针板或第二顶针板连接,第一导柱的第二端活动地插装在前模仁内,第二导柱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导柱的第二端上,第二导柱活动地插装在后模仁内。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一导柱,有利于方便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沿开模方向移动;通过设置第二导柱,有利于矫正前模仁和后模仁的相对位置,防止两者位置偏移;通过设置第二导柱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在第二导柱磨损严重时,及时更换。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导柱的底壁不超出前模仁的底壁,第一导柱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第二导柱的上部伸入前模仁内,第二导柱的上部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一导柱的第二端部不超出前模仁的底壁,避免在合模时第一导柱与后模仁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方案是,后模仁开设有配合孔和穿孔,配合孔与穿孔上下设置并连通,穿孔穿出后模仁的底壁,第二导柱与配合孔间隙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穿孔,当第二导柱插入配合孔内并向下移动时,配合孔内的空气能从穿孔向后模仁与后模板之间的间隙排出,防止空气向上移动并积聚在型腔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斜顶的数量设为两个以上,两个斜顶沿垂直开模方向排列设置,两个斜顶均与第一顶针板或第二顶针板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斜顶,能同时实现多个倒扣脱模。
进一步的方案是,模具还包括两个行位组件,两个行位组件分别设置在型腔的两侧,行位组件包括斜杆、行位座和固定座,固定座设置在前模板上,行位座设置在后模上,斜杆沿开模方向倾斜延伸,斜杆的第一端与固定座连接,斜杆的第二端插装在行位座内,在开模时,斜杆能带动行位座沿垂直开模方向向外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模具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板、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视角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
前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前模座1、水口板2、前模板3和前模仁4;后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后模仁6、后模板7、后模模脚8和后模座9。前模仁4和后模仁6相对设置,前模仁4和后模仁6之间形成有型腔5。
前模板3内开设有容纳腔31,容纳腔31包括底壁和四个侧壁,四个侧壁首尾相连地设置在底壁上,容纳腔31在底壁相对的一侧开设出入口,容纳腔31在出入口的四周开设有阶梯槽32,阶梯槽32与容纳腔31连通。
前模板3内设置有固定板33、第一顶针板34、第二顶针板35、至少一个弹性件36和至少一个斜顶37,本实施例以两个弹性件36和两个斜顶37为例进行说明。固定板33、第一顶针板34和第二顶针板35从上至下依次地设置,其中固定板33设置在阶梯槽32内,第一顶针板34和第二顶针板35设置在容纳腔31内。固定板33与第一顶针板34邻接,第一顶针板34与第二顶针板35固连,第二顶针板35的底壁到容纳腔31的底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便于为第一顶针板34和第二顶针板35的移动预留足够空间。
第一顶针板34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41,第一安装孔341贯穿第一顶针板34的厚度方向。第二顶针板35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51和滑座352,第二安装孔351贯穿第二顶针板35的厚度方向,滑座352设置在第二安装孔351内,滑座352通过穿过第一安装孔341的螺栓与第一顶针板34固连,滑座352上设置有滑槽。
斜顶37沿开模方向倾斜延伸,斜顶37的第一端与第一顶针板34连接,斜顶37的第二端穿过前模板3和前模仁4伸入型腔5内。具体地:斜顶37的第一端设置在滑槽内并与滑座352活动连接,斜顶37的第二端设置有倒扣部371,倒扣部371设置在型腔5内,倒扣部371的形状和结构根据产品倒扣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对应设置。
在开模时,第一顶针板34和第二顶针板35同时背向固定板33下移,以带动斜顶37向下相对前模板3和前模仁4移动,实现斜顶37脱模和产品顶出。
参见图4,为了实现开模时第一顶针板34和第二顶针板35能带动斜顶37下移,本实施例在固定板33和第二顶针板35之间设置有两个弹性件36。具体地:第一顶针板34上开设有两个过孔342,过孔342设置在斜顶37的一侧,过孔342贯穿第一顶针板34的厚度方向。第二顶针板35上开设有两个凹槽353,凹槽353凹陷于第二顶针板35的上表面,凹槽353与第二安装孔351对应设置并连通。弹性件36设置在第二安装孔351和凹槽353内,弹性件36弹性抵接在固定板33的底壁和凹槽353的槽底之间。在合模时,弹性件36处于压缩状态;在开模时,弹性件36伸长,使得第一顶针板34和第二顶针板35能同时背向固定板33方向移动。弹性件36优选为压缩弹簧。
参见图5和图6,为了实现第一顶针板34和第二顶针板35及斜顶37的复位,第二顶针板35上还设置有至少两根驱动杆38。具体地:驱动杆38的第一端贯穿第二顶针板35并与第一顶针板34的底面抵接,实现驱动杆38与第一顶针板34或第二顶针板35固连;驱动杆38的第二端向下穿过前模板3并与后模板7邻接。在合模时,后模板7能推动驱动杆38上移,进而带动第一顶针板34、第二顶针板35和斜顶37向固定板33方向移动,实现斜顶37的复位,防止斜顶37断裂。
为了实现导向作用,第二顶针板35上还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导柱39和至少两根第二导柱40。第一导柱39的第一端贯穿第二顶针板35并第一顶针板34的底面抵接,实现驱动杆38与第一顶针板34或第二顶针板35固连。第一导柱39的第二端穿过前模板3活动地插装在前模仁4内,第一导柱39的底壁不超出前模仁4的底壁。第二导柱40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导柱39的第二端上,第二导柱40的上部伸入前模仁4内,第二导柱40的下部活动地插装在后模仁6内。优选地,第一导柱39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第二导柱40的上部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第一导柱39的直径大于第二导柱40的直径,第一导柱39的长度长于第二导柱40的长度。
后模仁6上同轴地开设有配合孔61和穿孔62,配合孔61与穿孔62上下设置并连通,穿孔62穿出后模仁6的底壁,第二导柱40与配合孔61间隙配合,在第二导柱40插入配合孔61的过程中,配合孔61内的空气从穿孔62向后模仁6与后模板7之间的间隙排出。
在图4中,斜顶37的数量设为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以两个斜顶37为例,两个斜顶37沿垂直开模方向排列设置,两个斜顶37均与第一顶针板34或第二顶针板35固连,即在开模或合模时,两个斜顶37均同步运动,用于同时实现产品两处倒扣的脱模。
参见图7,模具还包括两个行位组件,两个行位组件分别设置在型腔5的两侧,行位组件包括斜杆10、行位座11和固定座12,固定座12设置在前模板3上,行位座11设置在后模板7上,行位座11的一侧伸入前模仁4和后模仁6之间,并组成型腔5的部分腔壁。斜杆10沿开模方向倾斜延伸,斜杆10的第一端与固定座12连接,斜杆10的第二端插装在行位座11内。在开模时,后模板7下移,在斜杆10的作用下,能带动行位座11沿垂直开模方向向外移动,实现产品左右两侧的脱模。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模内设置斜顶,有利于实现产品上侧倒扣部位的脱模;通过设置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用于固定斜顶,方便斜顶的安装;通过设置弹性件弹性抵接在固定板和第二顶针板之间,方便在开模时弹性件能带动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及斜顶向下移动,进而实现斜顶的脱模和顶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外设扣机组件,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能减小模具体积,节省成本。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内设置有前模仁,所述后模内设置有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仁之间形成有型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模内还设置有前模板、固定板、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至少一个弹性件和至少一个斜顶,所述前模板内开设有容纳腔和阶梯槽,所述阶梯槽与所述容纳腔上下连通,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阶梯槽内,所述第一顶针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上下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顶针板到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顶针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固连,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之间;
