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8851U - 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8851U
CN220828851U CN202321854329.5U CN202321854329U CN220828851U CN 220828851 U CN220828851 U CN 220828851U CN 202321854329 U CN202321854329 U CN 202321854329U CN 220828851 U CN220828851 U CN 220828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burner
ventilation section
guid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43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欢乐
麦贵杨
黄泽民
吴亭
邓飞忠
欧伟成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543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8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8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8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包括:分气盘,在所述分气盘内限定出预混腔,并且在所述预混腔的底部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开孔;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分气盘内,在所述导流板上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孔,在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外端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导流孔和/或第三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和/或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出气方向为不同的。其结构简单,使得预混腔内燃气分布均匀,从而使火焰更加均匀,同时还可有效提高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导流板孔间隔均匀,针对下进风、低静压、气压均匀的燃烧器,可满足其要求。
但满足不了上进风燃烧器,因上进风燃烧器引射管一般设于燃烧器下方,俯视图上,引射管隐藏在内,故引射管一般较短,燃气通过引射管后,燃气未能完成转为静压,该处燃气速度较快,而且出口处出气量较大,燃气分布不均匀,燃烧效果差。火焰长短不一,特别对于聚能燃烧器,会出现发红不均匀的现像。而局部燃烧效果差的地方,火焰较长,补充空气困难,局部烟气高导致燃烧器总体性能下降,释放的CO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因烟气高而需提高锅支架等,损失热效率,不节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结构简单,使得预混腔内燃气分布均匀,从而使火焰更加均匀,同时还可有效提高热效率。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包括:
分气盘,在所述分气盘内限定出预混腔,并且在所述预混腔的底部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开孔;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分气盘内,在所述导流板上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孔,在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外端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导流孔和/或第三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和/或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出气方向为不同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导流板上沿周长方向至少划分设置有第一通气段和第二通气段,所述第一通气段位于所述开孔的上方位置处,第二通气段位于所述预混腔底壁的上方位置处,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出气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二导流孔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二导流孔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和/或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二导流孔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二导流孔的出气面积,和/或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出气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出气方向与所述开孔的出气方向为同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出气方向顺时针设置或逆时针设置,所述第二导流孔的出气方向朝上设置,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出气方向朝外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隔热板,在所述预混腔内凸设有凸台,所述隔热板设置在所述导流板的径向外侧上,并且所述隔热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预混腔的内侧壁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凸台上,通过所述隔热板、所述分气盘、所述凸台的相配合以共同限定出隔热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炉头,所述开孔具有第一开孔和/或第二开孔,在所述炉头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孔相连通的第一引射管,和/或与所述第二开孔相连通的第二引射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内混腔,所述内混腔位于所述外混腔的中间位置处,在所述内混腔的底部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开口,在所述内混腔上盖设有火盖,并且在所述预混腔上盖设有燃烧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结构简单,使得预混腔内燃气分布均匀,从而使火焰更加均匀,同时还可有效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烧器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包括:
分气盘1,在分气盘1内限定出预混腔11,并且在预混腔11的底部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开孔12;
导流板2,导流板2可拆卸地设置在分气盘1内,在导流板2上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孔3,在第一导流孔3的外端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导流孔4和/或第三导流孔5,第二导流孔4位于第一导流孔3和第三导流孔5的中间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分气盘1内可拆卸的设置有导流板2以使经开孔12流出的气体经导流板2后往外输送,如此即可完成对气体的流动进行导流以及还可使导流板2实现隔热效果,在导流板2上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孔3,在第一导流孔3的外端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导流孔4和/或第三导流孔5,第二导流孔4位于第一导流孔3和第三导流孔5的中间位置处,通过第一导流孔3以及第二导流孔4和/或第三导流孔5的配合不仅可保证燃气量正常流动,且还可反射热量至锅底方向,从而提升热效率,其结构简单,使得预混腔11内燃气分布均匀,从而使火焰更加均匀,同时还可有效提高热效率。
更优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流孔3的外端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导流孔4和第三导流孔5,即本实施例中以在导流板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孔3、第二导流孔4、第三导流孔5举例进行描述,其它的不再赘述,从而能进一步提高预混腔11内气体的均匀分布效果。
进一步地,在导流板2上沿周长方向至少划分设置有第一通气段和第二通气段,第一通气段位于开孔12的上方位置处,第二通气段位于预混腔11底壁的上方位置处,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
优选地,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
具体地,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和/或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
优选地,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和/或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在导流板2上沿周长方向至少划分设置有第一通气段和第二通气段,第一通气段位于开孔12的上方位置处以使第一通气段与开孔12相对应设置,第二通气段位于预混腔11底壁的上方位置处,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并且,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同样地,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更优地,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由于炉头7出气口处的燃气流速较快以使出气口处气流量较其它地方大,燃气量大的地方会使燃烧盘发红更明显,通过对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导流孔的出气面积进行调整,从而减少其出气量,进而使燃气分布更均匀。具体地,为了使燃气分布更加均匀,可使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缩减1/2,同时,还使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第二导流孔4、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缩减1/3。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方向与开孔12的出气方向为同向设置。
具体地,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方向顺时针设置或逆时针设置,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方向朝上设置,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方向朝外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流孔3上设置有镂空结构的凸起,凸起具有与第一导流孔3相连通的出口,从而即可实现对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方向进行调节,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方向顺时针设置或逆时针设置,从而使燃气能顺畅进入燃烧盘内,更优地,由于与分气盘1相配合的炉头7的引射管为顺时针设置,即开孔12的出气方向为顺时针设置,因此,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方向也为顺时针设置以使燃气能顺畅进入燃烧盘内,同样地,若与分气盘1相配合的炉头7的引射管为逆时针设置,即开孔12的出气方向为逆时针设置,因此,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方向也为逆时针设置,以使燃气能顺畅进入燃烧盘内。此外,在第三导流孔5上设置有镂空结构的凸起,凸起具有与第三导流孔5相连通的出口,从而即可实现对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方向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方向朝外设置,从而使经过第三导流孔5的气体往预混腔11的侧壁上流动,同时,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方向则朝上设置以使经过第二导流孔4的气体往上流动,如此通过第一导流孔3、第二导流孔4、第三导流孔5的配合以进一步使预混腔11内燃气分布均匀。
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热板6,在预混腔11内凸设有凸台13,隔热板6设置在导流板2的径向外侧上,并且隔热板6的一端抵接于预混腔11的内侧壁上,另一端抵接于凸台13上,通过隔热板6、分气盘1、凸台13的相配合以共同限定出隔热腔。
在本实施例中,在导流板2的径向外侧上设置有隔热板6,即隔热板6位于导流板2的外边缘上,在在预混腔11内凸设有凸台13,当导流板2被放置于预混腔11内时,隔热板6的一端抵接于预混腔11的内侧壁上,另一端抵接于凸台13上,从而使导流板2与分气盘1紧密配合连接在一起,通过隔热板6、分气盘1、凸台13的相配合以共同限定出隔热腔,从而减少热量散失,进而还可提高热效率。
具体地,还包括炉头7,开孔12具有第一开孔12和/或第二开孔12,在炉头7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开孔12相连通的第一引射管,和/或与第二开孔12相连通的第二引射管。
本实施例中开孔12具有第一开孔12和第二开孔12,并以此举例进行描述,其它的不再赘述,并且第一开孔12和第二开孔12沿分气盘1的周长方向间隔设置,在炉头7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开孔12相连通的第一引射管,以及与第二开孔12相连通的第二引射管,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分别与外部供气连通以实现独立供气,更优地,在导流板2上相对应地设置有两个第一通气段,从而使任意一个第一通气段与第一开孔12相对应设置,另外一个第一通气段则与第二开孔12相对应设置。