所述斜顶沿开模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斜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或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所述斜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前模板和所述前模仁伸入所述型腔内,开模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所述第一顶针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能驱动所述斜顶背向所述固定板移动,使得所述斜顶的第二端端部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包括底壁和四个侧壁,四个所述侧壁首尾相连地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容纳腔在所述底壁相对的一侧开设出入口,所述容纳腔在所述出入口的四周开设有阶梯槽,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阶梯槽内,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顶针板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顶针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顶针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滑座,所述滑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滑座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螺栓与所述第一顶针板固连,所述斜顶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座活动连接,所述斜顶的第二端设置有倒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顶针板上开设有过孔,所述第二顶针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过孔对应设置并连通;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过孔和所述凹槽内,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底壁和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顶针板上还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或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邻接,在合模时,所述后模能推动所述驱动杆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和所述斜顶向所述固定板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顶针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所述第一导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或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所述第一导柱的第二端活动地插装在所述前模仁内,所述第二导柱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柱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导柱活动地插装在所述后模仁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柱的底壁不超出所述前模仁的底壁,所述第一导柱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导柱的上部伸入所述前模仁内,所述第二导柱的上部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模仁开设有配合孔和穿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穿孔上下设置并连通,所述穿孔穿出所述后模仁的底壁,所述第二导柱与所述配合孔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顶的数量设为两个以上,两个所述斜顶沿垂直开模方向排列设置,两个所述斜顶均与所述第一顶针板或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还包括两个行位组件,两个所述行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型腔的两侧,所述行位组件包括斜杆、行位座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前模板上,所述行位座设置在所述后模上,所述斜杆沿开模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斜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斜杆的第二端插装在所述行位座内,在开模时,所述斜杆能带动所述行位座沿垂直开模方向向外移动。
CN202322542129.2U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模具 Active CN220841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2129.2U CN220841235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2129.2U CN220841235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1235U true CN220841235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46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42129.2U Active CN220841235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1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20104A (zh) 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
CN110815735B (zh) 一种汽车柱上装饰板注塑模具的脱模结构
CN113134944A (zh) 一种按钮注塑模具
CN212422066U (zh) 注塑模具直顶下落脱模机构
CN220841235U (zh) 一种模具
CN216300025U (zh) 带有下落式滑块抽芯机构的模具
CN210308859U (zh) 一种滑块内带斜顶模具
CN212241987U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CN210047017U (zh) 一种具有倒扣行位机构的注塑模具
CN111730830A (zh) 注塑模具直顶下落脱模机构
CN218019909U (zh) 一种整个圆形内抽芯结构的塑料模具
CN216658766U (zh) 一种具有倒扣自动脱离的注塑模具
CN219028340U (zh) 一种具有斜孔抽芯机构的模具
CN209920457U (zh) 一种洗衣机滚筒模具脱模机构
CN213006371U (zh) 一种可摇摆式顶出产品的模具
CN220052685U (zh) 汽车门槛注塑模具弹簧弯销滑块联合上下侧抽芯机构
CN219276506U (zh) 汽车前门开关面板模具脱模结构
CN214820518U (zh) 利用顶出机构实现底部抽芯和内壁抽芯的模具
CN211842985U (zh) 带浮动斜抽及配套顶出结构的快装模具
CN215791503U (zh) 一种顶出缩扣脱模注塑模具
CN215320372U (zh) 一种前模哈弗滑块主动弹出机构注塑模具
CN219338460U (zh) 壳体内凹孔脱模机构
CN212603144U (zh) 注塑模具定模侧斜孔抽芯机构
CN217047367U (zh) 一种一模多穴的多向脱模注塑模具
CN218576914U (zh)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导轨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