特别地,还包括内混腔8,内混腔8位于外混腔的中间位置处,在内混腔8的底部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开口,在内混腔8上盖设有火盖81,并且在预混腔11上盖设有燃烧板9。
在本实施例中,分气盘1还在预混腔11的中间位置处限定有内混腔8,在内混腔8的底部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开口,在内混腔8上盖设有火盖81以使燃烧器的内环火实现大气式燃烧,并且在预混腔11上盖设有燃烧板9以使燃烧器的外环火实现红外聚能燃烧,从而使燃烧器实现聚能燃烧与大气式燃烧的相结合,在保证高热效率的同时,还可有效提升燃烧负荷,通过应用了本实施例中的导流隔热结构以使燃烧板9发红均匀,从而提高热效率,同时还可降低烟气的产生。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气盘(1),在所述分气盘(1)内限定出预混腔(11),并且在所述预混腔(11)的底部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开孔(12);
导流板(2),所述导流板(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分气盘(1)内,在所述导流板(2)上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孔(3),在所述第一导流孔(3)的外端沿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导流孔(4)和/或第三导流孔(5),所述第二导流孔(4)位于所述第一导流孔(3)和所述第三导流孔(5)的中间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板(2)上沿周长方向至少划分设置有第一通气段和第二通气段,所述第一通气段位于所述开孔(12)的上方位置处,第二通气段位于所述预混腔(11)底壁的上方位置处,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和/或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为不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面积,和/或位于第一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通气段内的所述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方向与所述开孔(12)的出气方向为同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3)的出气方向顺时针设置或逆时针设置,所述第二导流孔(4)的出气方向朝上设置,所述第三导流孔(5)的出气方向朝外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板(6),在所述预混腔(11)内凸设有凸台(13),所述隔热板(6)设置在所述导流板(2)的径向外侧上,并且所述隔热板(6)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预混腔(11)的内侧壁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凸台(13)上,通过所述隔热板(6)、所述分气盘(1)、所述凸台(13)的相配合以共同限定出隔热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炉头(7),所述开孔(12)具有第一开孔(12)和/或第二开孔(12),在所述炉头(7)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孔(12)相连通的第一引射管,和/或与所述第二开孔(12)相连通的第二引射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混腔(8),所述内混腔(8)位于所述预混腔(11)的中间位置处,在所述内混腔(8)的底部开设有供燃气通过的开口,在所述内混腔(8)上盖设有火盖(81),并且在所述预混腔(11)上盖设有燃烧板(9)。
CN202321854329.5U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 Active CN220828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4329.5U CN220828851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4329.5U CN220828851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8851U true CN220828851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2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4329.5U Active CN220828851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8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27727A1 (zh) 一种鼓风式全预混集成灶
CN109185883B (zh)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8826296B (zh) 燃气灶环火旋流燃烧器
CN220828851U (zh) 一种带导流隔热结构的燃烧器
CN112762445B (zh) 预混燃烧器
CN201992654U (zh) 一种中心火盖及应用该中心火盖的节能燃烧器
CN107327845B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结构及燃气灶
CN112240549A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10267349U (zh) 一种拼装式燃烧器
CN108006618A (zh) 一体式燃烧器
CN112283755A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双旋燃烧器
CN215723207U (zh) 灶具燃烧器
CN203489268U (zh) 一种高效节能灶具燃烧系统
CN210568421U (zh) 低氮燃烧器及其燃气装置
CN217978919U (zh) 一种燃气灶
CN114060858B (zh) 一种高防回火的多腔室红外线燃气灶
CN218095943U (zh) 一种燃烧器及家用燃气灶
CN218064870U (zh) 一种多口进气型灶具燃烧器
CN220453655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9868002U (zh) 一种可提高进风量的燃烧炉头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CN220229170U (zh) 火排和燃气设备
CN22030364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1345305U (zh) 燃烧器炉头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炉头的灶具
CN221054999U (zh) 燃烧器和灶具
CN220793127U (zh) 具有t形引射结构的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